休闲农业旅游调查报告

2024-10-05

休闲农业旅游调查报告(精选8篇)

休闲农业旅游调查报告 篇1

南昌市休闲农业实地考察报告

毛主席语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现在不仅是我们要往前跑,政府领导也在推着我们往前跑。”这几句话是休闲农业业主们的感慨。他们说得多好啊!看来我市发展休闲农业的积极性已经调动起来了。于是我们打起背包,深入农庄,进行实地考察调研。虽然天下着雨,山路崎岖,道路泥泞,车子老旧......但是这些困难丝毫没有挡住我们对工作的高度热情,我们也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推着往前跑。

一、调研概述

在调研期间,我们走访了20多家农庄业主,一家一家地进行实地考察,面对面地与农庄业主进行交流,从而使我们获得了第一手的资料,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找到了突破口。

二、调研对象

国鸿旅游管理有限公司、国旺实业有限公司、湖光山舍田园农庄、青岚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清晨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怪石岭生态公园、神龙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江西达仁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南昌菜园、世外驿站、香樟园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菲莎谷农业有限公司、花园一号、佰源生态、剑霞锦绣蔬果有限公司、易氏农业公司、海湾龙庄、凤凰沟景区、玉明生态农庄、磊鑫农业公司、金盘农业、梅仙山庄、山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扬帆休闲农庄有限公司、西湖李

一理念开始深入人心。在我们走访的这些农庄,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可以说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海湾实业植入了红色文化及抚河文化;梅仙山庄植入了古色文化;湖光山舍打造了民俗文化;西湖李家植入了农耕、道德和民俗文化;怪石岭挖掘了古代琴仙《伯牙》的故事,作为文化主线,穿插在景区的山水之间。金盘、神龙收集了不少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并将其融合到自己的产业中。绿色生态和文化的结合使休闲农业更具有生命力,彰显出我市休闲农业的卓然风采。(4)农庄的自然美学和人文美学

以山岭为主体的怪石岭生态公园,青砖灰瓦的传统建筑风格统一融入到自然山水之间,使人感受到一种古朴、典雅、自然的气息。梅仙山庄的帅家大院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散出浓郁的乡土气息。凤凰沟的花木和自然生态山林,具有一定的美学研究价值。土色土香的湖光山舍田园农庄总是让人感到那么熟悉,亲切。南昌菜园规模宏大,自然生态与现代人文相结合,将会成为一个南昌休闲农业的典范。按浙江乌镇水乡风格打造的清晨度假村,简略中显精致,传统中显时尚。(5)养殖业和种植业突出特色,各显风采

在我们走访的这些农庄当中,特色养殖的例子有:扬帆农庄的贵妃鸡、珍珠鸡,世外驿站的瓦灰鸡,佰源生态的野鸭,凤凰山庄的孔雀、野鸡、鲟鱼、鳜鱼、长吻鱼等。

特色种植的例子有:梅仙山庄的高档水果——蓝莓,湖光山舍的热带水果——火龙果,金盘农业的胡柚和果粒橙,山川生态的红柿,达仁

辟旅游黄金线路等。

同时,业主们迫切期望能尽快地搭建起网络销售平台。在保留线下推广的基础上,能够实现线上推广。线上、线下这样一种双管齐下的营销方式,对于产品的推广可以起到很大的宣传作用。关键词:专业人才

4、有的业主提到的问题很有前瞻性和专业性,已经开始在为今后的一个长远发展,做人才储备工作,这一点很超乎我们的想象。希望协会为他们多推荐休闲农业这方面的高级技术人才,并希望协会提供或编撰休闲农业现代管理的书籍或资料。关键词:学习交流

5、业主希望能够定期组织外出学习或考察,同行之间多沟通、学习,多借鉴别人的经验,做到取长补短,然后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休闲农业。

六、通过走访发现的问题

1、有的业主由于前期设计规划,没有聘请专业人员,仅凭个人的兴趣和意识,造成服务设施建设不规范,一边是资金短缺,又一边又是造成资金浪费。在项目规划上,缺乏自己的个性,没有突出亮点,相互抄袭的现象比较严重。

2、项目投入的重复性、雷同性比较严重。卖萝卜赚钱,大家都来种萝卜;卖青菜赚钱,大家都来种青菜,有种一哄而上的趋势,在产品投入方面比较盲目。

3、加强农庄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素质

2、在“十二五”规划期内,南昌休闲农业协会将建立6大产业集群,申请6至8个国家五星级休闲农庄,8至10个省级五星级休闲农庄。

3、在2013年十月份前筹建小额贷款互助担保基金,为帮助解决会员的困难提供小额贷款。

八、未来南昌休闲农业要体现的3个主要特点:

(1)科技

邓小平同志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这个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科技就显得更为重要了,所以休闲农业要走现代科学道路,转变传统发展模式,搭上科技的顺风车。另外,要不断寻求创新,有创新才有突破,才能在众多的产业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像我们走访过的青岚生态农业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果树种植全部采用滴灌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节约很多生产成本。果树种植全部规范化、合理化,修通了公路,将整片园区联系在一起。(2)集中

休闲农业项目要集中,突出规模。在我们走访的农庄当中,各家的规模大小不一,大则几万亩,小则几百亩。无论规模大小,但是一定要形成规模。不能太分散,要集中整治,这样不仅有利于管理,而且可以提升休闲观光价值。像我们走访的金峰茶园,茶园种植面积很宽广,将近有1万亩,都是集中在一起。漫山遍野都是郁郁葱葱的茶树,既可以形成景观效益,也有利于开展大规模机械化作业。(3)环保、低碳

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环保、节能、绿色、低碳”的理念越

上拉出一部分,用四两拨千斤的方法,拉动消费,例:消费100万的企业,奖励10万。这样市场大了,企业就会想办法扩大规模,员工每天有事干了,服务质量就上去了。

十、关于我们:

在南昌市休闲农业协会办公室成立以来的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到各大农庄进行走访调研,完成了这份5000余字的调研报告。

由于我们在之前,从未从事过休闲农业的工作,缺乏协会管理方面的工作经验,只有在工作当中一边学习一边积累。一个月的工作时期,很难将协会成员存在的问题摸索得那么清楚,有许多事情还要进一步了解、完善,然后逐步解决。

这次实地考察,对于我们而言有很重大的意义。不仅使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到南昌现在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而且也发现了诸多的问题。这里反映的真实情况,对协会下一步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协会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为此,我们将协会打造成为休闲农业发展的“智囊团”,充当好休闲农业业主与政府的桥梁;当好我市休闲农业的“代言人”,打造整体形象,统一对外宣传,实现共同提升;做好我市休闲农业的“服务员”,维护会员的权益,解决会员的难题。为推动休闲农业提升做好服务工作,为发展具有南昌本土特色的休闲农业而努力奋斗。

休闲农业旅游调查报告 篇2

休闲旅游是相对于传统观光旅游、商务旅游等概念的一种旅游形式,是一种以消遣休闲为目的的旅游活动,强调游客获得真正的身心放松[1]。作为2013年度“中国十大休闲城市”之一的桂林,休闲旅游蓬勃发展,这也进一步促进桂林休闲旅游研究,尤其是休闲游客的满意度。游客满意度理论是涉及游客消费行为与旅游目的地服务管理的重要理论[2]。国外对于游客满意度的研究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研究,现已取得一些成果,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满意度内涵、影响因素、满意度评测及模型研究等方面。国内对游客满意度的研究同国外有许多相同之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顾客满意度进行研究,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大方向:形成机理和结果因素、定量测评研究、模型研究。通过桂林休闲旅游游客满意度的研究,既对桂林休闲旅游的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又可为游客满意度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一、研究方法

(一)样本数据说明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式的实地调查法。为了使得调查结果更加客观和意义,在抽样调查点的选取上采取多调查点多类型的策略,共分为三个点:两江四湖及市区公园、阳朔和古东瀑布。其中,两江四湖及市区公园代表了城市度假休闲;阳朔代表了乡村休闲;古东瀑布综合类的旅游休闲。2014年6月20日到7月20日期间,共投放问卷300份。每个目的地分别投入问卷100份。在300份问卷中,有效问卷为241份,问卷有效率为80.0%,三个案例地分别回收的有效问卷为88、71、82份。回收的问卷中,男性119人,女性122人,所占比重分别为49.4%、50.7%。在具体的问卷设计方面,主要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游客对休闲旅游的态度;第二部分包括游客对桂林休闲旅游所涉及的交通、住宿、景区、餐饮、购物以及休闲娱乐的旅游基本“六要素”满意度以及影响游客满意度的具体因素;第三部分主要是包括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等个人信息。

(二)游客满意度测评方法

游客满意度是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满意程度,也就是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六要素等方面满足其旅游活动需求程度的综合心理评价[3]。除非某种旅游服务或者产品特别好或者特别坏,否则游客对旅游服务或者产品的评价大部分是模糊的,因此对游客的满意度精确、完全客观的测度是不可能的。在这种背景下模糊综合评判法应运而生并且得以广泛应用,因为其能把影响游客满意、不满意的诸多因素进行全面考核,弥补了加权平均法的不足,又避免了评价中的主观随意性,能够很好的保证游客满意度测评结果的公正性和操作的实用性[4]。

本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桂林休闲旅游游客的满意度进行定量评价。首先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包括旅游所涉及的交通、住宿、景区、购物、餐饮以及休闲娱乐6个指标;在确定因子权重时,通过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出各项指标的权重。其次是计算游客满意度。调查问卷选项设置采用5级李克特定距量表测量满意度,满意度测评分为分项满意度与综合满意度,分项满意度值=∑评价尺度×该评价尺度百分比,综合满意度=∑单项分值×该项权重,最后采用国际上通用规则,将满意度评分进行满意度赋值。最后,运用SPSS对各个指标的满意度与游客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月收入以及来桂林的次数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交叉分析,以便进一步了解不同的桂林休闲游客的满意度差异。

二、数据分析

(一)游客对休闲旅游的态度

通过调查游客对休闲旅游的态度,发现绝大多数的人对休闲旅游持肯定的态度,有182人认为休闲旅游有益健康,92人认为是积极向上的;由此可知休闲旅游已经成为广泛被人们所认可的旅游形式。

(二)满意度分析

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运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各项指标权重(见表1)。并根据问卷的统计结果,计算出桂林休闲旅游游客对桂林旅游各项指标的满意度(见表2)。根据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有:

1、游客对桂林休闲旅游总体比较满意

根据表1和表2数据计算出游客对桂林休闲旅游的综合满意度百分制分值为70.94(综合满意度=∑单项分值×该项权重=71.78×0.13+71.91×0.14+78.96×0.17+64.23×0.19+65.85×0.19+74.44×0.18=70.94),大于70分,说明游客对桂林休闲旅游总体比较满意。

2、游客对旅游交通、住宿、景区以及休闲娱乐比较满意,对购物和餐饮满意度一般

由表2可知,游客对桂林旅游的交通、住宿、景区以及休闲娱乐的满意度百分制分值分别为71.78、71.91、78.96以及74.44,分值都在70分以上,表示游客对这四要素比较满意,其中景区的满意度最高;购物和餐饮方面的满意度分值为64.23和65.85,表示游客对桂林旅游购物和餐饮的满意度一般。

3、市区公园以及两江四湖的游客对交通的满意度最高

问卷地与交通满意度之间具有相关性,且呈现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153(见表3),同时结合不同问卷地在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太满意以及非常不满意选项上的频数可知,游客对市区公园以及两江四湖的交通满意度最高,其次是古东瀑布景区,而阳朔的交通满意度最低。

4、企事业单位职员和公务员对景区满意度高于其他职业游客

由表4可知,游客的职业与其对景区的满意度之间呈现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42,发现职业为企事业单位的游客对桂林的旅游景区满意度最高,其次是公务员,第三是专业、文教科技人员,学生和其他职业的游客对景区的满意度比较低。

5、文化程度越高的游客对休闲娱乐的满意度越低

由表5的相关系数表可知,游客的文化程度与其在休闲娱乐满意度存在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199,说明随着游客文化程度的增加,游客对桂林旅游的休闲娱乐满意度降低,即文化程度在小学以下的游客对休闲娱乐的满意度最高,而本科以上学历的游客对桂林休闲娱乐的满意度最低。

6、重游游客对购物、餐饮以及休闲娱乐满意度高于初游游客

游客第几次来桂林与其对桂林购物满意度、餐饮的满意度以及休闲娱乐满意度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218、0.233、0.162,说明随着游客来桂林旅游次数的增加,游客对桂林购物、餐饮和休闲娱乐的满意度也随之增加。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的游客中,在所有241份问卷中,第二次来桂林的有19人,第三次来的有7人,三次以上的有15人,重游率仅为17.0%,由此说明桂林游客的重游率不高,从而影响了游客对桂林休闲旅游的综合满意度。

7、两江四湖及市区公园的游客满意度普遍高于古东瀑布景区和阳朔游客的满意度

通过对不同问卷地游客的六个满意度指标均值进行比较发现,无论是交通、住宿、景区、购物、餐饮,还是休闲娱乐,两江四湖及市区公园的满意度均高于古东瀑布景区和阳朔的游客。

(三)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1、影响景点评价的因素分析

在“影响您对桂林休闲旅游景点评价的因素”问项中有A景观吸引力、B特色项目、C门票价格、D安全、E卫生、F舒适感、G服务质量、H景点内指路标示、I公共休息场所,共9个选项。影响游客对景点评价的重要因素有景观吸引力、特色项目以及门票价格,通过访谈得知游客对景点的满意主要来自于景观吸引力、特色项目,不满意主要来自景点门票价格和服务质量,而卫生和舒适感对游客满意度评价没有明显影响。

2、影响住宿评价的因素分析

在“影响您对桂林住宿评价的因素”问项中有A特色、B可进入性、C居住环境、D价格、E卫生、F安全、G服务质量,共7个选项,主要影响游客对住宿评价的因素主要是居住环境、卫生和价格,人数分别为134、103、88,说明游客对住宿的要求基本是干净卫生和合适的价格,而对于特色和高服务质量没有过硬的要求。

3、影响交通评价的因素分析

在“影响您对桂林交通评价的因素”问项中有A道路通畅程度、B交通工具状况、C服务态度、D安全、E价格、F停车场、G旅游专线车、H民航/铁路交通、I城市公共交通,一共9个选项,影响游客对桂林交通的评价的重要因素是道路通畅程度、交通工具状况,人数分别为129、116。说明游客所希望的交通应该是道路通畅、交通工具安全可靠以及服务有保障,而对其他方面的要求比较少。

4、影响购物评价的因素分析

在“影响您对桂林购物评价的因素”问项中有A购物环境、B种类多少、C商品价格、D商品质量、E当地特色程度、F服务质量,其中游客最关注的是商品价格,其次是商品当地特色程度,然后是商品质量,对于购物环境和种类多少以及服务质量影响也不小。因此,具有当地特色程度的高品质的且价格合适的旅游商品才是顾客所希望的,这应该是桂林旅游购物提升的目标。

5、影响娱乐评价的因素分析

在“影响您对桂林娱乐评价的因素”问项中有A娱乐场所环境、B活动特色、C项目多样性、D价格、E营业时间、F服务态度、G安全、H公共标识,一共8个选项。通过调查可知,活动特色、娱乐场所环境项目多样性和价格频数分别是129、96、83和82,可见游客寻求的是具有特色、场所环境良好、项目具有多样性且价格合适的娱乐活动;同时也从侧面反映桂林休闲娱乐项目比较缺乏特色。

6、影响餐饮评价的因素分析

在“影响您对桂林餐饮评价的因素”问项中有A口味、B价格、C营养价值、D当地特色、E摆盘、F服务质量、G用餐地点、H用餐环境,一共8个选项。通过调查发现,口味、服务质量、价格以及用餐环境是影响游客对桂林餐饮满意度的重要原因,游客希望能够尝到口味地道,价格合理的食物,并且希望能够在环境良好并且提供优质服务的餐馆进餐。同时通过访谈,游客的不满意主要来自于普遍认为桂林餐饮口味不够好,具有当地特色的食物较少,另外,由于桂林菜具有酸、辣的特点,因此很多北方游客不能适应当地特色菜的口味,这也是游客对桂林餐饮满意度比较低的原因之一。

通过对影响游客对桂林交通、住宿、景点、购物、餐饮以及休闲娱乐评价的因素的分析,发现景观吸引力是游客最为满意的部分,这主要是由桂林得天独厚的自然山水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决定的,是游客选择到桂林旅游最大的原因。价格和特色是影响游客对旅游六要素评价的共同的重要因素,不断挖掘桂林休闲旅游的特色是未来提升的方向。

五、满意度调查评价与建议

(一)改善交通、餐饮以及购物环境是关键

通过对调查问卷分析发现,交通状况与游客满意度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因此改善桂林交通的环境必定能够提高游客对桂林旅游的满意度。在影响游客对交通评价的因素当中,道路状况、安全以及良好的服务是关键因素,因此在改善交通方面,政府可以从提升道路交通通达度来改善交通环境;企业要提供有安全保障的车辆、游船等交通工具,雇佣有丰富驾驶经验和经验丰富的司机;此外还要提供良好的乘车环境。另一方面,餐饮和购物是游客满意度最低的两个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游客普遍认为桂林的餐饮和购物缺乏特色、价格偏高并且质量没有保障,因此,桂林市应该从增加地方特色和提高质量保障、监督价格三个方面来提高游客对餐饮和购物的满意度。

(二)挖掘地方特色

通过对影响游客在景区、住宿、餐饮、交通、购物以及娱乐评价的调查和分析,游客普遍认为桂林的旅游景区、餐饮、购物缺乏地方特色,由此可见,挖掘地方特色是提高游客满意度的重要途径之一。旅游景区在开发过程中要进行规划与设计,并且充分考虑景区与周边景点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从而挖掘自身特色和确定定位。在餐饮方面,要向游客提供或者推荐具有桂林当地特色的食品,例如荔浦芋扣肉、恭城油茶、全州醋血鸭等等,此外在餐饮方面,桂林市应该对本地特色食品进行大力营销,使其深入人心,同时建立起相关的餐饮品牌。在购物方面,主要通过设计、销售具有桂林山水特色、少数名族特色的旅游产品。

(三)建立良好的价格监督机制

通过调查发现,价格是影响游客对桂林满意度的关键因素,游客的不满意基本是源于价格不合理,这在景区、住宿、购物以及娱乐方面都有所体现。因此,桂林市政府部门应该建立起完善的价格监督机制,将景区、住宿、购物以及娱乐方面的价格制定统一的浮动范围并且公开发布,同时相关部门要不定时的进行突击检查,对于价格不合理的企业或者单位基于严重的罚款并且向社会公示。

(四)提高重游率

作为全国知名的旅游胜地,休闲旅游重游率仅为17.0%,满意度为一般。这些充分显示了桂林休闲旅游的重游率亟需提高。要建设国际旅游胜地,重游率是一项重要参考数据。同时也要看到,随着重游率的提高,重游游客对购物、餐饮以及休闲娱乐满意度会高于初游游客。因此,提高重游率也是提高游客满意度的方式之一。当然,怎样提高重游率,则是各部门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五)提升桂林山水旅游吸引力

不可否者的是,大多数旅游者来桂林旅游之前,都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而游客的满意度与游客游览前的期望有很大的关系。对于休闲旅游,旅游资源的价值具有重要作用。如果能提高休闲旅游资源的满意度,那游客满意度很有可能会提升。在调查中也发现,游客对桂林的旅游品质的满意度并不是很高,满意者占37%。虽然旅游品质并不等同于山水旅游资源品质,但桂林山水无疑占有重要地位。近些年,桂林山水遭到破坏污染,降低了旅游品质,自然降低了游客满意度。所以桂林要加大投入,整治山水,提升桂林山水的吸引力,从而提高游客的满意度。

六、总结

休闲农业旅游调查报告 篇3

【关键词】休闲旅游 从业人员 职业素质 调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24-03

休闲旅游是指以休闲为主要目的、以旅游设施为条件、以特定的文化景观和服务项目为内容,离开定居地而到异地逗留一定时间的游览、娱乐、观光和休息。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休闲已经成为人们的重要生活方式。广西作为一个具有丰富旅游资源的省区,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山水风光、滨海度假、边关览胜、民族风情、长寿养生等一批旅游品牌。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旅游类型由观光型逐步转向观光、休闲、度假多样化发展,休闲旅游已经成为广西旅游产业中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以及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背景下,休闲旅游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高素质从业人员显得尤为重要。休闲旅游从业人员是指直接从事休闲旅游工作的相关人员,主要包括休闲旅游产品开发人员、导游、户外领队、酒店服务员、休闲娱乐服务员、休闲旅游管理人员等。本文对广西休闲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现状进行调查,提出提高广西休闲旅游业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的措施。

一、广西休闲旅游从业人员职业素质现状调查

职业素质是职业个体基于一定的生理和心理基础,通过遗传和后天教育、学习、实践和体悟形成的从事社会职业所应该具有的身体、心理、知识、能力、品德、性情、态度和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基本职业素质、通用职业素质、专业性职业素质和发展性职业素质几个方面。

(一)广西休闲旅游从业人员基本职业素质调查。基本职业素质主要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等几方面。由于休闲旅游从业人员所在岗位不同,他们的基本职业素质呈现出多样性,并且侧重点有明显不同。通过调查发现,休闲旅游产品开发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明显高于其他休闲旅游从业人员,这类人群的学历层次较高,并且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休闲旅游服务人员是休闲旅游从业人员中数量最多的人群,主要包括户外领队、导游、酒店服务员、休闲娱乐服务员等服务人员。其中,户外领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则表现较为出色,这与他们的工作性质有着密切关系;导游人员各方面素质较为平均,学历为专科这次层次的人群较多;而酒店服务员与休闲娱乐服务员的科学文化素质则相对偏低,大部分没有接受高等教育,不过这一群体的身体素质表现较好。

(二)广西休闲旅游从业人员通用职业素质调查。通用职业素质主要包括沟通交流、信息技术应用、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自我学习等方面。从表1可以看出,在沟通交流素质方面,导游、管理人员、户外领队获得的评价较高;在信息技术应用素质方面,休闲旅游产品开发人员的认可度达到了82%,其他职业普遍较低;在团队协作素质方面,所有职业的认可度均超过了60%。其中,户外领队的团队协作能力认可度最高;在问题解决素质方面,管理人员、户外领队、产品开发人员的认可度较高;在自我学习素质方面,管理人员及产品开发人员的认可度相对较高,而酒店服务员、休闲娱乐服务员的认可度则较低。通过调查可以看出,不同职业之间的通用职业素质存在较大差别,这些差别的出现主要与工作内容密切相关。例如,导游和户外领队需要和游客进行大量的沟通和交流才能较好地完成工作,而产品开发人员则需要进行复杂的信息收集和处理,并且需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三)广西休闲旅游从业人员专业性职业素质调查。休闲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性职业素质指的是从事休闲旅游所具有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职业情感、职业价值与职业道德等。从表2可以看出,在专业素质方面,休闲旅游产品开发、户外领队、管理人员、导游的专业知识获得了较高的认可,而酒店与休闲娱乐服务员则表现较低。在专业能力方面,所有职业均表现出较高的认可度,可见广西休闲旅游从业人员拥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有强烈职业情感的人,对自己所从事职业产生深刻理解,会热爱自己的职业和岗位,在调查中发现,酒店服务员、休闲娱乐服务员及导游的职业情感认可度偏低,而这几个职业又是休闲旅游行业中需求量最大的,因此,如何提高他们的职业情感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职业价值方面,管理人员的认可度达到了91%,而酒店服务员、休闲娱乐服务员的认可度则仅为55%和50%,存在较大差距。在职业道德方面,不同职业之间没有明显差距,因为职业道德是每一个员工都必须具备的基本品质。

(四)广西休闲旅游从业人员发展性职业素质调查。发展性职业素质指的是适应不同职业和岗位变更所需要的职业迁移、创新创业等素质。在调查的职业中,休闲旅游产品开发人员、导游、户外领队、休闲旅游管理人员的职业迁移素质较好。其中,休闲旅游开发人员能够较好地适应其他岗位工作,晋升的空间比较大。导游和户外领队也能够很好地将专业知识与技能融入其他职业。在创新创业素质方面,由于长期以来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缺失,休闲旅游从业人员的创新创业素质也明显偏低,另外,休闲旅游从业人员的创业成功率也比较低。

二、广西休闲旅游从业人员职业素质需求调查

(一)休闲旅游产品开发人员职业素质需求。通过调查发现,广西休闲旅游企业对产品开发人员的需求量不大,但对这类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较高,特别是对创新创业能力、专业能力以及职业道德要求较高(见表3)。传统的旅游产品在线路、价格、项目上都大同小异,无法体现独特性。而休闲旅游产品则不同,根据不同的休闲体验可以设计出风格各异的休闲旅游产品。这就要求休闲旅游产品开发人员恪守职业道德,根据不同人群、不同需求,创新性的设计出满足大众需要的产品,这对产品开发人员的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要求非常高,而且还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

(二)导游职业素质需求。导游人员是旅游业中最主要的从业人员,在旅游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休闲旅游逐渐成了人们热衷的旅游形式。通过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休闲旅游导游的职业素质要求与传统导游相比有所不同,排名前位的职业素质分别是职业道德、沟通交流、专业能力、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等素质(见表3),其中,对职业道德的要求极高,这是因为休闲旅游主要以游客为主体,特别重视游客体验,与传统旅游出现的进店消费、走马观花等情况有着明显的不同,这就要求导游人员要严守职业道德,多与游客沟通,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让游客获得更好的体验,从而达到休闲的目的。

(三)户外领队职业素质需求。随着人们休闲意识的提高,户外旅游成了人们进行休闲旅游的一大选择。户外旅游是自助游、自驾游、野营、徒步、水上、登山、攀岩、探险等在内的旅游与运动休闲的集合,而户外领队则是进行户外旅游的安全保障。在对户外领队的职业素质需求调查中发现,用人单位最注重的是专业能力、团队协作、沟通交流、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等素质(见表3)。在专业能力方面,户外领队必须具有职业认证的户外指导员证书,具有开展户外旅游所必须的户外技能及户外安全意识。在涉及具有一定难度的户外旅游活动中,户外领队需要发挥团队协作能力,加强与游客的沟通,保证户外旅游正常进行。如果在户外遇到突发事件,户外领队则需要强大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作为基础,较好地解决突发事件,确保户外旅游安全。

(四)酒店服务员职业素质需求。本次调查中的酒店服务员主要包括餐厅、客房两个岗位的服务员。作为休闲旅游行业中人群最多的职业,酒店服务员的职业素质将影响到酒店的形象整个休闲旅游活动的质量。通过调查发现,用人单位主要看重的还是酒店服务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这两项素质的需求分别达到了91%和87%(见表3)。这是因为酒店服务员直接与游客接触,与游客的深入交流不会太多,主要还是确保对客房的整洁卫生以及游客的财产安全,在游客用餐时提供良好的就餐环境,这就要求酒店服务员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另外,由于酒店服务员在旅游行业是基层岗位,在社会认可度上还不高,导致酒店服务员的职业荣誉感不强,职业流动性较高。因此,酒店服务员的必须树立良好的职业情感,这样才能在工作中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三、广西休闲旅游从业人员职业素质提升对策

(一)营造企业文化,加强内涵建设。企业文化是深植于员工内心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具有很强的激励作用。企业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企业制度、企业组织、企业活动、企业氛围等多方面入手。在企业制度上,要制定符合企业实际需求的管理办法、奖惩机制等,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在企业的组织设置上,要以便于管理、便于工作、便于沟通的原则进行设置,从而加强工作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规范化与人性化,从而促进员工职业素质的提升。企业活动是提升员工职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企业运动会、文艺晚会、户外拓展、旅游等形式凝聚员工,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在活动中不断树立企业文化。

(二)根据岗位特点,突出职业培训。由于休闲旅游从业人员所在岗位的不同,其职业素质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因此,各用人单位需要充分认识岗位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培训。职业培训是提升员工职业素质的重要手段,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在职业培训目标及教学内容上要根据具体职业的技能标准、单位的实际要求来确定。特别是面对一些特殊顾客时,还要进行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例如:当接待外国贵宾时,酒店服务员就需要针仪容仪表、对外交礼仪、服务标准等进行强化培训。另外,有些休闲旅游企业在招聘导游、户外领队等岗位的员工时,没有将职业资格证列为必要条件,一旦出现问题就将影响整个企业的形象。因此,像这类必须具备职业资格的岗位就需要企业尽快选派相应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并获得职业资格证。

(三)加强校企合作,吸引高素质人才。休闲旅游企业的员工主要还是从高校或职业院校中招聘而来,这些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但总体来说还不能马上胜任相关岗位的工作,还需要经历一段时间的岗位培训和职业能力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用人成本。校企合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并且已经有许多成功案例。校企合作也已经成为各院校办学的基本原则,各院校也乐于与企业达成合作。因此,企业应主动与相关院校联系,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甚至可以与相关院校开设“订单班”,双方共同培养人才。由于“订单班”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实习实训可以充分根据企业需求进行设置,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其职业素质也可以完全满足企业的需要。因此,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可以吸引大批高素质人才,不仅降低了用人成本,还可以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四)强化服务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休闲旅游是服务行业,从业人员必须具有服务意识,具备服务能力。在与游客的接触过程中,服务意识与能力是否到位会直接影响到游客的休闲体验。休闲旅游以游客为主体,强调休闲体验,体现的是随性与自由,休闲旅游对服务意识的要求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休闲旅游从业人员必须时刻注意服务意识,不断提高为游客服务的能力。另外,对于休闲旅游从业者来说,创新是另外一种重要的素质,在我国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休闲旅游从业者在休闲旅游产品的创新、服务创新等方面可以大有所为,也是休闲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休闲旅游从业者具备了创新精神,才会让休闲旅游业更有活力,也是休闲旅游企业发展的重要源泉。

【参考文献】

[1]刘群红.发展我国旅游休闲产业问题的若干思考[J].求实,2000(8)

[2]张良.职业素质本位的高职教育课程建构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

[3]葛万生.企业文化建设与提升国有企业竞争力论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5(2)

【基金项目】2013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广西高校休闲旅游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2013JGA285)

【作者简介】吴铁勇(1985— ),男,江西安义人,硕士,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休闲体育与旅游。

台湾休闲农业考察报告 篇4

农业现代化研究Vol.34 No.2 2013年3月

RESEARCH OF AGRICULTUAL MODERNIZATION

Mar.2013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专业考察总结报告

经 验 与 启 示

中国*长沙

2016年4月28日

第 34 卷第21期

农业现代化研究Vol.34 No.2 2013年3月

RESEARCH OF AGRICULTUAL MODERNIZATION

Mar.2013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对大陆的启示

(1.北京大学,a.马克思主义学院,b.新闻与传播学院,北京,100871)

摘 要: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从最初的观光果园等到休闲农场,再到休闲农业园区历经 30 余年,始终坚持保护环境生态、活用农业资源和传承农村文化等发展策略。同时,基于资源整合需要,依托地缘关系、社区意识和社区总体营造理念建立休闲农业园区,通过多种本地特色的体验方式辅导农民转型经营和推广休闲农业,强化其乡村性、生态性与体验性等产业特性,实现台湾地区农业永续经营和农村再生发展。依靠健全的制度、理念和规划,强化农民组织合作与策略联盟,推动资源整合及社区总体营造等具体措施发展休闲农业,改善农业产销结构,增加农民收益并释放出经济、社会、教育、休闲、文化和环保等多种功能,给今后大陆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了许多有益启示。

关键词:台湾;大陆;休闲农业;休闲农业园区;农会组织;园区规划中图 分类号:F30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275(2013)02-0198-04

Development of Leisure Agriculture in Taiwan to Mainland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DU Xing-jun1a, CHEN Xi1b(1.P e k i n gUn i v e r s i t y,a.Sc h o o lo fMa r x i s m,b.Sc h o o lo fJ o u r n a l i s m&Co mmu n i c a t i o n,Be i j i n g10087 1,Ch i n a)Abstract:I nt h et h i r t yy e a r sd e v e l o p me n t,T a i wa n ' sl e i s u r ea g r i c u l t u r eh a sc h a n g e df r o m s i g h t s e e i n go r c h a r dt ol e i s u r ef a r m,t h e n t o l e i s u r e a g r i c u l t u r e p a r k s.I ta l wa y sa d h e r e st o t h e p r o t e c t i o n o fe c o l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e n t,a c t i v a t i o n o fa g r i c u l t u r a lr e s o u r c e s,k e e pr u r a lc u l t u r ei n h e r i t a n c ea n do t h e rd e v e l o p me n ts t r a t e g i e s.Att h es a met i me,ba s e do nt h ei d e a so fr e s o u r c ei n t e g r a t i o n,g e o p o l i t i c a lr e l a t i o n s,c o mmu n i t ys e n s ea n dc o mmu n i t yo v e r a l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t h el e i s u r ea g r i c u l t u r ep a r k swe r ee s t a bl i s h e d.T h el e i s u r ea g r i c u l t u r ep a r k sc a nt h r o u g hav a r i e t yo fl o c a lf e a t u r e se x p e r i e n c emo d eg u i d a n c ef a r me r st r a n s f o r me dt oma n a g e me n ta n dp r o mo t e dl e i s u r ea g r i c u l t u r e,s t r e n g t h e ni t sr u r a ln a t u r e,e c o l o g ya n de x p e r i e n c ea n do t h e ri n d u s t r y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r e a l i z eT a i wa na g r i c u l t u r e ' ss u s t a i n a bl ema n a g e me n ta n dd e v e l o p me n to fr u r a lr e g e n e r a t i o n.Re l yo nas o u n ds y s t e m,i d e aa n dp l a n n i n g,s t r e n g t h e nt h eo r g a n i z a t i o no fp e a s a n t s 'c o o p e r a t i o na n ds t r a t e g i ca l l i a n c e,p r o mo t er e s o u r c ei n t e g r a t i o na n dc o mmu n i t yo v e r a l lc o n s t r u c t i o na n do t h e rme a s u r e sd e v e l o p e dl e i s u r ea g r i c u l t u r e,i mp r o v e dt h ea g r i c u l t u r a lp r o d u c t i o ns t r u c t u r e,i n c r e a s e df a r me r s 'i n c o mea n dr e l e a s e dt h ee c o n o my,s o c i e t y,e d u c a t i o n,l e i s u r e,c u l t u r ea n de n v i r o n me n t a lp r o t e c t i o na n do t h e rf u n c t i o n s,o f f e r sma n ybe n e f i c i a le n l i g h t e n me n tt ot h ema i n l a n dl e i s u r ea g r i c u l t u r ed e v e l o p me n t.Key words:T a i wa n;Ma i n l a n d;l e i s u r ea g r i c u l t u r e;l e i s u r ea g r i c u l t u r a lp a r k s;t h ep e a s a n ta s s o c i a t i o n s;p a r kp l a n n i n g

第 34 卷第21期

农业现代化研究Vol.34 No.2 2013年3月

RESEARCH OF AGRICULTUAL MODERNIZATION

Mar.2013 1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的发展背景和历史沿革 1.1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背景

“休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和现象,随着社会文化环境而变化。现阶段休闲被视为一种态度或自由的感觉,是扣除了工作和家庭所必须的,非义务或者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休闲农业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 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为民众提供休闲服务,从而增进其对农业及农村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活动[ 1 ]。

休闲农业是台湾农业转型的重要策略,它以农业和农村资源为基础,为广大城市居民和农民自身提供休闲或旅游功能。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最早始于上世纪 7 0年代末,人均年收入达到中等小康水平后人们的生活和消费方式逐步转向休闲型,许多农民开始尝试开放成熟期的果园促销,进而逐步发展成观光果园。“休闲农业” 一词最早出现在 19 89年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委托台湾大学农业推广学系召开的“发展休闲农业研讨会”上。这次会议综合分析世界各国休闲农业发展经验和台湾休闲农业经营模式后,把农闲时将农场提供给大众体验和娱乐的农业经营模式确立为台湾的休闲农业。

1.2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83年台湾农业部门颁布 “发展观光农业示范计划”,规定设置观光农园须首先向乡镇农会申请,由县政府及省农林厅和区农业改良场共同实地勘察合格后列入辅导对象,再由“农林厅”审核并制定计划后由 “农委会”拨给补助经费。19 86年后陆续出现了以各级农会为主的多种经营形式的休闲农场、森林牧场以及自 助式耕种农园,如彰化县农会的东势林场、台南县农会的走马濑农场等,同时还有以 “行政院退辅会”等为主经营的公营农场和土地银行经营的农场等。9 0年农委会颁布实施 “发展休闲农业计划”,正式开创台湾农业发展新的经营方向。19 9 2年,农委会颁布了休闲农-“休闲农业区设置管理办法”,规定休闲农业区面积必须在 50h m2以上。19 9 6年,该办法修订为 “休闲农业第一部法规--第 2 期业辅导办法”以便区分休闲农业区与休闲农场的概念而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19 9 8年,台湾实施隔周休二日的新政策后进一步增加了民众休闲时间,就总体农业内、外环境而言,休闲农业对于环境变迁和个体重返自然的价值观的重建,都将成为未来农业经营的主要型态,也是提升农业经营品质的最佳途径。由于农业转型和发展的迫切需要,以及民众对生态旅游及农业体验的现实需求使全社会都积极投入休闲农业,自 19 89年到 2000年台湾休闲农场数增至 610家[ 2 ]。

进入新世纪,受世界经济不景气影响,台湾也遭遇严重的经济衰退和失业增加的问题,都市人口快速成长,公园绿地等休闲活动空间与设施更加不足。国民收入增加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也使消费结构不断改变,民众对观光旅游需求逐年增加,使得休闲农业发展更加紧迫。2000年台湾当局修正“农业发展条例”,将休闲农业正式列入台湾重要农业发展政策,并对休闲农业进行统一界定: 是指利用田园景观、自 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的体验为目的的农业经营模式[ 3 ]。同年,将 “休闲农业辅导办法”修订为“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并把休闲农场的面积放宽到0.5h m2。2000年 12月 颁布实施的 “新世纪国家建设计划书”也把推动观光旅游发展作为重要工作内容。随后相关部门颁布 “国内旅游发展方案”和 “21世纪台湾发展观光新战略”,决定发展生态和健康旅游,使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相结合,以此来推动传统的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农业转型和乡村活化再生。2001年起,针对过去休闲农业各自发展,造成资源分散而缺乏整体竞争力的情况,台湾当局着手推动一乡一休闲园区计划,即后来的 “休闲农业园区计划”,要求集中力量发展农业园区,为游客提供旅游消费,促进乡村社区整体发展,增加居民收益,带动当地经济繁荣。2002年台湾观光局发布“民宿管理办法”,把民宿纳入到休闲农业范围,进一步扩大了休闲农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这一时期,台湾休闲农场总数达到 1021家[ 2 ],这些休闲农场有力促进了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和农业的永续经营。2004年和 2006年 “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历经三次修订,逐步把休闲农业发展重点转向品质的提升,力求实现休闲农业和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2006年后,开始逐步辅导休闲农场进行登记,实施休闲农业和休闲农场的等级评定和品质认证制度,逐步推动农场实现合法化经营。同时,大力推进创意开发,积极参加国际交流合作,带动服务质量提升,第 34 卷第21期

农业现代化研究Vol.34 No.2 2013年3月

RESEARCH OF AGRICULTUAL MODERNIZATION

Mar.2013 促进具有国际观光水平的休闲农业区的规划建设,实现休闲农业的健康和永续发展。

自 19 81年至 2011年的 30年间,台湾地区各级农会组织先后辅导办理了多个乡镇市设置完成柑桔、杨桃、葡萄、梨、荔枝、龙眼、桃、李、莲雾、番石榴、百香果、草莓、茶及蝴蝶兰等在内的多种观光果园。目前,台湾地区共划定休闲农业区 7 1处,休闲农场 27 4家[ 4 ]。同时各级农会组织还积极发展和辅导都市农业,自 19 9 5年以来先后设置市民农园、花卉公园、教育农园等多处,建设完善休闲农业指示标牌、解说设施、道路标志、停车场、凉亭和公厕等相关公共设施,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保育和环境美化工程,为使社会大众通过体验农业、了解农业进而支持农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策略 休闲农业是结合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三生一体,把自 然资源与休闲活动完美结合,并具有最原始的乡土性与草根性的特色农业,它依托广大农村地区,充分利用农业和农村资源营造特色,发展创意,紧密结合农产加工、运销以及游憩服务,使自然景观和人文生态等资源达到和谐统一[ 5 ]。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策略主要包括以下五项具体内容。

2.1 保护环境生态休闲农业主要是利用农村地区优秀的自然和生态环境,结合农业生产及农村文化等资源从而形成良好的经营模式来吸引广大居民观光和游玩。广大游客在学习、参与和体验各种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活动时所依托、利用的自 然环境和生态资源分为可持续和不可持续两类。台湾地区休闲农业主要是依托可持续的环境和生态资源,严格控制不可持续的稀缺资源的使用,为民众提供休闲服务,从而使他们全面了解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保育的重要性。因此,休闲农业及观光园区等在保育环境方面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2.2 活用农业资源农业资源是休闲农业的重要载体和支撑,也是满足人们从事实用性、生态性及生动性等多种活动需要和用于放松身心及生活体验等心理需求的自然环境与广阔空间。农业资源不但具有神秘的技术性、丰富的多样性和无穷的趣味性可以满足人们求知的欲望,让人们获得探求农业知识和技能的满足感,而且还能带给广大游客浓厚亲切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最大限度的满足人们回归自然,崇尚自然的心愿。

2.3 传承农村文化台湾农村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特色与底蕴,台湾广大农村地区流行的寺庙迎神赛会等祭祀活动;车鼓阵等庆祝活动;放天灯、布袋戏等各种娱乐活动;山歌对唱等说唱活动,绘画等手工制作;茶艺等产业文化;玩陀螺、灌蟋蟀等儿童娱乐活动;农村的衣、食、住、行、娱乐、生产生活器具和各种玩物等物质文化以及思想、意识、语言、信仰、礼仪、民风、制度、知识、艺术、生活方式、耕作制度和行为模式等精神文化不但是先辈生活的积累和传承,也可能是农民自己过去的亲身体验。这些民俗和产业文化活动以及物质精神文化与休闲农业结合不但可以让人追古思今,亲身体验优质观光资源,而且还可以使农村文化落地生根,发扬光大。

2.4 实施整合战略2001年台湾开始推动一乡一休闲园区计划,即后来的“休闲农渔园区计划”,以求最大限度发挥它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的带动和辐射作用,避免各自分散发展造成资源浪费和整体效益欠佳,减少游客对乡村环境的影响和冲击,达成 “人与自 然和谐发展”,整合园区内农场、农园、民宿和所有景点通过策略联盟方式构成带状的休闲农渔园区,带动乡村社区整体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繁荣。“休闲农渔园区计划”的主要策略包括: ①由点到线再到面的发展;②软、硬件建设互相配合;③园区居民的积极参与;④注重园区产品开发与创意;⑤加强策略联盟整合行销;⑥办理园区评鉴,引杜兴军等: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及对大陆的启示199 第 34 卷农业现代化研究导正确发展方向;⑦推动生态旅游,落实资源保育。

2.5 推动休闲农业园区建设休闲农渔园区是基于园区内资源整合的需要,依托地缘关系与利益共同体的社区意识和社区总体营造的理念与作法而成立的,以辅导农民顺利转型经营休闲农业和推广休闲农业为目的 “社区”。休闲农业园区是综合运用本区域内特有的乡土文化和风土民情,通过解说教育、体验活动、产业与民俗文化活动以及农业经营等方式在整个观光游憩的空间系统中展示其独特风情与韵味的窗口和平台。通过强化其乡村性、生态性与体验性等产业特性,更好地挖掘其休闲价值和潜力,为实现台湾地区农业的永续经营、农村的再生发展和农民的持久进步而贡第 34 卷第21期

农业现代化研究Vol.34 No.2 2013年3月

RESEARCH OF AGRICULTUAL MODERNIZATION

Mar.2013 献力量。台湾地区休闲农业园区建设

3.1 休闲农业园区的发展过程及阶段随着休闲农业的发展普及,传统、单一型的休闲农场各自分散发展的策略越来越造成资源浪费和整体竞争力受损,于是从 2001年起台湾当局改变策略,实施休闲农渔园区计划,希望在社区总体营造策略启发下,通过企业化经营手段将农地转变成具有商业价值的休闲乐园,朝向精致农业转型。企业化经营主要包括市场化、组织化和专业化三层意思,这也正是农业企业的经营理念。由此可见,休闲农业园区政策的形成,早已融入了休闲产业的市场想象和园区经营所需的组织化与专业化构想。社区总体营造计划强调整合地方整体资源,带动地方社区投入的发展理念,也给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带来启示。因此,将个别农园的发展理念扩大为整个乡镇园区并强调整个乡镇资源的整合发展,从而通过休闲农业园区来延续台湾精致农业的发展策略,强调用更加系统和专业的运作方式来为传统农业创造不同的附加价值以满足人们对某种休闲品质的需求,正是台湾农业始终遵循的发展策略。

台湾休闲农业园区自 2001年开始到现在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2001年的一乡一休闲农渔园区,自 2001年开始通过请辅导委员赴各乡镇并通过农会予以辅导来推动的一乡一休闲农渔园区计划;第二阶段自 2002年至 2004年,按照一乡一休闲农渔园区计划要求,每个乡镇需设置一个园区,然而并非每个乡镇都具备设置条件,相反地,有些乡镇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可设置多个园区,因此,自 2002年起将计划调整为 “休闲农渔园区计划”;第三阶段自 2005年至今,为了发挥资源整合效果,促进休闲农业持续发展,农委会依法划定休闲农业区并给予经费补助,同时协助其进行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展行销与管理活动,提升园区服务质量。

3.2 休闲农业园区的社会本质与产业特性休闲农业园区是依托企业经营和社区营造两大理念而建立,以摆脱以往规模经济思维和发展精致农业为目标的,因此,它具有商业和社会的双重属性。就商业性而言,休闲农业园区与一般农业企业一样,都强调市场化、组织化与专业化经营理念,其差异在于农业企业强调个别生产企业的产销效能,而休闲农业园区则更强调区域内整体资源的组织营运。就社会性而言,休闲农业园区与一般工业休闲产业具有本质不同,这种不同恰恰蕴含在其特殊的社会性上。休闲农业园区首先所具备的社会特性是乡村性,即亲族情味的关怀氛围、群我序位的公共特性以及永续定居的人文生态特性[ 6 ]。农业的休闲价值和潜力来源于其乡村性,即人们对于休闲农业的需求更多来源于对农业所在地乡村生活的向往及其乡村性的感动,而不仅仅是农产品的消费和乡村自然景观。休闲农业园区的另一产业特性是其地方属性,“地方”作为一个重要的休闲消费目 标不同于一般休闲工业强调的个别休闲产品。因此,休闲农业园区必须努力发掘当地的物、景、地和风土人情等特色,来彰显其独特的地方性格和存在价值。休闲农业作为与环境生态关系密切的产业形式,还必须要回馈自 然和生态体系,建设、维护并提升属于农业产业本质的园区生态性,使园区能够健康、高效和永续运营。农业之所以具有休闲产业化的价值和潜力,除了它具有呼唤自然人性的乡村性、地方性和生态性魅力以外,还在于它具有一种直接结合了人力、物力和地力而能直接创造产品的独特生产过程,正是这种独特的生产过程成为吸引都市居民参与生活体验,提高休闲农业价值和吸引力的重要因素。

休闲农业园区是具有教育、经济、社会、游憩、医疗、文化和环保等多目标功能的产业形态,它综合运用农业资源的永续经营,推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多面向永续发展,不但具有塑造乡村风貌、永续管理自然资源、环境及生态保护等环保功能,而且还具有发展乡村文化及维护地方认同的社会文化功能。休闲农业园区可以促进农村产业和经济转型,使传统农业从生产初级产品的一级产业,到加工农产品的二级加工业,再进一步提升到三级的休闲服务产业,使农业得以持续发展。除产业级别的转变外,农业经营型态也会发生改变,农业从初级农产品进行分级包装并赋予品牌后变为商品出售,再从商品提升为礼品或艺术品,最后提升至休闲体验品,农产品的附加价值逐次提高,产品利润也就随之增加。休闲农业发展还可以促进乡村社会转型和价值转变,提升社区环境质量和居民社区意识。休闲农业通过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与体验服务扩大了居民参与休闲农场、民宿及休闲农业园区的经营、政治和社会参与度,促进了城乡交流,使乡村休闲产业经营者摆脱了传统依赖,逐步建立起独立自主的社会价值。休闲农业园区还可以增加社第 34 卷第21期

农业现代化研究Vol.34 No.2 2013年3月

RESEARCH OF AGRICULTUAL MODERNIZATION

Mar.2013 区居民表达需求、执行发展计划等合作与联盟的机会,扩大社会关系的幅度[ 7 ]。促使园区居民、农场和民宿业者保护自 然生态景观,改善社区环境质量,吸引更多游客观光旅游。这一功能不但成为加速社区分化转型的促进剂,形成休闲农业新的乡村社会价值观,而且在无形中还塑造了乡村社会团结互助,互利共赢的社区意识。

3.3 休闲农业园区的规划及营造

休闲农业园区必须遵循自 然规律、地方文化认同、生态环境属性及整合发展的园区营造理念来确立园区总体定位,以实现其乡村性、地方性、生态性和体验性等的产业特性与休闲价值。

休闲农业园区通过与本地社区联合而获得更多自 然生态环境和文化景观等潜在资源,再与当地产业活动、人文景观等多种资源进行整合而开创经济发展的新局面,提高竞争力,促进休闲农业永续经营。在推动园区内社区营造时,不仅200 第 2 期从各种休闲设施的规划着手,更重要的是唤醒了民众对于当地休闲农业发展的共同体意识。共同体意识的建立是一个复杂过程,它需要用心去重建与积累本地居民对休闲农业的集体记忆,并将这一记忆映射到人们的日 常生活中,使整个园区的休闲过程处处蕴含着社区集体记忆的丰富痕迹,给游客提供终生难忘的体验,最终形成具有乡村性和地方性特色的休闲农业园区。

休闲农业园区的规划与营造还需要建立独具特色的地方产业文化的主体性格,通过塑造休闲农业园区的地方魅力,固守自 身的产业文化主题性格,发展休闲农业园区人文与自然的独特内涵与性格,确立休闲农业发展的市场定位,发掘农产业文化主体性格所蕴含的经济价值,从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在休闲农业园区发展过程中,必须通过推动参与式行动来引导园区居民参与休闲农业发展,成为社区营造的参与者,才会让属于园区居民的集体记忆逐渐深厚而难忘。同时,还应让专业人士参与地方共同谋划并思考建设方案,把园区产业发展的主导权力重新还给居民。这种参与式的规划有助于唤醒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也唤醒社区居民、政府部门以及地方利益集团对园区社会、文化、空间和生态环境的共同价值认同和责任心,把社区建设成为具有乡村性,重视生态环境并给广大居民和游客带来幸福快乐和完美体验的魅力园区。

2001年开始推行的 “休闲农渔园区计划”,以改变过去平均分配资源的方式,集中力量发展农渔园区,增加园区内软、硬件建设,充分整合园区内农场、农园、牧场等景点和民宿等设施,逐步形成休闲农场、农业及民俗等产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尤其是 2002年修订后的 “发展观光条例”正式将民宿纳入辅导观光范畴,使偏远地区及休闲农业园区内农舍及休闲农场可以转型经营民宿,确立了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基本框架。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对大陆的启示

台湾地区的休闲农业在 “行政院农委会”大力推动下得到快速发展,根据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主要经验并结合大陆休闲农业发展的现状,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4.1 政府主导和政策配套是休闲农业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台湾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农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推动和相关政策措施的保障。“行政院农委会”和各县市都设立相应的管理及辅导机构,形成休闲农业的管理和辅导体系。同时,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和法规,保证休闲产业有序发展和依法按经营。现阶段大陆休闲农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必须加大政府对休闲农业的主导力度,尽快制定农业休闲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休闲农业发展的行政手段和法律依据。

4.2 具有齐全功能和健全网络的农会组织是台湾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台湾 “三农”(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之所以解决得好,主要得益于对 “三生”(生产、生活和生态)概念的持续关注。不论是发展农业、农村和农民,还是改善生产、生态和生活都离不开遍布台湾乡村的各级农会组织。目前,必须加强大陆农民组织建设,使其承担有效管理农村、发展农业和提升农民的重担,协助政府推行休闲农业发展策略。

4.3 转变观念,重视科技支农,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台湾正是在上世纪 60年代末面临农业发展困境时,通过转变观念,强化科技支农力度,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才实现休闲农业快速发展的。现阶段大陆也面临着农业科技支持力度不够、农业面临转型升级、农业生产效率较低等诸多困境,因此,必须学习台湾经验,加大农业科技支持力度,第 34 卷第21期

农业现代化研究Vol.34 No.2 2013年3月

RESEARCH OF AGRICULTUAL MODERNIZATION

Mar.2013 转变农民观念,加快农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休闲农业稳步健康发展。

4.4 合理规划布局,整合资源,强化合作经营和策略联盟,实现优势互补,避免恶性竞争 大陆和台湾具有相似的农业资源特征,人多地少,属于典型的小农经济,因此,发展休闲农业,必须从当地主要或特色的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及农村生态这些农业资源着手,发挥地方特色,充分利用展示、解说、观赏、参与、摄影和采摘等多样化的活动或手段,来活化农业资源,使休闲农业得到永续经营与发展。

4.5 重视宣传推介,培养农民驾驭市场能力

宣传推介是推动台湾休闲农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台湾各休闲农业企业普遍重视自身品牌和形象宣传,形成全方位宣传推介网络,使广大游客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并享受休闲农业的许多快捷服务。大陆改革开放以来,信息和科技日新月 异,人们的素质和市场认同也逐步提高。必须加强推广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开拓产品市场才能提升休闲农业的市场竞争力。4.6 完善休闲农业服务体系,加强体验经济与休闲农业产品研发

休闲农业是集观光、游览和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产业形态,旅游者通过深入农村和农家体验农村生活,感受农村文化。因此,必须完善休闲农业体系,对农业环境、接待服务等提出相应要求,提高休闲农业层次,这也是休闲农业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对休闲农业和体验经济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对旅游休闲产品需求和服务质量均直线上升,给休闲农业从业者和相关部门提出更高要求。必须更加适应休闲农业的高度参与性和互动性,创造性地开发出具有人性化、绿色化和高附加价值的休闲旅游产品,提供优质服务,才能满足大众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推动我国休闲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发展调查报告 篇5

本文通过对我市18个镇、街道进行特色休闲观光经营户的调查,收集景点、农家乐及其他特色休闲观光旅游经营户的基本情况以及相关意见建议,分析我市发展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一、我市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的主要类型

根据调查了解的情况,可以将我市的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休闲观光农业

该类型主要为农民自筹资金,承包农林地为资源兴办的休闲观光农业。我市的休闲观光农业主要为特色采摘和休闲垂钓,即游客在农民种植的果园、蔬菜园、鱼塘自行采摘、钓鱼,享受自己动手、自娱自乐的过程。采摘的品种主要有葡萄、草莓、蓝莓、樱桃、梨等,主要分布在锦城、板桥、太湖源等镇街道。

2、特色农业园区

该类型主要为景区边缘的农村围绕旅游市场需求而发展出来的特色休闲农业。我市目前这类特色农业园区较少,主要有景观植物观赏(花卉、观赏竹等)、特色畜牧养殖(梅花鹿等)以及特色农业文化园区(山核桃、茶文化等)。虽然该类型园区目前在我市并不多,但是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3、农家乐经营户

该类型主要为依托景区发展与家庭接待为主,融入乡情活动的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即以“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题内容的农家乐经营。农家乐发展的欣欣向荣是我市旅游业的一大亮点,在江浙沪地区已经有了一批稳定的客源。

二、我市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我市目前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的发展形式是以农家乐为主,特色采摘为辅,其他特色休闲农业园区共同发展,其中农家乐发展已经比较成熟,但其他两个类型的发展潜力还有待挖掘。

1、特色结合,有机促进

根据调查了解,我市的农家乐分布于天目山、太湖源、龙岗等12个镇街道的39个行政村,目前共有891户农家乐经营户,拥有床位24440个。我市农家乐全年共接待游客135.2万人次,同比增长12.76%,比增长40.3%,实现经营总收入8036万元,同比增长20.13%,比20增长66.8%。

而除了农家乐以外的特色采摘、休闲垂钓以及景观植物观赏等类型的特色休闲观光旅游经营户则共有78户,主要分布在锦城街道、太湖源镇、昌化镇等9个镇街道,20共接待游客人次189350人,总收入达到2521万元,其中以销售农产品而得到的农业收入占了总收入的18.8%,总利润为588万元。

这几个类型的特色休闲观光经营户基本上都是交织穿插在一起,结合了各自的特色,并相互促进发展。

2、规模不大,潜力可挖

根据调查汇总显示,所调查的经营户中只有15.4%是企业形式的,其余都是个体户形式,而农家乐目前也大部分都是个体户,规模比较小,档次高、设施齐全、具有品牌的综合性特色休闲观光旅游经营户比较缺乏。

在扩大规模和继续发展方面,有46.2%的经营户表示还想扩大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的经营规模,有35.9%的经营户表示还有涉及其他形式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的想法,说明我市的经营户对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的发展持乐观态度,该项产业的发展还具有较大的潜力存在,特别是休闲观光农业和特色农业园区这两个类型,已经越来越受到游客的关注和欢迎。

3、本地经营,游客集中

我市的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目前大多数由本地人来经营,外地居民来进行投资建设的情况较少,在所有的经营户中,有97.4%的经营户都是本村居民。

从游客的来源看,目前我市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的游客大部分还是来自于本市和江浙沪地区,38.5%的游客来自于本市,34.6%的游客来自于江浙沪及其他地区,而其他更远一点地区的游客则比较少,客源比较集中,说明了我市发展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的客源方面有较大市场可开拓。

三、我市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的发展问题

我市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目前虽然正在蓬勃发展,但是也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根据本次调查情况的反映,这些问题分别涉及到管理、服务、宣传等各个方面,需要引起关注并亟待解决。

1、经营观念较落后

我市目前拥有的特色休闲观光旅游业经营户大多数的经营观念还是停留在比较初级的发展阶段,如特色采摘、休闲垂钓结合农家美食、欣赏风景等,很少有能够将各种有利资源整合在一起,而且在经营上也没有太多的策略,基本上都是比较传统的经营模式进行。

――经营策略缺乏。根据调查显示,有39.7%的经营户认为自己的经营能力不足,不懂相关的经营策略,在如何提高自身的档次和服务水平、如何吸引游客和扩大影响力等方面都没有特别好的方法,大部分都是跟风而起,对该行业并没有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规划。

休闲农业旅游调查报告 篇6

1. 调查目标: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学校外面的世界究竟如何,书本与现实之间究竟是怎样相互依托,如果你想要去寻求一种学校之外的答案,旅游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为了解明德学生对周边旅游地区的旅游需求情况,并且改变大学周边旅游服务的状况,如:就餐环境,住宿条件,收费和旅游安全等问题。同时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使同学们的休闲旅游更加愉快和安全。

2. 调查类型:我们这次的调查主要是针对在校大学生,因为学生存在着整体的差异性和部分的相同性,因此对于此次的调查本组选择的调查类型是:抽样调查,区域性的小范围调查(即仅限于明德周边景区)。

3. 调查的内容和工具:调查的内容有:

(1)双休日您是否经常去郊外游玩或度假?

(2)除了长途旅游,您一般去哪里休闲旅游?

(3)外出休闲旅游,您期望的理想距离约为?

(4)下列因素对您在明德周边进行休闲旅游的吸引程度是?(此处略表)

(5)您觉得什么时候旅游对您来说最合适?

(6)您一般在哪里了解旅游信息的?

(7)您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类型?

(8)下列因素对您在明德周边进行休闲旅游的影响程度?(此处略表)

(9)以下景点您对哪些地方比较感兴趣?(此处略表)

(10)您经常选择的旅游出行结伴方式?(可多选)

(11)您在明德周边休闲旅游时选择哪种交通工具?

(12)您每次出游花费中,您花费最多的项目是?

(13)如果您到明德周边进行休闲旅游,您认为人均花费多少比较合适?

(14)您对明德的近郊休闲旅游现状满意吗?

请告诉我您的一些基本信息,谢谢!

(15)您的性别您的年龄您的每月生活费用。

(16)您认为休闲旅游时对您来说有什么好处?

(17)您认为这些会对您的哪几方面有所提高?

调查工具:我们此次的调查所选用的调查工具为调查问卷。

4.调查地域:此次的调查地域为明德学院周边景区。

5.调查时间:调查将在2011年十月下旬进行,将历时两周完成。

6.调查对象:景区大学生游客选择抽样调查的方法。

7.调查方法:选择的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

8.调查队伍:以组为单位进行此次调查本组调查队员共六人。

休闲农业旅游调查报告 篇7

关键词:休闲农业园,植物景观,现状,湖南娄底

1 研究内容与方法

1.1 研究内容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休闲农业园作为研究对象, 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与比较, 深入分析休闲农业园的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

1.2 问卷调查

主要采取问卷调查法。问卷法是通过书面形式, 以严格设计的心理测量项目或问题, 向调查对象收集研究资料和数据的一种方法。

1.3 数据分析

运用SPSS19.0、Excel等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2 问卷调查情况

2.1 调查地点的选择和问卷分布情况

考虑到调查的广泛性和代表性原则, 根据文献综述的结果和对娄底市15所休闲农庄的现状进行了解, 问卷发放数均为20份, 问卷有效率达90%以上。

2.2 调查时间的安排情况

该研究中的游客满意度调查主要是选择周末人流量比较大的时间段, 对娄底市15家休闲农业园的游客进行问卷发放。采用现场调查现场回收的方式回收问卷, 每个调查点分别发放问卷20份, 15个调查点共发放问卷300份, 总共收回289份, 有效率96.3%。

3 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植物景观满意度调查

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 从植物景观总体印象、植物品种、植物色彩搭配、滨水植物景观、植物地域特色、植物与其他景观要素搭配、与植物有关的农事活动7个方面分析游客对娄底市15家休闲农业园植物景观的满意度情况[1,2]。游客对植物景观的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尚可、不满意3个档次。

3.1.1 植物景观总体印象。

游客对娄底市休闲农业园的植物景观总体满意, 基本可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但是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3.1.2 植物品种。

通过调查发现, 游客对休闲农业园的植物品种满意度较低, 仅有8.3%的游客满意, 51.21%的游客表示尚可, 接近1/2的游客不满意园区的植物品种搭配, 不满意率达到了40.49%。其中, 神龙生态农庄、澎湖湾休闲农庄、三友农业生态庄园的游客满意率为0。由此可见, 娄底市的休闲农业园普遍存在植物品种的丰富程度不足的问题, 提高植物品种丰富度是今后的重点努力方向。

3.1.3 植物色彩搭配。

在植物色彩搭配方面, 游客满意率是所有调查单项中最低的, 仅为6.23%。其中, 九龙仙女山庄、白马水库、流水潭农庄、竹香园生态农庄、三友农业生态庄园的植物色彩搭配这一单项的游客满意率为0, 不满意率分别达到了45.00%、44.44%、55.00%、44.44%、52.63%, 都有1/2左右的游客表示了不满。以上分析表明, 目前娄底休闲农业园的植物色彩搭配方面普遍存在问题, 今后如果能在这方面做出较大改善, 相信游客对休闲农业园的整体满意度会有较大提高。

3.1.4 滨水植物景观。

人具有亲水性是一个普遍规律, 在世界各国园林景观设计中都会有很多满足人的亲水性的设计。因此, 在进行休闲农业园滨水植物景观设计时, 既要满足游客对植物景观的需求, 还应对人的亲水性有所考虑[3,4]。通过调查发现, 游客对娄底市休闲农业园滨水植物景观的满意度较低。其中, 顺鑫生态农庄和三友农业生态庄园的游客不满意率分别达到了70.00%、68.42%, 有近7成的游客表示了不满。可见, 娄底市休闲农业园的滨水植物景观有待进一步改善。

3.1.5 植物地域特色。

植物地域特色对于休闲农业园的植物景观设计至关重要, 通过地域特色植物景观的营造, 能更好地反映地方历史文化、展示地域独特的景观, 对吸引外来游客的到来具有重要作用[5]。

通过调查发现, 娄底市休闲农业园在营造具有地域文化的植物景观上还有很大的不足。这表明, 游客对植物景观地域特色具有强烈的需求, 而现有休闲农业园并不能满足其需求。因此, 在今后的休闲农业园植物景观设计中, 要重点考虑地域特色植物景观的营造。

3.1.6 植物与其他景观要素搭配。

植物景观在整个景观序列中并不是孤立的, 需要与周围的其他景观要素搭配, 从而发挥出更好的景观效果。游客对此项调查指标的满意度达到了18.34%, 感觉尚可的游客占到57.79%, 只有23.87%的游客感觉不满意。总体来说, 游客对娄底市休闲农业园植物与其他景观要素的搭配还是比较满意的。

3.1.7 与植物有关的农事活动。

与植物有关的农事体验活动可以说是休闲农业园重要的组成部分, 可在一定程度上调动游客参与的积极性, 加深对园区的总体印象。

通过调查发现, 40.48%的游客感觉与植物有关的农事体验活动较少, 52.25%的游客感觉尚可, 仅有7.27%表示满意。通过实地调查发现, 与植物有关的农事体验活动不但较少, 且方式单一, 除常见的采摘外, 没有其他较有特色的农事体验活动来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3.2 植物景观存在的问题

3.2.1 植物景观粗糙, 缺乏管理。

在调查中发现, 大多数游客不满意娄底市休闲农业园的的植物景观现状, 主要是园区的植物景观模式较为单一, 不同园区的植物景观大同小异, 没有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俗话说:“三分栽, 七分管”, 园区中栽植的植物, 不仅要使其成活, 更重要的是要通过精心的养护管理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 让游客最大限度地欣赏植物景观带来的美。据调查, 娄底市休闲农业园普遍存在对植物管理粗放, 甚至缺乏维护管理的现象。如新天地生态农庄, 园区中很多大乔木枝叶稀疏, 长势较差;有很多灌木虽有过整形, 但因没有及时修剪, 影响了整体效果;地被植物杂草丛生, 部分枯黄、枯死, 缺乏美感;部分绿地泥土裸露, 没有种植地被植物。顺鑫生态农庄和三友农庄的驳岸简单硬化, 没有栽植水生植物, 造成驳岸线条僵硬, 景观效果大打折扣;顺鑫生态农庄的烧烤台周边杂草丛生, 缺乏必要的植物配置和管理。

3.2.2 植物景观较缺乏地域文化内涵, 植物应用种类不丰富。

地域文化是一定地域的人们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体力和脑力劳动创造的, 并不断得以积淀、发展和升华的物质和精神的全部成果与成就, 地区性是地域文化最鲜明的特征[6]。

通过调查发现, 15家休闲农业园在营造具有地域文化的植物景观上还有很大的不足, 这与游客对植物景观地域特色的强烈需求形成鲜明的对比。园区现有的植物景观只重视简单的形式美, 在植物景观文化性的表达上还考虑得不够深入。主要表现在乡土植物种类应用过少, 对于大量具有开发价值的乡土果树、蔬菜与药用植物、作物、观赏植物都缺乏应用。另外, 色叶树种应用较少, 造成植物色彩搭配单调, 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

3.2.3 与植物有关的体验性活动种类较少。

与植物有关的体验活动可以说是休闲农业园重要的组成部分, 可在一定程度上调动游客参与的积极性, 加深对园区的总体印象。通过调查发现, 大部分游客都感觉娄底休闲农业园的农事体验活动较少, 且方式单一, 除常见的采摘外, 没有其他较有特色的农事体验活动来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

3.2.4 垂直绿化有待加强。

垂直绿化是现代园林工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不仅能增加绿色空间, 还可以在夏季起到降温减尘的良好生态效应。调查中发现, 娄底市的休闲农业园垂直绿化应用现状不容乐观。一是应用较少, 大部分建筑墙面、围墙、花架、坡地、山石都缺乏垂直绿化;二是垂直绿化植物应用种类有限, 主要为扶芳藤、金银花、爬山虎、紫藤、迎春、洋常春藤这几种。

参考文献

[1]袁凌.深圳青青观光农场总体规划构思及规划设计[J].建筑学报, 1996 (10) :46-49.

[2]杨雄楚, 滕典, 朱定广.上海孙桥现代农业开发区详细规划[J].时代建筑, 1997 (2) :37-39.

[3]袁梅, 林萍, 刘洋, 等.云南乡村旅游地植物景观配置现状及其对策[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2) :173-175.

[4]徐琴, 陈月华, 熊启明.乡村植物景观设计探讨[J].江西农业学报, 2007 (3) :72-74.

[5]余莉莉, 郝日明.乡村景观对城市景观规划设计的启示[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 2008 (2) :65-67.

休闲农业旅游调查报告 篇8

8月16日,全省休闲旅游农业发展论坛在吉林市国家五星级休闲旅游农业企业神农庄园隆重召开。参加论坛的有各市(州)、县(市、区)休闲旅游农业主管部门负责人;全省三星级以上休闲旅游农业企业负责人和管理人员;省乡镇企业协会休闲旅游农业分会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甘士明会长,农业部农村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秘书长程新元,河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润清教授,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省休闲旅游农业分会会长于文波,吉林市人民政府仇福华副市长,省乡镇企业局(农产品加工局)局长、省乡镇企业发展协会秘书长兼省休闲旅游分会副会长马成武,吉林省乡镇企业职业技能鉴定站站长、吉林省休闲旅游分会秘书长林质彬出席论坛。论坛由省农委副巡视员吴国良主持,省农委副主任于文波在论坛上致辞。甘士明会长、程新元主任、张润清教授做主旨讲演。

于文波指出: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发展,我省休闲旅游农业企业发展到2720户,规模以上休闲旅游农业企业已达58个,休闲农庄168个,农业观光采摘园120个,农家乐1500多户,直接安置以农民为主的从业人员6.5万人次,年接待游客近200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300多亿元。“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建成国家级休闲旅游农业示范县五个,评定三星级以上休闲旅游农业企业100户,打造具有北方特色的精品休闲旅游农业线路三条,实现休闲旅游农业营业收入翻一番,使之成为我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今年对全省休闲旅游农业企业进行了星级评定,评比出省级五星级企业7户;四星级企业11户;三星级企业18户;二星级企业8户;一星级企业5户。

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是以农事活动为基础,以农业生产经营为特色,把农业和休闲旅游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农业资源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牧渔生产和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吸引休闲旅游人员前来观赏、品赏、习作、体验、休闲、旅游度假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是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而产生的农业产业态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加快发展休闲旅游农业,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改善农民就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促进城乡交流,满足人民多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积极开发农业和农村蕴藏的自然生态、生产生活、民族风情等休闲旅游资源,对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于文波强调:我省发展休闲旅游农业要始终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原则。各有关部门在制定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和旅游总体部局时,要把休闲旅游农业一并纳入规划,统筹安排、整合资源、分步实施、规范发展。在扶持政策、公共设施、引导资金、规范管理、宣传推广等方面加大支持和引导力度;坚持市场化运作,以市场导向配置资源,积极鼓励工商企业、乡镇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乡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户等投资开发休闲旅游农业企业,形成民间资本、外资共同参与的多元投资格局,广泛开展自主经营和联合经营。要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因地制宜和环境资源保护并举的原则。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农业生产经营为主,在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基础上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实现以旅强农,以农助旅、农旅结合、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强力推进休闲旅游农业园区化、区域化、产业化进程,注重培育龙头企业,以点带面促进休闲旅游农业全面发展;充分利用荒山、荒滩、荒地等后备资源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突出乡村生态、乡村文化和乡村遗产保护,防止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实现休闲旅游农业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突出特色的原则。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必须坚持以农为本,立足于乡村,服务于市民,并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目标,依托农村资源,突出地方特色,因地、因时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的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模式,打造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休闲旅游农业产品。要突出产业化经营,积极发展规模化种养、农产品加工、餐饮、农产品流通等行业,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空间,促进高效农业、农产品加工业与农村服务业的联动发展,延伸农业产业链,使休闲旅游农业成为农村发展新的增长点。

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会长甘士明指出:当前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这个产业是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是现代农业的高级形式,是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更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产业,它顺应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顺应了城乡统筹发展、扩大消费、促进就业创业的形势需要,顺应了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要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休闲农业萌芽于20世纪80年代,经历了近30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以点及面,发展势头十分强劲。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农业系统和旅游系统顺应城乡居民休闲消费高涨需求,通过加强部门合作、完善相关政策、制定行业标准、培育先进典型、规范行业管理、打造服务平台等工作,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推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了快速发展。

农业部农村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分会秘书长程新元提出:我们于2010年开始启动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行动,目的是通过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示范创建行动,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带动行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提升发展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为消费者提供优质产品和良好服务。

我国休闲农业进入了快速发展、规范提升的新阶段。休闲农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尤其是中央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大量的财政资金伴随着各种优惠政策向农村地区倾斜,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加上休闲农业潜在的巨大市场前景,吸引了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休闲农业已经成为一些地区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休闲农业发展势头迅猛,但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部分企业、园区规划还不够合理,管理不够规范,产品雷同、功能单一,服务质量、从业人员素质亟待提高、经济效益不好等等。

河北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张润清教授指出:国家农业部和旅游局提出“十二五”时期,发展休闲农业要重点实施六大工程。一是以需求为导向,遵循市场规律的休闲农业示范基地创建工程;二是加强乡土民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乡土文化挖掘工程;三是把休闲农业从业人员培训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的从业人员培训工程;四是打造一批有影响的休闲农业知名品牌的品牌创建工程;五是加快建设休闲农业公共服务平台的支撑体系建设工程;六是提高休闲农业公共设施水平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张润清教授强调: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如品德素质、服从意识、宾客至上意识、服务意识;加强职业规范,如仪表要整洁,仪容要大方、礼节礼貌要得当、言谈要规范、仪态要规范、幽默感适度;提高服务质量,让宾客感知服务的可靠性、及时性、信用性、关怀性、有形性。加强服务岗位管理,解决好服务人员与机构的矛盾、企业及服务人员与顾客的矛盾、顾客与顾客之间的矛盾、服务数量与质量的矛盾。优化服务环境,包括物质环境、信息环境;培训导游讲解的礼仪,如,讲解的选择艺术、讲解方法、礼貌用语。

全省休闲旅游农业发展论坛上,省乡镇企业发展协会对全省休闲旅游农业星级企业进行了命名和授牌。

上一篇:《飞舞的彩球》教学反思下一篇:中考必背古诗文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