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旅游产品发展

2024-11-03

休闲旅游产品发展(精选12篇)

休闲旅游产品发展 篇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成为现代社会人类重要的生活方式,体育旅游业已成为最具有潜力的产业之一。休闲体育旅游是体育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兴产业,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通过分析国内休闲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影响休闲体育旅游发展的因素、休闲体育旅游的功能与作用,提出了发展休闲体育旅游的策略。

关键词:休闲体育,体育旅游,慢生活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使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快节奏的生活已不再被社会提倡,取而代之的却是被人们所崇尚的“慢生活”。在体育领域中, 与“慢生活”相接近的一个词就是“休闲”,它是一种新的文化、新的理念,与“慢生活”不同的是它不局限于运动形式上的“慢”,而是要上升到心境、精神上的从容与舒缓,最终实现快与慢的和谐。现代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更多的休闲体育元素也渐渐融入到旅游活动中,而近年来休闲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向往着休闲的生活方式,更加注重身心的健康,愿意在闲暇时间里离开自己的居住地进行观光、徒步、健身、探险等体育活动,在这样的环境下休闲体育旅游也就应运而生。休闲体育旅游是一种新的旅游形式,也是一种新兴的、嫁接式的复合产业,是当今的朝阳产业,它受到广大民众的青睐,能够满足他们所追求的休闲的生活方式。

1 休闲体育旅游的概念界定

休闲体育旅游,英文为“Leisure Sport Tourism”,是指旅游者利用闲暇时间,以旅游目的地的体育资源及体育设施为主要内容, 离开其常住地前往异地的旅行和逗留从而达到休闲、锻炼、健身、探险、消遣、娱乐等多种目的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体育休闲旅游是体育与旅游结合而产生的一个新领域,既是带有体育性的旅游事业,也具备旅游性的体育事业,它强调旅游活动的体育性,以观赏、审美、健身、益智、休闲娱乐等为目的体育体验旅游活动,是闲憩体育或假日体育的一种旅游方式。

2 国内休闲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随着休闲体育旅游的兴起,其市场也逐渐扩大,国内各个城市也开始将休闲体育与旅游结合,致力于休闲体育旅游的开发,打造属于自己城市的特色旅游品牌。2008年北京奥运的召开直接推动了新一轮的休闲体育旅游的热潮。目前,青岛利用自身具有的资源、技术、人才的优势,已经发展了滨海休闲体育旅游,设计了以浮山湾海上综合运动中心为依托的海上体育旅游,以海水浴场为基础的海滨休闲娱乐体育旅游,以疗养院所为主的体育保健、康复旅游、以崂山风景名胜区为主的山地休闲体育旅游活动,以海岛为依托的垂钓专项旅游等多项特色体育旅游产品。

3 影响休闲体育旅游发展的因素

休闲体育旅游是从体育旅游中派生出来的一种新兴产业,那么,影响体育旅游发展的因素同样也会制约着休闲体育旅游的发展,或者还受其他方面因素的制约。

3 . 1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

决定人们能否成为休闲体育旅游者的客观因素是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大小同休闲体育旅游需求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是个人产生休闲体育旅游需求的经济条件。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越多,对休闲体育旅游的需求也就越大。闲暇时间的多少,也直接影响着人们对休闲体育旅游的需求。在其他条件具备的前提下,人们的闲暇时间越多,对休闲体育旅游产品的需求越大。

3 . 2气象气候自然因素

一方面,气象气候会形成一定区域的自然景观,影响自然景观的季相变化,从而构成不同的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另一方面,良好的气象气候、明媚的阳光,可以为休闲体育旅游创造良好的条件, 使得旅游者身心舒畅、兴趣倍增等;但是像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会限制人们的休闲体育旅游活动,影响休闲体育旅游的效果。

3 . 3休闲体育旅游动机

人们为了满足或实现某种需要就会产生行为的动机,动机是需要的表现形式,休闲体育旅游的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身的精神上的需要。个性特征、性别差异、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对个人休闲体育旅游动机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或制约作用。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极大地影响着他的休闲体育旅游动机和内容,不同的个性特征,参加休闲体育旅游活动的动机和需要也不同。由于男女在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或家庭生活中地位和作用不同,因而需求也不同,性别造成的差异会逐渐缩小。不同的年龄段也会出现不同的欲望和需求,从而产生不同的动机。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影响休闲体育旅游动机的强弱,文化程度较高的人休闲体育旅游动机多出于求新的心理需求,而文化程度较低的人常出自求知的心理动机。

4 休闲体育旅游的功能与作用

(1)促进人际间交流的功能。休闲体育旅游的内容形式丰富多样,人们在自由选择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时,可以接触到与自己爱好相同的外界人士。休闲体育旅游的氛围比较融洽,有利于结识朋友,拓宽社会交往,消除隔阂,增进大家的情感交流,丰富精神生活。

(2)具有健身健心功能。休闲体育旅游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 是人们暂时离开居住地,摆脱日常生活中的紧张和烦恼,与大自然接触的一种生活方式,投入到休闲体育活动中,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有益于减缓紧张的工作所造成的疲劳,消除烦躁与焦虑,从而使人们能以健康的身体、轻松愉快的心情投人到工作中去。

(3)对经济的发展有积极效应。国内外休闲体育旅游市场都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之中,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发展休闲体育旅游产业,不仅能够增加外汇、回笼货币,还可以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机会等等。

(4)对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很多自然资源为休闲体育旅游的登山、滑雪、垂钓等项目提供了优良的场所。旅游路线沿途的休闲、娱乐设施也会增加,旅游接待地的环境卫生质量也会得到提高。休闲体育旅游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历史建筑和古迹遗址进行维护、恢复和休整。

5 休闲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

对体育旅游资源进行开发,首先要对当地的资源进行SWOT分析,发掘优势休闲体育旅游旅游资源项目,为休闲体育旅游文化市场发展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以安徽省滁州市花山乡为例,结合当地的优势资源,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休闲体育旅游资源开发,打造花山休闲体育旅游产业园。

(1)深入挖掘特色休闲体育旅游项目。滁州市南谯区花山乡,位于滁州市西南郊区风景秀丽的AAAA级国家森林公园琅琊山脚下,境内四周群山环绕,中间低山起伏,因形似莲花,故名花山。花山乡山场面积大,竹木资源尤为丰富,拥有皖东最大的毛竹园,拥有丰富的安山岩、火山灰、石灰石等矿产资源;水利条件优越,小型水库19座;境内文物古迹,旅游景点较多,主要景点有彩云洞、红花湖、叠翠园、仙人洞等。围绕这些资源可以进行休闲体育旅游开发。另外,还可以打造几个特色的休闲体育旅游项目,如“山间绿道自行车”、“休闲体育旅游主题度假村”等。休闲体育旅游主题度假村可开发高尔夫、露营、登山、攀岩、徒步、定向越野、垂钓等项目。

(2)加强休闲体育旅游专业人员的培养。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之后,需要引进一批专业服务人员。经营管理者既要熟悉旅游业务,把握旅游市场的运作规律,又要了解体育项目的特点,懂得如何将休闲体育与旅游结合,地理环境与运动项目结合,并因地制宜地进行可持续开发。

(3)加强宣传力度,开展促销活动。就目前来说,人们对休闲体育旅游还没有形成产业观念,应加大宣传,加大社会舆论的引导力度,充分发挥休闲体育旅游在经济和社会中的作用,促进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还要通过新闻媒介向居民传播健康文明的休闲体育旅游消费方式,促进休闲体育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 让“健康生活,体育休闲”、“花钱买药不如花钱锻炼”的理念深入人心。

(4)多渠道的融资模式。按“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投入到休闲体育旅游产业中,开发休闲体育旅游产品。鼓励大中型商贸企业介入休闲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在种类上、品种上满足消费者采购、餐饮、娱乐、休闲等一系列需要,使消费者不离开城即能享受各类休闲服务。政府对休闲体育旅游消费需要的项目、旅游事业应加大投资力度。

休闲旅游产品发展 篇2

与台湾一样,广东作为大陆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先发地区,已经具备休闲旅游发展的市场基础。广东与台湾旅游发展条件类似,如同属热带、亚热带地区,温泉资源、农业资源、滨海资源、海岛资源、山地资源都很丰富,餐饮富有地方特色,故可借鉴台湾休闲旅游发展经验促进农业、工业、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发展。

□刘少和

台湾作为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的先发地区,20世纪60、7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之一,其休闲旅游业发展模式亦值得旅游发展条件与之相似的广东省借鉴。

台湾休闲旅游业发展模式

由于台湾海洋海岛型的地形地貌、资源环境,出境、入境、岛内“三位一体”的旅游休闲市场格局,以及现代化的社会制度,使台湾休闲旅游业在空间布局、行业管理、公共利益、私人产权、社区发展、政府角色、产业特色等方面与众不同,并形成一定模式。

1.环岛旅游的空间布局模式。基于“番薯”形台湾岛的环状交通,以及从中央山地到其下河谷平原、盆地再到滨海沙滩、海上岛屿的资源分布,台湾休闲旅游业自然形成了环状空间布局。主要由环岛铁路、环岛省道、西部高铁、西部高速、西部快速,以及横贯东西的三条省道(宜兰到台中、花莲到南投、台东到高雄)、城市连接乡村的产业道路,将旅游景区点连成线、网,构成了由点到线到网面的环岛旅游格局,环岛游不必走回头路;并且实现了飞机、火车(普铁、高铁、地铁、轻轨)、汽车(客运巴士、出租车、自驾车)、摩托车、自行车等交通工具的无缝对接,方便了自由行游客;特别是将公路与休闲游憩区有机融为一体,更利于自驾游出行。例如,连接花莲和台中特别是南投的中横公路,即是一条风景道、旅游道,沿途众多游憩服务中心连接着周围游览点。

2.隶属交通的行业管理模式。1956年成立“台湾省观光事业委员会”,后改为观光局,隶属台湾交通部,体现了交通与旅游的密切关系。因此,台湾旅游业一个最大特征是旅游交通的方便、舒适、快捷、有序,各种交通的无缝对接使旅游出行十分便利,如客运巴士可以直接开进高铁站下停车,游客不必另外搭乘的士;而且公路、自行车道与休闲游憩区点紧密结合,汽车、摩托车在停靠公路两侧的驿站服务区、游憩服务区后,可以骑自行车或步行进入游憩区游览观光、开展户外活动,如太鲁阁国家公园、东北角暨宜兰海岸风景区等。

在行业管理上,台湾旅游相关行业除森林游乐区(林务局)、休闲农场(农委会与退辅会)、观光工厂(经济部工业局)外,几乎都归属观光局统一管理,有利于统筹协调,服务岛内公民与外来游客。

3.公益优先的旅游开发模式。公共旅游资源如温泉、火山、海滩、森林等,主要开发为供国民、游客免费观光、休闲、游憩的公园、风景区、游憩区等公共产品,如温泉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城市公园、风景区、游憩区,除非需要限制游客数量以保护资源、环境才不得不收费外,但也收费不高,如大陆游客必游的野柳国家地质公园门票是新台币100元(约20元人民币)。尽管温泉开发兼具私人营利性经营,但首先是保障公共利益,如北投温泉谷在城市公园、生态博物馆发展的基础上,允许建设私人温泉宾馆,抽取温泉水利用。城市公共土地资源主要用于发展城市公园,即便街角空地,也要通过休闲设施建设成为街角公园,这与台湾民选政府不参与营利,以及将人均绿地面积多少作为考核官员的重要指标之一的制度有关。

4.对口辅导的旅游扶持模式。由于私有产权神圣不可侵犯,旅游发展必须尊重私人业主和基层主体——社区,以他们为主导,政府部门、行业组织和社会力量(专家、学者)只能作为辅导力量,通过智力、技术、经费支持,引导旅游业多元、特色发展。例如,农委会对休闲农业、经济部工业局对观光工厂、林务局对森林游乐区发展的辅导。渔业行业协会即“渔会”由民选理事组成,理事推出理事长、理事长聘总干事、总干事聘雇员,对休闲渔业发展具有指导、贷款、规范等作用。又如,行政院农业委员会为推行农业精致化,自1992年起实施发展地方伴手计划,辅导各地农会及农民团体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农特产品,并与观光业结合,成为各地区旅游的伴手产品,并提出产品“品质自然化、加工科学化、健康大众化”,关注食品与健康结合。

5.基于产权私有的多元发展模式。由于社会制度对私有产权的保护,使个体、家庭、企业在私有土地、房产的基础上,能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创新产品,形成特色,展现私人经济、个体经济的创造力。其中以乡村民宿和老街夜市最具特色。乡村民宿乃家庭个体经济,提供家庭食宿、追求主题特色、少有相互雷同,如清境的欧风、垦丁的地中海风、峆里岛风、宜兰的农舍别墅风、九份的老厝创意改造风、金门的闽南文化古厝风等,异国情调、田园格调、原住民风、海岛风情、山居特色,从宾馆制式服务到观光旅馆、精品旅馆、汽车旅馆、度假村、休闲农场、传统山庄、乡村民俗的特色服务一应俱全;老街夜市亦为家庭个体经济,提供手工产品,有前店后厂、流动摊贩,特色有序,如台北饶河夜市的热闹、淡水老街的古朴、九份老街的恬静、高雄六合夜市的平实、垦丁夜市的时尚,风情各异,特色鲜明。

6.基于社区力量的整合开发模式。在城市,社区力量是城市公园等公共休闲场所、设施建设的支持者,如北投温泉谷城市公园、生态博物馆的成功建设就得益于当地社区的支持;在乡村,由村落主导,借助大学智力帮助(如规划设计、产业发展、产品开发),制定社区营造方案,取得相关部门经费支持(如农委会),最终完成社区改造。例如,阳明山国家公园中的竹子里和湖田里等社区就依托海芋花种植、旅游餐饮完成了社区营造;台湾9·21地震(1999年)中被掩埋的南投县埔里桃米村,依托生态科普(青蛙共和国及其栖息地)与地震遗址教育,以及文创产业进行社区营造,已经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旅游示范村,从一个传统农村向结合有机农业、生态保育和休闲游憩体验的教育基地转型,并使“爱与互助”成为社区灵魂,成为现代版“世外桃源”;位于台北市郊区的坪林金瓜寮村依托郊野游憩、茶叶产业进行社区改造,成为有名的茶乡生态示范村。

7.基于文化创意的产业发展模式。为了增加农业产品、工业产品附加值,台湾农业经历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的转型升级发展过程,工业特别是生活用品行业经历了从单纯生产型工厂向观光、休闲、创意工厂的转型升级发展过程,文化创意在休闲旅游中得到充分展示,文创馆比比皆是,如南投日月潭鱼池乡红茶文创馆、宜兰汤韦沟温泉公园的辣椒文创馆等。高雄市老火车站和香蕉码头的文创公园、文创码头,充分证明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是推动休闲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基本路径。

对广东休闲旅游业优化升级的启示

与台湾一样,广东作为大陆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先发地区,已经具备休闲旅游发展的市场基础。尽管多年来广东一直是旅游大省、旅游强省,但与台湾休闲旅游业发展还存在差距。广东与台湾旅游发展条件类似,如同属热带、亚热带地区,温泉资源(中国排前3)、农业资源、滨海资源、海岛资源、山地资源都很丰富,餐饮富有地方特色,故可借鉴台湾休闲旅游发展经验促进农业、工业、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发展。

1.因地制宜设置旅游行业管理部门。在国家大部制改革背景下,可以依据地方旅游休闲行业特色和发展需要,因地制宜设置旅游行业管理部门,明晰权责,如深圳的文体旅游局。

2.道路交通与旅游休闲发展融为一体。包括:旅游环状道路建设,如除大珠三角环状城际轻轨外,粤东、粤北、粤西也考虑形成环状旅游风景道;增设公路游憩服务区,高速公路服务区要与周围景区点形成连接;完善连接城乡的产业道路;发展有利于健身的城乡自行车道和步道;各种交通工具逐步实现无缝对接,等等。

3.旅游资源开发要兼顾公益和营利。公共旅游资源要向公园、风景区、游憩区、博物馆、纪念馆等公共产品发展,向国民免费提供、最多收取成本价;经营性项目则向市场开放。特别防止像温泉、滨海、海岛、森林、湿地等公共资源为私人所垄断。

4.学习台湾文创产业发展,借助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推动休闲旅游业优化升级。一方面,推动旅游产品深度开发、旅游产业升级发展,延伸产品、产业链条;另一方面,促进广东农业、工业特别是生活用品生产行业向旅游休闲业转型升级,发展观光、休闲、创意农业或工业。

5.学习台湾社区营造计划,依托城市社区与乡村社区力量,发挥个体、私人、基层社会创造力。主导地方经济、地方旅游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地方旅游多元化、特色化发展,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社会智囊主要作为辅导、引导力量提供政策、资金、技术、智力支持。

6.国民健康与旅游休闲发展密不可分。可以说,旅游休闲发展的根本点不是唯经济利益,而是国民和游客的健康,需要将健康理念融入到旅游休闲发展之中,包括户外游憩活动、体育运动、文化娱乐、保健休闲、机械游乐、健康食品、乐活、慢活慢游等。

7.包括生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在内的社会大环境是休闲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基础。保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营造和谐友善、文明礼貌的人文环境,以及更多的无形资产——包括人们的相互信任、清晰的产权、廉洁高效的政府、公正的司法系统和有效的国家管理能力等——这些无形资产所创造出来的公正的法律机制、人力资本价值和保证经济行为的“制度质量机制”,也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当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幻想“毕其功于一役”。

全省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的典范 篇3

前郭县新艾里乡妙因寺村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村,下辖三个自然屯,面积8.5平方公里,距县城50公里。过去,这里土地瘠薄,村民人均收入不足700元,村集体欠外债247万元,有人形容说“种地不打粮,吃烧没着落;媳妇留不住,姑娘往外嫁”,是个远近闻名的贫困村。2002年以来,查干湖景区的完善和旅游的逐步升温,为村民发展“农家乐”旅游提供了契机。经过9年的发展,到2010年末,全村“农家乐”旅游已经初具规模,从事乡村旅游的农户占总户数的85%,全村90%以上的剩余劳动力实现了就地转移,村民人均收入达9200元,是2002年的14倍;村集体不仅彻底还清了所有债务,而且全村总资产达940万元。如今的妙因寺村,高档轿车开进了农家院,村民住进了白墙蓝瓦的标准化民居,宽阔的水泥路贯通了整个村屯。当地农民流行顺口溜:红砖路,铺到家,发展旅游把财发;蓝天瓦,彩砖墙,饭店旅馆生意忙。随着《圣水湖畔》等电视剧的热播,农家小院成了旅游景点。农民们感慨地说:“是旅游使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村干部们高兴地说:“发展乡村旅游让我们找到了致富的好门路。”

2.特色与亮点

2.1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查干湖旅游景区独具特色的资源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妙因寺村紧邻查干湖旅游区,旅游区内夏季水上娱乐项目备受旅客喜爱;查干湖冬捕是郭尔罗斯人民千百年传承最原始的捕鱼方式,被誉为世界奇观;该村因拍摄电视剧而构建的影视基地,对游客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和旅游欲望;展示满族文化的民俗博物馆,激发了游客了解民族文化的浓厚兴趣。2010年查干湖旅游区年接待游客人数突破180万人次,在妙因寺村实现旅游消费的就达20多万人次。一个仅有1200人口的小村庄,一年能够带来150多倍于本村人口的旅游人数,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

2.2电视剧拍摄效应——农家变景点,推动乡村旅游发展 随着以查干湖为背景创作的《圣水湖畔》、《美丽的田野》、《民工》等一系列电视剧在前郭县的完成,并在中央一台的热播,使查干湖和妙因寺村传遍四方,走向全国,为当地旅游产生巨大宣传效应。影视名剧给妙因寺村带来了空前的旅游经济效应,各地游客赶来观光旅游,体验农家风情,品味剧中人的感受,妙因寺农家变成了旅游景点,推动了当地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

2.3创新经营模式——规范乡村旅游发展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妙因寺村发展乡村旅游形成了全新的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一是强化培训。为提升服务水平,相关部门对饭店、旅店、接待户相关人员在服务意识、服务态度、卫生环境等多方面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培训,做到饭店厨师和服务员执《健康证》上岗,旅馆服务员经过培训才能工作,旅游接待的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二是旅游设施配备齐全。通过实践摸索,很多旅游接待大户准备了两套以上餐具、炊具和相关设备,解决旅游旺季游客多、旅游团队大而影响饮食和住宿等因素给游客带来的不便。三是旅行社的中介作用。松原市周边地区的旅行社迎合旅游市场的需求,积极为乡村旅游争取客源,千方百计吸引更多旅客来查干湖体验乡村旅游带来的满族原生态乐趣,逐步规范了乱拉客源、扰乱市场的经营行为。

3.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带来的综合效益

妙因寺村发展乡村旅游,不仅改善了农民生活,提高了农民收入,让百姓过上了幸福生活,同时,也带给我们更多的启示。

3.1乡村旅游促进了“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 查干湖旅游业的发展,为妙因寺村百姓提供了一条前景广阔的致富门路。“旅游热”使村民越来越多地加入服务行列,大批农户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纷纷开始兴办餐饮服务企业、小型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村里旅游旺季可实现本地400人充分就业,有效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加快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拓宽了农民致富渠道,使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同时,妙音寺村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使全村基础设施、服务设施、接待设施明显改善。目前,90%以上村民住进了统一格局的砖瓦房,98%以上村民家安装了固定电话,37户村民购买了高档轿车,全村大部分实现了水泥路或砖路的铺筑,全村绝大多数家庭房前屋后花草绿树掩映,全村都用上了自来水,通了有线电视,村民的生活质量整体提高。如今的妙因寺村村民富了,腰包鼓了,更重要的是涌现了一大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3.2乡村旅游提升了农民综合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 前郭县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影视基地的建立、各地游客的增加,为妙音寺村带来了信息流、资金流、人流和物流,大大提升了农民的科技、文化和发展意识。全村近五年没有发生过违法犯罪的案例,没有打架赌博事情的出现,没有因赡养老人和抚养未成年人而引起纠纷,没有一起盗窃事件发生。现在村民想的多是怎样发展旅游赚更多的钱,怎样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怎样把生活过得更好,怎樣更好地享受生活。

3.3乡村旅游促进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不仅给妙音寺村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更增强了村民的文明意识,促进了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为适应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妙音寺村村委会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大事来抓,通过创建形式多样的有效载体,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评选活动,签订“道德规范建设”目标责任书,建设农民科技书屋,乒乓球馆、象棋馆、围棋馆等文体场所,逐步形成崇尚科学、勤奋创业、遵纪守法、家庭和睦、邻里互助的良好作风。

大连休闲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篇4

中国休闲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正因为预见了休闲将在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大连市政府决定凭借每年世界服装博览会在大连举行的机会,利用大连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把大连发展成为世界休闲之都。

2005年大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900万人次,同比增加18%;接待海外游客60万人次,同比增加15%;旅游创汇4亿美元,同比增长15%;实现旅游总收入210亿元。全年日韩市场增长11.5%;俄罗斯游客增加近50%,由2004年的2.4万人次增加到上年的3.8万人次;中国台湾游客增长28.2%;东南亚游客增长30%;澳洲、美洲、北欧等远程客源市场增长26%。大连国内客源市场的游客年龄是以中青年为主,少年和老龄市场潜力巨大。游客职业层面由行政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事业单位职工构成的大众旅游为主,但是白领、明星、个体私人业主等组成的高收入群体的旅游需求在逐渐上升。旅游消费类型:自助消费以中低档为主,公款消费以中高档为主。旅游活动的波动周期性:一年之内出现52个小波峰(周末双休日)、3个大高(春节、五一、国庆3个旅游黄金周)和一个旅游旺季(7-8月暑假)。

2 问卷设计与调研实施

休闲产业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城市已经有一定的规模。大连甚至整个中国还没有积累足够的经营休闲产业方面的经验,为此,我们对到大连旅游和在大连工作的朋友做调查和走访,调查他们心目中的浪漫都市是怎么样的、大连市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大连市打造浪漫之都还欠缺什么以及与其存在的差距。本次问卷调查分为三部分材料。第一部分是被调查者的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等信息;第二部分则是针对大连现有资源提出一系列问题,包括大连的环境卫生、交通状况、酒店、景点建设、旅游产品等;第三部分则是对大连总体看法和意见,这次调查一共发放800份问卷,有效问卷720份,问卷调查对象集中在金石滩、老虎滩、星海公园和星海会展中心。

问卷调查发现,大连市虽然具有了丰富的资源,但与真正意义的休闲都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我们在软硬件两个方面进行资源整合,形成构建现代休闲都市的合力。

3 加速大连市休闲都市建设进程的对策

3.1 加强无形资源的整合和开发

首先应该提高大连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大连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还不是很高,在这次调查中,有60%外国游客在来中国之前根本没有听说过世界上还有大连这个城市,也就是说大部分外国游客不知道大连这个城市,更不要说了解了,所以,有必要加大力度在国际上宣传大连。

一个城市应该有自己的标志,大连目前已经设计出一个最能代表大连城市形象的标志,我们就“大连是以什么出名的”和“大连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对游客做了调查,有三分之二的人选了城市海岸、广场和绿地,我们认为以此作为大连城市的标志是最合适不过的。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大连的工作,扩大世界影响力,提高大连的知名度。为此,我们对游客设计了“你是如何知道大连的”的问题,做了调查。40%的人是通过朋友介绍才知道大连的,21%的人是通过各种书籍、杂志,而20%的人通过互联网知道大连的。提高大连的知名度的具体方法:

(1) 目前大连开发了国内最先进的《大连旅游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了大连休闲旅游网站;据统计有20%的人是通过互联网知道大连的,而互联网宣传成本低,效果不错,而且方便。

(2) 通过举办每年一次的大连国际服装节,提高大连的知名度, 充分利用北京、上海在世界的知名度,打响大连品牌,选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明星作为形象代言人;在世界范围内发行印有大连城市的标志图案的邮票等。在宣传大连、提升海岸的知名度的同时,要大力推出大连市海岸带最漂亮的景观大道。目前形成的滨海路和金石滩十里黄金海岸是最好的开发项目。夏季旅游项目中城市休闲和海滨度假占66.7%, 游乐场和主题公园占33.3%,整体项目以城市休闲为主。同时在开展夏季海岸休闲的同时努力开发冬季休闲旅游项目。

3.2 规范大连市有形资源

(1) 在景区设立规范的指示标志,配有英文路标和标志,构建国际大都市的形象;

(2) 规范大连市路名、街名,英文翻译准确无误;

(3) 在合适的地点建立信息站,积极运用电脑和电子导游,使中外游客方便、快捷地了解景点的地址、达到的车次和游玩休闲的项目等;

(4) 在酒店宾馆的出入口摆放小卡片,外国人把第二天要去的地方写在小卡片上,酒店服务人员回收后,请专业人员翻译成中文,写在小卡片上,外国游客可以随身携带,外出时,他们就可以随时随地拿出卡片咨询;

(5) 设计一些很有纪念意义的旅游纪念品,譬如:大连不同海岸的贝壳和石头组合,设置可以拼凑大连景区的纸板,旅游者买回去可以拼图,很有休闲意义;

(6) 公交车和轻轨是大连城市的枢纽。应该在主要街道开辟公交车专道,随时保持公交车的畅通无阻,提升公交车的运行效率。

3.3 整合大连市现有资源

对大连的现有资源进一步进行有效的整合,对现有适合“现代休闲都市”的资源进行再造,并进一步开发滨海路、圣亚海洋世界、金石滩、发现王国等适合“现代休闲都市”的休闲与娱乐项目;同时将金石滩的鲁迅美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和模特学校开发成具有休闲价值的国际学术度假村、休闲教育中心以吸引国际学术界来金石滩休闲旅游。

4 重视休闲教育

休闲的经济意义日益增加,休闲会变成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休闲消费将转变成就业机会,在经济产业结构中休闲产业的从业人员的比例将大大增加,休闲服务将从标准化、集中化转向个性化的服务,人们对休闲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备加重视,应运而生的休闲教育将占教育产出的极大份额。大连每周举办以电视娱乐为主的基于大连历史文化的知识性、娱乐性的大型主题活动,对发展大连文化休闲娱乐业有极大的引导作用。

5 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将大连构建成“现代休闲都市”,进而建成国际级休闲娱乐中心,直接接轨北京,是一个理性和必然的战略选择;积极发展相关的休闲业,对大连乃至辽宁省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世斌.城市休闲产业合理规模评价研究[J].生产力研究, 2006 (7) :206-208.

浅论休闲旅游发展的论文 篇5

浅论休闲旅游发展的论文

摘要: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休闲产业在中国也已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并成为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阐述了中国休闲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作用,用SWOT分析法对中国休闲产业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休闲产业;SWOT分析;对策建议

一、中国休闲产业概述

作为一种产业形态,休闲业已经成为第三产业中的重要增长点,国内目前已有多个城市确定了以发展休闲经济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中国将成为全球旅游第一大国。中国人通过消费享受休闲的时代正在到来,也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尽管中国目前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在旅游消费构成上,休闲度假占整个旅游的比重仅为20%左右,远低于旅游发达国家50%左右的比重,尚未进入真正的“休闲时代”,但休闲经济已具备了相当规模,且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

二、休闲产业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分析

近年来,随着休假制度不断变革,中国每年的公休假日达到114天,出现了“十一”、“春节”两个七天的假期,为居民消费、休闲度假提供了充裕的时间,从而也奠定了假日经济坚实的基础。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中国旅游业总产出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64%,旅游消费将占总消费的6.79%,旅游投资将占投资总额的8.16%,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据国家旅游局预测,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33 0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总产值的8%,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由此可见,中国的休闲产业和假日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市场和潜力。加快休闲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提高中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而且可以进一步加快服务业改造的步伐,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层次,同时刺激金融信息等现代化服务业加快创新步伐,拓宽服务领域和范围,加快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的全面调整。此外休闲产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的产业,也是低就业门槛的产业,劳动就业的培训成本低。据一些发达国家统计,休闲业安排就业的平均成本要比其他经济部门低36.3%。另外,休闲业的就业带动性强,就业乘数高。从国外的统计数字来看,国外的的休闲产业吸收了相当比例的就业人员。

三、中国休闲产业的SWOT分析

1.中国休闲产业发展优势。

(1)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旅游市场潜力巨大。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消费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和发展型的方向发展。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而作为精神和物质结合的旅游需求,则会反复产生。根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800美元~1 000美元时,社会就会进入休闲消费的急剧扩张期,人们将拥有相当的经济实力、闲暇时间投入休闲消费。因此,在中国休闲产业已临近其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到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按每人每年出游两次计算,届时的国内旅游人数可高达30亿人次左右。

(2)自然、人文资源丰富。中国国土广袤、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民族众多,形成了无比丰厚的旅游资源。据研究表明,中国自然类和人文类的旅游资源居世界第一位的数目超过了美国、西班牙、法国等旅游强国。目前,全国已拥有15 000多处旅游景区(点),涵盖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改革成就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其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8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1处,国家地质公园44处,国家自然保护区197个,国家森林公园43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99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360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37个,还有1 269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类博物馆2 000余座,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多姿多采的城市风光,雄伟壮观的建筑工程等等。

2.中国休闲产业发展瓶颈。

(1)集中性节假日制度。中国集中性的节假日制度,对旅游能级的提高起到严重阻碍作用。由于旅游产品生产与消费的同步性及由此派生的旅游产品的不可储存性,决定了缓解旅游供给与旅游需求时间矛盾冲突的弹性非常有限。旅游消费需求具有很大的弹性和多变性,但节假日时间过度集中,使旅游消费需求在同一时间集中释放,导致旅游客流过分集中,交通运输、旅游接待设施、旅游景区景点承载过量,服务质量下降,游客满意程度也随即下降,旅游消费需求转移,削弱了旅游消费能级的提升。因此,目前的休假制度只适应浅层次的观光旅游,阻碍了高层次休闲度假旅游的进一步发展。

(2)缺乏正确的理论指导,观念落后。对休闲产业的正确认识是推动其迅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然而中国目前有关发展休闲产业方面的理论还很不成熟,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各阶层中都普遍存在着对“休闲”、“休闲产业”认识不清的问题,把“休闲”理解为单纯的“吃喝玩乐”,出现了整日看电视、整夜泡网吧、成天打麻将的畸形“休闲”,甚至把休闲产业与博cai业、色情业简单地画上了等号,严重阻碍了休闲产业的健康发展。

3.中国休闲产业发展的机遇。

(1)闲暇时间增多。从1995年“双休日”实施十一年来,每年至少2 700多个小时的闲暇时间,使国人真正面对了“休闲”的课题。国家规定一年52周有104个双休日,加上春节、“五一”、“十一”、元旦共10天假,全年仅假日就达114天,2 736个小时。中国艺术研究院休闲研究中心主任马惠娣认为,仅从理论和制度上分析,每年的114个法定休息日就意味着国人每年有1/3的时间在休假。假日“休闲”已成为时代重要特征之一,也正在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

(2)国民休闲理念的转变。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开始重新评价休闲的功能与价值。由于工作效率的提高,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巨大变化,休闲将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在这样的背景下,休闲由最初仅仅是人们在紧张工作后恢复体力的一个方法;变成了人们寻求快乐与地位的一种方式。这种观念的转变必将促进休闲、休闲产业的发展。

4.中国休闲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1)产业发展体系不够完善。休闲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是衡量社会文明的标尺。但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休闲产业发展体系很不完善,通用的行业分类标准、服务标准尚不健全,积极发展休闲产业方面的政策也有待进一步出台与完善。休闲产业作为一个相互配套的系统工程,涉及众多部门。诸如,饭店、餐饮、接待、公安、医疗、交通、商业、旅游、通信、文化艺术等,各部门必须协调发展,忽视了任何一方,休闲产业都将举步维艰。

休闲旅游平民化发展策略研究 篇6

孟玮(1974-),女,山东旅游职业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文化和日本语言文化。

【摘要】我国旅游业已经进入了平民时代,以山东省为代表的区域又在鼓励休闲旅游的发展。各地的旅游市场如火如荼,中国的平民大众走进了旅游市场,旅游已经走进了普通百姓的生活,成为一项“全民运动”。这就要求旅游市场尽快的“平民化”,本文以山东为例,就山东休闲旅游平民化的益处和途径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休闲旅游;平民化;政府参与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体验旅游、生态旅游等诸多旅游方式发展起来。随着人们对旅游形式和需求的改变,休闲与旅游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一动一静、一行一居、一累一闲,形成了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理念上更加人性化的旅游产物。“休闲旅游”这一旅游方式一经提出,立即受到人们的喜爱。因此,我们要加快促进休闲旅游产业化的发展,尽快地让平民大众成为休闲旅游的主体。

第二届“好客山东休闲汇”活动于2012年8月13日至10月31日间举行并成果丰富,以“健康休闲,幸福人生”为主题的“休闲汇”活动对培养国民休闲意识、引导消费、扩大内需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随着休闲汇的顺利的推进,国民休闲意识转变初见成效。相比旅游观光,休闲旅游不光满足了游客身体的放松,更满足了身心放松的需求。休闲汇促进了旅游和休闲的社会公平,要成为让平民百姓都能玩得起,让弱势群体也能够享受的休闲产品,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山东目前休闲旅游平民化发展的现状

山东是中国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里有名山大川、碧波万顷,这里有灿烂的文明,“万事师表”的孔孟故里,誉满天下的泰山,“泉城”济南,“齐都”淄博,“风筝故里”潍坊,“滨海明珠”青岛、烟台、威海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山东东临大海,经济发展较快,地域优势明显,发展休闲旅游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白天看庙,晚上睡觉”、“到此一游”的旅游方式已经过去,老百姓希望旅游的时候交通快捷些,住的舒服些,吃的特色些,玩的从容些的新旅游需求逐渐形成。此外,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旅游不再被当作生活的奢侈品,而成为生活的必需品。人们对慢生活、低碳生活认识的转变奠定了平民休闲旅游时代来临的基础。闲暇时间增多,收入水平提高,文化品位提升,带动了消费能级的增高,促使休闲旅游方兴未艾。因此,当今和今后一个时期,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且日渐变化的旅游休闲需求与相对落后的旅游组织方式和旅游公共服务水平之间的矛盾。

二、“平民休闲旅游”的需求成因

1. 平民旅游成为旅游市场发展价值取向

平民旅游是我国旅游市场发展的理性价值取向,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和旅游发展的现实状况所决定的。2011年国内旅游总人次超过26.41人次,同比增长13.2%;旅游总收入1.93万亿元,同比增长23.6%。预计2012年国内旅游总人次28.6亿人次,同比增长10.0%;国内旅游收入2.1万亿元,同比增长11%。这就意味着国民旅游已经成为主体。城镇居民成为国内旅游的主力军,旅游消费占到国内旅游收入的3/4。但是2011年国内旅游人均花费877.8元/人次,其中城镇居民865.4元/人次,而农村居民仅为471.4元/人次。在这样的国情下,今后和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发展基调应为平民旅游[2]。

2. 平民旅游是基于平等的价值取向

平等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课题,许多哲学大儒都曾对此做过探讨与思考。平等不是单纯的指物质上的“平均相等”,而是精神上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旅游资源的公众性和人人都具备的休闲旅游的权力决定了旅游体现平等价值的要求。富人与穷人在旅游权力上是平等的。不能因为其有钱,就把最好的旅游资源圈起来让其独享,而剥夺了低收入人群该享受的旅游资源的权力,旅游业的发展应关注所有人的需要。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在“2011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和2012年发展预测暨《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4)》成果发布会”上进行了《推动旅游经济在更加理性的轨道上运行》的主题演讲时提到,旅游经济的理性运行要恪守“平民、平稳、平等”的发展理念,坚持把“更多的国民参与、更高的品质分享”作为旅游发展规划、旅游宏观调控体系和微观监管体系建设的战略导向 [3] 。

3. 平民旅游源于人本的思想理念

以人为本是人本主义的价值体现,是全球化时代重视人的自由和发展的共识。在大众化旅游发展新阶段的今天,“将旅游还给人民,让更多的国民参与,使更多的国民分享”,迫切的期待平民休闲旅游的发展,全民共享旅游产业发展的成果。

三、平民化成为休闲旅游的大势所趋

1. 当地政府方面

对于各地市政府来说,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政府工作的重点。各地市的经济基础不一,发展速度不均衡,某些地方相对薄弱,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还不高。旅游本身是一件愉悦身心的活动,2011年没有超过540元的人均消费水平,说明了目前的初级发展阶段,一部分高端人群拉高了消费,仍有大量的老百姓没有参与到旅游当中。

2. 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景区方面

普通的工薪阶层和低收入者(农民)是未来旅游市场的生力军。因此,现在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景区的营销不能再像过去一样把眼光仅仅盯在少数的高端消费者身上,而是应该更多的投向数量更多的普通消费者,推进旅游营销的平民化,让工薪阶层也能轻松的玩起来。

3. 旅游者方面

老百姓走过不太富裕、精打细算、不舍得消费的低消费旅游时期,进入平民旅游时代后,人们对旅游的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大家开始认为带薪休假是自己必须要捍卫的权力时,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旅游是一项基本生活权力;当我们不再把快节奏、高压力的工作视为人生全部时,说明人们在工作之余寻求人生意义的渴望。

nlc202309020235

四、休闲旅游平民化发展的策略与途径

1. 倡导政府主导:宏观调控

政府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是唯一的能从宏观上有效整合各感知要素的主体,它能全面有效的协调社会资源。首先,政府可以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作统一的、宏观上的部署,为人们营造一个舒适、美好的工作和生活“整体环境”;其次,政府可以利用自身优势整合相关部门职能资源。“好客山东休闲汇”意在倡导继承优秀休闲传统,创新现代休闲内容,建设城乡休闲载体和产品,整合多元化资源,培育引导休闲需求。

今年春节黄金周又恰逢第三届“好客山东贺年会”,假日旅游迎来双重机遇,形成叠加优势。春节期间全省各地围绕本地特色,积极汇集整合民俗文化休闲资源,彰显“民本”理念,精心策划出适合大众年节出游的休闲产品和活动,引爆了春节假日旅游市场。2012年春节期间,山东省17市共接待游客1213.38万人次,同比增长20.32%;旅游综合收入87.51亿元,同比增长26.18% [4]。

打造新业态旅游方式。温泉、滑雪场、室内场馆等成为春节休闲旅游的主打产品,食、住、游、行、购、娱、健身等相关产业的消费大幅上升,到星级饭店过年、聚餐,到景区及娱乐场所休闲聚会成为时尚。

2. 走出门票经济瓶颈:营销大众化

门票价格是制约旅游发展的瓶颈问题。有人说,只有把出游的价格降下来旅游才能实现平民化。据统计,我国景点门票的价格和当地居民的月收入的比例少则3.5%,多则达到25%以上。市民收入不高但是人人都有旅游的精神消费欲望。所以景区应该着眼长远利益,暂时舍弃短期效益,降低门票价格。如山东省旅游局和中国农行山东分行联合推出的金穗旅游卡“1元逍遥游山东”、五十余家景区联手打造“好客山东·森林旅游年票”,济南等城市又相继推出“一卡通”等优惠活动,市民对此热烈欢迎。让市民先走到景点里面来,然后在旅游要素的其他环节刺激下鼓励市民消费,从而实现游客的重复和多次消费,实现旅游消费的良性循环。

3. 培养民众休闲意识:旅游本地化

目前很多城市发展旅游经济,都是重视外来游客而轻视本地居民,注重招揽入境游客而忽略培养本地客源。激活本地游市场,对于扩大旅游业规模,刺激城镇居民消费,提高旅游财政收入,健全城市文化精神,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目前济南市所有的博物馆和部分公园已经免费开放,大大的激活了本地旅游市场,拉动了市民旅游消费。

4. 丰富旅游产品:产品多元化

千篇一律的产品让人乏味,开发新产品,重在创新。发展旅游必须不断除旧推新、独具匠心,制造差异,不求第一,但求唯一,以满足全民旅游时代多样化、多层次的不同需求。

开发适合不同层次需求的项目,让城市民方便地去农村体验自然风光和田园生活,让农民能用较优惠的价格进城参观工厂,体验城市文化、购物休闲。除此之外,匹配各种档次的旅游接待设施,创造多元化的接待服务,不仅有利于平民旅游的开展,而且也是调节旅游供应的重要手段之一。

五、结语

休闲旅游刚刚起步,就发展强劲,势不可挡。丰富多样的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更多的体现了个性化的要求。中国旅游业不能仅仅追求95%的人群满足5%人的需要,而是要让99%的人群得到满意 [5]。从最初的“休闲旅游”的贵族化的高端消费市场需求,到平民百姓都能参与的多元化发展,休闲旅游的发展态势,还需要我们的密切关注。

参考文献:

[1]《2011年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综合分析报告》[N].《中国旅游报》2012(8).

[2] 戴斌. 《推动旅游经济在更加理性的轨道上运行》[M]. 2011年旅游经济运行分析和2012年发展预测暨《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4)》.2011.

[3] 山东省假日旅游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G].2012(1).

[4] 戴斌. “2010旅游行业年会暨旅游服务大奖颁奖礼”[R].2010(12).

[5] 陈永刚.旅游当更平民化[N].湖南日报.2005(3).

衢州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研究 篇7

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作为人们回归自然、放逸身心、感受自然野趣、体验农村生活的一种休闲娱乐旅游方式,越来越深受人们的喜爱。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和转型升级,不仅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而且带动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加速农民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在党的十八大确立的“五位一体”发展战略下,衢州紧紧抓住生态文明建设不放松,在休闲农业旅游领域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一些现实困境,当前需要建立起“农家乐+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旅游特色村+景区”的协同发展模式,以“生态旅游”、“景观旅游”、“文化旅游”为切入点,更加注重对休闲农业旅游资源最严格保护、科学布局、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全面提升衢州休闲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衢州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主要模式

改革开放后,衢州休闲农业旅游逐渐萌芽,经过不断发展,进入新世纪后,发展明显提速,并且逐渐形成了产业经济的重要内容,纳入了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规划。近年来,衢州市始终按照“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的总要求,把构建美丽浙江建设源头生态屏障作为最重要的政治责任,着力打造“生态衢州、人居福地”。衢州市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把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与推动农业产业化、特色化相结合,积极扶持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加快推进休闲农业旅游示范村建设,大力发展民宿经济,加快旅游设施建设,加快休闲农业旅游的转型提升,促进了农民增收,带动了农村发展,休闲农业旅游成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新的增长点。党的十八大确立的“五位一体”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为本文所探讨的衢州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理论支撑,这也是在当前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视域下,衢州休闲农业旅游行业主动进行转型升级的时代要义。目前,衢州农业休闲旅游发展模式主要包括:

(一)以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发展模式。

即在中心城市周边,借助中心城市居民巨大的消费能力,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农业休闲体验,以农业生产和乡村生活为依托,以现代农耕文化或利用田园景观为游客提供乡村生产、生活休闲体验以及住宿、餐饮等基本服务的一种休闲农业旅游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游客主要集中在周末和节假日,休闲时间大都是一天时间。

(二)以著名景区为依托的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依附于著名景区,也主要依靠景区客源,在游览景区后,游客顺便到乡村进行食宿和休憩。依托旅游景区(点)把部分服务功能分离出来,吸引周边农民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并融入一些乡情活动,从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周边乡村发展的一种模式。

(三)“公司+农户”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是一些村镇,通过引进旅游开发企业,结合村镇资源,进行深度旅游开发,并吸引农户参加,最终形成公司和农户的分工协作,共同做大做强乡村休闲旅游产业。

(四)“政府+公司+农村旅游协会+旅行社”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由政府牵头,吸引了更多的市场主体参加,包括由农民组合的休闲旅游协会,代表参与农民的利益,共同参与休闲农业旅游开发,再加上旅行社的专业和客源,以及公司的市场化运作,从而有利于休闲农业旅游市场的规范化、跨越式发展。此外,还有“农户+农户”模式、独立的复合型景区开发模式、农庄模式等。

总体来说,当前衢州休闲农业旅游注重结合当地农村的一些特色,融合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体验、学习、保健等功能,并以农村为核心,扩展至周围乡镇,形成休闲农业集聚群,逐渐构建出了现代农业和旅游相结合的发展共同体。

二、衢州休闲农业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衢州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结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以及旅游消费的需求变化,目前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和不足,如生态环保理念不够、整体规划不完善、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市场营销意识不强、整体服务水平不高等,急需加速转型发展并提升品质。

(一)休闲农业旅游规模小,布局不合理。

衢州的休闲农业旅游起步比较晚,大多以农户和私人企业主自主投资为主,尔后逐步发展壮大,先建后管的现象比较普遍,造成休闲农业旅游规模小、活动比较单一、游客滞留时间短;各旅游景点(景区)比较分散、没有形成旅游走廊、游客行程耗时多等问题。特别是景点(景区)接待点的布局、旅游项目的开发、环境保护、食品卫生安全等方面,政府缺乏统一的规划,没有旅游走廊、区位功能等方面的科学设计,缺乏对休闲农业旅游整体发展所承载能力的布局,给今后有序的旅游接待带来很大的影响。

(二)门类不全,缺乏精品。

目前,衢州休闲农业旅游点数量多、档次亟待提质升级、叫得响的品牌少,成为休闲农业旅游的一大短板,多以农家乐为主打产品,类型单一。市场同质竞争,“处处核桃栗子,遍地蘑菇炖鸡”。大多数休闲农业旅游提供的服务娱乐项目仅有食宿、停车、棋牌、卡拉OK等,休闲活动方式单调,特色不明显。普遍忽视了游客追求体验当地民俗文化内涵的需求和追求健康雅致消费方式的潜在需求。大多数乡村对当地生态文化、乡村民俗文化以及农业文化、地区独特文化挖掘不够,没有充分反映当地的乡土风情。所提供的旅游服务项目知识性、娱乐性、观赏性不强,在展现乡村生活的真实性上尚需再下工夫。

(三)基础设施不到位,服务质量偏低。

当前,由于基础设施不配套,制约着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服务质量和水平低,已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遇到节假日接待游客已是严重超负荷运转。特别是交通、客房、餐厅、厕所等休闲农业旅游基础设施较为简陋、条件相对较差,载客能力矛盾较为突出;再者管理服务人才非常少,不能为游客提供较为专业的优质服务,都使游客在休闲农业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得不到一个比较满意的体验,导致游客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使得休闲农业旅游的重游率降低。

三、加快衢州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对策

机遇与威胁同在,机遇大于威胁,这是当前衢州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真实写照。结合衢州休闲农业旅游实践,当前急需要建立起“农家乐+休闲农业+休闲农业旅游特色村+景区”的协同发展模式,以“生态旅游”、“景观旅游”、“文化旅游”为切入点,形成布点、成线、立面相配合,推进集约化、协同化发展。这是当前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主流模式,也是衢州结合自身实际和存在的问题,在抓住机遇、直面挑战基础上的现实选择。

(一)把握当前我国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良好机遇。

一是“三农”建设加速。从2004年以来,中央每年一号文件均关注农业,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转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这为衢州休闲农业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撑;二是生态建设提升。目前,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到了国家战略的核心高度来推进,衢州也正在努力打造绿色经济“升级版”;三是市场需求较大。目前国家经济发展持续向好,居民人均收入持续增加,这为衢州休闲农业旅游市场带来了巨大的需求。

(二)科学布局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空间。

各区(市)县要紧密抓好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小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四个结合”,将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发展纳入大旅游、大产业来统筹规划和安排,根据地域优势、错位发展,因地制宜地选择休闲农业旅游的开发模式和发展规划。一是衢州新农村建设、生态保护、土地利用、基础设施等规划必须与休闲农业旅游发展规划相衔接,充分体现休闲农业旅游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二是在保持衢州农村原汁原味的基础上,侧重“都市休闲、生态野趣、民俗风情、美食养生”等特色产品挖掘,吸纳农民兴办体验型、休闲型旅游项目,提高游客参与度和重游率;三是把“休闲农业旅游”和“田园美食”巧妙结合起来,引进国内外各地的特色餐饮和名小吃,做足“吃”的文章,真正形成衢州品牌,闯出名气,增强吸引力。

(三)创新休闲农业旅游的政策扶持机制。

休闲农业旅游开发要坚持政府统筹主导、引进外资和鼓励村民出资入股联营的发展原则,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和民间资金投入休闲农业旅游开发。一是针对农户房屋翻建、加建、改造意愿,坚持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分类制定扶持政策,有效满足衢州人民对生态环境的实际需求;二是创新衢州休闲农业旅游融资方式,通过土地融资、信用共同体、农户联户担保等形式申请金融贷款,强化资金支持;三是创新衢州休闲农业旅游管理机制,联合组建休闲农业旅游发展公司,整合要素资源,实行集团化管理,提升管理效能。

(四)规范休闲农业旅游管理,提高服务质量。

一是加强衢州休闲农业旅游行业管理,通过举办休闲农业旅游培训班,聘请旅游、规划、建筑、文化等方面知名专家授课,培训休闲农业旅游管理和从业人员,为衢州休闲农业旅游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二是大力宣传贯彻《旅游法》,开展衢州休闲农业旅游优质服务活动,加强服务标准化建设,对景区、星级酒店、旅行社及农庄进行服务质量评级工作;三是旅游安全常抓不懈,政府旅游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监管职责,积极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活动,营造良好的休闲农业旅游秩序。

(五)全面提升衢州休闲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要加强联动互动、协调协作,努力提高组织协调水平。政府部门要加大对基础设施、道路建设、资金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挖掘整理民俗文化遗产,提升文化品位;并适时组建休闲农业旅游协会、休闲农业旅游研究会等经济合作组织,加强对休闲农业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互助合作和行业自律。各乡村要积极与大的旅游景区合作,实行资源共享、线路互连、市场互动、客源互送,促进共同发展;同时要加强与旅行社合作,充分发挥旅行社对旅游资源的整合、包装,对游客的推介、招揽的功能,实现景点与旅行社双赢,合力推进乡村旅游大发展。培养建设作风硬、实干创新意识强、群众威望高的村级“两委”班子,选优配强衢州休闲农业旅游发展的带头雁。

参考文献

[1]李光跃.休闲农业与休闲农业旅游概论[M].四川科技出版社,2014.

[2]王忠林.休闲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和策略[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

[3]张培.现状、动力、趋势:我国休闲农业旅游近20年的发展轨迹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5.3.

洪泽湖休闲旅游发展研究 篇8

洪泽湖地处江苏省的西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区域, 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 面积有1, 597平方公里, 容积30.4亿平方米。洪泽湖是淮河中下游结合部, 连接长江、京杭大运河, 是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东线部分的过水通道, 既是流域大型水库、航运枢纽, 同时因为良好的资源条件, 又是渔业、禽畜的重要产品基地, 是苏北平原上的璀璨明珠。洪泽湖地区土地广袤, 生态资源丰富, 人文特色明显, 为洪泽湖开发休闲旅游提供了先天条件。

二、洪泽湖休闲旅游发展条件分析

(一) 类型丰富的旅游资源。

得益于优越的地理条件, 洪泽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且以自然资源尤为突出, 表现在湖泊河流等水域特色上。洪泽湖中有百座湖心岛、千亩荷花塘、万亩芦苇荡等自然景观, 周边有洪泽湖碑、乾隆御碑、陈毅渡湖碑、三河闸等旅游景点。环洪泽湖周围有镇水铁牛、老子炼丹台、龟山巫支祁井等诸多历史名胜。洪泽湖大堤是世界上最长最宽的古堰, 被誉为“水上长城”, 全长有67公里, 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除前面所述资源外, 洪泽湖物产丰富, 大闸蟹、活鱼锅贴、龙虾等湖中美食非常有特色, 知名度较高。

(二) 优越的区位条件。

洪泽湖位于淮安市, 地理位置优越, 处于发达的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湖经济圈之间, 拥有非常广大的客源市场, 且区内与周边众多发达城市如南京、苏州、无锡、上海等之间有高速公路、铁路等相连, 交通十分便捷。通过与这些地方的交通对接, 积极发展周末休闲度假旅游将有十分美好的前景。洪泽湖周边还有众多旅游景区, 实现旅游资源的优势互补。较为优越的交通区位和经济区位为洪泽湖发展休闲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 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基础设施及旅游配套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随着政府部门对旅游业的日益重视。洪泽湖内城市建设、交通配套及旅游设施等有了较大的提升, 日趋完善。湖内主要景区公路、电力、供水、医疗、卫生、环保及购物、娱乐、厕所等基础设施不断加强, 适应游客需要, 配套水平不断提升。宾馆饭店等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水平也在不断加强, 湖内卫生条件不断改善, 景观风貌焕然一新。

三、洪泽湖休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行政管理交叉, 缺乏必要的协调统一。

洪泽湖在体制上属于2个地级市6个县区共同拥有, 而各个行政区域在对洪泽湖进行旅游开发时, 有各自方案, 相互间不能做到协调一致, 导致很大的资源内耗。宿迁是以泗洪洪泽湖湿地为发展核心, 兼具保护, 发展湿地生态游, 而淮安市则大力开发以洪泽湖大堤为核心的洪泽湖湿地公园, 两市对各自资源相继开发, 忽略了对洪泽湖的整体性开发, 沿湖景点众多, 但有相当大的重复雷同现象, 削弱了洪泽湖的整体吸引力。

(二) 旅游产业体系不完善, 旅游产品开发建设滞后。

洪泽湖地处苏北区域, 是江苏欠发达地区, 洪泽旅游资源开发还属于初级阶段, 较为落后, 功能分区不健全, 布局不合理, 同时没有结合市场需要, 形成完整的旅游综合接待体系。景区内自然条件优越, 文化遗产众多, 但相互没有很好地融合, 没有形成统一的旅游综合体, 效益较为低下。

(三) 宣传促销力度不大, 尚未形成整体促销合力。

目前, 旅游业发展迅速, 旅游景点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而能否有足够的促销投入至关重要。虽然洪泽湖旅游管理相关部门在宣传方面非常重视, 并且投入较大, 但力度不够, 缺少参加一些国内重要旅游促销活动, 制约了客源的增长势头。同时, 洪泽湖内各景点在宣传上各自为政, 恶性竞争, 不能加强合作, 营造整体实力。

(四) 保障体系建设不足, 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和服务意识有待提高。

政府可以制定有利于旅游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等的相关政策, 并运用强有力的手段保证执行。某种程度上讲, 政府对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决定着洪泽湖休闲业的发展水平。洪泽湖目前促销力度较弱, 且管理水平较差, 导致游客量增长不够明显。同时, 洪泽湖区域的众多家庭旅馆、农家乐发展势头较猛, 但相关服务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 服务素质有待提高, 且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和要求, 导致服务质量不高, 弱化了游客的满意率。

(五) 水资源遭到破坏, 旅游开发管理不科学。

洪泽湖以水作为基本的资源构成, 水资源质量直接关系到生态旅游开发的成败。在加快湖区经济发展中, 如果缺少环境保护意识, 洪泽湖水资源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加之湖区人口稠密, 环境意识欠缺, 加之耕地较多, 造成湖区径流量减少, 湖区地表水污染严重, 水质量变差, 且突发性污染事故时常发生。同时, 人为过度开垦原因, 使得湖区面积缩小, 造成水资源匮乏。

四、洪泽湖休闲旅游发展对策

(一) 树立大旅游理念, 协调统一管理。

完善的管理体制是旅游规划落实的保障, 是旅游资源开发成功的关键。洪泽湖隶属于多个地区管理, 各级管辖部门应该以旅游规划为发展实施理念, 树立大旅游的思想。大旅游是超越旅游行政管理职权范围的规划思路, 强调相互合作。洪泽湖区域可以考虑建立级别较高、独立的旅游管理委员会, 并制定规划的管理条例实施一体化的旅游发展战略, 努力实施大洪泽湖休闲旅游开发, 形成资源共享、产品互动、利益共赢的大好局面。

(二)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 提升游客满意度。

洪泽湖要紧紧立足于旅游消费的六个要素条件, 以游客需求为导向, 面向广阔的长三角市场, 打造综合性休闲度假地。首先, 要根据客源地与目的地距离、游客交通等, 建立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 并且致力于景区内部的交通优化设计。联合相关职能部门, 落实好景区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包括在安全设施、供水供电、通讯信息等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力图通过资金投入, 各方面努力, 为游客打造无忧的旅游服务环境。

(三) 以市场为导向, 加强宣传促销。

洪泽湖区位优势明显, 资源特色鲜明, 具有相当的市场引力。目前, 需要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 抓好重点市场。要重点开发淮安周边及苏南区域市场, 并抓紧培育长三角等省外市场, 打造长三角后花园。与此同时, 多渠道进行促销工作, 充分利用各种旅游交易会, 展示洪泽湖独特的旅游形象, 并依托各类特色旅游节庆活动, 进行大规模的市场造势。

(四) 培育人才, 强化休闲管理理念。

洪泽湖景区要充分认识到人才对旅游发展的重要性, 尤其注重于相关服务经营人才的培养及与长远发展的匹配。要根据湖域地点, 严格制定并执行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标准和执业资格制度。根据服务水平提升的要求, 适当提高导游、旅行社经理、前台服务人员的入门条件。要培养综合服务性人才, 提升景区及周边居民的好客度, 烘托景区内的服务氛围。要把现有旅游从业人员的再教育与高层次人才引进结合, 尽快提高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工作水平。加强智力输入, 与高校合作, 以科学理论指导洪泽湖休闲旅游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五) 加大投入, 推进休闲度假建设。

旅游的发展需要的市场的更多介入, 政府包办不适宜长远发展。要转变思维, 创新理念, 将休闲度假产业的思维引入市场机制, 打破传统依赖政府的思想, 创出一条市场化的崭新道路。在争取政府对景区公共设施投入的基础上, 加大招商力度, 拓展资金多元化空间, 吸引国内化知名企业集团参与洪泽湖休闲项目建设。同时, 政府要对旅游项目加大扶持力度, 制定多种优惠政策, 吸引资金进入。对景点、游艇、水上娱乐项目等许多利用洪泽湖资源的企业与个人, 要加强管理力度, 进行资源保护, 并适当收取费用。

(六) 保护生态环境,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景区的生存所在, 尤其对于自然资源见长的洪泽湖景区。为了洪泽湖景区的长远健康发展, 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现旅游产业与自然、社会的协同发展。洪泽湖要制定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 对新的旅游项目实施严格的准入条件。对于已经存在的违法建筑, 一律拆除。同时, 洪泽湖要制定长远可行的保护规划, 鼓励没有污染的旅游产业项目, 并对当地参与旅游项目经营的企业、居民等进行生态环境宣传和引导。

摘要:休闲旅游是一种以休闲为主要目的的旅游活动, 它强调旅游者的心理体验, 是一种能够使旅游者感到放松、闲适和悠然自得的旅游活动。本文在分析洪泽湖休闲旅游发展条件的基础上, 阐述其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洪泽湖,休闲旅游,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经龙.万佛山风景区休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 2010.24.24.

[2]杭国荣.洪泽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J].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9.

休闲旅游产品发展 篇9

1养殖、种植与休闲旅游互动发展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旅游业取得了非常迅猛的发展, 旅游相关产业的投资规模也大幅度地增长, 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发展, 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虽然我国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发展很快, 但是相比旅游发达国家而言, 我国国内旅游产业的发展无论是从广度还是从深度来讲, 都还有巨大的空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人们的收入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 人们对旅游消费的需求非常旺盛, 国内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将越来越重要。

传统的旅游项目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于旅游的追求和享受。如今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尤其是对于在城市生活的人们来说, 城市生活压力大, 环境污染严重, 亲近自然、回归田园、放松身心, 成了大家共同的向往与追求, 进而催生出很多相关的旅游项目, 比如农家乐、度假村等。

北京某度假村就属于典型的养殖、种植休闲旅游模式, 其以农为本, 以村为特色, 以环保、绿色、有机、 健康为旅游度假的坚实内涵。度假村典型的“前店后园”的经营格局, 让游人在田园里躬耕、栽植、收割、采摘, 充分享受、体验耕耘的快意。该度假村在有机农作物生产过程中, 完全采用有机栽培方式, 同时利用净化水浇灌农田, 生产出安全、健康、无污染的有机食品。度假村以生态农业为旅游、观光、休闲的有效载体, 通过农业观光, 农机展示, 农业科普, 乡土人情展示, 将农业与旅游有机结合, 既延伸了农业的产业化发展, 又构建了个性化的特色旅游。

虽然目前国内已经出现了很多类似于该度假村的旅游基地, 但是总的来说, 我国养殖、种植式的生态旅游还处于起步阶段, 创新升级的生态养殖、种植休闲旅游产品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提升。

2养殖、种植与休闲旅游互动发展的路径

2.1利用丰富的养殖、种植资源为休闲旅游的发展提供保障

随着我国特种养殖业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优良品种的动植物被人们关注, 而且借着开放的、全球化的合作环境, 我国引进了很多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俱佳的国外优良动植物品种[2], 养殖、种植资源越来越丰富。除了稀有的养殖、种植品种之外, 还有很多常见的亲民品种, 比如向日葵、薰衣草、牡丹等。总之, 养殖、种植资源为休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已经越来越吸引都市人的关注, 比如湖北麻城的杜鹃花休闲游、河南洛阳的牡丹花会、安徽婺源的油菜花田、云南石林火把节上的斗牛、云南西双版纳的野象谷观象等旅游项目吸引了大批的游客。

2.2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发展种植、养殖旅游

每个地区都有特定的自然条件, 继而形成了其特有的生物资源, 经过不断的产品设计、开发, 从而展现出异于其他地方的独特农业景观。各个地区需要尽可能充分地利用其特有资源来扩大生产生态农产品, 发挥出地区的农业优势。

生态养殖、种植能够完全且充分地发挥地区优势。比如位于海南岛陵水县南部新村港的某珍珠养殖场, 凭借其地理优势养殖珍珠, 20世纪80年代曾成功培育出中国第一颗珍珠王, 被列为世界五大名珠之一。该珍珠养殖场以天然海水养殖马氏珍珠贝和白蝶珍珠贝, 游人可观光, 也可尝试开贝取珠的乐趣。 又比如西双版纳的野象谷, 原来此地有个野象经常出没和饮水的“象塘”, 为开发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资源, 自然保护区管理部门从1988年开始, 在这一地区定期投放食盐, 种植野象喜欢吃的食物, 因此这里的野象越来越多。现在野象谷主景区内建起了游览步行道、专供游人观看野象活动的高架走廊、大树旅馆、 森林酒吧等。

3养殖、种植与休闲旅游互动模式

3.1采摘休闲模式

亲身体验采摘果品的乐趣, 品尝自己亲手采摘到的新鲜、美味的果品, 这种方式已经成为现代都市人休闲的时尚方式。果园观光采摘游, 一方面满足了人们追求个性化度假, 回归自然和休闲式放松的需要; 另一方面满足了人们对果品市场的多样化、高端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而且还实现了旅游业与果树种植业的完美结合, 起到了促进农民增收的良好作用。这种参与式休闲旅游模式逐步受到都市人的认同和青睐。

3.2观光养殖模式

观光养殖是养殖一些供游客观赏的动物以此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赏。观光养殖比较典型的是在一些城市郊区适合养殖的地方开发养牛、养马、养羊、养鸟等, 兼营饭店、住宿的养殖场。特种观光养殖业也是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有效途径, 立足本地资源和政策的优势, 因地制宜进行开发, 推动特色观光生态农业旅游的深度发展。

3.3垂钓休闲模式

垂钓休闲旅游是旅游者可以到溪、沟、河、池塘、 湖泊、海洋等水域进行以垂钓为主要形式的休闲活动。由于垂钓在大自然中进行, 是一种绝佳的以静养生的好方法, 它可以调畅情致, 舒缓神经, 修炼性格, 以至于城市人特别向往, 进一步圆了都市人的绿色梦, 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垂钓在沿海地区拥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在这些地区的小溪、小沟、池塘乃至田间沟渠, 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独行或结伴的垂钓爱好者。随着经济的发展, 居民收入的提高, 逐渐出现了一种高端的垂钓形式———海钓, 作为一种更为亲近自然和体验刺激的休闲旅游项目, 近几年备受人们的喜爱与推崇, 且发展迅速。

3.4骑行旅游模式

在旅游业发展火热的今天, 骑行旅游也渐渐被大家关注且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 很多人不会骑马, 但是又非常喜欢骑马驰骋的那种感觉, 基于此, 有些人可能会专门为了能骑马而去某个地方旅游。这种骑行旅游最适合也最常见的是在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以及其他一些有草原的地方, 当然也有部分城市特地开设专门的马场, 同样吸引喜欢骑马但又没有时间远足去草原的人。

4养殖、种植与休闲旅游互动发展策略

4.1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

目前, 我国的养殖、种植业大都以传统的生产模式为主, 小规模的养殖和种植缺乏规模化、集约化的生产, 尤其是缺乏立体循环式的生产。传统的生产方式只能根据季节和气候条件进行简单化的生产, 不能适合市场的需求, 生产成本高, 产出率低, 极大地浪费了农业资源, 甚至由于生产方式的不合理, 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农业生产资源和生态环境。因此, 建立立体、循环、生态的农业养殖、种植模式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合理利用农业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又能吸引更多游客的最佳途径。政府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生态农业的发展, 建设有关立体生态养殖、种植的产业政策。应该鼓励并且扶持建造一些大型养殖、种植生态农业旅游基地, 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 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开辟有效途径。休闲旅游度假是近年来发展势头十分强劲的特色产业, 建设这种生态农业与旅游结合的大型基地, 可通过注入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 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提升。

4.2绿色生态产品的开发

只有产品的饱和, 没有享受的饱和, 人类的休闲旅游体验欲望是无限的。消费者对农产品市场的动态或静态需求无止境, 包括同类农产品的多层次, 不同农产品的多样化, 数量、质量、品种的多变化等内容[3]。要积极开发绿色生态产品, 比如市面上已经出现的牛肉干、生态鸡等。游客在旅行结束的时候都想买一些当地特色农产品或是纪念品回去, 很多消费者热衷于追求地道、天然、营养和保健的农产品, 该类农产品的市场非常广阔, 生态、绿色、环保是开发此类产品的重要保障。

4.3定期举办养殖、种植活动

为了促进养殖、种植发展, 提高养殖、种植农产品的质量, 营造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 政府可以在该地区定期举办一些养殖、种植的比赛活动, 以此来督促生态企业, 有条件的还可以投资生态养殖、种植产品研发中心, 升级产品的研发、包装、推广。

5总结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范围不断扩大, 各项改革顺利推进,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所以居民旅游消费需求潜力依然巨大。旅游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并且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还有很多的不足, 尤其是养殖、种植模式的生态农业旅游更是处于起步阶段。政府要大力发挥其协调推动作用, 使我国的休闲生态旅游业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丁洁.旅游与农业产业融合文献综述[J].科技资讯, 2013 (08) :252.

[2]刘爽.信阳发展休闲旅游的优势及对策研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9, 28 (02) :29-30.

秦皇岛市休闲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篇10

一、休闲旅游与休闲产业的关系

休闲旅游是旅游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是旅游者越来越青睐的一种旅游方式。它不同于以往走马观花式的大众观光旅游, 休闲旅游更强调旅游者参与, 产品的个性化设计, 重视旅游者的体验过程, 重视“休闲”氛围的营造, 追求高环境和高舒适度。

如何认识休闲旅游与休闲产业之间的关系, 马惠娣认为, 休闲产业是指与人的休闲生活, 休闲行为, 休闲需求密切相关的领域, 特别是以旅游业、娱乐业、服务业、体育产业和文化产业为龙头形成的经济形态和产业系统。休闲产业一般涉及到国家公园、博物馆、体育 (运动项目、设施、设备、维修等) 、影视、交通、旅行社、导游、纪念品、餐饮业、社区服务以及由此连带的产业群。卿前龙认为, 休闲产业分休闲第一产业、休闲第二产业、休闲第三产业即休闲服务业。休闲服务业可划分为旅游休闲业、健体和美容休闲业、文化和娱乐休闲业、餐饮休闲业及其他休闲服务业。由此可见, 旅游业是休闲产业的一部分。休闲旅游是将传统旅游业的内涵延伸到休闲产业的其他相关领域。休闲旅游的发展离不开相关休闲产业的发展和支持。

二、秦皇岛市发展休闲旅游存在的问题

秦皇岛市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 传统观光旅游业发展相对成熟, 但是要实现“旅游立市”, 将旅游业作为全市的支柱产业, 秦皇岛市的旅游业还需要向纵深方向发展。《秦皇岛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纲要》里提出推进秦皇岛由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型旅游转变, 建设中国北方著名的休闲商务旅游中心。本文结合秦皇岛休闲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提出秦皇岛发展休闲旅游有几个短板必须解决:

(一) 旅游产品单一, 开发深度不够

秦皇岛市以观光旅游产品为主, 观光类产品多, 分布散, 人均花费低, 度假产品及新型产品缺乏, 休闲度假产业结构失衡, 高尔夫、游艇、会展产业、文化创意等国际前沿休闲度假产业缺失。滨海旅游和长城文化旅游是秦皇岛旅游的主打产品, 有一定的知名度, 但由于产品开发还停留在景区景点的开发当中, 海洋资源和长城古城的休闲度假价值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所以还远不能满足休闲型游客的需要。秦皇岛休闲旅游产品的开发缺少深度和广度, 整体还处于初级阶段。

(二) 秦皇岛市各区县休闲产业发展不平衡, 基础设施不完善

秦皇岛市要大力发展休闲旅游, 首先离不开相关休闲产业的繁荣和发展。秦皇岛市三区四县的休闲产业发展不平衡, 尤其四县的休闲产业发展比较落后, 如酒店业、餐饮业、文化创意产业、影视、体育、保健等必要的休闲产业发展水平低或者缺失, 无法满足游客旅游之余的休闲需求。旅游基础设施也不完善, 尤其是连接主要旅游资源和景区的道路不畅, 可进入性差, 造成很多优质的旅游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市场推广, 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难以在这样的产业环境下生存。

(三) 旅游淡旺季明显, 招商引资困难

秦皇岛市旅游淡旺季非常明显, 旅游旺季就是7、8、9三个月, 旅游淡季长达9个月。在此期间各旅游景区、酒店、旅行社等主要相关产业处于休养和闲置的状态。旅游资源的长时间闲置使得旅游相关企业以牺牲产品质量来追求短期效益, 导致旅游产品的美誉度低, 招商引资困难, 一些高端旅游项目和旅游企业很难进入秦皇岛, 成为提升城市旅游品质的重要阻碍。

(四) 分散经营, 缺少整体营销

秦皇岛旅游业还处于分散经营, 各自为战的小旅游发展阶段, 全市统一的大旅游格局尚未形成, 缺乏整体营销。秦皇岛市缺乏鲜明统一的形象定位, 缺少标志性城市景观, 三区没有很好的整合在一起宣传, 致使北戴河、山海关与秦皇岛的形象分离。各区县、旅游景区之间存在无序竞争, 盲目重建, 缺乏总体规划。旅游业相关行业之间的联合也不够, 往往是景区、旅行社、饭店、餐饮、购物商店各自经营, 各取所需。这样使得秦皇岛旅游景区之间竞争多于合作, 景区与饭店、餐饮、购物这一消费链不能很好地发挥它的综合效益。

三、秦皇岛市发展休闲旅游的应对方案

(一) 注重品牌建设, 深度开发休闲旅游系列产品

秦皇岛市旅游业应借着“旅游立市”的大好政策, 加大投资开发力度, 对秦皇岛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和评价, 根据资源本身的价值和开发利用条件分析, 针对旅游者的消费需求, 开发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不同档次的旅游产品。

将秦皇岛质量等级较高的旅游资源结合休闲旅游市场的需要进行总体规划, 开发出针对某一主题的系列休闲产品, 进而推动旅游产品的品牌建设, 吸引全国和国外的旅游市场。比如秦皇岛的滨海旅游产品, 长城旅游产品和休疗旅游产品。以休疗旅游产品为例, 秦皇岛北戴河是全国著名的海滨疗养胜地, 但是其休疗旅游产品的开发还局限在对大海沙滩蓝天白云的简单利用上, 要将休疗旅游产品向纵深方向发展, 北戴河区应将健体、美容、保健、康复等产业做大做强, 这样既能满足休疗型旅游者的需要, 又能满足其他类型旅游者的休闲需求, 实现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于质量等级不高, 知名度较低的旅游资源, 像农、林、渔、温泉、滑雪、康体等应该根据资源的特征, 适时而动, 主要针对本市游客和周边的旅游者开发农业休闲, 林业休闲, 渔业休闲, 温泉休闲, 滑雪休闲, 康体休闲等四季休闲旅游产品。比如秦皇岛可以利用每年的5月和10月左右渔业丰收期开展渔业休闲旅游, 开发住渔家屋, 吃渔家饭, 坐渔家船, 捞海中鱼, 补渔家网的渔民生活体验游, 相信会吸引很多热爱大海, 喜食海鲜的旅游者。

(二) 提升城市休闲产业的整体水平, 平衡区县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的景观化设计, 让游人一到秦皇岛就有一种想闲下来, 进而游起来的冲动, 营造一种休闲的城市氛围, 是秦皇岛发展休闲旅游的重要举措。平衡秦皇岛各区县的基础设施建设, 在道路、通信、网络、医疗、金融、交通等方面为游客提供舒适便捷的服务。提升秦皇岛休闲产业在住宿、餐饮、娱乐、美容、购物、文化、影视、康体、保健等行业的接待水准, 以满足游客的休闲需求, 为休闲旅游的发展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比如在住宿业, 秦皇岛应该积极引入一些像洲际、万豪、雅高、希尔顿等国外知名酒店品牌, 建设一批环境优美, 景观独特, 功能齐全的度假型酒店, 以此来提升秦皇岛假日休闲酒店的档次和品质。

(三) 合理选定目标市场, 使秦皇岛旅游淡季不淡

秦皇岛市要发展休闲旅游, 繁荣其淡季旅游市场, 市场的培育是关键。秦皇岛在市场定位上不应只专注于高端旅游市场, 而应立足本市客源, 将休闲旅游深入到全市人民的生活当中, 创造一种“人人想休闲, 时时可休闲”的城市休闲氛围。只有有了这样一群稳定的客源市场, 才能支撑休闲旅游基本相关产业如酒店业、餐饮业、旅游景区等的正常运营。在巩固本市客源市场的基础上再重点拓展周边城市的休闲旅游市场, 以此来滋养休闲旅游的相关产业, 并将其发展壮大。秦皇岛市应该根据休闲产品的品质和特征, 通过市场细分, 有针对性的选定目标市场, 并且制定不同的营销方案。按照地理位置细分的话, 秦皇岛滨海休闲和疗养休闲旅游产品应该面向全国旅游市场和海外旅游市场。农业休闲、林业休闲、渔业休闲、温泉休闲、滑雪休闲旅游产品应立足本市面向津京唐辽沈等周边市场。购物和康体休闲旅游产品主要面向本地市民, 用以弥补淡季过淡的问题。按照旅游方式来看, 除了传统的包价旅游市场, 秦皇岛市休闲旅游的目标市场主要定位在自助游和自驾游市场。

(四) 加强相关部门合作, 进行整体营销

休闲旅游产品发展 篇11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重点从以下5个方面加快发展休闲旅游农业。一是大力发展生态效益型特色产业。按照“抓龙头、带基地、兴产业、富农民”的总体思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突出抓好质量安全监管,严格规范生产经营行为,重点发展绿色安全的原生态食品。二是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进一步完善休闲旅游农业配套服务功能,加强管理、扩大规模、提升档次、优化服务。对休闲观光园、“农家乐”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实施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突出特色,整体推进。重点在“农、土、俗”上细挖掘,在“新、奇、特”上下功夫,进一步加快休闲旅游农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大力发展个性化旅游产品。引导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对旅游产品加工、蓝莓系列加工、观光采摘休闲园、特色种养殖等具有规模化、起到示范带动作用的企业重点扶持。四是全面推进长白山品牌化建设。从产品品牌化向产业品牌化、行业品牌化、区域品牌化发展,扩大长白山品牌整体优势。五是建立完善的宣传体系和营销网络。促进全区休闲旅游农业持续快速发展。重点采取以下推进措施:

坚持政府引导,积极推进休闲旅游农业快速发展

一是推行规范化管理。通过统一登记、建档立卡、挂牌经营,将全区以休闲旅游为主的经营户全部纳入规范化管理。二是强化扶持引导。对从事休闲旅游农业的个体户和企业进行规范引导、星级评定、资金扶持。三是加强治理整顿,树立休闲旅游良好形象。

坚持项目扶持,增强休闲旅游农业内生动力

按照“全民创业”的富农发展思路,在农业产业项目审批、用地和小额资金扶持等面给予优惠政策,鼓励农民以合作社等形式投入到产业发展中。

坚持发展特色产业,打造长白山绿色生态品牌

充分依托长白山自然资源优势,指导农民加快发展旅游产品,大力推广时间短、见效快、投资少、资金周转快的小项目,特别是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项目,以山野菜、食用菌、果仁为主的山珍产品的加工业,以人参、林蛙油、鹿茸、蜂蜜为主的健身养生食品业,以森林猪、森林鸡、森林鸭等系列绿色食品加工业。同时,有针对性地搞好科技培训。到2020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0个,带动农户1000户,从事生态旅游业的农户700户。

坚持宣传促销,扩大长白山休闲旅游知名度

着眼实现“四季均衡化”,重点推进“长白山森林温泉养生中心”、“长白山国际冰雪奥林匹克中心”的建设,支撑“林海温泉”“冰雪世界”概念,办好“天籁之音”长白山森林音乐节、“长白山国际冰雪嘉年华”等四季旅游品牌活动,完善休闲度假、运动养生旅游产品体系,开发利用好长白山天然雪资源,大力发展越野滑雪,努力实现“白雪变白银、温泉成热点”。

徐州市休闲旅游市场发展研究 篇12

徐州市地处淮海经济区中心位置,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近年来, 区域内加强了旅游市场、旅游交通和旅游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各个城市之间有更多的合作和接触机会, 从而为徐州市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徐州市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初步创建了两汉文化、军事文化和云龙山水等著名旅游品牌体系。徐州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包括淮海纪念塔、云龙山、楚王陵和龟山汉墓等重要旅游景点。徐州市在丰富旅游产品内涵和完善旅游产品结构的同时, 还努力拓展旅游资源的范围。邳州银杏博览园和徐州家悦园等还被列入国家工业旅游示范点。徐州市建立了全市旅游项目库并且对重点旅游项目予以招商和重点扶持。目前, 全市共有旅游星级饭店45家, 各类旅馆1800多家, 旅游从业人员4万余人, 旅行社118家。

(一) 生产力的发展增加了休闲时间

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 社会生产力就会大幅度提高, 在这种前提下, 休闲消费应运而生。休闲消费取决于社会劳动生产率。随着时代的进步, 科学技术水平不断发展, 劳动生产率在不断的提高,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缩短, 从而人们有了休闲时间。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压力巨大, 保持一份安静平和的心态十分重要, 所以休闲时间如何支配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二) 需求层次上升促进了消费需求

需求上升规律是指人类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和品质, 所以人们的消费方式也朝着多样化的方式发展。当基本生存需求满足以后人们会向着更高的精神境界发展。随着居民自身素质的提高, 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消费观会有很大的改变。人们更加注重个性化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方式, 要在生活和精神层面达到共鸣。

(三) 文化交流促进了休闲消费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我们走出去与不同的国家 (地区) 进行文化交流, 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同时, 也在吸纳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徐州除了国内游客, 每年都有大批的港澳台游客, 日本、美国和新加坡是重要的国际客源。2008年游客数上升20.5%, 2009年游客数上升17.1%, 2010年游客数上升20.2%, 2011年游客数上升44.9%, 2012年游客数上升39.1%, 具体数据见上表。随着徐州经济的快速发展, 世界文化交流的日益加深, 国际客源每年都在递增。徐州市不仅要在中国树立一个旅游大市的形象, 同时也要使旅游品牌走向国际化, 这样才能推动徐州旅游经济的发展。

数据来源:根据豆丁网徐州旅游发展现状整理得出。

二、徐州市休闲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

虽然徐州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 但是与其他城市相比, 徐州旅游不算发达, 对全市生产总值的贡献不足。为了进一步提高徐州人民的生活水平, 旅游发展中的一些重要问题需要解决, 这样才能合理规划徐州旅游市场, 提高旅游经济的总量。

(一) 旅游基础设施不完善

徐州市政府对旅游业的投入资金不能满足旅游业的发展要求, 很多地方的基础设施已经很落后。旅游景点的停车场比较拥挤, 市民出行不方便。公共洗手间的数量也不足, 经常出现排队情况。市政设施落后老化、娱乐设施陈旧、道路体系脆弱。

(二) 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

徐州市旅游经济发展区域内部存在差距。首先县级市旅游业严重滞后于市区旅游业的发展, 除沛县、邳州等地具备一定的发展规模外, 丰县、睢宁等地尚处于起步阶段。其次, 产业链发展也不平衡, 餐饮类饭店档次比较低, 基本卫生条件比较差, 道路交通也十分拥挤。尤其是购物和娱乐这两个环节还十分薄弱, 市民观光旅游比较多, 购物消费却是只看不买。

(三) 管理水平落后

人们可以通过休闲消费来陶冶情操和进行文化的交流, 然而很多人缺乏现代经营管理的理念, 行业管理和服务质量不高。很多服务者文化水平比较低, 缺少基本的服务意识, 除了正规的星级酒店外, 很多客户满意度比较低。例如, 旅游景点的拥挤、旅游购物的陷阱、信息消费过程中的不规范收费, 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权益。休闲消费的发展必须符合市场的发展规律, 只有改善服务质量、提高人们的满意度, 才能为经济发展做贡献。

(四) 人们的休闲消费观念淡薄

虽然休闲消费需求大, 但是有部分人消费理念落后, 他们不愿意去享受生活, 觉得休闲消费是一种奢侈的行为, 与勤俭节约的中华传统美德相背离。很多中老年人喜欢在家做家务、看电视, 不愿意出门消费。一些年轻人在网络经济发达的今天, 沉迷于电影和游戏, 也很少出门。

三、促进休闲旅游市场发展的措施

(一) 增强休闲消费意识, 引导健康的休闲消费

借助电视、网络和广播等平台, 创造时尚和多元化的休闲消费来增强人们的休闲消费意识。休闲消费不仅是人们生活所必须的物质消费, 更是一种精神消费。企业必须赋予商品、活动与服务丰富的文化内涵, 让人们在休闲消费的同时感觉到浓厚的文化底蕴和风土人情。休闲消费的发展要面向大众, 服务于民, 在休闲产品开发上要实施多元化战略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二) 通过网络营销提高徐州旅游的知名度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网络普及率在不断地提高, 徐州市政府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提高徐州旅游市场的知名度, 如在徐州本地的各个网站宣传徐州的旅游景点和旅游产品, 让人们对徐州旅游市场有基本的认识。同时, 要做好旅游路线, 住宿预定、餐饮购物等各个环节的详细介绍, 方便人们出行。徐州要积极推广两汉文化、军事文化、民俗文化和观光农业等休闲旅游, 打造国内知名旅游品牌。

(三) 健全徐州旅游基础设施体系

徐州市政府要为市民出行开通绿色通道, 火车飞机和轮船三个通道要同时打通, 提高游客的接纳量。同时, 要加强道路建设, 实现道路系统安全、高容和通畅的目标, 全面提升旅游区的通达度。在城市交通网、高速公路网的出入口设置旅游引导标识, 在汽车站、火车站和航空港设立旅游景点的线路图, 安排专门的人员进行旅游信息的指导, 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徐州政府应与城市建设相关部门加强沟通, 保证公共旅游设施的健全, 提高市民的满意度。

(四) 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徐州市要加大对旅游教育的投入, 建立一个专门的旅游教育基地。对旅游培训师进行定期的考核, 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任教, 从源头上确保旅游教育的专业性和正规性。同时, 要定期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培训, 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徐州的旅游服务水平, 促进旅游市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秋月, 由亚南.国内城市休闲旅游研究综述[J].北方经贸, 2010 (06) .

[2]王瑞荣.绍兴市发展休闲旅游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1 (02) .

[3]蔡敏华.现代旅游企业的休闲旅游营销策略[J].商业现代化, 2011 (02) .

[4]刘冠凤, 孙庆珠, 薛丽华.聊城发展休闲旅游的条件分析与策略研究[J].中国商贸, 2010 (03) .

上一篇:奶牛疾病下一篇:小学生习作自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