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手段(精选7篇)
竞争手段 篇1
建立核心竞争优势是企业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常的做法是规模化以降低成本, 或采取差异化以更好的服务顾客来建立核心竞争优势, 这两种方法都要求企业有资本或技术创新的强大背景。对广大中小企业来说, 短时间内实现强大资本和创新能力是十分困难的。尤其在现在的中国, 市场容量很大, 发展很快, 广大中小企业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以实现竞争优势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采用市场营销手段, 获得资金后再采取规模化或差异化是一个比较实用的方法, 以家装市场为例, 我们可以看出现代中国的中小企业如何利用合理的市场营销手段开辟一条通向建立核心竞争优势的通途。
人们越来越注重拥有一个舒适的生存环境,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膨胀, 家居装修的市场容量急剧扩大, 据中国建筑装饰协会透露, 目前家装市场已经达到5 5 0 0亿元, 并且每年以2 0%的速度持续增长, 预计到今年年底可达到6000亿元到6500亿元的规模, 从业人员有1200万人。家装行业的高利润和低门槛, 导致这一行业内竞争激烈, 其中不乏某些短视的企业混水摸鱼, 以次充好, 欺骗顾客。据中消协统计, 2003年房屋装修建材投诉比例高达36.6%, 这使整个行业信誉度偏低。
对一些有雄心的企业来说, 混乱的局面, 巨大的市场正是进入这一行业的绝好机会, 对无数提心吊胆的消费者来说, 谁先做出品牌, 谁就可以得到消费者的信任, 就可以在这一行业独领风骚, 切走最大最肥美的蛋糕。
在以某地市场为例:“游击队”力压正规军。“游击队”主要以本地和安徽地区为主, 在本地区大多有几年根基, 以低价吸引消费者, 虽无法提供品质保证, 但做某些做活实在的装修小队大多数已有一定的口碑, 在亲友的推荐和顾客自身的实地观察下, 不少对价格敏感的顾客还是会选择这些“游击队”。但这些“游击队”无营业执照, 在完工后消费者发现问题无法找到相关法人投诉索赔, 所以这些顾客一般会全程监督。对一些收入不高但却有空闲时间的顾客来说, 这种“游击队”在装修质量上的瑕疵能够被其低价所抵消, 是相当不错的选择。和“游击队”相比, “正规军”要交税, 要雇用设计人员, 要聘请业务员, 成本偏高。在相同的收益率下价格比“游击队”要高一些。但在本地区的几家家装公司中, 没有一家真正形成自己的品牌, 在质量承诺方面又没有真正的让顾客放心。对顾客而言, 这些家装公司价格偏高, 在装潢质量上又无法预知, 质量出现困难能否方便足额得到索赔也是个求知数, 顾客购买的心理阻力较大。现在本地几家家装公司主要靠老练的业务员与顾客交流, 在互动中“引诱”顾客与公司签单。根据正规军在设计、质量上的优势, 其目标市场应该是对价格不太敏感, 但对家居的设计水平和装潢质量十分挑剔的顾客群。随着房价的大幅攀升, 能买得起商品房的人大多有正式的工作, 家境殷实, 大多数顾客还受过良好教育, 生活的品味和要求较高, 这部分人由于工作时间固定, 不太可能对装修全程监督。
商品房市场如此火爆, 本地的几家正规的家装公司市场份额却并不大, 大部分家装工程还落在游击队手中, 这不能不引起管理者的沉思。
以本地区地区一家中等规模的装修公司为例, 该公司是集设计、装饰、监理于一体的一条龙服务企业, 正取得建筑装饰三级和室内装饰乙级资质等级证书, 公司还参照国家规定的有关装饰施工流程规范和江苏省《住宅装饰质量》质量等内容, 结合实际特制定了公司家装工程的“企业标准”, 使广大业主能自己掌握住宅装饰、装修、验收标准。公司还声明能确保透明、两个保修、终生维修的服务, 公司的施工队伍来自苏州, 施工员均有上岗证且施工队伍做工精细, 比本地区和安徽地区的施工队伍有明显的优势, 已有一定的口碑。
虽然这家公司在本地区业务发展迅速, 但和房地产市场的迅速发展带来的家装行业发展速度比, 还是相对落后。公司的潜力还是没有发挥出来, 企业如果能找到制约本身发展的瓶颈, 则必能进入发展的快车道。现对该公司发展瓶颈分析如下:
1. 公司的设计能力本是公司的一个很大的卖点, 个性独特、
大方简洁、易于清洁而又造价适中的设计, 本是对居家装饰有一家品味的中高收入工薪阶层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选择因素。但公司的设计师是刚刚毕业的中专生, 在经验和学识上略逊一筹, 设计质量不够高, 且无法与顾客有效沟通, 让顾客理解他的设计思路。此外, 业主大多虽受到良好教育, 但却很难看懂装潢的平面图, 公司的设计上的优势无从表现, 无法和“游击队”拉开差距, 导致潜在顾客流失。
解决方案: (1) 解聘低水平的设计师。 (2) 为了得到高水平的设计又尽量降低成本, 公司可把设计外包给有经验的设计人员用兼职方式, 这些设计人员大多有正式而稳定的工作, 业余时间捞外快, 在外包价格谈判中易占上风。 (3) 以效果图代替设计图, 让顾客形象理解设计风格, 沟通容易。但这对设计人员的能力要求较高, 人才永远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2. 诚信表达有障碍。公司的规定没有能够让顾客在施工之前
相信无原材料价格和施工质量上的欺诈问题, 而且施工完成后如出现质量问题如何能快速、方便、足额的得到赔偿。这使顾客在选择该家公司后同样没有安全感。同样需要花时间打听原材料的行价和全程监督, 其诚信上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应用, 而其价格又比“游击队”偏高, 等于把顾客赶到“游击队”那边去。
解决方案:服务赔偿有效承诺。公司应能够用清晰简明的语言界定其承诺的标准, 以有效的手段让顾客相信其承诺的严肃性, 而不是引诱顾客签单的表面文章, 给顾客一颗定心丸。顾客一旦相信企业赔偿承诺的有效性, 顾客也就可以相信企业必然会尽心尽力的把施工搞好, 且不会利用企业对装修工程的知识优势来欺骗顾客, 采用一些施工队常用的以次充好, 在隐蔽工程上偷工减料等不良行为。因为顾客相信一旦查出企业欺诈, 在承诺有效前提下, 企业会付出大笔赔偿, 欺诈行为得不偿失, 且砸了自己的牌子, 所以企业必然会采用诚信经营。综上所述, 服务赔偿承诺是建立企业和顾客之间信任的最重要工具, 在欺诈猖獗的家装市场上, 一旦企业和顾客之间建立了这种信任, 企业就会吸引大量的潜在顾客, 实现业务的快速腾飞。
3. 价格偏高, 虽然该公司的目标顾客群对价格不太敏感, 但
价格也是顾客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 价格比游击队高太多, 会让顾客有吃亏感, 影响顾客的购买意愿。同时价格竞争也是企业能够在一个其它正规家装公司的竞争中最重要的制胜手段, 企业如果能最大幅度的降低成本, 必将打造出企业的竞争优势, 使企业的地位不可动摇。
解决方案: (1) 众所周知, 家装公司的固定投入不大, 成本主要由人力资本构成。从该公司的现状来看, 公司采用高耸型管理组织架构, 成本高昂且冗员太多, 工作量不饱和。员工上下班不准时, 上班时无事干, 喝茶聊天等现象很严重, 导致成本上升, 组织内工作气氛恶化, 服务质量下降, 且对客户的服务要求兑现不准时。所以公司当务之急, 必须采取扁平化的组织架构, 尽可能精减员工, 加大人力资源的开发, 激励员工高质高效的工作, 从而降低人力成本。 (2) 乘着家装市场的快速膨胀, 采用低价策略, 迅速占领市场, 扩大规模, 通过薄利多销来获得利润;同时打响知名度, 并建立良好口碑, 以利企业下一步的发展。在企业规模扩大后, 企业的材料采购量增加, 企业与供应商谈判能力加强, 可以压低采购价格, 导致施工成本的下降, 用进一步降价把下降的成本回馈给顾客, 继续扩大规模进入良性循环, 直到确立市场竞争优势, 建立自己不可动摇的价格优势, 最终获得比行业平均利润率更多的利润。
总结:从现状看, 该公司没有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优势, 并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对目标市场顾客群的购买心理认识不清, 没能采取有效的营销攻势。公司目前的业务强烈地依赖业务员的推销。由于公司的营销战略的缺陷, 使前线业务员的工作效果大打折扣, 公司的发展远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 实际上, 在房地产蓬勃发展的今天, 公司营销上的瓶颈正在使公司]错失这一千载难逢的市场良机。
摘要:根据现在装修市场混乱无序的现状, 和市场容量较大的特点, 提出乱中制胜的战略营销规划。首先紧紧依托诚信表达, 规范经营, 从而赢得消费者信赖, 和其他企业相区分。其次在规模扩大的基础上降低成本, 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实现企业的长期发展。
关键词:诚信表达,信誉度,发展瓶颈,核心竞争力
竞争手段 篇2
——浅谈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
由于幼儿园之间的竞争日趋剧烈,幼儿园能否办出自己的特色已成为幼儿园能否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十分关键的问题。
《山东教育》上有篇文章《幼儿园在竞争什么》,分析了幼儿园的竞争力,我们不妨借鉴一下。
1.“牌子”是竞争的后盾。
幼儿园自身的牌子是吸引生源的一大要素,牌子硬、名气大、声誉高,在竞争中拥有较大的实力和优势。它是优势办园的长期沉淀、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
2.“门面”是竞争的基础
幼儿园的“门面”即办园条件为竞争提供了较强的物质基础。需要短期内投入大量经费,要有硬实力的支撑。
3.特色是竞争的手段,特色教育是吸引生源的有效手段。办园理念、软件建设先进,课程设置合理超前。
4.服务是竞争的法宝
良好的服务是竞争的法宝。迎合家长要求,操作性强,但容易被别人模仿。
“牌子”、“门面”、“特色”、“服务”是家长选择幼儿园的依据,是幼儿园竞争的“资本”它就构成了幼儿园的竞争力的主要内容:
我们认为:定位和差异化特色是提升竞争力最省资源、最见效果的方法。“牌子”、“门面”、“特色”、“服务”等因素,只有在统一的理念整合下,才能形成足以打动目标消费者、不易被竞争对手模仿的“差异化特色”,才是幼儿园得以保持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特色课程建设是幼儿园市场竞争中投资最少、见效最快、效益最久、最无风险的有效手段。
一、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内涵
(一)特色的本质
“特色”是一个事物或一种事物显著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风格、形式,是由事物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特定的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其所属事物独有的。
(二)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属性
幼儿园特色课程是办学主体刻意追求逐步实现的幼儿园教学某一方面特别优于其它方面,也特别优于其它幼儿园的独特的稳定的品质,它也称为办学特色。
特色课程必须符合课程的标准,必须有一套完整的课程体系,并且具有幼儿园课程的一般性质.集启蒙性、生活化、游戏性、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以及潜在性于一体。幼儿园特色课程中的“特色” 也就是能区别于其他幼儿园的课程风格、形式,是由本园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具体的环境因素所决定的,是本园所独有的课程。
幼儿园特色课程是独特性与优质性的统一。幼儿园特色课程的独特性与优质性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幼儿园特色课程本身的先进性、科学性;二是办学育人整体水平有一定的质量,够上一定的档次。
幼儿园特色课程的最本质的属性就是要有“差异性”,仅仅“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是不够的,还要让别人不能或不容易模仿。
衡量一所幼儿园是否办有特色,不仅要看它特色课程的成绩,而且要看它的整体办学水平。许多有特色课程的幼儿园,其教育质量的总体水平都相当高。例如佛山南海的丽雅苑幼儿园、汕头的澄海机关幼儿园、东莞的财贸幼儿园,以国学教育为特色,教育教学整体质量都很高,在当地是众望所归的幼儿园。反之,如果一所幼儿园仅仅在特色课程上成绩优异,有几个尖子幼儿,而总体办学水平低,教学质量差,甚至不如普通学校,那就是以牺牲幼儿的全面发展为代价换来发展“特长”,这种仅仅停留在特色课程上或用“特色”代替整体办学水平的做法,就不能称之为办学有特色,也绝不是我们所提倡的。
二、特色课程的现状
为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中保存幼儿园,同时也为了迎合课程改革的大趋势,加之我国幼儿园课程管理的三级体制赋予了幼儿园极大的课程自主权,多数幼儿教育机构都打出了建设有本园特色的特色课程的口号,特色课程或者特色班的头衔漫天飞舞。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下,似乎只有冠上了“特色”或“园本”字眼的幼儿同才能受到广大家长的热捧与支持,这样的幼儿园才有源源不断的生源,才能不被优胜劣汰的规则剥夺了其存在的权利。
而在所谓的特色课程中,英语、艺术占了主要比例。特色班的教育教学内容不是有机融合在幼儿同的一日生活的各个部分,而是一条与幼儿园常规课程内容平行的单轨线,是额外补习的知识或技能技巧课。特色班的幼儿较普通班幼儿而言,只是多上了几堂英语课或手工课诸如此类的活动。
此类特色课程虽类型繁多,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无一例外地体现出了四个“过”的特点:一是过早。在儿童尚未达到学习某种知识或是技能的年龄时,就对其进行系统的教育。二是过多。某些幼儿在进入幼儿团体验学习时,就已经在幼儿园的安排下,挪用了部分常规活动时间进行“特色”培训了。另外,在幼儿可以支配的时间里,家长一般也安排孩子上各类学习班,幼儿只能被迫接受大容量和多类型的学习内容。三是过深。幼儿正处于学习模仿能力强盛的时期,部分家长就利用幼儿模仿能力强的特点,希望能让幼儿在人生早期阶段就能掌握某种知识或操练某种技能。幼儿不再体验浅显、生动的各种经验,不是在生活中学习,而是被迫掌握高于他们接受和理解能力的系统的、呆板的知识或技能,成为“高深”容器。四是过于机械。为了让幼儿学得更扎实,让家长能看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很多教育机构都采用机械重复的教学手段,把儿童当做改造对象,信奉“只要有刺激就能看到预期的反应”的观点。
三、幼儿园特色课程的建设
(一)科学定位
1.主题思想
主题思想也可简称为幼儿园特色课程的主题,它是幼儿园教育思想在办园过程中通过特色课程来集中体现的。是园长对幼儿园教育现实的认识、评价和办园理想的综合体现。幼儿园特色课程的主题决定着对幼儿园教育形式和结构的选择,它体现和决定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旋律。幼儿园特色主题表达的清晰程度,反映了一所幼儿园特色建设发展的层次水平和水准,它决定着幼儿园发展的方向。
主题思想必须是先进的、健康的、积极的、阳光的、科学的。
2.教育行为方式
教育行为方式是指幼儿园特色课程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教育行为方式。它是幼儿园教育思想或主题的外显形式。它包括选择教育目标的方式,调整教育内容的方式,确定教育途径的方式,筛选教育手段与方法的方式,幼儿园人际关系(首先是师幼关系)沟通的方式,运用奖惩的方式,处理信息的方式以及整合优化各教育要素关系的方式等等。如果说主题思想是幼儿园特色的灵魂,那么,教育行为方式就是幼儿园特色的躯干。教育行为方式必须是活泼的、有趣的、有效的、可操作的。
3.环境氛围
幼儿园环境氛围主要指幼儿园的自然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幼儿园教育舆论的主要倾向;幼儿园人际交流的心理氛围等。这是构成幼儿园特色的重要因素。
幼儿园环境氛围必须是和谐的、快乐的、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
(二)如何建设幼儿园特色课程
幼儿园特色课程建设的方法可以分为选用、改编和自主开发三个层次。
1.选用,即科学引进。现在幼教市场有许多特色课程,经常搞得我们眼花缭乱,无所适从。目前市场上的特色课程大部分是课程专家经过多年积累而提炼的精华,不过许多是长期闭门研究的成果,少有来自一线的作品。虽然具有各自的特点,但是不能使所有的幼儿园都适用、有效、具有特色且不易被别人模仿的。什么样的课程才是适合我的幼儿园?首先它必须和园长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是一致的,它必须和本园的教育行为方式是吻合的,即与我的幼儿园的定位是一致的;其次它必须是和我的幼儿园的教师素质、幼儿素质、家长素质相适应的;最后,它必须是教学效果显著的,能够迎合和达到家长的期望的。
选用或引进一个特色课程,幼儿园和课程的研发方或推广方必须达成一致:①课程培训是基础。课程再好要通过一线老师的正确执教完美演绎才能够显示出课程的优越性,华南师范大学袁爱玲教授说,一个好的课程,编者只能够占效果的30%,而70%需要教者的完美体现。所以,要想把引进的特色课程做出效果、造成影响、形成特色,教师的培训是十分重要的前提。能否对幼儿园进行长期的,系统的,有效的,不断创新的培训,对幼儿园决定是否引进课程非常重要。②区域保护是关键。作为特色课程引进后,必须在自己的竞争范围内保持竞争优势,必须执行区域保护政策。否则,大家一嗡而上,谈何特色?
2.改编。幼儿园从多套专家编制的特色课程中选取一些适合本园本班的内容,这样的课程已具有一定的园本化程度;当现有课程中某部分不符合本园的具体情况时,教师适当加以改编和调整,这样,课程的园本化程度更高一些。
3.自主开发。建议采用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成立课程研发小组,组织设计和实施:第二步,确立课程实施小组,进行试验性实践:第三步,引入“自主”机制,共同完善课程。在课程每一阶段,都要制定完整的计划,将课程的实施步步推进。“自主”机制有一点“课程审议”的味道,即让全园教师都参与到课程调整和设计的过程中来,随时提出疑问或建议。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教师逐渐认识到了自身参与课程建设的价值。同时也让教师清晰地认识到课程编制并不是幼儿教师遥不可及的事情。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对于课程的理解越来越透彻,课程
质量也会在教师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对于不同层次的幼儿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建设自己的特色课程。一旦形成了特色,就要保持相对稳定、不断提升、持续发展。
(三)特色课程的教学过程必须遵守的教育原则
1.快乐兴趣原则
快乐是兴趣的源泉,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幼儿需要在快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教师是快乐活动的策划者和执行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营造快乐的氛围,过程是快乐的,结果是快乐的。达到这一目标,必须使用各种适合儿童特点的方法引起儿童的兴趣,调动他们全身心的参与。
2.集中高效原则
特色课程要高效,没有高效,特色从何体现?这个原则主要从两个层面来体现:一是将儿童集中起来集中学习,能够营造一个你能我胜、你追我赶的氛围,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来体现高效的结果。二是将知识点集中起来,即高密度地安排知识点,让儿童在有限的篇幅中尽可能更多地掌握知识。
3.边记边懂原则
成人的记忆特点是“先理解,后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而儿童的记忆特点是“先记忆,后理解”,而且这里所说的“理解”,绝非一步到位的理解,而是分层次,分阶段的。这个原则符合儿童大脑发育的特点,让孩子们先“记”(积累素材),然后要求“懂”,边记边懂。并且“懂”也是有不同程度的,是指适合儿童大脑发育特点的“懂”,是对所学知识的大概意境的了解,而不一定要能够用自己的话说出意境。儿童能通过动作、绘画、表情等表现所学知识的意境,都是我们定义的“懂”。
4.发散聚合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其全身心参与。让他们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在孩子们充分发挥的基础上教师要按教学目标进行“聚合”,把孩子们尚在发散驰骋的思绪巧妙地“收(聚合)”回来,按照预计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发散聚合原则符合课堂教学“以幼儿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为主线”的原则;发散集中原则能够培养和提高孩子的多元智能。
5.欣赏鼓励原则
欣赏鼓励原则符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的原理(3、情感需求);欣赏鼓励原则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贯彻这个原则,就要求我们的老师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尽可能地发现孩子的优点,经常地、多花样的鼓励和表扬他们,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和必胜信念,让他们感觉到“我最棒”; 欣赏鼓励从小事做起,用我们的掌声、微笑、爱抚,让孩子随时感受到老师的欣赏与鼓励。
欣赏鼓励不是万能的,欣赏鼓励和严格要求不矛盾。
四、幼儿园特色课程的效果评估
竞争手段 篇3
记者从国家工商总局获悉,工商总局局长张茅指出,近年来网络交易企业积极开展自我管理和自我规范,在净化营商环境、加强企业自律、维护消费者权益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但当前网络交易市场还存在一些损害消费者权益等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加以解决。张茅称,电商平台企业作为构建诚信守法的网络交易环境的第一责任人,要依法依规开展经营,不以恶意营销手段参与竞争。
张茅表示,电商平台一要依法依规开展经营。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要自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充分、公平、有序竞争,不得限制电商经营者参与公平竞争;不以恶意营销手段参与竞争,自觉树立起电商平台的良好信誉和形象。二要规范商户的經营行为,强化主体责任,把好主体准入关,审查平台内经营者资质,加强日常线上巡查和抽检,检查监控经营者发布的商品和服务信息,制定完善有关管理制度,借助大数据平台,使恶意商铺、失信者和侵权者得到应有的惩戒。三要鼓励和支持成立网络经营者自律组织。四要加强网络消费维权工作。制定和完善交易规则、交易安全保障、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制度,配合工商和市场监管等部门以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广泛开辟网络消费维权渠道;完善消费环节经营者首问和先行赔付制度,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五要主动参与社会共治。
竞争手段 篇4
市场经济环境中, 任何经济体的发展, 都要学会打造品牌、利用品牌。品牌既是品质和文化的象征, 也是一种财富。品牌的知名度愈高, 认知率愈高, 影响范围愈广, 消费者对它们的认知程度、认可程度、接受程度、依赖程度愈强, 企业的产品愈容易实现自身的价值。品牌与消费直接相关, 没有消费者就没有品牌。虽然市场划分很细, 时空差异以及文化的差异都会给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打上差异烙印, 但品牌定位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 必须理解顾客的需求, 培育出顾客更关注的竞争优势。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今天的市场已不同于计划经济时期的市场, 竞争多元化, 信息沟通快捷, 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十分广阔, 消费者很难对某一品牌产生依赖和忠诚, 无论你的品牌资产多雄厚, 如果不能引起今天主流消费者的认同与注意, 一夜之间你的品牌资产就有可能流失殆尽。因此, 品牌定位, 要与时俱进, 因势而动, 在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同时, 要取得主流消费群体认同。某些品牌看起来做得很好, 但却不能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和认同, 不能产生影响力。哈尔滨万家宝集团在和东北农大合作的过程中推出了“恩多益”系列营养奶, 新颖独特的外部包装辅之以个性化的销售模式, 备受商家和消费者青睐。
质量是品牌的基础和生命, 是品牌的灵魂。品牌发展成名牌支撑的是品质, 是消费者对产品综合质量的普遍认可、高度依赖和优良评价, 没有高品质, 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名牌。有些品牌靠巨额的广告投入、密集的媒体炒作、特殊的市场营销以及消费者的从众心理, 虽可能一夜走红, 叫响企业牌子, 但企业的盈利却难以支撑巨大的广告费, 其结果是缺乏真正的创新投入, 产品质量得不到提高和有效的保证, 牌子很快就倒了。其实, 质量是滋养品牌的根本, 没能提供更好的质量, 创品牌、保名牌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世界著名企业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就是始终围绕质量这个主题, 改善经营管理, 发展科学技术, 不断推出质量更高的产品。100多年来, 德国奔弛公司一切以“精益求精”为宗旨, 贯彻在整个生产、经营过程中。为保证产品质量, 公司从上到下, 形成了一个质量控制监督网, 生产工人有六分之一是进行质量控制和检验的, 一个引擎就要经过40多道检验工序, 检查协作厂商所提供零配件的工作人员就有1300多名。公司规定:如果一箱里有一个零件不合格就要退货, 以此使奔驰以其优质品牌傲立于世界。
创新是品牌经营的必要条件。品牌作为一种无形资产, 代表了企业和产品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和赞誉度。由于品牌的价值要通过客户的销售来转化实现, 那些通过新闻炒作、制造轰动效应、虚假广告而出现的品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市场竞争是推陈出新的过程, 品牌乃至名牌, 必须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活力, 尤其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 企业离开了创新, 便失去了前进的活力。实践中, 一些企业面对市场激变, 不能随着市场的需求变化和消费需求的转变, 迅速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创新策略, 仍死守“一招鲜、吃遍天”的传统观念, 使品牌饱尝辛酸, 失去立足的根本。“燕舞”电器等知名品牌被市场淘汰出局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创新不足。名牌不是“永久”牌, 企业要使自己的品牌成为名牌, 要使自己的品牌永葆青春活力, 就必须深入研究企业经营的环境, 产品销售的对象、增加企业的科技含量, 用创新的理念、机制和方法, 不断赋予品牌以新的内容和活力。品牌、尤其是卓越的品牌, 不仅仅是一个标识, 更是一套精心设计的业务系统, 其范围包括从最初的原材料选择到最终的用户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说, 消费者所购买的不是产品而是一个完整的产品体系。这就需要企业推出有效的品牌管理, 即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做出决策并付诸行动。多年来, 不少企业都热衷于市场份额的竞争, 将品牌符号化, 以致其虽有广泛的知名度, 但群众对其品牌的认知度低、美誉度低、忠诚度低, 使品牌和产品没有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 没有把品牌对消费者的利益承诺通过具体的产品实现, 结果导致失败。近年来国内外不少企业为避免品牌价值稀释, 推出“多方位品牌管理”, 将品牌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 乃至涉及到企业的整体业务规划, 在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上做出抉择, 科学管理, 不断投资进行品牌维护, 持续提升品牌资产, 增强信用和创新能力, 取得了较大成功。
企业在品牌经营中要学会运用品牌延伸策略, 品牌延伸是企业在成功创立某品牌后, 利用所获取的良好影响, 开发与该产品同名产品的企业发展战略。“搭便车”既能扩大名牌产品的家庭成员, 增加社会有效供给, 给消费者带来诸多便利, 又能以较低的营销成本实现新类别商品的上市和销售量的大幅度提高, 显著提高企业效益和增强经济实力。国内外不少企业“搭便车”获得了可观的利益:如香港的“金利来”、山东的海尔集团等。品牌是靠企业长期努力逐渐发展形成的, 凝聚着前期大量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 是企业巨大的无形资产, 具有良好的扩张功能, 如果品牌延伸如果掌握不好, 延伸不当, 会使人们对主力品牌产生不良联想, 从而失去原有的忠诚消费者。如美国派克笔, 在推出低档派克自来水笔后, 使人们对派克笔的高档品质产生了怀疑和动摇, 使传统的派克笔销路出现问题, 得不偿失。因此, 品牌延伸必须要把握产品延伸的方向, 品牌延伸的产品在质量档次上要与主力产品保持一致, 否则, 这把双刃剑就有可能伤了自己。
品牌尤其是知名品牌具有知名度、接受率、喜爱度、忠诚度等评价和判断标准, 即记住并识别该品牌的消费者数量、消费者对该品牌的认同概率, 购买者有意识地执意购买该产品的人次数和购买者重复购买、向他人推荐该产品的持续程度。品牌的忠诚度愈高, 顾客重复购买该晶牌的概率就越高, 产品品牌的竞争力就越强。
“人类学之父”泰勒认为, 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 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其他方面能力和习惯。想了解美国文化, 抽一支“万宝路”、喝一听可乐就可领略, 它们已成为美国文化的一部分。品牌展示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而文化则赋予品牌以内涵, 使品牌充满生机。成功的企业经营者认为现代社会企业文化经营的核心应是“买忠诚”, 应是更多地追求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海尔公司CEO张瑞敏说营销不是“卖”, 而是“买”, “买”顾客的忠诚度。品牌“买忠诚”就是通过品牌文化的重塑, 更加注重赢得顾客的心。
品牌内涵丰富, 图形、标记、时尚、质量、性能、服务、价格等各项内容相互关联、相互影响任何一个内容的变化, 都会对品牌造成或好或坏的影响, 因此, 在品牌经营策略上一定要注意各种内容的协调统一, 并在竞争中不断丰富、发展。市场是动态、发展的, 依附于市场的品牌也必须随之发展, 在充满竞争的市场环境下, 品牌也须竞争, 只有在竞争中才能发展。同时要注意到, 今天的品牌竞争, 已不是过去的那种低层次竞争和不正当竞争, 而是一个新的理性的竞争。
如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之间的竞争是比产品质量、营销方式、服务质量、企业文化, 这种竞争的结果是双赢。新飞公司与美国通用公司建立品牌联盟, 在冰箱上相互进行“贴牌”制造销售, 实行强强联合,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这些在竞争中实现品牌经营作法无疑值得我们的借鉴。
摘要:市场经济环境中, 任何经济体的发展, 都要学会打造品牌、利用品牌。品牌既是品质和文化的象征, 也是一种财富。结合实际, 重点阐述了品牌经营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竞争手段 篇5
一、正确认识和看待水泥行业产能过剩问题
当前水泥行业的产能过剩, 不只是一个省份、一个区域的问题, 而是全方位、全国性的。国外也有产能过剩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供大于求才能引起竞争, 尤其是充分竞争的产业, 必然存在过剩。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 应该理性认识, 不必过于恐慌。但是, 中国水泥产能已经严重过剩, 因此必须对新增产能进行遏制, 这是因为产能过剩已经影响了投资效能的发挥和存量资产的利用率, 再新建就要再次浪费投资和人力物力, 还要增加新的过剩产能之后带来存量资产的更加低效率。目前产能严重过剩而停窑限产、资源不能充分利用, 所以不能再单一地停留在“竞争是市场规律而继续新建产能”的层面去片面理解。市场竞争的本来目的是优胜劣汰、节省资源、提高资源配置和利用率, 正在新增的产能与现在过剩的产能其技术装备绝大多数都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达不到优胜劣汰的目的, 只是优势多一些或者是区域优势和不同的时间段的价位的区别。所以目前再新建产能只是价格上的高低较量, 而不是先进技术和落后技术之间的优胜劣汰, 这种较量以双方牺牲价格为代价。当然从国家的层面总体上是主张竞争的, 通过降低各种产品价格, 降低社会成本, 这是正确的。但是现在多数投资项目都是使用国家贷款建成的, 没有投资回报率, 缴纳不了税, 仍然是国家的损失。再则, 企业只能生存, 没有盈利, 必然造成技术研发和节能减排长期缺乏投入, 行业整体水平提高就缺乏支撑, 久而久之造成恶性循环。产能严重过剩已经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 正在采取多方面的措施来解决。最近,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正在抓遏制新增产能和对拟建项目叫停。作为行业不能被动地贯彻, 而要主动地与中央保持一致, 遏制新增产能。
二、正确对待反垄断调查和正确处理竞争与协调的关系
前一段时间, 国家发改委对部分省份水泥企业进行了反垄断调查。这项工作本来也属于正常性的工作, 作为行业、企业随时应该接受国家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检查, 这对促使行业自律有好处。但由于我们一些企业在对这件事的认识和理解把握上缺乏全面认识, 因此产生了疑惑, 贯彻反垄断的检查要求不够积极, 认真总结经验也不够主动, 更没有主动地、理智地提出既符合政策相关规定, 又有利于行业企业发展的有效、有用、能用的办法。有些被动地等待, 这样反而束缚了自己在市场竞争中应有的作为。究其原因, 从宏观上分析, 各级水泥协会和相关企业, 对国家《反垄断法》政策法规缺乏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缺乏必要的既符合行业自律的、也有利于行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竞争、合作、协调的机制。协作、协调或者说协同不能单一地理解为:围绕价格。如单一围绕价格的协同肯定会触碰到“高压线”。但作为不同区域、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不一的不同层面的各类企业之间, 如果不交流、不合作、不相互学习、老死不相往来, 要行业干什么?还要协会干什么?协会就是协调, 朝着政策协调、朝着进步方面协调、朝着当前的矛盾与问题协调, 归根结底要朝着行业进步与发展协调。包括竞争对手之间, 竞争是必然的, 但协调也是不可或缺的。不能把竞争和协调对立起来。竞争对手之间也要往来, 竞争用规则, 协调用原则, 而不是互不往来, 心里想着打倒对方是不现实的。竞争对手之间也可以吃饭聊天, 也可以坐下来谈判。国家与国家之间也是这样做的。如果没有往来, 没有信息, 没有相互学习与互补, 竞争就会消失, 因为与竞争对手竞争什么都不清楚了。因此对反垄断的检查不要偏面地理解, 否则会增加盲目性, 缺乏能动的行为。中国水泥协会也要尽快与大家一起制定有用的规则。
竞争不是打仗, 不是以将对手打倒为目的, 而是为了在同等环境条件下, 使工作做得好的、有优势的多得益, 优势不足少得益或不得益。竞争的出发点和目的在于优化资源利用效率。协调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使资源利用更有效、竞争更有序。它们都是行业发展中重要的手段和不可缺少的手段。而最终的目的都是促进行业的进步与提高。因此它们不是对立而是统一的。
不能忘记我们处在同一国家、同一行业, 尤其是中国特色的大背景下。每个企业都有一定的立足背景, 单靠价格的高低还不能实现优胜劣汰。优胜劣汰要靠技术、靠标准和产业政策。包括过去对落后工业机立窑的淘汰, 最终也是依靠技术与政策才逐步完成的。
要正确处理好竞争与自律、竞争与协调发展的关系。没有自律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无序竞争, 脱离了缴税、价格, 无规则的竞争必然背离宏观产业政策, 这种无自律的发展和竞争都是不能持久的。无论提价 (涨价) 还是跌价 (降价) , 无根据地随意决定价格都属于无序竞争。因此, 竞争要以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为基础, 有规则地进行。针对目前存在的某些不规则行为, 行业协会应该是第一个发现问题的, 主动进行协调的责任者。协会要敢于协调, 敢于旗帜鲜明地面对每一个时期出现的倾向性问题进行协调。尤其是针对研发和技术进步投入少、节能减排不达标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对过于抬价的, 当然要引导与制止;对于过分跌价的, 也要敢于制止;靠脱离劳动成果抬价获得报酬的, 要制止与纠正;同样对只顾占有市场而跌价、造成投资无回报、企业亏损的, 也要敢于制止。
思想和理论上不坚定, 行为上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发生偏差。因此, 希望水泥协会及各个企业, 一定要有正确的、坚定的思想理论认识, 不要把竞争与合作、竞争与协调对立起来。
三、加强企业自律和加强行业协调是统一的
一是与国家宏观政策保持一致, 化解产能过剩。当前, 水泥产能严重过剩, 关键是要遏制新增产能。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正在联合发文, 坚决抑制水泥等行业新增产能, 新建的不再批准核准, 违规在建的要停止。各个企业对本区域的违规现象, 可以开展举报, 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工作。我们要求中国水泥协会的副会长单位带头自律。中国建材联合会将加强媒体作用, 在中国建材报、中国建材杂志、数字水泥网、中国水泥网等媒体上对违规现象要进行曝光, 发挥全行业的监督作用。各水泥协会和水泥企业要收集、汇总有关情况相互监督。
针对产能过剩问题, 国务院提出“四个一批”的处置方案。中国建材联合会实施“六个一批”处置方案。当前, 正值水泥生产许可证换发之际, 中国建材联合会水泥产品许可证审查部严格把关, 对违规建设的不发许可证;对节能减排严重不达标的推迟发放许可证。
二是要把节能减排摆在水泥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提出的目标是中国水泥要超越、引领全球, 当前, 主机装备差距已经不大了, 重点是在能耗、排放和智能化控制方面差距较大。下一步要搞能耗测定和排放测定, 不达标的要退出、要淘汰。各级水泥协会都要把本区域的节能减排现状搞清楚, 谁能达到什么指标?在区域协调中树立样板, 加以促进。准备在政府有关淘汰落后的文件中提出包括分期淘汰低标号水泥和节能不达标的生产线。
三是真正在优化存量, 降低成本方面再找薄弱环节。协会在这方面要发挥作用, 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介绍成功经验, 在企业之间广泛开展各项指标的对标活动, 使用好协会的协调平台, 促进企业共同提高。
要努力促进全行业的效益增长。今年以来, 水泥行业的产销量是增长的, 销售收入在增加, 但库存和应收账款也在增加, 究其原因, 在绝对需求量没有减少的情况下, 还是产能过剩造成价格下跌, 在外部原材料、燃料近期没有涨价的情况下, 还是内功不足, 抵御外部变化的能力与实力不足。因此遏制新增产能和加大内部工作力度是两大基本法宝。
水泥是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基础材料, 是有价值的, 但现在为什么在水泥价格上体现不出来呢?这其中的原因要好好研究。以水泥、钢铁、煤炭作对比, 原来是4吨水泥的价格可以买1吨钢材, 现在是10吨水泥的价格也买不上1吨钢材;原来是2吨煤炭的价格可以买1吨水泥, 现在倒过来了, 2吨水泥的价格也买不上1吨煤炭。当前水泥的利润, 还不如砖瓦。我们不希望得到暴利, 也不能守在微利的边缘线上。起码的投资回报率是要有的, 否则如何还贷?如何回报股民?如何为社会做贡献?
竞争手段 篇6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外加剂,适应性,影响因素,同质化竞争,改善措施
近年来, 新型干法水泥所占比例越来越高, 全国各省区普遍达到60%~70%, 有的甚至更高, 由于生产工艺基本相同, 且产品都是按国家标准进行生产, 因而水泥的同质性越来越大, 差异性越来越小。在此情况下, 如何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水泥企业固然可以通过优化服务、优惠价格来进行, 但从根本上讲, 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立足点仍然必须放在产品自身品质的改善上。就当前和今后较长一段时间而言, 改善水泥与混凝土外加剂的适应性 (相容性) , 应该是水泥企业改变同质化、提高差异性的重要手段。
外加剂是混凝土中除了水泥、沙石、掺和料、水以外的第五种组成部分, 在混凝土中使用外加剂已被公认为是提高混凝土强度、改善混凝土性能、节约生产能耗、保护环境等方面最有效的措施, 外加剂的发展虽然只有60多年的历史, 比混凝土的历史短了100多年, 但它的发展速度却非常快, 并且将在今后的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发展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
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其影响因素较多, 质量检验部门根据有关国家标准进行检测, 往往完全符合有关标准的水泥与外加剂, 在共同作为混凝土原材料配制时就会出现不相适应的现象。随着外加剂的大量应用, 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问题将会更突出、更严重。因此, 改善水泥品质来提高其与外加剂的适应性, 必然会对水泥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产生积极的影响, 形成先发优势。水泥生产企业应站在更高的角度上, 在保证出厂水泥各项指标满足国标的前提下, 使水泥产品更好地适应外加剂变化的脚步, 为我国的建设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1 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问题
由于外加剂品种繁多, 为便于叙述, 本文选取最主要的一种外加剂—减水剂来讨论。
水泥与减水剂适应性简而言之, 即是使用一种水泥和一种减水剂拌制的混凝土, 获得较高坍落度, 并经过1h (或更长时间) 坍落度能够保持初始值 (或很接近初始值) , 就认为水泥与减水剂相适应 (或相容) 。如果使用一种水泥与另一种减水剂, 或使用一种减水剂与另一种水泥拌制的混凝土时, 初始坍落度很好, 经过1h (或更长、更短时间) , 坍落度很小 (或不流动了) , 就认为水泥与减水剂不适应。
水泥与减水剂适应与不适应的情况, 通常用坍落度损失的大小来表示, 即:
坍落度损失愈小, 说明适应性愈好, 坍落度损失愈大, 说明适应性愈差。一般来讲, 坍落度损失在15%以内均可以。
由于测定混凝土坍落度费工费时, 为了简便快速知道水泥与减水剂的适应状况, 大多采用水泥净浆流动度方法测定流动度损失, 即:
采用净浆流动方法测得的流动度损失, 大多与混凝土坍落度损失一致。
水泥与减水剂适应性是由2个方面决定的, 一是减水剂因素, 二是水泥因素。因此遇到两者不适应的情况;调整减水剂的组成, 更换减水剂品种可以达到两者适应;调整水泥生产工艺也可以达到两者适应。作为水泥企业, 主动改善自己的产品, 更好地为用户服务, 使其缩短施工时间, 降低施工成本, 无疑会树立起上游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
水泥与减水剂适应性的实质是, 掺加减水剂后是否改变了水泥加水后的早期水化硬化过程, 如果不改变, 适应性好, 如果改变了, 加速了水泥早期水化硬化过程, 适应性不好。
2 水泥水化硬化机理
2.1 硅酸盐水泥的水化过程
硅酸盐水泥的水化过程大致如图1所示。
水泥水化硬化过程大致分5个时期:
(1) 预诱导期:加水后以分钟计的一段时间内, 水泥易溶解的碱盐、硫酸钙和铝酸钙等首先进入溶液, C3S开始水化介体, AFt相开始形成, 详见图1中“I”部分, 这一时期水化速度很快。
(2) 诱导期:水泥水化液相中硅酸根离子浓度下降, Ca++浓度对CH来说达到过饱和, C—S—H和CH晶核开始生长并长大。这一时期水化速度很慢, 详见图1中“Ⅱ”部分, 大约在加水后3小时内结束。
(3) 加速期 (详见图1中“Ⅲ”部分) :核晶作用使液相Ca++浓度下降, 触发C3S水化重新加速, C—S—H和CH大量形成, 放热又增大, 水泥浆体逐渐失去流动性, 出现初凝和终凝。
(4) 减速期 (详见图1中“Ⅳ”部分) :由于水泥颗粒周围的产物越来越厚, 水渗透和离子扩散越来越慢, C—S—H和CH的形成速度由扩散控制, 水化热逐渐减小。此时大部分C3A已与石膏生成AFt相, 若石膏不足, AFt与Ae (OH) 4-反应生成AFm相, AFm的产生决定于铝酸根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的相对量。这个阶段水泥浆体产生较高强度。
(5) 后期:此时放热越来越小, C2S的水化越来越明显。随时间延长, 水泥强度愈来愈高。
2.2 水泥水化早期的微观结构
水泥水化早期的微观结构的形成过程详见图2。
图注: (a) 多矿物颗粒未水化断面 (b) 水化10min, AFt形成, 在表面形成无定形富铝凝胶, 短针状AFt晶核在凝胶边缘和溶液中形成 (c) 10h, C3S反应在AFt网上形成“外”产物C—S—H, 颗粒表面与产物壳间有约1μm间缝 (d) 18h, C3A二次形成长针状AFt, C3S继续水化, 在产物壳内形成“内”C—S—H
早期—水泥加水数分钟后, 在颗粒表面首先形成无定形凝胶膜, 凝胶膜含较多的Al和Si, 还有Ca++和SO32-。在胶膜表面和离水泥颗粒一定距离的地方出现短而粗的AFt微晶, 详见图 (b) 。水化1h后, AFt晶体长大达250×100nm。水泥颗粒表面和液相中水化产物的形成, 粒径<3μm的水泥颗粒在加速期结束前几乎完全水化, 使水泥浆粘度增加, 浆体中的水逐渐失去流动性。AFt相的形成可能影响水泥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和工作性, 在诱导期终止后, C—S—H大量形成, 浆体发生初凝, 详见图 (c) 。
中期—中期特征为大量C—S—H和CH快速形成, 中期结束时约有30%水泥参加了反应。
3 减水剂减水作用机理
水泥与水接触立即发生水化反应, 在机械搅拌过程中使水泥颗粒与水形成一个分散体系。但水泥分散体系极不稳定, 特别是细小颗粒更容易絮凝 (凝聚) , 形成絮凝状结构, 如图3所示, 在絮凝结构中包裹着不少拌和水, 因此造成水泥浆体需水量很大。
水泥浆体中掺入减水剂后, 减水剂的憎水基团定向吸咐于水泥颗粒表面, 而减水剂的亲水基团指向水溶液, 构成了单分子或多分子吸咐膜。提高了体系的分散作用, 多余的水释放出来, 提高了浆体的流动性, 或大量减少拌和加水量。如图4所示。
由于表面活性剂 (减水剂) 的定向吸附, 使水泥胶粒表面上带有相同的符号的电荷, 在电性斥力作用下, 使水泥颗粒絮凝结构破坏, 放出大量游离水, 由于水泥颗粒表面形成溶剂化水膜, 提高了浆体的流动性, 阻止絮凝结构的形成。因此, 减水剂的加入会对水泥早期水化产生一定影响。
4 影响水泥与减水剂适应性的因素
4.1 熟料矿物组成的影响
通过对熟料单矿物C3A、C4AF、C3S和C2S对减水剂溶液等温吸附的研究证明, 对减水剂的吸附活性铝酸盐大于硅酸盐, 其吸附活性顺序是:C3A>C4AF>C3S>C2S。图5中木钙在水泥单矿物上的吸附等温曲线证明了这一规律。由于C3A对减水剂的选择吸附, 使吸附量显著增大, 这样就会降低减水剂的减水作用。
当C3A与二水石膏 (CaSO4·2H2O) 同时存在时, 由于形成钙矾石使减水剂的吸附量有所下降。
高效减水剂在不同C3A含量的水泥上的吸附等温线 (详见图6) 也表明随着水泥中C3A含量增高, 对减水剂的吸附增大, 因此减水作用减小, 亦即水泥与外加剂的适应性变差。
4.2 熟料煅烧质量的影响
某公司2 500t/d生产线投产初期, 水泥与减水剂适应性不好, 蒋杉平等通过调整配方改变熟料成分、调整窑上各工艺控制参数、改变窑况, 获得不同C3A含量、f-CaO含水量、LSF和不同外观颜色的10组质量合格的水泥熟料, 其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及相关性能指标详见表1。水泥净浆流动度试验结果列于表2。
对比表1和表2可知, 与外加剂相容性较好的熟料样品有Y02、Y04、Y06、Y07和Y10, 它们的外观共性为结粒正常, 呈黑色, 且内外色泽较均匀, 致密有光泽。相反地, 与外加剂相容性较差的熟料样品为Y01、Y03、Y05、Y08和Y09, 其共性为结粒大, 外层约3mm左右呈黑色或暗红色、内层呈黄色, 多孔或呈沙状, 无光泽。由此, 熟料的外观色泽也许可以作为判断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问题的重要因素, 故而对10组样品的熟料煅烧参数进行跟踪调查, 结果见表3和表4。
从窑头用煤情况看, 表3和表4中平均用煤量分别为7.0t/h和8.0t/h。从熟料的外观色泽对比可知, 前者用煤量产生的热耗足以满足熟料煅烧所需, 后者用煤特别是窑头用煤过剩。
比较窑尾废气中的O2含量发现, 表3和表4中平均O2含量分别为3.2%和2.2%。结合用煤情况可以判断, 由于表4中窑头用煤量过剩, 窑内O2含量低, 煤粉燃烧不完全, 在窑内产生还原气氛且恶性循环, 从而形成黄心料或过烧褐色熟料。
通过对各生产工况的跟踪发现, 表4中各熟料煅烧过程中, 窑系统操作困难, 分解炉温度倒挂严重, 结皮快、厚且硬、难清理。其分解炉出口负压平均值为1.83kPa, 较表3高出了0.80kPa。这是由于窑内过剩的煤粉燃烧产生局部高温结皮, 致使通风口缩小, 压力升高进而导致风量不足, 加剧了窑内还原气氛的产生, 产量波动大, 黄心料程度增加。
由此说明, 窑内气氛能够明显影响水泥与外加剂的相容性, 当窑内处于氧化气氛条件时, 所生产的熟料与外加剂的相容性较好;反之, 在还原气氛下生产的熟料与外加剂的相容性较差。窑内产生还原气氛的主要原因有:
(1) 用煤特别是窑头用煤过剩;
(2) 窑内通风不良, 造成氧含量低等。
通过上述水泥与减水剂适应性试验, 认为熟料中C3A含量、f-CaO含量和LSF皆无明显影响, 但窑内气氛影响明显。氧化气氛下煅烧的熟料, 其水泥与外加剂相容性较还原气氛下的好, 通过改善窑内通风, 保证窑内的氧化气氛, 可改善水泥与外加剂的相容性。
4.3 熟料中硫碱比的影响
乔丽娜、密振华等对熟料中硫碱比与水泥和减水剂适应性进行了系统研究, 首先在试验室配制出不同硫碱比 (S軈R) 的熟料, 硫碱比按下式计算:
试验结果见表5、表6和图7。
通过图7看出, 随着熟料硫碱比的增大, 水泥净浆初始流动度逐渐增大, 经时损失逐渐减小。
在对冀东实际生产调研中得知, 有一段时间该公司生产的水泥存在流变性不够理想的问题, 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但熟料硫碱比的影响是主要原因之一。为此进行了相关的分析研究。
我们将收集到的2004年1月到2005年10月的数据进行如下处理:将每天熟料的硫碱比对应性能的测试结果, 按月计算平均值, 以寻求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 结果如图8~10所示。需要说明的是, 该公司熟料的Na2O约0.1%, K2O约1.1%, R2O在0.8%~0.9%之间, 属于高碱熟料。
从图8中可以看出, 随着熟料硫碱比的增大, 水泥的凝结时间延长。硫碱比约为0.4时曲线出现了转折;低于0.4时, 凝结时间随硫碱比的变化很大, 其后趋于平缓。从图9中可以看出, 随熟料硫碱比的增大, 水泥标准稠度减小。从图10中可以看出, 随着熟料硫碱比的增大, 水泥净浆60min和90min流动度增大, 说明随着硫碱比的增大, 水泥净浆流动度的经时损失减小。
为什么提高硫碱比能改善熟料质量, 提高水泥与减水剂的适应性呢?
熟料煅烧过程中, 高温液相的粘度与碱含量成正比 (如图11所示) , 即碱提高液相粘度。根据液相析晶原理, 液相粘度增大, 矿物晶体生长困难, 会形成颗粒细小, 缺陷多的小晶体 (如图12中的照片所示) 。这种矿物水化速度快, 在水泥加水后不久就迅速水化, 产生大量的水化产物, 使得水泥浆体的流变性变差。
但是, 硫的存在有效抑制了碱的不利影响。首先, 硫使更多的碱形成硫酸碱, 使KC23S12和NC8A3析晶数量减少, 从而降低了水泥早期的水化速度。另外, 在煅烧过程中, 硫不但增加了高温液相量, 而且有效地降低了液相粘度, 如图11所示。众所周知, 液相量的增加和液相粘度的降低, 能够抑制熟料矿物的成核, 有利于晶体的长大和发育, 从而在熟料中形成尺寸比较大、缺陷比较少、晶格发育比较完整的晶体 (如图12中的照片所示) , 这种晶体的水化速度比较慢。因此, 水泥水化初期水化产物的形成数量减少, 水泥浆体的流变性得以改善。
4.4 水泥中石膏的影响
4.4.1 石膏是水泥中的调凝组分
在水泥中如果不掺加石膏, 水泥加水后, C3A发生化学反应非常快地生成铝酸钙的水化产物, 使水泥浆产生闪凝。
在有石膏时, 水泥加水后, C3A与石膏形成的水泥产物为钙矾石,
C3A+3CaSO4+26H2O→C3A·3CaSO4·32H2O (钙矾石)
钙矾石晶体包裹在水泥颗粒表面, 阻止水泥颗粒的迅速水化, 使水泥浆体保持流动状态, 即水化过程中的诱导期。
4.4.2 石膏形态对水化诱导期的影响
石膏形态分为二水石膏、半水石膏和无水石膏等3种主要形态, 不同的石膏在水中的溶解速度和溶解度是不同的, 详见表7。
在天然石膏中, 二水石膏是以二水石膏为主, 可能混有少量半水石膏和无水石膏, 硬石膏是以无水石膏为主, 可能混有少量半水石膏和二水石膏。在水泥粉磨过程中, 随磨机温度的提高, 二水石膏会有部分脱水为半水石膏和无水石膏。
石膏的调凝作用必须同C3A的水化相匹配, 在水泥浆体溶液中硫酸钙必须充分溶解, 并有足够的硫酸根离子和钙离子供给生成钙矾石。如果石膏的溶解速度过快、过慢, 就会造成凝结不正常。如磨内温度适宜, 有少部分二水石膏脱水为溶解速度快的半水石膏, 水泥浆的流动性会好。如磨内温度过高, 有很多二水石膏脱水为半水石膏或硬石膏, 半水石膏和硬石膏与水化会产生假凝, 影响水泥浆的流动性。
4.4.3 减水剂对石膏溶解度的影响
木钙和糖蜜减水剂用于二水石膏作调凝剂的水泥混凝土中时, 其凝结正常。但是当用硬石膏 (CaSO4) 作调凝剂的水泥中时就会产生异常凝结 (假凝) 。其原因是木钙和糖蜜减水剂对二水石膏和硬石膏的溶解度影响。图13和图14分别表示木钙或糖蜜减水剂对二水石膏或硬石膏的溶解度的影响, 由此看出, 掺木钙或糖蜜减水剂使硬石膏溶解度降低更显著 (曲线2、掺量0.2%时) , 因此可溶性SO3不足, 生成钙矾石减少, 使水泥产生假凝。
表8中列举了各种减水剂对不同石膏的溶解度的影响。由此说明木钙和多元醇系减水剂使所有的石膏溶解度降低;而羟基羧酸盐和醚系减水剂, 除氟酸石膏外, 使其他石膏的溶解度提高。水泥的假凝与SO3溶解量的试验结果表明, 不掺减水剂时, 不管哪种水泥, 在各种温度下都是正常凝结。掺多元醇后, 10min内凝结正常, 到15min, 大体上已经变硬;掺木钙时, 所有水泥在各种温度下 (20℃、40℃) , 都产生假凝。其中使用氟酸石膏的水泥变硬的程度最大。但水泥加水拌合2min后掺木钙, 各种水泥在所有温度下没发现假凝现象, 并且与不掺的水泥一样。
4.5 水泥中碱含量的影响
水泥中的碱含量对水泥性能有很大影响, 碱含量高的水泥使凝结时间缩短, 早期强度提高, 后期强度降低。碱含量高的水泥也使减水剂的作用降低, 净浆流动度减小, 详见表9。
由表9中数据可知, 碱含量是影响水泥与减水剂适应性的重要参数。但是近些年发现, 碱含量过低的水泥 (低碱水泥) 与减水剂的适应性也不好, 存在一个适宜碱含量值, 如0.4%~0.6%时, 水泥与减水剂适应性最好。
陈建奎教授的资料如下:
为了更好地了解水泥和聚磺酸盐高效减水剂系统中经常发生这种不适应性的原因, 有计划地研究了16种有明显差异的硅酸盐水泥, 其中C3A的含量为1.3%~11.8%, SO3含量为0.09%~2.90%。这些水泥是用碱含量为0.07%~0.87%Na2Oeq的熟料制备的。
图15水泥适应性和增强效果与Na2Oeq和其SO3sol/C3A的关系是根据16种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有关试验数据得到的。另外, 从其他研究资料中应用的6种水泥的数据也列入图15中。由此关系可将水泥分为3类:充分兼容、兼容稍差、不兼容。
图15将水泥中的C3A、SO3、碱含量与水泥和减水剂的适应性的关系作了巧妙的综合分析, 有利于提高大家的认识水平。
由图15可以看出:
A.适应性好 (充分兼容) :高可溶性SO3和高碱 (0.6%~1%) 水泥。
B.适应性稍差 (兼容稍差) :中等可溶性SO3和碱含量 (0.4%~1%) 的水泥。
C.不适应 (不兼容) :可溶性SO3少和低碱 (<0.6%) 水泥
图中可溶性SO3多少是以单位C3A含量来表示的。我们可以简单计算如表10。
由图15看出, 单位C3A需要的可溶性SO3含量达25%以上是充分兼容的界线, 对照表10可知, C3A含量5%时, 1.5%的SO3即可, C3A含量8%时, SO3应含2.0%以上, C3A含量11%时, SO3应含2.75%以上方可。这就说明, 在水泥中适当多掺一些石膏, 使水泥中可溶性SO3足够多, 对于改善水泥与减水剂适应性是有益的, 可防止产生“欠硫”现象造成坍落度损失过快的问题。
4.6 水泥中混合材料的影响
水泥中掺加不同品种不同数量的混合材料对水泥与减水剂的适应性的影响, 我院进行了系统试验, 水泥与减水剂适应性采用MARSH简法进行测定, 净浆水灰比为0.40, 试验结果见图16~23。
由这些图可以看出:
(1) 在水泥中无论掺加什么品种混合材 (矿渣、矿粉、粉煤灰、火山灰) , 随混合材掺加数量的增加, 水泥流动度损失 (1h后) 都明显降低, 特别是掺量30%以后更明显。
(2) 掺加不同品种混合材相比, 掺加矿渣和矿粉, 或矿渣和8%石灰石复掺时, 对流动度损失改善更有益。掺加需水量小的粉煤灰和火山灰时, 对流动度损失的改善排第二位。掺加需水量大的粉煤灰和火山灰时, 水泥浆体较稠, 流经时间长, 对流动度损失也有一定作用。
陈建奎教授通过吸附试验证明, 对高效减水剂 (NF) 的吸附活性次序:C3A>C3A+>石膏>煤矸石>C3S>矿渣, 如图24所示。
对减水剂吸附性愈高的材料, 浆体溶液中减水剂含量愈小, 水泥流动性愈差。混合材中矿渣吸附性最小, 对流动性有益。
4.7 水泥细度的影响
水泥是由熟料、石膏和混合材组成, 将其混合材粉磨或分别粉磨到一定细度状态时才成为水泥成品。因此在研究和分析粉磨细度状态对适应性的影响时, 必须特别注意熟料本身的适应性好坏, 其次石膏和混合材品种也有一定影响。
一般而言, 水泥体系愈细, 外表面积总和愈大, 体系吸附减水剂的数量愈大, 净浆流动度会愈小。如果熟料与减水剂适应性好, 只会影响减水剂的饱和点掺量, 只要多掺一些减水剂, 净浆流动度仍会增大。如果熟料与减水剂适应性不好, 水泥愈细, 水泥净浆流动度愈差, 适应性更不好。
在一定条件下, 即采用熟料适应性好的普通硅酸盐水泥, 进行水泥粉磨细度与适应性试验, 结果如图25、图26。由图可以看出, 当P·O水泥比面积达450m2/kg以上, 水泥中位粒度<15μm以后, 水泥浆体的流动度损失明显提高, 适应性明显变差。但在这种细度以内, 适应性均很好, 说明水泥生产企业调整细度范围是很大的。
当水泥中熟料与减水剂适应性差的情况, 水泥磨得粗一些, 特别是减少粒径<3μm的颗粒含量, 可以适应缓解适应差的矛盾, 由此提出一个公式:
式中:W3—代表水泥中熟料颗粒<3μm含量 (%)
5 改善水泥与外加剂适应性的措施
5.1 选定熟料合理率值
熟料率值设计是由生产工艺和生料的易烧性等因素决定的, 熟料率值设计是否合理, 直接关系到熟料煅烧质量, 也决定了熟料的矿物组成。因此, 选定熟料合理率值, 优化配料方案, 才能提高煅烧质量, 由于各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不尽相同, 应采取有效措施, 确保质量稳定。从提高与外加剂的适应性考虑, 应注意C3A不能太高, 要加强窑内通风, 保证氧化气氛。
5.2 稳定混合材品种及掺量
水泥颗粒属连续级配颗粒紧密堆积体, 加入两种或两种以上适宜混合材可加强填充效应。混合材无论是单掺还是复掺, 混合材本身的质量要稳定, 掺入量要均匀, 这样, 不仅水泥的强度指标稳定, 而且为混凝土制备过程中外加剂的掺加创造了条件。特别指出, 用作混合材的粉煤灰, 最好选用一级灰。
5.3 控制并稳定水泥中的碱含量
严格控制原燃材料中的碱, 适当提高熟料的硫碱比, 保证水泥中碱含量的稳定在0.4%-0.6%这个适宜区。
5.4 稳定石膏种类及掺量
为了降低生产成本, 水泥生产企业在石膏的选用上有很大的弹性, 二水石膏、半水石膏、无水石膏均有可能不定期使用, 同时, 为了享受使用工业废渣的国家优惠政策, 许多企业都在试验使用工业废渣如磷石膏等工业副产品。因此, 生产企业应积极采取措施不仅保证水泥中SO3含量的稳定, 同时要保证不同种类石膏掺入量的均衡。
5.5 稳定水泥细度, 防止过粉磨
水泥生产企业不论是用筛余还是用比表面积来控制水泥细度, 都应稳定水泥磨的生产工艺, 不仅要保证水泥细度在一个经济合理的范围内, 同时还要保证其有一个合理的颗粒级配, 尽量减少过粉磨的比例。
5.6 加强磨机内物料温度的控制
由于控制C3A的水化取决于孔隙溶液中的硫酸盐离子的平衡, 所以水泥生产厂家必须重视控制水泥中硫酸钙的含量和溶解速度, 加强磨机内物料温度的控制, 避免温度过高和过低。实施新标准后, 我国水泥的细度普遍有所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 加强磨机内物料温度的控制, 保持水泥中石膏组成和含量的稳定性, 对于控制高效减水剂和水泥之间的适应性十分重要。
5.7 单独磨细水泥混合材
水泥中超细的混合材可以起到辅助“减水”作用, 提高水泥中混合材的细度, 在不降低混合材掺量的条件下, 可提高水泥强度;在保持水泥强度的条件下, 可以增加混合材的掺量, 降低水泥生产成本, 改善水泥与减水剂之间的适应性。因此, 水泥厂单独磨细水泥混合材是生产优质水泥的可行技术措施之一。
5.8 开发和使用相容剂
水泥与减水剂适应性不好, 是困扰水泥企业生产的难题, 有的水泥企业调整各种生产工艺参数, 还是长期不能解决。根据这种状况, 中国建材院王昕提出能否制造一种相容剂, 像助磨剂一样在水泥粉磨时掺加相容剂, 即可改善水泥与减水剂的适应性。根据水泥水化硬化机理, 已初步研制出一种相容剂 (粉体型) , 对几种水泥企业的水泥, 取得了改善水泥与减水剂适应性的效果, 详见表11。由表11看出, 在水泥粉磨过程中掺加1%的相容剂, 能明显改善水泥与减水剂的适应性。
参考文献
[1]SKALNYJ, YOUNCGJF.波特兰水泥水化的机理[A].第七届国际水泥化学会议论文选集[C].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5:169-214
[2]GHOST S N.水泥技术进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6:203-303
竞争手段 篇7
物流装备企业的成长,与整个社会经济转型以及国家政策对物流业发展的大力促进与支持息息相关。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下,井松在2014年成功实现了从产品提供商向系统集成商的全面转型,并实现了合同额翻两番的快速增长。对于井松如何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发展,该公司副总裁钟智敏在接受本刊专访时进行了经验分享。同时,对于物流装备业现阶段面临的主要形势、市场机遇与挑战,钟智敏也给出了自己的分析与思考。
记者首先请您谈一谈,整个社会经济的转型对中国物流装备行业带来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钟智敏:经济转型在中国当前经济环境下的含义是丰富的,我认为,其中两方面内容跟物流装备产业紧密相关,一是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二是新经济的发展
一方面,制造业是经济的核心。中国制造业经过多年发展占据的全球制造业中心地位正面临挑战。如,中国的人力成本优势正在消失;欧美等发达国家通过自身在技术上的领先优势,赋予制造业以新的含义,新技术的应用使生产成本得以控制,并使生产制造的柔性化大为提高。技术成为人力与资本之外的另一项关键生产要素。从价值贡献的角度来看,信息与技术在制造业的价值创造活动中所占的比重大大提高,使制造的内涵发生变化,这也是工业4.0概念提出的背景。
在此背景下,装备技术成为制造业更为重要的支撑,中国制造业要发展,要想继续保持在全球市场的优势地位,就必须依赖物流等装备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对具体的生产制造企业而言,包括物流系统在内的整个生产系统的技术先进性,今后将直接决定其成本结构,从而影响到其参与市场竞争时的竞争力,企业对有技术含量的物流装备系统的投资将更为活跃。因此,无论从市场需求还是产业发展环境的角度来看,物流装备产业都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机遇。
另一方面,以电商、众筹等为代表的新经济正日益渗透我们的日常生活。新经济在满足用户需求的方式上发生了根本变化,更加注重快速反应、个性化。企业的生产过程必须重新组织才能够跟上这种变化。这对生产过程的效率、柔性化程度、可追溯性等方面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
新的市场需求催生了新的技术革新与应用,一大批新的、能够满足更高效率与更高柔性化要求的物流装备技术得以发展和应用,比如“货到人”机器人、无人机、新型分拣系统等等。
总的来说,当前物流装备行业正在进入需求的爆发期与技术的快速进步期,物流装备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记者在此机遇下,您认为中国物流装备产业将迎来哪些方面的发展,有哪些明显的趋势?
钟智敏:从产业视角来看,行业人士如今大都乐观地认为,物流装备行业即将或者说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期,但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信息和交通的便捷,技术迅速的扩散以及金融行业的发展,使得行业发展的周期被大大缩短,因此物流装备行业的快速发展期不会太久,大概三五年后行业就将进入成熟期,那将意味着行业平均利润率的降低,马太效应的显现,以及行业整合的出现。所以说,行业的大发展,对有能力的企业是好事,而没有能力的企业等到醒悟过来时将会发现,之前的繁华原来只是南柯一梦。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物流装备系统正趋于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与柔性化。我们说“物流装备系统”而非“物流装备”,是因为企业需要的不再是某个具体装备,而是面对其业务需求的整合系统。对这个系统而言以下方面值得关注:
在自动化维度,会追求更高的效率、更低的成本;
在信息化维度,客户需要一个整合的制造系统,因而将追求装备之间的交互与连通,即系统层面的整合应用,类似MES (制造执行系统)等软件层面的应用将得到快速发展,信息化系统采集的数据将用以对整个生产系统进行优化,生产系统与业务系统将更为无缝对接。企业的物流系统将会越来越“轻”,也就是说,尽管装备仍然是基础,但重要性会下降,软件和数据的重要性将会上升;
智能化则会使装备“活起来”,能够像工人一样对操作环境进行感知,并基于感知到的数据进行相应的操作;
同时,整个物流系统将表现出更高的柔性,满足日益个性化的市场需求。
记者随着物流装备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国内外企业纷纷进入,对于目前行业激烈的竞争您是如何看待的?
钟智敏:行业逐步走向成熟期,竞争日益激烈是不可避免的。竞争会带来压力,同时也会促使企业强化自己的能力,促使企业去创新。不过,中国物流装备企业普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创新的土壤和文化,难以构建起有效的创新体系。
中国企业不擅长创新,对竞争却极为擅长。当意识到市场需求的增长后,企业容易一拥而上,价格竞争往往迅速成为关键的竞争手段,甚至出现以牺牲质量为代价的恶意竞争,加之需求方经验不足以及行业规范缺位,客户无从选择正确的厂商,容易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局面。当企业不得不时刻面对短期的竞争压力,缺乏足够的利润来开展创新时,这样的行业环境难以产生原发性的创新,最后的结果是不断地复制,永远掌握不了先机,进入不了良性循环。
因此,行业的参与者与管理者都应该看到这样的局面,应该合力打破创新魔咒。行业的管理者应该为市场的参与者创造公平良好的竞争环境,尤其是要建立起有效的市场监督机制;参与者则应提高创新意识,从创新中要效益,从创新中求发展,摒弃传统的短视思维,避免短期行为。
同时,企业应该意识到,首先,竞争不是非要拼得你死我活。互联网企业的成功已经证明,开放的体系比封闭的体系更容易生存,并获得更大的成功。我们应该学习他们,做开放的企业。其次,行业形势越好的时候,企业越要有危机感,越要沉下心来。不能只关注企业的快速成长与扩张,应认真研究市场需求,并做好技术储备,要在内部资源丰富时关注优化配置,注重未来导向,把握先机,为几年以后市场必然发生的变化做好准备。
记者井松是如何抓住机遇实现发展的?您认为企业寻求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钟智敏:在过去的一两年,井松认识到整个市场正在发生变化,市场需求进入爆发期,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而言,这是一个难得的快速做大做强企业的窗口期。因此,我们加大了市场投入;同时,开始全面向自动化物流系统集成商转型,涉足自动化立体仓库以外的其他自动化物流市场。井松的大力投入与积极转型,再加上之前的技术和市场积累,现阶段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2014年合同额翻了两番。
规模快速扩大的同时,我们也非常注重内部能力的匹配。一方面,我们引入外部资源支持企业发展,包括吸收东方富海等著名风险投资商的入股。另一方面,练好内功,尤其是狠抓产品质量和项目管理。此外,公司采取引入职业经理人、完善治理结构、梳理内部流程等多项举措,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结合井松自身的发展,我认为企业在寻求发展的过程中,至少应该注意两点:一是要注意维护自己的品牌和信誉,避免为了扩张和快速成长,一味地追求规模,不顾产品质量和项目质量,这是在舍本求末,建设空中楼阁;二是要能够推陈出新,把握好竞争与创新之间的关系,要围绕业务发展战略提前布局,投入新产品研发,比竞争对手早一步在未来的竞争中占得先机。
记者您认为井松立足市场的根本和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对于未来的发展,井松有何具体的发展规划和战略目标?
钟智敏:由于自动化物流系统交付的是整个项目,井松为客户提供的是解决方案,是满足客户需求的一整套系统,因而本质上向客户提供的是服务,而是否值得客户信赖和依靠则是服务的根本。
因此,首先要具有实现和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其核心则是技术能力,井松在公司发展早期便快速完成了技术积累;其次则是交付项目的能力,包括交付可靠的产品以及对项目进度的控制,目前井松正在进一步强化这方面的能力建设。
井松的目标是成为国内顶尖的自动化物流解决方案提供商,为制造企业或物流企业建立其智能物流系统,帮助其增强市场竞争力。为了实现该目标,我们目前的主要发展思路包括:
第一,做好优势市场。井松在自动化立体仓库市场,尤其是工业制造和快消品领域已经建立起自己的优势,未来将发挥在已有案例上的优势,巩固市场地位,获取经济资源。
第二,抓好创新。我们计划结合下游企业的应用需求,研究共性,推出创新型解决方案。未来我们将选取3~5个行业开发及推广针对性的整体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