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手段

2024-08-22

方法手段(精选11篇)

方法手段 篇1

一、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方法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学目的,传授和掌握教学内容,利用一定教学手段,师生相互作用活动方式的综合。

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方法体系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和谐统一。首先,使用教学方法目的是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也就是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目标的手段,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依据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而定。其次,教学方法的施动者既包括教师,也包括学生。教师使用或设计某种类型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还要求学生的配合才能算真正使用了某种教学方法。再次,教学方法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有机结合与统一,而不仅仅是教师教的方法。

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建立和谐、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要求教师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加强师生互动和情感交流,教师应衣着整洁,仪表端庄,精神饱满。教学语言准、精、美、活,富有特色。

教学内容要科学、充实、突出其实用性:通过检查教案和听课,考查教师掌握的前沿知识,教案中所列的参考书和文献不能是摆设,要向学生积极推荐,激励学生去主动探索知识。

2.树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观念,开展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传授知识、技能为宗旨,教师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大多采用的是“填鸭式”教学,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教学方法改革要树立“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观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强调教为学服务。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积极探索课堂教学艺术: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师除掌握教案书写、板书、板画、说课、语言表达能力外,还要学习教学导入艺术、启发艺术、幽默艺术等,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渊博的学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热情。

3.灵活应用教学方法,将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全过程

课堂教学形式要活泼,不是追求课堂的热闹,而是要求课堂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师应灵活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任务驱动式”、 “交互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尤其注重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注重方法的灵活性,讲授时注意多种方法的结合,在讲述、讲解的基础上,将案例式、启发式、对比分析法、师生易位互动教学、问答式等多种方法融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将理论教学、现场教学和实验教学有机结合,使教学内容丰富而不单调,教学过程生动而不枯燥,吸引住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式教学方法,就是要“留给学生的应该是问号,而不应该是句号。知识固然宝贵,而善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选择适合的授课内容、特别是实践性较强的环节,采用师生易位互动式教学方法,通过课内预先安排等途径,在教师示范后有针对性让学生进行方法演示,实行课堂双向学习,在提高课堂活跃气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听课质量。

在教学方法上摒弃过去偏重教学理论、轻实践应用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重视对概念和事物本质的把握与理解。通过案例式教学,特别是将教师的科研实践经验融于教学活动之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学,而且会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坚持青年教师导师制度,公开课,、汇报课、研究课制度,教师互听互评课制度,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帮带作用,促进教学相长、强化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4.多方配合,正确引导学生,促进学风建设

辅导员、班主任和主讲教师密切配合,以教育为主,听课为辅,要求学生养成提前5分钟进教室的好习惯。对经常性“迟到”、“早退”、“旷课”的学生进行谈心,了解其学习和心理动态,以情感人,让学生感到愧疚,必要时全院通报。关心学习弱势群体,帮助差生提高学习成绩。教师对迟到、早退学生的管理要策略,人性化与强制性结合,以教师的人格魅力、讲课的艺术感染力影响学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建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加强对课堂的教学质量管理

(1)管理制度齐全,检查执行坚决:

健全教学管理制度,规范教学过程,强化教学秩序。

(2)检查与评比并重,形成良性竞争态势:

全面开展教研室,教师之间听课、评课活动,听课组对授课教师的教风、教态、教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全面评议,提出改进意见,反馈给教师本人,限期整改。

(3)经常整顿教学秩序,确保良好的教学状态:

采取各种措施,如经常组织抽查课堂教学状态,严格检查教师上课迟到、早下课、实验课教师擅自离开课堂及学生的出席和上课纪律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批评和处理,整顿课堂教学秩序,保证良好的教风和学风。

二、教学手段的改革

教学手段是指教师用以运载知识、传递教学信息的物质媒体或物质条件,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所必不可少的辅助用具。

1.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学校应鼓励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鼓励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同时强调传统教学手段的应用,强调多媒体课件只是辅助手段,并不能完全否定传统的一只粉笔、一块黑板的方式。特别是对于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要求教师进行板书设计。强调教师即使制作了完善的多媒体课件,也要求教师进行适当的板书,也要制作纸质教案,不能用多媒体课件代替教案,要求教师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及时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点。

2.重视实践教学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开放性实验的项目比例,教师在设计实验内容、进度、考核方法上力求科学、合理、实用、效益。

3.有选择地开设双语教学课程

提高理科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便于学生更有效地进行专业学习,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

三、考试方法的改革

改革考核方法,一方面应加大实践教学环节的考核,任课教师根据本课程情况,适当调整实验环节的比重,比如,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课程设计等环节,均有明确的规范要求和考核标准,考核方式也在不断地探索和改革;另一方面探索考教分离的考试方法,使考试真正成为促进教与学两方面积极性的有效手段。考风带动学风:克服教而不导现象,加强课内课外的辅导工作,提倡辅导学生掌握知识点,杜绝习题集上画题、背题的现象。既严格进行考核,同时又要加强试卷的质量控制。

课堂教学管理的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课堂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体教学质量,尽管在教学改革和管理中存在诸多困难,但通过本科教学评建工作,更加完善各项管理机制,严抓课堂教学管理,优化各个教学环节,最终一定会达到提高课程质量的目的。

摘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做好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及考试方法改革是学校教学工作的迫切要求。作为一所地方性本科院校,应将人才培养目标与学校定位相结合作为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以更新教育思想为先导,以提高学生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根本目标。本着“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的原则,力求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效益性。

关键词:教学方法,手段,考试方法,改革

商业贿赂的手段及审计方法探讨 篇2

关键词:商业贿赂;贿赂手段;审计

一、前言

商业贿赂这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给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危害。部分企业通过这种不正当的手段在企业竞争中争得优势地位,出现了“劣胜优汰”的恶劣现象,造成了市场竞争混乱的局面。同时,这种不正当竞争的行为也严重影响了市场竞争中合法竞争企业的权益,削弱了其在竞争中应有的优势。这种现象可能会造成违规竞争的恶性循环,使得部分企业不再将提升产品价值放在首要位置,取而代之的是着重关注如何进行公关以及商业贿赂。目前来看,商业贿赂这种“潜规则”在市场竞争中的影响不断扩大,已经成为了我国经济建设中必须去除的一颗“毒瘤”。作为危害国家的政治经济建设和发展的罪魁祸首之一,商业贿赂开始被社会各界瞩目。

二、商业贿赂的手段

(一)非正常回扣。经营者在销售商品时退给对方或个人一定比例的价款,通常是以现金、实物或其他方式在在账外暗中进行。当我们在酒店就餐或是在娱乐场所消费时,经常会看到服务员在开启酒瓶后会立即收走瓶盖。这些瓶盖其实就是娱乐场所向供应商收取回扣的计费依据,供应商通过向娱乐场所以较高的价格回收废弃瓶盖的这种方式来进行贿赂。

(二)不合理的折扣。销售方采用不明示或者不按会计制度规定入账的方式支付购货方“折扣”,这种行为已不再是正常商品购销中的让利,而是贿赂行为。

试举例,A公司将单价1000元一件的商品按8折卖给交易对方B公司,按照会计制度有关规定A公司应该按照折后价开具发票并入账,但是A公司按原价1000元开具发票,这样一来B公司的入账采购成本则为折扣前得1000元,虚增了采购成本。A公司每件商品200元的“折让”好处则落入B公司的私人口袋中,这种行为构成了商业贿赂。

(三)不合理的附赠。附赠的对象不是普通消费者而是经营者且附赠的价值很大。一般以这种方式来引诱购买方与其发生交易排挤竞争对手。若附赠的对象是经营者,那么这种附赠行为很可能会构成商业贿赂。

(四)不合理的佣金。佣金给付的对象并不是中间人而是交易对方。这里的中间人并不具有合法经营资格或者服务行为并未发生,但是经营方支付了佣金且佣金金额超过了国家的有关规定。

三、商业贿赂的审计方法

(一)针对不合理的佣金收付的审计方法。有关佣金的规定,对给付者、收受者以及收受佣金的中间人这三者均作出了严格的要求。接受佣金的中间人必须在交易的促成方面作出了相应的服务,而且其前提是要具有合法的经营资格。

佣金给付的对象非中间人实为交易对方则为商业贿赂,同时中间人的合法经营资格也影响着佣金给付行为的归类;中间人在发生交易的过程中是否确实提供了一定的服务,如果收受佣金的中间人在这次交易中并未提供服务却得到了“佣金”那么经营者向中间人支付的所谓的佣金则很可能是其进行商业贿赂的一种手段。凡是超过国家规定的佣金金额的给付标准的同样具有商业贿赂风险。以上几点在确认其是否构成商业贿赂尤为重要,需引起审计人员的注意。

(二)不合理折扣的审计方法。“账外暗中”是区别折扣合理与否的重要条件。在账务处理过程中,正确的处理方式是购销双方均按照折扣后的价格如实记入账务之中。销售方确认收入的金额按照折扣以后的价格进行记账,同时据此金额进行发票的开立。购买方的采购成本依据折扣以后的价格进行入账。其中的销售退回或折让应在双方达成一致的前提下签订销售退回或折让协议。如果发生退回或者折让,要依据其发生的时间在确认收入前或后的不同情况进行区别入账。若发生在确认收入之前,那么销售方在确认收入时需要以退回或折让后的价格来入账,发生在确认收入后的话,销售方依旧按照退回或折让的金额来冲销之前的销售收入,而且被退回的商品要冲减已结转的成本。同样,购货方也应该根据退回与折让来冲减采购成本。折扣须明示入账,购买方将所得的折扣作为本单位的额外收益占有或将其记入其他科目上就属收受回扣的受贿行为。

在交易过程中,销售方往往会在价款上给购买方一定的折扣,购买方应该将折扣金额冲减采购成本,而不是通过将其记入“其他应收款”等科目,最后结转为自己的净资产。审计人员在审计折扣时,应该从多方面考虑,在关注折扣商品是否明示如实入账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它的入账科目是否正确。如果购买方没有将折扣金额冲减采购成本,即使按照财务会计制度将其记入相应的会计科目,仍然属于未按规定入账,应认定为收受贿赂的行为。

(三)回扣的审计方法。账外暗中作为回扣自身的重要特点通常用于区别回扣和折扣。不论是回扣的给付还是收受均发生在帐外暗中,而折扣则是针对给予交易对方的价格优惠以明示的方式进行入账。回扣是由卖方支付给买方一定数量货币的一种贿赂形式,其金额数一般是根据双方交易额的一定比例进行确定。

收受回扣的一方一般会选择账外设账的方式规避风险,比如采用虚开账户这种方式收取回扣,有些收受回扣的单位会通过单位职工的个人账户来收取回扣以此来躲避检查。听从领导的安排的支出极易形成胡乱开支,成为职工福利的一个来源或者是单位领导的小金库。针对这一情况,被审查单位的账户开立情况、单位职工个人开户情况等均需仔细核实。审计时需结合盘点、观察、调查等审计方法核实那些可能形成账外资产但并不入账的实物回扣。

(四)附赠的审计方法。从相关法律法规中我们可以看出,法律只对经营者之间的附赠行为进行了规范,因此,以经营者为附赠对象就极有可能构成商业贿赂。附赠的价值过大的如车子、高档奢侈品、商品房等,以此来引诱交易相对人与其发生交易,进而排挤竞争对手,则被认定为商业贿赂。

审计时,针对收受方不按相关规定将其收到的赠品入账或入到账外附赠行为,首先应判断其附赠是否为属于商业惯例的小额礼品并分析其是否属于商业贿赂;其次在调查其具体交易的过程中需重点观察账外资产,并分析其是否属于商业贿赂。

四、结束语

虽然就目前来看,商业贿赂行为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国家政府、市场、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但我们相信通过对商业贿赂行为界定的把握,掌握几大典型的商业贿赂的表现形式及审计手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这种犯罪行为。而且随着社会主义经济改革的不断发展、国家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对商业贿赂的惩治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正确理解,将会进一步遏制商业贿赂行为,这样有利于稳定市场秩序构建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实现市场经济竞争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且快速的发展。(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1]陈建平,刘书宏.关于强化商业贿赂审计监督的思考[J].审计实务,2011,(7):18-19.

[2]李芳晓.商业贿赂犯罪的成因与对策探讨[J].审计研究,2011,(03):95-101.

[3]崔会保,许法文.论商业贿赂及其治理[J].经济与法,2007,(01):323-325.

[4]王宝庆,王凌燕.反商业贿赂审计策略研究[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05):23-26.

身体素质训练的手段与方法 篇3

一、力量素质

根据肌肉收缩形式,力量训练主要分为动力性力量训练和静力性力量训练两大类。动力性力量训练方法主要由强度(负荷重量)、组数、每组重复次数、每组间歇时间等因素组成,如表:

(一)静力性力量

静力性力量训练是肌肉在紧张用力时其长度不发生变化的力量练习,静力力量练习一般采用较大重量的负荷以递增重量的方法进行练习。但是过多使用静力练习会阻碍动作速度和协调性的发展。在进行静力力量练习的时候,注意:静力性练习要与动力性练习相结合;静力性练习应与技术动作相一致;注意呼吸,即在练习前做一次深吸气坚持数秒,然后慢慢呼出。

(二)爆发力的训练有快速用力法和超等长性练习

1. 快速用力法。

2.超等长性练习方法。

原地纵跳、蛙跳、连续跳台阶、跳栏架、多级跳等,一般练习的内容、组数和次数,根据运动员的个体情况而定。

(三)起动力的训练

1.利用地形地物的各种短跑练习,如沙地跑、上(下)坡跑、跑台阶等。

2.利用器械的各种跑的练习,如穿加重背心的起跑加速、加速跑突然改变动作方向跑、计时短跑、负轻杠铃短跑等。

3.利用同伴的各种阻力(助力)的加速跑、牵引跑、听信号改变起跑的准备姿势跑等,如拉皮筋加速(高抬腿)跑。

4.发展弹跳反应力的超等长练习法,如各种跳跃练习。

(四)弹跳反应力的训练

1.跳深练习:下落高度50~110厘米。如采用较低高度,有利于发展最大速度;采用较高高度,可发展最大力量。要求跳下后立即向上跳起,尽量跳高。这种练习每周可安排两次,每次4组。

2.负重半蹲:采用颈后深蹲最大负荷的90%~130%的强度做负重半蹲练习,每周安排1~2次,每次4~6组,每组3~5次。也可采用负重半蹲起踵或负重半蹲跳来发展弹跳反应力。

3.各种跳跃练习:用最大速度做原地多次纵跳、跨步跳、多级跳、负重连续跳、单足跳、多级蛙跳、连续跳过低栏架、连续跳台阶等。

(五)臂部力量练习

窄握距卧推、颈后臂屈伸、弯举、窄握引体向上、双臂屈伸、仰卧撑。组数:5~8组。次数:10~15次。间歇时间:2~3分钟。

(六)肩部力量练习

胸前推举、颈后推举、直臂前上举、两臂侧摆、快挺杠铃、快速平推杠铃、直臂绕环、推小车。组数:5~8组。次数:10~15次。间歇时间:2~3分钟。

(七)背部力量练习

高翻、持铃耸肩、直腿硬拉、颈后宽引体向上、宽颈后推。

组数:5~8组。次数:10~15次。间歇时间:2~3分钟。

(八)腰部力量练习

山羊挺身、负重弓身、负重体侧屈、负重侧拉、负重体回环、俯卧两头起。组数:5~8组。次数:15~20次。间歇时间:2~3分钟。

(九)腹部力量练习

仰卧起坐、半仰卧起坐、仰卧举腿、悬垂举腿、屈膝举腿、仰卧两头起、举腿环绕。组数:5~8组。次数:15~20次。间歇时间:1~2分钟。

(十)腿部力量练习

颈后深蹲、半蹲、负重伸小腿、皮筋屈小腿、负重蹬台阶、肩负同伴深蹲起、负重蹲跳、弓箭步跳、弓箭步走、快推跳、足尖深膝蹲、负重提踵。

组数:5~8组。次数:15~20次。间歇时间:1~2分钟。

纵跳、蛙跳、直膝跳、跳深、跳台阶、多级跨跳、跳栏架。

8~10组。次数:15~25次。间歇时间:0.5~1分钟。

二、速度素质

速度素质包括对各种刺激反应的能力;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快速通过某一段距离的能力三个方面。速度是运动员的基本素质之一,在运动训练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发展反应速度的练习

1.徒手练习。

起动跑、蹲踞式起跑、站立式起跑、变向起跑、仰卧起跑、起跑后接后蹬跑、高抬腿接跑、倒退跑接疾跑,跑出距离15~20米,练习3~5组,每组3~4次。

30米计时跑、起跑撞线、动作反应练习、选择性练习。

2.器械练习。

捆沙绑腿高抬腿跑:两腿分别捆沙绑腿,开始慢跑,听信号后做原地快速高抬腿跑20秒。要求大腿抬高到一定高度,符合技术要求,计数进行。

捆沙绑腿加速跑:两腿分别捆沙绑腿,由慢跑开始,听信号做加速跑20~30米,行走返回,练习3~5次。

3.组合练习。

小步跑变加速跑→计时跑:小步跑10米,信号后变加速跑20米,3~5组;高抬腿接加速跑→变速跑:原地高抬腿或行进间高抬腿5~10秒,听到信号后做加速跑20米。然后惯性跑40米,再接30米加速跑。循环进行,绕50米场地1周为1组,重复练习3~5组。

高抬腿→往返跑:原地高抬腿,听信号后进行往返跑(篮球场的长或宽)。

(二)发展动作速度的练习

摆臂:摆臂方法和短跑摆臂技术相同。可以击掌或口令控制摆臂的速度和节奏,可由慢至快→最快→慢练习。要求严格按短跑摆臂技术进行,注意动作节奏。

跑动中冲刺练习:中速跑距离150米,每跑10~1 5米做1次终点冲刺动作。要求冲刺动作迅速、果断,不停顿地连续进行。

快速箭步交换跳:弓箭步站立,上体保持直立,原地向上跳起做弓箭步快速交换腿跳练习。要求连续跳动时均保持弓箭步姿势。

跑动跨跳:中速跑,每跑3步跨步跳1次,连续跨跳10次。每组练习3~5次,练习2~3组。

脚传实心球:两人相对站立,两脚夹住实心球,原地跳起展腹屈伸小腿将0.5公斤的实心球传给对方,要求动作协调,摆腿速度越快越好。练习4~6组,每组相对传20次。

对墙掷垒球:手拿垒球,运用交叉步助跑,快速挥臂将球向墙上掷出。要求技术动作运用合理,出手速度快,练习4~8组,每组15~20次。

快速挥臂:站立,头上方悬挂一球,做原地扣球动作,快速挥臂20次。完成6~8组,要求动作正确,强调挥臂及鞭打动作。

(三)发展移动速度的练习

1.徒手练习。

高抬腿、小步跑、后蹬跑、车轮跑、直腿跑、固定步数跑。

150米一组完成6~8组,练习80~100米后接加速跑。

加速跑、快速跑、变速跑、上坡跑、行进间跑。6~8组。

反复跑:即数次或多次重复固定距离跑。如采用30米×4、40米×4、50米×4、60米×4、80米×4或者金字塔似的30米+50米+80米+100米+80米+50米+30米,每种距离重复次数4+3+2+1+2+3+4,由于反复跑强度大,每次练习之间应充分休息,间歇时间2~3分钟。

2.器械练习。

负重高抬腿、加大难度跑,穿沙背心上下坡跑,手持哑铃的短跑辅助练习,负重加速跑(拖轮胎)。

练习2~4组,每组2~3次,间歇2分钟。

牵引跑:牵引时橡皮筋在被牵引者的腰部,牵引速度根据具体运动员而定,做全速跑、高抬腿、后蹬跑、小步跑60~80米,之后放开橡皮筋做70~80米的快速跑。要求尽力跟上牵引速度,练习2~4组,每组2~3次,间歇2分钟。

3.组合练习。

让距追逐跑、牵引上坡跑接下坡跑。

组合跑:如采用(100米+200米+300米)×4或1 00米×4+200米×3+300米×2+400米等组合练习。组间间歇30~45秒。间歇时心率不得低于120次/分。

三、耐力素质

耐力是运动员运动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从事任何运动项目都必须具备相应的耐力水平。

(一)耐力训练练习

1.徒手练习。

(1)反复跑:跑的速度、距离和重复次数、强度等根据运动员的能力及专项练习的目的而定。可采用150~300米、500~600米、600~1000米或1000米以上等多种距离进行重复练习。练习时应控制好训练强度及间歇时间。

(2)定时跑:即在固定的时间内,计算距离或不计算距离的长跑。可采用8分钟、10分钟、12分钟、15分钟、20分钟等多种时间。练习时间长,强度可小一些,时间短则强度可大一些。85%~95%的强度有利于发展无氧耐力,85%以下强度可发展有氧耐力。练习时应注意控制强度。训练强度=安静时心率+(最大心率-安静时心率)×70%左右;最大心率=220-年龄。

百分比强度要求法:计算某段跑强度要求公式为:强度要求=个人最好成绩÷强度。

例如:运动员600米最好成绩为1分30秒时,其85%强度要求为1分30秒÷85%=1分45秒。

(3)变速跑:即以不同速度交替练习的方法。可采用多种距离变速,如100米快+100米慢100米快+100米慢,或300米快+300米慢+300米快+300米慢,以及更长的距离,如500米或1000米的变速练习。短距离大强度变速练习可发展速度耐力,长距离可发展专项耐力。练习时应根据不同的对象和任务安排,并注意控制强度和休息时间。

(4)持续慢跑:即以相对较慢的速度跑较长距离的练习。练习时跑的距离、重复次数根据运动员的个人情况及专项需要确定,心率接近150次/分。主要发展有氧耐力。

(5)间歇跑:即快跑30秒或45秒,使心率超过或达到180次/分,然后慢跑或走一段距离,使心率恢复到120次/分,又开始下一次快跑的练习。练习时应严格控制跑速和心率,也可采用快间歇跑或慢间歇跑进行练习。

(6)法特莱克跑:即在自然环境下,不拘形式以较快速度为主,快慢交替的长跑练习。距离一般为3000~7000米。

(7)上坡跑:在倾斜15~25°的山坡或公路上进行练习,跑距在80~100米,反复练习3~6次,间歇3~5分钟,发展一般耐力的训练可以不要求跑速,心率一般不超过150次/分。发展专项耐力则应规定跑速,心率指标可控制在150~170次/分之间。

(8)连续跑台阶:在台阶上连续跑40~60步,每步2~4级,重复4~6次,每次间歇2~3分钟,要求动作不能太复杂,心率在120~160次/分。练习时间可以不作规定,跑到顶向下走时应尽量放松,一级一级往下走,当心率恢复到120次/分时即开始下一次练习。

(9) 1分钟立卧撑:由直立姿势开始,下蹲两手撑地,伸直腿成俯撑,然后收腿成蹲撑,再还原成直立。每次做1分钟,练习4~6组,间歇4分钟,要求动作规范化,必须站起来成直立后才算完成1次动作。

(10)长时间或长距离连续跳跃:可变换采用长距离多级跳、连续跳高台、连续跳深、连续蹲跳起、沙坑半蹲连续跳、单腿连续跳跃、跳起分腿、蛙跳等多种形式。距离一般为60~100米或者20~30秒的连续跳跃,组数3~5组。其主要发展腿部力量耐力或一般耐力。

2.器械练习。

(1)跳绳跑:在跑道上做两臂正摇跳绳跑,每次跑400米,连续4~6次。心率应达到140~160次/分,待恢复到120次/分时即进行下一次练习。也可以在练习前预先订出速度指标。

(2)较长时间的球类练习:可采用20~60分钟的篮球、足球及其他球类练习或比赛来发展一般耐力,也可以采用跑动传球、运球等各种长时间(10分钟以上)的球类专门耐力性技术练习。

(3)抗阻练习:如反复做一些次数多(20次以上)、中等重量或轻重量(杠铃、哑铃、实心球、沙袋等)的抗阻或肌肉耐力练习。要求次数多,组数4~6组,反复练习。

3.组合练习。

(1)前滚翻接仰卧起坐—俯卧撑:在垫子上做4个前滚翻,然后仰卧起坐20~30次,接着连续做俯卧撑10~20次,练习4~6组,动作要求规范化。

(2)小步跑接高抬腿跑和后踢腿跑一加速跑:在跑道上做小步跑30~40米,接着做高抬腿30~40米,然后做后踢腿30~40米,紧接着加速跑50米。练习4~6组。要求各种跑的练习必须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3)负重体侧屈接负重体转和负重体前屈一负重高抬腿走:原地肩负杠铃做体侧屈45°,左右各10次;然后肩负杠铃体转90°,各转10次;接着肩负杠铃做体前屈10次,最后肩负杠铃做高抬腿走50米。练习4~5组。要求动作保持应有的技术规范,高抬腿走时大腿必须抬平。

(4)跳深接立卧撑和原地高抬腿—加速跑:利用跳箱盖或阶梯做跳深20~30次,然后立卧撑50~60次,接着做原地高抬腿50次,最后做60米加速跑。练习3~4组,跳深时动作不停顿。

四、柔韧素质

柔韧素质是一种重要的运动素质,发展柔韧素质不仅可以加大动作幅度,动作更加优美、协调,而且能相对加大动作力量,减少受伤的可能性。因此,正确地进行柔韧训练,对于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肩部练习

1.压肩:腿站立,体前屈,两手扶同髋高的肋木,挺胸低头(或抬头),身体上半部上下振动。教练员可帮助压肩,把肩拉开。练习时手臂伸直,肩放松。背对横马,练习者仰卧在马上,另一人在后面扶着练习者的肩下压。要求把肩背部置于横马末端,压肩由轻到重。体前屈,两手后面交叉握、翻腕,向上振动,要求两臂、两腿伸直,幅度由小到大。

2.拉肩:背对肋木站立,两臂上举,两手握肋木,抬头挺胸向前拉肩。要求胸部前挺,肩放松,幅度由小到大。

3.吊肩:肋木、单杠反吊悬垂。要求开始可吊起不动,然后加摆动作,肩放松拉开。

4.转肩:利用体操棍、绳子、橡皮筋做转肩练习,随着灵活性提高,两手间握距逐步缩短,但是要注意两臂同时转,不要先后转肩。要求肩放松,用主动练习和被动练习结合起来转肩。

(二)腰部练习

1.甩腰:运动员做体前屈和体后屈的甩腰动作,要求幅度由小到大,充分伸展背和腹肌。

2.仰卧成桥:仰卧开始,两手反掌于肩后撑垫挺起胸腹,两臂伸直顶肩,拉开肩成桥,随着训练水平的提高,手和脚的距离也逐步缩小。

3.体前屈:腿伸直并拢体前屈,两臂在两腿后抱拢,静止不动,停止一定时间,要求胸贴大腿;坐垫子上,两腿伸直,同伴助力扶背下压;分腿站立体前屈,上体在两腿中间继续甩动,要求肘关节甚至头部应该向后伸出。

(三)腿部练习

1.压腿:分正压、侧压和后压三个方向,将腿放一定高度进行练习,要求正压时髋正对腿部,侧压和后压将髋展开。

2.踢腿:可扶把踢,也可以行进中踢。常用踢腿方法有正、侧、后踢腿。要求上体正直,踢腿时腿要伸直。

3.弹腿:先将大腿向上提起控制不动,然后小腿迅速有力地前踢,伸直膝关节。

4.劈叉:前后劈腿,同伴帮助压后大腿根部。左右劈腿时应将两脚垫高,自己下压或由同伴扶髋关节下压。

五、灵敏素质

灵敏素质是指运动员在各种突然变换的条件下,快速、协调、准确地完成动作的能力,是运动员的运动技能和各种运动素质在运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灵敏素质建立在力量、速度(反应速度、动作速度)、耐力、柔韧、协调性、节奏等多种素质和技能之上,如果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在某一方面(或更多方面)得到了发展,并熟练掌握了运动技能,灵敏素质就能得到充分发展和提高。

灵敏素质是人体综合能力的反映,受遗传因素影响很大,因此为了提高灵敏素质,从儿童时期就应同时学习和掌握大量运动技能。

(一)徒手练习法

1.单人练习法。

(1)弓箭步转体:两腿成左弓箭步姿势,两臂弯曲置于体侧,身体迅速向右旋转,成右弓箭步姿势,有节奏地进行。要求转体动作幅度要大而且快。连续转体10秒为1组,练习3组。

(2)立卧撑跳转体:完成一次立卧撑动作,接原地挺身跳转体180°,计算30秒内完成的次数,练习3组,要求动作准确。

(3)屈体跳:原地双脚跳起,腾空后收腹举腿,双手由上向前摆触双脚,落地还原。练习5组,每组5~8次。

(4)快速后退跑:蹲踞式起跑。听信号后迅速转体180°,快速后退10米。

(5)跳起转体:双脚起跳,腾空后身体保持挺身姿势,转体360°落地,要求练习3组,每组5~8次。

(6)障碍跑:在跑道上设立多种障碍,要求运动员迅速、敏捷地跳过,绕过或跳跃障碍,并计算全程时间。

(7)快速折回跑:要求运动员听哨音或看手势往返快速跑。

2.双人练习法。

(1)过人:在直径3米的圆圈内,2人各占半圆。一人防守,一人设法利用晃动、躲闪等假动作摆脱防守者进入对方防守区。交替进行。要求不准拉人、撞人。20~30秒为一组,做4~6组。

(2)手触膝:两人一组,面对面站立。双方在移动中伺机手触对方膝盖部位。身体素质良好者可加一些鱼跃动作。触膝次数少者受罚。要求积极主动进攻对方。练习4~5组,每组持续练习20秒,间歇20秒。

(3)躲闪摸肩:2人站在直径2.5米的圆圈中,做1对1巧摸对方左肩练习。要求计算30秒摸中次数。

(二)器械练习法

1. 单人练习。

包括各种形式的运球、传球、顶球、托球、追球、接球、滚翻传接球练习、悬垂摆动、翻越肋木以及各种专项球类练习和技巧、体操等。

2.双人练习。

(1)扑球:2人1组,一人将球抛向另一人体侧使其利用侧垫步,交叉垫步或交叉起跳向球扑去并接住球。2人交替进行。要求逐渐加快抛球速度。

(2)接球滚翻:2人1组,一人坐在垫子上,接不同方向、速度的来球。向左、右两侧的球做接球侧滚动。接正面和后面的球做后滚翻。要求尽量加快动作速度。30秒1组,练习3组。

(三)游戏法

1.打野鸭:游戏分为2组,在4米×6米的区域内进行,甲组进入场地中间,乙组站立四周,持小沙袋等轻物向场内甲组投射,被击中者下场。甲组全部被击中则交换并重新开始。

教学方法与手段 篇4

1、教师用授渔的方法而不是授鱼的方法。

教师认真讲授每一堂课、每一章节。老挝文是拼音文字,其词汇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拼读不难,但要记住其多个含义就难了,我们在讲解词义时,都举一反三,把每个词义都讲深讲透并举例用法;在讲授老挝语句子结构特点时,将其与汉语句子结构特点进行比较,最终解决了老挝语各类词汇的用法和句子结构规律。这一方法很重要。我们发现个别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都是因为弄不懂词义,没有掌握句子结构的规律,显得极没有信心,而掌握词义和句子结构规律的学生,学习兴趣大,显得很有信心,学习成绩好。把词义及用法和句子结构规律教给学生就像把钥匙给学生让他们去打开老挝语知识这个大门。

2、加强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功训练。

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如何关系到能不能实现培养目标的问题,本专业各门课程都要围绕培养目标这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虽然有口语、视听说、阅读和翻译等有侧重训练的课程,但精读课在使学生掌握基本词汇和语法的基础上也根据课程的特点进行了上述及格方面的训练。我们要求学生课前一定要预习,上课时不看课本而是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解课文和回答问题。二年级开始尽量完全用老挝语讲课,到高年级全部用老挝语上课。每一章节都留一定的世界给学生讨论。讨论内容有与该章节词义和语法有关或与思想内容有关的问题。要求学生用老挝语进行讨论。老师在讲授词义和语法时,有目的地进行外译中、中译外的训练,而不是等到高年级开翻译课时才进行翻译训练。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我们都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要求学生模仿电台播音员那样朗读老挝语文章,定期进行用老挝文写作比赛,用老挝语讲故事比赛。我们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尽量用老挝语进行交流。基本功训练不仅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将书面知识变为自己的知识,而且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互动式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讲授课文过程中采用与学生沟通的互动方式。

教师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学生用所学的词汇、语法结合实际造句,鼓励学生大胆对老师的教学提出问题,甚至可以否认。教学中老师虽然处于 主导地位,但在关系上与学生是平等的,课堂上可以争论。这种关系定位使课堂气氛活跃,在沟通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了解到学生的需要,查找问题的所在,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4、开辟第二课堂活动。

在我校外语学院教学楼外的相思湖畔开设了外语角。老挝语专业和其他专业学生和在我校学习的老挝留学生和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每周定期在那里进行交流。除了外语角活动外,我们还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我校老挝留学生和老挝籍教师的有利条件,利用课外活动和节假日时间与老挝留学生和老挝籍教师交往,带他们上街买东西或游戏或举行各类活动,练习口语,充当翻译。通过与老挝人的接触、交往,学生的听说能力得到了提高。

5、第三年到所学语言对象国的大学留学一年。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起,每届学生第三年都到老挝国家大学留学一年,使他们有一年的时间置身在所学语言对象国里。教他们的全是老挝教师,接触的都是老挝人,不仅学到地道的老挝语而且对老挝的社会、风土人情有切身地了解。这一方法很有效,学生的专业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大部分学生回来后,能讲一口流利、地道的老挝语。四年级毕业前,一些要老挝语翻译的公司为了考察这个学生能不能用,先让他们跟公司到老挝考察,让他们当公司的翻译。接受考验的学生很有信心,较好的完成了任务,公司就决定录用他们。这些都得益于在国外留学一年。

折叠编辑本段教学手段现代化折叠现代化基础1.社会发展基础

19世纪末以来,世界人口激增带来巨大的入学压力;人类知识总量的激增与老化周期缩短对教育提出了挑战;高涨的民主运动对普及教育的要求等成为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社会因素。

2.科学发展基础

神经生理学家Brodmann认为人的大脑功能分为52个功能区,Sprey裂脑实验研究中发现人的左右脑各有分工(左脑半球主要管理语言、逻辑思维;右脑半球主要管理形态结构、时间与空间)。心理学家Trechler关于感官与学习的关系研究发现,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而获得的知识分别是83%、11%、3.5%、1.5%、1.0%。这表明,各种感官都与知识的获得相关联,教学中应当调动学生的一切感官特别是视觉、听觉,最好的教学手段是视听结合、兼用形象与声音来呈现教学内容。

3.技术基础

自19世纪末以来,幻灯、电影、电视机、计算机等相继发明,并不断地在教学领域推广使用。这些现代化的科学技术直接地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技术基础,正是这些现代科技把教学手段现代化变成了现实。而且,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设备电子化、兼用形声呈现教学信息、对教学内容作一定的变换“处理”、教学的时间与空间适应性强等方面的特点,因此它的出现对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1)拓展了教育的时空,使传统阶段教育向现代终身教育发展成为可能;(2)引起教育内部的深刻变革,促使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冲击传统的教育结构、制度,促使现代教育体系的确立;引起教师与学生的教学行为的变化;把传统的教师←-→学生教学系统发展成为教师←-→教学机器←-→学生的新型教学系统;发展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增强教育、教学的吸引力;改变教科书的概念。(3)提高了教育、教学的质量;降低了教育成本,增进了教育的效率。由此可见,教学手段现代化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它对促进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当重视教学手段现代化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运用,特别是在实践上如何卓有成效地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进程。

折叠现代化策略(一)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整合

从辩证的角度看,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各有优点与不足。现代化教学手段多长于知识的传授、长于智力发展,而短于品德、情感、审美教育,师生之间缺乏人际交往、情感交往,学生难以从教师那里受到思想、情感、人格、审美方面的熏陶和感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还存在短于具体的技能、技巧的培养,对眼、耳的过度刺激有害学生的感官。

因此,对待二者不可偏废,应当使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协调。所以,应对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做出科学的分析,对应当或必须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课程内容则做出硬性规定,要求教师必须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而在需要教师运用传统教学手段的课程内容则要求教师尽可能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这样,不但可以起到发挥教师引导学生科学地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自学、学会自学的作用,而且也使教师能够对学生自学中由教学机器不能够回答的特殊问题进行个别的解答,也可预防学生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非常事件、甚至犯罪活动等不良行为的发生。

(二)制定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政策

与早发内生型现代化的由下而上、通过漫长的自然演化使教育完成现代化有所不同,我国教育现代化是与社会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相联系的,如若依靠民众的觉悟、资金的缓慢积累来完成教育现代化则势必延误教育现代化的时机。

因此,必须走由上而下、强化政府行政主导作用的道路。这在珠江三角洲、海南地区已取得了成功。因此,国家应当从宏观政策方面,在政策导向、投资规划、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和项目检查等方面发挥政策性、权威性的指导作用。

(1)建立一个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政策保障体系。比如建立一个由中央与地方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校领导和现代化教学手段专家组成的行政机构,便于国家对教学手段现代化的实施具有全面的、整体的管理。

(2)制定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管理制度,对教学手段现代化建设中的资金投放、项目选择、进展情况、岗位编制、质量效益等方面按照制度、准则进行具体管理,使得教学手段的现代化能够落到实处。

(3)采用国家资助、社会赞助与学校出资相结合的策略,多方筹资以解决资金问题。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购买、研制、使用提供足够的资金。

(4)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就学人口众多,地区发展不平衡、经济差距较大的国家,这个实情决定了教学手段现代化不可能在全国范围内同时达到某一个水平,而只能是根据各个地区的发育水平、教育发展程度而分地区、有差别地实施教学手段现代化计划。全面启动与差别实施是我国教学手段现代化发展的基本决策思维。有所侧重、分阶段地推进又是实施教学手段现代化的一个策略。

折叠教师技术培训教师在是否乐意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效果如何等方面具有较大的能动作用。

故应当开展对现行教师、师范学校学生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培训工作,使教师懂得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准则,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技术。

1.组织理论学习

要求教师进修有关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理论课程,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2.开展教学演示

组织教师参加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演示,使教师通过使用演示来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技术。

3.组织教学观访

组织教师参观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较为先进的学校,通过观访提高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认识与使用水平。

4.开展科技活动

组织教师参观新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展览会,传递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最新情报与信息。

5.开展研制活动

组织教师参加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自制、检修讲习班,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制作水平、维护水平。

折叠加强微观管理加强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微观管理也是更好地促进教学手段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1.建立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使用管理制度

学校、地区乃至国家应当对现有的教学硬件、软件进行整理、分类、登记、注册,且层层上报,建立一个大型的关于现有教学硬件与软件的网络信息系统。这样不但便于对现代化教学手段情况的掌握,而且也可以避免现有教学媒体的丢失、破坏,而且还有利于对现有教学媒体的科学配置、统一调度与使用,避免重复购置。

2.建立现代化教学手段设备的互借、租赁制度,扩大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的频率、地域范围我国乃至世界的教育中都存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率低下的问题。有的研究者在对我国目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情况调查之后指出,在许多学校中,现代化教学媒体使用频率较低,常常是点缀在公开课上,摆设在实验室中,而很少真正地进入课堂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更多地是在总结评比、参观交流、招生公告等场合充当装饰品而已,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3.审核课程内容对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的域限,界定课程应当使用现代教学手段的范围

应该承认,现在存在一些教师不愿意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事实。因为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时,涉及到教学设备的布置准备、教学硬件设备的检查与维护、教学软件的选择或制作、使用后的清洁及收藏等方面的工作,比使用传统教学手段要“麻烦”得多。因此,图方便的教师往往不愿意自觉地选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对此,应当建立一个审核组织,在研究现行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对现行课程内容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范围做出规定。同时还制定政策,对在教育、教学中积极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教师进行奖励。

折叠提高技术水平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软件技术水平直接制约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一方面,教学媒体软件的制作技术尚不全面成熟;另一方面教学软件的制作确有相当的技术难度,因为它涉及到多门学科的理论与技术,而同时精通多方面学科、熟悉制作全过程技术的人员较少。所以,教学软件成为世界性的问题。

我国在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过程中,应当从战略发展的角度来规划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队伍的建设。

一方面,紧跟世界技术发展的潮流,掌握最新的教育技术;另一方面,加紧教育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学校中,特别是师范学校中重视现代教学媒体的教育工作,培养出一大批懂得某分科专业知识、懂得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技术制作、懂得教育心理科学的复合型人才。这既能使我国的教学软件达到自立,提高发展水平,又能起到提高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的作用。

折叠解决思想障碍1.使全体人们,特别是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教学手段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教学手段从传统到现代化,它的发展又经历了不断地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几个阶段,其发展的基本取向是向现代化的更高层次迈进。

2.使人们更深刻地认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特点和强大的功能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向来以“大道无形”、“重神轻巧”为特征,因此,存在一种内隐的对有“形”教学手段的排斥心态,从而妨碍了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发展。

屏弃低效手段实施高效教学方法 篇5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生;教师;学习

近年来,语文教师越来越多地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这是真正实现教师主导、学生自主、共同发展的学习模式。它没有夺人耳目的课件,也没有华丽与做作的语言与动作,充分发挥了小组的作用,展现了小组教学的优势。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

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笔者通过学习和研究发现,小组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十分理想的效果。很多教师搞“小组合作”常常只是追求表面热闹,只重形式,不求实质。形成了赶时髦的“花架子”,陷入虚拟的“合作学习”的误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两极“分化”。我们发现课堂内发言的总是那几个成绩较好的学生或活跃分子,一节课中他们甚至会出“镜”数次。虽然全体小组成员客观上存在着共同的利益,但这样就使得其他学生对讨论不感兴趣,活动时缺乏主动性或干脆袖手旁观、坐享其成。课堂成了少数学生语文能力特长表演的舞台。长此以往,两极分化严重。

2.我为分“狂”。为了“加分”,学生即使还没准备好或者根本就不太会,就抢着举手回答。结果重难点分析不透彻,甚至错误分析。这样不仅出现了部分学生兴奋过度,注意力较多地放在在分数上,而且浪费了很多的教学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

3.没有“内容”。部分教师对学生过分放开,任凭折腾。教师缺乏必要指导,放任学生合作交流。有的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后,简单地让同学组成小组开展讨论。教师既不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交流,也不监控。只为了证明“我也小组活动了!”而设法让班级“热闹”起来。比如在一节语文文言文公开课上,教师的教学步骤如下:学生自学文本,小组讨论重难点。学生讲解。但仅限于一些简单的词语,是大部分学生都已经知道的东西,教师也没进行深化。当堂检测。但只是互相提问竞答而已。所提部分也只是重复第二项内容。课型倒是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但挤掉了老师的“主导”!不仅重点不突出,难点也没有突破,更没时间来挖掘文本内容进行升华!

4.重整体、轻个体。我们研究小组合作学习时,认为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团体的成绩作为评价标准,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这可能把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师引向一个误区;教师在教学时,往往把评价和奖赏过多地放在小组整体上,从而忽略个体的发展。

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小组要合理分配,确保全员参与,任何人都不再是局外人!

1.合理分组。学习小组每组以4人为宜,由前后排两张座位组成。每组要选一名成绩好、性格开朗、有一定活动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学生任组长。组长产生后,由组长按成绩给组员编号,便于教师在提问时,按照题目难易,有针对性地叫学生回答。编组时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以便创设组内互助、组间竞争的机制。

2.确定小组目标。由小组成员共同商定本小组奋斗目标。目标可分为近期、中期和长远目标。目标是成员间合作的纽带,这就告诉他们要实现小组目标,组员之间要互相依赖、互相协作,树立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意识,使全员动起来。

3.明确组员分工。由各小组长负总责,组织组员开展学习活动。组内分工有记录员、召集员、发言人等。所有组员角色定期轮换,以锻炼他們的各项能力。学生个体间在学习语言时难免有差异,我们要特别关注基础差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往往显得消沉。基础好的带基础差的一同进步,基础差的学生也有更多大胆练习的机会。

“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是我们教学所追求的一种境界。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还要注意:

1.淡化“加分”。小组实行得分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如果有加分学生很积极,若没有加分学生就对于问题的回答不屑一顾。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主要目的就是分数。所以我们要减少加分环节,并且不同难易程度的试题设计不同的分值。

2.慎用抢答环节。不频繁使用抢答这一手段。即使使用,在正式抢答前也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杜绝盲目回答,无准备回答,要注意与自主探索有机结合。

3.收集学生“难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步骤是:组内成员自学→在组长或“主持人”的协调下进行讨论,共同分析,探索重点突破难点→意见不一部分或再生问题,则由“记录员”记录下来,并以纸条的方式将难点反馈给老师(可以是导学案上的内容,也可以是课文内容)提交全班讨论。

4.调控得当。也就是巡视各组情况,调控活动的方向和进程,不能放任自流,并进行相关指导。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鼓励和启发,使他们树立信心,继续探索;当学生进展顺利时要给予肯定和激励,使他们产生成功的喜悦;当学生方法不当时要给予指导,使他们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讨论交流;当活动进行到一定阶段时,引导他们进行回顾与反思,使他们学会学习;当小组内各成员意见不统一时,引导他们进行讨论,使他们学会合作。只有这样得当的调控,小组合作学习才能更有效。

5.关注“弱势”群体。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力较强的成员往往受到尊重,取得领导地位甚至抢尽风头;而反应较慢的学生表达跟不上节奏,羞于开口,可能会让他们完全丧失合作学习的兴趣。教师要尽可能地发现学生发展的不足之处,如思维水平、学习方法和学习动机等,并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要特别注意对他们的心理进行辅导。教师要深入小组中,调动这些学生的参与欲望,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把一些简单易懂的问题交给他们说,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一些基础较差、思维能力较慢、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初中篮球科学训练手段和方法 篇6

对初中生篮球的训练一定要明确训练指导思想, 提高对初中生篮球训练的认识水平, 制定出多年的、系统的、科学的、长远的发展计划, 训练即要立足于一个“苦”字上, 又要科学的扎扎实实地进行从难从严、从实践出发, 加大运动量的训练, 原则上在训练中必须坚决贯彻“积极、灵活、准确、全面”的训练指导思想, 真正把初中生篮球训练放到我国篮球发展战略的首要位置上去。

二、关于整体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一个好的球队和篮球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整体意识。作为一个队来讲就是要有统一的思想和行动, 以及统一的奋斗目标;作为一个队员就是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自我要求。

1、入队教育

初中生比较活泼好动, 对许多实践活动都跃跃欲试, 兴趣多受教师、家长、明星人物等的影响, 出现对未来的向往, 但自觉性较差, 目的性不清, 有时动摇不定。因此, 教师员应争取各方向的支持和协助, 通过教育和诱导, 使队员明确为谁打球, 为什么打球, 球队和自己的奋斗目标是什么, 应该作一个怎么样的队员。通过组织参观优秀队的比赛、电视录像帮助分析那些精彩巧妙的配合和细腻精练的技术动作, 讲述篮球运动及著名运动员的趣事, 来培养队员爱好篮球运动的浓厚兴趣, 使队员树立起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热爱篮球事业, 爱别人亦为别人所爱, 遵守纪律, 有信心, 有拼劲, 勇于胜利的整体意识。

2、提高篮球理论知识

形成某种意识的功能都是相应的某些知识作为基础。学习篮球理论知识可以培养和启发初中运动员的再创思维, 使队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自觉地、主动地完成任务。

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一个主要特点是抽象思维开始占有相对优势, 可以使用概念, 通过判断推理的思维形式, 达到对事物特征和内在联系的认识过程。

3、把整体意识的训练与培养同训练计划结合起来。

整体意识的培养与训练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 应结合本队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地、有重点地列入训练计划。不同阶段应有不同的具体要求。例如建队时或训练初期着重培养热爱打球, 热爱集体, 遵守纪律, 团结互助的思想意识;比赛时期着重培养崇高的责任感, 集体荣誉感, 敢于拼搏, 善于胜利的思想意识。

三、基本技术运用的意识培养与训练

培养和训练运用技术的过程也就是形成动作技巧的过程。因为运动技巧就是有意识活动的结果, 熟练而准确运动技术使技术达到自动化程度, 避免脑力和体力的不必要消耗。

1、基本功的训练是符合比赛时技

术运用的基本规律, 基本功训练时, 对最基本的动作要领要反复练。如手指手腕对球的控制能力、球感等。但单一技术训练不能拉得过长, 要根据比赛规律逐步过度到与其它技术相结合的训练。

2、大力加强观察能力的训练, 加

强运动员的视野训练和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运动员必须通过视觉准确地观察空间、方位和距离, 特别要求运动员能准确判断迅速变化的各种关系, 才有可能确定运动方向, 采取有效动作。

3、培养快速反应能力。篮球场上

是瞬息万变的, 这就要求运动员针对变化作出较快的反应, 否则就会犹豫不决, 反应迟钝贻误战机, 教师要设法通过各种变化信号 (最好结合场上情况) , 刺激以及采取多变的对抗条件进行训练, 以提高队员的反应能力。

四、战术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篮球运动是一个成队比赛的项目, 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必须通过一定的战术, 发挥全队的优势, 不然全队水平很难提高。除结合整体意识和正确运用技术的训练外, 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运动员参加比赛, 是培养战术意识的最主要手段。通过比赛可使队员对复杂的比赛情况有正确的分析能力, 能识破对方队的意图, 加强本队队员之间的默契, 以使已掌握的动作技巧和战术意识能根据场上变化的情况, 有针对性地运用起来。

不论在训练和比赛中, 战术的运用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任务, 使队员不仅能按照预定战术行动, 而且要使队员理解为什么这样做, 要结合实际讲解篮球比赛的规律和理论知识, 指导和启发队员善于观察判断, 提高其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教育和训练中要多进行二、三个人的配合套路, 增加配合意识。教师在训练和比赛中应有重点的分期、分批对运动员进行技术反应的专门性统计, 看有多少是恰当的, 有多少是不合理的, 错在哪里?为什么?根据总结出来的问题, 再反馈给队员重点训练, 通过不断反复实践, 一步步提高战术意识。

摘要:篮球运动作为一项复杂多变的运动项目, 要求运动员在激烈的对抗中能够灵活地运用各项技、战术, 这就是篮球意识, 被称为篮球运动的灵魂。篮球意识的培养与训练, 是一个循序渐进, 日积月累的过程, 其中教师员的训练技巧, 是其中关键一环。

关键词:初中运动员,篮球意识,培养与训练

参考文献

[1]郝志伟、孙自力:《浅议篮球突破技术及训练方法》[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5, (01) .[1]郝志伟、孙自力:《浅议篮球突破技术及训练方法》[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5, (01) .

[2]汪德华:《篮球个人防守技术训练方法探讨》[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01) .[2]汪德华:《篮球个人防守技术训练方法探讨》[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 (01) .

加强木材检验的手段和方法 篇7

1 木材检验技术的分析

目前来说, 随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开展, 森工企业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效益, 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价值和利用价值。木材检验工作贯穿于木材生产经营的全过程, 它从原条的合理量材设计开始一直到木材产品的量后售出, 这些过程, 与木材产值、产量、质量、品种以及出材率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息息相关。木材检验进行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

1.1 木材资源是我国分布较广的具有优良特性的原材料之一,

木材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各部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属于加工业及建筑业的重要材料。然而随地球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人类不得不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加大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措施。木材是指树木采伐后经过一些加工的树干及树枝, 木材作为加工材料来说极易加工, 对声音、热量以及电能的传导性较低, 其弹性和韧性也比较好。有效的木材检验技术是正确识别各种林木资源的最有效的途径。

1.2 木材检验技术是把木材的标准与木材检验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地结合, 进而形成木材检验技术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木材检验员, 要熟练掌握各类木材的材质和检验标准, 执行木材标准的测量其中包括检验木材的尺寸、木材的材积以及对木材所属的等级进行评定。此外, 各类木材的缺陷以及木材缺陷对木材在品质上的影响等, 也在检验的内容之内。木材检验学科除了技术方面的内容以外, 还要进行木材检验工具的研究, 以提高木材检测的手段, 完善木材检验的相关理论。

木材检验的重要性。木材检验的工作始终贯穿于木材的生产到木材经营的全过程。木材检验工作的好坏与否会关系到生产出来的木材产品的质量, 同时也关系到林业企业的经济效益。通过利用合理而有效的木材检验技术, 就可以辨别出不同木材材质的性能及品质, 同时也有助于减少对未成品木材的乱砍滥伐。木材检验工作关系到木材产品的质量和木材产品的售价是木制品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可以说木材检验的工作既是林业企业工作的重点内容也是提高林业企业经济效益的热点。

2 加强木材检验的办法

2.1 重视加强伐区量材设计, 注重从源头上提高检验水平

原条量材设计是森工企业木材生产过程中继打枝后的第一道工序。伐区原条造材是伐倒木经打枝之后, 进行就地造材。山场造材环境、造材条件比较差, 如量材设计不合理, 既造成优材劣造、长材短造、坏材带好材、降等降径、原木质量下降, 又会浪费森林资源, 影响售价, 影响企业的经济社会效益。影响量材设计的关键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资源质量, 另一个是量材设计质量。伐区批拨后, 资源固定不变, 只有量材设计是决定出材率、产值高低的核心因素。由于林木是天然资源, 各树种缺陷繁杂, 量材设计必须掌握各树种的缺陷规律和降等程度、木材价格、原木材积等, 把这些技术综合起来;对每一棵伐倒木进行精心细致的多方案量材优化设计, 从中选出售价最高的方案进行合理地造材。造材时要防止打拌子、劈裂及“三伤”现象发生。

2.2 搞好木材检验工作, 提高木材利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森工企业经过几十年的超量采伐, 目前可采资源已非常贫乏, 如何充分合理利用有限的森林资源是我们检验人员面临的一大课题, 我们对伐倒后原条的具体情况进行解剖分析, 凡有价值, 符合木材标准要求的都要造材利用, 在保证提高造材出材率的前提下, 考虑市场畅销且售价高的树种、材种, 使两者之间有效的结合起来, 将有限的森林资源充分利用, 做到材尽其用。

木材检验是贯彻实施《森林法》、《标准化法》和《计量法》, 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森林资源, 保证木材商品生产流通有序进行的主要环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如何处理好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木材检验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对木材检验工作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和制度, 并建立了相互制约的检查制度, 对山上与进国库的木材产品全部实行车板交货, 山上山下双方对检, 检量结果直接输入微机, 做到缴库数量准确。建立贮木场微机管理楞场, 一楞一卡, 编制出入库产品流水号, 实行缴库支拨还原法, 对检验人员要求做到与所管楞头出入数量负全责, 要做到帐货相符, 保证销售装车消帐数量准确, 采取支拨定位办法确保调令货物拨付相符。搞好木材采运和流通各环节全过程的木材检验管理, 有效地缩小产品数量误差, 减少资源的损失, 提高木材经济价值。

2.3 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 打造专业木材检验队伍

在市场经济中要加强检验人员的管理, 要求检验人员必须坚持原则、忠于职守、认真负责、公正准确, 严把造材关、验收关和支拨关, 确保企业效益不流失。要围绕行政管理的中心工作任务, 深入开展“党建带团建、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妇建”的创新型活动, 在党员中要开展以“政治素质好、工作业绩好、表率作用好、群众口碑好”为内容的“四好党员”争创活动, 在职工队伍中开展以“学习型、创新型、奉献型、标杆型”为内容的“四型职工”创建活动, 让不同的群体在具体的工作中找到各自的价值取向和标准定位, 于此同时, 党支部对全员进行一次系统的集中培训, 侧重学习原木的缺陷、原木的检验、原木的标准、锯材检验及实践操作等相关的专业知识, 不断提升木材检验员队伍的规范化建设水平。在抓工作作风方面, 针对本单位的具体实际情况, 木材检验大队要引入准军事化管理, 要求每名检验员手机24小时要开机待命, 保证接到通知能准时到岗。另外, 要强化纪律作风建设, 定期对小队长、稽查员等相关人员进行思想、政策、宗旨及其廉政教育等方面的学习, 适时开展“不让违纪问题在我身上发生, 不让国有资产在我手中流失, 不让家庭为我工作担心”的职业道德养成教育, 保证在木材检验的工作中不出现一起检验员违规违纪问题。

结束语

木材检验工作在森工经济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 其不仅是体现国家资源政策, 促进森林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环节, 也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要想在木材流通领域中得到最佳的经济效益, 必须加强木材检验工作, 使木材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合理性得到充分的实施, 更好地为林业经济服务。

摘要:木材检验系统是森林工业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为了促进木材检验系统的稳定运行, 我们要进行检验人员的积极培训, 促进其检验管理环节、检验设计环节等的稳定运行, 以促进森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木材检验,方案管理,探究深入,总结

参考文献

[1]如何木材检验工作[N].中国建材报.[1]如何木材检验工作[N].中国建材报.

高职会计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篇8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与提高教学质量所采用的重要手段。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就必须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方法。英国教育家皮斯博说:“如果你想要学生变成顺从而守教条的人, 就会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方法, 而如果你想学生能够独立地批判地思考, 而且有想像力, 你就应当采取能加强这些智慧品质的方法”。长期以来, 在教学方法上, 我国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主体来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师单纯强调知识传授, 进行单向填鸭式知识灌输;学生则是单纯强调获取知识, 进行机械被动式的知识吸收。这使得课堂气氛沉闷, 教学方法呆板, 学生缺乏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缺乏培养其专业能力、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和组织协调能力的场合和机会, 教师缺乏“引导”和“激发”学生关注自身能力与素质培养的艺术, 其结果是知识传授代替了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为了使高职学生成为《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要求的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高职会计教学急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进行教学方法改革。

1、全面推行启发式教学。

目前, “复习—新课—作业”这种注入式教学在高职课堂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 教师在课堂上讲, 学生在下面记, 不但费时、费力, 而且知识输出量少, 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使毕业生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以适应就业岗位的需要。为此, 在教学活动中, 要将“复习—新课—作业”的注入式教学改为“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性教学。教师从单纯地注重“教”向突出“导”转化, 即引导学生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 以“主体”的身份注重自身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方法上, 全面推行启发式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在于启迪学生的心智, 激发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 从学生实际出发, 充分备课, 灵活教学, 切忌固守一式, 固守一方, 生搬硬套。其次, 在教学过程中, 要合理设置课堂提问, 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实践表明:有部分学生懒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还有部分学生对待问题满足于一知半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上述情况, 有目的地设“障”立“疑”, 把每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精心设计成几个大的问题, 每个大问题里再设计许多小问题, 小问题里面又设计更小的问题,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开动脑筋, 努力思考, 通过分析解决问题, 循序渐进地学习新知识。课堂上, 教师不断地提问题, 学生不断的思考、回答,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一改教师一言堂的沉闷气氛。一堂课下来, 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既掌握了知识, 又提高了能力。

2、积极实施讨论式教学。

讨论式教学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的, 并在自学之后对自学成果进行检验, 使每个学生都在发表见解中得到锻炼。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会计教学中应积极实施。上课时, 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和授课内容, 精心设计讨论主题, 围绕课堂上涉及的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 向学生提出带有启发性的问题, 展开讨论。例如, 在开始上《基础会计》课程时, 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眼中的会计是什么样的, 在企业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学生讨论过后, 教师及时总结, 引导学识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 不做假账, 为企业理好财。

3、适当采用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解决课堂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案例教学, 可使学生通过对来自实际的案例资料进行分析, 增进对相关会计知识的理解, 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使书本知识和实际问题在课堂上结合起来。在会计教学中, 教师可以在各门专业课程中贯穿案例教学, 即结合每门课程的具体内容, 设计若干案例, 穿插在有关章节中讲授。

4、应用图示法教学。

图示是用文字和各种符号组成的, 它是表达科学概念、认识复杂问题时的一种辅助认识工具。人们通常所用的图示法是:运用简要的符号、浓缩的文字、图形 (箭头) 等有机构成特有的图文式样, 展示“事物”的结构、层次、过程、结果以及展现“思维”的起点、脉络、走向等。可分为三类: (线框) 图示、图表、图画 (含简笔画) 。将图示法按教材的内容来设计, 并用之于课堂教学, 就是图示教学法。它具有直观性、易懂性、趣味性等特点, 图示教学法有利于概括问题、牢固记忆、增强兴趣、培养能力, 是提高预算会计教学质量的一种很好的方法。图示教学法用于讲授新课, 可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 使学生很快掌握这些知识。学生们在图示教学法下学习新课时, 伴随着“视脑”反馈, 不断使思维层层走向深入, 引导“思维”走向更深、更广的“领地”, 使“图式”起到“方向标”等作用, 使抽象思维步步走向深入, 左脑“分析”, 右脑“图示”, 左右脑协同作战 (尤其是右脑的形象化思维能力) , 帮助学生探究更深、更广的知识领域, 即使有外界干扰或中途打断, 当再次接着思考时, 顺着“方向标”等又能迅速接上思路, 继续进行问题的深入思考, 是一种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的好方法。图示教学法用于复习课, 则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图示教学法形象、直观,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记忆。现代心理学的实验数据表明, 人脑接收的外界信息, 90%以上来自眼睛;看一遍比听一遍的信息接受量要多1.66倍。由此可见, 学生接受和感知信息时, 看比听更重要。记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借助于直观、形象来加强的。学生通过图示进行形象记忆, 记得更牢、更准确。

二、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进行教学手段改革

目前, 高职会计教学还存在“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块黑板擦”的状况, 必须尽快改变, 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1、进行多媒体教学。

会计这门学科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较丰富的理论知识, 而且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会计核算技能。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黑板加粉笔, 教师在授课时费时费力地讲授有限的内容, 展示少量的实物 (如账、证、表等) , 示范简单的操作, 教学效果不佳, 通常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 甚至失去兴趣, 而教师则口干舌燥、疲惫不堪, 教学效果却不理想。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 可以把枯燥无味的会计理论如会计报表、会计要素等表现得生动有趣, 会计课程的基本理论可以通过声音、图形和文字显示等功能向学生呈现教学内容, 并通过操作练习、对话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训练则可由计算机模拟来实现。通过动画、音乐、图像等手段的使用, 打破传统课堂的压抑气氛, 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 师生在教学中有了更好的协作空间, 形成更加和谐的课堂氛围, 同时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增加, 提高教学效率。条件许可的高职院校可以配备多媒体硬件设备, 建立计算机网络教室, 如摄像机、录像机、图像扫描与处理设备, 以及大屏幕投影设备、音响设备等。将财会模拟室的一台台单个计算机连接成局域网, 实现小范围内信息共享和传递;将会计实验室局域网与校园网络连接, 通过网络将教学资料发送给学生, 学生将作业发送给教师, 教师和学生共享网络环境中的硬件设备和教学软件, 实现全院范围内信息共享和传输。

2、强化模拟会计实践效果。

目前, 绝大多数院校均建立了会计实验室 (或中心) , 在实验室里, 学生在模拟的会计环境中, 运用所学的会计知识, 模拟处理各种会计事项, 编制会计报表。实践证明, 这一做法是会计专业学生实习的一种新模式, 收到了一定的实习效果。但在会计实验中心内, 由于缺乏真实的会计环境, 所有学生使用的都是同一实验数据, 所得出的结论也是完全相同的。而在实际工作中, 由于所站的角度不同, 人们往往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不可能完全一致, 况且, 会计上还存在着大量的职业判断问题。因此, 应尽可能多地收集一些实际案例, 供学生在实验室模拟, 使学生在实验室实习具有较为实际的模拟环境。

3、建立毕业实习基地。

目前, 各院校由于实习经费匮乏、实习单位难找、实习间与求职时间冲突等原因, 学生的毕业实习只得采取由学生自找实习单位的“放羊”式的实习方式, 使得毕业实习流于形式, 实习效果欠佳。为尽快改变这种令人堪忧的状况, 各院校应拓宽与各类公司、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机构等单位的联系, 与其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由这些单位为学生提供实习基地, 由学校为这些单位提供财务咨询和人员培训, 使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在现实的财务环境中, 去接触、感受和从事会计工作,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中国正逐步迈入信息时代, 高职的会计教育应紧跟时代步伐, 不断探索, 深化改革, 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立新.财务会计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职教论谈, 2004.2.

护理学教学方法与手段 篇9

一护理学教学发展的现状

教师运用自己的方法和手段将课本知识和相关领域知识结合后传达给学生, 是一个相互帮助、相互作用的过程, 二者谁也离不开谁。只有二者默契配合、积极联系, 才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在这个过程中, 可以锻炼教师的职业技能,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不仅可在相关专业方面熟练应用, 同时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也有所提高, 护理学教育也不例外。通过对护理学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 很多学生对老师的教学方法并不是非常满意。一方面, 大多数人觉得教师的讲课方式过于枯燥, 教师对专业的专有名词解释不够形象, 导致学生对概念模糊;另一方面老师讲课时的资料和做的笔记过于单调, 与现代教学理念不符, 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对实践动手能力的锻炼非常少。在对教师的调查中发现, 使用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占了调查总量的70%, 在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上应用的时间仅占课堂总时间的100%, 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很多的问题。

第一, 护理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间, 多数是遵循古老的讲课方式, 以教师为主导, 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说、学生在听这种被动地接受知识的方式, 削弱了其自主性和创造性。

第二, 教师在备课时的准备并不充足, 对课堂多样环节的建设不够重视。教师讲课时, 只是按部就班地将课本上的知识原封不动地讲出来, 导致学生在听课过程中, 仍旧对专业名词不熟悉, 甚至混淆。

第三, 在护理学教学基础上, 没有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 致使学生动手能力被削弱, 从而导致对知识理解的欠缺。

二护理学教学的改革

针对发现的诸多问题, 对症下药, 进行改革和完善, 是提高护理学教学水平的重要任务。只有摒除缺点和问题, 才能掌握更合理的方法与手段。首先, 要加强学生对护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我们不能不承认常规的授课方式对知识的传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常规教育, 不在此基础上创新, 护理学就会面临严峻的考验, 所以应该充实现代教学的方法。不仅进行简单的课堂教育, 还要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了解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 随不同知识类型和不同实例分析的变化来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在讲解时, 可以不用在黑板上一针一眼地写出来, 而是可以通过给同学的手机发送资料, 或者在幻灯片上将教学内容有趣生动地展现出来,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护理学的兴趣, 还可以丰富课堂内容, 吸引学生眼球。其次, 要提高护理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在教师的选拔时不仅要检测教师的教育水平和对专业知识的掌握, 同时还要关注教师的综合素质。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有全面的教学经验, 同时还要具备创新能力, 对新思想、新形势的适应能力和应用能力, 对职业的极度热爱等方面的条件。再次, 学校的环境建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在学校的建设方面, 先进的教学设备和高科技产品的应用是不可或缺的, 尤其是在护理学方面, 需要很多机器和设备的协助才能完成相应的教学, 如果缺少了这些, 会导致很多教学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无法落实。最后, 增加社会实践, 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的活动。在护理学中, 只凭纸面上的文章和课本上的知识是不可以的, 很多复杂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概念, 如果口头上的陈述会让学生难以理解或将概念混淆, 这就要求增强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锻炼, 通过临床教学和对医院的参观更加深入地了解护理学, 给予学生实习机会, 通过实习过程, 培养学生和病人沟通的能力, 锻炼在遇到问题时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积累丰富社会见识和社会经验, 从而更加系统地认识护理学。

三结束语

护理学是医学中一门非常重要的学问。在学习中, 只有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 通过自主学习的过程才能激发学生自身各方面的潜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锻炼思维高速运转的能力。显然, 随着教育水平和文化水平的提高, 传统的教育方法已经无法在这个形势下生存。针对这些特性和出现的问题, 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提高学生护理学学习能力为目的, 以一切为了学生为根本出发点, 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更大的进步, 才能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摘要: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和学习效率最直接有效的途径, 通过对护理学的教育分析和研究, 发现目前护理学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 为护理学提供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护理学,教学,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王丽.PBL模式与LBL模式相结合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大学, 2013

方法手段 篇10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数学课堂显得更加的重要,但是数学知识的枯燥也是不争的事实。在我校本学期的高效课堂评课过程中,部分数学老师提到数学课课堂气氛不热烈,有相当多的学生提不起精神。在这种情况下,精心的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有精彩的课程导入设计,就能做到先声夺人,从而影响学生形成对整节课新知识的探究心理,激发学习的兴趣,吸引注意力。实践证明,如果能很好利用配套的电化教学工具设计精彩的课堂导入,就等于开了一个好头,一节高效的课堂也就成功了一半。不同的课堂教学需要的导入形式可能也不尽相同。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上课实际谈一点儿我的看法:

一、让学生从欣赏开始

在讲九年级上册《圆》这一节的时候,我课前在网上搜索到许多美丽的圆形图片,然后有选择地在课堂上利用课件挨个展示:苗族女孩的圆形项圈,时尚女郎的圆形帽子,美丽女孩的圆形发髻,饱满的圆形石榴,香酥可口的圆形丸子,奢华的圆形大床……在播放课件的时候我又加入了一段优美的钢琴曲,由于图片本身具有的美感及钢琴曲的优雅,学生在看到、听到的时候都忍不住发出“哇,哇”的声音,我适时地介绍:其实圆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也正是由于圆形的存在,我们的生活才变得多姿多彩,但圆形的精彩远不止这些,只有我们进一步学习圆形,才能真正了解它,利用它,大家有没有信心?学生情绪高昂,齐声回答:能。课堂在一开始就吸引到了大家的目光。

再比如:九年级上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节,上课的时候,我先问:同学们,你们看过日出吗?好多学生都说没有,我又问:那你们欣赏过黄山的日出吗?也没有。我又接着问:同学们想不想看看黄山日出时的壮丽景象呢?我马上播放了一段黄山日出的视频资料(约3分钟),在看到太阳从地平线冉冉升起的时候,同学们都睁大了眼睛,看的出来,他们被震撼了。当视频播放完的时候,同学们纷纷议论:太美了!太美了!我问:同学们看到,太阳出来了,它穿过海面线,升得越来越高,非常的美丽。此时如果我们把海平面看作一条直线,太阳看作一个圆,能发现什么呢?大家再来看一下。我把几个地平线与太阳接触的画面定格,用课件分别展示,大家能看到直线与圆的交点个数有几种情况吗?学生纷纷踊跃回答,我适时地打断,并引入要学习的课题: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在这两节课上,我都采取了同一种手段,拿出美的东西让学生去欣赏,数学课本来是枯燥的,但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知道,数学也可以很美,数学课也可以拿来欣赏,用欣赏的眼光去进一步学习数学,抛开其它。学生在欣赏美丽景观的同时就被带进了课堂。

二、让学生从寻找开始

九年级下册《二次函数的应用》是中考的重点,是中考压轴题的必然选择,学生在此题上得分很少,为什么?结合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学生单纯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题问题不是很大,但是从大题和图像上获得信息的能力太差,更不能很好地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把题目中的实际问题进行转化,以至于学生在看到此类题目的时候就望而却步。这种情况下,要想找到解题的办法,会读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在讲这一节课时,我就侧重于训练学生的读题和理解能力。一上课我就向学生展示了《水浒传》中宋江浔阳楼题诗及吴用计赚卢俊义时题诗的视频场景。看的出来,同学们都看得非常认真。看完之后,我问学生:为什么这两首诗就成了反诗呢?因为遇到了黄通判和李管家两位读诗的有心人,且不管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最起码他们都从一首诗中发现了对自己有利的东西,就值得大家学习。我们这节课就要学习怎样从实际问题中获得对解题有用的信息,从而利用二次函数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接着引入课题并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数学问题,让学生试着读题,获得信息。这种略带调侃的引入方式让学生听起来兴趣极大,兴趣促使他们想去表现,想获得肯定,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的课堂就可能达到事半功倍。

三、让学生从生活开始

在课程导入时,有时要选择学生身边的事,这样他们会觉得数学不再是那么远,而就在身边。例如,九年级上册《用列举法求概率》一节,我在上课时打开了电脑自带的单机扫雷游戏,并在电视屏幕上显示,然后邀请学生上来试玩,学生对游戏的热情可想而知,纷纷跃跃欲试,我找了几个学生试玩了一下,当最后一个同学点开第一下时,我叫了停,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同学们,下一步我点数字周围的方框还是方框以外的地方更保险一点儿呢?问题一出,立刻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我适时的打断了学生的讨论:同学们,你们的争论大多都是猜测,那到底该怎么选择下一步,才能使我们尽可能的避开雷呢?等我们学了这一节求概率的方法之后,一切都会有定论的。于是学生带着这样的好奇心跟着我顺利的走进了求概率的课堂学习。

四、让学生从热点开始

当今社会条件下,人们获得信息的方式是全方位的,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生力军,他们对实事信息的获得是迫切的,他们对于当前的社会热点也非常关注,当然也比较感兴趣。在讲九年级下册《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一节时,我就为学生准备了一个我国海监船巡航钓鱼岛的视频材料。再结合这个课件出示了下面的题目:某日,我国海监50船正在钓鱼岛西北方向20海里处的A处进行常规的保钓巡航,忽然通过雷达观测到在正东方向的C处有一艘日本巡逻艇,并测得这艘日本巡逻艇在钓鱼岛的北偏东60°方向(假设日本巡逻艇静止),此时,我海监50船决定开足马力前往驱赶,已知海监50船的最大航速为18海里每小时,请问至少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赶到?学生在看到题目的时候,情绪都相当激动,仿佛自己已身临其境投入到保钓战斗中一样,课堂讨论异常踊跃。当然,这节课也讲得极为成功。

中职语文教学手段和方法探讨 篇11

一、中职语文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手段中存在的问题

(一)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仍采用传统“传授式”教学方法。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当前仍习惯采用固有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带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教师既是课堂的主体又是课堂的主导, 他们根据课本主导着教学内容, 并以自己为主体向学生传授语文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文化。这种传统“传授式”教学模式已不适应中职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 是一种错误的语文教学模式。

(二) 中职语文教学存在“重教材、轻学生”的倾向。

中职语文教学存在“重教材、轻学生”的教学观, 一些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过分注重教材内容传授, 忽视学生学习发展水平和特点, 造成学生对所学内容听不懂、不感兴趣现象。俗话说:“教材是死的, 人是活的。”中职教育应更注重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语文教材给学生带来的实效性、应用性方面的培养, 根据学生特点选择教材教授内容, 而不是学生根据教材调整自己, 改变学习。另一方面, 中职语文教学中还存在教师只将教材内容的表面作为授课重点, 而忽视教材内容内涵对学生思想、习惯养成等素质方面的影响, 使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不能真正体会所学文章要传达的思想感情内涵, 在一定程度上违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初衷。

(三) 中职语文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

中职语文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陈旧的问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动, 虽然普通中学语文教学方法、模式都进行了改革, 更注重学生间的互动、学生创新思维、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但是,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仍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手段, 教师将所学内容全部灌输给学生之后, 对学生习得情况不问、不究、不管的教学现象仍然存在。在教学方法上忽视语文课程学习给学生文化素质、道德水平方面产生的影响, 大大降低语文课程教学价值。

二、中职语文教师如何进行教学手段、方法的创新改革, 充分实现语文教学价值

(一)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

中职学生语文学习成就感往往更能激发人的信心, 从而让人产生继续学习、探索的欲望。所以, 中职语文老师在平日教学中要有意无意地给语文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设置一些较简单的作业并督促帮助其完成, 从而逐步提高语文学习难度, 而不是“一口吃个胖子”。

例如:教师对作文有困难的初中生, 可以采用逐步引导的方式, 在自主抒写语文作文的开始阶段, 首先为他们留一些简单的命题作文, 根据作文命题事先找一些有关的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 并开展自主探究活动, 谈谈自己阅读材料后的感想,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做出肯定和引导;然后根据命题自主抒发感情, 引导学生将想要抒发的感情总结成要点, 罗列出来, 在教师的指引下形成所需书写文章的脉络;最后,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自主探索的文章脉络进行作文写作, 使文章一气呵成, 收到良好的效果。这样的语文作文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树立学生自信心, 不会使学生在看到作文命题时产生摸不到头脑、无从下笔的情况, 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主组织文章脉络的能力, 养成正确的语文学习方式, 提升语文学习兴趣。

(二) 改变教学方法, 采用“多元式”教学法进行语文教学。

中职学生往往文化课水平较低, 容易受到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 课堂中会产生注意力不集中, 调动不起学习兴趣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 中职语文教师要想充分实现语文教学目标就需要转变教学观念, 将一味的“传授式”教学转为“多元式”教学, 使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体, 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在课堂中的存在感, 进而调动中职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将注意力充分运用到语文课堂学习中。

例如: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展多种教学活动, 在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意识的同时, 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方式, 更好地运用到语文学习中。在教授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篇文章时可以将学生分组, 引导学生有感情、分角色地朗读课文。首先小组内部自主分配角色、自主练习朗读, 之后在课堂中进行小组和小组之间的比拼, 让学生自主投票选出真正朗读出文章感情的小组, 给予奖励。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又可以调动学生合作学习意识, 在小组合作探讨中找寻文章要表达的真正感情, 并通过大家的合作朗读达到学习效果, 领会文章真正想要抒发的情感。另外, 在这种教学方法的指引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有利于中职学生素质水平提升。

(三) 中职语文教学注意运用语文课堂培养学生正确道德观, 促进学生良好素质养成。

中职学校学生大多处于青春期阶段, 易受外界不良事件影响产生偏激情绪, 中职语文教师不仅要将语文文化知识教授给他们, 还应透过语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 促进学生优良素质水平养成。

例如:中职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记录作者真实生活或者记叙伟人生活事迹的文章, 中学语文教师要很好地利用这些课文, 在对课文内容进行解读的同时把课文要表达的积极思想及时传达给学生, 使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学习课文所要表达和发扬的思想。在学习课文《雷锋的故事》时, 教师在讲授完课文内容后, 可以在课堂中与学生互动, 让学生谈谈学完课文的感想和启示, 学生应该踊跃回答:“要向雷锋叔叔学习, 多做好事, 帮助同学”, 等等。教师可以抓住时机, 开展“雷锋周”的语文学习活动, 让学生在一周学习生活中记录自己所做的好人好事、记录同学所做的好人好事, 在周末时形成随感, 下周语文课上和老师、同学一同分享。根据学生所学语文课文开展的“语文周”活动, 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记忆, 还可以将课文中的良好道德、正确思想进行有效传播, 在语文活动中培养学生发扬正确思想, 养成良好习惯。

总之, 我国教育改革开始更重视中、高职教育对学生专业性技能、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也应如此。教师在将语文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 应注重对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素质水平、道德水平的培养。新时期, 中职语文教师应适时对传统语文教学方法、手段进行改革、创新, 运用“多元式”教学方法进行语文教学, 调动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使语文课程学习成为中职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和工具, 从而进一步促进中职学生专业、素质水平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童素姬.差异教学如何体现在语文作业设计探究[J].小作家选刊, 2012.

[2]吕鑫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理念的比较研究[J].职教论坛, 2003.

[3]杨再隋, 等.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辅导.语文出版社, 2002.1.

上一篇:单一节段椎弓根钉固定下一篇:税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