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段能力

2024-05-30

手段能力(共12篇)

手段能力 篇1

创新金融服务,支持经济发展是近年人总行开展的业务竞赛活动,旨在通过竞赛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努力加强、改善和创新央行工作,进一步提高履职水平和工作质量,争创一流业绩,切实完成总行赋予的各项任务,为促进经济金融平稳较快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做出新的贡献。国库部门作为央行对外提供金融服务的重要窗口之一,服务是国库的基本职能,没有服务的改进, 就没有国库的发展。服务创新就是要为财政、税务等部门提供以前没有实现的新颖服务, 它是各类创新的最终体现。因此,国库部门需迫切展开服务创新,不断拓宽国库业务领域,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提升国库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一、夯实基础,提高国库服务质量和水平

国库会计核算是国库工作的生命线,核算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国库资金的安全,关系到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一)提高国库会计的核算质量,日常核算中不断加强柜面监督,及时发现错误,以此提高国库核算质量。加强国库核算人员的责任心,严格按规章操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国库资金的汇划速度,确保国库资金安全和国库核算的准确无误,保障国库工作顺利进行。

(二)完善国库制度体系,积极主动配合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做好和深化财政预算管理改革的相关工作。国库制度建设是国库创新服务建设的重要基石。一是要把国库倡导的服务理念、价值观念、专业精神、职业道德、服务宗旨、发展目标转化为具有操作性的国库管理制度, 用以推动国库业务的健康、安全发展。二是随着国库业务电子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财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新问题的不断产生, 要求制度创新紧跟国库新业务发展趋势, 为国库新业务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宽松的制度环境。要打破现有的框架, 制定崭新的国库制度, 以保证各项业务规范操作, 使之成为各项业务操作的桥梁纽带, 以促使国库文化建设获得长足的发展。

(三)加强国库基础理论的研究,不断完善我国的国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二、创新服务手段,提高国库服务能力

紧紧围绕改革与发展,准确把握改革的新形势,积极开展国库服务创新,提高国库支持深化改革的能力。

(一)创新服务手段, 完善服务理念。

国库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为财税部门提供服务,改进传统的国库服务手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因此,国库部门应及时更新工作理念,结合当地国库的工作实际,统一思想,提高主动服务的意识。在工作中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敏锐的观察力,抓住当前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有利时机,紧紧围绕国库服务社会、服务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加快国库业务创新步伐,从服务对象中寻找服务的薄弱环节,不断改进服务手段、拓宽服务领域,深化由国库单一账户核算所有政府财政性资金收入和支出改革,不断拓宽国库的服务范围,支持社会经济的发展。

(二)扩大服务职能, 服务社会公众。

紧紧抓住金融促进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出台的有利时机,充分发挥国库部门的服务中介作用,深入调查,加强与政府、财政、民政、农业、社保等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进一步拓宽国库服务领域,加快国库业务创新步伐,开展非税收入、社保基金等政府性收入直缴入库和直接发放业务,推进国库办理社保五险基金和农民工养老保险基金的收缴和支付业务,推广人民银行直接办理无记名国债兑付的试点,积极拓宽国库业务管理与服务领域。丰富国库服务内容, 保证各项国库资金安全使用, 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深化改革,实现国库直接办理财政集中支付业务。

国库直接办理集中支付业务,符合进一步深化改革发展的精神,是环节最少、效率最高、综合成本最低的业务处理模式。大力推行代理银行资格认定,规范国库集中制服业务管理,积极扩大国库集中支付业务覆盖面,尽快使所有财政性资金全部纳入国库单一账户进行核算和管理。

三、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两大政策的协调配合

国库统计分析是央行、财政部等政府部门制定完善政策、促进政策之间相互协调的桥梁,是因为其特点决定了它是对有关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结合点的“边缘性”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以促进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一方面国库统计分析的信息是中央制定货币政策、信贷政策和加强国库现金管理体制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通过统计分析预测国库资金的流动变化趋势和国库资金存量状况,可以为政府和财政部门制定与完善财政政策、税收政策以及国债发行政策提供参考依据。国库统计分析本身的这种“二元性”使其发挥着促进政策间协调的桥梁作用。

因此应增强国库调研信息能力, 充分发挥国库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中的纽带作用。研究跟踪国库现金管理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关系,促进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结合,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效执行提供支持;建立科学的国库现金流和库存流预测机制,提高统计分析工作的科学性,为各级财政制定和执行预算、为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为合理制定国债发行计划提供参考依据。国库统计分析要突破针对业务谈业务的局限性,紧紧围绕与国库业务和社会热点经济问题深入调研分析,立足金融研究经济,跳出微观研究宏观,加强对财政政策、税收政策、货币政策等实施和执行效果的分析和评价,推进国库统计分析出精品,出成果。提高国库调研分析水平,为政府决策提供基础信息和参考依据。

四、加快现代化国库建设,增强服务保障能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国库应对新形势下的各种挑战, 科技是关键。一是加快国库电子化建设步伐, 减少国库业务手工操作和业务处理的中间环节, 降低国库资金风险。二是不断推进国库信息化建设,扩大国库信息处理系统(TIPS)的上线范围,简化纳税缴库程序,为广大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的推广应用,简化了纳税缴库程序,实现了税收申报缴库无纸化、业务处理一体化、税款资金实时划缴和部门间信息共享,在加强政府财务管理、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率、方便群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库公共服务效果明显增强。三是建立全国国库数据信息管理系统, 形成从下至上完整的国库电子化数据, 提高国库数据的准确性、使用性和及时性, 为国库各项事业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四是加快国库信息资源的整合,建设国库信息管理系统(TMIS)。TMIS的上线运行将有效弥补国家税务总局无法及时全面掌握国税和地税系统的税收收入信息,财政部无法及时全面掌握各级政府财政收、支、存信息的不足。为政府、及时掌握各级财政的收、支、存情况提供支持,将更加凸显央行国库在我国政府资金管理中的作用。

五、构建先进国库文化,塑造良好的国库社会形象

国库文化属于一种职业文化,它是国库从业人员和相关层面在履行国家和法律所赋予的职责过程中形成的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是共同认知并用以指导实践和规范行为的思想道德、价值理念、制度规范、管理风格和形象标识等诸多方面的总和,它既有民族文化所赋予的共性,又有地域、行业的个性。在提高人民银行经理国库的能力中,需要进一步建设国库文化,在建设与时俱进的国库文化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争先创优活动,为国库的持续发展集聚动力;强化国库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为各级政府、财税部门、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国库工作和社会作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开展形式多样的国库知识竞赛、业务技能竞赛、国库业务培训等活动,打造“团结、奉献、超越”的国库精神,建设“开拓创新、积极进取、文明和谐”的国库氛围,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事相宜”的国库环境,提高国库文化的渗透力,有效整合国库的力量和智慧,努力打造一支“五型”国库干部队伍。

手段能力 篇2

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是现代教育的目的。笔者结合语文教学实践,从中体会到,合理运用电教手段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一、运用电教手段,激发思维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它能激发求知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赞可夫认为,学生有了愉悦的情感,欢快的情绪,可以使大脑皮层区于兴奋状态,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反之,厌烦的情绪能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寻求,设计能够吸引学生的兴趣点。而电教媒体就如一位神气的“魔术师”,化远为近,化虚为实,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产生极大兴趣。如在教《皮球掉进池塘了》一课时,上课伊始,屏幕上出现茂盛的大树,碧绿的草地,清澈的池水,活泼可爱的小猴……生动的画面配上轻松悦耳的音乐,为学生营造出和谐欢快的学习氛围。接着,教师指导学生由景到猴到事,一一观察,说说画面大意,使学生对故事的前因后果有一个整体了解。进而启发引导:“我们能想到小猴是用什么办法捞起皮球的吗?”饶有兴趣的问题进一步激起学生说的欲望。教师相机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要开动脑筋,帮助小猴想出更多的好办法,并且把这个故事完整地讲给大家听。比一比,看谁的办法多,谁的办法好,谁讲的故事完整。这样进一步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的兴趣,为下一步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又如,我在教《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时,我对同学们说:“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去意大利名城威尼斯看一看,让同学们领略一下它的异国风情,见识一下它的独特之处。”接着,我播放了录象《威尼斯的小艇》,学生身临其境,坐在教室里就作了一次愉快的旅游,观赏了水上城市威尼斯的独特风光。这样,缩短了教材与学生的距离,排除了学生思维上的障碍,从而对课文内容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激发了思维的积极性。二 、运用电教手段,培养求异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在某种程度上是求异思维与求同思维的统一,但更多地表现为思维的.求异性,即追求思维的独到性。培养学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问题,可以使学生打破常规,寻求变异,广开思路,不断产生新的答案,使学生的思维向独特性方向发展。在教学中,我积极运用电教手段,为学生创造条件,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状态。如在教《詹天佑》一课演示“人字形”线路时,我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除了“人字形”线路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可能讲?quot;之字形“及”螺旋“线路。这些办法会怎么样呢?于是我把事先设计好的课件放给学生看,其运行结果因车身过长而在岔口处失败。这样在对比中,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詹天佑的杰出才能,另一方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思维更深入,理解更贴切,运用更灵活。再如教《称象》这一课,教师这样问:曹冲真聪明,会想出好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我们小学生更聪明,大家动脑筋想一想,还有哪些办法能称出大象的重量?接着,演示自制光盘,荧屏上出现一只摇头甩鼻的大象,一大群人围着大象或站、或蹲、或坐,一脸愁容。大象说:”哎!我到底有多呀?“有趣的画面,激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并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中,不一会儿,一双小手高高举起。一个学生说:”称石头太麻烦了,可以让随行官员一个个地上船 ,直到船沉到划线的地方,称称每个人有多重,把重量加起来就是大象的重量了。“……学生想出一系列的办法,引导结合当时的情况,选择可行的办法,通过分析、比较、推理,进行求异思维能力的训练。三、运用电教手段,启迪学生创造性的想象爱因斯坦说:”想象力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有了想象力才会有创造力。无论是创造性想象还是再造性想象,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电教手段,创造出逼真的立体情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龟兔赛跑》后,我重新播放录象,在起跑线上定格,引导想象,问:”龟兔第二次赛跑会有怎样的结果?请同学们展开想象把故事编完整。“学生兴趣盎然,思维的闸门大开,很快就编出了好几种故事的结尾。我课前通过个别了解把一个学生想象的故事结尾编制成光盘,此时播放说:”这就是刚才张静同学编的故事结尾,真生动!请同学们继续大胆想象,老师将会根据你讲的故事结尾,再制成光盘,我们一起欣赏?quot;这时,同学们思维更积极,个个跃跃欲试,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结尾,在学生脑子里诞生,有的说:“小兔立志得第一,于是,一口气跑到了终点,把乌龟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有的说:“兔子在奋力奔跑的途中遇到了掉进狐狸设的陷阱里的小鸡,它就停了下来,想办法救小鸡。当它好不容易把小鸡救出来时,乌龟已冲过了终点。但这一次大家都表扬了小兔,因为它虽然没得第一,但帮助了最需要帮助的人。是位真正的冠军。”有的说:“这会乌龟自大了,他觉得自己比兔子跑得快多了,这次它肯定又是第一。于是,它爬了一会儿,就停下来休息一下。没想到一下子就睡着了。这时兔子早到终点了?quot;……学生一边讲,一边欣赏着各种结尾,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能力 篇3

【关键词】多媒体教育 ; 学习兴趣 ; 知识理解 ; 学习效果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60-01

电化教育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它以形、声、色等表现手段,形象、直观、生动地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使他们爱学、乐学,达到学会的目的。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恰当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运用现代电教手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利用多媒体课件图像,音乐优势,设计新颖的课前导入,调动学生的视听感觉,激发兴趣,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从而起到事半功陪效果。比如我在讲《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先展示北京颐和园的图片,像长廊、佛香阁、十七孔桥等,让学生在欣赏颐和园美景的同时,再加上《让我们荡起双桨》的乐曲在教室里飘荡,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教学重点是再现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众所周知,圆明园在100多年前被英法联军放火烧毁了。学生只能通过对语言文字来理解课文内容,很难再现当年的景象,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就容易了,运用搜集整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画册、录像片、明信片、邮票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并且一一展示出来。多媒体教学科研创设课文所揭述的意境氛围,为学生更深入、更形象地理解课文打开方便之门,多媒体在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觉,精美的画面,低沉浑厚的配音,再现了当年的景象,营造的意境,也强烈地震撼着每个学生的心,因此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运用现代电教手段,培养学生识记能力

在识字教学中,合理运用电教手段,能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形成表象,由表象发展到抽象思维,但小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大部分是比较抽象的概念、词语。这是前人在实践中长期积累的间接经验,这就造成了学生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实际与理论的矛盾。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则可以把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图像等信息集于一体,让学生获取极为丰富的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由于课本中所传授的知识是文字形式呈现的,单靠教师的讲解就显得枯燥而乏味,导致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要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在愉悦的情感中体味知识,兴趣必不可少。因此教师就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形象生动的画面,效果逼真的音响,给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激起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兴奋点。开课时兴趣渐起,讲课进行中兴趣渐浓,讲课结束时兴趣依然存在的境界。

例如:《雷雨》一课,教师根据低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精美的,趣味盎然的多媒体课件。教学中,首先让学生欣赏多媒体课件中的雷雨中的景象:乌云下来了,狂风吹得树枝不断摇晃,雨哗哗下起来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出现在天空,活动的画面中夹杂着风声、雷声、雨声、蝉鸣声、蛙叫声……在光、色、像的情景中,把文字转化成了有趣的画面,使学生对雷雨这一自然现象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三、运用现代电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听说能力

录音媒体是以清晰和流利的普通话,有的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录制而成的。多媒体技术是一种把声音、图像、图形、动画和视频多种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数字化加工处理并和通讯技术结合的综合技术。听说的能力培养多运用于小学低年级。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较低。情景教学符合他们的心理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新知识和直接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显现各种不同的画面,使语言背景设计尽量巧妙、生动、新颖、真正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如:《赤壁之战》这一课,老师的朗读与配乐录音的效果是无法比拟的,当录音带放到“黄盖十二条船芦苇一齐点着火,乘着东风驶向曹操船队,曹操在铁锁连着的船上无法逃脱,哭声,丢盔弃甲声以及周瑜的兵追来的喊杀声,震天的锣鼓声混成一片,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听完录音后,了解了故事梗概,讓学生也复述得较为完整和生动。教后启发学生并提问:假如曹操知道黄盖是来假投降,“赤壁之战”结果将如何?学生纷纷举起小手,抢着回答。有的说曹操将会设置一个埋伏圈,包围周瑜的士兵,一齐用带毒的弓箭射向周瑜的士兵上岸,再进行交锋。总之,曹操知道黄盖来假投降,一定会以强取胜的。学生在这种音响效果的气氛内学习,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展开了想象,培养了说话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

四、运用现代电教手段,培养学生读写能力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正确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课文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提高课教学的效率。但决不能来取代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取代师生情感交流中对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取代语文教师的涓涓秀字对学生良好书写习惯产生影响。比如:有的教师执教《泰坦尼克号》(节选)时,对杰克与罗斯在冰海上漂浮的情景,没有让学生品读课文,首先用9分钟时间播放了电影中这一片断,之后让学生在影片的记忆下阅读文本。这样学生就对阅读的文本就有了更深的理解。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

活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篇4

据学生反映, 他们写作文的时候经常会感到“无话可说, 没内容可写”, 总觉得自己没有经历过什么, 身边也没什么新奇的事物, 这实际上是对生活缺乏观察的表现。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只有让学生去细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 才能使他们强化感情, 写出内容真实、情感真切的作品。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生活体验、写作素材和写作知识联系起来, 培养他们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比如写周记, 就是要让学生把一周中最有趣最令自己印象深刻或是有所感悟的一件事记录下来, 让他们学会取舍。而且像这样在任务感的压力下, 学生就不得不去留心、去观察, 久而久之就会将观察变成一种习惯。但同时, 教师还应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用语文的角度去看、去听、去感受, 而不只是让学生理性地将整件事情记叙下来, 小学阶段的作文重点还是在抒情。观察的核心在于“调动五官、分解细节、有顺序、抓特点、有重点”, 首先学生在观察时候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 有时候还有味觉, 从不同的角度去感觉, 这样在写作文时描述也就会更加全面、丰富。其次要学会把事物分解成一些小的部分, 进行重点细致的观察, 就像电影的特写镜头一样, 写作文也要有详有略。

例如, 在进行人物的外貌描写时, 很多学生都会把这个人的五官、身高、身材、穿着等一一描述, 但实际上这是很减分的, 教师应指导学生安排好写作顺序, 先一笔带过此人的总体感觉, 然后把目光放在他外貌中比较突出的地方进行描写, 比如某人的嘴比较大又比较爱唠叨, 那么学生就可以从“嘴”入手引入性格描写, 接着再选取一件事例来对该性格进行辅助阐述, 中间穿插自己或者他人对这个人的评价, 这样一篇记人的文章就完成了。综上所述,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用语文的视角去观察生活, 充分挖掘自己身边的写作资源, 从而做到写作文时“有话可说”。

二、鼓励学生开口表达, 说写并进

对生活中一些事件的感悟我们往往都没有用纸笔将其第一时间记录下来, 而是在大脑反应过后先通过嘴说出来, 其文字也是在先有了语言的基础上才产生的。所以其实口头表达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之间是存在着一种内在联系的, 而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却往往忽视了这种联系, 只注重对学生的笔头训练, 而口头训练却很少。所以在小学的写作教学中值得教师改进的一点就是要加强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 多在课堂开展讨论活动, 以口带动手, 使说写并进。教师可以将教材中“口语交际”部分的内容充分利用起来, 鼓励学生自由表达, 完成从开口说到动笔写的良好过渡。

例如, 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口语交际主题———“劝说”, 就是一个展开口头交流的好话题。教师提问:“同学们, 你们劝说过别人吗?见过他人是怎么劝说别人去做某事或者是不要做某事吗?他们成功了吗?”学生纷纷举手与大家分享自己所经历过的或是从别人那儿听说过的“劝说”事件, 像自己劝爸爸戒烟、妈妈劝爸爸买房、爸爸劝奶奶去跳广场舞等等。还可以引经据典, 将自己所知道的一些著名的“劝说”事件在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 如烛之武退秦师、孙权劝学等。在经过一番热烈的分享之后, 教师趁热打铁, 让学生将自己刚才所说的故事写下来, 叙述人称不限。这种先说后写的模式活化了学生的思维, 激发了他们的表达欲望, 而且在口头表达之后学生脑海中已经有了一个叙述思路, 相当于我们的作文提纲, 这样提起笔来写作的时候就会显得胸有成竹、下笔如有神。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个性形成的时期,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有助于培养他们各具特色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并在写作中将其表现出来, 形成个人写作风格, 使小学生的作文不再千篇一律。而且在轻松愉悦的表达氛围中, 他们会敢于表达、乐于表达, 这有利于他们打开写作思维。

三、指导学生拓展阅读, 以读促写

人对于这个世界的直接了解总是有限的, 所以还需通过间接的方式去补充, 这个间接的方式就是读书。所谓“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 这句话不无道理, 每一本书里都有一个离我们或近或远、或虚或实的世界, 我们在那个世界里可以体验到不同的生活, 认识到不同的人, 并与书的作者进行思想上的对话, 这些可以化为自己的写作素材和情感抒发。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对于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都是一个有效途径, 所以教师应大力建设“书香班级”。通过在班级中设立图书角、组织读书小组, 每月举办一次读书品鉴会和书目推荐会等活动形式, 来营造一个浓厚的班级读书氛围, 帮助学生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但是光看还不行, 教师还应教会学生如何解析文章、如何从文章中汲取知识, 以促进自身写作水平的提高。主要形式有摘录、仿写和鉴赏。

1.摘录: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个人都随身携带一个好词美句摘录本, 将自己在阅读时遇到的好的表达摘抄到本子上, 并且经常拿出来看看, 以加深印象。这样不仅能增加学生的词汇量, 还能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积累多样的表现手法, 提高对文字的驾驭能力。

2.仿写:在深度挖掘好词好句的基础上, 还应对这些句子进行仿写, 在不断的模仿和借鉴中为个人的写作创作作铺垫。但是仿写也是需要技巧的, 其本质是借鉴他人的写法来展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仿写时要注意提供给他们不同的主题。例如, 对朱自清描写荷花那一段的仿写, 教师就可以为为学生提供向日葵、玫瑰花、薰衣草等其他植物的照片或视频, 让学生模仿朱自清的表现手法自己写一段, 以此巩固学生对写作技巧的掌握。

3.鉴赏:写作能力的提升不仅体现在写作技巧上, 还体现在思想的深度上。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写文章不能只满足在表达优美、用词凝练上, 还应言之有物, 能表达自己独特的个人感受, 引发读者思考, 使读者能产生情感共鸣。所以学生对文章的深度理解是十分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与文章相关的电影等来帮助他们看到别人对于文章的解读, 启发自己的思想感悟, 深化情感体验。

四、开展多种实践活动, 促进能力提升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小学语文教学在加强开展小学生口语交际和读书活动以外, 还应有意识地多组织作文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真刀真枪的实战中切实提高写作能力。

比如在教学过程中临时让学生进行作文片段的创作, 如在教学《鲁滨逊漂流记》这一课时, 让学生不管后面的课文, 只根据前两段所给的故事背景和人物信息展开联想, 进行续写。或是举办作品展示会, 每周指定一个时间给学生上台念自己写的诗歌、散文, 或是三五好友一起写一个小剧本, 让大家表演一个舞台剧, 在表现欲的驱使之下, 学生创作的劲头更足, 而且有了固定的读者, 学生也会更加重视自己作品的质量, 自觉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另外, 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 在班级内部开展作文竞赛, 由教师现场出题, 以学生共同评改的方式选出优秀作文十篇, 张贴在班级的宣传区以资鼓励, 以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氛围, 使学生在对优秀作品的学习与借鉴中不断完善自身, 也为他们能在更高级别的作文竞赛中各显神通打下基础。

五、结语

写作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教学工作, 也是当前语文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从写作技巧和思想感悟两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作文指导, 并为他们营造良好的观察情境和作文氛围, 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胡向明.浅谈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J].现代阅读 (教育版) .2013 (02)

手段能力 篇5

摘要:运用电教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增强口语交际勇气,丰富口语交际内容。

关键词:电教媒体 口语交际 兴趣 勇气 内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口语交际”的总目标

是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

流,初步学会文明的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因此,如何培养学生

的口语交际能力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电教媒

体的教学功能,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其一,激发口语交际兴趣。现行语文教材中有不少看图说话训练。在看图说话教

学中,教师要根据电教课件声情并茂的特点,制作适合教学需要的电教课件,创设情

趣,强化对图意的理解。在教学《离群的小鸟》这一说话训练题时,教师先指导学生

边看图,边播放配套录音。学生看着画面,听着小鸟的欢叫,小花猫得意的叫声,小

黑鸡绝望的惨叫,产生一系列联想。然后播放电教课件,指导学生看图说话。学生个

个跃跃欲试,举手发言,气氛热烈,一堂说话课上得生动有趣。当然,口语交际情境创

设方式还很多,如:陈设相关实物,绘制有关情景的图画,制作必要的道具等。

其二,增强口语交际勇气。说话难点处理不当,就会成为学生说话训练的障碍,

而障碍一旦形成,就会使学生失去学习信心,就不能很好地完成听说教学目标。根据

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利用电教课件所提供的画面,可以化

抽象为具体形象的内容。解决听说难点,促使学生大胆说话。高年级教材中有这样

一个口语交际内容:讨论一下,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每年

的生日似乎不是那么重视,更谈不上请同学来家聚一聚,叙一叙了。因此对这个内容,

小学生感到无话可说。为了解决这个难点,教学时,教师制作两段录象让学生观看:

一是许多学生在某同学家吃吃喝喝,礼物堆满桌子,吃完饭后,桌子上还有许多剩菜;

二是另一个同学过生日,要求妈妈允许他请几个好同学来吃饭,而这个同学家家境一般

,妈妈一脸无奈……。这情景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了,个个举手发言,辩得不

亦乐乎,就连平时最怕开口的同学也勇敢地站起来阐明自己的观点。

其三,丰富口语交际内容。运用课件手段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生活,可以拓展

学生思维,丰富说话内容,变无话可说为有话可说,拓展说话的广度和深度。小学中

年级的教材中有个说话训练:说说你喜欢的夏天水果的样子,颜色和味道。由于学生

平时不善于观察,思路狭窄,只能说出诸如西瓜,桃子之类的东西。在上这一课时,

教师播放介绍荔枝,杏子,香瓜等水果的课件,帮助学生打开思路,引导学生回忆,

自己是否看过和尝过这些水果,再说说这些水果的特点,结果学生兴趣盎然,畅所欲

言。这样,说话内容具体丰富,用词准确生动,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要坚持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认真领会语文课程中口语

交际教学的要求,用好教材中设计的“口语交际”的内容,使学生通过典型话题的实

践,积累口语交际的经验。还要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将“口语交际”教学融入各学

科的教学之中。更要重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让他们“走出去”,用自己的智慧

,设计活动方案,制订活动规则,与别人打交道,请求帮助,解决问题等。这样,他们

将学会“倾听”,学会“表达与交流”,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学会与别人

“合作”,从而逐步“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作者邮箱: wxc1309@yahoo.com.cn

谈“多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6

关键词 多手段 培养 创新能力

一、增强自主意识,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教学时,教师要重视情感的培养,使学生内心感到学数学乐趣无穷。但是,目前仍有部分学生存在着依赖性强的不良习惯。对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热爱和信任学生,尽量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地位,增强自主意识,克服对他人的依赖心理。

例如在“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中,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学习的难点。教学时教师可提供一些完全一样的梯形(上面印有1平方厘米的方格,学生很容易数出梯形的上底是6厘米,下底是14厘米,高是8厘米),要求学生想办法求出它的面积并根据自己的算法尝试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一段时间,然后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讨论时各抒己见,纷纷表明自己的想法并动手操作实践,得出了多种不同的计算方法:1.格得出面积是80平方厘米;2.成一个平形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计算得出面积是:8×6+(14-6)×8÷2=80(平方厘米);3.成二个三角形,计算得出面积是:6×8÷2+14×8÷2=80(平方厘米);4.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形四边形,每个梯形的面积是平形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即:(6+14)×8÷2=80(平方厘米);5.形中位线剪开后拼成一个平形四边形,计算得出面积是:(6+14)×(8÷2)=80(平方厘米);6.成二个三角形和一个长方形,计算得出面积是:8×6+(14-6)×8÷2=80(平方厘米)。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学生根据不同算法想出了多种推导梯形面积的方法。小组汇报时气氛热烈,学生们讲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各种奇思妙想不斷涌现出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二、创设情境,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保证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托兰斯说:“我们要想创造,就需提供一个友善的和奖赏的环境,以便使之在其中繁荣发展。”可见,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富有创造性的课堂环境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何等重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要尽量营造和谐的、民主的教学氛围,用炽热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保护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减少对学生思维的无谓限制。

对于这一点,我深有感慨,象本班王飞同学原是本班中最差的一名学生。开始作业时常不做,书写简直是龙飞凤舞的,课上是一言不发,课堂作业几乎每次都不能按时完成。当然,每次测试数学成绩几乎是一位数。面对这样一个差生,本可以置之不理,后来我就找其谈心,发现他确实对学好数学已失去信心。于是,我鼓励他说:“只要有信心,不懂就问吗,把问题解决了,你就会变好的。”每次课堂上,只要他举了手我便请他回答,答错了问题,我总是说:“没问题,继续努力吧,你一定能搞懂的。”课后我就请那优秀的学生辅导他,并时常搞点题目让他做,逐渐他对数学感兴趣了,还时常对同学说:“你出点题给我做做吧。”当他做对时,帮助他的同学,就激动地告诉我:“老师,王飞会了。”我说:“很棒!其他同学掌声鼓励!”多次的表扬促使他不断进步。目前这个学生已由一名后进生转化为比较好的学生。

对后进生是如此,对那些有独特的想法,新颖的解法的优秀生,我更是多加鼓励。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越来越高涨,目前整个班级正掀起一个“比、学、赶、帮、超”的学习热潮,同学们更是敢想、能想、会想、善想,充分发挥其创造潜能。

三、激疑促思,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古人云:“学则须疑”,“于无疑处生疑,方是进矣。”教师想让学生思考创新,必须善于设疑、激疑。“问题是创造之源,疑问是创造之母。”

如针对平时学生思维问题常常满足于一种解法,一种途径,我们结合教学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设问,引导探索新的方法,寻找新的途径。巧妙激疑,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迅速进入角色,有利于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先让学生列举一些能被3整除的简单的数,如3、6、9、12、15、18……,然后对学生说:无论你们说多大的数,老师都能很快判断得出它能否被3整除。不信你们来考考老师。 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纷纷举起手,报出一个个数字,老师都能及时很准确地判断出来。同学们跃跃欲试,互相报着数,判断着,一个个都想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探索新知的信念。

四、紧扣教材、夯实基础,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

创新思维是对已知事物或未知事物进行前所未有的思考的品质。为此,我们一直强调紧扣教材,尤其是新编教材,更是继承了那些已被教学实践证明了的正确做法,注意体现对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反映了新的教育、教学观点。如新教材中应用题选材注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表现形式多样化,除文字叙述外,还用了表格、图画、对话等方式,适当安排了一些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与学生生活相联系,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看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如在讲除法规律“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每次都能除尽),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时,我先从应用题:商店卖出5箱热水瓶,每箱12个,共收入840元,每个热水瓶售价多少元的两个解法中,抽象出等式840÷5÷12=840÷(12×5)。然后出示:90÷3÷2=90÷(3×2),420÷6÷5=420÷(6×5),750÷5÷2=750÷(5×2)。让学生观察,在括号内填上“=”、“<”、“>”,通过不完全归纳得到规律,此时便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培养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手段 篇7

一、立足课堂教学, 夯实语言基础

教材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基础材料和课程资源, 教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 结合课文教学着重抓实学生的三点基本功:一是积累词汇量。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同类记忆法、对比记忆法、读音记忆法、同音异形记忆法等多种记忆方法, 养成归纳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的良好习惯, 尽可能多积累一些有用的词组、短语、固定搭配, 将词扩展为更大的语义单位。二是句式识别能力。教师可以从动词的五种基本句型抓起, 分析句子的基本结构和成分, 注重并列句和主从复合句的教学, 注意辨别一些修辞性句式。学生只有在识别句式的基础上, 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捕捉句子的关键词并进行语义编码, 促进句意和意群的全面理解。三是捕捉细节信息能力。要引导学生在掌握文本大意的基础上关注文章的细节, 就文章内容进行问答、选择、正误判断等消化性练习, 使学生更好地把握细节, 然后可就课文内容限时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二、激发阅读兴趣, 拓展阅读空间

提高英语阅读能力必须依靠大量的语言运用实践,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教师可采取增加学生课外阅读分量, 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一定数量的英文读物, 做到课内外教学有机结合。通过课外泛读可使学生巩固所学的语言基础知识和阅读技能, 熟悉各种文章体裁和风格, 了解英美国家的概况、文化历史、风土人情以及各种背景知识, 开拓学生视野和知识面, 从而激发阅读兴趣。泛读材料可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难易程度与教材相近的题材, 还可激励和指导学生阅读一些适合中学生阅读的幽默故事、学生英文报纸杂志、短小文章、原著或经过改写的原著, 使学生更客观、更深刻地了解异域文化。选用阅读材料要尽量做到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难易适当、趣味性强, 生词量控制在2%左右, 让学生乐于读、勤于读、善于读。在读物的选择、难度的调控、时间的分配等方面, 教师应给予具体的指导, 做到有布置、有指导、有检查。只有通过大量课外阅读, 才能积累大量词汇、习语、结构和句型, 才能扩展知识面, 培养学生的语感, 提高对阅读素材的反应能力。

三、加强方法指导, 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习惯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阅读的效率。每次进行阅读训练, 教师可向学生提出一些具体的要求。例如: (1) 阅读时要默读。默读是通过视觉器官直接感知文字符号, 速度要比出声的阅读快得多。 (2) 理解意群或句子。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教会学生采用略读 (skimming) 和跳读 (skipping) 的方法, 快速阅读, 把注意力集中到理解读物的内容上, 按意群向前跳跃, 捕捉关键词 (key words) , 抓住主题句 (topic sentence) , 摆脱找语法和逐句翻译理解的习惯。 (3) 养成猜测生词词义习惯。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线索和构词法等知识去猜测阅读过程中遇到的生词词义, 扫除生词障碍。 (4) 自主阅读。鼓励学生借一些课外读物, 自己安排时间进行阅读, 并与其他同学交换阅读。通过阅读比赛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把阅读训练与书面表达结合起来, 让学生用英语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等, 如果时间允许, 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等等。

手段能力 篇8

创设趣味实验,培养注意能力

注意是人人都熟悉的一种心理现象。学生注意听课,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讲述;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他们的心理活动就指向和集中于教师的示范操作上。学生能专心致致地获取知识,引起注意,学习兴趣盎然,产生探求知识的强大动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善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

以往有学生反映,学习化学难,对教材内容不理解,记不住他们在完成作业时屡见错误,常常是由于不注意或没有留心引起的,而创设趣味实验进行教学,效果就很理想。如在讲授酒精性质时,用一块棉手帕,在盛有70%酒精的烧杯中浸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展开手帕,用镊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奇妙的实验表演,一片哗然欣喜,学生注意力集中,大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学生进入了学习心理的最佳状态。

投影演示实验,培养观察能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对学生观察力的培养,不断用实验启发学生积极感觉、知觉事物的变化,自觉地进行观察实验中表现出来的现象,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并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借助摄影演示实验,即能放大实验现象,增强实验的可见度,更易于学生认真、细腻有序的观察。例如,教学《分子运动》时,把一培养皿放在投影器承物玻璃面上,在培养皿中加入约2/3体积水,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放入到培养皿中。品红是一种红色染料,最初在水中缓缓溶解,渐渐地明显分成两支,待片刻后,扩散完成。此时,分子运动的全过程通过光学投影到银幕上,学生都真实清楚地观察到,并透过观察到的现象,认识分子是处在不停地运动状态中。这就避免了以往教师枯燥无味的说教,又把微观物质运动状态,通过投影产生清晰的表象,展现在学生眼前,直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加深对分子概念、性质、结构的理解。实践证明,借助投影演示实验,能强化实验演示效果和实验的直观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组织分组实验,培养动手能力

分组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通过亲自实验,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而后巩固验证,加深和扩大他们所学得的理论知识。做实验的过程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因此,要认真组织好每一次的学生分组实验。对每一章每一节实验做到实验目的明确,要求具体,计划周密,要使学生学会,掌握操作技术。如,使用试管的操作方法,要求他们能正确地拿试管,夹持试管,洗刷试管等。在进行碱和酸的反应实验中,要求他们会振荡试管,用试管加热物质,注意试管的倾斜方向等。要使学生掌握操作要领,培养动手能力。

学生动手实验时,教师必须及时防止和纠正在实验操作上的错误,训练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例如:学生做粗盐提纯的实验时,常因仪器不干净,过滤时漏斗里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做不出理想的实验效果,教师就应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找出操作上的错误后,重新操作,保证实验现象明显,效果良好。学生动手操作,掌握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技能后,坚持经常练习,久之就会熟能生巧。事实证明,通过组织分组实验,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利用选做实验,培养思维能力

通过选做实验,可以培养和诱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在对某些化学反应进行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中,认识物质变化的规律和实质。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而且还能使他们逐步学会从事物的本质看问题的思维方法。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选做的实验内容有九个。根据教学进度,有目的地选做实验,应用实验课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学生学完酸、碱、盐知识后,选做鉴别氯化铵、硫酸铵、碳酸铵、硝酸铵等四种盐的实验。教师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让他们动脑思考,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验过程中许多学生都能主动、认真地联想以前学得的知识,专心研究和组织实验程序,找出“鉴别”、“区别”或“分别”认识的几种不同的物质解题答案。然后他们根据四种铵盐各自的特性,通过一定的实验操作、将其一一区分开来,并说明实验的根据,解释所出现的特殊现象。在物质的鉴别过程中,学生开动脑筋,想办法,通过实验、分析、鉴别,推断出所鉴别的某种物质。这种实验过程,就是学生积极思维的过程。可见利用选做实验,不仅达到完成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而且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培养。

布置实验作业,培养理解能力

化学实验作业,是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一种多边活动。它包括书面练习、学做实验、观察操作等多种形式。学生通过完成实验作业,将进一步加深理解和消化知识,是又一次灵活运用知识的再实践。又如,在进行中和反应的实验时,碱中滴入石蕊试液变蓝色,酸中滴入石蕊试液变红色,学生用已学过有关酸碱的性质来理解实验现象,因而对中和反应的实质获得本质上的理解。总之,布置实验作业,不仅能使学得的理论知识系统化,更有助于理解能力的培养。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做家庭小实验,培养创造能力

学生在做家庭小实验时,需要独立思考,去想象、去钻研问题,在不同程度上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这就有助于学生智力与创造才能的发展。如,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一个家庭小实验,证明蜡烛的成分里含有氢。他们会积极动脑思考,联想过去学得的知识,并认真加工整理,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实验原理,设计优良的实验方案,达到实验成功的目的。又如,根据木炭具有吸附能力和性质,让学生制作一个简单的家庭小净水器等实验。这些小小的制作,小小的发明,为将来学生成为科学的创造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手段能力 篇9

运用电教手段,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听说能力, 具体做法如下。

一、利用歌曲录音, 训练学生听力

实践证明, 教师通过唱唱玩玩这些表面上很轻松、实则寓教于乐的、学生情感非常投入的活动来, 使小学生受到一定的语言熏陶, 效果十分令人满意。教学中, 教师利用播放歌曲录音,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语感, 促进听力理解, 增强记忆, 是学好语文的有效途径。同时, 音乐能沟通人们的感情, 可以为语文学习创造和谐、愉快的环境。

例如, 在进行汉语拼音教学时, 根据小学生喜爱听儿歌的特点, 我常常在课堂上播放一些他们熟悉的儿歌, 如《数鸭子》《生日快乐》《兰花草》《泥娃娃》等。先让学生听两遍歌曲录音, 学生对歌曲的旋律、内容和节奏已有所领会, 加之学生对这些歌曲都很熟悉, 基本能理解歌词意义。于是, 我就让小学生用汉语拼音默写出所听的歌曲, 或是写出其中几个的拼音, 或是一两个典型的语句, 或是整首儿歌, 然后让他们对照检查, 及时表扬写得好的, 鼓励差的。这样, 学生们要想顺利圆满地完成任务, 就得全神贯注地去听、去记、去回忆、去默写, 这样比老师单纯地听写的效果要好多了。通过这样地训练, 有助于儿童接收快速含混的音流, 并从中捕捉提炼出准确的信息, 从而扎实地奠定了小学生的语音基础。

二、利用幻灯投影, 训练学生说话

复杂的语言活动是由简单的语言构成的, 简单的语言学习可融于具体的活动中去。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寓教于乐, 从而使他们具备一定的说话能力, 并逐步训练他们清晰的思路、准确的表达、全面的概括、形象的描述等方面的能力。

例如, 我在进行“听话说话写话”训练时, 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 有目的地找来一些教学图片或连环图画, 通过幻灯机或电子投影仪展示出来。此时, 我根据训练目标, 先说要求, 再让同学们认真看展示的图片或画面, 然后进行提问, 并让被提问的同学将几个已经回答出来的问题连起来复述一遍, 这样就形成了一篇小短文。需要指出的是, 教师所找的图片或画面不能太抽象, 不能太生硬, 要找一些诸如《动物园运动地》《司马光砸缸》《说大话的小公鸡》等的图片来让学生看、想、说, 这样便于学生思考、想象和描述。通过这样的训练, 使学生既锻炼了思维, 又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 使他们学会了用自己的话来进行描述和讲解, 这样为教师进行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活动, 做了必要的实践内容。

三、利用录像教学, 进行综合训练

研究表明, 从人体各种感官接受信息的比率来看, 听觉和视觉相结合所接受的信息能够更牢固持久地被学生保持在头脑中。激发学生的视听素质的潜能, 可强化和丰富听力理解与记忆, 激发学生的开口欲望, 可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因此, 借助录像创设教学情景, 让学生感知, 使视听结合, 开发学生的听说潜能, 可进而达到视、听、说的有机结合,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这里, 我们以教学《小猫钓鱼》一课为例。上课时, 教师向学生播放“小猫钓鱼”的动画录像, 如果时间允许可在课堂上播放两次。录像能真切地反映生活场景, 再现小猫钓鱼的情景与其逼真的声音, 这样使学生在直观、形象、轻松的气氛中获得真实的语言感受。这时, 根据小学生听觉敏锐、模仿力强、思想顾虑少、活泼单纯、爱表现的特点, 教师可以及时消去录像的声音, 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猫妈妈和小猫, 让他们模拟猫妈妈和小猫的口气和神态去做动作、去对话, 并辅以必要的动作。台上的同学表演自然大方, 模拟对话绘声绘色;台下的同学也同时进入角色, 感受颇深。这样一来, 使抽象、乏味的教学内容, 借助电教手段而达到了课堂教学的形象化、趣味化、直观化。此时, 教师再不失时机地提出一些相应的问题, 让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回答, 教师适时加以启发点拨, 就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突出了小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需要指出的是, 在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时, 教师不可操之过及, 既使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出了一些小毛病, 教师也不要急于纠正, 避免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对小学生不能要求过高, 否则他们接受不了。

手段能力 篇10

1.1 加强德育教育是提高学生鉴别能力的重要途径

德育教育是对学生实施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做人准则教育, 是用邓小平理论和科学发展观基本原理武装学生头脑,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校德育教育加强了, 才能提高学生对客观事物的鉴别能力, 让学生懂得做人准则, 学会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客观世界, 进而改造客观世界。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也才能在社会实践中用正确的观点、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改造客观世界中, 增强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因此, 从观点上、思想方法上提高学生鉴别能力和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

1.2 加强基础课教育是丰富学生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

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知识教育的必修课, 直接关系到学生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学识水平的提高。学生只有掌握了相应的知识, 才能开阔胸怀, 扩展视野, 分析、观察、解决问题才能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因此, 农业中专学校虽然以传授农业知识为主, 但对于基础知识的传授也应引起高度的重视。

1.3 劳动技能的传授是提高农业中专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农业中专学生是直接参与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实践者, 对他们进行劳动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目的在于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并将这些劳动技能运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中。他们劳动技能的高低, 直接关系到他们在农业生产第一线能否能动地发挥好应有的作用。因此劳动技能的培养、传授既是农业中专学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任务, 又是农业中专办学的主要目的, 是农业中专学校教育工作者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需要解决和研究的主要问题。

1.4 加强体育锻炼, 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

作为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的农业中专学生而言, 要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施展才华, 没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是不行的。农业、农村、农民工作, 从种植到养殖, 从管理到疫病防治, 季节性强, 突发事件多, 工作任务重, 虚弱多病的身体是难以胜任的。而且,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市场化, 竞争将越来越激烈, 对劳动者精力和体力的压力越来越大。要承受精力和体力的双重压力, 更必须要有一个强健的身体。

鉴于以上分析, 对农业中专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应在夯实思想基础, 丰富文化知识, 强化劳动技能, 提升身体素质几方面拓宽路子, 研究对策。其中, 政治思想是基础, 基础知识是条件, 劳动技能是重点, 身体素质是保证。

2 培养农业中专学生能力的手段

2.1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学生学习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按照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中, 除了上面谈的途径 (外因) 外, 学生能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一个关键的问题 (内因) 。因为, 即使学校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实训条件, 规范了学科的学习的内容, 但如果学生不是主动地去接受、去探索、去实践, 那么再好的路学生也不可能走好, 再好的机遇学生也不可能去抓住。因此, 如何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就成为首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当前重点要针对学生需要什么、想什么、缺什么的实际, 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形势教育, 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明确所学知识的重要性。使学生热爱专业、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热爱农村、热爱家乡, 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激发学生责任感、使命感、危机感, 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发挥刻苦钻研好学上进的精神, 学好各方面的知识技能, 为能力的发挥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

让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提问、敢于实践。对学生不仅要让其知道是什么?怎么样?而且让其知道为什么?学会探索、学会质疑。没有疑问, 就不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探索。只有通过引导和启发, 让学生学会怎样去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和矛盾, 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就有了内在的动力。

2.3 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

学生所学的各门知识, 所掌握的各种技能, 最终都要用于实践之中, 因此, 教学中要善于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让学生学会用理论去指导实践, 让实践印证理论。做到既动手, 又动脑, 亲自去操作、去实践、去体验, 这样才能学得好、记得住、用得活, 才能在理论的认识和实践的操作上为培养能力鼓劲添力, 学生的能力也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摘要:加强对农业中专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对于他们走向社会, 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 无疑是十分重要的。文章就如何加强对农业中专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做粗浅的探讨和分析。

手段能力 篇11

关键词:信息技术;积极性;操作性;氛围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1-217-01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信息资源是社会不断进步的驱动力,为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是十分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作为学生接触信息化的启蒙阶段,小学阶段在信息化学习中扮演中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教学应不断创新教学的方式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信息教学的最佳效果,为学生的长远、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创新教学方式,调动积极性

儿童具有活泼好动、想象力丰富、善于动手实践的特点,作为教师,应时时关注学生学习的动态与兴趣,及时调整信息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针对学生好动、探究欲强的特点,教师不必过分拘泥于理论知识,课堂上可以灵活安排微机课理论与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配合实践,在实践的同时讲解理论知识。学生通过学习、讨论不仅提高了运用计算机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和求知的能力,进一步增强的学生团结互助的品质。此外,还可以多进行信息教学的革新,增加学生的新鲜感和好奇感,从而更好地完成信息教学的任务。

二、加大实践力度,提高操作性

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学中,主要的任务是让学生掌握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提升获取、传输、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分析、思考,掌握计算机学习的一些规律。而实践是学习过程不可缺少的一环,而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性非常强,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实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注重结合学生的经验,使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建立在学生现实生活的基础上,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长此以往,学生定能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进而真正完成学生“全人”发展这一艰巨的任务。

计算机作为信息传导中最重要的平台和媒介,让小学生能够及早地掌握其基本的技能和技术是十分有必要的。在教学中我们只有抓住孩子爱好游戏的天性,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独具的交互性和展示媒体的多样性,在“学中玩,玩中学”,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计算机入门课中,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直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不利于学生积极性的培养。那么如果在教学中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通过“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学生就会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枯燥的教学就变成了学生自觉自愿的学习,真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三、丰富学习活动,营造学习氛围

教师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创新教学思路,拓展教学领域,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通过不断讨论、比赛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通过这些活动,取长补短,可以有效地激励和帮助后进同学,让其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更多的知识,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完善评价机制,培养良好习惯

信息技术课程理论知识多且枯燥乏味,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那么学生很容易就会失去兴趣,因此,应该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建立健全评价机制,从而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上进心和积极性。采取比赛、考试、竞答等督促方式,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对于在考试优秀和平时表现优异的同学重点进行表扬和奖励,以此来带动和激励其他同学从而提升整体学习成绩。

手段能力 篇12

一、小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的动态分析

部分小学生因为理解和反应速度比较差, 总是在计算小学数学问题之中出现错误, 而使小学生在数学的学习中深受打击, 导致部分小学生对小学数学所涉及的相关知识产生了排斥。 除此之外, 大部分小学生都有一些共通的常见负情绪, 比如, 小学生都喜好与自己的小伙伴玩耍, 难以将自己的“ 心”从小伙伴的身上收回, 而耐心极差, 并且多数小学生过分依赖于计算器而计算能力极差。

二、计算能力培养的策略以及应对措施分析

小学数学的计算步骤主要是提取关键信息、计算答案自己验算结果。 但是多数小学生往往会忽略信息的提取和结果的验算两个步骤, 所以降低了小学生的做题准确度以及因对计算工具的依赖而弱化了自身的计算能力。 例如, 某校教师为让自己所带领的小学生能够在自己的教学手法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这位教师要求小学生在做题时必须依据计算步骤的顺序依次写出其中的解题过程, 其中包括答案的计算以及所得答案的验算等, 使得小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手法而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并使得小学生逐渐提升解决小学数学所带来的相应问题的技能和充分认识小学数学所涉及的相关知识。

总而言之, 数学是强化小学生思维最好的一门学科, 但是部分小学生因为理解和反应速度比较差, 总是在计算小学数学问题之中出现错误, 而使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深受打击而厌恶小学数学, 所以教师需要利用适当的教学手法让小学生可以在课堂之中灵活地运用自己解决数学所带来的相关问题, 并且还能够通过教学手段强化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

参考文献

上一篇:激光分析仪下一篇:发酵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