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手段

2024-05-28

电教手段(共12篇)

电教手段 篇1

当前, 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达到了一个全面开放的崭新领域, 教师如何运用好多媒体, 发挥其声、图、文并茂的情境教学, 已成为我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巧妙地运用电教手段, 更能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开放课堂, 自主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积极回答问题。”很多教学专家在阅读教学中常常安排自由读课文, 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然后又让学生提问。开放了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书声朗朗, 讨论热烈, 氛围浓厚。如果这时能借机运用多媒体的辅助, 让学生结合自我阅读各自操作出示问题, 显示答案, 然后朗读再利用多媒体自由提问、小组讨论、显示结果, 最后还通过多媒体把学生提出的问题与知识点汇总起来。这样, 不但让学生得以充分的学习实践, 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而且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 创设情境, 入情入境

新编的语文课文是人文性与工具性高度统一的教材, 在阅读教学中, 我们不但要提高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 而且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和形成高尚的品质。借助电教手段创设各种情境, 是实现这一教学目标的最佳途径之一。例如:在教学一年级课文《小猫种鱼》中, 为了帮学生体会小猫满怀丰收的幻想, 以及它把鱼种下后结果怎么样?说明了什么道理?我们又如何去帮助小猫?教师把这些问题通过课件显示出来 (旁边插有小猫各种表情图) , 让学生深入阅读、思考、讨论, 然后表演、汇报, 学生容易把这些问题所包含的内涵、意境理解得透彻明了, 表达出来也就清楚了。

3. 形象显示, 突破难点

在阅读教学中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学生在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字句、段篇的含义时, 很难几句话就表达得清楚。为了处理好这个教学环节, 利用电教, 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获取知识, 形成能力。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中的词语“纹丝不动”, 用语言解释显得很抽象, 用CAI演示学生就容易明白了, 读此段内容的时候自然就能读出钢铁般坚强的语气。本课的难点是要让学生领悟邱少云是个严守纪律、意志坚强、不怕牺牲的伟大战士。为了突破这一难点, 教师利用CAI的情景展示, 进行对比教学, 针对“熊熊的烈火烧得枯草噼噼剥剥地响”、“烈火烧到邱少云的身上了, 我们闻到一股浓烈的焦味”的情景动画, 让学生观看后再找出与画面有关的段落读一读;然后让学生指出“烈火是怎样烧到邱少云身上的?”, 再问:“邱少云怎么啦?”“‘纹丝不动’是什么意思?”“邱少云表现得什么样?”“邱少云为什么会这样?说明什么问题?”这样提问, 一步一步地烘托出邱少云的革命意志和伟大精神。到此时, 教师又结合画面让学生集体读、指名上讲台朗读, 学生领会邱少云的行动与精神之后, 又出示CAI, 让学生通过形象的动画来理解“纹丝不动”、“漫山遍野”、“歼灭”等词语, 并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对照图画把文中表示邱少云动作、“我们”的心理活动的词句找出来, 描上线, 这时再问“纹丝不动”说明什么?“满腔怒火”说明什么?“一下子消灭了阵地上的敌人”又说明什么?学生的回答就显得既轻松又愉快, 很快就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我们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语言训练, 使学生知识得以不断的积累, 同时将知识延伸、拓展。多媒体现代技术教学手段的巧妙运用使语文阅读教学得到了全面优化, 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情感,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质, 促进了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

电教手段 篇2

小学语文愉快教育

张娴

论文导读:愉快教学是愉快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愉快教学是要创设一种愉悦的情境,使学生臵身于一种愉快的易于接受的学习气氛中.只有在愉快的环境中学生才会更自觉、更主动地参与学习....愉快教学是愉快教育的一个主要内容.愉快教学是要创设一种愉悦的情境,使学生臵身于一种愉快的易于接受的学习气氛中.只有在愉快的环境中学生才会更自觉、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学生心境愉快就会学得更好.应用电教手段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在实践中,我们探索出了电化教学与愉快教学的结合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渲染气氛,拨动爱的心弦愉快教育是一种渗透着爱的教育,而课堂教学中的这种爱是通过师生情感的交流达到的.教师运用电教手段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学质量,更好地发挥了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作用,进一步增加了师生情感交流的机会和时间.而形象、直观的电教媒体为学生创造了表现自己的机会,加上教师激励性的评价更能引起师生感情上的共鸣.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一开始使用投影仪映出周总理的遗像;同时,教师用哀痛低沉的语调对学生说:“1976年1月8日凌晨,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在北京不幸逝世.噩耗传来,亿万人民沉浸在万分悲痛之中.”学生凝视周总理遗像,听着老师舒缓沉痛的话语,其悲痛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播放“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实况录像和配乐朗诵录音;那黑色的挽联,那白色的花环,那阴沉寒冷的天气,那缓缓而行的车队,那满面泪痕的老人、青年、小孩……此情此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悲痛之情.形象直观的电教手段,教师动情的教学,使孩子们个个泪流满面、泣不成声,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位教师对电教手段的选择运用,贯彻在从设计到应用的整个过程.当教师在课堂上准确、恰当地展示电教媒体时,其高尚的敬业精神和真挚的爱无疑会对学生产生感染,唤起学生对知识的爱、对领袖对师长对同辈的爱、对集体、人民和祖国的爱.爱的真谛是爱人.被爱只是一个起点,它需要扩展.有效地运用电教手段拨动了学生“爱”的心弦,不仅使学生感受到“爱”而且也学会了“爱”,即施爱于人.一个人能施爱才能显出人格的内涵意义,才能显出生活的充实,也只有在被爱和施爱中,完美的人格才能真正显现.创设意境,领略“美”的境界爱美、求美是儿童的基本心理需要.美育是愉快教学四要素之一,而电化教学可以艺术地表现教学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音像教材将诸多美的因素渗透到电化教学中去,使学生在一个和谐的、充满美感的教学环境中既获得知识,又陶冶情操.如教《繁星》一课,将雪白的天花板作为幕布,随意调节投影焦距,让悬挂在“天空”上的星星时明时暗,不时闪烁.学生头靠桌子上,向上仰望,眼前出现了半明半暗的星空、无数眨眼的星星,还有飞舞的流萤,闪烁的航标灯……教师随时稍稍移动画面,让学生产生船在移动、星也在动的感觉.与此同时,播放一段优美的夏夜圆舞曲,在视觉、听觉交织的立体空间里学生不仅领略到了一个柔和、静寂、梦幻般的海上之夜的形象美,也从文章的意境中体会到了语言美.儿童如能沐浴在美的环境中,他们的精神世界就十分愉悦.小学语文教材是装满美的宝库,如何引导学生进入宝库去感受美、创造美,电教有其优越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不仅可以把课文教材中的各种美的因素(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等)直观地再现出来,而且往往比课文的描述更鲜明更强烈更集中,加上电化教学特有的构图美、色彩美、音乐美等因素,不仅可以使学生辨别出客观事物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同时也使他们对美的事物产生学习、领会、把握的兴趣,同时也陶冶了他们的审美情操.视听并茂,趣化教学氛围兴趣是儿童认知的需要,也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因此愉快教育把在课堂教学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是否贯彻愉快教学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讲愉快教学就是兴趣教学.电化教学根据自身声象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以直观、形象的图像、艳丽的色彩、逼真的音响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保持着兴奋的情绪.一位教师教《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先让学生闭目倾听配有音乐的课文朗读录音,逼真、生动、优美的声音,使学生仿佛来到了西沙群岛,紧接着教师让学生一边看活动投影片上西沙群岛的美景,一边讲解启发.这样,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嬉戏的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生长着奇特树木的海岛和鸥鸟翩飞、嬉戏、孵卵、多种鸟蛋堆放于鸟巢等新奇有趣的事物活生生地呈现在儿童的面前.加上教师适时适度地点拨,教学始终抓住了学生的心灵,使它们处于情绪愉悦的状态之中,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活动,愉快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因此,我们说电化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行之有效的手段.拓宽视野,开发创造潜力每个学生都可以而且应该发展创造力,并在创造活动中体味到成功的喜悦.教师通过教育使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创造性的活动,这是教育成功的标志.如果我们培养的孩子要能在将来成为跨世纪的四有新人,现在一定要让孩子成为思维活跃敏捷、想象丰富、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电教媒体能激发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潜力的开发.一位教师教《惊弓之鸟》一课,学生对更赢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不理解.于是这位教师设计了一幅抽拉活动片,并录制了拉弓声和大雁嘶鸣声.教学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演示投影片并播出配音,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对雁落的情况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创造性推测,得出:更赢听到大雁叫声悲惨,判断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于是就拉弓振声,受伤的大雁听到拉弓声后振翅速飞,伤口裂开后摔落在地上.通过声像并茂的电教演示难点突破了.电化教学焕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使他们领略到了一种最高层次的愉快--创造的愉快.电化教学的心得体会

张娴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变革。作为一名基层教育的一线教师,完全有必要对教学过程重新认识。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多媒体应用与教学改革创新的密切关系,主要体现为多媒体的先进特性在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能够得以充分地发挥,对探讨新的教改思路,培养新的教与学的思维方式,启发活学活用的创新精神,寻找教学改革的创新 点,具有现实的意义。

无论那一种媒体形式,只有在教学中切实起到了其它媒体无法替代、举足轻重的作用,使教师和学生亲身感受到其教学应用的优越性、实用性、科学性和先进性,才能认定此种媒体形式在教学中的存在价值。

先进的教学媒体只有为先进的教育思想服务,它才具有目标和出发点,具有自由广阔的创作天地,具有活的灵魂。

随着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迅猛发展,教育软件,教学资源在形式内容等方面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态,在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等诸多层面赋予教学以全新内涵。

经过数年以来的教学经验,我个人认为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和好处有四个:

一是帮助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我们有时间、有精力真正用心去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断提高自身水平.通过学校的系统培训后,在我的学习和运用过程中,让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视野逐渐开阔,技能大大提高,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更新。

二是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使得信息技术的使用已成为实现现代化、信息化必不可少的手段,也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最佳途径。信息技术的使用符合了中学教学过程有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实现信息化教学、媒体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迫切要求。使教学方式方法更精益求精,丰富多彩,声色具备。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之后,我感到自我需求的不满足和对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不满意,便开始大胆的对原有资源重新编辑、改造、升华,从而更有效的组织利用资源,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方式方法,制作出更符合实际教学的多媒体课件。用于课堂,激发了学生们的探索精神及求知欲。

三、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远程教育资源充足、精美,在教学中,我把有关教学资源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利用图片、背景音乐等素材创设出符合课程要求的情境,渲染了课堂气氛,在讲课中适时利用电影、动画,通过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演示,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

四、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远程教育资源中各科资源可以说内容多、涵盖面广,我们可以随时找到有关教学所需要的动画、彩色画片等。当我们把这些资源、素材整和到我们自制的课件中,上课时,学生看到的就是一些生动的画面,这更容易让学生记忆和理解,从而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总之,我感觉远程教育资源的运用,使学生的视野开阔了、信息灵通了,变得“耳聪目明”,更具发展潜力;我相信学生会拥有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远教资源为教学服务,让远程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在小学英语课中适当的应用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意义

朱彩虹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传统的英语教学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是死气沉沉的课堂,很多学生看见英语就头痛,更谈不上兴趣。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中心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潮流,提高自己的现代教学手段。在平时的英语教学中,多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在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这个意义重大。

关键词:电教手段;初中英语教学;学习兴趣;教学效率

随着教育事业的日新月异,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多媒体辅助教学走进英语课堂中,又为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学校的教师通过多媒体可以非常形象直观的讲述清楚过去很难描述的课程内容,而且学生可以更形象的去理解和掌握相应教学内容。学生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自学, 自考等。教学领域是最适合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领域。在我国目前的英语课堂中,没有母语的学习环境下,多媒体的应用无疑为学生创造了最佳的外语学习环境,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他的基本意义和优点有这些:

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教学内容可重复学习,可以进行远程教育,提高教学效率,节约教育经费,降低教育成本。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因此,课件的知识表达能力更强,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

2.有效地缩短教学时间,提高记忆效率,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方便、快捷、高效多媒体教学通过演示课件,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了教师授课时的板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有条件的院校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实现资源共享,在校园网或者是教育网,甚至整个互联网上,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师、学生、学校、家庭和社会之间的交流。

3.它能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而应用普通教学手段难以讲清楚,甚至无法讲清楚的知识重点、难点,使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在普通条件下难以实现、观察到的过程直观而形象。尤其是用图片,动画和视频就更直观更形象!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意义更加重大,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对鼓舞巩固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积极性起着决定作用。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想学,才会乐学,才会主动去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艺术魅力和兴趣因素,应用多媒体是最好的手段之一。传统的课堂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模式是“粉笔加黑板,课本加笔记本”。学生毫无兴趣。教师应该从教学的权威者转变为教学的合作伙伴。多媒体辅助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克服传统教学弊端的全新的教学方式,使抽象的,枯燥的学习内容转化成有形的,可感知的,可视,可听的动感内容。当学生臵身于多媒体教学环境中,他们会对即将开始的学习活动充满渴望和自信,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地学习材料和学习通道,完全没有焦虑感,这完全是多媒体英语教学起的重要作用。多媒体容声,色,文为一体。对学生的感官和视觉产生强烈冲击,学生在课堂上会很活跃,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会争先恐后的回答问题,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满腔热情参与活动,参与交际,形成了师生,生生之间互动交流,与老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英语多媒体教学真正使学生做到想学,乐学,善学。

2.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新课的导入更简洁鲜明

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一堂课的开始,也是关键之一。课的导入要简洁明了,使学生更快的理解教师的意图,不迷惑。如何去做,才会收到最佳效果,一直是众多教师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而多媒体的运用则能够产生令人满意的效果。一段动画演示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一段小视频能将一个故事生动的展现给学生,一个跳跃的动作能勾起学生对某个单词甚至某种时态的回忆和再现。如我在讲初中新目标英语Go for it Unit 11 Section A 时,利用几副动作的图片教学词汇run, eat breakfast , take a shower , go to bed 等,学生通过对图片的视觉效果到思维的联想,很容易的学会这些生词,而且还非常感兴趣。如果教师只是简单的告诉学生这些词汇的中文意思和读法,那学生即便学会了,也会觉得很乏味,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再有,教师利用多样化的多媒体演示手段可以使学生迅速集中注意力,从课间的活动中快速转移到课堂中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加以适当的提示和讲解,学生就会对本课有了整体的认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多媒体导入新课简明,生动,易操作,学生感兴趣。

3.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听,说,读,写训练

听、说,读,写是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也是中学英语训练的基本要求。据心理测试表明,视觉所获取的知识居多。所以在教学中采用声像视觉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听和读是学生通过听觉从文字和语言情景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多媒体的参与,有效地提高了听和读的质量。

首先,多媒体手段使学生接受信息的载体由课本中的文字变成了可感知的声音,可视的情景,解决了由于认知水平不足而无法完全接受信息的问题,使更多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运用多媒体手段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听英语录音,看英语录像,标准的发音更具吸引力,录像声情并茂,为学生形成语感,提高说和写的能力打下基础。

说和写是表达过程。直观的多媒体丰富了学生的说和写的内容,缩短了学生的训练周期,提高了教学质量。

4、运用多媒体教学突破重、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准确合理地处理教材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如何将教材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是关键点。而多媒体就是教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手段之一。比如,在进行语音教学时,使用多媒体可以保证学生发音的准确率,而且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画面上声音和口形的变化学生可以一目了然,通过反复的听和读,学生得到充分的练习,而且非常感兴趣。有的学生爱看动画片,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动画,并配以对话,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境中用什么样的语言来交际。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加深了对语言点的理解,还可以让学生模拟真实情景实际应用,这样既突破了教学重点,又将难点化难为易。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的利用有限的教学空间。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教学的根本。传统的课堂形式单一,教法缺乏多样性,趣味性,造成学生分化,效率低的弊病。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教材的呈现则是多通道,多元化的。集合声音,图像,动画和文字为一体,这样,抽象或枯燥的内容具有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可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学生潜力,从而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在我们平时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来教英语,因为他的形象性生动性更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能够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英语学习。能更好的把握课堂,能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老师与学生有融洽的关系,取得双赢的后果,所以说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意义非常重大。

电化教学心得体会-

朱彩虹

教育系统是与科技发展贴比较近的行业,因为,教育与科技发展相辅相成,科技为教育服务,教育又为之培养科技人才。

目前,我们学校实行了网络化教学,每位教师在授课时,不像以前一样排好课轮流到多媒体教室去上课,这确实极大的方便了每位教师。凡是用过的老师都知道,多媒体网络真是好东西。多媒体教育网络是把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有利于智力发展。

新颖生动的演示,熟练、协调优美的示范表演,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好奇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好的演示,往往使学生过目不忘,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正确、规范的操作是演示成功的基础,也是提高演示效率的前提。演示过程是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况下进行的,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的很多操作又是学生第一次看到,这种“先入为主”,一旦给学生留下不规范的操作印象,将来纠正起来会是很困难的。演示的同时要配以简明的指导语,使演示与语言指导紧密配合,才能组织好学生观察。这样就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于是,在课上,我使用了媒体上的关于这次课的相关课件资源,学生在这样图文并茂的情景中,学习兴趣大增。每天都盼着上课,就连平时不太爱学习的学生,在每节课上都兴奋不已。课下不停的问:“老师,下节课有什么新鲜的东西?”……面对他们每天都新奇、兴奋的目光,我感觉特别的愉悦,有这么浓厚的学习兴趣,我们的教学还愁什么呢?过了几天,我照例进行考察,结果却不太理想了。电教媒体生动形象,易被感知,吸引学生,具有其它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优势;只有适时使用,恰到好处,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虽然多媒体教育网络有助于教,但它不能代替教。教是为了学,助教导致助学,助学不能代替学。有位教育家讲,“老师讲通了,不如学生想通了。”讲通了不一定想通了。所以,不同的时候使用多媒体助教,不同的程度上使用它助学,其效果不一样。我们提出要“恰如其分”,其含义是使用多媒体助教要适时、适度。只有适时、适度效果才能最好。

首先,电教媒体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接受新信息并最终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工具,而不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若盲目地依赖于电教媒体而把所有的教学环节全部使用电教手段再现出来,那么教师就成了电教媒体的奴隶。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从明确的教学目标出发,选好合适地电教教材。

其次,教师要选好恰当的内容和时间,适当地使用电教教材。实际教学中,教师运用电教媒体存在一些误区:盲目使用各种媒体,使课堂的信息过多过滥,制作的课件画面眼花缭乱,学生只是觉得好玩,造成信息的泛滥,结果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影响了教学目标的实现。在演示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和其他媒体,人为地控制或模拟某些现象,使这些现象反复出现,突出主要研究内容,排除次要因素,使学生有序地观察变化过程。演示促进了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要正确处理好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教学手段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与学生情感交融、信息交流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和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路,使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

借助电教手段 培养学生思维 篇3

一、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情境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切入点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沿用教师用黑板板书用口头说教,学生用耳朵听、用笔记录,教师和学生之间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式,结果是学生在课堂上始终跟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思维,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不能使学生在理解知识内涵时留有思考余地,从而导致学生思维方式单一,方法不灵活,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可有效弥补这一不足。如,在《观潮》一文的学习中,由于我们的学生没有亲自见过大海,在脑海中建立大潮的形象难度大于水上建楼。如果教师先投影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再用多媒体展示大潮来时的巨大声响,这样学生在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学习“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山崩地裂,好像大地被震得颤动起来。”时,学生的思维一下子就会活跃起来,感觉到钱塘大潮的雄伟壮观。因此,利用电教手段设置特定的教学情境,会碰撞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将学生的思路与教学思路巧妙地结合起来,引发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有利于学生攻破一些重点、难点、疑点等问题,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借助电教手段创设教学情境有很强的生命力,它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切入点。

二、借助电教手段培养学生思维的途径具有多样性、灵活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教材特点、地域特点,提供给学生灵活多样、新颖而有趣的情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运用音乐的表达和声情并茂的朗读创设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动听的曲子,优美的旋律很容易打动孩子幼小的心灵。因此,运用录音创设情境,可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新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如,教学《月光曲》一课中,“皮鞋匠静静地听着……”那段时,可播放《月光曲》,同时播放这段课文录音,学生随着音符的跳动,眼前就会感受到“在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而且还使学生体会到了《月光曲》所表达的意境及情感。

又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中,红四团发起总攻这段时,播放湍急的水流声、风声、雨声、冲锋号声、大炮的轰鸣声、机枪的狂叫声响成一片的录音,学生就会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自然就会体会到飞夺泸定桥时战斗的激烈,以及红军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2.运用文中插图创设情境,有利于优化学生思维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图文并茂的课文。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创设出教材中描绘的情境,让学生眼观画面形象感染,引发学生新的思维点,例如,在教学《数星星的孩子》一文中,小学生对天文知识较难理解。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活动投影和彩色卡通,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效果就不同了,学生不仅认识了碧蓝的天空像大玉盘,美丽的星星像珍珠,而且还理解了“星星是在有规则的,不是乱动,他们之间的距离总是那么远”这样的直观形象展示,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优化了学生的思维。

3.借助电教媒体,巧设反馈练习,发散学生思维

反馈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是检测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还是对学生思维训练的有效途径,传统的教学反馈速度慢效率低,而利用电教媒体可以多角度、多形式、多方位地进行练习,并及时点拨、评价。方便、及时高效是减轻课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例如,用投影片可以大容量地出示基础练习、变式练习、填空练习、看线段编题等,有效地训练了学生的思维。

总之,只要我们充分合理地利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的思维营造创造良好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教学质量,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促进学生成长 篇4

一、合理运用电教媒体, 可以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视野更开阔

学生受到年龄、阅历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有时对文本的理解并不会如教师所期望的那么理想, 此时, 教师需要做得更多的是文本之外的功夫。我总是把每一篇课文看做是一个点, 在介绍这个点的同时, 让学生抓住一条线, 以期望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 让语文的学习走得更远。

例如, 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过程中, 我希望学生关注的不仅仅是圆明园的毁灭这一段历史, 而是从历史中总结教训, 得到启示, 让语文的学习不仅是停留在语言学习的层面, 更注重学生学习能力、人生观的培养。为了达到本课的情感目标, 突破重难点, 我在课前搜集了大量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其中纪录片《圆明园》是一个很好的素材, 于是我选取了其中与课文相关的内容进行运用。

基于了解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今天的观点, 在本课的结尾我设计了质疑历史的环节, 以问题“当时的人们为什么不尽力去保护它呢?保护了为什么又让祖国的河山任人践踏”引入, 在学生结合自己所搜集的资料阐述观点后, 出示片段:清朝士兵自杀式的抵抗、侵略者与清军伤亡情况的对比、武器的对比、逃亡之路上碌碌无为统治者。学生自然得出科技的落后导致了国力的衰弱, 自然会明白落后就会挨打的道理。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中国成了任人宰割的肥肉, 百年的屈辱史成为炎黄子孙心中永远的伤痛, 在圆明园的尘埃早已落定的今天, 这些痛还在折磨着每一个中国人。观看2009年2月圆明园兽首在佳得士拍卖行被拍卖的视频以及中国律师团的努力, 要以这种“痛”激发学生的进取之心而不是一味的怨恨。历史不应被遗忘, 但铭记历史不应是发出几声怒吼而已。在质疑环节中让学生感受到了圆明园被毁的必然性, 自然也就明白了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的道理, 自然也就明白了科技兴国的重要, 自然也就不会只是空喊一句“勿忘国耻”而是真正想到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振兴中华。

语文课应是为学生推开一扇探索世界的窗户, 而不是约束学生成长的井, 应让学生看到外面更多、更精彩的世界, 而不应只是头顶那一片小小的天空。曾听过这样一句话“不是口气大, 而是眼界小”。当学生说“语文很简单, 我都会”这类语言时, 我觉得教师应该反思的是学生的视野是否狭窄、是否具有探索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精神。语文的学习是不是孤立的, 是与历史、社会、文学等多方面因素相融合的。教师在课上应通过多媒体手段引入其中精彩的片段, 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 让学生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索, 这比教师自身所掌握的知识范围更广, 程度更深。我们不可能告诉学生所有的知识, 但我们可以把探索知识的路指给学生, 让学生看得更远, 走得更远。

二、合理运用电教手段, 借“晕轮效应”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晕轮效应”, 也叫光环效应, 即评价者对其评价对象产生好与不好的总印象后, 往往泛化、扩张并推论他们其他方面的特性, 从而形成片面的评价。在小学教学实际中, 小学语文教师多数担任班主任工作, 作为学生在校生活所接触最多的人, 学生在身心两方面的依赖性都比较强, 学生的这种依赖性在生活行为和学习行为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电教手段的合理运用也会让学生在学习文本的过程中, 学习合理运用电教手段为自己的学习与成长服务。

提到运用电教手段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 就不得不提到网络。网络上有让孩子沉迷之中的游戏, 也有不切合实际的传言, 但更有丰富的教学资源。作为教师, 尤其是担任班主任工作的语文教师, 可以借用“晕轮效应”, 在运用课上运用电教手段展示教学资源的同时, 引导学生培养正确、合理运用网络资源的能力。

关注这一点的思考, 源自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在对班中一位总也坐不住的学生进行劝告时, 我很自然地举了邱少云的例子, 学生点头之后, 却神秘而坦诚地对我说:“老师, 我听说他不是自愿的, 是人家不让他动, 我上网时看到的。”这一句话让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教学。在教学中我注重了运用电教手段为学生展示更广阔的天地, 学生具有探索的精神与意识, 但却缺少必要地对信息进行选择的能力。

于是, 在之后的教学中我注重了对学生合理运用网络的引导。在学习《有趣的汉字》这一单元的过程中, 在引入新课《甲骨文的发现》时, 我借用了“探索发现”频道的一段视频, 片头被我刻意保留, 并貌似无意地说了一句:“在网络上, 探索发现频道的视频是我很喜欢看的。”不少学生轻轻地点头, 在之后与家长的沟通中, 很多家长表示, 学生回家也开始关注相关视频了。

仅仅一次的指导是不够的, 在很多课上我也有类似的“无意”行为。反复的引导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五年级下学期的综合性学习一单元中, 在合理运用网络这一部分的教学中, 学生自读自悟, 并没有存在难点与疑问, 同时, 在与家长的沟通中也感受到了学生的变化。

学生在了解外面广阔天地的同时也在学习了解的方法, 学生的能力不断提高。在学习《草船借箭》课, 对人物进行分析时, 不少学生提到了“三气周瑜”, 由这个故事来说明周瑜的心胸狭窄, 说明诸葛亮的识人心;提到了官渡之战, 说明曹操是乱世奸雄;提到了曹操杀伯奢, 说明曹操性格多疑, 也反衬出诸葛亮的才华……《三国演义》不再是一个个故事的连接, 更是一个由人物性格所决定的故事。当然, 也有学生提到《三国演义》与历史的不同, 在理解这些不同的同时, 学生也在感悟着名著文字的魅力、了解作者的观点与立场。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 也就成为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 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 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对于学生来说, 课文的学习最重要的不再是接受和存储知识, 而是学会探究, 以便为终身继续学习奠定基础。

运用电教手段 优化课堂教学 篇5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阵地。课堂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决定学生成绩的好坏,而且还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和走向社会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仅仅通过黑板、教科书等形式,因为这些形式在方便程度、信息承载都有极大的局限性,使得教学形式单调、呆板,教学容量不足,已不能满足新形式发展下的课堂教学要求。而电化教学,以其高效生动的优势,在教学中逐渐上升为重要的地位。该模式善于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教师根据学科特点,设计出适合学生特点、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年来的实践,电化教学的应用让我对生物课产生了浓厚的趣。

一 电教让导入新课更精彩

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我们的学生阅历浅,生活空间有限,许多现象无法观察到,再加上他们对周围的许多事物没有留心观察,对生活很多东西体会不到乐趣,以致学习被动。教师要设法营造一个愉快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要求学生不但是“要学”,更重要的是“愿学、乐学”。运用电化教学更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若老师在上课前能放一段与本节内容有关的录像,学生看后会激起学习欲望。例如在讲《动物人体发育》时我先让同学们看一段《青蛙发育》的录像,然后让学

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学习课本内容——蛙的受精卵是怎样发育成蝌蚪的。老师一面讲解一面提出问题,让学生从录像中寻找答案,用自己的话加以描述。这样的课,课堂气氛活跃,兴趣更浓,当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电教让教学手段更直观

电化进入课堂,教学手段更加直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在生物教学中有很多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我试着制成动画进行演示其过程。例如学习《细胞的增值》学生对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很难理解,我就利用动画演示分裂的过程,学生通过观察后,就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在脑海中留下了“直观”印象,对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了。在讲DNA的空间结构时,用模型教具固然好,更好的是把DNA的双螺旋结构用计算机制作成课件,利用课堂进行演示,使知识传递更加直观化、形象化。

三 实验课中引用电教,达到实验的最佳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

生物课中要做大量的实验,只有确保每个学生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才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找出规律。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实验的可观的非常小,不利于全体学生观察。利用电教手段演示能把实物放大呈现在屏幕上,使实验取得最佳效果。例如:在实验《制作临时装片观察细胞》中,当用盖玻片直接平放盖住清水在载玻片上时,易出现气泡,这时我就把它制成动画的形式,先把盖玻片的一边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地用盖玻片往另一边

赶水,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以免影响观察效果,造成细胞和气泡混淆,同时又有利于学生掌握此实验的全过程及操作难点。

四 利用电教手段创设良好的情境,使学生“入乎其内,出乎其外” “入乎其内”是指带学生进入书本,这是学生的感知认识阶段。“入”要求学生能神游于老师创设的艺术境界之中,达到忘我境界。幷切通过情感体验画面,使学生如经其事、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出乎其外”是指领学生走出书本,这是学生的理性认识阶段,“出”是学生对课本内容含义理解的升华,是一种伴随着情感活动的理性思考,使学生联系实际,深入思考,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操和保护环境、保护家园的主人翁意识。

例如在讲《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一节时,首先设计一幅图画,幷播放古筝音乐,再配以富有感情的描述:“远处是连绵不断的高山,一道瀑布飞流直下,溅起层层浪花。近处是茂密的树林还有盛开的桃花,一只只小鸟站在枝头,叽喳吟歌。你听“咚咚’’那是漂亮的“森林医生”啄木鸟在给树木看病,树下一位爷爷在给孩子们讲故事,一群扎着蝴蝶结的小姑娘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吸引了许多漂亮的小鸟在为她们配乐吟唱。啊!这里的风景真美啊!”直观地图画,动听的旋律,一下子使学生进入“画”中,学生仿佛置身于树林中一样,他们的情绪很高涨,这些树这些鸟驳得了他们的喜爱,使他们真正地入乎其中。这是画面上出现了几个伐木工人把树木砍光,树木倒了,鸟巢里的雏鸟从树下摔下来,死了。它们的父母伤心地离开了,这里不再是它们的栖息之地,这里也永远失去了鸟儿飞逐嬉闹的身影和它们悦

耳动听的天籁之声。一个鸟语花香的环境被无情地破坏了。这时,学生们情绪很低落,接着再讲据统计自1600年至1800年全世界有25种鸟类灭绝,现在有可能每年就有一种鸟类灭绝。请同学们思考,同桌讨论鸟类种类和数量减少的原因是什么?怎么样才能保护这些鸟类呢?学生们有了以上的感性认识,联系生活实际思考的很深刻,同时还提出了更好的保护鸟类的措施。有的学生说:“我以后再也不掏鸟蛋、抓小鸟、掏鸟窝了,我要多种树,在树上挂上鸟盒子,让鸟有个舒服的家。”还有的说:“我要勤喂鸟和鸟交朋友。”我们要在树上贴上“爱护鸟类、人人有责”的警戒牌,劝告人们不要打鸟等等》学生们发言积极,讨论热烈,使他们真正出乎其外,受到保护鸟类‘保护环境的思维教育,同时通过情感体验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责任感。

五 电教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创造力的起点在于观察力,创造是从观察开始的,而敏锐精心的观察力是发明创造的前提。没有较强的观察力,就不会有很强的创造力。观察力是“源”,创造力是“流”,善于观察,才善于创造。在生物界中有那些很微小的、用肉眼看不见的细菌、病毒,甚至在光学显微镜下也难认清的微生物,如利用计算机提供的各种曲线、平面、曲面等生成工具,制成生动、逼真、形象的形体,变抽象为具体,便于学生理解,同时还能激发学生多思、多想、多问的兴趣。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科学家的设想方法制成画面,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掌握科学家的发现过程,这样从多角度、多层面、思考、想象、探索的发散思维方式,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开启学习的探索、创新的意识。

运用电教手段 优化教育过程 篇6

【关键词】教育 电教手段  语言情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1.191

电教手段具有声、光、色、图俱佳的特点。它不受时空制约,随时可以再现情景,为幼儿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的形象。根据幼儿的认识规律,生活实际与心理特征,恰当运用电教手段,录音、投影、录像、VCD等提供丰富的直觉形象信息,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促使幼儿注意力的“有意转化”,启迪思维, 能够优化集体教育活动过程,以达到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提高整体教育活动效益。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语言是思维的外观形式,是表达感情,交流思想的工具,口头语言抑顿的语调和丰实的感情色彩,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幼儿时期是儿童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发音机制开始稳定和完善,因此,在语言教育活动中针对故事,儿歌的特点,适时的播放表情朗读的录音,通过声音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效果。如:儿歌《我爱北京天安门》重点描述了天安门的美丽,雄伟景色,抒发了热爱祖国,热爱北京天安门的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让幼儿看DV图片,边听录音。通过声画并茂的朗读把孩子们的心带到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城楼,仿佛身临其境,使幼儿的感情与儿歌的感情产生强烈的共鸣,为理解内容,记忆朗读创设了情感气氛。在此基础上,再次播放录音,熏陶情感,激发想象进一步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北京天安门的情感。

电化教育能为幼儿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寓教于乐,它可以变抽象的概念为生动形象的教材,丰富教育内容,提高教育效率,如在计算活动中,要帮助幼儿形成数的概念,学习“4的形成”我运用幻灯底片与复盖片的操作演示;先让幼儿观察池塘里一共游来几只鸭子?通过这样的操作、演示幼儿感到新鲜有趣,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了思维和想象。紧接着我又让幼儿得出结论:3添上1是4,4比3多1,3比4少1,4里面有4个1,4个1合起来是4等概念。

二、展示画面,启迪思维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儿童思维的发展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受着教育的影响,要使幼儿聪明就要特别注意发展他们的思维,幼儿主要根据事物的样子,事物的形象进行思维,而不是根据事物的本质来概况,判断和推理。幼儿期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对一些抽象的知识,借用DV、幻灯、录像展示画面,启迪幼儿的思维,帮助理解知识的难点和重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体内的秘密》,这是介绍人的消化系统的功能及保健的卫生常识。这对幼儿来说是陌生又神秘。它容易引起幼儿产生渴望了解的心理。于是教师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幼儿讨论“吃到肚子里的东西哪里去了”?然后通过放映录像,让幼儿直观形象清晰地看到人消化系统的各器官以及事物到体内的消化过程,这时孩子们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呼:“太奇妙了,原来人肚子里面装有这么多的东西!”为了进一步强化教学,教师再放映由于不讲究卫生而引起疾病的录像,启发幼儿思维,“他们为什么会肚子痛”“为什么会生病”“怎样才能使胃肠不生病”,从而使幼儿的学习动机和兴趣的真实而典型的材料,不仅能寓枯燥的说教于多彩的屏幕画面之中,而且打破了时间、空间、地域上的限制,把幼儿的视野引向广阔的大自然中。它又像一架显微镜。能把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和操作的渐变过程展示得清清楚楚,产生奇妙的作用,活跃幼儿的思维,这是过去的传统教学所不能做到的,例如:蝴蝶是怎样吸花粉的,它的生长过程是什么样的?啄木鸟是如何把树洞里的小虫勾出来的,它的舌头上有些什么?大海深处有些什么?骆驼为什么能在沙漠中行走等等把大自然搬到孩子面前,展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丰富了知识,启迪了思维,其体现出的优势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三、渲染气氛,诱发情感

声音是赋予画面生命的因素,音乐在教学中能渲染气氛,烘托画面,激发联系,深化主题,有助于对故事的理解。教学过程中注重用“声”来渲染课堂气氛,既能调动幼儿情绪,又能激发幼儿的情感。如:在“模拟扫烈士墓”思想品德教育活动中,为能引发幼儿对英烈的怀念之情,教师在讲述中配合播放了哀乐。低浑悲壮、哀婉音乐,小朋友听了难过地低下了头,默默地向烈士献上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白花,表示对革命烈士的怀念。在“我爱家乡”的主题活动中,把歌曲《秀丽山城》作为主题旋律贯穿于始终,优美抒情的音乐,配看汀州名胜古迹及风景如画的汀江等,蕴含着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强烈地感染了幼儿,他们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爱家乡的情感溢于言表。把课堂的气氛推向高潮,主题得到升华。

四、提供素材,激发想象

兴趣使幼儿整个心理积极话,是产生注意的基础,求知的动力。而运用电教手段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实的建构素材,引起幼儿对建构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

如大班幼儿进行“美丽的汀州”建构游戏过程中,先让幼儿参观汀州的名胜古迹——古城墙等及风景优美的卧龙山、上上塔等,再让幼儿观看美丽汀州的录像。教师以讲解员的口吻进行介绍景色迷人、风景优美的卧龙山;气势磅礴,富有历史意义的古城墙……,幼儿仿佛身临其境,激发创建的愿望。小朋友兴趣勃勃地讨论如何进行组建。有的幼儿建成墙有的幼儿建了一座座新楼房:“商业城”、“商贸大厦”、“花园新村”等;还有的幼儿建了儿童公园;有的种植了许多树木花卉在汀江河建了母亲园……,内容丰富,色彩鲜艳,布局合理,一副美丽的汀州图跃入眼帘。一个个幼儿为有这样秀丽迷人,风景如画的家乡感到骄傲,感到自豪,热爱家乡的情感情不自禁地从心里而发,紧接着让孩子结合爱家乡主题活动举行“卡拉ok演唱会”,应用优美、动听的同步音乐伴奏,以及色彩绚丽、图像变化的视屏画面,使孩子们更是情绪高涨,兴趣盎然。

由此可见,电化教育能把大自然中,宇宙中的一切搬入课堂,让他们看到大自然的美丽景色,宇宙的神奇,丰富了幼儿观察各方面的素材,开拓了眼界,更为幼儿丰富的想象插上了翅膀,在想象的天空中自由的飞翔,

总之,电教手段的色彩、录音、情节、动态、形体演示、实物表现对幼儿的注意力的集中和记忆的保持思维,想象的诱发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借助电教手段,灵活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启迪思维,诱发情感,优化教育活动过程,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教育部 2012年9月

2.《幼儿园活动区教育模式的研究(摘要)》 中国儿童教育网 2013年7月

巧用电教手段, 优化写作教学 篇7

关键词:作文教学,兴趣,能力,评改

在语文教学中, 作文教学一直是让老师伤脑筋的一个问题。大多数同学一提到写作文就犯难, 写什么?怎么写?怎样开头等, 都是比较让人头疼的问题。而多媒体电教手段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使作文教学变得轻松愉快。

一、利用电教媒体, 再现社会生活, 提供写作素材

写文章是创造性地反映社会生活, 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写作的素材就是自己的生活体验。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水, 源泉丰盛而不枯竭, 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息。”所以作文教学时, 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掘现实生活中的原材料, 指导学生从他们曾经参与过的各种活动中寻找写作素材。而事实上, 我们的学生活动范围狭小, 很少有机会接触大自然, 体验社会等活动。因此, 他们作文素材十分匮乏。而多媒体等电教设备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的特点, 利用活生生的画面和音效可以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素材, 为开拓学生的思维想象力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这样在作文教学时, 可突破时空的限制, 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 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如我们可以借助电教媒体回放运动会任一场比赛录像, 而不受天气、时间、场所的限制, 可定格比赛场面, 跨越时空, 多视角场内场外, 将参赛队员的动作、神态、场外观众的表情和场上气氛等随心所欲地展现在面前, 启发和诱导学生“重返”比赛现场进行搜寻和提炼, 这样比组织观看一场比赛更全面、更详细。自然一篇篇情真意切的作文就会应运而生了。因此, 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 为写作教学提供帮助。

二、恰当运用电教媒体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原动力。德国教育家斯多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一旦有了写作的浓厚兴趣和爱好, 就会成为他的一种需求, 进而写作便成了他的一种习惯, 到那时不让他写都难。但兴趣的培养也很难, 而电教多媒体教学从他的直观性、交互性、表现手段多样性、大容量星等方面恰恰符合了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 对声光电多种刺激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让学生有的写, 有的说。例如, 描写春天, 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跨时空性, 可控性, 将春天里的各种植物、动物的变化、活动以及大自然悄悄变化的各个细节一一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它展现在学生眼前。并且配上音乐, 让学生带着喜悦和惊奇体会春天的美丽, 他们自然而然有感而发, 才能写出一篇篇美文。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写作情感与兴趣, 调动学生积极参与, 能改变过去学生把作文当成一个沉重包袱的畏惧情绪, 从而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在广阔的思维空间驰骋, 写出好的文章来。

三、运用多媒体演示, 提高学生观察能力

观察力是智力的窗口, 思维的触角, 是创造的“眼睛”, 在写作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利用电化教学独有的优势, 从事物的大小、远近、动静、发展、主次、整体和部分等方面, 有计划, 有目的地进行演示, 并指导学生通过反复细致观察, 逐渐培养观察的准确性、顺序性、选择性、细致性。

首先, 利用多媒体可以调动学生观察的积极性。例如, 让学生写动植物, 只靠想象和生活中的一点常识很难把文章写好。因此, 在写之前, 老师先列举几种有趣的动植物, 例如, 害羞的植物“含羞草”, 把含羞草的图片和写猪笼草的文章一起展示给学生看, 通过观看图片和阅读, 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了解了动植物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从而激发了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积极性, 使学生养成了留心观察大自然的习惯。再让学生利用读书、看电视和上网的便利积极开展课外阅读, 并开展评选“小博士”活动, 号召学生都来争当“小博士”, 这样学生观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 再让他们写作时, 就有话可说了。

其次, 利用多媒体体现观察的开放性。例如, 指导学生写荷花, 为了让学生有话可说, 有材料可写, 减少对学生的束缚, 教师不能以一个模式来要求学生, 而应让学生多角度, 多方位观察。可以配以适当的解说, 也可定格在某个时期,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详细观察, 并把观察到的内容有条理地说出来。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习作环境, 消除对习作的紧张感, 产生习作的欲望, 如此指导, 学生写起作文来难度小多了, 作文的内容丰富、具体, 层次清楚, 脉络分明。

由于多媒体的介入, 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写作也不再是难事。

四、运用多媒体网络交互优势, 优化作文评改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 佳作常自改中来。”可以说,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学生认识事物和表达对事物的认识, 须反映在“作”和“改”两方面。对学生作文的评改不是意味着学生作文训练的结束, 而应把它当作另一种开始, 成功的修改有时能给一篇作文以“新生”。教师最成功的批改是引导并教会学生自己修改。初次作文表达出对事物的认识后, 修改的过程也是对事物认识深化的过程。而多媒体电教手段, 具有资源的共享性, 容量的超限性, 交互交流性, 对作文的评改有很大的优势。如把不同层次的文章在展示台展示出来, 提供范例讲评, 教师可将批改的过程完整地展示给学生, 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 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学生掌握方法后可进行交流评议, 每个学生的作文都可由别人品头论足, 每个学生也都可以成为“小老师”, 对别人的作文提出自己的看法。评后, 作者可根据反馈意见利用光标移动、插入、改写、删除等操作技术对作文中的错别字、标点、词语等方面进行修改。也可以把典型的病句、病例投影出来, 进行分析、推敲。为鼓励学生习作的点滴进步, 教师让学生从自己的习作中找出精彩的词、句、段, 甚至整篇作文, 输入在电脑上, 注上姓名, 让大家品味欣赏, 通过老师点评, 大家讨论, 相互促进, 相互提高, 从而保持学生习作的热情, 体验生活体验习作成功的欢乐, 进而以形成良好的内驱力。同时, 采用多媒体网络使作文的阅读对象不再局限于自己和教师两个人, 而是全班师生。这样, 既促使每个学生努力写出好作文, 也使得他们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许, 大大激发了写作热情, 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自己的表达、分析、判断能力, 养成了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

实践证明, 多媒体电教手段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改变了“一支粉笔”行天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为指导学生写作文, 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生活体验, 优化作文评改提供了帮助, 使学生观察有对象、思维有凭借, 表达有内容, 作文有方法, 对提高作文教学质量起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学.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教学中应合理运用电教手段 篇8

第一, 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坚持因人而异。电教手段是为实现教学任务, 完成教学目的服务的。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电教手段决不是标新立异, 更不是走过场搞形式主义, 而是为实现教学手段的最优化, 以提高教学手段和效率, 使学生学到的东西多些、快些、好些。因此, 上课时是否采用电教手段, 必须从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基础知识、接受能力的实际出发, 因课因人因地制宜, 不搞“一刀切”。该用的要积极去用;可用可不用的不用;没有必要用的坚决不用。否则, 陷入盲目性, 必然事与愿违。一般地说, 那些学生比较熟悉, 或内容比较浅显, 易于接受和把握的课文, 没有必要采用电教手段;有些课文的内容, 虽然学生不易理解, 如果无法用电教手段来表现, 或不能发挥电教手段的特长, 也不要勉强去用。但是, 对于离学生生活实际远的, 或学生缺乏直接经验而又深奥的内容;对于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讲清的重点、难点, 或虽能讲清而占用时间多、教学效率低, 电教手段有能发挥自己特长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内容, 则应当尽可能地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

第二, 和教材的内容相结合, 坚持因材施教。有些人错误地认为, 上课时使用的电教教材越多, 越能体现出电教课的特点。所以, 本来用投影能解决的问题, 还要放录音;本来用一幅投影片能说清楚的, 非得用两幅或多幅。结果, 课堂上, 教师常常忙于放片、解说、提问, 累得汗水满面;学生只顾看投影 (或看录像、听录音) 、听故事, 甚至丢了教材, 忘了知识的学习。电化教学的实践表明, 教学效果与电教教材用的多少并非是正比关系, 我们不能单纯以使用电教教材多少来评论一节电教课的好坏。俗话说“兵不在于臃而在于精”。若是一堂课里电教教材用的多了, 又用得不甚恰当, 必将导致“喧宾夺主”或“画蛇添足”, 不但教学重点受到冲击, 也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反之, 如果本着“少而精”的原则, 把电教手段用在点子上, 用得恰如其分, 却能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 和教学规律相结合, 坚持精心施教。一切事情都要按规律办事, 开展电化教学也是如此。因而, 教师有必要学习一些电教理论, 如电化教育的特点、作用、原则、方法等, 以把握电化教学的规律, 为科学地运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奠定基础。此外, 许多电教教材都是教者自己动手设计制作的, 又应用于个人课堂的教学实践中。制作电教教材时, 一定要精心设计、细致加工, 确保电教教材的准确性、科学性、教育性和艺术性。运用电教教材上课时, 要讲究方法, 精心施教。

第四, 和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 坚持因地制宜。各种教学手段各有所长, 也各有所短。任何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不可能是全能的, 也不可以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比如现代教学手段中的投影仪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中的小黑板。因此, 我们不能过分、片面地强调现代化电教手段的作用, 而忽视传统教学手段的运用。目前教师的讲解、指导、示范、板书等仍然是基本的教学手段, 现代化的电教手段只是辅助手段。所以, 教师应加强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性作用, 研究和扩大它的使用范围, 使教学手段逐步走向现代化。

运用电教手段 辅助科学课教学 篇9

现代化教育, 就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 主要采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媒体教学法进行教育活动, 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我们知道投影、幻灯、录音、录像、广播, 还有计算机、多媒体、网络等都是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下面, 就这些电化教学手段如何在《科学课》教学中运用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实物投影、幻灯

在《科学课》教学中, 实物投影、幻灯是应用最简单、最实用、最广泛的一种电化教学手段。

1. 将模糊变清晰

如:在教学《物体的热涨冷缩》一课, 关于空气的热涨冷缩实验:烧瓶口装上一个插着玻璃管的塞子, 在管里滴一滴带颜色的水, 外面用线做个标记, 然后用热毛巾捂住玻璃瓶, 瓶内空气逐渐变热, 管里的小水滴就会向管口移动, 放开热毛巾, 瓶里空气变冷, 管里的小水滴向相反方向移动。这个实验可见度小, 如将它平放在投影器的工作面上, 再照上法实验, 实物投影或幻灯放大的图像十分清晰, 小水滴在玻璃管里的移动, 学生一目了然。

2. 将枯燥变生动

实验可使学生动起手来, 激发学生爱自然、学自然的兴趣。但在教学中, 实验也会受到仪器、演示可见度等诸多方面因素的限制, 讲解时也会变枯燥、乏味。如:《电流》一课, 要让学生学会组装简单电路, 如教师在讲台上边讲边组装, 有的学生看不清老师的操作, 理解困难。如直接把干电池、开关、小灯座、导线等放在幻灯机的工作面上进行操作示范, 把其黑影打在银幕上, 使学生直接看到老师的操作情况, 简单明了。当然在实物投影上操作则效果更佳。

又如:《鱼》一课, 讲解鱼体构造及鱼鳍作用时, 也可把鱼缸放到幻灯机工作面上 (注意当心把水溅出来) , 鱼影一下子投影到银幕上, 生龙活虎。剪去鱼鳍的鱼游动情况也直接显现在学生眼前。这样可极大地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 将复杂变简单

《彩虹》一课, 讲解彩虹形成条件是阳光斜射在小水珠上。课文安排了这个实验:把一面镜子斜插入水盆里, 让阳光透过清水照到镜子上, 再由镜子反射到墙上会出现一段人造彩虹。实践证明, 这个实验成功难度较大, 且出现彩虹不清楚的现象。在教学中, 可以这样做:把幻灯光打在天花板上, 拿三棱镜放在幻灯机工作面上、下移动, 至一定位置时天花板上就会出现一条七色彩虹。又如:《影子》一课中, 以手投影形成动物形状, 如利用阳光要受到照射角度等条件的影响, 不易掌握, 如利用幻灯机就可解决这个问题, 只要通电想要什么角度均可。

4. 将难点变明了

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要针对学生的困难所在采取措施。如:《水的净化》一课中, 要求学生初步掌握过滤方法, 其中教学难点就是实验操作要领之一, “两低三靠”的教学。要突破这个难点, 就是要加强直观性。教师可利用课文中插图, 通过边示范边讲解来教学, 但因示范题材较小学生难以看清, 也就难以理解“两低三靠”了。

利用投影就简单了, 可自制一张五框的复合片。第一框揭示铁架台。第二框复上巳装有滤纸的漏斗图片 (滤纸涂上红色, 一层处淡些, 三层处深些) 并告诉学生这有一低: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第三框, 移出准备装滤液 (净液) 的烧杯至漏斗嘴靠住烧杯内壁, 指出这是第一靠, 并移动两三个不恰当位置, 让学生进行判别。第四框移出玻璃棒至靠住三层也就是深红色一边的过滤纸, 指出要轻靠, 讲明这是第二靠, 并移动两三个不恰当位置, 以加深学生印象。第五框移出装滤液 (脏液) 的烧杯至靠住玻璃棒, 指出这是第三靠, 并告诉学生滤液要沿着玻璃棒往下漏至漏斗内, 而且倒入的滤液要低于滤纸边缘, 这是第二低。接着组织学生讨论, 为什么倒入的滤液要低于滤纸边缘?至此, 过滤操作中“两低三靠”通过投影清清楚楚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

实物投影、幻灯特别是实物投影在科学课学习中作用很大, 教师、学生收集到的图片、文字可直接打到大屏幕上去, 学生的作业可直接打到大屏幕上去点评, 教师、学生的演示实验可在实物投影、幻灯上进行, 使学生能清楚地看到教师、学生操作的过程。因此, 正确地在实际科学教学中运用好实物投影、幻灯能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电视

电视已进入当今每一个家庭, 现多数教室也已安装了电视。据科学家研究, 听一遍学生只记住25%左右, 看一遍学生记住的内容达60%左右, 且电视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动态的、有趣的电视节目非常受学生的欢迎。因此, 电视是电化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

1. 录像资料的播放

随着教育的发展, 配套的教学辅助资料包括录像资料越来越多, 这些录像资料一方面帮助教师解决教学难点, 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录像资料通过录像机在电视中直接输出的图像信号清晰, 音质清楚, 色彩艳丽, 如《科学课》中植物、动物的单元, 可以通过录像资料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

2. 教育节目的收看

鼓励学生课外收看电视台中的教育节目, 如:《动物世界》、《科技教育》、《异想天开》等栏目。学生在收看这样的节目时, 就会调动自己所有的知识、经验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判断能力等。也就是说, 让学生在收看电视节目的过程中, 自然地掌握科学课学习上最重要的科学认识、思考、处理方法, 学到课本及课本以外的知识, 提高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也可随时录制一些这方面的内容, 在教学中播放。

三、收录机

运用收录机, 录制一些动物的叫声及风声、汽车声、机器声等音像资料, 作为课堂教学的导入或新授教学资料, 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在《科学课》中的《空气》单元一课的导入中, 教师可先播放一段风声, 让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声音?是怎样形成的?从而很顺利地进入了《空气》单元的学习。又如:《昆虫》的教学中, 也可用同样的办法, 先让学生听听、猜猜是什么昆虫的叫声, 再进入新课教学。

收录机已很普遍, 再加上现在出现的U盘, 有带录音功能, 完全可以让学生作为作业在课外去录制各种各样的声音, 在课堂上交流, 这样的作业肯定是学生喜欢的。在完成作业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四、摄像机, 数码相机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 摄像机、数码相机其性能在不断提高的同时, 它们的使用也变得越来越简单了, 容易在教师和学生中推广使用并普及。这种电化教学手段在科学课中主要应用于观察、记录、信息检索等方面。

1. 拍摄特写

如拍摄动物颈部的特写, 颈部是和动物的生活习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使用性能优良的可调焦镜头的摄像机对动物的颈部进行特写, 并将拍到的影像资料在大屏幕上播放, 可以让更多的学生看到并看清楚。其它还可以拍摄昆虫的口器、壁虎的脚等等。

同时, 鼓励学生课外去拍摄生活中的一些事例, 如:工人如何生产产品的、农民如何耕作的及大气污染等现象, 再组织在课堂中进行交流。

2. 慢镜头拍摄

慢镜头拍摄是摄像机独有的拍摄技法, 在慢镜头拍摄的世界里, 化快变慢, 化虚变实, 容易突破教学难点。如:拍摄两条腿、四条腿、六条腿甚至更多腿的动物爬行方式;拍摄昆虫或其它动物飞行的情况;拍摄蚕宝宝或其它动物吃食物的情况;拍摄蟋蟀或其它动物鸣叫时的情况……慢镜头播放以上的内容, 教师不需要太多的教学语言, 学生就能理解。当然, 在拍摄过程中, 从上、下、左、右各个方向变换拍摄视点, 效果会更好。

3. 制作生物生长专集

鼓励学生选一个或几个拍摄目标, 制作生长专集, 如:人 (包括自己) 、动物、植物。如:《植物的一生》就可选择自己种的风仙花, 《动物的生命周期》就可选择蚕宝宝作为拍摄对象, 每天在固定时间拍下当天的情况。拍摄生命一个周期后, 再利用计算机制作成一本《凤仙花》或《蚕宝宝》一生的专集。

4. 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在科学课中, 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实验, 选择自己需要的实验器材, 自己设计实验、自己进行实验。教师可在学生分组实验中利用摄像机、数码相机抓拍学生操作时的一些镜头, 通过计算机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及时播放进行点评。

摄像机、数码相机其另一个优越性是需要时进行摄像、拍照, 效果不好时可以修改或删除。因此, 充分利用摄像、数码相机可以启发学生, 打开他们的想像空间, 适应他们的各种各样的想法。

五、CAI多媒体课件

CAI课件———这一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完全改变了教师以往上课的方式, 这是向现代教育技术转变的一个飞跃。以往对抽象的、难理解的内容, 教师要花费很多时间去讲解, 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就能用形象化、具体化的手段, 很容易让学生弄清楚, 达到教学目的。

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同样也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观察我们的身体》一课, 讲到身体内部结构这一教学内容时, 学生对自己身体内部的研究很感兴趣, 但苦于看不到只能是通过教师的讲解, 学生通过抽象的想象去理解, 去回答问题, 这样的学习, 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现教师采用多媒体课件来进行教学, 播放身体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动态的心跳、胃的蠕动等, 再加上教师以讲解员的形式进行旁白。学生观看到了平时不可能看到的画面, 倾听老师的旁白, 兴趣顿生, 求知欲受到激发, 注意力被画面和动画吸引过来, 学生就在愉悦的心境中进入了学习的佳境。

因此, 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不仅能扩大学生的求知领域, 而且拓宽了学生的求知视野;学生学习不仅有广度也有深度, 既发展形象思维, 也发展抽象思维, 学习也变得更轻松, 更有兴趣, 会使学生乐学, 主动地学, 更能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六、网络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 使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传统的教育受到了挑战。未来的世界是一个网络的世界, 在网络上, 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网络资源。正确地运用好、发挥好网络资源, 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网络学习环境, 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一个重要手段。

1. 课堂教学进网络

课堂上的40分钟和书本上知识毕竟有限, 一堂课的教学并不是随着40分钟的结束而结束, 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课外去探究。假如课时充裕, 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进网络, 在网络中获取课本以外的知识, 来拓展40分钟的课堂教学。如:《科学课》中的《空气》单元, 完成教学任务后, 在《阅读与拓展》教学中让学生上网, 点击搜索空气的知识, 让学生找自己想找的空气知识, 看自己想看的空气知识, 并鼓励学生课外继续去寻找有关空气的知识。

2. 找网络学习朋友

鼓励学生在网络论坛上发贴, 寻找省外、国外的学习朋友, 特别是象南半球的学习朋友。南、北半球许多地方是完全相反的, 就是国内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也是不一样的, 现在的学生要想了解到这些知识, 除了书本、老师, 最佳的途径是通过网络及网络朋友。

巧用电教手段优化英语教学 篇10

一、语音教学

“听说读写”综合训练是学习英语的基本手段。“听说”领先, 缺一不可。语音学习是学好英语的第一步, 是打下良好英语基础的开端。语音学习的最大特点是易听难说, 听清楚不难, 要达到逼真模仿则困难。这首先就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语音素质。此外还可以利用录音机和原版录音带纠正发音, 让学生在准确的语音语调环境中打下良好的语音基础。教学中, 我将学生的读音录下来, 让学生听听, 和原版磁带比比, 帮助他们纠正语音错误。这样他们就觉得自己的语音不像想象的那么糟。此时, 我再因势利导, 鼓励他们多听、多读、多练习, 努力讲一口流利的英语。运用这种手段进行教学, 让学生在听说中发现自我、改正自我、完善自我, 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和自觉性, 培养其良好的语音习惯和语感。

二、听力教学

语言交际是说话双方传递信息的语言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听懂对方是交际的关键。“听力训练”是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在提高学生听力方面, 我采用了以下措施:1.带领学生多听教材录音, 使其从看书听读到合上书听说, 逐步提高层次。2.经常自制些语速、难度和教材相当的听力测试, 测试设计的难度由低到高, 并做到和听力训练相结合, 对听力训练起到导向和检测的作用。

三、课堂教学趣味化

长期以来, 英语课被当作知识课, 片面强调语法和词汇。学生记不住众多的条条框框, 学习被动、无味, 逐渐失去兴趣。如何使知识形象化,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记忆强度?根据青少年活泼好动、精力旺盛、求知欲强的特点, 采取多种多样的电教手段, 开展生动形象的视听综合训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在学习What’s this/that? It’s...时, 可以通过幻灯中图片的更替, 展示不同的事物进行训练。又如学习时间表达法, 将钟面模型图片通过幻灯展示出来, 然后改变时针和分针的位置, 直接联系past和to的表达法。再如, 在教学英语动词时态时, 运用幻灯优势, 只要在幻灯上打出一个句子, 然后更换句子动词的不同形式和时间状语, 不同的时态就明显地体现出来了, 使学生看了一目了然。还有, 在讲解与宇宙、时空有关的知识时, 其中许多知识无法用口头表达清楚。如果运用幻灯图片, 学生就能很容易地理解那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比较抽象的知识, 让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四、启发式教学

运用电教手段上课, 既要突出重点, 又要层次清楚、富有启发性。启发式教学是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 把问题交给学生去分析、去下结论的教学模式。例如, 我在教新目标英语九年级Unit 14的While you read时, 利用投影图片并根据图画内容提出了下列问题: Do you, or someone you know, have family members who live outside China? Have you ever talked about your ancestors with your family? Do you think “ancestors” are important? 让学生按照问题去认真观察, 动脑思考, 很快就得到了结论。这就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学生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说的能力要在说的训练中培养提高。在课堂上, 要尽量多安排时间让学生动口。看图编对话是培养学生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这种教法中, 幻灯教学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例如, 在讲授新目标英语教材八年级Unit 4时, 先出示幻灯片, 让学生们根据幻灯片看图说话。当他们操练完毕后, 打开书, 对照教材, 这样在教学中学生既能有章可循, 又能有所提高。

六、电脑进课堂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办学条件的改善, 运用电脑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也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的动感强, 比一般的媒体更富吸引力和渗透力。教师在选择时, 应选择那些用传统教学法难以讲清、用其他媒体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教学内容为宜。

运用电教手段 优化课堂教学 篇11

【关键词】电教; 优化;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204-02

电教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数学课发挥电教作用,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节约教学时间,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在突破教学重、难点方面,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化静为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化静为动,鲜明逼真,是电教的优点之一。数学课采用电教手段,把静止的东西变成活动的东西,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数学知识比较枯燥,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有意注意不能持久,如果采用单一的传统教学(语言、板书),学生精神容易感到疲劳,注意力易分散,学习兴趣会受到抑制。而利用电教手段,化静为动,通过电教媒体的声、像、图、文,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与公式”时,运用电教媒体设计CAI课件,通过电脑展示三角形与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通过画面的活动,学生能直观地看到电脑荧屏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长方形或一个平行四边形。而三角形的面积正好是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从而推导出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通过荧屏上反复拼图演示,化静为动,学生看到形象生动、鲜明逼真的演示,高兴极了,学习兴趣非常浓,对“为什么要除以2”这个问题,学生已在脑海中深深地打上印记。这节课,学生学得主动、轻松,教学效果显著。

2 化抽象为具体,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

电教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能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复杂的内容条理化,使学生感知深刻,易于领会。因此,数学课运用电教手段,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数学课的优质高效。

例如:教学“行程问题”时,学生对“同时”、“相对”、“相向”、“相反”、“相背”、“相遇”等术语较难理解。教学时,利用电教手段设计CAI课件,把具体的人、物、地点表现在画面上,通过电脑演示,让学生看到两人同时面对面走过来相遇,两人同时背对背走的情景,形象生动的投影演示,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加速了学生对抽象的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又如:教学一些几何组合图形求面积的计算时,学生学习起来往往感到比较困难。教学时,如果充分利用实物投影的抽拉、移动等形式,变换图形的位置,把较为复杂的组合图形转化为简单图形,学生较容易发现图形与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迅速找到解题捷径,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3 化小为大,有利于学生看清记牢

实物投影具有化小为大的特点,如果把直观教具、学具放在投影仪上,能使教具、学具化小为大,清晰易看,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教具、学具,由于太小,操作的时候学生往往看不清楚,教师难教,学生难学,失去了直观的效果。而利用电教手段,却能克服这一弊端,从而有效地发挥教具、学具的作用。

例如:教学“厘米、毫米的刻度”的认识时,虽然有教具,但由于刻度太小,不易指导。教师可把透明的小直尺放在实物投影仪上,扩大刻度来教学生认识,效果非常好。

又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教师可把透明的三角尺放在实物投影仪上,度量长方形、正方形的长度和直角,从而指导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效果也非常好。

由此可见,数学课利用电教手段,把图形、教具、学具化小为大,有利于学生看得清,记得牢;教师易教,学生易懂,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4 化慢为快,有利于提高教学密度

数学课运用电教手段,使教学内容变得更加豐富多彩,学生获取知识的形式更多样化,使师生之间信息传递非常迅速。既减少了教师板书、画图、抄题的时间,又营造了课堂学习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减少了教师组织教学的时间。电教媒体的形象直观,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具体,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教学难于解决的一些问题,加速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电教能化慢为快,缩短教学时间,有利于提高教学密度,扩大知识容量,增多练习内容和机会,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综上所述,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既缩短了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减轻了劳动强度,同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改变了学生接受知识的思维信号,使之思维兴奋,处于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接受能力。由于教学中动、静结合,声、像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每个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从中学会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越来越浓,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这充分证明了电教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 《小学数学教育》2010年第8期、第10期。

[2] 《广东教育》2011年第4期。

电教手段 篇12

一、弥补传统教学手段板图板画的局限性, 全方位呈现知识, 激发学习兴趣

板图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 教师依靠自己的熟练技巧用各色粉笔在黑板上画出的简略地图。板画是教师将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及演变过程等用各色粉笔描绘出的黑板画。做板图与板画是地理教师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众所周知, 地理的教学离不开地图, 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 承载着众多的地理知识与信息, 是人类学习与研究地理的重要载体。在地理教学中采用板图板画可以将语言教学与直观图片结合在一起, 使得教学更具直观性与形象性, 这样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帮助学生获取更多更直观的信息。现行地理教材配备了二百多幅图形, 这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可以说这直接关系到地理学习成效。但是, 如果这些图形全部由教师在黑板上描绘, 且不说教师是否能够全部画出来, 这需要占用很大一部分教学时间, 还存在能见度低、精确度低等情况, 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这也一直是传统教学中广大地理教师最想突破的问题。有了电教媒体, 这一问题迎刃而解。电教媒体有着强大的表现功能与综合处理功能, 可以突破板图板画的局限性:一是准备更充分。教师可以提前将这些图形进行绘制并输入电脑, 课上需要时, 再调出来就可以了, 从而大大减轻了教学负担, 节约板书时间。更为重要的是, 教师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 全体地理教师将图形存储于地理资源库, 大家就可以随时调用, 这为地理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二是可见度高。教师利用投影仪将图形清晰而完整地投放于大屏幕, 可以让坐在教室各个角落的学生清晰地看到, 再也不会出现看不清的问题。三是更形象直观, 获取更多信息。现代社会是一个读图时代, 而图在整个地理教学中又起非常重要的作用。采用电教手段来展现图形, 可以将枯燥无味的地理信息寓于直观而形象的图形之中, 通过放大、拖放、截屏等特殊功能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真正实现图文转换。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图形来进行相关的训练, 既省时省力, 又便于学生记忆与理解, 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当然大力提倡运用电教化手段, 并不是忽略地理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板图板画能力同样需要加强培养与提高。

二、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 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疑问是打开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提出要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引导学生主体参与、主动探究, 经历学习过程, 达成三维教学目标。在地理教学中, 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来提出问题, 以问题来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求知欲, 使学生主体参与到探究性活动中来。问题的解决并不是一个主观臆断的过程, 而是一个客观创造的过程, 需要借助已掌握的知识与生活经验。此时, 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来为学生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 为学生展现相关的地理信息, 实现教材与多种教学资源的优化与整合, 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 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 激活学生的思维, 开发学生的智力。学生从相关的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中可以获取更多的感性信息, 积累丰富的表象, 经由思考与思维上升为理性认知。同时, 教师在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时, 遇到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肤浅或是思维受阻时, 也可以提出富有启发性与探索性的问题, 将学生的认知引向深处, 使学生对知识能实现本质掌握。如在学习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和冬至日的太阳直射点这一内容时,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地展现地球公转而产生的四季变化、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 并在过程中提出相应的问题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思考, 从而使学生更加认真地观察与思考, 达到对这一知识的真正理解与灵活运用, 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创设各种生产生活场景, 将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地理学科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新课程改革不仅关注学生基本地理知识与技能的获取, 更关注学生对这些地理知识的灵活运用。传统教学只是让学生机械地记忆, 而忽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 教师要改变灌输式教学, 要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究, 将学习与运用结合起来, 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学习“影响工业布局的经济因素与技术因素”时, 教师可以利用电教手段强大的虚拟功能来向学生真实地展现一个城市, 将相关的交通、河流、农业等相关情况融入其中, 这样的场景更能给予学生真实感, 使学生能够将地理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更加科学合理地思考。这样的教学将知识的学习与具体的运用结合起来, 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能源意识, 使学生能够真正地站在人类生产生活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 更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上一篇:教学情境下小学科学下一篇:产品与服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