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教教学论文

2024-11-08

电教教学论文(共9篇)

电教教学论文 篇1

让电教手段成为阅读教学的翅膀《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让电教手段成为阅读教学的翅膀

《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一、文本简析

《桂林山水》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作者抓住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多姿,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祖国河山无限的热爱。

二、学情简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积累了较多的学习方法,他们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积累运用能力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因此,在运用电教手段的辅助下,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指导下能够很快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要求。

三、设计理念

这篇文章不仅语言美,描写的景美,而且表达方式也很灵巧,是阅读的美文,习作的范文。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新课标精神,以电化教学为手段,以读为突破口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赏美、读美、感受桂林山水景色的优美,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通过在赏中读,在读中赏的这种方法,使学生既能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又能积累运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从而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四、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①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其独特的美。让电教手段成为阅读教学的翅膀《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②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③在进行语言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感悟、积累和运用的能力。过程和方法:以电化教学为手段让学生在赏中感悟,以读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读中积累运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感受祖国山河的美,陶冶爱美的情趣,使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

五、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味

①师:“同学们,今天我要带大家到一个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 —— 桂林去游玩。那里山清秀。‘桂林山水甲天下’道出了桂林山水独特的美和人们对桂林山水由衷的赞叹。老师想,如果到了那里,你们一定会以为自己走进了迷人的画卷。同学们,想不想去领略那神奇秀丽的桂林风光呢?”

②课件出示:桂林风光的画面,伴随着悠扬舒缓的音乐。

【这样不仅使学生领略到桂林山水的美景,而且激发起了他们心中的美感,使他们获得了审美的愉悦,产生了对美的向往和表现欲。】

③请学生个别自由表达观后感受,教师相机出示课题。(大屏幕显示)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师:刚才我们用眼睛看到了桂林山水的美,现在让我们用耳朵来聆听一下她的美。多媒体播放范读录音,学生边听边看文,并小声跟着把生字、新词读准确。

②学生自由读全文,思考:a、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b、从文中找出一个总写桂林山水的句子。(桂林山水甲天下)c、“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让电教手段成为阅读教学的翅膀《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③学生读后交流汇报。

【播放范读录音后让学生再自由读一遍,这样激起了学生读的欲望,也给了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由读。这样安排能让学生在更快更好地整体感知全文的基础上抓住主干,从中心句入手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深入领悟

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读哪一段?为什么?(学生汇报后)老师也和某某同学一样特别喜欢第二自然段,因为漓江的水太美了,现在我们先来学习这一段。”

①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多媒体出示自读要求)a、在文中画出描述漓江水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漓江水有什么特点?(静、青、绿)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②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用着多媒体出示那组排比句,并引导学生了解句子特点(先概括写,再补充写),和这样写的好处(既让人感受到漓江水的静、青、绿的程度,又给人深刻、鲜明的印象)。

师:“同学们一定也想抒发一下自己对漓江水的感受,请来吧!” ③多媒体播放漓江水的图片,让学生看后在事先准备好的卡片上写下来。老师巡视指导,并从中挑选出典型句子投影展示,让学生读一读,并进行评价修改。

【这样的安排不仅深化了学生对漓江水美领悟,而且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让学生在表现美的过程中也尝到了成功的乐趣,学习的热情会很高涨。】

④学生齐读这段开头第一句话,说说这句话在写什么?(大海、西湖)并思考为什么这样写? 让电教手段成为阅读教学的翅膀《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⑤多媒体依次展示大海、西湖、漓江水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波澜壮阔、水平如镜”的意思和文中这样写的好处。

⑥引导学生朗读。

a、引导学生体会这段表达作者怎样的感情?(赞美)b、学生自由练读。

c、指名读,挑战读,齐读。

4、感悟写法,合作学习

师:“同学们,读了这一段一定有深刻的印象,请你们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学习第二段的?”

①学生汇报,教师相机点拨、小结。

【多媒体出示小结的学习方法:一读知整体;二读抓特点;三读学方法(比喻、排比、对比与补充描述);四读抒感情。】

②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团队进行合作学习。

③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当学生汇报时,教师把握时机播放“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桂林的山”的画面,帮助学生感受桂林山水的独特美。

【这样的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引导者角色,学生的主体地位十分突出,教师教的目的也很突出——教是为了不教】

④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a、自愿读;b、齐读。)

师:“同学们,作者笔下的桂林山水如此奇美,让我们和作者一起泛舟漓江吧!”

⑤多媒体播放游人泛舟漓江的画面,教师朗读最后一自然段。⑥学生谈感受(a、先谈自己的感受;b、再谈作者的感受。)让电教手段成为阅读教学的翅膀《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⑦多媒体播放轻音乐,学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读完后请学生想一想并说一说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落的相同之处。(总写桂林山水的美。)学生接着说一说二、三自然段的不同之处。(分写桂林山水的美。)然后学生很轻松地就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总、分、总。

5、拓展延伸,积累运用(课外)多媒体出示题目及要求: ①摘抄文中的好词佳句。②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③为文中插图题一首小诗或写几句话。④有绘画爱好的学生为课文再配一幅插图。⑤为桂林风景区设计一段广告词。

⑥家中有电脑的学生在网上阅读其它和“桂林山水”有关的文章,把最喜欢的部分摘抄下来。

⑦仿照文中的写法写一写家乡的白兆山。

(注:其中①②⑦为必做题,③④⑤⑥为选做题)。

【这样的拓展练习既加深了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印象,又拓展了学生的思路,使学生从“学”走向“用”,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这份作业设计又很有弹性,既考虑到了全体学生,又照顾到了个别学生,既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理,又能让学生全面提高。课后学生做题的积极性很高,完成的质量令我满意,达到了预设目标。】

电教教学论文 篇2

一、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天性好动的小学生, 对体育课的热爱也仅仅是停留在“玩”的基础上, 对于完整的、程序化的体育训练, 学生却热情不高, 有些有难度的动作学生更是不愿一遍一遍地去重复训练, 特别是对小学生在体育上有“三基”的要求, 学生很难耐下性子, 积极地锻炼基本功。这就需要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能够被体育魅力所吸引, 在兴趣的驱动下, 主动积极地去锻炼每一个动作, 这时我们可以很好地借助电教媒体的力量。例如, 给学生展示国际级的体操比赛, 让学生被优美的体操所吸引, 然后向学生展示一些基本的动作, 小学生就会主动地伸手伸腿去模仿, 加上老师的积极鼓励指导, 学生会逐渐学得有模有样, 顺利地带领学生完成这节课的训练。通过这样的引入, 将枯燥的抬手、踢腿等动作用电教媒体的形式展示给大家看, 让大家感觉自己也能成为世界冠军, 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 在这种自豪感的促使下, 学生的每一个小小的动作都会觉得自己有世界水平的标准, 积极地配合老师完成每一个动作。

二、形象具体的详细展示, 突出教学的重点难点

对于有些动作, 教师不能用慢动作给学生示范, 学生在观摩时由于所处的位置和角度不同, 对动作的认识不够全面, 必然会影响学生对动作要领的理解, 从而很难达到要求, 学生也会由于没有掌握要领而不愿去做, 通过电教媒体, 老师就可以一边讲解, 一边展示, 让学生形象清楚地观看每一个动作。

(一) 电教媒体对技术动作原理的展示

在动作的讲解过程中, 每一个肢体的动作都要讲到, 手要怎么去做, 脚要怎么协调, 由于有些动作过快学生很难准确地掌握要领, 不能将每一个步骤看清楚, 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电教媒体中的慢动作向学生展示技术动作的关键状态, 教师的瞬间动作可以在电教媒体中变成静止的, 用分解的步骤让学生认真地研究动作原理, 准确地把握每一个环节。例如, 在给学生讲授投篮动作时, 要求学生掌握单手肩上投球, 我们就可以利用电教媒体将标准的动作分解成几个重要的环节, 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持球方法、球出手的姿势、球与篮的角度, 还有臂、手和脚等运动时状态与配合, 将整个技术动作的原理很好地展示出来, 先分解后整体, 很好地训练了学生动作的规范性, 同时老师还可以在一旁进行指导练习, 大大的提高了学生掌握动作的效率。

(二) 电教媒体对技术动作过程的展示

对于几个动作的组合, 连贯性的动作, 学生可能不能很好地记忆, 从而在演练的时候不是忘了这一步就是掉了另一步, 学生不能快速地掌握动作的连贯性, 同时还增加了学生的挫败感。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电教媒体, 使用课件将整个动作套路结合音乐一气呵成, 使学生在“叫好”的同时, 自己也想拥有这个本事, 我们还可以将整套动作“慢放”, 老师指导各个分解动作的要领, 突出在动作之间关键的转弯、过渡, 让学生形象地认识到动作中的重点和难点。例如, 在讲解背越式跳高时, 学生很难从老师快速的动作中领悟要领, 而老师也不能在示范中讲解, 我们首先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整个动作流程, 然后再采用慢镜头观看运动员的头、颈、肩、背、臀、腿一次过杆的动作, 让学生在观看运动员动作的同时体会用力点和起跳感觉, 不但规范了学生的动作, 还能够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去拼搏, 发掘学生内心的潜动力。

三、精彩纷呈的感知体验, 注重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让学生成为体育课的主体, 在感知每一个体育动作的同时, 学生还能领悟一种体育精神, 注重对学生的养成教育,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增加学生的审美情趣。

(一) 电教媒体对学生爱国情怀的培养

体育竞技是学生们最喜爱的节目之一。学生不仅在其中体会胜利的喜悦, 同时还可以渗透德育教育, 生动形象地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例如, 在观看4×100接力赛、足球、篮球等团体项目的比赛时, 老师在讲解每个位置重要性时, 尤其要让学生知道团结的力量, 强调团队精神, 任何一个球队都要靠每一队员相互默契配合。通过让学生观看奥运会等国际级的比赛, 让学生体会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自豪感, 通过小组谈论将来为国争光的话题, 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更培养学生积极奋进、团结一致的品质。

(二) 电教媒体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体育竞技中那优美的体操, 干脆爽快的扣球, 一气呵成的武术, 强烈地震撼着学生的心灵, 不像是一场竞赛, 更是美的盛宴, 通过多媒体可以让学生去欣赏高水平运动员的娴熟技巧。例如, 学生对韵律操的观赏, 让学生在观看中体会运动员的规范动作, 学生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去做, 伸长脖子, 昂首挺胸, 让学生置身于竞赛场上, 体会那一挥手, 一投足的美。学生模仿的不仅仅是运动员的动作, 更领悟到了那种体育精神。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信心, 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学生自身的动作也会更大方富有韵味。

电教与作文教学 篇3

[关键词]电化教学 观察能力 选材立意 思维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28

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电化教学的地位在教学实际中越来越显得重要。电化教育,就是在现代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主要采用现代教育媒体和媒体教学法进行教育活动,以实现教育过程的最优化。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教学实践。

一、利用电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力就是指一个人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我们知道,各种情感和认识事物的过程是紧密联系,认识过程是产生情感的前提和基础,有了事物的认识,才能有主客体间需求关系的反映,从而产生情感。传统的教学多以教师讲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影响了学生吸收、掌握知识的效果。因此,巧用电教媒体通过形、声、色、光多种信息的刺激,调动多种感官,激起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使所表达的意境产生对应振荡,这样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过渡到主动,学生就会认真观察事物。如我在指导《乡村的傍晚》的教学中,我运用电化教学,把乡村的景色按从远到近分成了四组镜头。第一组是红红的太阳慢慢地躲到山的后面;第二组是几个农民正赶着牛,扛着劳动工具走回村子;第三组是村子里的房屋顶上炊烟袅袅;第四组是大树下老人们正在闲聊,旁边有几个小朋友在做游戏。这样的几组镜头,实际就是按照从上而下、由远及近的顺序排列。这样的排列无形中就教给了学生观察的顺序。然后,再定格观察这几组镜头,让学生分别仔细地观察傍晚的太阳是怎样的,农民去哪里回来,炊烟袅袅说明了什么,老人们聊天时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最后,用一段话写出傍晚的景色。这样的教学,把景物带进了课堂,化繁为简,立体地、不同角度地再现景物,便于学生观察,学生很快就能把景物有顺序地描写清楚,并抓住景色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

二、利用电化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再完整的画面也不能准确地表现生活。要打开学生的思路,丰富文章的内容,就必须在指导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它可以帮助作者打开记忆的仓库,由一人一事想到多人多事,由正面想到反面,由颜色想到声音,由声音想到动作,由现象想到本质。如指导学生构思《我爱我的学校》时,我首先根据题目制作两组幻灯图片:第一组是校园花圃;第二组是校园黑板报上“光荣栏”全景。然后我在指导学生作文过程中出示幻灯图片,引导学生由实在事物展开丰富的联想。

三、利用电化教学提高学生选材立意的能力

从观察积累的人物事件中挑选作文材料,是写作文前最重要的准备工作。要写好作文,严格选材,做到内容真实,健康积极是十分重要的。在指导学生作文教学中,我利用电教媒体,引导学生选材,提高了学生选材立意的能力。如写《一件反映社会主义新风尚的事》,这个题目比较长,包含了多层意思,教师在帮助学生审题后,让学生理解“新风尚”这个抽象的概念。再根据学生善于具体思维的特点,通过大量的实例来理解“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含义。并播放几幅与本次习作有关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在学生理解图意后,进而提出问题,让学生说说这些材料能说明什么,并将拟定中心思想说出来。学生通过看图讨论,从中得到了启迪,因而选材范围广,立意新颖,写出的文章内容具体、生动,亲切感人。

四、利用电化教学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作文的修改是学生思维和语言训练的继续,是作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作文教学只是单方面以“全批全改”、“精批细改”的做法来教会学生如何写作文,学生的作文水平提高不快。学生对每次批改的作文只看分数,对于如何把这篇作文写好,则很少考虑,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采用电教手段批改作文,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很强的直观性,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得以充分的感知。我在批改作文时,将那些具有典型代表性、毛病较为突出的习作,利用电教媒体放出来,让学生阅读并进行讨论:这篇文章写得怎样?成功在哪里?存在什么问题?学生通过讨论就会发现许多问题:有“重点不突出,中心不明确”、“内容欠具体”、“详略不当,层次不清楚”;也有“语句不通顺”、“错别字”、“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等毛病。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修改,把传统的“个别书面批改”变为“全班当面批改”。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又使枯燥无味的讲课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和修改作文的能力。

总之,利用电化教学指导学生作文,能使学生易于从形象着笔,从直观得到良好的启发,能构思新颖的文义,写出感人的文采,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电教课教学设计 篇4

亚洲之声教学设计

肥城市王庄中学郝丽丽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单元,了解世界上最大的陆地亚洲音乐的基本情况与特点,以及亚洲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等。

2、了解日本音乐和朝鲜音乐的主要形式与特征。背唱日本著名民歌《樱花》,并体会其独具特色的五声音阶的音调特征。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投影仪、幻灯机等,以便把地图、图片等投放到屏幕上。

3、钢琴、录音机 教学重难点:

1、演唱日本著名民歌《樱花》。

2、感受、体验、辨别日本朝鲜民歌的音乐特点。教学过程:

(一)结合本单元开头的图片,听亚洲音乐来导入本课,可以教师说,也可以师生共同参与。(导入)师:同学们、五一、十一假期你们最开心最快乐的事是什么?(旅游),师:(抽学生介绍自己曾游过的地方),有同学出国旅游过吗?能不能介绍哪里的民俗风情?好!今天我就带大家来一次环球之旅,就让我们通过音乐来了解他们的风俗人情吧!

(二)介绍东亚音乐:

欣赏日本名歌《樱花》(多媒体投影图片富士山)师:同学们看图片猜猜我们今天旅游的第一站是哪个国家?生:(日本)

1、(短片介绍日本)日本是位于亚洲东部的有3900多个小岛组成的太平洋岛国,一亿多人口。主要音乐有雅乐、能乐;一种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结合的艺术,筝乐尺八乐、三味线音乐等。

2、通过课件来介绍《樱花》

(1)由歌名——花名——名花——日本国花;春日赏樱的民俗,民间名歌、国之名歌;歌词内容与风格。对樱花的喜爱与赞颂、赏花的欢乐。

(2)旋律特色。都节调式的特色:五声、二个半音,三种级进:L大二度67(760;小二度34(43),71(17);大三度64(46),31(13)。音与音连接的特色:乐句内各音级进的连接;乐句之间连接要么级进式连接,要么大跳连接。C大调,4拍子。

(3)一字对一音为主。朴素的语言与简单的词曲结合、从容不迫的节奏。

(三)学唱《樱花》

(1)教师播放《樱花》的录音或VCD,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介绍或想象春日赏樱的户外活动。

(2)学生可边打拍子边听唱,注意句末长音的长度。

(3)可以让学生先自由的朗诵诗歌,启发想象,注意情景;而后注意诗歌与旋律对应的长度、念读。

(4)可先由女声唱旋律或唱歌,清澈的女声与这首歌的情景更吻合。然后,全体同学合唱。也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先后歌唱组合。

(四)朝鲜半岛音乐包括:雅乐(管弦合奏音乐与管乐合奏音乐、吹打、歌乐)、民俗音乐(包括唱乐、农乐、杂歌、民谣等)。主要乐器为弦琴、伽倻琴等。伽倻琴在女性中广泛流传。无半音的五声音阶:la、do、re、mi、sol、la为常用的。(1)欣赏朝鲜半岛音乐。

听歌曲《清津浦船歌》。注意这首歌的6/8拍特色,采用这种节拍起到描写行船、渔业劳动的具体形象的作用。歌曲中的衬词模仿罗鼓乐的声响,使歌曲增添了民间生活的情趣,反映了渔人的快乐的劳动生活与乐观精神。组织学生配合歌曲打出其中的罗鼓乐节奏。让学生听倻琴音乐片段。(2)小结朝鲜音乐。

运用电教手段优化目标教学 篇5

运用电教手段优化目标教学

运用电教手段优化目标教学 ――浅谈“导”在目标教学中的作用 目标教学”是美国芝加哥大学著名教育家布鲁姆提出的“目标分类”理论。这一理论现已愈来愈引起我国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和浓厚的兴趣.大家都在学习它,研究它,都在纷纷进行理论的研讨和实验的探索.近年来,我校对“目标教学”的实验研究已达到高潮,每个学科搞实验,每个教师搞研究.尤其在语文教学中,还开展了“运用电教手段优化目标教学”的实验研究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一、导趣――展标 兴趣是一个情感性质的因素,它是能力发生的最早征兆,布鲁姆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如果不是一种情感性质的力量的激发,是绝对不会成功的。导趣,就是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因此,我们在目标教学实验研究中,采用了形象直观、生动、有趣的电教手段来展示教学目标,何谓“展标”?就是要把教学目标明白无误地展现出来交给学生,这是课堂目标教学重要的一环.在展标的过程中我们主要突出“三趣”: (一)谈话导趣,揭示目标 启发谈话能够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因此,在谈话过程中很自然地将教学目标展示给学生.如我们教学《尊敬教师》一课时,就采用了这种方法,下面照录一段教者和学生有趣的对话: 师:小朋友,你们都在什么地方上学呀? 生:我们在恩施市实验小学上学。 师:对,我们的学校呀,有宽敞明亮的教室,有千姿百假山,有造型优美的花坛.更有辛勤耕耘的园丁,天真活泼的同学。小朋友,你们说我们的学校美不美,可不可爱? 生:我们的学校非常美丽可爱。 师:今天这节课要学的内容就是《看图学词学习7一尊敬教师》,学习这一课要求我们掌握五个生字,四个新词,两个句子,会用“关心”说一句话.小朋友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从以上的对话片断可以看出,这种展标,不但有趣,而且非常自然,不落俗套,更符合低年级儿童学习语文和认识规律的特点, (二)灯片引趣,出示目标 上课伊始,如果给学生展现出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让学生观察、欣赏,会引起学生莫大的兴趣。如我们教学《美丽的公鸡》一课时,首先采用投影出示彩图让学生观察,并启发提问:“谁能按一定的顺序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公鸡的外形是怎样的?它在哪里,干什么?公鸡又分别找谁比美?它们的态度怎样?”然后,教师进行过渡性提问:“公鸡又是怎样由骄傲自大、一心要表现自巳的美丽而转变为愿替人们做事?”耍弄懂这些问题,必须要认真读书,并学会生字,理解新词,以上这些就是这课的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这样既展示了教学目标,又创设了美的意境,也激发了学生学的情趣。 (三)游戏激趣,展示目标 游戏是少年儿童尤为爱好的一种趣味活动.这种活动用于教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乐学效应,如我们教学《种鱼》一课时,首先就请一位小朋友到讲台上,扮演小猫做种鱼的游戏,教师边让大家观察,边启发提问:“这只小猫在干什么?它为什么要把鱼种到地里呢?它又怎么会想到种鱼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弄明白的问题,同时还要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许多”、“办法”两词造句,就这样在有趣的游戏中层示了教学目标. 二、导学――施标。 实施目标,是目标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利用目标意义化的材料采取有效的方法,实现各个具体目标.为了使学生顺利达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采用电教手段导学。所谓“导学”就是指导学法.电教导学就是运用电教手段进行学法指导.我们主要采取“三导”。 (一)提纲导法,实施目标, 提纲导法,就是利用提纲指导学生学法,并落实其教学目标.如我们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时,就是运用投影展示了下列自学启发提纲: 1.初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挽幛、肃穆、不约而同、矫健、苍茫 2.精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课文中描写了哪些人物?老奶奶的心情怎样?又是怎样描写一对青年夫妇和一群红领巾的?为什么只具体写这三种人?。 ②课文怎样描写灵车的?给你的`感受如何?哪些地方写了人们极其悲痛的心情?找出关键词句并进行体会。 ⑧灵车慢慢地开走了,人们的表现怎样? 3.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试着编列小标题; 方法提示:①从段意中提炼,②小标题可以是一个“短语”,也可以是一个词,⑧小标题必须醒目,而明白确切,各小标题的宇数的格式最好大体相同或一致. 以上提纲学法指导非常明显。第一题提示了理解词语的方法,是联系上下文理解,第二题是按照问题理解课文内容:第三题是指导学生如何编列小标题。 (二)画面导点,落实目标 所谓“导点”就是利用投影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点,突破课文的难点,排除课文中的疑点,让其教学目标落到实处。如我们教学《詹天佑》一课中在八达岭使用“中部凿井法”开凿隧道这部分,此段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同学们没有这方面的实践知识,难以理解.于是我们利用投影画面帮助学生理解其内容.教师先放映绘有八达岭地形的幻灯片,但没有直接讲解,而是引导学生读课文中“从山顶往下打直井”到“把工期缩短一半”这段话完,教师启发性提问:根据灯片上的地形图,开凿八达岭隧道要从山顶打几口直井?究竟有几个工作面?要求学生看幻灯片,对照课文动手画出“中部凿井法”的示意图.问题一提出学们有的托腮想,有的动手画,有的互相讨论,气氛活跃,态度认真,犹如自己在设计施工图一般.同学们通过仔细看,反复读,认真画,很快就抓住了课文的重点,突破了难点,解除了疑点。 (三)范语导读,达到目标 标准的录音教材能给学生提供标准的语音信息,给学生以示范,让学生进行模仿,达到目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比较多,在教学时,要想学生透彻地理解诗意,除了弄懂宇词以外,还要通过朗读来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深邃的意境.因此,我们在古诗教学中,运用录音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根据录音效仿其中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给学生一些顿开记号如表示顿开拖韵时间短的用“~”,表示顿开拖韵时间长的用“/”,表示顿开拖韵时间更长的用“//”.经过规范训练,同学们的朗读能力提高很快,并且他们读起古诗来,居然也饶有韵味了, 三、导练――检标 “检标”是在目标教学中检测目标,所谓“导练”就是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指导训练,采用这种途径来检测教学目标落实情况.我们主要坚持“三练”: (一)重点精练,检查目标 在语文教材中每课内容都有其侧重点,在教学中要突出重点训练项目,并且做到重点精练,如我们教学《琥珀》一课中“奇异的松脂球形成这个重点段时,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 1.先看教师演示“松脂球形成过程”的投影片,然后按教师提出的思考线索和阅读要求进行默读课文: ①思考线索,a.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地写自然环境的变化 的?b.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地写一对小虫活动的? ②阅读要求,认真细读,抓住重点字词,注意词句之间的前后联系,还可以动笔画一画。 2.按课文内容填空, 这段是写在很久很久以前(),松脂从树上(),刚好把一对敌对的小虫一齐(),形成了()。为此,作者对自然环境的()和一对小虫的()做了非常周到的(),非常合情合理地把一对敌对的小虫送进了()。这个推测是很有说服力的。 这组训练题虽然数量不多,但内容较精,设计科学,既突出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尸抓住要点考虑周到又强化了本课的重点训练,也检测丁本课的教学目标,真可谓一举三得, (二)分项勤练,检验目标 每教学一篇课文教师都要制订若干较细的子目标,要完成这些目标必须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才能达标.这里谈到的分项勤练,就是目标教学中的分项施标和测标,这种训练尤其适合低年级语文目标教学,如《日月潭》一课的教学目标为: 1,看投影彩图后,朗读课文说说日月潭在什么地方,日月潭的名字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说日月潭很美丽? 2.在熟读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给下列句子填空。 ①日月潭里有个小(),把潭分成()()。 ⑦小岛像()()中的()()。 ⑧日月潭()()是密密的()()。 ④湖光山色,非常()()。 3,会背诵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这既矗本课的教学目标,也是本课的目标检测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的履标――施标――测标,做到了分项勤练,及时反馈,及时矫正,顺利达标。 (三)综合蕾练,检测目标。 检测目标的形式多,有单项性的知识检测、阅读检测,写作检测,有综合性的知识、能力、智力三位一体的检测,这里所说的综合普练,就是指的阅读教学中的嫁合刃练,每教学宪一篇课文时,教师就要出一蛆综合性的检测题,让学生独立作业,如我们救宪《长征》一课后,利用投影展示丁这样一组综合性检测题: 1,读拼音写词语。 dengxidn()weiyi()pdngb6()kaiydn() 2.你认为解释正确在括号内打“√”不正确在括号内打“X”: (1)走泥丸:①走在泥丸上();②滚动的泥丸()。 (2)云崖:①悬崖很美,如同云朵();②悬崖高耸,如在云中()。 3.按照要求填空: ①“万水千山只等闲”诗句中的“万”和“千”是泛指的()意思,“等闲”是()的意思.这句诗表达了红军战士的精神。 ②“三军过后尽开颜”诗句中的“三军”指的是()“开颜”指的是()。这句诗表达了红军战士完成长征后的()心情。 4.回答问题:’ 毛泽东主席写这首诗的目的是什么?他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5,根据《长征}这首诗的诗意,请讲出红军战胜哪些天然和人为的障碍。 这是一组综合性很强的检测题。第一、二题是基础知识方面的检测;第三、四题是能力方面的检测;第五题则是智能方面的检测。经常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必将提高学生的技能和发展其智力。 四、导结―强标 所谓“导结”就是指导学生小结。小结是对学生进行概括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使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概括化,使所学的技能进一步综合化、熟练化,所谓“强标”就是强化目标,总的来说是通过引导学生系统小结来强化、深化、内化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主要加强“三结”: (一)初读引结,强化目标. 初读引结,就是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引导学生加以小结,强化其教学目标。如我们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首先要求学生观察投影彩图并初读课文。然后归纳小结出“桂林山水”这一课给学生的初步印象。其结果如下: “桂林的山水优美动人,漓江的水平静得连一丝波纹也没有,像一面大镜子,水碧绿而清澈.山的影子映在水中,清晰可见,桂林的山奇峰罗列,姿态万千,有象鼻山、老人山,骆驼山等。山围绕着水,水倒映着山,远处云雾迷蒙,山水融为一体,江岸田埂纵横,树上繁花似锦,真是一片如画的江山”。以上这只能是个初步印象,桂林的山水究竟有什么特点,作者是怎样描写的?还要进一步认真学习,深入理解课文。 (---)精读诱结,深化目标 精读诱结,就是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诱导学生进行小结。一般精读是指对重点段落而盲的.课文的重点部分,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读课文,然后归纳小结出学习所得,这样能够深化教学目标.这里仍然以《桂林山水》一课的教学为例,本文的重点段落是第二、三两段,因此,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观察彩图,理解课文中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描写桂林的山和水的,然后小结,其结果如下: “在描写漓江的水时,作者运用了一组排比句,抓住漓江水的‘静、清、绿’三个特点来写的,在描写桂林的山这段时作者同样采用了排比手法,写出了桂林山的‘奇、秀,险’三个特点,每个分句都是通过丰富的想象,使用恰当的比喻来描绘山的姿态,读来具体生动,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从以上小结看,同学们对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得比较透彻,归纳小结比较准确,从而深化了教学目标。 (三)熟读导结,内化目标 熟读导结,就是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同时引导其做系统性的小结,一般系境小结是在学完一篇课文之后进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主要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累境小结,一是小结学习方法,二是小结所学知识和技巧,三是小结所曼教育,通过系统小结促进丁数学目标的内化以上所述。是我们学校近年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改革实验,这还仅仅矗一个开端,各方面都还很不成熟,尚有待进一步深入仔蛔的研究,使其向深发展,大幅度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电教教学论文 篇6

太谷县任村乡任村学校 张素芳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说,语文是最熟悉的科目,不要刻意的去学习,因为在生活中要使用语文的时候实在太多了。可是要学好语文却使很难的。要让语文成为学生欢迎的科目却也是很难的。在一般的语文课堂上,老师枯燥的讲解、乏味的字词训练,对课文的没有激情的朗读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难点,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从而大大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电教、语文、兴趣、效率

21世纪,是科学的世纪,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并渗入各个领域,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的崛起,不但给现代教育带来极度大冲击,也给现代教育注入新的生命力,使其产生了一次重大飞跃。而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因为没有哪一学科的学习不涉及到语文内容;另一方面,在学习语文过程中,其实也同时在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认知和感悟世界。正因为语文学科本身在教学内容上的多样性、多元性的特点,加之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所以,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具有独厚的优势。语文课堂通过使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化静态为动态、有效化抽象为具体;启动思维探究、培养学生创造性;巧设练习、巩固新知。这样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原本单一的课堂变得生动起来,课堂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迅速提高,很好地完成语文教学目标,有效地突破重点。可见,应用多媒体到语文课堂是很有必要的。它有很多的优越性。

一、增进学生兴趣寓教于乐 兴趣是个体力求深入地认识某种事物或乐于参与某种活动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小学生的兴趣,主要是学习兴趣,即认知兴趣。长期以来,小学的各科教学无不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列为首要任务。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单凭一支粉笔一张嘴,很难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更谈不上把教学变成艺术,成为一种美的享受。而电教手段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比其它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立体感强,是其他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般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提供的只是一个不动的画面,产生的视觉效果差,激发不了学生的兴趣。而在电教手段参与下的教学则不然,它可以利用“LOGO”中的绘图语句或用“WINDOWS”中的画笔及“POWERPOINT”产生生动有趣的画面,或直接利用“CAI”的丰富直观的画面和图形动画等,使学生大开眼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视像效果。例如有位教师在执教《骄傲的孔雀》一文时,使用计算机进行动画设计,在学生面前展示出一只昂首挺胸、正沿着湖边散步的孔雀,学生通过栩栩如生的画面可以直观地看到孔雀那副骄傲的模样;然后再通过“WINDOWS”中的声音驱动程序,将喜鹊的有礼貌与孔雀的骄傲形成鲜明的对比,再次淋漓尽致地刻画出孔雀的骄傲,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生动有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二、模拟真实环境,情感体验

世间万事,情最动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情感却很丰富。在平时教学中,我们经常把语文当作纯工具性的东西,对语言做静态的分割,做技术上的分析,不注意用语言中所包含的丰富的情感去感染学生。或者语文教师为了说明或阐述一件事物,往往千方百计地根据课文内容用口头语言结合身体语言进行描绘,顶多制作图形或简易的模型来驾辅助,但有时因为种种原因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古人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许多作品传诵不衰,常读常新就是因为作家饱含着自己的思想感情,甚至凝聚着心血和生命。“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读者的学习是“在他所创设的世界中直观自己”。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鼓励和引导学生发掘语文字中的情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电教手段可以让学生贴近生活,把课文中的描写真实地再现,接触真实的生活,让生活和自然美景陶冶他们的情操,感受作者的情感,从而进一步深入理解表现情感的语言文字。如《桂林山水》一课,制作精美的课件向学生展现桂林那如诗如画的美景,让学生感受荡舟漓江的惬意,为他们营造出水美、山美、人美的情境,激发他们内心对美的追求。《草原》一课,当学生看内蒙那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成群的牛羊象是无边绿毯上的朵朵白花,满目翠绿,神情气爽,自然会产生对草原深深的喜爱之情,这种教学效果与教师让学生硬背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不能比的。如《长城》一课,在长城全景图上,制作动画,让蜿蜒曲折的长城与龙的图像重合,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长城宛如一条长龙,蜿蜒在崇山峻岭之间。运用电教手段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心同其情”地学习语文。这就是在虚拟课文情境上的独特作用。

三、化抽象为具体,提高认知

小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是由直观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教师根据低年级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多媒体,提供学习资源,相关的影像资料,电影片断或音乐,集形、声、光、色于一体,能够渲染气氛,使生词或短语、语法教学不再枯燥,将知识有难化简,吸引小学生的眼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去感悟、识记和品味语言,丰富了教学资源并拓展了师生的知识面。传统的词语教学总是让学生读词语解释,然后死记硬背,这样学生对词语理解一知半解,不能灵活运用。在教学中,可利用多媒体将词语的含义与画面相结合,活学活用。

运用电教媒体 优化制图教学 篇7

●运用电教媒体, 优化课堂教学

传统的黑板画图, 存在着教师绘图占用时间多、精度低, 擦掉以后不能重新再现等缺点。教师在黑板上绘图的速度和质量, 也直接影响到教学内容的多少和教学效果的提高。计算机绘图, 具有功能齐全、操作灵活的特点, 有符合图标规定、智能化的工程标注功能, 直观并符合工程应用需要。计算机可以存储和连续处理大量的数据和图像, 并能准确地对数据进行计算和处理, 最终输出图形。以计算机作为传递教学信息的媒介, 易于编辑、修改、交流, 使教师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 能绘制或显示多个平面图或立体图形。利用电教媒体, 可增加课堂教学信息容量, 加大课堂教学密度, 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认知活动, 促进了教学目的的实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为课堂教学创新创造了必要条件。

●运用电教媒体,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制图课多设在职专一年级课程中, 学生刚从初中考入职专, 初次接触制图课的基本知识, 空间想象能力差。而学生看图、绘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和形成, 直接关系到本课程教学的成败。只能通过精讲多练, 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帮助同学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的重点, 突破教材的难点, 可借助电教媒体进行课堂训练。

如练习题:看懂三视图, 补画缺线。学生做完后, 教师用微机给学生修正答案。使用微机一条线一条线地绘制, 其三视图导航光标能较明显地显示出“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对应关系, 有利于学生掌握三视图的画法, 而且能避免学生在做这类练习题时经常出现的复图线或漏线的错误。利用这一组三视图, 还可以进行以下三种训练:一是根据三视图, 想像物体的形状, 然后教师利用计算机的三维实体造型功能, 显示出该题所示形体的立体图, 让学生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相对照。二是将某一视图删除, 根据第二个试图, 补画第三个视图。三是将立体图在某一角度内旋转, 让学生从另外的方向观察, 再画其三视图。这样可使学生充分进行由平面到空间, 再由空间到平面的双向转换训练。微机绘图, 色彩鲜明, 并把作图的动态过程, 一步步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特别是计算机能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直观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 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 简化了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中间环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变为直观的教学信息, 打破了因抽象而产生的沉闷,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的思维更具创造性和灵活性。

●运用电教媒体, 加强直观教学

加强直观教学, 是制图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若能充分运用模型、实物等直观教具, 可以将抽象的讲解变为具体的形象教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 不可能都有相对的教学模型。利用课件, 就可以将任意一组三视图直接生成三维实体的功能, 还能将立体图在三百六十度范围内, 任意旋转剖切。因此, 电子图板的运用, 使模型不足的问题, 轻而易举地得到解决。

另外, 在教学过程中, 所用的实物模型大多不能分开, 不利于学生想象出装配体各部分的形状及各部分间的相互位置关系。计算机绘图软件具有将装配体进行分解的功能, 即将装配体按其装配关系逐步分解, 生成爆炸图, 让学生观察其装配顺序、零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零件的结构形状。也可通过不同形式的约束, 使独立的零件按其相互位置、组合方式、表面间的连接关系结合在一起, 形成装配体。教师只需用简练的语言加以引导, 学生即可一目了然。通过连续变化, 生动地展示了装配体的组合和分解过程, 具有鲜明的动态效果, 极大地加强了直观教学。

●运用电教媒体, 促进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张装配图或零件图, 包括图形、尺寸、技术要求、标题栏等众多内容。我们在讲授零件图、装配图的识读方法时, 由于挂图选用的比例小, 学生不易看清楚。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的组合和相互作用构成教学活动。三者互相联系, 互相制约, 互相促进。学生如果看不清挂图, 就谈不上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 教与学脱节。而利用微机绘图, 通过大屏幕显示, 再复杂的图形也能清晰地反映出来。若需强调说明某一局部的形状或尺寸, 可利用计算机绘图软件的窗口放大作用, 将该局部图形放大显示。学生只有在看清图样上的图形、尺寸及技术要求内容的基础上, 才能听懂、记忆教师讲授的画法、要求、注意事项等, 真正读懂一张图样。将仿真加工过程演示给学生看, 更是弥补了学生生产实际不足的缺陷。

运用电教媒体 优化作文教学 篇8

【关键词】作文教学;电教媒体;兴趣激发;观察想象;自改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一提起作文,学生往往愁眉苦脸,因为他们常常觉得无物可写,无话可说。就是有话可说,也是搜肠刮肚凑起来的“陈年烂谷”,毫无真情实感,毫无童真、童趣可言。怎样才能改变这种不良的状况呢?在多年的作文教学改革实践中,笔者体会到,运用现代化电教媒体,创设情境指导小学生作文,不失为一种科学有效的作文教学方法,它生动形象的视听效果,强烈地吸引着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调动儿童多种感观的综合运用,诱发儿童的情感,使他们全情参与,乐而忘“愁”,积极思维,从而达到有真话可说,有真情可诉的效果,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恰当地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呢?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兴趣,使学生产生写作欲望

著名棋手聂卫平曾说:“是兴趣引我闯入围棋世界”。可以说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作文教学中也必须充分重视学生写作情感的激发和写作兴趣的培养。为了使本来枯燥单调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活泼起来,笔者在导入新课时采用声像引路,把教学内容具体生动地展示出来,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小学生思维的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他们主要通过观察和想象来感知世界和理解世界。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巧妙地发挥电教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优势特点,令学生入情入景。激励学生热爱大自然,激发学生用语言来表达生活的愿望,产生“我要说”和“我要写”的积极心理。例如,笔者在上四年级情境作文指导课时,内容是写一种植物,我播放了《夏日荷花》的录像,学生顿时兴奋起来,目不转睛地观看,情绪十分激动,叽叽喳喳地说道:“太美了,简直像仙境一样!”这时候我用慢镜头指导学生一边看,一边说出荷叶、荷花的特点,随着画面的变换,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说出了这样动感鲜明的句子:“盛开的荷花犹如一盏盏美丽的莲灯……”学生们说话的劲头很高,说出来的句子不仅准确地抓住了荷叶和荷花的特点,而且语句生动,就连平时害羞、不敢发言的学生也大胆地举手发言,当学生畅所欲言后,笔者告诉学生,有条理地把刚才说的话写下来,就是一篇好的短文。最后让学生按要求跟同桌练习说话、写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学生观察和说话,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米”就是材料,观察是积累材料的主要途径,没有观察就没有材料,没有材料就写不成文章。所以,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是十分必要的。在学生的习作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情况:虽然言之有物,但淡之无味。这是学生观察事物不到位,没有准确抓住事物的特点展开丰富想象的结果。传统的作文教学手段难以消除这样的“病根”,而凭电教媒体所显示的声、光、色、形模拟的事物情境,再现生活画面来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引导学生有序、有重点地观察,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维能力。例如,笔者在教学生学习描写美丽的校园时,首先用录像机把校园的景色播放给学生看,将校园的花坛和雪松等景物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很快地了解了写作顺序和描写方法。如观看“雪松”,由于从远、近、上、下不同的角度拍摄再通过荧屏展现出来,学生在写作文时都抓住了雪松的高大和茂盛等特点,语言表达流畅、准确、生动。正是凭借了电教媒体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特点,学生展开了丰富有趣的联想,写出了富有儿童情趣的话语。

三、利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

俗话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然而,学生写好一篇文章后通常是交由老师批改,这样,教师在批阅作文时既费时又费力,而且精批细改出来的文章学生不一定会认真阅读,去领会,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要使学生写出语言生动、构思新颖、有真情实感的作文,还应重视自改和评讲的重要环节。教师该如何引导和指点学生,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这是很值得研究的问题。而利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自改作文能力,是很有效的一个方法。把学生的习作投影出来,配以音乐,进行教师示范,师生共改,学生互相批改,再到学生自己修改。特别是师生共同修改作文,学生兴趣浓,发言积极,从选材、段落、语句、用词和标点等方面各抒己见,讨论评改。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争议评改,提高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选材构幅能力,学生再写作时便得心应手,取舍自如了。在评改作文的过程中,要注意讲究方法,可以选择几篇水平差距较大的文章进行例文评改,教学生学会评改的方法,提高学生评改的兴趣和能力。例如,笔者在指导学生评改《班级的舞蹈会》一文时,先用视频来逐步出示学生习作,让学生当小老师。当投影出现文段时,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很快找出优点,围绕中心,选取要点,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进行了细节描写。找文中用词毛病时,学生起初找不出,经过引导和讨论,学生认识到“缓慢”形容“华尔兹”欠妥,应改为“舒缓”。这样,学生在主动参与评批的有趣活动中,或看到自己的进步,或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明确了努力的方向。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学生作文,不仅有助于增加学生对作文的感性认识,而且有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手脑并用,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发挥电教优势,优化课堂教学 篇9

―电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现代科学的日新月异,要求学生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传授好文化知识,还要注重开发学生智力,全面提高其素质。然而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除了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外,重要的是优化课堂改革,提高教学效率。据国外有关资料表明:使用学习机器(电化教学)比不使用在相同时间内要“多学三倍的材料”。科技与经济的迅速发展,多媒体已有效应用于各科教学,对优化课堂教学过程起了巨大的作用,加快了教学改革进程。实践证明,多媒体在数学教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则说:“喜爱是最好的老师”,这里的“乐之”、“喜之”无疑指的都是兴趣。兴趣是儿童学习知识的催化剂,它能使人精神振奋,思想活跃,产生丰富的联想。在小学数学中有许多概念、公式比较抽象,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概念,用传统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形式单调,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确良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难实现教学目标。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为此我做了如下课件:(1)先出示平行四边形(图一)(2)闪烁三角形并移动,出示(图二) 底 底

高难度 高(3)出示下列问题,小组讨论:A、 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平行四边行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B、 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能很快得出结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这样教学,具有生动性、直观性、趣味性、变化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有助于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如果学生对教学内容缺乏感性认识,要理解掌握教材内容就比较困难。一个从未见大海,甚至没有见过海的图片、画面的人,要理解“汪洋大海”一词是何等因难!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经验少,直观思维处于主导地位。对教材中一些抽象的理论或概念理解时比较困难。如教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同时出发,相向而行”这句话是个难点,如果在黑板上画图讲解,必须先画一边再画另一边,不能体现“同时出发”的`涵义。而用计算机就能解决这一问题。先出示两地相距的线段图,在两端点放上两个小汽车,小汽车同时走动,就出现了两个物体“相向而行”的情景,学生在欣赏动画的同时理解了知识,难点不攻而破。三、 有利于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心理学告诉我们,巩固知识主要是记忆。记忆是一种复杂的认识过程,它包括识记、保持、再识与回忆。充分利用投影教学,把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识记”效果就会好,“保持”也越长久,还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再识”与“回忆”。如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后可用课件出示一组图形:

让学生仔细观察对比,找出这些图形的异、同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揭示概念的内在联系: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

正方形

这样教学避免死记硬背,真正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知识的网络,形成良好的认识结构。同时又避免了概念的混淆,真正达到理解概念、巩固知识的目的。四、有利于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些复杂的图形、计算法则、总结性的文字,各种形式的课堂练习都可以在课前制成课件投影片,教学时根据需要投影出来。教师省去了在黑板上绘图和书写的时间,而学生可以加快感受知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做成如下投影件:首先出示图(一),抽拉底层胶片变成图(二)

上一篇:期未老师的评语下一篇:《描绘我们的校园》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