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电教教学管理

2024-10-19

小学语文电教教学管理(精选12篇)

小学语文电教教学管理 篇1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引进电教媒体技术, 把声像、图文、情境与听、说、读、写结合起来, 组成立体化、多方位的教学形式, 可以使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审美内容, 变成声情并茂、视听结合的审美对象, 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富有感染力,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那么, 怎样让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中, 尽可能大地发挥重要作用呢?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 我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激发创新思维

如果说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那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该是教育的灵魂。多媒体教学在这方面有它不可替代的优越性。它能够将文字的描述形象化, 并在形象化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运用多媒体演示时, 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要多给学生参与的机会, 让他们动手、动口、动脑, 发挥学生的最佳潜能, 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例如, 在《观沧海》的教学时, 针对“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这些想象诗句, 教师播放相关视频动画, 让学生欣赏感悟, 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其中的想象世界:碧波荡漾的大海, 一望无垠的天空, 远远望去, 天水相连, 壮观无比。火红的朝阳, 星光灿烂的银河, 昼夜不息的被大海吞吐。他们相拥在大海的怀抱, 大海仿佛就是日月星辰的母亲一样。然后再出示多媒体画面:星空闪烁、天河璀璨、淡月盈盈, 这些美景与壮阔的大海遥相呼应。让学生观察, 将画面与自己的想象进行比较, 在对比中, 体会作者博大的情怀和远大的抱负。这样, 学生的想象力会更丰富, 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也更强了。

二、运用电教媒体激情导入, 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学习激情的动力是兴趣, 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学习感兴趣, 他的意识、注意力都会倾注到学习上去。多媒体教学以其图形、光线、声音、色彩、动画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多种感官,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而达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现以导入新课为例加以说明。一段精彩的导入, 可以使教材内容以新鲜活泼的面貌出现在学生面前, 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之中, 达到最佳学习效果。

例如, 在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时, 先用多媒体展示介绍双龙洞的视频画面, 创设导入的情境和氛围:满山的映山红、形状各异的石钟乳、粉红色的山……这些会使你感到身临其境, 趣味盎然。教师在这样的情境和氛围中, 适时导入《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堂教学, 给学生的童年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通过精美的图片的展示, 以往游客的观光视频, 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情感, 使学生有种想去实地观光的欲望, 真切感受大自然的美。通过教学使学生产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大自然的情怀, 收到很好的教学实效。

再如, 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 教师在导入时运用多媒体, 呈现给学生狼牙山山高地险, 山路崎岖, 到处是悬崖峭壁的艰难环境的画面, 展示五壮士在山顶英勇杀敌的英雄气概, 以及坚强不屈, 誓死不降的英雄形象。让学生观看后谈自己的感想, 教师由此引出话题:五壮士是怎样一步一步把敌人引上狼牙山, 顺利完成革命任务的?你对壮士有怎样的理解?你认为他们是中国的英雄吗?通过视频展示和这一系列的问题, 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学生在视频的刺激下和教师提示下开展本节课的学习。

三、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拓展延伸, 扩大视野, 丰富知识

新课标提出语文教学提倡大语文教学观。课堂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上的内容, 而应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有效延伸, 用以弥补课本资源的短缺, 同时还节省了课堂时间, 优化了教学环节, 收到很好的教学实效。多媒体教学以生动有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情境吸引着学生, 既拓宽了课文文本的外延, 又把学生带进一个个崭新的境界, 创造出激动、高昂、活泼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

例如, 在课外阅读篇目《月亮上的足迹》的教学时, 课前要求大家预习课文, 并通过网络搜索有关资料, 同学们有的找到了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月的全部图片和比课文更详尽的材料;有的搜到了中国“神舟六号”遨游太空的图片或视频……教师在课下将大家收集到的相关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进行整理, 在课堂上用多媒体课件向全体学生展示, 从而丰富了学生对“登月”的理解, 激发了学生对航天事业的热爱, 使学生的认知面不再局限于课文中的那些单调枯燥的文字上。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从多角度、多层面理解文中的思想内容, 在愉快的体验中感知知识、探究知识、接受知识。多媒体技术使学生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更多、更全面的知识。

总之, 我们应将新课程理念融入语文课堂, 让多媒体真正凸现它的优越性, 为语文课堂教学涂抹华彩、增添活力。但在教学过程中, 不能为了用多媒体设备而用多媒体, 要结合教材实际特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科学合理运用电教媒体, 确实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作用, 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使语文课堂教学斑斓璀璨!

小学语文电教教学管理 篇2

多媒体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课件、投影、录音、录像等媒体,各自具有独特的功能,在小学语文课堂电化教学过程中,应把握最佳时机,创设情境,使学生从无兴趣向有兴趣转化,从抑制状态向兴奋状态转化,达到让学生身临其境,为学生创造一种愉快、和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兴趣。电教媒体图像清晰、色彩逼真,展示过程、显现内容十分简便,有刺激感官的作用。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起学生听、说、读、写,学习字、词、句、篇的兴趣。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能得到更好的体现。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画面的不断切换和信息量的大幅度增加,学生的情绪一般说来始终处于一种亢奋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所以,多媒体教学人机交互的特点为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如我在教《海底世界》这篇课文时,我先播放海底世界的录象片。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学生了解欣赏了海底美丽、神奇的景象,而且让学生得到了美的陶冶,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的兴趣。看完了录像片后,学生学习兴趣都被调动起来了,个个兴致勃勃,热情高涨。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激活思维。在教口语交际《皮球掉进池塘了》时,先让学生说说电脑屏幕上打出的两幅图的内容,然后出示一幅空白的画面,同时放出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想象。有了前面两幅说话的内容作基础,又创设了情境,学生在充分发挥想象的同时,激活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实践证明,丰富的感性材料不仅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获得知识,而且帮助学生形成了思维的表象,更有助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创造性。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发展创新。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和动画为主要手段,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或由大变小,由慢变快或由快变慢。学生通过观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如在教《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不要以静止去看待事物,否则会坏事的道理。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船动、剑不动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再问学生:“古人到了岸边会找到剑吗?”由于观察了直观、动画的图片,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不需老师多讲解,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这一道理,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真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能力。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描写大自然、歌颂伟大祖国的语言优美的文章。利用投影和音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想象能力和自学理解能力,让学生感受到课文所描绘的美景,使学生幼小心灵迸发出热爱大自然、热爱伟大祖国的激情。教这篇课文时,我先用音响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景物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音响诗情画意般的语言陶冶了学生幼小的心灵。再运用投影创设情景,增强直观性。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投影展现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拓宽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对课文理解深刻,记忆清晰,在复述课文内容时有条有理,形象具体。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质量。电化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打破了教育的时空界限,把大千世界的景象,鲜明、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教学《瀑布》一课,为了加深对瀑布声音的认识、理解,通过播放“浪涌岸滩,风吹松林”的录音,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达到叶圣陶先生指出的“入境始与亲”的境地。再通过瀑布录像,化远为近,化虚为实,让学生认真观察,细细品味。那“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好像一座珍珠的屏”等理解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这节课,我教得轻松,学生学得轻松,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实践证明,做一堂多媒体语文课的时间和精力的付出自然大于普通备课,但是教学效果也明显好于其他讲授方法。多媒体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对教师来讲是业务的提高也是素质的提高,对学生来说更是享受一种高层次的教学,学生在听我讲解的同时,也看得清楚明白。这样一堂语文课,最直接地体现了多媒体技术带来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总之,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教学势在必行,抓住电教媒体最佳作用点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之关键。教师要依据学生认知水平、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将教科书与电教手段有机结合,精心选择,设置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注意随时调整、补充,以便电教媒体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最佳的作用。要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就离不开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必须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多媒体技术并非高深莫测,可望不可及。电脑是一个高度开放的机器,只要肯钻,入门并不难,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也是很简单,完全可能实现的。多媒体教学并非常规教学的全部,它只是常规教学手段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对于语文学科来讲,使用多媒体手段来化难为易、解释疑点很重要,它可以呈现精美画面(包括文字),播放悦耳音乐,提高学生欣赏美和享受美的能力,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情感,展示电脑的奇妙,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学习兴趣和欲望。说到底,多媒体课件主要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语境,更好的为教学服务。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时代,是人才竞争的时代,是追求高效率的优化效果的时代,它对教育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急需教育领域能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和出好人才。而现代技术教育为手段的教学给教育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展示了一个新的天地。在语文课堂使用了电教媒体,不光改变了教师、粉笔、黑板的传统教学形式,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高昂的情趣中学到知识,锻炼了思维,开发了智力,从而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声有色。它直接的优点表现在:1.形象直观,激发学生兴趣。2.创设情境,拓宽见闻。3.引导想象,发展思维。4.孕育情感,训练审美情感„„总之一句话,电教媒体的好处确实多,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真的是离不开电教媒体呀!

参考文献:

1、《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语文课程标准》

3、《教育心理学》

小学语文电教教学管理 篇3

【关键词】电教媒体 语文教学 效率 优化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最适合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而电教媒体以它色彩丰富的画面,展现文字蕴含着的意思,创设所需要的情境。课堂上将那一张张有序无声的投影教材,通过积极引导,学生自觉地观察、发现、思维、探索,就会使其变为一行行清晰在目的文字,化为一句句有声有色的语言,形成一幕幕耳目一新的意境。

一、利用电教媒体感悟文本,发展思维

将电教媒体引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利用电教媒体吸引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对丰富学生表象、体味文本情感、帮助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并进入文章意境有着重要的作用,诱发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思维内容,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例如《拉萨的天空》一课,课上利用课件画面2分钟就展现了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的特点,有了“身临其境”的感受,文中的一些词句马上就迎刃而解,而且无须老师过多引导,学生就自然地以充沛的感情来朗诵课文。可见适当使用电教手段可调动学生的感知器官功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情绪和兴奋点,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二、利用电教媒体激发兴趣,促进乐学

利电教用媒体图、文、声、像等丰富的表现功能,可以为大脑提供各种感知材料,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知识,领悟新内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现代媒体,设疑引趣,创设兴趣浓厚的课堂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学生产生极强的求知欲望,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创造条件。比如《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三年级的学生感知能力比较弱,空洞的说教对于他们来说毫无教育意义,要让孩子能真正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北大荒的美丽富饶,只有让孩子们走进北大荒,感受北大荒的物产丰富……这样才能走进语言文字,感悟文本的内涵。此时,若借用网上搜寻来的相关资料,并以声深情并茂的话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一定程度上能节约时间,提高教学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利用电教媒体释疑解难,深入浅出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电教媒体可以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和教学重点化难为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

如《“东方之珠”》这篇课文是描写香港的繁华与美丽。可农村学生包括老师并没有亲身去过这个繁华都市。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可通过读文后播放录像,让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繁华的街市等尽现学生眼前。这样通过录像欣赏,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利用电教媒体提供素材,创造想象

语文课中可以利用电教媒体新颖的呈现方式,为学生提供人文、直观、丰富的情景素材,点燃学生探求新知的思想火花,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无论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对学生发展和掌握知识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教学《枫桥夜泊》时,利用电教媒体出示画面,并配上一段曲调低沉、节奏缓慢的音乐,让学生聆听老师诵读,并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感受作者孤寂忧【语文教学论文由毕业论文网教客网“免费论文”频道收集整理 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愁的心情;然后讓学生进行口头描述,学生的创造性充分地显示出来,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利用电教媒体优化信息反馈,提高学习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馈的及时性。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交互作用就能很好地将授课内容与学生的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提高学习效率。《西湖》这一课教学时,请学生边听配乐朗读,边欣赏课件中的画面,注意领悟相应的句子。学生眼、耳 、脑并用,多种感官得到调动,很快就被“人间天堂”美景所吸引。又如教学练习时,我们适时运用电子白板,进行点击或拖动,如果答案正确,计算机还会鼓掌鼓励,若错误计算机会给予适当提示。便于教师对反馈的信息及时有效地做出评价,从而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六、利用电教媒体拓展学习资源,升华文本主题

现代电教媒体的使用是为了让课堂教学更有效,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学习出发,适时恰当地进行资源拓展,使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学生真正感悟文本的主题。在教学《永远的白衣战士》一课的课堂尾声时,利用白板技术逐个拖入课前教师搜集的牺牲的其他白衣战士,在配以《血染的风采》歌曲,将学生引入情景,感受白衣战士的高尚品质,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潮,也为本课教学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小学语文电教教学管理 篇4

一、利用电教媒体, 直观形象, 能够帮助学生理解

小学课文中, 许多文章文笔清新、意境优美, 有的是叙事抒情, 有的是喻理抒情。教学这类课文, 教师可借助电教手段, 利用直观的画面创设出课文情境, 激起学生乐学的情趣, 使他们带着愉悦的情感步入课文的意境。如《乡村的傍晚》一文, 作者描绘的是乡村傍晚的美景, 情景交融, 恰似一幅生动多彩的画面。我根据乡村傍晚时间的推移, 设计了三张投影片, 加之配乐朗读, 这时在学生面前分别看到的是:夕阳染红了半边天、夕阳还探着半个脸、最后一缕晚霞已隐去这三个不同时间的景物。学生在耳边听到的是洗衣姑娘爽朗的笑声、孩子们放风筝时的嬉戏声、大人们的呼唤声、牧童的柳笛声以及牛儿的哞哞声……声像同步, 情景交融, 展现给学生的是具有乡土气息的美, 使他们赏心悦目。此时学生会在教师的激励下满怀情趣, 投入到乡村新天地的学习体验中, 也就很容易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

借助电教媒体教学, 能有效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化抽象为具体, 调动学生的感官功能, 为突破课文的难点创造出良好的氛围。如《江上渔者》这首诗, 它描写了捕鱼的小船在大风浪中惊险的场面。文中的插图是平静的画面, 由于实践经验不足, 学生又极难体会到小船处于风浪中的场景。为了优化教学效果, 我采用电教手段, 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向学生演示了小船在风平浪静和风浪扑击中的不同情景。通过直观比较, 学生体会到了两种不同的情景, 并能体会到捕鱼者的艰辛与危险, 从而对诗歌表现的主题理解得很透彻。

二、利用电教媒体, 变静为动, 能够帮助学生记忆

在语文教学中, 常常需要抓住重点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读、划、思、议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如《草船借箭》中的“神机妙算”一词是课文最后在周瑜自叹不如的感慨之言中出现的, 这也是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高度概括, 光理解“神机妙算”一词, 学生很难体会人物的性格和悟出人物之间的关系, 这就必须放在借箭过程中去理解。故此应围绕“神机妙算”启发思考:在借箭过程中, 哪些地方体现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 重点学习借箭的经过, 同时配合使用动画演示课件。讲“去借箭时”, 播放动画, 出现一支船队连接向北岸开去, “受箭时”再通过动画呈现船队头西尾东一面受箭的情景, 最后诸葛亮下令调转船头时出现的是船队头东尾西另一面受箭的情景。

投影的演示, 使学生看清了借箭的全过程, 再加上教师绘声绘色地引读, 学生各抒己见地议论, 课堂教学异彩纷呈, 井然有序。学生认识到, 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就在于他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巧谋划, 进而体会到诸葛亮能克敌制胜的关键在于他运筹帷幄文治武功的经天纬地之才及其胸怀天下、审时度势、高瞻远瞩的气魄。

三、利用电教媒体, 生动有趣, 能够引起学生注意

电教媒体, 它具有趣味性的特点, 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使单调乏味的教学变得趣味盎然, 使无声化为有声有色、有静有动, 把学生带入课文描绘的情境之中。在设计《荷花》一课的导语时, 为了一开始就吸引学生, 我先投影一幅荷花图———鲜艳的色彩、各式的花姿, 学生仿佛闻到了花香;接着, 我又播放课文的范读, 并配上美妙的乐曲, 陶冶学生的情操, 让他们心境舒畅地融入此情此景之中来欣赏语言文字的美。在分析第二自然段时, 我又借助投影展示不同姿态的荷花图, 并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 对自己喜爱的一种姿态的荷花用自己的语言说一段连贯、通顺的话。学生通过看、听、说、评, 对各种花姿印象极深。学生兴致浓厚, 课堂效率也相应提高了。

小学语文电教教学管理 篇5

关键词:电教媒体; 小学语文; 教学情境;

1 前言

小学语文电教教学管理 篇6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信息技术的浪潮已经席卷全球,不光对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而且也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强大动力。如今教育的思想观念、内容手段、教学方式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网络环境中,教育信息的显示呈多媒体化,教学信息组织成超文本形式,教学过程具有较强的交互性,教育信息的传递呈网络化、智能化,这使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更具魅力,教学模式也与传统教学有了巨大的不同,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探索网络环境下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教学改革和教育技术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

一、传统识字课型的偏向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识字的多少快慢,直接关系到读写开始的早晚和阅读能力的高低,因此,一直以来识字教学都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过去的实践中,很多教师在处理识字与阅读写作的关系时曾出现过偏向.

二、网络环境下识字教学模式

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低年级的识字要求做了很大的改变。新课标中对低年级的识字要求明确提出:“1~2年级要多认少写”,这是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而做出的恰当的要求,也是实现“将识字写字和发展语言,与阅读写作巧妙结合起来”的目的提出的现实的科学要求。而跨越式课题研究的目的也是在增大识字量的基础上,在小学起始年级进行网络环境下的创新识字、阅读、写作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研究,使小学一年级学生通过两年左右的学习,能掌握2500——3000个汉字(能写2500字,能认识3000字),能够在计算机上用规范输入法输入汉字,并用电脑写出800~1000字左右结构完整、通顺流畅的作文,做到提前閱读、写作,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跨越式发展。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小学低年级的语文识字教学相整合,老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创设更多优美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学习内容,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反复再现学习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而且还加快小学生的识字的能力。通过两年的网络环境识字教学实践,我在把握《语文课程标准》中有关识字教学的新理念,在达到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前提下,对传统识字教学的继承和创新下,初步探索出在网络环境下识字教学的模式。下面我以小学语文第一册《自选商场》为案例,作一步的阐述。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布鲁诺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声音、颜色、动作等都会引起他们的注意,令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易受情感因素的影响。单纯的识字会使他们感到燥无味,如果在教学中顺应儿童的心理,创设新奇有趣的识字情景,就能激发他们识字的兴趣,使他们尽早地全身心投入到识字教学的过程中,在不知不觉中体验识字的乐趣。在开始学习《自选商场》时,我了解到孩子对这个事物很熟悉,所以我就给孩子出示了自选商场的课件图片,并问:“这是什么地方啊?”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这是自选商场。”接着,我让小孩和我一起表演“妈妈和孩子”一起去商场买东西的情景,并让他们说出自己在自选商场购物的感受。表演一开始,,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表演着,通过模拟对话,大家都说出了自己的感受,顿时课堂的学习气氛高涨起来了,对话让孩子把课堂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他们的学习劲头就更高了

2、自主识字,渗透学法。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新课标还具体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 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寻找和自由选择识记汉字的方法,让学生变被动学为主动学习。培养学生敢想敢干,敢创新的精神。猜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在识字活动中运用猜字谜、编字谜,不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兴趣,而且巩固了所学的生字。如教学“毛”字时,就有孩子说出了:小手不小心被扭弯了;“本”字就说木头的根露出来了。再者,我还常常根据字的形状或意义编成字谜,利用电脑显示出来,让小朋友去猜,去读。如“竹子下面长了毛”(笔字)等。以这样的形式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快乐的学习情境,营造了一种和谐相融的学习氛围,不仅能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学生还想出了很多记忆生字的方法:如用熟字加、减、换、改的方法识记生字,如:“乃”与“奶”、“扬”与“场”、“迟”与“尺”……还有编儿歌,组词造句等等。对学生说出的识字方法,老师要及时的总结和归纳,这样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还不露痕迹地给学生渗透了学习的方法,对他们以后的识字有很大的帮助。

3、游戏巩固,说话练习。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能长时间保持,假如一直保持着枯燥的生字讲解,也难以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所以在充分发表自己的识字方法后,我就创造了情景,采用游戏的形式,来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我先用“找朋友”的游戏来检查了学生对单个生字的认识,然后又用开火车的形式来检查个别同学的发音。鉴于孩子们对文中的物品已经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之后我就直接出示了课文里的商品名称,并要求孩子们借助拼音读词语。有了感性的认识,有了单个生字的熟悉,在拼音的借助下,他们很快就准确地读出了词语。于是我又设计了给商品贴商标的游戏:我随机出示相关的商品实物,然后让学生举起相应的商品名称,举对了就代表你买到了那个商品,学生就说:我买到了……。或者有的同学说:“我想买……。”跟同位进行游戏说话的巩固练习。有了这些游戏作为载体,学生不仅乐于学习,更能主动地轻松地快乐地巩固学习的生字,心情愉悦地完成了学习的任务了。

小学语文电教教学管理 篇7

一、创设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语言是一种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然而对那些缺乏生活经历的学生来说, 要他们面对一大堆抽象符号去理解、体会, 难度可想而知。而生动可感的多媒体具有展示直观形象的立体画面的优势, 它能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获取知识。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 可以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需要的新知识, 而多媒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它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 使被感知的对象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 创设相关的情境, 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地学习,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会飞的蒲公英》一文时, 笔者首先播放蒲公英的视频, 蒲公英由黄色的花果变成白色的绒毛, 风一吹, 就飘飘悠悠地在天空中飞舞, 配合以音乐, 加以解说, 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高涨起来, 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基础。

二、巧用电教手段, 可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

当学生对教材中重、难点的理解出现障碍, 思维受阻时, 教师及时使用多媒体, 能帮助学生的思维具体化、角色化、多元化, 有效地推动学生的积极思维, 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儿童一般是依靠感性认识转而得到思维能动性的。及时创设情境,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教学《蝙蝠与雷达》一课时, 难点是理解蝙蝠的耳朵是怎样配合的, 以及蝙蝠探路与雷达之间的关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教师可以用动画的形式来展示, 屏幕上一只可爱的蝙蝠在夜间飞行着, 一边飞一边嘴里还发出超声波, 突然前面出现障碍物, 嘴里发生的超声波快速地传到它的耳朵里, 小蝙蝠迅速地绕开飞走了……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起来, 看得很认真, 也很仔细, 教师适时提问:“你们知道蝙蝠与雷达的关系吗?”学生纷纷举手回答, 不但如此, 学生由蝙蝠和雷达还想到了仿生学, 由小鸟想到飞机, 由青蛙的眼睛想到监控器等, 还想到了利用蝙蝠飞行的原理制造无人机。学生思维的大门一下子被打开了。

设情境, 化抽象为具体。中学语文教材中, 有些课文内容含义较深或过于抽象, 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 难以理解和认识, 借助电教手段能使其变静态为动态, 变抽象为生动有趣。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 教师为学生播放桂林风光片, 配上动听的乐曲, 那优美的音乐就会深深地吸引学生, 使学生陶醉在优美的桂林风光之中。再加上动听的朗读。就会更深地感染学生, 使学生跃跃欲试, 活跃课堂气氛, 丰富学生的感知, 缩短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心理距离, 切实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三、利用电教手段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感情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刺激作用。学生只有融入情境, 与作品中的形象息息相通, 产生共鸣, 才能真正使教学成为学生的内部需要, 达到读懂课文, 升华情感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五彩池》一课时, 伴着优美的旋律, 娓娓动听的诵读, 屏幕上的五彩池千姿百态、形状各异, 在阳光的照耀下, 闪着各色光芒, 真是神奇瑰丽、奇妙无穷。学生余兴未尽, 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此时教师因势利导, 以境引情, 引导学生带着对五彩池的赞美之情朗读课文。由于学生进入了课文描述的情境, 被五彩池的神奇和美丽所感染, 朗读兴趣随之而生。

四、巧用电教手段, 挖掘资源, 拓展学生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中一再强调,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积极开发课程资源, 灵活应用多种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充分利用网络、媒体等课外资源, 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 让语文真正与生活融合!”在有效开发课程资源方面, 多媒体课件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现在的语文课本, 每一篇课文后都有一些拓展的练习。如:《看时间赛跑》一文后有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 《匆匆》一课有朗读材料。在学习《藏羚羊跪拜》一课时, 可以出示沈石溪的《斑羚飞渡》一文, 从而让学生被动物世界中那种震撼人心的美而深深地感动。

总之, 电教手段具有娱情激趣、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等特殊功能, 使学生乐看乐学, 能激发其主动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合理运用电教媒体, 有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现代课堂教学中, 各种电教手段的应用已被证明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电教手段在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方式及优势。

小学语文电教教学管理 篇8

1. 合理地选择电教媒体。

一是要深入钻研教材, 明确教学目的, 知识的重点、难点, 要解决教学中的是哪些问题;二是要找准实现教学目的, 突破知识重点、难点的方法;三是要分析使用哪些电教媒体最简捷、最合理, 效果最好。在上课前合理地选择好电教媒体,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

2. 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

一是要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 深入分析教材, 哪些内容用, 哪些内容不用;二是教学中, 哪些电教媒体单独使用, 哪些电教媒体配合使用, 怎样配合, 要设计好;三是教学中, 哪些媒体先用, 哪些媒体后用, 教学到什么环节时用, 要用得合理。

例如《月光曲》一文, 体会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的思想感情是本课训练的重点。为了突破这一知识点, 可选用幻灯机、录音机。这样学生不仅深入地理解了《月光曲》的内容, 而且懂得联想是由于实实在在的事物产生的, 联想要合理, 使教学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声画的同步刺激, 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视听器官, 也使学生由对优美乐曲的无意注意转变到对画面上盲姑娘陶醉在乐曲中忘我神情的有意注意上来。

3. 合理地操作电教媒体。

一是教学时电教媒体的信息要及时。要紧扣教学环节, 让学生能及时地获得信息, 就会出现冷场, 教学中断, 教学程序脱节, 学生情绪突然低落等现象。这就要求课前准备要充分, 技能要纯熟, 操作要合理。二是教学时, 电教媒体提供的信息质量要好, 如图象清晰、声音清楚等, 让学生较好地、准确地获得信息。

电教媒体的合理运用, 是决定小学语文教学得失的一个关键。在设计电教媒体课件时, 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 不能单纯地以色彩缤纷的画面, 代替了学生的情感朗读和创造想象力的培养。因此, 教师在备课时不能受课件的牵制, 也不能只围着电教平台转,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 多花时间让学生亲近文本, 深入揣摩精彩的语言文字, 通过品读、赏读, 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并学会积累语言, 做到既了解主要意思, 又能悟出道理, 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二、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1. 存储信息量大, 提供大量阅读材料。

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规定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加强基础知识和能力的教学, 为学生的学习成长打好基础。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是阅读教学。多媒体计算机具有提供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教学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指导下, 教学内容可以按照知识点进行划分并实现超媒体链接, 形成类似语义网络的非线性结构, 非常适合学生学习。多媒体计算机储存的教学信息具有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等特点, 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2. 电教媒体教学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丰富的学习氛围。

小学语文课堂电教媒体教学向小学生展示一个美好的世界。在多种感官的刺激下, 能更好地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想象力, 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学习空间, 在音乐的带领下, 在动画的生动形象的演示下, 在多姿多彩的图片展示下, 学生犹如身临其境, 更能体会教学内容, 这样的新鲜感也可在一定程度下消除小学生由于长时间坐着上课而带来的疲备, 也能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参与性。

3. 利用电教媒体课件的图文并茂, 化解课文的教学难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适当地运用电教媒体技术会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 它使抽象的概念, 难懂的文句转化为形象直观的画面, 成为学生理解验证文章表达内容的有效途径, 也能弥补教师言传的不足, 化解常规教学中的难点。作为小学生, 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一些以往要通过大量语言文字分析归纳, 而被视为教学难点的内容, 就可以感性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 其中难理解的问题也随之迎刃而解。比如对一些诗歌, 从分析诗的语言入手, 讲解诗句含义, 再现诗中形象, 并感受诗人的感情, 把读者引入诗歌开创的艺术境界之中, 最后要学以致用, 掌握如何欣赏诗歌。这些光从语言上讲, 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而言理解上会存在困难, 如果借助多媒体技术, 先配乐朗诵, 然后展示一组有关图片, 创造一些相关的情景。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一些词, 以及描绘出的情景, 学生通过欣赏图片就会自然而然地明白, 不用教师怎样解释, 就理解了难懂词句以及一个夜行之人的感情。

4.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大信息量, 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 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质量, 也要求有足够的信息量。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因此, 我们就必须不断更新自我的知识结构, 积极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先进教学设备的步伐, 让电教媒体技术更多地进入课堂。

新教材的使用, 借助电教媒体技术, 增多了课堂信息的传递渠道, 既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 又提供了包括图文声在内的大量信息。而无论是学生得到信息, 还是教师掌握反馈信息, 都能在此基础上提高了效率。

摘要:小学语文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具有显而易见的魅力, 它节省了大量的教学时间, 能够使文字变成画面, 抽象的化为形象, 复杂的变得简单, 静态的变为动态, 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本文将对电教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阐述, 以便在实际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教学。

小学语文电教教学管理 篇9

一、运用电教媒体, 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 我利用电教媒体, 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 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 一边欣赏着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 在教师范读的引导下, 学生被带进了神秘的海底世界, 并产生了如置身其中的感觉, 从而萌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又如《五彩池》一课, 伴随着优美的旋律, 娓娓动听的诵读, 屏幕上的五彩池千姿百态、形状各异, 在阳光的照耀下, 闪耀着各色光芒, 真是神奇瑰丽、奇妙无穷。它以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 挥之不去。此时, 我因势利导, 以境引情, 引导学生带着五彩池的赞美之情朗读课文。朗读兴趣随之而生。

二、运用电教媒体, 要坚持启发诱导, 淡化教学重、难点

如《草原》一文中,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 就像只用绿色渲染, 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句子中的“勾勒”、“渲染”这两个词语比较抽象, 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这时, 可利用电教媒体以动态的效果展示给学生, 把中国画和工笔素描的作画过程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 给学生直观的形象, 教师再稍作点拨, 学生茅塞顿开。这样, 原来枯燥的词语立刻鲜活起来, 本来不易于用言语解释说明的也变得一目了然, 同时, 学生也通过形象的流动变化的画面充分地领略到了草原风光的美丽, 并沉醉其间, 回味无穷。课文的难点也在不知不觉中巧妙地化解了。

三、运用电教媒体, 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现代教学媒体为学生提供形象生动、色彩鲜艳、声音清晰的感知材料, 产生愉悦的视听效应, 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刺激, 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电教媒体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 化静为动, 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 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 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实施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对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将有重要作用, 我们一定要采取多种措施提高课堂效率, 在实践中国不断探索。相信打造高效课堂最终会成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摘要:电教媒体逐步走入课堂, 它以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优化运用电教媒体, 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打造高效课堂, 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小学语文电教教学管理 篇10

运用电教手段,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听说能力, 具体做法如下。

一、利用歌曲录音, 训练学生听力

实践证明, 教师通过唱唱玩玩这些表面上很轻松、实则寓教于乐的、学生情感非常投入的活动来, 使小学生受到一定的语言熏陶, 效果十分令人满意。教学中, 教师利用播放歌曲录音, 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语感, 促进听力理解, 增强记忆, 是学好语文的有效途径。同时, 音乐能沟通人们的感情, 可以为语文学习创造和谐、愉快的环境。

例如, 在进行汉语拼音教学时, 根据小学生喜爱听儿歌的特点, 我常常在课堂上播放一些他们熟悉的儿歌, 如《数鸭子》《生日快乐》《兰花草》《泥娃娃》等。先让学生听两遍歌曲录音, 学生对歌曲的旋律、内容和节奏已有所领会, 加之学生对这些歌曲都很熟悉, 基本能理解歌词意义。于是, 我就让小学生用汉语拼音默写出所听的歌曲, 或是写出其中几个的拼音, 或是一两个典型的语句, 或是整首儿歌, 然后让他们对照检查, 及时表扬写得好的, 鼓励差的。这样, 学生们要想顺利圆满地完成任务, 就得全神贯注地去听、去记、去回忆、去默写, 这样比老师单纯地听写的效果要好多了。通过这样地训练, 有助于儿童接收快速含混的音流, 并从中捕捉提炼出准确的信息, 从而扎实地奠定了小学生的语音基础。

二、利用幻灯投影, 训练学生说话

复杂的语言活动是由简单的语言构成的, 简单的语言学习可融于具体的活动中去。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寓教于乐, 从而使他们具备一定的说话能力, 并逐步训练他们清晰的思路、准确的表达、全面的概括、形象的描述等方面的能力。

例如, 我在进行“听话说话写话”训练时, 根据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 有目的地找来一些教学图片或连环图画, 通过幻灯机或电子投影仪展示出来。此时, 我根据训练目标, 先说要求, 再让同学们认真看展示的图片或画面, 然后进行提问, 并让被提问的同学将几个已经回答出来的问题连起来复述一遍, 这样就形成了一篇小短文。需要指出的是, 教师所找的图片或画面不能太抽象, 不能太生硬, 要找一些诸如《动物园运动地》《司马光砸缸》《说大话的小公鸡》等的图片来让学生看、想、说, 这样便于学生思考、想象和描述。通过这样的训练, 使学生既锻炼了思维, 又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 使他们学会了用自己的话来进行描述和讲解, 这样为教师进行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活动, 做了必要的实践内容。

三、利用录像教学, 进行综合训练

研究表明, 从人体各种感官接受信息的比率来看, 听觉和视觉相结合所接受的信息能够更牢固持久地被学生保持在头脑中。激发学生的视听素质的潜能, 可强化和丰富听力理解与记忆, 激发学生的开口欲望, 可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因此, 借助录像创设教学情景, 让学生感知, 使视听结合, 开发学生的听说潜能, 可进而达到视、听、说的有机结合,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这里, 我们以教学《小猫钓鱼》一课为例。上课时, 教师向学生播放“小猫钓鱼”的动画录像, 如果时间允许可在课堂上播放两次。录像能真切地反映生活场景, 再现小猫钓鱼的情景与其逼真的声音, 这样使学生在直观、形象、轻松的气氛中获得真实的语言感受。这时, 根据小学生听觉敏锐、模仿力强、思想顾虑少、活泼单纯、爱表现的特点, 教师可以及时消去录像的声音, 让学生分角色扮演猫妈妈和小猫, 让他们模拟猫妈妈和小猫的口气和神态去做动作、去对话, 并辅以必要的动作。台上的同学表演自然大方, 模拟对话绘声绘色;台下的同学也同时进入角色, 感受颇深。这样一来, 使抽象、乏味的教学内容, 借助电教手段而达到了课堂教学的形象化、趣味化、直观化。此时, 教师再不失时机地提出一些相应的问题, 让台上的“演员”和台下的“观众”回答, 教师适时加以启发点拨, 就可以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突出了小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

需要指出的是, 在培养学生听、说能力时, 教师不可操之过及, 既使学生在语言表达上出了一些小毛病, 教师也不要急于纠正, 避免伤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对小学生不能要求过高, 否则他们接受不了。

小学语文电教教学管理 篇11

一、可利用电教媒体再现课文的情境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觉兴趣。电教媒体的特点是图文并茂,有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动的动感觉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背景,能把学生带进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从而为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此拨动学生的心弦,燃起思维的火花,使学生以最佳状态所见即所投入学习。如《鸟的天堂》一课,引入文章时,可利用电教媒体再现课

儿童心理学家告訴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思维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文的情境:那茂的大榕树绿得发亮、绿得可爱,那众鸟纷尽飞、百鸟争鸣的生动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使学生进入一个有声有色的动感世界,仿佛置身于“鸟的天堂”。这样,情境随生,学生的兴趣立刻激发起来。又如教学《瀑布》一课,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播放录相,屏幕上那瀑布的声音和气壮山河的景色,一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了学生的积极反应,不少学生带着凝望,不约而同地发出习惊叹。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油然而生。这样,电教媒体把无声的教育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化静为动,带着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最积极最兴奋的状态,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状态之中。

二、电都媒体可激发学生丰富的朗读情感

电教媒体可使课文的语言材料变成可感的声音,让课文的语言形象和情侣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如教学《海底世界》一课,利用电教媒体,给学生创设一种特定的教学情境,学生一边听着优美的音乐,一边欣赏着五彩缤纷的海底世界,在教师范读的引导下,学生被带进入了神秘的海底世界,并产生了如置业身的感觉,从而萌发了“我要读”的强烈欲望,如在《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中,教师讲到海底鱼多这一部分时,展示出《西沙群岛洋底》课件。这时,学生们个个都瞪大眼睛,尽情地观赏着眼前五彩缤纷的鱼,还情不自禁地以出赞叹,似乎已置身于海底。这时让学生讨论回答:“在海底你看到了哪些鱼?”这下,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学生纷纷发言。教师又问:“海底有那么多鱼,课文为什么只写这几种?”学生又马上投入到积极地讨论之中,最后领导悟到课文是按鱼的颜色和形状来选材和叙述的。这样,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主动地感知理解了语言文字,朗读兴趣随之而生。

三、帮助学生获取信息,开阔视野

电教媒体能为阅读教学提供详实地背景资料,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然社会情境中,帮助学生较为准确地阅读对象。如《三味书屋》,那是一片远离学生生活的课文,学生要真切理解课文内容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事先搜集有关鲁迅先生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建立一个一个资料库,上课时让学生根据阅读需要提取相关的资料,这样就能为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又如学习《海底世界》,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提供海底的真实资料,既能帮助学生深切理解课文描述的内容,又能丰富小学生相关海底的知识。

四、利用电教媒体开拓学生思唯,启发想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或创造出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字是创造活动的组成部分。所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如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加是观察时往往笼统不精确。电教媒体则能再现生活情景,比较持久地吸引学生,只要教师认真指导,学生的思维状态就大不相同。如在教学《小儿垂钓》,第一、第二句诗“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时,利用电教媒体出示画面,并配上一段节奏轻松的音乐,让学生聆听老师朗读,并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然后让学生口头描述,学生的创造性充分地显示出来,有的学生这样描述的:一阵几吹来,嫩绿的树枝舞动着细细地腰肢解清清的湖面荡起了漂亮的波纹。看,小男孩的头发被风吹乱了,短衣也被风吹开了,露出了可爱的红肚兜呢!教学第三四句时“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时,再次引导学生观察屏幕上的画面,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小男孩会怎么说?怎么做?学生有的说:“小男孩不住的摆手,似乎在说:"小声点,别过来!别吓跑了我们的鱼!”有的说,小男孩向他招了招手,好像在说:“别出声,凑过来,我指给你看!”这样,通过想象。诗情画意了然于胸。可见,学生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键是看教师是否善于利用有利因素来激发学生思唯,训练思维的创造性,以达到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

巧用电教多媒体上好小学语文课 篇12

一、巧用媒体, 激趣导入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研究证明, 浓厚兴趣会使个体产生积极学习态度, 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 记忆力明显提高, 思维敏捷, 信息传输系统处于最佳导通状态。运用电教手段可创造一种愉快、和谐、热烈的教学气氛, 推动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教师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 巧用电教媒体, 创设出好的课堂开头, 使上课一开始就能深深地吸引住学生。如《威尼斯的小艇》的导入:先出示课件1, 威尼斯文字概括资料:威尼斯位于意大利北部, 是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威尼斯有401座姿态各异的桥梁在117条水道上, 连接着118个小岛。因此, 有“水城”“百岛城”“桥城”之称。威尼斯水道是城市的马路, 市内没有汽车和自行车, 也没有交通指挥灯, 艇是市内唯一的交通工具。教师以导游的形式简介了威尼斯概况。再出示课件2, 波音飞机飞翔在天空。教师设置导语:同学们,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乘坐波音飞机, 跨过千山万水, 去游览威尼斯, 看看威尼斯的小艇。

二、巧用媒体, 突破重点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是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阅读能力的主要标志是理解, 小学语文教学形成难点的原因之一, 就是学生对教材中某些文字内容缺乏相应的感性知识, 缺少进行抽象思维活动的中间媒介。在语文教学中, 如果能把多媒体这一现代教学技术巧妙地运用到教学中, 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不但有利于重、难点的突破, 而且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爬山虎的脚》一课, 在讲课文时, 为了能有效地突破重点、难点, 我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 使教学重点、难点直观化、具体化。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写了爬山虎的脚是怎样一步一步往上爬的, 这一动感的过程是很难用抽象的文字把它讲解清楚的, 于是我就利用多媒体, 把爬山虎爬的过程用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 学生看到的是动感的画面, 鲜艳的图画, 准确的词汇, 这样将有关的知识和语言材料牢固地保持在头脑中, 达到感知、积累、内化的目的。

三、巧用媒体, 创设情境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 忽视知识的教学是失掉基础的教学, 没有情感的教学, 是不完整的教学。因此,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 必须重视激发学生的情感。而情感的激发必须靠创设情境来实现, 因为学生只有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之中, 才会受到感染, 产生情感的共鸣。巧用媒体, 就可以创设具有巨大感染力的情境。

四、巧用媒体, 启发想象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 且可拓展儿童的想象, 涵养儿童的美感。”人们学习任何知识, 都是离不开想象的。阅读教学更是这样, 必须重视启发和引导学生去想象, 去思维。心理学研究也告诉我们:想象水平依赖表象的质量和数量, 表象越丰富, 想象就越开阔、越深刻。在阅读教学中巧用媒体, 可以帮助学生仔细、全面、深刻地体验课文内容, 把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画面, 为想象思维提供丰富的表象。这不仅有利于对课文的理解, 而且有利于想象、思维能力的训练。如教《惊弓之鸟》一课时, 我让学生观看“更羸‘射’鸟”的投影片后思考:“图上画的是更羸拉弦前, 还是拉弦后?”学生据图联想, 进行了合理想象, 有的说:“我看到更羸的手放到背后, 大雁落下来了, 就说明已拉过弦了。”有的说:“大王在摸摸胡须, 好像感到惊奇, 卫兵的脸上露出了赞叹的神情, 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已拉过弦了。”我又问:“你若是图中的一个卫兵, 看到更羸只拉弓不射箭而把大雁射下来, 你当时会怎样?”我又让几个同学进行表演。表演后, 学生发表意见:演更羸的同学很自信, 很老练, 但“更羸”的神情不太好, 太骄傲了, 课文中的更羸比较谦虚, 书上有这样几句话:“我可以试试。”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说明更羸有了本领不得意, 不骄傲。这里借助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了想象的材料, 架起一座表象与思维的桥梁, 加速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 使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层层深入, 对情感的体验步步加深, 学生在趣中探索, 在乐中求知。

上一篇:岩土条件下一篇:资金核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