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手段

2024-08-06

舞蹈手段(通用5篇)

舞蹈手段 篇1

舞蹈艺术包括演员的形体表演、音乐、舞美、灯光等元素, 在电视的语境下, 可以表现得更加完整和充分, 不仅成为舞台表演形式的重要补充, 甚至成为推广普及舞蹈艺术的重要手段与载体。

近几年来, 我校与县电视台合作, 创办了舞蹈栏目, 拍摄了十几只舞蹈节目, 不仅作为节目丰富了屏幕, 还展示了我校的舞蹈教育教学水平, 同时为我校做了很好的推广和宣传。但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 电视台没有专门的文艺部或文艺编导, 主创人员大多是从新闻岗位干起来的, 他们在节目组织、画面安排、镜头运用上, 更加侧重四平八稳, 交代清楚。一支舞蹈拍下来, 大致不会走样, 但能否拍出舞蹈的神韵就不太好说了。舞蹈教师、舞蹈创编者当然希望自己的舞蹈能得到最好的表现。

通过几次与电视节目编导、摄像的合作, 我对如何运用电视手段展现舞蹈艺术产生了兴趣, 经过摸索, 尝试拍摄了几支舞蹈教学片, 有了以下认识。

一、注意两种不同艺术形式的区别与统一

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是靠演员的肢体动作、表情表现的, 电视艺术的表现形式是镜头语言。“艺术的血脉是相通的”, 与舞者纷繁复杂的肢体表现方式相同, 电视语言的表现手法很丰富。在景别上, 有全景、大景、中景、近景、特写等;在视觉上, 有俯视、正面、侧面, 还可以通过固定、移动机位表现舞蹈队形的变化多端, 所以, 舞蹈教师, 特别是编舞教师, 对这些电视手段与技法一定要有所了解, 之前最好与电视节目的编导进行有效沟通, 力争用最合适的镜头语言、最恰当的剪辑技巧表现整支舞蹈节目的神韵和意境。

我的第一次舞蹈节目拍摄没有丝毫悬念地失败了, 当时, 我创编了一支古典舞《紫竹调》, 这个节目在市“职教请”文艺表演中以丰富的队形、高难度的技巧、学生出色的表现获得一等奖, 演出效果非常好。可是, 拍摄时由于事先没有任何经验, 与节目编导的沟通也不够, 连演员舞台走位都没有交代清楚, 一支舞蹈拍下来, 不是这个演员“出画”了, 就是那个演员只拍到了后脑勺, 到了节目的高潮部分, 主要依靠演员行云流水的动作、高难度的技巧来表现, 节奏非常快, 但节目编导在这里运用了大段的长镜头与大全景, 细节部分完全没有表现出来, 高潮部分的节奏被拖了下来。我和摄影师都非常不满意, 而后我在一旁进行讲解, 又反复拍摄了几遍, 才勉强完成了这支舞蹈的拍摄。

有了这次的教训之后, 我对通过电视展示舞蹈艺术的方法进行了揣摩, 并常常和导演沟通, 向摄影师请教。了解到一些简单的规律, 掌握电视特有的优势, 根据这种规律和优势进一步丰富舞蹈, 效果非常明显。比如电视编导一般会用大全景展示整体的舞台效果与舞蹈演员的群体形象, 根据这一特点, 我在进行舞蹈编排时, 尽量做到演员在舞台上的分布合理, 队形过渡自然; 根据小景的特点可以安排领舞表演; 近景或特写, 主要以细节为主, 以表现演员的情绪与肢体的表现张力。在舞蹈创编时, 除了考虑舞蹈自身的创作要求外, 提前考虑到这些环节, 是很有必要的。后来的合作就顺利了许多。

二、注意不同舞蹈形式在电视语境下的表现手法

不同的舞蹈形式要用不同的电视手法进行展示。音乐和舞蹈是密不可分的。节奏感的把握是每一个从事舞蹈的人的基本功。电视节目编导告诉我, 实际上电视语言也非常注意节奏感, 只不过这种节奏是隐藏在节目中的, 其他人了解不多而已。比如热情奔放的弗拉门戈舞、印度舞, 在电视手法上就要用快镜头展示, 一幅画面最长不会超过三秒钟, 镜头需要快速切换, 而充满灵动、清秀优雅的汉民族舞蹈, 如“梦里江南”就需要编导适当地运用长镜头、慢移、慢切等手法进行表现, 以展示江南的人美、水美。一幅画面可以长达三十秒而不切换, 这样不会把整支舞蹈拍得支离破碎, 也不会破坏舞蹈本身的意境。

对于独舞、双人舞、群舞或者组舞, 在电视语境下, 表现手法也是有所区别的。在独舞和双人舞方面, 大家的关注点只有一两个舞者, 只需要提醒编导演员走位、高潮节奏、细节、情绪表达等方面。如果是群舞、组舞, 则还需要强调领舞与其他舞者的关系, 各自的侧重点, 先后顺序等关键环节, 以保证编导在他们之间合理地安排和切换镜头, 既能充分表现出领舞演员的表演, 又能兼顾其他舞者的情绪表达, 使之成为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表达。

不同的年龄舞蹈也有所区别和侧重。幼儿舞蹈着重表现的是孩子的天真、纯朴、童心, 在镜头多的近景展示, 并不侧重细节或高超技巧, 镜头切换不快。而高中生舞蹈侧重表达青春活力、时尚, 镜头切换相对较快, 对肢体张力, 细节表现要求比较具体。

三、注意舞台元素的完美体现

舞蹈艺术除演员本身的表演之外, 服装、道具、灯光、音乐、舞美等元素的加入, 使舞蹈成为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体系。而电视音画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 恰恰成为这种艺术最完美的表现载体之一。

一个严格的舞蹈编导, 舞美、灯光、音乐、服装、道具等元素与演员的表演同样重要。特别是舞美, 在我看来, 舞美不仅是舞台美术的体系, 更是故事的背景与环境, 只有给了这个条件, 人们才会感受到在这个环境背景下发生的美妙的故事。由于学校条件有限, 我们节目大多是白天在校内舞台上演出, 服装很简单, 灯光上也达不到编导对于造型、色彩的追求, 但是作为一名舞蹈创编者, 肯定是希望自己的舞蹈能够尽善尽美地表现出来的, 所以, 我尽量自己或发动学生制作服饰或道具。例如舞蹈“采蘑菇的小姑娘”, 我尽量做到因陋就简地制作一些小道具, 如用硬纸板做出森林、小草、蘑菇等造型。对舞美进行调试, 事先又与活动筹备组协商, 将原先准备的红地毯换成价格一样的绿地毯, 后来拍出来效果不错, 都说这支舞蹈是整个“校园文化节”的亮点。

对于音乐的要求, 电视节目要求也很严格。在编舞过程中, 我一般都会选择大家比较熟悉的音乐素材进行创作。节目编导一般对音乐的版本要求较多, 同样一支音乐, 有些适合电视表现, 有些不适合, 这些需要事先沟通。其次, 节目编导有时会采用现场音乐 (音乐效果不好, 但现场感强, 可以录到观众的掌声等) , 有时会采用后期音乐 (效果好无干扰, 一般在单独录节目时用, 这样舞蹈老师有时忍不住指导声音、编导现场调节的声音也不会录进来) 。

让我很意外, 也很受启发的是电视语境表现非常注重“音效”的运用。所谓音效, 是指一些特殊的声音或音响效果, 在电影中有时体现为“拟音”, 我在创编一支体现留守儿童的舞蹈《爸爸妈妈, 你在哪? 》中, 设置的情节是 :孩子在干家务的时候, 打翻了一个水杯的情节, 编导看后建议把打“翻”水杯改为打“碎”。同时, 现场声音加上“水杯落地破碎”的音响效果, 这样, 不仅现场的老师和学生都觉得好, 节目播出之后, 观众也觉得印象深刻。后来, 我在电视上的一些舞蹈节目中也看到了类似的处理方式, 音效在舞蹈中的运用, 有时会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让我深受启发。

四、注意多机位设置, 增强舞蹈节目的表现力

与我进行合作的是县电视台社教中心专题部, 他们的硬件设施和人员都非常缺乏, 每次拍摄时, 最多只能抽出两台摄像机, 最好的一次是加了一台大摇臂。编导说:“县里开两会也就是这个档次。”

每次安排机位, 一般总会固定一台中间机位负责大全景, 另一台“游机” (运动机位) 不仅要负责追近景、特写, 有时还要负责场下观众, 有时, 会多出来一台机位, 编导安排随我调动, 我会要求这台机位抓演员的表情、眼神、手指等细节。通过这些机位的共同努力, 一支舞蹈基本上可以较充分地体现出来。

有时, 在拍摄教学片时, 编导只能调过来两台甚至是一台摄像机。在这种情况下, 我会建议多拍两遍, 第一遍拍全景, 中景为主;第二遍抓细节、抓高潮、抓表演, 虽然很麻烦, 但毕竟镜头丰富, 而且这种方法特别适合舞蹈老师自己掌握, 通过这种方法, 我用家用摄像机拍过几支舞蹈, 稍微剪辑一下, 感觉效果不错, 特意推荐给大家。

通过和他们的合作, 我知道作为一名舞蹈教师, 自己还要继续学习, 多了解一些电视摄像技术的常识, 了解一些简单的构图原则与镜头语言, 了解一些在电视语境下表现舞蹈艺术的技巧, 这样才可能拍摄出高水平的舞蹈节目。

舞蹈手段 篇2

关键词:舞蹈 作品创作 音乐 表现手段 影响

众所周知,音乐语言的表现手段主要分为基本和整体两种,基本表现手段是音乐家创作艺术作品所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材料,囊括了调式、和声以及旋律。整体表现手段就是将上述基本材料依照某种特定的逻辑顺序有规律地排列出来,进而形成单二部或者是单三部的结构类别,进而启发出音乐作品的思想内容、感情色彩。对于表现手段的特征,对舞蹈作品本身的情感宣泄和风格形成有着莫大的影响。

一、舞蹈作品创作在音乐基本表现手段下的影响

音乐与舞蹈两个形象的结合,不但能够深化音乐形象,而且还可以使舞蹈形象深入人心。而我们所提及到的音乐基本表现手段囊括了调式和声、节奏节拍、旋律、音色以及织体等不同方面,下面简单对这几点进行论述。

分析音乐的旋律,一般都是围绕音乐旋律的音域、特征、分类、走向等对舞蹈作品创作的影响。而旋律的形态恰巧又是和人语言的音调有着较为直接的关联,所以能够引发人产生一定的情绪共鸣。这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使得人在感官上比较快接受,然后实现对音乐信息的有效记忆。特别是在旋律的音域上,其高低变化对于舞蹈形象而言,起着影响情感的重要意义。譬如对舞剧《马头琴的传说》的分析,这部舞剧很大部分都是在诉说着生死相依的舞段,可以透过对不同音域间的演奏,采取不同色彩和感情来叙述这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在对这舞段分析的过程中,马头琴首次在低八度的音域奏起主旋律,又是在高八度的音域再次响起主旋律,透过这种音域上的变化,实现舞蹈动作在空间上的听觉变化,这也是舞蹈形象的直接情感宣扬。而在舞蹈《翻身农奴把歌唱》中,对再现部体现出主题时,采取了以声乐旋律的途径,再现了呈示部的音乐主题。这样做不但实现了再现主题的高度动力,而且还将舞蹈主题点明了,也就是农奴都能翻身并且放声歌唱。此外,声乐旋律也可透过民族语言对舞蹈民族特征进行加固,例如:《赞哈》《长白祥云》等。

二、舞蹈作品创作在音乐整体表现手段下的影响

音乐整体的表现手段,可以概括为“曲式结构”,一般都是凸显在乐段结构当中。一般乐段结构有复二部曲、复三部曲、单三部曲、回旋曲式、变奏曲式等,这些结构形式对于舞蹈作品的创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音乐语言当中,乐段是最能去完整表达音乐思想的最小整体,一般都是在单一的音乐主题结构上。但舞蹈作品创作当中,单一的乐段是无法展现出其所有的思想的。除较大型的舞剧外,一般完整的舞蹈作品不会以曲式结构来体现,因为结构太过短小,所以只能以某种形象或是情绪来体现,而舞蹈作品也非单纯去塑造情绪或是性格,也是需要依靠乐部间的色彩来对其形象进行丰富的。

对单三部曲的分析,主要是从单二部曲式渐变发展形成的。对于曲中的再现部分,目的在于强化音乐的主题形象,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紅》就是对简短单三部曲式结构的运用,这舞蹈所采取的就是民族歌曲中的主旋律部分。透过加厚织体,强化了舞蹈在情感上的张力,能够对演奏形式和速度等方面造成对比。这舞剧加入了很多演奏方式,例如:乐器、手鼓齐奏,使得舞蹈的思想感情走向高潮。此外,针对回旋曲式,指的是音乐主题和几个不同性质的对比段落,进行着多次反复的交替呈现,最先出现的乐部都叫做主部,而主部当中又会加入新材料形成插部,通常回旋式曲式并置了不同的形象。就像在《母亲》中,主体是由三个主部以及两个插部构成的,透过主部的音乐形象形成与插部的对比,然后两者重复出现,强化了主题内容,既能够展示出母亲坚强、乐观的一面,也可以体现出母亲的慈爱和博大。

三、舞蹈作品创作与音乐表现手段的结合

上述的音乐基本表现手段形成了舞蹈形象的基本材料内容,而整体表现手段则是一种载体,承载着舞蹈逻辑关系的规范,塑造了整个舞蹈的本体。音乐结构与舞蹈结构在舞蹈作品当中是呈现出相辅相成的效果,音乐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规范舞蹈结构。例如在《月光下的象脚鼓》当中,舞蹈作品主体是傣族女孩独舞,采取的道具是象脚鼓,非常有民族特色的感觉,这种创作灵感来自于象脚鼓传说。这部作品的内在故事是美丽的傣族少女在暗淡月光中轻轻鼓舞、动人心弦的美丽图画。整个结构采取的是复三部曲式,由前奏、呈示部、中部再到再现部形成。透过缩减再现部,然后对呈示部音乐的主题进行再现,使得舞蹈情绪最终能够归到主题当中。总而言之,这部作品两个层面的成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无数次的修改和编制实现的,最终才能实现舞蹈作品中音乐表现手段与作品形象在时空上的融合。

四、结语

本文主要从音乐基本表现手段和整体表现手段两个方面对舞蹈作品的创作展开影响的论述,体现出在不同的舞蹈作品中,采用不同音乐表现手段,可以营造出不同的舞蹈艺术形象,还可以规范作品结构。

参考文献:

[1]贺锡德.音乐作品中常见体裁和形式——舞剧和舞剧音乐(上)[J].音响技术,2005,(02).

[2]吴祖强.舞蹈音乐的结构及其它[A].吴祖强选集:霞阵集[C].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7.

舞蹈手段 篇3

一、提高学生对舞蹈的认知水平

信息技术的诞生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进程中的飞跃性标志,当信息技术变成人们日常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时,人们对其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提升。高校已经认识到现代化信息技利用于学科教学中的价值,便投入使用了大量的现代化教学设备,希望信息技术能够对教学产生积极的作用。在我国很多舞蹈院校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舞蹈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利用ppt课件将舞蹈动作分解展示给学生们看,更将国际优秀舞蹈作品向学生展示欣赏,从而开拓了学生的舞蹈视野、提高了学生们的舞蹈学习热情。通过信息技术手段运用在舞蹈课堂中,帮助学生们提高了舞蹈认知, 了解到了更多舞蹈知识,欣赏了更多优秀的舞蹈作品,不断提升了舞蹈素养。

二、帮助教师制定合理多样的教学方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承担着组织教学的基本责任,实现传递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实名。当信息技术运用于舞蹈教学之中后,教师们就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起来,这对教师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2] 就舞蹈教学本身而言,除了专业的理论课程之外,还需要实际的舞蹈动作的教学。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制定合理多样的教学方案,如利用网络搜索来收集舞蹈相关的教学内容和最新的舞蹈作品,用图片、 ppt、视频等手段展示给学生们看,让学生们进行欣赏与谈论, 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本校的教学设备情况、专业教学重点和特色、学生舞蹈水平等方面考虑并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

在具体的教学方案制定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舞蹈水平的不同,可以进行分层教学,然后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问题,制作设计出不同的教学课件和教学内容。对于理论基础较为薄弱的同学,就以舞蹈理论知识为主题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帮助学生了解舞蹈基础理论知识,逐步引导他们加深对舞蹈内涵的理解。对于舞蹈动作相对不标准的同学, 就为学生展示优秀的舞蹈作品、教师示范作品,让学生们在看、听的过程中去弥补自身的不足。

三、渲染舞蹈教学课堂氛围

现代信息技术让我们的教室变得丰富并多彩,教室有了电脑灯光、投影仪等,舞蹈教学教室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影像设备,能够让课堂氛围变得活泼生动。就以LED电子显示屏为例,它能够模拟场景、再现表演,还能够展示效果和教学资料等。这种灵活性与生动性,让教室变成舞台,让学生们在炫彩的灯光之下是展示表演的优雅身姿和投入表情,使舞蹈教学变得更加具体化,学生们更能够感受到真正意义的舞蹈表演,更能够培养他们对舞蹈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直接反馈舞蹈学习效果

现代信息技术与舞蹈教学结合的过程中,现代技术帮助舞蹈教学形成的教学效果反馈是非常具有价值的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反馈作为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容,其强调要及时有效的反馈教学效果才能够发现教学问题和学生的学习问题,从而及时的解决问题,实现真正意义的进步。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录制下来进行分析,教师在分析过程中可以发现自身的教学问题,也能够观察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学习问题,从而及时调整自身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并根据学生的状态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的发展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直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将信息技术与教育相融合,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更是众多研究者关注的热点话题。就舞蹈这一学科而言,将现代信息技术与舞蹈教学相融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的便利性、快捷性、多元性来实现舞蹈教学现代化、时代化是现阶段研究者们重点关注方向。为此,本文在现阶段的实践基础上,以舞蹈教学为研究对象,总结出当前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舞蹈教学的帮助途径,以期对舞蹈教学的相关研究有所启示。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舞蹈教学的帮助:提高学生对舞蹈的认知水平、帮助教师制定合理多样的教学方案、渲染舞蹈教学课堂氛围、直接反馈舞蹈学习效果。

关键词:信息技术,舞蹈教学,教学方案

参考文献

[1]孙超然.浅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校长与管理艺术,2009,(4):62-63.

舞蹈手段 篇4

人们常说舞蹈是动的绘画和活的雕塑, 也就是舞蹈应具有造型性的特点。因此, 舞蹈又可以称作是动态的造型艺术。这里所说的舞蹈造型性, 包括两个方面:人体动作姿态的造型;舞蹈队形、画面的造型, 也就是舞蹈的构图———表演者在舞台三度空间的地位和活动路线。动作姿态造型美的标准, 服从于人们对形式美的审美概念。由于人的审美观念的差异, 产生了许多不同要求和看法。如我国古典舞的动作讲究“拧、倾、圆、曲”, 民间舞蹈中很多舞蹈动作呈现出曲线的运动过程, 民间舞蹈家也提出舞蹈动作要“三道弯”才美, 等等。所以, 不少人认为这是舞蹈动作、姿态造型美的一种标准。也有人认为动作必须“对称和平衡”才美;还有人提出舞蹈动作既应该有矫健的美还应该有温和的美, 既应该有阳刚的美还应该有阴柔的美……因此, 舞蹈动作、姿态的造型美是多种多样的。在叙事性的舞剧作品中, 动作造型的重复再现, 除了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外, 还起着叙述、交代情节事件和推进戏剧冲突发展的作用。如舞剧《闪闪的红星》 (赵明编导) , 编导把“红星”这一道具用出神入化的意象营造手法升华为一段“女子五人舞”, 并在各场中因不同的剧情需要而出现各种“变体”, 使之成为贯穿全剧的发展线, 成为凝聚全剧的“动机核”。以“红星舞”为舞剧动态形象贯穿, 深刻地表现了“红”的主题。

在雕塑艺术中, 雕塑家们为了使其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内容, 使观者体会到所塑形象不仅有立体感, 而且还能感觉到某种韵律以及内在蕴藏的力量, 所以在人体的姿态造型上, 往往都从各个角度来塑造, 头、躯干和肢体大多是在三个面, 很少是在一个呆板的平面上。只有如此, 人物形象才显得丰富、有变化, 富于美感。这和我们民族民间舞蹈中强调舞蹈动作的曲线美和“三道弯”等的审美要求是完全共通的。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民间舞蹈, 除了具有不同的风格和表情方法的特色外, 在人体动作姿态的造型方面也大多具有曲线美和“三道弯”的共同特点, 若不是人体构造的本身就是对称和平衡的统一。人的双手、双脚、双眼、双耳以及大脑两半球, 无时不在维持着身体和各种感觉器官的对称和平衡。任何舞蹈动作, 不管是跳跃还是旋转, 也不管是动的还是静的动作和姿态造型, 保持重心的稳定是做好一切动作的基本条件, 而只有在对称平衡的先决条件下, 才能够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定。因此, 对称和平衡也是构成人体造型美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过,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对称和平衡, 是相对的辩证的对称和平衡, 而不是那种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对称和平衡。死板的无变化的对称和平衡是不可能体现出人体无限生动活泼的内在表情和外在的造型美感的。

舞蹈队形、画面的造型, 是舞蹈作品构成的重要因素。不管是独舞还是群舞, 也不管是抒情舞、叙事舞或是舞剧, 舞蹈者总是要在舞台上的空间按一定的方向和路线进行运动。舞蹈中各种类型的空间运动线的基本特性, 一般从属于人们审美活动中这种不同系列的形式感。根据我国舞蹈家们的分类, 舞蹈的空间运动线包括以下五种:

斜线 (对角线) :一般表现有力地推进, 并有延续和纵深感。能够抒发人物豪情满怀、勇往直前和明朗、乐观等情感。

竖线 (纵线) :径直向前的竖线, 具有强劲的动势, 可以使观众产生直接逼来的紧迫感和压力感。

横线 (平行线) :一般表现缓和、稳定、平静自如的情绪。如舞剧《黄河》的第二乐章。

圆线 (弧线) :一般给人以柔和、流畅、匀称和延绵不断的感觉。如舞蹈《旦角》开始基本上采用的是这种空间运动线。

曲折线 (迂回线) :一般给人活泼、跳荡和游动不稳定的感觉。如双人舞蹈《忆》中表现经过崎岖的道路时, 便使用这种运动线。

以上所述只是这五种空间运动线的基本特性, 它们在不同的舞蹈作品中, 由于不同的节奏、不同速度的变化处理, 也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绪, 获得不同的艺术效果。

舞蹈手段 篇5

关键词:现代化教学手段,舞蹈编导教学,应用

一、前言

现代化教学手段指的是应用投影设备、电脑、电视等现代化的教学媒体, 通过对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过程的设计、管理和利用, 实现优化教学的目标。舞蹈编导教学指的是教师传授技能和知识, 学生获得技能和知识, 是教学和学生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统一活动。舞蹈编导教师通过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能够将教学知识更加直观、生动的展现给学生, 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能够显著的提高舞蹈编导教学的质量。因此, 值得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在舞蹈编导教学中。

二、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舞蹈编导教学中的优势

(一) 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

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很多, 通过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可以充分的利用互联网的优势, 获得更多、更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资源, 并且学习资源的形式也非常丰富。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到舞蹈编导教学中, 既能够为学生展现书本、教材中的知识, 又能够为学生展示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 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现代化教学手段灵活多变

传统的舞蹈编导教学方法通常局限于课堂形式, 课堂作为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和交流的主要场所, 具有很强的空间限制和时间约束性, 当离开了课堂几乎不能再组织教学。通过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能够提供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 摆脱时间和空间限制, 例如通过电子邮件收发作业、网络教学等方式, 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教学服务。

(三) 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通过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中的多媒体设备, 能够将教学内容真实或者虚拟的呈现在学生眼前, 例如通过在多媒体设备上播放舞蹈小品和经典舞蹈作品, 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理论教学, 能够更加直观的展现舞蹈编导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有效的克服传统教学方法中呆板的文字表述和死板的说教活动, 进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舞蹈编导教学中的应用

(一) 数字化审美教学

舞蹈编导教学本身是一种审美教学, 主要通过舞蹈艺术语言来展现深邃的精神世界、美好的思想感情以及生动的生活画面等, 并且通过良好的编导, 能够让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具有很大的感染效果, 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在舞蹈编导教学中, 通过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设备, 能够营造多媒体演示效果, 让学生能够直观的欣赏和感受到舞蹈艺术的美感, 充分的挖掘和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实现数字化审美教学的效果。

(二) 情景导入教学

在舞蹈编导教学中, 情景导入教学法指的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将舞蹈发展的历史和理论展现在多媒体设备中, 摆脱传统的只能在课本表现的内容, 例如, 通过图片和视频影像资料展示经典舞蹈编导作品, 让学生自己在观看的过程中捕捉各种信息, 通过独立思考和学习, 尝试探求新知, 促使其思维的发展, 然后, 当学生观看过舞蹈编导教材后, 教师再让学生进行即兴编创, 可以是课堂即兴表演, 还可以是创造舞蹈小组, 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 让学生们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 然后选取合适的音乐进行情境编创舞蹈。这种情境导入教学法, 能够将抽闲的舞蹈编导教学知识生动的展现在学生眼前, 并且通过创造情境, 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这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便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和消化舞蹈编导教学知识, 显著的提高教学效果。

(三) 整体系统演示教学

整体系统演示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重要应用, 通过利用多媒体能够直观、生动的将一个阶段要学习的连续动作组合或者整体训练组合, 完整的展示在学生面前, 例如跳跃的空中动作、旋转的连续动作、翻滚的身体动作, 如果连续动作速度过快、难度过大, 编导教师简单的示范几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但是让教师多次展示又不现实, 在这种情况下, 通过利用整体系统演示教学手段, 教师通过控制多媒体设备, 能够随时控制各个训练组合或者连续动作, 当学生存在疑惑时, 可以进行多次、反复的演示, 或者可以任意调节动作展示的速度, 通过方面动作展示每一瞬间动作的所有细节, 便于学生能够直观、整体的理解该套动作的来龙去脉, 准确的掌握舞蹈动作的要领和关键环节, 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四) 课外教学

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充分的利用互联网平台, 通过熟练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教师能够获得大量的关于舞蹈编导教学的教学资源, 例如文字教材、视频教材、图片教材等。舞蹈编导教师通过利用这些教学资源, 能够展开课外教学, 例如, 教师可以收集一些热点话题或者是学生感兴趣的舞蹈视频, 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此外, 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通过利用互联网教学资源展开自主学习, 这样能够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显著的提高舞蹈编导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结束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为舞蹈编导教学开辟了新的渠道, 通过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不仅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兴趣, 还能够为舞蹈编导教学提供了课本上涉及不到的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同时, 拓宽学生的视野。因此, 应该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广泛的应用在舞蹈编导教学中。

参考文献

[1]雷鸣.多媒体技术在舞蹈编导中的应用[J].音乐与舞蹈, 2013 (8) ;102-103.

[2]彭冠兰.舞蹈作品分析在舞蹈编导教学中的作用[J].音乐与舞蹈, 2013 (3) ;104-105.

【舞蹈手段】推荐阅读:

监测手段07-17

战略手段05-10

措施手段05-12

工作手段05-20

权衡手段05-25

电教手段05-28

手段能力05-30

竞争手段06-05

手段多样06-19

媒体手段06-20

上一篇:变形温度下一篇:解读古诗词的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