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手段

2024-09-26

监督手段(精选4篇)

监督手段 篇1

1 当前消防监督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1 个别消防监督队伍思想涣散、管理松懈, 安全工作不落实, 甚至出现违纪腐败现象

分析成因, 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外部环境的变化给队伍管理造成了不利影响。随着改革开放, 西方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对消防监督队伍的管理和干警思想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一些人员产生了颓废情绪, 坚定的信念受到冲击。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 刺激了一些干警的金钱意识, 助长了实惠观念, 奉献精神受到了冲击, 职能意识和责任观念逐步淡化。个别人员甚至私欲膨胀, 视国家法律、工作职责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儿戏, 将国家赋予的消防监督执法权变成了其中饱私囊的工具。二是消防监督工作的社会化性质, 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 造成了消防监督队伍的管理时时刻刻都面临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消防监督工作点多、面广、人员少、任务重, 这样就形成了人员分散、不利集中管理的困难, 造成了思想教育和部队正规化建设工作不易落到实处, 队伍中人员思想动态也不能及时被掌握。三是部分消防监督部门的领导过于重视消防监督人员的专业技能培养, 对队伍管理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抓得不力, 放松了对消防监督人员的*思想教育, 导致了个别消防监督部门不能将公安消防部队有关行政管理、政工工作的规定落实到位, 甚至出现个别消防监督员行为和思想不受控的现象。四是个别领导对部属的关心不够, 队伍基本建设资金投入不够, 干警的生活条件不能通过组织渠道进行有效改善, 队伍缺乏向心力, 严重影响到消防监督队伍的思想稳定和正规秩序建立。使得部分单位和人员产生了依靠吃“外食”才能改善基本生活条件的思想观念。

1.2 消防监督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执法水平不适应消防监督工作的需要

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一是消防事业的发展与从业人员素质提高之间的不适应;二是从业人员的自身素质与当前消防管理内容之间的不适应。我国近年来消防事业的发展十分迅速。正是因为发展太快, 造成了消防事业发展速度与人员素质提高过程的严重脱节。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在1998年颁布实施, 完整的消防法律体系迅速建立, 几十种涉及行政、技术消防法规法令及技术规范在短短几年内相继颁布施行;新产品、新技术大量应用在消防监督领域。相当一部分消防监督人员还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此外, 从事消防监督工作的人员自身知识结构水平普遍偏低也是造成现阶段消防监督工作出现问题的主要因素。从全国范围来看, 大多数的消防监督人员来源于公安消防部队基层消防部队的指挥员, 这些人员多数是从战士经过消防部队中专或大专院校培训后便担负起消防监督工作, 由于我国现行的消防教育体系尚处在起步阶段, 教育与实际工作脱节、基础理论教育不扎实等问题还普遍存在, 导致毕业学员的知识结构与专业水平与消防监督工作的需要相差甚远。

1.3 科技强警意识淡薄, 消防监督工作低水平运转

在灭火救援装备现代化、消防法规体系化发展的同时, 值得关注的是消防监督工作的方法和手段方式还十分落后, 信息技术在消防监督领域内还尚未形成系统化的运用, 消防监督的资料不能实现多部门资源共享, 火灾危险性分析和数据统计还不完善, 大量手写笔抄形式的公文撰写与法律文书制作耗费了消防监督员的大量工作时间和精力, 办公效率偏低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消防检查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和仪器设备。消防监督检查结果只能给出定性的结论, 消防执法缺乏有效的量化依据。这样就使原本是消防部队最具技术含量的消防监督工作与社会的实际要求产生了差距。分析原因, 主要是消防监督部门的领导和监督人员缺乏对现代科学技术的了解和掌握, 对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消防监督工作的办公效率, 提高消防监督工作专业水准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些领导和监督人员既使对科技强警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对如何提高消防监督工作中科技含量知之甚少。此外,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消防工作中对消防科技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造成消防科技强警的无力办事局面。

2 如何加强消防监督工作

消防监督是公安消防部队业务工作的核心, 也是当前公安消防部队建设的重点。这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关系到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为了改善和加强消防监督工作, 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必须加强规范消防监督工作。

2.1 必须强化消防监督队伍的素质教育

结合当前我省消防部队中正在开展的“学条令、强素质、除陋习、正风气”的作风教育整顿活动, 狠抓消防执法人员素质教育, 摆正消防监督工作的位置, 坚决克服工作中存在特权思想、利益驱动等问题。切实加强业务培训工作, 因为培训是提高消防监督人员业务素质的最有效途径, 这项工作应该制度化、系统化、正规化。此外, 应建立必要的监督激励机制, 及时发现消防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督促改正, 同时对消防监督人员进行必要的定期考核, 将考核情况与晋职、晋衔、晋级挂钩, 增强消防监督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自觉性。

2.2 必须确保消防安全检查程序到位

消防安全检查除开展正常的监督检查和专项检查外, 还要检查建筑消防审核验收中设施的运行、消防安全责任的落实、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和灭火疏散预案的制定、实施等等。因为把好这个关口也是堵塞消防安全管理隐患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措施。

2.3 必须切实加强消防监督检查工作

上级业务部门应定期对消防监督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 通过监督落实消防监督检查责任来推动和加强消防监督工作, 还应适时开展消防监督检查和专项治理整顿, 特别在消防监督检查时间上应尽可能安排在场所营业时间进行, 但应注意工作方法, 严格按规定的检查内容实施检查, 检查必须力求全面、细致、不留死角, 特别对可能构成重大火灾隐患的, 要及时组织进行隐患论证, 找出依据, 并结合实际提出合理、合法的整改意见, 同时要加强与工商、文化及装饰行业行政主管单位之间的协调配合, 形成对公共娱场所的消防安全管理合力。

2.4 必须突出加强火灾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采取严格合理方式对公共娱乐场所人员实行全员消防培训, 使他们能掌握消防基本常识、灭火基本技能和逃生基本方法;结合公共娱乐场所建筑特点协助制定科学的灭火和疏散预案, 并督促公共娱乐场所最重要的人员火灾情况下的疏散问题, 因此, 安全出口数量、疏散楼梯、通道、疏散指示、应急照明等安全疏散设施必须符合规范要求, 特别是要严禁公共娱乐场所营业时超过额定人数和疏散门关闭、上锁等问题的发生。

2.5 必须加大消防执法工作力度

要严格依法办事, 做到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消防执法程序, 推行消防执法责任制和严格的执法审批制度, 加强执法监督工作, 防止有案不立, 立而不办, 办而不严等问题的发生。要积极争取政府领导重视, 为消防执法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 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作用, 通过隐患曝光、以案说法等形式急取社会舆论支持, 达到以儆效尤, 推进消防执法工作开展的目的来依法严肃查处火灾事故, 不仅能依法追究起火单位相关人员责任, 同时对相关消防监督人员也应视情况追究消防监督管理责任

参考文献

[1]公安部《消防监督检查规定》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监督手段 篇2

一、现行刑事诉讼监督存在问题

(一) 刑事诉讼监督体系不周全

现行刑事诉讼法律监督体系不仅未能贯彻到刑事诉讼的各个环节, 而且在监督制度中缺乏关键措施。

第一, 人民检察院未能针对刑事诉讼实行充分的法律监督原则。在现行刑事诉讼监督体系的设计中, 缺乏相应的法律条文保障关于刑事诉讼的法律监督[1]。各种监督手段缺乏相互衔接, 对于各个监督环节缺乏统一思考。

第二, 事后性监督体制。现行刑事诉讼监督体系大多为事后监督, 这一监督形式由于缺乏事前与事中的审查过程, 检察机关只能消极的对刑事诉讼中出现的违法行为进行督促, 使得监督存在被动性和滞后性, 大部分不能起到刑事诉讼监督的积极作用。现行刑事诉讼监督制度的设计只能在名义上纠正刑事诉讼中的违法行为, 难以真正意义上消除刑事诉讼中违法行为所造成的损害[2]。

第三, “事”多“人”少的监督形式。执法者素质问题是我国刑事诉讼中违法行为高发率的关键。现行刑事诉讼监督体制主要是针对可能发生违法行为的环节提出了一系列的监督体制, 而对在刑事诉讼中可能出现违法行为的“人”的监督实践运用较少。虽有机关内部的关于党纪、政纪的监督, 实践证明其难以遏制刑事诉讼中违法行为的出现。

(二) 违法监督制度缺乏程序性

程序性作为我国法律监督体制的主要特点是继承了列宁创建前苏联检察机关的思想, 列宁在创建前苏联检察机关时指出检察机关必须担负起法律监督职责。对于出现程序性违法的执法主体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监督:即口头纠正和书面纠正。在我国刑事诉讼监督体系上看, 检察机关进行法律执行监督的重要手段是如果发现执法机关早各类执法活动中出现违法行为, 及时通知相关部门予以不同程度纠正, 相关部门必须将纠正结果通知检察机关。如上监督手段在理论上能够体现监督体制的单向性和指令性, 但是由于保障手段不够具体, 且缺乏强制保障, 因而不能从根本上起到监督作用。所以产生了受监督者对检察机关的监督不够重视, 检查机关的监督力度缺失。

二、完善刑事诉讼法律监督程序

(一) 检查机关知情权的完善

刑事诉讼法律监督工作的前提是对执法中出现的违法行为进行发现和了解。人民检察院若要有效的对刑事诉讼执法过程实施监督, 必须改变目前知情渠道的单一性, 以求得全面客观的了解执法主体的执法活动。所以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检查机关的知情权进行完善[3]。

第一, 强制监督对象向检察机关提供相关材料。例如, 在监督刑罚的过程中, 执行机关在向人民法院报送各类意见或者向监狱管理机关报送意见的同时, 抄送相关材料送达人民检察院。

第二, 明确予以人民检察院以调卷权。例如, 在刑事审判过程的监督中, 下级人民法院应当配合上级人民检察院对刑事审判卷宗进行调阅。人民检察院有权调阅罪犯改造过程中的案卷材料等。

(二) 检察机关与当事人参与刑事诉讼活动范围的扩大

现代法律程序必须遵循参与原则这一普遍原则。在刑事诉讼中, 参与原则体现在检察机关、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共同参与[4]。

第一, 贯彻执行参与原则必须要保证检察机关在更大程度上针对执法主体的执法活动进行参与, 掌握相关执法和司法状况。

第二, 投诉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我国宪法赋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国家机关的违法行为有权利提出申诉、控告和检举。刑事诉讼法作为人权宪法, 所规定的具体制度必须符合宪法这一重要规定, 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建议从法律上明确规定, 当检察机关接到人民针对违法行为进行的投诉时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做出有效处理并以书面形式告知投诉人投诉处理情况。

三、结论

综上所诉, 针对现行刑事诉讼监督手段和监督程序存在问题, 刑事诉讼监督手段和监督程序的完善能够明确检查机关的权力, 维护国家法律的执行, 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摘要:人民检察院关于刑事诉讼的监督机制存在法律体系不完善、执行程序性不合法、制裁机制不健全、监督程序不细致等多方面问题。本文为使法律监督职能真正做到维护宪法实施的职责, 建议在刑事诉讼监督法的修订中以刑事诉讼的自身价值为根本出发点, 针对法律监督的特性, 健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监督程序, 建立多种监督手段相呼应的监督体系。

关键词:检查机关,刑事诉讼监督,法律监督权

参考文献

[1]高景峰, 刘中琦.完善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健全刑事诉讼法律监督体系[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1, 08 (02) :14-25.

[2]卞建林, 李晶.刑事诉讼法律监督制度的健全与完善[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2, 07 (03) :45-51.

[3]邓思清.检察机关诉讼监督制度的改革与完善[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2012, 02 (05) :17-26.

谈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常用手段 篇3

1 行政手段

行政手段是监督站开展质量活动时常用的一种监督手段, 它包括如下内容:

1.1 干预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 赋于监督站的监督内容, 就是对勘察、设计、施工单位和构配件生产单位的资质条件进行审查。当上述单位的资质和承担的任务超过所核定的等级和范围时, 监督站有权对越级单位进行行政干预。

1.2 强迫性

有些建设单位, 认为有了社会监理, 质量监督就不需要, 在工程开工前不到当地监督部门办理质量监督手续, 使工程处于质量监督之外。在这种情况下, 监督站就可用书面通知的方法强迫其办理质量监督手续。

1.3 行政处罚

行政处罚, 就是质量监督站根据自己的职责权力, 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法律条文规定, 对那些不按规定进行勘察、设计、施工、社会监理、构件生产的单位或责任人, 按照不同的性质, 分别给于警告、停业整顿、降低资质、吊销资质证书或者给于行政处分。并可对产生重大质量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据有关法律程序提交司法机关进行处理。

2 经济手段

经济手段, 是质量监督工作开展的另一有效手段。它是根据建设法规和行政法规规定的条款, 依据行政处罚的规定程序来进行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七章第七十二条规定“建设单位违反本法规定, 要求建筑设计单位或者建筑施工企业违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 降低工程质量的, 责令改正, 可以处以罚款。”

3 技术手段

这是建立数据说话的科学手段。这种手段的应用, 才能真正体现质量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 才能以理服人。

3.1 试验检测

利用试验设备对建筑材料的质量进行物理和化学性能试验和检测。如钢材的抗拉强度、冷弯、延伸率的力学性能试验;对水泥中的有害物含量的检测;砂浆的稠度、分层度试验等。

3.2 现场仪器检测

利用质量检测仪器和检查工具对建筑工程部位或构件的截面尺寸等采用靠、吊、量、敲、照等方法的检测。例如用经纬仪对基槽的量测;用钢筋保护层测定仪对钢筋保护层厚度的检测;用百格网对砌体上砌筑砂浆饱满度的检查;以及用塞尺或靠尺来检查各门窗扇的安装间隙或墙体的垂直度或平整度等。

3.3 观感检查

观感检查就是用目测和触摸的方法, 通过大脑的判断分析而反映质量特征的一种技术方法。

3.3.1 目测检查

根据质量标准对建筑工程部位、构件的外观质量进行目测观察。如观察饰面砖的颜色是否均匀一致;油漆的颜色是否均匀, 是否有透底、流坠现象;水磨石地面的石子是否均匀, 分格缝是否横平竖直等。这些均是通过目测来完成的。

3.3.2 触摸检测

用手的感觉进行质量检测是另一种观感检测技术。如用手触摸粉刷层的墙面, 可看其是否有脱粉、平整;用手摇动绑扎好的钢筋骨架。可以检查其松扣;用手开启门或窗, 可查其是否开关灵活等。

3.4 审查记录法

这是质量监督工作最基本的一种方法。检查就要有记录, 象监督日记中的各种记录, 检查工程质量中的检查记录, 技术资料的核查记录等。所以, 审查和记录是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依据和必要的工作内容。

3.5 核定和认证

核定和认证, 是质量监督中的主要工作内容。结合对单位工程的现场检测验收记录结果和施工企业提供的全套施工技术资料同质量标准相比较, 看其质量等级是“合格”还是“优良”, 然后依据评定结论, 给予核发工程质量等级证书。

3.6 全面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

也就是在质量检验和评定工作中, 利用直方图、控制图、散布图等质量管理工具, 或利用矩阵、回归或方差分析等数字模型来对工程质量进行统计、计算和管理。

4 内部监管手段

4.1 监督站内部的台帐

一个质量监督站一年内要监督的工程少则几十个, 多则上百个。这些工程从结构到工艺, 从开工到竣工等情况各不相同, 有些工程还要跨年度进行监督, 有的拟定工程质量等级是合格, 有的是优良。这些众多的项目、复杂的情况就必须用一本帐给于如实记载, 才能保证监督工作的有序开展, 也是强化内部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4.1.1 受监工程台帐

这个台帐是质量监督站同建设单位办理质量监督手续后进行登记受监工程项目的台帐。它是记载、总结、考核本站工作量和监督履盖面积的真实凭证, 以及实施质量责任终身制的原始记载。

4.1.2 竣工工程台帐

当受监工程完工后, 经监督站核定质量等级后, 监督站一方面为施工单位签发质量等级证书, 另一方面应将竣工工程项目填入该台帐中。该帐中的“竣工编号”, 应按竣工验收开给的质量等级证书编号。

4.1.3 工程停工、复工台帐

有的也称单位工程监督台帐。该台帐中的记录内容主要是针对监督过程中对受监工程质量检查时, 发现质量问题后所下发的停工通知书、复工通知书及各类书面材料。这个台帐可按受监的单位工程作为一个记录单位。

4.2 质量监督资料

质量监督员对受监工程项目进行的质量监督过程中, 会收集整理许多检验数据或活动内容, 这些数据和内容是质量监督员监督成果的记录和记载, 所以监督资料是监督站内的主要信息资源。

4.2.1 监督日记

监督日记, 是反映监督员进行监督活动的真实记录资料。监督员到受监工地进行质量检查, 要把每个工程中的工程质量状况用精练的语言记录在监督日记中。所记录的内容, 不光有质量问题, 还可记录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情况和先进的施工经验。

4.2.2 监督交底记录

质量监督交底主要有两种。但不论是那一种交底, 均应有记录。第一种是质量监督站针对受监工程的特点和宏观控制的原则, 同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所确定的必检项目和检验内容, 在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原则下确保工程的结构安全。

结束语

这些监督手段的运用, 是治理施工企业之“散”, 建筑市场之“乱”, 工程质量之“差”, 建筑材料之“劣”的重要法宝, 也是提高质量监督工作的保证条件。

摘要:质量监督站是代表政府履行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监督的执法部门, 它的监督活动必须真有公正性、科学性和权威性。所以, 在监督活动中, 必须按照国家的法令和法规, 以及建筑技术标准, 采用一定的监督手段及方法才能达到“三性”要求。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常用手段

参考文献

[1]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 (共五集) [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1.

监督手段 篇4

一、发展财政监督信息化的重要性

(一)提高财政监管效率

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财政监督进行改革,通过建设财政监督信息化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快速准确地获取业务报警、可疑问题、检查数据等信息,满足财政日常监督、重点监督和专项监督的需要,使财政监督工作者从繁杂的手工检查和监督检查人员主观判断差异及监督检查力量相对薄弱的困境中解放出来,促进监督效率的提升,实现财政工作的数字化的发展。

(二)有利于实现监督资源共享

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财政监督进行改革,进行信息化的财政监督,可以有效应用网络高速、快捷的特点,提高工作效率。而通信方式实现网络化发展,推动了财政信息传递质的变化,大大加速了信息传递速度,也很大程度上保障了信息质量,实现了监督信息共享,有利于信息的高效利用,可以实现资源集中调配,降低资本运转费用。

(三)有利于完善财政监督机制

财政监督实现信息化管理,可以进一步完善财政监督体系,从根本上规避财政腐败问题。信息化财政监督主要以财政科学化和系统化方面。信息化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相关信息、专家、咨询等系统,需要多项经济分析工具,通过多项数据,实施财政资金使用追踪机制,进而开展核算、分析、预测等活动,由此进行智能化决策。

二、财政监督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监督业务未融入电子政务工程

“金财工程”属于我国一项电子政务工程,虽然已启动多年,但相关软件、网络本身就没有财政监督的功能模块和操作系统,造成财政监督仍然“手工化”的尴尬局面。但是在信息化监督推行的过程中必须处理下列相关问题:怎样高效将监督业务融进电子政务平台中;怎样实现财政监督信息同该工程之间进行有机的联系和互补;该工程的接口设在哪里、权限多大,以上都是信息化发展的相关影响因素。

(二)未实现信息共享

目前,财政监督业务未实现信息化,也谈不上实现信息共享。信息共享能够提高财政监督效率。管理、政策、资金利用等信息一方面是监督的目标,另一方面是监督的根据。财政监督部门在对以上相关信息实现共享的基础上,进行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开展有效的监督。这要求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方式,构建高效、全面的信息网络,及时、快捷的对国民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反映,对部门单位工作实施跟踪监测,增强财政监督工作效率。

(三)软硬件建设相对薄弱

财政监督信息化发展必须将财务和计算机软件进行有机结合,但是缺乏这两个领域的高素质人才。软件开发效率低,难以满足财政监督工作的进程,管理模式缺乏成熟软件系统,缺乏专业的维护体系。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对相关的软硬件设施加强建设,对其网络结构进行优化,促进网络性能的提升,并充分发挥网络积极作用,继而推动信息化应用,努力实现无纸化办公,深层次发掘网络对监督效率提升的潜能。

(四)缺少完善的财政监督信息化配套制度

信息化改革对于财政监督而言属于革命性的变革[1]。然而信息化建设不单是形式和手段的问题,还需要管理制度作为基础保障。但目前缺乏完善系统的制度,来指导财政监督信息化建设。所以,在信息化推动进程中,必须对财政监督相关制度加强完善和合理,对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体系进行合理的完善,明确部门内部各个岗位的具体职权,进行科学的分工,建立高效的监督管理体系。

三、财政监督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措施

(一)开展电子化财政监督

其一,有效整理、应用信息化资源,积极构建电子化监督信息机制。现阶段,“金财工程”逐步推动应用,财政部门内部逐步建立了预算管理和编制、政府购置、办公自动化系统,同时还应积极建立预算集中支付、电子支付、财政税收征收系统[2]。其二,充分应用信息资源,开展电子化网上监督的业务。这要求完成业务代码化分类,业务工作流程化、统一化,数据实现数据库化管理,同时利用数据交换、信息网络等技术,进而达到财政工作的数字化。由此可以对财政预算落实进行加强,可以很好的规避财政资金被占有、非法挪用、截留情况,极大的约束、规范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国库资金收付、单位财务核算、资产动态变化等活动,维护预算的严肃性。

(二)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体系

在信息化监督推动的进程中,必须扩大信息资源共享。构建信息共享体系,财政监督部门可以及时、全面了解各部门单位各项资料,有利于监督工作的进行。另外,对于监督检查以及处罚情况向各个部门进行反馈,进行双向沟通联系,可以有效推动财政监督的管理和改革。确保一切业务信息对监督部门进行公开,以确保部门及时获得相关信息。这就要求各个机关积极执行监督活动,认真完成抄送文件、共享信息、参加会议等,实现内部信息畅通的信息沟通和共享[3]。

(三)积极建设财政监督信息化的软硬件

首先,强化建立信息化财政监督的软硬件,应当对信息化资源进行整理、分析,就构建电子网络监督信息机制。对网络结构进行高效的优化,使网络效能得以充分发挥,深化信息化的应用,努力发掘网络对监督效率提升的潜能。其次,必须高效应用数据资源,建立电子化网络监督业务[4]。现阶段,关于硬件的建设方面较为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硬件设备;而软件建设差强人意,应当增加人力的投入。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制度建设

长时间以来,由于没有系统、全面的探究和规划,导致信息化建设迟迟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5]。部分单位开发了相关软件,但是完成财政监督业务的融合还需要较长时间的试用,同时必须实施多期软件开发方能完成系统的完善。同时缺乏实现信息化的探究,应当结合部门具体的工作职能和实际,围绕监督内容恶化对象,对项目的开发进行详细的规划。同时,努力建立信息化监督相关法律制度,对财政监督工作进行明确,使得具体的活动有法可依。在监督过程中,必须制定相关监督信息化方式规章制度,对工作人员的具体行为进行规范。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财政体系改革深入发展,公共财政体制逐步构建完成,财政规模进一步发展,财政资金绩效评估获得更多的关注和重视。财政监督范围渐渐拓展,监督工作量剧增。财政监督信息沟通存在问题,使得监督成效大打折扣。长时间规划的欠缺使得监督信息化进程迟缓,严重影响了财政监督工作效率的提升。必须从多方面为信息化监督体系的构建工作提供便利,促进财政监督信息化发展,最终将实现财政业务信息化系统“管理一体化、业务一体化、监督一体化”的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隋小娜.会计信息化服务市场的财政监督[J].现代经济信息,2014,24:217.

[2]高琦.浅谈政府财政监督的信息化建设[J].现代商业,2010,33:171.

[3]本刊编辑部.再次关注财政监督信息化[J].财政监督,2011,09:4-6.

[4]张念明.财政监督信息化研究[J].财政监督,2012,12:21-23.

【监督手段】推荐阅读:

监测手段07-17

战略手段05-10

措施手段05-12

工作手段05-20

权衡手段05-25

电教手段05-28

手段能力05-30

竞争手段06-05

手段多样06-19

媒体手段06-20

上一篇:可持续成长能力下一篇:最后一朵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