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式教学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2024-10-05

在复式教学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精选8篇)

在复式教学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篇1

发挥复式教学潜在优势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内容摘要】在现代的小学农村教学中,由于资源有限复式教学是教育资源投入与回报的折中办法。根据复式教学“三多两少”的特点,发挥潜在的学生自动作业的时间长的优势,教会学生自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有助于提高复式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复式班教学 潜在优势 自学能力

【正文】

一、解读复式班

(一)什么是复式教学

目前,我国的班级教学组织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单式教学,一种是复式教学。“同年级的学生编成一个班,在教室里,教师只对一个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叫单式教学。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成一个班,在一个教室里,由一个教师同时对这几个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就叫复式教学。”①

据考证复式教学源于德国。“早在1854年,德国就颁布实施了‘单人教师学校’。‘单人教师学校’即由一位教师、一间教室、两个及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群体组成的复式教学班(校)。”②中国采用复式教学,始于清朝末年。《奏定学堂章程》的《学务纲要》,极力提倡师范教育。当时官费自费去日本学习师范教育的很多。一批学生进入日本的宏文学院的师范科学习,修业年限自半年至三年不等,而多数为“速成生”。回国后,他们宣传师范教育和复式教学。③经过了上百年,复式教学这种形式在中国的偏远农村地区没有消失,也从未间断。这是根据我国农村地区的居住状况、经济条件、人口出生率和小学生年龄等因素决定的。我国广大农村,多数是几十户、上百户人家聚居为一个自然村。一个村庄里的学龄儿童相对比较少,分成几个年级,每个年级的学生就只有几个或十几个。所以如果在这些偏远地区还是按照单式班教学,那么会造成人力和物力不能充分利用,教学设施造成极大的浪费。复式教学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出要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的基础上合理的优化整合资源的最优选择。然而,与单式教学相比,这种教学形式实际上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是教育资源投入与回报的一个折中的办法。

(二)复式班教学特点

复式班教学归纳起来可以说有“三多两少”,即同一节课教师要兼顾的年级多,教学内容多,课内自动作业的时间多,直接教学的时间少,同一年级的学生少。④

1、教学的组织难度大,在一个教学班内,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年级为教学对象,他们的心理特征,知识的基础,学习能力,学习的兴趣,思维水平等方面都存在着大量的差异。这就为教学工作的组织增加了难度。

2、教师的精力分散。对比单式教学,复式教学的教师在一堂课中所要传达,新授内容庞杂,有时无法做到兼顾两个年级。

3、教学进行时的干扰较大。由于复式班是由两个年级或者两个年级以上组成,学生的自制能力较差。在教师给另一个年纪上课时,就必然受到其他正在自动作业的学生影响,从而产生干扰。

4、直接教学的时间少。复式班教学与单式班教学的教学内容相同,任务相同,但必须在同一时间内完成。这样,由于要照顾到班级内的另外的年级,从而教学时间从40分钟要压缩到20分钟,甚至更少。对比之下教学时间是单式班的一半。

5、办学的硬件条件差。犹豫大多数复式班都在偏远的山区农村中,教学的硬件设备相比之下更为简陋,教学的手段基本停留在一支粉笔和一张嘴的初始阶段。

与单式教学相比,复式教学客观地存在着许多缺陷。理想的教学组织方式应该不是复式教学,但是“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对事物必须采取分析的态度,分清精华与糟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反对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片面性、绝对化的错误。”⑤通过复式教学的缺陷,透过在现代教学中的基本特征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相结合,强调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同时也是对传统的教学方法的改进。根据现代的教学要求复式班存在着单式班无法拥有的潜在优势。

1、打破了教师“满堂说”的局面,单式班的教学犹豫教学实践较为充裕,课堂上教师“满堂讲”的现象很普遍。教师大多数认为讲得越多有利于学生学的约扎实。但是现实并不是这样的。在复式班中由于直接教学时间少,教师想一讲到底是不可行的。迫使复式教学另辟蹊径的去其槽粕,留其精华精要的实施教学,余下的时间完全交给学生自己去实践。这样“满堂讲”的尴尬局面被打破。

2、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能力。新课标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践的能力上,复式班的潜在优势大于单式班。因为教师在进行其中一个年级的授课时,不可能让另一个年级思想放空,无所事事的去等待。教师必须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各种练习、活动。让学生在20分钟的有效教学时间内,达到40分钟的教学所有的感官体验。这样下来复式班的实践机会远远多于单式班,便于形成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习惯。

3、有利于因材施教。从古至今因材施教是作为一个合格教师不变的准则。单式班往往因人数庞大而难以做到,这也是教学的一种缺失。但这种情况在复式教学班级中不会存在,相比之下犹豫人数较少,使教师能够很好的掌握学生情况,了解学生需求,对个别特殊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实施因材施教。

4、有利于教师掌握教材,把握学段要求。由于复式班是由一名教师完成多个年级的课程,需要同时吃透几个年级的课程。在教材较为稳定,有连续性的情况下,有利于教师掌握教材的系统性和教学要求的阶段性。比如曾经有位教师做过这么一个实验,让单式班的一年级学生和二年级学生同时用“喜欢”造句,一年级和二年级的学生都有回答类似于“我喜欢小狗”这样的句子,不管是对一年级或者二年级学生所造的这样句子教师都给予鼓励,使学生思维僵化。但在复式班中这样的情况却不同,一年级的学生说了“我喜欢小狗”,二年级的学生自己在说这样的句子就对自己不满意,同时教师的引导提高对学生的要求——喜欢什么样子的小狗?或者为什么喜欢?从而散发学生思维。这也是教师熟悉教材,注重了教材的联系也注重了学生的年纪特点。

5、有利于跨越式互补学习。由于在一个是由复式班两个或者两个以上不同跨度的学生组成,在年级之间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虽然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组织带来困难,但也有利于跨越式的互不学习。一方面可以通过“以大带小”,低年级学生在高年级学生身上学到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另一方面高年级学生有利于及时对遗忘知识在对低年级学生教学的时候做一回顾。

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教学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教书,而是教书育人,是要教会学生自己学,把自学的钥匙要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复式班学生独立自学的时间较为长的特点,对增强学生的自学信心,培养自学习惯,运用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复式班的这种自学形式符合现代教学论要求,而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规律。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学活动中,在自学中如果能以视觉为主,把多种感觉有机的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充分运用和发挥自己的大脑分析器,可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复式教学和复式教学中自学,充分运用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所以,所以尽管复式班的教师比单式班教师讲授的时间少,学生听教师讲课的机会也少,但复式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比单式班学生差,复式教学的教学质量也不必单式教学质量差,其中的秘密就是复式教学中的自学优势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见学生自学能力的提高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尤为重要,提高复式班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在于教师应根据复式班的特点扬长避短,发挥复试教学的优势,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培养学生自学习惯

复式班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主要保证。复式班大多设置在小学低年级,这些学生尚处于“启蒙阶段”,知识水平低,自我控制能力差,自学能力的培养显然更为困难。“万事开头难”,但抓住了主要病症,对症下药,任何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我认为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必须进行强化训练,应做到一下几方面:

首先“静”中学“静”,每天至少有半个课时,在一堂课中的二十分钟内,各个年级的学生进入“静”的状态中,并在此教育低年级学生向高年级学生学习,照老师规定的要求去自己看书、看图、写字、计算, 独立完成自动作业, 做到专心致志。不左顾右盼。不发出声响,不影响他人学习。研究表明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最少需要21天,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在进行强化训练半个月。学生便能基本习惯“静” 态中的活动规范要求。

然后要在“动”中求“静”,在对高年级进行直接教学的同时,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自我控制能力的训练。在外界的干扰下能专心致志的完成自动作业,这时教师要特别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力,要将大部分的注意力用于对一年级的调控中。

最后要注重对自动作业的合理安排,在复式班教学中处于静态的学生,主要是完成自动作业,从而依靠自动作业本身保持学生稳定和注意力的集中。同时自动作业也是直接教学前的准备和直接教学后的延续和发展。因此自动作业非常重要。首先作业内容要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的内容特性,学生应有的知识基础,确定难度适宜,让学生明白课本是学习知识的重要来源。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学习的指导中,可以演示儿童不能理解的事物,使之惊讶、疑惑和矛盾,从而形成认知冲突,唤起求知欲。”所以在自动作业中同时要渗透学法的指导,作业设计中既要有对旧识的巩固,同时也要涉及对学生探究性思维能力的题目。在学生自动作业时教师应该多鼓励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质疑问题。完成自动作业后, 自我检查、及时纠错的学习的训练。

2、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我国的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⑥我认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从根本上做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念。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必须先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为有了好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最优的教学效率,有了最优的学习效率才能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形成自学的良性循环,达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根据复式班在教学过程中直接教学时间少,学生自动作业时间多的特点,要使“动”“静”相互制约, 变为相互统一,做到动时引路,静时深学;动时举一,静时反三;静时铺垫,动时突破;静时尝试,动时点拨。⑦以实现教是为了少教或不教的目的。具体做法是一看,二画,三讨论,四仿做。

“看”是根据本课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看有关的实物、模型或图形,看具象的和本课有关的内容。由于有的学生能力有限,在看的时候教师在必要时候要揭示“看”的提纲,要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和阅读。这样, 学生不但通过“ 看” 这种自学手段有效地学会了新知识,而且还学到了按提纲一步步观察,一层层阅读的自学方法,以至终生受益。“看”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是人对感性认识的一种主动形式,他与积极思维相联系。所以在“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应该在“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带着问题再去“看”。

“画”是在认真“看”的基础上,选择性的对相关内容进行批画。在批画时应注意,首先要教给学生画些什么?对于课文中的有总结性的,重点内容,关键部分,应有相应的批画。对于不懂的部分应该画出来,再等到直接教学时解决这些难点问题。“画”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帮助巩固学习,再次是为了让学生感知“抓重点,质疑难”的学习方法,不断的提高进而达到“会学”的高度,从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讨论”是现代教学的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可以使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对于疑难问题的解决有困难的,在相互的交流讨论中,互相帮助,通过相互的学习相互启发,各抒己见。达到动时举一,静时反三的作用。在讨论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虽然“讨论”不是自学,但却是自学的重要补充和延续,是重要的自学策略。学生喜欢在讨论交流中显示自己的才能,这样才能使其实现自学更为认真,思维更为精细化,交流又可以让他们从别人那里获得更为丰富的信息,集思广益,强化自学效果。

“仿做”是通过在直接教学所获取的知识经验中,掌握方法,在遇到类似问题时会依照已有经验自行解决问题。在仿做新内容的同时,是对旧识的巩固,也是对新知的质疑。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

三、在“直接教学”中教师教会自学

(一)充分利用直接教学,在“动”中教会自学

直接教学时间少,复式班教学内容多,这就促使教师要充分利用直接教学的实践,在有限的时间内,根据课本,去指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学会自学。首先要在内容商刚明确重点。明确重点教师自身必须对课本进行深入研究,明确教材重点、难点。使学生在反复思中了解重点所在,从而解决问题。其次要抓好教学的环节。预习是必不可少的,对课本中的难点问题记录下来课堂上答疑解疑,这样会使教师在直接教学的效果上事半功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根据教材内容明确思考问题,学生问绕重点问题根据教材进行思考,在思考的同时教材内容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最后要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新课导入方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可采用创设兴趣、制造悬念,寻找规律等方法进行新课的导入,在教学中利用儿童的好奇心理,根据学科的特点,开展必要的课堂活动。寓教于乐,通过活动启发学生在喜悦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增强课堂吸引力,使抽象的内容具象的表现,化繁为简,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二)针对学情,因人施教。

在复式班的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上,应该注重根绝学生的不同程度,因人而异的进行教学。可以将同年级的学生划分成小组,在布置学习任务和设计自动作业的时候,都分别给予不同的对待,使得成绩好的学生学得好,成绩差的学生学得懂,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应在讲课的间隙中,“见缝插针”,对学生做个别指导,便于及时的发现问题,“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能够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教师应该从复式班的教学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已有条件,克服不利因素。复式教学对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有很大的优势,教师要在增强学生自信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运用正确的自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要在学生自学能力的成长上,下功夫,花力气。学生通过自学,不仅可以获得知识,发展智能,而且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将同步增长,从小有良好的自学习惯,能为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成长上奠定坚实基础。复式教学的自学有事,我们应该充分的利用和发挥。

【参考文献】

①《小学复式教学十讲》 宋寿朝 潘家祺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1985年2月第1版第1页

②《复式教学新论》胡钢泰 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1年8月第1版第1页 ③百度百科 复式教学 http://baike.baidu.com/view/1385269.htm ④《谈谈复式班语文教学的安排》--《江苏教育》1983年24期 ⑤《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上海市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编写组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5月第7版第111页 ⑥《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年版 第152页 ⑦《在复式数学教学中教给学生自学方法》--《小学教学研究》1992年05期

在复式教学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篇2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首先,我们必须先理解清楚什么是自学能力。自学能力是运用已学知识去单独地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这是一种综合能力。自学生物必须有较好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阅读、记忆、思维、想象、归纳、运用和实验能力。时代呼唤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给每一个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自学环境和机会,并指导他们学会自学。

生物学科的观察能力是指善于观察生物体和生命现象的细微变化及其本质特点的能力。中学生具备敏锐、精细的观察力是学好生物学知识必备的良好素质。因此,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是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保证。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教师需采取以下的措施和方法去实施。

1 生物教师要提高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意识

作为人文关怀者,生物学教师要以“对学生的生存和发展的终极关怀”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关怀学生的一生,提高每个学生的生活质量和生命价值。在生物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发展和生活需要出发,把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和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引入课堂,将生物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并从中渗透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方面的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在认知领域内应达到的水准,更要关注对他们的未来发展产生深刻印象的因素,如学习兴趣、探索精神、合作态度、创新意识等,并与学生的自身发展联系起来。教师要在掌握系统广博的生物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更新知识,收集和了解国内外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尤其注意收集人口、资源、环境教育的资料,提高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 生物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2.1 掌握认识,增强自学效果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活动中学生接受教育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教育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为出发点,使学生有充分的动力进行学习。对学科的喜爱是最重要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大纲的要求改进教材,决不能照本宣科。教材是教学时使用的一种资源而不是一定要遵照它去教。应使教学内容尽量多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到生物学知识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得上。

2.2 检查评价,激发自学热情

当学生们有了学习的兴趣,如饥似渴地等待知识时,就可以向他们指出自学的重要意义。知识就象大海是无穷无尽的,依靠教师一点一点教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更多的知识需要通过自学获得。应用古今中外自学成功的名人的故事和当前及今后的形势教育学生自学的意义及必要性,让学生改变十几年来形成的定势———老师教课学生听课。树立成为学习主人的信心。

2.3 养成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学生不仅能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而且要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提出问题不是最终的目的,要能自行解决问题。传统的教学是老师问学生答。所以长期的这种教育就会形成一种定势———提问是老师的专利。实际上任何探究都是从问题开始的,这种问题多是通过对生活的深思熟虑而提出来的,我们的学生缺少创造力就是因为认为很多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没有思索没有疑问。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提问,对问得好的同学平时成绩加分,问问题就可以加分,学生们的积极性又被调动起来了。而有价值的问题是对教材把握和对生活仔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

自学能力是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大中专学生时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最好时期作为教师应积极加入此项改革之中。因为终身学习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自学是掌握知识发展终身学习的最佳手段。

总之,学习是一项以个体参与为主的认识活动,没有学习者主体的参与教学很难有所成就。在教学中,教师必需做到心中有学生,运用多种手段及不同的方法,去唤醒学生主题参与的意识,让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得到应有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要渗透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老师的作用延伸到学生的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得到锻炼提高,并终生受益。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将直接关系到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也有利于对学生的创新教育。本文就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问题进行了必要的阐述。

在复式教学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篇3

关键词:小学数学;提高;自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5-224-01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数学自学能力的提高,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这体现了我国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理念。教学的目的就是使学生由“学会”转化为“会学”。学生自学的过程其实是对数学问题的初步体验过程,有助于帮助学生确定疑难问题,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实现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提高学习效率。通过自学,学生可以复习、巩固一些已有的知识,初步形成知识网络,为探究新知识准备了已有知识经验基础;自学有助于学生明确课堂学习目标。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将一些简单易懂、自己有兴趣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同时,自学又有助于学生找到困惑和疑问,确定在课堂上参与讨论的重点。这样既能给学生更充分探讨的时间,又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使听课具有针对性,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精讲精练的高效能课堂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学会自学的方法

在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来读书。告诉学生什么时候应该动手画、圈知识要点,应该标记哪些知识;要求学生多问“为什么?”并反复强化以形成一种意识;同时教师应出示具有启发性的自学提示。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就能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也就可以将课堂上的自学转移到课前的自学,从而为探究新知做好已有知识经验准备,提供更充分的探究体验时间。例如自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可以布置学生思考:1、怎样用割补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割补后拼成的长方形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你还能有其他割补的方法吗?等等,这些问题对于启发学生的思路很有益处。

二、运用各种途径,激发学生自学兴趣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首要的。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位出色的老师能让学生对自己所教的学科感兴趣,这需要老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幽默的教学语言、丰富的表情;既要有艺术家的表演才能,又要有科学家的睿智头脑。在实际教学中,要用情感去感染学生,用心灵去打动学生,用知识去吸引学生。教师要欣赏自己的学生,在教学中多鼓励学生,肯定学生在学习中的一点儿进步,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对知识充满渴望,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知识。

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直接关系到自学的效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来源于现实,也扎根于现实,并且广泛应用于现实。由现实生活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把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展示数学丰富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总之,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一定条件下培养起来的。只有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

三、指导课堂合作,提高自学效率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指导学生课堂合作,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创设合作的机会

课堂教学中有不少地方如果能适时引导,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还可以提高学生合作的意识。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寻找机会、创造机会激励学生合作。

2、形成合作的习惯

有了合作的需要,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建立合作小组。根据班级情况,通常是前后桌形成一个“四人小组”,部分人数不合适的,可建立若干个“六人小组”,这样分组便于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再有意识地强化“小组”的集体荣誉感,组内就会出现“互帮互助,扶携共进”的良好氛围,达到合作的另一层意义——共同提高。

3、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

教师必须明确,自己始终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对小组合作必须适时进行引导,让合作“出成效,有意义”。如:给学生设计“合作学习记录表”,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必须做记录,每个学生轮流当小组长、轮流做记录员、轮流发言。合作学习开始阶段,教师经常性地回收“合作学习记录表”,对操作错误的及时给予纠正,对表现优秀的更要给予肯定,激励学生把合作学习的形式逐步完善。

四、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老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因此,老师应大胆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自学时间和空间,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总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常常要精心构思,让学生自学,实验、观察、思考、控究、讨论,这样长期的训练,可以逐步培养自学能力,养成自学的习惯,让学生主动的学习,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数学、喜欢数学,并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在复式教学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篇4

计算机作为信息时代的载体和工具,在各学科的学习及日常工作中应用之广、作用之大,已为人们所深知。计算机科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点就是它的发展和更新速度极快,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

作为计算机教师,我们不可能在有限的教学时数内传授给学生太多的知识,大部分知识的学习还得靠学生课外自学。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变学会知识为会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是达到不复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结合计算机学科特点,经过不断研究探索,总结了以下几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

一、引导和教育学生树立终生学习、自主学习的观念

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而时代在不断向前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人的一生大部分知识的掌握,其实都是靠自学获得的。从古至今,一些有成就的人士之所以能够在一生中有所作为,是与他们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分不开的。学习不是学生时期的阶段性行为,而是一生的事。曾荣获最高数学奖――沃尔夫奖的著名数学家、微分几何之父陈省身院士,九十岁时还在书房读书,研究他一生热爱的微分几何学。教师可以通过讲道理、举实例等方式帮助学生充分认识在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需要树立终身学习、自主学习的观念;明确每个学生都要根据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自主学习获取和掌握新知识,不断提高自学能力,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让学生明白,要想有所作为,只有经过自主学习和不懈努力才能使理想变为现实。

二、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计算机教学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计算机本身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知识可以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践来学习掌握。因此,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不能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结合学科特点少讲精讲,重质量,重效率,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由学会知识转变为会学知识。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自主学习的愿望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的巨大动力,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有了兴趣才会自觉自愿地去学习。学生对计算机一般都有一种神秘感和好奇心,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如在讲PowerPoint幻灯片制作时,我将课前制作的一个带有图片、动画、声音和视频的演示文稿给学生播放观看,学生感觉神秘有趣,产生了好奇心,于是自己也想动手尝试制作。学生通过看书、想象、讨论及教师指导完成了各自的作品。继而我又组织同学将各自的作品在展台前放映,相互对比,让他们思考如何设计才能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完美。好胜心促使学生进一步动脑思考,查阅资料,与同伴协作研究,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2.采用目标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我定向

所谓目标教学模式,是指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励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而努力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要求教师每一节课前与学生共同探讨和确定学习内容、学习重点难点以及学习方法。设定的教学目标应遵循实践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创造性原则,让学生明确下一节课的任务,安排学习程序,制订学习计划,为自主学习定向。例如在讲述windows资源管理器时,我给学生设定的目标是能够熟练运用至少两种方法进行文件的选取、复制、移动、查找和删除操作。有了明确的目标后,学生很快抓住了重点,做到了有的放矢。经过多次训练后,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3.重视实践,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如果只靠看书学习,不去动手操作,那就是纸上谈兵。因此计算机课堂不该成为教师一个人表演的舞台,应该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去实践,让他们在实践中亲身体验自主创新的乐趣,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大胆探索、敢于发现、敢于创新的意识。在讲授如何使用WindowsXP附件功能时,我引导学生使用画图软件绘制出精美的图画,使用录音机录制自己的声音文件,这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为了提高上机的质量,我还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如在学习“Excel”数据处理软件时,我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各科成绩罗列出来,让学生自己尝试用“Excel”菜单功能算出总分、平均分,按平均分进行排序、单科分类汇总、筛选出及格与不及格学生名单等。这些看来只有教师才能做的事情,现在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去做,去动脑思考。通过创设这样的主动学习的情境,充分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我经常在实验课上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尝试解决,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判断和讨论,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发现新问题并提出不同的解决办法,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式,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自学计算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使知识系统化

学生最初学习的知识是零散的,如果不将所学的知识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学生们就不能全面透彻地掌握并灵活地应用这些知识。在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归纳总结知识。如在学完每一章节后,采用小结的方法,引导学生将每一章节的内容联系在一起,抓住重点,把握难点,使知识系统化,力争让学生做到融会贯通,记忆深刻,掌握牢固。

5.合理运用辅助教学软件,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

其实,提高学生计算机自学能力的方法很多,比如可以通过机房开放方式,在机房里安装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辅助教学软件,学生在上机时根据自身特点有选择地学习,既提高了计算机设备的利用率,同时也给学生自学计算机创设了有利的学习环境。目前较好的辅助教学软件有提高汉字录入速度的《五笔高手》,学习使用flash的《Flash学习软件》等。有条件的学校,教师还可以将开发的计算机教学课件、测试软件放在网上共享,学生可以通过网上的辅助教学软件自学,并可利用测试软件对学习效果做出评价。

三、建立激励机制,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

除了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外,还可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充分施展才华、展示自己新奇想法的机会,使他们获得成就感。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每学期举行一次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竞赛,通过表彰奖励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学生的自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后天培养形成的。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要想培养出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创新型人才,首先自身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探索新的、好的教学方法,同时也要不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

参考文献:

在复式教学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篇5

技工教学,是培养直接面向社会的有一定技能的人才,学生毕业后将在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工厂、企业从事工作,在校学习的知识、技能,不可能满足每个学生所面对的实际问题,所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需,也是技校今后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技工人才的办学方向。

古人云:“授人一鱼,仅供一餐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享用无穷。”对于学生来说,获得学习知识的方法比获得知识更为重要,即“鱼”不如“渔”。所以现代的教师不应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培养学生自己获取信息的本领,即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自身的素质。

进入技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考高中落选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素质较低,而且学生学习缺乏自觉性和上进心,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滑坡,普遍地经济效益差,在学生心理上造成读书学技术没有前途、没有出路的感觉,学习得过且过考试互相抄袭。根据这一情况,教师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有一名俗话说的好“活到老学到老”,老师不可能终身的培伴你,所以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尤为重要,只有文化水平提高了,那么自然的综合素质也就相应的提高了。这里所谓的自学,不是全盘由学生支配学习过程,取代教师的作用,而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有检查的学习过程。教师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始终起着教学中的主导作用___培养学生的自学心理、自学习惯,并逐步掌握自学的方法,最终达到学生基本上靠自己获取知识、锻炼技能,提高自身的素质为目的。

一、学生自学心理的培养

1.培养自学的动机。心理学中指出: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只有具备了良好的自学动机,学生才可能自觉地、主动地坚持自学,克服以往学习的惯性。并逐步对自学产生兴趣。教师要结合国际国内新形势加强自学目的教育,要通过精神文明建设从思想上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明确自学的目的,增强历史责任感;通过对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捧铁饭碗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靠自己的奋斗,同时使学生懂得优胜劣汰的道理,从而使学生有危机感。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从正面引导学生,使学生牢固树立劳动光荣的观念,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四有新人,从而从根本上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使之认识到自学的重要意义及对自身发展的影响,再配合表扬、鼓励、学习成绩反

馈等手段不失时机地进行自学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2.培养自学兴趣。自学是十分艰苦的劳动只有让学生在自学劳动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才能加深对学习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给学生创造应用知识的条件,发展学生学习兴趣,如搞一些技能竞赛,并有计划地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3.培养自学习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要克服以往的惯性,形成良好的习惯,则需要长期有意识的培养。如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是问一答十或问一答一,还是问而不答。有问必答不可取,提供寻找答案的途径和方法为最好。反过来教师提出的问题,则鼓励学生“问一答十”。

培养学生自学心理还有其他方面。总之要使学生以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投入自学。自学心理的培养贯穿于整个学生自学能力的发展过程中,龙以起步阶段为重要。

二、学生自学方法的培养

教学实践中观察到,学生能力的发展,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被动学习阶段、入门阶段和提高阶段。在不同阶段,教师采用的方法不同,自学的内容,程度不同,教师所起的主导作用也不同。

1.被动学习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自学能力很弱或根本不会自学,新入学的学生有85%处于这种状态。他们只是背记公式、照搬做题的过程,并且依赖性很强。这时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强化学生自学训练,培养自学习惯,增强独立学习意识,使学生初步体验自学过程,在教学的督促下,完成教学任务。

如在教学中,将易学的知识点,或操作要求学生自己学习、教师检查学习效果,或将重点、难点分解开,让学生避难就易,进行自学,逐步培养自学心理养成自学习惯。

在这一时期的指导中,要注意准确掌握自学的深度的数量,切勿使学生丧失自信心要多鼓励,使之顺利过渡到入门阶段。

2.入门学习阶段。在第一阶段训练的基础上,学生初步有了自学的信心和方法,但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方法欠当。这时主导作用和培养目标是进一步传授自学方法,激发自学兴趣,巩固自学习惯。例如,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首先给出一条清晰的学习途径或程序,让学生遵守这个学习方向学习,掌握新知识的要点、思路,使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提高阶段。通过一个时期的努力,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自学规律,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这时学生的自学能力就处在快速提高阶段。这个时期主导作用就体现在指导学习方向,建议学习计

划,启发学习技巧和推荐课外读物。如果说入门阶段是教师领飞的话,这时就是放飞阶段。教师除严格控制检查、测试外,其余教学环节均可采用宽松管理。如指导学生阅读,除推荐适宜的读物外,还要提醒学生注意:(1)视幅要宽,在把视线盯在知识点上。(2)尽量少回视,克服回视习惯。(3)要在演题过程中,随时检查自己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调整。

三、就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谈几点体会

1.自学初期难度很大,三分之一的学生常处于等待。观望的状态,还有三分之一学习效果不理想,而另一部分学生自学情况良好,完全能按指导目标完成任务。

2.一学期后,学生的自学能力会有较大提高,同时会产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均会有不同程度提高。

3.第三学期以后,学生具备了自学能力,学习成绩明显提高,平均成绩比讲授法班级高10分至15分。

4.自学法与讲授法相比,教师的任务加重了许多,不仅要研究大纲和教材而且要研究课外读物,研究最适合学生自学的方式方法。

5.在各培养阶段,特别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方法培养每个人的自学能力,提高自身素质。

总之,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之间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而竞争的实质是智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职工队伍素质的竞争。哪个单位重视智力开发,狠抓合格人才的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纪律严明的劳动大军,哪个单位在竞争中就可能掌握主动,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将会处于被动,失去竞争力。为了使技校不断培养出合格的中级技术工人,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我们就应当尽自己最大努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这样社会和企业才能认可,技校才会有长足的发展。

单位:辽西技师学院

地址: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区 电工街23号 辽西技师学院 教务处

邮编:123000

在复式教学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篇6

如何在教学中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作者/ 程春 李继权

摘 要:所谓的数学思维能力就是指能够用数学的观点去思考问题。也就是说,作为数学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它是学习能力的核心。所以,就从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进行简单介绍,以促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性;创新性;发散性

高中数学课程应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然而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数学教学过于看重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学生的数学成绩,却忽视了学生数学价值观的发挥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一、渗透分类思想,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中的分类思想是根据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异同把数学对象分为不同种类的思想。它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使学生在不重复、不遗漏的分类思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以数列求和Sn=a+a2+…+an为例进行简单介绍。

解:当a=0时,Sn=0;当a≠0时,此题为等比数列求和。

由于等比数列本身就有一定的限制条件,即等比数列中公比q≠0之后,考虑的是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的应用条件,即公比q≠1。所以,在解答这道试题的时候,学生的思维一定要严谨,这样学生思维能力的逻辑性才会随之得到锻炼和提高。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问题是创新的前提,是学生探究数学活动的基础。然而,在以往教学过程中,我们过于注重数学知识技巧的掌握,被动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缺少一定的问题意识,所以,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教师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创新思维,以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空间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和性质》时,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本节课的授课过程中我采用了讨论法,让学生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1)如何画出表示直线和平面的三种位置关系的图形?(2)如何证明如果平面外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

行?(3)在什么条件下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引导学生思考,并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证明。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独立解决有关的问题,这样将会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鼓励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所谓的一题多解是指针对同一道题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它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活跃思路,让学生能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并结合自身情况,灵活地选择解题切入点,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下面以一个例题为例进行简单介绍。

……

该题是一道基础性试题,但不是学生给出答案就可以结束了,教师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切入,发散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解题方法,以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结合教材,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成为课堂主体的过程中,数学思维能力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王文明。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学周刊,2012(05)。

在复式教学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篇7

一、用新的教学观念进行创新教学, 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 只是依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来进行, 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起到的作用。课堂教学是教师法进行灌输和知识分析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重视学生的听, 忽视了思考的过程, 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在新课改的过程中, 教师要深入探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 使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对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进行主动探究, 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在教师精心设计的教学中, 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促进他们数学思维的发展。

二、重视教学策略, 提高学生的英语自学能力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创新教学, 优化教学策略, 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欲望, 让他们在知识探究过程中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不断积累英语知识, 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 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英语思维能力, 培养他们的英语创新能力。

(一 ) 课堂教学采用学生为主体 ,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改变传统以教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探究英语知识的过程中积累大量的英语词汇和句型, 并在实际交流过程中提高英语运用能力。

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中, 教师不是脱离课堂教学, 放任学生不管, 而是在课堂教学中处于指导者的位置, 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 让他们进行明确的探究学习活动, 并在学生遇到问题时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在学生的自主探究过程中, 他们发现和解决了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使英语综合能力获得发展。为了提高学生的探究积极性, 教师还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活动, 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使他们对英语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自主探究中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二 ) 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促进学习能力的有效提高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 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使课堂教学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在新课改教学中, 不是让学生进行没有目的的自主探究活动, 而是让他们在教师的组织下, 有目标、有方向地进行自主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 激发和引导学生质疑、释疑, 促使他们的英语思维能力获得发展。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时, 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 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的学习事半功倍。

(三 ) 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要改变单一靠成绩来评价学生的方法, 通过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评价来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 清楚自己的优点, 在学习过程中继续保持, 促使学习不断进步。对学习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要进行改正, 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强化自主学习意识。在对英语知识的探究中, 提高对英语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使英语自学能力不断提高。评价体系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评价中求进步, 在进步中得到更好的评价, 获得了良好的激励效果, 也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 还要对他们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同时, 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使他们的自学能力不断提高。

(一 ) 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 , 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有效提高他们探究知识的效率。在教学中,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 要让他们掌握科学的方法, 实现高效的学习。

(二 ) 注重课堂提问教学 , 发展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

提问教学能够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的思考积极性, 使他们对知识的重难点进行分析, 从而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师可在上新课之前精心设计一些问题, 通过问题导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例如, 教学Elephants一课之始 , 我问了如 下问题 :“Have you ever seen an elephant?”大多数学生回答:“Yes”, 我接着问:“Would you please tellme something about elephants?”学生兴致勃勃地纷纷说出了他们所了解的关于大象的情况, 课堂氛围异常活跃。最后, 我问学生:“Wouldyou like to learn something more aboutelephants?”学生大声回答 : “Yes.”于是我让学生打开课本阅读课文, 他们带着很强的求知欲, 饶有兴趣地阅读课文内容, 学生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三 ) 对学生进行激励 , 使他们产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在中学英语学习中, 教师要让学生进行高效的自主学习, 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 并对他们的点滴进步进行鼓励和表扬, 让学生产生学习的自信心, 促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 有效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激励下, 学生能产生强大的精神动力, 使他们的思维积极活跃, 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复式教学中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篇8

关键词:语文 阅读教学 自学能力

一、 咬文嚼字,学会品味文章的精华。

文学作品的阅读,讲得越多,学生就越没兴趣。因此,应该教会学生自己品味精华部分。

1、学会弄清文义。指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排除词语障碍,联系上

下句理解句意,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会发现文章的精华之处。

一要注意那些发人深思,令人感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之处,如

《背影》第六段描写父亲为“我”买橘子,最能体现父亲的爱子之情,令人感动不已,这地方就需要仔细品味,分析对父亲的描写,体会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的句子。

二是借助课文“预习提示”或课后练习得到启示。如《社戏》的“预习提示”中“这篇小说,最有诗意的地方,是夏夜行船、船头看戏、月下归航这些充满江南水乡生活气息的画面。”这就告诉我们,这些地方是文章重要部分,它生动描绘了一群天真活泼,机灵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农家少年形象,而那些洋溢着豆麦蕴藻之香的乡间夜景,又为烘托人物形象,抒发感情起到重要作用,从而就体会作者对少年时代生活的怀念,特别是对农家小朋友诚挚情谊的眷恋,文章的中心也就把握了。另外,课文中的“训练重点”也可以指引学生自学课文,把握训练重点,避免偏差。

学生在品味文章精华部分的时候,自学能力中理解能力、评点能力也得到提高。

二、敢于放手,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世界上各种各样的文章数不胜数,在学校听教师讲解的文章只占其微乎其微的一部分,绝大多数的文章要靠学生自己去读,去思考。如果总依赖教师,势必缺乏自信心,即使看完文章,也浮光掠影,仅得其皮毛。就算读了许多书,阅读和写作能力都甚少得到提高。朱熹说:“书要自己去熟读,道理要自己去探究。”因此,教师要抛开学生什么都不行的顾虑,大胆放手,培养学生独力思考的习惯,并从旁指导,让学生探索阅读规律,提高阅读技巧,同时要及时小结方法、规律,积累起来,可指导日后的阅读或应用于写作,这样隨着自学能力的提高,学生就可以脱离教师和现成的参考资料,自己分析文章,求得理解。

除了让学生独立思考外,教师还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人的思维是很活跃的,想象力也很丰富。试画一个图案给幼儿园的小朋友,问他们由此想到什么,答案一定多彩多样。但是,如果人的思维受到限制,久而久之,就丧失想象力,想问题也按固定方向思考,这样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1、 指导学生脚踏实地阅读。只有对文章有了实实在在的深入了解,才会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异议。

2、 要善于比较。可以新旧知识联系,深入巩固提高。可以同类文章比较。例如,《孔乙己》和《范进中举》的比较。同是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但主人公的结局不同,作者对其态度亦不同,鲁迅对孔乙己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吴敬梓对范进则是毫不留情的嘲讽。写法也不同,《孔乙己》运用环境的烘托,插叙的方法,孔乙己几次出现也不是严格按时间编排。《范进中举》则按情节发展顺序写,通过细节描写和侧面烘托刻画人物。通过比较,学生更清楚同一内容可以用不同技法、角度去表现,培养他们求新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教师要鼓励学生深入发现问题,敢于发表个人见解,培养质疑精神。

(1)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书中或文章出现差错的例子,让学生感觉书并非圣经,差错或局限是在所难免的,慢慢学生就不会只拘泥于书本,甚至会提出不同于作者的意见来。

(2)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发表个人见解。例如,对文章中心的争论。《藤野先生》是表现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还是表现其爱国主义精神?又或者是两者兼之?可以组织小型辩论会,让学生搜集论据互相争辩,这样,既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使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又如《愚公移山》,我让学生评价愚公,较多学生并不赞同愚公移山,他们认为移山耗时长,耗人力、物力大,倒不如搬家省事,有的还说结局靠神的帮助才得以完成,可见人之微力是难以完成。对待学生的意见,教师要充分肯定其新意,同时也要恰当给予指引,如上述评议愚公,要结合寓言的特点、寓意等解释结局及愚公形象,特别学生出现意见偏激,教师更要疏导,避免学生脱离实际,追求怪异。

(3)多对学生进行文章补充、延伸、改换的训练。例如,《孔乙己》中孔乙己最终结局是含蓄的,可让学生续写,有的学生联系主题写孔乙己凄惨死去,有的写孔乙己冲破束缚,得到新生……学生的想像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又如,《我的叔叔于勒》,菲利普夫妇在船上遇到贫穷的于勒,课文有一连串生动的描写,引致独特的结局。可让学生设想,如果他们遇上一个很像于勒的富翁,他们有什么表现,你会设想怎样的结局?这样的练习,使学生积极思考,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也得到培养。

三、增加阅读量,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课文仅仅是个例子,要有丰富的知识,必须扩大阅读面,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巩固旧知识,补充新知识,所谓开卷有益。但现在的书籍琳琅满目,学生难以选择。教师应适当推荐,可分为必读篇目和自选篇目,推介一些名篇或适合学生的书籍、报刊杂志。另外,为了让学生读而有获,还指导他们写阅读笔记,既可摘录好词佳句,也可写心得体会,并为写作积累素材。如此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便会提高,自学能力自然也得到提高。

然而,自学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短期内效果可能不会明显,如果因此而放弃,提高自学能力只是纸上谈兵。这需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以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作者单位:河北省魏县边马乡中学)

上一篇:如何做一名优秀的运管人员下一篇:《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个人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