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午睡的好习惯

2024-11-10

培养幼儿午睡的好习惯(共14篇)

培养幼儿午睡的好习惯 篇1

午睡

幼儿的健康教育是生活教育,贯穿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其中幼儿午睡是十分重要的一个环。午睡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体需要而设置的,对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能以饱满的精神积极地投入到游戏、学习中而存在的。

我们班是一个新组建的班,大多数幼儿都没有上过幼儿园,幼儿从来没有安静入睡的习惯。开学时,个别幼儿能独立入睡,有的幼儿只要午睡就开始哭闹。经过观察,我发现幼儿存在不能安静午睡的原因是幼儿从家庭走进幼儿园,他们依恋父母和熟悉的家庭环境,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习惯一下子消失了,在幼儿园是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小朋友、陌生的集体生活。这种变化使他们有一种恐惧感,心理失去平衡,从而感到焦急、不安、不愉快,产生分离焦虑。

为了使幼儿能独立安静午睡,我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成功。俗话说得好:“一口吃不成大胖子。”而坏习惯也不是一天两天能改得掉的。对此,我请教了有经验的老师“上床后小朋友睡不着,你可以坐在他旁边,轻轻拍拍她,同时不断的重复睡觉了、闭上眼睛了,来帮助她睡眠。”但是一会又醒了,醒来以后就在床上翻来覆去的,可能这种方式我适合我们班的幼儿,在多次失败后,我想了个办法,在睡午觉前告诉幼儿:看谁表现好,睡觉睡得又快又安静,老师就偷偷的给他的额头上贴上小红花。但是想得到小红花是有要求的,小朋友必须是不和别的小朋友说话,不许爬着睡。这一招真的特别管用,一会我就发现,大部分幼儿都躺好了,被子也盖好了,只有个别动作慢的小朋友没有躺好。等过了一阵子,我就轻轻的给那些睡得快的小朋友贴上小红花,睡得慢的小朋友看我过来就赶快闭上眼睛,让自己快快入睡。下午孩子们起床后,都会摸摸自己是不是得到了他想要的小红花,小朋友之间相互看着比着,高兴极了。

好的方法不能天天用,时间长了会失“灵”的,要不断更新。于是我就把小红花换成五角星、小汽车的贴画,让幼儿有不一样的期待。当然在幼儿午睡期间,创设安静舒服的环境也很重要,老师首先要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不能高声喧哗或发出响声,以免影响到孩子的正常入睡,其次,寝室的光线要适合,强烈的光线会刺激幼儿的眼睛,使他们不易入睡,所以,教师要造当拉好窗帘。

如果单在幼儿园午睡,而休息日及节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话,那幼儿永远无法形成良好的午睡习惯。为此,我和家长沟通,要求家长和幼儿园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养成午睡习惯,这样不断地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我的办法适用与我们班,可能不是最好的,那老师们让我们一起在生活中、实践中,去寻求提高幼儿午睡质量最好的办法把。

培养幼儿午睡的好习惯 篇2

每当到了午休睡觉时间,各种问题状况便接踵而至:有的孩子在床上像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翻来覆去;有的只要逮到机会就与旁边的小朋友窃窃私语;有的因为害怕午睡,一吃完午饭就哭闹。尽管新入园的幼儿对午睡有着或多或少的抵触情绪,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知晓午睡的重要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为有效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成人应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午睡是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环节之一,不仅能让孩子得到充分的休息,为下午幼儿的活动提供动力,而且良好午睡习惯也是孩子养成规律生活习惯的基础。因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减少幼儿午睡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就成为每一位小班老师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分析原因多,多在幼儿天性之律

1. 幼儿的精力比较旺盛

幼儿期正是幼儿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精力旺盛也是这个阶段幼儿的重要特点之一,相信每个家长和老师都深有体会。一个玩具、一个声响、一段嬉闹玩耍,都可能带来幼儿的注意力分散,使其精神亢奋,从而难以入睡。

2. 幼儿的适应需要时间

从一个熟悉的家庭环境到完全陌生的集体环境,对一个成人来说都会不适应,更何况对一个心智尚不成熟的幼儿,他们更需要时间来适应幼儿园的新老师、新朋友、新的睡觉环境。没有熟悉的小床和家长的爱抚,他们或多或少会产生害怕和紧张感,从而哭哭啼啼,甚至导致尿床、梦魇等问题状况的发生。

3. 幼儿的不良午睡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部分幼儿有躺着玩手指、啃手指以及不良睡姿的习惯,长此以往会产生不良后果。尤其是玩、啃手指,众所周知人体上有太多看不见的细菌病毒,稍不留意就会对幼儿的健康造成危害。

三、解决方法妙,妙在尽责尽职之行

既然午睡对幼儿的成长发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问题的发现是首要,解决问题更是刻不容缓,具体解决方法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 第一步——睡前准备,为幼儿创造舒适的午睡环境

我们都知道,刚吃饱就午睡是很不健康的,因此幼儿吃完饭需要一些较为缓和的活动,比如玩玩具、看书或者散步。简单活动过后,如何缓解幼儿的亢奋情绪是关键点,一个比较有效的增强睡意的方法就是讲故事。可以选取或自编一些生动、有传播意义的童话小故事,在饭后睡前给孩子们进行讲述,故事不单单只是换取回转亢奋心情的时间,好的故事可以让孩子形成一个有意义的价值观,这对于幼儿的启蒙教育是相当重要的。等幼儿情绪平稳后,可以轻柔告知准备睡觉,或者播放一些舒缓的轻音乐,进一步安抚幼儿的亢奋情绪。与此同时要注意午睡室的光线不要太强烈,温度不要过高,保持适当的通风等。

2. 第二步——自我管理,是幼儿顺利入睡的重要保障

幼儿午睡期间,首先教师不能在午睡室内外喧哗或者聊天,如果有工作需要,必须做到轻声说话、轻轻走路,保持环境的良好。幼儿教师需要随时巡视幼儿的午睡情况,如果看到孩子哭泣,需及时加以安抚,避免哭闹扩大影响其他孩子。如果看到幼儿玩衣服上的纽扣、咬被角或其他具有安全隐患的行为,应及时温柔地制止,避免发生安全意外。针对个别爱尿床的幼儿应给予特别关心,常常观望照料几次,手要摸摸被窝里有没有湿,给予更多的照顾,帮助其缓解精神和情绪的紧张感,等等。

3. 第三步——多种渠道,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1)教师可以采取一定的激励方法鼓励幼儿入睡。幼教专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小朋友是喜欢称赞的,尤其是小班幼儿更喜欢接受表扬鼓励。”《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指出需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如果幼儿遵守了午睡的纪律,可以在其枕头下放上一朵小红花,或者在当天离园时,给他贴上一个“大苹果”,并且用语言给予称赞:“你今天睡得真香,表现真棒,明天还要好好睡觉哦!”及时的表扬会对幼儿产生一种激励作用,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喜爱和满意,从而坚持午睡,让好习惯不断强化,慢慢变成孩子的自主行为。

(2)教师要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教师可以通过家园联系单、家长园地、电话短信或者面谈的方式,让家长知道幼儿在园的午睡情况,并及时在家进行指导与教育。对一些不愿意主动午睡的孩子,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在家多给孩子讲午睡的好处,比如可以变聪明、长高个等。在家庭生活中也要重视幼儿睡眠的重要性,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作息规律,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当然,家长需要在双休日和寒暑假,都让幼儿和幼儿园一样保持固定午睡的习惯,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幼儿在园午睡困难的问题。

幼儿教师是一项看似简单实则不简单的工作,而针对小班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培养,更需要运用自己的智慧、耐心和爱心去发现、去解决。帮助幼儿克服一个小问题,就是帮助他们在人生中前进一大步,我们希望幼儿都能有一个良好的午睡习惯和远大的未来。

幼儿午睡习惯培养四口诀 篇3

一、故事儿歌来催眠

一个安静的环境直接影响幼儿的午睡质量,是幼儿良好午睡习惯养成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外部条件。我们班的幼儿很喜欢听故事,所以在等小朋友都躺好后,教师都会给幼儿讲几个有趣的故事让幼儿安静下来。在幼儿午睡时,教师帮助盖被子,可以去抚摸一下幼儿的手和小脸,使幼儿在情感上得到满足,为幼儿入睡打好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儿歌、歌曲来帮助孩子们接受午睡时的要求。比如儿歌《小猫小猫你别吵》培养孩子轻轻走进卧室的习惯。当有的孩子忘记时,我们会及时提醒:“轻轻走,像小猫一样没声音。”使孩子明白进卧室需要保持安静。 通过儿歌“小朋友,来睡觉,小小手,放放好,小眼睛,闭闭好,安安静静睡得好”,使幼儿明白安静睡眠的道理,在音乐声中就会较快地入睡了。

二、活动榜样立常规

“娃娃家”是最受小班幼儿欢迎的游戏之一。在这一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环境的各种情境,让幼儿扮演成妈妈来照顾乖娃娃睡觉以加深幼儿对午睡常规的认知。与此同时,也可利用“我最棒”评比来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如在教室墙面布置中可设计“我最棒”栏目,在上面让每个幼儿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长颈鹿图标,通过在长颈鹿上贴五角星的形式表扬午睡中做得好的小朋友,要求小朋友向他们学习,这样也有利于孩子了解睡眠常规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

三、亲和管理求实效

在幼儿午睡的过程中,教师千万不能松懈管理,当然这种管理必须是亲和的,才能见成效。首先,教师应当有亲切的态度,在幼儿入睡时,经常与幼儿保持身体接触,如在帮幼儿盖被子时可以拍拍幼儿的小脑袋,拉拉幼儿的小手,抱抱、亲亲幼儿等。我们知道,肌肤接触能给幼儿带来身体上的舒适感、情绪的放松及心灵的安慰。其次,教师还应学会轻声地提醒。在午睡过程中,难免会有个别幼儿入睡得比较慢。教师不要当着全班幼儿的面大声地斥责幼儿,应该走到孩子的身边轻声地在他耳边提醒。在幼儿午睡中要细心观察每一位幼儿,观察幼儿是否存在不良睡姿、踢被、咳嗽等现象,若有发现应及时与家长联系。

四、家园沟通显合力

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养成,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光靠幼儿园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配合。我们通过“家园栏”“班级博客”等平台让家长了解幼儿睡眠的目的是使幼儿的身心能够得到最大的放松,获得充分的休息。以便家长在家督促幼儿按时睡觉、起床、来园。使幼儿午睡与晚间的睡眠得以协调。

培养幼儿午睡的好习惯 篇4

丹阳市丹凤尚美幼儿园 汤叶菲 王贵云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的一日生活包括饮食、游戏、上课等,而睡眠是其中重要环节之一。对于一个由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陌生的幼儿园这样一个新环境的幼儿来说尤为重要。大多数幼儿入园后对午睡很不适应。有的小朋友因为害怕午睡,到中午吃完午饭或者看见午睡值班老师开始哭哭啼啼,还有部分幼儿在床上迟迟不能入睡,翻来覆去,可又不能不躺在床上,从而产生焦虑不安等情绪、有的扒在床上四处张望、自言自语或唱歌或不停地做一些不良小动作。有的小朋友因为害怕午睡,到中午吃完午饭后开始哭哭啼啼,从而产生焦虑不安等情绪。有时醒后要和同伴讲话,有的幼儿睡姿不正确,喜欢蒙着头睡。还有到了该睡时不想睡,该起床时却醒不来。入睡后发生梦惊说梦话等情况,如此一来午睡成了幼儿们的心理负担,而管午睡又成了教师的包袱。那么正视幼儿午睡问题,消除不良现象,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就成了我们幼儿教育工作中必须正视的问题。因此,我进行幼儿午睡习惯的培养研究。

二、研究对象与步骤(一)研究对象

丹凤尚美幼儿园小五班小朋友34人。(二)研究步骤

1.课题准备阶段(2017年11月—12月):(1)初步确定研究主题;(2)阅读关于幼儿良好午睡习惯养成的相关文献,进行文献综述和分析;(3)根据已有研究,明确具体的研究问题和方法,开始研究。

2.课题实施阶段(2017年12月—2018年4月):(1)随机检查幼儿自理生活能力发展水平;(2)根据幼儿午睡习惯的具体情况,在日常教育中渗透良好午睡习惯方法;(3)记录培养过程,精选培养案例进行分析;(4)检查幼儿在午睡方面自理生活能力的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和反思。

3.课题总结阶段(2018年4月—5月):(1)整理搜集到的资料;(2)对资料进行分析;(3)得出结论;(4)撰写结题报告和研究论文。

三、研究方法与过程

采取文献研究、行动研究、案例分析、经验总结等方法进行研究。1.创设积极的环境氛围,促进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养成。

环境是最好的老师,适宜的环境能引领幼儿自主地参与。结合研究的内容,我们在活动室和午睡室内进行了相应的环境创设。以吸引家长和幼儿积极地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家长园地栏里我们为家长和幼儿创设了亲子互动的“温馨驿站”,来园和离园时,停一下,爸爸妈妈和孩子们在一起欣赏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儿歌。环境因素也直接影响幼儿的午睡质量,是幼儿良好午睡习惯养成的最直接,最有力的外部条件,如没有外界干扰的声音,午间的活动量适中,午睡时不和同伴说话交谈,心情愉快平静,吃饱饭等等。在幼儿午睡时,教师帮助盖被子,可以去抚摸一下幼儿的手和小脸,使幼儿在情感上得到满足,为幼儿入睡打好基础。

2.设置形象逼真的角色游戏,促进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养成。

众所周知,几乎所有的幼儿都喜欢游戏,在游戏中小朋友们能找到无穷的乐趣,并乐此不疲,所以游戏也是培养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最好手段之一。角色游戏是我们对刚入园幼儿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每日游戏活动对幼儿进行午睡习惯的培养。在“娃娃家”游戏中我们为孩子们投放了布娃娃、小衣服、小帽子、小鞋子等,孩子们在游戏中扮演爸爸妈妈,游戏过程中孩子们自发的分配角色,在给娃娃讲睡前故事,为娃娃穿衣服的过程中,孩子们不自觉地进行了午睡的睡姿、技能、午睡“四轻”注意点等常规方面的培养。

3.做好家园同心配合,促进幼儿良好午睡习惯的养成。

俗话说家园配合得好,事半功倍;家园配合得不好,事倍功半。我主动利用幼儿入园离园时间与家长交流幼儿在园一天的表现,尤其是对幼儿午睡方面交流得很多,对午睡表现好的请家长表扬鼓励,对午睡不好的请家长多引导孩子按时午睡改掉不良午睡习惯。

四、研究成果与反思

为期一年的小课题研究,我们制定了一系列帮助幼儿养成良好午睡习惯的措施,经过一年的实践证明,以下方法能很好的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是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具体总结如下 : 1.个别教育。

幼儿来自于各个地方、家庭,他们之间也存在着个体差异,因此养成的睡眠习惯也不同,在午睡中我根据孩子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如邹玥小朋友刚入园时,午睡都要趴着入睡,我就经常告诉她趴着睡肚子里就会长虫子,而且肚子也会不舒服,经过我的耐心教导,现在宝贝不再趴着睡了,而且还会告诉其他的小朋友应该怎么睡才对身体好。

2.事例说服。

刚入园幼儿第一次离开家来到幼儿园,一方面有些胆怯,一方面还要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因此我格外耐心细致地关照每一位幼儿,我利用早晨入园后、自由活动和下午离园时与个别幼儿沟通谈心交朋友,在集体活动中利用儿歌、故事、歌曲、游戏等内容与幼儿交流,让幼儿明白为什么要午睡,怎样午睡才是好宝宝。幼儿的思维特点是具体直观形象,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很感兴趣,我就利用本班小朋友的事例来说服孩子。如刚开始午睡时徐梓涵小朋友睡不着,下午回家后连晚饭也没吃就睡着了;戎佳诺小朋友中午翻来覆去不睡觉,下午小朋友活动时她却无精打采地坐在椅子上打瞌睡,还差点摔倒,我让小朋友看一看她的表现,小朋友们都明白了要安静地午睡,不影响别人休息,自己也要按时午睡才是好宝宝。

3.表扬鼓励。

幼教专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小朋友是喜欢称赞的。尤其是刚入园幼儿更喜欢表扬鼓励自己,午睡时我轻轻摸一下小朋友的头,或者对他悄悄地说上一句赞扬的话,或者给他一个拥抱和微笑,让他感到我做得很好,老师是喜欢我的。小孩子都喜欢漂亮的贴画,于是我充分利用贴画的作用来鼓励孩子安静就寝。想得到贴画的小朋友就赶快闭上眼睛了,渐渐的小朋友都安静地睡着了。

如何培养孩子的午睡习惯呢 篇5

一、合理安排孩子的睡眠时间 要想孩子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家长首先应该安排好孩子的睡眠时间,让孩子尽量早睡早起。因为如果孩子早上起得太晚,中午肯定会没有睡意。一般来说,孩子晚上睡10-11个小时,中午睡1-2个小时为宜。晚上睡多了,不利于中午睡觉,中午睡多了,又不利于晚上睡觉。

二、按时午睡 要想孩子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家长每天要合理地安排孩子的生活,按时安排孩子午睡。到了午睡时间,家长可以说“该睡午觉了,睡醒再玩”,使孩子形成一种概念,即午睡和吃饭一样,是一天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而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

三、坚持午睡 要想孩子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家长还要让孩子每天坚持午睡。孩子刚开始午睡时,肯定不习惯,也许会睡不着。此时家长不要因为孩子睡不着就让孩子放弃午睡,而应该让孩子不管睡得着睡不着都要躺在床上,进入午睡的状态。这样坚持下去,慢慢地孩子就会养成午睡的习惯了。

四、营造午睡环境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午睡习惯,家长还要为孩子营造良好的午睡环境。比如拉上窗帘让光线暗一些;大人的动作、言语要轻,让室内尽量安静一些;午睡时间家里其他人都不看电视、电脑,排除一切人为地干扰等。 亲爱的家长朋友,您的孩子养成午睡习惯了吗?没有的话,赶紧试一试吧!

培养婴儿的好习惯 篇6

随着人们对独生子女的重视及对早期教育的投入,现又出现了一些单纯偏重某一方面的现象,特别是偏重智力培养而忽视品德教育的情况较多,这对小儿的发育也是不利的,

对于早期教育来说,我们要求从小就要注意小儿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问题。当然,对3岁以前的小儿我们认为可按体、智、德、美的排列来给予教育和发展。这里我们将体放在第一位,因为这是小儿发展的.基础,是主干,是支柱,没有体质的发展做保证,其他都谈不到。而智育和德育就像是两翼,要同时发展,如仅偏重某一方面,就会造成偏颇,难免今后会走歪路。

德育教育对于小婴儿来说应该怎样进行呢?由于此时小儿的语言及思维尚未很好发展,不可能采用一般说教的教育方法,但并不等于此时就不需要德育教育,而是要从培养小儿的良好的行为习惯着手。

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卫生习惯、与人交往的习惯、劳动的习惯、助人的习惯、思考的习惯等等。这些,家长要在养育儿童的过程中贯穿。比如,小儿6个月以后就会与人打招呼,学说话后也是首先学会称呼,这时家长就要注意培养小儿这种见人打招呼的习惯,

资料

开始是教他(她)这种行为,反复强化,使之形成一种固定的行为模式。再如,小儿在具备了一定的行走、抓物等能力后,他(她)就很喜欢自己做些事情,这时家长可有意识地让他(她)做些事情,在他(她)做成后给予一定的鼓励,这样日积月累,小儿就会养成为己、为他(她)人做事的习惯。还有看书的习惯,集中注意的习惯等等也都是从小可以培养的。

当然,家长一定要注意,有时只是随意的行动,可能会使小儿养成不好的习惯。比如,有时家长经常与小儿打着玩儿,妈妈抱着打爸爸玩,或被什么东西碰了就去打这个东西,多次如此表现,孩子就可能养成打人的习惯,到幼儿园后就会表现出来。所以,家长在平时的育儿活动中,要有培养孩子好习惯的意识,要注意自己的行动,潜移默化地给孩子一些好的影响,好的行为塑造。

在培养小儿良好行为习惯时,还要注意调动小儿的主动性、积极性,要尊重小儿,多给予情绪、情感上的支持,对一些问题态度要明确,对稍大一点的孩子要简单地讲一些道理。不要一切都包办,什么都替小儿做,也不要过度加以限制,使小儿无所适从。

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好习惯 篇7

初一新生刚学英语, 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作为老师我们更应注重这方面的培养, 所谓“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那怎样培养他们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呢?

一、培养课前预习的好习惯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阵地。想要向40分钟要质量, 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一环。预习好了等于走好了第一步, 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么!就如你旅游前先要上网查资料, 了解那里的名胜景点, 了解去的路线, 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样。那英语课前预习什么呢?首先要扫清课文里的生词。了解生词的中文意思, 拼写和发音。你可以借助录音机, 光盘反反复复的跟读模仿, 大声的读出来背出来, 这样老师在课上讲解时不至于急的去查意思, 结果弄得顾此失彼。在扫清生词的基础上可以试着去了解整个文章的大意, 能够初步回答课文的一些表层问题, 并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红笔圈点, 等待老师的解答。当然也可查阅一些资料来了解文章的文化背景, 毕竟中西有别嘛!在此过程中不仅扩大知识面, 激发了学习热情, 还提高了一种自学能力。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再去听老师讲解时, 不仅印象深刻, 理解自如还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学习自信心也会倍增。

二、培养课上听课的好习惯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渠道, 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的基本技能, 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上课认真听讲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反之则事倍功半。所以上课时一定要求学生全神贯注, 积极思维, 并充分调动自己的五官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英语是门语言课程, 而语言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 他密度高、容量大、活动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侧重听说读写等操练, 所以学生一定要积极投身语言交流, 抓住一切机会来锻炼自己, 五官并用, 做到心到, 口到, 眼到, 手到。在不断的句型操练中记住生词, 短语, 句型结构等知识, 并当堂消化;不让自己留有开小差的时间, 时刻跟着老师的指挥棒去转, 去积极思维, 从而让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 有利于识记。在课堂中, 老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大胆说, 多模范, 还要引导他们在说的过程中不怕出错的好习惯。要勇于说, 敢于说, 不难为情, 不泄气, 要坚信自己一定能说好。只要从心理上扫除这些消极因素, 再以热情饱满的态度去学, 从而慢慢养成主动去讲, 主动去说的好习惯。在英语课堂中还有一个重要一环是: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很多学生不会记笔记, 有些同学是把老师黑板上板书的, 嘴里说的一字不落的全都记录了下来, 厚厚一本笔记本, 看似很认真, 其实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往往在匆忙记的过程中忽视了说和练的环节;有些同学干脆什么都不记, 只带两只耳朵去听, 那也不行。因为英语学习过程中会遇到许多语言点, 如单词辩析、固定搭配、特殊用法等较琐碎的东西, 如果认真加以笔记更能牢固掌握。常说的“好脑袋瓜抵不上半只铅笔头”就是这个道理。笔记是记忆的辅助和延续, 是一种永久性的系统性的书面记录, 对于复习已学过的知识非常重要, 对于克服头脑记忆储存知识的局限性非常重要。所以养成如何记笔记对于学生来说尤为重要。我个人认为课堂上记笔记应简单、明了, 随听随记, 随记随听, 不仅准确而且速度要快, 以免影响听课效果。当然你还可以使用自己能明白的一些符号来代替所及内容, 如用@代表一个单词, 用#代表某个知识点。笔记内容还应突出重点, 难点, 疑点, 不必面面俱到, 自己熟悉的简单的或书本上有的内容自己可以不记。

三、养成认真做作业的好习惯

作业既能检测学生的听课情况, 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他又是老师得到反馈信息的一种渠道, 从而根据学生在作业中的反馈信息做出教学的相应调整。因此一定要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切忌抄袭, 讨论或一边翻书一边做的坏习惯。很多同学把做作业看成是一种任务, 回到家直接拿出练习本做作业, 填满算是任务完成了。这种坏习惯一旦养成将祸害终生。我们应养成先回顾再认真做的习惯。可以花上三分钟的时间想下老师今天讲的重难点, 再把笔记本翻开把今天所教的知识在脑海中过滤一遍。在此基础上合上笔记本按照考试的要求独立完成作业, 在疑点旁可注上一些符号, 等待老师的解答或自己的进一步思索。做完作业, 还应养成检查的好习惯, 力争做到把每个错误点都找出来。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整理的好习惯 篇8

关键词: 整理习惯 培养 大班幼儿

幼儿园里,经常看到孩子把脱掉的衣服随手一放,把画笔随手一丢,即将步入小学的大班孩子的玩具也是摆放凌乱,操作材料杂乱无章。教师们经常会为一点小东西把所有柜子、抽屉都找遍,浪费时间和精力,还影响教学秩序。三至六岁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人们常说:“三岁看老。”习惯一旦养成,再要改就会比较困难,花费的精力更多,由于“泛化影响”,会养成今后粗心大意、毛毛糙糙的毛病。《纲要》在社会目标中提出:“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责任感。”整理能力是幼儿日常行为规范中良好习惯培养的一个重要内容,大班是幼儿在幼儿园的最后一学年,也是幼小衔接的关键期,让幼儿学会整理,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有助于他们养成爱整洁、生活有序、做事认真仔细、有始有终等良好习惯,使幼儿在整理中提高动手能力,促进动作发展;培养幼儿的整理能力还可以保持环境整洁,同时使教师减轻负担,不用将过多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整理上。好的整理习惯可以让幼儿顺利进入小学生活学习,此后会影响孩子一生,由此可见,大班幼儿整理习惯培养是极其重要的。

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往,我们对幼儿的整理习惯进行过培养,但那只是刻意地提出一些外在要求,有太多限制说教。教师过分指挥,使幼儿失去兴趣,更谈不上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在《纲要》和《指南》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将整理习惯培养落实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一、利用游戏,调动积极性

我们通过比赛活动,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如“看谁玩具收得快”、“谁最快收拾好书包和箱包?”“叠被子、衣服比赛”、“谁的床铺最整洁”等一系列比赛活动。每次比赛结束后,我们会根据幼儿表现情况进行评比“能干小小手”的活动,幼儿整理习惯有了很大提高。接着,我们组织幼儿一起整理自己的抽屉、柜子、活动室,在教师的带领下,先把“要”和“不要”的物品进行区分,扔掉所有没用的东西,再把要用的物品分门别类地摆设,确定相应位置,并设计标记贴上,为了使玩具筐等物体的摆放整齐有序,我们还请幼儿一起动脑想出在筐的底边中点贴上红色小圆点,对准柜子中线,这样既美观又整齐。看着自己动手整理的清爽整洁的活动室,每个孩子脸上都露出了快乐的笑容。

二、建立规则,养成好习惯

有了整洁有序的环境,就需要保持,这是最困难的。教师如果经常说教,会导致孩子反感或者盲从。新《纲要》把情感和态度作为幼儿发展最重要的方面列在前位,处处渗透“尊重意愿,满足需要”,凸现“自主、自信”的主体精神,所以我们提倡幼儿自己建立规则,寓教育于日常生活之中。起床时,让孩子商量怎样叠放被子会很整齐,孩子们讨论出把叠好的被子合起来的边靠床背放整齐。做纸工时,说说怎样利用桌面,孩子们提出用双格的盒子,一边放胶水、剪刀,一边放纸屑,找东西容易且整理又快。平时发现有教育价值的机会,就紧紧抓住,日常生活中的随口一句“你叠衣服的方法真好”,一会儿整整齐齐的一叠衣服就放在柜子里了;一句“你的桌面真干净”,饭后,就会有好多孩子把自己的桌面整理好,还会把筐里的碗盘整理整齐。为了整顿活动区材料摆放凌乱的毛病,考虑到入区人员不固定,规则制订不容易人人知晓,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动手动脑,制作出了与物体相应的标记贴在放物体的位置,幼儿活动后按标记复位,不再出现不知放哪里的现象。只有尊重孩子,让孩子积极参与规则建立,不断强化,才有利于好习惯的养成。由幼儿自己参与整理的整洁有序的环境,给了幼儿充分的自信和成功感。在习惯培养过程中,教师良好的教育机智和教育艺术充分发挥了作用。

三、信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陈鹤琴先生指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想的,就让他自己想。”孩子会做许多事情,但教师对孩子总是不放心,事事亲为,处处小心谨慎,把孩子庇护在自己的翅膀下,一会儿觉得叠被子太难了,一会儿觉得整理操作场地会添乱,结果事事包办。其实,只要相信孩子,他们自己能做的事就让他们去干。如在美工区放上几块抹布,在操作区放上扫帚,每天放学时,让孩子把活动室内不要的物品处理掉,把要用的物品分类送到固定地方。信任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教师要收回不放心,做孩子的参谋,支持他们的活动,创造一切条件,只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相信他们都能做好。信任孩子,让孩子自己整理,不仅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更能促进孩子能力发展,而且保持良好的师幼关系,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四、教师榜样,自正以正

《纲要》明确指出:“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良好榜样。”这里非常明确地强调了教师的榜样作用。以前,由于教师的教具、操作材料、废旧物品较多,加上幼儿园工作杂,总有随手乱丢的坏习惯。现在教师首先从自身开始进行整顿。我们班两位老师还用目视管理方法,让每人都知道物品摆放的位置,并且规定了“哪里拿,哪里放,用完了就放回去”,两位老师一律遵守。教师有了良好的整理习惯,柜子上、钢琴上、活动室都整洁了,再没有看到多余的东西,孩子们在不经意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只有自身正,才能正孩子。

五、家园密切合作培养幼儿的整理习惯

整理习惯的培养不只是说教,还要家园共同配合,不断将良好的整理习惯转化为幼儿个人的需要、准则,并用来支配自己的行动,才能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说的就是要养成好习惯,贵在行动。于是我们利用家长会、家园网,围绕家庭中如何对幼儿进行整理习惯培养展开讨论,通过讨论,家长知道培养幼儿良好整理习惯的重要性,要求家长在家不事事包办,让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应该给幼儿创造整理的机会,如让幼儿自己整理床铺,穿脱、折叠衣裤、整理自己的房间、玩具,周日整理好入园的箱包等。同时,要求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孩子取得一定成绩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并鼓励孩子继续保持良好的整理习惯。根据家长反映的幼儿在家出现的整理习惯问题,老师会及时进行集体或个别教育,在家园目标一致的前提下,互相补充,相互理解,注重幼儿良好整理习惯的培养,相得益彰,最大限度促进孩子发展。

培养学生圈点批注的好习惯 篇9

摘要:圈点批注是古人常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要提倡个性化解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效率,教师应教给学生圈点批注的方法,并通过督促检查,使其形成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关键字:培养 圈点批注习惯

新课程本着以发展学生个性,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提倡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原则,要求我们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指导,不能用教师的讲解去代替学生的“切己体察”,而应该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吸取、感悟、思考、创造。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动笔是我国传统的有效的读书方法,圈点批注法就是“动笔墨”读书的一种常用方法。古人读书从小要求自己断句和加标点,并且圈出多音字、假借字;稍大些时候读经书要能用不同颜色的笔加批语和注释。宋朝著名学者朱熹读书时就十分喜欢在书上作各种记号,他认为这样能“渐渐向里寻到那精英处”。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先生读书的时候常用朱墨两色毛笔,在书上勾勾圈圈,有时还在书页空白处加上注解和批语,毛泽东深受影响,读过的书页上也总是画满了各种各样的符号文字,他青年时代读过的一本书《伦理学原理》,该书只有11万字,可是所写的批语竟有一万二千多字。许多古今名人运用这种方法读书受益匪浅。

可是我们今天的教育中却丢失了这个传统,学生读过的书上除了摘抄老师的笔记,很少有自己的思考、感悟,更谈不上留下思想的痕迹。阅读停留于文字表面,不能直抵文本意蕴深处,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体悟深思,学会圈点批注的读书方法。

一、什么是圈点批注法

圈点批注法就是在阅读中读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教材对话,用一套自己规定的符号,在书上划出文章中的重要词句,标出文章的层次段落,点出文章的疑难之处,并用眉批、旁批、总批等形式把自己对文章的独特感受表达出来。从接受美学角度看来,圈点批注法充分调动了阅读者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综合运用各种思维能力,对文本符号进行解码,解译。圈点批注的过程不仅是对文章思考、品评、鉴赏的过程,也是消化、吸收、转化和运用的过程,是多角度、高层次的阅读活动。

叶圣陶先生认为,学生阅读能力差的原因,一方面是阅读太少,尤其重要的一方面是阅读不得法。多读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充分重视阅读方法的传授、阅读思路的点拨和阅读习惯的培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效果颇佳。首先它教给了学生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研读文章的兴趣,培养了他们探求深思的习惯,并使之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其次,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思维潜能,调动学生的独有的知识经验和人生感受,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第三,培养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记忆,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阅读时圈点批注的具体方法

学生在阅读时,文中的生僻字、关键词、中心句、重点段、佳言妙语、格言警句都可以圈点勾画,重点标出,进行评点,而段落结构、行文思路、文章题旨、写作艺术等可在书后进行归纳小结。总之,书页的空白处随手都可以写上见解、疑惑、简评、阅读心得等。要指导学生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符号体系,并形成自己的使用习惯。比如在读课文时,引导学生用横线标出重点句,用双线标出中心句,用波浪线标出精彩句,用点号标明生字词,用问号标明疑问处,用感叹号标明重要之处,还可以用三角形、圆圈、方框、米字等符号标出需要标注的地方。总之,要让学生形成一套自己常用的简便易行的符号系统,这样可以突出重点,方便理解,便于记忆。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写批注,把自己每次阅读时的所思所感,点滴心得,及时记下,这样就可以把每次阅读中获得的不同感悟积累起来,升华自己的认识。这样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强化,学生就会形成边阅读、边思索、边勾画、边书写的好习惯,学会手脑并用,专心致志,能够真正走进作品,读透文章,形成自己的创见,这对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批判能力、创造能力是有极大意义的。

三、指导学生圈点批注时应注意的问题

要取得较好的效果,除了教给学生圈点批注的方法外,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条件。课堂上经常空出时间让学生思考,让学生圈圈写写,而不是教师一味满堂讲或满堂问,用紧张的学习节奏把学生指挥得一刻不停;在学生思维受阻、产生疑惑时,教师还要给学生一些点拨、提示,帮助学生打开思路,让学生树立起自主阅读、圈点批注的自信心。

其次,要激发同学圈点批注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巡视中发现学生恰当的见解、精彩的批注时,应大力予以表扬,并可以当即把书展示给其他同学看,把批注朗读给同学听,以此来提高大家的批注热情和评点水平。由于每个人的感受有不同,悟性有差异,一些同学的评注可能出现失当处,老师要妥当处理,积极肯定其有价值的一面,帮助他改进问题,提高认识,切忌一味批评讽刺,挫伤其积极性。

第三,还应该建立一个监督反馈系统,定期收查语文书,查看学生圈点批注的内容,让学生建立书本就是笔记本的意识,使之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从行动上规范起来。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逐渐掌握了方法,开阔了思路,圈圈写写也就顺手多了,这种“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一旦养成,学生将终生受益。

如何培养学习英语的好习惯 篇10

英语学习必须通过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才能达到交流目的。可以说,英语学习的过程也是习惯养成的过程。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主要是指良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 不少中学生觉得英语是一门费力多,收效少的学科。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制定学习计划

中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感情丰富,求知欲强,正处于学习的最佳时期,但他们意志薄弱,易受外界影响,学习上往往只凭一时的兴趣和好恶,忽冷忽热,一曝十寒。针对中学生的这种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一方面学生要在每学期初制定一个学期总计划,明确学习任务,确立学习目标。另一方面根据课程进度和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周密计划。许多学生执行计划时往往有始无终,这主要是没有遵守学习中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所定计划目标过高,超过了自身生理负荷所容许的范围,尽管花费了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预定的学习目标却未达到,这种挫折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兴趣、动机、信心、情感、意志等动力要素,产生学习的心理障碍。所以制定计划时必须正确认识自我,制定的计划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在完成计划的过程中体验到“跳一跳,摘桃子”的成就感,增强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二、做好课前预习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阵地。想要向45分钟要质量,课前

预习是很重要的一环。预习通常要做到:借助音标、录音机,读单词,了解词义,初步读懂课文,能就课文回答一些表层问题;借助词典、课本、笔记、参考书等到资料,了解一些单词和短语的用法,找出疑难问题。课前预习有重要的意义,它能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促进智力的发展;能激发求知欲和认知兴趣,能更好地领会、记忆所学知识;同时有助于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的提高。在预习新课时,要学会对比分析,增加对语言的敏感性。汉语语言和现代英语均属分析语言,了解两种语言的相同之处,就可实现知识的正迁移,简化学习过程。而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是学习的重点、难点和可能出现错误的地方。如英语中有汉语中无的助动词、系动词,便是学习简单句的重点、难点。也可通过比较新学项目和已学项目的异同来发现问题。如学过分词作定语后,再学不定式作定语,比较它们在意义、使用范围、时间等方面的不同之处,就能抓住学习非谓语动词作定语的关键。抓住了本质,学习才能够有的放矢,事半功倍。当然分析对比还应贯穿于英语学习的整个过程。

三、积极认真上课

预习为课堂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如何才能上好一堂英语课呢?首先要有良好的心境。良好的心境、充沛的精力,能使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的状态。心情不佳,疲惫不堪,即使你最喜欢的乐曲也可能变成催眠曲。要想精神饱满,思维活跃,平时就要严格遵守作息时间,不开夜车;课前不进行剧烈的体育活动,善于排解不快之事。其次,课堂上要五官并用,积极投身语言交流。语言课是实践性很强的课,密度高、容量大、活动多。事实证明,积极活跃,乐于模仿,刚强上进的性格有利于英语学习。内向型的学生就要注意抓住活动机会,积极大胆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时时注意克服性格上不利因素的影响。对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要点,每个人都必须认真做好笔记,跟同学结成对子,课后互对笔记,认真整理。

四、课后总结活用

课堂上所学知识,课后一定要及时复习,予以巩固。在复习过程中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其溶入一定的知识体系。如学习了“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如果其宾语前的动词是某些感官动词或使役动词时,该动词不定式要省略to”后,我们可以把这些动词归纳在一起,以便于记忆。可总结为:一感(feel),二听(hear, listen to),三使(make, let, have),四看(see, watch, notice, look at)。这样的归纳总结能梳理知识的条理,能加深记忆,有利于知识的内化。知识只有在应用中才能转化为能力。一些好的英语学习者都是通过使用外语来学习外语的。因此在课余时间我们要进行大量的阅读和力所能及的写作训练,这样才能真正地掌握英语。

五.规范书写

对学生英文书写进行严格的训练。学写字母时,教师就必须十分重视培养学生按照规范笔顺书写,严格要求四线三格中的位置。对此教师要运用“比较法”教学,及时区分汉语拼音与英文字母在书写上的风格差异。随着学习的进展,教师要继续坚持不懈地抓好单词、句子、段、篇的书写及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切实做到英文书写规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的习惯。

培养预习的好习惯 篇11

一个好习惯可以使一个人终生受益。因此,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养成学习和生活上的好习惯,下面,我就具体来谈一谈学习上要养成的好习惯吧!

在学新课以前,老师都会让你预习一下,这是因为:如果不预习,你在上课的时候,很难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有时老师在课堂上,无论怎么用心讲,总有学生溜号,就是因为他对所学的知识不够理解,没有兴趣;如果预习了,你听老师的课,就会很容易理解,并且还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我就体验过预习给我带来的好处。有一次,老师说学校要进行计算题测试,于是便选了几个人参加,我被选中了。由于在计算题测试中,要考约分和通分的知识,而我们又恰巧没有学到,老师就利用两节课的时间,把我们带到办公室教我们这些知识,这就等于让我们提前预习了一遍。果然,老师让我们先预习的方法很奏效,我连续两次都突出重围,晋级到了下一次的比赛中,在最后的全市比赛中,我得了95分的好成绩。而且,后来我在学习约分和通分的课堂上,很快地就掌握了老师所讲的内容,甚至对一些难度很大的问题,也很轻松地解决了。所以说,预习非常重要。

最后,要养成制定计划的好习惯。在前一天的晚上,把第二天要做的事,在脑海里想一遍,并且列出表格,以便第二天有目的、有计划地行事。这样坚持下去,无论你做什么事,都会从容不迫(pò),有条不紊(wěn)。

相信,如果养成了以上的好习惯,你的学习成绩就会稳步提高,你就会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地遨(áo)游。同学们,让我们努力吧,让好习惯成为我们的好伙伴。

牡丹江市绥芬河市第三小学五(4)班学生

指导教师 梁楠

我想变成超人,每天在天上飞,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去拯救世界,当个大英雄。

省农垦总局红兴隆农垦分局局直第二小学二(3)班 刘雪松

培养幼儿午睡的好习惯 篇12

一、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一、二年级要教给学生查字典的方法, 要求学生“学习独立识字”。一至三学段的“阶段目标”中分别要求“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能借助词典阅读, 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由此可见, 工具书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善于使用工具书, 好处多多。对于小学生来说, 最常用的工具书有两种, 一本是《新华字典》, 另一本是《现代汉语词典》。手边常备这两本字典, 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 翻一翻、看一看, 把问题就地解决。这个习惯若能坚持下来, 不但很容易扫清了阅读中的拦路虎, 使阅读更顺畅, 而且对词意的理解也更深透, 为写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培养学生多读书的习惯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就强调“丰富语言的积累, 培养语感”, 在总体目标中又要求在阅读方面注意“有较丰富的积累, 形成良好的语感”, 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多读书, 才能有积淀。《荀子·劝学》中讲到:“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阐明了为学之道贵在积累。语文学习更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只有“厚积”, 才能“薄发”。学语文得法于课内, 得益于课外。不管是为“有趣”积累, 还是为“有用”积累, 应当鼓励学生先“积累”下来, 再用出去。

曾有一位教育工作者这样说:一个不会引领孩子读书的教师, 是一个渎职的教师。这话乍听起来似乎言重, 仔细思量却有道理。语文教师若要培养学生读书, 首先自己要养成读书的习惯, 并能选择适合的书推荐给学生, 鼓励学生自由阅读、兴趣性阅读, 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 使他们在阅读中得到心灵的滋养。

教师给学生推荐书籍, 不妨可以考虑四个方面:

1. 纯粹的文学作品类

不同学段的学生, 识字量、理解能力有很大差异。第一学段可以阅读注音读本, 插图生动、图文并茂、内容短小, 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学段的阅读范围可以逐渐增加, 校园小说、童话故事都会成为学生的最爱。教师可以推荐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一些作品, 如《小布老虎丛书》《儿童文学》、杨红樱、郑渊洁的作品、《意林》少年版。第三学段可以增加一些名家名篇, 如冰心、林海音、老舍等名家的作品。《读者》杂志中的很多好文章对于这一学段的学生来说也非常适合。

2. 百科知识类

阅读不仅是为了愉悦、为了获得审美体验, 也是学生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过程。因此, 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 百科知识类的书籍也应该读一些。

3. 学习方法类

学习贵在得法。课堂上老师讲得毕竟有限, 为学生选择一两本有指导意义的学习方法类书籍, 会使学生少走很多弯路。

4. 休闲娱乐类

比如漫画、笑话, 学习之余看一看, 放松放松精神, 调剂调剂生活。

三、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俗话说法:“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过程中遇到好词佳句、精彩章节, 教师要鼓励学生把它记下来, 久而久之, 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写读书笔记, 摘录式、卡片式最常用, 读后感有一定难度, 可因人因文而宜。

四、培养学生多思考的习惯

很多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 一提作文就头疼, 不知道写什么好, 这其实是缺少积累、缺少思考的结果。曾听过一位大学教师讲过“器”与“道”的关系, 颇受启发。所谓的“器”, 就是方法, “道”就是自己的思想。老师课堂上讲的最多的是方法, 想写出真正的好文章, 还要有自己的思想才行。因此, 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勤思考并将思考诉诸笔端的习惯。我们都感叹于丹老师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其实细想, 这与她勤于思考、勤于写日记的习惯有很大关系。写日记的过程, 其实就是整理自己思想、思绪的过程, 日子久了, 语言便愈发精炼、准确。所以说, 写文章不是技术活儿, 是思想活儿。

培养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篇13

作文讲评课分析后,再让学生自行修改自己的作文,老师再对修改后的作文评分。这种方法试行一段时间后,收到了一些效果,学生初步学会了如何去发现作文中的毛病,并如何着手去修改,学生尝到了修改作文甜头,再写作文的过程中也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重视修改作文

好的作文都是经过反复修改和推敲而写成的,确切地说:好的作文是经过多次的修改而改出来的,有的学生常说:学语文最怕写作文,往往是拿着作文题却不知从何入手,好不容易按老师要求的字数写完,根本不会考虑到去修改——多麻烦嘛。这种写前对作文的内容、结构、不推敲,写后又不修改的现象在学生中普遍存在。有的虽考虑了修改,也只是就几个不当的用词进行改动;有的学生不知如何修改自己的作文,总认为写出来的东西都是重要的,舍不得删除。

为此,我特地跟学生讲了“推敲”的故事,讲了自己当蛇口工业区领导秘书时,第一篇为领导写的发言稿被“砍”去三分之一的“惨局”。让学生明白作文前推敲的重要,修改作文的重要。要使自己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必须从修改作文入手。要舍得删除,要学会根据主题选材。学生逐渐认识到:要写好文章,就要重视修改文章。

二、怎样修改作文

明确了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后,我首先在平时的作文中推行修改的方法,指导学生在作文的立意上要明确,深刻。注重材料的取舍、选择和祥略处理。结构是否合理,是否缺少过程,段落及段内层次是否有一定的顺序。删除空洞罗嗦的字、词、句、段。

我认为:作文是一种独创性的精神生产,它的产物——文章,是反映了独特的生活经历,独到的感受和见解的。在作文中,要让学生充分反映自己的个性。所以,我力求帮助学生在寻找作文的共性后,表现自己的个性。平时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调整结构的能力。在调换材料能力训练中,要求学生去寻找或发现材料中的个性,在细微的事情中写处自己的感悟,选材是很重要的,它能充分反映学生不同于它人之处。如:我们在写《我和书的故事》一文中,大部分学生在指导后能从各个角度去选材,有个学生从我去卖书的故事中,发掘出人们爱书的内心。这种选材的角度就比较新颖,该文也获得了圣陶杯三等奖。还有个学生在《流在我心中的歌》一文中,从看到菜场里卖菜女子对待怀中孩子的言行中,体现了母爱是没有界限的这一主题,从而歌颂了母爱的伟大。这些选材角度都是我们加强观察、训练的结果。它充分反映了学生的个性,符合作文的“物——意——文”的规律。

修改作文主要从上述几方面着手,慢慢培养学生的修改能力,还要注重修改后的讲评。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尝到了修改的好处。在我的学生中,修改作文已是一个基本养成的习惯了。

三、坚持良好习惯,取得较好效果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作业的好习惯 篇14

好习惯:做作业

好方法:与孩子一起定计划

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我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总结了几点经验。

第一,充分依靠孩子。作业要靠孩子来完成,所以在制订学习计划时,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制订,充分听取孩子的意见。计划制订好以后,如何严格执行计划是计划能否成功的关键,家长要带头遵守,不能在孩子已经完成计划的情况下,又节外生枝,得寸进尺。同时,家长也要督促孩子遵守计划。当然,这个过程会有反复,刚开始几天孩子可能还有点新鲜感,会认真遵守,可一段时间后往往会出现厌烦的情绪。这时候家长就要有充分的耐心,计划要严格执行下去,挺过这个阶段,以后一定会轻松很多。

第二,充分相信孩子。比如说默写的作业,我从来不监督。孩子来告诉我要默写了,要我去看着他,我就会对他说:“你自己去默写吧,爸爸妈妈相信你,你一定是诚实的孩子。”这时,孩子就会有一种被充分信任的感觉,从而激励孩子认真地诚实地去完成作业。

第三,充分理解孩子。孩子毕竟是孩子,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所以在制订学习计划时,一定要留有余地,要充分地考虑到给孩子玩的时间,只要做好作业,就让他尽情地玩。有时候,孩子也会拖拉,这时我就会给他讲朝三暮四的故事,告诉他反正这点作业是要做掉的,你拖拖拉拉,是在拖自己玩的时间。刚开始,孩子可能不太理解,但经过几次,就慢慢地懂了,知道做好作业再玩才能玩得更开心。这样就会促进孩子又快又好地完成作业,形成良性循环。

上一篇:交通设施公司介绍下一篇:经典朋友早安朋友圈问候语7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