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论文

2024-09-24

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论文(共13篇)

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论文 篇1

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

劳动是一个人的生存技能,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

童高尚的心灵是在劳动中培养起来的,关键是要使儿童从小就参加劳动,使劳动成为人的天性和习惯。”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是十分必要的。那么幼儿的劳动习惯包括哪些呢?

(一)自我服务

1、能主动做自己的事情,如洗脸、刷牙等。

2、能主动整理自己的衣服和书包等。

3、能做简单的自我服务性劳动,如洗手绢等。

(二)他人服务

1、能主动为大人或集体做事。

2、能主动帮助较小的幼儿做事情。

3、能帮助碰到困难的同伴。

(三)爱惜物品

1、知道节约水、电、学习用品等。

2、爱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要学会激发幼儿参与劳动的欲望和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如何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呢?

一、更新观念,通过了解、观察,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我们要强化幼儿自觉劳动的意

识性,利用周围环境激发幼儿脑海里的劳动意识。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让幼儿看看、想想、说说,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二、通过创设环境,进行幼儿劳动劳动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任何活动的原动力,幼儿抱着游戏的态度去参与劳动。让幼儿对劳动产生兴趣,让幼儿尝到劳动的喜悦,让幼儿将劳动变成自觉地行动。

三、家园合力,共同培养幼儿劳动习惯

幼儿生长在不同的家庭里,所受的家庭教育也不同,有的家长注重幼儿的劳动教育,也有家长过分的溺爱孩子,包办一切,致使幼儿最基本的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习惯都比较差。所以,我们要家园合力,请家长积极配合,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他要自己干的、能自己干的事情,诸如吃饭、穿衣、游戏、睡觉等环节,本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者做”的原则,为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逐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良好的劳动习惯既培养了幼儿的情操,又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了幼儿的思维能力,更有利于我们培养出新一代自理能力很强的幼儿。我们不要荒废了幼儿双手上的智慧,要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劳动方法和技能。

皮口福泰来幼儿园

家园共育------关注孩子的心里健康

3岁至6岁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大部分家长总是在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学习状况,却总是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要培养出身体健康的孩子,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

第一,我们再不能把孩子当成家中的小皇帝。当所有家庭成员都以孩子为中心,让孩子随

心所欲的时候,也就是孩子形成任性、自私、缺乏独立性、以自我为中心的 性格形成的时候。一旦离开家庭的保护,孩子就变得胆小、怯懦、无所适从、和其他小朋友不能友好相处。

第二,和睦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父母经常闹矛盾导致孩子焦虑不安、脾气

暴躁和缺乏安全感。

第三,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在一起游戏时心态放松、心情愉悦,表现出自己内心的思想和童趣。同时培养出孩子集体性和社会性。如果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常规和学习知识就会更加完美。

第四,家长、幼儿教师和幼儿之间应建立平等、互信的朋友关系,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和独

立的人格,倾听孩子的心声。

第五,通过音乐、绘画等艺术性的活动,让孩子能抒发出自己内心的情感。

孩子是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明天 让幼儿园和家长携手共同培育出身心健康的宝宝。普兰店市南苑幼儿园

家长朋友,作为孩子终生的老师,您合格吗?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又是幼儿园教育有益的补充和延伸,家长则是孩子终生的老师。作为家长,您了解自己的孩子吗?您只有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因材施教,才能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下面,就是你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在注的方方面面。

1、在集体生活中是否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是否良好;

3、是否知道运用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来保护自己;

4、是否喜欢参加体育活动;

5、是否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6、是否注意倾听对方讲话,是否能理解日常用语;

7、是否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

8、是否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9、是否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

10、是否乐意与人合作和分享;11、12、13、14、15、是否有同情心; 是否理解并遵守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是否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 是否有不怕困难的精神; 是否爱父母、爱长辈、爱集体;16、17、18、19、20、是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是否能理解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 是否关心周围环境; 是否能感受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 是否喜欢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成为孩子的倾听者、观察者,成为孩子的支持者、引导者,成为孩子的合作者、发掘者,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家长不仅要做一个合格的监护者,更要做一个合格的教育者。让今天的孩子以您为荣,您以孩子的明天为傲。

普兰店市阳光幼儿园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曾说过:“什么是教育,说简单一点,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由此可见,习惯在一个人的成长道路上是何等的重要,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最佳时期就是幼儿时期,那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家园结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幼儿园教师的引导,离不开家庭的熏陶。现在的孩子多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吃最好的,穿最棒的,家长都是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从不在孩子面前说不,结果使孩子养成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坏习惯。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回到家里很快便弃之一旁,因此,幼儿园的教育离不开家庭的配合和补充的。

二、榜样激励。幼儿的辨别是非能力较差,他们对成人的表扬和鼓励非常重视,所以

老师和家长要给予足够的表扬和鼓励,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科学引领。坚持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强化巩固。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一个过程,要

完成这一过程必须反复训练,逐步强化。

五、持之以恒。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时间、需要原则、更需要耐心、需要

持之以恒,时间时松的迁就,结果只能是推波助澜,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百害而无一利。

因此,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金钱买不到成功的孩子,教育的成功贵在坚持,只有幼儿园、家庭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形成合力,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通过强化巩固、榜样激励的正面强化教育,同时家园结合、持之以恒地对幼儿进行提醒引导,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才能真正地使我们的孩子收益一生。

红东方幼儿园

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幼儿教育具有明显的年龄和阶段性特点,利用其天性喜好游戏的特征,在幼儿教育阶段开展游戏教育,抓住孩子的生理特点和活动能力,培养幼儿认识社会、了解世界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游戏是幼儿童心的体现。在家庭游戏中,幼儿认识了家庭成员,协调了语言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幼儿园的教育游戏中,幼儿开始与同学、老师交流,开始认识新事物、接触社会。游戏中的特点决定了其对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游戏是一种活动。活动的规则性、互动性、集体性是游戏的基本原则。在这个原则下,幼儿在一定游戏规则的制约下,通过角色的扮演、情感的体会,通过互相交流、集体参与,共同完成游戏过程。在整个过程中,通过游戏规则的制定和实施,在不断的巩固中,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达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目标;通过互动交流,加深体验教育,实现角色互换,养成小朋友参与社会社会角色的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集体参与,把幼儿从单一的家庭小范围引向一定规模的班级集体甚至是复杂的社会大环境,增加幼儿的集体意识。游戏的活动性特点,能培养小朋友的语言交流能力、相互交往能力,增进小朋友之间的参与、沟通、协调能力。现在的小朋友家长管的比较多,孩子独立活动的能力不足,适应社会、集体的意识相对较差,通过游戏活动的开展,能让一些性格外向的孩子增强交流的自信,引导一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品尝交流的乐趣,从主动接纳游戏活动开始,接纳游戏伙伴,实现主动交流的目的。

合理膳食保健康

幼儿园作为幼儿膳食的提供者,要坚守给幼儿提供合理、安全、卫生、富有营养的食品,满足幼儿平衡膳食的最基本原则。以保证幼儿正常生长发育,避免营养性疾病的发生,提高身心健康成长。

1、根据幼儿的营养需要制定食谱。

人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与营养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关系最大是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幼儿时期这个时期如果不重视营养供应和喂养不合理,往往会导致幼儿营养不良,例如生长发育迟缓,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维生素A缺乏等,因此,幼儿必须合理膳食均衡营养。

2、根据不同季节制定各季节的食谱。

比如:春季是幼儿易发传染病的时期,要供给幼儿充足的热能和蛋白质(如:鸡、鸭、鱼、肉等)绿色蔬菜和各种水果,以提高防病能力;春末夏初是幼儿身高增长加快,要为幼儿充分补维生素D、钙等,以促进骨骼生长发育;----也就是不仅要注意色、香味、型等,还要注意营养搭配,给幼儿更好的合理膳食,促进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和正常的生长发育。

3、根据年龄特征制定食谱。

幼儿期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尽可能为幼儿加工些碎、软、烂、容易消化的食物,并注意改善饮食色、香、味,使幼儿能正常的均衡营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4、根据调查分析,不断完善食谱。

幼儿园有专人负责,定期对幼儿的食谱进行调查分析,掌握幼儿营养情况和发育情况,发现营养不平衡要及时调整食谱,改进幼儿膳食营养状况,搞好幼儿园的膳食。

总之,幼儿营养工作是幼儿园重要工作之一,幼儿的带量食谱要有专人负责,形成一种形态的运作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真正作到花钱少,吃得好,营养平衡达标,为新世纪培养体、智、德、美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健康体魄的人才做好最基础的工作。

普兰店市栋栋幼儿园

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论文 篇2

关键词:大班幼儿,劳动习惯,家长,老师

一、问题提出

现在许多独生子女家庭都忽视对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 家长过分溺爱孩子, 对幼儿“超负荷”的包揽, 剥夺了幼儿锻炼的机会。幼儿在家养成了娇气、懒惰的坏习惯, 以至于到了幼儿园给老师和自己带来了不便。对幼儿进行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加强劳动教育可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劳动兴趣和劳动习惯, 也能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同时也能让幼儿了解今天的生活是靠劳动创造出来的, 让幼儿从心底尊敬劳动者, 珍惜劳动成果。那么大班幼儿的劳动能力如何呢?

二、调查过程

1. 调查对象。

(1) 对苏州市河山幼儿园和艺海幼儿园教师发放调查问卷;总数共15份。

(2) 对两所幼儿园大班幼儿园家长发放调查问卷, 共100份, 收回83份, 有效80份。

2. 调查方法。

(1) 文献法:查阅相关的理论知识, 了解当今社会对幼儿劳动习惯培养的关注及现状。

(2) 谈话法:与大班幼儿交谈初步了解幼儿在家及在园的劳动能力状况等;与老师交谈了解该班幼儿在园的普遍劳动能力水平。

(3) 问卷法:设计书面问卷了解家长对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态度及对孩子在家及在园的劳动习惯的了解情况。

3. 调查内容。

(1) 调查家长对幼儿进行劳动习惯的培养的态度。

(2) 调查了解城乡幼儿在家劳动的内容并对其差异进行比较分析。

(3) 调查教师对幼儿进行劳动习惯的培养的途径。

三、调查结果

1. 家长方面。

(1) 经调查, 在幼儿劳动习惯培养的态度上, 城市家长不让孩子插手占6%, 鼓励占77%, 支使孩子做事情占17%;外地家长不让孩子插手占11%, 鼓励占76%, 支使孩子做事情占13%。由此可见, 目前家长对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已有初步的意识, 他们对幼儿劳动习惯培养的态度多以鼓励为主。过分注重孩子“智”的发展, 而忽视了他们各种能力的提高。

(2) 城市幼儿缺乏在家劳动的时间。城市幼儿在家劳动时间一般在10-15分钟之间, 家长认为孩子在园要学习双语、珠心算、钢琴等, 应该尽量减少幼儿参加劳动的时间, 把时间充实到学习里。很多孩子看到家长整理房间, 洗衣服等, 有一种神奇感,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愿意模仿家长做这些家务活。但多数家长不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需要, 他们认为孩子还小, 不必干这些事。

2. 教师方面 (对幼儿的劳动教育途径) 。

调查得出很多教师通过给幼儿讲童话故事, 如《懒惰的熊》、《大萝卜和小萝卜》、《小水筒》等, 让幼儿知道懒惰是不好的, 懂得只有勤劳的人才会有所收获, 从而达到热爱劳动的目的。其中教师经常带领幼儿参观成人劳动的比例只占33%, 教师会请警察叔叔给幼儿讲一些交通规则之类的, 但很少带领幼儿观看交通警察指挥交通, 认识警察的劳动;老师会经常教育幼儿要爱惜粮食, 但很少带领幼儿到厨房看炊事员劳动, 让幼儿真正了解香喷喷的饭菜是炊事员们辛苦劳动换来的, 让幼儿认识到要尊重他们的劳动。

四、建议

1. 劳动习惯从小开始培养。

爱劳动是一种美德, 也是培养幼儿将来工作时对于工作的一种态度。俗话说“好习惯要从小培养”、“自然成习惯”, 特别是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 作为父母要以身作则、坚持不懈, 从小培养自我独立的意识和自己动手解决困难的能力, 让孩子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快乐。

2. 训练幼儿的劳动技能, 家长首先做好示范。

要让孩子做家务劳动, 意识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思想, 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家长要起到带头的作用, 处处以身作则, 多鼓励、少批评讽刺, 如让孩子扫地、洗手帕、洗袜子、穿衣、穿鞋等, 先让孩子看大人怎么做, 边示范边耐心地给他们讲解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然后手把手地教, 再渐渐放手让他独立完成。这样既能训练孩子, 还能避免危险和造成较大的损失。

3. 给予幼儿劳动的时间, 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幼儿劳动习惯的培养论文 篇3

【关键词】幼小衔接;劳动习惯;幼儿园;家长

我在十多年的幼儿园教育实践中得到这样的体会:劳动习惯应从小培养,幼儿只有通过劳动,才能体验劳动的艰辛、劳动的快乐,才懂得珍惜劳动的成果,养成爱劳动、爱学习的习惯成良好的规则意识,所以劳动习惯的养成对于进入小学生活学习的孩子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是幼小衔接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活形式。

一、早期劳动培养对幼儿的重要性

(一)劳动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事实上,孩子出生一岁后,就会表现出一种独立的意向,走路会推开你的手,有“我自己来”的要求。这种可贵的自发独立意识如果得到健康发展,长大后能独立思考,办事果断。我们应该从小让孩子进行劳动锻炼,使孩子学会做点事,减少对成人依赖的心理,将会促进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依赖别人帮助”的独立意识形成,这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创造性将起着巨大的作用。

(二)劳动能促进手脑并用,促进智力发育

动手是儿童发展思维的体操。俗话说:“心灵手巧”,而对儿童来说,则是手巧心灵。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只是最基本的生活自理和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等。通过这些基本劳动训练,可以使孩子的双手和大脑协调发展。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训练,可以使孩子脑细胞得到更多的刺激,加快脑细胞发育成长,更有利于开发脑细胞的作用。劳动能促进身体健康、增强体质。

(三)劳动能促进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

对孩子进行早期劳动教育能培养孩子珍惜劳动成果,培养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体会劳动创造世界的真实含义,从而促进良好个性、道德品质的发展。希望所有的家长们不要剥夺了孩子早期劳动训练的机会,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会有一个聪明好学的头脑,自强不息的性格和健壮的体格。

二、幼小衔接中幼儿劳动习惯培养的现状分析

(一)家庭教育方面

我在和家长交谈中发现,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养态度等多方面的偏差不当,造成很多家长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他们关注的是孩子在学校学会了写字、拼音、还是算术,关心的是自己的孩子是否聪明,忽视了生活劳动等良好习惯的养成,致使幼儿在入学后出现适应困难。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家庭经济日益变好,家长对子女爱护倍增,要什么有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情都不用自己动手做。导致了这些孩子自理能力非常的差,什么事情都要依赖家长。进入小学后的许多事情是需要自己动手做的,这些自理能力弱的孩子无从下手,这无疑对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有很大的伤害。

(二)幼儿园教育方面

在这些年的教学中我深有体会。为什么每年新入园的幼儿是越来越可爱、聪明,可是在生活能力方面却是越来越低?如何培养幼儿的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仍是幼儿学前教育中最值得重视和探讨的问题。因为,孩子将来各方面能力的形成无不首发于此,很难设想一个好逸恶劳的人能有什么聪明才智和能力。在幼儿园里,许多老师也很少安排幼儿劳动,幼儿动手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低,自己的事情不会做或不愿做,产生凡事等老师来帮助的心理。

三、幼小衔接中幼儿劳动习惯培养

幼小衔接的基础在幼儿园,大班很多孩子已经模糊的认识到自己将在一定的时间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生活,并且渴望成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家长和老师应及时抓好学前儿童这种入学期望的心理,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使他们完全能够适应小学生活。具体可以由以下两面入手:

(一)在家庭中的培养

现在孩子很多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对于劳动习惯根本就没有概念,甚至一些基本的自理能力也不是很好,这对于孩子将来适应社会是很不好的,如果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或者自理能力良好的来培养,是需要父母采取一定的方式的。

1.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让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能迅速做完,做好。家长应该教给孩子简单的劳动技能,如让孩子擦桌子,就要引导幼儿挽袖子,以免弄湿衣服,告诉孩子怎样做才不会把水洒的满地都是,以免滑倒;告诉孩子擦桌子时要顺着一个方向擦,并且整张桌子都要擦到;擦完桌子要将抹布洗净挂好等。教幼儿穿、脱衣服;穿鞋;整理床铺等等。这些方法幼儿看得见,听得懂,并会学着做。幼儿经过多次实践逐步掌握这些技能后,再不愿别人帮助或代劳了,也增强了孩子对劳动的信心,有的小朋友还能帮助爷爷奶奶穿、脱衣服、系鞋带了。

2.尽可能努力使家务活轻松愉快

孩子的劳动带有游戏的性质,孩子在劳动过程中常常是边玩边做。如洗手帕时就玩肥皂,擦桌椅时就玩水.家长对此不要苛求。因为当劳动只成为纯粹的义务而无任何乐趣的话,是很难让宝宝热爱劳动、坚持劳动的,这将不利于劳动情感的培养。

3.放手让孩子参加劳动

有的时候孩子不参加劳动并非他们不愿意劳动,而是有些父母不愿让孩子参加劳动,许多父母在孩子求学期间包揽了所有家务,只让孩子一心一意学习。殊不知,从小做家务的人的生活比不做家务的人要充实、幸福得多。而教育的秘诀却在于:使孩子的身体锻炼、思想锻炼、能力锻炼互相调节。只有让孩子的各种能力都得到锻炼培养,孩子才会处在健康成长之中。

4.及时进行鼓励

人都有一种要获得别人肯定和赞许的心理。及时鼓励孩子,并对他们的能力进行肯定,这对他们的成长有一定的好处。比如你得知孩子洗了碗后,可称赞说:哇,这碗谁洗的呀,这么干净。孩子听了,比奖给他一块蛋糕还要甜得多。

(二)在幼儿园的培养

1.进一步加强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训

要求幼儿会正确的穿衣、鞋、裤,会保管自己的学习用品,懂得自我保护。如:整理书包,叠被子等。

2.通过一日生活活动,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要运用恰当的方法,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不要叫孩子干他们力所难及的事。充分利用幼儿的一日生活,教育、培养幼儿爱劳动是十分必要的。学会自我服务劳动是所有劳动中最首要的,我园很重视培养幼儿各方面的习惯,尤其是大班幼儿,因为大班幼儿在幼儿园已算是大哥哥、大姐姐了,在很多方面都应给中小班幼儿做榜样作用。注重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有助于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培养幼儿的劳动习惯能使幼儿间养成互相帮助、互相团结等等。因此,早晨来园老师会带领幼儿一起搞卫生;放学前让幼儿和老师一起整理活动室,培养幼儿爱劳动,主动参与劳动的习惯。

3.以游戏的形式培养幼儿的劳动兴趣

游戏是幼儿主要的活动方式。可以通过游戏,使幼儿初步具有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在游戏前,让孩子们来领取游戏工具,组装游戏工具,在游戏后,指导孩子们整理玩具,教师一边参加游戏,一边引导孩子认识劳动的意义,激发孩子对劳动的兴趣,使劳动实践意识深入孩子的心灵。

总之,幼小衔接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我们大家团结一心,一点一滴的关注孩子,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孩子渡過这个转则点。

参考文献:

[1]徐明.谈谈学前教育怎样更好地为儿童入学做准备[J].学前教育,1992(11):15-16

[2]陈沛媛,董雅芬.重习惯养成,让孩子终身受益[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5)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篇4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怎样教育孩子热爱劳动”这一条中提到:“真正的幸福根源何在呢?就在于创造,在于创造性的劳动”。他和他的学生用勤劳和智慧建起了葡萄园,参与劳动的学生到了青年时代都走上了独立的劳动的生活的道路。因为在小学时期播种的探索的种子,在学生后来的生活中发育了丰硕的果实,在他们的意识中对于土地、植物和土地上创造性活动怀着眷恋之情。可是看看我们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全家人都在围着这些“小皇帝”“小公主”转,他们实在被宠坏了。这些学生普遍缺乏必要的劳动意识、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这种状况实在令人担忧。其实坏习惯的养成不在一朝一夕,要改掉它也绝非一日之功。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提到:“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就要教育他们从小事入手开展劳动实践教育,从课内到课外,引导他们通过生活自理、帮助同学、学做家务等方式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确孩子就要从小培养他们热爱劳动,让他们养成爱劳动的习惯,视劳动为光荣,认识到爱劳动的人心灵是美的。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习惯成自然,自然成性格,性格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命运。”毫无疑问,劳动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性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希望通过我们的教育和培养使每个孩子都能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篇5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说过:“教育不但应当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敬和热爱,也还必须培养学生劳动的习惯。”小学是学校教育的起始阶段,对于人生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但我们不难看到,有不少学生成了家中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小皇帝”、“小公主”,缺乏劳动的意识,懒得铺床叠被,懒得洗袜子、洗手绢,懒得收拾书包、收拾桌子,甚至于懒得洗脸、洗脚,连喝水也懒得自己倒。如果不从小学阶段入手培养他们良好的劳动习惯,训练他们的劳动技能,无论是对他们本人,还是对于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后果都将是非常危险的。因此,我们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担负起这种教育的责任。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呢,下面谈谈本人的几点看法。

一、教师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

小学生天真,单纯,他们总是把教师“奉若神明”。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无不使小学生视为楷模、诚心仿效。因此,如果教师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又在学生中享有威信,就会直接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育学生不怕脏、不怕累,教师就必须做到亲自动手,吃苦在前,做好学生的带头人。在劳动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而且做得更好,更具有示范性,在无形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记得在一次大扫除中,为了使每位同学都能认真、负责地完成任务,我首先拿起一块抹布,带头擦玻璃,并力求擦得一尘不染。行动是无声的语言,不需要任何鼓动性的语言,就已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劳动积极性,孩子们都自觉地按照老师的分工,热火朝天地干起来,并且在质量要求上还与老师比,看谁干得又快又好。劳动习惯正是在这样一些充满友谊和情爱、共同和困难做斗争的劳动中,悄然而至的。

二、情理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某件事能否完成以及完成的情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行者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技能上的不熟练可以通过反复的训练接近完美,但如果在意识上不够重视,即使潜力再大也得不到充分发挥。因此,要帮助孩子养成劳动习惯,就得先帮他们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品德课和主题班队会活动开展一系列劳动主题教育,如:《劳动最光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就可以深入浅出地讲清劳动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懂得劳动光荣,不劳而获可耻,每一个人都应该劳动,不仅用脑来劳动,而且要动手劳动。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念后,学生的劳动态度自然会发生转变,也就更乐意劳动,主动去享受劳动的快乐。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孩子的劳动兴趣。激发孩子对劳动的兴趣,是培养孩子劳动习惯的一个策略。结合学校的“日行一善”主题实践活动,鼓励教育孩子在家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每周民主评选“日行一善小天使”,对表现突出的同学进行表彰奖励,学生兴致致勃勃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既培养了学生的的劳动习惯,也对其进行了爱亲,孝亲的教育。还比如结合三八节系列活动《三八节我为妈妈送礼物》,《妈妈您辛苦了》征文活动,《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巧手装扮我们的教室》等,为孩子提供了劳动的机会,独特的活动给了孩子们全新的体验,进一步促进了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收到一举多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落实劳动岗位,创造劳动机会。

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在家中劳动的机会较少,劳动技能有待提高。基于这种状况,我们班建立了劳动岗位负责制。具体地说,就是把班内卫生区域划分为一个个的劳动岗位,并分配到每一个学生身上,每人一岗,人人有岗,人人有责;值日按小组,轮流来当,这样,学生的劳动岗位相对固定,既提高了劳动效率,保证了劳动质量,又使得每一个学生每期都能扎扎实实地掌握一种劳动技能。

五、家校协作,争取教育的合力

许多家长不重视对孩子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也没有落实对孩子劳动习惯的培养。因此,劳动习惯的培养必须得到家长的支持。要求家长耐心地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家务劳动,像铺床叠被,洗袜子、洗手绢,帮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时,也要求家长做好孩子家务劳动的记录,教师及时检查,评价,争取家校的教育合力,双管齐下,共同对孩子进行劳动习惯的培养,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总之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培养学生的良好劳动习惯,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只有抓住一切机会,拓展教育资源,耐心,细心的培养,才能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幼儿生活习惯的培养 篇6

一、要求一致,引导幼儿形成好习惯在工作中积极发挥个人优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每周定期召开教研会议,进行教师行为、幼儿活动情况的反思,找不足,拟订具体改进措施,进行再实践。我们就是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这条有效的方法,使每个幼儿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

二、从兴趣出发培养幼儿的好习惯要想让幼儿掌握的东西,首先要让他们感兴趣。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为了帮助幼儿记忆,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我们把吃饭、喝水、洗漱等环节分步骤绘成了连环画,编成了朗朗上口的小儿歌贴在墙上,让幼儿边说边做,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逐步去学习去巩固。这样提高了幼儿的兴趣,在自然的环境中逐步形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三、家园共育,巩固幼儿良好的习惯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幼儿园把家园合作纳入整体教育计划之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对幼儿园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为了使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我们利用家园联系册、家长会、个别交谈等形式架起与家长沟通的桥梁,使家长们意识到“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成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

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篇7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

1、人文化的外部环境。

我们从周围环境因素对幼儿行为的促进作用入手, 不断引发幼儿对自身行为提出新的要求。如:一进幼儿园, 就可以从墙面

上看到醒目的“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的名人录;幼儿园院内的草地上随处可见的温馨提王晓

示:“小草对您微微笑, 请您把路让一让”, “小草给我一片绿, 我给小草一份爱”等标志牌;在户外游戏场地上的“慢慢上, 别着急, 大家不推也不挤”等, 处处体现出本园的养成教育理念。

2、生活化的内部环境。

在活动室的设计上, 首先我们根据各班幼儿年龄特点, 以落实主题目标和养成教育相结合来创设。其次根据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出现的养成教育方面的不良习惯, 我们以落实主题目标和养成教育相结合来创设。如:在指导小班幼儿学习洗手、漱口等生活教育的内容时, 我们用相机把幼儿正确的洗手、漱口时的情景拍下来, 每个幼儿都有镜头, 分别代表其中一个步骤, 然后我

们按流程把照片排好, 贴在盥洗池的墙面上。这样, 幼儿就可以边看照片上的提示步骤边模仿学习了。这种方式生动形象, 符合小班幼儿的特点。由于照片上的人物都是幼儿熟悉的同伴, 甚至还有自己, 所以他们很自豪, 也非常乐于模仿学习。

二、优化一日活动

在实践中, 我们体会到一日活动各环节是实施养成教育的主要渠道, 而且充分体现了每一处细微环节最大的教育价值。随着我园养成教育的启动, 通过全园教师及各年龄组教师的多次教研, 自主研发, 形成了一套我们自己的养成教育园本教材。

1、我们将养成教育的目标按年龄特点进行了划分, 通

过把目标明确化、具体化, 各年龄班教师对目标更容易把握, 在一日活动中也能得以更好地落实。

2、在养成习惯的培养过程中, 我们结合主题活动,

采取分类分层的方式, 根据层次提出不同的行为习惯培养的要求, 梯度分明, 便于指导。横向上, 根据不同类型的孩子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个别化地展开矫治、培养工作, 使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在习惯培养上获益。我们根据主题活动及养成教育目标, 结合我园的实际, 组织教研员共同讨论, 制定出了“幼儿主题目标及养成教育评价表”和“幼儿主题目标及养成教育跟踪措施表”, 让教师把未能达到目标要求的幼儿, 继续跟踪指导, 让每一个幼儿在习惯养成中都不掉队。

培3、在养成教育的目标落实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 于是我们利用教研活动时间, 让教师把问题养提出来内容是“, 大家一起讨论解决生活习惯评比栏的墙。如饰有:必要要吗一次教研”活, 持动幼肯定意见的认为保留生活习惯评比栏能够提高孩儿方觉得不可取, 认为发展好的孩子就容易得到鼓子的积极性, 强化习惯的养成。持否定意见的一的化励, 。讨论双方各抒己见, 通过讨论我们最后达成发展慢的孩子永远在后边, 容易将孩子等级良共识, 教师可以在活动室中设置这样的墙饰, 但好是同的在奖使励用要时求, , 不让能孩全子篇知一道律, , “要我根哪据方内面容习设惯置好, 不习的目标老师为, 又提高了孩子什么会表扬我”, 等等的自信。心这。样既达到了培养惯三、赢得家长的配合

养成教育在幼儿园里固然重要, 但也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 幼儿思想单纯, 可塑性强, 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幼儿留下很深的印象, 特别是幼儿人格思想的形成, 家长的影响占着重要的一部分。幼儿行为习惯的

养成教育, 必须家园同步进行, 才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我们先从转变家长观念入手, 通过园长对养成教育理念的总介绍及各班老师和家长的交流分析, 让家长了解了我园的园本课程及养成教育的重要性, 让家长从思想上重视并愿意积极地配合。我们请家长在孩子面前起到表率的作用, 除了自己能督促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自己也要做到与邻居和睦相处, 尊老爱幼, 关心他人, 让孩子时时处处感受到爱与和谐的重要。其次幼儿园购买了大量的有关习惯养成方面的书籍资料, 便于家长借阅。我们还充分利用宣传栏, 将习惯养成的优秀家教方法及时张贴, 让家长能够借鉴。各年龄班将每个主题目标和习惯养成目标及幼儿的发展情况及时张贴在班级宣传栏中, 这样家长就能及时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日表现, 并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到教育的目标。

如何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篇8

关键词:小学生;劳动;好习惯;培养策略

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居多,参加家务劳动的比例甚少,孩子们被父母和祖父母呵护着、娇惯着,有求必应,对父母有着极强的依赖性,却不懂得父母亲劳动的辛苦,从小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从长远看,这种生活方式对他们的发展是很不利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的民族,有着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和勤于劳动的优秀精神。但今天的孩子怎么会有如此的表现呢?之所以出现如此现状,有时也不是孩子不愿意参加劳动,而是家长不让孩子参加,一些家长认为,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里人少,家庭生活又是电气化,家务劳动负担越来越轻,用不着孩子干,让他多玩玩,享受享受;也有些家长认为,让孩子做家务,他们不会做,做不好,还得跟他们费口舌,弄不好还得“返工”,让孩子干,还不如自己“承包’下来,虽累一点儿,但省心。家长片面理解对孩子的爱,总以为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物质生活,不让孩子受一点委屈就是对孩子最大的爱,自然也不让孩子承担任何劳动和责任。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从以下几点开始。

一、要进行劳动技能的训练

可采取先辅导组长,再有教师监督,组长辅导组员的方法进行。其次进行劳动习惯的培养。培养学生劳动习惯主要从班级值日方面进行培养。学生的值日过去的一贯作法都是只让几个干部或者会劳动的同学轮流,经过实验观察,我发现这样下去只能是好的学生好,差的仍然赶不上,并且部分学生体会不到劳动的快乐和辛苦,不懂得珍惜劳动果实。或许是老师的做法使部分儿童长期处于被动状态,失去了上进心和积极性。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技能。在德智体美劳几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让每个儿童都有锻炼的机会。采取了全班学生分为5组轮流值日后,学生表现出十分积极兴奋的状态,总是盼着自己当值日生的那天。在当值日时,值日生要报告当天的清洁情况,这样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工作机会,在值日中学会管理,培养学生独立劳动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值日生既要去管理别人,那首先就得以身作则,才有说服力。

二、多称赞,少批评

对于孩子来说,称赞是最好的一种鼓励方式。所以,成人要经常对孩子说一些称赞的话,或是感谢的话。比如,成人可以感谢孩子的劳动对自己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或是夸赞孩子是多么的聪明能干。这些带有称赞的语言会让孩子有一种成就感,也会调动孩子参与劳动的积极性。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是让孩子学习的一个过程,也可以让孩子从中得到锻炼。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失败是在所难免的,当孩子做家务活遇到失败时,成人千万不要对孩子进行指责,而是要和蔼地告诉孩子,没有谁可以不经历失败就直接拥有成功的,只要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就会有从头再来的机会。最重要的一点是,成人可以口头称赞孩子,但是要尽量避免用金钱作为奖励。因为做家务活是每个家庭成员所应尽的义务,而且做家务活的目的并不是想要得到一些物质的奖励,而是锻炼自己的独立性。

三、要按孩子的实际水平和能力提要求

孩子因为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动手能力差,做的事情可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不要拿大人的标准要求孩子,要让孩子亲自去做,一定做完。告诉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简单地重复,像穿衣、叠被子、洗手绢等,大人先教孩子怎样做,或者和孩子一起做,最好让孩子独立做。在做前要做些引导,但不要急于插手。如果孩子有能力做的事情没有完成,应坚持下一次一定能做好,给他一个期限,但是不要责备,比如吃饭时间,孩子还没有摆好凳子,放好筷子,就要向他指明:大家都在等着呢,示意他及时完成。

四、要多指导,不要轻易代替

许多家长总认为孩子小,许多事情都舍不得让他做而事事代劳,久而久之,孩子没有机会练习,渐渐地,很多事情就真的不会做了。因此,要舍得让孩子锻炼。无论孩子做什么事,孩子做完都要表扬,并指出不足,特别是在技巧上给以指导。比如孩子想给花草浇水,可是又掌握不了浇水的分量,每次都把地板弄得水淋淋的,这就给大人带来了额外的负担,家长有时还会责怪孩子,限制他给花草浇水。这不仅打击了孩子劳动的兴趣和做事的信心,还会使孩子养成依赖、懒惰的习惯。如果家长指导孩子怎样给水壶灌水,怎样给花草浇水,给每样花草浇多少等浇花的技巧,并让孩子自己动手,这样孩子就可以熟练的掌握了。另外,孩子不愿意大人帮助做的尽量不要去做,如幼儿园老师带孩子们远足郊游,小朋友在一起手拉手唱著歌,欣赏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美景。可是家长非要跟着,弄得孩子很不高兴。不要老放不开,要培养孩子自己完成任务的习惯,给孩子自由发挥的权力。

五、让孩子在劳动中磨砺出坚韧不拔的精神与克服困难的意志

在当今这个变幻莫测的现代社会里,生存需要面对挫折、伤害及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家长一味地庇护孩子,这个替孩子做了,那个替孩子解决了,大大削弱了孩子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深受宠爱的孩子,一旦步出家门,连一些生活中简单的劳动技能都不会,又如何去独立地面对生活中的竞争及学习、工作中的困难。我国一位青年科学家在谈到他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时说,并不是由于自己聪明过人,而是能吃苦、勤奋、有志气、有毅力,而他的这些个性特点来自幼年时期家庭的影响。他颇有感触的回忆说,小时侯,有一次爸爸让他一起整理房间,由于自控能力差,加上整理房间本身就是一件辛苦无聊的事,一会儿,就想溜走,谁知爸爸看出了他的心思,教育了他,并严肃要求他一定要把房间整理完再走,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劳动是这样,以后学习、工作更是这样。正是养成了做事要有始有终的习惯,才促就他今天的成功。

大胆地让孩子动手去做每一件他们应该做的事,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吧!只有孩子热爱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亲身体验了劳动过程,才会珍惜劳动成果。所以做为教育者――家长和教师必须要重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如何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 篇9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幼儿的学习习惯是指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巩固,并转化为需要的自动化行为方式。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勤于思考的习惯、好问的习惯、勇于探索、尝试的习惯、动手操作的习惯、善于观察的习惯等。这些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是经过从外部刺激支配转化为幼儿内部需要、从简单到复杂、从不稳定到稳定的过程。在幼儿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对幼儿积极态度、健康人生观的形成,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保证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等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教育者应该重视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激发、保持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思考、探索、动手的乐趣,才能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处于最佳的状态。

为幼儿创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涉及到学习材料的投放,班内、园内环境的布置等。(剩余2369字)

要使孩子有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尊重幼儿的学习特点。幼儿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的直接驱动。幼儿的认识活动会受到兴趣和需求的直接影响,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认识他们感兴趣、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要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那就必须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要善于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作为教育的生长点,支持和促进幼儿的学习活动。尽可能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的兴趣和需求,由此引起并引导幼儿的学习活动。幼儿对世界的认识还是感性的、具体的、形象的,常常需要用动作来帮助思维,这就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他们必须通过人于物的相互作用,构建起真正内化的新的知识经验,形成幼儿期所独有的知识经验。如:对幼儿讲摩擦生电是极其枯燥而乏味的,但通过让幼儿自己动手实验,幼儿不但能很快知道摩擦生电的原理,而且比一般的说教记得更牢。然儿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学习进程。幼儿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些阶段,但每个幼儿在发展的方向、起点、速度及最终达到的水平上都存在着差异。根据幼儿学习进程和学习方式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幼儿在认识事物、获取经验的过程中具有整体性,所以要将幼儿学习习惯的培养渗透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通过相互渗透来促进幼儿学习习惯的发展。

其次要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内部驱动力。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调动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充分体验到思考、探索、动手的乐趣,才能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活动处于最佳的状态。一是化平淡为神奇。适当给平淡的事情添上一些神秘的色彩,比如在和孩子一起看书时采用一些启发性的语句,像“这是怎么回事呀?”“让我们来猜猜看”,来引发幼儿对学习的好奇心。二是对浅显的现象给予深度的揭示。孩子对常见的事物往往容易失去兴趣。此时若把这些事物背后的奥秘告诉幼儿,就会重新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如:幼儿对太阳的落山,天变黑的现象司空见惯,不当回事,可以告诉幼儿并不是太阳在我们头顶上走,而是地球绕着太阳走,幼儿对太阳、地球再次产生了新的认识兴趣。任何事物都有无穷的奥秘,我们要善于把握幼儿的心理,引导幼儿保持认识事物的兴趣。

最后鼓励幼儿动手操作。实践是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事物的最佳途径,而幼儿又大都喜欢动手操作,尽管尝试可能会失败,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则会长盛不衰,对学习的知识也会掌握得更多。动手操作能使幼儿的认识由表面趋向实质,从而激发更大的求知兴趣,促使幼儿更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为养成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结实基础。

别忘了还要教给幼儿好的学习方法。教会幼儿学习提问,能培养幼儿乐于思索,敢于提出疑问的品质,还能让幼儿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经验。教幼儿提问,抓住契机,鼓励幼儿提问。

1、从小事做起,循序渐进。

诸葛亮有一句名言:“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必须让孩子从点滴小事做起。例如,使用好学习用具能马上整理、专心听讲不做小动作等,老师要抓住不放,持之以恒,一抓到底。经过长期训练,孩子便会养成好习惯。值得一提的是,在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时,切记要求过多,全面开花。这样做的结果往往一事无成,到能养成一些坏习惯。所以,在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抓一项,坚持不懈的培养一项。日积月累,逐步帮助孩子养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2、加强训练,反复强化。

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反复的过程。一种好的学习习惯在形成之初若不加以巩固,很容易被坏习惯所替代,尤其是幼儿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好的习惯不易养成,而坏的习惯容易学会。因此,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要以教育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示范讲解、模仿练习、督促评价、坚持一贯的加强训练,反复强化。如在集体活动中,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想法这一习惯,教师在每个活动中,都要利用小红花、小礼物或赞赏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时时激励幼儿大胆举手、畅所欲言,进行正面强化,日复一日,使这一习惯逐渐成为自然。

3、及早发现,及时纠正。

教育不是万能的,教育的过程也不是永无错失和疏漏的。教育的错失和疏漏,可能会使形成一些不良习惯。在幼儿日常生活和学习思维活动中,教师要善于细致入微的观察,处处留意幼儿的言行,及早发现幼儿的不良学习习惯,及时纠正。如教师要求幼儿按时完成计算作业,一些能力较弱的幼儿就照抄旁边幼儿的作业,教师一旦发现,因该及时向其说明这样做的结果:没有学到知识,养成懒惰的坏习惯等,还要告诉他,不会的要叫老师帮忙,要改正照抄的行为,不能养成习惯。幼儿的可塑性很强,不良习惯只要及早发现,及时纠正,还是可以亡羊补牢的。

4、做好家园联系,共同配合。

家长要加强和幼儿园的联系沟通,通过多种形式了解幼儿在园、在家的思想、行为和表现,同时了解大班幼儿学习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及与幼儿园共同制定具体的培养目标、方法,使家园双方取得共识,从而相互配合同步教育,有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幼儿在家看电视要定时,早睡早起,家长要和老师一起商讨教育措施,共同引导督促,强化正确行为,抑制错误行为,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1.实践训练

习惯、习惯,习了才会惯。同一个动作,同一件事情,只有做,而且要反复做,才能养成习惯。法国作家大仲马说:“每一个重复的动作都有养成习惯的可能;重复的次数越多,动作也就越成熟。”毫无疑问,行为习惯的形成也来于反复做,即反复实践。如果我们在思想上重视了,而在行动上却没有耐心,那么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将成为一句空话。人们知道:知识是基础,行为是关键,习惯是归宿。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往往会言行不一,许多孩子嘴上说得头头是道,行动上却难以做到,“知”、“行”严重脱节。为此,父母必须加强对孩子行为的训练,创设孩子反复实践的机会,使孩子在日常生活、交往、游乐、劳动等活动中,进行学习技能、习惯的训练,获得“为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生活中不断练习,反复强化,直至最后形成自动化的行为,养成一种自然的习惯。2.环境熏陶

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时时受到环境的熏陶和感染,幼儿的行为方式都带有所处环境的烙印。“润物细无声”。良好的教育环境有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同样,教师努力创造和保持喜爱学习、乐于学习的氛围,将会使孩子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萌发孩子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孩子也一定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3.榜样作用

幼儿时期的思维是具体形象的,他们最不喜欢说教。榜样是具体形象的,正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所以它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故事、儿歌、歌曲等等,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有着巨大的魅力,会深深打动孩子,这些艺术形象所塑造的榜样具有很大的感染力,孩子最爱模仿。他们会对孩子产生最直接、最具体的影响,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师应该懂得孩子的心理特点,经常给孩子讲一些具有传统美德的故事;念一些有助于陶冶孩子情操的诗歌、儿歌;唱一些有助于孩子良好性格形成的歌曲。同样,幼儿又是好奇、好模仿的,模仿是他们学习的重要途径,而教师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他们学习的直接范例,为什么呢?家庭、教养机构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幼儿成长的三大环境因素,教师是孩子最爱模仿的对象之一,教师的良好行为习惯将有效地影响着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形成。4.坚持不懈

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不能想起来要求一下,想不起来又听之任之,这需要有坚强的教育意志,立下规矩之后就应该要求孩子坚持这样做,经过日复一日的训练形成习惯。孩子毕竟是孩子,自控能力不能像成人那样强,教师应该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严格要求,切忌在教育孩子上情感失控,并找出一个循序渐进的方法,使孩子逐渐学会控制自己,做事有恒心,不半途而废,这也是意志的培养,有坚强意志力的孩子以后遇到任何困难就会勇敢而不畏缩,这将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奠定强有力的基石。

如何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 篇10

使他们听清每个字的`正确发音,特别是针对孩子难以发出的音或发不准确的音,在说话时口型稍微夸张些。

2、创设良好家庭教育环境,善于倾听孩子心声。

培养孩子倾听习惯需要家园配合,尤其是家庭教育环境的创设。注重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的家长,其孩子习惯明显优于那些随意的家长。幼儿期是好模仿的时期,环境的创设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作用,良好的环境对其倾听习惯的养成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3、不随意打断对方的讲话,也不凭个人喜好另起话题。

4、谨慎反驳对方的观点,除非你实在受不了,或对方根本对你无所谓,有可能的话引导他上另一个话题。

5、在没有听完全部表述时,先不要在心里作最后的评判或形成最后的结论。

6、不要在心里先带着偏见或成见去听,也不要去猜对方未讲完的内容。

良好的倾听习惯能给孩子以后带来哪些好处

1、多倾听,才能多了解对方的情况,不会在自己没了解实际情况前去做错误的决定,去发表不恰当的言论,让沟通更加的顺畅,在生活中我们的误会因为倾听会变得更加的少,工作中因为倾听会变得更有效率,气氛变得更加融洽;

2、倾听是一种个人素养的表现,能够体现关注对方,尊重对方,让别人感受到你对他的关心,让我们的人际关系更加融洽,在你的交际圈树立更好的形象;

注重幼儿好习惯的培养 篇11

笔者做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深感自己在班中的重任,参加工作以来,我担任了多年的班主任工作,深感到:好习惯的建立笔者不容易,它需要班主任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去精心管理。为此,在实际工作中,我始终以“怀揣一颗童心,倾注一片爱心,撒播一腔诚心,一切为了孩子。”作为自己工作中的座右铭,工作中,笔者非常重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那么幼儿良好的习惯包括什么呢?作为一名幼儿教师首先应该明白:明确大、中、小班不同年龄段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与侧重。比如小班应该以学习生活自理能力为主,自理能力、卫生教育、尊敬长辈、有礼貌等的教育都应该给孩子一种感受,特别是靠老师和家长的榜样示范作用。而到了中班,就要在小班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幼儿的礼貌交往。特别是中班幼儿活动能力增强而言语发展明显滞后于动作发展,就造成了孩子“掐人一下”“摸人一下”等攻击行为的假象,其实他们多数时候只是想交往。我们应该通过故事或者游戏告诉孩子“想跟谁玩儿应该怎样说”“想得到某样东西应该怎么要”的方法。到了大班,就要培养孩子守时、守纪、爱学好问,自我评价与调控等方面的习惯。虽各有侧重,但这些内容都要从小班起开始渗透,如果一开始不教育,一旦形成了不佳的第一印象再改正极为困难。

那么,在生活中,要如何对幼儿进行好习惯的培养呢?作为一名教师,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以身作则,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因为教师的言传身教还是会胜过那些空洞的规则,会“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影响着每一位孩子。每一位带过小班的老师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刚入园加入集体生活的孩子们会时时、事事模仿自己的老师,把自己一天来在幼儿园观察到的老师的一言一行甚至语气语调,活灵活现的表演给家长或是在同伴游戏中再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不光是班上的老师,但凡是孩子身边的成人都应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因为一个整体,其成员之间是会互相影响的。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要注意示范作用,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如要求孩子搬椅子轻搬轻放自己也要轻搬轻放;要求孩子在教室里轻声说话;自己也不能大声喧哗;要求孩子懂礼貌自己也应带头使用礼貌用语等,自己要和配班老师要求一致,不断的在生活中强化培养。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幼儿在生活体验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例如良好的进餐习惯、如厕习惯、午睡习惯等,这时,教师应该给幼儿一段时间的适应期,等幼儿情绪逐渐稳定后,再帮助其改掉一些不良习惯等等。

其次,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孩子。语言教材里有一首儿歌这样写到:老师的眼睛真美,走路时我摔倒了,老师用眼睛对我一笑,我就不疼了;老师的眼睛真亮,提问时我怕了,老师用眼睛鼓励我,我变得勇敢了;老师的眼睛真大,把全班的小朋友都装在里面,谁的辫子散了,谁的扣子掉了,谁的鞋子穿反了,衣服湿了,老师的眼睛都知道。说明教师的鼓励产生的作用是很大的!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同时又是十分脆弱的。幼儿身上的闪光点犹如那小小的露珠,需要教师倍加呵护,要是再经过老师的“放大”,那就会变成学习的动力、积极的上进心,这些孩子就会在教师的欣赏和关爱中获得长足的进步,逐渐成为自信的人。”陈鹤琴也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笔者发现当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时,大声斥责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这时你轻轻地说一声:“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玩具捡干净。”然后再表扬几个正在拣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那么,地上的玩具会在顷刻间被拣得干干净净。当你注意到某些幼儿上课坐姿不端正时,你说一句,看某某坐的姿势真漂亮!幼儿就都坐好了。当然多表扬并不代表不批评、不惩罚。如笔者在要求幼儿滑梯时,要扶好,发现幼儿头朝下滑时,就要失去游戏机会。为了避免惩罚,孩子们多数能够遵守规则,个别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因违反规则受到了相应惩罚,体验到了违规的后果。

第三、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正确的书写姿势,倾听的好习惯,阅读的好习惯,集体活动中的坐姿、爱动脑等等。幼儿的学习受兴趣和需求的直接驱动。幼儿的认识活动会受到兴趣和需求的直接影响,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认识他们感兴趣、感到好奇和有需求的事物。要使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那就必须尊重幼儿的兴趣和需求。针对该年龄段的特点,我们不如灵活的运用方式方法,将“要求”“润物细无声”地传达给他们。比如:通过讲故事《猪八戒吃西瓜》、《瓜瓜吃瓜》教育孩子果皮应入垃圾箱;通过儿歌《自己吃饭正好》(小小手,真灵巧,扶住碗,拿起勺,轻轻舀,慢慢送,自己吃饭真正好。)来鼓励孩子自己吃饭;通过儿歌《轻轻》(开门轻轻,关门轻轻,说话轻轻,上下楼梯也轻轻,我要做个小轻轻。)教育幼儿会控制自己的声音,学会小声说话等等。

谈幼儿倾听习惯的培养 篇12

一、选择适宜的倾听内容和时机

当教师意识到学生的倾听问题时,应该学会从自身去发现问题,为什么幼儿容易分散注意力,容易开小差呢?为什么幼儿不会对倾听的内容产生兴趣呢?事实上学生的倾听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倾听内容的范畴,有的教师会主观的选择一些适合于幼儿倾听的内容,这些内容虽然可以很好的提高学生的倾听水平,但是教师忽略了幼儿是否对其产生了倾听的兴趣呢?所以说教师从幼儿的角度出发,选择幼儿感兴趣的倾听内容是培养学生良好倾听能力的基础。如《镜子里的小花猫》、《熊妈妈请客》、《河马先生的魔术》、《小螃蟹找工作》、《白雪公主》、《小企鹅的梦想》等等,这类以故事性为主的倾听内容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学生在倾听时也会更加的用心。同时教师还需要选择适宜的倾听时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起零散的时间,在饭前、饭后、午觉前等时间点,学生在这些时间点会更容易投入到倾听的内容中。此外在倾听的同时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小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倾听,势必会更容易抓住倾听的重点,提高倾听的效率。

二、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倾听热情

为了提高幼儿的倾听热情,教师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加入各种有趣的游戏元素,让学生在游戏的带动下更好的投入到语言倾听的训练中。那么哪些游戏可以促使学生的倾听热情呢?在我看来如“词语接龙”游戏就可以为学生的倾听训练打开一片天地。在课堂上教师可以以“词语接龙”游戏展开倾听的教学。教师只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简单的词汇,然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以上一个词汇的最后一个词为下一个词的第一个词为基础,想象出更多的词汇,如此一来每一个学生都会认真的倾听上一个学生说出了哪一个词,并且他们需要在倾听中一步步的思考,找到更多有效的词汇,在“词语接龙”游戏中学生的倾听热情会愈加的浓厚。再比如“开火车”游戏也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参与倾听热情。在一段倾听内容之后,教师可以提出有关的内容,然后让学生以“开火车”形式来回答教师的问题,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加入到课堂倾听教学的环节。

三、在复述中提高幼儿的倾听能力

听与说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要想让学生听的好,就要让学生说出来。所以在平时的倾听训练中,教师可以尽量采取复述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倾听的效果。首先在第一遍倾听中,教师要让学生尽可能的说出内容的关键词和大体意思,这样的要求可以让学生在听懂内容的前提下找到重点内容。如在《小企鹅的梦想》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指出故事的关键词和大体意思,这样学生必然会在倾听中以整体的思维去了解这是小企鹅去追寻梦想的一个过程,当然诸如小企鹅、环境、梦想等重要词汇也会是学生关注的重点,在一次次的训练中,学生的倾听水平也会得到有效的提高。其次在第二次的倾听中,教师就要要求学生能够尽量详细的描述故事中的重要情节,让学生了解每一个详细的故事情境。最后在第三遍的倾听中,教师就需要让学生能够完整的讲述出整个故事的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讲故事的权利。另外在学生讲故事的过程中,其他的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或是补充和完善故事的内容,或是提出更精彩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激发讲故事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充分调动其他学生的倾听热情,久而久之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讲故事水平,就会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倾听机会,他们的倾听水平也会在不知不觉间有所提高。

四、采取多元化激励手段

幼儿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如果教师能够多多鼓励他们,给他们成功的经验,幼儿自然会在教师的多元化激励中不断的进步和成长。一方面教师可以采取语言上的激励,当学生在倾听环节有了优异的表现时,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语言,要以激励性的语言来鼓舞和肯定学生的表现,如“你刚才听讲的非常认真哦!”、“你的回答非常的准确哦!”幼儿在接收到来自教师的语言性激励后,其对倾听的热情会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师还可以采取相应的物质激励。事实上在幼儿激励过程中,很多时候物质激励会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刺激,教师可以多准备一些小红花、本子和画笔等奖品,在学生表现突出时,教师就可以将这些奖品颁发给这些学生,并在周末或者月末的测评中评选出得到小红花、本子和笔数量最多的学生,让其作为本次评选的“小红人”,这样实施的精神和物质双重激励一定可以在倾听教学中取得显著的成效。

播下一颗种子,必将收获整个秋天,播下一份倾听,必将收获整个人生。因此从幼儿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能力,不仅可以促使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而且可以提升他们的整体修养,这无论是对于幼儿的语言学习来说还是对幼儿的人生成长来说都必将成为最宝贵的人生财富。

参考文献

[1]郭咏梅.幼儿倾听习惯和倾听能力的养成策略[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7年06期.

[2]沈瑞娜.重视幼儿与同伴的交往[J].家庭与家教,2007年08期.

幼儿良好卫生习惯培养的总结 篇13

培养幼儿讲卫生、爱清洁的习惯和能力,既有利于幼儿健康,也是幼儿园文明美德教育的一个方面。幼儿园应该从幼儿的实际出发,坚持对幼儿进行讲卫生的教育,帮助幼儿改正不良的卫生习惯,使幼儿在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同时,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最大限度地杜绝传染病的发生。

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自己坚持在保教活动中采取多种方式、措施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写出来供幼教同仁参考:

一、充分利用教学活动

幼儿学习有两种情况,被迫与自愿,后者来自幼儿主动、积极的反应,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培养,幼儿年龄越小,尤其要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我在活动中多采用童话故事与富有>童趣的儿歌,如《洗手歌》、《小猪变干净了》、《打喷嚏》等相关教学内容。让幼儿扮各种小动物参与表演等教学手段从而大大增强幼儿的学习兴趣。我们将根据幼儿的实践生活体验,让幼儿理解良好生活习惯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进而从内心发出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适时开展游戏活动

幼儿好玩、爱做游戏,这就为我们寓教于乐提供了很多契机。在组织活动中,我根据幼儿喜爱模仿大人这一特点,把各种生活习惯内容渗透在游戏中,把枯燥的内容转化为生活的游戏。如适时开展“洗手帕”、“刷刷牙”、“拖地板”、“倒垃圾”等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增强孩子们的卫生意识与习惯。

三、给幼儿反复实践的机会

良好卫生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形成的,它是一个不断养成、不断巩固提高的过程。受年龄特点限制,幼儿园的小朋友不可能像成人那样一学就会,我们无论在教学态度上还是在教学方式上,都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幼儿充分、反复实践的机会。做任何事情都贵在坚持,幼儿保教工作更应该持之以恒。我们应和幼儿约定一些“规定”和“办法”,让幼儿“有章可循,违章必究”。如在洗手、喝水这两个环节,我们可以规定:幼儿每天在幼儿园必须用毛巾擦手、饭前便后一定要洗手;喝水尽量定时进行,要求用自己的杯子,喝完再接,避免疾病传染与水资源浪费。同时,我们要注重引导:在要求幼儿喝水时,我也与幼儿同时进行;幼儿洗手,我也与幼儿共同洗手,并在与幼儿共同活动中,做出洗手的正确方法,让幼儿模仿。严格的要求和反复的练习,会促进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逐渐形成,最后习以为常,形成自觉的行动,四、坚持督促检查

幼儿的自觉性、坚持性和自制能力都较差,需要不断督促提醒和检查,这样可使其良好的习惯不断强化,逐步形成自觉行动。如有些孩子由爷爷奶奶带,老是不洗手,不剪指甲。我就天天检查,检查完后,我也不说什么,帮孩子把指甲剪了,剪了两回,以后再也没发生这种事。督促检查可以使幼儿容易记住,下次不会忘记。

五、家园合作,家园同步

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要有良好的环境和必要的条件,幼儿生活卫生教育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密切配合。幼儿最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幼儿时期,对周围环境十分敏感,愿意听从成人的教导,喜欢模仿成人的行为,极易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影响,并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痕迹,行成一些定型的概念并逐渐养成行为习惯。但幼儿知识贫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差,学好学坏都在无意识之中。所以,我在加强幼儿在园教育引导的同时,充分利用家长接送、来访及家长会等时机和途径,要求家长特别注意对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培养,尽力避免不良卫生行为对幼儿的影响。

上一篇:读书之乐300字作文下一篇:机械制造公司个人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