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幼儿好习惯培养(共8篇)
注重幼儿好习惯培养 篇1
高一的物理学习是整个高中物理学习的转折点, 进入高中以后, 教材“起点高, 难度大, 容量足”。简单的死记硬背和被动地学习已经不能适应高中学习。初中与高中在教材内容、教师教法、思维要求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 学生必须重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 由感性思维向理性思维跃升, 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和能力的培养, 这样才能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一、高一学生学习物理存在的问题
1.解题中存在的问题:
(1) 审题和分析能力差:审题不仔细, 不准确, 不全面, 不按要求答题;不会通过分析题目信息抓住问题的关键。
(2) 理解能力差:对概念的理解肤浅, 答题是凭着感觉答。
(3) 表达能力差:作图不规范, 计算题解法不规范, 不注重物理表达式的书写。
2.训练与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审题不仔细, 粗心大意;
(2) 只会写公式, 不会写具体的表达式, 乱代数据;
(3) 表达不清, 书写太混乱;
(4) 运算能力差, 数据不准确, 单位混乱;
(5) 作业有抄袭现象;
(6) 训练不能按时完成, 训练强度不够。
二、怎样教好高中物理
1.高一学生还未能形成较好的物理思维方法和相应的解题技能, 教师应经常注意对学生审题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图像法解题能力的培养, 还要注意单位、有效数字、方向以及解题格式的规范性训练, 培养良好的习惯。
2.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工作, 注意挖掘初高中教材内容的联系, 确立“低起点, 迈小步”的思想, 帮助学生尽快渡过“适应期”。
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学生只有对物理感兴趣, 才会想学、爱学、才能学好。
4.认真设置课堂教学环节, 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成为学习的主人。
5.每天要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及时检查学生的笔记和作业;将作业中反映出的问题及时安排时间予以解决。
6.要加大训练力度, 经常检查学生训练题完成情况。
7.特别是学习物理有困难的学生, 要多指导学生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如:
(1) 图像法的应用
要善于从图像的坐标轴含义、斜率、截距、面积、交点、临界点等图像信息着手, 获取有效信息, 分析物理过程, 展现物理情景, 寻找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要善于弄清物理过程, 寻找变量之间的关系, 写出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抓住特殊状态的特征描点、作图。
(2) 解题方法的指导。
要善于审题, 细读题目, 弄清题目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 发掘题目隐含的条件, 审题总体上要求“认真细致, 全面寻找信息, 把握关键信息”。
善于明析物理过程, 建立物理模型, 做好受力分析、过程分析、状态分析, 画好草图, 形象化展示物理过程的情景。
善于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 按照思路叙述并列举出重点方程或方程组, 计算出关键结果, 避免列方程的同时涉及过多的数据代入和计算。
(3) 解题的规范性指导。
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解答计算题大体上要注意以下问题:
用语上要规范化, 如物理规律的名称和条件, 格式上要规范化, 符号、有效数字和单位的书写须规范化。
要习惯准确地画图:如画受力图、运动过程图、立体图转化平面图, 图像等;不能马马虎虎, 而要明明白白。
最后要有主要的解题步骤、演算过程、公式、方程, 有已知量的代入, 有结果, 有时还要对结果进行讨论, 其他次要的步骤可以省略。
三、怎样学好高中物理
1.认真阅读教材, 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为今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2.上课认真听讲, 学会做笔记, 积极思考、主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学好物理贵在理解, 必须勤于思考, 要理解概念和规律的实质, 不能死记硬背, 要培养使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独立完成练习和作业, 以达到理解、巩固、深化、活化知识的效果。注重基本功训练, 要一步一个脚印, 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
5.预习是做一个准备, 听课是获取知识点, 复习则是将知识点联成线, 做题是进一步把线连成网, 从而使知识融会贯通。只有把握好学习的四个环节, 才能在学习中得心应手, 取得优异的成绩。
6.学习必须善于总结, 常做总结可帮助你进一步理解所学的知识, 形成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框架。
7.做实验, 须亲手操作, 不只当观察员和记录员, 而要亲身感受知识的获取过程, 学会探索, 学会创新。
8.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俗话说:“水滴石穿”、“一口吃不成胖子”。因此, 最好制定一个学习计划, 常常自我监督, 严格要求自己, 是否完成了学习计划, 为什么没有完成, 怎样补救等等。
9.经得住挫折和失败的考验, 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正确对待每一次考试成绩。
总之, 作为物理教师, 应该提高课堂效率, 讲究教学方法。高一学生物理学习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作为教师应采取了相应的对策, 降低对学生的要求,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 精编习题, 精讲精练, 多进行方法指导, 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 提高物理成绩。
注重幼儿好习惯培养 篇2
总结:培养幼儿倾听的好习惯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很让人头痛的是孩子的不注意倾听,没有安静“倾听”的好习惯。不管是在听老师还是小朋友讲述时,都喜欢争相发表自己的意见,还有的是不停做小动作,甚至和小朋友打闹。这样,就导致其余同伴无法听,造成活动混乱。读王爱军老师《教师与幼儿成功沟通细节》,让我对孩子学会倾听有了深入的认识。
一、倾听的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培养幼儿注意倾听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在幼儿期培养倾听习惯尤为重要。善于倾听是一个人不可缺少的修养,学会倾听不但能正确完整的听取自己要的信息,而且给人留下认真、踏实、尊重他人的印象。
二、辩证地看待孩子的不注意倾听的现象。喜欢插嘴的孩子思维活跃,反应敏捷,对语言的理解力较强。不注意倾听,孩子就不能正确完整地获取知识。积极对待孩子的“插嘴”现象,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幼儿进行合理的指导,让幼儿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见,最终改掉“插嘴”的不良习惯。
三、培养倾听的策略
1、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让孩子充分感受成功和快乐。日常教学活动中,让幼儿知道,倾听别人说话也是有礼貌、尊重别人的好行为。老师也适时表达自己观点:“老师最喜欢认真听别人发言的孩子”,引导幼儿倾听。当一名幼儿回答问题后,可以请另一名幼儿复述答案,或者请幼儿重复我在活动中所说的重点内容,并积极暗示、引导孩子:“今天听得多认真啊!这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这样,不仅表扬了认真听的小朋友,还为其他小朋友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从而激发他再次认真倾听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渐渐地,幼儿的倾听意识、倾听能力就会有明显提高。
2、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想让孩子学会倾听,教师首先要做一个认真倾听的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幼儿的表率。课堂上要注意倾听每个幼儿的发言,不论是对错,不管表达得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当孩子向老师诉说心事、“告状”,老师一定要认真倾听幼儿的诉说,特别要用心聆听,然后帮他们解决遇到的问题。
3、训练幼儿听的能力,有意识地进行“听”的能力的训练。在游戏中培养倾听习惯,进行“传话游戏”“纠错游戏”等。
4、有趣教学是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关键。在教学活动中注意采用生动、有趣的教育模式,利用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 注意力和倾听习惯。.比如:游戏激趣,开展“小小录音机”游戏。故事激趣,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故事讲述,并加上手指玩偶道具,边讲故边演示,引导幼儿学会倾听。
注重礼仪教育培养幼儿良好习惯 篇3
【关键词】幼儿教育 文明礼仪 行为习惯
一、幼儿教育
幼儿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社会对未来人才的要求自然在制定教育目标时应该首先考虑。社会需要幼儿为其输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参与政治、经济、文化活动,能为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这就决定了在制定教育目标时,必须间接或直接地反映社会的需要,打上时代的烙印。
幼儿思想单纯,可塑性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幼儿留下很深的印象,做家长的一举一动都要堪称幼儿表率,因为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最早的模仿对象就是家长。一方面,请家长要积极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习惯,引导幼儿关心他人、同情他人和尊重他人;另一方面,請家长也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努力创造一个温馨、友爱、文明和谐的家庭氛围,潜移默化的熏陶孩子的心灵,使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儿童在3—6岁的可塑性最强,所以在这个时候对其进行教育,更能使幼儿形成健全的人格。我们利用每周礼仪教育对幼儿和对家长的具体要求,告知家长,让家长根据要求创设与之相适应的家庭环境,使幼儿教育和家庭教育保持一致性、连续性,让幼儿在讲讲、看看、玩玩等亲子活动中学会运用礼貌用语,并树立学习的榜样。因此,幼儿教育要更好地担负起双重任务,就必须密切关注社会的发展趋势,开拓思路深化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不断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文明礼仪
礼仪教育要从小开始,礼仪是一个人心灵程度的反映。幼儿的礼仪教育关键在于加强幼儿的爱心教育。礼仪教育的必要性就是礼仪教育的实质性,也是培养人的教养,教人如何尊重人,如何与他人相处。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在幼儿园中,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3—6岁正是习惯养成的敏感时期,抓住这一时期培养,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使幼儿从小学礼、知礼、懂礼、用礼,将关系到幼儿一生的发展,为培养健全、人格,塑造完整儿童将起到重要作用。
教师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教师的日常行为、言谈举止和情感态度随时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常常观察教师,并自觉不自觉的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教师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教师与教师之间也应热情有礼貌的打招呼,平时要给幼儿做出好的示范,真正起到表率作用。例如:有一次我班乐乐的妈妈临走时给他说再见,可乐乐并没有理会,我看见后忙走了过去,主动和乐乐的妈妈有礼貌的告别,其他小朋友听到后大声说道:“阿姨再见!”看到这个情景,乐乐自己都不好意思了,急忙跑过来说:“妈妈再见!”。
幼儿自己的经验也是学习文明举止的源泉。幼儿观察同伴行为的好坏,比评定自己行为好坏要快,而且看得很清楚。因此,我就有目的地对幼儿行为加以引导。每天我都要把新的发现告诉小朋友。如:我对小朋友说今天睡午觉的时候,我发现张景然对朱梦含说“请你帮我把裤子拽下来好吗?”然后说了声,谢谢!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幼儿的礼貌行为,我都会加以鼓励并告知和引导其他的小朋友,向他们学习。“礼貌不花钱,但却能换来巨大的经济价值”。这是我国在近些年的改革开放中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幼儿年龄小,是养成文明礼貌习惯的最佳时机,所以应该重视对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
三、行为习惯
(一)良好的卫生习惯
幼儿园的卫生习惯是德育工作的一项内容,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对于提高人的文明素质有重要影响。因为卫生影响人类的生活,所以培养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也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把幼儿的卫生习惯的教育作为幼儿园德育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集体生活环境卫生教育、公共卫生规范教育等方面,都有着具体的要求。
(二)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也能影响到人的文明素质水平,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已经形成了许多公认的生活习惯礼仪要求。但近年来由于对人类礼仪教育重视不够,一些家长忽视了对幼儿生活习惯方面的礼仪教育,这就需要幼儿园为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教育。幼儿的生活习惯教育的主要内容有:进餐、睡眠、午睡规范和生活朴素教育及独立生活能力教育等方面,如进餐时不说话、不撒饭、不剩饭菜、睡觉时不影响别人,不能趴着睡、要右侧卧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等等。生活习惯教育一般以规范和制度影响的养成教育方法为主。
(三)良好的行为习惯
人的行为习惯是人的文明素质的外在表现,坐、立、行的姿势是否正确也影响着人的整体素质的发展,中国的俗语讲“站如松、坐如钟、走如风、卧如弓。”实际上就是对人的行为习惯所总结出来标准要求。当然由于幼儿的年龄还不具备达到这种标准的条件,但我们也应该对他们进行一定的训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基础。
应注重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 篇4
一、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老师必须以身作则
因为幼儿有很强的模仿性、向师性,老师应该以身作则,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例如:想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就要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想让幼儿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我们就要热情、开心地主动和他们打招呼、注意礼貌用语的使用;想让幼儿养成爱学习的习惯,我们就要设计一个个有趣的游戏、制订游戏的规则、清楚地知道每个游戏需要幼儿学会什么;我们想让幼儿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我们必须多劳动、增强幼儿的劳动意识、帮助幼儿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只有我们比幼儿先想、先做、先行,幼儿才会跟着我们的步伐前进,争相模仿,让这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变成他们自觉遵守的行为习惯,变成他们有意识的自觉行动。
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从细节抓起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里逐渐形成的,它总是贯穿于孩子每日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幼儿在不同的生活中得到不同的教育,把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需要我们从细节抓起。
1. 在饮食、起居等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
我们班有些小朋友还不会自己吃饭,我们坚持让他们学会自己动手吃饭,并请家长配合,在家也锻炼他们自己吃饭的能力。渐渐的,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我们会一直提醒他们吃饭的时候手要扶着碗,不将米粒掉在桌上安静地用餐;睡觉的时候要侧着或平躺着睡,手脚要放进被窝里(天冷的时候);,安静、独立地进行午睡;起床后要将被子、枕头叠放整齐。虽然这些都是很小的细节,但是每件事情只有在我们不断提醒、细心引导、耐心指导下,幼儿才会慢慢地接受与学会,这就是一种生活的教育。
2. 在待人接物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文明礼貌习惯。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自古人们就很讲究个人的自身修养和文明礼貌。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与老师的相处,是最能体现出他们文明礼貌的地方。所以在小班的时候,我们总是时时刻刻和幼儿用礼貌用语,早晨来园、放学离园、家长接送时我们均从礼貌的细节入手,给他们创造出一个文明礼貌的环境,习惯成自然,孩子们也就逐渐养成了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3.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爱学习的习惯。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基本的形式。在教学活动、体育锻炼、角色扮演等活动中,我们都会将游戏贯穿于活动之中,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同时,从每个游戏的细节入手,随机地对幼儿进行观察与指导,让幼儿形成自主和规则意识。久而久之,他们不但在游戏中找到了乐趣,而且发现了游戏里蕴含的知识与道理,从而培养了探索知识、热爱学习的情操。
4. 在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
在学校生活中,我们会根据幼儿的年龄,为幼儿设计一些“身份”,如:值日生、小老师、小组长等,使幼儿在这些“角色”中体验到自我服务和为他人服务带来的乐趣,知道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感受。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老师要关注幼儿教育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逐渐对幼儿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使幼儿在生活的点滴中不断成长。
三、把握细节,让行为成为自觉
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把孩子本来不自觉的行为转化为有意识的自觉行动。老师要细致入微地观察孩子,善于把握细节,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孩子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并善于抓住教育时机,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孩子尽快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化。
1. 要持之以恒,不要半途而废。
良好的习惯要经过不断重复、反复实践才能养成。所以只有持之以恒、日积月累,孩子的大脑神经活动才能“定型”。这时孩子做起来会感到轻松、自然、舒服、愉快,主动地去做,慢慢形成习惯。反之,他们会感到紧张、压抑、难受,不愿意去做,自然很难形成习惯。
2. 要统一要求,不要各行其是。
这就意味着只有相同的信息重复地传入孩子的大脑,孩子的神经系统才会完善,良好的习惯就容易养成。如果一个老师对孩子要求严格而另一个放纵,或者老师今天严格,明天放松;老师在幼儿园培养孩子养成好的习惯,父母在家却不坚持,孩子就难以形成良好的习惯。所以,老师彼此不但要相互沟通好,还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不让“5+2=0”(即五天在幼儿园+两天在家=前功尽弃)成立。
3. 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简单无章。
孩子喜欢被人鼓励、夸奖,如果总是批评、指责,他们情感上就会接受不了,产生逆反心理。不良情绪会导致幼儿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甚至做出新的不良行为。可这样的孩子也会有想改正的愿望,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但做起来却要费很大的力气。如果老师、父母理解孩子的心理和需求,对他的想法给予鼓励、支持,并加以耐心的诱导和启发,两者相互配合,找出帮助孩子的方法,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逐渐养成。
注重幼儿好习惯培养 篇5
孩子进入大班就开始慢慢的为入小学做一些循序渐进的准备,这学期我们大班提前开展了幼儿背小书包的活动,主要目的是让幼儿每天来园之前先背上小书包再出门,放学了会主动整理物品放进书包背回家,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管理、整理书包的活动中,大班将结合制定的计划,组织一系列的活动。
第一阶段是学习整理书包,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从不会整理到学会有序整理再到主动自觉整理,渐渐地,他们的整理习惯和整理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自我服务意识也更强了。那么,如何让幼儿主动、有序的整理自己的小书包呢?现将培养过程做简单的总结。
在培养过程中实施三步法:天天快乐背书包—引导幼儿整理书包—主动自觉整理书包。
1.幼儿进入大班后,慢慢与小学接近,使他们知道每天背书包是不可忘记的一件事,而整理小书包必须从天天背书包入手,如果幼儿总是忘了背书包,就没有机会练习整理小书包,因此,养成幼儿天天乐意背书包上幼儿园的习惯在整理过程的开端是很关键的,起到承上的作用。
2.书包用品分分类。教学活动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知道书包的大小口袋可以放不同大小、不同用处的物品,有序的摆放,并会及时拉上拉链,让幼儿自己设计物品的摆放位子,如通过《分分类》,《参观小书包》等活动来培养。
在日常生活中,创设情境,利用故事、儿歌、等形式使幼儿在故事、儿歌的提示下进行操作。化枯燥为娱乐,把整理小书包当作游戏来完成,区域游戏“我的大书包”,请能力弱的幼儿一起来玩游戏,通过看图示,并按图示将用品一一放在较大的书包里学习操作摆放。
3.书包里物品的保管,坚持午检:利用午餐后的时间,让幼儿检查书包里的用品是否少掉,如果发现少了,自己查找原因,找回物品,然后在整理栏中给自己贴上不同型号的奖励标志,或在书包上挂一个开心娃娃表示书包整理得好、学习用品保管的好,让幼儿有成就感,感受自己的整理工作受到成人的重视。
加强晚查:为了强化幼儿的整理行为,提高幼儿的整理能力,请家长制作比比栏和卡片,幼儿放学回家,每天检查自己这一天的用品,然后按保管情况在比比栏插卡记录。
及时奖励:根据平时的记录评价,每月评出“整理之星”“整理小能手”,经过家园双方的互动,使幼儿整理小书包习惯的培养更加顺利的开展。
在常规教育中培养幼儿好习惯 篇6
关键词: 幼儿教育 常规教育 习惯培养
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对于班级正常的保教秩序及孩子发展本身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近代经验自然科学对教育的影响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对于“秩序”的追求,在幼儿园教育中体现为幼儿园常规教育的整齐划一性。孩子从小班入园直至大班离开幼儿园,常规教育是一以贯之的。而且,一日生活中常规教育对于孩子来说就像物体的影子伴随物体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可以从教师对常规教育作用的认识中得到印证。一谈起常规教育,教师往往认为“常规不好什么都白搭”,这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在教师对孩子进行常规训练时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到底应该如何正确地看待幼儿园的常规教育呢?如何进行幼儿园的常规教育而不会引起孩子反感、抹杀孩子的积极性呢?这几个问题始终牵绊着我们,应该时时引起我们的深思。
在幼儿园中,对孩子的常规教育是无处不在的,从孩子进入园内开始,具体包括三方面含义:(1)遵守各种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及其顺序的规定;(2)遵守一日生活各环节具体制度规定;(3)遵守孩子的一般行为规范的规定。显然,常规是孩子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大致上可以分成生活常规、教学常规、游戏活动常规三方面。在生活常规中,一些琐碎的小事,例如:如入厕的习惯,吃点心时的卫生问题,快慢的问题,所有进餐的一些习惯都属于这个常规教育的范畴,甚至是更细微的环节如走楼梯时候的秩序及排队散步的秩序等都是。在学习常规中,主要是表示在教学活动中一些学习的小习惯,例如:做作业时不要讲话、认真听课、积极开动小脑筋、举手回答问题,等等。游戏常规是在游戏时的秩序教育、在游戏后孩子收积木的情况,等等。
案例1:课间到了,教师领着孩子上厕所,但是由于是新教师,对幼儿园的情况一点都不了解。只能问开头走的那个孩子,应该怎么样?那个孩子很流利地告诉了教师,然后就带头走了,教师在旁边看着他的一切,看着所有孩子的行动,看的出来,孩子都遵守着规则,一个接一个,上厕所、洗手、擦手、慢慢地走回班级。所有孩子都井然有序,只有少数孩子还要问教师确认一遍。
在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大班孩子已经形成了一种一定的行为模式。他们在教师的教育下,已经不用让教师提醒他们应该干什么,而是在这个方面能独立地进行,这是很好的。
案例2:点心过后,孩子们有的在看书,有的在和同伴交谈,有的在一旁玩玩具,老师有规律地敲着小铃,只见所有孩子立即归放好手里的图书或是玩具,交谈中的孩子也急忙停了下来,以最快的速度排起了小椅子准备上课,更惊奇的是他们会不约而同地随着小铃的节奏,用手拍打节奏,上课的队行已经排得整整齐齐,孩子们都挺起小腰板,等待老师给大家上课。
孩子在听了教师的音乐节奏后,能够马上地停下自己的游戏并立刻听教师的指令,教师利用音乐节奏让孩子转换动作,孩子形成了一定的行为常规,又不会枯燥乏味,这是一个很好的也是常用的方法。
案例3:教师带领着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这次活动内容是玩滑滑梯,孩子觉得十分开心。教师把孩子组成了一个长长的队伍,然后一个接一个地进行游戏,但是由于孩子排的队太长了,一个教师又要看前面的孩子,注意他们的安全,便管不了后面的孩子,谁知道后面孩子的经常因为等的时间太长了,而在后面大吵大闹,竟然还有孩子在后面因为争吵而打架了,顿时变成了一团糟,无法管理,后来便只好让指导老师解决。
在这个案例中,孩子虽然起初对玩滑滑梯很感兴趣,但是由于等待的时间太长,因此孩子对游戏失去了兴趣,而转换成了孩子的一些小的讨论,甚至是打架。从这件事情看来,孩子的兴趣是不能经受时间的磨炼的,孩子是不能等待的,以后进行游戏或活动时是不能让其等待的。
以上都是笔者在幼儿园工作中遇过的真实案例,这些案例都是关于幼儿在园的生活常规、教学常规和游戏常规所表现出来的。常规的建立对幼儿园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常规发挥三种作用:(1)常规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环境;(2)帮助孩子学习在集体中生活;(3)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通过常规培养,将道德教育同孩子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从而不仅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还可以激发他们良好的情绪,促进他们对生活及社会知识技能的掌握,增强行为的目的性、意识性,发展自律能力,建立与他人和与集体的关系。从上述可以看出,幼儿园班级常规的建立,无论对于班级保教秩序,还是对于孩子发展自身,都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常规教育是孩子德育中的重要内容,常规教育是使孩子学会适应集体生活并具备初步的独立生活能力,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较好的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手段,由于独生子女在幼儿园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研究有效的常规教育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幼儿好习惯的培养 篇7
一、幼儿的良好习惯的培养从家庭教育开始
一个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 同样也离不开家庭的教育。蒙台梭利说:“在孩子的周围, 成人尽量以优美的语言、用丰富的表情去跟孩子说话。”幼儿的行为习惯是在成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如, 要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 我们应该首先做到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日都应该按时就寝、起床;要让幼儿讲卫生、爱整洁, 我们首先要讲卫生, 保持家中的整洁等等。
二、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从教师的指导中得到提高
孩子上了幼儿园以后, 一半时间是跟老师、小朋友在一起的。他们在幼儿园, 跟同伴之间时常会因排队发生推挤, 出现不遵守纪律、打闹、告状或争抢玩具、独占玩具, 或室内的小椅子倒了, 小桌子歪了没人理睬等状况。对此, 老师除了采取简单的口头说教, 还应通过各种活动的开展, 引导幼儿养成良好习惯。比如, 以前我们班的孩子在每天的活动结束之后图书、玩具到处都有, 放学后我要整理很长的时间才能把所有的玩具和图示整理好。后来, 我们和孩子们做了几个简单的游戏之后, 图书、玩具到处乱放的现象基本没有了。
游戏 (一) 给玩具分家。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给玩具分类, 如, 球类、图书类、积木类等。分类之后给每一种玩具找一个固定的摆放位置, 也就是给每种玩具找一个合适的家。如:皮球放在球筐里, 图书放在书橱里, 呼啦圈挂起来, 积木放在塑料篮子里等。
游戏 (二) 送玩具回家。把多种玩具混放在一起, 让幼儿把它们送回各自的家, 然后让大家共同评判孩子们送的是否正确。
此外, 每天放学前提醒幼儿, 小朋友要回家了, 大家看一看我们玩的玩具都回家了没有?如果没有, 请你们先把玩具送回家, 小朋友再回家好吗?每次教学活动之后, 都要提醒幼儿把用过的玩具放回原处。这样让幼儿坚持了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后, 活动室里乱放东西的现象就没有了。
当然, 老师也应以身作则, 来感化幼儿, 如, 见到地上的纸屑弯下要去捡一捡;见到桌子歪了, 把它扶扶整;用完水后随手关上水龙头等。
另外注意方式方法, 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幼儿喜欢受人鼓励、夸奖, 如果总是换来批评、受指责, 他们情感上接受不了, 会产生逆反心理。不良情绪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甚至做出新的不良行为。但这样的幼儿有时受了环境的影响也有想改正的愿望, 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但做起来要费很大的力气。作为老师要细微地观察孩子, 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 根据幼儿的特点确定培养目标, 并善于抓住教育时机, 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 老师、父母必须理解幼儿的心理和需求, 对他的想法给予鼓励、支持, 再加以耐心地诱导和启发并坚持下去, 这样幼儿良好的行为就会逐渐养成。
三、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培养幼儿的好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家长和老师的共同责任, 因此, 教师应主动和家长联系, 向家长讲明这样做的道理, 取得家长的支持, 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创造较好的教育环境, 直到家长运用合适的教育方式和方法, 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因为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里, 家长都是孩子学习的榜样。如果家长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 你怎么去要求孩子做到呢?所以, 要想使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老师和家长首先要做好榜样。
总之, 幼儿时期, 良好的行为习惯易于塑造, 不良的行为易于纠正。行为日久成习惯, 习惯日久成性格, 性格日久定前途。作为幼教工作者, 必须重视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参考文献
刍议小班幼儿好习惯的培养 篇8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凡人生所需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绝了,不易变。”可见好习惯的培养一定要抓住关键期,从小班开始我们就要重视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在此我谈谈自己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孩子信任你
要让孩子听你的,首先要让孩子信任你,要懂得与孩子交流感情。小班的孩子最喜欢得到老师的爱抚,我们经常要用拥抱和亲切的话语来表示对他们的赞扬和爱。如,每天早上,师生相互问好,可以抱抱孩子,夸夸孩子对老师有礼貌……这样,师生之间既交流了情感,让孩子很快接纳老师,又培养了孩子有礼貌的习惯。其次教师要取得孩子的信任,必须正确使用权利,对待孩子要不偏不倚,不能带着情绪来对待孩子。高兴时对孩子犯的错视而不见或不了了之,心情不佳时孩子的无心之过也会遭到大大的批评,这对孩子是不公平的。最后,班里的教师和保育员对孩子的态度和教育要一致,如果要求不一,态度各异,孩子就会感到无所适从,或者干脆谁也不听,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宽松的心理环境更注重以情促行,孩子会由喜欢老师到喜欢听老师的话,再到照老师的要求去做,这更有利于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二、采取适当有效的方法,让孩子乐意做
小班幼儿,由于他们的思维具体形象,理解能力比较肤浅,因此空洞的说教是无用的,必须采取有效的方法,在活动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幼儿在愉快、自主的氛围中轻松地获得相应的经验,形成良好的习惯。
(一)通过儿歌引导。
儿歌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它短小精湛,意义明了,读起来琅琅上口,深受幼儿喜爱,特别适合于小班幼儿。我们充分挖掘儿歌的教育功能,将各种好行为、好习惯的具体要求创编成儿歌,让幼儿在读儿歌的过程中,受到教育和熏陶。
针对幼儿入园时的礼貌教育,教孩子说儿歌《老师早》:“小宝宝,有礼貌,看见老师问声“‘好’”,老师夸我有礼貌。”
为让幼儿养成饭后漱口的习惯,教幼儿学说儿歌《漱口》:“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着嘴,咕噜咕噜吐出水。”不要小看一首首小小的儿歌,它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紧紧相连,能指导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它可以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二)让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
让幼儿参与生活常规的制定,会让幼儿更主动地遵守好的习惯。
午睡前,幼儿要将外衣脱下来,乱七八糟地堆放在课桌上很不卫生,起床后再找自己的衣服也不容易。抓住矛盾,我组织幼儿讨论:衣服应该放在哪儿?由于是幼儿熟悉的事情,他们纷纷出主意想办法,有的说抱着衣服睡,有的说放在衣橱里……其中张蔚然小朋友的主意简便易行,得到大家的认可:把衣服挂在椅子上,两只袖子交叉放在前面。当天午睡时,所有的上衣都挂在小椅子上,并且不忘把两袖交叉放好。看来,幼儿自己出的主意比老师提的意见更有影响,更容易遵守。
(三)用教师的榜样感染幼儿。
小班幼儿的模仿能力较强,耳濡目染,天长日久,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师要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树立正确榜样,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比如:要让幼儿学会团结友爱、尊老爱幼。我首先要做到自己与其他老师之间要和睦相处,对家长要有礼有节,对幼儿要宽容相待。又如在礼貌教育中,教师要以身作则,需要幼儿帮助时,真诚地说一个请字,得到幼儿关心时,衷心地说一声谢谢,使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受到礼貌的熏陶,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
(四)多鼓励表扬,正面引导幼儿。
对于幼儿形成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及时给予正面的赏识、鼓励、表扬,使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得到强化巩固和发展。当幼儿良好行为出现的时候,及时地给予恰当、具体的肯定和赞赏,这对孩子调整自己、发展自己尤其重要。在孩子心目中,老师的地位是最高的,老师的话就是正确的,受到老师的表扬鼓励后他的行为就会被强化。如在幼儿洗手时表扬:“赵晨曦的小手又白又嫩,因为他每次都特别认真地洗手。”“看,宋韵怡洗得多仔细,过几天她的小手一定会变得更好看。”由此幼儿会愿意认认真真洗手,从而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好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要因为事小而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孩子们会为了你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一件小事。
三、重视家园一致的教育,让好习惯能持久
家庭教育是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家庭教育的配合,会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否则就会事倍功半。很多幼儿在幼儿园里能够在教师经常提醒与同伴的同一行动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但回到家庭中完全变成了另一副样子。有一部分家长不知道对于这么大的孩子究竟应有什么要求,在家里听之任之,也有一部分家长想要求孩子苦苦无法。因此,教师不但应在幼儿园里注意培养幼儿的好习惯,更应帮助家长掌握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以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在家庭中得到强化。如,在家园联系园地中提出幼儿生活习惯的目标要求及请家长配合内容,介绍一些家教方法。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要求,在家庭中也提出相一致的要求,使良好生活习惯得以巩固。坚持家园双向评估,便于家长全面了解本月教育目标要求,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便于教师了解幼儿达到目标的情况,“对症下药”。
总之,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我们应抓住关键期,注重方法,加强家园联系,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其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摘要:幼儿好习惯的培养应抓住关键期, 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文章作者就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阐述了一些具体的做法。
【注重幼儿好习惯培养】推荐阅读:
怎样培养幼儿的好习惯07-03
培养幼儿午睡的好习惯11-10
注重个性培养08-16
注重培养年轻党员08-29
注重基础 培养能力05-20
注重学生物理兴趣培养06-01
注重学生学习意愿培养06-02
注重发散思维能力培养06-17
注重孩子语言能力培养07-06
注重数学阅读能力培养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