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线管理

2024-06-21

布线管理(精选12篇)

布线管理 篇1

1 智能布线的实现目标

传统布线系统的管理只能依靠手工对管理记录进行更新, 设备和连接的改动往往很难在第一时间反映在管理文档中, 这样便会造成很多误差的产生。智能布线管理的最大作用是弥补了网管系统在物理层管理监测中的不足, 使甲方的管理人员能够实施七层网络协议的全面管理。

智能基础架构管理解决方案旨在为配线、跳线管理提供帮助。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各种组织应对日益增加的压力, 用更少的资源, 更快地完成MAC任务。

它的特点是:

(1) 实时性——避免管理的时间延迟。

(2) 逻辑性——避免管理的低效率。

(3) 集中性——避免人力资源的过多投入。

(4) 安全性——侦测非法设备的侵入。

在计算机的参与下, 使综合布线系统可实施、可管理、可跟踪、可控制。以降低管理成本, 缩短故障定位, 排错时间。

智能布线系统是一种将传统布线系统与智能管理联系在一起的系统。通过智能布线系统, 将网络连接的架构及其变化自动传给系统管理软件, 管理系统将收到的实时信息进行处理, 用户通过查询管理系统, 便可随时了解布线系统的最新结构。通过将管理元素全部电子化管理, 可以做到直观、实时和高效的无纸化管理。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设计规范》 (GB50311-2007) 中指出:“对于规模较大的布线系统工程, 为提高布线工程维护水平与网络安全, 宜采用电子配线设备对信息点或配线设备进行管理, 以显示与记录配线设备的连接、使用及变更状况。”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2008) 中对电子配线架也提出要求。在条文说明10.2.4中对电子配线架也提出要求:“机房布线宜采用实时智能管理系统, 可以随时记录配线的变化, 在发生配线故障时, 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确定故障点, 是保证布线系统可靠性和可用性的重要措施之一。”

2 智能布线主要功能

(1) 实时智能管理:

◆通断实时监测功能:监视和管理所有通断链路的所有完整信息, 准确定位端口位置。

◆端口变更实时监测功能:对系统端口增加、移动和改变的实时监测功能。

◆查找终端的非法接入:查询设备的上层信息 (IP地址和MAC地址) 对所有的设备进行准确定位, 并和其物理端口位置相连接, 通过设备的IP地址和MAC地址查询设备的详细信息。

(2) 图形化显示:通过图形直观查询终端设备的位置, 智能布线系统的管理软件可以图形化显示物理层的连接架构, 包括所在的国家、城市、建筑物、楼层、房间、机架、配线架、缆线、插座和网络设备等。并可以通过软件了解到任意管理元素的详细内容。

(3) 数据库搜索功能:由于所有的现场操作是被记录在案的, 所以, 可以进行精确的搜索查询。

(4) 网络资产管理:实时观测所有端口 (包括配线和网络交换) 的运行状况。智能布线系统可以进行资产管理, 管理软件对连接在系统内所有设备进行运行管理 (包括配线设备、交换机、服务器、PC、电话、打印机等) , 统计设备的使用率和闲置率 (如配线端口、网络端口、机柜空间和功率等) , 并且实现图形显示。通过分析识别使用过度和使用不足的资源, 可以有效利用资源, 节省不必要的投资, 提高运行质量。

(5) 远程管理方式:远程控制和管理整个系统, 对于出差或在其他地区的管理人员, 或者有多个分支机构的公司, 位于不同的地点, 管理方便。

(6) 报告功能:搜索查询的结果和资产管理的数据可以由软件根据不同的要求输出成各种各样的报告, 可打印、输出和以邮件形式发送给管理人员。

(7) 报警功能:布线系统发生异常情况或者非授权操作时, 监测系统可以自动的以电子邮件、传呼或其他提示方式等产生报警信息。

(8) 布线管理与IT管理的结合:综合布线系统是IT服务管理的最底层对象, 要为IT服务管理提供最基础的信息。智能布线管理系统必将会和IT服务管理系统融合, 为客户提供全套的IT系统规划、采购、实施、运维、咨询、培训的整体服务。

3 智能布线技术

3.1 系统构架

智能管理系统由电子配线架、信号接收或采集设备, 管理软件三部分组成。根据需要, 还可以通过网络, 远程登录管理软件实施管理工作。

智能管理系统的构架, 如图1所示。

3.2 电子配线架技术类型

电子配线架技术有端口技术和链路技术两种。

(1) 端口检测技术, 即端口内置了微开关, 采用标准跳线接入端口即可有感应。端口技术可以适用于单端和双端两种模式, 端口连接状态通过配线架端口的触发感应完成。

(2) 链路检测技术, 依靠跳线中附加的导体, 通过跳线中的附加导体接触形成回路进行检测;对于光缆跳线, 也需要附加一根金属针来探测链路。使用链路技术时, 一般建议采用双端模式。端口间的连接关系通过管理设备分析或扫描完成, 铜缆跳线的连接示意图, 如图2所示。光缆跳线的连接示意图, 如图3所示。

这两种技术的共同点是, 管理信号与物理层的通信无关, 智能布线系统的运行不影响铜缆或光缆的物理层通信。通常管理信号通过独立的总线系统和相关信号接收或采集设备通信完成管理工作, 随着项目和信息点数的扩大需要增加信号接收或采信设备的数量。

4 系统组成

智能布线系统通常包括软件和硬件两大部分。硬件和软件是一个可以互动的双向系统。管理软件或系统软件在智能布线系统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1 硬件组成

智能管理系统的硬件通常包括两部分:

(1) 铜缆或光缆的电子配线架:电子配线架的支持的缆线种类很多, 包括支持Cat.5E、Cat.6、Cat.6A非屏蔽电缆与屏蔽电缆及多模光缆和单模光缆。也支持常用电缆RJ45与光缆LC、ST、SC、MTRJ等连接器件。

(2) 连接电子配线架的控制器:该控制器可能是一种, 也可能是多种组合完成。

4.2 管理软件

管理软件是智能化布线系统中的必要组成部分。布线管理软件通常包括数据库软件, 它把综合布线系统中的连接关系、产品属性、信息点的位置都存放在数据库中, 并用图形的方式显示出来。这样使网管人员通过对数据库的操作就能详细了解布线系统的结构, 各信息点及端口的属性, 并可方便地改变跳线的连接, 而不必担心拔错了跳线。网管人员通过对数据库软件操作, 实现数据录入、网络更改、系统查询等功能, 使用户随时拥有更新的电子数据文档。布线管理软件把网管人员的交接工作也变得很简单。总之, 布线管理软件是现有综合布线系统管理的更新和补充, 可以缩短查找布线链路的时间, 提高综合布线系统管理得效率, 降低用户维护成本。

(注:本文摘自《综合布线系统管理与运行维护技术》白皮书)

布线管理 篇2

前言

综合布线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已经成为日前的现代化智能大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文把综合布张作为一个独立的单项工程,从工程管理方面入手,浅谈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

从施工的角度看,综合布线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它在工程项目总体施工部署和管理目标的指导下,形成自身的项目管理方案和目标,按照其预先设计,达到相应等级以及质量的要求,如期建成交付使用。

工程合同,接收到工程项目总部(或建设方、监理)《工程施工入场通知单》日起,综合布线项目部成立并进入工程现场准备开始施工。

人员组织安排

项目部成立,应做出相应的人员安排:(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如工程项目较小,可一人承担两项或三项工作)

项目经理:具有大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项目的管理与实施经验,监督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对工程项目的实施进度负责;负责协调解决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负责与业主及相关人员的协调工作。

技术人员:要求具有丰富工程施工经验,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进度、技术等问题,及时上报项目经理。熟悉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特点、技术特点及产品特点,并熟悉相关技术执行标准及验收标准,负责协调系统设备检验与工程验收工作。

质量、材料员:要求熟悉工程所需的材料、设备规格,负责材料、设备的进出库管理和库存管理,库存设备的完整。

安全员:要求具有很强的责任专,负责巡视日常工作安全防范以及库存设备材料的安全。资料员:负责日常的工程资料整理(图纸、洽商文档、监理文档、工程文件 竣工资料等)。

施工班组人员:承担工程施工生产,应具有相应的施工能力和经验。

熟悉工程情况、组织施工

熟悉工程状况后,项目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同时还应发扬相互协作精神,严格按照各项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开展工作。

1.施工机械设备的准备,综合布线施工无大型施工工具,主要为电钻、电垂、切割机、网络没试仪、线缆端接工具、光纤熔接、测试机器等。

2.熟悉综合布线设计文件,掌握系统设计要点,熟悉施工图纸对施工班组技术交底。

3.制定工程实施方案,工程实施方案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设计人员负责完成。应根据整体工程进度,编制综合布线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编制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

4.工程材料进场,应根据施工进度计划,设备、材料分批次采购进场并组织相关人员(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检验。检验合格后应形成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签收的书面文件。以做为工程结算的文件之一。

5.工程实施,由项目经理负责组织,由工程技术组,质量管理组,施工班组完成。在整个实施过程中,以控制工程质量为主,以控制工程进度为辅,不断督导检查,以执行标准为设计依据,以工程验收标准为检验依据,保证工程顺利完成,直到工程验收。工程项目的组织协调

工程项目在施工过程中会涉及很多方面的关系,一个建筑施工项目常有几十家涉及不同专业的施工单位,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协调作为项目管理的重要工作,是要有效的解决各种 1

分歧和施工冲突,使各施工单位齐心协力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以达到预期的工程建设目标。协调工作主要由项目经理完成,技术人员支持。

综合布线项目协调的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相互配合的协调,包括其他施工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等在配合关系上的协调。如与其他施工单位协调施工次序的先后,线管线槽的路由走向,或避让强电线槽线管以及其他会造成电磁干扰的机电设备等。与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协调工程进度款的支付,施工进度的安排,施工工艺的要求、隐蔽工程验收等。与设计单位协调技术变更等。

2.施工供求关系的协调,包括工程项目实施中所需要的人力、工具、资金、设备、材料、技术的供应,主要通过协调解决供求平衡问题。应根据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表组织施工,安排相关数量的施工班组人员以及相应的施工工具,安排生产材料的采购,解决施工中遇到技术或资金问题等。

3.项目部人际关系的协调,包括工程总项目部,本项目部以及其他施工单位的人际关系,主要为解决人员之间在工作中产生的联系或矛盾。

4.施工组织关系的协调,主要为协调综合布线项目部内技术、材料、安全、资料施工班组相互配合中。

工程施工

1.工作流程

1)安装水平线槽。

2)安装铺设穿线管。

3)安装信息插座暗盒。

4)安装竖井桥架。

5)水平线槽与竖井桥架的连接。

6)铺设水平UTP线缆(做标记)。

7)铺设垂直主干大对数电缆、光缆(做标记)

8)安装工作区模块面板(制作标签)。

9)安装合个配线间机柜。

10)楼层配线架线缆端接(制作标签)

11)楼层配线架大对数线缆端接(制作标签)

12)综合布线主机房大对数线缆端接(制作标签)

13)光纤配线架安装。

14)光纤熔接(制作标签)

15)系统测试工(水平链路测试、大对数线缆、光纤测试)

16)自检合格(成品保护)

17)验收(竣工资料、竣工图纸)

2.施工管理要求

1)安装水平线槽,铺设穿线管,信息插座暗盒,竖井桥架,水平线槽与竖井桥架的连接时应注意工艺要求(如确保线缆铺设时线槽、线管应连接紧密、牢靠、管道内无毛刺等),熟悉相关标准(如强弱电线槽、线管、暗盒应保持30CM距离并应做好接地等)。

2)铺设水平UTP线缆、垂直主干大对数电缆、光纤时应做好线缆两头的标记,布放缆线时应注意:不能超过线缆牵引力要范围,缆线布放时应有冗余。在楼层配线产UTP电缆预留一般为3至6米a作区为0.3至0.6米;光缆在设备端预留长度一般为5至10米;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d同一线槽内包括绝缘在内的导线截面积总和应该不超过内部截面积的40%;缆线的布放应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等现象,不应受到外力的挤压和损伤;电缆桥架内缆线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1.5M处,应固定在桥架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直接部份间隔距施3-5M处设固定点。在缆线的距离首端、尾端、转弯中心点处300-500MM处设置固定点等问题。

3)安装工作区模场面板、楼层配线架线缆端接、综合布线主机房大对数线缆端接时应同时制作连接端口标签,在端接线缆时应考虑机柜整体规划,合理安排数据、语立配线架的安装位置以及过线槽的安装位置。线缆应布放整齐暗藏捆扎牢固,端接时要按照不同类别布线系统的要求,打开线缆对绞长度不应该超出标准要求。

4)光纤配线架安装,光纤熔接时应同时应制作连接端口标签,光纤熔接应考虑到现场环境灰尘,严格按照熔接机操作规程操作,做好光纤熔接头的清洁。熔接后应给连接头加防尘帽。光缆在机柜中应布放整齐并捆扎牢固。

5)系统测试工(水平链路测试、大对数线缆、光纤测试),应按照系统设计要求的链路类别,测试居家到或高于相关类别的标准。并组织相关人员(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检验。栓验合格后应形成建设单位或监理单位签收的书面文件。以做为工程竣工验收的文件之一。

6)自检合格后还不能完成整体验收交付使用的情况下应做好成品保护。

7)在施工中应有专职技术人员检查施工现场,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重大问题应及时上报项目经理。如有需要可在施工前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培训,培训应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学习逐步提高施工班组的素质。

施工安全

安全生产是重中之重、所以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前,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并在每次协调、调试会上,都将安全生产放到议事日程上,做到处处不忘安全生产,时刻注意安全生产。

施工现场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要求,积极推行施工现场的标准化管理,按施工组织设计,科学组织施工。

按照施工总平面图设置临时设施,严禁侵占场内道路及安全防护等设施。

施工现场全体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和《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施工人员应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高处作业必须拴安全带。严格执行口口相传和规程和施工现场的规章制度,禁止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

施工用电、现场临时电线路、设施的安装和使用必须按照建设部颁发的《施工临时用电安全技术防范》(JGJ46-88)规定操作,严禁私自接电或带电作业。

使用电气设备、电动工具应有可靠保护接地,随身携带和使用的工具应搁置于顺手稳妥的地方,防发生事故伤人。

高处作业必须设置防护措施,并符合JGJ80-9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

施工用的高凳、梯子、人字梯、高架车等,在使用前必须认真检查其牢固性。梯外端应采取防滑措施,并不得垫高使用。在通道处使用梯子,应有人监护或设围栏。

人字梯距梯脚40-60CM处要设拉绳,施工中,不准站在梯子最上一层工作,且严禁在这上面放工具和材料。

吊装作业时,机具、吊索必须先经严格检查,不合格的禁用,防止发生事故。

立杆时,应有统一指挥,紧密配合,防止杆身摆动,在杆上作业时,应系好安全绳。在竖井内作业,严禁随意蹬踩电缆或电缆电架;在井道内作业,要有充分照明;安装电梯中的线缆时,若有相邻电梯,应加倍小心注意相邻电梯的状态。

同到不可抗力的因素(如暴风、雷雨),影响某些作业施工安全,按有关规定办理停止作业手续,以保障人身、设备等安全。

当发生安全事故时,由安全员负责查 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上报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与有关方面协商处理v生重大安全事故时,公司应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和业主,按政府有关

规定处理,做到四不放过,即事故原因不明不放过,事故不查清责任不放过,事故不吸取教训不放过,事故不采取措施不放过。

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负责现场施工技术安全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并做好记录。

工程验收

常规的综合布线工程验收时应出具以下文件:

1)设备、材料进场报验单及证明文件:由监理工程师签收的设备、材料进场验收文件以及证明文件(合格证、认证文件、制造商证明文件,进口设备需报关单复印件等。)

2)施工记录文件:施工期间对施工现场发生事件、施工进度、施工内容的记录文件。

3)施工组织设计文件:由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

4)技术交底文件:由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

5)隐蔽工程验收文件:由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的相关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6)测试记录文件:由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的测试报告。

7)竣工验收申请文件。

8)合同复印件。

9)施工单位资质文件:施工单位的公司营业执照、从事相关专业的资质文件。

10)设计变更、洽商文件: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的变更、洽商文件,应由设计单位、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

布线管理 篇3

【关键词】综合布线;技术;应用;传统布线

在信息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现代化的建筑物也在不断涌现。综合布线系统已经成为现代化建筑物必不可少的辅助工程,在智能化建筑中负责对自动化系统中各类信息的连接。综合布线系统具有灵活性、兼容性、可靠性和前瞻性等一系列优点,具有良好的初期投资特性和较高的性价比。在发达国家,该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建筑物中,加快了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目前我国也正在经历综合化布线系统的快速发展阶段。

网络布线是一种标准化的布线系统,主要用于语音、数据以及影像技术中。综合布线系统则是采用高质量的材料,利用非屏蔽双绞线或者光纤,采用模块化的组合方式将各个信息子系统进行规划,得到完善和开放的布线系统。在综合布线系统中将语音、数据以及图像等采用统一的传输介质规划在一个标准的布线系统中,为智能大厦的建设提供了可能,是智能大厦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传统布线系统的不足

在传统布线系统中,各个子系统采用独立布线的方式,其信息的传输介质也不同,给现代化的智能大厦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具体体现的以下三个方面:

(1)布线线路上的牵制过多,使得线路的管道错综复杂,需要进行多次的图纸汇总才能得到一个妥善的布线方案。

(2)布线过程中需要重复施工,造成了人员和材料的浪费。

(3)布线完成后不能随意移动相应的设备,否则就要重新进行设计和施工,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美观性。

所以传统的布线方式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不具备网络综合布线的开放性、兼容性和灵活性。

2.综合布线的特点

综合布线系统由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区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以及建筑群子系统6个部分组成。子系统间采用星型结构独立的接入到综合布线系统中,使得整个布线系统易于扩充、重新组合和故障的排除。目前该系统已经在智能大厦以及社区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面就其主要特点就行论述。

2.1 兼容性

兼容性是综合布线系统的主要特点,它独立于应用系统存在。过去在进行建筑内布线时往往使用不同类型的电缆线、配电插座和接头。如用户交换机采用了双绞线,计算机系统则采用了同轴电缆。不同设备的配电材料不同,那么跟其进行配套的接头、插座也各不相同,相互间没有兼容性。当需要改变设备的位置时就必须铺设新的电缆,并且安装新的配套设备。综合布线系统中将传输的信号进行了统一规划,将不同信号综合到了一个布线系统中,节省了大量的物资和空间,在使用时用户只需把相应的设备插入信息插座即可[1]。

2.2 开放性

综合布线系统中采用了开放式的结构体系,能够符合世界上绝大多数厂商生产的产品的标准和通信协议。当用户需要更换其他不同类型的设备时,无需更换原有的布线系统,降低了其投资成本。

2.3 灵活性

在传统布线系统中采用了封闭式的布线方式,若果建设完成后要增加或者移动相应的设备都是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而在综合布线系统中其所有的通道都是通用的,都可以实现对用户终端、以太网工作站以及令牌网工作站的支持[2]。综合布线系统中的组网方式也是灵活多样的,为用户提供了便利。

2.4 可靠性

在传统的布线系统中各个系统间单独布线,缺乏兼容性。当系统中的线路或者设备距离较近时,容易产生信号干扰,整个系统的可靠性要靠布线可靠性来保证。而综合布线系统采用了通过ISO标准的材料和组合压接方式。每条通道上都有专门的仪器对线路中传输的信号进行校核,保证了系统的可靠性。

2.5 先进性

在综合布线系统中,其传输线路均采用了双绞线和光纤混合的布线方式,所有布线都采用了最新通信标准,数据的最大传输速率能够达到55Mbps,特殊情况下还可以将光纤引到桌面上。

综合布线系统具有传统布线系统无法比拟的优势,解决了传统布线系统不能解决的问题。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综合布线系统取代传统布线系统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传统布线与综合布线的比较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和通讯设备对建筑物进行智能化管理和控制已经成为现代化建筑发展的趋势。在现代化建筑中传统布线和综合布线是两种不同类型的布线方式,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区别。

(1)传输介质的不同。在综合布线系统中其传输线路采用了双绞线,传输介质单一,能够实现设备间的兼容性[3]。而传统布线系统中电话采用专用电话线,电脑和网络设备则采用同轴电缆。

(2)电脑系统的处理方式不同。在综合布线系统中采用完全统一的配套设备,无论是何种设备终端都可以通用。用户还可以方便的实现对设备终端的更换和移动等操作。传统布线系统中不同的设备终端采用不同的结构,其线路不能实现共用,设备移动时必须重新布线。

(3)标准不同。在综合布线系统中采用了多个标准,如商用建筑通信布线标准、商用建筑通信布线接地保护连接标准、商用建筑标注以及商用建筑通信布线测试标准[4]。

4.综合化布线技术的应用

(1)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主要由线路管理硬件、传输介质、适配器、连接器、插头、插座、传输电子线路、支持硬件以及电器保护设备等组成[5]。系统采用星型拓扑结构,这样任何一个子系统都能够独立的进入GCS系统中,对任何一个子系统进行改动都不会影响其他子系统的应用。综合布线系统具有开放式的布线结构,可以用于数据、语言以及图像等各种楼宇的自控和管理低压设备与装置梦茹监控、保安、消防和照明等。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大厦对综合布线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少企业、小区和家庭都引入了综合布线系统。但是由于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较低,综合布线的施工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2)智能建筑综合布线

智能建筑主要通过综合布线系统将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安防监控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实现整个大厦信息的智能化管理。综合布线技术主要在一幢或者几幢办公楼内实施,具有单位面积信息点密集、信息多样化和传输带宽要求高等特点。

(3)社区以太网布线

对于一般企事业单位或者小区其布线方式都采用了星型结构,数据线路采用光纤和双绞线相结合的方式。社区以太网布线具有传输距离短和施工工艺等特点。目前以太网布线技术已经实现了标准化且成本较低。

5.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综合布线技术在智能大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传统的布线技术相比,综合布线技术具有灵活性,兼容性以及开放性等一系列的特点,是传统布线系统无法比拟的。采用综合布线系统能够实现楼宇内传输系统的统一,当终端设备需要移动或者增加时无需改变原有的布线方式就可以实现。

参考文献

[1]任征.发展中的综合布线技术[J].科技前沿,2006,06.

[2]乔淑云,倪敬启.浅谈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J].中州煤炭,2004,01.

[3]衷奇,孙茜.浅谈网络综合布线[J].科技广场,2009,3.

[4]郑兴华.浅谈计算机网络综合布线系统设计[J].信息传媒(财经纵览).

电源管理IC布线指南 篇4

使用MAX16922等高频开关调节器时,合理的印刷电路板布线不仅提供干净的电源输出,还可以大大节省解决EMI问题的调试时间。本文概述了相关电路设计的要点,为优化布线提供诸多好处。图1所示为MAX16922的原理图。

基本布线原则

MAX16922基本布线原则如下。

1.OUT1:尽量减小输入电容C1、电感L1、二极管D1和输出电容C2的环路面积。

2.OUT2:尽量减小输入电容C3、电感L2和输出电容C5的环路面积。

3.将电源地(第9引脚和二极管D1的阳极)在靠近MAX16922下方裸焊盘处通过单点连接到其余地平面。这种连接方式可以降低耦合到MAX16922误差放大器的噪声。

4.采用尽可能短和宽的引线。

优化交流-直流电流通路

MAX16922的开关调节器是器件的最大辐射源。为了降低辐射,开关调节器的无源元件布线非常关键。存在电流阶跃的通路可看作是交流通路,这些交流通路可以按照开关在通、断期间电流的流向进行考察。在开关的通、断周期内可以把有电流流过的通路看作直流通路。

OUT1交流通路

DC-DC转换器(OUT1)具有五个无源元件(C3、C5、C12、L1和D1),它们直接连接在开关电流通路。这五个元件对OUT1的辐射和性能有很大影响。图2所示为开关接通期间(内部DMOS开关导通)的电流通路。图3所示为开关断开期间(内部DMOS开关关断)的电流通路。两个电流通路的过度位于电流突变期间,可看作是交流通路(图4)。元件D1、C3和C5的布线对于优化性能最为重要,其次是L1和C12。

OUT2交流通路

同步整流DC-DC转换器(OUT2)具有三个无源元件(C10、C3和L2),直接连接在开关电流通路。与OUT1类似,这三个元件对OUT2的辐射和性能有很大影响。图5和图6所示为开关通、断期间的电流通路。图7所示为两个电流通路的过度,即最高di/dt。元件C10的布线对于优化性能最重要,其次是L2和C13。

OUT1升压电路的交流通路

DC-DC转换器(OUT1)采用一个高边DMOS器件,它需要一个比LX1引脚(DMOS的源极)电压高出5V的电源。为了产生这个电压,采用一个自举电容连接到LX1和BST之间(图8)。DMOS断关期间,自举电容(C4)由5VLSUP稳压器充电。LSUP输出还用于误差放大器供电。因此,须尽可能保持一个低噪的LSUP电源,以消除噪声对误差放大器的负面影响。最好的办法是降低C4与MAX16922之间的引线电感。将C4尽可能靠近第19引脚(GND)和第17引脚(LSUP)放置,不要使用任何过孔。

在LX节点增加缓冲

为了降低开关噪声,在不明显影响电源效率的前提下,LX1的上升/下降时间应尽可能慢。为了进一步降低辐射,可以在LX1节点增加一级RC衰减器,抑制LX1的振铃。作为经验值,推荐选用不超过330pF的电容,以确保不会显著影响效率,它也是达到这一目的所需要的最小电容;建议使用2Ω电阻。图1所示原理图中,缓冲器为可选电路,由R2和C13构成。

LX2的升/降时间比LX1快很多。因为LX2与主输入电源相隔离,通常不需要考虑传导辐射问题。但是,在一些案例中,LX2也会对其他器件和/或连接器造成辐射。同样可以在LX2引脚增加一个缓冲器来降低辐射。可以选择同样参数的元件,电容≤220pF,配合使用8~20Ω的串联电阻。

主电源滤波

主电源的滤波也非常重要,它是降低器件辐射的最后一个关键位置。对于MAX16922等高频开关调节器,辐射通常发生在FM射频波段(76MHz到108MHz)。为了降低辐射,可以针对该频段增加一个高阻磁珠,或谐振频率高于108MHz的电感。

结语

对于MAX16922开关调节器的关键元件进行合理布线,能够大大降低源的噪声和辐射,在项目验证阶段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参考文献

[1]MAX16922数据手册[D],Maxim

[2]为蜂窝电话选择最佳的电源管理[R/OL].http://china.maxim-ic.com/app-notes/index.mvp/id/3174

[3]电源升压电路为移动电话手机供电[R/OL].http://china.maxim-ic.com/app-notes/index.mvp/id/1177

[4]数码相机升/降压电源设计[R/OL].http://china.maxim-ic.com/app-notes/index.mvp/id/3773

网络综合布线管理软件设计和实现 篇5

布线管理是针对设备间、交换间的工作区的配线设备、线缆、信息插座等设施,按照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记录,内容包括:管理方式、标识、色标、交叉连接、跳线等这些内容的实施给用户系统维护、管理创造方便,提高了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从而实现了综合布线系统的灵活性、开放性和扩展性,

综合布线线缆是综合布线系统的基础设施,是整个网络的中枢神经系统,它能为智能建筑提供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等系统的应用。得益于综合布线系统网络灵活性及高可靠性,它在不断的扩展,但也带来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随着系统的使用、网络的发展,用户不可避免地要对连接的缆线移动、添加、改动,使得跳线不断变更,在设备间主配线架及楼层配线架将会出现跳线管理的问题,众多的缆线难免出现混乱,这一直是用户和生产厂商极为关注的问题。

因此,提出用布线管理软件来管理线路资源,提高管理水平,目前对综合布线系统管理软件的认识常与网络管理软件、电子配线架等的认识模糊不清,所以首先阐述综合布线管理软件与它们的区别。

综合布线系统管理软件是一套系统,分模块对综合布线的物理构成图形化的导人数据库。然后,对这些设备、链路、信息点、终端相关人实施精确的、高效率的、可更改的维护。关于网络管理软件,目前市场上网络管理软件可以大概分为以下几类:网络资产管理、网络监控、日志分析、路由追踪、检测工具、网络套件等。当然,目前也可以按这样来分类:网管系统、应用性能管理、桌面管理系统、员工行为管理、安全管理。通常情况下不太可能将综合布线管理软件与桌面管理系统、员工行为管理系统及安全管理系统想混淆。

网管系统(NMS)主要是针对网络硬件设备进行监测、配置和故障诊断。主要功能有自动拓扑发现、远程配置、性能参数监测、故障诊断。网管系统通常是由2类公司开发,一类是通用软件供应商;另一类是各个设备厂商。通用软件供应商开发的NMS系统是针对各个厂商网络设备的通用网管系统,目前比较流行的有OpenView,Micromuse,Concord等网管系统。

各个设备厂商为自己产品设计的专用NMS系统对自己的产品监测、配置功能非常全面,可监测一些通用网管系统无法监测的重要性能指标,还有一些独特配置功能。但是对其他公司生产的设备基本上就无能为力了。目前比较流行的设备厂商网管软件有Cisco—Works,NetSight,国内的Linkmanage,iManager。

2布线管理软件的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法

2.1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对于本软件的需求分析,通常做法是通过调研,了解可能存在的设备种类,被关心的设备属性,不同的层级关系,然后将这些信息综合设计成一个数据库,然后提供网络数据的管理。

然而,这种方法存在2个问题:

(1)耗费时间长,需要不断和网络布线成员的进行沟通,并且由于每个人的关注点不一样,导致牵涉的属性变量膨胀;

(2)不灵活,需求分析人员总是希望能了解用户的所有需求,需求了解完毕后,就假定所有的需求被了解,然后进行设计、编码工作,这样导致将来要关注新的属性时,软件不能灵活处理。

针对这个问题,认为采取用户配置和模板的方法,既可以减少软件实现花费的时间,又可以保证最大范围的灵活性,

提供用户配置的功能,用户根据自己所关心的属性进行配置;提供模板的功能,用户可以利用其他人已经配置好的模板,进行网络设计。从而减少耗费的时间和对软件使用的复杂度。

在具体网络中有着各种不同的设备和连线,设备可能是路由器,交换机等,连线指连接设备的链路,可能有光纤、铜缆,而连线通过端口和设备相连,随着设备和链路随着新技术的发展不断涌现,人们对设备和连线所关心的属性不断变化。为了应对这种动态需求,需要将软件建立在一个抽象的模型上,而模型中的元素相关属性可以动态进行修改,才能满足这种变化的需求。因此将网络抽象成一个具有节点和链路的网状结构,节点可以物化成设备,该设备可能带有端点,链路指用于代替连接设备的连线。同时在Internet规划时,设计者们引入了分层的概念,如现在的TCP/IP协议。因此针对这个模型,这里引入了层级的概念,可以包括实际的层次关系,如建筑、楼层、房间等,以及虚拟的层级如内网、外网、园区网等,从而便于规划网络。

在设计过程中,对于层次、设备、链路、设备端口有默认的逻辑属性,如用于标示的id号,该号提供给软件系统使用,用户不可见,同时提供用户可见的name属性,由用户设置。此外,对于设备必须有端口数的属性。对于链路有连接的两端端口的id标示符。这些必须的属性构成了模型的必备参数,用户其他关心的属性可以动态配置。这些必需属性就可以构成一个网络,一条链路就可以这样描述:id为d1的设备的端口p1连接到id为d2的设备端口p2,无数条链路就构成了一个网络,这是从端点进行描述,也可以从设备进行描述,即无数设备间的连接构成了一个网络,从设备描述可以简化网络连接的复杂性,避免软件实现的复杂度和实现查询时的计算量。如图1所示。

2.2查找链路

软件主要提供了网络规划功能和链路管理功能,网络规划是指用户根据层级来设计网络结构,在适当的层级中添加设备,进行设备间的连接;在构建完网络后,可以进行端点到端点的链路查询以及链路各设备、端口等的属性查询。网络规划需要用户有较多的经验,通过配置层级、设备、链路后可以完整描述自己的意图。在构建好网络后,可以利用存储在数据库中的赎金提供链路查询,指当网络出现故障时,查找出问题设备的连接端口到主机房或者到指定端口要经过的链路,提供各设备和链路的信息给网络管理人员使用,用于确定可能存在问题的链路。

学校机房布线要点探析 篇6

然而,在人们的印象中,学校计算机机房布线是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工作,可是,事实并非如此。机房的布线系统直接影响到机房未来的功能,布线系统规范的机房,计算机运行稳定正常、故障率低,教师上课顺畅,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反之,则会故障频繁,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一、电源系统的布线

1.布线设计

对于学校普通计算机机房来说,电源布线的设计,要以安全、稳定为原则。机房的主要用电系统有:空调、计算机、网络设备和照明设备。由于规模不同,其空调数量和计算机数量不同,布线设计也会有所差异。

柜式空调已经成为机房的一种标准配置,而且功耗很大,每台功率一般在3000~5000W之间,因此必须给空调配备专用电源线路。可以选择直径为6mm的铜芯线,并每台空调安装一个空气开关,控制空调电源的开关。

机房内另一负载大的是计算机,每台功率一般在150~200W左右,如果计算机数量较多,功率就明显增大。有的学校机房计算机的布设都是采用若干个多孔接线板插座相互串联的方法,这种连接简单,但弊端很多。如以每个多孔接线板插座连接4台计算机计算,连续串接5个多孔接线板插座就连接了20台计算机,这20台计算机如果同时开机,则瞬间产生的巨大冲击电流很容易将第一个多孔接线板插座的交流熔断器烧毁。

正确的电源线布设方法是分组点接。使用标准电源护套线,每隔4台计算机左右接入一只20A三芯国标插座作为一个点,再将多孔接线板插座接入这个点。如上例,增加5只这样的三芯插座就可解决问题。还有,就是每12台为一组,由一个空气开关控制,整个机房根据计算机数量可分为4~5组。因此,计算机电源线布设不应该采用逐一串联的模式,而是要使用分组点接模式。

机房的照明设备,要安装专用格栅灯,灯管采用节能日光灯管,灯具开关分组集中控制。同时要安装带蓄电池的应急照明灯,便于市电停电后的照明。照明设备单独使用一条线路,由于功率相对较小,使用直径为2.5mm的铜芯线即可。

除了空调、计算机和照明设备之外,网络设备也是一种用电设备,但其总功率非常小,1000W完全满足要求。

2.具体施工

为了机房环境的美观,电源布线应该与房间装修同步进行。不宜将电源线布置在明处,可以放置在专用的电源线通道或PVC管道中。为避免影响网线的传输质量,电源线要单独使用一个通道或PVC管道。

选择电源主干和分支线路的规格时,建议在目前负载功率的基础上,上浮40%~60%的数值,以满足未来机房升级时的供电需求。

在布设电源线时,每个空气开关控制的线路,都应该做上一些标记,方便日后维护。

3.验收

电源布线工作结束后,必须在所有的布线管道未封闭之前进行一系列的验收和检测。电源系统布线的检测,主要分以下几个方面:

(1)测试所有设备工作是否正常。机房电源布线工作结束后,测试所有线路是否能够正常工作,空气开关工作是否正常。

(2)机房全负载运行。完成第一步测试后,把机房内的设备分批次打开,并逐步达到机房的全负载功率运行。全负载运行的时间最好在24小时以上,这样才能检验电源布线系统的真正性能。在全负载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空气开关自动跳闸或者熔断器被烧断,请务必仔细检查原因。

(3)机房超负荷运行。经过全负载运行后,可以进行短时间的超负荷运行,以检测电源系统的质量和超负荷性能。

4.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地线的安装。在计算机的三相电源插头中,有的接地端是没有连接导线的,也就是计算机缺乏有效的接地措施。但是,机房内计算机和一些网络设备,在正常工作时外壳都可能产生一些静电,如果没有有效的接地措施,静电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会烧坏硬件或者造成静电伤害。因此,在机房电源布线时,必须安装地线。

(2)避雷措施。在很多人眼中,避雷似乎与机房毫不相关,但是,如果机房没有良好的避雷措施,遇到雷击时,可能会烧毁机房内所有的设备。因此,必须做好避雷措施,避雷的重要部分就是避雷导线的安装位置,以及一些避雷设备的安装位置。

(3)备份线路。对于机房电源系统的主干线路或一些不方便检修的线路,一定要布设备份线路,如果主线路损坏,立即更换成备份线路。

二、网络系统的布线

网络系统的布线,有标准布线方案和简易布线方案。

标准布线方案就是按照布线标准,机房的布线应该实施结构化布线。结构化布线要求双绞线不是直接由交换设备连接到计算机的网卡上,而是要经过配线架连接到信息面板上。配线架和交换设备通过双绞线跳线连接,信息面板通过双绞线再连接计算机的网卡。

这种布线的优点是整齐美观、变动灵活、便于更换。由于实施了结构化布线,线路可以非常整齐,又可以通过拔插跳线来实现改变某台计算机连接的交换机端口,因此在诊断和处理网络故障时,这种方案显得十分方便。但是这种布线成本高,需要购置专用的机柜、配线架、跳线、信息面板等。此方案适用于学校网络中心的布线。

简易布线方案就是把布线尽可能地简化,省去了配线架、信息面板。在交换机和计算机的网卡之间只有一条双绞线,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布线的成本。缺点是故障处理和线路跳转难度大。因为每个链路上只有一条双绞线,当出现故障必须更换线路时,就显得非常麻烦。简易布线方案较适用于普通计算机机房布线。

1.网络布线的设计

规范布线系统光纤跳线管理 篇7

一般来说, 合理的跳线管理可分为五个阶段:计划、准备、配线、测试、验证。

1 计划

“预则立, 不预则废”, 做任何事都需要事先做好详尽的计划。针对跳线管理来说, 做好现在和未来的需求规划, 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变更请求。各种管理活动、移动、添加或更改 (MAC) 均始于变更请求。变更请求必须含有启动规划程序里的所有必要信息。

(2) 搜索记录。收到请求表后, 应对记录进行搜索, 确定所用电路的路径。

(3) 正确路由。确定跳线长度前, 首先要找出待连端口之间的最佳路由, 通常最佳路由为通过水平和垂直线缆导管的最短路由, 且不得阻碍配线架中的其他跳线或连接器。选择跳线时应避免过度松弛, 确保外观整洁, 跳线太紧会增大对连接器的拉力, 而过度松弛则会给跳线管理带来不便, 增加了配线架的管理难度。

2 准备

做好跳线管理的计划后, 应按原计划展开跳线管理的准备工作。在实施管理操作之前尽量多做准备, 仔细研究管理记录并确定需要连接及重新连接端口的位置及相关端口的标签信息。具体操作为:先检查跳线的型号, 再检查该跳线的质量, 为确保跳线质量优良可从跳线外观或用专业的仪器检查跳线是否磨损;其次检查连接部位的情况, 避免物理损坏;最后须对跳线接头和连接部位做清洁工作。光纤连接器的清洁方式有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

接触式清洁方法 (使用试剂及器材) :

(1) 擦拭纸及无水酒精, 采用原生木浆配以特殊加工工艺, 具有超低粉尘、质地纯净、高效吸水、纸张细腻的特点, 不会刮花被插拭物表面, 使用时需用低尘擦拭纸配合无水酒精对光纤连接器进行清洁。

(2) 无纺布, 不产生纤维屑, 有韧性, 不含任何化学杂质, 不会引起过敏反应, 不易起毛和掉毛, 在使用过程中需配合无水酒精对光纤连接器进行擦拭。

(3) 清洁棉签, 常用于陶瓷套管的内部或法兰盘 (或适配器) 的内部清洁。

(4) 专业清洁器, 光纤连接器专用清洁器采用独有的成卷擦拭带, 将其安装在可卷动的外壳中, 无须配用酒精, 每次清洁后效果明显。

非接触式方法:

(1) 超声波清洗法, 它将清洁液变成超声“液柱”送到连接器端面, 在同样小的空间内将废液回收并吸干净。

(2) 高压吹气法, 即在连接器端面先涂上清洁液, 然后用高压气对准连接器端面吹气。

清洁完光纤连接器后, 必须对端接面进行检查。一般做法是使用100倍、200倍或400倍的放大镜进行检查。图1显示为光纤端接面在干净的状态和被污染后的状态。

如果跳线管理人员对于一些污染严重的连接器, 不管用何种方法还是很难清洗干净, 这时需要配合使用棉花棒及酒精等清洗液加以处理。

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 跳线管理的配线工作即可展开。

3 配线

配线架的安装应根据操作规程完成各个阶段的任务工作。跳线施工中纽结、毛刺、箍缩和接触不良等问题均有降低跳线的性能。若要避免此类问题, 应重点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弯曲半径

跳线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需要遵守跳线厂商的操作规范。

标准规定, 非屏蔽双绞线 (UTP) 的最小弯曲半径应为缆线直径的4倍, 屏蔽双绞线则为缆线直径的8倍。2芯或4芯水平光缆的最小弯曲半径大于25mm, 如果弯曲半径小于此标准, 则可能引起导线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动, 导致传输性能降低。

(2) 跳线拉伸及应力

配线过程中, 不要用力拉伸跳线, 否则会加大对跳线和连接器的应力, 导致性能降低。

(3) 捆扎

跳线不一定都需要捆扎, 但需遵照厂商的捆扎原则, 不要捆扎过紧, 否则会引起对绞线变形。不要过分拧紧线夹, 应以各条跳线能自由转动为宜。最好使用专用产品, 也可考虑选择无需工具即可反复使用的产品, 如图2所示的尼龙粘扣带等。

4 测试

到了测试环节, 跳线配线已基本完成, 但该光纤链路或铜缆链路是否完全符合操作规范或满足综合布线国际和国家标准则需要对光纤或铜缆进行测试, 只有符合测试标准后, 才可断定是否通过测试标准。

5 验证

对连接进行最后可视化检查是必要的过程, 它可以确保跳线松弛处未纽结、未被机柜门夹住。最后一步是根据现用配置更新记录, 关闭与已经执行完毕的变更请求的相关工单。

6 结束语

综合布线管理分级与标识设计 篇8

《综合布线系统白皮书》中关于综合布线管理的描述引用了TIA/EIA 606A中关于基础管理标识的内容。《综合布线安装与施工白皮书》中同样也引用了TIA/EIA 606A的内容, 为标识、记录、图纸、报告和工单制定了方案。

1 综合布线管理分类

布线管理分为两种管理方式:一种是逻辑管理, 一种是物理管理。逻辑管理是通过综合布线管理软件与电子配线架相互配合来实现, 是目前发展较快并逐步流行起来的一种管理方式, 它通过以数据库和电子版建筑图纸为基础制成一套运行在管理软件之上的管理文档, 实现数据录入与导出、网络安全监控、链路实时监控、端口以及无源设备信息查询等功能, 使用户随时接收最新的电子数据文档, 相比物理管理更为方便、快捷, 但要求操作者有一定的技术能力。

物理管理是现在普遍被维护人员所接受的一种管理模式。通过纸质文档, 按照严格的编号方式对已完成的综合布线系统所有资源进行记录并形成后期维护文档。物理管理不能实时监测线路变动, 不能完成网络状态监控, 需要人为地对所有发生变更的信息进行更改, 是要求所有维护人员必须去更新、遵守的纸质文档, 不能有第二份 (即便有也必须实时同步更新) , 要确保综合布线的惟一性, 同时维护的内容、信息要做到及时通知, 避免发生操作失误等问题。

计算机的出现, 让一些纸质文档变成了电子文档, 它被存储在电子计算机上, 但即便是在电子计算机上也必须实时核对纸质文档, 一旦两份文档有不统一的地方, 就很难区分哪一份是正确的, 它是目前状态的真实反映;反而言之, 相比较与纸质文档, 电子文档也有很多优点, 如快速查询、及时方便更新等。

逻辑管理是综合布线管理的最终目标, 也是减轻维护人员压力, 减少维护成本的主要途径, 是绿色城市建设首要推荐的综合布线管理方式。

2 综合布线管理等级

依据《综合布线系统白皮书》中关于综合布线管理等级的定义遵照TIAEIA 606A标准, TIAEIA 606A中定义了四个等级以适应电信基础设施的不同需求。

一级范围:包括单一电信间 (弱电间) 的电信基础设施的管理。

二级范围:包括一栋建筑物内有多个电信间 (弱电间) 的电信基础设施的管理。

三级范围:包括多栋建筑物内的多个电信间 (弱电间) 的电信基础设施的管理。

四级范围:包括多个场所 (本地或异地) 或建筑群的电信基础设施的管理。

每个级别中必须具备的条件及要求如下:

标识符:是指明基础设施的每个组成部分的惟一标识。

记录:包含与每个标识符有关的信息, 以及来自记录组的报告和绘图信息。

标签:是附着在被识别组件上的标识符的物理体现。

正确选择管理级别的方法, 囊括了综合布线的选择、基础设施的规模大小以及复杂程度等问题;同时可预见的扩充也是选择管理级别中的一个主要因素。

一级系统大多服务于单一的电信间 (弱电间) 内的配线装置, 其容量通常满足小于100个工作区用户。如果布线系统使用者最初计划设置一个单一的电信间管理系统, 而预期将扩充为多个电信间时, 则在布线系统管理初期就应采用二级管理系统, 这样既满足于目前单一电信间的系统管理与扩充, 也满足后期扩展为多个电信间的系统管理与扩充。

对于第二、三、四级管理应当设计为可升级的, 同样也允许扩充, 且在升级和扩充的过程中无需改变现有标识符或标签, 实现平滑过渡。

一级管理必须针对单一电信间以及电信间内安装的配线设施进行服务。因为只有一个电信间, 所以不需要使用额外的标识符来区别其他各个电信间, 也不需要对垂直子系统以及楼宇子系统的布线系统或其他简单的线缆路径进行管理。如果甲方或者业主方希望能够管理线缆路径以及防火位置, 则应使用二级管理。一级管理通常使用纸版文件系统或通用电子表格软件。

二级管理必须针对单一建筑物内多个电信间进行服务。二级管理包括垂直子系统、多点接地、接地导体的连接系统以及防火的管理, 设计过程中必须满足可扩充。二级管理通常使用纸版文件系统、通用电子表格软件或特殊线缆管理软件。

三级管理定位于一个建筑群, 其中包括建筑物 (设备间和进线间) 和户外部分的管理。三级管理除包括二级管理的所有元素外, 还包含建筑物和建筑物间布线系统的标识符 (建议路径和空间及户外部分的管理) 。三级管理可使用通用电子表格软件或特殊线缆管理软件。

四级管理满足多场所布线系统的管理需要。四级管理包括三级管理的所有元素外还含有每个场所 (本地和异地) 的标识符, 广域网连接的标识符也可计划在内。四级管理可使用通用电子表格软件或专用的缆线管理系统软件。

3 标识设计

综合布线标识系统的实施是为了给用户在今后的维护和管理中带来最大的便利, 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减少网络配置时间。对于所有需要标识的基础设施都要有布线标识, 每一根电缆、光缆、每个配线设备、端接点、接地装置、每条敷设管线等所组成部分均应给定惟一的标识符, 方便工作人员查询和维护。

所使用的惟一标识符必须是采用同一类别、相同数量的字母和数字等标明并按照一定的模式和规则进行标注。所使用的标识材料必须按照“永久标识”的概念来选择, 至少标识的寿命与综合布线系统的寿命相对应, 且符合UL 909标识并且要达到环保ROSH指令要求。

标签材料的选择需要适应不同的使用环境, 不同的粘度适用于不同的粘贴表面。对于电缆标签需要有一个耐用的底层, 适合包裹且能经受弯曲, 其透明尾部长度能够包裹电缆一圈或一圈半。水平和主干子系统电缆的每一端都要有标识, 而且在情况允许的情况下, 在其管道末端或结合处也应有相应的额外标识。面板以及端接点标识必须惟一, 且包含空间以及路由信息, 同时空间标识必须在醒目位置。

表1为TIA/EIA 606B标准对综合布线管理级别及电信基础设施采用的标识符要求设计。下面将通过一个“四级管理”的应用案例说明每一个标识符的使用和设计过程。

假设ZTN集团目前在上海和苏州有园区, 而且每个园区都有一栋以上的CBD是属于集团所有, 为提高办公效率等, 需要整合所有网络为一个整体的局域网, 那么对于ZTN集团的IT部门来说, 就需要将综合布线系统通过一套可行的管理手段进行管理, 从每个工作区的面板编号开始, 能够通过标识系统一目了然地查询到它的所有路由走向。如图1所示。

编号方式定义:

(1) 所在地建筑物标识符为“S”。编号按照地域进行编号, 如SH、SZ。

(2) 建筑物标识符为“b”。编号方式有很多, 可以按照建筑功能进行编号, 如:能源中心EC、数据中心DC、客服中心CSC、写字楼CBD等;可以按照建筑名称进行编号, 如东方明珠DFMZ、梅山大厦MSDS等;也可以按照GB 50311-2007中关于机房的定义来编号如BD01、BD02等。

(3) 建筑物各楼层弱电间编号为“ft”。可遵循GB 50311-2007中的方式编号, 如FD01、FD02等;可以利用楼层数来进行编号, 如CSC2L.1、CSC2L.2等;也可遵循TIA/EIA 606B中的规定, 如1A、2B等。

(4) 机柜编号方式建议按照TIA/EIA 942中规定的方式进行, 在TIA/EIA 606B中也有相应的介绍, 可按照机房平面图从左至右为AA-ZZ, 从上到下为01-99, 取坐标进行编号, 如AA01、AB02等;在机柜比较少的情况下可以直接用字母代表一个机柜, 如A、B、C等。

(5) 机柜内配线架的编号方式按照机柜的高度单元进行:位于AA01机柜26U的配线架如AA01-26U等;也可以按照高度单元标号对于不同字母进行标记, 位于AA01机柜26U的配线架可标注为AA01-M等。

(6) 位于配线架上的每个端口的编号则需要按照端口顺序进行编号, 不过需要携带表明此端口是光口还是铜口的标识, 如12口是铜口为C12, 21口是光口则为F21。

(7) 面板属于工作区, 它的标识信息实际上就是这个面板下面的模块信息, 标识信息包含所属的弱电间以及具体哪个配线架的哪个口, 所以标识1A-AA01-M-C12表示这个面板下的模块是端接在1楼层A机房AA01机柜M配线架 (26U) 的第12口, 是铜缆点。

(8) 建筑物内水平线缆标识为“ann”, 其应该和面板的编号相对应, 可以做相应的简化, 只要达到一目了然即可, 如1A-AA01-M-C12。

(9) 建筑物主干线缆标识“ft1/ft2C”, 代表从“ft1”到“ft2”的第几根主干, 如果是光缆或其他以线对传输的主干, 可以在其后再加字母“n”, 变成“ft1/ft2C-n”的标识方式, 如1A/2B-1-12, 这代表1楼机房A到2楼机房B第一根主干线缆, 为12芯或12对线缆。

(10) 建筑物之间主干线缆标识“b1ft1/b2ft2C”, 与建筑物内主干线缆的编号方式基本相同, 如果把线对标识也带入其中, 那么就变成“b1ft1/b2ft2C-n”, 其中“n”代表的是线对编号, “EC1A/DC2B-1-12”代表能源中心1楼1机房到数据中心2楼B机房的第一根主干线缆, 为12芯或12对线缆。

(11) 总等电位联接端子板的编号有固定的名称标识为“TMGB”, 只需要把楼层和机房编号加入其中即可, 如“1A-TMGB代表位于1楼层B机房的总等电位联接端子板。

(12) 局部等电位联接端子板也有自己固定的名称标识为“TGB”, 只需要把楼层以及机房编号加入其中即可, 如1A-TGB代表位于1楼层B机房的局部等电位联接端子板。

(13) 建筑物内部、外部用于走线的管、槽部分推荐也按照同样的编号方式给予标牌式或标签式的标记, 方便物理路由走向的跟踪和维护。

(14) 用于专网或广域网连接的线缆也需要用比较清楚的标签进行标识, 通常情况下广域网用WANn表示, 专网用PNLn表示。

需要说明的是, 不管我们在给每个实体进行标识时有多少种方式和方法, 必须选择其中的一种, 且必须遵循具有相同或类似的规则, 如果使用英文缩写, 那么所有的标签都遵循缩写规则。如果使用汉语拼音缩写的方式编号, 那么所有的编号方式都应该遵循汉语拼音的缩写规则。不能一部分使用英文缩写, 而另一部分却使用汉语拼音缩写。

所有已经规定的标识使用规则必须在系统内被任何人遵守并延续, 直到本套综合布线系统结束为止。所有已经完成的链路以及所有实体的标识必须有文档或者电子管理软件记载入档, 每个新增、替换、废弃的标识都必须及时更新并记入管理文档, 确保任何维护人员只要有这套记录档案, 就能够了解目前所有标识管理的状态。

4 应用举例

对于ZTN集团而言, 上海园区的DC1与苏州园区的DC2构成异地备份数据中心。上海园区内, FD与BD之间、BD与DC之间有异地链路备份。DC1下连接多个BD, 每个BD下连接多个FD, 一般情况下, 楼宇设备间为BD, 楼层弱电间FD, 具体分布如图2所示, 各个编号标签内容与含义如表2所示。

5 结束语

布线管理 篇9

1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对综合布线的全过程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设计质量的好坏取决于三个因素, 设计介入的时间、对用户需求的了解和产品的选型定位。

1.1 设计介入的时间

一般综合布线系统介入的时候, 设计院或用户已经指定了设备间 (布线机房) 、弱电竖井及管理间 (弱电间) 的物理位置, 即建筑的施工图设计已经完成。很多情况下这些物理位置设计的不合理直接影响综合布线系统的造价, 所以设计介入的时间非常重要。该园区在进行建筑初步设计的时候就引入了整个园区弱电系统的设计单位, 对综合布线系统进行了规划设计, 帮助用户对设计院提出了设备间 (布线机房) 、管理间 (弱电间) 的位置和面积要求, 并且该园区积极协调, 将要求落实到建筑的施工图上。设计单位还与园区室外管网设计单位对新区室外综合布线系统路由进行了沟通设计, 为下一步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 用户需求的了解

用户需求是综合布线系统设计的基础, 如果不能充分理解客户需求, 布线系统设计就成了无源之水了。该园区用户在建设初期提出了如下的综合布线功能需求:

◆园区综合布线系统能满足业务计算机网络、Internet网络、电话网络需要;

◆业务计算机网络的布线与Internet网络、电话系统的布线完全分开, 分开的内容包括设备间 (布线机房) 分开, 管理间 (弱电间) 尽量分开 (如不能分开, 业务网布线机柜与其他机柜间隔大于1m) , 桥架 (垂直和水平) 、管路、面板之间的间隔大于20cm;

◆业务计算机网络的布线要求抗干扰;

◆主干的配置冗余备份, 满足将来扩展的需要;

◆业务网目前满足千兆主干, 百兆交换到桌面的网络传输要求, 将来能升级到万兆主干, 千兆交换到桌面的网络传输水平;

◆电话网络目前采用传统的程控交换机系统实现模拟电话、数字电话, 将来可以升级至IP电话系统;

◆Internet网络采用园区集中光纤接入, 百兆交换到桌面的网络传输标准。

根据以上功能需求, 设计单位对三者网络逐一进行了分析, 对于园区业务计算机网络, 目前综合布线市场上屏蔽6类、7类以及光纤到桌面的方案均能满足要求, 考虑性价比等综合因素, 建议水平区子系统采用屏蔽6类双绞线, 垂直干线子系统采用2路6芯50/125μm (OM3) 室内多模光纤, 建筑群子系统采用2路6芯或12芯9/125μm室外单模光纤的布线方案。

当然, 光凭以上用户需求, 设计单位还不能完成一个完整的综合布线方案, 还需跟用户进行进一步的沟通, 沟通内容包括:用户业务网系统架构、程控交换机系统架构、Internet网系统架构以及准确的用户点位表, 这些能帮助设计单位准确定位园区主配线架、分配线架的合理位置, 根据线缆的数量和距离合理设计管理间 (弱电间) 的数量和每个管理间 (弱电间) 的容量。设计单位还需要跟建筑设计单位进行沟通, 沟通的内容包括:整个弱电系统桥架的分类, 水平线缆、垂直主干和建筑群主干的路由、管路的敷设方式 (明敷、暗敷等) , 这些能帮助设计单位绘出预埋管线图, 为施工的顺利进行打下基础。

1.3 产品的选型定位

根据以上用户需求以及与设计院的沟通, 设计单位认为该园区将使用到比较全的产品系列, 包括面板、模块、超5类线缆、屏蔽6类线缆、配线架、光缆、大对数电缆、跳线、防雷保安单元等, 建议采用同一个品牌的布线产品。之所以使用同一品牌的布线产品是因为不同厂家生产的布线产品虽然在性能和质量上有些差异, 比如有的厂家生产的网线质量比较好, 有的厂家生产出来的网络模块比较好, 但不是把那些“最好”的产品组合起来进行布线就会达到最佳的效果, 因为不同厂家的产品其内部材料的阻抗是不一样的, 阻抗的细微差别都可能对高速网络的信号衰减产生很大的影响, 从而影响整个网络系统的通信质量。所以最好采用同一个厂家生产的网络产品进行布线。

那如何选择一家比较好的产品?笔者认为看厂商提供的产品手册意义不大。厂商提供的产品手册所提及的产品性能都为实验室数据, 现场参考价值不大。该园区用户在综合布线初步设计完成后对产品进行了招投标, 在比较价格的同时搭建模拟环境对不同厂商的产品进行测试。模拟测试环境要求各厂商在相同的时间内将90m超5类线缆和屏蔽6类线缆穿过1根有4个直角弯的Φ20的管路, 然后由厂商布线工程师进行现场端接模块、配线架和面板, 最终由用户使用FLUKE DTX1200设备进行测试, 结果可以考察两方面内容:第一、厂商实力及对工程的重视程度, 第二、实际的产品性能。在测试过程中, 一些厂商暴露出了问题, 工程师端接质量比较低, 导致测试不通过, 用户对这些厂商在工程中如何指导施工队布线产生了怀疑;还有些厂商端接一切正常, 但测试就是没有通过, 用户怀疑产品的质量有问题。最终用户选择了美国3M布线产品, 原因是其布线工程师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端接, 测试数据相当不错, 而且产品价格有优势。

综合布线设计单位经过提前介入、与用户对需求的深入沟通、参与用户的产品选型后对该园区进行了详细设计, 其中业务网的设计为:园区中心总配线架位于A分区, 与C分区、E分区的分区总配线架之间采用两路24芯单模光缆进行连接, 各分区总配线架到各区楼宇总配线架之间采用单路12芯单模光缆进行连接, 各栋楼宇内部的配线架之间采用8芯多模光缆进行连接。系统拓扑图, 如图1所示。

语音与Internet网的设计为:园区中心总配线架位于A分区, 与C分区、E分区的分区总配线架之间采用两路12芯单模光缆进行连接, 各分区总配线架到各区楼宇总配线架之间采用室外大对数电缆进行连接, 各栋楼宇内部的配线架之间采用室内大对数电缆进行连接, 考虑到园区面积相当大, 采用室外大对数电缆的量又比较多, 容易在雷雨季节受到感应雷的冲击, 在分区总配线架与该区楼宇总配线架之间室外大对数电缆的两端设计了带3M防雷端子的配线架, 以保护综合布线系统中的模块以及程控交换机系统设备, 这是非常有特色的, 且成本不高。系统拓扑图, 如图2所示。

2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

一例成功的综合布线系统不光需要前瞻性的设计, 施工的好坏也是重要因素。决定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好坏的因素主要包括四方面:机柜及标签的设计、产品厂商的技术支持、线缆敷设与系统的端接质量 (施工队素质) 、与安装公司等单位的配合。

2.1 机柜及标签的设计

综合布线系统的施工图一般由系统图和平面布置图组成, 布线施工队伍在进驻现场后第一件事情就应该是跟系统设计人员、业主就机柜内布置和标签展开深化设计, 依据此设计, 施工队伍就能组织施工的先后顺序, 保证线缆在水平桥架、垂直桥架内层次分明不交叉, 保证系统的美观。

2.2 产品厂商的技术支持

在参与整个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单位之中, 产品厂商对产品特性最为了解, 他们知道如何实施可以使产品的性能发挥到极致, 所以整个工程厂商的参与程度直接影响到实施的效果。

在该园区综合布线系统的施工过程中, 3M中国公司派驻专门的技术工程师到现场进行指导, 前期对施工人员进行了多次辅导, 手把手培训模块的端接, 指导工人穿线并进行抽查测试, 及时发现问题并指导整改, 使得整个工程屏蔽6类线的测试一次性通过率达到95%以上, 测试数据相当的好。

2.3 线缆敷设与系统的端接质量 (施工队素质)

综合布线系统是技术活不是体力活, 施工队伍的素质直接影响到布线的成本和质量。施工队进入现场后, 首先需要对线缆敷设进行计算, 充分利用每箱线量, 减少不能使用的余线数量, 从而减少成本。施工队伍要充分了解测试参数的含义以及施工中的诸多环节对测试参数的影响, 以便保证在线缆敷设、模块端接的质量。

2.4 与安装公司等单位的配合

综合布线施工的质量还与一些协作单位如安装公司的配合程度有密切关系, 很多工程的桥架管线工程由安装公司完成, 布管的质量、过路盒盖板的安装都关系到布线的质量。举两个例子, 第一, 25的管子本来要敷设两根线缆, 但是安装公司在管子90°弯时质量不过关, 2根线缆敷设非常紧, 影响测试数据;第二, 安装公司在封过路盒盖板时不认真, 螺丝将线缆打穿割断, 影响线缆使用。所以说在综合布线施工期间, 与安装公司等单位的协作是非常重要的。

3 综合布线的管理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网管人员可以通过一些软件工具做到对网络设备、服务器等的监控和管理, 但还会遇到以下问题: (1) 网络出现故障, 不能迅速找出故障点所处的物理位置以及整条链路的情况; (2) 网络系统端口经常变更但文档管理跟不上; (3) 网管人员变更后, 接手人员工作困难。所以高质量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必须与高质量的管理系统进行匹配, 网络管理才能变得非常轻松。

该园区信息中心与综合布线系统实施单位配合开发了一套基于SQL SERVER平台的网络维护管理软件, 将综合布线涉及的所有信息包括系统图、机柜图、编号原则、编号位置、电子图纸、测试报告等与网络管理的所有信息与相关人员所处部门进行沟通, 当网管人员遇到故障时, 不用翻图纸, 只需要输入任何一个相关信息, 与之相关的图纸与信息点信息可以立刻一目了然。这个网络管理软件大大提高了网管人员的工作效率, 彻底解决了网管人员的后顾之忧。

智能布线系统宜具有分级管理模式 篇10

关键词:智能布线管理系统,远程监控,主控软件,分控软件

1

引言

智能布线管理系统俗称“电子配线架”,它的功能正在远远超过配线架监控功能,逐渐实现对综合布线系统的全方位监控和管理功能。这意味着智能布线管理系统正在走向成熟和实用化。本文将对智能布线管理系统的管理层次进行分析,以求适应现在和不远的将来信息系统管理的需求。

2

智能布线管理系统的常规管理级数

综合布线系统已经在10多年前迈入了智能布线管理的境界,现在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选择产品时,经常会考虑采用智能布线系统的可能性,尽管它的价位明显高于常规的综合布线系统。

智能布线管理系统能够在多少个环境中同时使用?这指的是智能布线管理系统的软件应用级数。

综合布线系统属于计算机网络或其他信息传输系统的物理层,也就是说它是最基本的传输线和传输线路。由于综合布线系统所承载的信息量可能会很大,线路的物理带宽一般都设定在100MHz(光纤则是500MHz)以上。因此,线路之间的切换已经不可能像电话交换机那样,使用电子开关实现自动切换,而是被迫依然采用人工插拔的方式,完成线路连接的人工切换,也就是人工使用跳线进行两端线路之间的连接,即使是智能布线系统也不例外。所以,综合布线系统的各个机房(弱电间、主机房等)都需要有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管理。由此,智能布线系统的管理为了对应与人工的操作,其管理软件通常都会安装在本地的主机房内,并通过智能配线架(电子配线架)上每个端口旁的指示灯,为管理人员提供简单的通断或插拔信息。

由此可以确定,当前的智能布线管理系统只有一级,其软件操作界面位于用户单位最高一级主配线架所在地,所有的操作都需在此处进行、确认和完成。

3

常规智能布线管理系统的不便

当智能布线管理系统(AIM)的软件只有一级,且显示界面位于建筑物主机房时,下一级管理单元(楼层弱电间中的楼层配线架FD或数据中心网络列头柜中的区域配线架ZD)上都看不到全面的软件信息,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在控制器上会有一个小小的LCD液晶屏显示主要的信息,在配线架每个信息端口旁会有一个LED指示灯显示该端口的简单信息。

如果综合布线系统的软件安装在建筑群主机房,则所辖各建筑物内也将只能通过控制器的LCD显示屏和配线架端口的LED指示灯去了解信息。这对于安装、调试和运维都会带来诸多不便。

另外,当该建筑物或建筑群只是一个单位所管辖中的其中1栋建筑物或其中1个建筑群时,该单位的信息管理部门也有必要看到所辖各建筑物、各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的运行状态和跳线插拔信息。

4

分级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一个完善的智能布线管理系统应该能够通过软件(在此引入“主控软件”和“分控软件”两个术语。“主控软件”是指在系统中扮演主要角色的智能布线管理软件系统,分控软件是从属于主控软件,APP属于分控软件),在综合布线系统管理所需要的各个地方都能够进行监控和管理。在最为分散的建筑物/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中:可能会形成以下的层次。

(1)工作区TO

在每一个工作区中,都有许多与布线相关的信息需要录入、修改、确认和保存。这些数据可能包含:工作区使用者姓名、照片、所属部门、电话号码、IP地址、信息点编号、对端信息点编号、传输的特殊要求等。

常规的做法是先在纸面上或网上填表,然后由专门的人员核对无误后将信息录入到系统之中,或者是与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核对。这样做实际上有着两级出错的可能,而且由于填表人与录入人在两个完全不同的环境中工作,面对面核实的可能性很小;所以,一旦出现失误则很难发现,也不容易做到立即纠正。

如果管理者能够携带分控软件到每一个工作区进行信息的录入、核对和修改,就可以彻底改变这一局面,使记录变得真实、有效。而在与其部门经理讨论时,就能清楚使用者在信息传输中的特殊要求。而且这样的操作将会大大减少双方的工作时间,也可以大大减轻录入者的工作压力。

当分控软件上能够显示电子地图和对话功能时,管理者(或录入者)可以根据电子地图的指示,安排好自己的行程,以减少消耗在路途中的时间。

(2)楼层弱电间FD

楼层配线架上会随着员工的岗位搬迁和人员流动,经常会进行跳线的插拔和移动。如果能就近显示软件画面,就可以在现场核对每根跳线的当前状态(特别是在单配情况下,更需要进行现场核对)。并在现场与其他系统的交互配合状态下,对相应的各级跳线、工作区的端口状态进行电子工单设定;而不是现场讨论时记录下来,回到电脑旁再进行设定。

分控软件并不会取代控制器中的LCD显示屏和信息端口旁的LED指示灯,因为它们的作用并不相同:LCD显示屏和LED指示灯用于系统调试和电子工单,操作者并不需要具有软件的操作能力,也没有时间在操作过程中查看分控软件中的信息;而分控软件在使用时,要把掌上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临时固定在配线架旁(这需要一个可灵活更换位置的支架),并通过软件的显示界面指导自己的操作。所以,分控软件在楼层配线架中将主要用于系统的故障排除、远程操作指导、信息核查、电子工单录入等项工作。当然,如果分控软件能够显示电子地图时,各配线架端口与外界的关联关系将一目了然,这将会给操作带来相当多的便捷。

数据中心内同样需要多层次的布线管理,但由于设备信息点(EO)和各级配线架(ZD、ID和MD)相对集中,涉及的人员比较少,所以问题会相对小些。

(3)建筑物主配线架

当建筑物主配线架为该综合布线系统的主配线架(即不存在建筑群主配线架)时,智能布线管理系统的管理计算机及管理软件(主控软件)将会安装在此,可以使用管理软件中的一切功能。

当主控软件安装在建筑群主配线架所在的机房时,建筑物主配线架类似于楼层弱电间,也应该有可移动式的分控软件及挂在机柜内的固定支架,以便进行各种核对、设置和就近管理。

同样,当分控软件上显示电子地图时,该建筑物内的一切布线信息将全部能够得以显示。并可根据级别,显示其他建筑中的布线信息(当前信息及历史信息)。

(4)建筑群主配线架

由于综合布线系统仅面向建筑物内和建筑群内(数据中心也是建设在建筑物内或形成建筑群),所以,如果该建筑群有智能布线管理系统的话,AIM系统的主控软件必然会安装在建筑群主配线架附近,以便对这个建筑群内的综合布线系统实施管理。在主控软件的界面上,将能够显示该建筑群中的综合布线系统的各种信息,同时也能够根据软件的控制功能,对综合布线系统进行全面的操控。

事实上,由于主控软件往往与配线机柜之间有一段距离,所以,如果遇到需要借助于软件指导操作或需要看着配线架或跳线进行操作,则使用分控软件将会更方便些。故此,分级管理模式将会比常规的单级管理模式更省人工、更便于因地制宜地进行工作。

而且,在需要大规模数据录入时,如果能够同时使用主控软件和多个分控软件进行录入,则可以借助于团队的配合,大大缩短录入时间。

(5)上级信息管理部门

建筑物或建筑群的上级信息管理部门可能位于另一栋建筑物或另一个建筑群中。即使位于同一建筑物内或同一建筑群中,也可能会根据职责划分进行而不直接操控主控软件。

当上级信息管理部门并不直接操控主控软件,但该部门将会因监管、应急、指挥或其他原因需要直接寻访智能布线管理系统中的信息(包括历史信息)时,可以安装分控软件,以设定的权限进行操控。

上级信息管理部门也可以通过分控软件,同时操控所辖的各个主控软件。

当然,也可以由上级信息管理部门安装主控软件,而在各建筑物、各建筑群中全部采用分控软件。如果两种软件的外部功能相近,仅需考虑行政体系原因时,则需考虑哪一种会更为有利于运维和管理。

(6)集团信息管理部门

有时上级部门可能会有两级或更多,例如:地方公司、集团公司等。这就不能不考虑到分控软件需要能够支持多级管理和监控,并在各级软件之间能够形成历史记录的对话功能和权限转移功能。

集团信息管理部门一般不建议安装主控软件,以免一套系统发生故障时而导致所辖各个建筑或建筑群都需要切换到备份系统中。

(7)管理会议

会议室内也可能需要使用分控软件。当各个部门一起对与综合布线系统相关的议题进行讨论并做出决策时,需要从分控软件中调取信息(包括历史信息和统计信息等),可以用真实的记录为依据,使发言更有说服力,使决策更具针对性。

5

分级管理模式的价值

根据上述分析,分级管理模式将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它至少在以下方面将会对管理人员有帮助。

(1)提高效率

由于智能布线管理系统数据库内的信息除了布线信息外,还会包含有与布线相关的各种信息(如姓名、部门、IP地址、电话号码、房间号码等,以及国际标准ISO 18598—2015草案中所提及的各种信息),因此。将管理人员的数据录入、信息核对等项工作一次性完成,不必再进行收集和电脑处理两道程序,简化了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即输即用,也更符合人们的工作习惯。

(2)便于决策

各级管理部门和决策会议都可以借助于软件进行监控、管理和讨论,最终形成指令和电子工单,使各级管理者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现场的真实情况、完好率、效率和完成时间,并根据自己的权限参与决策和管理。

由于省去了逐级汇报环节,将能够做到节省时间、提高信息的真实性。

(3)远程指导

各建筑物内的技术人员并不一定代表着整个企业或集团的最高水平,也不一定能够具有处理各种故障和突发事件的能力。往往高一级别的部门中会拥有高一层次的技术人员。

一旦出现现场管理人员无法操作或处理的事件时,上级部门中有经验和水平的管理者可以通过软件对现场人员进行指导和培训,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优的方法处理好各种事件,使安装和运维能够顺利执行。

当系统中包含有教学视频时,对于曾经发生过的事件或标准操控流程,则可以将这些事件的处理方法和标准流程录制成教学视频,由现场管理人员自行调取教学视频使用,以达到快速处理和规范操作的目的。

当系统能够支持远程指导时,可以将下一级甚至是现场管理者的技术水平适当降低,以达到人才合理使用的目标。

(4)发挥现场操作的效率

由于分控软件可以安装在智能手机、掌上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中,所以在现场只要具有联网的环境,就可以十分灵活、方便地使用AIM系统进行操控,这样的工作效率是1台位于主机房内的台式电脑所无法比拟的。而这样的分控软件也不会改变现有的控制器LCD屏和端口LED灯的作用,因为它们分属不同的信息渠道,相互核实和验证才能确保万无一失。

(5)互为备份

分控软件中如果具有主控软件的核心功能时,则可以作为主控软件的热备份或冗余备份,万一软件发生故障(包括电脑宕机),则可以自动将分控软件临时升级为主控软件,使系统运行更为可靠和稳定。当然,这需要事先进行设置,并不是每台安装有分控软件的电脑都作为备份系统使用。

(6)与其他系统互动

当软件系统分为“主控软件”和“分控软件”后,两部分的软件之间必然会形成互动。对话、视频、电子会议系统(含表决系统)等互动功能都可能会是软件中的重要功能之一,而这些互动功能的真实记录同样需要保留在历史记录中,以便今后查询。

尽管其中有些系统是独立于智能布线管理系统的,但为了保留完整的真实记录,就需要通过数据接口在互动的各个系统与智能布线管理系统之间形成信息交换,并按照指定的格式进行存储和调用。

在正在讨论的AIM标准中,对数据交换已经提出了明确的框架要求,在这一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数据交换的各个细节,确保互动系统的数据能够在智能布线管理系统的显示界面上真实有效地复现出来。

(7)提高系统的管理水平

当系统的管理可以分散到各个层次时,硬件系统的实力、软件系统的活力才真正得以发挥,所带来的则是系统的管理水平将提升一个等级,达到灵活、方便、易于使用、快速决策的水平。这是现有智能布线管理系统还普遍没有达到的水平,也是将智能布线管理系统推广到各行各业的关键一步。

6

系统设备与数据同步

当智能布线管理系统要达到分级管理功能时,除了程序编制外,还需要考虑以下3个问题。

(1)网络支持

主控软件与分控软件相距可能很远,也可能很近,但只要能够联网就应该能够相互联手工作。这就要求凡是需要进行综合布线系统智能管理或数据录入的地方,都应该有网络支持。而由于智能布线管理系统的数据属于内部数据,所以这样的网络支持应该至少是内网,并具有一定的保密性。

分控软件应具有短时间断网时能够进行操作的能力,并在网络恢复后能够自动调取所需要的数据。因为分控软件往往是移动式的,许多时候它处于关机状态,所以没有理由要求分控软件一直处于开机和联网状态。但软件应保证每天每时都处于开机和联网状态,以便对所有的信息端口都进行即时的监测和管理。

(2)所支持的硬件设备

主控软件将固定安装在台式电脑中,其显示界面应在某一主配线架附近,它的功能与现有系统所提出的功能基本一致。

分控软件应考虑能够安装在智能手机、掌上电脑和笔记本电脑中,以便于安装和运维人员使用。这些设备的硬件环境与台式电脑不同,所以需要开发多版本、占用硬件资源少的分控软件。

(3)数据同步

智能布线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应是“真实的记录”(参见《智能布线管理系统的核心思维:保留真实的记录》一文),所以无论是在主控软件还是在分控软件中,数据都应保持真实,而且需保证在时间上的同步,以免判断失误。

由于主控软件与分控软件将通过计算机网络系统互联,这就要求软件系统和网络系统能够保证传输的实时性,这可能会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但相信这不会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至少可以借助于系统提示,注明现在的数据是否已经完全同步。

7

结语

智能布线 以人为本 篇11

显然,智能布线是大势所趋。随着这种原本高端用户的象征变得越来越大众化,传统部署方式的缺点逐渐显露无疑:想一步到位部署智能布线系统,一次性投入是个不小的数目; 先部署非智能布线系统,日后再向智能布线系统迁移,又需将前者淘汰,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从大部分用户的角度看,由非智能到智能的分阶段部署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符合业务发展规律。SYSTIMAX 360TM系列产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创新地采用模块化的思路对配线架进行设计,在非智能配线架中预留了智能特性组件的接口,未来可直接升级。这种化整为零的实施思路,有效避免了不必要的投资与浪费,是“以人为本”理念最真实的写照。

本着亲身实践的原则,我们还是动手完成了一次布线系统的智能化升级。操作过程其实非常简单,只要揭开SYSTIMAX 360TM系列产品中非智能铜缆配线架的标示贴纸,即可看到隐藏的螺丝接口。接下来,将带有智能监控特性的面板与智能控制器总线相连,再进行固定,就完成了全部升级过程。面板的设计博得了实验室工程师们的一致好评,合理的模块形态使用户在安装或拆卸时不会影响到配线架上的跳线,保证了业务的不间断运行。此外,相比iPatchㄖ悄芑〖芄菇饩龇桨福乱淮闹悄苊姘宀捎霉庋Ф俏锢淼姆绞蕉越涌谧刺屑觳猓蟠笤黾恿瞬返目煽啃浴?控制器是智能布线系统的核心组件,肩负着监控机架连接状态变化和对外信息交互的重要使命。在这些功能特性上,SYSTIMAX 360TM系列中的控制器与iPatchㄖ悄芑〖芄菇饩龇桨钢械目刂破髅挥胁钜臁8慕嗟乩醋圆飞杓品矫妫琒YSTIMAX 360TM系列中的控制器从物理上被一分为二,由带有液晶屏和按键的基础部件实现监控与本地信息交互的功能。当用户因为规模等因素需要通过IP网络对布线系统进行集中监管时,可以再加装单独的硬件模块。显然,这种设计与企业成长和业务发展规律相吻合,用户为基础设施的投资可以变得更加合理。此外,控制器及可选件均采用1U规格设计,比上一代产品减少了50%的空间占用,对于寸土寸金的机房或数据中心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虽然这也无可避免地减小了控制器所带液晶屏的尺寸,但分辨率却保持原有水平,字体也显得更细腻。我们注意到,SYSTIMAX 360TM系列中的控制器已经完全支持中文显示,只是字体比英文略大,阅读信息时需要多翻几页。

作为布线解决方案中最基础的部分,91系列非屏蔽铜缆也随SYSTIMAX 360TM同期发布。该系列产品包括1091B、2091B、3091B三种规格,外皮防火等级分为CMR、CMP和低烟无卤三种。它们均为Cat 6A类线缆,带宽最高可达500MHz,运行在10Gbps速率时传输距离可以达到100米。为了更好地消除串扰,4对线芯在铜缆中被依次隔离,并且每对绞线间也设计有隔离层,这是上一代产品不曾拥有的。虽然内部结构更加复杂,铜缆的直径却不增反减,达到惊人的7.24毫米。不要小看这几毫米的变化,当用户在实际环境中进行几十乃至上百根铜缆的捆扎部署时,节省下来的空间都是可以用金钱来衡量的。为更好地进行对比,我们找到一根Cat 6规格的71系列铜缆和一条标称Cat 5规格的杂牌跳线,从中间剪开,观察其内部线芯和隔离物的布局(见下图)。很显然,就算不清楚3条线缆的规格,也可以凭内部复杂度和工艺水平判断出产品优劣。

布线管理 篇12

回顾布线行业的发展, 我们不难发现, 布线行业是一个“标准”为王的行业, 从十兆到百兆, 从千兆到万兆, 标准就像一双无形的手, 引领并呵护着布线行业的发展。虽然经过布线厂家多年不遗余力地宣传和推广, 电子配线架的概念和价值, 已经被业界所接受, 但是, 电子配线架却像个“孤儿”, 却被标准所遗忘。同行们在谈及布线标准是否有必要时, 分歧也很大, 甚至有人认为, 电子配线架无需制定任何标准。笔者认为, 还是有必要制定电子配线架标准的, 在制定过程中, 还要做到三点:一是克服现有国际布线标准造成的思维定式;二是要将软件、硬件、布线行业的理论与知识综合运用;三是进行电子配线架的系统安装实践和现场调研, 完成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目前, 同行们通常将电子配线架分为端口型和链路型两种类型, 并就两种类型的优劣各执己见, 争论不休。尽管其中有大家各为其主, 捍卫品牌荣誉的职业因素, 但是, 业内的分类方法过于粗糙, 概念混淆才是这两种争论的根本原因。

对于电子配线架分类来讲, 端口型和链路型、单配线架型和双配线架型这两种分类都不够合理, 我们应该根据电子配线架实现功能的不同, 分为若干等级。图1是基于RFID技术 (物联网的核心技术) 的电子配线架的模型。6类跳线的两端各有一个电子标签, 每个电子标签内存有一个唯一的序列码, 即ID。通过软件和硬件的配合, 可以实现如下的功能:

(1) 任何一端的连接器的插拔, 系统都可以监测。

(2) 系统可以检测到链路的互连关系。

按照过去的分类标准, 这种技术结合了链路型和端口型的优点, 应该是链路端口型。不难想象, 按照此标准分类下去, 又将会产生很多问题。首当其冲的便是三种电子配线架类型优劣的口水战, 当然, 在这场战争中, 受害者是最终用户。笔者认为, 标准的制定可以让用户明明白白地选用电子配线架, 也有利于行业的发展。

2 全生命周期智能布线管理系统的定义和构成

以结构化布线系统相关标准为依据, 基于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技术, 实现对布线系统从立项到报废过程中全部相关信息管理的系统, 称为全生命周期智能布线管理系统, 简称为布线管理系统。

目前, 市场上的布线管理系统偏重于运维阶段的管理工作, 只是全生命周期的一部分, 主要包括逻辑结构信息、运维信息的管理。

布线管理系统通常由服务器层、客户端层、网络层、控制器层、传感器和指示器层组成。如图2所示。

服务器层是运行管理软件和数据库。服务器端可以运行C/S或B/S模式的软件, 甚至是单机版软件。数据库可以使用个人数据库, 也可以使用专用的数据库系统, 它实现了管理系统60%的功能。通常来讲, B/S模式的安全性逊于C/S。

控制器层、传感器和指示器层实现了管理系统30%的功能。

网络层和客户层实现了管理系统10%的功能。其中, 为了改善用户体验, 客户端可以运行在手机操作系统上。

其层次结构如3图所示。

3 布线系统和布线管理系统的界面

看过上面的系统结构后, 大家可能会问:“电子配线架哪去了?”这就是本节的重点, 布线系统和布线管理系统的关系。

从逻辑关系和物理结构上看, 电子配线架是传感器和指示器层与传统配线架的结合体, 是布线系统和布线管理系统的界面, 就像冰与水的分界面。既然是界面, 就不毕探究这个原件是属于布线系统, 还是属于布线管理系统。

4 布线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

在论证布线管理系统设计原则前, 我们可以探讨一下布线系统和布线管理系统两者之间的关系。笔者想以大家熟悉的交通管理系统举个例子进行类比。路网、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是交通管理系统的管理对象;交管局、道路监控设备、信号系统、交通警察、相关的法律等构成了交通管理系统;模块、跳线、线缆等构成了布线系统。上述的5层结构构成了布线管理系统。对比交通管理系统, 我们可以初步推断出布线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

布线管理系统和交通管理系统的管理原则十分相似, 管理原则有8条:

(1) 交警和司机:布线管理系统和布线系统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两者泾渭分明并且管理成本要符合经济规律。

(2) 交通法:布线管理要遵守国际、国家标准, 具有一定的工作流程。

(3) 红绿灯:为了使布线系统可控制, 信号指引系统正确工作是最基本的要求。

(4) 红绿灯失效:布线管理系统失效时, 布线系统能够正常工作。

(5) 红绿灯错误:布线管理系统发生故障时, 不能将故障扩散到布线系统中。

(6) 道路监控:导致系统混乱的原因可追溯。

(7) 交管局:集中管理, 管理系统的成本要进行控制, 管理层次要清晰。

(8) 维护:当系统混乱时, 能自动检测混乱的位置。

综上所述, 布线系统和布线管理系统的耦合度必须控制好。按照管理原则, 布线系统分为开路管理和闭环管理两类。闭环的方式很多, 其中就包括了实时管理系统。

5 布线管理系统的实时信息采集

布线管理系统的实时检测, 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由服务器层单独完成;另外一种是服务器层和其他层共同作用完成。

5.1 单端监测

配线架端口能够准确地检测并定位到配线架端双绞线或光纤连接器插拔动作的监测方式, 称为单端监测。包括两种情况:

(1) 插入状态:当跳线的一端悬空时, 跳线的另一端插入插座, 系统能够检测到。

(2) 拔出状态:当跳线的两端可靠连接后, 拔出跳线的一端, 系统能够检测到。

根据监测方法, 可分为两类:

(1) 开关量型:通过微动开关、光电开关等检测系统通断, 如图4所示。

(2) 电子标签型:通过RFID、普通接触式ID芯片等技术, 检测水晶头的状态;所谓的基于物联网的电子配线架, 就是采用这种方式, 如图5所示。

5.2 跳线链路监测

配线架能够准确地检测到跳线两端连接位置, 并提供定位信息的监测方式, 称为链路监测,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链路型。

(1) 实链路型:通过物理电路构成检测回路, 如图6所示。

(2) 虚电路型:通过逻辑关系构成检测逻辑链路, 如图7所示。

5.3 永久链路监测

部分链路监测:能够监测到永久链路部分物理通道连通性的技术。如利用四对双绞线的其中一根或多根, 利用屏蔽结构或附加单独的检测回路。

全链路监测:能够监测到永久链路全部物理通道连通性的技术。

6 布线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

关于布线管理系统的功能, 各个厂家都有各自的宣传资料, 本文就不再详细说明, 只对大家最关心的三个功能作下简单的介绍。

(1) 端口指引

通过显示设备, 在配线间内或工作区内指示目标端口的物理位置。常见的实现方式包括:

◆分布指示:利用指引装置和端口的对应关系, 直接显示目标端口的位置。例如, 连接器上配有LED发光管, 通过LED的颜色, 亮、灭状态, 直接指示端口的位置;

◆集中指示在配线间内, 利用字符显示器等设备, 说明端口的位置。例如, 在配线架上或控制器上, 通过LCD显示器, 提供指定设备端口的位置。

(2) 端口信息现场查询

在配线间内, 显示端口的相关信息。如永久链路所对应的工作区模块编号。

◆间接信息查询:通过专用装置, 检测目标端口的位置, 并在现场设备上显示端口信息。例如, 当用户使用测试笔, 点击端口上的传感器后, 端口的信息会直接显示在LCD上;

◆直接信息查询:例如, 将一个字符序列显示在端口上方, 通过这个字符序列直接或间接显示端口信息。

(3) 跳线信息现场查询

显示跳线的位置分为三类:

◆配线架型:显示设备在配线架上;

◆主机型:显示在控制主机上;

◆跳线:显示设备在跳线上。

上一篇:注重幼儿好习惯培养下一篇:幸福是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