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线质量

2024-08-02

布线质量(精选10篇)

布线质量 篇1

随着智能建筑的兴起,综合布线工程的质量已经成为人们所关心的焦点。综合布线工程监理应运而生,尤其在许多大型的工程项目中,通过第三方公正客观的监督管理,减少了甲方和乙方之间的矛盾,从而保障了布线工程质量。国家信息产业部也于2006年发布了《综合布线工程施工监理暂行规定》YD5124-2005。规定中明确指出工程监理需要参与和协助工程实施过程的有关工作,控制工程建设规划和投资规模、建设工期,协调有关单位之间的工作关系,确保工程质量。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监理工作从开始的工程设计参与到最后的质量验收,内容很多而且详细,如何应用科学的手段保障综合布线工程的质量是工程监理的核心价值所在。而监理测试,是监理方在监理过程中最为客观有效的手段。贯穿于整个工程中,使得监理方能够及时发现问题,督促解决,确保工程能够顺利进行。

根据综合布线工程的特点,监理工作主要分为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检查验收阶段三个阶段。下面将根据这几个阶段的工程需要,着重介绍相关监理测试内容。

1 工程设计阶段的质量监理测试

设计及选型是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首要环节。各类元器件匹配性能否达到设计要求,材料费用是否超过预算,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的后续工作。系统设计合理性的审核及产品验证成为此阶段的关键。在这个阶段可以做选型测试。

在传统监理测试中强调的比较多的是进场测试,而选型测试和进场测试往往同时进行。主要的原因是在近10年的时间内,综合布线基本上是5e类的天下,桌面用户对于网速也仅仅只有10/100M的要求。任何厂家的线缆、水晶头、插座配合使用已经完全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但随着万兆以太网技术的成熟,超5类线(5e)独霸天下的格局被打破,6类、6A线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如今,一个新的综合布线工程绝大多数用户会选择使用6类或6A线。有经验的集成商就会发现,各个厂家的6类水晶头连接方法不一致,6类线的内部结构也有较大差别,模块也有一定的差异。相对5e线、6类及6A线各个厂家的技术是私有技术。用同厂家的产品,可能超出预算。不同厂家产品,施工过程中会带来元器件兼容性的问题,这会带来无法达到传输要求的问题,很多不兼容的6类链路甚至达不到5e的传输标准。此时,可以采用模拟链路的方法来确认综合布线系统兼容性,可以更好的完成选型工作。

1.1 模拟链路测试(仿真测试)

选取待选线缆及待选模块,分别进行“三长四连”仿真测试法进行测试。三长指的是:20/50/100m三个长度;四连:配架模块、二次跳接模块、汇聚点CP模块、用户插座TO模块等四个连接器。此项测试,是模拟用户实际使用过程中的真实链路,从墙插到接入层交换机的位置,按照标准中的“通道模型”进行测试。

对于测试结果,100m代表最长链路,通常考察的是插入损耗、ACR(衰减串扰比)等参数;50m代表最常用的链路长度,综合考察NEXT等参数;20m代表短链路,重点考察RL(回波损耗)参数。如果发现有不合格的,可以通过HDTDX和HDTDR进行故障定位,找出兼容性较差的元器件。

1.2 外部串扰测试(万兆链路专有测试)

万兆以太技术的成熟,对布线系统带宽要求很高。标准6类线的最高传输频率是250MHz,而在使用6A线的时候,也就是10G传输时,最高传输频率要求达到500MHz。在如此高的频率下,对线缆本身的物理特性参数和施工工艺有着极为挑剔的要求。尤其当传输速率达到10G时,线缆本身的质量,连接跳线的质量及同捆线线缆之间的相互干扰(6包1的捆扎方式),都成为影响链路传输性能的重要因素。这时干扰信号不仅仅来源于各线对之间的干扰,相邻的双绞线之间也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干扰,从而影响网络传输的质量。因此在10G及以上传输速率的布线系统中,在相应规范测试完成的基础上,增加外部串扰测试。在实际的布线系统中,线缆与线缆之间的外部串扰会更加明显。因此,在工程实施前外部串扰也必须验证的一个指标。

一般的综合布线系统,由于配线架等安装设施都将六根线束作为最小捆绑单元,线捆绑扎的时候都是“6包1”或者“11包1”在高密度的走线,可能会采用更大的捆绑单元。所以考虑使用“11包1”施工前测试,由于外部干扰测试周期较长,施工后的验收测试一般只选取5个捆扎单元,在选型时,可以测试一个捆扎单元进行模拟。

2 工程施工阶段的质量监理

2.1 开工前的进场测试

合同签订后,采购货物进入施工现场或进入现场的物料仓库时进行验货测试,目的是保证施工中所使用的产品均为合格产品,及时发现供应商产品不同批次存在的质量问题(比如不同OEM产地的质量问题、不兼容问题等)或产品在运输保管过程中受到的损伤(比如过度堆压、雨淋等),并避免假冒伪劣产品在此环节混入施工现场。因此在安装工作完成,进入验收测试环节时才发现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无论如何补救也是为时太晚,停工、延误工期、返工,损失无法避免。进场测试的方法主要是对电缆、插座、光缆等布线产品进行元件级测试。

(1)双绞线选型测试:在进行双绞线选型测试/进场测试的过程中,业界长期存在着错误的测试方法,这些方法流行甚广,危害较深,使得很多建成的网络长期带病运行。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这个流行的错误测试方法是如何进行选型测试。

错误方法,从整箱线中截下100m,两端打上水晶头,然后用电缆测试仪(信道模型)进行评判,例如Cat.5e电缆,选择TIA Cat.5e Channel信道标准进行测试,如果测试合格,则判定电缆合格,可以入库。

这个方法错在哪里?一般来讲,一条链路中串接的元件数量越多,则参数下降越多,链路质量就越差,那么评判的标准就会有所放松。在这个方法中,由于测试模型是多元器件的(通道模型),要求远远小于电缆本身,因此很容易让质量差的线缆蒙混过关。

进场测试进行的是元件级测试,则可以保证所进货物本身是符合产品规范要求的。因此正确的进场测试对电缆的正式认证测试是截取100m电缆(两边不要打水晶头),两端剥去绝缘胶皮约1cm,然后将其插入电缆测试适配器的8个插孔当中进行测试。选择的标准是TIA 568B.2中对应的电缆元件标准而不是链路标准。测试的参数将是标准中要求的全参数,如果测试通过,表明电缆质量符合要求。

(2)模块/插座测试:插座/模块的进场测试也是重点检测内容。目前实际测试的还是以兼容性测试为主,即以仿真测试仍以兼容性为主。

2.2 随工检查

随工检查,一般也被称为监理测试,是指工程在进行的过程中,一边施工,一边测试。或在小规模工程完成后,进行抽样检查。目的在于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及时修正问题,避免造成大规模的损失。保证在工期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工程。随工测试可以做一些元器件的检查,比方说新买元器件,也可以做链路的检验,这取决于具体施工情况和合同中的要求。根据我们的经验,随工测试着重对跳线及实际链路进行抽测。

(1)跳线测试:刚才在前面已经提到,6类线及6类以上链路上各个元器件的兼容性。可能是刚替换一根全新的跳线也会是整条链路的瓶颈。有经验的人员会发现自己做的6类跳线有80%都会出现各种问题,这是为什么?

跳线本身距离较短,大部分的跳线不超过5m, 10m以上的跳线算是长跳线。因此,线缆本身对跳线质量影响较小,而水晶头及其端接的质量是跳线测试的关键。由于传输频率的提高,500MHz甚至更高,在线缆能够支持这样传输速率的情况下,端接的地方有了更高的要求。简而言之,双绞线在插入水晶头的时候,发生较大形变,例如绞在一起的线对被分开等,这些都会使线缆的特性发生突变。比如回波损耗等,最终使得水晶头成为高速率传输的瓶颈。

因此,对于6类跳线,一般我们建议直接用厂商生产的。如果计划购买厂商跳线,请在选型测试中再加入跳线测试,并在仿真测试中加入厂商跳线。但根据我们的测试经验,很多厂商直接用机器压制的跳线也有较高的不合格比例。曾经有机会测试了10根某厂商的6类跳线,其中一条跳线不合格,而另外几条都是刚刚卡着合格线过,留下余量非常小。因此,无论是厂商出场的跳线还是手工做的跳线都必须进行安装前测试综合布线系统的质量。

跳线测试的误区:用通道测试代替跳线测试。目前在业内,有不少的集成商或工程施工方用通道的测试模块去检测跳线。测试结果令人满意,几乎是没有不通过的。其实,刚才谈到跳线的故障点往往处在水晶头上而不是线缆上。但标准中规定了通道测试模型是不包括链路两端水晶头的,也就是说一起在做通道测试的时候会自动扣除链路两端水晶头的影响。那么对于5m或10m长的线缆自然就很容易通过测试,而真正的跳线测试是包含测试跳线两端水晶头的质量。

◆6类跳线测试:其实对于6类跳线,TIA及ISO标准委员会早已有了相关的参数及测试设备规定。在6类线刚进入市场后,关于6类跳线的水晶头及模块各个厂家都有自己的做法。考虑到公平,标准委员会找到一个第三方的模块,SMP生产的模块,可以较好的兼容各个厂家的水晶头。此标准委员会把第三方的模块(SMP)放入测试规范中。因此,在做6类跳线测试的时候,必须使用SMP的模块适配器;

◆Cat.6A/Cat.7跳线测试:Cat.6A/Cat.7跳线测试与之相似。不同的是需要使用DTX-1800电缆分析仪,配合使用喇叭跳线测试适配器DTX-LABA/SET来进行测试,测试时适配器的连接效果。

(2)链路测试: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一般分为楼宇间的主干系统、垂直子系统(各楼层接入到主交换的链路)和水平布线系统(从墙插到楼层介入设备)。在实际工程中,主干系统和垂直子系统大部分使用光纤作为介质,水平布线系统几乎都使用双绞线,因此在进行测试时,分别对这两种介质进行测试。

◆光链路测试:在光链路的随工检测一般分为两步进行。首先,进行简单的衰减测试,查看这条链路的基本状况。如果出现衰减过大的链路,可以先用光纤专用显微镜查看光纤的端接面是否平整、干净。发现有灰尘污染,请用专门的光纤清洁剂清洁(99%异丙基酒精),请勿使用普通酒精,有些未挥发的颗粒会残留在光纤端面,影响光纤的使用。在光纤端接面干净的情况下,依然出现较大的衰减,可以用OTDR仪表,对整条链路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是融接出现了失误,还是耦合器反射过大,或是光纤芯径不匹配等因素;

◆衰减测试:用一个光源及一个功率计分别接在被测链路两头,测试整条链路的衰减;

◆光端面查看:用光显微镜直接查看端接面;

◆OTDR测试:在被测链路上两端各加一段补偿光缆,一般称之为发射补偿光缆和接受补偿光缆,要求长度单模大于35m,多模大于10m,这样可以避免OTDR仪表的测试盲区,使光被测光链路的首尾情况能够更清晰的反应再OTDR的曲线上。通过这条OTDR曲线,可以清楚的发现被测光链路的故障情况及发生位置;

◆双绞链路测试:在较小规模的工作区水平布线完成后,对其中若干条链路进行抽查。在这样的测试过程中,可以检查双绞链路是否存在开路、短路、错对,线序是否正确,链路是否过长,电气特性是否够良好,线的处理,模块的链接是否符合工艺要求。同样的,和光链路一样,希望通过这样的测试找出链路中的问题所在。避免了大规模施工时出现相同问题。

用一对仪表及永久链路适配器,分别接在被测两路的两端(从配线架到墙插),按照“永久链路模型”进行测试。

如果测试不合格,用HDTDX及HDTXR选项判断故障点的具体位置。

3 工程结束后的验收测试

关于综合布线的验收测试是国家标准规定中的强制测试,是每个综合布线工程完成后必须做的测试。关于综合布线的验收,有国家标准GB 50312-2007,欧洲标准ISO11801及北美标准TIA 568C。这些标准中详细的规定了验收测试测试内容、测试模型、测试方法、抽样率、测试指标等相关细节。

作为工程的监理方应该开始就在合同中明确提出,在工程结束后,由谁来做这个验收测试?是甲方、乙方,还是监理方?验收测试完毕后,监理方是否还需要基于验收测试结果,再做监理测试。这些测试按照哪个标准测,选取什么测试模型,监理测试的抽样率如何,都可以在协商并在合同中明确。本文将简单介绍标准中规定测试模型及抽样率。

3.1 测试模型的选取

(1)永久链路(PL):永久链路主要指水平布线子系统中,从墙插到设备间的配线架。这些埋在墙体里或固定在配线架上不会轻易动链路。因为使用时间长,不容易替换,所以标准中的测试要求也会相对高。

在随工检查,链路测试部分的铜缆抽测,用的就是这种测试模型。这种测试模型,要求严格,而包含的影响因素较小,也是综合布线验收测试真正需要测试的东西。

(2)通道(Channel):通道模型指的是水平布线子系统,从计算机网卡链接跳线开始,接入交换机上的跳线。和永久链路模型相比,是两端多了两跟跳线。因此,标准中的测试要求也相对低。

有的时候,乙方为了更容易通过验收测试,用通道测试模型代替永久链路测试模型。严格意义来说,是不正确的。但通道测试,对于裸线、模块、信息插座和链接器的兼容性有更高的要求,所以在工程选型阶段,采用“通道模型”进行仿真测试。

3.2 抽样率

GB 50312中对验收测试的抽样率做了详细的规定。对于双绞线,抽测的比例一般不低于10%,不足100条按100条起测。布线系统合格与否的判断方法是:如果抽测对象的合格率不低于99%,则推断全部布线系统合格。如果抽测合格率低于99%,则需要全部进行测试而不仅仅是抽测,一次来判断最终的真实合格率。实际上根据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的经验,建议6类及5e的布线系统工程验收,最好选择全部测试,以保证整个系统的性能达标,6A布线系统验收采用抽测的方式,选择10%的抽检率,进行外部串扰的测试。光纤信道,大部分是骨干链路,建议也是全部测试,以保证骨干链路的传输性能。

4 结束语

综合布线的监理测试贯穿于整个工程。每个阶段做些什么工作,本文只是简单的做一个小结。监理测试测什么,哪个阶段测试,应该是依据工程具体情况而定,通过科学有效的监理测试,为综合布线的工程质量保驾护航。

综合布线系统概述 篇2

【关键词】智能化建筑与综合布线系统的关系;综合布线的特点;返用范围

0.引言

20世纪50年代,经济发达的国家在城市中兴建新式大型高层建筑,为了增加和提高建筑的使用功能和服务水平,首先提出楼宇自动化的要求,在房屋建筑内装有各种仪表、控制装置和信号显示等设备,并采用集中控制、监视,以便于运行操作和维护管理。由于这些系统基本采用人工手动或初步的自动控制方式,开学水平较低,所需设备和器材品种繁多而复杂,线路数量很多,平均长度也长,不但增加了工程造价,而且不利于施工和维护。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城市中各种新型高层建筑和现代化公共建筑中的综合布线系统已成为现代化建筑工程中的热门话题,也是建筑工程和通信工程中设计和施工相互结合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1.智能化建筑与综合布线系统的关系

智能化建筑的基本功能主要由3大部分构成,即建筑自动化或楼宇自动化(BA)、通信自动化(CA)、办公自动化(OA)。由于智能化建筑是集建筑、通信、计算机网络和自动控制等多种高科技之大成,所以智能化建筑工程项目的内容极为广泛,作为智能化建筑中的神经系统一一综合布线系统是智能化建筑的关键部分和基础设施之一,不应将智能化建筑和综合布线系统相互等同。综合布线系统在建筑内和其他设施一样,都是附属于建筑物的基础设施,为智能化建筑的主人和用户服务。虽然综合布线系统和房屋建筑彼此结合形成不可分离的整体,但要看到它们是不同类型和工程性质的建筑项目。它们从规划、设计直到施工及使用的全过程中,其关系是极为密切的。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1.1综合布线系统是衡量智能化建筑的智能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衡量智能化建筑的智能化程度的标准,既不是完全看建筑物的体积是否高大巍峨和造型是否新型壮观,也不是看装修是否宏伟华丽和设备是否齐全,主要看综合布线系统的配线能力,如设备配置是否成套、技术功能是否完善、网络分布是否合理、工程质量是否优良,这些都是决定智能化建筑的智能化程度高低的主要因素,因为智能化建筑能否为用户更好地服务,综合布线系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1.2综合布线系统使智能化建筑充分发挥智能化效能,它是智能化建筑中必备的基础设施

综合布线系统把智能化建筑内的通信、计算机和各种设备及设施,在——定的条件下纳人综合布线系统,相互连接形成完整配套的整体,以实现高度智能化的要求。由于综合布线系统能适应各种设备、设施的当前需要和今后发展,具有兼容性、可靠性、使用灵活性和管理科学性等特点,所以它是智能化建筑能够保证优质高效服务的基础设施之一。在智能化建筑中如没有综合布线系统,各种设施和设备因无信息传媒质连接而无法相互联系、正常运行,智能化也难以实现,智能化建筑只能是一幢只有空壳躯体的、实有价值不高的土木建筑,也就不能称为智能化建筑。在建筑物中只有配备了综合布线系统时,才有实现智能化的可能性,这是智能化建筑工程中的关键内容。

1.3综合布线系统能适应今后智能化建筑和各种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

由于综合布线系统具有很高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能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满足客观发展需要,为此,在新建的高层或重要的智能化建筑中,应根据建筑物的实用性和今后发展等各种因素,积极采用综合布-镇系统。总之,综合布线系统分布于智能化建筑中。必然会有相互融合的需要,同时又可能发生彼此矛盾的问题。因此,在综合布线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和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应与负责建筑工程等有关单位密切联系、配合协调,采取妥善合理的方式来处理,以满足各方面的要求。

2.綜合布线系统的特点

综合布线系是目前国内外推广使用的比较先进的综合布线方式,具有以下特点。

2.1综合性、兼容性好

传统的专业布线方式需要使用不同的电线、电缆、接续设备和其他器材,技术效能差别极大,难以相互通用、彼此不能兼容。综合布线系统具有综合所有系统和相互兼容的特点,采用光缆或高质量的布线部件和连接硬件,能满足不同生产厂家终端设备传输信号的需要。

2.2灵活性、适应性强

综合布线系统中的任何信息点都能连接不同类型的终端设备。当设备数量和位置发生变化时,只需采用简单的插接工序,实用方便,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且节省工程投资。

2.3便于今后扩建和维护管理

综合布线系统的网络结构一般采用垦形结构,各条绒路自成独立系统,在改建或扩建时互相不会影响。综合布线系统的所有布线部件采用木式的标准件和模块化设计,因此,部件容易更换,便于排除障碍,且采用集中管理方式,有利于分析、检查、测试和维修,从而节约维护费和提高工作效串。

2.4技术经济合理

综合布线系统各个部分都采用高质量材料和标准化部件,并按照标准施工和严格检测,保证系统技术性能优良可靠,满足目前和今后通信需要,且可在维护管理中减少维修工作,节省管理费用。

3.综合布线系统的范围

综合布线系统的范围应根据建筑工程项目范围来定,一般有二种,即单幢建筑和建筑群体。单幢建筑中的综合布线系统范围,一般指在整幢建筑内部敷设的管槽系统、电缆竖井、专用房间(如设备间等)和通信缆线及淳接硬件等。建筑群体因建筑幢数不一、规模不同,有时可能过大成为街坊式的范围(如高等学校校园式),其范围难以统一划分。但不论其规模任何,综合布线系统的工程范围除上述每幢建筑内的通信线路和其他辅助设施外,还需包括各幢建筑物之间相互连接的通信管道和线路,这时,综合布线系统较为庞大而复杂。具体范围应根据网络结构、设备布置和维护办法等固察来划分相应范围。

此外,在军事基地和重要部门(如安全部门等)的建筑以及高级住宅小区(智能化社区)等中也需要采用综合布线系统。在21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提高,综合布线系统的应用范围和服务对象会翟渐扩大和增加。从以上所述和建设规划来看,综合布线系统具有广泛的使用前景,为在智能化建筑中实现传送各种信息创造有利条件,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要,这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全生命周期看综合布线系统质量 篇3

黄群骥:中国科学院计算机技术研究所研究员

张宜: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工程智能设计分会副秘书长

朱立彤:五洲工程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测试

尹岗:福禄克网络公司DCI业务发展经理

潘凯恩:上海朗坤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供应商

曾松鸣:德特威勒 (苏州) 电缆系统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房毅:康宁光通信大中华区企业网技术市场经理

李超:美国康普公司技术经理

孙慧永:罗森伯格亚太电子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刘界民:莫仕企业网络布线部技术经理

曹强:耐克森综合布线系统 (亚太区) 技术应用工程师

肖建波:艾柏森通讯技术 (深圳) 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

综合布线作为建筑中的重要基础设施, 发挥着越来越多的作用, 特别是在大数据、大信息的应用中, 布线的作用更是如此。而衡量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质量的优劣, 除取决于设计方案是否先进, 产品选用是否适宜, 施工质量能否得到保证, 工艺水平是否高超外, 更要取决于综合布线系统产品本身的质量, 因为它是整个工程内在质量的根本因素和物质基础。

从目前的实际应用中来看, 产品本身质量的优劣, 对整个项目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时常听到或看到不少的项目因为产品的问题而影响整个项目或给各方带来烦恼。因此, 在工程实施中, 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对其进行检验、抽测, 从工程的源头杜绝不合格的产品进入使用。

本期以全生命周期看综合布线系统质量为焦点, 从工程实施、网络运行、产品质量、测试验收、日常运维五个方面, 邀请业内专家、产品供应商、测试厂商对其进行探讨,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足点、不同的理解观点, 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启发。

正方观点:通了就行、能上网就行、能用就行、后期能支持千兆/万兆就行。

反方观点:提交工程检测验收报告证明达到布线系统质量要求, 确保今后网络可扩容升级, 并能保持高可靠性。

张宜——支持反方观点

布线系统工程的性能指标检测及完成检测报告是工程验收必须做到的一项工作。线缆的导通只能体现传输介质的通断状态, 但不能真实地反应布线系统达到的等级与支持的传输速率。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中明确指出:“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应符合设计要求, 工程验收前应进行自检测试、竣工验收测试工作”, “综合布线工程包括电缆系统电气性能测试及光纤系统性能测试, 电缆系统测试项目应根据布线信道或链路的设计等级和布线系统的类别要求制定。各项测试结果应有详细记录, 作为竣工资料的一部分。”

朱立彤——支持反方观点

“通了就行、能上网就行、能用就行”只是看到了表面现象, 系统工程没有经过检测验收就无法确认建成布线系统是否满足设计的传输要求, 也就不能确定该布线系统后期能否支持千兆/万兆应用。通过检测验收报告才能证明系统的缆线、配线模块、信息插座模块、连接器件的产品质量及其之间连接质量达到《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07和《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7的要求, 才能确保今后系统扩容升级, 并能保持高可靠性 (实际上, 保持高可靠性与运维是分不开的) 。

黄群骥——支持反方观点

正方观点本身就是矛盾的。“通了就行、能上网就行、能用就行”很难保证后期能支持千兆/万兆的应用。综合布线看似简单, 其实要求还是很高的, 这主要决定于应用场合。对于综合布线, 如果只是满足“通了就行、能上网就行、能用就行”, 而不是精心施工, 认真测量, 不但无法保证后期能支持千兆/万兆的应用, 连“能用就行”都很难保证。

曾松鸣——支持反方观点

对于最终使用者而言, “能用就行”是基础, 但这个“能用”是随着应用的需求而变化的, 如果施工方仅考虑现在的“能用”, 就意味着整个项目将为了新的“能用”而不断地升级。对于施工方而言, 工程一次性完工、不再因系统升级而进行项目改造, 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接新的项目。所以一般的施工方都会交付检测合格、达到设计要求的项目, 一方面他们不再有后顾之忧, 另一方面对他们的名声都会带来好处。

房毅——支持反方观点

作为基础设施和网络传输的物理平台, 对系统当前的正常运行和未来的应用扩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因此, 合格的产品选择、良好的施工安装和严格的系统测试, 是系统最终达到用户需求并实现设计要求的重要环节。系统建设有相应的依据标准, 并且相关的国际、国家标准都有着一致性和关联性, 而最终各种新技术发展和规范的建立都是基于已有标准和规范之上, 因此, 进行严格的测试并满足规范要求, 是确保系统满足各类应用和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

李超——支持反方观点

必须要提供检测验收报告, 才能证明综合布线工程系统的质量、可靠性和扩展性。其一, 综合布线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因素较多, 内容包括机房、通信、IT设备、大楼建筑、防雷、防干扰等, 因此不能仅凭通了与否来简单评判;其二, 综合布线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需要多项性能参数表示, 仅以网络连通是无法表示的, 譬如, 较差的综合布线系统能通, 但会产生网络应用丢包和高时延等;其三, 仅能通则无法保障后期扩容升级后的系统质量。

孙慧永——支持反方观点

能用而且包括后期支持千兆甚至万兆升级的前提是只有进行系统的检测并达到标准要求才能保障后期升级, 这恰恰是支持反方的观点。

曹强——支持反方观点

今后高带宽应用会越来越多, 如今综合布线系统往往承载着未来更高带宽的应用, 而且综合布线系统作为IT基础设施, 需要有较长的使用寿命和高可靠性。为了实现这些目的, 国际上提出了结构化布线的理念。在结构化布线产品的设计、生产、施工、验收过程中, 都需要参照相关的国际和国家标准, 这样结构化布线才可以为综合布线带来高可靠、易管理、易扩容的特点。

刘界民——实际上, 正方和反方的观点都归集到要让目前的布线系统在将来有可靠稳定的表现以及能在将来充分发挥现有布线系统的潜力。

目前, 在实际网络使用过程中, 相当多的还在使用百兆网络。但是现有的布线系统足以支撑更高速的网络, 比如, 超5类能够支持1000Base-T标准, 6类能支持1000Base-TX, 增强型6类以上线缆能支持万兆10GBase-T。但是要保证现有的布线系统能在将来支持网络系统的升级, 首先要保证布线系统的性能。通断仅是最基本的要求, 甚至能够通过布线系统建立千兆或万兆的连接也不能完全保证该速率的传输, 不可靠的布线系统会导致大量的丢包和重传, 占用传输带宽, 降低了传输速率。虽然我们可通过丢包率检测来进行通道的性能测试, 但是这样的检测仅反映短时间的传输效果, 不适应长期使用, 不会因为布线系统的老化和污损导致网络性能的下降, 所以进行有针对的布线系统测试是必要的。

肖建波——支持反方观点

必须要提供检测及验收报告, 才能证明综合布线的施工质量以及运行的可靠性。

正方观点是综合布线的基本要求, 如果在综合布线过程中, 这些基本要求无法满足, 仅是一个“布线”, 是远远满足不了客户需求的。客户需要的是一个质量过硬、升级方便、并能保持高可靠性的综合布线系统。

潘凯恩——支持反方观点

综合布线是计算机网络的龙骨, 属于基础建设的一部分, 前期设计和施工上的缺陷必将影响后期网络的稳定性和可扩容性, 容不得马虎。

总结:从反馈的信息来看, 大家的观点还是比较一致的。

综合布线不再是以往能通就行, 能用就行, 现在的布线系统承载的功能更多、作用更大, 特别对于大数据、大信息以及某些行业的应用, 稍微的不慎, 其带来的后果将是难以想象。另外, 综合布线系统要考虑长远的设备更新换代后是否能够支持, 且能否确保升级后的可靠性、安全性, 这些都是现在布线系统工程要提前考量的。

■工程实施

用户如何确保布线工程项目验收合格 (随工检查、自测、施工方测试或委托第三方测试) , 哪种检测方式可以保证质量更高, 可操作性更好?

○张宜

布线工程验收主要以检测报告文档的完整性与准确性为依据。一般情况下, 检测工作在随工中完成实施, 所以检测工作由工程集成商完成比较合适。在施工过程中如发生质量问题或因用户需要, 也可以委托具有检测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完成, 但需预留相关的测试费用作为凭证依据。

○朱立彤

为了确保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质量, 随工检查、自测、施工方测试是不可缺少的, 工程验收时也有相关要求, 符合国家验收标准要求即可通过验收。通过上述程序检测的结果是由施工方自己得出的结论, 可能有些质量问题没有反应出来。布线工程的测试对技术水平、人员、设备等要求较高, 一般的施工方很难达到这些要求。第三方认证测试单位是专业化的检测机构, 可以保证综合布线的工程质量。第三方认证测试费由业主单独立项, 不计入综合布线工程施工单位的工程费中, 保证了测试工作的客观性。第三方认证测试单位从业主方收取测试费, 为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质量负责, 其遵循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 站在业主方的立场上对布线工程进行全面的认证测试, 且根据相关国家验收标准对工程进行评定。所以说, 第三方认证测试方式可以使工程质量得到保障, 可操作性更好。

○黄群骥

为确保布线工程项目验收合格, 随工检查、自测、施工方测试和验收测试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是必不可少的。随工检查是为了保证工程进度, 自测是为了保证工程的初始质量, 随时返修不合格的信息点;施工方测试则是在交付验收前的最后一次检查, 杜绝在自测和验收测试期间因为整理线缆、打压标签等工作导致线缆失效的事情发生;第三方测试一般以抽测居多, 但公信力较强, 测试结果比较让人信服。这些环节都很重要, 如果非要说出具体的话,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施工方测试, 因为它是最全面、最细致的测试, 当然这要排除施工方弄虚作假、使用不适当仪器等非正常情况。

○曾松鸣

用户分工程用户 (一般是甲方的基建部门) 和最终用户 (一般是甲方的使用部门, 如IT部门等) , 他们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对于基建部门而言, 工程顺利完成、评审合格、包括检测报告在内的文档交接清楚, 就已经达到基本的质量要求。对于最终用户而言, 外表美观、系统正常使用、发生问题能够迅速修复是他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而这些要求都需要在工程期间一一落实, 所以他们对质量的要求往往比基建部门更高。随工检查、自测、施工方测试或委托第三方测试等, 是综合布线工程中常见的检验手段, 其中随工检查用于工程期间对异常情况立即纠正, 并从中找出共性, 避免工程出现批量性的隐患或故障;自测是乙方在交付甲方验收前必做的一道程序, 即对自己完成的项目进行检测, 确保甲方验收时能够顺利通过;第三方测试则是甲方委托中立的第三方进行性能检测, 甲方则从第三方检测报告中判断项目的合格程度。对于综合布线项目而言, 这些检测方式缺一不可, 当然投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会相应增加。

○房毅

其实, 只要使用合适的仪器仪表, 采用正确的测试方法, 按照标准的测试规程等, 得到的结果应该是一致的。上述的各类检测方式都有适用的场合, 比如随工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纠正, 相对而言, 委托第三方测试是对用户最容易实现的更加客观的数据。

○李超

首先, 综合布线工程的竣工技术文档包含随工验收记录。很多用户需要施工方提供详细的检测报告, 而且使用经过校对过的专业测试仪, 而且测试报告不仅在于链路是否PASS, 还包含波长、损耗、极限值以及测试方向和参考电平, 每条链路都是一个单独的报告。目前, 越来越多的用户委托第三方抽测或通过全测来检验施工方的施工质量, 这样做的结果比施工方测试更为客观、公正。

○孙慧永

上述各种检测各有不同的功能, 对质量的保证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如随工检查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自测与施工方测试操作较方便, 但总体来说, 第三方检测对于整体质量更具权威性。

○曹强

在结构化综合布线的施工中, 需要对堆线、穿线、长度、捆扎、弯曲、端接、接地 (仅适用于屏蔽系统) 、理线、穿线载体等工作的施工规范性和步骤进行检查, 并对施工的安全性进行检查。通常在结构化布线的某一楼层的工作区、水平区、管理区的子系统完成后, 需要对该楼层的所有信息点进行链路或信道测试。在光缆与光配件进行熔接、冷接、磨接等端接后, 也需要测试光信道, 无论铜缆和光纤的测试都需要采用专用的测试仪器, 且该测试仪器和模块在其校准的有效期内, 另外如果是采用光时域反射测试仪 (OTDR) 测试光信道, 需要与该光产品的制造商联系以获取最佳做法。在Cat.6A的铜缆布线中, 如果采用非屏蔽6A产品, 由于其外部串扰值 (ANEXT) 的余量得不到较好的保障, 需要委托第三方对6A链路进行额外的抽查。上述这些是保证项目施工品质和提高验收合格率的常用方法。

○刘界民

要确保项目合格, 三种检测方法均有其需要解决问题的层面, 随工检查要及时发现问题, 快速改正;自测的成本低, 便于实行;第三方测试可以控制项目质量。

○肖建波

综合布线施工过程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过程, 施工质量将直接影响后期整个系统的使用。所以, 对施工质量的管控是一个持续的、多方检验的过程。在施工阶段, 需要安排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随工检查、自测, 以确保问题能及时地发现并得到有效地处理。施工完成或阶段性完成后, 需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测试机构进行测试, 并出具相关的结果测试报告, 如有问题应及时更改, 直到完全测试合格为止。

○尹岗

施工材料进场时做一次抽查 (进场测试、入库测试) , 检测准备安装的电缆、跳线、插座等是否有问题。如果不是同一家厂商的产品, 最好搭上仿真链路 (三长三连) 进行检测。对于施工方而言, 随工检测、自测可以相结合, 既高效又能尽早发现施工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对于大中型业主来说, 自测是可选方案, 因为网络规模大, 自备检测工具用于验收测试, 交工后用于今后的扩容改造、日常维护和故障诊断。出于人手不足或其他原因, 最常见的做法是委托第三方进行全测或抽测。

○潘凯恩

诚然, 验收合格是工程项目的最终追求结果, 但也需要有系统性地保证综合布线的工程质量。一个合格的工程需要经过完整的流程, 各类检测应贯穿于布线项目的始终, 个人认为分类测试没有哪一项最重要之说, 其均是具有同等重要性, 区别在于施工对象, 即实施者站在何种位置, 是甲方还是乙方或者其他。

如何选择测试验收标准和测试模型?

○张宜

选择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7中相关的技术条款完成测试与验收。对电缆布线系统可按照永久链路和信道的连接模型测试;光纤则以光纤信道进行测试。每一种测试模型包括的内容与指标都是不相同的。

○朱立彤

布线系统的测试验收标准可参照现行的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7, 可选择永久链路测试模型。

○黄群骥

选择测试验收标准和测试模型不是问题。在我国境内的所有工程首先要执行国家标准, 如GB 50311-2007和GB50312-2007, 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测试验收即可, 至于采用国际标准进行测试验收, 那是锦上添花的事, 可做可不做。

○曾松鸣

测试和验收标准、测试模型应满足国家现已颁布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7及智能建筑行业的相关验收标准《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2013等, 如果综合布线系统是为其他弱电系统 (视频监控、门禁、广播、工控、体育、交通等) 提供传输信道, 则还需满足弱电系统的验收规范。

○房毅

根据应用选择相应的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及模型, 不过越来越多的用户是基于供应商的产品技术规格和自身应用选择测试标准和模型, 这样的测试模型和标准通常会更加严苛。

○李超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7是目前最常用的测试标准, 另外还有一些国际标准, 如TIA 568C、ISO 11801等。在水平链路测试中, 最好选择“通道”测试模型, 这样可以全面了解跳线的整体应用性能;在干线的光纤测试中, 以一级测试 (衰减) 损耗为主, 在少数高速链路需要考虑二级测试 (OTDR) 。

○孙慧永

按照标准来看, 无论是光纤链路还是铜缆链路, 采用永久链路的测试模型作为项目测试验收界面是比较科学的。

○曹强

在综合布线的测试验收中, 须依据ANSI/TIA/EIA或ISO/IEC等常用标准对链路或信道的测试模型进行测试。这些模型包括连续性、信号导线、屏蔽导体 (仅限于屏蔽系统) 、短链路、开路、线长、回波损耗、插入损耗、近端串扰、近端串扰功率和、近端衰减串扰比 (ACR-N) 、PS ACR-N、综合衰减远端串扰比 (ACR-F) 、PS ACR-F、直流回路电阻、传播延迟、延迟偏差等。

○刘界民

采用永久链路测试, 因为信道测试无法保证用户将来会使用同样的连接跳线, 在性能上可能会有差异。测试可以参考《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7。

○肖建波

有些网络布线系统的施工单位使用简单的网络通断测试工具, 测试时如果网络连通灯一亮, 就认为网络没有问题, 线缆安装合格, 这样做不可取。这种测试只能说明网线连接正确且没有断路。我们知道, 计算机网络工作时要使用高速度承载很大的信息流量, 对通信线缆的要求较高, 且对衰减、损耗、速率和抗干扰都有相应的规定。

○尹岗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不是高科技, 所以应尽量选择最新的标准。至于测试模型, 由于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和优势决定了设备跳线可能会在使用期间经常更换, 所以应选择永久链路模型, 并以此作为验收存档数据。为保证开通链路的质量, 可以在开通前做一次通道测试 (即信道测试) , 但由于通道测试仍不能保证链路参数一定符合要求, 所以最稳妥的办法是对设备跳线进行测试。

○潘凯恩

建议选择《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7作为验收标准, 在某些特殊项目中可另选TIA 568C以及ISO 11801标准作为备选验收标准, 在测试时选择永久链路模型进行验收。

■网络运行

如何确认布线系统符合今后5年甚至更长时间网络扩展与新的业务应用需求?

○张宜

根据摩尔定律, 网络的发展以18个月为1个周期。目前以太网标准IEEE 802.3已涵盖10G、40G、100G网络的内容。布线产品也是伴随网络对传输速率要求的提高而发展, 不同级别的布线系统支持不同的网络应用。我认为, 目前水平布线子系统采用6A、7、7A等级, 主干布线子系统采用OM3、OM4和单模光纤基本可以满足未来网络的发展。

○朱立彤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可以满足建筑竣工使用时的计算机网络应用需要, 并在带宽上预留一定的余量, 尤其在配线子系统的缆线、模块等选用要考虑未来的发展需要, 基本上能保证未来5年的网络扩展与新的业务应用。如果有更高网络带宽要求, 通常是更换干线子系统的光缆、配线设备, 来满足网络扩展与新的业务应用。

○黄群骥

布线系统是物理层的基础设施建设, 即使网络发展再快, 一般保证5年网络扩展与新的业务应用需求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曾松鸣

对于综合布线系统承载的弱电系统而言, 网络系统的变化是最大的, 所以了解网络系统的短期和中期发展规划, 就能了解未来5年内应用需求的绝大多数变化情况。当然, 对于视频监控而言, 它对综合布线系统的需求变化也很快, 但由于它对传输要求的基点低, 所以目前还不产生明显的压力。对于计算机网络系统而言, 在网上可以收集到预测数据, 尽管这些数据对于10年后的前景可能不准, 但对于未来5年内的需求还是可信的。当具有规划能力的技术管理人员参考这些信息时, 就能够确认现有布线系统 (包括规划中的和纸面上的布线系统) 是否符合未来5年内的应用需求。

○房毅

系统测试的重要性也体现在这, 通常技术的发展和标准的更新也都是保持近似这样的周期, 因此, 只有使用最新的技术和产品, 满足最新的标准和规范, 才可以确保系统符合今后5年网络扩展和新业务应用的需求。

○李超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一般周期在20年以上, 并且在工程完毕后尽量“少扰动”, 因为综合布线的设计思路是满足当前网络流量的要求和网络拓扑结构, 并且考虑未来的网络扩展和业务应用升级, 而水平布线应该重点考虑其扩展性和可升级性, 采用高等级的增强型6类铜缆来支持10G的桌面网络接入, 可保证未来几年的网络扩展和高带宽新业务的应用。

○孙慧永

按网络3~5年的更新周期来看, 布线需要采用适度超前的规划与部署, 以满足下一代网络的升级要求与新业务的应用需求。

○曹强

鉴于终端存储设备 (常见是HDD/SSD) 的结构和成本因素, 以及目前主流的终端存储设备的传输接口 (常见接口有PATA/SATA/E-SATA/SCSI/USB/1394/MSATA/PCI/mini PCI-E/NGFF等) 吞吐能力的发展相对缓慢, 相信大多数用户端的应用带宽需求在5年内会保持在千兆的水平。以太网供电的应用会更加普及使得人们对屏蔽铜缆解决方案的需求量呈增加的趋势。主干部分由于距离因素, 常用光纤作为载体, 光纤到桌面的应用会慢慢普及, 而光传输通常是由光收发器的性能来决定传输带宽, 从目前光收发器的发展来看, 相信绝大多数主干端的应用带宽需求在5年内会保持在万兆的水平。

数据中心发展的速度迅猛, 以往数据中心大约80%的流量来自于接入层 (EDA) 、汇聚层 (HDA) 、核心层 (MDA) , 大约20%的流量来自于EDA之间。但是由于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的大规模应用和发展, To R布线架构的日趋完善, 无论是EDA之间、EDA到HDA交换机、HDA到MDA交换机横向和纵向的带宽, 相比之前的需求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尤其是虚拟化的普及, 未来大约80%的流量来自于EDA服务器之间, 因此, 现在常见的万兆带宽可能会在核心层出现流量瓶颈。预计5年后, 数据中心会有40G带宽甚至更高的需求。另外, 数据中心的铜缆传输成本也在不断降低, 无论是在EDA、HDA还是EDA、ZDA内, 高可靠性的40G铜缆解决方案也会成为另一种趋势。

○刘界民

在设计布线系统时, 要规划和预期业务应用的需求增长, 同时要关注当前布线市场的发展趋势, 多了解新技术、新应用, 选择合适的方案。

○肖建波

综合布线行业提出的口号是“光进铜退”, 主产品在后期将作为综合布线主流, 在设计布线系统时, 要考虑到后期的发展需要。

○尹岗

5年内的网络扩展一般体现在规模和速度上, 这主要针对机房布线, 特别是数据中心布线, 设计时应适当留有余量。

○潘凯恩

从网络层来看, 网络传输设备和应用系统大约以3~5年为一个升级或更新周期, 在设备升级和扩容时, 原有的布线系统能否胜任, 这取决于应用流量的增长趋势, 即对于不同用户来讲, 如果业务信息化规模和组织扩展以翻倍的方式递增, 也需要保证布线系统在设计上留有余量。

如何确认布线系统符合今后20年网络扩展与新的业务应用需求?

○朱立彤

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速度非常快, 很难确保何时因网络扩展与新的业务应用需求。随着技术的发展或用户自身的需求, 有可能采用无线网络。

○黄群骥

现在信息化的发展非常迅速, 对带宽的要求日新月异, 3~5年的预测还算比较适用的, 10年后的情景很难预测, 所以说布线系统符合今后20年网络扩展与新的业务应用需求是不成立的, 除非是在20年后满足传统业务的需求, 则不会发生大的变化。

○曾松鸣

综合布线系统在20年内能否符合业务应用需求是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对于已投入使用的布线系统而言, 系统结构、产品等级、点位布置已经固定, 在此基础上如果分析现有系统能否在未来20年内符合业务应用的需求, 可根据所在企事业的发展规划、所在建筑, 结合相关应用 (如:网络、电话、视频、音频、控制等) 的发展趋势, 就能得到所需的数据, 加上前瞻性分析, 最终得到相应的结论。而对于正在规划中的布线系统而言, 系统结构、产品等级、点位布置等技术参数需要进一步展开分析, 所以它是在预测的基础上而形成。当然对于所面对应用的分析、企业规划、发展趋势的收集必不可少, 还需要考虑到实施过程中人的想法也是随时在改变, 其因素可能会导致规划工作整体失败。这就要求规划人员能够从技术、心理层面进行前瞻性分析, 从中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 使规划时的系统可满足各种变化, 达到在实施完毕的系统略有超前, 在5年后的系统应符合应用需求, 在20年内仍然能够满足基本需求的目标。

○李超

20年的时间, IT网络需求会成倍增长, 综合布线系统需要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 较多采用兼容未来高速网络的技术和产品, 能方便地升级到未来的40G、100G等高速网络的应用。

○孙慧永

对于网络技术更新速度如此迅速的今天, 能肯定的是, 作为布线系统可以确保在今后的20年内, 在现有等级上还能继续使用, 具体会应用什么新的业务不好预测。

○曹强

在未来20年内, 综合布线发展水平应用可能会达到万兆的带宽需求。在数据中心是, 未来的带宽需求会普及40G并达到100G的水平, 并可能在HDA引用动态智能网络基础设施的概念来缓解核心层的流量瓶颈。

○刘界民

很难去简单推测网络发展20年后的样子。从目前的产品和技术来看, 单模光纤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理论上带宽是无限的, 随着设备的升级, 带宽也可随之升级。

○肖建波

综合布线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 20年是一个较长的周期, 很难准确地做出判断, 只能在设计初期尽最大努力去考虑后期新的业务需求, 延长综合布线系统的使用期限。

○尹岗

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布线一般针对水平桌面用户, Cat.5e可以稳定支持1G, 超过20年的布线可以使用Cat.6A, 其支持10G到桌面没有问题, 足以应对未来30年甚至更长的“单点”用户带宽需求。如果使用光纤, 20年内可以考虑使用OM3多模光纤, 超过20年则需要单多模光纤同时布放, 或先期布放OM3光纤, 后期再更换单模光纤。但对于数据中心布线而言, 能支持20年布线不变的只有机房布局和可重复性使用的“管槽桥架系统”, 布线系统无法满足这么长的时间, 除非全部采用单模光纤和设备, 但这不符合性价比指标。

○潘凯恩

20年的时间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谓翻天覆地, 在项目设计选择时更多是考虑投入产出比, 一般考虑10~15年的布线系统寿命为佳, 在此前提下, 要综合考虑网络后期发展和成本因素。

布线系统投产运行3~5年后, 怎样为了升级扩容或为达到高可靠性再次认证传输性能?

○张宜

布线系统产品的质量一般保质期可达到10~15年, 甚至更久。但是由于布线环境发生变化, 工程施工存在隐患, 产品本身出现质量问题等原因, 都会造成网络的传输质量下降。为判断布线系统运行的状态和找出故障产生的原因, 可以对原有的信息点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抽测, 用所测指标参数值和标准值进行比对, 确定产品是否要进行升级与更换。

○朱立彤

如果是系统小范围扩容则不需要再认证传输性能;如果系统扩容范围比较大, 则需对扩容部分的布线系统进行认证传输性能。在网络传输速率升级时, 需要对原有布线系统进行再认证传输性能, 确保原系统满足网速升级的要求。对有高可靠性要求的布线系统, 应每隔几年对布线系统进行再认证传输性能, 确保缆线、配线模块、信息插座模块、连接器件的性能及系统的连接仍满足网络系统运行的需要。

○黄群骥

布线系统投产运行3~5年, 正常情况下应该能满足业务需求的发展, 否则说明设计起点太低。在使用情况下对综合布线传输性能再认证的难度比较大, 除非冗余量较大。

○曾松鸣

当系统运行3~5年后, 规划、资金、施工等原因所造成的不足 (容量不足、可靠性问题等) 已经暴露, 系统有可能需要进行升级改造。在升级改造之前, 同样应进行现有系统认证、规划和前瞻性分析。这时需要确定升级目的、追加投资、工程量、施工可能带来的损失、希望达到的水平 (系统等级、满足年限) 、对未来的预测等因素, 根据这些因素结合上述规划方法进行论证。另外, 需要说明的是, 这时的工程有进入改造项目范畴 (除非是在预留的空间中进行扩建或升级) , 其施工难度可能远高于新建工程, 甚至是要在不影响现有工作的前提下进行施工, 所以工程量计算会成为制约项目升级能力的重要因素, 也是确定施工方能力的重要因素。

○李超

建设初期必须要考虑性能的余量, 也要考虑空间的余量。对于光缆, 一级测试已发挥不了作用, 必须引入二级测试 (OTDR) 结合一级测试, 检测是否有扩容后异质光纤、熔接点损耗超标、光纤裂纹等问题。

○孙慧永

用户如果对网络的可靠性要求很高, 建议在运行3~5年以后对性能进行抽测, 以确保线缆的性能与初安装时没有明显的降级, 确保后续升级与扩容的整体网络质量。

○曹强

如果因为设计时对带宽需求考虑不足或是施工的不严谨, 这些风险可能造成较大的改建成本甚至损失。因为, 通常软件在IT包里的寿命最短, 只有3~5年, 硬件在IT包里的寿命只有5~7年, 而综合布线这类基础设施的寿命需要考虑10年甚至25年之久, 在设计综合布线系统时, 应该考虑到未来更高带宽的需求, 并给出适当的冗余。综上所述, 这些是实现高可靠性再认证传输性能的基础, 后期运维期间同样需要依据上述的基础进行。

○刘界民

在扩容前可以进行重新认证检测, 调查研究扩容的可行性。例如, 网络带宽要从千兆升级为万兆时, 可以对现有的永久链路做万兆的认证测试, 分析是否符合新的应用。

○肖建波

3~5年对于综合布线的发展应当说是一个不短的周期, 只有大量使用光纤传输, 才有可能保证网络升级扩容和传输性能。

○尹岗

投运早期的设备容量和速度都没有达到布线系统支持的最大符合能力, 此时即便存在一些问题也可以稳定支持前期应用, 3~5年系统升级或扩容对布线系统的潜力进入“考验期”:一方面系统本身存在先期未发现的质量问题, 另一方面还存在着材质老化、结构人为变更、大量“新”跳线接入系统设备的状况, 这些都有可能令系统的“潜力”受到损伤, 所以在新系统或升级系统投运之前, 须对布线系统进行再认证, 首先是针对新的高速应用进行参数认证, 只有这样, 才能确保100%的完好率和可靠性。

○潘凯恩

测试设备的更新使得对原有测试数据进行软件层面的再认证成为可能, 这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们无需再将原有系统逐个现场重新进行认证测试, 推荐80%的链路运用软件进行再认证, 而20%的链路, 特别是重要链路进行现场实测, 以兼顾扩容和高可靠性的要求。

如何保证布线各个子系统始终保持高可性高品质?

○张宜

从项目规划到工程验收始终掌控每一个建设环节的质量。在系统运行阶段, 规范和有效地维护, 并提升管理与维护人员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

○朱立彤

布线系统施工应按设计图纸进行信息插座、配线设备、机柜、管槽的布置, 按照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7的要求进行信息插座、配线设备、机柜安装、缆线敷设和保护, 并做好配线设备、缆线、信息点等设施的标识和记录, 保证各子系统及整个系统的工程验收, 提供完整的竣工资料。在布线系统的运维期, 管理维护人员应对布线系统进行动态管理, 当配线子系统信息点的用途、配线架的跳线连接、干线子系统和建筑群子系统配线架的跳线连接发生了变化, 应及时对原标识和记录进行相应修改, 对这部分原竣工资料也需进行相应修改, 为日后维护和管理带来方便。通过控制好施工、验收、运维管理工作, 可以保证布线各个子系统始终保持高可性与高品质。

○黄群骥

先进的设计, 优质的产品, 合格的施工, 认真的检测, 良好的运维。

○曾松鸣

最简单的方法是应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对整个项目的全程 (从规划、产品选型到维护、消亡) 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可行的做法是设定多个质量控制节点, 确定每个节点的质量控制要求, 借助于节点控制使“推理”中的工程质量得以保证。同时伴之首件负责制、随工检查、自检、第三方检查、定期维护等手段, 使潜在的隐患浮出水面, 调整质量管理措施使系统中的各个部分都能长期保持高可靠性和高品质。

○房毅

首先要选择高性能的产品, 同时要有好的安装商, 安装完成后要按照严格的测试流程进行系统测试, 并且要求用户有良好的使用和维护习惯, 这样才可以确保系统具有较高的性能和稳定的运行。

○李超

综合布线系统设计遵循可扩展性和兼容性, 尽量减少后期综合布线的扰动, 并且保证后期系统的平滑升级和扩展。在综合布线设计建造完成后, 子系统运行是保持高可靠性与高品质的前提保证, 也是运维过程中需要切记的。

○孙慧永

严格按标准管理流程对布线系统进行管理与标识, 定期抽测产品性能, 促使系统在生命周期内保证良好的品质与可靠性。

○刘界民

首先, 要选择可靠的产品品牌, 保证产品质量和强大的技术支持团队;其次, 施工安装的过程要规范专业;再次, 系统在日常运营管理时要有规范的MACs (移动、添加和变更) 流程。

○肖建波

减少变更, 这是在综合布线设计建造完成后, 子系统运行保持高可靠性的前提保证。当然要减少这样的变更还要看综合布线前期规划设计的余量和兼容性。

○尹岗

除了把好选型测试、入库测试、随工测试/监理测试、验收测试、开通测试、诊断恢复测试、再认证测试等“流程品控”关口外, 定期维护是确保系统高可靠性的重要手段, 需不懈地坚持。

○潘凯恩

对于布线系统而言, 通常, 后期使用维护中的永久链路部分问题相对较少, 而在管理人员和用户可能接触到的子系统容易出现管理和质量问题, 这需要大力加强管理维护中的标准化概念, 强调维护流程并对用户进行培训, 不轻易自行处理问题, 不按原标准管理各类子系统。

电子配线架是否能够辅助运维期的质量控制?

○张宜

电子配线架是为了提升网络与布线的管理水平, 提高管理效益, 降低运营成本, 对布线系统本身的质量控制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智能布线系统的采用反而会给布线系统的运行带来新的质量控制点, 其中包括了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

○朱立彤

综合布线系统运维工作负责系统的安全运行、设备连接的变更、定期的检测与维护、故障的消除等。电子配线架是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管理工具, 它可实现对系统进行实时的智能管理, 包括实时监测链路的通断、端口的变更、识别终端的非法接入。电子配线架满足综合布线系统运维工作中重要的安全运行、设备连接的变更等方面管理的需要, 能够很好地辅助运维期的质量控制。

○黄群骥

电子配线架是为辅助运维而研发, 但是, 所有运维都离不开负责任的运维管理人员。

○曾松鸣

电子配线架对于运维期的质量控制会有一定帮助。例如, 运维期最常见的现象是跳线混乱, 甚至到了不敢插拔跳线的地步。这就意味着许多运维人员在插拔跳线时不留记录或记录不全, 如果采用电子配线架, 能够在跳线两端被插拔的瞬间就记录新的跳线状态, 而运维人员则可以对电子配线架中的记录进行人工确认。对于运维人员来说, 这无疑是一个不错的管理方法。

○房毅

电子配线架对于运行维护的管理会有些帮助, 对于质量控制没有更多的价值, 质量应该还是以好的产品、好的安装工艺等作为基础元素。

○李超

电子配线架对于物理层的中继设备和连接线缆的管理, 通过流程化电子工单、跳线记录自动化、物理资产信息化, 辅助运维期的质量控制, 减少人为误操作、记录紊乱等现象。

○孙慧永

智能布线系统采用实时监测与扫描, 如果产品本身有明显的质量问题, 如接触点的断开导致系统报警, 从某一方面来说, 对本身质量控制有一定的作用, 但个人认为, 智能布线系统最大的价值在于基础设施的监测与完善管理。

○曹强

TIA 942对四级机房的标准要求是有4个9的可用性 (99.995%) , 在国家标准GB 50174-2008对A级和B级机房分别提出了“宜”和“可”采用实时智能管理系统的技术要求, 在数据中心里, 电子配线架既是实现辅助运维的工具, 也是提高机房可用性、降低宕机时间的有效工具。在楼宇布线中, 电子配线架同样是辅助运维的有效工具。据统计, 在IT没有采用电子配线架的环境下, 运维成本可能占到总成本的70%, 甚至会更高。究其原因, 电子配线架的功能主要是物理链路侦测, 同时辅助管理人员管理规划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的信息点数量、拓扑结构及线路走向。电子配线架具有管理软件的资源统计分析功能, 可实时统计配线架端口占用、交换机端口占用、机架空间资源占用等信息, 以协助管理人员进行设备装机规划, 还可以记录综合布线系统的各种工作状态, 以便管理人员查询, 并提供查询定位功能, 包括信息点平面定位、机架端口定位等, 以协助管理人员进行快速端口定位。管理软件会提供实时日志, 并通过SMTP服务器实时向管理人员发送事件邮件。所有这些使得运维的质量得到提高, 并很好地控制运维成本。

○刘界民

电子配线架的特性可以配合系统在日常运维管理时对MACs (移动、添加和变更) 进行记录。它具有实时记录、主动记录的特性, 这是传统人工记录无法做到的。

○肖建波

电子配线架具有实时性、逻辑性、集中性、安全性等优点, 对运维期的质量控制有相当好的辅助作用。

○尹岗

电子配线架对于及时发现变更、失效、错误等问题很有效。

○潘凯恩

电子配线架改善了维护的难度, 节省大量的人工和时间, 是辅助运维期质量控制的重要工具。

■产品质量

进场测试能保证施工材料质量吗?

○张宜

布线产品质量与制造工艺水平将直接关系到布线系统的性能指标。当然, 施工的操作规程与规范化也会影响测试的结果。所以布线系统的质量控制是一个全面质量控制的过程。

○朱立彤

线缆与连接器件所附标签内容应齐全、清晰, 且附有本批量的电气性能检验报告, 进场测试能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

○黄群骥

施工材料质量对于整个工程来说十分重要, 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进场测试, 才能保证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材料质量。

○曾松鸣

进场测试是区分工程质量和产品质量的重要一环。对于许多工程而言, 进场不做产品测试, 到工程自测、验收时测试不合格, 再来判断是产品问题还是施工问题十分困难, 因为综合布线的缆线是敷设在天花上、地板下和墙壁上的, 基本无法在工程后期再将缆线拆除检查。而施工中的问题如果与材料的问题混合在一起, 将导致工程无法竣工。如果能在材料进场时进行测试, 使具有质量保证的产品进入工程, 可排除因产品而导致的工程不合格, 一方面使工程合格率明显上升, 另一方面加快故障排除速度。进场测试在理论上能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 但现实中还是有难度的。施工材料质量控制最理想的方式是全部进行测试, 但缆线、模块目前没有合适的无损测试方法, 所以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中提出的是抽检方式, 通过推理确定施工材料质量是否合格。对于质量管控严格且能够保证产品长期稳定可靠的产品供应商而言, 这无疑是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质量保证方案。

○房毅

进场测试, 可以保证施工材料质量, 确保到货产品与定购产品一致, 并且了解产品在安装之前的基本性能, 也可以用来验证实际的安装效果。

○李超

进场测试是综合布线工程在施工前不可缺少的步骤, 通过测试可以发现一些产品在运输或者保管过程中受到的损失, 但是材料质量不能完全靠进场测试来控制, 还是要从品牌和采购的角度去保证材料的质量, 如找知名品牌或信誉较好的代理商。

○孙慧永

进场测试需要掌握科学的抽样测试方式, 可以在项目施工前期发现潜在的风险, 对材料质量的检测有一定作用。

○曹强

首先还是需要从品牌和采购的角度去保证材料的质量。通过进场测试来保证材料质量的方法有些滞后且不太实际, 除非像跳线这种可以在进场的同时进行的产品检测。

○刘界民

首先要选用品牌产品, 质量高度一致;其次在产品进场时, 要进行进场测试, 这样也可反映出产品的质量。

○尹岗

进场测试需要按照元件级测试和兼容性测试要求才能保证选材的质量。元件级测试是针对电缆、跳线、模块单独进行的“分立”质检, 确保与出厂质量指标相吻合, 兼容性测试是将电缆、模块、跳线等搭接成仿真链路进行的兼容性测试 (Cat.6/Cat.6A各厂商产品存在不兼容的问题) , 确保自选产品的兼容性、一致性、可互换性。避免因后期安装高速设备时出现误码率偏高甚至无法连接等问题。对于Cat.6A支持10GBase-T应用, 则可以考虑进行“六包一”测试。

○潘凯恩

进场测试可以有效避免因后期验收由于材料质量问题导致的不必要返工, 强烈建议执行进场测试。

如何根据进场测试结果对质量进行评价?

○张宜

按照国家标准要求, 原则上, 系统工程安装质量检查各项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结果为合格;被检项的合格率为100%, 则工程安装质量合格。对绞电缆布线全部检测时, 无法修复的链路、信道或不合格线对数量有一项超过被测总数的1%, 则判为不合格。在光缆布线检测时, 如果系统中有一条光纤信道无法修复, 则判为不合格。对管理系统还应该按照专项进行验收。

○黄群骥

测试若都合格, 一般可以认为是合格产品。如果有不合格产品, 则加倍抽测, 在加倍抽测批次中还有不合格产品, 则认定该批不合格。

○曾松鸣

建议依据《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划》GB 50312-2007的要求对产品进行进场抽检, 根据多年的工程实践, 这样的评价方法基本上能够符合现场的实际需求。

○李超

知名综合布线品牌的包装箱上都有防伪编号, 可以通过这些方式进行质量的控制。

○孙慧永

可以设定CPK门限值,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正态分布分析, 了解本批次产品的总体质量状况。

○曹强

首先根据品牌的防伪手段保证产品为正品;其次如果有进场测试, 应根据测试结果来判定链路是否合格, 安装质量是否过关。

○刘界民

如果被测试的产品通过测试, 但是余量低, 可以重新测试核对。遇到不通过测试的产品, 要求返回厂家更换。

○尹岗

元件级测试和仿真测试如果指标都通过, 且NEXT近端串扰、RL回波损耗、插入损耗IL三个参数均有1.5d B以上余量, 则可放心使用。

如果实施进场测试, 如何确定抽测比例?采用何种测试模型较好?

○张宜

布线系统工程质量的测试不存在抽测情况, 为了保证布线系统的可靠运行, 必须对每一个信息点构成的永久链路都进行测试。当测试的结果达不到100%通过时, 可根据测试报告结果, 在工程验收时, 由工程验收小组提出抽测, 抽测的比例不超过信息点总量的10%, 最好由第三方认证机构进行抽测。工程测试原则采用永久链路的连接模型。

○朱立彤

从批量中任意抽取三箱电缆各截出90m的长度, 加上工程中所选用的连接器件按永久链路测试模型进行抽样测试。跳线按5%的比例进行抽样测试, 采用永久链路模型进行测试。

○黄群骥

抽测比例不用太大, 按1%~3%即可, 但要增加随机抽测次数, 随机抽测的数量越小, 则效果越好。

○曾松鸣

对于乙方自测试而言, 建议进行全检性能测试, 以确保抽测合格。对于验收测试而言, 建议依据《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7的规定确定抽测比例。至于测试模型, 信道测试无疑是价格便宜、性能指标比较宽松的, 但它的缺点是一旦更换跳线或将跳线两端对换都不能保证再现原有测试数据, 许多单位在使用后还需检查系统的参数时将失去对比的依据。为此, 建议采用永久链路测试, 而跳线则单独进行产品级性能检测。

○房毅

不确定,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约定即可, 单纯测试产品即可, 可以使用基本链路模型。

○李超

目前, 常见的进场测试有线缆测试、跳线测试和外部串扰测试, 测试一般按照2%~20%的比例进行抽测。

○孙慧永

关于抽测比例控制, 可以参考设备厂家的推荐比例, 也可以按统计学原理来确定比例。测试模型采用永久链路比较合适。

○曹强

综合布线每个链路都需要单独的检测报告, 100%进行检测最好。

○刘界民

测试可遵循《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GB 50312-2007的要求进行。

○肖建波

合格率就是通过率, 监理可以监督测试过程, 并且可以按照3%~5%进行抽测, 若发现问题, 可适当提高抽检比例, 目标是100%的合格。

○尹岗

进场测试可以使用测试元件级参数的适配器进行测试即可, 以电缆为例, 剪下100m电缆, 两端剥去胶皮, 仪器选择100m电缆测试标准, 然后直接将电缆插入适配器上面的8个电缆孔进行测试即可。对于兼容性测试, 建议选择永久链路模型, 采用三长三连方式, 辅之以跳线的元件级测试, 可保证100%达标;也可选择通道模式, 采用三长四连方式, 不保证100%达标。

○潘凯恩

由于施工所需材料器件数量巨大, 可采用抽测的方式, 一般建议抽测比例在5%左右。测试模型宜采用三长三连, 或三长四连的方式进行。

铜缆与光纤测试需要使用那些测试工具?有什么要求?

○张宜

性能指标测试采用电缆测试仪和光纤测试仪, 但是要注意仪表的使用精度。仪表的精度分为II、III、IV三个等级, 分别对应于D、E、F级别的布线系统。

○朱立彤

铜缆测试仪表可测试FA级及以下各级别铜缆布线工程的各种电气性能。光纤测试仪表可测试OM1、OM2、OM3、OM4及OS1、OS2光纤布线工程的光纤传输性能。

○曾松鸣

铜缆测试用的测试仪器建议分两级:通断测试和性能测试。通断测试采用通断测试仪对所有的双绞线进行测试, 确定所有缆线没有出现线序错误、断线等低级错误, 在此基础上使用性能测试仪进行标准所规定的各种参数测试。光纤测试所需的测试仪器比较多, 如测光纤通断的光纤测试笔、测光纤接口表面是否有灰尘或划痕的光纤端面测试仪、测光纤信道衰减总量的光纤衰减测试仪/光纤衰减测试组件、测光纤信道各部分损耗曲线的OTDR测试仪等。

○房毅

光源/光功率计和一些辅助活动连接工具, 如果有单模或长距离需要, 也可以使用OTDR。

○李超

需要线缆性能认证测试仪表, 较为常见的是Fluke系列的测试仪DTX1800等, 可存储千条链路测试报告。常用的光纤测试工具有光功率计、光时域反射仪。

○孙慧永

铜缆采用手持式线材测试仪比较方便快捷。光缆采用光源与光功率计或OTDR测试比较方便。

○曹强

采用Fluke测试仪器, 可以检测性能及导通性及断面等。

○刘界民

铜缆可采用通断测试仪、寻线仪、认证测试仪来检测。光纤可采用红光源、光纤显微镜、光源光功率计、OTDR回波测试仪来测试。

○肖建波

较为常见的是Fluke系列的测试仪, 可以检测铜缆、光缆, 可存储千条链路测试报告。

○尹岗

铜缆质量认证因为涉及参数指标, 必须使用认证级别的电缆测试仪, 精度要求IV级 (Cat.7及其以下级别) 或V级 (Cat.7A) 。由于Cat.8还没有正式发布, 精度标准还没有规定, 此处暂不给出建议。光纤测试传统的要求是损耗测试, 又称为一级测试 (Tier1, T1) , 但传统测试不能保证高速光纤开通误码率达标, 故TIA 568C/ISO 11801均升级了测试要求, 也就是二级测试 (Tier2, T2) , T2测试是在一级测试的基础上扩展进行OTDR测试, 并进行质量判断, 也就是:T2=T1+ (HD) OTDR+Event Judgment。其中, OTDR就是光时域反射测试, (HD) OTDR是指高解析度的OTDR, 原因是数据中心高速光纤长度补偿, 但可能存在多跳接和短链路, 甚至要求评估短于1m的跳接线两端的连接质量。故事件死区和衰减死区的要求较高, 动态范围要求不高;Event Judgment (事件判断) 则要求对链路中的连接事件进行判断, 一般要求是:机械连接器损耗不超过0.75d B, 光纤熔接点不超过0.3d B, 光回波损耗 (ORL) 不超过-20d B/-35d B (MM/SM, ISO要求) , 行业建议是ORL最低-35d B。

○潘凯恩

铜缆建议采用福禄克DSX-5000线缆认证分析仪。光纤建议采用福禄克Certi Fiber Pro光缆测试仪进行光纤一级测试或Opti Fiber Pro光缆测试仪进行光纤二级测试。

■测试验收

根据工程概算和预算定额确定测试工时与费用?

○张宜

是的, 布线工程测试的概算、预算定额在土建与通信行业中都有相关的规定, 且可以套用。

○朱立彤

测试费用按照各地方政府规定的取费标准计算出来。

○黄群骥

工程概算和预算定额确定测试工时与费用往往偏低, 需要补偿不少, 一般按每点多少元计算, 量大单价低, 量小单价高。

○曾松鸣

如果能够配备专门培训和考证的概预算人员, 根据工程概预算软件确定工时和费用, 实施工料分离的计算模式, 对于综合布线工程而言是最理想的, 但是综合布线工程至今还不是一个作业方式稳定的工种, 许多新的施工技术仍然在不断引入和翻新, 如圆型理线工艺、方型理线工艺、一步法双绞线敷设工艺、两步法双绞线敷设工艺、各种模块的不同端接工艺等, 它们给工程定额的制定带来了许多麻烦。所以, 使用工程概预算将是综合布线工程走向正轨的重要一步, 而前提是综合布线工程定额已经完善。

○李超

根据工程概预算确定出测试工时和费用很有必要, 一般在工程报价时, 可以将综合布线系统使用材料单价与人工费组合而成, 其中人工费中包含施工费和测试费用, 测试费用确定测试的工作量与工时。

○孙慧永

对于布线类测试, 预算时可根据测试总量及单位测试费用进行计算。

○刘界民

自测费约为材料费的1%, 第三方检测费约为材料费的3%~5%。

○肖建波

在工程报价时, 可以将综合布线使用材料单价与人工费组合成综合单价, 其中人工费中包含施工费和测试费用, 实际工程报价中, 这个测试费用的人工量较大, 但是很有必要。

○尹岗

测试工时一般可以按照电缆500条/天, 光纤T1-250条/天, 光纤T2-200条/天进行计算, 测试成本电缆5~15元/条, 光纤10~20元/条计算。

如何保障全程施工的质量?监理部门如何参与检测工作?

○张宜

施工企业对工程从产品选用、施工组织、施工计划、施工流程、人员培训等环节进行全面质量控制。监理部门对检测工作及检查测试报告的真实性负责。

○朱立彤

综合布线系统施工全过程应遵循国家标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7, 做好随工检查、自测、系统测试工作, 以保证全程的施工质量。监理部门负责组织检测工作, 确定测试项目, 监督测试过程。布线工程的总体是否合格应依据《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7的竣工检测综合合格判定规则来确定。

○黄群骥

保障施工质量是基本要求, 但考虑实际情况又是复杂的问题, 比如设计方案、产品质量、施工队伍、工程造价等。只要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实施, 质量应该能够保证。监理部门在这个过程中仅起到监督检查作用, 真正施工质量的好坏还是由施工方决定。布线工程的总体合格率是整个项目的综合反映, 一般应该在99%以上。

○曾松鸣

监理是接受甲方聘请、专门监管工程质量的机构。对于综合布线工程而言, 如果甲方打算完成一个质量较好的项目, 就需要配备具有丰富的综合布线监理经验的专业监理队伍。他们从施工伊始加入, 直到工程竣工为止, 对综合布线工程进行全程监理。可依据《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GB 50312-2007) 及相关的各种国家标准、国际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 并据此评判综合布线工程是否合格。

○李超

综合布线工程中的每条链路都需要单独的测试报告, 通过率就是合格率。监理可以监督测试过程, 并且按照3%~5%进行抽检, 如果不是100%合格, 就应当适当提高检测比例, 保证100%合格。

○孙慧永

可以要求施工方做随工检测, 若发现问题, 可以及时处理。监理可参与过程抽测, 验收前由监理作整体测试, 以保障最后完工的性能要求。通常情况下合格率不能低于95%。

○曹强

综合布线每个链路都需要单独的检测报告, 通过测试以保障施工的质量, 监理可以监督测试过程, 并且按照3%进行抽测, 若发现问题, 可适当提高抽检比例。

○尹岗

只要坚持选型测试、进场测试、随工测试/监理测试、验收测试、开通测试即可保证全程施工质量。

检测指标达不到规范要求或测试不合格比例较高时, 如何制定问题解决流程?

○张宜

建设方或工程验收小组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集成商、监理单位查找与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进行整改, 整改完成再进行测试, 直到性能指标达到合格。

○黄群骥

布线不达标的可能性很少, 除非是特殊情况或工程质量确实很差, 比如说在机房中经常遇到的短跳线就很难测试通过。其他情况应该分析原因, 找出问题。

○曾松鸣

现场检测指标达不到规范要求或测试不合格比例较高, 意味着一次性施工的质量没有达到要求, 需要通过有针对性的整改使之合格。首先, 需要确定是否存在批量性的不合格现象, 如果存在需立即解决。其次, 在测试时应尽量做到批量测试, 对不合格的测试记录进行集中处理。再次, 所有故障排除的记录应长期保存, 并随时可以调取, 这将有助于排除疑难杂症。

○李超

施工方要有链路检测报告, 用户可以委托第三方再次全部检测或部分抽检, 如果检测指标达不到规范要求 (常见的问题是铜缆双绞线模块卡接、施工链路的弯曲半径问题、线缆捆扎过紧) , 需要逐个进行排查, 且需要一定的工作量, 没有捷径可走。

○孙慧永

如果不合格比例超过5%, 要求系统集成商提出解决方案, 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 可通过重新打线或更换材料等方式处理。

○刘界民

首先, 检查测试方法是否规范;其次是校准核对测试仪, 排除测试仪问题或更换测试仪对问题点重新测试;再次, 检查安装是否符合厂家产品安装规范;最后, 检查产品是否符合标准规定。

○肖建波

在实际工程案例中, 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 尤其是大规模的综合布线项目中, 施工方首先要对每个链路做检测报告, 用户可以委托第三方进行全部检测或部分抽检, 现实中, 我们会发现个别链路问题, 常见的是铜缆模块卡接不好或线路施工弯曲半径问题等, 需要逐个排除。

○尹岗

GB 50312-2007要求进行诊断、定位和修复, 常见问题是打线、拉线不合格;其次是模块质量本身不合格, 严重时甚至需要更换布线电缆, 这可能会影响系统开通时间。对发现问题的链路必须进行全面复检而不是抽检, 直至100%合格为止。

■日常运维

日常维护阶段, 高可靠性布线系统宜多长时间按照一定的信息点比例进行一次抽测, 为什么?

○张宜

没有这个要求。

○黄群骥

合格布线系统的可靠性是很高的, 如果不是在使用维护中损坏, 3~5年应该没有问题, 但在验收初期可能会有一些施工稍差的信息点出现接触不良等问题, 所以在运行半年后一般很少再进行抽测, 即使抽测也很少会发现问题, 但在系统升级时, 最好进行一次性能抽测, 以保证项目顺利实施。

○曾松鸣

早在十多年前, 使用单位就已经开始在运维期间定期对综合布线工程进行抽测, 以确定性能、可靠性、故障概率的变化趋势。对于使用单位而言, 所希望的是综合布线工程能够长期、稳定地保持高速信息传输功能。为此, 综合布线系统的当前性能将会是他们关心的重点。在运维期间, 双绞线及光缆大多处于传输状态, 这意味着不适合将所有的缆线全部进行抽测, 而定期抽测对应用不会带来明显影响, 所以综合布线工程有必要进行运维期间的抽测。

○李超

综合布线系统在工程完毕后尽量“少扰动”, 系统本身就处在不间断工作状态中, 质量保证主要是施工前的进场测试和施工后的工程项目验收测试。但由于布线系统经常存在增减、扩容、速度升级等活动, 定期检测是防止信息化问题发生的方法, 一般建议2年左右进行一次抽测。

○孙慧永

建议每年定期检测一次, 以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稳定性, 比例可以根据自己对网络要求的大小或抽样统计分析级别制定。

○刘界民

建议每年抽测比例为1%~2%。通过抽测, 可以判断产品在长期使用中是否存在结构缺陷, 是否被污染、被氧化等问题的发生。

○肖建波

高可靠性布线系统, 正常情况下都是在不间断的工作, 为什么要进行抽测, 这些工作都应当是在交付使用前完成, 后期应当坚持“少扰动的原则”。

○尹岗

在日常维护阶段, 最常用的检测是对拟用/备用跳线进行进货测试, 保证100%链路合格率。

对整个布线系统, 一般建议是1.5~2年进行抽检或轮检, 抽检比例不小于30%, 轮检则是全检, 考虑到不影响系统正常运行, 可采用轮检的方法。

○潘凯恩

关键链路建议1年左右进行一次抽测, 2年左右对用户链路选择性测试, 主要针对业务重要性较高的部门信息节点。综合布线性能下降是不可避免的过程, 这与人为因素、机房环境、器件质量均有关系, 需要定期抽测。

需要检测哪些项目?

○张宜

不同等级的铜缆和光纤布线系统, 在不同的通信业务应用时, 有不同的测试项目。屏蔽布线系统有关于屏蔽特性的一些指标要求;铜缆布线系统除了接线图、长度要求外, 还包括衰减、近端串音、近端串音功率和、衰减串音比、衰减串音比功率和、等电平远端串音、等电平远端串音功率和、回波损耗、传播时延、传播时延偏差、插入损耗、直流环路电阻、耦合衰减、不平衡阻抗等指标;光纤布线系统主要考虑长度、光纤衰耗、极性等传输性能。

○黄群骥

系统升级所涉及的指标都应该测试。

○曾松鸣

从理论上说, 所有的检查和测试项目均应进行, 但运维期间是以应用为主, 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和人力投入到检测中去, 所以建议进行关键项目的检测, 如桥架平整度、标签标识、跳线性能、双绞线的永久链路、未使用光纤纤芯的端面清洁度、未使用光纤的传输性能、电子配线架的异常报警、布线管理软件中数据正确与否等。另外, 运维期内还有一项需要检查 (不是检测) , 即应对故障的应急解决方案及其可操作性。

○李超

需要定期检测综合布线系统变动、新开通、升级扩容点的性能指标。

○孙慧永

主要检测传输性能。

○刘界民

参考GB 50311-2007、GB 50312-2007做常规认证测试即可。

○肖建波

日常维护是指综合布线系统在正常运行期间, 定期进行保养和检查。一般每隔一月或数月就进行一次。检测项目包括:清除机柜内外综合布线系统上的灰尘;检查弱电间网络交换设备、信息点、模拟电话线路运行情况;检查综合布线桥架的平整度, 如果发生形变、支架螺丝脱落等与安装图纸不符合的情况应立即修复, 以免桥架断裂或脱落致使信息业务中断;使用性能测试仪对铜缆信道和未使用的光纤信道进行抽检, 测试方法为永久链路测试和所用跳线的性能测试, 并与原始记录进行核对;检查双绞线、面板、配线架、跳线上的标签, 将脱落的标签补全, 将粘连不牢的标签重新粘贴, 更换有损伤的标签。

○尹岗

抽检/轮检采用永久链路模型进行测试即可。光纤则是复检T1/T2, 对测试结果可以与前期测试结果进行比对, 了解参数变化的趋势。目前, 对数测试仪软件都具备参数比对功能。

○潘凯恩

双绞线主要检测性能的相关参数, 如近端串扰、回波损耗、衰减等。光缆主要检测总损耗和事件损耗以及反射。

文档如何备案和更新?

○张宜

布线系统文档采用文本与电子文档或其他的手段进行归档, 主要考虑便于保存与查找。

○黄群骥

综合布线最难的就是管理, 而管理中最容易疏忽的就是文档的更新和备案, 因人为因素较多, 如果能减少人为因素, 文档的备案和更新就会好很多, 比如电子配线架系统。

○曾松鸣

综合布线系统的施工文档在进场时就应该启动, 直到退场为止, 每天甚至每时都应完善施工文档。即使竣工后, 如果有需要补充的文档内容, 也应对文档进行更新。对于竣工文档, 作为施工方应备有两种版本, 第一种是根据标准或工程规定所需的文档;另一种内部文档, 将施工过程中与该项目相关且与今后可能产生的维护相关的内容全部包含进去, 当然也包含各个版本的配置清单、报价单、成本/利润分析和解决方案, 确保今后能够查阅到与该项目相关的所有信息, 而不是靠人的记忆恢复当时的场景。

○李超

综合布线系统文档管理内容包括布线设计施工图纸、验收测试报告、综合布线端口对应表和后期维护变更。这些文档是必须备案和及时更新的, 一般管理方法有智能管理和物理管理两种。物理管理涉及大量工作, 会有人为误差, 难于查找。目前, 智能管理方式越来越普及, 主要是结合电子配线架硬件和布线管理软件, 基于软件数据库和CAD图形软件, 以智能化和图形化记录布线设计施工图纸、综合布线端口对应表, 并自动化记录维护变更情况。

○孙慧永

文档的备案与更新需要制订统一的管理流程并严格实施。

○刘界民

施工方要提供完整的施工图、系统图;所有的日常运营维护MACs都要有准确的文档记录;可以采用电子配线架辅助管理。

○肖建波

所有的综合布线设计施工图纸、每个链路测试报告、综合布线端口对应表以及后期变更情况都应当归档, 同时纸质和电子文档也需要归档, 尤其在庞大的系统内, 应包括智能大厦以及数据中心的综合布线。

○尹岗

在变更、升级、扩容、诊断、调整拓扑结构等活动后, 必须及时更新标识和文档, 这是硬性要求, 以免给系统标识造成混乱。文档的更新, 现在都可以实现电子版本的更新, 需要关注标识的完全一致性。

○潘凯恩

现有测试工具已经集成了强大的文档备案功能, 并且在文档归类时引入项目配置, 可以很好地做到前期的自动归类, 大大简化了备案和更新的工作量, 可充分利用工具的此类功能实现无纸化的文档备案。

如何保证测试仪表的精度?

○张宜

在每一次工程测试之前需要对测试仪表的精度记录进行检查, 或到仪表的维修部门进行精度校准, 并出具相关证书。

○朱立彤

测试仪表必须在仪器精度校准期内方可使用, 超过校准期或测试永久链路适配器的测试点数超过厂商规定的精度范围的测试仪表, 需生产厂商重新进行精度校准并取得精度校准证书。

○黄群骥

购买合格的测试仪表并按时送检, 按照说明书正确使用。

○曾松鸣

首先, 测试仪器应根据综合布线系统的等级选用, 这一点在《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7已经明确;其次, 根据《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7要求, 所有的测试仪器均应在仪器有效期内用于测试, 以免因仪器仪表的时飘 (时间漂移) 导致测试结果偏差。此外, 对于特殊项目, 测试应在指定温度的条件下进行, 以免因温飘 (温度漂移) 导致测试值不准。

○房毅

定期校验, 保持适当的存储环境, 培养良好的使用习惯等。

○李超

使用知名品牌测试仪器, 另外, 使用前需按照仪器使用说明对仪器进行校准。

○孙慧永

仪表根据标准要求每年校准一次, 以保证测试的准确性。

○刘界民

遵循测试仪厂家的说明手册, 按要求做返厂校准。

○肖建波

使用知名品牌测试仪器, 如福禄克、理想等, 同时, 使用前需按照仪器使用说明进行校正, 固定时间内送第三方进行校正 (建议一年校正一次) 。

○尹岗

如果温差较大, 一般建议开机预热10分钟后进行测试。Fluke仪器本身的精度可以支持较长恒定时间, 但依据国家计量法, 建议每年校准一次。另外, 仪器的用户自校可以每月进行一次, 或在更换其他适配器时进行一次。虽然永久链路适配器不需要每次测试前都进行校验, 但还是应按照产品规定每半年自校一次, 以保持永久链路的测试精度, 确保链路的居中性和跳线可互换性。对于光纤测试, 必须使用质量合格的测试跳线, 并对跳线进行预先挑选。为了消除测试跳线带来的误差, 均需要对跳线设置基准值 (即归零) , 但切记设置基准后的光纤测试跳线不能从光源口拔下, 否则还需重新设置基准。如果是光纤T2测试, 则在实施OTDR测试时为了保证测试精度需要使用补偿光纤, 补偿光纤在测试前也需要设置基准。

○潘凯恩

任何一种测试类仪表都存在精度问题, 随着使用时间和次数的增加, 仪器的精度会有所偏离, 比较好的维护方式是定期进行仪器精度校准, 以布线测试仪为例期限一般为一年, 但同时需要兼顾测试次数和操作习惯, 一般建议测试5000次后校准一次, 同类比对, 以判定是否精度偏差是否在规定范围内。

编后语

小区综合布线系统简析 篇4

【关键词】综合布线系统;信息管理系

在信息社会中,一个现代化的小区,除了具有电话、传真、空调、消防、动力电线、照明电线外,计算机网络线路也是必不可少的。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浏览网络上的文字或者费力的欣赏断断续续的图象和声音。高速、高清晰度的图象和话音,海量数据的快速存取等已经将几年前的梦想逐渐的变成现实。工程师们已经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宽带网络方案,像光纤到户,数字用户线技术,HFC等等。有些己经得到了实际应用,如ADSL技术逐步取代传统的调制解调器,100M以太网逐步取代10M以太局域网等等。总之,宽带网络的模型毫无疑问就应该是由快速局域网加上高速的接入、传输网构成。前者,快速以太网占了很大比重;后者,光纤传输独占鳌头。

一、综合布线系统的定义与特点

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的简称,它是一个模块化、灵活性极高的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信息传输系统,是建筑物内的“信息高速公路”。它既使语音、数据、图像通信设备和交换设备与其他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又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它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上的连线点与工作区的语音或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综合布线系统作为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信息传输平台,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兼容性。兼容性是指其设备或程序可以用于多种系统中的特性。综合布线系统将话音、数据与监控设备的图像的配线经过统一的规划和设计,采用相同的传输介质、信息插座、交连设备、适配器等,把这些性质不同的信号综合到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中。

2.开放性。对于传统布线,一旦选定了某种设备,也选定了布线方式和传输介质,如要更换一种设备,原有布线将全部更换,既极为麻烦,又增加大量开支。而综合布线是全开放式的布线系统,由于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符合多种国际上的现行标准,它几乎对所有著名厂商的产品都是开放的,并支持所有的通信协议。

3.灵活性。由于所有信息系统采用标准的传输介质和相关连接硬件,模块化设计,因此所有信息通道都是通用的,信息通道可以支持语音、传真、多用户终端、工作站及令牌环等。所有设备的开通和更改都不需要改变系统布线,只需作一些必要的跳线管理即可,系统组网也灵活多样,各部门既可独立组网也可方便地互连,为合理组织信息提供了必要条件。

4.扩展性。综合布线系统严格遵循国际标准,因此,无论计算机配置、通信设备、控制设备随技术如何发展,将来都可以很方便地将这些设备连接到系统中去。

5.先进性。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光纤与双绞线混合布线方式,极为合理地构成一套完整的系统。所有的布线均采用世界上最新通信标准,对于特殊用户需求可把光纤铺到桌面。干线语音部分用电缆,数据部分用光缆,为同时传输多路实时多媒体信息提供足够的余量。

二、综合布线技术的发展

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就在大型高层建筑中采用电子组件的控制系统。到了20世纪60年代,建筑物功能日益擴大,弱电技术在建筑物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开始出现了数字式自动化系统。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已进入了建筑物自动化系统。在建筑物内部装设各种仪表、控制装置和信号显示等各种设备,并要求采用集中控制、监视,以便于运行操作和维护管理。这些设备都必须分别设有独立的传输线路,并将分散在建筑物内设置的设备连接起来,组成各自独立的集中控制系统,这种线路一般成为专业线路。由于这些要用人工手动或初步的自动控制方式,技术水平较低,所需的设备和器材品种繁多而复杂,线路数很多,平均长度很长,不但增加了基本建设工程造价,且不利于维护管理。传统的布线方式主要存在以下弊端:

1.系统缺乏兼容性:各系统分别独立,互不兼容,互不关联,分别设计,分别施工,分别设置独立线路;2.设备器材分别设置,增加了工程造价;3.分散施工,工程统一协调困难,施工后难于统一管理;4.传输技术标准不统一,缺乏灵活性,工程一旦确定,对于改建和扩建带来不少困难。1984年,第一座智能建筑在美国面世。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图形图像显示技术在智能建筑中初步广泛应用;语音、数据、图像信号的传输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布线已经无法适应信息时代的这种要求,于是综合布线就随着智能建筑的发展应运而生了。

为了克服传统布线的储备落后的缺点,美国电话电报公司贝尔实验室的专家们进行了多年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末率先推出了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SCS),其代表产品是SYSTMAXTM PDS(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20世纪80年代后期,综合布线技术开始引入我国,但使用较少,处于探索研究试用阶段。1995年3月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发布了《建筑与建筑群布线系统工程规范CECS72:95 》,并于1997年4月颁布了《建筑与建筑群布线系统工程规范修订本CECS 72:97》,它们规范了中国综合布线系统工程的行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及世界各国的智能建筑蓬勃发展,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智能建筑,例如办公智能大厦、商业智能大厦、金融智能大厦、智能园区、智能住宅小区。

随着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各种信息技术和信息高速公路迅速发展,形成了各种类型的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作为高速公路“节点”,智能建筑成为这些信息网络的组成部分和归宿。应用于智能建筑的各种局域网层出不穷,随之而来的,为适应语音、数据、图像在智能建筑中的传输,以及与广域网智能建筑外部信息网络连接的需求,综合布线迅速发展。出现了以大厦为主要应用场合的综合布线系统;以住宅小区和园区为主要应用场合的住宅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和园区综合布线系统;以城域为主要应用范围的宽带城域网;以家庭布线为主要应用场合的家居布线系统;以现代开放型办公室为主要应用场合的开放型办公室综合布线系统等等。综合布线的信息传输速率由低速l0Mbit/s发展到100Mbit/s和1000Mbit/s以上。综合布线产品的类型已由3类发展到5类、超5类、6类和7类;6类标准已于 2002年6月公布,适应于多媒体传输的7类布线标准也已制定,它将使综合布线技术达到新的高峰。

三、综合布线系统的发展趋势

1.宽带化。综合布线系统主要是从窄带向宽带、从低速率向高速率方向发展。由于计算机数据的接入,综合布线系统应采用开放式的结构,应能支持当前普遍采用的各种局部网络及计算机系统,主要有RS232-C(同步/异步)、星形网、局域/广域土安网、令牌网、以太网及光缆分布数据接口等。目前,通讯媒介的传输速率已发展到155Mb/s,622Mb/s等,空间电磁干扰(且为同频干扰)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必须使用屏蔽缆线进行良好的接地。由非屏蔽双绞线、屏蔽双绞线及光缆组成的网络,能适合各种速率的传输要求,也能构成完全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B-ISDN)。

2.数字化。整个网络向数字化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由于国内的电话网络已普遍使用程控交换技术、光缆和数字微波传输技术,从模拟向数字的转化比较容易实现;而电视图像系统目前普遍使用的是模拟制,使用面大且广,向数字化转换有一定的难度。

3.综合化。综合化是综合布线系统的又一发展方向,除综合电话、计算机数据、会议电话、监视电视等之外,更多的是需要综合图像、监控、火灾报警、保安防盗报警、楼宇设备及技术管理系统等。

4.智能化。综合布线是一种开放式结构,能适应智能建筑开放式布局及智能结构的求。

参考文献:

[1]江云霞,杨延高.综合布线实用教程[J].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

[2]薛颂石.智能建筑与综合布线系统[J].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

[3]杨志,邓仁明.建筑智能化系统及工程应用[J].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4]刘化君.综合布线系统[J].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5]刘晓胜,吴乐南,周爽.智能小区系统工程技术导论[J].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布线质量 篇5

项目质量管理包括保证项目满足原先规定的各项要求所需的实施组织的活动, 即决定质量方针, 目标与责任的所有活动, 并通过如质量计划, 质量保证, 质量控制, 质量持续改进, 创优规划等方针、程序和过程来实施质量体系。主要通过大学城高校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的应用实例谈一谈搞好项目质量管理的四个过程域。

1 质量计划是搞好项目质量管理的第一过程域

质量计划是质量管理的第一过程域, 它主要结合本项目的质量方针, 产品描述以及质量标准和规则通过收益、成本分析和流程设计等工具制定出来实施方略, 其内容全面反应用户的要求, 为质量小组成员有效工作提供了指南, 为项目小组成员以及项目相关人员了解在项目进行中如何实施质量保证和控制提供依据, 为确保项目质量得到保障提供坚实的基础。

大学城综合布线项目工程技术复杂、系统的可靠性要求高, 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此工程工期目标的实现, 一方面受制于系统内部各阶段工程的进度, 同时也受制于系统外部接口工程进度。因此制定科学、合理、完备的质量计划至关重要。项目部及相关人员应认真研究、充分理解招标文件, 结合业主在招标文件中提出的工程进度计划、质量目标和施工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以及各个接口工程的进度情况, 详细制定工程的总体进度和各阶段进度方案, 从而在制定出总工期计划的基础上, 制定设计联络阶段、设备安装阶段和系统调试阶段三个分阶段工期计划, 由此再确定出工程节点和主要标志时间;编制合理的、可操作性的控制方法和执行措施, 采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梦龙智能项目管理系统”软件进行施工进度计划管理, 从而使工程优质、按期完成。

2 质量保证是搞好项目质量管理的第二过程域

质量保证则是贯穿整个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 经常性地针对整个项目质量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检查与改进等工作, 向管理者、顾客或其他方提供信任, 确保项目质量与计划保持一致。质量保证是一个活动, 它向所有有关的人提供证据以确立质量功能正在按需求运行的信心。

为确保施工项目质量首先, 必须确立项目经理部和项目分部。根据整个系统工程的总体施工进度安排, 为兼顾整个施工过程中工程的劳动组织和施工协调, 便于物资、工机具统一管理, 降低工程成本, 项目经理部和项目分部均设置在大学城附近。项目经理是项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和质量形成过程的总指挥。项目班子由技术和管理人员组成, 是履行质量职能的骨干力量, 又是执行质量计划实行全过程控制的实际工作者。经理部下设有工程管理部、安全质量部、物资管理部、计划财务部和综合管理部五个项目分部。作为总体功能的需要, 通常需配备常务副经理1名, 副项目经理1名, 项目总工程师1名和项目副总工程师1名。因此, 选好项目经理, 配好项目班子, 是项目质量管理成败的关键。其次, 利用系统工程管理的“整体性”、“最优化”等原则, 充分管理好人员、资金、物流、机械、信息五大施工要素, 为整个系统以及各子系统, 分别确定最优目标, 运用方案比选的办法, 确定出施工各个环节的最优方案, 并对全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从而实现系统的最优化。按照国家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质量评定, 使施工全过程的各个阶段都能严格按照质量管理制度和规范、规程办事, 确保质量体系覆盖从工程开工到竣工验收的全过程, 保证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再次, 做好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技术保障。就是要完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 做好施工项目技术管理工作;建立施工技术标准、施工技术要求、测试技术要求;使用标准规范;设置料库, 配备物资人员, 制定物资管理的措施, 把物资管理好等工作。

3 质量控制是搞好项目质量管理的第三过程域

质量控制主要是监督项目的实施结果, 将项目的结果与事先制定的质量标准进行比较, 找出其存在的差距, 并分析形成这一差距的原因, 质量控制同样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

做好施工项目质量控制首先, 制定质量控制方针, 确定质量控制的指导思想、质量控制目标和质量保证体系;其次, 制定质量保证措施, 即制定相应的组织保证措施、制度保证措施、培训措施和技术保证措施;最后, 还要有完善的质量控制流程和检测和试验手段, 进行物资检验和试验, 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的检验和试验, 以及进行施工项目的最终检验和试验, 以此来做好项目质量管理的质量控制。

4 创优规划是搞好项目质量管理的第四过程域

工程质量涉及施工工程管理的各层次和现场的每一个操作工人, 为了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创优规划是全面提高施工项目质量的一个常规的方法。要做好创优规划首先, 要有创优的目标, 即确定创优的质量目标、安全目标和管理目标。其次, 本工程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创优领导小组, 负责工程施工质量全面工作, 负责创优工作的组织和指导, 定期检查创优规划的实施情况, 及时发现和处理创优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协调各部门的关系, 保证创优工作的资源供给。再次, 为保证本工程各道工序能够一次达标, 保证创优规划的实现, 需要制定首件达标, 样板引路措施、质量竞赛措施、优质激励措施和工程售后服务等措施, 由此在施工的全过程中加强防范, 让所有施工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掌握质量控制重点, 全面提高施工项目管理质量。

总之, 施工工程的质量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施工企业管理的各层次和施工现场的每一位操作工人, 再加上施工过程周期长、自然环境、各方协调等方面影响因素多的特点, 决定了质量管理的难度大。因此必须运用现代化管理思想、方法和技术, 利用系统工程管理的“整体性”、“最优化”等原则, 利用质量计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创优规划等方法, 对影响产品的各个因素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 按照国际质量管理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并保持有效运行, 覆盖施工工程的全过程, 从而保证施工工程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 使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龚益鸣.质量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26-28.[1]龚益鸣.质量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0:26-28.

[2]周慧珍, 陆怡生.质量·生存·发展——全国先进建筑施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实例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71-79.[2]周慧珍, 陆怡生.质量·生存·发展——全国先进建筑施工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实例分析[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71-79.

[3]张公旭.新编质量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7.[3]张公旭.新编质量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7.

[4]建设部.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4]建设部.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8.

[5]张海贵.现代建筑施工项目管理[M].北京:金质出版社, 2001:10-19.[5]张海贵.现代建筑施工项目管理[M].北京:金质出版社, 2001:10-19.

布线质量 篇6

随着千兆以太网的日益普及, 使云计算在自动化办公中的应用成为了可能, 也使超五类综合布线系统一统天下的情况发生了变化, 六类综合布线系统已悄然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并逐渐取代昔日的霸主成为综合布线市场上的主流。作为“云”时代办公网络的物理基础设施, 六类综合布线系统在传输速率上提供超五类系统2.5倍的高速带宽, 在100MHz时高于超五类300%的ACR值。在系统施工质量方面, 六类综合布线系统同样比超五类系统更加难以管控。

该大型商务广场位于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的乌兰木伦河南岸, 项目用地263.22亩, 建筑面积为70万平方米, 为鄂尔多斯市标志性建筑。该商务广场内采用六类综合布线系统, 其应用主要是针对建筑物内的办公网络系统的基础布线, 设计规模约为2.9万点, 六类铜缆使用长度约为136万米。

本文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某大型商务广场项目为背景, 结合六类综合布线系统施工中对工程质量问题的调查分析与实施整改过程, 简要的论述提升六类综合布线系统提升的措施与方法。

1 质量问题调查分析

1.1 现场调查

工程初期使用福禄克测试仪 (FLUKE DTX-1800) 对商务广场一号塔楼第六层 (样板层) 的六类综合布线系统施工质量进行了检测, 检测结果见表1。

在检测过程当中实取500个检测点, 检测到质量不合格 (测试未通过) 的点数为57处, 合格率仅88.6%, 收集数据以后, 我们对不合格点进行统计、分析和归纳, 具体见表2。

最终以各单项不合格项目的比率数为基数, 利用折线图直观体现整个检测结果中的主要严重问题所在 (见图1) 。

折线图证实, “RL (回波损耗) ”与“NEXT (近端串音) ”二项质量不合格项目比率数的累计百分率为89.4%, 实为是主要, 严重的质量问题。

1.2 目标确立

分析认为可通过改变施工方法、加强施工管理等整改措施, 将检测中“RL (回波损耗) ”与“NEXT (近端串音) ”主要不合格项目频率降低99%, 从而将现有的质量合格率88.6%提高到98%以上。

1.3 原因分析

通过分析影响六类中和布线系统施工质量的各种因素, 最终整理绘制了“树状关联图”如图2。

1.4 要因确认

造成该二个主要质量缺陷的末端原因共有8个, 通过现场调查与分析, 对8个末端原因逐一进行要因确认。

1.4.1 材料管理不严

通过现场调查发现, 虽然材料的品质对综合布线质量有所影响, 但通过对项目部材料管理进行了现场考察, 发现本项目部的材料管理还是比较规范的, 所有进场材料均为国内一线品牌正规厂家生产, 且合格证、检测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齐全, 所以认定“材料管理不严”并不是造成主要质量缺陷的要因。

1.4.2 终接工具不专业

通过现场调查发现, 该项目所选用的六类综合布线系统的接插件 (插座模块等) 均为新型免压线器产品, 只要正确使用模块组件, 便可完成线缆与接插件的卡接, 不需要使用专业的压接工具, 所以认定“终接工具不专业”并不是造成主要质量缺陷的要因。

1.4.3 施工人员无经验

通过调查发现, 部分施工班组无相应六类综合布线系统的施工经验, 可能会对施工质量有所影响, 但调查到班组人员基本上都为中专以上学历, 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质量意识;分析认为只要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 相应问题将会得到解决, 所以认定“施工人员无经验”并不是造成主要质量缺陷的要因。

1.4.4 终接工艺有问题

通过对现场施工情况的调查, 施工人员在对六类网线终接时, 线对扭绞松开长度在11mm~13mm, 且在终接后仍留有多余的线头, 与国标规范要求严重不符, 所以认定“终接工艺有问题”是造成主要质量缺陷的要因。

1.4.5 管路设计容量小

通过对现场实际情况的调查, 施工后现场线管、线槽的容量均有超过50%冗余, 所以认定“管路设计容量小”并不是造成主要质量缺陷的要因。

1.4.6 管路施工不规范

通过对现场实际情况的调查, 所查线管的转弯角度均大于90度, 且转角个数与过线盒的设置均符合标准, 所以认定“管路设计容量小”并不是造成主要质量缺陷的要因。

1.4.7 布线方法不合理

调查发现由于六类线缆外观较以往使用的五类线缆“更粗壮”, 使大部分施工人员误认为六类线缆“更耐拉”、“更耐弯折”, 导致在线槽内拉线时施工人员多集中于一端, 距离较长时也几乎不安排人员在中间传送线缆。分析认为此种不合理的施工方法, 极易对线缆产生不可逆转的物理损伤, 且施工后线缆在线槽内紧绷, 转弯处无适当预留, 线缆弯曲半径严重小于极限值, 所以认定“终接工艺有问题”是造成主要质量缺陷的要因。

1.4.8 线束捆扎过紧

通过对现场实际情况的调查, 该项目所选用的是粘贴扣式线束整理扎带, 由于扎带材料的特性, 施工现场未出现线束捆扎过紧的情况, 所以认定“管路设计容量小”并不是造成主要质量缺陷的要因。

通过现场调查与分析最终认为造成该六类综合布线系统工程主要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终接工艺有问题”和“布线方法不合理”。

2 整改与实施

2.1 针对“终接工艺有问题”的整改与实施

2.1.1 正确示范线缆终接的工艺流程

(1) 邀请材料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 示范演示六类综合布线系统终接工艺流程, 并留存影像资料; (2) 根据终接工艺流程的影像资料配以文字说明, 编制成《六类综合布线系统终接工艺流程》指导文件, 下发至每一位参与线缆终接施工的人员手中。文件内容如下:1) 将六类线缆外护套自端头剥去30~50mm, 插座模块组件拆解备用 (见图 (1) ) ;2) 将线缆穿入压线盖, 顶住即停, 然后除去十字骨架与撕裂线 (见图 (2) ) ;3) 将导线按压线盖上的色标卡入线槽, 注意过程中尽量不对双绞线进行解纽 (见图 (3) ) ;4) 将多余的线头使用剪刀齐根剪去 (见图 (4) ) ;5) 将压线盖组件推入模块定位, 注意模块两侧的槽口必须对齐 (见图 (5) ) ;6) 将定位后的模块使用厂家配送的压力手柄进行压接, 听到“咔嗒”声后, 将模块旋转180度再次压接, 确定压接可靠 (见图 (6) ) 。

2.1.2 实施样板先行的管理制度

(1) 全面施工前, 每个施工班组以所在施工段的连续100个信息点的终接做为“工序样板”, 先行施工, 先行由项目部进行质量检查、检测。 (2) 将“工序样板”做到100%质量合格的班组, 方可参照“工序样板”进行全面施工;未做到100%质量合格的班组, 直到整改达到100%质量合格后, 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

2.1.3 完善施工质量“自检”制度

(1) 每日施工班组长牵头, 对当日施工的信息点, 参照“工序样板”的质量标准进行“自检”, 开“每日质量总结”会, 并做书面记录; (2) 质检员不定期的参加施工班组的“自检”, 加强“自检”工作的落实力度; (3) 项目经理每周组织一次“施工质量总结会”, 讨论解决各施工班组在“自检”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对“自检”工作落实到位的施工班组给予一定的经济奖励。

2.2 针对“布线方法不合理”的整改与实施

2.2.1 了解六类线缆的物理特性

(1) 邀请材料生产厂家的技术人员, 讲解六类综合布线系统线缆的物理特性, 总结如下:1) 六类线缆的线径约为6.2mm, 线缆可允许的最小弯曲半径为线径的4倍约为25mm;2) 单根六类线缆可承受的最大拉力约为100N (相当于10公斤) ;n根六类线缆可承受的最大拉力约为n×50+50N;多根六类线缆可承受的最大拉力不能超过400N (相当于40公斤) 。 (2) 加大对现场施工人员的教育, 让其认识到由施工方法不当造成的线缆物理损伤是不可逆转的, 即使在外观上看不出线缆的损伤, 只要测试中“RL”值不合格, 整条线缆必须重新更换, 别无他法。

2.2.2 细化布线工序的施工方法

结合六类线缆的物理特性, 现场施工员重新编制了《六类综合布线系统布线工序技术交底》, 主要内容如下 (六类线缆的物理特性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1) 在水平线槽内敷设时, 首先将多根线缆头并齐用电工胶布捆绑成一束, 再每隔0.5m~1m捆扎一次, 捆扎3~4次, 捆扎长度2m~3m;而后应在线槽直线段每3m~5m处及转弯、三通处, 分布施工人员在线槽中穿送电缆;2) 在线管内敷设时, 先穿牵引钢丝, 再用电工胶布将钢丝与电缆束牢固顺滑的捆扎在一起;最后匀速拉牵引钢丝末端, 将电缆敷设于管内, 两端管口各安排施工人员做到“一拽一送”;3) 线缆于线槽转弯处、线槽三通处、线槽与线管连接处做0.2~0.3m的预留, 呈自然弯状;4) 布线时必须杜绝出现线缆打结、“死弯”等现象。

2.2.3 加强过程检查, 确保技术交底的落实

(1) 项目技术员施工人员现场开展布线工序的技术交底, 并发放《六类综合布线系统布线工序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人手一份; (2) 项目质检员不定期的到施工现场抽查技术交底的落实情况, 对技术交底落实不好的施工班组进行一定经济处罚, 对于最终成品合格率高的施工班组进行一定的实物奖励。

3 效果检查

本工程全部完工后, 项目部进行了单位工程质量验收, 同时随机抽取了四个标准层, 共计2000个信息点, 同样使用福禄克测试仪 (FLUKE DTX-1800) 进行效果检查, 并与整改之前情况进行对比, 从表3可以看到, 各单项不合格率都有明显下降。

从图4可以看到, 整改后的最终结果达到并超越了预定的质量目标。由图5可以直观看出原影响六类综合布线系统施工质量中的“RL (回波损耗) ”与“NEXT (近端串音) ”等问题的发生频率大幅降低, 已不构成影响施工质量的主要原因。

4 结束语

总之, 六类综合布线系统施工质量的提升, 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 在实施的过程当中, 只有对六类综合布线系统施工中所存在的质量问题进行科学统计与深度剖析, 才能够抓住问题的根本;只有对根本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严谨筛选与认真实施, 才能够达到并超越预定的质量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GB/T 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标准.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GB/T 50312-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3]陈芳.综合布线系统设计施工的一些体会[J].科技信息 (科学教研) , 2007 (31) .

布线质量 篇7

1 选型:我不知道选谁的产品好, 看上去似乎都不错

选择综合布线产品首先选择功能, 其次选择扩容是否方便, 然后考察品牌、价格和售后服务支持等因素。对于预算偏紧的用户, 可能会首先考虑价格, 这可能会给以后的使用留下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除了上述步骤外, 接下来需要对批量选择的产品做一个必要的选型测试。选型测试可能会涉及多家产品, 但测试方法基本上是相同的。

1.1 如何测试电缆样品

如果你手里有一台DTX-1800电缆分析仪, 这件事情就变得非常简单, 不过被测电缆的选取最好以随机抽测为佳。以Cat.6A数据电缆为例, 只需要从整箱线中截下100m电缆, 两端剥去胶皮, 直接插入LABA/MN电缆测试适配器上面的8个金属孔中 (适配器上有12/36/45/78对应记号) , 然后在仪器的标准中选择100m Cat.6e电缆标准, 按下TEST键进行测试就可以迅速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 网上经常有一些错误的选型测试方法流传, 甚至一些学校教材和培训教材上也推荐使用这种方法, 这些方法在集成商中有一定接受度, 遗害较深。比如最流行的错误方法就是:将100m电缆两端打上水晶头, 然后用Cat.6 Channel测试标准进行检测。这种测试由于使用的是链路级标准 (Channel或Permanent Link测试标准) , 它的要求比电缆本身的标准 (或称元件级标准) 要求多, 并且由于两端打上水晶头, 无法分清是电缆的问题还是水晶头有质量问题。

另一中常见错误方法是将90m的电缆两端打上模块, 使用永久链路测试标准进行测试, 如果合格, 则认为所选择的电缆连带模块都是合格的。这种方法仍然无法分清是电缆的问题还是模块的问题。在Cat.6/Cat.6A中还存在比较明显的居中性问题/兼容性, 也就是不同厂家和产品不能随意搭配使用。如果用户自行选择不同厂家产品进行搭配, 就可能出现不兼容问题。这在选型时需要做一次兼容性/居中性方面的测试, 正确的测试方法是:搭建90m三模块链路, 也就是在两端模块的基础上中间增加一个CP模块, 如果测试结果通过并有1.5d B以上余量, 则表示所选产品的电缆——模块——跳线等兼容性尚可。但这种三连接器链路也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考察90m链路的兼容性, 没有考察短链路中的阻抗不匹配问题。所以, 改进的兼容性测试应该是“三长三连法”, 这里的“三长”即三种长度, 20m/45m/90m, 它代表链路最短、适中、最长的三种模式;“三连”是指使用三个满负荷连接器。如果三种长度都能通过测试并保持NEXT、RL两个参数1.5d B以上余量, 则被测产品兼容性/居中性测试通过。为了保证兼容性和居中性, 支持未来不同用户跳线之间的互换性, 居中性测试需要使用支持居中性的永久链路适配器, 不能使用厂商自己提供的测试跳线。

但需要注意的是:有的集成商选择的是三长四连法进行兼容性检测 (25m/45m/100m) , 此时需要再引入一个二次跳线模块到被测链路中 (模块极限:四个) ;通过了兼容性测试的产品不一定能通过单个的元件级测试。

1.2 如何测试跳线

跳线在开通高速链路时经常引发一些意外的设备上网困难或者误码率增高等问题。在更换品质更好的跳线后, 这些问题多数都能自行消失。如果把换下来的跳线用在较低速度的链路中, 则可能工作状态非常好。

这类问题多出在跳线本身品质较差或者居中性有较大偏差。集成商如果要确定选定的跳线是否能支持任意互换, 以确保今后升级高速设备时无需担心接入困难或者误码率升高等问题, 则需要进行居中性/兼容性测试, 只有通过了兼容性测试的跳线才可以在网络使用维护过程中与不同厂商的兼容布线系统任意对接。所以, 选型阶段需要对拟采用的跳线进行选型检测, 以确保其参数符合要求, 且支持未来的互换性。

那么, 如何进行跳线的居中性/互换性测试?方法也很简单, 将DTX-1800电缆分析仪安装上Cat.6跳线适配器, 然后在仪器的标准清单选择Cat.6 Patch Cord即可。在确认了对应的长度后即可进行跳线的元件级测试, 由于使用居中性的测试插座, 在完成这种测试的同时也就完成了跳线的居中性/互换性检查。

1.3 如何测试光纤

光纤链路可以达成方针链路进行测试 (方法B) , 也可以对光纤跳线进行损耗和ORL测试。

2 施工:采购入库产品和施工现场的进场产品与先前提供的样品质量是否一样

批量采购入库前可能需要进行入库检测, 或者在产品进场施工前需要进行一次进场检测, 以确保施工时, 产品没有残次品或者仿冒品。

测试方法与选型阶段类似, 可以对电缆进行认证测试, 对跳线进行元件级测试 (含居中性检测) , 对系统的兼容性进行测试。

施工过程中一般都会进行随工测试, 随工测试主要目的是及时发现安装过程中的问题。如果施工前进行过进场测试, 则多数集成商在随工测试时, 只进行一般性的通断性检查和线序检查。要求稍高的集成商则会使用电缆验证或鉴定测试仪进行串绕线检测。串绕线是特指安装时打线按照12/34/56/78线序进行打线的电缆链路, 其串扰值非常高, 会严重影响布线系统支持高速链路的能力。尽管电缆、模块、跳线等本身质量很好, 但这种链路基本上不能跑高速应用。用一般的通断测试仪和线序测试仪无法识别串绕线, 此时可以使用福禄克网络公司的Cable IQ或Micro Scanner 2电缆测试仪。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 有经验的集成商现在均采用小批量随工认证测试, 随工测试时就直接使用永久链路进行边施工边认证测试, 这样可以避免在验收测试时才发现大批量安装好的链路质量不合格, 造成返工, 从而浪费宝贵的时间和金钱。

监理测试, 是部分甲方委托给监理方进行的随工测试或者验收测试。监理公司如果本身有检测设备, 则可以考虑进行随工认证测试, 既可以将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又可减少甚至取消验收测试流程。

3 验收测试:安装好的链路都要测试吗?备用跳线是否需要测试

验收测试一般是由甲方或者甲方委托第三方、监理方等完成。在质量比较突出的问题中, 多数都是甲方将验收测试一并交由集成商来完成。验收测试须按照标准要求进行测试 (即认证测试) 。

无论第三方是抽样检查还是全检, 集成商都需要在验收测试之前向甲方提交验收测试的自测报告, 这些报告都是全检的, 甲方支付的只是第三方检测的费用, 与集成商自测报告无关。第三方验收检测可以是全检, 也可以是抽检, 这与甲方的委托方式有关。监理方可以按照委托进行全检或者抽检。

目前遗留较大的漏洞则是:

(1) 验收检测标准只要求测试安装好的链路, 对于使用阶段陆续投入使用的跳线则不要求测试。如果入库检测时没有测试这些跳线, 则在开通时不能保证加上跳线的设备一定合格。

(2) 开通测试往往只进行通道测试, 而通道测试不包含两端的水晶头质量评估, 所以通道测试合格的链路也可能误码率超标, 从而影响高速链路开通运行。

解决办法:采用“永久链路测试+跳线测试”, 由于开通前跳线均经过现场测试或入库检测, 故合格的永久链路加上合格的跳线就是一条完整的合格链路 (包好两端水晶头) 。

如何测试光纤链路:光纤链路需要按照标准测试损耗 (又叫一级测试, Tier 1 TEST) , 以确保光纤的施工质量不会导致损耗增加。但随着高速光纤越来越多地投入使用, 可靠性要求高的用户不光要求光纤链路的总损耗要达标, 还要求链路中每个元器件也能符合要求, 这就需要引入新的测试要求, 在TSB140中, 针对高速光纤要求进行二级测试 (Tier2 TEST) , 所谓二级测试就是在以上测试的基础上增加OTDR (光时域反射) 测试, 以确保没有引起性能下降的各种“事件”, 比如不合格的连接点、熔接点、过度弯曲、过度挤压、裂纹等, 这些“事件”在中低速网络中可能并不会引起误码率明显增高的问题。

4 运维阶段:升级扩容或开通新应用前需要测试吗?是否需要定期检测

运维阶段综合布线系统涉及的检测相对较少, 但当更换了跳线、更新了高速设备和新的运用 (预评估) 、改变了网络拓扑结构 (再认证) 、升级扩容了布线系统 (与评估) 时需要进行测试。

在网络链路出现故障时需要进行快速定位测试, 这些故障最常见的是更换跳线引发的问题和环境改变引发的问题 (比如鼠咬、潮湿/漏雨、认为损坏、设备移动时碰擦、捆扎/挤压过紧等) 。维护和故障快速诊断常使用的工具有通断仪、电缆分析仪、光功率计、光源OTDR、电缆查线仪、光纤查线仪、光纤显微镜等。

对高可靠性网络, 比如按照TIA 942A之3级或4级可靠性设计网络, 必须有严格的定期检测, 特别针对1:1冗余备份物理链路要求定期检测, 以随时保持高可靠性水平。我国的数据中心标准GB 50174-2008则没有要求对布线系统进行定期检测, 这可能导致高可靠性值的下降。运维阶段日常检测较多的则是零星进行的跳线测试和开通前测试。

布线质量 篇8

绝大多数的CIO们都同意, 数据中心综合布线系统与普通智能建筑布线或普通水平布线系统不同, 数据中心的综合布线系统由于数据集中、设备处理能力增强、网络带宽的持续扩展, 通常会在三个设备周期内就会考虑进行重建 (一个设备的寿命期通常为3~5年) , 所以一般的设计使用年限最高是8~15年, 一劳永逸的布线系统目前还是不存在的。生命周期之后布线系统可能会升级到更高速的铜缆或者光纤布线系统, 抑或采用完全不同的布线方式。也就是说, 由于数据中心一次布线不是永久性的, 所以在选择布线产品时, 也就无法做到预留“终极”的升级空间。与此相应地, 采用桥架、管槽系统也正适时向快装式演进, 便于今后重建和升级。不过, 甲方目前的普遍趋势是, 首先只考虑能否支持眼下的高速应用, 对于是否考虑今后的升级扩容余量, 顾及较少。

由于铜缆设备相比光缆设备具有30%~70%的成本优势, 所以万兆数据中心使用铜缆布线方案仍然是一个很具吸引力的选项。多数用户采用光缆+铜缆的混合系统。Cat.6铜缆在最近的三年中正大规模进入普及应用阶段, 价格下降明显。对于低投入的数据中心而言, 使用Cat.6支持万兆常常是设计师和系统集成商的梦魇。由于存在无法避免的外部串扰, 他们感到很难把握产品选型、安装质量保证、链路布局、预留升级空间等实际问题。如果预算再充足一些, 这些原本都不是问题——可以转而采用质量稳定的Cat.6A铜缆或者直接使用高速光纤 (比如OM3/OM4) 。但由于万兆及更高速设备成本低的限制, 在甲方的强烈要求下, 他们又不得不心力交瘁地面对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用Cat.6铜缆稳定地支持万兆网络。要达到这一目标必须精心做好产品选型、链路长度设计、用户合理分布、电缆布放密度控制及成捆直径限制等。最终的结果可能是一个“光纤+Cat.6A+Cat.6的混合布线系统”, 其中光纤部分用于应对今后可能的升级, 少量Cat.6A应对较长的万兆链路, 多数Cat.6链路则应用于较短的万兆链路 (35m以内) 。

低造价的数据中心布线系统如何通过测试保证布线系统的高质量?

铜缆的测试方法, 集成商/工程商已经比较熟悉。主要依据GB 50312-2007中规定的模型进行基础测试, 然后在此基础上补充“外部串扰测试”, 特别需要关注短距离的Cat.6链路 (35m以内) 。为了保障质量产品选型, 最好进行“六包一”仿真测试 (35m) 。如果预算稍微充裕, 可以考虑采用Cat.6屏蔽链路, 这样基本上能保证外部串扰测试通过率达到100%。

建议:实施“选型测试+随工测试+外部串扰测试”方案, 并写入合同。

测试发现问题如何整改?

如果是验收阶段发现问题, 整改难度可能会比较大, 因为这可能是批量出现的问题。最好的检测方法是分批测试, 也就是安装少量链路后就进行检测, 这样尽早可以发现到底是供货材料的问题还是施工方法的问题, 造成的损失较小, 一般也不会延误工期。如果是工厂定制光纤, 最好是边施工边检测, 这样便于返工。如果是外部串扰不合格, 则可能需要将电缆束改小。除了选型时的仿真测试外, 检测的时机也是边施工边小批量检测, 这与习惯于水平链路测试的习惯有很大不同, 希望引起集成商用户足够重视。因为事后进行大批量更改或返工来说都是很难承受的。

建议:乙方采用随工测试/监理测试的检测方法, 可早发现问题, 减少损失。

数据中心正在进入高速光纤时代, 高速链路的不稳定现象时常现身, 这几乎是一个全新挑战, 你准备好应对之策了吗?

OM3万兆光纤链路已经广泛应用于数据中心布线系统中, OM4也开始在一些大型数据中心中被采用。对于集成商/工程商来讲, 这是一个相当折磨人的问题:“数据中心光纤链路测试通过, 长度也不超标, 千兆运行正常, 但为什么接入万兆后变得不稳定”。这种现象开始越来越多地困扰着集成商, 且无法靠更换两端光模块或设备来彻底解决。

测试如何帮助甲方保证高速光纤链路的质量?

数据中心的光纤系统通常用于支持千兆以上链路, 所以测试的方法与通用的多模光纤测试方法有所不同, 通用光纤一般只进行一级测试——也就是测试损耗和长度。而数据中心光纤则需要测试长度并进行判断是否超长, 这在以前的一级测试中是不做严格要求的。最困惑的问题则是, 高速光纤链路长度和损耗测试合格, 但仍然不能保证误码率达标。这种现象绝大多数是由于链路中某些连接点质量不合格引起的, 比如污损的光纤接头, 损耗过大和接头反射值超标, 链路中这些不合格的“事件”会引起损耗和色散值增加, 造成误码率升高, 甚至完全无法实现连接。

光纤二级测试有助于发现这些问题的“事件”, 所谓二级测试就是在一级测试的基础上增加OTDR测试并评估是否存在可能引起性能下降的事件 (这些所谓的事件可以是劣质的连接器、熔接点、过度弯曲、裂纹、气泡、杂质、捆扎过紧点等) 。需要提请甲方注意的是:由于二级测试是由北美的TSB140定义的, 它目前并没有被引入到国标《综合布线系统测试验收规范》 (GB 50312-2007) 中, 所以需要在合同中特别约定才能有效执行。事实上, 大多数的集成商都是从一直习惯的一级测试中成长起来的, 对于采用二级测试的方法对高速链路居多的数据中心进行测试还是比较陌生的, 他们经过长期努力建立起来的施工质量的自信心也经常在这里被摧毁。我们在这一两年的测试中遇到的多数“疑难问题”也大都来源于此。

建议:采用二级测试+随工测试, 保障光纤系统建造质量。

如何保证数据中心综合布线系统质量的可持续性?

系统验收后移交给甲方使用, 质量责任逐渐转移给了甲方。出现问题一般由甲方承担责任。这期间容易出现的问题有:不合格的跳线引起新上设备误码率高;扩容/提速时因链路质量不稳定导致新应用性能差甚至无法启用;设备电磁干扰造成链路质量下降;环境变化导致链路质量下降。为了保证系统的高可靠性, GB 50174-2008、TIA 942A等数据中心标准都要求留有一定数量比例的备份物理链路。

如何保证综合布线系统质量的可持续性?

对于铜缆链路, 与Cat.5/Cat.5e不同的是, Cat.6/Cat.6A存在系统不兼容的问题, 其中最大的可能就是自制跳线、劣质跳线和合格跳线的不兼容性问题。开通前的通道测试合格, 也不能保证能发现跳线存在的问题, 如果验收时永久链路的“居中性测试”合格, 那么保证高速链路接入100%成功的唯一手段就是对Cat.6/Cat.6A跳线也进行“居中性测试”。居中性合格的永久链路搭配居中性测试合格的跳线即可保证100%接入成功率,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PL+PC>CH”测试模式。PL代表永久链路, PC代表跳线, CH代表信道。跳线的居中性测试方法很简单, 只要使用居中性的跳线适配器进行测试即可。

另一个引起误码率增加的主要原因就是电磁干扰。这些干扰来自附近设备、电源系统、接地回路、强辐射源等, 且不一定是系统开通时就存在。外部串扰测试只能检测临近电缆的工作噪声是否合格, 不能检测上述干扰源的影响。此时可以按照GB 21671-2008标准对重要骨干链路进行质量检测, 测试丢包率、延迟、吞吐量、最大传输能力等, 以此反映受到外接电磁干扰信号影响的水平。

对于用于高速光纤链路的光纤跳线, 除了检查、清洁跳线本身的端面外, 还要保证链路的插座端面也合格。一般是在开通前用光纤显微镜进行检查, 并进行接入前的端面清洁。为了保证链路质量的稳定, 防尘帽/防潮帽一定要安插到位, 不能让高速链路的插座和跳线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为了保证光跳线100%的接入合格, 需要对跳线也进行现场检测, 测试端面的损耗值和反射值, 合格的跳线则可以作为备用跳线保存起来随时供接入设备使用。只要高速光纤经过二级测试合格, 那么接入合格的光纤跳线后一般都能100%地保证成功。

关于定期测试和不定期测试。定期测试是保证任何高可靠性系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综合布线系统的定期测试, 业界没有制定标准, 一般建议1.5~2年进行轮检一遍, 除了在物理层使用GB 50312-2007的标准进行测试外, 还可以更频繁地使用GB 21671-2008、RFC2544的标准进行定期检测, 以便即时发现潜在问题。不定期测试一般是指在设备开通时、故障排除前后、调整链路结构或网络拓扑结构后、升级系统前后等进行的一种“视情检测”, 以保证综合布线系统的高可靠性。

建议:采用PL+PC>CH检测模式, 辅以定期/不定期测试, 可保系统持续的高可靠性。

结束语

如何依靠检测打造一个可持续的高品质、高可靠性综合布线系统?只有选择合适的测试工具和测试方法才能完成链路所要求的质量检测;强烈推荐采用高可靠性的检测模式:即“PL+PC>CH”和“二级光纤测试”, 这样才能确保100%的接入成功率。适时地采用选型测试、随工测试、验收测试、开通测试、定期/不定期测试、物理层测试 (GB50312-2007) 和网络层测试 (GB 21671) 相结合, 才能保证生命周期内综合布线系统可持续的高可靠性。

综合布线系统的检测研究 篇9

【关键词】综合布线;检测;线路敷设

这里所提到的综合布线系统主要指的是多毗邻建筑物直接通过线路的联接,起到建筑物功效的整体和连续性。它存在的意义是将单一的建筑系统通过智能技术有效的联系在一起,使用多分块法使建筑物与建筑物之间保持信息系统的流畅性交流,其灵活性也表现在通过数据的传输、语音的传送和图像的建立等几个方面做到整套信息系统信号的传递交换。这些设备都是通过计算机联接在一起,互联网线下终端的连点会时刻保持与附近的相应的电缆联控在一起,做到了有效、快捷的控制整套布线系统。下面就综合布线系统的作用和优势进行简要分析。

1.浅析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在建筑中使用越来越广泛,主要原因是这套系统在使用中显现出了更加突出的信息传输方面和信息控制方面的优势。在智能网端就可以简单有效的操控整套建筑内网体系,下面我们就综合布线系统的优势进行叙述。

(1)多元性。多元性是指信号设备在多种程序的控制下,将起始端系统的数据和监控图像设备的配置线路通过统一的安排和设计,在将采集的信号传输出去。这里所有的传输的介质有信息插座、交连设备、适配器等,最后融入整套标准意义下的布线系统。

(2)通用性。在综合布线中,系统需要选定相关的接收设备,选用的设备必须严格的遵循配对原则,布线的方式也需要根据设备的型号进行比对设置。在以往的布线中,设备一旦出现问题,如果无法修理必须要更换的时候,整套系统都要进行改进。考虑到这些因素,综合布线系统摒弃了这样的配套模式,采用了统一的设计方案,在现行的国际标准中设备与布线的型号都变成了统一,设备在使用中真正的做到了统一通用,随时更换不会对线路造成任何的影响。有效的降低了综合布线的成本开支,在操作中还较为简单。在线路和设备生产中,遵循统一的生产标准,更有利于生产厂家的效率提升。

(3)便捷性。所有的线路布网都需要有相关的媒介进行联系和传输,联接在相关的配套硬件上,多分块法的设计基础就是使整套信息系统在分开运行后达到汇总管理的效果。整个信息的传输可以运用与图像传输、语音交流多用户相互联接和建立大型的信号工作体系,改变了以往一站式的管理模式,真正意义上上做到了网络的联合,操控的方便便捷,让整个工作系统在一个整体的网络区域中完成对接,将独立的工作部门合理有效的联系在一起,加强了系统之间的联系程度,布线的区域也变得更为简单,为企业对下属单位的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意义。

(4)扩展性。综合布线系统必须严格遵循国际设立的标准,因此,无论计算机数据终端配置、通信信号接收设备、控制输送管理设备随技术如何发展,将来都可以很方便地将这些设备连接到系统中去。简单的设计标准也更能适合综合布线系统的发展趋势。

2.综合布线系统的检测

在上面讨论了布线系统的优势,对于系统的检测也十分的重要,合理的检测布线可以起到对整套系统的管理作用。

首先要对布线系统的线路敷设有严格的要求和检测手段。在综合布线线路施工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关于线路的敷设。对区域内的管道线路了解清楚,一般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会在相应的位置预留电力线路孔洞。之后明确电线的敷设顺序,把功率较大的线路和附属的电线使用绝缘套进行分隔处理。再就是沿着图纸设计的方向进行铺设,在一段距离的铺设后,测定敷设线路的垂直度和水平度。在遇到一些转角的地方,要将敷设的线路做外部的保护措施。在电路分支的末端安装开关装置,并留有电流、功率大小的标识牌。在线路的敷设施工中要注意一下几个要点:

①当电气线路穿过墙体的时候,要尽量保持线路的平整性。在施工过程中不能考人力硬将线路拉直,也不可对扭曲的线路不做任何处理,保持线路的平整度对于保护整个电路有一定的帮助。线路中也不可出现随意串接线路的事情发生。

②在墙体或是楼板内部敷设电力线路时,不能与建筑的主体结构出现冲突,更不能出现为完成电线的敷设私自破坏和拆除原有的结构,必须严格的安装设计图纸施工。

③并且在一些隐蔽工程中,敷设完毕后及时的向相关的甲方单位和监理单位进行报检,在有关单位负责人的检查验收之后才可以进行后续工作; 在线路敷设中,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对于预留孔洞和线路槽的清理工作。在高层建筑物的结构施工过程中,会在这些槽道上留有一定量的混凝土块,必须在线路敷设之前清理干净,并且在线槽内的杂物多次用水进行清理,等到线槽内的水分蒸发后,还要用鼓风机对槽道内的水分和灰尘进行处理。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的保证了槽道的平整还能够杜绝一些杂质影响电源的导电。

综合布线系统中存在相应的检测手段:

2.1电气性能测试

连接图是否正确无误、符合标准规定;布线长度是否满足布线链路性能要求;衰减、近端串音衰减等传输性能测试结果是否符合标准规定;设计中特殊规定和要求需作检测的项目。

2.2光纤特性测试

最新的光纤标准TIA/TSB 140对光纤规定了两个级别的测试:

等级一:测试光缆的衰减、长度和极性。采用光缆损耗测试设备(OLTS),运用光功率计测量每条光缆链路的衰减情况,通过光学测量或借助电缆护套标记计算出光缆长度,使用OLTS或可见光源检验光缆极性。等级二:测试需要使用光时域反射计OTDR,包括等级一的测试参数及对每条光缆链路的OTDR追踪,进行故障定位。

考虑到了布线系统在整个信息输送中的重要性,就不得不提到动力系统。整个电网的最终源头还是动力系统。它是将输送来的电力逐一分配到各个用电线路设备中去,其中要充分考虑到变压器和电源功率的匹配程度,电力输送不仅要满足低层的用电需要,必须对于布线的电力设备进行检测。在设计安装时,一般讲电气动力装置安装在第三层,这时必须考虑的建筑物中其他信号对该系统谐波的影响,充分的考虑动力装置的传输功率是十分有必要的。另外,在动力系统中消防保障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建筑中出现意外事故,消防布线的供电系统是非常关键的。我们提到的消防供电包括消防水泵,水幕水泵,消防电梯,喷淋水泵,排烟风机,正压送风机等,消防设施的供电也必须有正常供电和应急供电这两组线路。这有满足了消防安全才能说建筑的供电有安全保障。

3.结束语

综合布线系统在建筑领域有着不俗的表现,数据信号的传输也通过布线系统得到了很好的改观,于此同时,布线系统的检测也是必要的。提高数据的传输速度和精度就要有完善的布线系统的支持,在综合系统的带动下,使得网络的性能得到提升。另一方面立足于结构化和综合化,扩展其应用。为适应智能建筑及智能化住宅小区的发展,在综合布线的基础上发展集成布线和家居布线,为智能建筑及智能化住宅小区的智能化系统集成提供信息平台。

【参考文献】

[1]徐超汉.智能化大厦综合布线系统设计与工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6.14(31):145-165.

布线改造之家居布线 篇10

伴随着家庭智能化产品的不断发展, 家居布线智能化的需求逐步提上日程。可能许多人并没有意识到布线的重要性, 但是在装修结束之后, 再要增加任何需求, 只能走明线, 将是多大的遗憾。所以, 选择一套先进的家居布线系统是极其必要的, 其将确保在一定的时间内, 无需更换或升级布线系统。并且, 更换网络设备相对容易, 而更换整个布线系统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成本。

那么如何才能实现科学的家居布线?虽然各个居室线缆纵横交错, 面板插座凌乱不堪, 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又不尽相同, 但这些各种线型、走向、转弯半径、不同线种间距都是参照公共建筑布线规范而来, 只要在装修前, 了解布线系统方面的知识, 就能完善的解决这些问题。

1 提前做功能需求分析, 预留接口

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两种“电”:强电和弱电。强电一般是指交流电电压在24V以上。如家庭中的电灯、插座等, 电压在110V~220V。家用电气中的照明灯具、电热水器、取暖器、冰箱、电视机、空调、音响设备等用电器均为强电电气设备。弱电一般是指直流电路或音频、视频线路、网络线路、电话线路, 直流电压一般在24V以内。家用电气中的电话、电脑、电视机的信号输入、音响设备等电器均为弱电电气设备。需要注意的是穿电线的PVC管质量一定要好, 一是因为保护和绝缘;而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保证以后的维修。

我们所述的布线系统主要是弱电布线系统, 随着近年来宽带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 规范的家用弱电布线系统逐渐成为继水、电、气之后第四种必不可少的家庭基础设施。弱电的处理对象是信息, 即信息的传送和控制, 其特点是电压低、电流小、功率小、频率高, 主要考虑的是信息传送的效果, 如信息传送的保真度、速度、广度、可靠性, 弱电的排法几乎和强电是一样的。当然也要穿PVC管的, 以线的截面不超过PVC管截面的40%为好。再强调一点, 千万不可穿的太多, 而且强电和弱电绝对不能穿在同一根管子里。而且要尽量分开, 强电和弱电之间的距离最少是20cm以上, 否则就会有干扰。

下面我们以一个三室两厅两卫户型作功能需求分析:

(1) 主卧室、次卧室1、次卧室2、客厅、厨房、卫生间都有电话, 家里入户两条外线, 将来要能够方便的把两条外线在各个房间电话点分配。

(2) 主卧室、次卧室1、次卧室2、客厅都有数据口用来上网或将来接信息家电;多种上网方式 (宽带或ADSL) , 可以在一个地方切换后, 其他点就能共享上网。

(3) 为客厅家庭影院布好线路, 考虑将来升级。

(4) 主卧室、次卧室1、次卧室2可以把客厅VCD/DVD作音源广播背景音乐。

(5) 主卧室、次卧室1、次卧室2可以共享客厅的VCD/DVD音频及视频。

(6) 用户可随时按需对每条线路进行调整及管理。

2 信息点配置

为了适应较高水平信息服务的需要, 提供目前及未来所需的电话、数据、多媒体和有线电视等服务, 每户可引入2条超5类4对双绞线, 必要时也可设置2芯光纤;同步铺设1~2条75Ω同轴电缆及相应插座;每户宜设置家庭多媒体配线箱, 每一卧室、书房、起居室、餐厅等均应设置不少于1个信息插座或光纤插座, 以及1个电缆电视插座, 也可按用户需求设置;主卫生间还应设置用于电话的信息插座;每个信息插座、光缆插座或电缆电视插座至家庭多媒体配线箱, 各敷设1条超5类4对双绞线、2芯光缆或1条75Ω同轴电缆;家庭多媒体配线箱的配置应一次到位, 满足未来需要。

下面我们以一个三室两厅两卫户型作信息点配置:

(1) 购买家庭多媒体配线箱。

(2) 把家庭多媒体配线箱安放在客厅角落或其他便于管理的位置, 然后把两条电话外线、入户数据线、以及从客厅VCD/DVD的位置引出音频线, 视频线引入到箱体中。

(3) 从箱体向各房间铺电话线、数据线、视频线、音频线, 这样就可以实现上面所说的电话、上网、VCD/DVD共享的三项功能。

(4) 在客厅加一个定压功放用来驱动各屋的喇叭。要注意以VCD/DVD作为音源做家庭影院用定压功放。

(5) 从电视墙处向沙发墙上引三根音响线, 分别为左, 右环绕线, 后中置线。这样就完成了家庭影院的走线。这里要注意的是家庭影院或背景音乐都要用屏蔽音响线, 家庭影院还要求用无氧铜, 要注意功放匹配。一般家庭可以做定阻背景音乐, 效果很好, 音量调节可以购买带功放音量调节器。

(6) 要实现上网, 在家庭多媒体配线箱中放置一个5口集线器模块, 把一台电脑设为上网代理服务器, 这样家里所有的电脑可以通过它上网。

三室两厅两卫型信息点配置如表1所示。

3 家居布线系统组成

家庭多媒体配线箱是户内/户外的分界点。是家居布线系统的起点, 负责将户内/外的各种信号进行交接配置。它是连接室内外系统的桥梁, 是家居智能布线系统的核心, 通过统一的管理把居室里各个房间需要布的点一对一的连接起来, 组建起一个完善发达的家庭布线系统。南京普天楼宇智能有限公司针对家庭住宅信息建设的发展, 把综合布线技术拓展到宽带小区建设和家庭信息智能化建设。在国内提出了家庭布线系统概念, 将家庭中语音、数据、娱乐、安防等系统综合到一个弱电系统当中。面向市场推出了自主研发生产的全系列应用产品, 在国内家庭布线市场中广泛推广。将宽带小区建设推向家庭, 从而使家庭的信息化建设真正从构想转换为应用产品。

普天H型家庭多媒体配线箱特点如图1所示。

(1) 堆叠安装, 走线分层

功能模块自带“T”型安装结构, 堆叠安装, 施工操作更加方便;采用侧面走线, 自然分层, 模块与线缆分区更加清晰整齐, 提高用户精确管理网络更改的能力;减少不必要的线缆弯曲, 为效率突出、性能优异的网络通信提供保障。

(2) 方便强电引入

在保持原有系统设计的优良性能的同时, 通过巧妙设计内部模块堆叠及安装方式, 将强电插座直接安全引入箱体, 不必因为箱体中有源设备而另外在箱体外预埋强电插座, 方便工程安装使用。

(3) 各功能模块组合

◆语音模块 (如图2所示) :开关状态I时, 10个RJ45 (四芯) 插座口连通, 电话IN1接外线, 其余口为该线的出口;开关状态Ⅱ时, IN1和IN2分别接两条外线, 1OUT1至1OUT4为IN1所对应的外线出口, 2OUT1至2OUT4为IN2所对应的外线出口。

◆数据模块 (如图3所示) :将一路数据进线分配成四路出线, 用户可通过选择模块上方的控制按钮, 选择任意一路网络输出端口。

◆数据语音模块 (如图4所示) :将一路数据进线分配成四路出线, 用户通过选择模块上方的控制按钮, 选择任意一路网络输出端口;同时提供将一路电话进线分配成四路电话出线。

◆五口交换机模块 (如图5所示) :适用于中小型办公和家庭网络;采用存储转发交换技术与动态内存分配相结合, 确保缓冲被有效地分配到每一个端口;提供全双工流控和半双工模式下的背压式流控, 保证端口在发送和接收数据时, 尽可能的避免数据包丢失;动态LED指示灯提供工作状态提示。

◆五口路由器模块 (如图6所示) :适用于小规模的办公室和小型企业;兼容IEEE802.3、IEEE802.3u标准;提供4个LAN端口交换机, 1个WAN端口, 支持虚拟服务, 端口的安全设置等功能;支持多种网络协议, 提供远程管理、远程升级。

上一篇:专业理论知识下一篇:桂花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