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培养儿童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

2024-09-24

注重培养儿童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精选6篇)

注重培养儿童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 篇1

注重培养儿童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

中国的儿童美术教育从70年代末起步,发展到今天已将近20年。现代化带来的经济繁荣和举国上下重视教 育的风气,以及我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使这项事业得到蓬勃迅猛的发展。如今,全国接受业余、专业等各种形 式的美术教育的少年儿童要以千万计,各种美术培训班、学校应运而生。然而,由于儿童美术教育理论研究的 相对落后和从事儿童美术教育的教师的素质不够高,儿童美术教育中存在着普遍性的偏差和误导,儿童美术模 式化、成人化、需同化的倾向相当严重。

目前,儿童美术教育中有三种教学模式比较流行。第一种是“简笔画”教学法。一些教师以简笔画教材为 范本,将造型、构图、色彩等定型化、模式化,儿童作画成了被动的临摹和定型的公式组合。儿童的作品犹如 一个模子倒出来的,画娃娃则大都大大的眼睛,小小的嘴巴,房子则三角形加长方形。固定的造型,规定的色 彩,千人一面,毫无生气和创造性。

第二种是“反复训练式”教学法。教师擅长于某一画种,如水墨山水,或水墨花鸟画。所教的弟子则反复 训练这一技法,以致于到了非常熟练的程度。培养了一批和这位教师一样风格的小画家,或是能画出“徐悲鸿 的马”“齐白石的虾”的所谓“神童”。

第三种是“专业技能训练式”教学法。这些教师将专业绘画知识和技能训练作为儿童学习绘画的目的,就 是为了将来孩子考专业院校而最终成为画家。于是过早地将专业院校的课程硬搬过来对付天真活泼的孩子,机 械地让他们画静物、画石膏、画素描,去临摹成人的作品,讲一些连专业院校的学生都弄不明白的绘画规律和 高深理论,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打瞌睡。画出的作品,只是功夫扎实的课堂练习,缺少“灵气”。以上教学 法则重点都在知识技法上。

当然,我们并不否定儿童在学绘画时,要掌握一定的绘画知识和技巧的重要性,知识技法是美术课的主要 内容。但是,学习笔墨技巧并不是学习绘画的唯一目的和全部内容。教师如果只教授知识,技法,教得再好,充其量只能算一个二流教师,所办之培训班充其量只能叫做“技法培训班”,还算不上儿童美术教育。既然叫 儿童美术教育。“教育”两个字才是最重要的,而这两个字所包含的内容就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首先,教 育的对象是活

生生的人,而不是掌握技法的工具。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通过教育,使儿童 得以全面发展才是教育的宗旨。美国的美术教育家维克多·罗思菲德在《创造与心智的成长》一书中把儿童的 个人成长特征,分为7个观察点:智慧成长、感情成长、社会成长、知觉成长、生理成长、美感成长、创造性 成长。”这对我们从事儿童美术教育的人是很有启发的。

具体来讲,我认为,儿童美术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这是基于儿童美术教育是美 育、其目的不是造就几个专业技术人员、画家,而是培养一批有美感的,高素质的21世纪需要的人才。让他们 从小学会能从最平凡的事物上,见到美,也懂得利用身边平凡的事物,创造美。使他们对生活有一种积极快乐 的态度,而不只是现实的价值,更使他们能以美的感受,面对人生,使他们的心身得以全面健康地发展。

那么,什么是艺术感觉呢?艺术感觉又叫艺术气质,人有没有艺术感觉,其差别是很大的。有人认为艺术 感觉主要是天生的,我认为艺术感觉更重要在于后天的培养,特别是从小就有意识地培养。艺术感觉包括“多 情善感”“浪漫超脱”等等。

具有艺术气质的人是比一般人更“多情善感”。“多情”就是感情丰富。感情是艺术的最重要因素,没有 情就没有艺术,人的感情,一方面是天生的,人有七情,这是天性。另一方面是后天培养的,特别是一些崇高、美好的感情,一些社会性质的感情,是要靠情感教育来培养的。比如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热 爱祖国,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等等。通过教育、孩子由不懂到懂,由感情较平淡到浓烈,更纯正,就如酿酒一 般,所以在美育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进行情感教育,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孩子美好、健康、丰富的感情上,让 他们懂得爱懂得恨,富有同情心,用人类各种各样美好的感情陶冶他们的情操。比如教师教孩子画花,有一小 朋友就马上去摘了一朵花给老师,这时这位老师不仅仅是拿这朵花作示范,教学生怎样画花,而且还告诉小朋 友,花妈妈看见自己的孩子被折断了腿,非常伤心,花孩子也非常痛苦,不久将死去。小朋友受到了情感教育,还画了一幅花妈妈拥抱花孩子的画。

平时人们的感情都是处于相对平静、抑制状态,在美术教育中,教师应有意识营造一种气氛,努力将孩子 的感情激发出来,使之动情,冲动,激情澎湃,有时甚至处于癫狂状态。好的教师这时如同催化剂,使学生们 兴奋激动起来,千万不要限制和压抑孩子的感情,而应该引导他们去尽情表现、抒发、渲泄。从某种意义上讲,美术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会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来抒发,表现自己的感情。

“善感”就是容易动情,容易被感动。有艺术气质的人往往都感情丰富,所以见到什么都能掀起他心中情 感的波澜,或是将感情移到别的事物上,这在美学上叫移情作用。小朋友的感情也较纯真丰富,在他们的眼里,很多东西都是有生命、有感情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太冷静,也应该充满激情、用高尚美好的感情去感动他 们。

“善感”还有比较敏感的意思。有艺术感觉的人,对美的感受力特别强,能从平凡的、很多人视而不见的 事物中发现美,学生的感受力可以进行培养训练。感受要靠人的感官,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感官训练。美术最重要的感官是视觉,要教学生学会观察,对色彩、造型、结构等较敏感。除此之外,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肤觉、还有通感等等的训练也很重要。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去听、去摸、去闻、去踩……然后把 自己感觉到的说出来,最好能画出来。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感受力一定会比别人更细腻、更敏锐。对美的东西具有特殊的感受力,这是美育应该达到的主要目的之一。要能感受美,就要懂得欣赏美,所以 艺术欣赏课是必不可少的。欣赏的内容应该广泛,自然风景美,动物美,人体美,建筑美,服饰美,生活美等 等,以及各类艺术的美。至于美术这门艺术,它有自己特殊的形式,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美术的形式感。美术方 面的形式感包括空间感、均衡感、节奏感、色彩感、韵律感、透视感,形象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变形和比例 的把握等等。教师要有目的地训练学生这些感觉,然后让学生学会用这些美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于是新 的美,新的艺术就被创造出来。“美是将情感变为有形”(桑塔耶纳语)。“艺术是人类情感的表现性形式”(苏珊朗格语)。

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各种各样事物的兴趣。尤其是对儿童来说,兴趣至关重要。兴趣是感受力的 基础和前提,爱好多,情趣广泛,艺术感觉才会好。只有孩子对什么东西感兴趣了,他才会注意地看、听、摸、耐心地体验观察的感受。兴趣也是感情的基础。情趣情趣、情和趣是分不开的,对什么东西有感情,就会对 它十分感兴趣,对什么东西越感兴趣,对它的感情也就会越深。兴趣越广泛的人感情也就越丰富。对什么都不 感兴趣,亦无所谓爱好的人,是谈不上艺术感觉的。这样的人生活也就没有什么意思,麻木不仁,人们也不愿 与他交往。我常听一些家长说,我的孩子对绘画不感兴趣,对音乐也不感兴趣,好像对什么都不感兴趣,那就 随他吧。有的老师也错误地认为,没有兴趣就不要学。其实消极放任是很危险的,将会害了孩子。应该采取积 极的态度,没有兴趣就更应该培养,没有艺术感觉就更要培养训练,否则将会成为一个没有意思的人,感情淡 漠的人,麻木不仁的人。

“浪漫超脱”主要是一种超越现实的审美态度。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态度大多是功利实用的,比如市场 上有一头牛、一个牛贩子,商人来了,他眼里看到的是经济价值,是否能为他赚钱;农民来了,他注意的是牛 的筋骨是否强壮,能不能为他耕地拉车;食客来了,他看到的是美味的牛排,新鲜的牛肉,这些都是实用功利 的态度。而艺术家,具有艺术感觉艺术气质的人,却可超脱那些现实功利的目的,完全用一种审美的眼光来看 待它。牛的毛皮是多么光滑油亮,色泽是那么美,牛的肌肉是多么的发达,整个造型是多么伟岸,那是力量的 象征。牛虽然默默无言,却有一种忍辱负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这些,都引起了审美者内心的愉悦 和情感的颠动,这就是审美态度。如果一个人只有现实态度而没有审美态度,就不免庸俗,单调而且痛苦。

美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这种超脱现实的审美态度。其实,儿童的心灵是纯洁的。所谓“ 纯洁”就是很少功利的目的,现实的态度,天然就是一种超脱审美的态度。教师应有意识地保护儿童的这种心 态,千万不要用功利的色彩来污染了那纯净的心灵世界。很多教师不理解这一点,常常把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大多是现实的理解)生硬地灌输给孩子,或是指导他们搞一些时代,政治需要而应景之作,更甚者为了参赛获 奖的功利目的而临摹抄袭,或是成人为他构思代笔。不少家长的功利性也太强,我花钱送孩子学绘画,就是为 了将来考美术大学当画家,于是为孩子制订了目标,若感觉没有达到或是太慢,就会横

加指责。这样给孩子造 成了压力和痛苦,孩子学习,作画完全是为了成人的功利目的,丧失了自我,成了被动的工具,“为地主干活 的长工”哪里还有半点审美愉悦。

培养艺术感觉,应该有意识地与现实拉开距离,美学上称为审美距离,只有拉开距离,才能以美的眼光看 待事物,从而发现美,挖掘美,欣赏美。比如现实生活中的猪又脏又臭,又懒又笨,看见它只会联想到吃猪肉,而教师教学生画猪,却是以审美的态度,给猪涂上美丽的色彩,加上漂亮的花纹装饰,猪的神态也画得乖巧 可爱,变成了学生的好朋友。这时的小朋友,对他们所画的猪完全是一种审美态度,加进了感情因素,再不会 有谁想到要吃猪肉。

“浪漫超脱”还表现为很容易忘掉现实生活,进入角色,进入一种境界。一是靠幻想,做白日梦,进入自 己幻想的世界。而每一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童幻世界,儿童尤其爱幻想。教师应有意识地激发他们去幻想,去想 象,为他们营造一个幻想的氛围。用形象生动的,充满激情和梦幻色彩的语言去激发他们,使他们身在教室,神游四方,上天入地、自由翱翔。其二是靠想象,进入别人描绘的境界中去。入,就是神游,仿佛进入了书上,画中、音乐中所描绘的境界,如临其境,如见其人。有时甚至自己变成了作品中的人,去体验别人的生活。入,就是感情投入,与作品中 的人同喜同悲,同爱同恨。这就要求我们的美育教师,不但能理解作品,欣赏作品美,还要有一种本事,就是 用语言,用激情,将学生带入作品的情景中去。教师要会“引”,学生才能“入”。只有真正进入作品情景中 去,学生才能陶醉其中,得到强烈的审美享受。

人生就是体验。有艺术感觉及气质的人,不仅能够深刻地体验自己的人生,还能通过艺术作品体验别人的 人生,所以他们的生活特别丰富。好的演员,就是能够体验各种角色,然后表演各种角色的艺术感觉好的人。从事任何艺术,都需要这种浪漫超脱的艺术感觉。什么叫自我感觉呢?

自我感觉包括自信心,独立意识和自主意识,这些都属于非智力因素的范畴。所谓自信心,就是自己认为 自己还不错,有能力,自我感觉良好。儿童由于不能对自己进行评判,所以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特别是教师和 家长的评价,认可,以确定自己是否还行。如果教师和家长都说他不行,孩子就会产生自卑感,自暴自弃,甚 至破罐子破摔而无所作为。有的教师和家长不懂得这一点,轻易指责儿童,说孩子这不行,那不行,而且往往 以成人的标准和过高的要求去错误地评判他们,这样做只能使他们丧失自信心,说严重一些甚至会毁了他们的 前途。所以,教师的职责就在于保护和激发他们潜在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教师和家长应多采用鼓 励,表扬的方法,发现和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看到他们的进步,使他们对自己产生自信心,绝不能轻易地伤 害他们的自尊。只有在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下,人的潜在能力才得以充分地发挥出来。当然也不能一味地不切 实际地乱表扬,关键是要掌握一个度,要把成功教育和挫折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又 要教会他们懂得如何正确面对挫折,努力克服困难,才能培养身心健康的人。

所谓独立意识就是不依赖别人。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比较娇气,由于家长爱之殷,忧之太勤,寸步不离,就 象忠实的奴仆侍侯皇帝,干什么都巴不得为他代劳。这样,养成了孩子的依赖性,没有大人在身边就像丢了魂,无所适从,这样的孩子是没有出息的。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儿童的独立意识,要求他们不依赖别人,独立完 成自己的作业。要即时表扬那些勇敢的,不要家长帮助的孩子,让那些娇气的孩子有学习的榜样。有目的地训 练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开手,让他们自己学会走路。

自主意识也叫主体意识。就是自己有自己的意愿。自己的自由和有独特的个性。儿童由于幼稚,所以往往 处于被动(受体)的地位,而我国长期的以“听话”为乖娃娃的教育也是将儿童处于被动地位进行的。孩子总 是被要求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无条件,无选择

地接受教师传授给他们的知识技能,采用机械的填鸭式教 育,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现代教育(素质教育)应该以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目的,充分尊重和保护他们 的个性。艺术更需要个性,没有个性就无所谓艺术。教师应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 的表现形式,方法等等,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切不可强求一律。艺术的魅力就在于审美个性的独特性,越有个性的艺术就越美,越能发现独特的美的人就越有审美能力,越有创造力。所以,在儿童美术教育中,教师应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用启发的方式,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 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得到全面的发展。注重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并教给他们具体的创 造性思维方式,让他们得以自由地运用。

总之,教育不仅仅是教孩子一些知识,训练一下他们的技能。更重要的是为了育人。美育的重点应放在培 养孩子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上,才能造就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现代新人。

注重培养儿童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 篇2

一、多元的活动环境——创造的源泉

1. 给学生提供欣赏空间。

孩子认识周围事物大多依靠直接感知, 只有让他们直接参与收集, 才能激发他们创作的灵感。在创作前应给学生进行独立的欣赏, 让他们畅所欲言, 不打断他们的思维, 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力, 艺术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只有当幼儿需要帮助时, 才用启发的方式、提问的形式给他们以启迪, 逐步加以简单地引导。

在泥塑教学“我设计的车”时, 先出示大量地图片:用纸搓成绳状, 纸片组成的草车;带有弹簧的沙发车;带有小伞的我设计的车;用各种纸材制作的车, 用黏土制成的桥状车型等。异彩纷呈的车给了学生很大的视觉冲击。孩子们立即被这些奇状怪异地车吸引住了, 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材质表现的车的美。最后在“汽车展销会”上, 大量地泥塑车展示, 给了学生欣赏美感受美的空间。我随即在黑板上写了四字:开张致喜!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好, 今天老师只是一个顾客, 而你们是汽车推销员, 你们怎么将你们的车推销出去呢?设计理念是什么, 制作有何讲究, 怎样介绍才能让顾客满意呢?最后我们大家一起来评出‘最佳设计制作奖’和‘最佳口才奖’, 得奖的同学有机会挑选一辆你最喜欢的车捧回家, 怎么样?”“好!”在这样一个激情四射的展销会上, 在虚拟的环境里, 角色的扮演使学生走入了生活, 给他们更多的空间体味生活中的点滴, 让他们更健康更快乐地成长!

2. 提供丰富的材料给了学生创造的空间。

孩子对每种材料的兴趣不是一成不变的, 会因为自己的能力转换自己的兴趣, 会因材料的变化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因而, 应针对学生的兴趣、操作水平适时更换材料将活动推向深入。通过增添材料、改变材料的性质、作用, 让孩子换位思考, 尝试运用某种辅助材料进行活动, 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经验, 保持探索欲望, 引发新的活动。

在随意捏物品这课时, 从孩子对泥有了一定的认识, 为了满足学生创作的需求, 从学生的特点出发, 课前准备我让学生预先准备好如牙签、小棍、豆子、纸片……以及各自的泥工材料,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进行选择, 这不仅能满足孩子的兴趣和表现需要, 还有利于在探索中独立获得学习经验。在活动中, 他们把泥揉来揉去, 左看右看, 爱不释手, 还有的孩子兴奋的交谈着。他们有的用牙签在泥巴上划划, 有的用豆子在泥巴上按按, 有的用小棍敲敲, 他们让泥吧游戏与丰富的材料很好的结合。结果孩子们用材料装饰出小鸡、茶壶、怪兽……有的孩子把牙签当作了蜡烛、把豆子当作水果、把盒子当成押板、当成机器人……他们充分的发挥想象创造出许多新的事物。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作品便在孩子们灿烂的笑容和那舞动的小手中诞生了:

二、瞬间地肯定———带动创造

新的课程观在表现形式上突出了选择性和灵活性, 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现方式, 更能突出他们的闪光点。美术教学中, 尤其对于我们农村小学来讲美术材料的准备一直都是我们比较头疼的问题, 一节课下来你会发现能带齐工具地基本没有, 带不齐或根本不带用具的情况那便是家常便饭了。

如果我们能注意引导, 灵活对待, 允许他们机动地准备一些材料, 如泥巴、报纸、基本绘画材料等, 让每位学生有事可做, 这样在有限地课堂中他就不会觉得无事可做而感到无聊了, 那么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表达方式, 展开想象的翅膀, 自由地创作, 不追求完美, 只图快乐, 在玩中学, 在学中玩, 真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例如, 组织学生泥塑“我们最爱的食品”时, 班上有个很害羞地小男孩, 橡皮泥一直在手心理捏来捏去, 始终拿不出一件像样的作品, 显得很拘束, 做出来的汉堡象个大饼, 看着他难为情的眼神, 似丢非丢的动作, 仿佛不想让我看见。这时, 我对他说:“你作的很好, 但如果你的汉堡里加点陷就好了!”在我的鼓励下, 他开始大胆地再重新做了一个汉堡, 你看真的很棒!我马上当着全班小朋友的面表扬了他, 周辰高兴极了。听着老师地鼓舞, 其他孩子们地想象之门一下子打开了, 而且在他们玩捏之时一件件你异想不到的作品就这样诞生了。

注重培养儿童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 篇3

如何使学生形成乐观、自信的良好心态,树立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教育者应从下面几点着手。

一、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长处,悦纳自己

自我感觉如何与个人对自己的评价有关。对自己有肯定的评价,人就容易“自我感觉良好”。教育者要帮助学生挺胸抬头地面对生活,关键是让他们认识自己,尤其是了解自己的长处。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植根于“长处”的土壤上,才能建立起来。事实上,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并以此作为他们建立自尊自信的支点。素质教育的要义之一,便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二、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怕失败

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各种展示和锻炼自己才能的机会,帮助他们建立“我能行”的信念。要让每一个学生知道:人生成功的秘诀,就是当你失败的时候,再去尝试,尝试得越多,成功的概率越大。

三、指导学生学会比较和恰当地设立奋斗目标

感觉统合训练对儿童的影响 篇4

现在有很多孩子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注意力不集中,上课不专心,爱做小动作;缺乏自信,消极退缩,语言表达能力差,手脚笨拙;活动水平过高或过低;冲动,不易使自己平静;对感觉的刺激反应低下或过度;社会交往能力不佳,情绪不稳定;注意转移困难;言语、语言发展迟缓。究其原因是孩子感觉统合失调所致,那么怎样才能改变孩子的这些不良习惯呢,感觉统合训练就是针对存在感觉统合问题的儿童所采用的一系列游戏运动训练疗法。

一、“感统训练”

“再来一次!稳点!”老师正在指导孩子们训练。走平衡木、坐滑板、羊角球、竖抱桶、大陀螺……人们一定会把这当成体育馆或儿童乐园的一角,其实这是儿童感觉统合训练的场景。感觉统合就是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从环境中获得不同感觉通路的信息(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输入大脑,大脑对输入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解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感觉统合训练是让儿童在玩的过程中感到快乐、轻松,把所受到的各种指责、批评而产生的恐惧、害怕、紧张弃之不顾,重建自然情绪。从而从根本上解决多动、注意力不集中、语言发育迟缓、人际关系淡漠等各方面的困难。这样可以在积极快乐的情绪中玩,寓教于娱乐,促进身体和大脑之间的整合协调反应,帮助儿童的感觉运动功能向正常方向发展。

二、孩子得益于“感统训练”

1、改变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没有自制力,经常剧烈地跑跳,寻求强烈刺激等习惯。康x,不管做什么事情,集中注意的时间都特别短,常有逆反心理;学东西很快,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受约束。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与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游戏、玩的过程中,他改变了很多,能长时间地做某一项活动,不和小朋友争抢东西,不在训练室跑来跑去,能主动与老师配合做各种活动。

2、内向的孩子变得活泼开朗。

刘x,一个非常漂亮又很讨人喜欢的小女孩,家长反映她胆子小,不爱与别人交往。她刚进行感统训练的时候,每次都要她的妈妈陪着,她的妈妈不在,她就会什么也不做而且不高兴,只是站在那里看着别的小朋友活动。通过两个多月的训练,她现在已经能脱离父母,配合老师参与训练,并配合得非常默契。与小朋友在一起玩得也特别开心。

3、增强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范x,一个重度智力落后的孩子,说话晚,语言表达能力极差,想要大小便时却不会表达,经常尿裤子,而且特别懒。对他的训练可谓难度很大。刚开始,家长陪着他训练,一项一项慢慢地学,慢慢地做,有的要逼着才做。在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家长和老师的心血总算没有白费,他最不喜欢的滑板竟然主动要求做了,也不用家长陪了。看着他的进步,他的妈妈激动地流下了眼泪,老师也被感动了。现在他能告诉老师大小便,再也没有尿裤子的现象,语言表达明显增强,和老师交流的话也多了。孩子的自信心明显增强。

4、胆小的孩子变得胆大了。

李x,是一个特殊儿童,胆子非常小,下楼梯都要扶着别人。刚开始他什么也不做,只是坐在那里看着别的小朋友做。时间长了,他看到别的小朋友玩得那么开心,想试试的举动不自觉地表露出来。老师看到这种情况,就帮着他做各种训练。在一个多月的训练之后,他能在很多训练器械上进行活动,而且家长反映他胆子大了,自己能下楼梯了。家长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

智力落后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篇5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冬去春会来 发表于 2007-11-08 22:26

评论0条

阅读371次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最早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Dr.Jean Aryes)在1969年提出的一个研究观点,将儿童的脑神经发展与心理发展相结合,提出感觉统合理论。爱尔丝博士终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把感觉统合训练应用于特殊儿童的康复与训练中。

什么是感觉统合?在母亲的子宫内,胎位变化的过程中,触觉、潜艇平衡、固有平衡等能力就已经逐渐在发展。出生后,它们和视、听、嗅、味等感官更不断相互影响。在大脑中的感觉中枢相互联系着,这些感觉神经的交错程度,比任何网络都复杂。这种进入大脑的感觉刺激信息,在中枢神经形式有效率的组合,就叫做“感觉统合”。正因为有这中能力,大脑才能协调身体对外界作出适当的反应。爱尔丝博士将之比喻为交通指挥者或红绿灯管制者,没有它们交通将乱成一团。在达到各种目的的协调行动上,感觉统合的能力非常重要。

智障儿童在生活中与同伴交往受到限制,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语言;有的家长缺乏特殊教育知识,过于溺爱孩子,教育孩子缺乏耐心,家长有事包办;有的家长无法承受现实,夫妻之间经常发生矛盾,把孩子送到祖辈照顾,与孩子接触少,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家庭环境;有的家长过于自卑,把孩子关在家里,孩子很少到户外活动,接触大自然。以上种种情况加重智障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同时也错过智障儿童特殊教育的训练的最佳时期。

智障儿童感知觉、语言等方面发展迟延,在他们的早期教育中注重感知觉与运作的发展训练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感觉统合训练有效的促进智障儿童的智能开发和综合能力(行为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的提升,在他们日后学习、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的教师在感觉统合在训练中注重发挥以下几方面作用:

一、设氛围,快乐体验。

智障儿童缺乏个人动机与兴趣,主动性差,意志水平低下,在训练中一味采取强迫手段,或者乏味的机械训练,智障儿童会产声厌烦、恐惧、害怕等不良情绪,训练遭到失败,甚至会产生副作用。所以在训练中创设良好的氛围是至关重要的,让智障儿童喜欢身处其中,在快乐的气氛下自动自发,全力去做,这样也容易发展出原本不足的能力,教师创设良好的氛围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音乐合理化。

目前,各路专家、学者都在研究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及特殊教育的有效方法,得到的一致结论是:音乐治疗效果显著。虽然我国对智障儿童进行音乐治疗才刚刚起步,然而国外早在数十年就将音乐治疗或综合音乐、舞蹈、绘画等在内的艺术治疗的方法与技术运用在特殊的教育中,为特殊教育拓宽了道路,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智障儿童对音乐敏感性强,教师在训练中选择一些他们喜欢的音乐,可以有效的调动和调整智障儿童的情绪,使他们很快的进入到教师设计的游戏活动中并配合治疗,教师对音乐的选择也要因人而异,音乐参与智障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情节趣味化。

赋予感觉统合训练过程游戏化的情节,能增强趣味性、娱乐性,更进一步激起智障儿童良好的情绪和积极从事活动的力量,从而使他们活跃起来。如趴地推球,球推进的是一个个小动物的嘴巴,仿佛在给小动物喂食;钻进布袋,学做蚕宝宝,随着蚕宝宝的一天天长大,钻出布袋,跳着去游玩;推着羊角球,钻过山洞,绕过树林,形成一列火车;做与平衡台上,和老师、小朋友拉大锯;趴于滑板上,学做小乌龟,一边游泳一边和小鱼、小虾做游戏;圈和罐相结合、纸和瓶相结合、滑板和布袋相结合,学做小鸟、小青蛙、小士兵;将奥特曼打怪兽、解放军炸碉堡、警察抓小偷等智障儿童所喜爱的情节融入感统训练中,情节简单明了,智障儿童从中能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到成功与自信,从而产生愉快情绪,在活动中也会更专注投入。

3、语言游戏化。在感统训练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关心、启发、暗示、引导和鼓励指导智障儿童,而不是以主观命令去代替他们想、代替他们做,其目的是启发他们的相法,使他们玩得更愉快。如,当智障儿童“推小车”(羊角球)大汉淋淋时,可以用游戏的口吻说:“小司机到加油站去加点油吧!”调节孩子的活动量。又如,为了让智障儿童掌握滑板趴的动作,教师可以用游戏的语言说:“小乌龟快抬起头来,小鱼和小虾游过来和你们做游戏喽!”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角色身份贯穿活动,教师处处以游戏的口吻进行引导,智障儿童定会兴趣盎然,同时主动参与,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

4、动作儿歌化。

单纯讲授动作的要领,智障儿童很难理解而且会感到枯燥无味,如果将要领编成朗朗上口、充满游戏性和趣味性的儿歌,效果就会迥然不同。如,智障儿童在跳床上跳跃,教师就可以说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树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又如,在“有趣的平衡台”中,要求幼儿利用身体的各部位在台上保持平衡。我们就编了儿歌:“一二三四五六七,大家都来做摇椅,左摇摇,右摇摇,象个快乐的不倒翁。”孩子们一边摇,一边跟着老师听、念儿歌,既加强了动作要领的掌握,又不单调枯燥,既调节了宽松自由的气氛,又提高了智障儿童活动的激情。

5、器材形象化。

“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智障儿童也不例外,”感统器材色彩鲜艳,造型美观,能吸引智障儿童的注意,引起智障儿童的兴趣。孩子看到它,想去摸一摸、试一试、玩一玩,这就是它的独特之处。为了让感统训练变得更为生动愉快,让智障儿童变得更为积极主动,我们赋予这些器材生命、灵性,将它们形象化、游戏化,并围绕感统训练的某一器材设计一系列的活动方法。如“有趣的滑板”,我们将它变成“汽车”,智障儿童独自坐在上面,手作方向盘状,用脚跟帮助移动,前后左右开车;我们将它变成“小船”,智障儿童卧于上面,以腹部为中心,抬高头,抬起腿,用手臂当作船浆,使小船在水中只有滑行;我们将它变成“大转盘”,智障儿童趴在上面。靠双手的双掌来旋转身体;还将她变成“小火车”,两个、三个、四个智障儿童连在一起,靠前一个孩子的力量带动后面的幼儿前进;还将它变成“小推车”等等,既是一种力量锻炼,又是对颈部肌肉及协调能力培养。在日常的感统训练中,我们充分利用感统器材的独特性,教师对各种感统器材进行大胆形象创新和想象,在将其贯穿、融入到活动中去,提高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

二、以人为本,量力而行。

对智障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最重要的是:清楚地检查出孩子在感觉统合

基础上的问题,再设计孩子可以尽力去玩的游戏,使孩子的身体和大脑的反应及协调顺利发展。教师在训练前要充分、科学评估学生情况,训练时也要采用小步子、多循环的原则,设计游戏难度适中,使智障儿童“抬一抬脚就能够吃到苹果”,这样智障儿童会产生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帮助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目标,达到训练的效果。教师且不要操之过即,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使学生拒绝参与,这也是感觉统合训练最容易失败的地方。

三、耐心细致,适时鼓励。

智障儿童是一群特殊群体,大脑器质性损伤以及社会、家庭不良因素的共同作用促进了智障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出现,表现为害怕情绪、发脾气、易怒、爱哭闹等一些现象,对于学生一时做不到的,教师要细心而有系统的引领,并将此做成计划,用游戏将这些不佳的感觉反应有效的加以组织。对于学生出现不良情绪,教师要马上中止训练,进行安抚,调整好学生的情绪,在训练中教师要耐心、耐心、再耐心。

注重培养儿童的艺术感觉和自我感觉 篇6

经常听到一些小学生的家长抱怨说,孩子很聪明,就是不爱学习,写几个字的作业要几个小时,一会动动这,一会动动那,上课也不注意听讲,经常把题抄错,总记不住老师留的作业,你打他骂他都不管用„„在万般无奈之余,家长得出了结论,这孩子不是读书的“材料”,将来也不会有大出息。据调查,各所学校如这样的孩子还不在少数,据老师反映这些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注意力难集中,很难与人相处,你说他,他就像没听见似的。再问家长这样的孩子在婴幼儿期有什么表现,他们的父母总是面带困惑地说:没发现孩子有什么问题。笔者经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分析,这是感觉统合能力失调所造成的。目前有很多小学、幼儿园引进了感统训练的器材,也发现了很多疑似孩子,就是不会用!下面笔者将四年来在实践中操作的有效方法介绍给大家,希望能给从事幼儿园、特殊教育及随班就读教学的老师带来帮助!

1、概念 1、1感觉统合

是指感觉学习(即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及平衡感)与运动学习(包括语言、阅读、写字等)组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学习能力。感觉统合能力的提升能综合培养孩子各方面技能,锻炼孩子逻辑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塑造优秀品质,树立孩子的自信心,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孩子是个有机体,只有大脑及身体感官的组合互动,才能形成学习能力。一般的知识只是学习的工具,学习能力的本质不好,再多再好的工具都没有用,只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压力。1、2感觉统合训练

是借助专业的训练教具,结合中国儿童的实际情况,为每个参与训练的儿童量身定制训练科目,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儿童在快乐训练的过程中从根本上解决在学习过程和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不足现象,使孩子训练后逐渐能达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1、3感觉统合训练的本质

感觉统合训练不只是一种生理上的功能训练,而是协调心理、大脑和身体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训练。儿童在训练中获得熟练感觉,增强自信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并在游戏中感觉到自己对躯体的控制,变焦虑情绪为愉快,并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敢于对更复杂的身心任务进行挑战。1、4感觉统合训练的原则

感觉统合训练的关键是同时给予儿童前庭、肌肉、关节、皮肤触压、视、听、嗅等多种刺激,并将这些刺激与运动相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在脑干、丘脑、小脑、基底节、边缘系统、大脑皮质广大区域分级发生感觉、运动整合,在整合中促进上述脑区脑细胞的成熟、神经通路专门化,并开拓新的神经专门化通道。因此,在感觉训练过程中,儿童只能在大脑适当地被激活和控制躯体的肌肉骨骼系统后,才能获得心理上的快乐和体验;反之,只有在适当的心理动力驱使下,个体才能使大脑按照意愿去行动。

2、最佳训练年龄 2、1儿童的教育要从0岁开始:人类已经进入 21 世纪,世界各国科技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引发了对人才及教育的竞争,婴幼儿早期教育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儿童教育的年龄从3岁推到0岁。幼儿身心与智力的发展,最大的问题在大人与幼儿间的互动关系。婴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早期阶段,无论在身体动作、智能、语言及社会行为诸方面,均有极为迅速的发展,行为改变显著,其问题的发展历程,实为日后身心发展的基础。人类大脑分左右半球,在婴幼儿时期即快速成长,并作左右半球专责化,左脑区以语言、听觉、嗅觉及抽象逻辑能力为主,右脑区主管视觉、空间、方位、图像及记忆。新生儿至3岁是开发运动潜能的敏感期,科学适宜的运动能强体健身,提高宝宝身体控制的准确性、灵活性和协调性,而且为宝宝智力、心理高质量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蒙特梭利和皮亚杰两位伟大的儿童教育专家所说,0-6岁的学习,主要是以感觉学习为主,透过感觉器官由右脑输入讯息,并在左脑逐渐组成概念和判断,这就是幼儿期思考系统及学习行为的形成。2、2初生的婴儿,在动作方面不受意志与思想的支配,所以他的动作是未分化的,缺乏组织和目的,到了幼儿期,他的神经系统,骨骼和肌肉都有相当快速的发展,动作开始逐渐的分化,而形成有组织、有目的的行为。例如:天线宝宝儿童感统智能训练中心在此发展阶段,可以协助幼儿建立数概,增强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促进大小肌肉和双侧协调,增强幼儿的生活能力,养成良好习惯,建立人际关系,培养好的情绪和人格。他并采用国际上最具权威的感统训练体系,借助特定的训练器材,结合幼儿实际情况,为每个参与训练的儿童量身定制训练科目,使每个孩子都能在提高儿童学习能力及情绪稳定方面取得显著效果。

3、感统失调的危害性(会造成学习、生活上的哪些障碍)3、1儿童感统失调无疑会造成儿童学习和交往的障碍,尽管这样的儿童有正常或超常的智慧,但由于大脑的协调性差,影响注意力、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等等,因而,直接影响了儿童学习、生活、运动,也影响人际关系,妨碍正常的成长教育。其主要表现为: 3、1、1 严重影响儿童心理素质的提高 3、1、2 对儿童的智力开发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利 3、1、3 学习能力和性格上出现障碍 3、1、4 人际关系敏感或社交退缩,心理素质差

4、分类 4、1根据儿童不同行为的出现情况可分为五种类型,分别为前庭觉不足、本体觉不足、触觉不足、视觉不足和听觉不足。4、1、1 训练前庭觉的原则:一切有位移的游戏和活动都可以锻炼。4、1、2 训练本体觉的原则:只要让懒惰的孩子动起来就可以了。4、1、3 训练触觉的原则:只要有接触就可以了。4、1、4 训练视觉的原则:在训练前庭觉的基础上让孩子多去区别物体的形状、大小、颜色等等。4、1、5训练听觉的原则:在训练前庭觉的基础上多创造语言环境去刺激孩子。

5、下面笔者具体来介绍一下感统训练的实际操作方法 5、1训练前庭觉不足的游戏方法: 5、1、1前庭觉训练

游戏一 匍匐前进:(适用于1-6儿童,运动时间为20分钟。)使用器材:体能棒、半砖

玩法:我们将体能棒和半砖连在一起,请小朋友随着轨道进行爬行,小朋友可以手脚爬,手肘爬,还可以分成两组幼儿进行比赛。

功能:通过爬行刺激幼儿的前庭觉,训练幼儿身体的协调性。注意事项:在爬行中,头要始终抬起。游戏二 抱住圆圈圈:(适用于1-6岁,运动时间为20分钟。)使用器材:吊缆、竖抱筒

玩法:幼儿抱住吊缆的外圈,保持平衡后,教师帮助做前后左右或是360度的回转,教师摇晃的时候可以在幼儿周围放单手可拿到的玩具,增加趣味性。

功能:促进幼儿的前庭觉,促进神经系统更加灵活,对多动症,身体协调不良,自闭症的幼儿帮助很大。

注意事项:在游戏中,如果幼儿发生晕眩,往相反方向旋转。

游戏三 小小摇篮:(适用于1-6岁儿童,运动时间为20分钟。)使用器材:吊网

玩法:孩子仰躺在网中,教师可以顺时针,逆时针,360度的旋转。功能:刺激幼儿前庭觉接受器,并且促进肌肉张力。

注意事项:在游戏中,如果幼儿发生晕眩,往相反方向旋转。

游戏四 我会飞:(适用于1-6岁儿童,运动时间为20分钟。)使用器材:吊网、许多小球球、筐

玩法:幼儿俯卧在网袋里,做飞机样姿势同时投球。(向筐里投球)功能:强化幼儿的前庭觉接受器,刺激双脑分化和手眼协调能力。注意事项:幼儿在摆动中头要抬高,尽量以90度为主。

游戏五 摇摇平衡走:(适用于3-6岁儿童,运动时间为10分钟。)使用器材:1/4圆平衡板

玩法:幼儿在1/4圆平衡板直立行走,也可以躺在上面进行摇摆。功能: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和四肢协调能力。注意事项:走平衡时,手要伸平,头要抬高。

游戏六 双人转转:(适用于3-6岁儿童,运动时间为30分钟。)使用器材:太极平衡板

玩法:幼儿站在或用手拿着板,按照迷宫形状来操作。

功能:刺激幼儿的平衡能力和重力,手眼脚的协调能力。以及两位幼儿的协调。注意事项:在运动中要保持身体重心的平衡,不能相互推、拉对方。

游戏七 飞碟:(适用于2-6岁儿童,运动时间为20分钟。)使用器材:打陀螺

玩法:一名幼儿坐在陀螺中,教师在旁边帮助,使陀螺旋转起来。功能:刺激前庭觉信息输入,帮助双脑分化。

注意事项:在运动中,幼儿头要紧贴在陀螺中,双手不能松开。旋转速度不宜过快。

游戏八 飞行员:(适用于3-12岁儿童,运动时间为30分钟。)使用器材:大滑板,圆形滑车

玩法:幼儿平爬在圆形滑车上,教师轻轻推一下,慢慢滑下。功能:刺激幼儿的前庭觉接受器和双脑分化。注意事项:在运动中注意头要抬高,手伸平。5、1、2训练视觉空间和形态感觉不足的方法

游戏一 拉着你:(适用于1-2岁儿童,运动时间为30分钟。)使用器材:圆形滑车、一根绳索

玩法:一名幼儿坐在圆形滑车上,请另一名幼儿用绳子拉车向前走或原地转。功能:刺激幼儿的视觉移动,方向感和距离感。

注意事项:在游戏时,练习者的双手不能离开圆形滑车,双眼睛不能闭上。游戏二 小小接力赛:(适用于3-12岁儿童,运动时间为30分钟。)使用器材:88轨道、一只小球

玩法:请一名幼儿双手握住轨道两边手柄处,轨道内放一小球,通过手、脑、眼的配合,使小球从轨道的前端滚向末端,在球滚到末端处时,换另一条轨道,并保持球在轨道上不落地。

功能:主要针对左右脑分化不良,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及精细动作。注意事项:在练习时,不能有明显的停顿现象。

游戏三 火眼金金:(适用于3-6岁儿童,运动时间为10分钟。)使用器材:视力环

玩法:幼儿双手握住视力环,通过转动使圈内铁球转动,眼球随着铁球转动而移动。

功能:促进幼儿眼肌和眼神经的发育。

注意事项:在进行游戏时,眼睛要对滚动的小球进行视觉追踪。

游戏四 盘山公路:(适用于3-12岁儿童,运动时间为20分钟。)使用器材:上下转盘

玩法:幼儿手持转盘两侧,使小球在轨道内滚动,保持球在轨道内上下转动不落地。眼球对滚动的小球进行视觉追踪。

功能:对眼肌及眼神经发育不良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并发展幼儿的精细动作。注意事项:在进行游戏时,眼睛要对滚动的小球进行视觉追踪。

游戏五 搭积木:(适用于1-6岁儿童,运动时间为20分钟。)使用器材:智力开发方块

玩法:幼儿可用积木做镶嵌,也可以做图案的接龙配对游戏。功能:培养幼儿认识图案配对、组合的能力和创造力。注意事项:在进行游戏时,只能独立完成。5、1、3训练本体觉、触觉的实际操作方法有很多很多,笔者已经在上面的训练原则上提示了,只要我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就能发现的。

上一篇:“汇聚青春力量,共创文明卫生城市”演讲稿下一篇:“卡努”台风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