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作战训练安全心得体会

2024-07-03

消防作战训练安全心得体会(精选5篇)

消防作战训练安全心得体会 篇1

消防部队作战训练安全讨论

从一名士兵到军官,从军官到将军,都有一个在生活中成长和经验吸取的过程,在和平年代,中国军人没有战争的硝烟,也没有炮火的轰炸,更没有董存瑞般的炸碉堡、邱少云似的在火堆中不动声色的牺牲。可是消防不同,常言说:火场如战场,那里有火灾的硝烟,也有爆炸的轰炸。只不过不是战争而已。我是一名消防员,就我自己对消防部队作战训练安全作以下几点想法。

一、思想上的认识:安全天天讲,大会天天开,安全无小事,安全控制在门牙之中,这些话对一些人来说那只是会议,是打瞌睡的地方,让人不想去的场所。回睦全国消防在灭火和抢险救援中,无数的年轻生命在瞬间离去,无数的战士在灭火救援中牺牲,如果你是他们的领导或者班长,再或者你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安全员,你尽到责任了吗?如果我们在平时多学习多提醒多引导多一点耐心,我想很多安全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据统计,我国消防员在灭火救援中牺牲的平均年龄在24岁,试想那不就是90后吗?很多干部认为,90后娇生惯养、独立性不强、吃苦精神差、逆反心理强,很难管理,其实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人与人之间性格不同、年代不一样,其实都一样。首先你要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平时在干什么,我想有时候他们当兵几年,干部从没有找过他们谈过心、更谈不上交心。

二、车辆管理和保养不到位:

(一)车辆管理不到位。消防车属于消防部队的战车,驾驶员不但需要过硬的驾驶技术,还需要过硬的心理素质,在灭火抢险救援中消防车为了争取第一时间到达,速度快、车辆多,驾驶技术是关键。有的驾驶员刚刚拿到半年或者一年驾驶证,随便乱开消防车出警就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新驾驶员仅仅靠出警时间锻炼驾驶技术远远不够,驾驶技术需要长时间的摸索和总结经验,从行驶途中到火场停车位臵都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有的驾驶员认为:我是消防车就是老大,开霸王车、英雄车大有人在,往往就是这样的心态就会出现安全事故。

(二)车辆保养不到位。消防车是我们的武器,胜败就在于它的性能和平时的保养,很多驾驶员认为车是公家车,坏了公家修,烂了公家买,不把消防车当作自己的车来用,当然,技术也是一个方面,很多驾驶员完全就是不懂保养,连最基本的故障都不懂,出警回来不管是好还是车辆有问题,车停人走,从不管它是否处于战备状态,往往其他驾驶员不知道车辆有问题再次出警,就会发生安全事故。

三、作战训练安全松懈:

(一)安全制度落实不到位。一些单位对于部队制定的相关安全制度、安全措施落实力度不够,接警出动、日常训练时装备佩戴不齐全,车辆不按交通法规行驶,现场不按要求停放车辆,内攻近战时未按要求的防护等级佩戴防护装备,安排责任心不强、经验不足,能力欠缺的队员甚至是新队员担当作战行动和高难度训练时的安全员、实战演练中防护装备登记摆形式、火场纪律不严、警戒疏散落实不到位,这些都是造成官兵伤亡的直接原因。此外,对安全教育不重视,走形式、走过场,安全教育长期停留在应付检查或者是抄笔记的阶段,通过教育树立官兵安全意识的目的远远没有达到。

(二)指挥员综合素质不过硬。个别干部在灭火救援时盲目下达命令,不能根据火场情况适时调整战斗部署,对事故现场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考虑不周,疏于防范,不能正确地处理进攻与撤退的关系,关键时刻不能果断撤退,优柔寡断,造成人员伤亡。有的指挥员缺乏扑救复杂火灾的专业知识,对可能导致官兵伤亡的征兆估计不足,采取错误的战术措施, 从而导致官兵伤亡;部分指挥员缺乏指挥和组训经验,特别是年轻干部,忽略安全防范,甚至在无保护、无防护条件下开展作战行动和高危科目训练,以致犯低级错误,酿成惨剧;一些指挥员在日常训练中急于求成,不注重科学合理的安排训练计划,导致官兵超负荷、超承载能力开展训练,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

(三)火情侦察不到位。一些指挥员容易出现盲目的经验主义的倾向,在一些规模不大的灭火战斗行动中,认为自己“久经沙场”,小火小灾按照“惯例”即可完成战斗行动,没有必要开展火场侦察;一些指挥员到场后,受到现场紧张形势感染,救人灭火心切,不进行侦察就命令部队立即展开战斗;有的指挥员不按照要求展开火场侦察,仅仅是粗略观察一番,既不询问知情人,也没有做到深入内部细致侦察,就展开行动;有的指挥员则仅仅在初到现场时进行火情侦察,过后便“一心一意”投入火灾扑救,不及时察觉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场出现的新情况。这些忽视侦察工作的直接结果就是,指战员对火场情况把握不清,不能及时掌握是否有人员被困、建筑物内部布局、结构、消防设施、火灾危险性等信息,一旦出现紧急状况时官兵往往会措手不及,导致伤亡事故发生

(四)险情预判能力不足,安全防护意识不强。一些指挥员在进入火场后,受到烟雾、高温、及混乱复杂的现场影响,判断力下降,对应有的危险估计不足,不注意观察脚下的承载物是否坚实,头顶的悬挂物是否牢靠,两侧的竖立构件是否稳固,从而导致脚步踩空,失足摔倒,被悬挂物、两侧竖立构件埋压等情况发生。此外,基层官兵在日常训练时,训前不开展安全检查,训练中不落实安全措施,训练后不总结安全教训,长期以往,不但训练中会出现追悔莫及的安全事故,甚至于在真正的灭火救援作战行动中也会养成不注重安全,不落实防护措施的不良习惯。

(五)装备应用不当,安全防护不到位。消防技术装备在保护消防官兵生命安全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实践中,个别基层单位装备维护保养不力,人为造成损坏或短缺,一些装备由于是全进口的,说明书全是外文的,官兵看了一知半解,而中队干部又不注意挖掘装备战斗力,导致好装备成了摆设,官兵不懂用;一些基层部队保守倾向严重,认为购臵器材不容易,害怕因训练损坏器材,坏了又不懂修,装备器材购入后,干脆放到仓库藏起来,导致官兵对装备器材应用不熟练,上了火场装备效能发挥不出来,本来装备能干的事情却不得不由人来完成,无形中增加了事故发生的几率;一些指战员在火场战斗中盲目蛮干、有勇无谋、经验不足,认为佩戴防护装备繁琐复杂,还有的指战员甚至认为应用防护装备是“怕死”的表现,从心里上轻视、不愿意使用个人防护装备。

四、如何避免灭火救援和日常训练中安全发生

(一)强化责任,推动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组织谁负责,谁指挥谁负责”的工作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任务明确;全面评估基层安全工作状况,认真查找事故安全隐患,分析隐患成因及根源,研究制定解决措施,消除事故苗头,堵塞安全漏洞;要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措施对基层安全工作进行检查指导,细查严抠,对发现的问题要一抓到底,做到有问题立即整改,件件落实,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规程的学习和落实。要把安全教育落实到部队的日常行动中,官兵的思想认识中。杜绝抄笔记式教育,迎接检查式教育,科学规划,合理实施,建立完善的安全教育体系,把安全制度、安全规定植入到每名官兵的脑海之中,树立起官兵严格落实各项训练安全制度和作战安全制度的理念。

(三)加强指挥员综合能力培养。要加强指挥员在灭火救援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方面的理论学习,夯实指挥基础,不断提高指挥员在火灾现场中的临机处臵和险情预判能力。同时,广泛开展作战训练安全方面的经验交流,借鉴成功之处,吸取失败教训。筑牢指挥员科学指挥、安全指挥、高效指挥的认识基础。

(四)贴近实战开展训练演练。正确理解“抓训练”与“抓安全”的辩证关系。树立“抓训练就是抓安全”的观念。只有训练与实战贴得紧,才能有效预见实战中可能出现的复杂情况,确保实战中的安全。因此,各级消防部队要立足辖区灾害实际,部队器材装备实际,人员基础素质实际,从灭火救援需要出发,突出无预案科目的训练演练,重点组织实施火情侦察、内攻搜救、强攻破拆以及水枪阵地设臵等训练科目,要在演练中锻炼指战员的险情预判能力,不断提高一线消防官兵在实战中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对于事故灾害的紧急避险能力。

(五)加强器材装备的实际应用和维护保养。基层部队要从现有装备器材出发,有什么装备、就训练什么操法,力争做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在任何场合下都要对所配器材运用自如,使这些装备在灭火救援中发挥保护自身安全的作用。对于新配发的装备、器材,不能因为怕训练损坏器材就“束之高阁,刀枪入库”,要认真研究,编成操法,组织训练,使部队官兵熟练掌握其性能和操作要领,让新装备、新器材尽快形成战斗力。同时,还要加强对于器材装备的维护保养,确保装备随时处于最佳备战状态。

总之,安全防事故工作任重而道远,需要大家共同努力,长抓不懈。认真贯彻落实好安全工作制度,做好安全监督工作,提高自身生命安全意识,最大限度的降低安全事故,保证消防部队的安全稳定。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在灭火救援和抢险救灾的工作岗位上履行神圣职责,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羊安专职队:任继兵 年5月19日 2014

消防作战训练安全心得体会 篇2

关键词:消防,作战训练,消防部队

随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的实施,消防部队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尤其是随着国办59号文件的贯彻落实,作为应急救援队伍依托的消防部队,其责任也越来越大。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硬件设施和社会需求愈加提高的情况下,消防部队本身在执勤训练和灭火救援作战中还存在与实战不符、与打造消防铁军不符等方面的问题。为全面提高消防部队的训练质量,提升灭火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作战成功率,减少灾害损失,必须突破存在的训练和作战误区,正确运用手中装备,发挥装备的最大效能,达到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

1对消防部队相关器材存在认识和运用上的误区

1.1 关于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当前消防部队使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过程中,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完善提高的地方:

(1)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上。有的官兵没严格按规程操作,具体表现在:一是面罩气密性检查没认真执行,多数只是在佩戴前仅检查气密性,但实际上,接上呼吸阀打开气瓶阀门后,还要深呼吸若干次,检查供气阀性能和面罩气密性,确保吸气和呼气都舒畅无不适感。所以,第一次检查气密性只检查面罩的完好性,第二次是检查佩戴过程是否无误。二是佩戴面罩时,没有将面罩的头带从头部的上前方往后下方拉;下巴进入面罩后,也没有先收紧下端的两根颈带,再收紧上端的两根头带及顶带;有的还将头发卡在面罩和脸部之间,直接影响了气密性。三是有的官兵没完全撤出灭火救援现场或还在轻危区,就自认为已在安全区域了,匆忙将面罩褪下;有的在脱下面罩时,动作不够谨慎,直接将附着在面罩表面的有害灰尘和其他有害物质一并吸入呼吸道。

(2)在呼吸器的气瓶上人为增加保护套。现在的空气呼吸器钢瓶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钢”瓶,而是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的气瓶,具体说是铝合金内胆,外用碳纤维、玻璃纤维和环氧树脂层等高强度纤维制成,其抗冲击力也明显提高。但很多中队从爱护器材的角度出发,为避免气瓶受刮擦,在碳纤维瓶子外面套上一个布套或绒套。实际上,气瓶上部本身有一圈荧光带,便于在黑暗环境中确定其位置,而套上没有荧光的布套后,使得气瓶上的荧光带失去发光作用;再加上布套普遍没经过高温和阻燃处理,也人为增加了在高温环境下的危险性。所以,建议平时训练的气瓶外部可套上一个布套,而灭火救援现场用的气瓶不应增加保护套。

(3)现有的空气呼吸器规格不一,影响了效能的发挥。当前,消防部队用的空气呼吸器品牌不一,有关配件的标准也不同,使得在灭火救援现场空气呼吸器需要量较大时,不能混用,同时,某品牌空气呼吸器的某部件损坏时,不能用其他品牌的备件加以利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浪费,直接影响了呼吸器的有效使用。

(4)使用时没考虑面罩起雾问题。当前消防部队所配备的空气呼吸器,其面罩虽具有防起雾功能,但在使用时间长、温差大、烟雾浓的场所和化学品处置场所,面罩仍容易起雾,直接影响战斗行动。为此,需在车上常备洗洁精,使用前,用湿毛巾在面罩上涂上一层洗洁精,可有效防止起雾现象。

(5)消毒、维保等后续工作难以跟上。目前国内有的地方还不能达到人手1具面罩的条件,即使在数量上达到了,在实际使用上还是存在混用现象。而且,空气呼吸器使用后,与国外的面罩用超声波震荡等洗消方式相比,国内对面罩的消毒一是设施没跟上,二是消毒意识没完全树立,消毒也不够彻底,如卸下全面罩后,未用中性或弱碱性消毒液洗涤全面罩的口鼻罩及人的面部、额头接触的部位,也没有彻底擦洗呼气阀片,洗净的部位没有自然干燥等。另外,对空气呼吸器来说,日常对气瓶和瓶阀缺乏常规参数的检测。

(6)过高估计空气呼吸器的使用时间。从理论上,空气呼吸器每分钟消耗的空气量约为30 L。但实际上,消防员在实施灭火救援任务时,其消耗的空气量远不止30 L/min。据有关数据表明,一般健康人在安静时呼吸的空气总流量为6~8 L/min,然而,呼吸过程中的空气流量总是不均匀的,在平静呼吸过程中,瞬间的高峰气流量为20~40 L/min,在轻微运动时的瞬间高峰呼吸气流量达80~100 L/min,在剧烈用力或激动、恐惧的时候,瞬间高

峰呼吸气流量竟能达500~800 L/min之多。据杭州市消防支队特勤一中队2008年实际测试,某品牌6.8 L的气瓶压力为27.3 MPa时,在地下烟热模拟室消防员使用30 min即消耗了20 MPa,气瓶仅剩下7 MPa的压力;剩余的7 MPa也仅持续使用了12 min左右的时间,总共持续时间约为42 min。而如果按理论公式估算的话,6.8 L的气瓶压力为27.3 MPa时,至少可以使用60 min以上,所以实际与估算的差异较大。另外,还模拟测试了在地下烟热模拟室有人员被困时,利用6.8 L单钢瓶的空气呼吸器,在气压为30 MPa时,利用空气呼吸器的他救接口,同时双人使用时的情况,数据测试表明双人使用15 min消耗25 MPa,总共使用时间为20 min左右。可见,使用时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用者和使用情况的不同,其气体消耗量也是不同的。

根据空气呼吸器持续使用时间不够长的实际问题,有人提出应选用氧气呼吸器。但笔者认为要根据灭火或抢险的事故不同,慎重选择。因为对空气呼吸器来说,虽然使用时间不是很长,但使用环境较氧气呼吸器宽;以某品牌氧气呼吸器为例,其理论使用时间为4 h,但使用环境仅限于-15~45 ℃,60 ℃时可使用1 h, 90 ℃时理论上仅可用15 min。而实际上,在灭火一线,其环境温度大大超过90 ℃。而且,在外界气温高于20 ℃时,必须在降温盒内装上冰块。为此,根据不同环境,应慎重选用空气呼吸器和氧气呼吸器,一般来说,在地下、坑道等没有高温、只是缺氧的环境,或者危险品泄漏需要长时间作战的场合,建议使用氧气呼吸器;而在现场作业环境温度相对较高的场所,建议选用空气呼吸器。

1.2 关于排烟机操作

随着消防部队器材装备配备的优化,已将排烟作为建筑火灾扑救的必要措施,而从总体上看,消防部队在火灾扑救中,除建筑固定设施、自然排烟、破拆排烟等手段外,实际上利用现有的排烟机进行有效排烟的不是很多。以杭州市消防支队为例,目前主要有电动负压式移动排烟机(排烟量1 000 m3/h)和水力驱动排烟机(排烟量为24 000 m3/h)及车载排烟机(排烟量32 000 m3/h)三种。但在具体使用中,还存一定的误区。

(1)水力驱动排烟机利用排烟机的正压,把水雾通过建筑物进风口吹进建筑物内,再把烟雾从建筑物内吹出来消除火场烟雾,使消防员能够进入建筑物内的火场进行灭火。电动的负压式移动排烟机,是利用负压放在建筑物的出风口(或下风向),把烟吸排出来,所以,不同的排烟机对火场进出口的位置需求不同。

(2)当前基层部队多配备了救生气垫,许多情况下会用鼓风机做排烟机,这就存在三个问题:其一,充气机一般是不防爆的,而通常的排烟机都是防爆的;其二是充气机与排烟机相比,通过风机的固体颗粒细度要求比排烟机高的多,而一般火场的烟雾中,含有相当的固体颗粒,极易对充气机造成损伤;其三是排烟效果也没排烟机好。所以,除非万不得已,不要用充气机充当排烟机排烟。

(3)安放的位置没加以考虑,现场使用不科学。对电动排烟机而言,一是要考虑风向因素,尽量往下风向排烟;二是要考虑风机风口的地理位置,不要设在太开阔的地方,否则空间太大,在火场抽拔力的作用下,风机出口排出的烟雾回流情况会比较严重。

2 灭火作战中的相关意识还有待提高

(1)火情侦查的询情意识不够。

主要是没对现场的保安和消防控制室等进行早期的询情,并尽快根据情况进行部署。有的中队到场后,长时间没将有关情况反馈给指挥中心,或者,即使延迟反馈了情况也与实际出入较大;有的中队甚至对就在水枪阵地旁的消防控制室视而不见,不进行任何的询情。

(2)对建筑固定消防设施的利用意识不够。

目前,对建筑固定消防设施的利用多限于高层建筑,对其他对象的运用稍欠不足。许多中队对启动固定消防设施的意识不强,甚至利用室内消火栓出水的概念也不强。通常情况下,利用室内墙式消火栓出水,在消防泵启动的情况下,再高的超高层建筑,消防队到场后都能实现5 min出水,这个速度是移动供水根本不能及的。

(3)内攻搜救小组的搜救意识不够强。

自公安部消防局开展打造消防铁军活动以来,各地的攻坚组建设在人员体能、器材配备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涉及攻坚组内攻的具体意识还有待提高,比如搜救小组在搜救人员时不够细致,有的完全偏信现场人员的描述,现场人员说某层有人员被困,只对该层进行搜救,而对下层和上一层则没进行仔细的搜选,或者对该层没进行彻底的搜救,尤其是桌子、吧台的下部等部位搜救不够细致。

(4)安全意识还不够。

目前消防内攻人员自身携带的安全防护装备多已配备到位,但攻坚小组深入内部搜救人员时,有的没有水枪跟进掩护,尤其是地下和纵深内攻时,水枪掩护欠缺;对化工单位等进行侦检和堵漏时,尤其是现场泄漏程度不大时,会忽视在厂方技术人员陪同下实施;在火场遇到二次爆炸或倒塌等危险情况,部队暂时撤退后时,有的指挥员也没及时对本单位人员进行清点。

(5) 车辆效能的发挥意识要提高。

在实战中,许多情况下,同中队的两辆车停靠过近,使得车辆效能不能正常发挥,有的甚至1盘水带的距离,就接力供水。杭州市消防支队曾组织了测试,以“一七”泡沫车为例,在泵出口压力1.3 MPa的情况下,沿吴山的山路向山上铺设,用了38盘80 mm水带,直接出1支水枪,充实水柱10 m以

上。所以,在每辆车上基本保证有12盘80 mm的水带、标高差不大的情况下,供水车铺11盘水带(1盘备用)即可保证出2支水枪。另外,很多中队对登高车的作用发挥意识也不够,一方面是操作不熟练,特别云梯车停靠位置不利于灭火救援的开展;另一方面是登高车转移阵地时,车上有消防人员,存在安全隐患。

3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的供液等事项存在一定误区

(1)“干/湿”泡沫和“A/B”类泡沫的概念问题。

随着消防装备技术的发展,供水高度高、流量大的新型消防车在各地相继配备,如采用压缩空气泡沫灭火系统的“一七”车向高层垂直供泡沫时,采用90 mm干线水带,经上海市消防总队测试,单车供给高度可达370 m,泡沫从消防车出口供到枪口用时4.5 min。这种泡沫在使用中称为“干”泡沫,其工作机理是1 000 L水+ 20 000 L压缩空气+ 3 L泡沫液≈21 000 L压缩空气泡沫;相反,对所谓的“湿式”泡沫而言,则是1 000 L水+ 7 000 L压缩空气+ 3 L泡沫液≈8 000 L压缩空气泡沫。在具体运用上也有一定的区别:“干”泡沫可适用于扑灭金属火灾和行动掩护;“湿式”泡沫可适用于扑灭A、B类火灾。对“A/B”类泡沫而言,主要是其混合比不同,A类泡沫水和泡沫液的比例是3‰,B类泡沫则是5‰,而不是许多人认为的A类泡沫只能灭固体火灾,B类泡沫灭液体火灾。

(2)高层建筑火灾的供液还停留在以供水为主的理念。

对目前的常规车来说,单车供水在165 m左右多已到极限,但如果供压缩空气泡沫,可达190 m以上,优势不言而喻。实际上,在沿外墙垂直铺设水带供压缩空气泡沫时,相同高度的水带,其内部水柱的质量要少得多,保证了压缩空气泡沫在150 m的垂直供水线路上无需做任何的固挂措施,也能保证作战人员的安全;但在供水的情况下,必须要对水带进行固定,才能确保线路安全。当然,如果沿内楼梯蜿蜒铺设水带供泡沫,在时间上会有所增加。但综合考虑,对高层建筑,尤其是超高层建筑火灾而言,应树立压缩空气泡沫为主、压缩空气泡沫和水相结合供液的理念,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又快又好地向火场供灭火剂。

考虑到压缩空气泡沫与水在灭火性能上的差异性,避免水流破坏压缩泡沫性能作用的发挥,同一战斗片段应尽量用同一灭火剂;如果作战时既有压缩空气泡沫车,又有单纯水罐车,压缩空气泡沫主要用于阻止火势向上、向四周蔓延。

(3)当前高层建筑火灾移动供液方面还存在固化的模式。

高层建筑固定灭火设施不能使用或不能满足灭火需要时,必须依靠移动装备供液。目前,最常用的手段是沿楼梯缝隙、外墙或其他井道垂直铺设水带向上供水,关键是许多人还停留在4~6楼以上,必须垂直铺设的理念上。在以前水带耐压不大、车泵工作压力不高的制约下,必须减少水带损失才能增加供水高度,所以当初产生了这种理念。而目前消防部队配备的消防车的性能已大大提高,在硬件上确保了沿楼梯蜿蜒铺设水带的可靠性。此外,沿外墙垂直铺设水带,还受到高层建筑裙房、风向、幕墙玻璃、固定支撑点困难等问题。所以,沿楼梯铺设已成为移动供水的有效手段。当然,对在建高层建筑尚未浇注内楼梯、有大量开口面或一般普通高层居民建筑有阳台等开口面时,在铺设上可以采用外立面垂直铺设向上供液。

(4)对单车供液在高层灭火中的运用还存在着认识上的不足。

为提高单车在高层建筑中的供液能力,各地先后配备了国内外不同品牌、性能优越的消防车辆,经杭州市消防支队测试,上述车辆可轻松供“干”泡沫到在建的财富大厦顶部150 m处。另外,目前配备的部分中低压车,在保证0.27 MPa枪口压力的情况下,新车供水高度可达160 m,考虑到车辆使用年限和持续供水时间等因素,一般可达140~150 m。所以,对普通的高层建筑,应充分考虑利用单车的供液性能。

参考文献

[1]李进兴.消防技术装备[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2]公安部消防局.消防灭火救援[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作战训练安全”安全总结 篇3

专项教育活动情况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孟建柱部长、刘金国副部长的重要批示精神,总结吸取全国消防部队在灭火战斗中消防官兵牺牲的教训,切实改进和加强我大队安全工作,提高灭火救援、科学施救水平,根据总队和支队通知要求,大队党委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军人大会,并就我大队如何抓好安全防事故工作特别是车辆安全防事故工作做了认真部署,现将自检自查和教育情况汇报如下:

一、深入开展安全教育,打牢官兵思想基础

大队接到通知后,及时组织官兵对《活动》精神进行了认真细致的传达学习,并认真开展了一系列的安全防事故教育,组织全体官兵重点学习了《安全管理规定》、《事故防范细则》、《执勤战斗条令》、《抢险救援勤务规程》、《作战训练安全要则》、《打造公安消防铁军100问》、《灭火抢险救援行动安全十要素》等规章制度和安全常识,使官兵从思想认识上提高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确实提高官兵的安全防事故工作意识。

二、认真分析、及时开展自检自查活动,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1、根据《活动》精神,及时组织官兵就如何抓好我大队的安全防事故工作进行了认真分析,重点对如何抓好器材的维护保养环节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2、在大队内部认真开展自检自查工作

(1)抓好人员的安全防事故工作:认真落实日检查周保养制度,并在大队开展一次全面的器材清理工作,确保器材完整好用;

(2)抓好车辆器材的安全防事故工作:在部队内部认真开展车辆维护保养检查工作,重点对车辆的刹车、方向以及油、水、电、气进行认真检查,使车辆器材随时处于完好状态,保证车辆器材在关键时候能用的上、能使上力,发挥优势。

(3)抓好训练器材设施的安全防事故工作:组织官兵对个人防护器材和训练器材进行了全面验收,对有安全隐患的器材及时淘汰更新,坚决执行干部跟班作业,坚决预防训练事故发生。

三、明确责任,确保安全责任落实,不断提高部队安全工作的整体水平

进一步规范各项工作制度,建立正规的安全工作秩序。严格安全防事故请示报告制度,坚决反对隐情不报、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行为。并在落实检查制度上下功夫,对重点部位、重点人员、重点器材实施全方位、全时段监控,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和安全隐患,促进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将管理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具体人,军政主官发挥好“第一责任人”的作用,真正做到安全工作有人抓、隐患有人报、问题有人查、出了事故有人负责,确保各项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消防部队训练安全管理规定 篇4

一、为进一步健全麦积中队队训练安全管理机制,巩固和提高战斗力,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安全条例》、《公安消防部队作战训练安全要则》、《公安消防部队事故防范细则》,结合本中队实际,制定本规定。

二、中队的军政主官是训练安全第一责任人,要根据训练任务和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科学组训施训,确保训练安全。

三、中队平时要对本单位人员进行训练安全教育;在组训人员、安全员不到位,训练场地、器材不符合安全要求,防护措施不落实、干部跟班作业未到场时,不得开展训练。一般情况下,不安排在酷暑、严寒季节和恶劣气候条件下进行大强度、长时间的集中训练、考核。

四、在开展训练前,要对参训人员讲清注意事项,强调安全纪律,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况,必要时可进行体检和心理测试,防止带伤和带情绪参训;参训人员必须进行跑步、活动操等热身运动,运动时间应以身体微微出汗为标准,一般不少于半小时。

五、在训练过程中应当根据训练科目和气候条件,严格按要求着装,身上不得携带打火机、手机、钥匙、手表、笔、刀剪等与训练无关的坚硬物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设置安全员,对训练场地、设施、器材必须进行全面检查、测试,做好各项防护、保障和准备工作,保护人员不得少于2人,且必须精力集中,做好安全保护。

六、在进行训练时,应当根据训练内容的不同,严格遵守下列相关规定:

(一)体能训练。必须遵循运动规律,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高标准严要求、科学适度。要因人而异,循序渐进,逐步加大训练强度。在进行大运动量、高强度极限训练时,要做好腰、膝、腕等部位的保护工作。

(二)攀登训练。二楼以上登高时,参训人员必须采用安全绳进行保护,安全绳的另一端必须设立固定点。

1、徒手攀登消防梯时,双手不得同时离梯,梯子未锁牢挂稳前,严禁攀登。

2、使用消防软梯训练时,上端必须固定牢固,固定点不得少于两处。

3、攀楼训练时,地面应当有保护垫,保护人员应该与楼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收放绳索时,要控制绳索速度和长度。

4、在消防梯上进行背负救人训练时,被救者与施救者都必须采取安全绳保护。

(三)绳索训练。使用绳索进行救人、自救训练时,首先应对绳索进行静态荷载测试。对安全钩进行认真检查,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和动作要领实施训练。

1、操作人员和安全员必须在检查结绳方法无误后,方可继续操作。

2、承载的绳索必须在接触建(构)筑物的转角处设置护垫、护具。

3、利用绳索下滑训练时,必须控制下滑速度,严禁急降、急停;在着地处应该设置软垫,以起到缓冲保护作用。

4、下抛绳索时,应当使用绳包或分段抛绳的方法,防止绳索打结。

(四)翻越障碍训练。必须设置缓冲垫,在落点等处应当设置专人保护,严禁在障碍板湿滑的情况下实施训练。

(五)模拟训练。模拟训练应当根据模拟的对象、环境,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训练,一般情况下不组织开展救生气垫等高空跳下训练。

1、在高温、浓烟、黑暗、恐怖、噪音等条件下进行模拟训练时,必须利用监控设备,随时掌握受训人员情况,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2、利用深井、烟热、化工等模拟装置训练时,必须检查装置安全功能;严格控制起爆物和燃油的使用。

3、开展水域训练应当选择适宜水域,确定救生员,采取相应安全保护措施,在充分了解和掌握水域各方面情况下进行。(六)实战演练。必须根据重点单位或假设的灾害事故现场特点,在单位有关技术人员的配合下,按照实战要求严密组织实施。

1、参训人员必须提前熟悉演练单位情况及演练操作规程,演练往返途中人员必须注意安全。

2、实战演练时,要制定详细的安全措施。

3、进入易燃、易爆场所演练时,车辆必须戴防火罩,杜绝将任何火种带入现场。

七、训练结束后,应当及时清点人员,收检训练、保护器材,认真组织讲评,对训练中出现的安全苗头问题及隐患提出批评,并要求立即加以改正。认真做好身体整理活动,其活动时间一般不得少于15分钟。

八、对因工作失职、责任心不强造成训练事故的,除按《公安边防消防警卫部队事故行政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还要对单位的军政主官追究领导责任。

消防作战训练安全心得体会 篇5

1.目的为提升本厂员工安全卫生、消防及环保意识及理念,使人人具备相关知识及技能,以期消除不安全之作业环境,进而防止设备毁损、职业灾害及环境污染的发生,**有限公司安全卫生、消防及环保教育训练计划工作计划。2.适用范围本厂设单位所属工作人员。3.权责3.1 单位主管:单位主管应依工作特性之需要,指派适任的人员从事管理或操作,属法令特别要求应具备合格证照之作业,在人员未取得前,不得指派其从事相关之操作。3.2 安卫人员:1)列出安全卫生、消防及环保,相关法令要求应实施训练之项目,提供各单位提报训练名单后列管追踪。2)每年十二月底前针对法令宣导、危害通识教育、公伤事故预防宣导、承揽商管理、及各项环境管理要求事项等排订次的工环教育训练计划,并依计划实施。4.3 训练需求规划1)安卫人员依「法定派外训练人员审查标准」(附件5.1)及训练计划涉及训练费用支出者,汇整分析次厂区应实施之项目、人数及费用,于每年九月底交由管理部编列预算。2)各单位依各自所属辖区设备、环境或其它设施,工作时可能会对环境、安全卫生或消防产生重大影响者,提出该设备、环境或设施训练计划并据以实施,以使其胜任所负责的任务。3)厂区共通性的训练项目及计划,由安卫人员规划呈核厂长后实施,并将副本送工环部。4.4 实施1)新进人员训练1.由人事单位事先知会安卫人员新进人员报到之相关信息,工作计划范文《**有限公司安全卫生、消防及环保教育训练计划工作计划》。2.人员报到后依「新进或职务异动之安全卫生教育训练记录」(附件5.2)之规定训练课程施予教育训练,并经测验完全了解后,由受训人员于附件5.2上签名确认,测验未完全了解前,不得进入现场。3.如其工作性质(参考附件5.2),须由用人单位再行施予作业环境安全卫生实务训练者,训练记录由安卫人员转交用人单位,经完成训练并测验完全了解后签名确认,始得从事实务操作,惟最迟应于10天内完成训练,完整之「新进或职务异动之安全卫生教育训练记录」送管理部存盘备查。4.用人单位应依实际工作需要加强附件5.2之训练课程以外之其它课程,或延长训练时数。5.教育训练之实施,除针对标准作业程序予以指导外,并应使人员认知偏离特定作业程序时,可能造成的结果。6.测验方式由训练单位视实际状况得以笔试或实务操作进行。2)职务异动人员训练1.职务异动后之工作性质除一般行政人员外,异动后之用人单位应依附件5.2之规定课程重新施予教育训练,经测验完全了解并于附件5.2签名确认后,始得从事异动后之实务操作。2.训练方式及记录视同新进人员训练办理。3)消防训练1.安卫人员应于每半年至少举办一次消防训练,如有消防灭火之实际演练,应事先知会环保主管机关(参照HSD-ApM-01)。2.课程内容包括各项消防设备的功能及使用方法、实际操作演练,必要时应与各单位之紧急应变演练合并实施。3.必要时应请地方消防队派人指导。4)紧急应变训练与演练1.各单位依「pMT-ENp-01」之鉴别结果,需以紧急应变训练及演练来降低环境冲击之项目,应依冲击之特性排订定期性的训练,至少每年应实施一次。2.其它要求依pMT-SOS-01办理。5)承揽商训练依「pMT-CON-01承揽管理作业程序书」办理。6)危害物质运输商训练依「pMT-GIH-01 危害物质管理作业程序书」办理。5.纪录管理5.1 新进人员或注意动人员安全卫生教育训练,除训练教材由训练单位自行存盘外,「新进或职务异动之安全卫生教育训练记录」,由最后完成训练之单位转送行政管理部存盘。5.2 外训人员所取得证照依公司ADC-pSp-0D 在职训练作业规定及ADC-pSp-0Q教育训练作业规定办理。6.附件6.1 法定派外训练人员审查标准6.2 新进或职务异动之安全卫生教育训练记录6.3****厂04委外教育训练规划表6.4 *****厂04教育训练计划表。**有限公司安全卫生、消防及环保教育训练计划

上一篇:魑魅魍魉的典故下一篇:怎样培养幼儿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