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选择读书才更有效(精选2篇)
怎样选择读书才更有效 篇1
网友成飞扬的提问:
我对处理人际关系特别不自信,经常不知道怎样和他人交流。在周围的朋友,同事,亲戚看来,我好像说话做事都不那么招人喜欢。曹老师,请你分析一下人们经常存在的错误的说话方式有哪些?怎样才能更加合理的表达并且应对人际交往当中的冲突?
本期主持人:曹浩
曹浩,心理专家,擅长婚恋、情感。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会看到一些人能够自由自如地和他人交往,而一些人呢?却恰恰相反。这一切其实都和正确的沟通方式有关。下面,我就来举一些例子,说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错误的沟通方式,以及怎样来调整。
首先,不预定假定问题,让彼此的冲突更少。
在与他人对话时,你也许会说这样的话“你到底出了什么问题?”面对这样的语言,对方委婉一点可能会说“谁说我有问题?”激烈一点的会说:“你才有问题!”或者你会质问对方“请告诉我实情!”对方则会反驳到:“你哪只耳朵听到我说谎了?”沟通中的许多冲突就是这样产生的。
那么,怎样克服这样的恶性循环呢?这就要求你遇到任何事情都不要急于做判断,多想想事情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性,多用“是不是”疑问句来代替预先的假定。比如,上面的问题中就预先根据自己的想法假定别人“有问题”或者对方在“说谎”。
其次,少用“应该”,多用“希望”。
人们经常会用“应该”这个词,但很多时候人们并没有意识到说这个词时,他的内心在表达什么。“应该”意味着一种理想状态,我应该是受人欢迎的,孩子的成绩应该是好的,我的丈夫应该是爱我的。很多时候不是应该不应该的问题,而是“是不是”的问题。
说太多应该表明你有很多理想化的想法,那样你就更容易失望,你也总会发现有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发生。进而也会让你更加抱怨生活和周围的一切,开始不信任周围的人。如果你对别人老是说“你应该怎样”,只会让别人对你这样喋喋不休的抱怨心生怨烦。生活当中没有那么多的应该,你不能要求别人一定会怎样,这种“应该”的心理也会严重影响你与他人的沟通。你只能希望别人怎样,下次当你想说应该的时候,记住请换做“希望”。
再次,尽量避免说“为什么”。
“为什么”这个词是一个非常有用,但意义却很微妙的词,它可以帮你了解一个人做事的动机,但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为什么”这个词很多时候听起来会含有一定的批评意味。比如你对别人说:“你为什么那样做?”对方很可能会回答你:“怎么,我不可以那样做吗?”心里还可能产生“你管得着吗?”这样的想法,你们还可能因为一句“为什么”而产生冲突。
那么,如果你想知道对方做事的动机,又想不包含指责的意味,应该怎样做呢?答案是换个词,用“如何”来替换“为什么”,“如何”听起来比“为什么”客观很多,几乎不含有任何感情色彩。比如你可以问对方:“你是如何决定那样做的?”虽然跟用“为什么”一样都是询问对方做事的动机,但区别在于,“为什么”有指责意味,而“如何”只是好奇。
然后,不要因为过度推论让别人觉得你无理取闹。
人际关系中有个晕轮效应,也就是对方的少数突出特征会影响你对这个人的整体判断。这其实就体现了人们心里的一种常见误区,就是人们容易过度推论。晕轮效应表现在很多方面,当然也包括与他人沟通的过程中。
比如,也许你听别人说过,或者你自己也说过这样的话“你总是不接我电话”,其实别人总是不接你电话是不可能的,不然你们早就交往不下去了。想想你因为最近忙有几次没接别人的电话,别人这样说,你是不是觉得很冤枉呢?这样说固然可以体现出对方想联系你的迫切心理,但有时候也会给别人无理取闹的感觉,更好的说法应该是“这是你这周第三次没接我电话了”。
此外,打断连接,重现开始。有时候如果双方在一个问题上争执不休,也许较好的办法就是先不要讨论这件事,转移注意力。例如:一位客户在喋喋不休地抱怨着公司的服务。“你去过天安门吗?”销售员小玲冷不丁这么一问,客户一愣,中止了喋喋不休。小玲接着说:“那里的广场可是世界上最大的,视野十分宽阔,还有……”最后,再引到想要表达的事物上来。
通过打断连接,可以让客户在惊愕之余停止抱怨。同时,通过打断客户原有的连贯思维,将你的信息导入他的潜意识里,让他体会你说话的情景。当然,在使用打断连接的时候要注意选择时机和对象,以免给对方造成你不在乎他的感受,从而影响到彼此之间的交往和合作。
最后,在柔软的环境下不容易起冲突。
容易与他人起冲突的人性格都比较“硬气”,而那些不容易和他人起冲突的人性格则比较“柔软”。心理学研究发现,接触柔软的事物会使人的脾气也软下来。因此,如果你害怕和对方沟通的时候起冲突,就可以选择一些周围有柔软物体,或者可以接触到柔软物体的地方。
比如,坐着时可以选择沙发上或者坐在柔软的床边,站着时可以选择站在柔软的地毯上,或者选择在对方穿着比较柔软舒适的休闲装时沟通。在这时与对方沟通,你们之间起冲突的可能性就会小一些。
当然,还有很多现实沟通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上面我举的一些例子只是抛砖引玉而已。更多的社交技巧还需要你在实际交往中多观察多思考多总结,祝你有一个愉快的人际关系!
怎样做,课堂评价行为才更有效 篇2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人生发展必不可少的动力,是数学教育的主要目标。要想达成这一目标,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借助得体的评价,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要知道,任何机械评议、简单比较、过当惩罚的做法,都只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遏制他们的成长激情。
有效的数学评价不应该是教师孤傲地检测学生练习的正误,而应该是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会数学学习方法,养成数学思维品质,提高数学综合素养。在发现学生的差错时,单纯纠正、盲目打压、粗暴处罚,或者将学生陷在题海里让其机械地训练,不光难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还可能局限学生的视野,狭隘学生的思维,促成他们数学学习的厌倦情绪。
数学课堂不是为了应对考试而存在的,必须对学生的当下成长和未来发展负责,数学课上的评价也就不应该过分强化甄别功能,而应该体现出评价的多重指向性,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最高宗旨。数学知识具有连续性、动态化、系统性等特征,而不同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又会受到智力状况、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他们的数学水平也就会呈现出多样化、参差不齐的特点。评价如果只是陷于单一性的判断正误,而不能为不同学生制定迥异的评价标准,就会遭遇理性的迷失。
尊重个体差异,依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进行评价,给特殊学生以必要的宽容,应该成为数学课堂评价的准则。只进行横向比较,并且因此施加就事论事式的抱怨、指责和批评,不仅不能促成学生学习上的突破,还会催生他们的自卑心理,以致让他们丧失对数学的兴趣,旁落成长的信心。改变这种情况的有效办法,就是不能拿统一、固定的标准去衡量、匡定,不使富有魅力的评价陷入程序化的窠臼之中。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不仅要看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收获了怎样的理解,还要观察他们的学习情态,审视他们的学习态度,分析他们的学习方法,倾听他们的学习见解,思辨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并为他们的精彩发现或瞬间亮点而鼓掌。要实施科学、有效、多元的评价,变群体评价为个体评价,化横向比较为纵向比较,以发现学生的个性特长,让学生从评价中收获快乐体验。
要想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有效性,我们还要树立超越功利的人才观和质量观,而不能机械地将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考试分数等同起来。数学课堂不仅要为学生应对考试提供知识、能力上的支持,更要为他们的未来成长提供思想、方法、情感上的支撑。社会发展需要多种数学人才,那种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数学家”的想法是不现实的,甚至是幼稚可笑的。因此,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时,我们不能拿过高的标准去要求,不可用过严的态度去苛责,以致将评价变成学生成长路上的“拦路虎”。
要想提高数学课堂评价的有效性,我们必须摆脱量化的束缚,跳出分数的域限,给学生以相对模糊的评价。要摒弃结果第一、答案至上的评价观念,给学生的学习过程以诚挚评价,促使他们在评价中获得有益的启示。特别是在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时,要以承领之心去体察,去关怀,而不能根据结果定奖惩,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遭遇无法承受的课堂难堪。
鼓励学生自主评价,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也应该成为课堂评价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参与课堂评价,能够避免学生被动地充当课堂“看客”的情况发生,减少思想偏离课堂的情况出现。
在课堂教学中,我能根据学生的特点,给他们以个性化、多层面的评价,并鼓励学生相互评价,通过同桌互评、小组评价、组际评议等方式,让学生在给他人提出意见和建议的过程中,学会用眼睛发现问题,懂得用智慧解决问题。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课堂责任意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促成了他们学习方法的掌握,也使他们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拓展。
评价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因循,但应该有一定的途径可以探究。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评价行为,从小处着手,从细处着眼,认真思辨评价策略,看一看评价语言是否得体,评价态度能否给学生传递积极、正面的信息。经常思考怎样做才能让课堂评价行为更加有效,我们就能养成精心雕琢评价行为的习惯,从而将评价做得有趣、得体、温馨,让学生从中受益。
(作者单位:江苏新沂市钟吾中学)
【怎样选择读书才更有效】推荐阅读:
怎样选择吉他老师12-17
怎样选择牧草品种10-09
怎样选择信托产品10-19
怎样选择留学中介机构09-25
怎样选择英语教学法06-08
美国留学怎样选择优秀私立高中06-30
赴韩国留学怎样选择优秀院校07-08
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怎样选择08-29
学汽车维修专业应怎样选择学校06-28
怎样选择最速配的履历表格式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