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少教多学”策略与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精选8篇)
《小学数学课堂“少教多学”策略与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篇1
《小学数学课堂“少教多学”策略与方法的研究》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常熟市莫城中心小学 郁晔
【摘要】“少教多学”理念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先学后教,少教多学”是对传统课堂进行结构性变革的根本举措。真正意识上的“少教多学”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多”与“少”那么简单,要实现真正意义的“少教多学”从“教”与“学”双边及其相互关系上着手:学生的“学”具有反思性,老师的“教”具有针对性,“教”与“学”双边具有互动性。反思性、针对性与互动性,真正地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少教多学;策略;方法;课前预习;小组合作学习
一、选题背景介绍
目前,小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存在着“学生学得很苦,教师教得很累,教学效果却不理想”的现象。部分教师还是以讲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机会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获得知识与发展,也很少有机会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意见,这就大大降低了有效教学的效果。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不尽”这里的“渔”指的就是少教多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只有通过少教多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指导,才能真正开启知识宝库的金钥匙。
所谓数学少教多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是指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习者为实现某种学习目标所采用的一些相对系统的学习方法和措施,它既是由多种具体方法优化组合而成的一种系统化的学习方法体系,同时又是由多个步骤有机结合而构成的一种有序的学习活动程序。有效的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能帮助学生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去获得较大的学习效果。为了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应大胆地积极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大力推行以学生为主的“少教多学”课堂理念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力求避免无效教学,减少低效教学。
二、研究过程展示
1、进行学习理论,提高认识,指导实践
加强学习,转变观念。为确立“少教多学”的高效教学理念,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首先,我们利用空余时间在杂志和网上阅读相关文章,搜集相关书籍进行阅读。如:《国内外关于“少教多学”研究现状述评》、《简析“以学定教 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多”与“少”》等,并在此过程中,将有价值的思想理念记录在学校下发的“教育思想录”中,获得优秀第第。认真撰写理论学习的心得体会《学习“少教多学”理论的心得体会》。其次,认真参加了学校教科室主任组织的多次校本培训活动。对“微型课题” 1 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明确了研究的途径和方法,为我们的微型课题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开展调查研究,掌握现状,寻找对策
在研究的开始阶段,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了解教师课堂上的手段、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等;了解了学生目前课堂学习的状态,了解了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自主学习的时间、课前是否有预习的习惯、学生喜欢怎样的课堂教学方式等。对问卷调查的结果,我们进行了分析研究,撰写了调查分析报告。我们发现:教师备课多数只备书本,不备学生,缺少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受传统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会认为数学不像语文,没必要预习;而为了完成任务,教师“包办代替”以“讲”代“学”的现象较为严重。学生则没有养成很好的课前预习的习惯;学生无法多学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学习的热情,教师的包办抑制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少教多学”,我们确定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改进教学方法,扎实提高课堂效率;
3、注重表扬激励,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
4、坚持精心引导,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5、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教师群体素质。
3、开展教学实践,立足课堂,总结经验
捷克大教育家卡美纽斯说:“教学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教师因此而可以少教,学生而因此可以多学。”实践出真知,课堂是我们的主阵地,教学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教学实践的锤炼和打磨。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越来越清晰的觉得,要有效地实践“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课前预习工作和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研究过程中的两个抓手。为此,我们精心选择了教学内容开展实验课的研究活动,如概念课《认识倒数》的课例研究。按照“查找资料、了解学情、选择教法、尝试实践、反思修改、再次尝试、反思总结”的步骤展开研究活动。在研究中,我们发现数学概念课的预习是很有必要的,预习是求知过程的一个良好的开端,是自觉运用所学知识和能力,对一个新的认识对象,预先进行了解,质疑和思考的主动求知过程。预学必须有一个抓手,才能对预学程度进行监控,所以我们设计了课前自习卡,让学生有充分的感知、理解、思考、质疑、探究的时间。我们努力让预学成为常态化,成为学生的习惯,成为课堂教学的助推力。
再如《圆的认识》课例研究,结合该课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在“少教多学”教学方法中的作用。蒙特梭利说过“我听过了,我就忘了;我看见了,我就记得了;我做过了,我就理解了。”这就说明我们在培养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做”的过程。《圆的认识》一课,知识点繁多,在以往的教研活动中,专家也常说,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做到懂得取舍。那什么是舍的,什么又是要取的?在我们的研究中发现,学生在课前中,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认知,圆的各部分名称等知识点,虽然是重点,却是可以舍的,或者说可以一带而过的,2 因为学生已经学会。而对于圆的特征,书上虽然表述的很清楚,却还是要课上细细研究的内容。所以,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给学生以主动权,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独立获取新知的机会。在探索圆的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为每个知识点创设了一个又一个的生活情境,从情境图中,学生可以提出很多问题,有些问题还具有很高的创造性,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灵感,并在探索及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感,从而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这也就自然达到了“少教多学”的效果。
4、组织研讨活动,征集多方意见,撰写成文
我们研究的过程,也是一个持续学习的过程。为了更好的研究,我们组织研讨活动,这样可以集思广益,获得更多的想法。我们围绕怎样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进行讨论,老师们讨论激烈,激发了很多老师的共同想法。老师们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小学数学不同内容领域,提出了具有针对强的预习方案。并选取的典型课例,进行预习方案的设计。一次次思维的碰撞,一个个成果的生成,老师们有了各自的研究心得和体会,将会更好的指导我们进行课题的研究。
三、我们的成长和体会
(一)理性认识
1、课堂要高效,功夫在课外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更加清醒的认识到,想要高效的课堂效率,课外就要做足功夫:把握住课前预习、课外延伸。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在课前编制出有效的预习提纲。预习提纲的内容可以包括预习内容、学习方法、预习时间、效果检测等。通过预习提纲,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从而真正实现“自主学习”。课前预习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只有想方设法做好课前预习,才能尽量压缩课堂上的预习时间,保证课堂上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展示、交流与反馈,真正实现“少教多学”。做好了课前准备和课堂教学工作,课后的巩固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学生对新知识掌握以后,教师会相应的布置作业,以加强对知识的巩固,使学生加深对新知识的印象,通过做作业,能将知识更好的利用,发现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对没有掌握好的知识及时的补充。课后任务也是检验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之一,通过学生的作业,能看出课堂教学的成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对教学方法和学习效率进行评估。在布置课后任务时,不要局限于传统的做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来对课堂知识加以巩固,例如撰写数学日记、数学小论文等形式,灵活掌握所学知识,也能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的能力。
2、课堂要高效,参与少不了
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真正高效的课堂,少不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研究的重点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3(1)留足思维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后切不可急于求取答案或是告知因果,而应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有主动参与学习的机会,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这样,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思考、咀嚼、品味,增强了他们对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发挥内在的创造力。
(2)组织小组合作。合作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有效形式。它既可以给每一位学生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又能让学生在多向交流中集思广益,便于学生学习别人的长处,自我解惑,自我提高。
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把教学建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使教学成为推进学生自主学习活动和巩固、深化自主学习效果的一种学习活动。从课内和课外创设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采取各种形式,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相互帮助、相互沟通、相互质疑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3、研究要深入,平时多阅读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有了长足的进步养成了阅读、摘记的好习惯。自身的认识和专业素养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但是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越发觉得自己理论知识的匮乏,所以需要我们多学习,多阅读,多思考。我想,只要用心,勇于创新,我们一定要有所收获。
(二)实践成果
通过一个多学期的课题研究,通过专业理论的学习阅读,课堂实践的打磨,渐渐地有了一些小学数学课堂少教多学教学策略的心得体会。徐老师撰写的论文《浅谈“少教多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在苏州市教育学会论文评选中获三等奖。《小学数学课堂“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初探》和《少“教”多“学”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分获辅导组年会论文获二等奖和优秀奖。“教育思想录”获优秀奖。杨扬同学的数学日记《今天我种菜》获市级二等奖。
四、意见建议
“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强化而不是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要有以下两点:
1、实行课前预习,教师备课量增大
教师要把对学生的预习指导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来做,以问题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是提高学生求知欲从而提高预习效果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要提前将下一节课预习的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去预习、研讨,通过查阅资料,做适量的基础练习来检验预习效果。这就需要教师要对每一节课的预习工作如何实施进行研究。指导学生预习的问题设置形式要多样化,如:提纲式、问答式亦可采取作业前置的方法,不管用何种方法,在上课前一定要检查预习情况。这就大大增加了备课量。
2、对于教师的课堂引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的讲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但应把握分寸,恰当的讲。准确把握学生经过预 4习后达到的认识起点。教师应善于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思考。提问是组织教学、启发学生思维的手段,能帮助我们探索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教师应熟悉教材和学生,设计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提问。这样的提问和由提问引出的讨论就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的提问才有利于学生“多学”。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方面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一些自觉性较差的同学,不能很好的完成课前的预习作业,甚至有丢失的情况。在课堂,有些同学因为性格内向、语言表达能力差、学习能力不够等原因不能很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少教多学”的教学方法,不管多教师还是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收获更多就要付出更多。
课堂教学时间就那么40分钟,怎样能提高教学有效性一直是我们很关注的问题。教师的教学着力点应是教学生学会学习的核心是学会阅读、质疑、思考和探究。这是实现少教多学的关键和前提。教师都应当根据学科性质、教材特点和学生基础切实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少讲、精讲,让学生学会学习。与此同时,我们要放开学生的手脚,让每个学生都享有平等参与学习的权利和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允许他们出错,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动态中探索,在快乐中求知,在情感中展现,让开放的课堂成为学生心灵放飞的舞台,学生求知的殿堂。让“每个学生都是一幅灿烂的画卷,每个学生都是一首美丽的诗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刘卫平.少教,才能多学 [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3] 于红霞,何志波.素质教育改革:从量到质的转变——谈新加坡“少教多学”教育改革[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4]贾婷艳.别让经验成为教学的束缚——低年级数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的思考[J].新课程学习(上).2012(07)[5] 汪惠迪.少教多学和生本教育 [J].现代教育论丛.2007(09)
《小学数学课堂“少教多学”策略与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篇2
一、调查分析
时下, 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仍然在一种低效的状态下进行, 笔者对我校七年级和八年级四个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结果是:学生在一节课中只有一次发言机会的学生占37%, 一学期课堂发言在10次以下的占25%, 课堂上能经常动脑筋想问题的不足40%, 而课堂上能主动提出问题的学生连10%都不到。由此可见, 虽然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深入, 很多教师在认知上承认学生的主体地位, 但在阅读教学中对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缺乏真正的认识, 缺少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效措施。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如何完成教学任务, 而忽视了学生的理解与感悟。
首先, 就学生课堂阅读现状而言, 基本状况是学生阅读时间不够,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 教师留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少之又少, 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 面对中考的压力, 学生的阅读时间呈递减趋势。
其次, 从学生思考状况来看, 学生在课堂上思考不够, 在阅读教学中缺少经常性的思维活动, 调查显示, 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中很少有发言机会, 而且由七年级到九年级呈下降态势。
第三,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 阅读的问题主要来源于教师, 只有极少数问题是由学生提出来的。课堂上, 教师仍然享受着话语的权利, 学生不会、不敢、不愿提出问题。
二、对策探讨
语文阅读教学中是否让学生提问, 怎样让学生提问, 在某种程度上与教师如何确定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 以何种理念去组织阅读教学等有关。要决好这个问题, “少教多学”的理念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方向。教师应根据阅读文本的特点和学生基础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指导, 要少讲、精讲, 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学会学习。
对策之一:转变教育观念, 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首先要确立正确的教学思想, 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教师的“教”要切实为学生的“学”服务, 同时, 教师要处理好课堂教学的环节和时间, 正确对待教师的“少教”, 给学生的“多学”以更多的自由和主动权。
1.按照新课程的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当始终牢记学生是一切教学因素的根本, 他们处于核心的地位, 其他一切教学环节都要始终围绕这一核心进行。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的着眼点不应是知识本身, 而是要放在如何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上。课堂中我们期待的良好的师生交流氛围应当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的需要、共同完成教学目标, 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应当是无拘无束的, 应当是师生共同营造的一种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间的交流是情感上、心灵上的融合, 这种心灵的交流可促使师生形成相互感知与理解、相互吸引和信任的互动关系。课堂上, 教师要让学生用心体悟文本, 读出作者的感情, 读出自己的见解。
2.教学是学生主体参与性的活动。学生在课堂的学习过程, 既是一个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 更是一个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课堂中, 学生如果不积极阅读, 积极参与, 积极发问, 那么, 无论教师讲得多么精妙绝伦, 学生也不会有多少收获, 更难有深刻真切的体验。因此, 无论是学生的学, 还是教师的教, 都必须以学生积极参与作为基础。
对策之二:留足思考时空, 提供良好的对话空间。
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还要避免学生提出低水平的问题。一节课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 要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 我们就必须对学生的提问给予方法上的指导。
1.明确阅读要求, 给学生留足思考的时空。在学习新课之前, 教师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预习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 让学生针对重点知识和内容提出一些问题。初中学生的兴趣广泛、思维活跃, 对事物有敏锐的感知力, 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具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力, 教师应当在课堂中为他们留足思考的时空, 并提供良好的对话的空间, 让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完成阅读教学地任务。所以, 在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 学生是否能够积极思考并提出问题, 是课堂教学取得实效的一个重要标志。学生厌倦那种“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法, 如果不让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地发问, 积极地展现, 久而久之, 他们就会失去对课堂的“兴趣”, 失去对语文的“热情”。
2.调整教学思路, 适时设疑启发。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有三类:第一是完全可以通过查阅工具书解决或经过小组讨论解决的问题, 比如课后标注以外的字词, 对文中较浅显的语句的理解等, 这一类问题就让学生自行解决。第二是对文章主旨内涵的把握和理解, 这类问题有一定的难度, 但仍可通过学生讨论而获得解决。在解决这些问题时, 教师要充分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主动性, 让他们互帮互助, 给更多的学生表述自己观点的机会, 让学生在相互争论、相互补充、相互校正中得出比较一致的看法。第三类问题既关乎文章主旨, 又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拓展性, 如学生的讨论不能获得正确的理解而陷入迷茫时, 教师就要把握时机, 选择最佳突破口, 对学生加以引导和点拨, 让学生借着教师的帮助沿着正确的思路思考问题。此外, 学生还可能提出一些与文章主旨关系不大、毫无价值的问题, 教师应予以引导, 以保护学生发问的积极性, 但应点到即可, 不必纠缠不休。
《小学数学课堂“少教多学”策略与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篇3
一、课题研究成功立项,顺利启动课题研究
在上级教育部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国总课题组的指导下,我校申报的子课题《高中语文“少教多学”的策略与方法研究》得以成功立项。学校在2012年9月19日召开了课题研究开题暨培训大会,并在开题会上公布了《六枝特区第一中学课题研究管理制度》,制定了《六枝特区第一中学“少教多学”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印发了《“少教多学”教育科研记录本》,为课题深入找到了研究思路和方向。
二、提出有的放矢开题报告,进行切合实际开题培训
开题培训会上,学校领导对本课题研究作了动员讲话,并对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进行培训,引用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作为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陶先生“教学做合一”这一教学方法中蕴含了“少教多学”课题研究中的许多合理元素,希望每个实验教师都努力学习、细心揣摩、瞄准课改、认真研究。最后,笔者作为课题负责人布置了第一阶段中各位教师的具体研究任务。
三、进行初步探索与实践,课题研究初见成果
1.2012年12月,按照全国总课题组的课题实施方案暨2012年度工作指导意见,经过全体实验教师不懈努力,我校课题组十位教师的研究成果经过评审,在一百多个课题实验学校三千多份作品中取得佳绩,共获得了11项一等奖和9项二等奖。2013年7月,在全国总课题组首届年会的评审活动中,我校课题组有7项成果被评为一等奖,11项成果被评为二等奖。
2.结集出版了四期十一项课题研究优秀成果专版,在全校暨兄弟学校之间进行交流,接受师生及社会的检验;另外有四项成果分别在华中师范大学主办的《文学教育(下)》杂志和湖北大学主办的《中学语文·下旬刊》公开发表,有数十篇学生优秀作品分别参加全国中学生创新作文大赛和教育部机关工委主办的全国五好小公民读书征文活动中荣获一、二等奖,成效突出。
3.高中语文“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初步形成。经过近两年的深入研究,由姚应顺老师开展的“构建趣味课堂,实现少教多学”和“高考语文复习少教多学策略”初见成效,由邓子燕老师着手的“语文阅读教学暨高中文言文教学如何实施少教多学”也初见端倪,由申建平老师和肖翔老师联合开展的“少教多学理念下高中作文教学方法尝试”也有可喜收获,由唐静老师等进行的高中语文选修课(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更是初成模块;而廖瑞雪老师则是从课堂教学途径与策略角度对“少教多学”理念进行探究;赵丽萍、周兴、陶玉鑫等老师从高考角度来研究“少教多学”的应用与实效性实验则正在研究中。
4.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方法加大课题研究与成果推广。
(1)2012年10月,经六枝特区教育局批准,我校主办“全区高中教师教育培训会”,来自六盘水市二中、六枝实验中学、六枝六中等学校的200余名教师齐聚我校参加培训,喻孟华、马茂林等老师通过《有效教学与高考改革》《教学设计及评价》《课堂教学设计模块》等讲座形式,向与会者剖析了“少教多学”理念、策略、方法,介绍了我校“少教多学”课题研究已取得的初步成果。
(2)2013年5月,六枝特区教育局聘请我校刘代娟、陶玉鑫老师担任“2013年春季学期教研写作四区送课下乡暨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主讲教师,对该片区近十所初中学校的200余名语文、英语教师进行主题培训。
四、整理出第一阶段课题研究成果
1.教研论文:陶玉鑫的《高中语文少教多学课题实施构想》、姚应顺的《构建趣味课堂,实现少教多学》等7项;
2.教学设计:邓子燕的《祝福》、申建平的《京口北固亭怀古》等19项;
3.教学课件:廖瑞雪的《我有一个梦想》、王璐的《短歌行》等5项;
4.教学案例:肖翔的《游记散文写作》等两项;
5.语文教学优质课光盘:姚应顺的《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唐静的《声声慢》等4项。
五、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1.纵观本阶段课题研究现状及成果,我们不难发现,实验教师的理论学习、更新速度很难跟上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加上研究者大都课程重、事务杂,很难挤出时间开展研究,因而很多理论知识似是而非、模糊不清;教学理念尚未真正更新,教学理论水平有待提高,教学实践中还没有真正认识理解、思考明白“少教多学”的思想精髓,尚未切实悟透“少教多学”策略与方法、要旨。
2.没有掌握常见的适合自身特点的课题研究方法,不清楚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什么问题,教学中找不到合适的对策、技巧与方法。
3.不少实验教师的语文课堂仍是“一言堂”“、满堂灌”,即“穿新鞋,走老路”,没有将新课改理念真正融入课堂教学,没有真正实施“少教多学”。
4.有的实验者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充分重视学生学习主体性、自觉性及自学能力的培养,没有在自身课堂教学实践中落实“少教多学”理念,认真打造有效课堂、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没有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角度出发,教学过程没有关注学生自学能力的养成,教学内容、教学细节中没有仔细思考“少”和“多”的辩证关系,课后未能反思课堂教学成败得失。
六、后续阶段努力方向
1.认真学习,理解和思考“少教多学”理念,学习各种策略方法,借鉴近年来新课改中涌现出来的各种新型教学模式、教改成果,广采博收,为我所用,努力提高每一个实验教师的理论水平。
2.更新观念,开阔视野,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同“少教多学”理念、策略、方法结合起来,切实转变教育理念、改善教学行为,力争使课题研究取得新的更大的成果。
3.再次清晰明确每个研究人员的优缺点、侧重点,根据课题《实施方案》进行具体研究,探寻不同课例中适合本人、本校特点的“少教多学”策略与方法。
4.每个实验教师争取每期上好一节达标课、优质课或示范课,及时录制成光盘;同时积极和课题组、教研组其他老师共同研究、认真评议,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5.保证每届年会都有两件研究成果参加全国总课题组的年度评选,并力争将自身研究成果通过正规报刊发表出来。
6.不断总结,勤于反思,在反复探索中逐渐总结出规律性的认识。
〔“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课题批准号:FHB110067)子课题研究成果〕
《小学数学课堂“少教多学”策略与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篇4
摘要:现代化社会,没有文化是行不通的了,教育就是要从娃娃抓起,小学是一个重要的阶段,许多家长会花费大价钱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好的学校。现在教育正在进行创新与改革,其中热议的是“少教多学”高校课堂的构建,这是全新的教学模式,对老师与学生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起来。“少教多学”教学模式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教学效率,但有些学校的并不能达到完美的效果,原因是多方面的。语文是我们的国学,是自己本土的语言,虽然是我们的母语但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么简单,更多的需要自己去探索,有些时候学生自己理解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本文就小学语文“少教多学”高校课堂的构建进行分析,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分析。
关键词:少教多学;高效课堂;课堂效率
一、“少教多学”课堂的构建对老师的分析
(一)课前的备课方面
“少教多学”高效课堂的构建,其实在本质上大大缩短了上课的时间,表面上看老师的工作量减少了,但是实际上老师的工作量与压力更大了,因为从来上课时间就短,提高课堂效率就是要让老师在课前的备课充分?老师在备课时不仅要保证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讲完所有课程,还要让学生听的懂。所以老师的压力很大,我认为首先教师要找准侧重点,了解学生情况,看出哪些课程更适合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关注的不仅仅是教材本身,要对应“少教多学”的目的进行备课。所以优秀教师在备课时,不是以物化的备课笔记来衡量自己的备课是否完成,而是以自己的储备是否能从容面对学生来作为标准。
(二)课堂中的要求
“少教多学”的侧重点要放在少教上,教的少并不意味着不重视这一过程,而是高校教学,这就非常考验一个老师的能力了,小学的一堂课是40分钟,如何利用好这40分钟就需要老师进行一些研究,比如:可以先讲解教材内容,再进行提问,最后进行拓展让学生进行讨论自学。再如,可以进行分小组教学,小组教学的好处就是学生在一起进行讨论学习,教师只要管理好数量有限的小组,然后让小组内部的学生管学生即可,大大降低了管理难度。另外,小学生在小组中直接面对的是自己的同学,这可以让他们感到轻松、自在,更利于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这样可以让高强度的学习中加入一些乐趣。语文相对于其他理科来说,还是比较好教学的。不过也是非常枯燥的,老师要多进行扩展课外知识,学生会被这样的知识吸引,让后跟着老师的思路一直走,可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然后就达到高效的结果。
(三)课后的要求
课后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老师在这个阶段的作用不大,只是起到一个监督作用。在上完每一节课的时候就留一些课后问题让学生独自思考。这些问题的选取是关键,问题一定要与课堂的内容相结合,不能太难超出学生思考范围,也不要太简单,减少学生的思考难度。其实开放性的题目是最好的,这些题目大多都是答案不确定的,开放性作答。同时也要与时俱进,可以结合最近发生的实事。老师在课后要总结与查看教学效果,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可以多开一些教研会,将老师集中起来商讨教学经验与其中好的想法,刚开始的模式就是要多多研究,找到真正适合的方法才是最好的。
二、“少教多学”课堂构建对学生分析
(一)课前的预习工作
学生是一个课堂的主体,现在的小学生的自制力不强,是因为现在的学生有手机电脑的诱惑,再加上学生的自制力不强,很容易就对学习产生厌恶感。课前预习在“少教多学”的模式下非常重要,因为课堂上的效率高了,就说明会讲的比较快,若是不进行预习可能一个部分没听懂就,导致这节课的效率底下,最终的结果就适得其反了。具体实行的措施就是老师布置的任务要明确,家长在家要进行监督,现在科技的发达也可以起到一些作用,家长可以通过手机看到老师的要求,对自己的孩子监督学习,老师也可以了解每个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自己本身来说,就是要靠自己的自制力了。
(二)课堂的学习
课堂上的学生在这种模式下是特别容易丧失学习的信心的,教学中的高强度虽然可以让学生持续集中注意力,但是缺点是学生一但有一部分没听懂很可能会错失后面内容的学习。这就需要看老师与学生课堂上的配合了,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随堂练习也要认真完成。课堂上学的好,课后的学习不会太吃力。学习是环环相扣的,一但你一部分听不懂很可能影响到后面的学习。
(三)课后的学习
“少教多学”的侧重点就是学习,这个学不同于课堂上的学习,而是学生课下的自学,学校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环境,“少教多学”的目的与用意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学生可以在上完课后对学习内容进行巩固,然后举一反三把老师留下的任务结合所学内容再加上自己的思考,得出完美的答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老教育家孔子说的,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的过程,课后的独自学习就是“思”的过程,我们要将两者进行兼容,进行合理分配,“少教多学”并不是将学与思的平衡打破,只是更加注重了思的过程,所以学生在课后要多开动自己的现象进行思考。
三、家长在“少教多学”中作用
家长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支持老师的教学模式,不能对其进行阻挠,不过可以与老师共同商量对策与更好的教学方法。在“少教多学”这种教学模式中家长的作用还是很大的,因为这个模式就是让增加学生在家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家长就要在家里多关注孩子在家的学习,必要的时候对他们进行引导。这个模式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的心智还不成熟,家长若是发现孩子在学习时出现什么问题或情况时,要及时与老师沟通反映,好尽快的改变教学模式。
四、结束语
现在的学生都是国家的未来,“少教多学”教育模式的创新对一个国家来说是一个挑战与机遇,成功的话可能会普及到所有小学,进行教育改革,但如果失败影响的是这一届的学生。所以国家非常重视这项工作的进行,我国对教育事业的投资很大,同时得到的收益也是不错的,近几年我国的教育水平有所提高。针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刚刚踏入真正的校园,这个时候的教育是最重要的,一个好的开端决定一个好的结局。全新的教学模式能否真正起到预期的效果,需要多方面的配合,老师、学生、家长三者要相互监督,不久的将来我国一定会成为教育大国。
“少教多学”课题研究阶段性小结 篇5
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赋予了语文课堂教学新的活力,学生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成为教师关注的重点。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需要极力去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主动地实践中得到发展。“少教”即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多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秉持“少教多学”的理念,可节约学习时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这能从根本上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益。新课程把“教师即研究者”这一理念摆上了议事日程,促进了这一理念向现实的转化。教师自己就是一个研究者。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使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只有课堂活起来了,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在此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尝试解决问题,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而适当的帮助。在传统的教学中,“闷课”是较为普遍的现象,闷课的主要特征是,课堂气氛沉闷,教师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昏昏欲睡,课堂无欢声笑语,无思想交锋,思维呆滞,闷课的结果是摧毁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抑制学生思维的发展。在“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专题开展之后,它与传统的课堂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活”起来了,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呈现出了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空气浓厚,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且对本堂课的目标是否达成进行了较为具体的量化。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通过支架的支撑作用把学生的智力、情感水平提高到另一个新的发展水平。
我在教学中发现,差生中的绝大多数智力并不差,可见决定差生的因素往往是非智力因素。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的因素,例如动机、兴趣、情感、性格、意志、习惯等。因此在教学中,在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必须把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融于教学之中,把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作为学科教学的目标之一。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和培养学生预习习惯的一些做法。
一、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是在学习行为过程中实现的,一定的学习行为,重复多次就会形成一定的学习习惯,养成好的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而不良习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阻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只要学生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变被动为主动。在教学中,重视加强数学学法指导,主要采取以下做法:
1.预习方法的指导。
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手、动脑、自己阅读课文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和自学能力。课前要布置预习提纲,让学生先通读课文,然后细读理解大致内容,自定一些“划”和批的记号,在课本上把关键句、重点词划出来,使他们养成边读边划的习惯。
2.培养学生在预习时知识“互联”的能力。
学生在预习之前对所学过的每个知识点、每章节的内容加以综合归纳,注意知识的新旧联系、知识的前后联系、知识的横向联系,以提高预习的效果。
《小学数学课堂“少教多学”策略与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篇6
高效课堂中优秀教师如何实现“少教多学”
一、把“学生可以多学”的应有权利还给学生 1、把课本研读权还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基本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我们认为应当是研读课本。当我们的教学往往用教师讲读取代学生对课本的研读,这是“教师多教学生少学”的表现之一。要颠倒这“一多一少”,就必须把课本研读全还给学生,变教师讲读为主为引导学生研读为主。具体的做法应该是内容而定,从结果上看,最好能做到三个“让”字:其一,一册书学完,能让学生通读一遍,并把重点反复研习几遍;其二,一册书用完,能让学生在书上有大量的圈点和批注;其三,一学期结束,能让学生将课本摸旧,一眼看去就能认出是自己用熟过的书。 2、把自主学习的时间权还给学生学生“多学”的主要方式应该是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和“训练”。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有“三重意识”:其一,“学为主”意识;其二,“学而会”意识;其三,“学在先”意识。只有教师具有这“三重意识”,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权才能得到保障。 3、把学习活动的空间权还给学生学习是什么?答案是多元的,但从状态上讲,学习是学生生命的“知、情、意”统一的求知活动。而我们的教师总是喜欢用自己的苦口婆心的酣畅淋漓生命活动代替学生自我奋斗的生动活泼的生命活动,以“自我感觉”满意来取代学生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实际上是对学生学习活动空间权的剥夺。把学习活动的空间权还给学生,我们认为应当做到“四统一”:在活动空间上,做到自动与互动和谐统一;在内容空间上,做到“入书”与“出书”和谐统一;在范围空间上,做到“入(课)室”与“出(课)室”和谐统一;关注奇速英语,分享更多教学经验。在教学的维度上,做到知识技能、方法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和谐统一。 4、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与“多学”相伴的是“多问”,在操作上,要设定“三个一”的评价标准:一是没有学生发问的课算不上好课;二是“答必正确”的课不是真正的好课;三是把学生教得“提不出问题”的课也不能算是好课。 5、把学习的体验权还给学生学生“多学”的一个重要方式是体验学习,传统教学全部问题的肯綮都在于体验的失败。要解决好这一问题,我们认为要确立“三个尊重”意识: 其一,尊重学生的各种体验权利,创造条件让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手。 其二,尊重学生的体验学习方式,让学生适当走点弯路,允许学生犯点错误,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 其三,尊重学生知识和能力获得的规律,千万不要将现成的果子摘下来还要削掉皮切成块甚至做成果汁然后再喂到学生嘴里,千万不要把教学视为一种恩赐行为。 二、把“教师可以少教”的办法定位教的法规 1、实行“五要五杜绝”,限定教师“少教” 一要让学生脑、眼、耳、口、手、笔交相动起来,以杜绝“满堂灌”;二要摒弃缺乏思维价值的提问而激励学生发问,以杜绝教师“满堂问”;三要减少单一“看”屏幕的时间,以杜绝“满堂投影”;四要让学生动起来,以杜绝“满堂静”;五要给学生留出恰到好处的思考“空白”,以杜绝“满堂闹”。 2、实施“三六有效讲经”,促使教师“精讲” 六个讲好:讲好重难点;讲好规律;讲好方法;讲好易混点;讲好易错点;讲好易漏点. 六个不讲: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关注奇速英语,分享更多教学经验。不讲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在学生思考或做题时不讲打岔的话;在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时不讲刺激的话;在学生思考过程中不要太急于讲话。 3、为“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找好抓手课堂教学中的“载体”,在传统教学中,凸显的是课本和黑板,在当代教学中,凸显的则是多媒体屏幕和展台。为了实现“少教多学”,我们作了如下的分类和排序:第一载体为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重组而编制的学案,或题案,或学、教、练三合一的课案;第二载体才是课本、试卷(套卷)、其他学习资料;而课堂练习簿、黑板、媒体展台,则列为第三载体。 4、“教”这要信奉两句“教经”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与夸美纽斯的“教师少教学生多学”可以说是两句“教经”。我们“少教”的主旨就是为了学生的“多学”乃至“不教”。 如何实现这一主旨,又想起释迦牟尼留给弟子们的两句话:“自以为灯,自以为靠。”佛祖谢世,他传承给弟子们的法宝就是:自己点亮自己的灯,自己当自己的靠山。作为人类文明的传递者,我们教师该留给学生“多学”而至“不教”的法宝依然应该是“灯”和“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直接作用的无疑是智力,但能让智力更好的发挥作用的还有三种元素,一为非智力因素,二为元认知,三为强势智慧。教师应当着力促使学生点亮自己的三盏心灯,垒造自己的三座靠山,从而更好地生发智慧,达到“多学”而至“不教”。这应该是教师教与智慧之所在。 走向深度的高效 高效课堂问世20多年,未来将走向深度,走向整体,形成新的教育文化。 文化,我看重的是它的真实性、稳定性和全面性。 走向深度首先是入口的深度。新文化的形成,需要选择一个看得见的入口。课改,也是如此。与此前的其他改革者多选择评价、课程和组织形态变革为入口不同,如今我们选择课堂、选择教学入口,难度更大,但距离目标更近。 难度大在哪?选择课堂意味着改革者并没有对进程的掌控力,而且这是一个势不均力不敌的长期博弈,代价很高,风险极大。但是这样的入口距目标最近,因为这是把课程改革由“名词性”改革变为“动词性”改革的过程,距新的教育文化的形成仅一步之遥了。 走向深度其次还包括路径的深度。改变培养人的方式,才可能实现高效率培养人的目标。历次课改,都将立德树人作为核心目标。方式怎么变绝不取决于方式本身,如果我们的着力点总是放在方式改变上,不仅阻力大,而且会不断复辟和反弹。高效课堂一方面会在流程、规约等“方式”方面直接下硬功夫,另一方面还在寻找决定方式的到底是什么,这就是走向了深度的第二个台阶——关系。 关系,指万事万物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会影响甚至决定主体双方的生命状态。人的生命状态也是人的成长状态,在成长的过程中是舒展的、生动的,还是压抑的,对未成年人的未来是至关重要的。单纯以应试为目的的课堂和以生命健康、全面发展为目的的高效课堂,学生的生命状态差异很大。追求这样的生命状态,需要从改变课堂内生命主体间的关系入手。 基层课改实践中,关系有三次晋级:第一次晋级发生在洋思中学的课堂上,先学后教的流程,让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这是第一次在教中心的前提下,课堂中师生关系的变化。第二次和第三次晋级,都发生在杜郎口中学的课堂上。杜郎口中学课堂改革的初期,率先挑战了教师的霸权地位,通过“去讲台”开始了“学中心”师生关系的构建。但很快,师生“一哥”之争就开始了。显然,我们的思维被限制在教师和学生角色的“二元世界”中了,如果不考虑角色会怎样?于是,第三种师生关系产生了,第三种教学关系也产生了。 走向深度的第三步是改人。方式取决于关系,而关系又取决于人的身份、地位等。所以,课改改到深处必须改人,方法就是去除师生角色的限定。 走向深度的第四步是改心。关系取决于人。显然,代表人的是人心,课改至深之处是改人心。谁能改一个人的心呢?只能靠理智的自己去改变情感的自己。 最后,要走向整体。文化的全覆盖决定了课改必须是整体设计。所以,无论是课堂、技术等,都不是课改的终极目的,它们兼具有过程性和工具性。只要符合了高效课堂要求的生命状态,符合了高效课堂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符合了人内心的积极状态,所有的教育行为都是“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课堂“少教多学”策略与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篇7
一、课前预案, 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
课前预习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策略。小学英语学科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 需要教师做更细致和精细的工作, 来带领学生、教会学生课前预习。笔者尝试采用课前预案的方式来指导学生进行预习的方法和步骤, 搜索与话题相关的信息和资源。
例如在教学译林新版《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5 Seasons中, 笔者就设计了这样的课前预案:1.跟读磁带3遍, 圈出你不认识的词语, 并用英语字典或金山词霸查出你不认识的词语, 比一比谁认识的单词多。2.通过书、网络或询问家人、朋友了解三个城市的四季天气和人们的活动, 最好能附上图片等。教师在课堂教学初的5分钟, 对学生预案学习进行方式多样的检查, 如比赛读、领读, 一句话介绍等。这样的课前预案融趣味性、知识性和竞争性为一体, 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好胜心, 培养学生利用身边资源如字典、网络等去扫除学习障碍的能力, 也为课堂中与同学的交流与分享奠定基础, 使得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探究更顺利, 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
二、击破要点, 突出教师的一语中的
传统教学中教师不顾学生的学情, 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自己认为的知识点和重难点, 教师教得口干舌燥, 学生学得索然无味, 课堂气氛沉闷尴尬。而“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课前预案的学习情况, 摸清学生的学习难点, 学生会的不要讲, 学生能会的也不要讲, 抓住实质进行画龙点睛式地讲解, 点出学生的共性问题, 突出教师课堂中的主导地位。
例如在译林新版《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 7 On the farm的教学中,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已经能够对these/those两个词语进行音、形、义上的了解, 教师在课堂中不要把过多的时间放在词语的教学中, 而是要针对学生在交际中出现this与these, that和those区分不清的情况进行讲解, 突出这四个词语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区别。通过教师的实物举例, 图片展示等恰到好处地揭露出语言的本质区别, 学生理解深刻、掌握牢固。教师的主导地位并不是所谓的师道尊严, 而是在课堂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为学生更好地进行英语学习搭建脚手架, 充当学生自主学习的好帮手, 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提供帮助。这种帮助不是说教, 而是在通过引导带领学生正确理解, 通过诱导使学生讨论深刻, 通过辅导弥补学生认知上的暂时缺陷, 提升他们的智慧。
三、任务设计, 突出学生的探究实践
根据话题和具体的语言知识设计学生感兴趣的学习任务, 让学生在真实地场景中亲自做一做、试一试、用一用, 让学生充分地动脑、动手、眼看、耳听, 逐步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修正自己的所掌握的知识, 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学生对知识的感受更为深刻, 对知识掌握更为牢固。
例如在教学译林新版《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2 Afterschool中, 学生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已经掌握了各科的表达方法, 加上课前预案和教师的课上的要点讲解, 笔者就设计了一系列由易及难的任务活动, 带领学生逐步熟练掌握所学的语言知识。首先通过问题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 lessons does Su Hai/ Su Yang have? 引导学生自读讨论找寻答案, 接着通过模仿朗读、配音等活动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在学生掌握了书本内容后就要求学生讨论自己的课表, 询问学生是否喜欢自己的课表, 展示英语国家学生的课表, 让学生小组讨论设计自己理想中的课表, 比一比那一小组的课表更科学、更好。这样的任务设计逐层推进, 让学生一步一步地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同时通过展示学生们小组设计的课表, 学生获得一种自豪与成功感, 也充分调动了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为英语学习提供强大的动力。
少教多学并不意味着教师的松懈, 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课前要充分备课, 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合理设计, 突出重点, 有效调控, 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打造高效课堂。
摘要:传统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教学需要回归真谛。少教多学强调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是学习主体的思想,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等方式主动获取和建构知识。笔者通过尝试总结出通过课前预案, 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击破要点, 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任务设计, 突出学生的探究实践的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少教多学”策略与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篇8
[关键词]少教多学 智慧 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83
随着教育理论的发展,人们已经意识到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只会使数学教学效率非常低下,从而提出要用“少教多学”的方法引导小学生学好数学。要达到“少教多学”的教学目标,就要开启学生的智慧。
一、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智慧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里,教师会使用灌输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强行记住教授的知识,小学生由于大脑发育还未成熟,使得教学效率非常低下。“少学多教”的教学策略,就是要用启发学生智慧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以“认识方向”这节课为例,教师如果直接告诉学生怎么分辨东西南北,学生会记不住教师说过的道理,此时教师可以使用“少教多学”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习情境,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数学知识。例如可以让学生去草地上玩耍,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太阳,问:“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什么方向?”“东方。”“那日落的方向呢?”“西方。”“我们知道东方和西方了,那怎么知道什么是南方和北方呢?”一名学生提出,自己曾经学过如果左手指西,右手指东,那么面朝的方向就是北方,背对的方向就是南方。
教师通过创造情境,在教学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自己观察数学现象、自己回忆生活经验、自己猜测数学结论等。使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减少教学的时间,能让学生使用智慧的方法学习数学知识。
二、用培养思维的方法开启学生的智慧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里,教师会主动给学生归纳数学知识点、主动给学生分析数学知识体系,这却使学生根本不明白各类数学规则是如何产生的,这样一来即使教师费尽了口舌,学生依然不明白教师想说的数学知识。数学教师要让学生学好数学,就要开启学生的智慧,让学生自己掌握数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能跟教师同步,使教师只要点到某个数学问题,学生立刻就明白应该用哪种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
比如教学“乘法”时,有些教师会直接告诉学生“A×B=B×A”,“2的倍数永远是偶数”,“5的倍数其尾数永远是5和0”,等等,学生是不能立即记住这些数学乘法规律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一些数学现象“1×2=2、2×2=4、2×3=6”,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找出规律。学生就会发现,原来2的倍数有一些特殊的规律。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继续思考:其他数字的倍数有没有规律?学生经过研究发现,原来数字相乘有规律,就能够领悟到:自己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学会找规律,用规律的方法引导自己学习。
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学会类比推理、分类归纳、整体思维、数形转换等科学的思想,让学生能从具象的数学知识学习转化为思考抽象的数学问题。当学生能够用科学的思想去想数学问题的时候,他们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就会提高。教师开启了学生的智慧,就能够以少教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
三、用合作学习的方法碰撞学生的智慧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中,教师不太注重学生合作学习,在这些数学教师的眼中,小学生凑在一起,不一定会把心思放在学习上,那还不如让他们分别学习。然而 “少教多学”的教学思路则不同,这种教学思路认为一个学生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有可能会受到限制,学生如果找不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再以无效的方法学习知识会浪费大量的学习时间,然而使用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的智慧产生碰撞,那么就有可能产生新的数学知识。
以 “统计”这一课为例,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统计学校小卖部里可口可乐、果粒橙、营养快线等几种饮料一个月的销售量。其中每一个学生负责统计一种饮料的销售情况。统计完后,一名学生发现:饼形图比折线图看起来直观,最能产生视觉效果;如果要综合分析几种事物,那么用折线图表示更明晰;直方图似乎介于两者之间。一名学生经过实践发现,如果要用图形表示多种不同的事物,就需要使用不同的色彩区分,以免出现图形混乱的现象。一名学生经过思考,发现小卖部饮料的销售量似乎有一定的规律性,如果按这种规律性来批发商品,是不是能节约成本呢?小组成员的思考,引起其他学生的兴趣,他们会愿意一起思考这些数学思路是否正确,并考虑怎样才能验证这些数学思路的正误等各类数学问题。
学生在一起交流、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能够交流彼此的智慧,经过智慧的碰撞,学生能从各种角度进行数学思考、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使数学教师的教学达到“少教多学”的目的。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达到“少教多学”的目的,就要开启学生的智慧,让学生以“智慧”的方法学习数学。学生只有数学思考范围扩大、数学思维能力增强、数学思想角度变大,他们才能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数学教学效率才能真正提高。
【《小学数学课堂“少教多学”策略与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推荐阅读:
《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解题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06-11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实验与研究结题报告07-27
好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10-29
《小学数学生活化的情境创设研究》结题报告08-17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研究计划09-22
《小学作文起步教学策略的研究》结题报告06-02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策略研究》课题上半年研究总结10-26
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10-26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