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心得评价

2024-08-30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评价(共12篇)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评价 篇1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学习心得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在教育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巨著和尝试,倡这些探索大多是浅层的,微观的和零散的尝试,没能使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内容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我国基础教育评价领域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通过自学《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我深有体会,学习这一书是当前适应新课程标准的需求,也是适应新课改的需要。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1)评价的内容:仍然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学习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2)评价的标准: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修改发展的价值。

(3)评价的方法:仍然以传统的书面考试为主仍然过多倚重定量的评价结果。

(4)评价的主体: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5)评价的重心:仍然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的功能。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它给我们广大教师指明了方向,通过学习使教师们的素质和自身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它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提出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出综合学力考查,质量综合评定等。这些有价值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一些有价值成果,对于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评价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课程标准》提出将“推迟判断”作为评价“双基”的一种方式,如果学生自己某次考试的结果不满意,学校应创造条件允许学生有再次考试的机会。这种延时的评价的方式淡化了传统评价的甄别功能,将评价的基础建立在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上,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新课程理念,为最终实现《课程标准》所倡导:“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基本理念创造条件。这些问题与目前国际数学教育评价发展的特点极不相符,也是我国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大阻碍,因此,有必要开展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育评价改革。

《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学习心得

兴庆区第二十二小学

艾玉龙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评价 篇2

我校在数学课堂中开展过程性评价已经有四五年了。以下笔者谈谈我校数学课堂中开展过程性评价活动的心得体会。

一、过程性评价实施过程

(一) 数学课堂中过程评价活动具体实施过程

以《函数性质》一课为例, 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布置预习任务, 当第一阶段预习任务完成后, 教师随机抽样, 即时点评学生完成情况;第二阶段预习练习任务后, 先让学生检查自己的作业, 然后从完整性角度进行自评, 再给学生一点时间订正;第三阶段任务后则是先让学生检查别人的作业, 然后进行互相评价, 评出组内的最佳成员, 最后教师把优秀作业展示给全体学生, 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此基础上, 同组的两位数学老师, 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过程性评价。笔者要求每位学生不进行任务分工, 必须完成数学预习情况、交流情况、作业的完成情况, 但在这些过程中, 可以与组内同学交流心得、共享方法。每位学生作业完成后, 都必须要有自己的体会。

另一位老师则要求学生进行任务分工, 组内小组成员自己选择所承担的职责, 进行学习活动, 在任务结束后, 将自己的完成情况和遇到的问题汇集到组长那里。每位学生在活动中遇到问题, 可以请组内的其他成员帮助其一起完成。

两种不同的实施方法都能较好地完成过程性评价活动, 笔者的方法使每位学生体验到了从自主学习到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而另一位老师使用的方法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发挥了学生主动性。

(二) 数学课堂中过程评价活动中学生所得

在开展过程性评价活动中, 学生通过这一发展性的方法, 充分运用了以前所学的知识、所遇问题及归纳的方法, 及时完善自己的知识。这样的学习不再是单一对某个知识的学习检验, 而是通过以前的所学, 结合新知识的探究。在过程中, 笔者发现学生对于这样的学习充满了热情, 以前不怎么合群的学生也开始尝试与他人合作, 虽然过程中会有不少矛盾, 但在教师的引导下, 也能很好地完成承担的任务。可见, 学生可以在这样完整的学习评价体系中畅游。

运用多元化的评价, 能使学生很清楚地了解自己哪方面存在不足, 学生活动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不但能够评价学生知道了什么, 还能够评价学生能够做什么, 还可以在学生的实际活动中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与分享, 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

(三) 数学课堂中过程评价的激励功能和促进作用

在数学课堂评价中的反馈环节对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功能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评价反馈, 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 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 还有可能得到教师、同学对改进学习所提出的建议, 这些都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励不是对学生一味表扬或“藏拙”, 只要教师与学生形成坦诚、关怀和相互尊重的关系, 并用发展的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 逐步培养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 提高他们反省能力, 不因存在某些不足而怀疑自我价值, 这样即使教师指出学生的不足甚至是批评, 学生所感受到的仍是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 并由此产生进步的动力。

二、数学课堂中实施过程评价后的思考

面对数学学习基础差异很大的中职生, 如何促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数学课堂学习, 就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或许是受到我校综合能力评价获得成功的指引, 我校数学组老师选择了改变课堂学习的评价方式。很多老师采取了加分的形式, 并将加分结果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原来我校数学成绩的评定办法是“平时、期中、期末各占30%、30%、40%”, 很多老师认为应该提高数学平时成绩的比例, 以激励学生更为积极地参与到平时学习中来。我校在此基础上开始试行用数学过程性评价成绩取代原来的平时成绩, 并在得到上级领导批准的情况下把平时成绩在数学成绩中的比重提高到50%, 将比例调整为“平时、期中、期末各占50%、20%、30%”。实践证明, 数学过程性评价的开展是有效的, 明显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提高了数学课堂学习中的参与度。但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为了让过程性评价在发挥对学生的积极影响的同时, 把增加的师生工作量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同时降低过程性评价的实施难度, 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体会、调整、及时总结, 并与我校的实际结合起来。从而找到更符合实际情况, 更完善的中职生数学学习过程性评价方案。

参考文献

[1]左峰辉.对职业院校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性评价的思考与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 2006.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评价 篇3

关键词:过程性评价;学习主动性;数学课堂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7-0230-12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7.036

在目前淘汰式的中考制度下,进入中职校就读的学生大多对考试有厌倦、恐惧、反感等负面心理感受。如果数学教学继续维持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容易让学生对中职学习也产生厌倦、逃避等消极行为。而在数学课堂中实行过程性评价,不但关注学习的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因此在过程性评价中学生比较容易看到自己的进步、发现自己的长处,有利于增强自信;教师也容易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进行鼓励,从而容易实现师生间的良性互动,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由于开展过程性评价需要学生的参与,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可以在参与评价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更可以通过参与评价感受到自己的进步,获得对学习的掌控感,逐步摆脱“要我学”的心态。因此,过程性评价的引入有利于提高中职生的学习意愿,有助于改变目前中职生中普遍存在的对前途失去信心的灰色心态,进而提升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我校在数学课堂中开展过程性评价已经有四五年了。以下笔者谈谈我校数学课堂中开展过程性评价活动的心得体会。

一、过程性评价实施过程

(一)数学课堂中过程评价活动具体实施过程

以《函数性质》一课为例,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布置预习任务,当第一阶段预习任务完成后,教师随机抽样,即时点评学生完成情况;第二阶段预习练习任务后,先让学生检查自己的作业,然后从完整性角度进行自评,再给学生一点时间订正;第三阶段任务后则是先让学生检查别人的作业,然后进行互相评价,评出组内的最佳成员,最后教师把优秀作业展示给全体学生,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此基础上,同组的两位数学老师,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过程性评价。笔者要求每位学生不进行任务分工,必须完成数学预习情况、交流情况、作业的完成情况,但在这些过程中,可以与组内同学交流心得、共享方法。每位学生作业完成后,都必须要有自己的体会。

另一位老师则要求学生进行任务分工,组内小组成员自己选择所承担的职责,进行学习活动,在任务结束后,将自己的完成情况和遇到的问题汇集到组长那里。每位学生在活动中遇到问题,可以请组内的其他成员帮助其一起完成。

两种不同的实施方法都能较好地完成过程性评价活动,笔者的方法使每位学生体验到了从自主学习到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而另一位老师使用的方法更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发挥了学生主动性。

(二)数学课堂中过程评价活动中学生所得

在开展过程性评价活动中,学生通过这一发展性的方法,充分运用了以前所学的知识、所遇问题及归纳的方法,及时完善自己的知识。这样的学习不再是单一对某个知识的学习检验,而是通过以前的所学,结合新知识的探究。在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这样的学习充满了热情,以前不怎么合群的学生也开始尝试与他人合作,虽然过程中会有不少矛盾,但在教师的引导下,也能很好地完成承担的任务。可见,学生可以在这样完整的学习评价体系中畅游。

运用多元化的评价,能使学生很清楚地了解自己哪方面存在不足,学生活动或完成任务的过程不但能够评价学生知道了什么,还能够评价学生能够做什么,还可以在学生的实际活动中评价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与分享,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等。

(三)数学课堂中过程评价的激励功能和促进作用

在数学课堂评价中的反馈环节对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和促进功能有着重要作用。通过评价反馈,学生能够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还有可能得到教师、同学对改进学习所提出的建议,这些都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激励不是对学生一味表扬或“藏拙”,只要教师与学生形成坦诚、关怀和相互尊重的关系,并用发展的和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逐步培养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提高他们反省能力,不因存在某些不足而怀疑自我价值,这样即使教师指出学生的不足甚至是批评,学生所感受到的仍是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期望,并由此产生进步的动力。

二、数学课堂中实施过程评价后的思考

面对数学学习基础差异很大的中职生,如何促使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数学课堂学习,就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问题。或许是受到我校综合能力评价获得成功的指引,我校数学组老师选择了改变课堂学习的评价方式。很多老师采取了加分的形式,并将加分结果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依据。原来我校数学成绩的评定办法是“平时、期中、期末各占30%、30%、40%”,很多老师认为应该提高数学平时成绩的比例,以激励学生更为积极地参与到平时学习中来。我校在此基础上开始试行用数学过程性评价成绩取代原来的平时成绩,并在得到上级领导批准的情况下把平时成绩在数学成绩中的比重提高到50%,将比例调整为“平时、期中、期末各占50%、20%、30%”。实践证明,数学过程性评价的开展是有效的,明显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提高了数学课堂学习中的参与度。但在实践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为了让过程性评价在发挥对学生的积极影响的同时,把增加的师生工作量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同时降低过程性评价的实施难度,还需要在以后的实践中体会、调整、及时总结,并与我校的实际结合起来。从而找到更符合实际情况,更完善的中职生数学学习过程性评价方案。

参考文献:

[1] 左峰辉.对职业院校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性评价的思考与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

[2] 吴有昌.对数学学习过程性评价内容与实施的思考[J].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小学语文即时评价研修心得 篇4

当代教育理论认为,知识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知识体系总是处于变动的状态中,认知个体是在主动地解释客观世界,认知个体处在不断发展和改变的过程中。因此,多元性课程评价必然逐渐取代传统的单一性评价,并代表着课程评价的发展方向。多元性评价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潜能,重视个性化的心智活动过程,容纳学生不同的然而是合理的认识,允许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建构生成新的知识。多元性课堂评价拒绝“唯一标准”,提倡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拒绝“唯一答案”,期待思想的丰富多彩,其目的是为发展学生的探求能力、独创精神。

作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评价,在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谐统一,凸显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本课题组成员主要围绕着在语文课堂上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功能的多元化等方面的内容开展研究的。在语文课堂中实施多元评价,赋予语文课堂新的内涵,给予孩子一个深情的学习催化剂,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内在潜力,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多元化的评价主体,让课堂充满和谐

评价是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有效方式。传统的课堂评价,教师几乎成了唯一的评价主体,教师是学生发展及其学习状况的裁判员或者“法官”,教师评价的结果具有绝对的权威性。新课程理念在课堂评价方法上要求打破教师一统天下、主宰课堂、垄断评价的现状,提倡开展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的多向性评价,以增进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沟通、了解,更好地促进被评价者的自我反思、自我发展。

1、学生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组成部分,是个人能力结构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一个人如果能够正确地如实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就能正确地对待和个人与社会、集体及他人的关系,有利于自己克服缺点、发扬优点,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开展自我评价指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通过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开展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监控、自我提高的过程。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评价,是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而采用的重用手段。

[案例1]

一个学生读完《鸟的天堂》中“起初四周围非常清静„„”这个片断后,我引导学生自我评价:“你自己觉得读得怎么样?”他腼腆地笑了一下,说:“读得比较流利,只是声音较小。”“能不能再试一次?”他又试读了一遍,我又问:“你觉得这次读得好些了吗?” “比前一次要好,只是感觉速度慢了些,还不能很好地表达出鸟的天堂里热闹、欢乐的情景。”“有没有信心再试一次?”“谢谢老师,我尽我所能!”这次,他读得声情并茂,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学会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也是最难以

培养的一种能力。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在教学中,学生在朗读、讲故事、做小老师和合作学习等过程中,教师要引导他们对自己的表现做出判断,逐步由概括性评价向具体、客观的评价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

2.学生间相互评价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让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评价互相促进。因为孩子们为了能够正确评价别人,就必须认真倾听,认真倾听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其实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不仅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优点,改正不足,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判断是非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能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勇敢的品质,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案例2]

在教学《请求》一文时,我把全班学生分为四大组开展朗读竞赛,各组根据本段内容把握好语感自己进行练习,具体练习时,大组可以再分四人小组进行练习,或者同桌互练,其他同学充当指导师。试读完毕后进行大组朗读竞赛,其他组的同学进行评价。当第一组的同学汇报朗读完后,其他同学争先恐后地评价。有的同学说:“他们没把妈妈对我的爱很好地表现出来。”有的同学说:“这组的同学朗读时感情把握得不是很到位,开始那句„妈妈,请放开你春天一样温暖的手,让我独个儿在坎坷的路上磕磕碰碰向前走‟应该读出恳求的语气,还要表现妈妈对我的爱;而后面那句应该用坚决的语气读出表现我要求

自立的坚定决心”“还有他们语速太快了,应该稍微慢点儿”……各组互相评价完毕后,再让大家朗读,整体朗读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比较大的提高。

除了组与组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之外,学生个人之间开展评价更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如一篇作文做好了请同学相互评一评,既可以取长补短,又培养了学生分析、审美等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起到了教师评价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样的评价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关注了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爱护了每个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符合新《课标》积极提倡的评价理念。

3、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小学数学教学心得评价 篇5

雨坛小学 李瑶

通过对“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意见”的学习,使得我对于教学及国家的教育政策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下面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以前的评价模式,更注重对学生的成绩评价,也使得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缺乏对学生全面了解,只对单方面的成绩结果进行评价,使得很多学生优秀的地方没有得到发展,是片面而不够科学的。

二、当前全世界的发展,对于教育质量的要求是国际趋势,在实施过程中,以往的成绩和及格率优生率评价影响了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在教学中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力求公平公正的评价学生。

三、对于这样的教育质量评价改革,是必须的,以学生的成长来进行的评价,是增值评价,也是很好的评价方式。

四、国家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育质量评价方式,但每个地方以及不同的学生有其特色,因此应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地评价,关于评价有很多专业型的评价类型,在实践中还应逐步学习,积累经验。

课堂教学评价心得体会 篇6

听了专家的《课堂教学评价诊断》专题讲座,听后受益很大。通过学习,我对新课程下听课、评课的方式、方法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r/n

第一、新课程改革宏观背景下对听、课评课的要求。/r/n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必须走出目标单

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这种新的价值观,对新课程听课、评课提出了新的要求。/r/n

1、新的知识观要求听课、评课超越知识技能的取向。/r/n

原先的听课体系过分强调了知识技能的确定性,把知识技能视为普遍的、不变的、供人掌握的内容,导致了听课评课的知识技能取向。在新课程改革中,不再把知识技能看作是一成不变的供人掌握和存储的内容。/r/n

2、新的学生观要求听课、评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r/n

新的学生观更加关注学生的潜力,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新的学生观把学生看作具有主观能动性、有可能参与教育活动的人,他们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教育活动中复合主体的重要构成。/r/n

3、新的课程观要求听课、评课引导课程回归生活世界。/r/n

教材、教室、学校并不是知识的唯一源泉,大自然、人类社会、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是很好的教科书。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正在成为课程改革中教学实践的新观念。/r/n

第二、新课程下听课、评课的方式方法。/r/n

1、教师怎样听课:/r/n

首先,教师听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如:先了解下听谁的课,上那篇课文,提前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自己简单预设一下这课的教学流程。/r/n

其次,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教师要一边听,一边观察思考。既要看教,又要看学,两者兼顾。看“教”——主要是看教者对教材的钻研,重点的处理,难点的突破,教法学法的设计,教学基本功的展示。看“学”——主要是看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习参与的情绪,学习的习惯。即看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有机结合。/r/n

此外,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在分析总结他人的课时,要注意比较、研究,取长补短。听课的教师要善于比较、研究,准确地评价各种教学方法的长处和短处,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吸收他人的有效经验,改进自己的教学。/r/n

2、教师怎样评课:/r/n

(1)由教者自评。一般自评的内容有教材、教法、学法、程序。教材,主要介绍教学的要点、难点、编者的意图以及本课在单元中的地位,谈自己的认识和处理与设计的差距。教法,主要介绍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方法,评议自己的设计与课堂上的设施情况。学法,主要评议自己在课堂上怎样对学生进行了学法指导,以及取得的效果等。程序,主要评价自己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r/n

(2)同行教师评议。听课的同行教师要针对听课的情况对本节课的优缺点,尤其是教学特点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评价。但要明确评课的身份要以研究者、学习者的身份出现。评课的目的以激励为核心,真正了解教师上的疑惑和困难,和教师共同探讨,重视培养教研团体和谐的气氛,互相关心,共同进步,而不是挑三拣四,监督检查。/r/n

(3)专家评议。根据教者的自评和同行老师的评议情况,由较有权威的领导和专家综合大家的意见,对课做一个基本评价。评价应切切实实归纳出几条值得借鉴的成功经验和若干必须注意的有关问题,增强大家多这节课的总体印象。/r/n

(4)在教者自评、专家评价和同行老师评价的基础上,主持人应在最后做画龙点睛的概括总结,提出课堂教学中哪些做法、思想值得学习和推广,应该怎样去学习借鉴。/r/n

教师的工作性质和肩负的重要任务要求教师应该成为终身学习的先行者,听课、评课活动也为教师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经常进行听课、评课活动,有利于教师总结和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促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学习、提高和成长,更能有效的促使教师的专业化成长。/r/n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听课评课的方式方法有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的学习与探索,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研究的“艺术效果”。任何的学习、交流都是为了不断的反思、改进我们的教育行为,听课、评课将是让我们扬长避短,共同进步。而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课,才是真实,离老师最近,于学生最受用,也最有研究和使用价值。/r/n

【相关文章】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学习体会/r/n

本周五,我校举行了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学习专题会,通过学习,我对高效课堂的认识更加深刻。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制定了高效课堂评价标准,可以更好的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r/n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就是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益发展。高效课堂对教师备课的要求更高,教师只有精心备课,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达到高效。在高校课堂中,教师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其次在教学中实现教学相长,与学生一起学习;再次在教师与学生合力打造一节高效课时,教师又是这一堂课的决定者;教师从教学中获得发展,改变观念,做一个幸福的职业者。/r/n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真正的还给了学生。老师真正轻松了吗?不是的。预习中,教师要对学生提出要求,帮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式方法,学生带着问题,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才能更高效;展示中,教师要充分选题,做到典型题、重点题不遗漏;达标测试中,教师要对本节课的内容充分吃透,把握好重点难点,才能对学生进行选题测试。同时在教学中,课堂要活,而不能乱,这要求教师有较高的课堂驾驭力。/r/n

小学数学学科评价改革 篇7

一、转变评价观念

我们开展评价活动的目的不是为评价而评价的, 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成绩的提高,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 我们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 变应试教育为培养学生素质的教育, 变单纯传授知识为既要打基础又要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素质教育;其次, 我们要彻底改变不当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 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再次, 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学生是数学教学的主人,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学中, 要让全体学生在数学上都得到发展, 体现课程改革标准与教学改革的要求。

二、学生作业的评价

在作业批改中, 我采用“等级”加短语的评价方式, 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对一些优秀学生, 采用“优秀”、“真能干”、“真聪

明”、“思维敏捷”、“解法妙”、“胜不骄”等简短的激励语, 肯定学生的成绩, 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同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激励他们继续奋发向上。

2、对各方面都一般的学生, 采用“良好”、“进步真大”、

“成功了一半”、“争取再努力”、“细心些好吗?”、“再想想”等深情惋惜语, 这样可以调整他们的心理差距, 激励其不断进步。3、对一些能力较差, 但非智力因素的学生, 采用“中”、“需努力”、“多动脑筋好0-57”、“书写认真, 如学习赶上就好了”、

‘再检验一下好吗?”、“如果把字写得端正些, 那该多好?”、“大都看到了你的进步, 希望你继续努力”、“相信你能赶上大家”等和暖的语气, 并及时抓住这些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可以起到提醒、鼓励的作用。

通过这种形式的作业批改, 我发现学生的作业一次比一

次做得好。由此看出, 作业批改中的“等级”加“短语”评价, 能使学生从中受到激励, 树立信心。

三、学生成绩综合评价

落实素质教育就要改革小学考试, 不以单一的一张试卷给学生作终结性评价, 才能面向全体学生, 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 确立适合学生个人特点的教育质量观。我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 采用期末成绩与素质成绩综合的方法进行评价。即统测成绩占50%, 素质测评占50%。其中, 素质测评又分为口算能力占15%, 动手操作能力占10%,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占l5%, 创新能力占l0%的测评方法。其特点:一是评价内容的多样性与全面性, 二是与一张试卷进行终结性评价相比更合理、更科学。具体做法是:

1、口算能力的测评:

要求高段学生在20分钟内完成60道口算题;低段学生在20分钟内完成50道口算题。其中有一步计算的口算题, 也有两步计算的口算题。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口算方法、口算技能、口算速度、灵活的算法。对比之下, 这种测评显示了它在培养学生口算能力方面的优越性。

2、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测评:

我从补充应用题中所缺的条件或问题、看图编应用题、实际操作演示、依据题意选择正确算式等方面进行测评。如:根据题意把应用题中缺少的条件补充完整:“学校买来5个足球和4个排球, ------------------, 买两种球一共要花多少元?”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教有创新, 学有创新。

3、动手操作能力的测评:

动手操作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 为使学生能直观地去认识那些简单的教学形体, 了解教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真实关系, 我充分利用学具、教室、操场、学习文具等。采用画一画、量一量、拼一拼、摆一摆、分一分的测评方法。如, 要求学生量出铅笔的长, 量出课本的长和宽, 用学具盒里的平面图形成各种图案。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及灵活的思维能力。

4、创新能力的测评:

我采用找规律巧算及一些开放性题目对学生进行测评。这些题目常常有多种算法、多种答案、多种变化。如:请根据应用题中的条件补充多个不同的问题, 再列出相应的算式:一个工程处修筑一条长2000米的水渠, 第一期工程修了全长的30%, 第二期工程修了全长的40%, ——---------------?开放题与封闭题相比, 更能为学生的积极思维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上述对学生成绩综合评价的优点是:既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又关注其学习结果。评价形式是多方面、多样性的, 既反映了学生智力水平及能力的高低, 又体现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感。能充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挖掘学生的潜能, 使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得到全面的发展, 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评价精神。

小学数学评价探索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评价;探索

21世纪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人们具备各项素质和实践的能力,要求富有独立、自主、创造性精神;“让学生学会发展、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和水平”的“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新一轮教育变革,皆对现行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需要有一种既能融合以往教育经验又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教育理想的引导,形成一种对新的教育价值的追求,为每一位学生创建一个易于自己主动安排的、民主的、富有弹性的终身化学习与研究的课堂环境。而课堂教学评价正是一种能形成新的教育理想、促进课堂教学转型的强有力的要素。

一、关注平时

教师要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评价。从时间上看,有学习前的预习性评价、学习中的形成性评价和学习后的总结性评价。从空间上看,在学校应该包括课堂上的评价、活动课的评价;在校外,应有家庭评价和其他活动的评价,要实现评价时空过程化,及时了解学生已经达到的程度,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有效地调控教学行为,使全體学生都达到教学目标。实现评价过程化要注重平时的了解、考查,包括课堂提问、课堂作业、家庭作业、课时达标测试、课堂操作、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习惯等。

二、突出以学生的角度评价课堂教学,突出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只关注教师如何教,评价时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教学环节是否齐全,板书是否工整、规范,课堂语言是否规范等,而很少考虑学生的因素。实际的课堂上,教师应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教学活动的帮助者――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帮助。所以,学生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那么,我们对课堂教学的评价也应关注学生的情绪,关注学生的参与,关注学生的合作,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真正体现以学论教、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三、课堂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课程标准指出:在评价学生学习时,应让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而传统课堂教学仅仅局限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课堂上缺乏学生的参与,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在课堂中,我会鼓励学生参与到评价之中,使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例如,单元质量检测后,听听学生对这次检测结果自我评价如何,让学生认真分析出错的原因。当授完新课小结时让学生说说“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知识”或“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收获了什么”。这样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既对整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了复习,也整理了自己的思路。另外,鼓励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使其学会互相交流、学习。每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例如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他们交流想法、开展互评的最好时机。课堂上的自评、互评,有利于教师全面了解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有利于强化学生学习的自主意识,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最近我初步修改了一个以前一直忽略的问题,就是我们在进行交流的时候,往往会让优等生和后进生搭档。我发现这样对于后进生的发展并没有好处,当他们还在思考的时候,优等生已经把想法和答案说出来了,所以我觉得在进行交流的时候让后进生和中等生交流可能效果会更好。

四、评价目标的多元化

评价目标的多元化,也即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在新课程理念的倡导下,应形成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家长参评、教师综合评价的民主的、开放的评价体系。

1.学生自评。新课程倡导“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同时也是评价活动的主体。我十分注重学生的自评作用,比如,在集体订正课堂练习后,我会说:“请做对的在自己的作业旁边画个笑脸;做错的先改正,改正后再画个笑脸。”学生通过对自己多方面的评价,达到了自我激励、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目标。

2.同伴互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小组合作中,让学生参与评价同伴,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在课堂中,我经常给学生创造同伴互评的机会,比如,“你觉得他的想法怎么样?”“你同意他的想法吗?”“老师觉得他表达得非常清楚,你觉得呢?”……同时,通过教师正确引导,也可以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同伴发言、虚心听取同伴意见,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的能力。

3.家长参评。由于家长和孩子间的特殊关系,家长的评价对孩子的作用不可低估。因为孩子在家,家长对其关注度是持久而且唯一的。家长可以利用家庭作业、实践活动等方式适时地给予孩子适当的评价,充分发挥出家长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

4.教师综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对于学生而言至关重要,甚至是权威的。教师的评价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客观、准确。比如,对那些积极发言却老是答得不着边际甚至完全错误的学生,不能一味地否定,这样很容易挫败他们积极性;也不能盲目地表扬,这样会误导他们,可以肯定他的其他方面,再客观地提出意见。比如这么说:“你的想象力很丰富,但是和我们今天讨论的话题没有关系,再换个方式思考一下。”“老师特别喜欢你高高举起的小手,但是你的想法在这里行不通,再仔细想想,老师相信你会想到正确的解决方法。”

五、利用延时评价,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适当延迟评价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正常情况下,人们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常常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如果教师能审时度势,合理推迟评价,就能激活更多学生的思维,使之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后,教师再评价,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疏导,必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参与表现的欲望。

总之,课堂评价应具有形象生动、机智睿智,充满亲和力、感染力的特点。其形式多种多样,不应拘泥于一种,应因人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或突发情况,巧妙应对。将平时的课堂评价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一种,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这样才能真正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以及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学目标评价一致性学习心得 篇9

——听张涛主任论“教学目标评价一致性“有感

3月27号我校全体教师参加了威海市教研中心张涛主任执讲的“让教学走向专业“学术报告,收获非常大。张涛主任是生物教研主任,每一次的省市级优质课、教研会,他都会发言,而每一次我都会在专业知识上有很大提升,”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理论本身就是在生物学科教学中需要全面贯彻落实,这次能够详尽的了解这一理念,让我激动不已。

我们是新时代的教师,新时代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我们在教学时必须面对的主体是学生,这就和张主任提出的“生命化课堂“不谋而合,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理念的生命化会给课堂注入全新的活力,这一活力也必定让学生的学习焕然一新,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且人性化。但是”生命化课堂“对于教师的要求就是极高的,要求教师做一位“专业型教师”。我是一名专业型教师吗?答案很显然,还不是。那么怎么让自己称为一名专业型教师呢?张主任为我们做了解答。

首先,确立清晰的学科目标体系。具体地说,就是如何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或水平标准,通过一系列的目标具体化技术,确定学期或模块的目标,再具体化为单元或课时目标。此路径可以表述为:内容或水平标准——学期或模块目标——单元或课时目标。

其次,设计基于目标的评价任务。也就是说,当明确了目标之后,教师就应该设想“我用什么样的检测工具可以检测学生目标达成的程度”,例如可以通过观察、提问、表演、交流、练习、测试、作品等了解学生已经学习到了什么。,离预设的目标还有多远,以便于自己作出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

第三,规划基于目标的教学过程。即如何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上述的评价任务,以便于学生有更好的表现,同时也便于自己不断了解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这样既体现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以学定教、目标导向教学等思想,也体现了教学与评价二合一的思想。教学与评价不是先教后评,而是一个过程两个方面,即一体两面。

第四,实施规划好的教学过程。这一环节,最关键的问题有三个:一是自始之终把目标当作一节课的灵魂,教学的关键行为都应指向目标的达成;二是把教的过程当作评的过程,不断了解学生学到了什么,不断作出后续基于证据的教学决策;三是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问题,预设是前提,是底线;生成是必然,是机智。

归纳起来,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的主要特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目标源于课程标准,二是评价设计先于教学设计,三是教学全程指向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四是体现“像专家一样思考”课程标准-教学-评价的目标一致性。

张主任的报告有理论有实践,以实际课堂为依托为我们分析了教学中如何体现“目标、评价、教学一致性”,这本身对于我们这些一线教师而言,就是“生命化课堂”。归纳起来,怎样做到“一致性”?就是在设定目标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目标展开教学,目标就是这一节课的灵魂、指明灯,并且通过“前臵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多种手段来反馈目标的达成度。

以评促教_评价教学学习心得 篇10

通过第四模块的学习,我对“评价”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一、评价的目的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学习的评价。我们考试的改革过程曾经经历了从教育测量运动到教育评价的过程,也就是从关注结果到注重过程,从对学习的评价到为了学习的评价。考试筛选变得更加的理性。

之前的考试更多的关注结果,用于学校招生、分班,中、高考更是一考定终生,分数成为了很多人的命根子。我们必须承认儿童是有学习差异的,但是教育考试,并不是要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而是是儿童具有共同的基本素养,在此基础上,使个体得到各不相同的发展。

上世纪30年代以来,杜威、泰勒、布罗姆提倡评价取代测验。布罗姆提出,将评价分为三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之前进行,通过查阅学生的履历、相关成绩记录,摸底测验等,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进行分析,为教学设计提供相关依据。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通过课堂提问、家庭作业或单元小测验等,为正在进行的教学提供及时的反馈,促进教学的良性循环。终结性评价,在某一相对完整的教学阶段结束后进行,对整个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做出评价。

学习评价的目的是:让学生快乐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让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体验成功,让教师感受幸福。在课堂层面上,要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个别性评价。

二、评价标准

评价的标准必须是统一的,公开的,课操作的。教学评价不是依据教材进行而是依据课程标准进行的。关键应该解决的问题是:学生应该到哪儿、在哪儿、和位置与目标的差距。应该到哪儿,就是教师要把课表总的目标分解到单元,章节,课时,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程度。在哪儿,是要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情,以便更好的开展教学。位置与目标的差距,就是明确使用什么样的方法,能使学生达到目标,或者是达到哪个高度。

三、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为综合素质的评价:

1、着眼全面,关注特长。

2、依据事实,重在知道;引导学生多方面,合理的自评,真是的进行互评。

3、客观记录,公示审核。

4、谁用谁评价,公平公正。因为生源学校与学生厉害关系高度一致,所以,倡议谁用谁评价更合理。

四、评价方式

评价的方式:纸笔测验、表现评价和成长档案袋。纸笔评价也就是书面考试。优点是:规模大、效能高、稳定性好,机会均等,可复查,可比较。一次测验,可以是全班或者是全校一次甚至是全国一起的考试,规模可大可小。阅卷过程效率也相对高。稳定好,机会均等,是说,测试者面对同样的试题,摆在每个人面前的机会是均等的。这也能让每个测试者具有好的比较性。而且卷子在学生手里,可以进行反复的反思。缺点是:容量有限,时间有限。对于教师来说,编制好每次的测试卷子,十分的重要。要多方面的考虑因素,试题难易得当,时间使用合理,技能对基础知识起到巩固和检测的作用又能给有能力的学生已拔高的机会,既要鼓励又要有所警示。表现评价,就是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可以是一对一,多对一,或者是情景评价。缺点是:标准不统一。

小学音乐教学评价 篇11

【关键词】小学音乐 教学评价 开放 情感 师生互学

小学生天性活泼,禀赋各异,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如何去教,才能让音乐课堂焕发出新的色彩,才能让学生忘却学习压力,丰富学生的思想情感,让他们在音乐中得到启迪,获得灵感,这是本文重点研究的领域。

一、音乐课堂需要开放

(一)教学现状要求音乐课堂开放

谈音乐教学,首先得从我国目前整个教学现状谈起。由于天性使然,小学生心智尚不成熟,喜欢打闹。可是有部分教师认为,这是一种不求上进的表现,因此采取各种措施来限制小学生的这种天性,比如鼓励小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小学生从此陷入了被动学习的深渊。这样教学目的看似达到,其实不然。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其实小学生的要求很简单,小学生很容易感到快乐与幸福,他们的幸福指数远远超过年龄大的孩子,教师能做的仅仅是成为他们的小伙伴。音乐课堂正恰恰提供了这种氛围和契机,轻放的音乐正好使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得到放松。

(二)实践中的开放让学生快速获取知识与能量

本人通过教学发现,音乐教学应当建立在良好的师生友谊基础之上。把音乐课堂当成一次游戏,一次开放的游戏,效果会比普通课堂更好。

在课堂实践中,我经常尝试与学生沟通,问他们喜欢何种音乐。学生在这样一种开放的环境中,往往会放松自己。比如有的学生会轻松地说他知道贝多芬的故事,还说贝多芬就是专门创作音乐的。没有作业,没有考试,他们的这种内心想法是自主迸发出来的。在教学中,如果我提出一起学习音乐的要求,学生的态度还是比较默然的;假如我说是做游戏,他们表示很愿意加入,而且有人还问是不是“我爱记歌词”的环节,我就顺势用力地点头以示肯定。之后的音乐课,除了传授必备的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我总会留出大部分时间来和学生一起做游戏。比如我播放音乐让学生猜歌名,还让他们说出第一次听这首歌时他们在做什么。我的想法是让音乐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音乐融入他们的生活,教他们学会倾听和感受。这种方法带来的效果果然是非常好的,在学生的课外畅谈中,笔者终于听到了“音乐课”三个字;在音乐课堂上,笔者也终于看到了学生们真诚的笑容。我们不需要把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音乐家,只是让他们爱上音乐即可。

笔者认为音乐课堂应该为学生而设计,应该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释放自我、陶冶自我,真正寻找自身的兴趣所在,不断地自我激励,不断前行。

二、音乐课堂需要培养细腻、大气的情感

(一)音乐课堂应培养学生的性情

音乐课堂上学习必要的音乐知识是一定的,但是更多的应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陶冶学生的的情操。不同性格的学生对同一首歌会有不同的感受。对于胆小不自信的学生,我反复对他说:“大声唱出来,一次就好了,迈开第一步,你就能适应了,就像骑自行车,只要一脚踩下去不落地就行了。”对于追求更高层次的学生,我会推荐他们听那种振奋人心的音乐,一起去感受演唱者身上的力量。每个演唱者都有一个音乐的梦想,他们勇敢地站在舞台上把梦想唱给台下所有的人听。舞台上闪光灯亮起来的那一刻,就是他们实现梦想的开端。

(二)音乐课堂应针对性培养学生的性情

小学阶段是每个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教学培养决定着学生今后的性情、成绩、作为等各个方面。对于不同的学生,应该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法。我会针对性地对一部分学生渗透细腻的情感培养方法。比如对于怯弱的女生、缺乏自信的学生,以及一些过度自信、张狂的学生,我会着力去培养他们细腻的感情。因为这部分学生更需要这种情感因素的熏陶、锤炼。在认识音符的过程中,针对这类学生,我会更侧重于情感的渗透;在播放音乐教学时,我也会有所侧重。同样,本人针对一些缺乏自信的男生,则会侧重培养他们大气的思想情感,这样能够弥补他们性格上的缺陷,从而使其更加健全地发展。

在教学方式上也应该多元化。当一个羞怯的学生终于学会了开口,哪怕是随时随地的小声哼唱,教师也要觉得一定有一个美好的梦想在其心里生根发芽。我曾遇到过很多不幸的小孩,他们时常感到孤独,他们的内心封闭,于是我推荐他们听那种有抚慰人心作用的歌,上音乐课时也经常给机会让他们表现,并给予表扬,说他们具有别人没有的音乐灵感,能听出更特别的东西,并引导他们积极融入班集体中来。其实内向的孩子可能有更加细腻的情感,他们在品析音乐的时候可能有更加独特的想法与发现,但是需要借助音乐课堂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与分享,这样才能使他打开心扉。那种比较叛逆的学生对父母有着较强的抵触情趣,对于这类学生,单单让他们听几首歌是不够的。我会隔三岔五让他们看一段有关音乐的小视频,在看和听的同时,音乐给他们带来的震撼可能会更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慢慢理解歌词的意味深长,他们会慢慢懂事,开始懂得他们年少无知。小学生是活蹦乱跳的,我希望音乐课能给他们一个安静的空间,让他们学会思考和反思,以培养他们成熟的心智。因为音乐教学不同于语文数学,它需要一种轻松恬淡的氛围。我们如今所提倡的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音乐教育正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三、音乐课堂需要和谐的师生互学

春风化雨,就是对教师苦口婆心、谆谆教诲的最好肯定。其实教师不是春蚕,也不是蜡烛,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过程。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我们希望看到的就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进步的融洽氛围。在课堂上,教师传授给学生知识,同时又从学生身上学到东西,相互补充、相互弥补,学生与教师共同进步,从而达到合作共赢。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我们要花时间和精力去读。小学生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应该带着最大的热情去体验他们的世界,保持着一颗谦卑的心向他们学习。教师不应该是高高在上的,而应与学生打成一片,让学生接受你,接受你讲的道理,从而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应亲近学生,不仅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还要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经常和学生们谈心聊天,拉近与学生的感情距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笔者认为建立良性的师生互动关系十分重要。互动的时间可以在课堂上,也可以在课外。教师在教学生的同时,会给学生一种亲近的体验,使之更加乐意接受音乐的感化,更加富有音乐创造力。除了与学生之间建立感情,教师还要提升自身的修养,因为新课改对教师的要求也是极高的。教师的素养不仅仅体现在专业水平上,更体现在平时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教师凡事要能起到带头作用,激起学生的热情,和学生共同成长,最终成就他们最真实的自己和最有可能的未来。

四、小结

新课改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仅应教给学生知识和方法,更应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应从生命教育的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课堂才会充满情趣,拥有生命活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及时抓住他们的兴趣点、兴奋点和变化点。教师对音乐教学做出的评价只是交流教学心得的一种方式,小学音乐教学要跟随新课改的步伐不断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杨天其.浅论小学音乐教学方式[J].小作家选刊,2015(03).

[2]桂生勇.激活小学音乐教育方式[J].快乐阅读,2014(02).

小学数学教学中延时评价的思考 篇12

评价具有检测激励功能, 通过即时评价, 教师可以把握课堂学习状况, 调控教学活动,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但我们也常常看到这样一些即时评价的现象:有的老师在教学中为了鼓励学生, 不管学生水平的差异, 回答问题的难易程度, 在学生答对问题后, 一律全班齐念———“表扬他, 顶哌哌”, 而受表扬的学生表情却漠然;而如果学生答错了, 老师会脸色不自然地说:“不对, 下一位!”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出问题时, 老师就会严肃指责“听没听课”, 使得学生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战战兢兢, 无所适从, 甚至最简单的问题都不敢答。这些做法虽然能及时地评判出问题的是非曲直、黑白对错, 但也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 给教学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 因此应该缓一缓, 延迟评价,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还有利于学生情感的调动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对延时评价运用的时机以及产生的作用, 我在教学中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体会:

一、利用延时评价, 引发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评价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 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简单的“对”“错”评价, 使得老师成为了课堂的权威, 学生对老师的判断不敢有半点怀疑, 从而使学生丧失了对知识的判断力。其实由孩子引发的讨论是最棒的, 也是最有价值的, 我们不能忽视学生与学生之间评价的作用, 学生之间的评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评判能力, 增加教学的活力, 而且可以加快学习的进程, 减轻教师对学生反馈评价的负担。所以, 在教学中, 要尽量避免或延迟师生间的直接、生硬的反馈和评价, 而应转化或引发学生之间的讨论和评价。

如教学应用题:一堆物品, 甲车需小时运完, 乙车需小时运完, 如果两车合运需几小时运完?

指名回答时, 一学生作出如下解答: (小时) 。如果教师马上作出评价, 不但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伤害, 更会使该生和其他学生失去一次很好的思考机会。这时教师不动声色地另出一题“一堆物品, 甲车需3小时运完, 乙车需4小时运完, 如果两车合运需几小时运完?”解答后, 学生发现两题算式一样, 知道肯定有一道题的算式错了。此时,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后, 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生1:一车独运只需小时, 两车合运时间怎么反而多呢?第一题算式肯定错了。

生2补充道:第一个列式错了!不是工作效率之和, 而是工作时间之和, 工作总量除以工作时间之和不是合作工作时间。

原来答错的同学也站起来说:我明白了, 我受以前解题算式形式的影响, 把工作时间之和当成了工效之和, 工效之和应该是正确的算式是 (小时) 。这时教师再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这样通过延迟评价, 不但纠正了学生思维的偏差, 而且为全班同学提供了一次极好的思考讨论机会, 使学生从同伴的评价中受到启发, 加深了印象, 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使他们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

二、利用延时评价,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人的思维品质中最有活力、最有价值的方面。它是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再组合、再创造, 从而获得新颖独特的成果。而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活动多数是建立在猜测、联想、顿悟和直觉思维之上的, 这就使得学生在进行创造思维时, 难免有不完善、不规范、犯错误的现象。如果老师这时马上给予否定的评价, 很有可能学生的创新意识就遭到扼杀。所以说学生的创造思维稍纵即逝, 教师要把握时机, 适当延时评价, 不能妄下结论。从学生各种思路中捕捉住创新思维的火种, 并使它迅速蔓延。

如:一位教师教学“化简比”这一内容过程中, 在学生掌握了“整数比”的化简方法后, 出示了一道练习题:“把下面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0.6学生经过尝试、讨论, 得出了要将小数比、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为了巩固小数比、分数比的化简方法。教师又出了一道练习题:“把下面的比化成最简整数比:教师在巡回检查过程中, 发现一位学生在化简时, 直接写出了答案:很明显, 答案是错的, 但教师没有草率地打“×”, 责令他改正, 而是让他抄在黑板上。结果, 学生们看了哄堂大笑。这位学生红着脸不好意思地说:“我发现前项和后项的分子相同, 所以比就是前项和后项分母这两个数的比。”老师肯定了这位学生善于观察、会动脑筋, 接着提问:“化简后的比跟前后项的分母到底有没有联系呢?”这时学生议论纷纷, 有的还在纸上写写画画, 一部分学生举起了手:“老师, 我发现化简整数比不是9:11, 而是11:9。”“老师, 将前后项的分母调换位置写了11:9, 就是的最简整数比了。”“老师, 我发现凡是分子相同的两个比, 它们的比就是分母调换位置写成的。”“真是太妙了, 同学们发现了一种化简比的新方法, 真聪明。”老师表扬了学生。教师的引导并没有到此为止, 而是提出了新问题:“刚才我们会化简分子相同的比, 要是前后项分母相同呢?”学生兴趣盎然, 不一会儿纷纷找到了规律:分母相同的两数比, 分子比就是原来的整数比, 再化简。如:在后面的练习中, 学生都灵活、迅速地解题了。由此看来, 正是由于教师的延时评价, 才让学生燃起创造思维的火花, 并使学生获得成功, 产生成就感。

三、利用延时评价, 引导学生主动操作、领悟

人的思维他人是不能代替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的, 老师决不应替代;凡是学生自己能独立发现的, 老师决不要暗示。过早地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将导致学生放弃主动学习的方式, 使学生养成思维的惰性, 形成被动接纳知识的学习方法。延时评价的适当运用, 给学生思考、领悟知识增添了时间和空间, 为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创造了条件。

如“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 一位老师在引入分数时,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半个饼”, 学生纷纷上台, 有的用汉字“一半”表示, 有的画图表示, 还有的用分数表示, 老师先不给予评价, 接下来老师引导学习了表示的意义后, 让学生选择“分数能不能代表你原来的表示方法?”有许多同学都上台擦掉了自己写的汉字和画的图, 只有一位同学认为自己的画图能表示分数, 没有擦掉。老师也很尊重他的选择, 又引导学习下面的知识。到了巩固练习时, 老师让这位同学上黑板画图表示同时组织其他学生练习。快下课了, 这位同学还没画完, 他自己也不画了, 对老师说:“老师, 画图表示很麻烦, 用分数表示最简便。”老师说:“你能领悟到用分数表示的优点, 你真棒!”在这节课中, 老师两次有效地运用延时评价, 使学生有思考的时间, 理解、领会知识, 充分尊重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没有强迫学生接纳自己的讲解, 而是学生充分自由地选择学法, 营造了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

四、利用延时评价, 引动学生愉悦、充实的情感

教育学研究表明:情感对智力起支配作用, 教学过程是“知”“情”对称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学评价, 要使学生感到“我能行”“我在集体中很重要”, 以激发学生满怀激情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但教师也要考虑到, 学生毕竟年龄小, 思维还很幼稚, 行为习惯还有待培训。在学生问题回答错误时, 教师不能揪住学生的错误不放, 尖刻地批评, 把批评作为棍子去整学生, 损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而应把学生看成成长中的人、发展中的人, 允许他们有犯错误的权利。利用延时评价, 先肯定学生回答中正确的、有价值的部分, 再提出改正的建议。这样, 学生不但能心悦诚服地接受意见, 而且会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回答问题的安全感, 有利于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的形成, 使学生获得愉悦、充实的情感体验。

总之,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1) 面对问题, 应留给学生一定思考的时间, 不要期望学生立即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除非那是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 (2) 善待学生的错误。犯错误是学生的权利, 也是他们成长的必由之路, 千万不要因为学生犯错误而伤害学生; (3) 尽可能少用或不用诸如“好”“不好”“对”“不对”的简单反馈方式, 多用“为什么”对学生进行追问; (4) 引导学生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维, 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发散性。

上一篇: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心得体会下一篇:歌颂劳动者的名人名言_赞美劳动人民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