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视监测

2024-10-10

数字电视监测(精选9篇)

数字电视监测 篇1

1 引言

目前我国广播电视正在进行由模拟向数字化的过渡, 广电总局在“2015年远景目标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 2010年全面实现广播电视的数字化, 2015年停止模拟电视播出。数字电视业务的技术特点是, 除了视音频节目信息外, 还附带了大量的数据信息。有些故障会出在码流层和信道传输层, 因此传统的模拟电视监测方式已经不能确保及时发现数字电视播出过程中的故障和隐患。为了保证数字电视平台安全播出和稳定播出, 除了采用稳定可靠的播出和传输设备、建立严格的值班制度等措施外, 还需要配备完整的数字电视运行监测管理系统, 对数字电视信号进行实时监控。2004年《广电总局关于加快有线数字电视监管平台建设的通知》指出, 有线数字电视监管平台是有线数字电视技术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有线数字电视监管平台, 是协调、监管节目平台、传输平台、服务平台运行秩序, 保证服务质量, 促进有线数字电视健康发展的保障。

为加快有线数字电视监管平台的建设步伐, 更好地保证播出的安全, 顺应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的潮流, 需要专门针对广播电视节目信道、码流和节目内容提供可靠的监测, 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 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防患于未然, 从而保证节目安全播出。

2 有关数字电视播出的相关参数

数字电视信号的监测分析, 应该从三个层面进行, 一是传输信道层面, 二是码流数据层面, 三是视音频内容层面。

2.1 信道监测

分析数字电视传输网络质量, 需要分三步进行监测分析。

第一步:在信道层面, 对信号电平, BER, MER这三个指标进行测量分析。

信号电平, 在有效带宽内所选RF/IF信号的RMS (方均根值) 功率。数字电视信号的平均功率电平也称作信道功率, 这与模拟电视电平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数字信号载波功率是正确接收信号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适当提高数字信号载波电平就可较大地提高抗干扰的能力。正常情况下, 用户家里机顶盒接收时, 信号电平应不低于50d B, 对于广电网络传输机房或播出机房, 考虑到在传输过程中的衰减, 机房信号电平一般应不低于80d B。

误码率BER, 是信号传输中的差错概率, 计算为误码的比特数与传输的总比特数之比。正常情况下, BER应小于10-4。

调制误差率MER, 是理想符号矢量幅度的平方和除以符号误差矢量幅度的平方和, 用d B表示。MER调制误差率是反映数字信号质量非常重要的指标, MER并非意味着此信号已经误码, 而是表征它在尚未误码时的质量。它用来早期检测非突发性噪声 (或称作无用信号) 的影响, 如各种噪声、失真 (CSO、CTB) 、交调制产物、干扰, 不仅包含幅度噪声, 而且包含相位噪声。这些噪声不像模拟信号那样直接影响到电视信号而产生雪花, 图像滚动等, 但它将表征信号质量, 警告系统将出现故障, 在正常情况下, MER应不小于24d B。

第二步:当上述指标恶化的时候, 应该对其它指标, 如调制质量参数等进行详细的测量, 判断造成网络质量恶化的原因。

调制质量参数主要有:调制误差率、载波抑制、幅度不平衡、正交误差、相位抖动, RS解码前误码率等。其中调制误差率反映了调制的总体质量;载波抑制、幅度不平衡等反映调制中可能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RS解码前误码率则反映了整个信道的可靠性的性能。对数字调制的直接测量是找到信号失真源头的有效手段。

第三步:利用星座图进行逐级排查。

数字流分成I和Q两组, 经量化, 然后两组以相位相差90°进行调制, 这使得信号在坐标图上有一个相应位置, 构成所谓星座图。星座图与MER有直接关系, 当信号处于理想状态没有噪声时, 它应该在星座图某一方框的中间;当有噪声及其他无用信号时, 其位置便产生偏移。根据偏移的状态, 便可分析噪声来源。应该说星座图是检测数字电视故障非常直观的工具。

为了对信道参数进行全面的监测, 数字电视监测系统提供以下功能:支持QPSK、QAM信道的载波功率、载波频偏、符码率偏移、RS译码前误码率、RS不能校正的错误误码率以及星座图、EVM、MER、BER等物理量的监测信息显示。

2.2 码流监测

2.2.1 对TR101 290三级错误进行监测报警

对于数字电视传输码流, DVB系统测量标准之一TR101-290定义的三个优先级, 是码流监测的一项主要内容。通过这三个优先级的监测, 可以检验被监测的码流是否符合MPEG-2和DVB标准。这三个优先级都包含许多不同的参数。第一等级是可正确解码所必须的几个参数;第二等级是达到同步后可连续工作必须的参数和需要周期监测的参数;第三等级是和应用相关的几个参数。

一级错误: (1) 同步丢失错误; (2) 同步字节错误; (3) PAT错误; (4) 连续计数错误; (5) PMT错误; (6) PID错误。

二级错误: (1) 传输错误; (2) CRC错误; (3) PCR间隔错误; (4) PCR抖动错误; (5) PTS错误; (6) PID错误。

三级错误: (1) NIT错误; (2) SI重复率错误; (3) 缓冲器错误; (4) 非指定PID错误; (5) SDT错误; (6) EIT错误; (7) RST错误; (8) TDT错误; (9) 空缓冲器错误; (10) 数据延迟错误。

其中第一、第二优先级中的参数直接关系到TS码流能否被正确解码, 以及解码后节目图像和伴音的效果。相对而言, 第三优先级相关数据的错误对接收端的解码及其图像质量产生的影响较小, 因而一些监测设备对第三优先级中一些参数不做监测, 或在监测设置上可以取消对其监测, 例如缓冲器错误、空缓冲器错误和数据延迟错误。

这三个优先级是数字电视质量的客观技术指标, 但它们不能直接用于图像质量的主观评价, 这是数字电视监测与模拟电视监测的重要区别之一。

2.2.2 PSI/SI表格分析

数字电视业务信息由PSI和SI两部分构成。

PSI是MPEG-2规定的, PSI (Program Special Information) 是节目专用信息, 用来描述TS的组成结构。它的作用是保证解码器的正常解码, MPEG-2标准规定所有的信息都必须以一定的频率不断发送, 发送间隔为500ms, 以保证解码器能及时得到PSI信息, 从而能正确地进行解码。PSI由PAT、PMT、CAT和NIT 4个表构成, 其中PAT、PMT表最为重要。

SI (Service Information) 即业务信息, 由DVB标准规定, 是对PSI信息的补充, 主要提供接收解码的设置信息, 为机顶盒所使用, 如节目的种类、时间和来源等。它由BAT、SDT、EIT、RST、TDT、TOT、ST、SIT和DIT 9个表构成, 其中BAT、SDT、EIT和TDT是强制性的。

数字电视监测系统能够实时对通道的PSI/SI结构数据进行解析, 可以实时查看码流的PAT、PMT、CAT、NIT、SDT、TDT、TOT等表格的详细信息。为值班人员提供完整的码流结构信息。

2.2.3 PCR分析

PCR是指节目时钟参考, 在编码器端和解码端, 通过计数来达到时间一致的目的。PCR的作用有两个: (1) 读取编码端PCR的读数, 作为自己的初始值; (2) 提取PCR完成编码解码端的系统时钟的调整。PCR的发送间隔应小于40ms。

2.2.4 码流带宽统计

码流带宽反映了码流中各个节目及相关信息的比例情况, 对带宽的监测包括整个TS流总码率的最小值、最大值、有效值、TS流中每路节目的带宽、PSI/SI中每个表的带宽、空包率和其它数据的带宽等。

监测TS流的总带宽, 可以防止TS流瞬间带宽越界而影响传输和接收, 同时也为一个通道的节目规划设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2.2.5 表格比对

将录制好的码流中的PSI/SI表格数据与实时的码流PSI/SI结构数据进行比对, 可以指定要比对的表格名称, 如果有不同则会给出相应的报警信息, 通过这种方法, 对表格内容的变换进行实时监测。用户可以录制好需要比对码流的模板, 在节目播出时选择表格比对, 这样可以对三级错误以外的错误进行监测, 使用户能够更加全面细致的控制播出节目的质量。

2.3 内容监测

观众对电视节目最直观的感受来自于声音和图像, 因此保证声音和图像的稳定播出是至关重要的。数字电视监测系统对视频和音频内容进行监测, 包括对无伴音 (音频丢失) , 声音过高, 声音过低、图像静止 (图像静帧) 、图像黑场这些故障进行实时监测, 值班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各种故障的监测报警门限和监测时段。

3 数字电视监测系统

为完成对上一节描述的数字电视信号参数的监测分析, 在传输机房和播出机房中, 整个监测系统的结构设计规划如图1所示。

整个系统按照各自完成的功能分为3个部分:监测终端、监测主机和监管平台服务器。

(1) 监测终端:数字电视信号直接接入监测终端, 监测终端内置可热插拔的Trinity Ares-CI板卡, 该卡采用DVB大卡方案, 集监测、解扰、IP网关 (TS OVER IP) 三大功能于一身, 能够对QAM/QPSK信源进行信道参数监测、对加密节目进行解密, 还可以进行ASI码流参数分析, 每个通道提供两个标准CAM卡插槽和一个百兆网口, 支持透明TS码流的组播。监测终端负责把监测信息和IP打包后的TS流数据通过以太网传送给监测主机。

(2) 监测主机:监测主机有三个功能: (1) 负责将多路电视节目的声音、画面、监测信息和报警信息实时地显示给机房值班人员; (2) 将监测信息和报警信息上传到监管平台; (3) 根据实际的需要, 将网传TS码流转码成H.264格式, 存储录像, 或以流媒体方式实时上传到监管平台。

(3) 监管平台服务器:监管平台服务器和监测主机之间通过HTTP+XML协议进行通讯, 同时为远端用户提供远程查看的网管平台, 远端用户通过浏览器便能从服务器获得前端的监测信息和实时音视频信息, 远程进行各种配置信息的管理, 包括设备的管理和用户管理。

4 数字电视监测的功能

(1) 报警:为了保证值班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地掌握播出情况, 监测系统提供了多种报警方式供用户选择, 包括软件界面文字报警、语音报警、网络报警、电话报警和短信报警, 使机房人员不管是在机房还是出差在外都可以及时了解播出情况。

(2) 多画面显示:值班人员可以对要监测的节目进行任意组合, 在屏幕上进行显示, 可以全屏显示故障节目视频。多画面显示时, 可以支持时钟和图片的显示。

(3) 转码录像:为了便于复查播出节目的内容, 监测系统提供了转码录制节目的功能。通过压缩算法将MPEG-2码流转码为H.264格式文件, 这样不但节省了存储空间, 同时也保证了较高的画面质量, 适合在各种宽带窄带网络中进行传输;通过流媒体方式, 用户在远端通过Media Player或浏览器就可以实时监看指定频道的节目。

(4) 监管平台:在机房进行数字电视监测, 可能会涉及到多个监测点的监测和不同环节的监测, 如何对这些分布式的监测点进行统一管理, 是整个系统需要考虑的问题。通过构建统一的数字电视监管平台, 来解决分布式和远程监测的问题。监测前端会将信道、码流和故障报警等信息, 以及节目音视频内容实时地上传至监管平台服务器, 监测平台通过GIS方式将上述信息, 用B/S的方式进行展示。远端用户可以通过服务器提供的Web服务来获取这些信息, 随时了解前端的动态, 积极地做出应对措施。这为数字电视网络的远程管理提供了十分便利的途径。

5 结束语

数字化和网络技术应用的迅猛发展, 给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战略机遇。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是中国广播电视行业的必由之路, 而建设完善的自动化监测监控体系则是确保实现数字化、网络化、自动化, 确保安全播出, 确保安全传输的重要环节和必要手段, 全面实现对内对外广播电视播出质量和有效覆盖的动态监测。因此, 实施适应我国数字电视发展进程的数字电视监测系统, 能够稳定、及时、有效地发现播出异常, 保证播出安全, 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任务。

摘要:本文介绍了数字电视监测系统的结构和各个环节的原理及其实现。

关键词:播出安全,数字电视,监测

数字电视监测 篇2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质量也有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我国正在着手提高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监测的技术水平,以对节目的传播进行规范,加强节目内容的监管,使电视节目能够短时间内有效传递到用户家中,为我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的发展提供支持。

关键词:地面数字电视;安全监测;质量;技术要求

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方式,广播电视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基本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全面覆盖。随着数字电视的发展,电视信号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这就需要对数字电视覆盖网进行监测和管理,在确保广播电视节目安全入户的基础上,确保电视信号的稳定传输。

数字电视监测 篇3

【摘 要】在对数字化电能表和传统电能表工作方式比较的基础上,分析了数字化电能表在检修维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手持式数字化电能及网络监测装置的实现原理、系统结构框架、各装置模块功能和软、硬件设计。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够直观观测线路相关参数,便于现场查找数字化电能表问题原因。

【关键词】数字化电能表 电能 网络监测 智能变电站

随着数字化变电站的大规模建设,数字化计量系统的调试以及运行过程中设备的检修维护问题凸显。区别于传统的可视接线,智能变电站采用IEC61850模型虚连线,问题很难排查。对于数字化电能表,需要一种可以直观观测线路相关参数的设备,了解合并单元输出的IEC61850-9-1/2/2LE报文及相关计量量,避免出现电量丢失、参数配置不准确、表计计量不准等问题,便于现场查找发生错误数据的原因。

一、实现原理

合并单元发出的IEC61850-9-1/2/2LE是含有保护、测量、计量多种电能瞬时值的报文,手持式数字化电能及网络监测装置接收的是合并单元输出的计量相关量。手持式数字化电能及网络监测装置监测显示的计量量(电压、电流、相序、脉冲量、波特率、CT/PT变比等)与数字电能表显示值实际比对,测试误差应不超过0.02%。

系统包括数字量采样模块、电能计算模块、报文解析模块、通讯模块和显示模块。其中数字量采集模块接收合并单元输出的数据;报文解析模块对sv报文进行解析,提取出当前光纤内所有报文信息及各报文的具体参数;电量计算模块根据采集到的电压电流计算出有功电能和无功电能。

二、硬件设计及软件设计

(一)硬件设计

手持式数字化电能及网络监测装置采用ARM Cortex-A8+FPGA为核心的数字信号处理系统,整个监测装置设计为两个硬件板卡:第一层为主控板,以ARM Cortex-A8为核心,主要负责触摸屏、人机交互、及任务调度等。液晶显示通过800x600TFT彩色液晶屏实现,触摸芯片是eGalax的XPT2046;含有2个USB接口及SD卡接口,USB接口可以连接鼠标或键盘等外设,方便更加精准的输入,SD卡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给程序升级和数据转存带来方便;供电电源为输出为5V/2A的便携移动电源,可以避免運维电源接线的麻烦。

第二层为核心数据处理板,以xilinx公司的Spartan6系列FPGA为核心主要负责,该芯片是一款低成本、低功耗的FPGA芯片,集成最多150000个逻辑单元、集成式PCI Express模块、高级储存器支持、250Mhz DSP Slice和3.125Gbps低功耗收发器,高速的指令速度可以支持系统大量的数据。数据处理板负责接收IEC61850-9-1/2/2LE报文并进行解析处理,基于硬件逻辑编写的FFT算法具备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系统工作时钟采用美信公司的高精度RTC芯片DS3221,输出精度可达2ppm;IEC61850-9-1/2/2LE采样报文接口采用以太网接口PHY芯片LXT971和HFBR5961的实现方法。

(二)软件设计

监测装置主控板采用linux+Qt系统,具有良好的移植性液晶界面会根据触摸屏的控制显示出相应的任务画面,实现了系统的可视化和交互功能。数据处理板采用VHDL开发的高性能数据处理系统。

数字化电能表校验仪系统的工作流程:系统上电启动后,首先进行初始化,即配置寄存器、初始化内存设备以及启动系统任务等;初始化完成后,系统基于linux+Qt系统的机制实现MMI任务,控制数据处理板接收IEC61850-9-1/2/2LE报文,根据用户的设置对合并单元发送的数据进行监测,与数字化电能表进行比对。

系统的电能计量以IEC61850的数字化信号为基础,即将电能计算进行离散化,得到数字信号的电能计算公式;根据IEC61850协议,采样一般按照每周波80/200点进行,因此由采样报文中得到的电压、电流值相乘得到瞬时功率,根据采样的时间间隔进行相乘、累加从而得到相应的电能值。

当系统上电启动并接通合并单元的光纤输出,界面显示一个或多个目的地址不同的IEC61850-9-1/2/2LE报文,选择数字化电能表IED对应的目的地址的报文。主控板通知数据处理板进行IEC61850-9-1/2/2LE过滤,并对各个通道的瞬时值进行计算,在显示界面中显示所有通道的有效值及波形。设置完全后,主控板通过通信模块通知数据处理板进行电能相关计算,并把相关计算的电流电压幅值、角度、功率及谐波含量通知给主控板显示在界面上,这时就可以对比数字化电能表中的相关值与监测装置中值,据此对问题进行初步诊断。

在采集数据后,还可以在界面中选择存储数据,把接收到的IEC61850-9-1/2/2LE进行存储,方便问题分析及问题环境重现。

三、测试结果

故障处理中,应用手持式数字化电能及网络监测装置的数据监测功能,在工作现场准确定位,快速查找问题原因,具有方便、的工作性能。

四、结束语

文中介绍了手持式数字化电能及网络监测装置采集异常数据分析方法,通过实例数据分析,说明如何查找异常数据源头。凭借对日常系统异常数据的监控和分析,既能够减少了计量管理人员在处理电量故障时的盲目性,又能够帮助计量人员在第一时间发现电量异常并赶赴现场处理。通过用手持式数字化电能及网络监测装置的实用化,可以大幅度提高计量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电量稽查水平。手持式数字化电能及网络监测装置投入使用后,它发挥着强大的计量统计管理和计量参数监测及稽查等应用功能。

参考文献:

[1]Q/GDW 383—2009智能变电站技术导则,家国电网公司.

[2]林国营,周尚礼,孙卫明等.数字化变电站电能计量装置的量值溯源研究.塞尔电力自动化,2010(87).

作者简介:

范晓丹(1982-)女,工程师,主要从事电能质量、计量等方面工作。

付炜平(1975-)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变电检修、技术监督等方面工作。

张磊(1983-)男,助理工程师,主要变电检修公司。

车载数字电视广播移动监测系统 篇4

(1) 监测中波、短波、调频广播的播出质量、效果和覆盖范围; (2) 监测中波、短波、调频、电视伴音的播出质量和进行DRM (数字音频) 广播测试; (3) 监测中波、短波、调频各频率的发射带宽、场强、频谱分析; (4) 测试中短波频率的调幅度和调频信号的频偏容限; (5) 数字广播电视监测, 如对KU波段卫星电视、广播、开路数字电视、广播的误码率、信道功率等的测量、码流分析、画面评估、频谱分析等。数字电视监测系统包括对数字电视无线发射系统 (DVB-T) 、数字有线电视系统 (DVB-C) 、数字卫星电视系统 (DVB-CS) 和数字电视全向微波系统 (DVB-MS/MC) 的监测测量; (6) 传输网络设备监测, 即有线电视电缆传输泄露引起的干扰; (7) 绘制中波、调频、电视场强覆盖图; (8) 广播电视盒通信信号的双极化侧向和定位、搜索截获非法广播电视信号和非法电台; (9) 各种无线电干扰测试盒排查分析; (10) 数据库调用、测试数据储存、分析、打印功能; (11) 超短波无线电通信信号监测; (12) GSM和CDMA两种无线通讯和数字传输方式, 实时传送视音频信号; (13) 数字化地理信息系统 (GIS) , 将相关监测侧向的数据信息, 直接登录和显示在本地或异地的电子地图上。

2 系统组成

数字广播电视移动监测系统主要用于对数字电视、广播及移动电视的监测, 以及对中短波和超短波信号的监测测量、侧向和包括频谱分析在内的信号分析和统计分析。因此该系统应由以下系统组成:

(1) 双极化监测系统:如双极化监测天线、监测监听接收机、天线选择器、宽带低噪声放大器、RF信号处理器等;

(2) 卫星监测系统:如卫星接收天线、馈源、放大器、卫星接收机、频谱仪、控制器、调制解调器、高功放等;

(3) 双向极化侧向系统:如双极化测向天线、双信道测向接收机、天线选择器、宽带低噪声放大器、RF信号处理器、数字中频鉴相器等;

(4) 共用系统:如多信道监测接收、监测测向控制处理器、计算机、电源、GPS、电子罗盘、电子地图等;

(5) 监测测向软件系统:如数字卫星广播电视监测软件、中短波超短波广播电视监测测向软件、无线电信号监测软件、统计分析软件、干扰分析软件、数据库等。

3 系统框图

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4 主要设备配置

(1) 天线组:包括车载式中短波广播接收天线、车载式调频广播、开路TV接收天线、车载式对数周期天线 (选件) 、车载无线电信号监测天线由2个天线阵组成:1) 垂直极化测向天线阵:工作波段分为2段:低波段天线的工作频率范围是20~1 000 MHz。它们是五单元圆形阵, 低波段天线的直径是1 m, 五付垂直极化的偶极子天线是放置在直径为1 m的内接五边形的顶点, 高波段天线的直径是0.4 m的内接五边形的顶点。2个波段的天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在空间错开一个角度。2) 水平极化测向天线阵:工作频率范围是45~1 000 MHz;也是五单元圆形阵, 天线的直径是1 m, 五付水平极化天线是放置在直径为1 m的内五边的顶点。由于天线单元是一种平面印刷天线, 厚度很薄, 放置高度基本与低波段垂直天线的中心高度相同, 但其占用的空间很小, 故对于垂直极化的测向天线影响非常小 (互相耦合很小) 。

(2) 卫星电视监测系统:工作频率范围:1~18 GHz, 包括天馈系统 (C波段线、圆极化和Ku波段的线极化的0.8 m短轴迂回抛物面天线, 偏馈线和L频段卫星信标跟踪接收机) 、高功率放大器、变频器、调制解调器 (调制方式包括BPSK、QPSK) 、卫星传输下行系统 (LNB放大和变频、频谱仪、调制解调器、接收机等) 、卫星地球站上行射频信号监测系统。

(3) 天线矩阵开关:使用2个天线矩阵开关, 轮流选择需要进行测向天线阵的天线对。低端天线矩阵开关是3×5∶2的组合方式, 高端天线矩阵开关则是2×5∶2的组合方式, 天线矩阵开关的工作由系统中的监测/测向处理设备完成对其的控制。

(4) 双功能放大器:自动实现矩阵开关输出端信号小电平的放大和大电平的直接通过。

(5) 数字中频鉴相器:实现数字鉴相, 将提取的相位信息直接送给计算机, 通过相关算法和测向软件计算给出被测信号源的方位角。

(6) 监测、测向处理单元:是系统中设备的控制和驱动单元, 也是其他各分系统的供电单元。

(7) 中央处理单元 (计算机) :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 并高速完成数据处理, 输出最后结果。

(8) 电源:本系统采用多种供电方式, 确保在任何条件下可以快速安全启动监测设备:220 V交流供电、UPS电池组合供电、汽车发电机逆变器供电。

(9) 各种附加设备:包括车头方位指示器、电子罗盘、GPS接收机。

5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1) 中短波和调频信号监测:1) 频率范围:9~1 000 MHz (~3 000 MHz无线电信号) ;2) 频率测量分辨率:1 Hz;3) 频率稳定度:5×10-8;4) 信号电平测量分辨率:≤±0.1 dB;5) 场强测量误差:≤±2 dB;6) 二阶截点:>40 dBm;7) 三阶截点:>18 dBm;8) 镜频抑制:>90 dB;9) 中频抑制:>90 dB;10) 动态范围:120 dB;11) 噪声系数:<12 dB;12) 扫描速度:1 000信道/s;13) 驻波系数:<2。

(2) 卫星电视监测:1) 频率范围:1~18 GHz (接收天线) ;2) 卫星监测:C波段:TX 5.85~6.425 GHz;RX 3.625~4.2 GHz;3) Ku波段:TX 13.75~14.5 GHz;RX 10.95~12.75GHz;4) 天线增益:4.0 GHz、28.4 dBi;5) 6.5 GHz、33.7 dBi;6) 8.0GHz、34.4 d Bi;7) 12.0 GHz、38.2 dBi;8) 放大器增益:≥57dB;9) 噪声温度:50°K;10) 频率稳定度:>10-8。

(3) VHF/UHF测向:1) 工作频率:垂直极化20~3 000MHz, 水平极化45~1 000 MHz;2) 测向灵敏度:垂直极化:5~1μV/m、20~1 350 MHz、3~8μV/m、1 350~3 000 MHz、水平极化:6~1μV/m、45~300 MHz、3~10μV/m、300~1 000MHz。

(4) 测向精度:垂直极化:1°rms、100~3 000 MHz;2°rms、20~100 MHz;水平极化:1°rms、100~1 000 MHz;2°rms、45~100 MHz。

(5) 最小测向时间:10 ms。

(6) 带内抗干扰度:<3 dB。

(7) GPS定位误差:≤10 m。

(8) 定北误差:<1°。

6 结语

该系统采用的是全数字多极化多信道数字广播电视 (含KU波段卫星电视) 和无线信号监测及相关干涉仪侧向体质, 并在同一系统中同时实现, 广泛应用于各地广播电视监测台。

参考文献

[1]都世民.实用电视接收天线手册[M].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3

[2]方德葵.卫星数字传输与微波技术[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4

[3]余华.电波与天线[M].中国电子出版社, 2003

[4]方德葵.电视与调频发送技术[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

论数字电视信号的指标与监测 篇5

经过MPEG-2信源编码和MPEG-2TS传输流复用后生成的MPEG-2传输复用包经过扰码、RS编码及卷积交织后, 进行64QAM调制形成中频调制信号, 中频调制信号经过上变频转为射频信号然后送入HFC网传送到用户。

数字电视和模拟电视的频谱结构及能量分布完全不同。由于QAM中的调幅是平衡调幅, 抑制了载波, 因而从频谱分析仪上看, 一个数字频道的已调信号, 像一个抬高了的噪声平台, 均匀地平铺于整个限定带宽内。伴音信号在MPEG-2编码时, 已经与图像信号以包的形式复用到了一起, 因而, 一个数字电视频道, 不但没有所谓图像载波, 也没有伴音载波。

1.1 数字电视的信号电平

数字电视信号没有图像载波电平可取, 整个限定的带宽内是平顶的, 无峰值可言。所以, QAM数字频道的电平是用被测频道信号的平均功率来表达的, 称为数字频道平均功率。在用户端电缆信号系统出口处要求:信号电平为47dBμV-67dBμV (比模拟电视信号的要求低10dB) , 数字相邻频道间最大电平差为≤3dB, 数字频道与相邻模拟频道间最大电平差为≤13dB。

1.2 数字电视的噪声电平

测量模拟频道噪声时, 在模拟频道取噪声测试点, 只要偏离图像载频即可。但是数字电视的频谱分布决定了测量数字频道噪声不能使用模拟频道的测量方法。数字频道内有用能量也像噪声, 没有什么特点把它们分开, 所以测量噪声, 要到被测频道的邻频道去取样, 并且这个邻频道应当是空闲的。

1.3 误码率

数字电视信号是离散的信号, 接收到的数字电视信号要么是稳定、清晰的图像, 要么就是中断 (包括马赛克、静帧) , 具有“断崖效应”的特点。信号的这种变化, 只与传输的误码率有关, 所以把误码率作为衡量系统信号质量劣变程度的最重要的指标。

1.4 信噪比

信噪比 (S/N) 指传输信号的平均功率与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载噪比 (C/N) 指已调制信号的平均功率与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 载噪比中的已调制信号的功率包括了传输信号的功率和调制载波的功率。在调制传输系统中, 一般采用载噪比指标;而在基带传输系统中, 一般采用信噪比指标。

数字调制信号对网络参数的要求主要反映在载噪比上, 载噪比越大, 信号质量越好, 反之信号质量就差, 模拟电视会出现“雪花干扰”, 数字电视会出现马赛克, 严重时会造成图像不连续甚至不能对图像解码。在有线网中, 用户端电缆信号出口处数字频道载噪比达到31dB以上, 就可传送64QAM信号。

1.5 调制误差比

数字调制信号的损伤通常用星座图来观察。在星座图中, 噪声呈云状, 差拍干扰呈环状, IQ不平衡的星座图不是正方形。调制误差比 (MER) 包含了信号的所有类型的损伤, 如各种噪声、载波泄漏、IQ幅度不平衡、IQ相位误差、相位噪声等。MER的测试结果反映了数字接收机还原二进制数码的能力, 它近似于基带信号的信噪比S/N。在用户端电缆信号出口处调制误差比MER要求达到30dB以上。

2 数字信号的监测

数字电视平台节目监测系统拟视音频及数字矩阵系统、数字测试仪器及电视墙三个大的部分构成。数字TS码流经过数字ASI矩阵系统切换, 送入解码器解码还原成模拟视音频后, 送入电视墙, 进行主观效果监测, 同时可进行与一般模拟视音频信号相同的测试, 经ASI矩阵切换的数字TS码流也可直接送入数字码流分析仪进行实时分析, 或者经过录制后, 离线分析等。数字码流经QAM调制后输出的RF射频信号经混合器混合, 送入大网播出, 同时分出1路至机顶盒接收, 机顶盒输出电视信号或者音频广播信号至视音频矩阵, 然后送入电视墙。同时也可进行模拟指标测试。从混合器再分出l路射频信号经数字电视测试接收机处理后输出TS流至码流分析仪, 实现对QAM调制后的数字信号的测试。

数字码流监测可以根据其来源分为:编码器输出TS流、数字卫星接收机输出TS流、多协议适配器输出TS流、复用器输出TS流、独立加扰器输出TS流、其它TS流及QAM调制后经解调恢复的TS流。在本监测系统中, QAM调制后经数字电视测试接收机解调后恢复出的TS流可直接送入数字码流分析仪进行数字分析;其余各种来源的TS流须经数字矩阵的切换处理后再进行测试。

在本系统中, 有编码器输出的TS流、数字卫星接收机输出的TS流、适配器和解密器输出的TS流、其它输出的TS流、复用器输出的TS流以及独立加扰器输出的TS流, 其中复用器、独立加扰器、解密器以及部分数字卫星接收机输出为MPTS, 而独立加扰器输出为经过加扰加密的TS流。具体监测方式如下:编码器、数字卫星接收机、多协议适配器、音频编码器、复用器、独立加扰器等设备的TS流送入数字ASI切换矩阵切选输出。矩阵的输出可切选至数字码流分析仪分析, 也可直接接入解码器, 用作还原AV, 送至电视墙做主观测试等;对于独立加扰器的输出需切换到码流分析仪进行分析。

对比测试原则采用溯源法, 跟踪对比测试的原则, 主要体现在电视墙的主观效果上。

(1) 对编码器、接收机的信号根据处理过程分成源AV信号或直接输出AV信号、初步处理TS流信号 (包括编码输出及数字接收机输出TS信号) 、复用器复用后TS流信号和QAM调制混合后信号四种, 对节目同时段对比跟踪测试。即为源AV信号或直接输出AV信号与后面的信号经过还原的视音频信号进行对比测试, 体现在每一环节信号质量的比较、变化、跟踪监测。

(2) 对多协议适配器和解密器处理的节目, 则是适配器直接TS信号解码恢复AV信号、复用后解码恢复AV信号以及机顶盒解码AV信号对比监测。

(3) 音频广播信号则是源信号与机顶盒接收信号, 通过音箱功放进行监听对比。

数字电视信号的参数与监测刍议 篇6

经过MPEG-2信源编码和MPEG-2TS传输流复用后生成的MPEG-2传输复用包经过扰码、RS编码及卷积交织后, 进行64QAM调制形成中频调制信号, 中频调制信号经过上变频转为射频信号然后送入HFC网传送到用户。

数字电视和模拟电视的频谱结构及能量分布完全不同。由于QAM中的调幅是平衡调幅, 抑制了载波, 因而从频谱分析仪上看, 一个数字频道的已调信号, 像一个抬高了的噪声平台, 均匀地平铺于整个限定带宽内。伴音信号在MPEG-2编码时, 已经与图像信号以包的形式复用到了一起, 因而, 一个数字电视频道, 不但没有所谓图像载波, 也没有伴音载波。

1、数字电视的信号电平

数字电视信号没有图像载波电平可取, 整个限定的带宽内是平顶的, 无峰值可言。所以, QAM数字频道的电平是用被测频道信号的平均功率来表达的, 称为数字频道平均功率。在用户端电缆信号系统出口处要求:信号电平为47~67d BμV (比模拟电视信号的要求低10d B) , 数字相邻频道间最大电平差为≤3d B, 数字频道与相邻模拟频道间最大电平差为≤13d B。

2、数字电视的噪声电平

测量模拟频道噪声时, 在模拟频道取噪声测试点, 只要偏离图像载频即可。但是数字电视的频谱分布决定了测量数字频道噪声不能使用模拟频道的测量方法。数字频道内有用能量也像噪声, 没有什么特点把它们分开, 所以测量噪声, 要到被测频道的邻频道去取样, 并且这个邻频道应当是空闲的。

3、信噪比

信噪比 (S/N) 指传输信号的平均功率与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载噪比 (C/N) 指已调制信号的平均功率与噪声的平均功率之比, 载噪比中的已调制信号的功率包括了传输信号的功率和调制载波的功率。在调制传输系统中, 一般采用载噪比指标;而在基带传输系统中, 一般采用信噪比指标。

数字调制信号对网络参数的要求主要反映在载噪比上, 载噪比越大, 信号质量越好, 反之信号质量就差, 模拟电视会出现“雪花干扰”, 数字电视会出现马赛克, 严重时会造成图像不连续甚至不能对图像解码。在有线网中, 用户端电缆信号出口处数字频道载噪比达到31d B以上, 就可传送64QAM信号。

二、数字信号的监测

数字电视平台节目监测系统拟视音频及数字矩阵系统、数字测试仪器及电视墙三个大的部分构成。数字TS码流经过数字ASI矩阵系统切换, 送入解码器解码还原成模拟视音频后, 送入电视墙, 进行主观效果监测, 同时可进行与一般模拟视音频信号相同的测试, 经ASI矩阵切换的数字TS码流也可直接送入数字码流分析仪进行实时分析, 或者经过录制后, 离线分析等。数字码流经QAM调制后输出的RF射频信号经混合器混合, 送入大网播出, 同时分出1路至机顶盒接收, 机顶盒输出电视信号或者音频广播信号至视音频矩阵, 然后送入电视墙。同时也可进行模拟指标测试。从混合器再分出l路射频信号经数字电视测试接收机处理后输出TS流至码流分析仪, 实现对QAM调制后的数字信号的测试。

数字码流监测可以根据其来源分为:编码器输出TS流、数字卫星接收机输出TS流、多协议适配器输出TS流、复用器输出TS流、独立加扰器输出TS流、其它TS流及QAM调制后经解调恢复的TS流。在本监测系统中, QAM调制后经数字电视测试接收机解调后恢复出的TS流可直接送入数字码流分析仪进行数字分析;其余各种来源的TS流须经数字矩阵的切换处理后再进行测试。

对比测试原则采用溯源法, 跟踪对比测试的原则, 主要体现在电视墙的主观效果上。

1、对编码器、接收机的信号根据处理过程分成源AV信

号或直接输出AV信号、初步处理TS流信号 (包括编码输出及数字接收机输出TS信号) 、复用器复用后TS流信号和QAM调制混合后信号四种, 对节目同时段对比跟踪测试。即为源AV信号或直接输出AV信号与后面的信号经过还原的视音频信号进行对比测试, 体现在每一环节信号质量的比较、变化、跟踪监测。

2、对多协议适配器和解密器处理的节目, 则是适配器直

接TS信号解码恢复AV信号、复用后解码恢复AV信号以及机顶盒解码AV信号对比监测。

3、音频广播信号则是源信号与机顶盒接收信号, 通过音箱功放进行监听对比。

此方案具有以下特点:开放式标准化设计, 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标准;可靠的可控性和可管理性, 健全的网管功能, 可对网络、设备进行实时全面的监测和控制;灵活性强, 可根据需要灵活地设置搭配设备;可扩展性高, 可以随着前端节目的增多而扩展系统的容量;具有全面的考虑, 可监测数字平台前端各个环节的节目信号。数字电视系统的运营, 对播出质量和稳定性有更高的要求。本文所述节目监测系统正是以此为目的, 实现对播出节目的全方位监测, 并体现了数字电视整体平移的理念。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有线数字电视系统中的信号参数指标和具体的监测方法。

数字电视监测 篇7

1 系统总体设计

数字电视机房环境智能远程监测系统由监测中心和多个机房集中管理客户端组成。监测中心由监测主机及监测软件组成;机房集中管理客户端采用模块化设计,部署在各地的机房内,系统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为了对分布式的机房进行集中统一管理,监测中心和机房客户端采用C/S架构设计进行数据交换。整个系统结构组建灵活,扩展方便。可实现机房设备运行管理的无人值守,极大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设备运行管理水平[2]。

机房集中管理客户端主要负责数据采集、分析、处理、显示及报警,并统一对所有事件作出响应,同时将本地采集处理后的数据通过TCP/IP传输给上级管理中心;监测中心负责对多个机房的集中管理,接收下级监测站传来的各种实时信息并发送控制命令给各分机房。机房温湿度传感器采集环境温湿度模拟量信号,转换成标准电信号后接入到监测模块;烟雾、浸水、红外、门磁等开关量信号传感器则采用物理线直连的方式接入到处理器相应端口,一旦检测到异常情况,机房集中管理客户端及时提示报警,并报告给监测中心,系统根据上报的事故报警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对于不同的预警和报警信息记录到事故信息库,并在向值班人员发出信息进行提示[3]。

2 机房集中管理客户端硬件结构

机房集中管理客户端硬件结构主要由各检测模块、本地报警单元和嵌入式处理器S3C2440组成。检测模块主要包括温湿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漏水检测仪、粉尘检测传感器和门磁防盗仪等[4]。电源管理模块给终端提供12 V,5 V,3.3 V和1.8 V的供电。数字电视机房客户端硬件结构如图2所示。

2.1 温湿度检测子系统

对于重要的机房,设备对温湿度环境的要求非常严格,事先为系统设置每个温湿度传感器的温度与湿度的报警上限与下限值。温湿度传感器将检测到的数值传送给处理器,并在软件界面上以图形形式直观地实时显示出来,也可以显示在短时间段内的变化情况曲线图,当任意检测到的数据超过设定的上限或下限时,系统会自动发出报警,提示管理员通过调节空调温给机房设备提供最佳运行环境。

2.2 漏水检测子系统

鉴于机房内设备的重要性,如不慎发生漏水而不能及时发现并处理,极有可能导致电力短路,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将漏水传感器布置在有可能漏水的位置,如空调区域,一旦漏水,可确保系统在第一时间报警。

2.3 粉尘监测子系统

在机房内安装粉尘探测器,管理员通过本地液晶屏或者远程监测系统实时显示粉尘含量值来了解机房空气情况。主要机房设计空气洁净度为A级,即大于等于0.5μm尘粒数不大于10 000个/dm3;各弱电系统分配线间、各功能中心设计洁净度为B级,即大于等于0.5μm尘粒数不大于18 000个/dm3;当粉尘超过标准时,会自动向监测中心发出报警。

2.4 烟雾监测子系统

由于机房内电源线路非常复杂,极易出现电力起火等事故,在机房内部署烟雾传感器,可以及时有效地监测机房内的火情。一旦机房内发生火灾,烟雾达到一定浓度的时候,传感器会自动给嵌入式处理器一个开关信号量,机房集中管理客户端经过处理发出高音鸣叫,并通过网络向监测中心报警[5]。

3 系统软件设计

3.1 集中管理客户端软件

应用软件在Win CE5.0嵌入式操作系统平台上开发,用来实现对数字电视机房环境的实时监测,它提供一个友好的人机界面,直观显示环境参数和状态,以及与监测中心的数据通信等。Embedded Visual CE4.0是基于Win CE5.0平台下嵌入式操作系统定制的集成开发环境,它提供了所有进行设计、创建、编译、测试和调试应用程序等功能[6]。

集中管理客户端开机后自动进行硬件自检和载入操作系统,开启监测软件后建立与监测中心的TCP/IP网络连接,如果没有连接成功则一直进行连接请求,直到连成功为止。终端通过轮询检测的方法获取各传感器模块的输出,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如果传感器的输出值超出了预先设置的报警范围,则立即进行本地报警,并将错误原因存入日志,同时,将这些数据封装发送到监测中心。程序流程如图3所示。应用软件编写好后,建立PC机与嵌人式系统的Active Sync连接,并移植到Win CE5.0操作系统,最终实现相应的功能。

3.2 监测中心软件

监测中心软件建立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采用VC++6.0软件进行开发,利用ACCESS2003作为数据库编写了功能强大的监测管理软件。在机房环境监测管理主机上采用统一的图形用户界面,分类管理温湿度检测、漏水检测、烟雾和防盗等功能组态[7]。监测中心管理软件结构如图4所示。

用户显示界面将以动态图标显示方式对各环境设备的状态、数值、故障和报警进行集中监测。维护人员能随意地选择查看任何一个机房的任何环境参数。当机房内环境发生异常事件时,会在相应机房的所在区域自动弹出提示到当前监测计算机的主画面上,并给出发生事件的时间、位置以及具体的类型等文字信息,显示在属性框中和系统的事件列表中。系统内的信息按机房、位置、内容和环境参数进行分类记录和存储,可以按照各种查询条件进行查询、报表显示和打印输出。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对5个机房环境进行监测,由于系统采用的是轮询监测的方法,每秒钟只扫描1个机房。为了解系统在某一时间的运行情况,通过历史数据库查询可知。输入条件“时间”和所要查询的机房“编号”,就可以得到相应的环境参数报表,查询结果如表1所示。

该报表显示,所监测的这5个机房内的温度和湿度稍微偏离设置的固定值,但没有超出安全范围,故在这一时刻所有监测参数都很正常。

5 结论

系统采用C/S架构设计,实现了对远程分布式数字电视机房环境的集中监测和管理,遇到环境温度过高或过低、环境湿度过大、非法闯入、火灾等紧急意外情况,能够及时记录、查询和自动快速报警,不仅减少了值班人员的工作量,而且对于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经过实验表明,该系统工作稳定、延时短,实现了从单点管理过渡到全面集中管理,对于推动三网融合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为了实时监测数字电视机房内的环境参数,采用C/S架构设计了数字电视机房环境智能远程监测系统,系统由监测中心和机房集中管理客户端组成。管理客户端采用嵌入式处理器S3C2240设计,实现了本地机房的漏水、温湿度、粉尘和烟雾监测等功能,同时与远程的监测中心建立TCP/IP网络连接,将数据进行实时回传。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工作稳定、延时短,对数字电视机房内的设备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机房环境监测,C/S架构,嵌入式,TCP/IP通信

参考文献

[1]房好帅,李静怡,赵选智.嵌入式Web机房环境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9,19(5):12-14.

[2]付保川,班建民,陆卫忠,等.基于嵌入式WEB的远程监测系统设计[J].微计算机信息,2005,21(7):58-60.

[3]李峥,黄俊,刘美玲.基于嵌入式的红外电力监测系统的设计[J].电视技术,2011(5):100-102.

[4]史水娥,杨豪强.基于ARM9处理器的机房环境远程监测系统设计[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3):57-59.

[5]钟新跃.模糊算法在智能火灾报警器中的应用[J].制造业自动化,2010(9):128-130.

[6]张根宝,吴彦.基于嵌入式Linux的智能瓦斯监测系统设计[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1(5):1033-1035.

数字电视监测 篇8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 各种信息技术不断普及的基础上, 我国现代卫星数字电视事业也逐渐发展壮大, 不但在普及范围上逐渐扩大, 而且科技创新在卫星数字电视的管理上更加突出, 逐步覆盖了城镇以及乡村的各个角落, 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网络信息系统, 并且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伴随着各种互联网业务的增值和网络信息化的全面管理, 各种网络信息服务、有线系统管理开发等功能逐步展开, 一方面满足了广大现代居民对于信息视野的要求, 扩大了现代居民对于信息的需求, 加强与网络信息的联系紧密程度, 另一方面提高了网络信息的普及程度和范围, 降低了城乡卫星数字电视网络的经营成本, 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此同时,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 各种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兴起、各种智能网络电视设备的诞生, 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也出现了各宗种困难和考验, 传统的卫星数字电视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 在面临新科技的不断挑战下, 现代卫星数字电视网络的管理也要随着科技创新也发展, 来适应新形势下的管理模式需要, 建立一个完善的发展性的卫星数字电视管理系统, 发展不同条件下对于卫星数字电视网络的管理手段, 创新管理模式, 是网络信息时代现代卫星数字电视科学管理的必然趋势和时代要求。

2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系统监测技术分析

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系统的技术监测要按照具体的指标来进行, 充分考虑到监测指标的可实施性和便捷性, 监测系统硬件仪器的有效运行, 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指标来进行数据的监测与分析。

⑴射频指标:节目参数、接收信号频谱、电平、载噪比以及裕度和BER等指标的监测。

⑵图像层面指标, 具体包含:TS流、接收的电视图像质量, 具体有:误码率、PRC、帧同步、TR10290等监测指标。

根据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的监测指标参数来分析, 不但可以快速地判断卫星传输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及时发现问题, 以便于快速解决, 最大限度地避免卫星数字电视传输系统的风险性, 实现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的最佳效果。

3 现代卫星数字电视的管理对策

3.1 完善管理制度, 规范服务程序, 提高信息水平

在现代卫星数字电视逐渐普及的发展现状下, 制定关于现代卫星数字电视管理的制度是必要的, 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 建立和完善网络信息时代下现代卫星数字电视的管理制度是做好信息服务和管理的前提, 实现制度化的规范程序进行稳健地操作, 贯彻现代卫星数字电视的网络管理执行制度, 及时地对问题进行检讨与修正。规范信息管理制度, 优化网络服务, 提高信息网络水平, 树立员工的责任与服务意识。

一方面, 由于现代很多地域分布上不具备城市的集中性, 很多接收地域都分散在偏远乡村或城市边缘地区, 因此, 要求卫星数字电视网络管理系统具有高度的规范性和服务性, 在分散的地域上灵活的控制着现代网络电视系统的管理与服务, 通过建立有效地外线内线管理机制, 灵活机动, 服务到位, 互相支援, 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和监督机制来规范管理程序, 提高卫星数字电视网络标准化管理水平, 强化预先维护工作, 提高工作管理效率, 真正为现代居民服务。

另一方面, 为了进一步确保广大现代居民对于广播电视信息等节目的优质接受, 提高网络运营管理机构的网络服务质量, 维护广大现代居民合法权益, 运营机构不但要按照国家特制定的关于卫星数字电视规范的标准进行服务, 及时地解决用户对于有线网络电视的需求, 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 制定关于网络故障的处理办法, 当卫星数字电视网络光缆干线出现故障时, 修复的时限应该控制在24到48小时之内, 要保持维修服务系统与广大客户的及时沟通, 充分保障现代用户的权益, 同时, 网络信息管理机构要积极开拓新网络业务, 不断拓宽卫星数字电视网络的生存能力, 实行高品质的网络管理与服务, 满足广大现代居民的信息要求。

3.2 优化卫星数字电视网络管理成本, 规范标准收费

建立科学的财务制度, 规范财务运作程序, 让员工参与管理, 树立员工成本意识, 让每位员工, 对于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能衡量, 尽量减少网络以外的开支, 将有限的资金用到网络发展上。建立方便快捷, 能监控的收费程序。城乡联网的, 可由市 (县) 公司统一用控制用户收视和收费。现代卫星数字电视用户收费要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工作人员不能有任何特权, 特别是管理人员, 不能干涉收费工作, 随意更改用户档案, 用户台账、档案, 财务报表等统一格式, 凭正式收据入账。在资产管理方面, 建立资产档案, 对财产编号标识, 明确责任人, 实行网络材料每月小盘点, 每年大盘点。

3.3 完善人事制度, 培养优秀的管理人才

要不断地完善现代卫星数字电视管理的人才制度, 一方面, 要健全卫星数字电视网络管理者的管理技术, 作为管理者应有的管理素质和技术, 强化管理部门的职责, 培养具有精湛的网络维修的技术人才, 提高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强化管理人员的责任感和服务交际能力, 重点开发网络管理技术, 打造城乡综合性的管理服务系统;另一方面, 促进现代卫星数字电视网络管理人员的团队合作, 发展合作交流的精神, 建立一个公平、全面、合理的服务团队, 并且逐步完善管理机构的员工激励制度, 设立工资、奖金等考核制度, 实行绩效管理制度, 进行量化考核的目标。此外, 应网络信息时代的发展性要求, 不断利用科技创新来充实现代卫星数字电视的信息内容, 更新管理部门的工作方式, 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 为在网络信息时代的长远发展做好准备, 开拓智能化的管理模式。

总之, 在新科技的不断发展与推动下, 伴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多元技术变革, 致力于规范现代卫星数字电视接收的监测程序, 规范管理制度, 创新管理模式, 发展以数字电视为主, 传统卫星数字电视和新兴网络电视为辅的多层次管理格局, 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 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念, 逐步建立内外双层管理的网络模式, 现代卫星数字电视管理人员应该有的服务理念。不断更新科技, 创造便捷服务, 让卫星数字电视真正成为老百姓享受到较低成本与更高质量的网络信息服务, 让现代居民的业务文化生活不断充实, 提高精神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马宝全.现代卫星数字电视网络维护探讨[J].新闻天地, 2011.6.

[2]李海波.现代卫星数字电视网络的维护和发展[J].广播电视信息, 2011.

[3]朱理森, 张守连.计算机网络时代下卫星数字电视网络管理的应用技术[M].北京:专利文献出版社, 2001.

数字电视监测 篇9

关键词:安全播出,码流,监测

1 概述

数字电视前端在安全播出的环节中担当重要的位置, 一套完善的数字电视监测平台不仅能够在短时间内准确定位数字电视前端播出故障并且可以自动控制码流切换器完成信号的应急切换并发出告警信息, 是数字电视前端安全播出的重要保障。

2 数字电视前端安全播出监测系统监测的主要内容

数字电视前端监测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 完善的监测系统对的卫星天线接收的中频信号、复用加扰器输出的TS流、QAM调制器输出的射频信号、对数字电视前端端播出信号进行解扰和解码后的视频音频信号等进行全方位的监测, 并依靠功能强大的网管系统对采集的信息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帮助数字电视播出前端系统工程师定位和分析系统故障。当告警信息达到一定的级别的时候监测主机和网管系统可以控制码流切换器进行TS流切换, 将信号切换到备用信号源, 有效的保障了数字电视前端的播出安全。有线数字电视监测系统主要监测如下内容:2.1数字电视前端播出视频音频信号的监测模块。通过多画面的监测主机能够对数字前端播出的数字信号进行解扰和解码将码流还原成模拟的视频信号和音频信号并对监测通道视频音频信号进行实时监测, 当监测系统检测到视音频信号出现黑场、静帧、马赛克或音频丢失等严重错误时监测系统会立即发出报警信息并对故障的信号进行实时的记录, 便于以后判断和分析出现故障的具体原因。2.2数字电视前端播出的码流监测模块。数字信号码流监测模块是有线数字电视监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能够实时的对码流进行监测和报警。数字电视前端发出的码流是否符合DVB标准, 是否存在TR 101-290中的三类优先级中的20多项错误参数。其中第一级包含直接与正确解码相关的监测项, 尤为重要;第二级包含会影响解码效果的连续性监测项和一些重要的监测项;第三级包含与应用相关的监测项, 但不影响正常解码。对于290三级错误的告警信息可以很直观的找到出现错误的具体原因。2.3码流分析模块。码流分析模块主要是为了方便数字电视系统的管理和维护, 提供参考标准, 快速诊断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码流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码流基本结构、PCR和PSI/SI分析。码流基本结构包括网络和传输流的相关信息, 例如网络ID和名称, 传输流ID, 节目PID、节目名称、节目数量、节目是否加密, TS流带宽大小等重要信息。为数字电视前端播出系统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以免发生PID冲突等一系列问题。此外对于TS流带宽的分析可以防止节目带宽瞬间溢出而造成的画面马赛克、甚至黑屏等现象。PCR分析主要包括PCR间隔分析和PCR抖动分析。PCR间隔错误, 将直接导致视音频不同步等现象。PCR抖动错误, 将导致画面出现马赛克、黑屏等现象。通过PSI/SI分析, 可以详细了解传输流中不同节目和节目中的不同成分如何复用成一个统一的码流, 以获取相关信息。码流分析中可以很直观的找到在节目复用和加扰过程中由于疏忽而导致设备配置错误, 是数字电视前端负责维护系统工程师必不可缺少的系统维护工具。2.4 QAM信号监测。数字电视系统中, 网络质量、噪声以及相互干扰等都会对数字电视播出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构成影响的主要性能参数有平均功率 (Power Level) 、调制误差率 (MER) 、载噪比 (CNR) 、比特误码率 (BER) 、EVM、星座图等, 对QAM信号的以上射频指标进行实时监测, 直接关系到网络性能和用户端的接收以上的射频指标都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 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很大, 往往一个参数就决定了所有参数的好坏。对于射频信号指标的分析和监测直接关系到全网的信号质量好坏, 是数字电视前端播出系统中最重要的监测点。2.5卫星信号监测。卫星监测系统能够对卫星天线接收的中频信号进行实时监测, 一旦发现卫星天线接收的中频信号出现功率增强, 信道失锁等不正常现象的时候就系统会发出报警信息, 当发现监测到的告警信息级别较高的时候就会控制码流切换器发生主备路切换有效的防止了非法信号进入数字电视网, 有效的保障了数字电视前端系统的播出安全。2.6功能强大的网管系统。作为有线数字电视监测系统核心的信息操作, 系统设计应采用分布式架构, 网管系统通过网络对接监测主机, 实现对系统中各个硬件设备监测的信息汇总, 通过统一的网管界面监看, 了解系统中各个信号的状态信息。成熟的数字电视播出前端监测网管系统应当具有如下功能:a.监测网络采用集中化管理, 完成所有监测设备的集中管理, 实现信号监测、码流分析、码流录制、信号采集和系统声光报警等功能。b.拓扑网管监视, 可通过拓扑网管实时监测所有射频信号, 并可通过系统日志随时查看日志信息。c.支持手动/自动码流或多画面节目录制, 出现故障时自动录制相应码流或采集节目的视音频信号, 作为事后进行故障分析判断的依据;d.联动报警功能, 各类报警信息除了可以在网管系统上显示外, 同时还应通过高清多画面对应节目上实时报警提示, 使机房值班人员在最短时间内发现故障;e.对各个设备的参数进行配置和查询时, 不影响和停止该设备画面监测的功能, 完全通过后台网管系统完成;f.提供图形化操作, 可以直观了解系统架构及相关设备运行状态信息;g.对用户权限进行分级设置和管理。

3 数字电视前端监测系统的功能

完善的数字电视前端监测系统就可以在日常的机房管理维护中发挥其强大的作用。3.1协助值班员日常监听监看播出电视节目。目前有线数字电视前端播出几十套甚至上百套电视节目, 仅仅依靠值班员的肉眼根本无法准确实时的发现前端信号出现的问题。数字电视监测系统监测到错误信息会发出声音图像告警信息会在第一时间内提醒值班员故障点发生的位置并详细记录。3.2数字电视码流监测系统和码流分析系统会非常直观定位数字电视前端播出的码流存在的问题, 有助于问题的解决。码流监测系统可以对码流进行录制, 录制的码流便于厂家工程师和系统研发人员清晰的了解播出设备输出码流情况。有利于对数字电视前端播出设备的维护和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3.3卫星监测系统可以对卫星信号源进行实时跟踪监测, 发现故障自动应急切换可以有效的防止非法信号干扰有线数字电视播出系统, 是安全播出的重要保障。3.4 QAM信号的监测可以对射频信号进行实分析, 能够在第一时间监测到射频调制设备出现的异常信息, 使值班人员能够准确的定位并排除故障。3.5功能强大的网管系统可以准确定位故障并自动完成信号切换保障安全播出。也可以对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分析有助于前端系统工程师提前排除播出设备存在的故障隐患。

4 数字电视前端监测系统的维护

完善的数字电视前端监测系统对与安全播出意义重大, 因此对于监测系统合理的使用和维护也成为有线数字电视前端重要的工作内容。

4.1对与数字电视前端监测网管系统应设立不同的帐号和权限, 防止出现误操作的情况。4.2定期删除和保存历史数据 (包括告警数据、录制的码流、录制的视音频信号) , 重要内容应该及时的整理和归档。4.3对于码流切换, 码流分配等重要节点的设备应定期维护防止出现误切换和由于设备自身故障引起的信号中断现象影响数字电视前端安全播出。

5 结论

广播电视监测工作是衡量广播电视事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担负着为广播电视节目播出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工作。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广电监测部门形成一种规范的、科学的、现代型监测管理部门, 提高广播电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工作水平, 确保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播出。

参考文献

[1]李元康.广播影视安全播出技术培训教材——监测业务篇.[1]李元康.广播影视安全播出技术培训教材——监测业务篇.

上一篇: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策略下一篇:追求有生命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