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电视广播

2024-10-18

数字电视广播(共12篇)

数字电视广播 篇1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位于澜沧江畔。浩渺、不羁的“东方多瑙河”孕育了澜沧江两岸的文明, 也润泽了千里的拉祜山乡——澜沧县的广播电视事业。伴随着全县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广播电视媒体为全县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服务, 在促进全县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广播电视事业是先进文化的载体, 是人民的喉舌, 牢固坚守阵地, 发挥其社会作用是每个广播电视工作者的强烈愿望。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的不断发展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广播电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加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 树立创新、创优意识, 加强行业管理及队伍建设是广播电视台不断发展壮大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本文将着重从“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阐述澜沧县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方向。

1 为民服务, 加强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澜沧地处祖国西南边陲, 国境线长达80.563千米, 土地面积达8 807平方千米, 山区面积占98.8%, 现有人口49.7万, 辖20个乡镇, 161个村委员会, 人稀地广, 居住分散而复杂, 地形多以丘陵为主, 加之交通闭塞、信息落后, 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是国家级特困县, 属边、山、少、穷地区。各方面的不利因素严重制约了广播电视等信息文化产业的发展, 而广播电视作为大众传媒的最普通形式, 也最重要形式, 是一个多功能的宣传工具, 既可以通过新闻宣传, 开展思想教育, 同时又具有社会服务、文化娱乐、信息咨询等功能。在信息与数字时代, 人与人的空间距离仍保持着相对不变, 但却无法阻止信息交流的加强, 广播电视在人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越发重要。因此, 充实和完善广播电视事业, 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现代化的科学理论知识传递到人民群众中去, 是繁荣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各项事业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广播电视台工作者深知任务艰巨, 不可松懈, 本着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指导思想, 针对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实际, 着力加强农村, 特别是贫困山区广播电视的普及和辖区有线电视的建设。

做好农村广播电视工作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树立“知难而进, 敢于争先”, 事事从实处抓起的思想显得尤为重要。贯彻落实“村村通、户户通工程”, 做到“电通到哪, 广播电视就要出现在哪”, 提高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广播电视信号空中传, 工程人员山里钻——这是工程人员行业特征;吃苦耐劳、乐于奉献——这是广播电视工作者创业、守业的理念;让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所有买得起电视的人能收看到节目是广播电视工作者最大的心愿。

2 立意高点, 创优出精品

创优已成为广播电视工作的重点, 制作更多的优秀作品, 是广播电视工作最终意义所在。其特点是具有时代意义, 有重大新闻价值, 既能轰动一时, 又能流传于世;其标准是导向要正确, 题材更重要, 内容要真实, 信息量要大, 主题要深刻, 具有较大的审美价值, 获得良好的受众效果。

2.1 创优, 树立创新意识

所谓创新意识, 就是执著地探索新闻工作规律, 紧跟时代步伐, 具有刻意求新、求奇、求精的进取精神。这个时代, 是突飞猛进的时代, 改则进, 不改则退。广播电视也不例外, 要更新观念, 勇于进取, 善于改革, 发挥自身的优势, 抢占受众市场, 才能有突破、有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 除了加强理论、政治、业务的学习外, 还要更新观念, 增强艺术造诣, 在广播节目生产中, 创新、创新、再创新。

2.2 创优, 找寻深刻

深刻是对事实的穿透, 是对本质的凝视, 是对表层的剥离。深刻是深沉和平静, 深刻又往往朴素而直白。当观众看到有分量、有创新、有感染力的节目时, 为之动容, 就是对电视工作者最好的评价。

广播电视工作者应该知道人民群众在想什么, 精彩、精编、精播、精主持, 办好自己的节目、栏目、频率、频道。

2.3 创优, 要注重美学

从传输的角度看, 广播电视是一个载体;从文化的角度看, 广播电视是一种用电子技术制造声像符号的造型艺术;从美学的角度看, 广播电视是由制作者与受众互动产生的一种闻其声、见其面、临其境的美学感受。

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 电子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广播电视节目为表现自然、社会、人文的美, 开辟了无限广阔的天地。纵观各类的电视作品, 无一不是追求美学。因此, 从事电视媒体工作, 无论新闻、社教、文化、影视剧, 都要注重电视美学, 注重时空浓缩之美。广播电视具有瞬息性, 上下几千年, 古今和未来, 都可以浓缩到有限的广播电视节目里表达, 给受众一种“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之美。

第一轮的创优已经展开, 党的十六大为广播电视工作者指明了方向, “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创优开辟了广阔的道路。“迎接西部大开发, 宣传西部大开发, 贯彻西部大开发”是近几年宣传工作中的一条主线, 也是广播电视创优的一条主线, 广播电视工作者应抓住这条主线开展创优。

3 坚持依法管理, 规范行业秩序

随着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广播电视的迅猛发展, 行业管理应逐步由过去的经验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 加强行业管理已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职责和长期任务。从行业管理的要求来看, 一方面, 为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 严格宣传纪律, 须全面加强对广播电视播出机构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 从城镇到乡村, 单位和个人擅自安装使用卫星地面接收设施的现象较为突出, 尤其是出现擅自安装收转境外卫星电视节目的违法行为, 国家有关部门已多次明文要求, 必须强化管理, 做到限期整改。为此, 抓好行政执法, 目标目确, 任务重大。

行业管理的职责是服务、协调、监督、指导, 其涉及面广, 具有社会属性。因此, 在行业管理上, 坚持做到日常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 管理与服务相结合, 确立以加强本行业管理和保护广播电视设施为主的工作思路, 形成统一领导, 各司其职, 分级分片负责的工作机制。坚持“预防为主、确保重点、维护稳定、保障安全”的方针, 认真落实安全播出、安全保卫等内部管理工作责任制, 充分运用法律手段, 坚决查处破坏广播电视、偷窃信号等违反广播电视管理法规的行为, 为澜沧广播电视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4 加强队伍建设, 提高广播电视工作者素质

为了广播电视事业的健康发展, 必须将提高人的素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1994年以来, 江泽民同志先后提出了“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纪律严”和“打好理论路线根底, 打好政策法律根底, 打好知识根底, 打好新闻业务根底。”的要求。根据江泽民同志的两个提法, 广播电视工作者应具备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作风素质和纪律素质等五个方面的素质, 它们构成了广播电视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只要创造性地开展宣传工作, 必然成为思想敏锐、志趣高远, 澜沧县窗口行业的“辛勤园丁”。

5 结语

回顾来路, 艰辛和汗水、星光和霞光织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地图, 行走的脚步是永远不会停止的, 因为希望永在前方, 理想永在前方。面对未来,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未来在路上, 这是一种不随意的态度, 这亦是一种执著的精神, 凭着这样的态度和精神, 相信澜沧广播电视事业一定能够继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顾一峰.对目前乡镇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研究[J].科技风, 2015 (14) .

[2]岑永秀.浅析农村广播电视工作的问题和措施[J].中国报业, 2013 (10) .

[3]马忠胜.农村广播电视工作的问题和措施之我见[J].旅游纵览, 2013 (11) .

[4]白玲.浅析乡镇广播电视工作的问题与措施[J].才智, 2011 (21) .

[5]陆艳秀.农村广播电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长江丛刊, 2016 (24) .

数字电视广播 篇2

?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在广播中,音响包括(D)。

?

A.节目音乐B.实况音乐C.实况语言D.实况音响

?

2、在信息传达上具有展现内在状态、使抽象概念形象化、复杂信息简明化,适用于来传达内在性、系统性、整体性、宏观性、对比性的信息,这类传播符号是(D)

?

A.照片与图片B.影像C.文字D.示意图与图表

?

3、本台评论的特点是(A)。

?

A.具有权威性、政策性和指导性B.篇幅不长、内容单

一、分析扼要C.对新闻事实进行强调补充

?

D.融新闻与评论于一体

?

4、广播电视记者对现场介入的方式有(A)。

?

A.旁观式B.暗访式C.直播式D.录播式

?

5、有利于表现物体的立体状况的光是(B)

?

A.逆光 侧光 顶光 顺光

?

6、景别是指(A)。

?

A.被摄物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 B.摄影机与被摄物体之间距离的变化

?

C.被摄物体在摄影机镜头前纵向空间位置的变化 D.在同一距离上运用不同焦距所摄的画面 ?

7、事件消息有如下特点(A)。

?

A.动态性 B.时间跨度较大 C.空间范围较广 D.用典型说话

?

8、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时空或段落转换的视觉跳动(C)。

?

A.声音转场 B.特技转场 C.特写转场 D.承续转场 E.字幕转场

?

9、新闻线索具有以下特点(B)。

?

A.比较简单,完整性强 B.时间短暂,稳定性低 C.反映本质,变动性小 D.虽是信号,却能证实

?

10、《中国财经报道》是(C)。

?

A.专题性新闻栏目 B杂志性新闻栏目C专栏型新闻栏目D消息类新闻栏目

?

二. 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11、广播电视节目系统是多层次的,它的节目系统包括(BDE)。

?

A.一组节目B一套节目C。一批节目D。一个节目E。一次节目

?

12、电视与广播共有的传播符号是(ABCE)。

?

A.声音B.音响C.语言 D.照片 E.音乐

?

13、广播电视节目按内容性质或功能划分,包括(CE)。

?

A.综合节目B特别节目C新闻性节目D专题节目E教育性节目

?

14、系列报道的基本特点是(ABD)。

?

A.集中性B广博性C追踪性D深刻性E分散性

?

15、开展舆论监督要遵循的原则是(ABD)。

?

A.坚持建设性监督B坚持科学监督C坚持群众监督D坚持依法监督E坚持大胆监督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

1、简述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流程。

?

确定选题组织稿源;选择符合节目要求的稿件并进行修改、制作标题,确定播出形式;按照不同栏目的形态要求进行录播或直播,节目播出后及时搜集反馈,改进栏目编排;为下一次编辑作准备

?

2、简述电视新闻中画面、声音与文字的关系。

?

三者共同构成电视新闻整体。画面处于核心地位,解说词和同期声要配合画面,坚持从画面出发,结合画面进行组织和写作。由于画面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应根据新闻主题的需要,用同期声或解说词交待画面无法交待而必须传达的信息。同期声让采访对象直接说话、对未

发生的事情进行展望,比单一的画面和解说具有可信性和感染力;解说词可以补充对新闻要素的交待,此外还可以深化主题、展现和深化画面内涵。

数字电视广播 篇3

【关键词】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 入网 检测 方法

为加强对数字广播电视条件接收系统管理,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于2010年对该软件的功能要求及测试方法进行了重新修订,并颁布、实施了GD/J0303-2010 《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技术要求和测量方法》,该测试方法从功能及性能方面对入网检测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中,作者将对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的测试环境及测试方法进行解析,并针对各测试厂家在测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着重说明。

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的测试环境较复杂,需要多台环境设备及测试设备支持,测试环境框图如附图所示。

整个测试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数字电视节目源、复用加扰器、调制器、监视器及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测量平台、码流分析仪、智能卡监听设备和授权监测设备。以上设备均由测试方提供,被测厂家需携带CA系统(包括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独立加扰机等),智能

测试前准备工作较多,基本可以分为数据导入,现场写卡,复用加扰器调试等工作,各工作具体过程如下:

1.数据导入

导入数据由测试方提供,共3个文本文件,均为“*.txt”格式,文件名称分别为“cas_entitlement.txt、cas_

iccard.txt、cas_productlist.txt”,导入数据量根据各被测厂商申请级别不同而不同。

“cas_entitlement.txt”文件为IC卡状态文件,示例如下:

2003-09-03 12:00:01 Create 8123412000000010 0x000000000001 0x1111

2003-09-03 12:00:01 Deleat 8123412000000020 0x000000000002 0x1111

2003-09-03 12:00:01 Create 8123412000000033 0x000000000003 0x1111

2003-09-03 12:00:01 Create 8123412000000041 0x000000000004 0x1111

文件描述如下:

第一列为卡操作时间;

第二列为卡操作状态:Creat为创建,Deleat为删除;第三列为外部卡号;第四列为内部卡号;第五列为CAS ID。

“cas_entitlement.txt”文件为授权文件,具体示例略。文件描述如下:

第一列为授权操作时间

第二列为授权操作状态,Creat为授权操作,Deleat为反授权操作。第三列为授权卡外部卡号;第四列为授权卡内部卡号;第五列为CAS ID;

第六列为授权产品,其中含5个PPC节目,5个PPV节目。

“cas_productlist.txt”文件为产品文件,具体示例略。文件描述如下:

第一列为产品操作时间;

第二列为产品状态,1为有效产品,0为无效产品;第三列为为产品代码;第四列为产品名称;第五列为CAS ID。

为缩短测试时间,各被测厂商可提前向测试方申请提供测试数据文件,在设备入场测试前完成数据导入工作。

2.写卡

导入数据中的智能卡号平均分为100段,每段随机抽取1000个智能卡号形成卡号集合S1,其余为卡号集合S2,集合S1平均分为5段,在每一段中随机抽取1个卡号,共5个,把这5个卡号分别写入5张智能卡;把卡号集合S2平均分为5段,在每一段中抽取一个卡号,共5个卡号,分别写入另外5张智能卡。

3.复用加扰器调试

复用加扰器调试工作较复杂、周期较长,在被侧方的配合下由测试方完成。需要对本地25个TS流中75套以上节目进行加扰。被测方需提供CAS ID、ECM端口号、DATA ID、AC等相关加扰参数参数,被测方IP地址及EMM端口号由测试方指定。

4.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测量平台对接

被测厂商需提供适配软件与测试方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测量平台进行连接,该平台可完成用户管理系统中的基本功能,调试工作量较大,建议被测厂商提前完成适配软件编写工作。

5.配合同密测试CA

在同密测试中需有另一家CA配合测试,配合测试CA需由被测方提供。

寻址操作,寻址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全局寻址、分组寻址、单一寻址。

寻址测试一般采用发送OSD等方法实现,全局寻址即网内所有机顶盒均能收到OSD信息,分组寻址则可指根据地区代码等特定约束条件仅部分符合条件的机顶盒可以收到OSD信息,单一寻址即指定单一卡号的机顶盒可以收到OSD信息。

5.系统接收端软件下载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应具备接收机软件在线下载功能。该项测试由被测方提供升级码流,由测试方提供码流播出调制设备,升级前确认机顶盒软件版本,通过发送升级码流对机顶盒进行升级操作,升级完成后查看机顶盒软件版本是否发生变化,如发生变化则升级成功。

6.智能卡COS升级 (可选)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应具备智能卡COS在线升级功能,相应系统和智能卡应进行过安全认证。

7.通用接口(CI)支持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接收端应支持通用接口。被测方所携带机顶盒需具备通用接口(即“大卡”接口),在插入大卡后应可实现授权及反授权等功能。

8.业务支持能力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应具有对各种类型的业务进行支持的能力,包括但不限于PPC、PPV、数据广播、OSD、广播邮件。

9.监管接口要求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应具有监管用数据缓存模块,与监管平台之间的接口应符合《条件接收系统缓存设备与监管平台数据交换协议和格式技术要求》(修订版)的要求。

该项测试一般最后进行,在测试“数据保存时间”过程中测试方会提供另外的导入数据文件。

10.安全管理功能

主要测试功能包括:

(1) 操作员管理

操作员需通过身份认证进入系统进行操作,且具备操作员防抵赖机制。

(2) 密钥安全管理

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具有完备的密钥管理机制,至少应具备独立的加密机。

该测试项中独立加密机为强制要求,且机密机应具备提供密码锁、机箱开启钥匙等安全管理机制。

(3) 数据库安全管理

数字电视条件接收系统应具备数据库安全机制。至少包括:

数据库应具备用户管理、权限管理、日志记录等管理措施;

数据库应具备数据回滚、数据备份功能及故障恢复机制。

(4) 控制字传输安全

控制字在智能卡与接收机的传递过程中应具备相应的加密机制对其进行保护。该测试项中通过智能卡监听设备截获智能卡与机顶盒的通信数据,将截获数据与从加扰机中读取的明文加扰控制字进行比较,如可以在截获数据中搜索到相同的CW字则视为未采用安全方式进行控制字传输。

11.性能要求

(1)用户容限

被测系统在按申请级别对应的标称用户数对所有用户进行连续授权的条件下,可正常运行所有功能。由于功能测试项均在数据导入后进行,故只要功能测试项均可正常完成则该测试项通过。

(2)授权响应时间

在最高占用带宽为500kbps的条件下,对系统申请级别中10万用户发送一个产品的单一授权,授权响应时间应满足要求。该测试项由复用器直接限制EMM带宽为500kbps。

(3) 即时授权响应时间

在最高占用带宽为500kbps和申请级别的用户容量条件下,即时授权响应时间小于等于30s。该测试项由复用器直接限制EMM带宽为500kbps。

(4) 传送流数量

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至少支持25路TS流,同时建立25个ECMG-SCS通道和25个EMMGMUX通道。

该测试项由测试方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测量平台模拟SCS与复用器机制,分别与ECMG、EMMG建立25个通道。

(5) 系统稳定性

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在按申请级别对应的标称用户数对所有用户进行连续授权、取消授权的情况下,应正常运行72h。

GD/J0303-2010《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是数字条件接收系统进行入网检测的指导性文件,该检测方法较之前标准在测试环境及测试方法方面均进行了较大改变。本文中,作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对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测试进行了全面介绍并对其中难点进行了重点解析。对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测试提供了一些参考,希望可以对被测厂商提供一定的帮助,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参考文献

[1] GD/J0303-2010《数字电视广播条件接收系统技术要求及测量方法》

数字电视广播 篇4

数字广播的诞生地是在德国。在进行研发时, 采用的数字广播技术是Ek147标准。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 Ek147标准正式被规定为欧洲国家数字媒体广播的核心标准, 在随后的发展中, 成为了国际认证的基本标准。在当前, 全球大约有三十几个国家或地区开展数字音频广播节目。在欧洲发达国家中, 数字音频广播信号已经覆盖了极大的范围, 每天都有约四亿人进行收听。

2 数字音频广播在我国的发展

2.1 初级阶段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 我国国家广电总局成立了数字音频广播研究机构, 开始对数字音频广播技术进行研究。在九十年代中期, 欧洲经济共同体与我国国家科技委员会进行合作, 帮助我国数字音频广播建立试用单位。在随后的科技委员会评审会议上, 全票通过“建立国家科技产业数字音频广播技术”方案, 并且, 将此方案正式纳入我国“九五”科技工程计划中, 从而使我国数字音频广播的发展设立了三个目标, 即研究我国数字音频广播标准、建立数字音频广播新式导播网络、发展数字音频广播产业。对数字音频广播产业的建立是数字音频广播试用单位进行模拟试播系统, 在此基础上研究出我国数字音频广播的标准, 开发出我国数字音频广播技术接收设备的样品机, 为我国数字音频广播技术在未来可以步入世界前列而做基础。

在一九九六年, 我国数字音频广播研究机构采用欧洲经济共同体提供的专用设备和国家下发的大量资金, 建立了数字音频广播检测系统以及数字音频广播试用接受信号系统等, 对数字音频广播进行了大量的测试, 根据实验结果, 制定出合理的数字音频广播标准, 即ETS—3400802标准。在随后的几年发展中, 广播科研机构先后对数字音频广播的调制器和信号通道编码器等进行研究和开发, 使我国数字音频广播产业得到极大发展。

2.2 发展阶段

近些年, 科技不断飞速发展, 使数字音频广播获得了大量新内容, 逐渐的集声音视频为一体, 成为了新广播媒体。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我国的数字音频广播从试用逐渐走向运营, 在二零零六年, 我国国家广电总局批准了数字音频广播标准, 并于同年正式实施。在二零零三年, 首次在广东媒体公司进行数字音频广播试播, 在零六年通过广电总局的测试, 目前已正常营运。在随后的试营运地区北京和上海, 相继对数字音频广播研究进行投入和分析, 使它达到国家计划标准, 逐步在全国可以推广应用。

3 全球数字多媒体广播的现状

3.1 全球数字音频广播现状

在当前, 全球数字媒体广播的发展基于数字音频广播的标准上。欧洲大部分国家仍在遵守Ek147的标准, 而在另外一些发达国家中则是根据此标准进行修改, 以符合自身国家的实际情况。在欧洲, 作为数字音频广播诞生地的德国, 已经规定了在二零一五年, 将数字音频广播完全取代目前进行的媒体广播, 虽然在部分地区已实施数字化媒体管理, 但在大多数国家眼中, 依旧认为数字媒体广播只不过是数字化加上几种图文信息而进化的产物。在美国, 对于Fk147标准一直未认同, 反对在美国境内使用此标准, 而是提出“使用同频IBBC—DCB”的模式, 即以现有的多媒体广播发射信号产生覆盖, 利用卫星进行传输的方式。但是由于部分问题无法解决, 一直在进行实验研究阶段。直到步入二十一世纪后, 在研发数字音频广播传输技术得以改良, 才使美国正式确立了IBBC—DCB的标准。

3.2 数字多媒体广播在我国现状

数字音频广播的发展在我国还是处于初级阶段, 对于Fk147标准来说, 我国不会完全采用, 而且此项技术的核心还在由国外企业掌握, 我国需要对此技术实现产业化还有很长一条路要走。要想将我国在此技术核心领域中变为主动, 需要研发出自主产权的数字多媒体广播标准, 这样才可以使我国在电视广播领域中的核心系统不被国外厂家垄断。在当前我国和大部分国家都在采用Fk147数字音频广播标准, 但在此基础上, 我国自主研发了数字音频广播的三个重要部件:信号发射覆盖器、信号通道编码器、信号正负调制器。虽然这无法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在数字多媒体广播领域上被动的地位, 但是以此为基础, 可以为我国在数字化媒体领域中的发展带来基础作用。

结语:虽然数字音频广播在我国已发展了十余年, 并且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但是在我国发展道路上却走的不远。因此, 还是需要广大媒体工作人员, 抓住形势发展, 根据眼前的实际情况, 发挥自身优势, 与多种产业联合, 找出一条适合我国数字化多媒体广播事业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谈黎虹.我国数字音频广播和数字多媒体广播的发展[J].广播电视技术, 2011, 10 (30) :14-16.

[2]张治通.我国数字音频广播和数字多媒体广播的发展综述[J].光盘技术, 2010, 12 (18) :9-12.

数字技术广播电视论文 篇5

数字发射覆盖技术之所以能够促进国内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关键在于依托其自身技术优势。数字发射覆盖技术主要由通信设备、信息技术设备等软硬件共同组成,正是因为这些设备的可靠性才保证了其在广播电视系统中应用的可靠性,对于促进系统长期稳定可靠运行有积极意义。数字发射覆盖技术利用先进的设备将原本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变为现实,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支持下,广播电视系统中数字技术的应用先进可靠,增强了系统运行的生命力,且通过多年探究实践与发展,目前技术体系已经相对较为成熟,广播电视系统运行风险被极大的降低,系统运行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得到了强力保障。目前广播电视系统在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的约束下可实现数字设备的无缝接入,保证了系统的延展性与功能的可扩充性,数字发射覆盖技术的服务空间与层次都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广播电视系统运行中安全问题至关重要,数字发射覆盖技术的应用在保障系统顺利运行的同时可通过建立完善的系统访问权限机制、专用网络、备份恢复机制等确保系统运行安全,规避用户及工作人员或有意或无意的破坏,为系统的持续、健康运行提供可靠支持。目前我国广播电视系统所容纳的用户越来越多,为满足用户数量增加、需求增加现状应用数字发射覆盖技术可提升服务的前瞻性,通过灵活构建系统、改动系统构架等途径提升服务质量,增强广播电视行业发展的动力。数字发射覆盖技术本身的实用性与扩充性为广播电视系统与时俱进提供了支持与保障,本身数字网络的建设是一项耗时长且复杂的工程,这个过程中利用本身的实用性和扩充性可消除系统建设滞后带来的诸多问题,为用户提供多元化服务,进一步降低服务成本、减少停播情况,保证数字信号的优质覆盖,更深层次的挖掘受众群体资源,促进广播电视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2广播电视系统中数字技术分析

广播电视系统中应用的数字发射覆盖技术以ATSC技术、DVB技术、ISDB技术与DMB-T技术为主。ATSC技术服务广播电视系统主要是依靠自身组成层面、构成层级的清晰配合实现,第一层定像层确定图像形式,第二层依照MPEG模式压缩图像,第三层完成信号数据传输,前两层图像数据最终由第三层完成发射覆盖。DVB技术是典型的欧洲技术,利用卫星、地面数据交换机数字电视完成信号发射与覆盖,不仅能够接收传送音视频文件信号,还可接收传送图标图像及TRD等节目,不过DVB业务传送条件受限制,需支付一定费用,其业务开展有利有弊,国内参考该技术对广播电视系统进行了改造,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服务。ISDB技术来源于日本,核心在于利用计算机与无线信息网络技术为广播电视系统信号传输覆盖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服务,尤其是在3G、4G业务方面有出众表现。DMB-T技术在我国广播电视系统中的应用可更好的实现数字信号的传导与接收,其采用的FJL技术促使数字电视传输网络逐步向多载波技术领域发展,可在多径时拖延信号扩散避免来自乱码的干扰,保证信号传输的准确与顺畅,其采用的循环前缀填充技术可有效实现保护间隔,并极大的提升了数字电视信号发射覆盖的效率。实现了20dB以上同步保护增益,对于促使我国广播电视行业更好的发展有积极意义。

3结论

数字广播来势汹汹 篇6

大中华区位于数字广播发展前端

RadioScape执行长John Hall(见照片人物)表示:在世界各地,无线电、电视和其它媒体正迅速从模拟转变为数字模式,许多国家更订下了模拟广播终止的时程表 (如表1),这种变革的驱动力来自数字方式的高清晰度、更多的频道选择、崭新的内容以及全新的商业模型。亚太地区,尤其是大中华地区则正处于这些变革的前端,使得中国市场在RadioScape的全球业务策略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加,这个重要性来自于3方面,首先是大部分的数字广播收音机制造商在中国大陆;其次是RadioScape在中国制造数字广播收音机;最后则是为了2008年的奥运数字音频广播市场,这些需求将持续刺激对RadioScape数字解决方案的需求。为了迎接广大的中国DAB市场,总部位于英国伦敦的RadioScape,最近在北京开设了大中华区办事处。这是该公司在区内的第三个地区办事处,而区域总部和亚太地区开发中心则位于香港,香港办事处人数也急速增加,由3年前的4人小型办公室,增加为目前的40人中型规模。

数字音频广播且看明年

2008 年是中国国家广电总局指定实现 DAB 数字转换的一年。RadioScape公司已经成为中国基于DAB广播解决方案的主要供货商。John Hall认为快速响应能力和高灵活性一直是RadioScape在亚太地区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利用其新的北京办事处,以及位于香港的区域总部及开发中心,RadioScape完全具备了帮助亚太地区广播机构实施DAB、DMB及目前的DAB+的有利条件。与 DAB 相比,DAB+ 能够提供更多的音频服务,为消费者带来更多选择。RadioScape在亚太地区办事处的增加,也正反映了该地区新兴的数字广播市场迅速增长。新加坡已经成功推出DAB业务,澳洲正在推出DAB+,英国、欧洲、新西兰和印度都已宣布将采纳这项标准。为展示DAB设计实力,RadioScape展示RS223 数字无线电模块,它是200与220 (如图1)系列模块的接脚兼容升级版本。RS223的特点是提高了处理能力,支持新的DAB+ 数字无线电标准,后者以HE AAC v2音频codec DAB+ 为基础。该新版本的 DAB 标准将于2008年在澳洲的广播网络中推行,而预计其它新兴市场将接踵而来。

除了专注于数字音频广播局端设备开发外,该公司更延伸其核心技术,开发数字音频移动模块,实体约两公分见方,该模块可适于用零售市场,也可由OEM/ODM厂商直接整合进手持式装置内,其DAB 接收模块获得世界许多主要的电子消费厂商使用。最近,第一代DRM/DAB模块开始交货,使得多标准使用者接收器今年可以进入零售领域。零售价格约在30~40英磅之间。记者会现场展示了iPod的DAB-on-a-wire插入式数字无线电产品。至于手持式装置最关心的耗电量,John Hall则表示该模块能达到最低耗电量的要求,他提供台湾宏达电(HTC)新一款整合进DAB receiver的手机耗电量为例,若该手机连续使用DAB收听节目,手机电力可维持12小时,该款手机待机时间约为3天。

无法忽视的力量 - 因特网广播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送技术 篇7

关键词:地面数字广播,传送技术,地面数字电视网,移动电视,特点,趋势

1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送技术的发展现状

从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规律来说, 广播电视发展的数字化趋势势必会成为未来发展的大方向。就我国目前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发展现状来看, 数字化的优势体现的尤为明显。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由于通信卫星首先试用数字化的传播, 从而使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接收到了清晰的高质量节目源, 由此可见,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数字化传送技术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送技术的发展是随着数字化的不断应用和实践而发展起来的, 因为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传送渠道相对复杂, 译制的编码应抵抗住外界信号的干扰, 才能实现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送的顺利实现。对于我国的电视机消费市场来说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因此必须有一个相适应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送制式进行相应的配合, 才能拓宽我国的广播电视的数字化市场。

2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送技术的发展趋势

数字化广播电视产业是模拟过去广播电视发展的延伸和创新, 地面数字电视的发展相对于以往的电视制式具有传输速度快、传播内容多、传播画面清晰的优点, 虽然地面数字化的优势在初期阶段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证明和反响, 但从长远的角度来说, 地面数字化电视广播的发展仍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和数字化科技的不断创新。

2.1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送技术运用于传输高清晰的电视节目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于电视节目的质量要求上也在不断的提高, 而地面数字技术的发展为电视节目质量的提高和节目的清晰度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在未来的社会里, 高清节目和高清电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由于数字化的高清技术成本高, 在传输的过程中也有很大的造价, 因此在未来的电视节目发展中, 收费节目会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这种趋势的发展将会随着电视经济的发展而不断的进行调整, 它也将会成为增加电视台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

2.2 地面数字技术的发展解决了电视节目容量大的问题, 而且在传输的画面质量上也有很大的提高

地面数字技术在技术上要求相当高,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地面数字技术将会实现不同程度的更新, 其数字化技术的运用也将会实现电视节目的不断优化, 电视质量的不断提高。

在数字化技术发展的初级阶段,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传送技术发展还不成熟, 但是造价相对较高, 虽然在节目的质量上和清晰度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是有点入不敷出, 观众对于收费节目也置之不理, 针对这种情况应作出相关的反映来处理类似事件的发生, 应在无线电视的基础上进行数字电视的传输, 两者结合在一块, 同时付费节目与免费节目相结合, 在节目的安排上进行合理的设置和得当的处理, 通过收取卫视台的部分费用来实现电视台的长足发展。

3 我国在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送技术方面取得的成绩

2004年4月, 我国首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清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移动接收系统专用芯片“中视一号”开发成功, 它寓意着我国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送技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是我国电视产业的重要一步, 为数字化电视的独立发展提供了依据和可能性。“中视一号”的成功研制为我国的数字化电视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证, 为我国在国际上的立足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好的开端, 具有划时代的实际意义, 解决了人们的现实问题, 因为在数字电视发展的起初, 人们想看高清电视节目就必须购买高清电视和外置的机顶盒, 而“中视一号”的研制从本质上解决了此类问题的发生, 在形式上也变得越来越简单。

4 结语

地面数字技术的发展是未来广播电视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 地面数字技术将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推进和发展。有了数字化技术的保证, 人们观看的节目会越来越丰富, 越来越清晰, 而且随着计算机网络的逐渐普及, 电视、广播、网络将会不断的融合和发展, 三者之间不断的配合和发展。届时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也将会随着地面数字电视广播传送技术的发展走向一个正规化、秩序化、稳定化的发展方向, 使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享受高清的电视节目和优美清晰的音质, 通过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频道了解到各行各业的状态, 从而实现千家万户的“数字化快乐“, 迎接数字化时代的洗礼。

参考文献

[1]汪慎, 张文军, 葛莹.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用单频网与单点发射的效果比较[J].电视技术, 2005, (08) .[1]汪慎, 张文军, 葛莹.数字电视地面传输用单频网与单点发射的效果比较[J].电视技术, 2005, (08) .

[2]田向东.地面数字电视的单载波与多载波技术[J].山西电子技术, 2005, (05) .[2]田向东.地面数字电视的单载波与多载波技术[J].山西电子技术, 2005, (05) .

数字电视广播信号定位原理 篇8

关键词:数字电视,定位,原理

1 前言

数字电视是从电视信号的采集、编辑、传播、接收的整个广播链路都数字化的电视广播系统。数字电视利用MPEG标准中的各种图像格式, 把现行模拟电视制式下的图像、伴音信号的平均码率压缩到大约4.69-21MbPs, 其图像质量可以分别达到电视演播室的质量水平或胶片质量水平, 图像水平清晰度达到500-1200线以上, 并采用MPEG或AC-3声音压缩编码技术, 传输5.1声道的环绕声信号。随着DTV技术的迅速成熟, 数字电视已经开始推广和普及。中国发展D T V的时间表大体确定为:2008年数字高清晰度电视 (HDTV) 将在国内主要城市普及和商业播出;2010年计划全面实现数字电视广播。由于现有模拟广播电视台网的大范围覆盖, 一旦数字化后即可用作定位的基础。数字电视分类为: (1) 按图像清晰度分类。数字电视包括数字HDTv、数字标准清晰度电视 (sDTv) 和数字普通清晰度电视伍DTv) 3种。HDTv图像水平清晰度大于800线, 图象质量可达到或接近3 5 m m宽银幕电影的水平;SDTV图像水平清晰度大于500线, 主要对应现有电视的分辨率量级, 其图象质量为演播室水平;LDTv图像水平清晰度为200-300线, 主要对应现有VCD的分辨率量级。 (2) 按信号传输方式分类。数字电视可分为地面无线传输数字电视 (地面数字电视) 、卫星传输数字电视 (卫星数字电视) 和有线传输数字电视 (有线数字电视) 3类。 (3) 按照产品类型分类。可分为数字电视显示器、数字电视机顶盒和一体化数字电视接收机。 (4) 按显示屏幕幅型比分类数字电视可分为4:3幅型比和16:9幅型比两种类型。

2 数字电视系统的关键技术

2.1 信源编码

(1) 视频编码。数字电视尤其数字H D T V与模拟电视相比, 在实现过程中, 最为困难的部分就是对视频信号的压缩。在1920只1080显示格式下, 压缩前的码率高达995Mbi/ts, 比现行模拟电视的传输信息量大得多。因而数字电视图像不能像模拟电视图像那样直接传输, 而是要多一道压缩编码工序, 采用MpEG-2的视频压缩标准, 使数字电视信号压缩后的传输码率减少为20-3oMbi/tS。压缩后的信息可供计算机处理, 也可在现有和将来的电视广播频道中进行分配。中国的数字音视频编解码标准工作组制定了面向数字电视和高清激光视盘播放机的AVS标准, 其压缩水平可达到MPEG一2标准的2一3倍, 而与M P E G一4 A V C相比, A V S更加简洁的设计降低了芯片实现的复杂度。 (2) 音频编码。与视频编码相同, 音频编码的主要功能是完成声音信息的压缩。声音信号数字化后, 信息量比模拟音频大得多, 因而数字电视伴音不能像模拟声音那样直接传输, 而是要多一道压缩编码工序。在音频编码方面, 欧洲、日本采用了M p E G-2的音频压缩标准;美国采纳了杜比 (Dolby) 公司的A C一3方案, M P E G-2为备用方案。但随着技术的进步, 1 9 9 4年完成的MPEG一2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显得越来越不够用, 国际上已考虑用M P E G-4 A V C来代替目前的M P E G-2。

2.2 系统复用

数字电视的复用系统是H D T V的关键部分之一。从发送端信息的流向来看, 它将视频、音频、辅助数据等编码器送来的数据比特流, 经处理复合成单路串行的比特流, 送给信道编码及调制。接收端与此过程正好相反。

2.3 信道编码及调制

数字电视信道编码及调制的目的是通过纠错编码、网格编码、均衡等技术提高信号的抗干扰能力, 通过调制把传输信号放在载波或脉冲串上, 为发射做好准备。目前所说的各国数字电视的制式, 标准不能统一, 主要是指各国在该方面的不同, 具体包括纠错、均衡等技术的不同, 带宽的不同, 尤其是调制方式的不同。数字传输常用的调制方式有:正交调幅 (Q A M) 、相移键控伊SK) 、残留边带 (VSB) 和编码正交频分复用C (O F D M) 等。

3 数字电视广播信号定位原理

3.1 测距原理

作为数据信息、音频和视频多媒体流的数字广播系统, 需要在发射端进行基于帧 (或称之为符号) 的信息编码、调制工作, 以便在用户端能够接收连续的数据帧, 在满足高数据率和实时接收信息的条件下, 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满足系统的纠错需求。这也是数字化信息传输的本质所决定的, 数据信息和多媒体信号都是基于包或块的数据流, 需要一个打包发送和解包接收的过程, 而数字广播系统中需要的是固定时间和长度的连续帧传输。为保证实时性和抗信道衰落干扰, 一般无线数字广播系统每帧持续时间小于ms级。为了更好地识别数据帧头, 系统在发射端都会加上可以识别的同步字符, 甚至提高其发射功率来确保准确的帧同步。由上可知一当D T V接收机收到一个数据广播帧时, 系统希望准确检测出接收该数据帧头的时间, 其误差由信道干扰、系统钟差和接收机噪声等因素决定, 同时可以准确得到每一数据帧的编号, 由此计算出该帧发射时的系统时间。由此可测出每一帧在发射端和接收端的传播时间, 得到两者间的伪距测量值。

3.2 定位原理

D T V信号定位采用伪距法。这里的伪距是指D T V发射机天线至D T V接收机天线信号之间的几何距离加上各种系统误差。位置计算可以在用户终端 (UT) 实现。UT要测量每一个视距范围D T V发射机的伪距, 3个发射机的伪距足以确定UT的经度、纬度和时钟偏差, D T V发射机的位置数据可以储存在U T或通过广播数据得到。为了计算U T的精确位置 (经度、纬度、高度) , 必须知道同步码传输的时限。但它发射站的位置是不变的, 不需要像基于卫星定位那样频繁地更新。定位系统所要确定的系统状态一般为系统动态特性和系统时钟误差项, 即:空间位置、速度 (加速度) 和时钟偏差 (时钟漂移) 。如图1所示。

参考文献

[1]赵坚勇.数字电视原理与接收,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车载数字电视广播移动监测系统 篇9

(1) 监测中波、短波、调频广播的播出质量、效果和覆盖范围; (2) 监测中波、短波、调频、电视伴音的播出质量和进行DRM (数字音频) 广播测试; (3) 监测中波、短波、调频各频率的发射带宽、场强、频谱分析; (4) 测试中短波频率的调幅度和调频信号的频偏容限; (5) 数字广播电视监测, 如对KU波段卫星电视、广播、开路数字电视、广播的误码率、信道功率等的测量、码流分析、画面评估、频谱分析等。数字电视监测系统包括对数字电视无线发射系统 (DVB-T) 、数字有线电视系统 (DVB-C) 、数字卫星电视系统 (DVB-CS) 和数字电视全向微波系统 (DVB-MS/MC) 的监测测量; (6) 传输网络设备监测, 即有线电视电缆传输泄露引起的干扰; (7) 绘制中波、调频、电视场强覆盖图; (8) 广播电视盒通信信号的双极化侧向和定位、搜索截获非法广播电视信号和非法电台; (9) 各种无线电干扰测试盒排查分析; (10) 数据库调用、测试数据储存、分析、打印功能; (11) 超短波无线电通信信号监测; (12) GSM和CDMA两种无线通讯和数字传输方式, 实时传送视音频信号; (13) 数字化地理信息系统 (GIS) , 将相关监测侧向的数据信息, 直接登录和显示在本地或异地的电子地图上。

2 系统组成

数字广播电视移动监测系统主要用于对数字电视、广播及移动电视的监测, 以及对中短波和超短波信号的监测测量、侧向和包括频谱分析在内的信号分析和统计分析。因此该系统应由以下系统组成:

(1) 双极化监测系统:如双极化监测天线、监测监听接收机、天线选择器、宽带低噪声放大器、RF信号处理器等;

(2) 卫星监测系统:如卫星接收天线、馈源、放大器、卫星接收机、频谱仪、控制器、调制解调器、高功放等;

(3) 双向极化侧向系统:如双极化测向天线、双信道测向接收机、天线选择器、宽带低噪声放大器、RF信号处理器、数字中频鉴相器等;

(4) 共用系统:如多信道监测接收、监测测向控制处理器、计算机、电源、GPS、电子罗盘、电子地图等;

(5) 监测测向软件系统:如数字卫星广播电视监测软件、中短波超短波广播电视监测测向软件、无线电信号监测软件、统计分析软件、干扰分析软件、数据库等。

3 系统框图

系统框图如图1所示。

4 主要设备配置

(1) 天线组:包括车载式中短波广播接收天线、车载式调频广播、开路TV接收天线、车载式对数周期天线 (选件) 、车载无线电信号监测天线由2个天线阵组成:1) 垂直极化测向天线阵:工作波段分为2段:低波段天线的工作频率范围是20~1 000 MHz。它们是五单元圆形阵, 低波段天线的直径是1 m, 五付垂直极化的偶极子天线是放置在直径为1 m的内接五边形的顶点, 高波段天线的直径是0.4 m的内接五边形的顶点。2个波段的天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在空间错开一个角度。2) 水平极化测向天线阵:工作频率范围是45~1 000 MHz;也是五单元圆形阵, 天线的直径是1 m, 五付水平极化天线是放置在直径为1 m的内五边的顶点。由于天线单元是一种平面印刷天线, 厚度很薄, 放置高度基本与低波段垂直天线的中心高度相同, 但其占用的空间很小, 故对于垂直极化的测向天线影响非常小 (互相耦合很小) 。

(2) 卫星电视监测系统:工作频率范围:1~18 GHz, 包括天馈系统 (C波段线、圆极化和Ku波段的线极化的0.8 m短轴迂回抛物面天线, 偏馈线和L频段卫星信标跟踪接收机) 、高功率放大器、变频器、调制解调器 (调制方式包括BPSK、QPSK) 、卫星传输下行系统 (LNB放大和变频、频谱仪、调制解调器、接收机等) 、卫星地球站上行射频信号监测系统。

(3) 天线矩阵开关:使用2个天线矩阵开关, 轮流选择需要进行测向天线阵的天线对。低端天线矩阵开关是3×5∶2的组合方式, 高端天线矩阵开关则是2×5∶2的组合方式, 天线矩阵开关的工作由系统中的监测/测向处理设备完成对其的控制。

(4) 双功能放大器:自动实现矩阵开关输出端信号小电平的放大和大电平的直接通过。

(5) 数字中频鉴相器:实现数字鉴相, 将提取的相位信息直接送给计算机, 通过相关算法和测向软件计算给出被测信号源的方位角。

(6) 监测、测向处理单元:是系统中设备的控制和驱动单元, 也是其他各分系统的供电单元。

(7) 中央处理单元 (计算机) :提供友好的用户界面, 并高速完成数据处理, 输出最后结果。

(8) 电源:本系统采用多种供电方式, 确保在任何条件下可以快速安全启动监测设备:220 V交流供电、UPS电池组合供电、汽车发电机逆变器供电。

(9) 各种附加设备:包括车头方位指示器、电子罗盘、GPS接收机。

5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1) 中短波和调频信号监测:1) 频率范围:9~1 000 MHz (~3 000 MHz无线电信号) ;2) 频率测量分辨率:1 Hz;3) 频率稳定度:5×10-8;4) 信号电平测量分辨率:≤±0.1 dB;5) 场强测量误差:≤±2 dB;6) 二阶截点:>40 dBm;7) 三阶截点:>18 dBm;8) 镜频抑制:>90 dB;9) 中频抑制:>90 dB;10) 动态范围:120 dB;11) 噪声系数:<12 dB;12) 扫描速度:1 000信道/s;13) 驻波系数:<2。

(2) 卫星电视监测:1) 频率范围:1~18 GHz (接收天线) ;2) 卫星监测:C波段:TX 5.85~6.425 GHz;RX 3.625~4.2 GHz;3) Ku波段:TX 13.75~14.5 GHz;RX 10.95~12.75GHz;4) 天线增益:4.0 GHz、28.4 dBi;5) 6.5 GHz、33.7 dBi;6) 8.0GHz、34.4 d Bi;7) 12.0 GHz、38.2 dBi;8) 放大器增益:≥57dB;9) 噪声温度:50°K;10) 频率稳定度:>10-8。

(3) VHF/UHF测向:1) 工作频率:垂直极化20~3 000MHz, 水平极化45~1 000 MHz;2) 测向灵敏度:垂直极化:5~1μV/m、20~1 350 MHz、3~8μV/m、1 350~3 000 MHz、水平极化:6~1μV/m、45~300 MHz、3~10μV/m、300~1 000MHz。

(4) 测向精度:垂直极化:1°rms、100~3 000 MHz;2°rms、20~100 MHz;水平极化:1°rms、100~1 000 MHz;2°rms、45~100 MHz。

(5) 最小测向时间:10 ms。

(6) 带内抗干扰度:<3 dB。

(7) GPS定位误差:≤10 m。

(8) 定北误差:<1°。

6 结语

该系统采用的是全数字多极化多信道数字广播电视 (含KU波段卫星电视) 和无线信号监测及相关干涉仪侧向体质, 并在同一系统中同时实现, 广泛应用于各地广播电视监测台。

参考文献

[1]都世民.实用电视接收天线手册[M].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3

[2]方德葵.卫星数字传输与微波技术[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4

[3]余华.电波与天线[M].中国电子出版社, 2003

[4]方德葵.电视与调频发送技术[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5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的研究 篇10

1.1 数字化的基本特征

数字化基本特征主要有两点:第一,在对数据实施传输、拷贝及存储操作时,不易受外界干扰;可与其他数字化数据进行叠加使用;数据易于处理和管理。第二,可对所使用信号数据进行压缩并纠正数据错误;整理和管理信息内容;在对数字信号进行过载时若数据丢失则无法恢复;若误码率过高且超出系统纠错能力范围时,数据信息也会丢失;加密数字信号会出现一定延时[1]。

1.2 地面数字电视的优势

相比于传统的模拟电视,地面数字电视有着诸多优势:

第一,具强抗干扰能力。传统的模拟电视因受外界干扰较大,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重影问题,而地面数字电视可通过利用信道编码、正交频分复用等方式来增强抗干扰能力,从而弥补模拟电视的这一缺陷。

第二,单频网。单频网是数字电视广播的特殊产物,是指在同一个网络当中,具相同频率的多台发射机可同时发射相同的节目。单频网的使用一方面大大节省了频率资源,另一方面可降低发射机的发射功率,有效减少电磁污染。

第三,接收方式多元化。地面数字电视不仅支持固定接收,而且还可依照不同的业务需求提供便携式接收和车载移动接收,相比于传统的有线电视或是卫星广播,地面数字电视的接收方式更加多样。

第四,高频谱利用率。数据压缩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得地面数字电视的频谱利用率也逐渐提高。现同一电视频道可传输4~6套标清电视节目。

第五,具不同信号损伤表现。因信道的复杂多变,无线广播电视信号在进行传输时会出现各程度的损伤。相比于传统模拟电视因信号损伤而表现出来的图像质量下降,数字电视的表现更加明显,其可能会突然从接收良好直接转至无法接收。

第六,明确的覆盖区域定义。因传统模拟电视的覆盖边缘变化相对较慢,所以其对覆盖区域定义相对模糊。但是数字电视的质量变化则比较快,在这种情况下,地面数字电视就需有明确的覆盖区域定义。

1.3 地面数字电视的标准及技术要求

地面数字电视在进行运行时所使用的技术主要有采样和量化。其中采样是指系统在进行运行的过程当中每隔一段时间便会对音频信号的幅度进行自动读取;而量化是指系统会将采样过程当中所获取的音频信号的幅度转变为具体的数字值。从根本上来说,采样就是信号在时间方面的数字化,而量化则是信号在幅度方面的数字化。采样频率是采样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指在对模拟声波实施数字化处理时,系统每秒采集声波幅度样本的次数。采样频率对经数字化处理后的模拟信号的频带宽度及瞬时特性起决定性作用。

2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

2.1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的业务

无线覆盖是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主要信号接收方式。据统计,我国利用模拟无线方式进行电视信号接收的用户约占全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用户的2/3。全国3.5亿户家庭当中有1.26亿户是利用有线进行电视信号接收,而利用无线进行电视信号接收的则高于2亿户,且其多为城郊及农村家庭,这些用户急需更为稳定的电视信号[2],以接收更多、更优质的电视节目,而提供这些服务便也成了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主要业务。

2.2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的特征

在数字化技术的基础上,地面电视广播覆盖呈现出以下特征:第一,投资成本低、见效快,通常无需架设大批线路。第二,具强移动性,可打破时间、空间的局限性,这是有线电视无法实现的。第三,具强抗灾害能力,一般来说,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很少受各种外界因素影响,包括建筑施工或是自然灾害等。第四,有效提高频谱利用率,使无线频率资源得到充分使用。第五,覆盖范围广且接收便携,可有效扩大用户量。

2.3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的需求

2.3.1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的基本需求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基本需求主要有五点:第一,功率大,面积大且可实现一点到多点和连续播出的需求;第二,充分考虑同频道和邻频道,存在模拟或数字干扰时的需求;第三,数字电视是在当前模拟电视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转变,为此还要充分考虑模拟电视发射需求,包括发射位置、设备及条件等;第四,频谱规划,其中最重要的是覆盖范围及效果;第五,支持单频网且移动接收速度超过250km/h。

2.3.2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的技术需求

在数字电视的协助下,地面电视的节目传输容量将会更大,频谱的利用率也会更高,如在数字电视的帮助下,利用数字化信号,地面电视的每个信道可以传送2套高清电视节目或是10套标清电视节目,同时服务模式也会变得更加灵活,不仅可为用户提供标清电视节目,而且还可为用户提供高清电视节目,同时借助相关科技设备还可为用户提供高速移动及手持接收等地面电视服务。另在数字电视的协助下,地面电视广播还可能实现大区域范围内的单频组网,如利用移动设备实现移动电视、填缝发射、利用小功率发射机进行组网等,从而改变地面电视广播的运作方式。此外,依照地面数字当前的运行状况,利用数字电视还可有效提高城居民的文化素质。通过观看各类具文化意义的电视节目,居民的文化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3]。

3 影响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的因素

影响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的因素有很多。在此,重点讨论具选择能力的因素。第一,发射参数,包括发射机的输出功率、发射天线的高度和增益、馈线损耗。通常来说,发射机的输出功率、发射天线的高度和增益越大,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覆盖范围也越大;而馈线损耗则与覆盖范围成反比。

第二,发射频率。因发射频率越大,电磁波的穿透能力及绕身能力就越弱,这就会使得覆盖阴影衰落加大,进而导致接收效果差;高发射频率还会使得多数无线数字信号被水、湿地或是树林等吸收,最终传送至用户处的无线数字信号就越弱;再者,越高的发射频率就地产生越大的多普勒频移,不利于高速移动接收,为此,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的发射频率应保持较低,一般保持在550~700MHz即可。

第三,极化方式。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的极化方式主要有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水平极化的远区场强分布较好,覆盖范围更广,因此发射天线多选择水平极化天线。而垂直极化具强环绕效应,且易于实现,另垂直极化天线还可有效抵抗雨雪天气信号接收能力差的缺陷,且车载安装方便,为此在移动接收当中多选择垂直级化天线。

第四,接收参数。通常来说,接收灵敏度、接收天线的高度及增益与接收效果之间成正比,接收效果越好,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的面积就越大。

第五,信道调制参数。基于多载波传输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系统当中,载波的数目会对单频网的组建大小及接收速度产生影响。调制方式及编码率会对接收效果及节目数量产生影响,一般节目数量越大,接收效果就会越差。此外,单频网的规模会受载波模式及保护间隔的影响,因此在实施单频网的同步传输时务必要充分考虑这一点。

4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的关键技术

4.1 发射系统

地面数字电视发射系统主要由3部分构成:地面数字电视信源前段、传输网络和地面数字电视发射前段。其中传输网络的主要工作是负责ASI码流的传输,包括其内容和格式;地面数字电视信源前段主要的工作是负责给码流配备相应的单频网;而地面数字电视发射前段的主要工作是负责调配码流分路及节目码流。

4.2 组网方式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组网方式及传输方式包括单频网和多频网两种。以单频网为组网方式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中的各发射点是利用同一频率将相同的数据码流进行同时发射。节目的分配则是利用各种先进科学技术实现的,如直连光纤、SDH、微波等,并利用调制器将其进行同步处理之后转变为射频信号进行传输[4]。

基于上述单频网的工作流程,以单频网为组网方式的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系统在对信号频率进行调整时务必要尽量减少运行范围内各发射点的相互干扰或是信号覆盖。在此,信号覆盖区域主要是指两个或超过两个发射点的信号或是频率能同时达到的区域,这样就会形成信号覆盖。简单来说,要想尽量避免信号的相互干扰或是覆盖就要尽量缩小信号覆盖区域的面积,为此可以采取缩短延时长度和降低信道存在强度的方法。

5 结语

地面数字电视广播是数字化技术应用的表现之一,也是现数字电视广播覆盖的主要方式。但因经济基础及相关设备有限,现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仍存在部分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分析,望能给相关工作人员以借鉴。

摘要:在诸多应用领域当中,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独具优势,但因受经济及相关设备的影响,地面数字电视广播的发展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文章围绕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展开了一系列讨论。

关键词:数字电视广播,模拟电视,单频网

参考文献

[1]王黎明.对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的探讨[J].电子世界,2014(24):196-197.

[2]苏东波.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的思路构建[J].无线互联科技,2014(6):165.

[3]王文学.地面数字电视广播覆盖的研究[J].中国新通信,2013(17):18-19.

兵团广播电视发展简史 篇11

关键词兵团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史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广播电视作为科技产物在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其影响也日益深入,建立了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密切联系。因此,通过对兵团广播电视媒介的发展史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全面、系统地了解兵团新闻传播事业的发展,而且对认识其在兵团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不无裨益。

一、兵团广播发展史

20世纪50年代,硬纸或铁皮制作的喊话筒,可以算是兵团最早的广播雏形。一般认为,1953年,农一师在阿克苏城区建立的有线广播站标志着兵团广播事业的诞生。之后,各团场逐步建立广播室,团、连大都利用电话线传送广播节目。

到1955年底,全兵团初具规模的有线广播站(室)已有35个。随后,兵团各农牧团场掀起兴办广播的高潮,大多数农牧团场和工矿企业纷纷兴办起有线广播,有的还形成团、营、连三级广播网。到60年代中期,兵团已建成有线广播站(室)259个。至此,兵团初步建立起全兵团范围内的收听网。有线广播成为当时兵团最主要的宣传工具和文化娱乐形式。成为职工群众了解外部信息的重要渠道。

“文化大革命”期间,兵团的广播事业受到挫折,已初具规模的有线广播站网遭到破坏。

1981年兵团体制恢复后,特别是改革开放的20年间,兵团广播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83年经国家批准,兵团第一家广播电台——石河子人民广播电台正式成立。随后农一师的阿拉尔广播电台开播。农场有线广播站(室)也陆续得到恢复与创建,到1985年底,全兵团新建成团场(厂)广播站(室)202个,95%的农牧团场都有了广播站。

由于广播专线耗资大、维修难、管理跟不上,破坏现象严重。完好开通率较低,80年代后期,兵团广播建设进入重点发展调频广播时期,许多师(局)、团场白手起家,自筹资金。艰苦奋斗,办起了团场(厂)调频广播站。到1995年,全兵团建成团场调频广播站43座。

广播设备也逐步更新。进入20世纪90年代,兵团广播节目的录制和播出开始向自动化、数字化过渡。农八师石河子人民广播电台采用数字录音采访机、录音机,提高了采访和节目制作质量:开发出“文艺节目计算机管理系统”,运用电脑管理文艺节目,提高了编辑水平。1994年5月1日,石河子人民广播电台率先实现了直播,推出了以“板块节日、热线电话、主持人直播”为要素,符合广播规律和特点的节目形式,改变了广播传统的单向传播模式,促进了兵团广播在传播内容、传播形式方面的改革。兵团广播节目传输技术在20年间逐渐从无线技术发展到电缆、光缆、数字化传输技术。1998年,石河子人民广播电台在新疆首家采用MD录音设备,使播控系统模拟信号传播节目上升为数字信号传播。到2005年底,全兵团拥有有线广播电视站188座,团场调频广播站92座,师(局)广播电台2座,全兵团广播覆盖率达92.3%。

二、兵团电视发展史

兵团电视事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1981年2月1日,石河子电视录像转播台正式开播:1985年3月16日该台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为石河子电视台。这是兵团系统第一家电视台,标志着兵团电视事业的起步。随后,农一师、农六师经国家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相继建成阿拉尔电视台和五家渠电视台。同时,各师(局)、团场也普遍加快了转播设施的建设。自兵团电视台1993年成立到1998年底,全兵团建成电视录转台104座。农二师二十九团于1986年兴建起卫星地面接收站。成为兵团第一个采用接收卫星电视传递节目的农牧团场。到1995年底,兵团建成卫星地面接收站155座。目前。数字式录音机、录像机、摄像机、编辑机已在许多台站投入使用,接收数字卫星信号基本普及。经过20年建设,兵团电视业已完成从差转、录转、卫星收转到开路发射、有线电视入户等形式的递进和更新。

兵团有线电视事业发展迅猛。1993年10月1日,农八师石河子市建成兵团第一个有线广播电视系统,接着兵团有线电视台、农二师、农五师、农六师、农七师有线电视台相继建成。到1995年末,兵团已建成师级有线广播电视台5座,团级有线广播电视台(站)130座,兵团团场以上机关所在地相继实现了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大部分连队已经和正在实现有线电视入户,兵团职工群众收看到的电视节目数量最多的达到50套(民汉节目)。1997年5月,兵团有线电视台与自治区有线电视台实现光缆联网,可收视人口增加到60万左右。1999年,农八师石河子市建成有线电视宽带多媒体试验网,开通了试验点互联,可视电话、网上电话、数据传输和国际互联网(因特网)接入,成为新疆首家建成开通的多媒体综合服务网络。到2005年底,兵团建成有线电视台11座,微波传输台4座。一个由卫星收转、开路发射、微波传输、光缆连接、电缆八户、广播电视并举的传输覆盖网络已在兵团基本形成,全兵团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6.1%。

三、兵团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1广播电视事业呈现由基层团场向师市、兵团的逆向发展过程。

50年代,兵团广播事业开始起步,60年代初步建立了团场为单位,以有线广播为主导的广播收听网络。文革中广播设备破坏流失严重,部分广播设备成为派性斗争的宣传工具。直到1970年后才逐步恢复。1977年12月31日,石河子试验台建成开播。1983年8月1日,在原试验台和市人民广播站的基础上石河子人民广播电台正式建立。经历了三十年的发展和酝酿,兵团第一个广播电台建立起来。1993年12月,阿拉尔人民广播电台建立。此时兵团广播事业无线广播讯号系统传输网络的架构基本确立。

电视的发展也是从师市、团场开始的。1981年2月1日,石河子电视录转台开播。1985年3月16日,石河子电视台批准成立。1986年7月16日石河子电视台建成地面卫星接收站,从此不再录播新疆电视台节目,广大观众可以看到当日中央台新闻。这一时期,各团场纷纷建立电视插转台和转播台,形成以师市为中心的电视传输网络。直到兵团有线电视台1993年成立,兵团、师市、团场三级传播网络才初步形成。

2基础薄弱,但稳步发展,技术不断改进,广播电视覆盖率逐年提高。

起步最早的石河子人民广播电台从建台至今,技术装备发生了质的变化。建台伊始,使用的是电唱机、薄膜唱片、老式602录音机和仅有的几台盒式录音机及653、635

型开盘录音机。1985年,电唱机、602、653型录音机被淘汰,代之以635、636型开盘录音机。1995年以后,635、636型开盘机也渐渐退出历史舞台。逐步被MD激光录音机取代。到1998年,电台已拥有20多台激光录音机。形成了制作、播出、传送一条龙的MD流水线。1999年底,计算机进入电台新闻宣传阵地,开始在新闻采编播中发挥作用。2001年7月,电台建立了由18个分站组成的数字音频工作站。至此。石河子人民广播电台完全实现了写稿、编稿、审稿、节目录制、节目播出、节目转播的全电脑数字化管理流程,实现了全员无笔化办公。

1985年,兵团电视人开始用电视艺术表现兵团。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当时节目生产能力有限。在发展过程中,石河子电视台摄像机从建台以来的DXC-1200单管机、VO-4800背包机更新为性能较好的DXC537-CCD三管机和VO-8800背包机:录像机从VO-2860发展到VO-9850,使低带走向高带:字幕机从苹果机到6401到索贝8800。兵团电视台2005年一次性购置了包括DVCPRO 25/50/P2产品在内近60套摄录设备,并进行了E-Net2直播一体化网络改造,为兵团电视台今后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随着西部大开发“西新工程”、“连连通”工程的实施,兵团各农牧团场广播电视的覆盖率逐年稳步提高。从1998年的83.1%、87.2%提高到2005年的92.3%、96.1%目前已达到或超过国内平均水平。(截至2000年底,我国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2.1%和93.4%)。

3初步建立了以兵团电视台为核心的传播网络,为集团化作战奠定了基础。

兵团有线电视台成立以来。在短短的十几年里,从最初的电视录制中心发展到今天计划单列的电视播出机构。节目每天播出20小时以上,覆盖乌鲁木齐市区和兵团14个师、170多个农牧团场。截至2006年底,兵团有7个师和近百个团场实现了广播电视全师、全团或大部分单位联网,兵团有线电视入户率目前已达到60%左右。

从2000年开始。兵团电视台树立了“大电视”的理念,从节目资源、网络传输、公众传播上创新合作。逐步形成兵团的“电视航母”,建立起兵团、师、团场三级体系的电视媒体网络。兵团电视媒体坚持以团场有线网络为基础,团、连相连,以师电视台为依托,采用有线、无线并举,加快师、团联网,最终以地面有线、空中卫星方式完成兵团和师的联网,克服了小台小站、各自为阵的问题,从缺乏实力、没有合力、竞争无力的状态中解放出来。实现大联合、大合作,应对挑战,参与竞争。

数字电视广播 篇12

地址: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富特北路258号第六层K部位邮编:200131电话: (021) 52989555传真: (010) 59756109联系人:张成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东路1号院鹏寰国际大厦6层邮编:100085电话: (010) 51282060传真: (010) 58957050联系人:杨静

广电总局科技司办公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邮编:100866电话: (010) 86092942传真: (010) 86092942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对以下申请入网的广播电视设备生产单位和产品分别组织实施了质量体系检查和性能测试, 均符合入网规定要求, 经审查批准, 特颁发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设备器材认定证书。请各级广播电视机构的工程建设和使用维护部门, 严格按照广电总局规定选用入网设备。

地址: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毕升路289弄2号楼邮编:201204电话: (021) 50271655传真: (021) 50275866联系人:陈立德

地址:浙江省临安市玲珑工业园区邮编:311300电话: (0571) 63752568传真: (0571) 63752568联系人:陈小民

广电总局科技司办公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邮编:100866电话: (010) 86092942传真: (010) 86092942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对以下申请入网的广播电视设备生产单位和产品分别组织实施了质量体系检查和性能测试, 均符合入网规定要求, 经审查批准, 特颁发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设备器材认定证书。请各级广播电视机构的工程建设和使用维护部门, 严格按照广电总局规定选用入网设备。

地址:江苏省吴江市七都镇港东开发区邮编:215234电话: (0512) 63817599传真: (0512) 63817596联系人:陆林荣

广电总局科技司办公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邮编:100866电话: (010) 86092942传真: (010) 86092942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对以下申请入网的广播电视设备生产单位和产品分别组织实施了质量体系检查和性能测试, 均符合入网规定要求, 经审查批准, 特颁发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设备器材认定证书。请各级广播电视机构的工程建设和使用维护部门, 严格按照广电总局规定选用入网设备。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双桥杨闸路口西邮编:100024电话: (010) 65457830传真: (010) 65457722联系人:王立富、王城

地址:杭州市江干区九和路17号1幢4楼东侧邮编:310019电话: (0571) 86704285传真: (0571) 56389029联系人:吴国华

广电总局科技司办公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邮编:100866电话: (010) 86092942传真: (010) 86092942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对以下申请入网的广播电视设备生产单位和产品分别组织实施了质量体系检查和性能测试, 均符合入网规定要求, 经审查批准, 特颁发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设备器材认定证书。请各级广播电视机构的工程建设和使用维护部门, 严格按照广电总局规定选用入网设备。

地址: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工业园邮编:314016电话: (0573) 83744885传真: (0573) 83744885联系人:沈勤华

地址:鞍山市鞍千路263号邮编:114051电话: (0412) 8241551传真: (0412) 5216133联系人:陈文杰

广电总局科技司办公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邮编:100866电话: (010) 86092942传真: (010) 86092942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对以下申请入网的广播电视设备生产单位和产品分别组织实施了质量体系检查和性能测试, 均符合入网规定要求, 经审查批准, 特颁发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设备器材认定证书。请各级广播电视机构的工程建设和使用维护部门, 严格按照广电总局规定选用入网设备。

地址:辽宁省鞍山市鞍千路263号邮编:114051电话: (0412) 8241551传真: (0412) 5216133联系人:陈文杰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东路11号泰兴大厦七层703室邮编:100191电话: (010) 57625256-8025传真: (010) 57625259联系人:朱红伟

广电总局科技司办公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邮编:100866电话: (010) 86092942传真: (010) 86092942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对以下申请入网的广播电视设备生产单位和产品分别组织实施了质量体系检查和性能测试, 均符合入网规定要求, 经审查批准, 特颁发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设备器材认定证书。请各级广播电视机构的工程建设和使用维护部门, 严格按照广电总局规定选用入网设备。

地址:扬州市头桥镇兴达路邮编:225108电话: (0514) 87262438传真: (0514) 87265898联系人:鄂厚林

地址:湖南省张家界市经济开发区C 16标准厂房邮编:427000电话: (0744) 2209555传真: (0744) 2209562联系人:樊建银

广电总局科技司办公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邮编:100866电话: (010) 86092942传真: (010) 86092942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对以下申请入网的广播电视设备生产单位和产品分别组织实施了质量体系检查和性能测试, 均符合入网规定要求, 经审查批准, 特颁发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设备器材认定证书。请各级广播电视机构的工程建设和使用维护部门, 严格按照广电总局规定选用入网设备。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高朋大道11号C座5楼邮编:610041电话: (028) 85127440传真: (028) 85172321联系人:宋培康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邮编:518053电话: (0755) 26608866传真: (0755) 61368858联系人:刘海峰

广电总局科技司办公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邮编:100866电话: (010) 86092942传真: (010) 86092942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对以下申请入网的广播电视设备生产单位和产品分别组织实施了质量体系检查和性能测试, 均符合入网规定要求, 经审查批准, 特颁发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设备器材认定证书。请各级广播电视机构的工程建设和使用维护部门, 严格按照广电总局规定选用入网设备。

地址:浙江省金华市龙潭路288号邮编:321016电话: (0579) 89107837传真: (010) 66961500联系人:王彤

地址: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罗赵路99号 (天衢工业园) 邮编:253000电话: (0534) 2731286传真: (0534) 2731286联系人:孙洪昌

广电总局科技司办公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邮编:100866电话: (010) 86092942传真: (010) 86092942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对以下申请入网的广播电视设备生产单位和产品分别组织实施了质量体系检查和性能测试, 均符合入网规定要求, 经审查批准, 特颁发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设备器材认定证书。请各级广播电视机构的工程建设和使用维护部门, 严格按照广电总局规定选用入网设备。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知春路51号慎昌大厦5026室邮编:100190电话: (010) 82890469/78传真: (010) 82890469/78-8801联系人:罗倩

地址: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太湖镇邮编:214125电话: (0510) 85180288传真: (0510) 85189763联系人:杨胜伟

广电总局科技司办公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邮编:100866电话: (010) 86092942传真: (010) 86092942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对以下申请入网的广播电视设备生产单位和产品分别组织实施了质量体系检查和性能测试, 均符合入网规定要求, 经审查批准, 特颁发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设备器材认定证书。请各级广播电视机构的工程建设和使用维护部门, 严格按照广电总局规定选用入网设备。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新园中区科技中三路国人大厦邮编:518057电话: (0755) 26516888传真: (0755) 26546999-1352联系人:赵华华、高文艳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科东三路9号邮编:610045电话: (028) 85361199传真: (028) 85370856联系人:虞怡东

广电总局科技司办公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邮编:100866电话: (010) 86092942传真: (010) 86092942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对以下申请入网的广播电视设备生产单位和产品分别组织实施了质量体系检查和性能测试, 均符合入网规定要求, 经审查批准, 特颁发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设备器材认定证书。请各级广播电视机构的工程建设和使用维护部门, 严格按照广电总局规定选用入网设备。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枫林三路217号湖南航天局15号楼邮编:410205电话: (0731) 88218900传真: (0731) 88218856联系人:刘斌、李慧

地址:哈尔滨道里区天平路22号对俄产业园2 A栋邮编:150046电话: (0451) 82329456传真: (0451) 82681190联系人:蒋喜辉

广电总局科技司办公地址:北京复兴门外大街2号邮编:100866电话: (010) 86092942传真: (010) 86092942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科技司对以下申请入网的广播电视设备生产单位和产品分别组织实施了质量体系检查和性能测试, 均符合入网规定要求, 经审查批准, 特颁发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广播电视设备器材认定证书。请各级广播电视机构的工程建设和使用维护部门, 严格按照广电总局规定选用入网设备。

地址:山东省淄博市高新区万杰路115号甲3 (淄博慧洋建工有限公司) 邮编:255086电话: (0533) 3599955传真:13869375947联系人:韩超

上一篇:巨厚煤层下一篇:单侧椎间融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