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共8篇)
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 篇1
为加快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和新的运行机制,确保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有效、平稳、持续运行,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辽政发〔2009〕35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部署,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以创新体制机制为重点,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公益性管理体制和新的运行机制,不断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活力,确保基本药物制度有效、持续运行,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医务人员素质显著提高,逐步实现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突出公益、综合改革原则。各地区要突出基层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人事、分配、保障制度等方面的综合改革,以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激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活力。
(二)坚持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原则。各地区作为此次改革的责任主体,要抓紧制订改革方案,统筹工作安排,确保改革工作平稳、顺利实施。
(三)坚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原则。各地区要结合实际,用好现有政策,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解决好改革中的各种问题。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管理体制改革。
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由所在地区卫生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各地区要统筹规划、科学合理设置医疗卫生机构,原则上每个乡镇设置1所乡镇卫生院,服务人口在10万人左右或处于几个乡镇中心区域的可设置中心乡镇卫生院,城镇每3至10万居民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鼓励和支持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实行一体化管理。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核定的人员编制,作为其聘用人员和核定收支的依据。乡镇卫生院和乡镇卫生防保单位的人员编制,以所在地农业户籍人口数量为基数,按一定比例核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人员编制,以所在社区每月户籍人口数与流动人口数之和的全年平均数为基准,按一定比例核定。市对各地区核定的编制实行总量控制,各地区可根据本地区财政状况在编制总额内决定编制使用数量,并可根据实际需要调剂安排。
鼓励各地区积极探索,在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未覆盖区域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委托非政府举办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任务,满足本地区人民群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
(二)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各地区要建立健全能进能出和激励有效的人事管理制度,实行卫生技术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负责人,由各地区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选聘,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其他工作人员,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所在地区卫生行政部门指导下,根据核定的编制及岗位设置方案,组织全员聘用,竞聘上岗,合同管理。各地区要对未聘人员采取多种方式妥善安置。
(三)推进分配制度改革。
各地区要建立有激励、有约束的绩效考核体系,由各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建立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居民满意度为核心,公开透明、动态更新、便于操作的考核机制,依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任务完成情况,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绩效考核。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要对考核结果进行审核,考核结果与财政补助挂钩。
各地区卫生行政部门要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以岗位责任和绩效为基础的人员内部分配激励机制,定期对职工绩效进行考核,实行绩效工资,考核结果与职工收入挂钩
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 篇2
摘要:<正>(十四)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充分发挥基本医保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医保基金收支预算,建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逐步减少按项目付费。鼓励推行按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付费方式。2015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要覆盖区域内所有公立医院,并逐步覆盖所有医疗服务。综合考虑医疗服务质量安全、基本医疗需求等因素制定临床路径,加快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到2015年
(十四)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充分发挥基本医保的基础性作用,强化医保基金收支预算,建立以按病种付费为主,按人头付费、按服务单元付费等复合型付费方式,逐步减少按项目付费。鼓励推行按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付费方式。2015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要覆盖区域内所有公立医院,并逐步覆盖所有医疗服务。综合考虑医疗服务质量安全、基本医疗需求等因素制定临床路径,加快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到2015年底,试点城市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数要达到公立医院出院病例数的30%,同步扩大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和住院患者按病种付费的覆盖面,实行按病种付费的病种不少于100个。加快建立各类医疗保险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之间公开、平等的谈判协商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充分发挥各类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行为和费用的调控引导与监督制约作用,有效控制医疗成本,逐步将医保对医疗机构服务监管延伸到对医务人员医疗服务行为的监管。利用商业健康保险公司的专业知识,发挥其第三方购买者的作用,帮助缓解医患信息不对称和医患矛盾问题。
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 篇3
《意见》指出,要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遵循上下联动、内增活力、外加推力的原则,围绕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改革要求,推进县级医院综合改革。以破除以药补医为关键环节,改革补偿政策,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制度、采购机制、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县级医院运行新机制。同时,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统筹县域医疗卫生体系发展,力争使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意见》从明确功能定位,改革补偿机制,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提升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加强上下联动和完善监管机制等方面,明确了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重点和主要任务。
《意见》将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作为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关键环节。在改革补偿机制方面,鼓励探索医药分开的多种形式,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将对试点县级医院的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费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同时,明确要发挥医疗保障制度的补偿和控费作用,推行总额预付和按病种、按人头、按服务单元等付费方式;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的原则,规范药品采购供应;以及落实完善政府投入政策等四个方面的主要措施。在落实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激发医院和医务人员积极性方面,要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明确提出了创新编制和岗位管理,深化用人机制改革,完善医院内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院长负责制,实行院长任期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完善对县级公立医院的绩效考核,优化运行管理等措施。
《意见》要求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要以改革促发展,指出要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县域中医药服务能力,开展便民惠民服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设立特岗引进急需高层次人才等,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解决县域居民的看病就医问题。
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 篇4
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
黑卫医管发〔2011〕462号
各市、行署卫生局,各县卫生局,省农垦、森工总局卫生局,各试点县医院:
现将《黑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县级公立医院是县域医疗服务体系的龙头,是连接城市大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桥梁和纽带。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工作,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战略重点,也是困扰医改顺利推进的一个难题。以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重要突破口,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对于促进县级公立医院健康持续发展,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推动公立医院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试点县(市)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扎实推进改革试点各项工作,积极探索县级公立医院发展新模式,为今后全面推开这项改革积累经验、打好基础;其他地区和非试点县级公立医院也要从实际出发推进改革,对一些看得准、见效快的改革措施,不失时机加以推广,真正使人民群众得实惠、医务人员受鼓舞。
二○一一年九月一日
黑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
试点工作指导意见
为指导各地切实做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发〔2011〕10号)和我省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本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坚持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持可持续的方向,坚持改革与发展并重、提高与控制并行的原则,以转变机制、提升能力、加强协作为主要内容,加大实施力度,积极创造条件,解决以药奍医问题,总结推广好的做法和有益经验,研究分析制约县域医院改革发展的主要因素,完善县级医院综合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二、试点范围
根据各地政府重视程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卫生工作基础等情况确定先期在东宁、同江、萝北、饶河、漠河、孙吴、逊克和抚远等8个县(市)进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
三、主要任务
(一)积极完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
1、合理配置县域医疗资源。针对县域内群众的主要健康问题,根据人口数据、分布情况和地理交通等因素,科学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设置县级公立医院,明确相应的床位规模、人员编制。每个县(市)人民政府重点办好1所县级综合医院。原则上不再新建公立医院。在坚持公立医院为主导的前提下,明确公立医院所占份额,同时给非公立医院留出充分发展空间。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办医体制,充分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2、建立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探索推进县、乡纵向合作机制建设,提高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效率。各试点县级公立医院要根据省有关文件精神,积极推进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建设,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的格局。探索推行县乡一体化医疗卫生管理模式,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试点地区要完善分工协作机制相关政策,为分工协作机制建设创造条件。
(二)明确县级医院的功能定位
县级公立医院主要承担县域居民基本医疗服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危急重症病人救治、重大疑难疾病的初诊、处置和转诊、适宜医疗技术的推广应用、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以及乡镇卫生院及基层卫生人员教学培训和技术指导等工作。县级医疗机构作为县域医疗服务中心和连接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与农村基本医疗体系的重要枢纽,既要积极联系城市大医院,开展医疗业务对口帮扶、危重病例远程会诊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城市优质医疗资源向农村转移,又要大力支持和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
(三)大力提升县级公立医院服务能力
1、加强县级公立医院标准化建设。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县医院功能建设和科室建设方面统一建设标准和要求,并纳入县级公立医院复核评价和评审标准。
2、加强临床技术和专科建设。允许县级公立医院开展部分二、三类医疗技术,支持县级公立医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通过加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等多种途径,使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和部分复杂疑难疾病的诊治能够在县域内基本解决。
3、深化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级公立医院工作。根据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际需要,适当调整对口支援关系,加大对口支援力度,在提高县级公立医院的管理和服务能力上取得实效。严格执行城市医院医生在晋升职称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的制度。全面推行城市三级医院向县级公立医院轮换派驻医生制度,向每所综合改革试点县级公立医院派驻的医生不少于5名。承担对试点县级公立医院对口支援任务的城市三级医院与所支援县级公立医院之间建成过程会诊系统。扎实开展“省级专家支援县医院学科建设先锋行动”,务求实效。认真落实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要求县级公立医院医生下基层服务。通过开展纵向技术合作等多种形式,提高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4、加强骨干人才培养。进一步加大政策优惠力度,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
引导学科带头人,高、中级技术人才、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和经过规范化培训的医师到县级公立医院就业,优化基层医务人员队伍。并为其长期在县级公立医院工作创造条件。完善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重点的培训制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骨干力量,到城市三级医院学习进修,不断提升医务人员专业素质和临床诊疗能力。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3至5年时间,对县级医院医务人员进行轮训,政府应给予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组织未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新进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进行为期3年的规范化培训。健全继续教育制度,鼓励县级公立医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多种形式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全省遴选300左右县级公立医院骨干医师或其他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到对口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对试点医院从优安排。
(四)全面改善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服务
1、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推进同级医院检查结果互认,有效减少重复检查,减轻广大患者的经济负担。探索按病种付费制度,逐步实施临床路径管理,规范诊疗流程,实现医疗行为规范化管理。加强医院内部成本控制,通过增加财政补助、改革支付制度、加强内部管理等措施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在落实相关配套政策的前提下稳步推行基本药物制度,严格执行药品“三统一”政策,强化药品使用等重点环节的管理,确保药品供应满足临床需求,保障用药安全。根据医院实际,优先配备基本药物,并将基本药物作为首选药物合理使用,不断提高基本药物(基层版)的配备比例和销售金额比例。加强医患沟通,充分尊重患方的知情权、同意权和选择权。公开医疗机构所有收费和服务项目,认真受理患者的投诉。
2、推行惠民便民措施。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窗口服务单位创建活动,围绕降低就医费用、优化诊疗流程、发送就医感受等,集中推出一批易操作、见效快的服务举措,缓解县域内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矛盾,让人民群众尽快看到变化、得到实惠。率先开展宫颈癌、乳腺癌、终末期肾病血液透析等重大疾病的救治和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的复查转诊工作。
3、强化医德医风建设。加强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医德医风规范的学习教育,促使广大医务人员严格遵守行为规范,尊重患者,理解患者,主动为患者着想。进一步健全医德医风管理制度体系,强化监督检查,提高制度执行力。坚持廉洁行医,拒收红包、回扣,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违规的单位和个人。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引导和激励广大医务人员弘扬白求恩精神,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五)着力深化县级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
1、严格人员准入。新进入县级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须具备相应任职资质。全面推行公开招聘,依据招聘任职条件及要求,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2、改革人事制度。转换用人机制,全面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的用人新机制。
3、改革分配制度。建立健全体现公益性、调动积极性的绩效考核制度,全面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通过实施绩效工资,将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与医疗服务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成本控制、医德医风、群众满意度等挂钩,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六)加快推进县级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
1、落实政府投入政策。县级人民政府负责县级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大型设
备购置、重点专科发展、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补贴等,对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保障紧急救治、救灾、支援基层等公共服务经费。逐步建立财政补助稳定增长机制,增幅不低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长的幅度。探索化解县级公立医院债务的有效方法。
2、改革完善医疗保障支付方式。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关于开展按病种收费方式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发改价格〔2011〕674号)精神,以当地前3年(2008年至2010年)各病种医疗费用均值为病种收费参考标准,全面推进试点医院按病种收费改革。积极探索基本医疗保障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付费方式改革,及时足额支付符合医疗保障政策和协议规定的费用;充分发挥医疗保障支付方式对医院的引导、制约和激励作用。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任务重、难度大,要充分认识其复杂性和艰巨性,坚持先易后难、突出重点、稳步推进的原则,扎实做好各项工作。试点工作由省医改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省卫生厅具体指导,设区市、试点县(市、区)政府负责实施,卫生、发展改革、财政、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物价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各负其责。市、县政府应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在充分调研、多方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制定本地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努力细化、实化,突出重点方面和关键环节,深入探索,大胆尝试,力求有所突破,取得实效。实施方案由设区市政府审定后实施,报省医改办和省卫生厅备案。
(二)密切部门协作
全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由省卫生行政部门作为牵头单位,要切实做好改革试点的组织实施工作。机构编制、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按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及时出台和下达配套文件,细化、拓展相关政策措施,加强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形成推进改革试点的工作合力。
(三)强化财力保障
各地要按照国家和少有关规定,认真做好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经费测算,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并将所需资金纳入预算管理。完善政府投入方式,财政经费补助与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群众满意度挂钩,同时,加强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通过加大政府投入,建立科学合理的县级公立医院运行、管理和补偿机制,促进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四)营造良好环境
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 篇5
一、合理设置医院的功能定位和规模
1、功能定位。在改革试点期间,将龙海市第一医院建设成为我市的医疗中心。能够安全开展各种成熟的医疗技术,保证能够承担我市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危急重症病人救治、重大疑难疾病的诊治和转诊、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以及乡镇卫生院及基层卫生人员教学培训和技术指导、并承担一定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等;在适宜医疗技术推广应用的基础上认真探索和引进先进的医疗技术,在开展成熟后尽快推广应用,不断缩小与发达地区、上级医院的差距,使之真正成为我市群众放心的医疗中心;注重社会效益,努力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服务,真正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并大力支持和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
2、医院规模。预定在20 年 月搬迁新址,以三级医院的标准要求进行软硬件设施建设,按《中共龙海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同意龙海市第一医院增加床位与人员编制的批复》(龙委编„2009‟12号)的精神,核定床位600张,人员编制690名(行政管理55名、专业技术人员545名、后勤工作人员90名);同时,继续争取政府支持,在201 年之前床位数与人员编制比例达到卫生部《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规定的1:1.6—1.7,即人员编制达960—1020名。并有计划、有步骤的引进高端人才、技术和设备,使之成 为名符其实的三级医院。
七、建立完善医院监管机制
结合卫生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五部门《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卫医管发„2010‟20号)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福建省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闽政办[2011]87号)的精神,在监管机制方面做到:
1、实行卫生行政行业监管。加强卫生行政部门的行业监管职能,由卫生行政部门对医院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完善机构、人员、技术、设备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2、建立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建立以公益性为核心的医院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并将评价结果与院长任免、奖惩和医院财政补助、工作人员平均收入水平等挂钩。医院制定工作人员绩效考核标准,使用医院绩效考核专用电脑软件(医院绩效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化、精细化的绩效管理,根据绩效考核结果对工作人员进行奖惩。
3、加强依法执业监管。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医院依法行医行为的检查监督,严格执行《福建省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暂行办法》,依法查处聘用非卫生技术人员、超诊疗范围执业等非法行医行为、违法发布医疗广告行为、医疗欺诈行为及违反医德医风的行为。
4、加强医院医疗服务安全质量监管。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2011年版)>的通知》(卫办医政函„2011‟54号)要求,加强医院自身医疗质量安全评 价控制工作,每年1—2次邀请上级各专业医疗质量控制评价组织,对照各项指标对医院医疗质量安全进行评价和指导,医院根据评价和指导意见认真整改,不断规范;同时结合卫生部有关“医疗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创先争优”等各种专项活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环境,规范服务行为,保障医疗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5、加强医院经济运行的自我监管。医院于2011年 月之前,成立“龙海市第一医院经济管理委员会”,制订严格的经济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加强对医院投融资行为的监管,强化预算、收支、资产、成本核算与控制等财务管理,建立健全医院财务审计和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对大型医疗器械采购、投资建设等,都要有医院经济管理委员会的市场和社会效益分析的可行性报告,避免重复投资重复建设,浪费有限的医疗资源。在医疗收费合理化的基础上,实现医疗服务效益最大化。控制医院特需服务规模比例不超过全部医疗服务的10%。
6、加强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人文素质教育。加强医务人员“三基”训练,认真做好医师定期考核和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工作,规范医务人员执业行为。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人文素质教育,提升医患沟通技巧,提高医德医风水准,使医务人员在各自岗位上都能怀仁爱之心、展精湛医技。
7、建立院务公开和服务满意度调查机制。按便利、快捷、有效的原则建立院务公开机制,落实院务公开的领导和组织实施工作。动 员广大职工充分行使民主权力,积极参与院务公开,参与医院管理。医院成立专门部门,建立以服务满意度指标调查来评价医院管理成效和改进医院管理的机制。参照三级医院管理的标准:职工对医院管理组织机构和领导工作满意度≥80%;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检验科服务满意度≥90%;患者、医师与护理人员对医学影像部门服务满意度≥90%;患者与医师、护理人员对药学部门服务满意度≥90%;患者、医务人员对医院后勤服务满意度≥90%;已出院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度≥90%。
8、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对医院的监督作用。在2011年 月之前,完成医院信息系统建设。全面推进医院信息公开制度, 定期向社会公布医院医疗质量、医疗服务收费标准、药品及高值耗材价格情况,接受社会监督。强化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对医疗服务的监督制约作用,依照协议对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进行监督,并纳入医院考核和评价内容中。聘请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监督。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医院自律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
9、充分发挥龙海市医患纠纷调解中心的作用。充分发挥第三方调解功能,将医患纠纷的解决首先交由龙海市医患纠纷调解中心,将纠纷解决场所引向调解中心办公室,保障院内的正常医疗秩序。在医患双方无法达成调解协议的情况下,解释、鼓励、引导其走法律途径。若属“医闹”者,公安部门应配合严厉打击,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营和人员、财物的安全。同时,医院应积极参加医疗责任保险,将风险适当转移。
八、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
结合《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版)>的通知》(卫医发„2008‟27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2011‟27 号)的精神做好以下工作。
1、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幅度。继续贯彻执行《福建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医药费用控制的通知》(闽卫财函„2010‟862号)控制医药费用的过快增长。院长是控费工作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责任到人,措施到位。医院要跟踪每个科室、每个医生的工作动态情况,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重点是加强合理用药、合理检查和规范收费的管理和监督。将医疗费用增长幅度控制在《福建省2010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提出的“年增长幅度力争不超过3.5%”的目标以内。超控时严格执行省卫生厅提出的四项措施:即超收上缴、向社会公布超控情况、暂停审批大型医用设备、暂停医院及领导班子成员申报评先评优。
2、加强医保管理部门的监控。于2011年 月之前,由医保、新农合管理部门聘请相关专业人员组成“医疗费用监控专家组”,定期对医院医师发生的医疗费用进行分析和监控,及时发现不合理用药、不合理检查、不规范收费等行为,尤其对肿瘤、肾透析、器官移植后抗排异治疗等高费用疾病加强监控;将同科室医师的医疗费用及构成进行排比,对排名居前的医师进行重点监控;跟踪和分析临床上用量较大的药品和大型医疗器械的使用情况,核查用药和检查的合理性和 合法性;仔细筛查是否存在医师协助“病人”挂床骗保等行为。对于经查实存在医保违规行为的医师,医保管理部门可以进行约谈、警告、通报批评或者将违规信息通报卫生行政部门,由卫生行政部门作出相应的行政处理或移送司法机关处理。保证医院能够因病施治、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提供安全有效、价格合理的基本医疗服务。
3、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并参与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降低药价。医院应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优先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严格控制目录外药品使用比例在 %以下。加强合理用药的监管,不断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医院药品年收入占医药收入比重不超过47%。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医保部门定期检查目录外药品使用比例和次均住院费用情况。医院要积极参与药品集中采购和一般医用耗材集中招标采购,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降低采购成本和采购价格。推行大包装药品拆零配发,降低药品费用。
4、适当降低一些项目收费。在规范收费的基础上,取得物价部门的批准同意,适当降低一些大型医用设备检查和治疗项目价格,适当提高临床诊疗、护理、手术及其他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整体降低医疗费用。凡医院新引进、开展的医疗设备、项目、技术、医疗服务设施等,应向卫生行政、物价等主管部门申请新增收费项目,经批准后方可施行。
5、探索利用社会资本购置大型医疗设备。以“落实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政策”精神,探索引进社会资本,以融资、合资等方式购置大型医疗设备,减少政府(医院)的成本投入,相应 减轻医院的大型医疗设备使用率、成本回收率等压力,更利于控制医疗费用增长。
6、参考三级医院的评价指标控制诊断符合率、特殊检查的阳性率等。参考《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版)》的“三级综合医院评价指标参考值”,医院病例的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临床主要诊断、病理诊断符合率≥60%、CT检查阳性率≥70%、MRI检查阳性率≥70%、大型X光机检查阳性率≥70%、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80%、治愈好转率≥90%、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麻醉死亡率≤0.02%、医院感染现患率≤10%,尽量做到准确诊断,合理治疗,不乱开特殊检查,以相应降低医疗费用。
7、积极推行临床路径、适宜技术和医学检查结果互认。医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实行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数10个以上,并逐年增加 %,以规范诊疗行为,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成本。同时,广泛使用适宜技术,使医疗行为更为经济、安全、有效。积极推进医学检查结果互认,实行我市同级医院检查结果互认,或者与上级医院之间的检查结果互认,避免重复检查,增加医疗费用。
8、发挥医疗保障对医疗服务供需双方的引导和对医药费用的制约作用。制订和完善参保人员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的优惠政策,在医保支付比例和范围上给予倾斜,促进基层首诊。建立双向转诊,完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支持,由医院分工挂钩乡镇卫生院,对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医疗管理进行指导和支持。对于基层首诊后转诊到医院就诊的医保报销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优惠 %)。以此鼓励手段来引导分级医疗、节约医疗资源和降低医疗费用。
9、改革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推行按单病种付费,新农合、医保尝试推行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实行“总额控制、分批拨付、包干使用、超支不补、定期考核、违规扣减”的制度。结合医保基金预算管理,探索实行总额预付办法,根据定点医院上医保的实际使用量加上合理的增量,测算出总量指标和预付金额,按季度预付。探索由基本医疗保障经办机构与公立医院通过谈判方式确定服务范围、支付方式、支付标准和服务质量要求。将患者住院前与本次住院疾病相关的门诊检查纳入医保结算支付范围,鼓励支持患者做到门诊先检查后住院治疗,提高医疗资源使用效率。通过这一系列的手段引导医院节约成本,降低费用。
九、积极推行惠民便民措施
结合《福建省卫生厅关于开展2011年十项惠民便民医疗服务措施的通知》(闽卫医„2011‟14号)的精神实施以下惠民便民措施。
1、推行预约诊疗服务。医院实行网络预约、电话预约、现场预约等多种方式预约诊疗,社区转诊预约的优先诊治。到2012年底,预约占门诊就诊量的比例达到20%。本地病人复诊预约率达到30%,其中口腔科、产前检查、术后病人复查等复诊预约率达到50%。节约患者就诊时间。
2、充实门诊力量、完善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服务。充实门诊力量,特别是一些平时病人数较多的慢性病、常见病的门诊力量要充实,并且适当的延长门诊时间,满足患者需求。开展双休日及节假日门诊,根据患者就诊需求和规律,选择相关临床科室和辅助科室开展节假日上午或全天门诊。
3、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加快步伐,争取于2011年 月实行社保卡就诊“一卡通”,方便病人就诊。急诊病人抢救推行“三先三后”,即先救治后检查、先抢救后分科、先抢救后收费。确保急诊抢救“绿色通道”畅通无阻和救治的及时有效。对诊断明确、病情稳定、需长期服药的慢性病人,可开具2~4周的处方用量,方便慢病患者配药和就医。改善医院门急诊设施和条件,按日平均就诊人次需求配备轮椅、平车、候诊椅及饮水设施。开展错峰服务和分时段诊疗,简化就医手续,缩短群众等候时间。完善门诊信息管理平台,公开医疗服务信息,提供导诊、叫号、咨询、报告单打印服务,保障患者有序就诊。
4、推广优质护理服务。根据《龙海市2011年推广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增加临床护士数量,争取于201 年达到每张病床至少配备0.4名护士,每名护士平均负责患者数量不超过8个。逐步减轻患者家属对患者的生活护理。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覆盖20%以上的病房。
5、开展专家名医下基层活动。通过医院医师在晋升副主任医师前到基层工作一年、组织医院技术骨干到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对口支 援、开展医师多点职业试点等措施,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基层。
6、推行志愿者医院服务。倡议社会积极参与医院志愿者服务,医院成立“志愿者服务中心”招纳社会志愿者,并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开展志愿者导诊、助医等工作。尽量减轻“一人生病,全家受累”的尴尬现状。
7、建立患者投诉处理机制。持续推进和完善以“五位一体”长效机制建设为主要载体和重点的创建“平安医院”活动。在医院建立“医疗服务质量投诉站”,主动到病房调查病人的满意度,对投诉及时受理、认真解决,将医疗服务投诉处理、纠纷调解工作前移到病房,及时消除医患矛盾与纠纷的隐患,创造良好的医患关系与医疗环境。
8、提高新农合保障和服务水平。提高住院保障水平。推广使用就医“一卡通”,继续执行出院即时结报,方便病人报销费用。执行我市规定的市直医疗机构政策补偿比80%,封顶线8万元。大病患者保内自付超2万元的,告知其可按规定再办理补充补偿70%,最高可达20万元。根据新农合规定,开展提高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心病保障水平工作,新农合基金支付定额标准70%的费用,患者支付30%的费用。将重性精神病人常用口服药费用和残疾人九项康复医疗费用列入新农合报销工作。
9、实现基本医疗保障费用直接结算。做好医院信息系统与基本医疗保障信息系统的对接,对统筹区域内的参保者只收取住院医药费用个人自付部分,其余部分与基本医疗保障经办机构直接结算。降低参保病人预交金金额,医疗保障经办机构向医院拨付一定数额的周转 金,并按时足额结算医疗保障费用。
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 篇6
祁连县公立医院
关于上报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报告
县医改领导小组:
现将《祁连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随文上报,请审阅。
二O一一年十一月三十日
主题词:公立医院 改革试点 实施方案 报告 抄报:县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抄送:档。
祁连县人民医院印 共印:3份
祁连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青发[2011]9号)精神,根据《青海省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方案》(青政办[2011]111号)和《海北州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及祁连县县委 县政府《关于祁连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回归利益,综合改革、创新机制”的原则,已取消以药补医机制为突破口,以改革补偿机制为切入点,整体推进人事分配、服务价格、支付制度、药品采购、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建立起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性的新机制,加强县医疗服务中心服务能力和服务半径,基本实现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乡、一般大病不出县,使全县城乡居民有基本医疗服务保障。
二、工作目标
通过对全县公立医院的改革,达到构建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使公立医院形成比较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补偿机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降低服务收费,回归公益性质,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让公立医院在改革中有所发展,医务人员在改革中看到希望、人民群众在改革中得到实惠。
三、试点范围
祁连县人民医院、祁连县藏医院及阿柔、扎麻什、野牛沟、央隆、八宝、峨堡、默勒、多隆、柯柯里9所卫生院。
四、主要任务
(一)实行管办分开,建立新的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全县公立医院由县人民政府负责举办,县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受县人民政府委托履行政府出资人职责,制定并落实全县公立医院发展建设、人员编制、政府投入、医药价格、收入分配等政策措施,为公立医院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提供保障条件。
组建以县人民医院为主体、以县藏医院及9所乡镇卫生院为成员单位的祁连县医疗服务中心,对全县各类公立医疗机构人、财、物实行一体化管理,统一调配、统一运行,建设紧密型实体化县医疗服务中心,实现以大带小,以强带弱,资源共享,合理分工,优势互补。
县医疗服务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主任为县医疗服务中心法人代表;主任采取公开竞选或政府聘任方式产生,对服务中心的发展建设、人事管理、医疗质量管理、绩效考核和工资奖金分配等负总责,向县人民政府负责。主任、副主任、会计师、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组成中心管理层,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取消主任、副主任及各分支机构负责人行政级别。县医疗服务中心实行事务公开,推进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对事关县医疗服务中心长远发展和涉及广大医务人员切身利益的改革方案须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切实保障广大医务人员的参与权、表决权、监督权,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制衡的权力运行机制。县医疗服务中心另设监事会,监事会由纪委、发改、人事、审计、财政、卫生、监察、编制等部门组成,监事会独立地行使县医疗服务中心的监督权,包括调查和审查县医疗服务中心的业务状况、检查各种财务情况,并对县医疗服务中心所属的各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的任免提出建议,对县医疗服务中心的工作计划、重大决策、财务管理等进行监督和约束。
(二)实行医药分开,改革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县实行医药分开要严格执行基本药物、非基本药物和一般医用耗材以省为单位统一招标、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优先配备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配备比例要达到基本药物品种的90%以上,稳步提高使用比例;逐步降低医用耗材加成比例,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增设药事服务费、调整部分技术服务收费标准等措施,由医疗保障基金支付和增加政府投入等予以补偿。
要建立财政补偿长效机制,将县医疗服务中心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按照“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的原则,完善经费补偿机制,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县医疗服务中心的人员经费、基本运转经费等纳入综合收支预算予以核定,对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由县财政全额负担,县级财政通过加大财力性转移支付给予支持;落实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支出、重点专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费用、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投入政策,县级财政对符合规划的大型设备购置给予一定补助,对县上确定的重点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费用给予一次性专项补助;对县医疗服务中心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给予专项补助;对政府制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紧急救治、救灾、支援基层等公共服务经费按服务成本予以保障。县财政对县政府启动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发生的费用基于专项安排。支持县藏医院的发展,加强县藏医院的特色建设。多渠道筹资,逐步清理化解县医疗服务中心的历史债务。
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原则,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降低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治疗价格,政府出资购置大型医用设备按不计设备折旧的成本制定检查治疗价格;提高诊查费、护理费、手术费和增设药事服务费等体现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标准,提高和增设的标准综合考虑医疗服务成本和社会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价格调整部分纳入城乡居民医保支付范围,不增加患者负担。改革医疗保险按项目付费的支付方式,积极推行总额预付制,住院及门诊大病按病种定额为主,门诊统筹按人头定额为主的支付方式。严格执行参保(参合)病人住院医药费用周转金制度和即时结报制度,实行医疗救助“关口前移”推行救助对象医疗救助事前救助模式,完善基本医疗保障与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方便患者就医。
(三)推行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县医疗服务中心为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要发挥好公立医院服务城乡居民的公益性作用。
(四)实行政事分开,完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县医疗服务中心设立管理机关,根据职责和各自职能,管理机关内设6个职能机构,分别为综合办公室、财务科、医务科、信息中心、党支部、工会。
县医疗服务中心按展县编制部门核定下达的人员配备总量做好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工作,实行总量控制、优化结构,人员配备中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不得低于90%,县藏医院配备医务人员和藏医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不得低于70%。合理控制和设置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的规模和数量。
县医疗服务中心要健全以全员聘用和岗位管理为主要内容的人事管理制度,依据服务职能、服务范围、现有工作人员等情况,制定岗位位置方案,完善聘用制度,实行因需设岗、全员聘用、竞聘上岗,合同管理。
县医疗服务中心的医务人员和职工逐步由“单位人”变为“兴业人”,由身份管理改为岗位管理,在县医疗服务中心内按岗需求实行动态管理。严格核定公立医院个岗位的专业人数及技术层次人数,做到职业资格与岗位需要相符,不得随意招员进人、用人。除主任外,副主任、县藏医院和9所乡镇卫生院以及县医疗服务中心机关各职能机构负责人由主任提名,经主管部门和党支部同意后聘用。医疗科室主任、科室医务人员分别由院长、科室主任提名,经县医疗服务中心党支部考察同意后,由主任或院长聘用,三年一聘。继续执行央隆卫生院长年薪制。一般管理人员(含工勤人员)由院长聘用。每年对专业技术人员和工勤人员进行全面考核,并把考核结果作为聘用、晋升、评先选优及解聘的依据。
县医疗服务中心实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将医务人员的工资收入与医疗服务的数量、质量、技术难度、成本控制、群众满意度等挂钩,做到同工同酬、多劳多得、优绩优酬,收入分配要向技术骨干、科学带头人、临床医师和一线护士倾斜,其中学科带头人、医学专家的收入高于医院管理层的平均水平。
(五)加强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培养和信息服务机制。依托国家县级医院能力建设项目,优先改善县医疗服务中心设备配备和服务条件,重点支持急诊科、临床重点学科和特色专科建设,以及老年护理、血液透析、康复、儿科、妇产科、口腔、病理、精神卫生、地方病、传染病防治等医疗薄弱领域的能力建设。加强藏医院能力建设,充分发挥藏医药简便验廉特色和优势。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结构。县医疗服务中心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建立健全县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每3-5年轮训一遍。新进入县医疗服务中心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师和护士,原则上须具备相应资格并进行规范化培训。积极培养县域内临床学科带头人,加强临床、护理、影像、检验、药学、病理等卫生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每年选派不少于3名专业技术人员到省、州三级医院进修学习,时间不少于一年。增强护理人员力量,医护比例不低于1:2。在职称晋升和聘用等方面,对长期在县医疗服务中心工作的技术人员给予政策倾斜,注重临床经验、技术水平、患者满意度等基本条件。通过政府给予人才引进专项资金支持、职称晋升、荣誉授予等措施,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到县医疗服务中心长期职业。
加快县医疗服务中心信息化建设。依托国家卫生信息化建设项目,到2012年底,县医疗服务中心建立满足门急诊挂号、收费管理、药品管理等功能的县医疗服务中心管理信息系统,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县医疗服务中心信息平台,以及远程医学信息支持系统,开通县与乡、县内与县外对口帮扶县医疗服务中心远程会诊系统,基本实现医疗质量控制、药物合理使用、医疗费用控制等方面的信息技术监管。
(六)开辟医疗绿色通道,完善便民惠民机制。县医疗服务中心全面开展无节假日门诊,优化医院门急诊环境和流程,完善门诊信息管理平台,公开医疗服务信息,广泛开展便民门诊,开辟急诊急救绿色通道,提供导诊、咨询、叫号、报告单打印等便民服务。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推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制度,严格控制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购用抗菌物品种不超过35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的处方比例不超过20%。要全面开展临床路径管理,开展的病种数不少于8种(藏医院不少于5种),并积极开展按病种收费改革试点,病种数量不少于8种。建立患者投拆处理机制,落实首诊负责制,及时受理解决患者投诉,提高群众满意度。
完善帮扶机制。县医疗服务中心要积极联系省、州大医院,引进和推广适宜医疗技术,开展危重病例远程会诊、重大疑难病例转诊等工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帮扶机制。同时建立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加强乡镇卫生院及村级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并对乡镇卫生院、村级卫生室的技术帮扶指导和人员培训,促进人员、技术、管理等医疗资源下基层,提升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技术水平,吸引一般常见病、慢性病、康复等患者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实现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发挥农村牧区卫生服务网络的整体功能。
(七)完善制度建设,健全县医疗服务中心科学化管理机制。
县医疗服务中心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立会计师岗位,由县财政局向医疗服务中心委派1名会计师,健全内部财务控制度,加强内部和外部审计。严格执行《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强化经费预算和收支管理,全面推行全成本核算和控制,建设健全成本定额管理制度、费用审核制度,加强经济运行和成本绩效分析,提高县医疗服务中心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同时要加强人员、医疗技术和质量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控制评价体系,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重点抓好病历书写、手术安全、医院感染和急诊急救等工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八)加强作风建设,建立医德风范机制。扎实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强化医疗服务行为规范,严格落实医务人员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办法,加大不良行医行为监管和惩戒力度,严肃查上违法违纪违规的单位和个人。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引导和激励广大医务人员弘扬救死扶伤精神,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提高服务水平、改进服务作风的良好风气。
五、实施步骤
1、组织动员阶段(2011年6月-7月)。通过考察、论证、制定《祁连县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修改完善报县委、县政府同意后动员并启动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2、完善制度阶段(2011年7月-8月)。制定完善实施细则和相关制度,总结形成完善的制度和实施办法。
3、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8月-2011年10月)。在完善制度和实施细则的基础上,试点医院全面推行公立医院改革。
4、总结提高阶段(2011年10月-2011年11月)。总结公立医院改革中取得的成绩、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家、省关于公立医院改革的相关要求及其他地区取得的先进经验,修订完善我县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改革。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制定符合本县、本单位实际的实施细则,细化措施,突出重点,在体制机制创新上积极稳妥,大胆尝试,力求有所突破,取得实效。
(二)加大财政投入。积极申请财政,落实试点公立医院政策性投入;对承担公共卫生职能医疗机构经费投入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公立医院项目建设支持力度,促进县医疗服务中心加快发展;落实公立医院信息化建设投入;安排专项资金,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
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 篇7
义乌小商品市场快速发展, 2013年小商品市场交易额约达683多亿元, 连续23年居全国各大专业市场榜首, 是我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义乌市场商品种类丰富、品种繁多, 境外采购商在义乌市场通常多品种、多批次、小批量采购, 在出口通关环节通常是多个采购商、多种商品以拼箱组柜方式报关, 这种交易模式与我国传统的基于大批量、单品种的一般贸易监管模式很不匹配。为加快义乌小商品通关速度, 海关总署为义乌量身定制了“旅游购物商品”监管模式和小商品归类简化政策, 为义乌市场的发展壮大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 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如少数不法企业和出口人利用义乌小商品出口的特殊优惠政策, 将国家禁限类货物、侵犯知识产权货物, 甚至危险品、毒品等混充为义乌小商品市场采购货物申报出口, 在海关追究违法责任的时候发现其经营主体与实际发货单位没有任何关系, 其真实主体利用虚拟经营单位的名称来组货出口, 给海关监管带来了一定的压力。此外旅游购物贸易方式作为一种过渡措施, 其法律措施一直不够完善。为更好地促进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 《商务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工商总局、质检总局、外汇局关于同意在浙江省义乌市试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函》出台, 同意同意自2013年4月18日起, 实施市场采购贸易方式。
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实施内容
(一) 明确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概念和范围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 是指在经认定的市场集聚区采购商品, 由符合条件的经营者在采购地办理出口通关手续的贸易方式。国家禁止、限制出口的商品不适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义乌市市场集聚区范围为义乌国际小商品城, 义乌市区各专业市场和专业街。
(二) 放宽多元化贸易主体
为支持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发展, 要扩大商品采购主体的类型, 因此允许外商投资公司成为新的贸易主体。此外, 进一步简化商事登记手续, 放宽企业住所登记条件, 允许没有办公场所的电子商务企业进行电子托管, 注册资本可以延期缴纳, 简化试点企业的年检、验资、行政许可及登记审批的手续。
(三) 鼓励出口, 实行市场采购出口商品增值税免税政策
对于市场采购贸易经营者出口并纳入义乌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免税管理系统管理的货物, 出口增值税免收, 只要在系统里进行登记, 不会进行补交, 不实行免税资料备查管理和备案单证管理。
(四) 享受通关便利化措施
对试点企业的通关货物, 海关采取通关无纸化方式进行通关, 并给予市场采购贸易货物优先接单、优先审单、优先查验、优先放行等便利通关措施。
(五) 允许市场采购贸易采用人民币结算
对于义乌市来讲, 产品多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受人民币不断升值和汇率的剧烈波动影响较大, 采用人民币进行国际贸易结算后, 可以降低外汇汇率风险, 同时还可以降低企业的汇兑成本, 减少企业的财务结算成本。
三、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实施的意义
一是义乌小商品市场采购贸易上升为国家顶层贸易方式, 得到了国家的充分认可和支持, 也使得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在企业中得到成分肯定, 既有利于市场采购贸易的快速发展, 有利于当地企业主体的发展壮大。二是利用市场采购联网信息平台进行管理, 从平台登录、交易登记、组货、报检、装箱、报关、免税管理到跨境结算每个环节都要经过平台进行操作, 强化对义乌小商品国际贸易产业链各个环节的监管, 有利于责任溯源, 促进市场良性发展。三是配套实施了各项简化政策, 有利于市场的充分发展, 促进企业的出口贸易规模的扩大。从经营备案、商事登记、小商品出口报关简化归类、商品检验、外汇核销等方面都给予简化宽松政策, 以此来促进企业外贸出口的稳定增长。
四、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实施的政策建议
首先, 扩大市场采购主体范围, 简化注册手续, 缩短商务部门对外贸易市场采购主体备案登记时间。针对义乌市电子商务发展迅速的特点, 接下来对于电商企业市场采购的主体备案及注册条件要给予更大的优惠措施, 对于企业备案注册等业务争取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 注册场所不要求实体办公条件, 注册原始资本可以缓缴和降低比例。对于市场采购贸易主体的日常经营事务能够做到随到随办, 及时完结。
其次, 给予通关便利化措施, 实行通关和转关无纸化, 提高工作效率。目前义乌海关实施无纸化改革后, 通关效率显著提高, 接下来对于市场采购贸易的货物的简化政策可以进一步完善, 争取客户通过上传小商品清单之后, 能够自动生产简化清单, 对于联网企业的货物申报不实的情况, 简化货物处理流程, 同时进一步完善电子H2010系统, 缩短系统审结和放行指令时间, 加大义乌陆港物流中心机检设备的投入, 减少企业查验等待的时间。
再次, 对市场经营户商品出口采取宽松检验检疫措施, 但一旦出现质量问题, 则实施严密监管。出口一般商品和一般国家的, 直接给予签证放行, 对于敏感国家和特殊商品按企业管理类别进行抽检, 缩短检验周期, 给予企业便利化通关的政策优惠。但由于小商品种类多, 数量小, 通关时间紧迫, 一些企业商户会把商检的商品掺杂在普通货物里, 一旦检验发现问题, 则取消检验便利政策, 给予严密监管措施, 以此保证出口商品的如实申报。
最后, 取消出口收汇核销, 缩短结汇时间。取消凭纸质报关单、合同或外贸单据进行每笔业务的结汇, 采购商向银行提供申请结汇申请、货运代理协议等材料后, 向银行申请结汇, 参与代理企业进行总量核查, 能够使货物流与资金流基本平衡即可。
五、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实施的操作方案
(一) 市场采购贸易经营者的备案登记操作
市场采购贸易经营者的备案登记首先必须符合两个基本条件:一是必须是经过工商注册登记在义乌市的外贸流通经营主体;二是已取得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证明或者是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满足以上两个条件之后, 如需成为从事市场采购贸易的经营者, 则需向当地商务局办理备案登记, 所需材料包括市场采购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表、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对外贸易经营者备案登记或外商企业批准书复印件及法人身份证复印件等。
(二) 商户操作
首先市场经营商户要登录市场采购信息联网平台www.ywtrade.gov.cn, 从公众入口用IKEY登录系统, 此时主要包括两个模块操作, 一是商品经营户对采购人采购的货物信息进行交易登记;二是交易登记修改查询。商户首先在系统中输入交易的商品名称进行查询勾选商品或者手动输入商品名称添加, 系统会自动把勾选的商品列到已选购的商品列表中, 此时商户需要把每种商品的数量和单位进行补充完整, 填写完成后点击“完成采购”—“确认”。此时, 系统会自动显示交易成功, 并显示交易编号。如果需要对交易登记的信息进行修改, 则要点击交易登记修改查询模块, 通过点击原先的交易编号进入商品修改删除界面, 修改完毕之后进行保存。
(三) 外贸企业操作
外贸企业操作主要包括四个模块:一是根据市场采购交易编号进行组货操作, 完成商品货物清单的制作;二是装箱货物清单发送报关行;三是代商户进行交易登记和增值税免税操作;四是向银行申请结汇操作。登录市场信息联网平台后, 首先进行组货操作, 按照采购交易编号进行新增导入商品信息, 此时外贸企业在原先数据的基础上对货值和重量等数据进行补充, 全部完成保存后, 系统会自动生成组货编号;然后点击装箱货物清单发送界面, 通过输入组货编号进行新增, 补充输入集装箱号、报关企业、提单号等数据后, 生成装箱货物清单, 确认无误后发送至报关行;如果商户没有进行交易登记, 外贸企业可以代替商户进行代交易登记操作, 此外贸企业还可以代为办理增值税免税申报, 要签订《代理出口货物协议》, 并在货物出口报关后向税务机关申请开具《代理出口货物证明》, 在次月纳税申报期内向税务主管机关办理免税申报;最后外贸企业可以凭纸质出口货物报关单、合同或协议向银行申请结汇。
(四) 报关行操作
报关行操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货物简化清单归类;二是报关单信息的补充申报。外贸公司完成货物清单发送后, 报关行就可以进行简化清单归类操作, 点击货物清单归类, 新增货物清单, 输入每种商品的HS编码之后, 此时可以生成简化归类清单;简化归类完成之后, 再进行报关单数据的补录入, 主要是清单确认、柜型和卡口的选择, 确认后, 就可以点击报关单的补充申报。
参考文献
[1]黄艺.义乌市场采购出口商品检验监管模式创新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06) .
[2]张汉东.探索建立“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J].今日浙江, 2011 (10) .
[3]王君英.专业市场国际化背景下的“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研究[J].中国经贸, 2012 (12) .
[4]季晓伟.“市场采购”新型贸易方式下的外贸操作特点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 2013 (09) .
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 篇8
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养老服务的重要论述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养老服务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创新推动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按照《民政部财政部关于确定第四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的通知》(民函〔2019〕88 号)要求,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民生服务短板”问题专项整治为重点,以老年人服务需求为导向,通过政策扶持、社会化运营、市场化运作,破除发展障碍,健全市场机制,大力推动养老服务供给结构不断优化、社会有效投资明显扩大、养老服务质量持续改善、养老服务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到 确保到 2021年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有效满足老年人多。
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让全市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二、基本原则
(一)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深化养老服务业“放管服”改革,发挥政府在统筹规划、政策扶持、资金补助、市场培育、服务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发展模式和运行机制。
(二)保障基本,统筹发展。重点为经济困难的失能、失智、失独、空巢、留守、高龄等老年群体解决最紧迫的刚性需求,推动建立完善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质量。
(三)改革创新,提质增效。在改革试点任务上统筹推进,在服务标准、服务能力、社会参与、队伍建设等方面实现突破,培育养老服务示范县(区)、示范乡(镇)、示范点(单位),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试点经验。
三、主要目标 全面开展城乡养老服务改革,继续深化农村养老“四个三”模式,实现“四个转变”目标;扎实开展城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探索“1+N”设 城市养老服务模式(即:街道建设 1 个城设 市养老服务综合体、社区建设 N 个养老服务站点),实现“ 四个融合” 目标(即:兜底保障与普惠养老相融合,城市养老与农村)
养老相融合,机构、社区、居家养老相融合、医养相融合)。初步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政策体系逐步健全,基础设
施更加完善,供给主体更加广泛,服务提供更加专业。
到 2020 年,城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 75%、农村达到 55%以上;新增、独立建设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50%以上由社会力量运营;50%及以上的公办养老机构开展向居家和社区养老延伸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签约服务率不低于 50%。
到 2021 年,城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 90%以上、农村达到 60%以上;新增、独立建设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60%以上由社会力量运营;60%及以上的公办养老机构开展向居家和社区养老延伸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签约服务率不低于 60%。
四、重点任务 (一)加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1.加强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统筹规划一批老年公寓、康养小区等养老服务设施,分类建设一批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即街道建设养老服务综合体、社区建设嵌入式养老机构、居民小组建设养老服务站点; 全面落实新建小区与配套社区养老服务设施“ 四同步”(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政策,确保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养老服务设施;老旧小区通过政府回购、租赁、改造等方式因地制宜补足养老设施。到 2021年,力争所有街道至少建有一个具备综合功能的社区养老服务机
构,社区日间照料机构覆盖率达到 90%以上。〔责任单位: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各县(区)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2.推进居家和社区适老化改造。开展居住小区无障碍改造、加装电梯等,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适的社区环境; 统筹村(居)委会活动阵地、日间照料中心,完善养老服务功能;加快推进中央厨房或老年人助餐点建设,为辖区老年人提供助餐送餐服务;采取政府补贴或小区物业维修基金等方式,开展家庭适老化设施改造。到 2020 年,对纳入特困供养、建档立卡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给予最急需的适老化改造。〔责任单位: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各县(区)政府,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残联〕 3.完善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覆盖县、乡、村、组的四级养老服务设施,即区县建失能特困人员照护中心、乡镇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村委建养老服务分中心、小组建养老服务站点;实施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增加日托、上门服务等功能,将农村敬老院建设为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开展向居家和社区养老延伸服务。2021 年底前,每个县(区)至少建有一所以农村特困失能、残疾老年人专业照护为主的县级层面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责任部门: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各县(区)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教育体
育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文广旅局、市卫生健康委〕(二)培育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主体。
4.放活养老服务市场。建立老年人及养老服务设施基本信息动态管理数据库,重点筛查经济困难的失能、失智、失独、空巢、留守、高龄等特殊老年人服务需求;实施养老服务“同城发展”,培育或引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龙头企业或社会组织; 对在眉山市范围内连锁经营养老服务设施的企业或社会组织给予一次性的扶持奖励。
〔责任部门: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各县(区)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数字经济发展局〕 5.提升养老服务队伍素质。建立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及专家信息库,探索实施养老从业人员岗位补贴; 市、县(区)分级设立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定期开展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开设“ 养老论坛” 及企业政府“ 双讲课堂” ;建立养老服务志愿者。
队伍,并建立长效服务机制。〔责任部门: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各县(区)政府,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团市委、市妇联、市文明办〕 6.提升智慧养老服务质量。
建设统一管理、综合开放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发展“ 互联网+” 居家和社区养老应急服务网络,开设应急救援 功能;充分利用智能化平台,依托科技支撑,改造提升现有信息平台,整合医疗卫生、家政、志愿服
务等资源,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为老人提供科学、便捷的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在服务管理中开发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相关信息产品和工具。〔责任部门: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各县(区)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数字经济发展局、团市委、市妇联、市文明办〕(三)提升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
7.推进医养融合发展。
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居家和社区于 养老服务机构建立签约服务机制,签约服务率不低于 60%; ;为65 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与社区老年人家庭建立签约服务机制,定期开展巡诊及健康管理等服务;为失能老年人设立“家庭病床”,为社区高龄、重病、失能及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探索依托医疗机构开设养老床位,依托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实现失能、半失能老人医养需求。〔责任部门: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各县(区)政府,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市医疗保障局〕 8.做好特殊老年人专业照护工作。聚焦高龄及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服务的刚性需求,重点扶持发展满足基本养老服务需求、服务高龄及失能失智老年人的养老机构; 重点为特困人员、经济困难的失能失智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提供托到 养服务;重点发展护理型床位,到 2021 年,养老机构护理型床
于 位占比不低于 40%; ;进一步落实特困人员照料护理补贴、高龄津贴及老年意外伤害保险等老年人福利政策。〔责任部门: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各县(区)政府,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 9.规范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标准。贯彻落实《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基本要求》(GB/T 33168 2016)和《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设施设备配置》(GB/T 33169 2016)两项国家标准;探索制定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地方标准; 建立老年服务需求评估制度,对老年人失能 失智 等级、服务需求类型等进行评估;建立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行等级评定制度,将评定结果。
作为政府补助运行经费的主要依据。〔责任部门: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各县(区)政府,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市市场监管局〕(四)创新养老服务发展模式。
10.养老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失能失智、孤寡失独、特困、高龄等老年人纳入重点服务对象,定期提供“六助一巡访”服务(即:助洁、助餐、助心、助医、助农、助急、巡访);将有能力的贫困人口纳入养老服务队伍,提供就业平台,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利用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机构闲置床位,在保障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将有意愿集中供养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行低偿集中供养。〔责任部门:天府新区
眉山管委会、各县(区)政府,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 11.推广实施城乡互助养老。以村、组养老服务设施为载体,按照“低龄帮高龄、健康助失能”的思路,依托村老协成立互助养老服务队,定期为农村空巢老人提供服务;全面建立居家护理制度,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和引导基层组织、社会组织等面向特殊困难老年人开展生活照料服务。〔责任部门: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各县(区)政府,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 12.探索机构社区居家融合发展。鼓励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积极引进养老服务企业或社会组织,采取“ 公建民营”、“ 民办公助”、“ 购买服务” 等形式,运营管理社区养老服务; 设施;推进养老机构向居家和社区开展养老延伸服务,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要为居家养老提供支撑,将专业服务延伸到服务站点及居家老年人。〔责任部门:天府新区眉山管委会、各县(区)政府、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委〕 五、实施步骤(一)试点启动阶段(2019 年 9 月—11 月)。各县(区)要提前规划申报试点工作项目,制定本地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实施方案及工作清单,召开专题会进行安排部署。
(二)分步实施阶段(2019 年 11 月—2020 年 4 月)
。各县(区)确定试点乡镇(街道),按照验收标准逐项推进落实。在完成规定动作基础上探索创新,形成各自特色和亮点。
(三)完善自评阶段(2020 年 4 月)。各级民政部门联合财政部门对照验收评分表对本地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自评,查漏补缺,每个区县形成 1 篇以上典型经验报送市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四)验收评估阶段(2020 年 5 月)。民政部、财政部将组织专家对各试点地区开展实地验收,共同审定验收结果。
(五)巩固推广阶段(2020 年 6 月—2021 年 12 月)。在试点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模式,丰富服务内容,总结试点经验,逐步推广实施。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原市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更名为市养老服务发展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试点工作,研究和协调解决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各县(区)政府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相应的机构。各县(区)民政部门负责试点的牵头实施,要及时向县(区)政府和市民政局反馈试点情况。
(二)落实资金保障。建立试点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切实保障资金落实到位、管理规范。市级将通过以奖代补方式,支持县
(区)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各县(区)政府要加大对试点工作的财政资金投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同时坚持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鼓励社会资金、慈善捐赠支持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三)鼓励探索创新。鼓励各地在完成规定任务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创新,针对当前居家和社区工作中的“堵点”“痛点”,探索出符合本地实际的养老模式。各地确定至少 2 项创新工作进行重点打造,实现一地一特色。各级财政将根据各地工作成效予以分类补助。
【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意见】推荐阅读:
(国办发[2015]3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10-05
关于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的实施意见05-10
公立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工作调研报告09-26
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情况汇报06-14
综合医院分级护理指导原则实施方案08-14
德安县人民医院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典型材料汇报10.106-27
专业综合改革试点09-02
沈阳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政策解读宣传手册-沈阳二四二医院08-12
彭阳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试点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