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点滴体

2024-11-26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点滴体(精选12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点滴体 篇1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点滴体会

我们已经走进了21世纪多年了,中国的教育在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的教育也吸进了信息技术的气息,作为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通过这短短几年的教学探究,积累了点滴体会如下:

一、以生为本,激发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怎样注重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值得探讨研究的问题。

首先,激发学生“我一定能行”的学习信心。教学中,我一旦发现学生在活动中的闪光点时,及时给以赞扬、鼓励,让他们亲身体验到“我能行”的快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让学生利用LOGO语言画四个正方形组成的“田”,在巡视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利用重复命令一次性完成操作,马上给以赞扬,且让他上机演示,介绍这种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细看中国教育,遍观世界教育,中国的学生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了,中国的学生已趋向于主动学习了,逐步舍弃被动教育了,他们不能只是死读书了,不能只呆在教室里面对着老师和黑板了,他们要动手去实践,去探究,让他们的智慧潜能和好奇心最大限度地处于激活状态。只有给予这样的关怀,他们才会在学习体验中充分认识到自己是一个自主学习的人,是一个快乐的人。例如:在教学《修饰文章》中,我让学生看书自学,根据自学要求,一步一步完成操作,每完成好一个操作,学生就会获得一份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所以我们要在课堂上实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使每位同学都成为学习的成功者。

二、整合学科,促进多面发展

在当今的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其本身就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它涉及面达到十几门学科,至于语文,数学,英语,自然,美术,音乐,等小学生所学习的科目更是包含在内了,如果单独把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来教的话,显然是不够完善的,如果将信息技术课充分应用在其他的学科中,与其他学科一起出现在课堂上,可以通过幻灯片,音乐,影像等显示,我想肯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甚至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操作一下,这样不但可以学习到本科目的知识,也能对信息技术的了解,而且能够亲自操作来学习,打破了学生传统的学习禁区,使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学习兴趣也浓了,这样把学习地主动权还给学生,能提高学科教学地质量,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地理论框架。

三、自主探究,获得知识技能

新的课程改革纲要中要求教师“改变课程实施过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些理念对改革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在教学中应该留给学生想象的空间,老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自己主动获得知识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学《画星星》一课时,我首先不是直接讲解演示,而是出示正五角星图让学生观察,引导学生知道正五角星的边和角都相等,然后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看书自学,根据自学要求,学生了解到正五角星的角度是36度,旋转角度为144度,然后一步一步操作,最终画出正五角星。正五角星会画了,其它的正七角星、正九角星等等同样可以很快画出来了,这样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不仅学会了画正多角星,而且逐渐学会自学的方法,每完成好一个操作,学生就会获得一份成功的喜悦,就会从中品尝到收获的乐趣。所以我在教学中,经常让学生看书自学,尽量减少我的讲解,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同学们的自我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协作学习,增强竞争意识

协作学习是由多个协作者共同完成某个学习任务,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协作者之间分工协作、相互配合、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上《制作表格》时,我先让学生了解表格的知识,然后进行分组合作进行插入8行7列的表格,并告诉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互相配合,“三人行必有我师”,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进步;另外,学生指法练习比较枯燥乏味,我就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比赛一下,看看哪一个小组打字速度最快,同学们都自主练习指法。在上《文件大管家》这节综合练习课时,我先对40位学生进行分组,然后我对其分配任务,让他们自主学习,其组长进行帮助不会做的同学指正错误。这样学生自己进行操作训练的同时,挑选做得又快又好的学生当小老师巡视检查其它同学的练习情况,对有困难的同学给予帮助,这样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的学习需要竞争,但更需要合作。这样在课堂上才能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更加生动、活泼和丰富多彩。

五、鼓励实践,培养创新思维。

小学生学习计算机是与具体实践操作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就是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因此,计算机教学要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学生只有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才能学好用好计算机,所以在课堂上我总是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的主题,然后启发同学,逐步过渡到学生在同一小组中展开讨论,互相探讨,互相帮助,由学生自己主动地向老师提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让学生自己来说说在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可以采取的对策、方法。最后由同学们上机操作来检验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如果还是有问题我将从旁协助解决。例如,学习《美化文章》一课时,我首先自制课件,引导学生看书自学插入“艺术字”、插入“自选图形”。学生边看书边尝试,知道了如何插入“艺术字”,有的主动给大家演示插入“艺术字”的方法,以展示他“未教先会”的本领。在尝试插入“自选图形”时学生遇到了困难,因这部分操作比较复杂,教师在关键处、难懂处点拨,让学生不时地体验愤悱待启、豁然开朗之感,发挥教师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我相信成功可以使人向上,所以在课堂上我努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条件,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尝试活动来获取知识和技能,不但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很有好处,而且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教给了学生最朴素的科学研究方法。

总之,让全体学生在课堂上投入地学,是每位老师渴望达到的最高境界。深信只要让自己全身心的角色投入,不会有做不好的事。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点滴体 篇2

● 遵循认知规律, 合理设计上机任务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 每学期结束后大部分学生都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 就是前学后忘, 虽然上课时知识点都能掌握, 但过段时间就又不会操作了, 如果让学生做一件完整的作品, 大部分学生都很茫然, 不知从何处着手。客观地讲, 绝大多数学生对信息技术课还是很感兴趣的, 笔者在课堂上的讲解也算到位, 每节课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点也都掌握了, 但是为什么一学期结束, 很多的知识点都忘记了呢?为什么学生对做一件完整的作品无从下手呢?

回顾自己学习信息技术的经历, 笔者发现上课学习的知识只有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 才不会忘记。于是, 笔者就想能不能在每学期初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况, 给他们制定一个较大的和任务, 并通过完成这个任务把一学期的知识点贯穿起来, 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呢?为此, 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些尝试。例如, 小学阶段学生主要应掌握的是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如文字的简单处理、文件和文件夹的相关知识、Word的使用、幻灯片的制作、互联网的基础知识等。因此, 在学习画图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将美术知识运用其中;学习Word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将手工小报变为电子小报;学习上网知识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搜索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的知识点, 在促进其他课程学习的同时, 提高个人信息素养;学习多媒体制作时, 教师可引导学生帮助其他老师做课件, 制作毕业相册等, 从而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提高信息技术水平。

● 尊重学生个性, 贴近学生实际选定目标、设计上机任务

教师在确定目标内容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个性特点, 给学生提供几个参考目标, 然后讲解如何制作, 如何查找素材, 如何根据学习进度来完善作品, 给他们提供一个明确的方向, 促使其自行探索。

例如, 笔者所在学校申报了乌鲁木齐市的绿色学校, 因此要求学校的每位学生都要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具体做法, 笔者利用这个机会, 让学生制作了一件有关保护环境的作品, 把本学期的知识点贯穿起来。低年级的学生通过创作保护环境的电脑画来学习电脑绘画的知识;中年级的学生通过使用Word制作一份电子简报, 或者用Power Point制作一个幻灯片, 来宣传环境保护的知识, 并通过这种方式把本学期所学的Word和Power Point的知识点串起来, 通过制作作品, 学生不仅学习了计算机的有关知识, 还体会到环保的重要性。然而做出一件丰富多彩的作品, 学生已有的环保素材是远远不够的, 他们还需要通过学习互联网的知识, 利用网络去查找资料并下载, 这又培养了信息素养。

● 巧妙布置上机练习,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热情

信息技术教师的主要责任是引导学生去掌握实用的信息技术知识, 努力改善他们的思维品质。因此, 在开学伊始, 笔者会告诉学生根据目标要制作什么样的作品, 可以自己单独制作, 也可以几个同学协同合作, 在学期末展示完成的作品。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学习有关的知识, 去搜集相关的信息, 这不仅有助于掌握信息技术课中的知识点, 而且对其他课程的学习也有所帮助。因为一份好的作品不仅要有艺术性, 而且还要有思想性, 这对丰富学生的文学、艺术知识, 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力, 提高信息素养都很有帮助。

笔者每学期给学生提供不同的大目标供其选择, 如2007年、2008年, 笔者提出了以“迎奥运”为主题的目标, 2009年提出了以“低碳生活”为主题的目标, 2010年提出了以“世博会”为主题的目标, 2011年提出了以乌鲁木齐市举办的“亚欧博览会”为主题的目标等。

● 充分利用课堂知识点完成任务, 及时点评学生作品

合理的上机练习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为了完成作品, 学生们都行动了起来。他们认真预习、听讲, 做练习;为了做出好的作品, 甚至老师还没有讲的内容, 他们也提前看书学习。学生有疑问来问笔者, 笔者也尽量不直接给出答案, 而是引导他们从书中去寻找答案, 在实践中寻找答案。由于课堂时间紧, 多数学生都是在家里做作品, 因此课堂上笔者就尽量少讲, 且只讲重点, 以便多留时间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学生通过学习课堂知识点, 提高了自身的制作能力, 也使作品能够不断得到完善。

同时, 对已提交的学生作品进行演示和评价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激励其他学生, 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势或差距, 笔者将已提交的学生作品在全班演示, 并讲出这些作品的优点与不足, 也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评价, 发表意见和建议, 学生们做作品的兴致更浓了, 极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点滴体会 篇3

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若询问50名学生:“你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吗?”会有49人说“喜欢!”学生这种高涨的学习热情,教师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们把期望变失望,不管学生的“底子”是多么的参差不齐,教师都要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因此,选取最佳的教学形式,才能真正让学生对每节课都有新鲜感。在教学中,要化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变虚为实,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给三年级的同学上《计算机的组成》时,我避开了复杂难懂的计算机结构,从课桌上的一台计算机说起,首先给同学们介绍了各个部分的名字,然后让大家看一看各个设备的后面有些什么。同学们一个个都兴致勃勃地弯下腰去查找,有的说显示器后面有两条线,有的说键盘后面有一条线,还有的同学说主机后面有很多很多线。然后我又引导他们顺藤摸瓜看看这些线都连到什么地方去的。通过这样的教学,同学们不仅了解计算机的各个设备,而且掌握了计算机的连接方法,更重要的是消除了他们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任务驱动”,保持学习兴趣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则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大的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学生必须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教师不断地挑战和激励学生前进。

在给三年级的同学上《复制与粘贴》时,我给学生设计了情境优美的课件,并提出了三点任务:“把你邀请的小动物复制到画图文件中”(复制、粘贴)、“让蝴蝶飞到花朵上”(移动)、“添加自己的创意,展示个性”(体现层次性),前两个任务必须完成,第三个任务可选。上机时,我又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求知的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三、利用小组合作,缩小个体之间的差异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估计没有哪个学科在体现学生的差异方面有信息技术课这样明显。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在计算机课上,有些学生可以说是一点就通、举一反三,而又有不少学生基础较弱,学有困难。这就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如果教学内容太浅了,基础好的学生就不能很好地配合,而稍微加深一点,基础差的学生便不能接受。为了解决这个实际矛盾,我主要采取了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组与组之间资源共享。具体方法是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搭配编组,推选基础较好的同学做小组长,平时上课时由小组长负责检查、指导组员的学习。因为现在都是一人一机,有些基础差的同学常常会跟不上老师的教学进程,这时就由小组长担当起小老师的角色。在完成一些综合性较强的任务时,不仅同组同学要互帮互助,组与组之间也要利用局域网的便利,进行资源共享。这样,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让孩子们懂得了协作的重要性。

在学完画图的基本操作后,我组织了学生开展图画作品大赛活动,同学们自愿结合,分成了若干个小组,大家有明确的分工,有负责设计的、有负责制作的……另外各个小组还将作品存到指定的文件夹中,对作品的评价,改变了以前由教师一人说了算,利用广播教学,大家畅所欲言,相互评价。

四、组织各类竞赛,品尝学习兴趣

按不同年级学生的兴趣组织一些不同层次的兴趣小组,对学生进行重点培养。例如汉字输入、电脑绘画、多媒体制作等。学校也可通过各种竞赛活动,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指法输入比赛”“中文输入比赛”“绘图比赛”“优秀电子报刊展示”等。通过这一系列的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电脑操作水平。也可把学生的作品放在校园网上展示,一段时间后,组织评比、总结、反馈,对好的作品予以表扬。展示学生的作品(包括展示其操作过程与最终成果),对于被展示者来说是一种鼓励,对于其他同学来说则是树立了一个追赶的目标,是一种鞭策。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将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我想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探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必将逐步走向成熟、趋于完善。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点滴体 篇4

小学科学与小学的其他学科不同,科学课是比较贴生活,实验性强的一门学科。其目的是:学生通过学习科学,能知道与身边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了解科学探索的过程和基本方法,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形成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培养爱科学、爱家爱祖国的情感。其指导思想是:(1)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2)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原则。(3)以探究活动为科学学习的核心。所以,注重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即通过“动手做实验”来进行,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验证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次次实实在在的科学探究过程,会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真正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已经成为科学一个基本教学特点。因此,科学课的教学必需真正贴近自然、贴近经验、贴近生活、充满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如何提高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效果?下面谈谈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一、激趣让学生喜欢去发现和探究

在探究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它在教学中的每个环节中都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如上课前利用故事、报道、儿歌等方式引入课题,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又如集中话题中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引出学生对该问题、时间或现象的最初看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情境,让学生不断有新的发现,并在发现中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比如,在一个观察活动结束时,有意识地提问:“在观察过程中,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尽管只是一句话,但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训练,经常这样的教学,学生会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活动,从而得到更多的问题,从自己想要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开展后续活动,不再是教师要求学生去做,学生的主体性就能得到真正的发挥和发展。例如,《水的观察》是小学科学课本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第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经历了前面三个单元植物、动物和我们自己的观察活动后,学生对自己的感官有了初步认识、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自己的感官并用比较的方法来观察、研究水,进而对自己的感官有进一步认识、了解的一堂课。在这堂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顺序,讲究卫生和安全。基于学生前面的学习基础,相信这堂课的学习、探究,学生不会有太大的困难。在教学设计时,我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将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能对事物提出科学问题作为教学设计的重点。指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感官并运用比较的方法观察事物;学会自己设计观察记录表。让学生对周围事物产生兴趣,能留心观察并进行观察、探究等活动。通过探究比较,学生对水的特性有了一定的认识。为联系生活实际,教师又引导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水的现象和对水提出科学问题,至此,学生情绪高涨,思维异常活跃,每个学生都动了起来,然后进行课后拓展,让学生带着有兴趣的问题下课,让他们进行自主探究活动。虽然科学探究是一种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重要学习方式,但显然不是惟一的方式。课堂中有效的学习要依靠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所有的科学知识都只用一种方式来完成的,教师需要考虑设计一个“探究过程”,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交流合作使课堂更精彩

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有了更多的思考、交流的机会,经常会提出一些教师想不到,教材没提示的研究方法,我想这实际上是课改所希望看到的。如果只为学生提供一两种材料,确实又不能够保证孩子们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研究。所以将课堂变成展示、交流的舞台,让学生把课下研究的成果在课上充分的展示、交流。可以说是一种最优方法。例如,三年级一节科学课《周围的空气》,要求学生用薄而透明的塑料袋收集空气后用感官感觉空气,并能够用口头语言把自己的感觉描述出来。我问,你有什么方法也能把空气放到课桌上进行研究呢?生:用塑料袋装一些空气、拿气球吹一些空气、我们用玻璃杯扣住一些空气。师:好,同学们想了这么多办法,我们就用这些办法来收集空气。学生一听到“开始”就迫不及待地动手做起来,有的用塑料袋兜空气,有的往塑料袋里吹气,有的用玻璃杯扣空气,有的还在商量办法。空气采集到后,有的孩子在抛塑料袋,气氛非常热烈,效果明显。

三、借助实物,利用多种感宫感受发现自然现象与事物的特点。

科学不是通过简单记忆、而是通过学生的参与、感悟、交往、实践、猜想、探索、归纳等活动,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学生体验、亲历对于建构知识、技能和态度都至关重要。例如科学概念的理解、科学技能的获得、科学态度的形成等等。多种感官协同参与的动手操作过程大大促进了动脑理解,而动脑理解的过程又会反过来加强了动手操作的效率与乐趣。如在教学“红番茄”课时,我特自到学校植物园拔了番茄树与其他几种植物让学生观察,让学生在小组中写出他们的发现,然后在班上汇报。又如:在教学“清清的水”这课时,为了探索液体的形状时,通过让学生带气球装着水在课堂上玩气球,同学们玩出的形状有梨、苹果、蛇、鸭子等形状,得出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液体也是没有固定的形状。我要做到利用多种感宫感受发现自然现象与事物的特点。

四、课堂好像学习的“实验室”

科学课堂就是通过带领学生经历典型的学习活动,开展大量的科学探究活动。科学课程在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时候,重点不在于科学知识体系的传授,而在于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形成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能力。以学生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些活动应当是学生熟悉的、能直接引起他们学习兴趣的、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获得大量的直接认识经验,也将通过阅读、收集资料获得丰富的间接认识经验,还将通过分析综合整理信息、假设、寻找解释和推理获得由直接认识转化为间接认识的经验,通过合作、发表、讨论、辩论获得的与他人交往的经验。学生真实在经历这种认识与实践相互交错的过程中,从自己的经验走向科学。学习科学,就是去参加、去经历一个个的观察、研究、认识等科学探究活动。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描述世界和解释世界,科学课的核心内容在于这个已知规律的发现过程。让孩子们重新走一遍科学家的发现过程。掌握了发现过程,就是掌握了科学。“过程”应成为学生学习科学的基本框架。科学课堂应是引领学生经历探究过程,而不是指挥学生去简单经历探究程序。教师要不断地通过提问题创造机会去激发学生思考,推动科学探究活动。所以在教学中能够做实验的尽量给学生做实验的机会。如:“哪杯是纯水、给水变个样、纸做的锅、自动浇水机、溶解、浊水变清”等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点滴体 篇5

开幕式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大家上午好!

今天,由XXX教体局主办,XXX实验小学、XXX三中承办的XXX市首届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晒课(XXX站)活动在这里隆重举行。首先,请允许我代表XXXX教体局对大家不畏严寒莅临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就不能不提“三通两平台”,它既是“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建设重点,又是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融合的基础条件。2011年以来,XXX县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为契机,狠抓“三通”基础工程建设。特别是2014年XXX县顺利通过了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级认定,中小学信息技术软硬件水平得到大幅提升。目前,XXX县在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平台“应用排行”中的宽带接入率、校园网建有率、校园网站建有率、生机比排行、班级多媒体覆盖率、师机比排行、教师空间开通率、学生空间开通率、资源使用等均排在前列。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活动,XXX县教师在省教育资源平台上共晒课668节,评选出县优134节,荣获市优60节、省优15节、部优8节。下面就教育信息化建设谈三点意见:

一、大力宣传,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这个核心理念扎根于每位教师头脑之中。将信息技术引入教学的全方位和全过程,推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变革,逐步实现以知识传授为主向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的教学方式转变、以知识传授者为中心向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方式转变,以应试教育为主向素质教育转变。为此,我们先后多次举办校干、教师培训,多次召开信息化工作推进会、调度会,深入农村学校开展信息化建设专题调研,真正使教师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这一核心理念的认识入脑入心,自觉投入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中。

二、强力落实,让“应用驱动”这一关键环节,变成每位教师的自觉行动。基础条件建设不是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和核心,关键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一是多种形式培训提升应用能力。如通识培训,教师全员培训,学科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课件制作、班班通使用维护技能培训、邀请专家专题培训等全面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二是开展各种评比展示活动,升级应用。如开展我最满意的一节视频课、微课制作、一师一优课、教学课件、数字教学资源等评选力促应用升级。三是要着力推进“三个用”,以达到应用促建设的目的。即“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课堂用”就是在课堂教学主战场中应用,不是有的课用、有的课不用,副课用、主课不用,而是每门课都要用;“经常用”就是应用的常态化,不是想起来用,想不起来不用,检查的时候用、不检查的时候不用,而要成为师生教与学的一种习惯和常态。“普遍用”就是大家都来用,不是有的学校用、有的学校不用,有的师生用、有的师生不用,有条件的学校都要用,条件不充分的要创造条件用,真正使教师和学生发自内心的想用、爱用、习惯用。

三、全力服务,让“机制创新”这一根本保障,成为各类学校的工作常态。教育信息化是系统工程,包括基础设施、数字教育资源、教师培训、教育教学改革等多个重要环节,我们必须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领会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实质,努力构建教育信息化的高效机制。一要建立“多方参与”的运行机制。要探索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信息化建设,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和企业专业化服务的优势。二要建立“试点先行、典型引路”的推进机制。教育信息化没有现成的经验和现成的模式,必须要不断的尝试、应用、总结,找到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有效路径和模式。三要建立“协同推进”的管理机制。政府部门明确发展方向、统筹协调,教育系统内部要形成合力,统筹推进。学校要大胆应用、勇于尝试、敢于创新,信息化越深入发展,与教育教学的结合就越紧密,要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发展中找到结合点、找准突破口,打造魅力课堂、智慧课堂,努力提高课堂效益提升教学质量。

围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今天的活动既有课堂教学展示又有学校和老师的经验交流研讨,预祝老师们晒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新特色,希望大家有所思考,认真交流研讨,多提宝贵意见。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不辞辛苦前来参加本次活动,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

运动体方位测量信息融合技术研究 篇6

运动体方位测量信息融合技术研究

针对角速率陀螺误差随时间积累和磁罗盘易受外界干扰的问题,为了提高运动体方位测量的`精度,设计了角速率陀螺和磁罗盘方位信息融合方案.分析了磁罗盘和角速率陀螺的误差特性,进行了误差建模,构建了卡尔曼滤波模型,提出一种能够检测磁罗盘低频干扰,并对干扰误差进行剔除的前置检测环节(PDL).通过仿真实验可知,该算法不仅能够有效地抑制磁罗盘高频干扰和角速率陀螺的积累误差,同时也可很好地抑制磁罗盘的低频干扰误差,可以给运动体提供较高的方位信息.

作 者:孙永荣 胡应东 韩正超 任爱爱 SUN Yong-rong HU Ying-dong HAN Zheng-chao REN Ai-ai  作者单位:孙永荣,胡应东,SUN Yong-rong,HU Ying-dong(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学院,江苏,南京,210016)

韩正超,任爱爱,HAN Zheng-chao,REN Ai-ai(北京航天光华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854)

刊 名:传感器与微系统  PKU英文刊名:TRANSDUCER AND MICROSYSTEM TECHNOLOGIES 年,卷(期):2010 29(2) 分类号:V241.6 关键词:卡尔曼滤波   方位信息融合   磁罗盘   角速率陀螺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点滴体 篇7

一、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用英语直接思维的能力

多媒体具有丰富多彩的视听效果, 使枯燥、抽象、单调的文字直接过渡到图文并茂的生动画面, 从而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声音、图像、动画的立体效果完美地、直观地代替了翻译中的汉语媒介, 学生感知英语的过程成为“图像→声音→意义”的过程。

二、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视听能力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 可以把课文主要情节用富有动感的画面有“声”有“色”地展现出来, 为学生创造出真实、生动、活泼、有趣的语言环境。在英语听力教学活动中, 学生通过FLASH中人物的表情、动作、语音、语调及场景对所听材料进行有效的猜测、联想和判断。通过人机视听互动、生生对话等轻松愉悦的活动形式来培养学生的英语视听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和复述的能力

新课程英语提倡教材内容现代化, 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八年级 (下) Unit8 Save Our World!是关于环境保护的社会问题, 我通过播放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有关垃圾 (rubbish) 的真实图片, 使学生切身感受到垃圾所带来的危害。同时我利用本单元所学到的词汇, 让学生看着图片将垃圾重新分类并“回收”。学生在课件的播放中认识并学会了这些单词, 也增强了学生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为学生听音会意提供了感知的图像, 而且也为学生用英语口头表达提供了真实的情景。我在播放时问:Look at the garbage.How many kinds of garbage can you find?How much of the garbage can be reused or recycled?学生听后认真观看图片并作出回答。在具体说的过程中, 我先提供“说”所必须运用的词汇或句型, 然后放手让学生创造性地进行口头表达。

多媒体所提供的情景打破了传统课堂观念的束缚, 消除了教学秩序“失控”的顾虑。学生在交流与探究中大胆开口, 互相学习, 说得更主动、更轻松。

四、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阅读是英语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寻求有效的阅读方法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运用信息技术或多媒体网络进行英语阅读教学, 可使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来扩大学生的阅读范围, 辅助教与学, 拓宽知识面,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兴趣。如Unit4 Lesson29 An Easter Egg Hunt是一篇关于西方复活节的文章, 学生对西方的圣诞节、感恩节等节日相对比较熟悉, 但对复活节却比较生疏。于是, 我将有关复活节来历的简介与节日习俗的图片以课件的形式向学生展示, 为学生理解本节课作了很好的铺垫, 使学生学到了课本以外的知识。

五、信息技术与英语的有机整合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共同学习、共同提高的平台

新教材内容涉及生物学、物理学、地理学、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知识, 提供的材料广泛, 内容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与实用性。依据新课标的要求, 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英语, 通过体验、实践、合作、探究等方式, 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八年级英语Unit6Connect涉及Internet的内容。我与计算机老师联系, 利用学校微机室给学生模拟一个真实的网络环境, 让学生一边上机, 一边认读相关的计算机词汇, 如Enter, Mouse, Shift等;结合课本有关如何发送e-mail的相关说明, 给学生展示发送和接收e-mail的过程;学生一边看着网页界面, 一边结合课文内容试着用课本中的英语句子进行表述, 很快理解了文章内容, 并认识了网络界面中相应的图标。信息技术为教师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打开了方便之门, 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了平台。

我对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点滴思考 篇8

关键词:信息技术;综合能力;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5-338-01

当今社会已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是信息社会必须掌握的主要技术之一,信息科技课程已经成为小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基础学科。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因此、在小学应该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重要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一、着力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综合能力

1、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对于21世纪的学生来讲,我们应努力培养他们基本的“信息素养”。如信息获取的能力、 信息分析的能力、 信息加工的能力、信息利用的能力。而在所有形式的教育中,创设一个在实际生活学习中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学习环境,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例如:互联网,它为中小学生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途径,创造了一个不同于以往的学习环境。借助于互联网,他们可以获取在书上学不到的东西,并利用这些信息来分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基于自己的学习需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倾向,它在学生的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课时学生往往怀着好奇、兴奋的心理,但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有的内容需要机械重复地训练,有的内容枯燥无味难度大,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慢慢降下来。因此,教师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愿望。利用小学生喜爱游戏这一特点,在鼠标练习中,我让学生玩WIN2000/XP自带的扫雷和接龙游戏,在探索游戏中掌握操作技能。让学生自始至终愉快地学习,尽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不断提高教学效率。

3、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新世纪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讲WORD图文混排时,需要用到绘图工具栏,我只把工具栏上重点工具提示了一下,学生就凭着他们敏锐的观察,丰富的想象,做出了一幅幅好的作品。后来我对几副想象力丰富的作品给予了表扬,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二、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1、大胆尝试“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学习任务而自主地学习。在信息技术课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的驱动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如在WORD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学习内容细化设计成各个任务:学做贺卡、学编小报等,在教师教的同时,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明白今天学习了什么,我学会了什么,并知道它可用来干些什么。

2、适当推行“小组探究”法

协作学习是一种通过小组或团队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以“学”为“主”,同时积极为学生创建协作学习环境。信息技术课本身是技术课,信息技术是一个大的概念,细化一下我们不难发现,乃是由一项项设置,一步步操作组成,很适于学生在协作学习中掌握。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创设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开放、互助、协作式的学习环境,既解决了教师难以面面俱到的问题,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友谊,提高了学习兴趣,也就提高的教学质量。

3、积极倡导“情感激趣”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认识就快;如果毫无兴趣,认识就慢,或者不予接受。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利用各个教学环节,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具有积极健康的思想情感。鉴于此,教师可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操作机器来学习新知识。这样学生在信息技术课的学习中就会感到轻松、愉快,并保持较高的学习热情。在教学内容上,也应力求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有意识地介绍一些工具软件、动画制作等,让他们在比较轻松的学习情境中了解计算机知识,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另外在计算机原理教学中可以运用形象的比喻,把抽象的原理具体化,如对计算机组成,我把“cpu”比作人的大脑、“键盘、鼠标”等输入设备比作人的感觉器官、“传输信息的线路”比作人的传递器官,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计算机原理的兴趣。

此外,教师若能赋予学生真诚的关心和爱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也能成为学生巨大的学习动力。德国教育家底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孩子们的心灵,恰如明亮清净的池水,需要教师投进一颗激情的石子,以荡起他们的情感的波涛,唤起他们求知的欲望,然后引导他们在盎然的情趣中完成学习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促进认知的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的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培养具备一定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及信息能力的学生,已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刻不容缓的责任。我们要不断挖掘潜力,把握契机,为搞好信息技术教学,促进素质教育,更好地承担起“教学育人”的重任。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教学艺术大全》

农村小学复式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9

一、重视偶发事件,抓住机会,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在复式班教学过程中,意想不到的事情总是要发生的。例如一个所答非所问的回答,引起了正在师生互动的五年级学生哄堂大笑,而在自主学习的三年级学生也随之大笑,被吸引过来。诸如此类的事情,在复式教学中经常发生。这时,教师如果停下来而去批评那些被吸引过来的学生,不但影响两个年级的教学进程,而且批评的效果未必好,学生的目光尽管不敢投向这里,但他们低着头还在听。因此,面对这样的一些情况,我往往置另一个年级的反应而不顾,而是继续教学活动。等轮到另一年级教学活动时,我会重点关注几个因“溜号”而没有完成自己任务的学生,请他们自己说出差距并分析原因,引导这些学生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刻的认识。相反,如果教师先给这些学生扣上“溜号”的帽子,他们对自己的错误不一定有所认识,有时还会产生反感情绪。

根据自己几十年教学生涯的体会,在复式教学中,干扰事件的发生不可避免,每堂课少则二三次,多则五六次。对于教师来说,首先要正视这些相互干扰现象,不能过高要求学生。否则,教师会情不自禁、不切实际地批评甚至责备学生。要处理好这些问题,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最为重要的是让学生逐渐养成这样的能力与习惯,即在被干扰的情况下立刻意识到自己正在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从而很快返回原来的思维和活动中。教师的任务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把教师的要求逐渐内化为自己的要求,遇到干扰事件时能够立即自我提醒:要做自己的事情,不能做旁观者。

二、明确学习任务和要求,强调学习结果的评价

对于自主活动的年级,学习任务和要求一定要具体明确。在布置学习活动和任务时,使学生清楚自己将要做什么,做多少或达到什么样的程度,千万不要让学生产生可做可不做的感觉。与此同时,强调学习结果的评价。这样做,可以使学生自主活动的目的非常集中单一,减少有意注意转移的可能和次数。在学生自主活动能力和习惯还没有养成的情况下,多种学习目标的实现和活动的转换都是比较困难的,这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最为明显,因此学习要求更要单一而明确。在进行学习活动评价时,要尽力让每个学生的活动都能够得到评价,避免个别学生产生侥幸心理。之所以这样做,目的是使学生从始至终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的活动中,从而减少处于有干扰状态下学生漫无目的、随波逐流的机会和可能,从而分散注意力。鲜明的目的性会产生非常大的作用,即使在被另一个年级干扰的情况下,学生也会很快将自主活动再次指向自己的学习目标。

三、开展兴趣盎然的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沉浸在自己的活动中

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我将一个年级学生分为3到4个组,每组有3人,组长每天轮流担任,负责组织小组讨论、活动分工等。力求让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中,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互相促进、取长补短、以好带弱。记得有一个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时,因没上过学前班,父母又忙,他对学习不太感兴趣,上课老是看“热闹”,看完自己年级的“热闹”,接着看别的年级“热闹”。自从开展小组学习后,他在小组成员的督促和帮助下,一改往日看“热闹”的习惯,在小组中参加讨论发言,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积极投入其中。同学之间特有的“学生语言”,使他更容易理解学习内容,而且他也要为小组的荣誉负责,增强了自己的参与意识。他的学习兴趣逐步建立起来,学习也一步一个台阶地上升。即使其他年级出现“热闹”情况,他再也不像原来那样充当积极的旁观者,而是很快投入自己的学习活动中。

四、合理分配各年级教学时间

对于教师而言,安排复式教学时间是最大的挑战。分配得当,自主学习的年级刚好完成任务,教师也结束了另外年级的教学,回到本年级教学中;分配不当,往往顾此失彼,应接不暇,这个年级的教学还没有完成,而另外自主学习年级的学生早已经完成任务,在那里呆坐空等,浪费时间。时间的分配和把握不仅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且还得随时随地总结经验。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随机协调也非常重要,让学生逐渐养成自觉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即使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完成了,也要自觉安排继续学习的内容,而不是闲坐在那里充当旁观者。只要养成自觉学习的习惯,就表明学生具备了较好的抗干扰能力。

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教学的点滴体会 篇10

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一堂高效、有序的课,应该是活而不闹,也就是说,课堂气氛要宽松,学生思维要活跃,创作表现时要静心、细心、耐心。回顾和观察美术教学的种种情景,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美术教学活动,使教学过程更好地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呢?我有这样的几点看法:

一、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进行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把学生们喜爱的游戏活动引入美术课堂教学之中不仅能增加和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游戏教学能使学习过程变得轻松活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能促进学生不断地学好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实践证明,在游戏兴趣的驱使下和游戏氛围的作用下,大大提升了学生对游戏教学中的内容、相关知识技能学习的有效性,更勤于对游戏活动中所产生的相关问题的思考,使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美术课堂教学中注重多元评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的教学不能把学习者视为单纯的知识接受者,而更应看做是知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因此,课堂教学的评价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让鼓励点亮孩子们的自信,让点拔启迪智慧,使师者真正成为了孩子们学习的引导者。

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尝试采用分层评价,效果会较好:对优等生的见解独到,运用“标新式”评价,表扬他“有新意”;对中等生的一般见解,运用“肯定式”评价,鼓励他“解答正确”;对学困生的见解有误,运用“移情式”评价,以赞许的目光,宽容的微笑,亲切的动作,传递“你有进步”的信息,多用大拇指,少用小拇指,让每个学生在自己的跑道上不断前进。着手建立小学美术作业长成袋巩固美术学习观。学生整个学期的作业与自己随手所得,均可放入成长袋内,老师每周乃至一个月不等收回检查一次,每次都有检阅的记录与评语,时常互相交换写评语,让他们互相欣赏,互相评价,教师从中灌输正确的审美标准,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业评价能力得到提高。利用成长记录袋学生们学到别人所长,看清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审美学习能力,在审美形成过程中学会自我修改美术作业,学生对美术学习进步十分显效.让学生展现自己的美术作业袋的整个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展示情况,表现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互相评价与改进的能力,均作为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标准,美术作业成长记录不是一节课的评价,而是全期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追踪,有教师的感受有学生自己的心得与领悟,通过小小的美术作业成长袋,方便教师了解及掌控所教的学生的发展连贯性,同时,学生也清晰自己与他人的差别从而自觉缩短与他人的差别。

三、注重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给每个学生提供交流与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问题的讨论、交流中发展自己的思维,让学生在动手制作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营造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交往的有效方式,建构有效的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是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它通过创设“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小组形式来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其目的就在于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它改变了传统班级教学中以个人成绩为标准,以学生个人为奖励对象的做法,从而改变了班级教学中学生成员间以竞争为主的交往方式,促进了组内成员的互助与合作,使学生在各自的小组活动中尽已所能,得到最大的程度的发展。从而使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学会要求掌握的知识,而且还要关心和帮助组内的其他成员获得成功。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小组目标达成为共同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

在美术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首先,教师要进行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处理好分工与合作、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其次,必须明确:合作学习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方式,要视教学内容的情况,适宜地开展;并且,要灵活运用。只要这样,才能使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同时成为其学习能力提高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过程,真正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由于美术学科自身的特点,学生要经常进行动手操作实践,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实践,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完成一件自认完美的美术作品其实很难,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是美术课堂教学中经常采用的形式。如:教学《设计布置舞台》,将其与学校的艺术节同步进行,在教师的参与下,让学生自己设计布置舞台,这样一来,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被极大的激发了,由于舞台的场景较大内容较多,非一人或一小组就能完成,于是我将舞台设计内容分成若干份,分配到各个小组,每个小组再分配到个人,这样每个人完成的情况直接影响整个舞台的设计制作,影响学校艺术节的演出。因而,学生在兴趣和责任的驱使下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教学《拼贴画》,将学生带出教室走进大自然,以大自然为课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构思,分工搜集树枝、树叶、花、草等,并现场制作,结果有的小组以地为背景进行设计,有的小组用树叶组合为背景进行拼贴;还有的几个小组合作,制作一个大的取景框,以自然为背景进行拼贴创作。使学生在设计制作中亲身体验到合作学习乐趣,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

在教学中可以创设一定的情景剧,以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主动性,即在小组内分清各自扮演的角色,依据剧情合作设计道具,而后小组再通过剧情的表演展示设计。如:教学《面具设计》、《学生装设计》等,大大的提高了学生主动性参与合作学习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意识、集体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与教师的参与和指导是分不开的。教师在合作过程中并不是一个旁观者,而是一名积极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其教学的主导地位不可缺少。在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作为教师应主动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巡视,观察小组合作的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深入到小组中了解设计制作完成的情况,为他们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如:对小组合作开展得非常顺利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对小组任务不清楚的教师要有耐心向学生反复说明任务、内容及操作程序,有时可以参与到小组中与学生共同合作。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充分发挥教师的管理、调控作用,才能避免“形似、混乱、冷场”等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序、更有效地进行。

实践证明,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只要教师作足合作前的准备工作,创设能激发合作需要的教学情境,合作中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及得体的评价与鼓励,小组合作学习就可以顺利有效地进行,就可以促进学习者之间的沟通与互动,让学生在互相帮助、提醒、纠正中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发现者、合作者、探究者,提高自己创新能力。

运用小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学会自己思考、自己探索、自己推理、自己判断。在开展讨论的时候分好小组,提出具体的问题,然后进行引导、调控。老师可以提这样的问题,如“跟你的同学介绍一下你喜欢的作品?”“请小组讨论一下这张作品的内容、形式及材料”等问题,每组请一位学生同学介绍,也可以自由发言,可以争论。事后,教师对学生的发言作点评、指导、升华。小组讨论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判断,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中高年级很多学习内容是制作类的,像这样的小组合作的有效开展可以更好的学好这些内容。比如五年级的《机器手》《太空飞船》„„.等教学内容就是用这样的教学方法完成的,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 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有效性

借助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现代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提供仿真性的探索情境,从而可以让课堂教学更丰富、容量更大,资料演示“集成化”。一改传统教学的课堂中教师手工板书耗时低效的现状。学校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对推动课堂教学的发展起了不小的作用,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美术课堂教学,作为视觉艺术,强调形象性,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正是具备了这样的优势,可以充分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多媒体网络技术在美术课堂的合理应用,必将深层次的影响和推动美术教学改革的前进。在教学《对称的美》一课时,我先放映了录像——《各种各样美丽的蝴蝶》为学生激趣,让学生直观的感受了自然中经典的对称美。然后在教学中,我又用投影仪演示了剪纸制作蝴蝶的方法步骤,使剪对称图形方法一目了然。并用投影仪展示了多种蝴蝶的纹样供学生参考,加深他们对对称美的认识,使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了自己心目中的蝴蝶形象。我在教学《小小食品店》一课时,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联系平日售货和购物的情景买卖食品的游戏环节。为了创设游戏的情境,烘托游戏的气氛,我根据学生制作食品的种类,更换不同的食品店画面作为游戏的场景。有水果店的、冷饮店的、面包坊的等,并且播放吆喝叫卖的声音,创设与游戏相关的情境,调动了学生参与游戏的主动性。学生根据不同食品店的画面场景,制作出了种类丰富的精美食品。当屏幕上出现不同食品店的画面时,学生兴奋地拿出自己做的各种“食品”,模仿小贩们吆喝叫卖,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

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的整合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信息技术与美术教学的整合,就是把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等手段完美地融合到美术学科教学中,既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得到变革,从而促进教学和学习过程的优化。在信息技术大大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的当今社会,如果美术教学再局限于传统的口授手传,势必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只有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才能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快乐的假日》的难点是表现人物快乐的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我打开精心准备的展示一些开心画面的课件,让学生在回忆、叙述快乐的假日时光时,很自然地被引导着观察人物快乐的体貌特征,并利用课件由远及近地展示人物肢体动作与面部表情的特写镜头,让学生充分感知人物快乐时的肢体与表情的主要特征。如开心的时刻鼻翼会撑开,大笑时嘴上翘,还会露出大门牙,高兴时会手舞足蹈„„,并让学生用速写的形式纪录下来。这样的教学形式既直观,又节约了时间,解决了难点。利用这些想象的“原材料”,学生对生活有了更丰富的体验,想象的内容也就越充实,越新颖,这时再让学生画出假日的快乐,就水到渠成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了,美术课堂教育就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美中育人。

智障学生信息技术教学体会点滴 篇11

一、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特点

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发展迅速、淘汰更新快、实践性强、应用广泛。但特殊学校《信息技术》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计算机学科性,它兼有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的特点,操作性强,涉及人机交互,涉及字符、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这就对教师本身的素质及教学都有了较高的要求。

二、熟悉每名学生的学习能力

智障是智力活动能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出适应行为的障碍。我校学生智障程度以中度、轻度为主。中度,适应行为与使用技能都不完全,对周围环境辨别能力差,只能以简单方式与人交往;轻度,适应行为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对周围环境有较好的辨别能力,能较恰当地与人交往。每名学生的学习能力各不一样,智障学生更加明显,加之课堂学习中注意力很难集中,了解每個学生的学习情况、接受能力尤为重要。只有把每名学生的基本信息了解了,才能够顺利完成课堂教学目标。

三、根据教学内容提前备课

特教学校教学内容虽比普小简单,但对智障学生来说,每堂新内容都是那么复杂。为了能让学生们掌握每堂教学内容,我只能根据学生的差异精心备课。如,画图教学中让学生画房子,有的学生平面、空间感不足,画出的根本不是房子,像独立的三角形、正方形,为便于学生理解我提前准备房子模型(可分解的)让画不出的孩子组合,了解房子的构造好把凌乱的图形组合成漂亮的房子;光标的教学中有的学生始终不明白光标不同样式的作用,我就用卡纸剪出光标不同的样式,让学生们分辨,从而掌握光标不同样式的作用。

四、采用多种的教法和教学软件进行教学

对于轻度智障学生而言,利用《金山打字通》练习键盘输入是非常理想的学习软件。它不仅能练习指法、单字、词语、文章的输入,还有适合学生玩中学的打字游戏。

对于中度智障学生而言,要在几十个按键中找到他们需要的字母键、数字键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什么样的输入法才适合我们的学生呢?经过一段时间探索、和学生实践,最终我发现了一个特殊输入法,微软拼音输入法中的鼠标输入法。微软拼音输入法中的鼠标输入法类似于手写板,书写时还有每一笔的笔痕,符合智障学生学习识字、写字过程中“画字”的特点,另外,它就像平时写字一样,只是把写字的笔换成了鼠标,纸换成了电脑屏幕,且不需要按照每个字的笔顺写,完成输入后还能根据输入内容罗列出相近的字,这些特点不仅弥补了智障学生在拼音基础、识字水平、认知能力、记忆能力及协调性等各方面的不足。

由此,学生玩的过程成为学习的过程,可让学生在快乐的体验中不知不觉地学到计算机的操作,得到能力的提升。

五、通过鼓励树立自信

根据上课体会,我们能感觉到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会有自信,智障孩子很大一部分存在很深的自卑感,从而对学习没有自信,作为我“你真棒!好!真不错!你能行!”是常放在嘴边的话,发现孩子有点滴的进步或表现得好,我会让学生听到全班同学对他的掌声或送他一个小礼品等。通过鼓励教育让他们在幸福的感觉下感受进步。如画完图作品展示中,画好的同学主动要求老师评价,评价中时常会发现有的学生偷偷地看你,而不敢要求评价,这时我会主动过去鼓励他、表扬他、肯定他画得好,并给他一些建议,通过鼓励树立自信。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点滴体 篇12

一、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便于优化课堂结构,实现教与学 的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教学中PPT课件或视频课件更多的是演示,教师完全用课前预设的课件讲课,课件只能以事先安排好的教学顺序进行播放,不容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学生只能处于知识的被动接受状态,思路只能顺着教师的预设思路,跟着演示学习。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参与积极性和创新性,尤其表格制作教学中,几乎所有学生制作的表格都同演示得一样。制作PPT课件或视频时教师会预先将几乎所有教学内容或操作流程包括其中,并且布局紧凑,预留空间少,没有足够教师讲解标注空间,对课堂的生成性问题更是无法适应。交互式电子白板制作课件正好弥补这些缺点,教师制作交互式电子白板课件时,可以把信息技术课程需要的各种资源保存到交互式电子白板资源库中, 如文字资料、图片、动画、演示视频等,根据课堂情况随时调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参与提供了极大方便,学生可以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回答问题、演示操作。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操作,系统会自动储存这些宝贵的资料,从而保留宝贵的教学资料。如有需要强调说明的地方,可以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工具中的聚光灯集中学生注意力,屏幕批注功能可以直接进行书写和批注。把信息技术课程资源保存在交互式电子白板资源库中,根据课堂需要随时调用。学生不但看得清晰,使用过程也能完整地展示出来,难以理解的过程就显得简单直白,易于学生接受。

二、发挥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课堂教学优势,促进师生间互 动交流

教学中恰当选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创造教学丰富情景,使抽象操作过程形象化、直观化, 各种知识由静态灌输变为声音与图像并茂的动态传播, 既可以使信息技术课从原来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 又可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活动, 思维始终处于最佳学习状态,并积极主动地探索、创新,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快乐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会无限飞扬,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

1.促 进教与学高效 互 动

传统信息技术教学中信息技术教师一般在教师机前授课,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广播教学内容和控制学生电脑所有学生都坐在学生机前听课。老师除了在学生操作实践时走到学生中外, 其余时间都与学生一起盯着显示屏不断操作计算机,无法观察学生的表情,无暇充分照顾学生的反应与解答学生的疑问。讲授时不能对投影在大屏幕上的界面有任何控制,只能回到主控系统操作计算机,打开某个应用程序或视频。因此,要么教师不时地在屏幕和主控台之间回来操作,分散学生注意力,要么始终坐在主控系统前操作计算机,影响教师身体语言的发挥和与学生的充分交流。无法充分展现个人课堂教学魅力,难以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很难做到师生间的教学互动,使学生无法真正参与课堂,导致课堂气氛呆板沉闷。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则有效改变这一状况,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师生、生生有效互动,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和学习自信心的同时, 使原来教学中学生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随意说话等行为大大减少。

2.促 进 师 生 间 交 流 沟 通

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 教师利用电子白板笔代替鼠标在交互白板上操作, 可以运行任何应用程序同步显示计算机的一切操作, 还可以像在传统黑板上一样,随意书写、画线、批注、标记,从而使教师摆脱鼠标,离开计算机操作台,面向学生教学,学生终于不用总是盯着电脑,抬起思想的头颅。这个变化使师生回归课堂,让老师回归并融入学生中,学生终于又可以面对老师,从而加强师生间的共同参与及互动。教师通过书写、肢体语言、表情等,无意识中更多地达成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沟通,既实现人机间互动,又促进师生间交流。

总之, 交互式电子白板互动教学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为先导,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既丰富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使教师回归课堂并增加师生沟通,又为中职信息技术教学提供充实、启发与激励的交互式教与学的解决方案, 进而使中职信息技术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学习和成长的摇篮。

摘要:传统信息技术课以“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教室软件+投影”的三位一体方式进行教学。教学中教学呆板,缺乏互动,教师被束缚在教师机前,不能灵活操作,课堂只能按预设模式演示,教学时不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随机地进行编辑加工或删减。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信息技术课中的应用,让信息技术课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现代多媒体教学优势的高效整合。

上一篇:家的味道优秀五年级作文下一篇:二年级班主任计划 (二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