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感悟(共11篇)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感悟 篇1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感悟:教育需要转个弯儿
教 案 中心 也 精彩
这是发生在今天语文课上的真实的一幕。《三亚落日》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但孩子们在朗读课文时,美的效果却没表达出来。究其原因,孩子们有心慌的,有读得太快的,有看不仔细的,原因种种。我想,如果这时我范读一下或再作重点指导,学生听后照做,也就解决问题了。但是,我知道,学习活动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不是老师面对学生讲解某种知识技能,然后学生进行掌握与操练从而达到记忆与运用。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以自主学习、探究合作的方式去发现,去掌握知识和体验学习过程,从而让学生主动构建,自觉改变,这是新课程给予我们的新理念。
“失败是成功之母”。于是,为了读得更好,我们召开了一个“记者招待会”。“失败”的同学作为成功的代言人站到了讲台前,接受大家的采访。小叶把书本卷成话筒状,首先采访了“金嗓子”小隆,他说:“小隆,你原来不是读得很流利的吗?这一次怎么读错了呢?” 小隆很诚恳地说:“是因为我太心急,读得太快了,就来不及看清后面的词。”“那希望你下次细心点,发挥出你的最好水平。”“谢谢!”小丁接着采访:“小磊,你读的时候怎么多字添字了?” 小磊不好意思地说:“我读着读着很顺,就随口加进去了,没仔细看,太不应该了。”未等同学们开口,小霞就自我检讨说:“我是胆子小,心里一紧张,才读错了。”婷婷马上说:“那你以后可要多争取读书的机会,提高你的胆量啊!”……孩子们就在这样的环境里认真而深刻地反思着自己,失败的宝贵经验就这样深深地刻在了曾经失败的同学心里,也刻在了没有遭遇失败的同学心里。看着孩子们的认真劲,看着他们涨得通红的小脸和发光的眼睛,我着实很受感动。我想,这样的学习方式在孩子们心中唤起的学习激情是我们难以预料的,这样的学习效果想必也是老师一味的灌输所难以实现的吧。
这一堂语文课,第一次跟孩子们读了整整一节课,第一次完整地看着孩子们从读破句、打疙瘩到流畅地读,第一次看着孩子们从不会到会,甚至能在朗读中用上自己的一些感情处理。感觉真不错!虽然这堂课打乱了我的教学计划,没能按时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但我觉得很坦然。因为,这样细致而深入的教学远比那些拥有美妙外壳而匆匆走过场的来得真切;因为,我把课堂还给了孩子们,孩子们自己体验失败,感受到了成功。虽然这只是一次简单的读,但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的学习远比平时来得更投入,更有兴趣;因为,孩子们通过从不会到会,从不好到好的体验,真正感受到了学习是什么,感受到了成功应该怎样去获取。教育总是这样,于老师最简单,于学生却是复杂的。不管老师的说教多么生动亲切,但要把它转化成学生的内在品质,不知要经过多少的周折与生成。放开双手,让孩子自己经受失败,从失败中认真反思,从失败中汲取教训,从而让他们主动构建,自觉改变。这样,失败也就成为一种成功的教育。
教育真奇妙,任何的步骤,只要有一丝的改变,就能获得许多的回味。经常改变,有滋有味,学生的兴趣也就跟着来了。
教育孩子,有时真的需要转个弯儿。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感悟 篇2
一、语文教学是人的言语生活教育
什么是语文?什么是语文教育?这是在语文课程、语文教学层面之上的更为重要的概念。许多教师和专家的不同看法, 形成了上个世纪语文教育界时常争论的一个重要话题。即使是在今天, 这仍是语文教育研究无法回避的话题。多年的思考之后, 我的结论是:语文是人的言语生活。语文教育是人的言语生活教育, 语文教育 (特指母语) , 说到底是人的教育, 是以言立人。
言语涉及一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言语生活教育中自然包含了生活的多个层面和内容。语文教学在提高学生言语水平的同时, 也在进行言语生活教育所包含的多个生活层面和内容的教育。因此, 小学语文教学就其本质来说, 是言语生活教育;就其目的来说, 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言语生活能力;就其功能来说, 是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比如:热爱祖国语言, 感受中华文化, 扩大生活视野, 发展思维, 提高品德修养, 提高审美情趣, 形成良好个性, 培养健全人格等等。
我将语文教学的目标和功能概括在一起, 浓缩为三个词语:发展言语、滋养心灵、感受文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只是在提高学生的言语生活能力——教书;也是在滋养心灵——育人, 让学生在言语学习中成人;还是在让学生感受优秀文化——育中国人, 育现代中国人。
二、语文教学应以学生为本, 以生活为源
让人更好地生活是人类各项活动永恒的主题, 它也是教育永恒的主题。教育和教学应以学生的美好生活 (它包括明天, 也包括今天) 为最终的价值体现。
语文教育最终体现为教师引导学生经历美好的言语学习生活——语文教学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始终是言语生活的主体、语文学习的主人, 他们主动地探求知识, 能动地发展自己, 总是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目标指向和行为归宿, 否认了学生这个本体, 教学活动就会被异化。
“生活”是指人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 是指人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息。“生活”是人活出生命斑斓的色彩, 显示出生命内在的精神力量, 体现出生命个体的非凡价值。“生活”是指人的整体生命活动, 不是专指某一方面的活动 (如智力活动等) 。感悟式教学认为: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言语生活、言语实践、言语学习过程。生活是教学过程的实质, 更是语文教学过程的实质。认识了这一点, 才能使语文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 才能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提升为真正有生活价值的精神活动、情感活动。生活是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的本源, 离开了生活, 语文教学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语文教学在处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关系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有害倾向:一种是上个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出现的“与生活割裂”的倾向, 即将语文教学同学生的心灵生活割裂开来, 拉大语文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走封闭训练之路;另一种是“等同于日常生活”的倾向, 即把语文教学无限制地“贴近”生活, 甚至有意识地等同于日常生活。教师不向学生明确地提出要求, 不指出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使学生的学习处于一种自然习得的状态, 一节课下来空热闹一场, 学生所获不多。这两种倾向, 前者否定了生活是语文教学之源, 后者忽视了语文教学的特殊性。这两种倾向最终都将导致语文教育的崩溃。
三、语文学习过程:实践、感悟、内化相统一的立体活动
“感悟式教学”认为学习中国语文的关键是实践、感悟和内化。从学习过程上看, 语文学习是实践、感悟、内化三个过程相统一的立体活动过程。
过去, 我们一直认为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是一个“知识——能力”的过程。也就是说, 语文学习是一个始于知识而终于能力的线性过程。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不符合人的语文学习实际, 而且会自然导致题海战术和封闭训练的出现。尽管后来, 这条线被丰富为“知识——感知——体悟——练习——能力”, 但仍然没有摆脱从知识到能力的线性学习思路。其实, 许多知识的掌握是在具备掌握这个知识的能力的条件下才完成的。感悟式教学认为:语文学习是实践、感悟、内化三者相统一的立体活动过程。这里的实践是指学生自主的言语实践;感悟是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对言语的感受、理解和领悟;内化则是指学生的语文水平是在长期的言语实践与感悟中, 慢慢地积淀、逐渐地获得, 最终融入到自己的身心中去, 化为自己的言语生活能力。
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 言语实践过程、感悟过程和言语内化过程是同时发生的, 并且水乳交融、不可分割。例如:叶圣陶先生在40年代赞许“吟诵”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吟诵的时候, 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 而且亲切地体会, 不知不觉之间, 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 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 必须达到这种境界, 才会终身受用不尽。”在这段话中, 学生的“吟诵”就是一种言语实践, 学生的“理智地了解”和“亲切地体会”就是学生在用心智去感受和领悟课文的言语, “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就是学生对于言语的内化。这三者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是同时发生, 分不出你、我、他来的。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提高的。
在语文教学中, 学生的言语实践活动是经, 学生在实践中的自主感悟是纬, 经纬交错, 编织成绚丽多彩的学习过程的锦缎。在这个过程中, 对学生一切有用的东西, 言语知识、言语技能、言语方法, 以及精神、情感、思维、情绪、道德、伦理、意志、品质、人格、个性、文化、社会, 等等, 一点一滴地积淀在学生的内心, 不断地实践和感悟, 不断地积淀和运用, 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良好的言语生活能力, 这应是语文教学的宗旨。所以说, 实践、感悟、内化相统一的立体活动过程, 是真正的语文学习过程。
四、语文教学方法论:注重实践、注重感悟、注重内化
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 实践、感悟、内化这三者缺一不可;语文教学的方法有很多, 从方法论上说, 语文教学应注重实践、注重感悟、注重内化。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更多地接触言语材料, 通过自主的言语实践活动获得言语的发展。言语实践的量很重要, 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的提升。学生在课上读书的时间, 一个学期的课外阅读量, 书面表达在规定时间里应达到的字数等等, 都应该按照要求落实。只有这样,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才有可能。
感悟是学生言语实践中内潜的部分。注重感悟的关键是提高学生言语实践活动的内在质量, 使学生的言语实践成为他们的生命活动、心灵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朗读、默读、思考、品味、讨论等方式, 进入到课文言语的世界里, 感受课文言语的形象、意象、情境、情感、趣味、神韵, 领悟课文言语的意思、思想、道理, 领悟课文言语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妙处, 同时领悟语文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在人与文、人与人的对话中倾听和欣赏他人, 发现并确认自己, 学习和享受交流。
学生在言语实践过程中, 言语学习的同时就在进行着言语内化。优秀的言语“入于耳, 根于心, 布于肺腑, 而发乎四体”, 可以说, 没有言语的内化过程, 言语的学习是无法完成的。这个内化过程中, 学生不是对课文言语进行原样的吸收, 而是在课文言语和教学活动的影响下, 对课文言语进行独具个性的改造、消化, 进而丰富和完善自身的言语结构, 最终形成自己的言语。有人认为, 学生的语文学习就是将课文言语变成自己的言语, 这是一种非人化的学习观。
语文教学中, 这个内化过程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将言语材料 (字、词、短语) 纳入学生自己的言语结构中去, 在言语实践中运用自如; (2) 将优秀的言语作品 (古诗词以及精彩的白话句、段、篇) 融入学生的心灵中去, 提升言语品质, 补益情感与精神; (3) 将丰富的高品质的语文经历 (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充实到学生言语实践中, 提升言语技能。
注重内化的集中体现是言语生活能力的提高, 是人的心灵生活品质的提升。
五、语文教学的主要策略:引导阅读、诱发感悟、指导练习
“感悟式教学”把“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作为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策略。它可以分解为引导阅读、诱发感悟和指导练习。
引导阅读策略: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以读为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诱发感悟策略:是指教师在学生进行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想方设法促使学生用全部心智去感悟语文学习的过程。
指导练习策略: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进行有目的、有要求、有效果的语文练习。“指导”是教师的事, “练习”是学生的事, 合起来是“指导练习”, 也就是语文训练。
关于指导练习策略, 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曾经在片面强调“工具性”的情况下, 将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 训练成了语文课中的全部内容。如今, 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开始淡化语文训练, 语文课上, 教师不敢向学生提出要求, 放任自流, 影响了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这是两个极端, 都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感悟式教学”认为, 语文课上, 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进行语文练习, 但同时应强调, 语文教学中还包括更丰富的内容。“指导练习”只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方面。语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良好语文习惯的教学, 都需要实施指导练习策略。
六、对“注重感悟”的思考
“注重感悟”是“感悟式教学”的鲜明特色。《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感悟就是心对心和心对物的发现以及在发现过程中的创造。“感”是感受, 是“感之于外, 受之于心”, 又是“目击事物, 便以心击之”。“悟”是领悟, 是在感受基础上的进一步领会和思考。领悟因过程的长短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而有渐悟和顿悟之分。感悟具有整体性、个体性、模糊性和不可重复性。即使处于同一情境, 由于每个人的心态、经历的不同, 感悟也会迥然不同。在语文学习中, 对于教材中的言语作品, 学生是用心灵的触须去触摸, 把言语转换为形象、意境、情感, 在自己再造的情境中进一步引发心灵的体验, 思考课文言语的内涵、咀嚼课文言语的滋味, 体验课文言语的感情, 领会课文的思路、内容、道理和表达方法。
“感悟”与“理解”相比, 应该有三个方面的不同:一是实质意义不同。前者是用心灵去触摸, 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后者使用大脑进行概括和归纳等思维, 遵循一定的逻辑规则。二是达成渠道不同。理解可以通过外在的讲解、分析来达到, 可以由他人教会;感悟只能由学生潜心读书, 在自身体验中达成, 只能是学生自求得之, 别人是无法教给的。三是结果形态不同。理解可以用言语表达大致相同的内容;而感悟则往往因人而异, 有时很难用言语表达清楚。这二者在语文学习中都很重要。
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是以背诵为基本模式, 背诵注重的是记忆;后来较长一个时期, 语文教育是以讲读为基本模式, 讲读追求的是理解;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不应放弃理解, 同时应强调感悟, 感悟更为注重学习者心灵的活动。感悟使得学生在言语实践中用眼睛去凝望, 用耳朵去倾听, 用皮肤去接触, 用心灵去体验, 用情感去触摸, 用全身心去探求课文言语的内涵, 使语文学习由抽象走向形象, 由一元走向多元, 由片面走向整体, 由表面走向深入, 由封闭走向开放。感悟是学生心灵的律动、心灵的体操, 是学生生命活力的体现。
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探讨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教学模式
感悟式语文教学就是要强调:在进行认知性教学的时候,自然渗透情感教育的内容;在进行情感性教学的时候,又必须以语文认知为依托——即所谓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小学语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感悟式语文教学的具体操作方法有很多:朗读、质疑、联想、破题、揣摩、比较、议论……本文仅对联想这一方法进行阐述。
一、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内涵与特点
“感悟式教学”作为一种高效、合理教学模式,指的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学原则的指导,结合学习特点及学生个性特征,依托对具体事物的感知或情景的感染以实现深入认知事物表面意义及领悟事物内涵。“感悟式教学”模式下,无论是师生之间的情感互动还是教师单方面的启发或引导均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选择与感悟心理活动,具体体现为:感悟自然、感悟形象、感悟社会、感悟情感及感悟生活等多方面。
以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为例,其主要以“以学生为本”、“以生活为源”及“实践、感悟、内化”等方面为核心内容,其中“以学生为本”指的是普通的教学理念,要求尊重、信任学生,与学生构建起相互信任关系;“以生活为源”要求全面贯穿语文教学改革与发展原则;“实践、感悟、内化”主要体现于语文学习过程及语文教学方法两方面,着力于语文学习过程视角看,语文学习的过程即为实践、感悟及内化之间相统一的立体活动过程;着力于语文教学方法视角看,语文教学应切实做到注重实践、注重感悟及注重内化。
二、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学生中心的教学观”与“有意义的学习”为罗杰斯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观点,其中“学生中心的教学观”要求始终以学习者为重心,即教师既要尊重学生又要信任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缺点,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而“有意义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不断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自发性、主动性。
(二)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多次强调:“发现为教育儿童的最行之有效的途径”。他指出:“受多方面原因的影响,以致儿童难以单独发现事物,此时则需要借助教师或教师所提供的其他材料去发现事物。”为此,笔者认为,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核心在于倾向于以学生自主发现为主的学习方式,抵制学生被动式地接受知识模式,鼓励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式地发现知识。感悟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应鼓励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知识、学习知识、感悟知识。
(三)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出:“知识实质上是由学习者依托必要的学习资料,以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该理论还明确了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包括“情景”、“协作”、“会话”及“意义建构”。
三、感悟式教学在小学语文中应用策略
(一)注重阅读引导,加大语言实践力度
语文作为语言学习的载体,既为一门学科又是一项依托反复实践得以掌握的技能。据《语文课程标准》之规定,应将语文教学目标定位于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及语言实践的能力。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要求重视起“读”的重要性,通过对文章进行反复诵读以感悟文章的内涵。而“语言实践”必须借助学习与阅读课文语言有关的语文知识、语言方法及语言技能予以实现。由于小学生认知感知及理解接受能力较弱,所以需要教师将“多形式诵读法”引入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过程中,如此不仅有助于集中学生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对实现“感知全篇,领悟思路”的教学效果具有显著积极效应。
(二)師生心灵互动,诱发内心感悟
新课改教学教育背景下,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越来越成为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影响要素。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要求做到“师生心灵互动,诱发内心感悟”,“心灵互动”即情感的倾泻与心灵的互动,语文教学中,要求教师的眼神、微笑及动作均要能够震撼学生的心灵,既要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交融又要实现师生之间的情感共鸣,切实构建起师生平等对话关系;“诱发感悟”即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来,用心感悟语文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内涵。
(三)激发生命交流,深化启迪内化
“生命交流”指的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既要尊重学生生命体验,又要做好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小学语文感悟式教学背景下,教师充分发挥课程资源价值效应,准确掌握学生爱好及兴趣,并以此为切入点逐步拓展课程内涵及外延,以增强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笔者认为,“生命”课堂的教学应体现为“活的教学”、“有生命的教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发挥师生的生命活力,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学习到更多知识。
(四)开拓学习乐趣,催进学习积极性
提高小学生语文学习成绩关键在于让小学生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积极性。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初级阶段,其好胜心较强,渴望自我表现,让别人肯定自身价值,所以学校可结合小学生这类特点为小学生塑造一个展示平台,为小学生提供更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并肯定小学生的价值,从而让小学生产生成就感,以激励小学生更加努力、积极开展语文学习。如对小学生朗读能力评价时,可创设“小小播音员拼音”活动;对小学生任读能力评价时,可创设“古诗拼读”活动;对“写话”项目评价时,教师可从定期组织小学生进行写作,之后从中筛选出优秀作品进行栏目展示,既能激励小学生更加积极、努力开展写作活动,又能够让小学生学习到其他学生的优秀之处。
四、结论
由此可见,“感悟式教学”的特色体现在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语文教学中充分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从整体上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正确处理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言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同时在教学评价上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钟子金. 导学感悟式语文教学[J].江西教育,2011(Z3).
[2]杨开贵. 如何正确理解和落实语文教学三维日标[J].教育教学论坛,2012(37).
关于小学语文老师教学感悟 篇4
我是一个很喜欢语文的人,从我的学生时代开始,我便喜欢写作,看文学作品。和这些事物在一起,我会感到快乐和兴奋。它就像是我人生之中的一剂调味品,能够改善我生活中的酸甜苦楚,让生活变得更加的轻松愉快一些,所以因为这一点,我毅然决然的走向了教师这个行业。我选择教师,是因为我想把自己所知道的,所拥有的全部给予他人,我也想在这个岗位上继续奋斗学习,拥有一个更加完整的自己和人生。因此步入工作以来,我一直都非常的认真,非常细致,不敢对工作上的事情放松警惕,也不会放弃对自己的要求和理想。
这是做语文教师的第一年,实习过一段时间之后,有了一些基础。通过考试进入学校也证明了自己还是有一些能力的,所以我很珍惜这个机会,珍惜在三尺讲台上的每分每秒。平时的教学我也会想方法进行创新,因为我知道只有创新,才能让教育进步,也只有创新,才能跟随时代的发展前进。作为一名教师,终身学习是要求,而自主学习才是生活中的必需品。在这段工作中,我常常鼓舞自己多参加培训,夺取拓展自己的思维和视野。去在脑海里勾画一个更大的世界,去一一的探索和追寻。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感悟 篇5
王军霞
教学语文十多年了,已经是个老教师了。一直以为语文课只要教会孩子识字、写字、组词、造句、理解文章,会写作文就可以了。
通过这次的网络学习,我知道语文教学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教学孩子诵读。
诵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诵读也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一个好的传统。但在教学中教师的诵读技能和诵读教学的策略都离教学的需要有较大的距离。《小学语文诵读教学技能与策略》,感悟颇深。
文章第一部分首先给我们介绍了“朗读”“美读”“诵读”“吟诵”概念以及如何去区分。近些年,中小学语言教学研究领域里,“朗读”“美读”“诵读”“吟诵”这四个概念经常交错使用,对它们的理解和界定不尽相同。并且揭露我们教学领域中混淆这四个概念的存在,提出了我们教学中诵读的重要性。
20世纪前期,有的学者把“朗诵”划分为三大类:第一类称“诵读”,适合读古代散文;第二类称“吟读”和“咏读”,大致等同于“吟诵”,即比较随意地吟哦咏唱,分别适合于读短的诗词韵文和读长诗长篇韵文等;第三类称“讲读”,其“讲”取“说”“谈”之意,也就是用平时说话、对话的语调来朗读,这适合于读语体文(白话文)。20世纪后期至今,语文教学界多用“朗读”这个概念。那么,“朗读”便大致涵盖了原来的“诵读”和“讲读”这两种类型。
文中还特别提出语文教师要苦练诵读技能,这是我们语文教师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只有我们老师自己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了诵读方法,我们才能把学生带到语文教学中去,用我们的诵读情感去感染我们的学生,让他们感到诵读的魅力所在,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注重孩子诵读能力的提高!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感悟 篇6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在感悟中体验情感 作者:王晓敏
来源:《软件·教育现代化》2012年第11期
[摘要]小语教材中具有典型意境的文章很多,或明朗,或朦胧,或恬静,或悲壮。教学中,我们应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体会其中蕴含着的优美隽永的意境。通过朗读,也可让学生体会情感美。在朗读训练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情感美。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感悟情感
小语教材中具有典型意境的文章很多,或明朗,或朦胧,或恬静,或悲壮。教学中,我们应指导学生通过朗读,展开想象,体会其中蕴含着的优美隽永的意境。通过朗读,也可让学生体会情感美。在朗读训练中,应注意引导学生体会情感美。
文章不是无情物,作者在创作时,不管选取什么题材,也不管运用什么表现形式,他们所着力的是抒发内心的情感,表达内心的体验。引导学生感悟体验,方法多种多样,但都离不开读的实践。
朗读是阅读课文的基本功,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基本方法,因此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朗读的训练,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知、感悟,培养语感,得到情感的熏陶和体验。在朗读表达中引导学生体验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妨从以下几方面的训练入手:
1.动感官体验,读出情趣
要尽量的让更多的感官去感受体验知识。朗读将书面语言转化成了出声的口头语言。它再造了作品的意境和形象,传导了浓烈的感情因素;它以声明理,以声传情。引导学生在朗读中眼看、脑想、耳听、嘴说、手动,采用多种形势,可以让学生的语感在理解中加强,在使用中提高。比如:在教材《识字6》“骏马、秋风、塞北”这一词串的朗读教学时,我先出示塞北风光视频(骏马奔腾,并配有马蹄声),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并试着把看到的情景读出来(其中教师设计赛读,读出马儿跑得快)。多种感官的体验让学生情趣盎然,读着有味,读着生趣。
2.抓细节体验,读出精确
语文课本中的语言文字是细腻的,描写手法是精确的,抒发情感更是深沉的。教师要抓住课文中的细节,教会学生加深体验,朗读中多比较,朗读后多咀嚼,细细品味,多次感悟,才能体会到语句的凝练和用词的精确,逐步提高艺术修养。比如教授《秋天》一文中“秋风吹香了什么?”一问后,学生能初步了解到“秋天桂花香”“菊花香”这两个方面。但是,如果教学到此为止,就会留有遗憾,朗读也只是浮于表面,点到即止。教师适时地在这一细节处加以点
拨:“野菊花的香和桂花的香还不一样,前者是那样——(生:芳香四溢),后者却是——(生:淡雅悠远”)。面对老师提示性的话语,学生是敏感的。他们能从老师的话音中敏锐地察觉到用意,积极地启发思维,加以比较,找出两者间的细微差别再次进行判断。此时,再让学生运用体验成果练习朗读,学生就能准确地读出两种不同的感觉,获得至深的感受。
3.比较读
教学时,教师可运用比较的方法加强朗读训练,要求学生把自己的理解、体会通过朗读表达出来,从中体验人物的情感。如《伟大的心》一文的朗读训练,首先,抓住去卫生所的路上加巴页夫与苏霍夫的对话,体会苏霍夫连累加巴页夫内心感到的痛苦,而加巴页夫为救护战友不惜一切代价的坚定决心。两个人物的语气是怎样的?引导学生感悟,尝试练习朗读。要求要突出这种对比:加巴页夫的语气是爽快的,“没关系!”“算不了什么!”在读时要轻松、坚定一些,充满安慰之情;苏霍夫的语气则是难过的,“放下我吧,你太累了!”在读时要充满请求,表达其内心的不安。通过对比读的训练,学生对人物的情感体验更加深厚,被加巴页夫的精神所感动,内心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4.趣读
所谓趣读,就是学生在朗读中或朗读后教师作即时的幽默风趣的评价,这样容易引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如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的“趣读”法——教学《第一场雪》,在学习“雪后”一段时,支老师用富有激励性的口气说:“雪景这么美,谁能美美地读一读?用你的朗读把大家带到广阔的雪野中去游览一番!”一名学生读得尚可,支老师颇为风趣地说:“读得不错,但他刚刚把大家带到雪野的边上,谁能再把大家往里边带一带?”一个学生读得反而不如前一个,支老师又风趣地说:“刚才那位同学好不容易把我们带到雪地边上了,你又把我们带出来了。”同学们开怀大笑之后,又更加努力地投入到朗读之中,争先恐后地希望把老师和同学们带入雪野中去,一次比一次读得好,有的学生甚至超水平发挥。
5.分角色朗读
角色表演一直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活动。学生阅读课文的过程,也就是情感积蓄的过程。根据课文的特点,让学生扮演角色入情入境地去演一演,通过角色表演把积蓄的情感尽情地抒发出来。角色体验伴随着思维的过程,既体现着语言的内化、锤炼、发展,也是情感不断丰富的过程。如教学《将相和》结尾部分时,教师提出问题:廉颇负荆请罪与蔺相如相见后,两人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再分角色进行表演。学生不仅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也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
小学语文拼音教学的几点感悟 篇7
一、关注学情, 知己知彼
新接手这个班级, 两堂课上下来, 我就感觉到这个班级的学生有大部分都在外面上过幼小衔接, 因此, 在一开始的拼音学习中, 他们感觉如鱼得水, 比较得心应手, 这部分学生很容易会在课堂上觉得太容易而放松注意。但是一年级开始阶段是好的学习习惯——听课习惯的重要养成期, 因此, 既要让没学过的学生能学懂, 又要让学过的学生提高注意力, 成了我每堂课关注的重点。针对一年级学生的注意时间不长, 因此, 每堂课上我会设置一些活动环节, 如小火车开起来、小老师谁来当、大组之间来比赛等这样的形式来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让更多孩子能够参与进课堂。
二、及时鼓励, 提出建议
每次在学生来我身边订正作业时, 我会根据最近课堂上他 (她) 的表现和他 (她) 说上几句。对于表现好的, 及时鼓励上课时他的认真, 如果存在不足, 也及时给他提供努力的方向。
三、巧用故事, 引起兴趣
拼音的学习主要是识记、读写。对于一年级的孩子, 有些知识点, 光是死记硬背, 可能比较困难。如小 ǖ 遇到jqx, 形成音节, ǖ 上两点要去掉, 这一直是教学的重难点, 因此, 为了让这一知识点的教学不至于枯燥, 我用了小故事的方式来教学:ǖ 很有礼貌, 遇到jqx脱帽行个礼。小故事, 不仅有知识点, 还有一种催人积极向上的精神, 听着听着小朋友们的眼神里都放光了, 读得也更起劲了。
四、联系生活, 学以致用
在拼音的学习中, 我鼓励孩子们学以致用, 每天想一想身边的事物该怎样用拼音表达。这样, 拼音学习就是每天都在和我们的生活打交道的朋友, 看书时, 它帮我们认字, 书写时, 它可以代替那些没有学过的汉字。学习在于积累, 积累是为了有效运用, 在这样的输入和输出中, 孩子们便能明白自己的不足, 能够明白学习的有用之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感悟美 篇8
一、用活语言揭示艺术美
教学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时最重要工具。著名的教育家斯霞曾指出:对于教师来说,他的语言恰似一面镜子,通过它,可以看出教师思维的逻辑性、感情的丰富性、知识的广阔性、认识的深刻性、表达的艺术性以及反映问题的敏捷性。可以想象,教师语言缺乏美感,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教师语言深奥,学生就难以接受和理解。所以,一位好的语文老师,语言应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课堂上要尽量做到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形象,富有逻辑性,富有吸引力,有条有理,声音抑扬顿挫。
二、创设情景鉴赏语言文字美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意境,制造气氛,表情范读,看图描述,配乐朗诵等多种艺术手段,以情动情,使语文教学达到一个更完美的境界。如教学《荷花》一课时,可创设情景,学生随着轻柔的音乐来到“荷花池”边。通过画面的展示,再加上生动的配乐朗诵,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所描写的意境中,一朵朵婀娜多姿的荷花便跃然纸上。学生边听边想,仿佛自己已“飞”到美丽的田野,来到荷花池,眼前出现一池婷婷玉立的荷花,它们千姿百态,清香怡人。进而让学生身入其境的用手摸一摸荷叶、荷花,去感受一下叶子的油滑,花瓣的细腻。随着语言文字的描绘,运用移情想象,学生把自己也想象成一朵洁白的荷花。音乐会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沉浸在美丽的意境之中。
这样教学唤起了学生的情感活动,做到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伴相随,使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以和谐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神奇”與“美丽”,得到了美的感染与熏陶,获得理解语言文字和塑造心灵相统一的效果。
三、巧用插图感受形象美
美感的获得,首先在于对形象的感知。有些课文,学生可以依据语言文字,经由想象,直接浮现出作品所描绘的形象,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尚不发达,加之表象储存贫乏,有时仅凭文字的叙述,很难使学生呈现形象,唤起美感。这时最好的办法是利用插图,把文字内容诉诸于视觉的画面,使学生直接地产生意象整体,以达到陶冶美感和高尚情操之目的。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文中写道: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花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单靠这样的描述,学生很难形成清晰的意象,唤起美感。教材以图辅文,在凝冻的瞬间,董存瑞威武高大的形象,钢铸般的脸,坚毅的目光,整体透出这伟大战士坚定的革命信念,大无畏的牺牲精神,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教学时,通过对插图的欣赏,能使学生获得主人公的整体的形象感知,理解他为人民的解放事业英勇献身,舍身为国的品质,体会包含其中的壮美和崇高,受到心灵的震撼,这样学生的审美感受力,审美理解力将同时受到良好的训练而发展起来。
四、启发想象体味整体美
如果说理解比较能够再现形象美的话,那么,想象就可以拓展和创造意境美。想象是储存于大脑的表象,重新组合,构成新的意象的过程。把文字转化为意象的阅读,一刻也离不开这一基本的心理活动方式。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其中概括着的、凝冻着的内容融化开来,再造意象的整体,从而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感受,拓展想象力,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很有必要的。如教学《长城》时,可以让学生想象长城蜿蜒盘旋,横贯万里的壮观景象;想象孟姜女哭塌万里长城的民间传说;想象修筑长城的工匠的繁重劳动;想象狼烟四起,气势磅礴的古代战争等,学生通过想象,再造长城的意象整体,重现凝聚在这一典型的“人化的自然”当中的人的本质力量,理解“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的含义。
五、引导朗读领略意境美
朗读是一种很好的形式。教师可根据课文的特点,运用范读、自读、引读、议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文中的意境美。如《观潮》一课,教学重点部分“潮来之时”,首先让学生体会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句子,给学生自悟的机会和空间。接着指名读、评议、复读,让读得不好的学生再读。然后,教师范读,让学生看着老师读,注意老师读时的眼神、体态、手势的变化等。最后,让学生模仿观潮的沸腾人群,跳着、叫着、挥舞着手进行朗读。这样引导学生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使他们置身于其中,充分感受潮来之时“浩浩荡荡”、“人群鼎沸”、“山崩地裂”的壮观场面。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感悟 篇9
摘要:语文课程是通过语言和文字来传情达意的,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教师有必要将语文教学内容来进行直观化和形象化,在视觉上首先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避免枯燥性和乏味性,在语文的实际教学当中,我们需要”以兴趣引导学习,以实践自我感悟”,结合课本内容进行有效的处理,通过多种感官去让学生接触知识,从而得到知识、能力和情感的三方发展,为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感悟融合前言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最重要的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学生以后能否学好语文的关键,遵照学生的思维特点,课本内容的设置也是通过简明有趣的趋势来安排的,教师要善于将所教的知识形象化,并且有效的付之于活动的实践,这样才能使学生做到从理论到感悟,从认知到情感的升华,达到语文教学的“知、行、意”目标,使学生体会到语文课程的魅力,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
引导竞争,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措施。棋迷、球迷们为什么会“迷”呢?因为这里有竞争。如果直接参与竞争更能入迷,“迷”即是高度“兴趣”之意。竞争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因而能调动积极性,故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教学之中参加竞争。如果你仔细观察,学生在竞争中是非常活跃的,连后进生都不甘示弱。在教生字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认得快,记得牢,谁组的词多;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比一比,谁读得有感情,谁领会地深刻;在总结课文时,比一比谁的发言有创意。
刻意求新,同样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喜新是人的共同心理,好奇更是青少年突出的心理特征。我们的学生最烦教师教得千篇一律,语文课每次是作者介绍、时代背景、划分段落、归纳中心、总结写作特点等等。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求新求奇。
联系实际,激趣的效果也是相当明显的。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喜欢学习,上课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学习,能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勤于请教;能积极参加学习小组的讨论研究,设法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并且主动地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他们的学习目标已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二、注重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
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怎样才能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第一,教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在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学生主人意识越强,他的学习参与意识也就越强,越能克服种种障碍和阻力,去实现确定的目标,变“要我这样学”为“我要这样学”,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教育的可接受性也就越大。
第二,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学习中的外化过程,是学生动口的过程,更是一个动手动脑的过程。
第三,教师运用策略,学生实现目标。活动性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是常用的策略。所谓活动性策略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充分挖掘教学中的活动因素,创设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环境,开放的课
外发展环境,使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主动参与、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它是促使学生认知、情感、行为目标的统一协调、主动发展的教学策略,其核心是努力创设一种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三、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
在教学当中,教师需要以形象化和直观性的教学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进入讲解过程,这是语文学习的第一步,也是为学生的下一步打下基础的一步,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青少年最先接触的汉语拼音知识的学习:
1.汉语拼音的故事、图片和诗句引入。对于汉语拼音的学习,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黑纸白字和发音上面,更要配之以图片及实物展示的形式去教学,同时引进多媒体进行教学,从多种感官去启发学生的记忆,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学作用。
我们从a/o/e/i/u/ü的基本字母学起,为了让学生们加深记忆,教师可以引入故事或图片,使之具有象形性。例如教师可以这样讲解道,如果你感冒了,去医院看大夫,大夫让你张开大嘴,喊出“啊”的声音,这个“a”就是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字母,一个圆圈一个小尾巴,这个圆圈就是你的嘴,这个小尾巴就是你的舌头,这样才能看出你的病情,大家要记牢。教师可以拿出一张图片,关于看病的“啊”音图片,这时就会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这个关键点就在于图片直观的引入,学生自会将图片的形象与拼音的形象结合到一起记忆,这就是引入一个小故事的前提下,加入图片引入的直观作用。再例如“e”
这个字母,发音如“鹅”,教师拿出鹅的图片时,从鹅弯曲的颈部到尾巴,正好是弯曲的“e”形,教师可以在此附上骆宾王的咏鹅一诗“曲项向天歌”一句,去让学生体会这个字母犹如鹅曲颈歌咏的姿态,这样同时接触到了诗作,起到一举两得教学功效。
2.汉语拼音多媒体引入的概述。多媒体是集声音、文字和图片于一体的教学好助手,能将文字、图片同时展现出来,并且可以配上优美的音乐,如果以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更加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使学生减轻学习疲劳,例如教师可以搜集关于汉语拼音拟人化的动画,使拼音能够进行自我的变形,从拼音缓慢的弯曲变化当中,让学生认识拼音的书写规律,配上发音,使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双重的学习感悟。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程的教学阶段,无论是纯理论性的知识记忆和背诵,还是实践性的活动,还是理论和实践并行的课程分析,教师要努力做到其直观形象性和趣味化,并且尽可能的运用多种外接手段和辅助材料进行直观的演示,在寓教于乐和趣味昂然的氛围中达到教学的有效目的,在遵循课本基本设置顺序的情况之下,做到层层有序的教学推进,真正提高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明新.构建主体性课堂教学[M].北京:社会文献出版社,2002.[2]内蒙古大学.小学课堂教师教学设计使用手册[M].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3.[3]张磊.新课程成功教师管理实用手册[M].呼和浩特:黑龙江文化音像出版社,2004.[4] 刘芳,总主编.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专家指导汇编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感悟 篇10
刘会平
德惠市同太乡和平中心小学 吉林德惠 130316 摘要: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有知识的获取,还有思维能力的培养、眼界的开阔、智力的提升。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有鉴于此,本文将基于笔者研究及工作实践,重点围绕于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谈一谈自己的认识,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感悟
一、什么是高效课堂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指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课堂目标和任务。评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否达到高效的要求,主要依据是判断其是否实现了一定时间内的效率最大化。例如,本课堂教学完成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并帮助学生提升了理解深度,则可认定为本课堂实现了高效率的教学。但是教学本身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因此高效课堂不仅要求有速度,更重要的是要保证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整个教学课堂是节奏紧凑,又前后连贯的。满足了这些条件,才能算是真正实现了高效课堂教学。
二、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
1.教师备课的效率决定着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建设
小学语文教师高效备课能使得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学任务的突破质量更高,从而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对于应变能力不强的语文教师,这不是挑战,反而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法宝”。课前准备又分为两个部分,即预测教学的进度和制定一些好的教学方案。每节课的时间都是固定的,教师必须充分预测好教学进度。如果教学内容过多,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就会不透彻,就会导致学生心理负担加重,对知识的掌握也不牢固,浪费课堂时间。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用新思想观念看待学生的不同,用新的任务目标来刺激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也需要在课前进行预习,但这要教师根据要学的课程提前给学生布置思考题,以此督促学生预习。2.改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多以教材为主,教师通过讲解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但仅凭教师的讲解,学生的理解程度又很有限,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也有限,导致课堂效率难以得到提升。教学方法的改善,可通过借助电子设备、适当增加课外教学等方式实现。同时,新的教学方法的使用需与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结合。例如在学习《童年的发现》一课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植物,或亲近大自然,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发现其中的问题或日常不曾注意的细节,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作者的心情,进而更好地理解课文。教学方法的改善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其主动学习和思考的意识。3.引入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在近几年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其教学方式新颖,教学效率较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升。加之小学生大多喜欢展现自己,希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表扬,所以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对课文内容进行一定的改编,并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表演。学生在表演过程中不仅能充分理解课文内容,这种表演方式还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在正式表演之前,要组织学生对其中的情节或故事内容进行探讨和商议,这样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还能在表演的过程中不断巩固已学到的知识,还能学习到许多课外知识。4.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在于学生高度的配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自主学习。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而促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比较严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高,课堂的参与度也不高。教师要充分提升学生学习知识的主动性,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地位。实现高效课堂教学的关键是,保证学生对课堂教学有足够的兴趣和注意力,做到这一点,即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运用多媒体技术等手段辅助教学
现在大部分小学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等现代科技设备,可以完全改变教师“干讲”学生“干听”的不好现象。语文侧重基础性和逻辑性,相比较其他学科,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兴趣,因而很难有直观形象的理解。这就需要语文教师掌握现代科技,灵活运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做动画、模拟场景,将语文知识具体化、直观化,使课堂变得有趣且生动。6.处理好自主与引导的关系
自主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地选择学习方法、寻找学习伙伴、选择学习内容等,是我们在课堂上经常所见的。这种学习方式的提倡和形式,确实有助于张扬学生的个性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我们也看到,有些课堂上的自主学习,似乎有点“放任”,老师的引导似乎也有点“随意”、“苍白”,时效性并不高。因此,我们追求课堂的生动活泼,不仅是外在的、形式上的,更重要的是追求一种内在的、深层次的灵动。要达到这种效果,这就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既要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又要有老师慎密的引导。所以,课堂上教师的引导也非常重要,自主和引导必须有机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自主学习才能真正产生实效。7.延伸课外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具有奠定语文基础和形成语文功底的重要作用,所以只有简单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适当进行课本的延伸,拓展学生的知识获取面,是高效教学实现长远发展的推动力。一方面,要促使学生养成自我阅读的习惯,能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理解能力,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够快速理解课文主旨和相关要点,进而高效地完成课程任务。另一方面,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日常写作中拥有丰富的素材和语感,进而促进语文成绩的提升。
三、结束语
总之,新课改以来,高效课堂的研究是师生共同关注的问题。虽然在建设高效课堂的过程中会存在各种不可避免和不可忽视的问题,但是我们一定要相信一切改革都会遇到挫折,只要坚定信念,吸取经验教训,及时改进教学方法,高效课堂的建设一定会成功的。只有不断地创造,才能使教学方式越来越多,只有师生一心,才能建设出高效的教育课堂,为孩子们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参考文献:
漫谈小学语文教学的点滴感悟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感悟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有一首歌叫《牵手》“因为路过你的路,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有一段情叫《真情》,“奉献是庄严庄严的牺牲,沉默是伟大伟大的祝福……”小学生嫩如花朵,幼小而柔弱,伤不得,不忍伤,“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只有真情牵手,心与心才不再遥远。
一、让非连续文本和文本共舞
于丹说《论语》“是朴素的,是温暖的”其实苏教版小学语文那么多的故事,诙谐有趣的文字,精美隽永的诗篇,总有一股融融的暖意。2011课标中最引人关注的焦点之一,是“非连续性文本”概念的提出,过去我们的小语测试几乎是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文本上的,对“非连续性文本”几乎是不提及或涉足的,而我们在一线教学中,我们发现小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是情趣盎然的。新学期一发新书,学生总是第一去看语文的,看语文,也是先被图画吸引的,从学生的阅读来看,我们发现,他们的阅读与我们想象的和惯常的教法是不一样的,他们常会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然后才去关注连续文本,进而解答他们心中的疑惑的。2010年国际阅读素养测试(PISA)中的许多理念与孩子的阅读方式是不谋而合的。让非连续文本和文本共舞,要能拉近学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及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多花点心思,突破常规,寻找师生与文本的契合点,通过多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开心地学习,愉快地接受。
如笔者在上六年级上册语文时,曾做了一个语文实践课,将班级学生分成合作小组,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比赛。题型有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情境题、随机题等。必答题,出示课文中的图片,让学生回答课文题目,解读图片内容,然后,看哪个组能最先从课文中找出相关段落来解答非连续性文本,这类题目是随机抽取的,教师事前要做好全书的非连续文本,不要每组抽出同一个题目,因为这个比赛,训读能力是一方面,对全书的宏观了解也是一个方面。抢答题,主要是针对学生已学过的课文,是必须要掌握的内容,这类题目的设定,要渗透一些非连续性文本解读的内容,全盯在文本知识上,学生是乏味的。风险题,是由课内和课外两个部分组成的,有的比的是积累,有的比的是发挥。情境题,出现的是给学生一个非连续性文本,是书上所没有的,又是他们在家中见过的,看他们有没有注意的,然后见招拆招,看谁能识得解得。随机题更多是有个性的解读与演讲类的。
让非连续文本和文本共舞,要的是全局意识和主体意识。要坚持下来,要形成常态化,要由虚到实,做到形式新,内容实,这样才能达到看图知文,看文知事,看事知人,看人知境。
二、让赏识和写话随情趣齐飞
小学生写话,他们有情趣的,但要让学生写他们熟悉的,要通过具体情境的创设,让他们有得说,能会说,这种训练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但只要做了,学生自会提高,在做的过程中,要多作鼓励,“大人要捧,小孩子要哄”俗语虽俗,道理却高,正面引导为主,赏识教育调动的是内因,体现的是师德,是包容、是胸襟。在小学写话训练中,要将情趣放在重要地位,小学教育兴趣为主,小孩子总是天真的,情趣与天真总是水乳交融的。
如《“能人国”里摆排档》写话教学片断:
作前准备:1.学生观察排挡。2.划分好小组。3.各组自备炊具、做菜的用料。
训练流程:
(一)联系生活,激趣定标
同学们,你们平时最喜欢的是什么菜呢?最擅长烧的又是什么菜呢?今天我们就请六位小厨师各做一道自己最拿手的菜,看一看谁做的菜鲜美可口,营养丰富。
(二)再现生活,指导说写
1.再现生活
(1)小厨师们提着菜篮子,纷纷上台亮相。(2)让学生们拿出豆芽、韭菜、鸡蛋等逐一向大家介绍自己准备做的菜。(3)小厨师们做烧菜的准备:拣菜、洗菜、切菜。⑷厨师们使出自己的浑身解数烧菜。
2.讨论写法:你们想把这次比赛的过程口诉你的家人和朋友吗?怎样写才能使人觉得条理清楚呢?
在讨论这一问题时,有的同学说,按事情发展顺序来写,有的说,要抓住重点写,有的说,过程是一个方面,重要的是写出感受,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感悟,教师要让学生将他们的解答具体化,然后加以引导、归纳。
(三)下笔成文,描绘生活
把活动过程写下来,结尾还可以写写自己的感想。
(四)师生评改,感悟生活
1.巡视评改。2.学生总结,通过这次活动自己有何收获。
附学生习作:今天,我们班的白板上,“能人国”三个大字格外醒目。同学们正在互相介绍自己最擅长烧的喜欢吃的菜,气氛十分活跃。这时,中队长对大家说:今天这堂课,我们请六位小厨师各做一道自己最拿手的菜,看看谁做的菜鲜美可口,营养丰富,话音刚落,教室里立刻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小厨师们提着菜篮子纷纷上台亮相。他们拿出豆芽、韭菜等逐一向大家介绍……转眼间,就像变魔术一样,桌上已摆满了丰富的菜肴:有冷盘、有热炒、有汤菜,色香味俱全,营养搭配合理。同学们目睹、品尝后,不住赞叹这几位“能人国”里的小厨师。
人是感情动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许多时候,学生的成绩不尽人意,不是学生的智商问题,更多的是教育的情商问题,以生硬的手段,让学生“就范”,学生在艰难的环境和心境下,就是取得了所谓的高分,也抹不去仇视的阴影;以包容的心态,让学生感动,学生在怀柔中悟得的真经,更能照耀他们的人生,这样的学生更懂得世情的甘苦,更有气度和见识。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感悟】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感悟点滴07-06
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感悟07-23
小学青年教师语文教学观摩学习感悟09-15
感悟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0-15
我对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几点感悟10-07
小学语文′尝试教学′实验初探 小学语文学科′尝试教学策略研究09-23
语文课堂教学小学语文09-20
小学语文教学的语文味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