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掌声

2024-08-06

小学语文掌声(通用12篇)

小学语文掌声 篇1

上海版二年级下册《掌声》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掌声》是沪教版二年级下学期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一个身有残疾,有点自卑的小女孩范小君,在一节课上犹豫了一番后,勇敢走上讲台讲述自己童年的故事,而同学们先后两次将热烈的掌声送给她。从这以后,范小君开始和同学们交往、游戏,变得活泼开朗的故事。课文表现了同学间的关爱,以及掌声的力量,让读者感受到生活中我们都应该把真诚掌声送给周围的人。

本课是教材第五单元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初次提出“读课文,提出问题”的学习要求,意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因此本课立足于“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提问题”来开展教学。

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尚小,认知能力和生活体验有限,较难与文中的范小君产生情感上共鸣。因此如何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了解范小君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领会掌声的含义,是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以“掌声”为线索,引导学生学习边读边思,大胆提出读文时的问题,并以问题的解决为抓手,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

1、能在语境中独立认读本课10个生字,重点识记“残、疾、默、掌”,在语境中初步理解词语“犹豫、热烈、持久、经久不息、残疾”并积累。

2、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范小君由自卑到自信的变化过程,感受掌声的意义以及同学间纯真的友情。

3、能在老师指导下,学习读文思考提出问题,并尝试读文解决问题。

三、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学目标后,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指导读准词语“掌声”

2、板书课题,巩固字形。齐读课题

【教学说明】

教学导入部分借助创设的情境适时学习“掌声”一词。“掌”是生字,该字的读音是南方孩子发音的难点,需指导学生读准字音。在此基础上当堂板书,引导学生发现“掌”字的部首和字义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感受汉字的魅力。

3、围绕题目进行质疑

师:从这个单元起,我们要学习一项新的本领,那就是边读课文,边学着提提问题。当你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你想问些什么呢? 指名回答 【教学说明】

本单元重点要学习“读课文,提出问题”。揭示课题后出示单元重点学习要求,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聚焦学习重点。

启发学生围绕课题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为逐步引导学生读懂“掌声”对于范小君的意义找到了突破口。

(二)整体感知,初步了解两次掌声。

1、四人小组按照要求开展学习。

2、反馈学习情况,了解故事的主人公范小君的情况。

3、自由读文,初步了解这是两次怎样的掌声。

过渡:轻声读读课文,边读边找找文中哪些句子在写掌声?(1)学生读文找句,划出相关句子 【教学说明】

阅读中要持续培养学生静心读文思考,边读边圈划的好习惯。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我们要有意识让学生根据一定的要求读读想想、圈圈划划,了解句子,建立句子的概念。

(2)交流读句,理解“热烈、持久、经久不息”。(3)围绕词语进行质疑。【教学说明】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学习,理解了“热烈、持久、经久不息”的意思,再适时引导他们发现“热烈持久”与“经久不息”的意思相近,进而启发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这是在引导学生了解阅读中如果遇到一些意思相近的词时就应该2

问问“为什么要用这个词?可以不可以换成另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这样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了解并学习怎样在读文中思考并提出问题。

(三)围绕质疑,反复读文,了解两次掌声的不同含义

1、学习第一节,了解小君“孤单”的原因。(1)指名读第一小节。

(2)结合第一小节的内容,说说对小君的了解。

指名交流(板书:残疾 怕人取笑 默默地)【教学说明】

培养学生静心读文,准确从文中提取有关显性信息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当学生进行反馈交流时,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初步感知如何围绕一个意思把话说清楚。同时,结合交流对范小君的了解,适时指导理解词语“残疾”,分步落实“残疾”这一新词的学习。(3)借助板书上的词语,完整连贯的说说范小君的情况

师:现在请你不看书,用上黑板上的这些词语,连贯地介绍一下范小君的情况。指名交流

2、读文感悟第一次掌声的含义

(1)引读第二节,了解“老师布置的任务”。(2)指名读句。

(3)理解词语“犹豫”。A、正音

B、尝试自主理解词意

C、创设情境,体会范小君“犹豫”时的内心想法。

师:很快轮到小君了,(对着一名学生)小君轮到你了,这时,你是怎么想的呢?

指名交流

师:上去也不是,不上去也不是,小君这时拿不定主意,这就叫——(生读:犹豫)现在,谁愿意做做范小君,再来说一说?(媒体出示句式)指名交流 【教学说明】

这一部分教学重在夯实“犹豫”一词的学习。先在读句子的过程中指导学生3

读准“犹豫”的字音,再通过教师介绍“犹和豫”这两种动物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字义来猜猜词语的意思。然后,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想象说话,进一步理解“犹豫”,深入体会小君的心情。(4)感悟第一次掌声的含义 A、引读,理解“热烈、持久”

B、想象说话,体会第一次掌声的含义,解决疑问:为什么“骤然间”教室里会想起掌声? 指名交流(5)齐读句子。

3、反复读文,感悟第二次掌声的含义(1)引读描写第二次掌声的相关句子。(2)围绕句子进行质疑。(3)引导学习第三节。生读文交流(出声读)(4)体会第二次掌声的含义 A、说话练习,感受掌声的含义。

B、解决疑问:“经久不息”与“热烈持久”的意思相近,可不可以用“热烈持久”代替“经久不息”?

师:词语的意思虽然相近,但使用的地方却不一样啊。【教学说明】

对于文中为何分别用“热烈、持久”和“经久不息”来形容掌声这一问题的解决就借助老师的讲解来完成。辨析意思相近的词语在语境中的正确使用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故对于这一问题的了解,学生只需有一点初步的感受即可,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学习,引导学生在今后的阅读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些意思相近的词时,能思考一下“为什么这里一定要用这个词语?”

4、联系首尾两节,感受掌声给范小君带来的变化。(1)男女生分节读,体会范小君的变化。(2)借助板书进行说话训练,深化情感。

师:现在请你借助板书的提示,连起来说一说掌声给范小君带来的变化

指名交流

(四)复习巩固,总结全文

1、积累能表现掌声作用的词语(1)自由写词

师:由此可见掌声能带来神奇的力量,掌声还能给人带来什么呢?赶紧把你所能想到的词写下来吧!

(2)部分学生板书所写的词语(3)小结

师:人人都需要掌声,因为掌声能给人以力量——(勇气、信心、快乐……),生活中,我们不要忘记把真诚的掌声献给别人。让我们再次读好课题。

2、布置回家作业。

板书:

27、掌 声

范小君

(残疾)怕人取笑 默默地 自卑

交谈 游戏 自信

小学语文掌声 篇2

迷惑一:这是送给学生的掌声吗?去年在临沂听一位老师讲《阿长与山海经》一课, 结尾的拓展设计紧扣了课程标准, 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可自己的煽情却有点卖弄。她让学生以鲁迅的口吻给阿长说点什么, 最后老师也有话说, 于是极尽煽情之能事。果然精彩, 掌声雷动。随之而来的是下课铃声, 老师当即以哽咽的声音宣布下课。这样的掌声是来自老师, 值得提倡吗?如果掌声是对于学生精彩的鼓励, 那倒是必要的, 也是值得提倡的, 并且应当成为我们老师努力的方向。如果是师生之间经过反复的对话, 也就是说, 是思维的多次碰撞后的闪耀, 请给予掌声鼓励, 请不要吝啬你的掌声。很多教师有“绝招”, 他们总是喜欢在公开课的某个环节“不露痕迹”地“显摆一下”, 用以显示自己扎实的语文功底。仔细想一想, 语文课堂上, 真的需要这样的掌声吗?

语文课堂上, 这样的掌声不要也罢。

迷惑二:这是自发的掌声吗?有些港台二、三流的歌星, 在演唱的时候总要说这样的几句话:“观众朋友, 你们好吗?”“这边的朋友, ”“后面的朋友, ”“来点掌声!”一般此刻都掌声雷动, 场面十分火爆。还有“小沈阳”们, 不过大陆的“小沈阳”是要含蓄一些的, 观众鼓掌, 他说“停、停”, 片刻后又腆着腔说“不要停”。我们有些语文老师, 课堂上看到底下有些冷场, 就问了, “他读得好不好?”学生齐声说, “好!”老师马上跟进“那还不鼓掌!”啪啪啪……更为糟糕的是, 老师读完后, 学生没有自发的掌声响起, 老师只好提醒学生“老师也需要鼓励”, 学生又哗哗地拍起巴掌来。这样的鼓掌看似高明, 实际上是很拙劣的, 因为鼓掌者不是发自内心的。如果学生们觉得哪位学生的回答确实值得给予掌声, 他们会很自然地给予会心的掌声。真不知老师心里怎么想的, 是为了满足一下虚荣心, 还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向学生要掌声, 这样的做法实在不可取。仔细想一想, 语文课堂上, 真的需要这样的掌声吗?

语文课堂上, 这样的掌声不要也罢。

迷惑三:这是语文发出的掌声吗?某次我听了某位名师的课, 他上课很幽默, 底下不断有笑声。“幽默”“笑声”“掌声”, 但却没有“语文”!他的“幽默”, 品位如同“小沈阳”的娘娘腔。记得有位老师上《云南的歌会》, 竟当着学生的面, 对学生抛起了媚眼。还有的老师上语文课喜欢自己来点怪腔怪调, 拿学生开开涮, 拿自己的生理缺陷开开玩笑, 引得学生哈哈大笑。这让人想起唐明皇为了博杨贵妃一笑, 不惜烽火戏诸侯, 真有点可悲。语文课的掌声在语文里, 在学生的心里, 在听课老师听课后的评价里。一件事情要不要鼓掌, 要看该事情是否达到听众心灵共鸣。我们在课堂上, 教师讲到精彩之处, 学生说到精彩之处, 只要能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自然就会有发自内心的掌声。有激情的课堂上经常是掌声不断, 当看到教师投入地上课, 学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不需要去要, 一样会掌声雷动。

语文课堂上, 这样的掌声不要也罢。

我班有一位学生相貌平平不打眼, 上课提问时也总是低着头, 个性老实不张扬, 很长时间没能引起我的注意。一次, 我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有兴趣的同学回家搜索一下各个国家的首都城市。不用说, 能够完成任务的寥寥无几。可没想到他却主动工整地将这些整理在黑板上。也许是缘于震惊, 我不由得鼓起掌来。全班同学的掌声也不约而同响成一片。或许是激动, 或许是害羞, 他低着头, 但却满脸红光地坦然“接受”着属于他的“掌声”。

让我们把掌声真诚地送给学生吧!因为掌声中凝聚着我们真诚与期待的关爱和鼓励。它似一阵温暖的春风吹拂着孩子们的心田, 似一股无形的力量激励着孩子们不断前行。掌声可以给他们前行的信心, 无穷的力量。

语文课堂上不要这样的掌声 篇3

迷惑一:这是送给学生的掌声吗?去年在临沂听一位老师讲《阿长与山海经》一课,结尾的拓展设计紧扣了课程标准,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可自己的煽情却有点卖弄。她让学生以鲁迅的口吻给阿长说点什么,最后老师也有话说,于是极尽煽情之能事。果然精彩,掌声雷动。随之而来的是下课铃声,老师当即以哽咽的声音宣布下课。这样的掌声是来自老师,值得提倡吗?如果掌声是对于学生精彩的鼓励,那倒是必要的,也是值得提倡的,并且应当成为我们老师努力的方向。如果是师生之间经过反复的对话,也就是说,是思维的多次碰撞后的闪耀,请给予掌声鼓励,请不要吝啬你的掌声。很多教师有“绝招”,他们总是喜欢在公开课的某个环节“不露痕迹”地“显摆一下”,用以显示自己扎实的语文功底。仔细想一想,语文课堂上,真的需要这样的掌声吗?

语文课堂上,这样的掌声不要也罢。

迷惑二:这是自发的掌声吗?有些港台二、三流的歌星,在演唱的时候总要说这样的几句话:“观众朋友,你们好吗?”“这边的朋友,”“后面的朋友,”“来点掌声!”一般此刻都掌声雷动,场面十分火爆。还有“小沈阳”们,不过大陆的“小沈阳”是要含蓄一些的,观众鼓掌,他说“停、停”,片刻后又腆着腔说“不要停”。我们有些语文老师,课堂上看到底下有些冷场,就问了,“他读得好不好?”学生齐声说,“好!”老师马上跟进“那还不鼓掌!”啪啪啪……更为糟糕的是,老师读完后,学生没有自发的掌声响起,老师只好提醒学生“老师也需要鼓励”,学生又哗哗地拍起巴掌来。这样的鼓掌看似高明,实际上是很拙劣的,因为鼓掌者不是发自内心的。如果学生们觉得哪位学生的回答确实值得给予掌声,他们会很自然地给予会心的掌声。真不知老师心里怎么想的,是为了满足一下虚荣心,还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向学生要掌声,这样的做法实在不可取。仔细想一想,语文课堂上,真的需要这样的掌声吗?

语文课堂上,这样的掌声不要也罢。

迷惑三:这是语文发出的掌声吗?某次我听了某位名师的课,他上课很幽默,底下不断有笑声。“幽默”“笑声”“掌声”,但却没有“语文”!他的“幽默”,品位如同“小沈阳”的娘娘腔。记得有位老师上《云南的歌会》,竟当着学生的面,对学生抛起了媚眼。还有的老师上语文课喜欢自己来点怪腔怪调,拿学生开开涮,拿自己的生理缺陷开开玩笑,引得学生哈哈大笑。这让人想起唐明皇为了博杨贵妃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真有点可悲。语文课的掌声在语文里,在学生的心里,在听课老师听课后的评价里。一件事情要不要鼓掌,要看该事情是否达到听众心灵共鸣。我们在课堂上,教师讲到精彩之处,学生说到精彩之处,只要能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自然就会有发自内心的掌声。有激情的课堂上经常是掌声不断,当看到教师投入地上课,学生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不需要去要,一样会掌声雷动。

语文课堂上,这样的掌声不要也罢。

我班有一位学生相貌平平不打眼,上课提问时也总是低着头,个性老实不张扬,很长时间没能引起我的注意。一次,我布置了一项课外作业:有兴趣的同学回家搜索一下各个国家的首都城市。不用说,能够完成任务的寥寥无几。可没想到他却主动工整地将这些整理在黑板上。也许是缘于震惊,我不由得鼓起掌来。全班同学的掌声也不约而同响成一片。或许是激动,或许是害羞,他低着头,但却满脸红光地坦然“接受”着属于他的“掌声”。

让我们把掌声真诚地送给学生吧!因为掌声中凝聚着我们真诚与期待的关爱和鼓励。它似一阵温暖的春风吹拂着孩子们的心田,似一股无形的力量激励着孩子们不断前行。掌声可以给他们前行的信心,无穷的力量。

有掌声的地方就有故事,有掌声的地方就有精彩,有掌声的地方就有成功。孩子的生命中不能缺少掌声,但课堂上的掌声一定要自然产生,而不是教师为了营造气氛而有意为之。我们盼望着我们的课堂上经常能听到学生会心的掌声,那才是师生交流的一种和谐氛围,那才是我们需要的掌声。

小学语文三年级《掌声》教案 篇4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平息、情绪、讲述、普通话、动听、鼓励”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他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

2.通过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教学准备

1.准备歌曲《掌声响起来》。

2.课前搜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小故事,如《张海迪》。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2.指导认读和书写,强调“落、调”的读音,指导书写“吞”。

教学流程

一、播放歌曲,营造气氛,揭示课题

1.播放歌曲《掌声响起来》。

2.听了这首歌,你想说什么?

3.课前你们已经搜集了海迪姐姐的故事,说说你的想法。

4.老师出示课题:掌声

5.提问质疑。读了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呢?

学生质疑的问题可能有:

谁给谁的掌声?为什么要给她掌声呢?掌声有什么含义?

【学生自主的质疑,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初读课文,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大意,为后面的教学打下铺垫。】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指名读,读后评价。

4.识记生字:

(1)请同学读课后生字,注意看清字音、读准字音。

反馈检查。重点读好下列字音。“症、镇、姿势、落、调”。

(2)请小朋友继续读课文,把生字的拼音写在生字上面。读完,写完后请同学们记住它。

小学语文掌声 篇5

一、说教材

《掌声》是一篇精读课文,本课生动地记叙了身患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生活的勇气,从此变得乐观开朗。作者用朴素的语言以英子“自卑——感激——乐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利用这个学会尊重、学会关心人的小故事,告诉我们:人人都需要掌声,尤其是当身处困境的时候;要珍惜掌声,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因此,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英子的情感变化,深刻领会故事的内涵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三年级阶段的学习目标和教材特点,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知识目标:能认读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体会人物的内心变化,引导学生初步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去关爱、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对自己的关心与鼓励。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领会“掌声”的内涵。

教学难点:通过英子的语言、动作的描写来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四、说教学策略

为了达成目标,突破重难点,在教学中,我采用情境创设法、角色互换法、悟读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自主阅读,小组交流,自悟表达中充分感知、感悟、思考语言材料,体会文章的情感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的学习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情境导入

这一板块,我利用现成的教学场景,让学生在两次不同的掌声中感受掌声有不同的意义,为下面学习感受英子在掌声前后的变化,领会“掌声”的内涵做好铺垫。

第二板块: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在这块中,由于本课难读的字词、句段较多,我在教学时,先从字词入手,再过渡到句段,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读通、读好语言材料。

第三、四板块:走近人物,感受英子的“情感”变化,体会“情感”变化原因

我在教学这两部分内容时,先让学生感受忧郁、自卑的英子,接着让学生感受开朗、自信的英子,然后让学生在英子前后的强烈变化中寻找变化的原因,我认为这样来设计教学步骤,学生较容易理解,也为后面突出掌声的作用做好铺垫,更有利于通过此环节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五板块:体会两次掌声的含义

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通过英子在两次掌声中的变化和对学生的情景设置,“你想对英子说点什么?”来激发学生对别人的爱,在爱中体会两次掌声的不同意义。最后,在英子的来信中感受掌声带给英子的巨大变化,再将这种鼓励上升为人间大爱,就此为结束语结束课文。

第六块:作业设计

读了英子的来信,请你给英子写写你想对她说的话。布置此作业是为了让学生明白:人人都需要掌声,需要关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小学语文掌声 篇6

《掌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课文以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女孩小英因为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残疾,从此内心很自卑,“总是默默地独自坐在一角”。一个偶然的机会老师让她上台讲故事,她不得不面对全班同学的目光。当她犹豫再三“一摇一晃”走上讲台正紧张害怕的时候。想不到同学们给了她鼓励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走出了困境,打开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扉,变得乐观开朗,开始“微笑着面对生活”。

课文以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贯穿全文,言简情浓,透过描写小英动作神态的词句,展现了两次“掌声”带给小英的内心变化过程。表现了同学之间的关爱、鼓励和尊重,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教学目标:

依托本单元的结构特点和本文的行文特色,以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第七自然段。

2、学会文后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凭借文本语言材料,感悟“要珍惜别人的掌声,更要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的内涵。

4、品读课文,学习“对比”的手法,尝试练笔。

其中,目标1为教学重点,目标3为教学难点。

设计理念:

《课标》版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重点词句,让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悟文,读中悟情,在读中思,在读中探。同时,既关注文章写了什么,又关注文章为什么这样写,初步感知“对比”的写作方法,并尝试练笔。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掌声响起来》,学生凝神静听。

同学们,这首歌叫《掌声响起来》,当我们独自站在舞台上时,最想听到的就是——掌声。

2、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扫清障碍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朗读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进入课文,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1)小英腿有残疾,很自卑。

第二部分(2——4)演讲课上发生的事。

第三部分(5——7)两次掌声给小英的改变。、

五、走近小英,初步了解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

2、小英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六、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此时的小英是自卑的,为什么后来变化会那么大呢?

2、作业:(1)读熟课文。

小学语文掌声 篇7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多角度塑造人物的方法,从而认识到孙晋芳的善良、诚恳、胸怀宽广、刻苦训练的优秀品质。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文中所体现的团结、拼搏、奋进的体育精神,从而认识到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在品读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学习多角度塑造人物的方法,体会人物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录象带、词卡

教学过程

(计划两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播放排球比赛片断,让学生感受赛场上的激烈气氛以及队员的拼搏精神。

2.学生交流观看后的感受。

3.导入:八十年代初,女排姑娘用她们勇于拼搏、顽强奋战的体育精神,为中国人在奥运赛场上扬眉吐气。人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些女排姑娘们。我们更应该把掌声送给这位在赛场上至关重要,却默默无闻的女排姑娘。(板题)

(评:课始,利用音像再现排球赛场上激烈拼搏的场景,渲染了气氛“未成曲调先有情”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画出中心句读一读。

2.师述:同学们,这篇课文给我们刻画了一位优秀的女排队长。课文中一定有许多打动你的地方,自由读课文,想想孙晋芳的哪些地方值得自己敬佩,并用笔画出来,想想应该怎样读。

3、学生交流汇报时,可结合自己的感受说出孙晋芳的哪些地方最值得自己敬佩,并在朗读中揣摩该怎样读。

生1:孙晋芳传球技艺高超的惊人,这一点打动我,我想这样读……

生2:她朝夕苦练的情景深深打动了我,我想这样读……

生3:她用宽大的胸怀来化解与同伴之间误会与矛盾。值得我敬佩,我想这样读……

4、在学生汇报交流过程中,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读好人物的对话和心理活动。

(评: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感知课文,读出对人物的初步印象,辐射出全文的相关内容,既有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又进行了语感的训练,实现了学生与文本的初次对话。)

三、理解词语,再读品位

1.出示词卡“心海中的暗礁 闪闪发光的金线指挥演奏 一缕袅袅青烟”。

2.学生再读课文,找到课文中讲述这些词语的部分。细读体会这些词语的意思。

3.读3自然段,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从她手里飞走的球变成一缕袅袅炊烟,这是运用了什么写法?

生:作者运用了夸张的写法,这样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出她传球技艺高超,能化险为夷。

4、读6—10自然段,说说“心海的暗礁”指什么事?面对这些,孙晋芳是怎样做的?画出描写她心理活动的句子,细细读一读。

5、读11—12自然段,看看孙晋芳是怎样在赛场上指挥演奏的?作者应用了什么写法?

生:作者应用了比喻的写法,写出了在赛场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6.读14自然段思考,为什么把孙晋芳比作“一条闪闪发光的金钱”。

生1:因为珍珠再美丽,没有线把她穿在一起成为项链,它也只是一颗珍珠而已,这样写说明了孙晋芳在这个集体中的重要作用。

生2:因为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在一起,奋力拼搏,才能取得胜利,而这恰恰需要孙晋芳这样的一传手来把大家团结在一起,就像一颗颗珍珠穿成美丽的项链一样,所以把她比作一条闪闪发光的金线。

7.读15自然段,讨论:课文说应该把欢呼声和掌声分一半给孙晋芳一个人,你认为合适吗?

生:我认为很合适,因为没有孙晋芳,女排队员们就是一颗颗散落的珍珠,永远不可能成为一条美丽的项链,所以我认为她的功劳大,应该把欢呼声和掌声分一半给她。

(评: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抓重点词语,理解语言环境,理解人物,梳理了文中脉络,让学生在自渎自悟中看清了鲜活的人物形象。并由点到面,把握住整个文章的中心,明白一个道理,从而提高他们的分析,欣赏和评价能力。)

四、总结全文,拓展视角

1.默读全文,说说孙晋芳是以怎样的体育精神进行训练和比赛的。

生1:这种精神应该是团结、拼搏。

生2:这种精神应该是把自己的事放下,把集体、祖国的荣誉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

2.读完全文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完成“我的视角”( 先和同桌交流一下,再写出来。)

(评:读一篇文章,学生的感受是多元的,表达的方式也是因人而异,“我的视角”这一设计着眼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发展。)

课后反思

新课程准不仅仅要求语文教学“重读”,还将语文教学目标指向了新的高度——“悟”。读悟结合,才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所在。本节课的教学由于课文比较长,为了更好地阅读。我让学生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感知课文,概括文中最打动你的地方,并找出来,细读体会,为深入地感悟、品味奠定了基础,然后抓住几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受、思考、诠释、表达,这样一个胸怀宽广、诚恳善良、顾全大局、机智勇敢、球技高超的女排队长如在眼前。通过品词酌句很好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最后再回归整体,让学生通过“我的视角”用笔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发现,突出了学生的个性体验,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掌声 篇8

走下讲台,我最想说,上节公开课,不容易!

跟老师们研讨课时,每当激情闪现,总有一股想登台展示的冲动。冲动稍纵即逝,从来不曾行动,没有勇气迈出那一步。有时候,真的好想上节课!却真的不敢走上讲台!(特别是大庭广众之下)角色转变了,习惯于对别人的课品头论足,指指点点,四年了,自己,还能承受站在讲台上的压力吗?

确定必须上一节公开课,且实在难以逃脱时,才发现自己如此心虚:“那久违的课堂上,我是尽情绽放,还是狼狈不堪?面对孩子,我能找回亲切的笑容,能吐出柔和的话语吗?”翻翻这本书,看看那册课本,感觉无从下手。我曾经熟悉的课堂,离我是那么遥远„..面部表情似乎麻木僵硬,开口说话就带着拒人千里之外的生硬,这样的老师能上课吗?

低年级,“词宝宝、字娃娃”之类的话,我尝试了多遍,也难以很自然地叫出来,不行!高年级,那长篇大段的煽情,短时间内我驾驭不了!只好从中年级下手。

找来三年级教材,浏览一遍自己陌生的课文,《掌声》情文并美,也许适合我这容易动情的人?对着教材,一遍一遍地读,读着读着,读出了朴实中透出的美,真挚的情,心中有了感动,脑中有了文章清晰的线索。定下课题,我开始搜集资料。教案、课件、反思,“乱花渐入迷人眼”,一连几天,昏昏然,不知所以然。听说实小三年级迎接视导准备的课是《掌声》,立马讨来人家的资料,本打算拿来主义,坐享其成。静下心看看教案,假设自己是本教案的主人,对本空讲一遍,才发现自己是在戴着脚镣跳舞,穿着别人的鞋子走路。东西虽好,不属于自己!(所以,再优秀的教案也不能拿来主义。)

无奈,只得借本教学用书,对照教材,死心塌地地备自己的课。几天地搜集、阅读、思考,虽没有达到厚积薄发,却在初备时一气呵成。夜深人静,看着满纸螃蟹爪似的初稿,有了一丝喜悦。那夜,睡得很香。第二天,在电脑里敲出电子稿,从此开始了推敲、琢磨。读读教案,删删改改。一句过渡,今天觉得放在前面合适,明天又觉得放在后边合适,翻来覆去。处理得细致,担心面面俱到,削弱了重点的力度,处理粗糙,又怕体验不到。舍,留,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直到讲课前十分钟,还因教案的调整,修改着课件。

提前把孩子叫到多媒体教室,想练练嘴皮子。从哪下手呢?调查一下情况吧。“会读书了吗?”孩子骄傲地喊:“会!我都快会背了。”心中窃喜,不用惦记会不会读书了。“生字都认识吗?”“认识!”预习中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一切都好办。“那就一人读一句,让我听听能读好吧。”很不幸,第一个学生,起来结巴不成句子,第二个学生,非常流利地唱了一遍。(后来才知道,我叫的这几个学生差点)不敢再窃喜,领着孩子读了一遍课文,“上课就这样读!”孩子们扯着长腔答应着,自己依然还没有找到上课的感觉。解散出去预备一下,听课老师陆续到了。看着那么多笑脸,自己想笑笑,却一阵慌乱。口干舌燥,笑容僵硬地挂在脸上。(中午大课间时,还对着慧慧练了两下怎

么笑,早知道如此多练一会呀。)唉!先做做热身,谈话放松一下。谁知,写好的词,张嘴忘了下一句,干脆现场发挥吧,不影响大局。谈话没有让我放松,反而紧张起来,看来光纸上谈兵就是不行啊!上课!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还算顺利,感觉上了课堂就自然些了。检查下预习,快速解决生词,第一行,读得顺当、正确,第二行,多音字读成另一个音,没错,但非教案预设,有学生说不对,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出现了意外。只得调整教案,提前放下一个课件,强调多音字在具体语境中的读法(教案上写着等会再训练的)唉,哪想到这么多麻烦。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大体说说英子是个什么样的小姑娘,谁知孩子竟复述起课文,耽误了我的宝贵的时间,又无可奈何,只得耐着性子听呗。

品读课文,指导理解英子的性格。本打算通过重点词句,逐步体会英子的孤独、自卑、痛苦,并在体会中舍身处地地想象、朗读。可孩子汇报时一下读完了整个自然段,体会到英子“不快乐”。再问一生,哪个词或哪个句子让你感受最深,一生读出最后一句,仍然体会到她“不快乐”。再问一生,读过这一段,你认为英子是个什么样的小姑娘,答曰:英子很残酷。不知孩子是辞不达意,还是真体会到了残酷,(常言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怎么也读不出个林黛玉来。他愣是从哈姆雷特身上读出了个林妹妹。)不能再拖了,时间不等人,赶紧掰过来,“哦,你的意思是说英子很痛苦,是吗?”“嗯 ”,学生点点头。感谢上帝,总算解围了,达到目的了!赶紧总结、板书,机不可失,失不再来。(你说这课上得有多累!)接下去体

会时,长了心眼,自读合作交流时,专门看看孩子划的有体会的句子合我意否,顺便在下边指点一番,这回孙悟空跳不出如来佛的手掌了,一切顺利。但读书自始至终没有达成目标,学生无法在读书中体现人物的内心,无论在节奏、语气、情感上,都没有什么突破。我也在时间老人的催促下,表演完毕。情感似乎达到高潮,教师有些陶醉,学生却如释重负。

也许是“眼高手低”,哪里体现出预想的完美?上节公开课,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反思自己的课堂,还有那么多遗憾。虽说是一节公开课,但没有对学生提前渗透、试讲。课前20分钟,找来学生聊聊天,互相适应一下,接着就走进课堂。因为没有实践,也忽视了孩子的实际情况,很多问题没有预设到,这就是学情分析不到位,致使课堂出现许多意外环节。如果在其他班级试讲一下,再调整教案,让多种设计方案都了然于胸,课堂驾驭会更好些。比如“落下”这一词语初次出示时就在句子中呈现,就不会出现课堂上的意外。明明是一步能完成的,干嘛非得分两步走?学生课文读不好时,虽然也通过范读、领读进行指导,但最终不够理想。现在想想,成功就在不远处,只需再坚持一会。读好一句话,适时的评价,可能会让这个孩子一节课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甚至更长!可我,却放弃了,只因惦记着时间不够„„.一节课,老师说的比学生多,老师读得比学生好,自己倒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没有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体现?仅仅备好教案,是远远不够的!

窦桂梅说过:上公开课,就像家中来客必定要洒扫庭院、准备盛宴一

样,其中有准备的紧张,更有展示的兴奋。正是那些经常光顾的客人,使得我们的“家政技艺”一日千里。虽不敢奢望上回公开课,就能一日千里,但磨砺与反思中,在悄然成长。经历了,便有成长的收获,值得珍藏的是美丽的过程,这种欢欣才是刻骨的记忆。

25掌声(统编版三上语文) 篇9

设计说明

本文以饱蘸爱心的笔墨、朴实无华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身有残疾而忧郁自卑的英子在上台演讲时得到了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在这掌声的激励下,她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走出了困境,打开了向往美好生活的心扉,变得乐观开朗。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透过描写人物外貌的语句,我们可以体会到其情感的变化,进而感悟到“掌声”的内在意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的教学策略是在本课的教学中着眼于“情”,扎根于“读”,抓住课文中提到的两次“掌声”这一线索,以“英子得到掌声前后的内心变化”为突破口,指导学生画出文章中有关神态、动作描写的句子。用“抓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内心世界”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文字背后蕴藏的情感,主动索取文字里的巨大财富,亲历情感体验。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身残志坚的人物事迹;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

2.搜集身残志坚的人物事迹,如张海迪、霍金等。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来听课,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好吗?(生鼓掌)师:你们的掌声很热情,那你们想通过掌声对各位老师说什么?

导入: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你想通过学习文章了解到什么?

设计意图:从现场的情形入手,与学生一起研究关于掌声的话题。让学生对掌声里的含义有初步的体会,再由掌声的话题过渡到文本内容,自然衔接,顺理成章。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师:请大家认真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尽量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课件出示读文要求:

(1)我的独立学习目标。

①认真读文,为自然段标上序号。

②注意长句子的停顿,遇到拼读困难的词语可以借助书上的注音或向同桌请教后再读。

③用“方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依据生字表用“圆圈”圈出本课生字。(2)小组合作学习目标。

①互相听读生字表中的生字(先说字的读音,再给生字组词),检查预习情况。②分段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③交流词语的意思。2.检查自学情况。

(课件出示本课词语)掌声 班级 默默 腿脚 轮流 投向 调来 摇晃 热烈 勇气

(1)自己读读这些词语。

(2)交流学生画出的不理解的词语。(3)课件出示本课会认字:

默 落 姿 势 投 调 况 烈 镇 述 普 忧 联

①学习多音字。

落:用于一些口语词语,如“落炕、落枕、落不是、落埋怨”等时读lào;表示“丢下,遗漏”时读là;表示“掉下来,往下降”“衰败”等时读luò;在“大大落落”中读luō。

调:表示“调动,安排”等时读diào;表示“配合均匀”“挑拨;挑逗”时读tiáo。

②多种方法记忆生字。

预设:a.比较形近字“姿、资”,记忆“姿”。

b.比较形近字“优、忧”,记忆“忧”。

c.加一加的方法记忆“落、势、调、况、烈、联”。d.换偏旁的方法识记“投”。

设计意图:明确自学的目标,学生才会在学习中有努力的方向,教师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做。让学生充分享受发现知识的乐趣。

三、再读课文,了解英子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女孩?(文静、内向、自卑、忧郁、小时候生过病)2.出示自学提示:(1)用横线画出描写英子的句子。(2)联系身边的人和事,想一想,从这些句子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3.交流自学成果,抓住重点词句加以体会,随机交流下面的句子。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

(1)是什么原因让英子“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呢?你能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说吗?

(2)英子的走路姿势一摇一晃,可她也想像正常孩子一样走出教室。想象一下,英子也想去干什么?

(3)但是这一切,英子都做不到,她的心情你能理解吗?把这种感受读出来。4.课件出示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现在的英子是个怎样的女孩了?(开朗)(1)想象一下:她还会和同学们一起()、一起()、一起()……

(2)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课文第4自然段。(3)对比英子得到掌声前后的表现,你有什么疑惑?

设计意图:本教学环节教师重点关注对学生品词析句能力的指导,关注对学生阅读习惯及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大胆质疑,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四、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指导书写“掌、班、默、腿”。

1.指名读字,然后分别说说怎样记住它们并尝试着给它们组词。

2.观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笔画顺序,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3.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提示:“班”中间的竖撇在竖中线起笔,两侧布局要均匀。“默”最后一笔点不要丢掉。

4.学生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力求把字写规范、写美观。教师巡视,鼓励写得好的学生,奖励其小星星。

5.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扎扎实实落实课标中关于写字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

第二课时

一、板书课题,揭示课题 1.教师板书课文题目,请同学们齐读。设疑:老师来给同学们上课,同学们欢迎吗?那么你们会以怎样的方式让老师感受到你们在欢迎我?(学生鼓掌)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说(课件出示:掌声是一段欢迎词,讲述着心里的热情)。课文中的“掌声”还有哪些含义呢?请大家根据自读要求自由地朗读课文。

2.小结:英子在得到掌声前后真是判若两人。是呀,从忧郁到开朗,一对反义词出现在同一个孩子身上,我们心中一定画了一个问号——掌声竟会有这么神奇的作用?那就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故事会吧!

设计意图:教师优美的语言给孩子创造阅读的环境,从而激发学生对“掌声”的力量的探究。

二、精读课文,聚焦掌声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3自然段。思考:同学们给了英子几次掌声?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如果能说说同学们为什么鼓掌那就更好了。

(一)品读第一次掌声。

1.指读描写第一次掌声的句子。自己试着完成学习卡内容的填写。

2.汇报:同学们为什么会给英子掌声呢?(因为英子害怕。)你从哪句话知道的?(出示: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教师点拨:理解“慢吞吞”,你能做一个“慢吞吞”的动作吗?英子为什么要“慢吞吞”的?

3.如果你是英子,你会怎么想?用一个词语形容英子当时的内心感受。(害怕、担心、忐忑、恐惧、难过、紧张。)过渡:所以英子的“眼圈红红的”,是呀,英子紧张、难过、害怕,此时她万般无奈、无比痛苦,你能把英子的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4.指导朗读。

5.写法小结:你们知道这句话是对英子哪方面进行的描写吗?

(“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是对英子动作的描写;“眼圈红红的”,是对英子神态的描写。这些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英子内心的痛苦。)6.过渡:英子在胆怯中,在同学们的目光中走上了讲台,教室里响起了掌声。同学们,英子如果就站在你们的面前,你们会怎么做?(学生回答——鼓掌)好,那我们现在就为英子鼓掌吧!

7.小结:你们的掌声整齐而响亮,这是热烈的掌声;你们的掌声一直不停,这是持久的掌声。假如,英子就是我们班的一员,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你想对她说些什么?

8.让我们将千言万语都融入在这掌声中吧。9.说说看,我们的掌声里有着怎样的力量?

小结:课件出示——掌声是一段鼓励的话语,鼓励人战胜自卑。

(二)品读第二次掌声。

1.自由读描写第二次掌声的句子。说一说,你了解到了什么?

2.多么感人的场面,让我们回到那精彩的瞬间。(展示课文插图并配以掌声)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 3.掌声再次响起,假如你是英子的同学,你想用掌声对英子说什么?(理解第二次掌声的含义。)4.过渡:可文中的同学们什么也没说,只是用掌声表达,这掌声中包含着他们的什么?

(预设:掌声中有同学们的赞赏,掌声中有同学们的表扬,掌声中有同学们的鼓励……)

5.小结:课件出示:掌声是最高的赞美,是大家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6.掌声中,英子有无数话涌上心头,可她什么也没说,请同学们看插图,如果你是英子,你会怎么想?此时英子又是怎么做的?

7.对比读,感受变化。出示句子:

①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②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8.提问:“一摇一晃”在文中出现了两次,再来读读这两句话,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读呢?如果你是英子,这两次的心情一样吗?

这样的改变都来自同学们的掌声。我想说:(课件出示)掌声是浓浓的关爱,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感悟,走进英子的内心。教师还巧妙地运用了换位思考的教学策略:“如果你是英子,你会怎么想?”激发了学生真实情感的体现。

三、创设情境,体会微笑

1.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2.理解“微笑着面对生活”的含义。

3.你还想为英子鼓掌吗?这掌声中包含着你对英子的哪些情感?(希望、祝福、祝贺。)将之前总结性的话语全部出示在课件上面引导学生填空:掌声是______________。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微笑着面对生活”的含义,把语文学习的情感体验引向品味生活的真谛。教师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掌声,更给学生带来了美的体验,引导学生模仿创作。理解掌声的内涵。

四、教师指导,学生临写

1.课件出示生字:轮、投、调、摇、晃、烈、勇,引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字形,做做小老师,说说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轮、投、调、摇”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2.师着重指导生字“勇、晃”,这两个生字都是上下结构,“勇”的第四笔是横折,不是横折钩;“晃”上部的“日”写得略扁些。

3.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描红临写,师提醒注意正确的写字姿势,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5.投影反馈,学生进行评议。设计意图:写好字是我们的目标之一,我们要激发学生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通过做小老师,参与写后评议等多种手段,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识字中去。

五、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总结:是呀,掌声是一种爱,让世界变得温馨!英子永远忘不了这爱的掌声,永远感谢这爱的掌声。其实,我们就生活在爱的世界里,让我们把我们的掌声,把我们的爱心,送给我们身边的人。(视频)(《爱的奉献》这首歌曲轻轻响起,教师和学生一起唱。)师:孩子们,你们就是爱的创造者,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设计意图:让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对爱的理解,达到既教语文又教做人的教育效果。以“爱”延伸课堂的内容,通过交流个性化的体验,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实现“爱”的内化和迁移。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初三语文课堂也需要掌声 篇10

初三语文课堂也需要掌声

从学生方面寻找造成初三语文课堂如一潭死水的原因,并根据学生的`现状分成五种类型:思想包袱型;师生生疏型;心里成熟型; 信心不足型;没有主见型.但无论那种类型的学生都是需要肯定和鼓励的,掌声就是肯定和鼓励学生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初三语文课堂也需要掌声.

作 者:缪晓霞 作者单位:如皋市下原初级中学,江苏如皋,226543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6)分类号:G633关键词:初三语文课堂 激励法 掌声 唤醒激情

三年级语文掌声知识点 篇11

词:默(mò)默、小儿麻(má)痹(bì)症(zhènɡ)、落(lào)下、残疾(jí)、姿(zī)势(shì)、调(diào)来、情况(kuànɡ)、犹豫(yù)、骤(zhòu)然、镇(zhèn)定、情绪(xù)、讲述(shù)、忧(yōu)郁(yù)、歧(qí)视、鼓励(lì)

★ 三年级语文知识点苏教版

★ 三年级语文哪吒闹海常用知识点

★ 三年级语文春日常用知识点

★ 三年级语文绝招常用知识点

★ 三年级语文出塞常用知识点

★ 三年级语文检阅知识点

★ 三年级掌声教案

★ 三年级掌声读后感

★ 三年级语文长城和运河常用知识点

小学语文掌声 篇12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情况、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平息、情绪、讲述、普通话、动听、鼓励”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人与人之间都需要关心、鼓励,懂得要主动地关心、鼓励别人,也要珍惜别人的关心和鼓励。教学重点:

通过精读描写英子的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英子的变化,并使学生明白英子变化的原因,体会两次“掌声”的内涵。教学难点:

了解英子的感情变化:自卑——难受——感激——自信。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让学生观看观看超级演说家陈州的演讲的视频——《你最幸福》,感悟陈州身残志坚的光彩人生。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默读116页的单元导语,了解这组课文是围绕什么写的吗? 生:爱

今天我们要学习第八组第一篇课文——《掌声》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请大家注意“掌”和“声”字的写法。)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巩固生字词语

1.出示词语:小儿麻痹症、残疾、镇定、姿势、情况、情绪、讲述、鼓励、掌声、文静、愿意、轮流、投向、慢吞吞、注视、热烈、持久、平息、普通话、动听

2.出示多音字词语: lào 落下残疾 落枕

落 luò 落叶 降落 là 丢三落四 落在后面

diào 调来 声调 调动 调 tiáo 空调 调皮 风调雨顺 3.指导书写:励 学生练习写两遍

4.掌声代表着欢迎,包含着鼓励,它还改变了英子的生活。老师这里有一封英子的来信。想看吗?

5.(课件出示来信)“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 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谁来为我们读一读。指名读

过渡:掌声改变了英子的生活,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子英的生活,看看从前的英子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三、前后对照,感受英子的变化。

1.读第一自然段。(1)自读第一自然段。(2)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3)生齐读。

(4)从前的英子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指名回答并板书:文静 孤独 自卑 忧郁

同学们能够抓住关键词句去体会,这是很好的学习方法。

(5)同学们体会得真好,你们是从哪些词感受到以前的英子自卑、忧郁? 默默地 早早地 最后 不愿意

师:是啊,我们每个同学都有幸福、快乐的童年,而英子只是默默的坐在教室的一角。

当我们在教室里愉快地唱歌、跳舞时,英子总是„„

当我们在操场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戏的时候,英子总是„„

当我们高高兴兴地背着书包,排着路队放学的时候,英子总是默默地排在队伍的最后面。

师: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生齐答:他得过小儿麻痹症)课件出示:小儿麻痹症有关知识及图片

(6)看来,同学们都很理解英子。那时的她不爱说话,默默无闻,多么可怜!你能把她的自卑、忧郁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7)指名读。

过渡:那时的英子自卑、孤独 忧郁,我们再来看看现在的英子。2.读第4自然段。(1)自读第4自然段。(2)英子有了什么样的变化?

从那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不再像以前那么忧郁。她和同学们一起游戏说笑,甚至在一次联欢会上,还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理解“忧郁”(结合第一段: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3)现在的英子是个什么样的孩子呢? 指名回答并板书:活泼、开朗、自信、快乐

(4)真替英子的变化感到高兴呀,那么你们能把她的活泼开朗、自信快乐读出来吗?(5)生齐读。

(6)英子前后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能从你的朗读中把这种变化表现出来吗?(分组读1、4两段。)

3.现在的英子和从前判若两人,此时她最想说的是——(指向大屏幕上的来信)齐读英子的来信。

过渡:掌声竟然拥有这么神奇的力量!让我们回到那次难忘的讲故事。

四、感悟重点,领会掌声内涵。

1.那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同学们送给英子掌声这件事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3自然段,用——画出描写英子动作、神态的句子。细细体会英子的心理变化。

温馨提示:划句子要划完整

2.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划。师巡视指导。3.让我们先看看掌声响起之前的英子。

出示:(1)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2)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3)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4.(1)谁来读第一句话?

英子为什么立刻把头低了下去?在那一刹那,英子首先想到的是什么?(紧张 害怕)男生齐读。

(2)自由读第二句话,注意体会带点的词语。

“犹豫”是什么意思?(拿不定主意)英子为什么犹豫?(上去还是不上去)英子想上去吗?(不想)为什么?英子能不上去吗?(不能)为什么?

因此,从“慢吞吞”、“眼圈红红的”我们体会到小英的内心是多么的——(生答:痛苦、无奈)。女生齐读。

(3)师:在无比痛苦下,在万般无奈下,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引读)。

英子一摇一晃地向讲台走去,走去,每一步都像她的心情一般的沉重。(4)同学们,抓住了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我们才能很好地体会出人物内心的情感。

齐读大屏幕上的三句话,好好体会英子内心的那种自卑、痛苦和无奈。5.就在英子万般无奈之时,是掌声给了她勇气。请快速默读第三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描写掌声的句子。

6.指名读画出的句子。

7.体会两次掌声不同的含义。

课件出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同学们的第一次掌声和第二次掌声有什么不同?

(1)师:第一次掌声是在什么情况下响起的? 学生答。

师小结:第一次掌声是英子经过思想斗争后走向讲台时,教室里不约而同响起了掌声。

师:“骤然间”你能换个词吗?

预设:突然、忽然、瞬间(表示时间非常快)同学们想用热烈、持久的掌声告诉英子什么呢? 预设:你一定行

别害怕

勇敢点

是啊,这掌声包含着大家对英子的鼓励、尊重、信任 师板书:鼓励、尊重、信任

师:听到这热烈而持久的掌声,英子的内心是怎样的情感?(感动)正是这包含着鼓励和信任的掌声,让英子发挥了自己的才能,他的普通话说的很好,声音也十分动听。于是,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2)师:这第二次掌声同学们是想对英子说什么? 预设:英子,你真棒。

英子,你一点也不比别人差。

英子,你虽然残疾,可一点也不比别人差,佩服你。

同学们这次的掌声其实是对英子的——(鼓励、肯定、赞赏)

师:是啊,老师和同学们看到,作为残疾人的英子,只是行动不方便,其他方面并不比正常人差,甚至更出色。英子自己领悟到这一点了吗?

听到这样的掌声,如果你是英子,你想对台下的同学说点什么? 预设:

可是,英子什么也没说,她只是——

出示: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

(3)扣住两个“一摇一晃”,感受英子的心理变化历程。

师:英子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和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心情是一样的吗? 上台时一摇一晃,英子心里有的是害怕、自卑、痛苦、无奈

下台时虽然还是一摇一晃的,但是英子感受到了同学们的爱,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已经有了自信心。

师:是什么原因使英子的内心发生了变化?(掌声)(4)同学们送给英子的,仅仅是掌声吗?

师:从两次掌声和英子的变化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体会到同学们对英子的鼓励

体会到同学们对英子的尊重、同情

赞赏、关爱„„

如果把这一切,化成一个字(师走近黑板,手指课前所写的“爱”字),那就是——(爱)

师:是啊,尊重、信任、鼓励、赞赏可以改变一个人。多么可爱的同学,多么美妙的掌声,就是这充满鼓励、满含夸奖的掌声使英子从一个忧郁孤独自卑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活泼开朗自信的阳光女孩,她被深深地感动了,此刻,她有多少话要说啊!千言万语,万语千言全都融进了她的信中——

老师范读来信。

大家都被感动了,来,咱们一起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再读一读她的来信吧!(齐读英子的信)

师:什么是歧视? 同学有没有歧视英子?

师小结:是啊,英子从同学们的掌声中感受到了爱,并从这种爱中获得了动力,鼓起了生活的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相信英子,以后的生活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她都会勇敢的面对。

过渡:同学们,从英子的变化,你最想说什么? 预设:

师总结:所以,在生活中,人人需要掌声。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掌声”献给别人;而当你身处困境的时候,也要珍惜别人的掌声。(课件出示)

男女生读

五、总结全文,拓展升华。

1.师:是啊,掌声代表着爱。掌声可以给人极大的鼓励,能使人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同学们,请不要吝啬我们的掌声!把我们的掌声,把我们的爱心,送给我们身边的人吧!

师:课文里的同学用掌声送去了关爱。生活当中你还能用什么方式为同学们送去关爱呢?

师:当别人忧愁的时候,我们给他唱一首歌;当别人痛苦的时候,我们为他送去一句安慰的话;当别人受灾的时候,我们伸手帮一帮,捐一份钱,做一点事。每一个行动,每一句话语,都是一份浓浓的情,一份深深的爱。所以我想请同学们牢牢记住“导读”当中所说的那句话:(师指,生齐读)“让我们献出自己的爱,使生活变得更美好。”

2.歌曲欣赏《爱的奉献》

六、课后拓展阅读

课下认真阅读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记下自己的读书感悟,等待课上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29掌声

文静 活泼 孤独 尊重 信任 开朗 自卑 鼓励 赞赏 自信

忧郁 快乐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被认为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朱光潜、丰子恺、茅盾、夏衍等学者曾将此书作为当时立达学园的重点读物。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具有代表性的欧洲系列丛书》中。1994年被列入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青少年必读书目》之中。2001年被教育部指定为中小学语文新课标课外阅读书目。

爱的教育-埃德蒙多·德·亚米契斯著儿童小说 编辑词条 修改义项名

所属类别 : 词条暂无分类 编辑分类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作品,被认为是意大利人必读的十本小说之一,是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名著,被各国公认为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朱光潜、丰子恺、茅盾、夏衍等学者曾将此书作为当时立达学园的重点读物。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具有代表性的欧洲系列丛书》中。1994年被列入世界儿童文学最高奖——国际安徒生奖《青少年必读书目》之中。2001年被教育部指定为中小学语文新课标课外阅读书目。

作品简介

《爱的教育》(原文是Cuore,翻译为“心”)也称《一名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是意大利作家埃得蒙托·德·亚米契斯根据他的儿子的日记改编而成的。这是一本日记体的小说,以一个意大利小学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讲述了从四年级10月份开学的第一天到第二年10月份在校内外的所见、所闻和所感,全书共10卷,由100篇文章构成,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还包括亲人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9则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

大至国家、社会、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父母、师长、朋友间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100多年来此书一直畅销不衰,并且曾多次被改编为动画片、电影、连环画,读

上一篇:手术室护理查房疝气下一篇:立冬节气有什么气候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