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法

2024-07-05

小学语文教法(共12篇)

小学语文教法 篇1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应根据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起点和教师本人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法。灵活适用的教学方法是创造有效课堂的武器。“武器”越精良,语文课堂的成功率就越高,课堂的生成就会越精彩。方法的预设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新越好,关键在于是否为学生所喜爱和乐意接受,是否简便实用。以《望月》一课为例,在预设教法时,考虑到我班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对月亮文化的感知还很肤浅,所以我除了指导学生通过形式多样的朗读感悟文本所描绘的月色美、诗句美和想象美以外,还借助形象直观的多媒体创设美好的意境,促使学生更好更快地入情入境,理解文中的重点句,体会人物的情感。只有以学定教,才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还应该根据学情,灵活、客观地预设学法指导,哪怕是一课一法,只要方法得当,就会使学生受益无穷。例如,我对《虎门销烟》一文的学法定位是:以朗读、默读组合来扫清语言障碍,理清销烟的发展过程及结果;通过精读、跳读分析销烟时的壮观场面;通过朗读、批读体会人物在事件中的心理活动,理解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爱国拒侮的情感;以读促写,弄清作者的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技巧。

“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语文课堂教学应崇尚简约唯美。课堂上尽量消除那些毫无价值的旁枝末节,使冗长拖沓的教学流程变得简单便捷,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能津津有味地读书,兴致勃勃地说话,快快乐乐地写话,扎扎实实地提升语文素养和语言技能,最终实现有效教学。

如教学《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一课,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教学流程:

(一)巩固运用。

默写两组词语:A.垂钓,遵守,铭记,小心翼翼。B.套上鱼饵,甩起鱼竿,抛向远方,划破水面,沉入水中,泛起涟漪,恢复平静,拖出鲈鱼。让学生运用B组词语复述汤姆钓上大鲈鱼的经过,然后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钓鱼的经历。

(二)朗读表演。

自由朗读课文4—12段,指导学生根据提示语体会人物的心情,完成

填空:爸爸()地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接着引发想象:如果你死我活就是汤姆,你怎样说服爸爸把鲈鱼带回家?爸爸又会作出怎样的反应?最后师生、生生练习表演汤姆父子的对话。

(三)延伸感情。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一条大鲈鱼和做人的道理哪个更贵重?刻在汤姆记忆里的是一句什么话?学会用“不论……都……”的句式说说生活中有哪些规定我们应该自觉遵守。

整个课堂简约而不简单,以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主线,科学合理地将听、说、读、写、演、思等整合成生动活泼的综合板块,使学生在层次分明的实践中得到了全面的训练和整体的发展,真正收到了以简驭繁、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在实施有效教法时,应注意与学生生成灵活的对话。

(一)导之有方。

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在课堂对话中难免会生成种种“意外”及失当之处。这就需要教师适时予以有效的价值引领,帮助学生“拨云见日”,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如对于学生生成的富有创意但是陈述不清的信息资源,我们要采用简要概括、重点强调的方法让全班学生清晰感受到这一资源的价值所在;对于学生生成的单一信息,我们要通过追问、补充等形式让这种思考“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对于学生生成的偏离方向及错误的信息资源,我们则应该通过争论、辨析、反思、纠正等途径引领学生回归符合学习要求和价值取向的正确轨道上来。“导而弗牵”,导之有方。教师只有及时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才能保证课堂的生成富有价值,提高教学的实效。

(二)问之有效。

一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繁琐凌乱的问题让无效的课堂对话滋长蔓延,剥夺了学生自主品读、思考交流的时间。我们要善于对预设的问题进行梳理整合,使课堂的提问少而精,涉及的层面广,研究的角度精,探究的层次深,真正做到问之有效,促进课堂提问的灵动生成。如在教《白鹭》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白鹭“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我反复琢磨,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其实白鹭在不经意间的一举一动,在作者看来都是一幅优美的图画。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6—8自然段,看看哪一幅画面更让你觉得有韵味,有情趣,找出你认为最有味道的词句反复品味,说说你的感受。”学生充分自主阅读之后,通过小组交流,集体争论,了解了白鹭“垂钓”、“瞭望”和“低飞”的形态并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体悟到了韵味和情趣,不仅说得有声有色,而且读得饶有诗意。由此可见,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引发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迸发思维的火花,使语文课堂闪现智慧的灵光。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构建高效的课文课堂,追求有效教学应当成为我们每个小学语文老师的价值追求。我们要在不断追问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策略,积淀教学的底气,提高教学能力,这样才无愧于我们的身份———小学语文教师。

小学语文教法 篇2

1、小学语文的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

2、语文是学习其他科学和终身学习的基础工具。

3、“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4、“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5、小学阶段教学的总要求,包括汉语拼音、识字、查字典、写字、阅读能力、阅读习惯、习作恒温口语交际。

6、识字、学词方面,识字要求认写分开,多认少写,以降低难度。阅读方面,减少头绪,加强综合。作文方面,分年段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

7、教学要求比较具体:量化指标“抄写汉字每分钟不少于20个”,“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40分钟能完成400字左右的习作”,“稍做准备,能围绕一个意思当众做两三分钟的发言”。

8、小学语文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情感熏陶相统一的原则;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相结合的原则;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原则;课内与课外紧密联系的原则。

9、小学语文教材:教科书;教学指导书;补充读物;教学挂图、字词卡片、幻灯片、录音带,乃至录像带、多媒体课件等。

10、小学语文教材的基本特点:

一、方向性和思想性;

二、科学性;

三、规范性;

四、整体性;

五、适应性。

11、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

12、一节汉语拼音课的教学过程:复习检查;教学新课;复习巩固;小结;布置作业 20、声调教学首先要结合单韵母教学进行。

13、声母数量大,难点是发音。

14、汉语拼音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抓重点,突破难点,教给方法;

二、加强常用音节的训练,培养熟练拼读音节的能力;三方言区要重视与普通话的比较;

四、要注意汉语拼音的复习巩固。

15、字音教学是学生识字的基础。

16、字形教学是学生识字的难点。

17、字义教学实际上是词义教学。

18、识字教学“四个结合”:字的音、形、义结合;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识字和听、说、读、写结合;识字和写字结合。

19、阅读,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的一种活动。20、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阅读实践,丰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过程。

21、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22、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

23、教材是教学的凭借。

24、安排一篇课文教学过程的基本原则:

1、在教学目标上,要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

2、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重点、难点。

3、在教学安排上要突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4、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启发诱导。

25、中高年级一篇课文教学的一般顺序:自读自悟——交流讨论——读背说写。

26、读懂句子的前提是理解组成句子的每一个词语。

27、句子教学的重点是准确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28、在句子教学中,教师应重点抓住以下几种句子指导学习准确理解: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较远(难句);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长句);有一定内涵的句子(哲理);对表现文章的思想内容有较大作用的句子(中心句)。

29、篇的教学的内容:一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三是体会课

文的思想感情;四是领悟一些表达的方法;五是积累语言材料。

30、指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即是词句教学的重点,也是篇章教学的重点。积累语言材料的主要方法是赏析、熟读、背诵。

31、朗读的要求:一是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二是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三是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项要求中,正确时最基本的要求。

32、在默读训练中,教师要十分重视指导学生在默读课文时集中精力,边读边想,做到默读的“三到”:眼到、心到、手到。

33、简要复述的要求:一是不改变原意,又能抓住重点。二是恰当运用课文的言语和组织自己的言语。三是用普通话复述课文。

34、未来教材背诵指导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帮助学生寻找和建立记忆课文内容的联系点;采取全部记忆与分段记忆相结合的方法。

35、看图学文的教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从图到文,图文结合,以文为主。

36、寓言教学要启发思考,揭示寓意。

45、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幻想是童话的重要特点。

37、一次完整的作文训练,学生大体上要经历“准备——表达——修改——总结”这么几个环节。

38、作文教学的“准备”“作前指导”“批改”“讲评”这四个环节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39、记实作文就是如实地记人、记事、写景、状物的作文。通常所说的记叙文、说明文,基本上是记实作文。

40、命题的方式可以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教师直接命题;半命题;出几个题目供学生选择;话题(材料)作文;自拟题目写记实作文。

41、作文讲评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对作文的交流和品味;对作文得失的分析;对文字的推敲。

42、作文讲评要注意的问题:要抓住重点;要重在鼓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要把作文讲评和作前指导、作文批改紧密地联系起来。

43、作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一是将教学生作文与教学生做人结合起来;二是重视两种能力的培养;三是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四是作文训练与听、说、阅读训练相结合。

44、电化教学,是采用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音、录像、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电化媒体,传送教学信息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45、未来教学的你,将运用那些手段教学: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视、录像、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教室。

46、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性的一环。必须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备课最主要是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47、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常规,指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的,最基本的工作程序,一般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评估和写教学笔记、听课评课等项目。

48、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备大纲。备课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确定教学要求,选择教学方法,编写教学计划五个方面。

49、深入钻研每一篇课文;钻研一篇课文的基本方法;要弄懂文中字词句的意思;理清课文的结构,把握作者的思路。

50、提问的实质在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问是基础,讲理是中心,作业是难点。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法改革体验 篇3

自新课标实施以来,本人努力强化自身业务学习,深入研究教法,博采众长,努力提升质量。经过不懈努力,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深受领导、同行、家长和社会的好评。现将一些作法小结于下,供同仁参阅指正。

一、备好课,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基礎

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本班的同学比较安静,学生基础很差,上课气氛不够积极,尤其是大多数男生都不爱学习,经过一年的共同学习与努力情况有所好转。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充分验证。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一位同行曾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的确如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认真制作课件,经常工作到深夜,不满意就决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学生的成绩明显的上升了。

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这样,授课就事半功倍。

二、上好课,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前提

提高学生的素质关键在课堂,过去我们有一种提法是“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其实到如今仍然适用。要达到这个要求,老师就要具备如下三个要素。

一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课堂教学是师生的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使课堂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老师的课堂应变和驾驭的能力相当重要。“不管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这样的教学早已“寿终正寝”了。上课的内容丰富、充实,老师的教态自然,课型多样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体,师生的书岸边关系融洽,同时,教师的语言幽默、诙谐、机智,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要有健康充沛的精力。课堂教学的气氛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话题,师生互动的课堂是一个相互影响的场所,老师健康的精神和充沛的精力,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和鼓舞,使学生更轻易地进入到角色中去,适应课堂教学的需要。在这一方面,我感受很深。有时因为心情不好或者学生发生意外等情况时,我情绪低落,整个课堂就十分沉闷,教学效果明显不理想;而当我情绪好时,教学语言生动、语气抑扬顿挫,学生也兴趣盎然,教学效果极好。

三要有足够坚强的爱心。因为语文的特殊情况,学生在不断学习中,会出现好差分化现象,差生面扩大,会严重影响班内的学习风气;另外,由于种种原因,学生之间还会发生一些矛盾纠纷或者违纪的现象,会造成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冲击。如果对这些学生给予冷眼或者严厉的批评,都会造成他们的反叛情绪,后果可能是他们更加不爱学习。因此,给学生以爱心就尤其重要。针对学习上的差生,我制定了具体的辅优补差计划;对上课违纪的现象,我采取引导和关心的方法,并不是简单粗暴的对待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取得了十分积极的效果。

三、及时反馈,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课本上的知识要真正变为学生自己的东西,还需要巩固,那么作业、复习等环节就必不可少,老师就要及时地得到反馈信息,以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不足。获取及时的反馈信息的途径是及时批改学生的作业、适时的家访工作和适当的课外训练,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要及时批改学生作业。语文作业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延续,从作业中老师能够发现很多的问题。我认真地批改作业,有时一套作业要批改一两个小时,以其从中总结一些课堂教学中的纰漏。在批改学生作文时,我坚持采用详批,并总是给予肯定的评语,鼓励学生经常练笔。

二要适时做好家访工作。语文教学的又一个特点是需要家长的督促和协助,比如学生在家里的预习和复习、一些应背诵名篇名段等。家访的力度大,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搞好语文的教学。我经常采用电话家访的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适时了解学生在家庭的学习情况,和请求家长给予帮助,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要适当组织课外训练。语文是语言,除了课堂效果之外,还需要让学生多读,多讲,多练。为此,在早读时,我组织学生多读,采取多种方式读,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后发现我组织学生进行适当的讲读训练,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从中了解学生的一些不足。另外,对部分不自觉的同学还采取强硬背诵等方式,以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四是坚持开展“朝读经典”

读经典,品美文,是我班学生每周每天早晨的必修课。“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习近平语)为此,学生通过诵读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度,而且还能由浅入深地,潜移默化地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语自信,从而真正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青少年身上的传承与弘扬。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法新探 篇4

一、“预习”贯穿法

所谓“预习”贯穿法, 就是指在进行阅读教学时, 直接从课前《预习》和课题入手, 用课前《预习》来指导教学, 贯穿教学始终。四年级新教材中, 每篇课文都安排有课前《预习》提示, 具有很强的线索性和指导性, 其目的在于指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提出了教学要求和学习重点、难点以及学习的方法等。因此,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 可采用“预习”贯穿法。

二、媒体直观法

这里所说的“媒体直观法”, 是指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和光电技术进行直观教学的方法。媒体直观法是当前被教育界广泛采用并极力推崇的一种先进教学方法之一, 它遵循直观性原则, 符合儿童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客观规律。因此, 在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这种方法已刻不容缓。比如《趵突泉》、《卢沟桥的狮子》、《记金华的双龙洞》、《威尼斯的小艇》等介绍中外风景名胜、城市山川的篇目, 在让学生了解其风貌、特点和内容时, 可采用幻灯、投影仪、录像等媒体将这些画面直观地反映在学生面前, 学生就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样既能增添学生的学习热情, 又使他们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且从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美的熏陶。又如《鲸》、《爬山虎的脚》、《蛇与庄稼》、《蟋蟀的住宅》等一些介绍事物的特点、变化过程及变化规律、内在联系的篇目, 也可采用投影仪、教学挂图、录像、慢镜头重放、CAI课件等媒体和方法进行操作、演示, 然后让学生对照课中叙述, 复述其特点、变化过程,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进而作文的能力。所以, 四年级语文教师必须掌握这一门教学技术和方法。

三、词句剖析法

所谓词句剖析法是指在阅读教学中, 通过学生读、教师指导及课后思考题提示下, 从文中找出重点的词、句或段进行重点分析, 然后让学生对照全文去发挥, 从而达到掌握文章主要内容及中心思想的目的。如《飞夺泸定桥》一文可选择“飞”和“夺”两个重点词;《苦柚》一文可选文中“……凭着你这颗善良的心, 诚实的心, 苦柚子也会变甜的”这句话;《挑山工》一文可选择倒数第三段和倒数第一段。采用此种教学方法, 有利于学生有侧重地掌握文章的中心。

四、氛围营造法

氛围营造法也叫情境教学法, 这种有意识的行为可以是讲故事, 可以是听录音、音乐, 也可以是放电影、录像等。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 可事先放映几部周总理生前的一些故事片和纪录片《周总理永垂不朽》;《再见了, 亲人》一文的教学中, 则可事先放映《战友》、《英雄王杰》或《长空雄鹰》等反映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上战斗和生活的故事片来营造当时、当地的氛围, 再结合课文进行教学。采用这种氛围营造法, 不仅能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还能使学生准确地掌握课文内容及中心, 也可以使他们从中受到爱国主义、革命传统的教育, 我们何乐而不为呢?四年级语文课文中还有很多篇目, 都可以采用此种方法进行阅读教学。如《一个苹果》、《飞夺泸定桥》、《赤壁之战》、《狼牙山五壮士》, 等等。

五、诵读理解法

俗话说:书读百遍, 其意自见。根据四年级语文教学的特点, 阅读教学时让学生多读多背诵, 在此基础上去理解课文内容和中心, 这就是诵读理解法。四年级阅读教学中, 全部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且有近70%的篇目要求学生背诵。这就要求我们四年级的每一位语文教师,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 给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朗读、背诵, 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法摭谈 篇5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法摭谈

一、语文能力的理解,要感性,要有情意味

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注重情感体验,是我们课程知识以及阅读的最基本要求,这一要求遵循的是语文课程学习的规律。从古至今,语文教学都是文学性非常强的科目,绝大多数的文章都包含了浓厚与丰富的感情色彩。如果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播,却忽略了学生思想情感的真实体验,那么阅读的功能就会减小,学生们阅读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因为,一篇文章如果没有受到感情的熏陶,学生们就不会对文章中所描摹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语言动作等等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注重学生们的作文以及作文的点评

小学作文,是学生们语言文字的表达、课堂中知识累积水平的`体现,然而却不是衡量学生们反应快与慢的标准。作文是要经过细致的思维观察以及思想表达密切综合的,它需要真实的情感,有结构中心,有重点与条理的。学生们能否写好作文,与今后各学科知识的学习,有着很大的联系。传统作文的教学,老师们只重视让学生们对范文内容的理解,从而忽略了范文中作者所想表达的真实情境。笔者认为,老师们应该为学生们的作文课不断创造情境,或者将作文课延伸到课堂外,这样不仅可以活跃整个作文课堂的气氛,还能引起学生们浓厚的兴趣与激情,让学生们在良好的环境中,展开丰富的联想,从而发挥让人意想不到的创作水平。这不仅对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提高有很大的帮助,还可以激发学生们写作的兴趣与欲望。

三、加强学生们的朗读训练

朗读训练,在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它可以让学生们正确地运用与理解祖国的语言文字,让学生们在无形之中接受思想品德的教育,发挥其智慧与思维能力,也为培养他们今后良好的学习风气与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试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词语教法 篇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语教法;探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390-01

语文学科三维目标的重中之重是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和学习方法,情感目标则是在学习它们的过程中去落实。帮助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形成良好的语言习惯,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语文课应当把一篇篇课文当作一个个例子,一个个培养学习能力、养成语言习惯的例子,在揣摩遣词造句的特点、作用、效果上下功夫,在体会课文的表达方式上下功夫,在品味课文的布局谋篇上下功夫,谨记用课文教,而不是教课文。结合低年级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该学段的学习目标来看,语文教学要从字词抓起,而且要抓紧抓实。词语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认真研究词语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这一问题。

一、营造良好氛围

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主体,词语教学也要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主体性,若是只是教师一味地进行解词,未必有好的效果。民主、平等、融洽的课堂气氛是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因为只有在民主的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独立的探索、大胆的发表见解,并在这个基础上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任何压服、抑制、独断,都将窒息学生探究的欲望和创造的萌芽。这就要求师生间形成民主化的师生关系。教师尊重学生,听取学生意见,虚心向学生学习;学生尊重教师,同时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把教学看成是自己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协作、共同探索的过程,尊重、信任学生,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活跃状态,心情舒畅地投入课堂,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造。当学生能够做到了这些,就会出现对词语的更好理解,他们的理解更加贴近那种天真浅显的理解。

二、鼓励评价法

探究性学习的评价应该是一种形成性评价,以正面评价为主。应重视对学习内容丰富性和探究方法多样性的评价,注重学生自我评价,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与发展。在平时教学中,要讲究有效评价策略,或“及时评价”,或”“延时评价”,或“正面评价”,或“侧面评价”,重在鼓励学生敢于探究,乐于探究,勇于创新,达到“以创新求发展”。例如:在学习《田忌赛马》时,请学生来谈谈“你要向课文中谁学习?学习他什么?”许多学生说“要学习孙膑”,有的说:“学习他善于观察、肯动脑筋”,有的说:“学习他聪明机智、敢于挑战”,有的说:“学习他帮助弱小,乐于助人”。这时,我不急于肯定,采用了“延时评价”,继续问学生:“还可以向谁学习?”于是学生思考后,又踊跃说:“要学习田忌,学习他忠厚老实,不耍心计”,有的说:“要学习齐威王,学习他遵守竞赛规则,直率大度,有帝王之风。”试想,如果不是应用“延时评价”,学生能有如此富有个性的思维,多角度、有创意的见解吗?

三、在生活中学习词语

俗话说:“生活即课堂。”低年级学生尽管年纪很小,但也有自己的一些生活经验。教学时,要尽可能调动他们已有的生活积累和感受来理解词语。教学活动不是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对知识的处理与转换。教材中有些词语十分抽象,有些词语没有上下文作依托,这时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将词语教学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学生熟悉的语言、儿童的生活经验及生活环境联系起来,使之产生交互作用,从而有所感悟。如在教学《冰花》这课中“晶亮”这个词语时,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东西也是晶亮的呢?有的学生说:妈妈手上的钻戒是晶亮的。有的说:早晨的露珠也是晶亮的。有的说:冬天结的冰,在阳光下也是晶亮的。学生的学习是以原有知识积累为基础,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使他对“晶亮这个词语的具体化、形象化了,还懂得这个词语可以应用到不同的事物上。因此,我们教师要注意词语的理解应用到生活实践中,这样更能较好地促进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四、體态动作解释词语

小学生往往理解能力弱,对一些词语的解释只靠教师的语言解释,他们很难理解得更贴切明了。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孩子们能够更好理解的方式进行,效果会更好些。教师可以利用一些体态姿势进行解词,比动作也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办法。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描写动作的句子,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比动 作让学生领会动词的意思。例如《鸬鹚》一文,在描写鸬鹚捕鱼和渔夫取鱼的情景时,作者运用了一连串动词 :钻、拍、跳、抓、挤、甩。这些动词把鸬鹚捕到鱼的欢乐、渔人取鱼的利索劲儿写得十分生动、形象。教学 时,教师让学生通过想象,比一比“钻、拍、跳”的动作,做一做“抓、挤、甩”的动作。学生就不难领会渔 人熟练的动作与欢乐的心情,而课文描绘的情景也就栩栩如生地再现在学生脑海中。

小学语文教法 篇7

成语是我国语言的精华,能够充分体现出我国语言的精髓。目前, 我国的语文教材也非常重视学生对成语知识的学习,在教材中为成语教学制定了专门模块。但是,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 在面对浓缩性较强的成语时往往不能够对其含义进行良好把握。同时,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成语教学时更多的是安排学生进行简单抄写, 远远达不到课标对于语文成语知识学习的要求。对此,教师要能够积极转变以往的教学方式,以创新性、人性化的教学方法获得更好的成语模块教学效果。下文对成语模块教学应用的几个重点进行了分析, 以期更好地提高成语教学成效,保障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2.小学语文中成语模块的教学方式

2.1趣味性教学

由于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好动性强的特点,这就使教师在实际成语教学时抛除原有的、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而是通过创新性强、参与性强的方式开展成语教学,以此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使其能够更乐意、积极、主动地学习成语。其中,表演式教学就是一种非常适合成语教学的方式,首先由教师将学生安排为两组,其中一组学生根据成语所表达的意义进行肢体动作表演,而另一组学生则会根据其表演的动作对相关成语进行猜测。通过这种方式,则能够在带给学生极大学习热情的同时使其更好地掌握相关成语的含义。

除此之外,歇后语也是一种有效的成语教学方式,由于歇后语本身就是一种趣味性较强的方式, 通过同成语间的结合性使用,能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首先,由教师向学生提出歇后语,并让学生根据歇后语内容对其进行猜测,比如教师提问“唐三藏取经”。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索之后就会回答“好事多磨”;教师提问“最远的距离”, 学生则可以回答“天涯海角”。除此之外,一些具有游戏性质的方式与成语分类、成语接龙等也非常适合成语教学。通过这一系列方式的应用,则能够调节班级气氛,同时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2.2阅读式教学

成语可以说是我国语言几千年以来的文化积淀, 具有较强的阅读性,在对成语进行朗读时,不仅能够朗朗上口,而且具有很强的韵味。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对语文教材中的成语进行反复诵读,在诵读时注重押韵性及有序性,并在熟读之后以不同形式的阅读方式继续寻找新的阅读体验, 进而能够更好地对成语的意义、内涵进行把握。同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来到讲台前对成语进行阅读, 在阅读完毕之后让学生对这部分成语的意义进行讲述,并由其他学生对该学生的成语阅读、理解情况进行评价。通过这种方式,则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成语的读音及字义。

2.3绘画式教学

我国的成语一般都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 很多成语都代表着非常优美的自然风景,如果我们将一组成语展示给学生,往往就能够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幅非常动人的画卷。在教师指导学生对相关成语的含义具有一定的掌握之后, 则可以安排学生联系生活实践、结合他们对该成语的理解将成语绘到纸上,以此帮助其更好地对这部分进行理解、感悟。比如一帆风顺、海波不惊、烟波浩渺等一系列成语,都非常适合学生在纸上对其进行绘画, 且这部分成语的字义相对来说较为简单,教师在向学生进行基本的讲解之后可以安排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对该成语进行绘画,且在绘画完毕之后向其他学生展示,并解释其绘画的形式与含义,进而获得较好的成语学习效果。

2.4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是现今各学科进行知识教学的一项有效方式,对于语文的成语教学也一样。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思维上所具有的逻辑性还不是很强, 还存在非常明显的具体性及形象性,即对于新事物、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更多地会对生动形象的事例进行更好的掌握。根据这种特征,教师可以在实际成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向学生播放一部分同本堂课程所学习成语内容具有密切关联的影片, 以此帮助学生以更直观的方式对成语故事进行观察、体验,并更好地对成语内容进行理解。

2.5生活式教学

生活是最好的教师,成语学习也是如此。在语文课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 使其能从日常生活经验的角度对成语进行学习、积累。比如,如果当天天气较为炎热,那么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说几个同天气炎热相关的成语; 如果当天天气有雨,那么安排学生说几个同降雨有关的成语;如果快到过节、假期,则可以安排学生说几个同节日有关、欢快心情的成语,以此增强学生成语的应用能力。

2.6号召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学生增加词汇量、开阔视野的一项有效方式。对此,教师可以每周都安排学生进行一定的课外阅读,并要求其在对文章阅读时能够有意识地从中摘录成语。教师通过对学生阅读进行合理指导, 进而让学生阅读适当的课外阅读材料。当假期结束之后,学生就应当在课堂上对课外阅读成果进行汇报与交流, 进而在巩固课外学习成果的同时能够使班级其他学生也能够共同学习。

3.结语

小学语文教法 篇8

关键词:协同教学,自主,参与

协同教学是由两位或两位以上教学人员组成一个教学团队, 发挥各人所长, 共同合作指导两个或更多班级的学生。它是专业的一群不一样的教学人员组成一个教学团队, 共同谋划、齐心协力, 完成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教学活动。通过教学活动的互动性来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 在老师的指导下, 多名学生通过分配不同的角色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协同教学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 通过团队更具有协作精神;2. 通过分工合作更为专业;3. 教学模式更多元化;4. 教学资源更加系统整合。 而根据以上四个特点, 在教学活动中, 协同教学理论的融入不但有利于学校教学的共享, 还有利于实施教学活动的个别化, 促进着教师教学自我反省能力的提升[1]。

一、协同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一) 组建教师协同团队

在小学语文协同教学活动的实施中, 首先组建教师团队。语文教师的专长需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新的发展。各种教学策略灵活运用,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 用语文的意识, 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制定协同教学计划

协同教学计划的制定, 应考虑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目标、材料、 课时、分工、方式和评价等多个方向。在教学材料的分析上, 以学生容易掌握为主。在教学方法上, 以活动教学法为主, 根据课程需要, 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 在评价方法上, 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结合考试成绩、听力成绩。

二、开展协同教学活动及教学评价

协同教学活动的开展, 首先要对单元教学目标进行确定。从语言知识目标、语言技能目标和文化目标上实施。在教学中, 协同教学方式的评价工作要从学习的情况和协同教学两个方面进行。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技能的掌握、学生语言知识的掌握都评价在其中。 以上评价要教师从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结合考试成绩、角色扮演等手段中进行, 为避免出现不公平的评价出现, 要在共同制定评价基础上予以实施, 主要负责教师综合性的进行[2]。同时, 协同教学评价在小学语文的整个学期中贯穿, 并将实施的情况记录在语文教案中。

由此得出, 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是协同教育理念发挥的特点, 对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着重要的帮助, 这种教学值得在教学中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三、协同教学模式在教学思想中的体现

新一轮的教育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要任务, 要求促进学生和谐均衡个性化发展, 而当今的教育也要求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与人合作, 关心他人。为此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自我意识成了课堂教学的任务。

一个人是通过参加某项活动来体现她是该活动的主体。教育者通过启发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 把教育者培养成有自主行、创造性的认识和实践社会的主体。教学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通过参与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在教学中没有学生的参与, 那么作为学习行为主体的学生, 就没有办法来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自主, 在心理学和教育学看来是个人的品格, 个人在道德和情感等各方面的自主。在学习过程中以个人和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我们称之为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管理中,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的自主参与能使教师、教材、学生等形成的教学体系达到一个自组、和谐、积极的状态, 使资源的优质化配置达到最大化, 使教学的水平和效果大大提高。由于人的经历和情感意志决定了人和人个体之间的差异, 所以在教学中学生所接收到的信息也是不同的[3]。在教学中班级中存在的信息差和不同学生存在的信息差组合成群体在一起交流、讨论来参与教学。“自主参与” 强调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体验;“协同参与”强调了学生交流共享、相互合作、共同提高。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如果能把这两者犹记得结合在一起, 学生的自主性就会体现出来。

四、结语

当今在学校的教育中, 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长期以来, 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沿用以“教师、教材、灌输式教学” 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致使教育空间封闭信息来源渠道专一从而造成学生观念落后, 方法陈旧, 语文基本功不扎实, 达不到社会发展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教学模式是直接制约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它的合理及完善程度将密切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 根据课程本身的任务和特点、社会对所培养对象的专业要求, 在该课程中进行了协同教学模式的构筑和实施, 它的推广必将给课程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肖金凤.小学语文教材优化策略研究[J].科普童话, 2015 (1) .

[2]刘春艳.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教育的人文性分析[J].才智, 2015 (30) .

浅谈语文教法 篇9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强调了兴趣对人才成长的重大作用。因此,调动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教学的关键。那么,如何调动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语言是一种科学的语言,更是一种艺术的语言。一位优秀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魅力对于学生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例如,我在教鲁迅的《祝福》一文时,当分析祥林嫂临终前的一处肖像描写“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时,我便注意了语言的感染作用。这段文字是祥林嫂临终前和“我”的最后一次见面,字里行间表现了“我”对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同情。因此,我便用低沉的、悲哀的语调朗读了这部分内容,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唤起了学生对祥林嫂命运的同情,激发了学生对封建礼教的憎恶,水到渠成地完成了对文章主旨的掌握。

二、让学生学会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张载言:“于无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可见,设疑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提出一个好问题,就意味着问题解决了一半。“学则须疑”,激疑问难才是掌握知识的最好方法。例如,我在教曹禺的《雷雨》一文时,在学生讨论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时,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他是一个虚伪自私、冷酷无情的人。但有的学生提出了自己的疑问:“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呢?”我让学生四人一组,先进行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大家能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有几名学生持肯定观点:“周朴园年轻时与鲁侍萍相爱,感情是真诚的、炽热的,是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伟大爱情。如今他变得这么冷酷无情,也是为封建礼教所毒害。尽管如此,他依旧保留着当初鲁侍萍留给他的旧物,在他冷酷无情的背后还保留着一丝对年轻时爱情的留恋。可见,在他的内心深处还是爱侍萍的。”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讨,学生不但深入了解了这个人物,而且研究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高。可见,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在质疑后的思考讨论中得到了解决,学生认知事物的能力由量变转化为质的飞跃与升华。

兴趣是学生求知学艺的先导和动力,而注意力则是通往知识的门户。注意力集中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上课或读书时心猿意马,其学习效果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那么,如何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呢?

第一,一堂课要有好的导入。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设计好课堂导入。俗话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个成功的开头,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还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桥梁,可以为整堂课的讲解定下基调。例如,在教周立明的《动物游戏之谜》一文时,我是这样开头的:“同学们,他们童年时的游戏有哪些?大家喜欢玩游戏么?为什么喜欢玩游戏?”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介绍起自己小时候玩的游戏,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充分调动了学生对新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又趁热打铁,接着导入新课:“人类会游戏,动物亦然,那么它们为什么会有游戏?其目的又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的世界,探寻动物游戏的奥秘。”这个导入把学生的思绪带回了自己童年时代的嬉戏中,又从自己童年时代的嬉戏回到了作品中动物的嬉戏中,从创设问题情境中开始了文章的阅读。可见,一个好的导入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集中注意力。

第二,善于启发学生“多想”,以引起注意。“启发”一词来源于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说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教师启发学生时,要首先造成一种“愤”“悱”的状态。启发式教学,是一种积极的双向的教学方法,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提高教学质量,使课堂教学取得最优效果。例如,在教关汉卿的《窦娥冤》一文时,我这样发问:“题目中的哪个词最关键?”学生回答:“冤。”我又问:“为什么?”学生带着这一问题认真地阅读起文章来。因此,巧妙提问常常会产生“投石冲开水底天”的效果。

教育家叶圣陶说:“同学们要学会自学的本领,教师们要引导并帮助同学们学会自学的本领。”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形成自学能力呢?

第一,要善于引导。教师不但有传授知识的义务,更应致力于“导”,在“导”的过程中步步引诱,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获得知识。例如,教师在讲课之前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思考题,上课的时候让学生按照给出的思考题进行讨论,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内容。例如,在教《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时,我围绕题目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烛之武为什么要退秦师?烛之武是怎么退秦师的?结果是怎样的?根据我的设问,学生自然轻松地划分了文章结构,明确了教学内容,不用我费力讲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第二,要掌握方法。让学生掌握阅读和分析文章的方法。不只是授之以“鱼”,更应授之以“渔”。教给学生阅读和分析文章的思维方法,掌握一般的思维规律,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其自学能力也会随之提高。例如,在教杜甫的《登岳阳楼》一文时,我引导学生根据单元教学目标“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来分析这首诗歌,学生在反复诵读这首诗的基础上,能够把握诗歌中的意象、领悟诗歌的意境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掌握了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所以,我们要设计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给学生以创造、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够主动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不止这些,我们要与时俱进,以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在不断的比较、分析、综合中,选择或创设出最优教法,以推动语文教学的高效发展。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最优的教法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最优教法的选择就是要能调动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让学生学会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时代的发展,好的教法更是层出不穷。我们要与时俱进,以现代先进的教学理论为指导,选出最优教法,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方法,学习兴趣,调动,激发

参考文献

[1]鲁迅.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语文趣味教法种种 篇10

一、母语激趣法

新课标明确规定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在日常的教学中, 笔者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字感悟能力的培养。每天笔者都会利用早读、午读或课前的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文字接龙的活动, 或进行“咬文嚼字”的纠错能力大比拼, 或进行成语故事赛, 进行几分钟的“美丽演说”。这些活动每天并不会花多少时间, 但是, 由于坚持不懈, 效果是特别显著的。

二、魅力激趣法

新课标中提到:“教师要努力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继续学习, 更新观念, 丰富知识, 提高自身素养。”一个好的语文教师, 一手好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一抹快乐的微笑、一种儒雅的风度都能够深深地吸引已经有审美观念的中学生, 潜移默化中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一种崇拜感, 学生崇拜就会努力去学、去模仿, 久而久之,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便产生了。

三、情景熏陶法

教师挖掘教材的丰富内涵, 弄清课文包含的科技、历史、地理、人文等方面的诸多材料, 围绕教育教学目的的要求, 加以梳理设计, 使之与课文内容水乳交融, 给学生及课堂教学营造一种情景。使学生在这种情景中得到教育, 受到熏陶。

四、设疑刺激法

即对课文内部“资源”进行挖掘整理, 采用技术加工, 以“新、巧、奇”的形式来刺激兴趣。如在教范仲淹《岳阳楼记》时, 可设计谜面为“丘”, 猜课文一句 (调头格, 谜底:山岳潜形) 。这样使学生豁然开朗, 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知识性、刺激兴趣, 培养了学生思维创新能力。

五、双关类比法

对课文的外部有关“资源”进行合理开发, 巧妙地引导学生联想或合理推理, 创造性地挖掘学生思维的空间, 产生神韵无穷的兴趣, 运用得好就会产生神奇的教学艺术张力, 使课堂教学增强辐射力, 开拓了学生丰富的想象空间。如教《孔乙己》时, 教师用沉痛的声调说:“孔乙己这个封建科举造就的畸形人, 不仅灵魂受到了摧残, 而且身体还受到了摧残, 他是用自己的手走出了咸亨酒店, 离开了社会舞台。”一边轻缓地檫去醒目的题目:孔乙己。

六、角色意境法

通过演唱、对白、采访等方法, 创设意境, 模拟情景, 使学生进入一定角色, 身临其境, 受到感染, 从而增加兴趣。

七、行为激励法

通过设疑、设题等手段, 以活动形式来激励学生的求知欲, 引发兴趣。

总之, 在新课标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很多的, 不论采用什么方法, 使语文课堂教学教出味来, 必须水乳交融, 不可做作附会, 必须不断努力, 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认真去总结、不断地探索。

小学语文教法 篇1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法 职业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047-02

一、应树立培养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课程观

高职教育必须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中心,牢固树立起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课程观。职业能力由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构成。职业关键能力是指一种超越具体职业的,可广泛迁移的、对人的终身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的跨职业的能力,是高职院校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以及创业发展等必须具备的能力。[1]《小学语文教法》课程是初等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能独立设计并讲授小学语文课等专业能力。但教育者不应片面的认为《小学语文教法》课程只是用来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是应该树立起培养学生职业关键能力的课程观。

二、注重学生文化修养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法教学中提高学生文化品位

小学语文教法课程的教学不能仅局限在教学方法教学上,而是应该对学生文化修养、审美情趣有全面的提升和培养。如在讲授识字教学的策略这一内容时,应该让学生能真正体会到汉字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特级教师于漪说:“汉语言文字记载着中华数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生命的僵硬的符号,而是蕴涵着中华民族性格的精灵。”让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教学理念,识字教学不仅是向小学生传授一种文字符号,让小学生掌握一种交流工具,更重要的是通过识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生和勇于创新的精神,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而提升小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要提升教师本身的人文素养。

三、改革《小学语文教法》课程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将信息化教学手段融入《小学语文教法》课程教学中。近年来,高职院校信息化教学水平大大提高,多媒体教室、微格教室、互动白板等信息化教学设备都已进入课堂。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法》课程的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有重要作用。但信息化教学要求教师本身要有过硬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以及正确的信息化教学理念。教师不应片面地理解信息化教学就是课堂上使多媒体课件、播放一些视频进行教学。真正的信息化教学应该是将课上课下无缝对接,教师可以制作微课、网络学习平台引导学生学习。可通过网络学习平台下发学习任务,并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自主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观看名师的小学语文教学视频,并完成测评。学生运用课下时间完成理论学习,课上教师可以有更多时间指导学生试讲,学生实践试讲的时间大大增加了,提高了教学效率并提升了学生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教师也应鼓励学生将信息化教学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制作微课进行教学。

四、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法》的学科特点,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职业能力

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具备“听、说、读、写”的职业能力。教师应该结合学生试讲内容,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职业能力的培养。比如,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应要求学生范读课文,并给予朗诵指导,要求学生在普通话标准的基础之上,体会课文深意,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指导学生进行习作教学时,可要求学生范写所讲授的习作课内容,既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又增加学生对所讲授内容的理解。学生试讲过程中的板书设计,教师也应给予指导和评价,加强学生“三笔字”的练习。

五、改革《小学语文教法》课程评价体系,采取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

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包括了评价方式多元化和评价主体多元化。首先,评价方式多元化即改变以往以期末笔试为主的考核评价方式。将笔试理论知识与学生试讲相结合,将学生独立完成教学设计与分组讨论观摩课相结合。其次,评价主体多元化即改变以往只以教师为评价主体的情况。学生试讲成绩,可由教师、其他学生及自己三方面共同评价、打分。其中,教师评分可占比重较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自我评价能力,也可调动起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其他同学的评价,提高学生自身的听评课能力及授课能力。

参考文献:

[1]汤向玲.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2006.

作者简介:

初中语文教法改革摭谈 篇12

第一, 应将课堂教学方式彻底改进。即改变那种松散的、随意的、沉闷的课堂教学, 变传统的教师信马由缰的讲, 学生漫不经心的听, 课堂无节奏, 时间利用率低, 教学效果差的情况, 为课堂紧凑、严谨、活泼, 把自己的教学和学生听说读写完全限控在一定的时间内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这样, 学生带着时间观念, 投入快, 注意力集中, 收效自然就显著。

魏书生老师上课, 每课之初必与学生讨论本课的大目标和大目标下的各个小目标, 并予板书, 然后师生共同学习讨论, 进行各个击破, 逐一加以落实。这就告诉我们, 课堂导学目标一定要明确, 要善于引导学生为完成这个目标而共同努力, 若再配以时间控制, 效果会更好些。如“三分钟认解生字词”“五分钟朗读此段成诵”等, 学生有驱动力, 有时间限制, 必然全身心地投入。这样, 知识在快节奏、高效率中得到充分的落实。

如果把适应学生心理特征的竞争力引进课堂, 限定时间完成“目标、任务”的压力变成动力, 教师可根据需要采取小组赛、男女赛、同桌赛等各种形式, 实行奖勤罚懒。速度慢者扣分, 准确率高者加分的办法。这样, 既检查了目标完成情况, 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好的教学形式, 必须要有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的匹配, 才能真正体现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 为此, 我们必须牢固树立起“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训练为主线”的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能动地接受并落实所学的知识, 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缜密的思考力和动手做的实践能力。

一般教师一上课在导入课文后会先来一番作家、作品介绍, 而后让学生接触课文, 这样, 学生接受了教师的众多的“信息”后, 就会削弱部分学生用心去感受课文的兴趣。如果变教师先入为主为学生“课前预习”或先读为主, 待学生“整体感知”而后由教师带领学生探究具体的问题, 让学生谈具体感受, 效果则迥然不同。如学生读了《济南的冬天》后说:“修辞很美, 写得生动形象了!”读了《背影》说:“父子之情演绎得太感人了!”读了《变色龙》说:“语言很幽默, 情节很巧妙!”由于学生被课文抓住了, 都主动、自觉地同教师去进行心灵交流, 去体会, 去分析, 这样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机械地学, 而是出自内心地感受。如将这种把直觉感受文章的权力还给学生的教法长久坚持下去, 还能激发学生对教材主动钻研的热情, 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第二, 应将理性分析机会还给学生。把理性分析文章的机会留给学生, 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授课, 总是教师讲, 学生听和记, 唯师为道。学生很少有机会独立思考, 独立分析, 独立探究。而魏书生老师都注意给学生作示范, 培养学生独立授课的本领, “怎么讲, 全由他说了算”, 正因为如此, 就连班上学习最不好的学生, 都能讲出令同学们赞扬的成功课。魏老师说:“关键在于教师怎样给这些同学一个持久的挖掘潜能的机会。”给学生努力创造做小老师的机会, 要让他们像教师一样板书、提问、分析、总结。这种生生互动的学习方法, 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同志的“自己教育自己, 自己解放自己”的尊重群众创造精神的伟大思想。这样的活动, 要在记叙、说明、议论三大文体的文章中, 充分得到实践锻炼, 大大培养了学生讲授的能力。

第三, 应将切磋自学法有机地凸显。何为“切磋自学法”?简言之, 就是把学生按一定特质分成几组, 几个人同时学一文, 一组一个整体, 以组为单位自学, 由学习好的带动学习差的, 互帮互学, 切磋求知。它要求学会课文中所包含的各个知识点, 而后, 两组对垒, 互相质疑, 互查互补, 事后及时评优表彰。

如果是学起来枯燥乏味的语法知识类教学, 可以将全班划为一个整体, 共同去学一个专题 (或课文) , 在限定好时间内, 按教师提出的自学提纲进行自我学习。限时一到, 进行竞赛式的知识抢答。这样, 课文的知识点在学生的竞赛活动中得到了落实, 也可以使比较枯燥的知识趣味化、生活化。

第四, 应将活而趣的作业精心设计。学法要活, 教法要活, 那么巩固知识也要活而有趣。语文是一门主课, 虽不像数理化留大量习题, 但少量作业还是必要的。初中语文的作业要体现知识的迁移性, 能力的发挥性。比如让学生回家给家长讲故事性强的课文, 用读书笔记的方式代替对课文语段的重复分析, 写出自己对课文某一点或立意或选材的体会和感想, 要有真情实感, 长短皆可。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又训练了写作。比如在学散文《春》后, 画一幅“春景图”;学《变色龙》后, 画一幅“奥楚蔑洛夫小丑图”。可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人迹罕至”“人声鼎沸”两个词语编一口头短剧。学生只需一两分钟就可以编出。有两个学生是这样编的:“甲:你说世界上最僻静的地方是什么样的?乙:人迹罕至。甲:那世界上最热闹的地方呢?乙:当然是人声鼎沸了!”

上一篇:红细胞数下一篇:自然主义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