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心得

2024-09-07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心得(共11篇)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心得 篇1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学习心得

王凤兰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这是本次学习最大的收获。

一、咱们的老师非常用心,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有许多好的办法。在我们的教学过程,存在着对教材的解读不够细、不够深的问题。这就是对文本的研读的问题。(这位领导用了文本这个很专业的词)。去年推门听课,发现了不少问题。大家要注意公开课与常态课的区别。有许多常态课讲得很好。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这当然需要过程。老师的成长是怎么成长起来的。把更大的时间用在自己的成长上来,大部分老师听得很认真,记得很仔细,这其实是尊重他人与尊重自己的表现。既来之,则安之。试想一想,你在那里认真听、认真记也是把时间花去了,你在那里“讨论,说其他的一些事”也是把时间花去了,你为什么不珍惜时间?(在什么时间干什么事,这正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一些人总是不能在什么干什么事,总是来个错位,这是很可笑的。)如何发挥教研组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这是重点检查任务。看看咱们的教研组是怎样开展活动的。

二、提高课堂效率,抓教学重点与难点,根据学情而定。现在由40分钟变为35分钟,不提高教学效率是不行的。课外预习这是一项工作,不能以零起点开始上课。要进行教材的研读,进行有效学习。老师的有效工作最终体现在孩子的有效学习上。反思我们的教学课堂哪些事情应该是学生干的,要进行很好地落实,尤其是对整篇课文的读,将读进行到底,首先是课文课上的读,第二是课外的读。

在此过程中,我们就会发现,老师的引导是很关键的,也是很讲学问的,“跳一跳,摘桃子”的说法,很好。由于在《想别人没想到的》这一课开始老师没有抓住画师的出题目的,所以在后来的过程中,老师一再强调“画师是通过骆驼来画多的”,但这时学生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势,所以总是不能很好地理解编者的意图,不能真正领会进行想象的力量,而是在一开始通过一个小故事就告诉了学生“创新”。这其实是很成问题的,因为对于学生来说,“创新”这个词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问题,这一个词并无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学到“看问题应该从不同的角度,想问题也应该从不同的角度”。特别是小徒弟实际是利用的人们进行想象的空间,通过画面上没有的,表达出了画后可能含有的,而正是这种想像的力量使徒弟的画得到画师的称赞。小徒弟难能可贵的是超乎平常,用一种超常的办法表达的无限的可能。这种通过“无来表示有的能力”,是一种大智慧的表现。其实所有的奇思妙想妙就妙在进行充分的想象。这是新教材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在这些很可爱的文字后面有着深刻的道理。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心得 篇2

关键词:协同教学,自主,参与

协同教学是由两位或两位以上教学人员组成一个教学团队, 发挥各人所长, 共同合作指导两个或更多班级的学生。它是专业的一群不一样的教学人员组成一个教学团队, 共同谋划、齐心协力, 完成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教学活动。通过教学活动的互动性来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 在老师的指导下, 多名学生通过分配不同的角色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协同教学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 通过团队更具有协作精神;2. 通过分工合作更为专业;3. 教学模式更多元化;4. 教学资源更加系统整合。 而根据以上四个特点, 在教学活动中, 协同教学理论的融入不但有利于学校教学的共享, 还有利于实施教学活动的个别化, 促进着教师教学自我反省能力的提升[1]。

一、协同教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

(一) 组建教师协同团队

在小学语文协同教学活动的实施中, 首先组建教师团队。语文教师的专长需要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新的发展。各种教学策略灵活运用,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 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 用语文的意识, 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制定协同教学计划

协同教学计划的制定, 应考虑小学语文教育的教学目标、材料、 课时、分工、方式和评价等多个方向。在教学材料的分析上, 以学生容易掌握为主。在教学方法上, 以活动教学法为主, 根据课程需要, 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 在评价方法上, 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结合考试成绩、听力成绩。

二、开展协同教学活动及教学评价

协同教学活动的开展, 首先要对单元教学目标进行确定。从语言知识目标、语言技能目标和文化目标上实施。在教学中, 协同教学方式的评价工作要从学习的情况和协同教学两个方面进行。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技能的掌握、学生语言知识的掌握都评价在其中。 以上评价要教师从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表现以及作业的完成情况结合考试成绩、角色扮演等手段中进行, 为避免出现不公平的评价出现, 要在共同制定评价基础上予以实施, 主要负责教师综合性的进行[2]。同时, 协同教学评价在小学语文的整个学期中贯穿, 并将实施的情况记录在语文教案中。

由此得出, 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是协同教育理念发挥的特点, 对语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有着重要的帮助, 这种教学值得在教学中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三、协同教学模式在教学思想中的体现

新一轮的教育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主要任务, 要求促进学生和谐均衡个性化发展, 而当今的教育也要求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与人合作, 关心他人。为此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自我意识成了课堂教学的任务。

一个人是通过参加某项活动来体现她是该活动的主体。教育者通过启发受教育者的内在需求, 把教育者培养成有自主行、创造性的认识和实践社会的主体。教学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通过参与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在教学中没有学生的参与, 那么作为学习行为主体的学生, 就没有办法来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自主, 在心理学和教育学看来是个人的品格, 个人在道德和情感等各方面的自主。在学习过程中以个人和小组为单位的学习我们称之为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管理中,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的自主参与能使教师、教材、学生等形成的教学体系达到一个自组、和谐、积极的状态, 使资源的优质化配置达到最大化, 使教学的水平和效果大大提高。由于人的经历和情感意志决定了人和人个体之间的差异, 所以在教学中学生所接收到的信息也是不同的[3]。在教学中班级中存在的信息差和不同学生存在的信息差组合成群体在一起交流、讨论来参与教学。“自主参与” 强调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体验;“协同参与”强调了学生交流共享、相互合作、共同提高。在实际教学中, 教师如果能把这两者犹记得结合在一起, 学生的自主性就会体现出来。

四、结语

当今在学校的教育中, 学生的学习方式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长期以来, 小学语文教学一直沿用以“教师、教材、灌输式教学” 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 致使教育空间封闭信息来源渠道专一从而造成学生观念落后, 方法陈旧, 语文基本功不扎实, 达不到社会发展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教学模式是直接制约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 它的合理及完善程度将密切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 根据课程本身的任务和特点、社会对所培养对象的专业要求, 在该课程中进行了协同教学模式的构筑和实施, 它的推广必将给课程教学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肖金凤.小学语文教材优化策略研究[J].科普童话, 2015 (1) .

[2]刘春艳.小学语文教材中儿童文学教育的人文性分析[J].才智, 2015 (30) .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心得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材教法 特色教学

一、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归纳

(一)最为传统的讲授教学法

传统观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对教材教法的提炼不够深入,基本停留在基础知识,也就是字、词、句、段内容的讲解,教师在授课时多半采取讲授法,教师一言堂的情况十分严重,学生的被动接受性很强,教师通过反复强调与练习强化学生的记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已经感到十分吃力,能力形成情况就更差,一本教材学完学生除了掌握一定量的生字词以外,对于课文中的情感,课文中的观念几乎全部遗忘。

(二)按照教材中习题的编排,进行有限的提问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注重课后练习,尤其是基础的考察练习,对学生的提问主要集中在这个环节,教师普遍会问:“请你来说这个字怎么读。”、“请你来到黑板前为同学写一下这个词。”、“请你用这个词语造句”等等,这种形式的提问多半是以命令的语气而非启发语气来问,学生在严肃的教学氛围下常常感到压力很大,对于教师提问这种教学方式普遍诚惶诚恐,久而久之学生变得不敢发言,表达能力差,课堂参与意识差,根本意识不到自己是教学的主体,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成绩难以提高[1]。而且多数情况下,教师提问学生的目的仅仅在于检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多数教师眼中,课堂完全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教材中没有什么内容必须与学生互动不可,所以很多教师为了节约教学时间,直接省去了提问环节,将讲授法进行到底,课堂气氛十分压抑。

(三)传统的板书教学法

传统小学语文教材教学提炼法中存在一种相对比较科学而且一直延续至今的教学模式,那就是板书教学法。板书又可以称为教学提纲,是对本课教学内容主体脉络的一个总结,学生通过教学板书能够更清晰地建立起知识体系,理解重难点,便于学生记忆和复习,今天的板书法多半向着多媒体课件方式发展,教师通过动画形式呈现板书,节省了教学时间,同时令板书更加形象可感,清晰可认。传统的板书教学法也存在一定弊端,就是板书对教材的提炼往往只拘泥字面知识,对于形成学生的能力没有帮助,学生通过板书了解了本节课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然后学生就会认为自己完成了学习任务,不再进行进一步的能力拓展学习。板书提炼法往往也与其它教学环节相脱离,比如教师不会将课堂讨论或提问环节写入板书,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观点,培养文学素养。

二、小学语文教材教法中提炼特色教学方法策略

(一)以学生为主的,自由讨论式教学

随着新课标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材的组织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研究发现,小学语文教材减少了基础字、词、句的反复练习,而是增加了主观性思考问题,比如,“从中你可以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针对作者提出的这个问题,你是如何看待的?”、“如果你是作者,你会如何做?”、“作者的这一处文字精彩吗?说说你的看法。”等等,这类问题的宗旨在于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分析能力。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将这部分内容提炼出来,开展课堂讨论活动,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让学生结合课文针对问题进行交流合作,然后以提问或自主发言的形式了解学生观点,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主探索精神[3]。

(四)扩展教学范围,以举例为教学方式的核心

新课标教学模式的创新要求基于教材但是又不要完全依赖教材,要在教材之上形成建构式素质培养模式。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从教材内容中提炼出关键原型作为教学符号,通过这个原型符号进行素质拓展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掌握课内知识的基础上,又形成了另一个知识拓展能力层。例如,在《慈母情深》一课,教师可以提炼出“母亲”原型,进而确定“母爱”主题,据此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请同学说出自己对母爱的理解,母爱的感人事例,如何回馈母爱等内容,辅助学生建立情感价值观念。再比如《伯牙绝弦》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古代与“博大的友情”相关的文学作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启发学生对“友谊”的深入解读。

(三)以语文教材教中特色教学法与课外活动的有效结合

1.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开展主题活动

从教材中提炼特色教学方法,不一定只拘泥于文字意义的解读,很多时候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形象生动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对于创设新型教学模式、培养新型课堂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具有良好的作用。教师可以针对课文中对话性强、动作性强的课文,从中提炼出生动逼真的动词描述,指导学生开展角色扮演互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形成学生自己的价值观念,学生在角色扮演中锻炼了表达能力、表演能力、朗读能力等综合能力,而且对于文章中经典词句的解读能力提升,加强了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素质能力[2]。

2.组织观看具有辅助语文教学意义的记录片

小学语文教师对教材教法的提炼最终应该上升至情感价值与主题思想的提炼,并据此聚合更多相关主题内容强化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稳定的情感认同。在此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影音技术,通过音、画、境相结合的动态影像展示带给学生感官上极大的冲击力,激发学生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学生自觉走进教学情境中接受灵魂的洗礼,对于语文思想情感的教育作用极大。比如,在讲解《只有一个地球》与《黄果树瀑布》等相关“生态保护”主题的课文时,教师应该通过播放美丽的自然世界和被破坏的生态失衡等内容的纪录片唤起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生态保护责任感以及对破坏自然生态行为的深恶痛绝,学生在观看纪录片时不仅增长了见识,掌握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建构起情感价值体系,实现了语文教学的升华。

【参考文献】

[1]孙建龙,王云峰.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与教学改革[J].课程.教材.教法,2005,02:65-72.

[2]吴丽娟.对苏教版小学语文古诗文教材选编及教学研究的分析[J]. 基础教育研究,2012,08:26-27.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总结 篇4

1、小学语文的性质:工具性和人文性。

2、语文是学习其他科学和终身学习的基础工具。

3、“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语文教学的灵魂。

4、“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5、小学阶段教学的总要求,包括汉语拼音、识字、查字典、写字、阅读能力、阅读习惯、习作恒温口语交际。

6、识字、学词方面,识字要求认写分开,多认少写,以降低难度。阅读方面,减少头绪,加强综合。作文方面,分年段提出切实可行的要求。

7、教学要求比较具体:量化指标“抄写汉字每分钟不少于20个”,“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40分钟能完成400字左右的习作”,“稍做准备,能围绕一个意思当众做两三分钟的发言”。

8、小学语文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情感熏陶相统一的原则;发展语言和发展思维相结合的原则;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原则;课内与课外紧密联系的原则。

9、小学语文教材:教科书;教学指导书;补充读物;教学挂图、字词卡片、幻灯片、录音带,乃至录像带、多媒体课件等。

10、小学语文教材的基本特点:

一、方向性和思想性;

二、科学性;

三、规范性;

四、整体性;

五、适应性。

11、汉语拼音是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

12、一节汉语拼音课的教学过程:复习检查;教学新课;复习巩固;小结;布置作业 20、声调教学首先要结合单韵母教学进行。

13、声母数量大,难点是发音。

14、汉语拼音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一、抓重点,突破难点,教给方法;

二、加强常用音节的训练,培养熟练拼读音节的能力;三方言区要重视与普通话的比较;

四、要注意汉语拼音的复习巩固。

15、字音教学是学生识字的基础。

16、字形教学是学生识字的难点。

17、字义教学实际上是词义教学。

18、识字教学“四个结合”:字的音、形、义结合;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识字和听、说、读、写结合;识字和写字结合。

19、阅读,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的一种活动。20、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阅读实践,丰富语言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的过程。

21、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

22、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

23、教材是教学的凭借。

24、安排一篇课文教学过程的基本原则:

1、在教学目标上,要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

2、在教学内容上,要突出重点、难点。

3、在教学安排上要突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4、在教学方法上,要突出启发诱导。

25、中高年级一篇课文教学的一般顺序:自读自悟——交流讨论——读背说写。

26、读懂句子的前提是理解组成句子的每一个词语。

27、句子教学的重点是准确地理解句子的意思。

28、在句子教学中,教师应重点抓住以下几种句子指导学习准确理解: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较远(难句);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长句);有一定内涵的句子(哲理);对表现文章的思想内容有较大作用的句子(中心句)。

29、篇的教学的内容:一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三是体会课

文的思想感情;四是领悟一些表达的方法;五是积累语言材料。

30、指导学生积累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材料,即是词句教学的重点,也是篇章教学的重点。积累语言材料的主要方法是赏析、熟读、背诵。

31、朗读的要求:一是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二是能流利地朗读课文;三是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这三项要求中,正确时最基本的要求。

32、在默读训练中,教师要十分重视指导学生在默读课文时集中精力,边读边想,做到默读的“三到”:眼到、心到、手到。

33、简要复述的要求:一是不改变原意,又能抓住重点。二是恰当运用课文的言语和组织自己的言语。三是用普通话复述课文。

34、未来教材背诵指导的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帮助学生寻找和建立记忆课文内容的联系点;采取全部记忆与分段记忆相结合的方法。

35、看图学文的教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从图到文,图文结合,以文为主。

36、寓言教学要启发思考,揭示寓意。

45、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幻想是童话的重要特点。

37、一次完整的作文训练,学生大体上要经历“准备——表达——修改——总结”这么几个环节。

38、作文教学的“准备”“作前指导”“批改”“讲评”这四个环节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

39、记实作文就是如实地记人、记事、写景、状物的作文。通常所说的记叙文、说明文,基本上是记实作文。

40、命题的方式可以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教师直接命题;半命题;出几个题目供学生选择;话题(材料)作文;自拟题目写记实作文。

41、作文讲评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对作文的交流和品味;对作文得失的分析;对文字的推敲。

42、作文讲评要注意的问题:要抓住重点;要重在鼓励;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能动性;要把作文讲评和作前指导、作文批改紧密地联系起来。

43、作文教学应注意的问题:一是将教学生作文与教学生做人结合起来;二是重视两种能力的培养;三是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四是作文训练与听、说、阅读训练相结合。

44、电化教学,是采用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音、录像、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电化媒体,传送教学信息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45、未来教学的你,将运用那些手段教学:幻灯、投影、录音、电影、电视、录像、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教室。

46、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性的一环。必须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备课最主要是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47、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常规,指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的,最基本的工作程序,一般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评估和写教学笔记、听课评课等项目。

48、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备大纲。备课的具体工作,主要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确定教学要求,选择教学方法,编写教学计划五个方面。

49、深入钻研每一篇课文;钻研一篇课文的基本方法;要弄懂文中字词句的意思;理清课文的结构,把握作者的思路。

50、提问的实质在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问是基础,讲理是中心,作业是难点。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心得 篇5

小学语文教研组

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少年儿童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小学生从小进行法律意识培养和法律素质教育,不仅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虽然小学一年级设有专门的思想品德课程《道德与法制》,但品德教育却绝不仅限于一堂品德课。在小学各个学科中,小学语文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言之无为,行而不远”,“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自古以来语文教育就有“文道统一”和“文以明道”的基本传统和基本原则。充分发挥语文课堂教育主渠道的作用,将《语文》和《道德与法制》结合起来,进行跟进式教学,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新课题,也是本次培训的重点学习内容。

一、《道德与法制》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教材一年级上册共有4个单元、58页。教材是围绕课标的“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手动脑、有创意地生活”四个方面编写的。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

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

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教师不仅要向学生呈现良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

二、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法制教育内容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教好这门学科,获取新知识,对于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小学语文中必须体现寓德于教。培养学生的友爱思想、进取精神、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根据这一要求,在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德育教育成为了语文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现行语文教材中涉及法制教育的素材有很多,是渗透法制教育的最佳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在发现中学习,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教学中,尽量作到:能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让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例如:

1、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教育:入学教育单元第一课《我是中国人》,认识了解我们的国家,包括认识国旗、认识标志性建筑、认

识56个民族等,这是很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识字单元中,象形文字的起源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对汉语汉字的热爱,悠久的文化传承使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识字课《升国旗》渗透第十三条:升挂国旗时,可以举行升旗仪式,举行升旗仪式时,在国旗升起的过程国,参加者应当面向国旗肃立致敬,并可以奏国歌式者是唱国歌。全日制中小学除假期时,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

2、热爱自然保护环境意识的培养:儿歌《轻轻跳》、课文《秋天》《四季》《项链》的相关内容,使学生从小知道要热爱大自然,爱护环境。

3、热爱学习、文明礼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识字课《小书包》教育孩子从小遵守上课纪律,4、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的价值观培养。儿歌《两只羊》教育孩子互相谦让,友爱互助。故事《拔萝卜》课文教育孩子团结互助,从集体中获得力量。

三、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道德与法制内容 语文学科有着固有的人文精神,对教材中道德资源及法制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本学科辐射人文功能的综合体现。语文教师除了在平时的教学中应结合课文内容,将道德、法律知识渗透到课堂中之外,还要将课内外活动有机结合,增加阅读,拓展法制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践探索,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法律对全体生命的重视,明白一切都要依法办事。

(一)课内道德法制内容延伸。

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与道德与法制相关的内容,一定要及时延伸,以学生的视角,将德育内容合理渗透进所学的语文知识中,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比如,讲到儿歌《两只小羊》时,及时启发学生联想,两只小羊如果不争不抢,互相谦让,故事的结果会怎么样。让学生自己发现友好、和平、谦让、礼貌的生活环境,才能够解决问题,幸福快乐。语文学科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充分、合理、科学地挖掘语文课程中的法制教育资源是一种现实、可操作而又有实效的途径。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进行学科渗透,巧妙地融法制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让学生从小就树立法制观念,确保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二)指导课外阅读,拓展法制知识。

课外阅读是语文学科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途径。文学作品中的政治倾向、思想观点、品德情操等,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渗透、感染和陶冶作用。这种作用是直观的、形象的、整体的,对学生的影响极其深远。学生阅读这些作品时,一方面可以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从而激发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可以产生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连的情绪体验。“一本好书相当于一位良师益友”,积极培养高尚情操,有利于增强遵纪意识和法制意识。语文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思想实际,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同时,通过加强阅读指导,引导学生读懂读透文学作品的德育内容,达到德育渗透和法制教育的目的。

(三)开展口语交际,确定法制认知。

利用口语交际活动,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思考,从事物的表象认识到事物的内层,会在自己的心理形成一种强烈的认知,让学生交流、讨论产生犯罪的原因与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感悟,引导学生在习作中能规劝自己上进、自省,劝别人改过。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规范行为,乃至违法犯罪现象,通过习作这个载体进行内心的真实表露,接受深刻的教育。

(四)、开展语文活动,实践法制内容

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素材。学生是生活中的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耳濡目染一些社会现象。在语文教学中,我们除了要缩短教学与生活的距离,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外,还必须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增加阅历,从而巧妙地渗透德育内容和法制教育内容。按照当前的课程标准要求和教材设计,语文综合性学习可适当融入法制教育的内容,或专门组织以法制教育内容为主题的语文活动,比如小律师、小法庭等。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心得 篇6

郑店镇王集小学 李惠

2017年3月29日,我参加了乐陵市中小学教材教法暨教师口语培训,本次培训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小学英语词汇教学(自然拼读)的指导,也有优质课的观摩还有老师们的经验交流。在本次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思想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是一次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体验,也是一个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及能力的好机会。下面我就谈谈本次小学英语培训心得体会:

一、优质课的观摩,学习教学经验

在培训过程中平原师范附属小学的秦老师和外研社的刘老师分别给我们上了1节公开课,心里有了更多的感慨,秦老师讲的是自然拼读词汇课,刘老师则是上了一节自然拼读结合绘本教学的课。这两节课非常有新意,能够紧紧抓住学生的心。让我不得不觉得自己要学的还有太多太多了。“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句话说的一点也不错,在教学工作中,我一直觉得自己无论是课堂教学技能还是教学理论,都知之甚少。因此,以后要努力学习,特别是要学习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善于发现,善于积累,善于研究小学英语教学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坚持写好“教后反思”,在教学中反思,在总结中进步。

二、词汇教学的指导,开拓教学思维

现在的教育观念是提倡教师“活用教材”、“用活教材”。通过刘老师的培训以及姚老师的经验交流,让我对词汇教学有了更深的了解,也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我们都知道:教学目标是构成一堂好课的第一要素,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要提高课堂效率,首先应关注教学目标的设定。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教学目标的设定首先应符合新课标。同时教学目标的设定应符合学生实际的程度。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起点,在设计任何学习活动时,我们必须关注学生的实际,努力使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用这样的理念来反思自己的课堂:我的课堂教学目标设定如何?通过哪些更优途径来达成?达成度如何?相

信如果我们每节课都进行这样反思的话,一定能进一步提高自己课堂的教学水平。姚老师的经验交流,也让我受益匪浅。我明白:想让小学生最终记住单词,必须先让他们掌握拼读单词的基本规律。在教新单词时,我们不能把48个音素一股脑儿灌给学生,强制他们全部读出来,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是完全不切实际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实物、单词与发音结合起来,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而不是孤立地教学发音。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心得 篇7

一、新的小学数学教材的具体内容归纳

(一) “数与代数”的内容

1.数的认识含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负数。2.数的运算有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简单的乘方及运算定理、性质、公式等。运算形式有口算、笔算、估算、计算器的计算。3.从整除关系认识整数, 内容有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质数与合数, 奇数与偶数等概念以及2、3、5的倍数的特征。4.常见的量内容有时间单位、货币单位、质量单位、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等的认识。5.式与方程内容有用字母表示数, 用方程表示等量关系, 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6.比和比例内容有概念、基本性质、成比例和反比例的量, 按比例分配等。7.应用题内容有整数应用题、分数应用题 (含百分数应用题) 。8.探索规律内容有在数列中, 在算式中, 在图形列中探索规律。

(二)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

1.图形的认识的内容有: (1) 四体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 的认识。 (2) 五线[直线、线段、射线、平行、相交 (包括垂直) ]。 (3) 六角 (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周角、圆心角) 的认识。 (4) 七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扇形) 的认识。2.测量内容。 (1) 图形测量中度量“单位”和度量“量”的认识。 (2) 长度、面积、体积的测量。 (3) 图形的运动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和镜面对称现象等。 (4) 图形的位置内容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即“上、下、左、右、前、后”及辨认方向是通过“东、西、南、北”的绝对位置确定的, 话6路线图及用比例尺定量刻画物体的位置。

(三) “统计与概念”的内容

1.第一学段统计内容为数据统计活动初步, 第二学段为简单统计过程。2.“概率”的内容在第一学段为不确定现象, 第二学段为可能性。

(四) “综合与实践”内容

1.按学习形式有: (1) 数学调查; (2) 专题研究; (3) 数学游戏; (4) 数学制作; (5) 数学实验。

2.按学习特点有: (1) 综合性。a.数学与生活实际的综合;b.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综合;c.数学内部知识之间的综合。 (2) 探索性:注意学生自主参与, 全过程参与, 重视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 (3) 开放性: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 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其学习方式、活动过程和结果、评价均具有开放性。

二、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第一册即小学数学理论知识教材内容, 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第一册内容

(一) 第一章整数:介绍整数的概念。运算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运算法则、运算性质、整数应用题解法等。 (二) 第二章整数的性质, 内容包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质数和合数, 奇数和偶数等概念以及部分数的整除特征。 (三) 第三章分数内容有分数的概念和性质, 分数的四则运算, 分数应用题。 (四) 第四章小数内容有小数的概念和性质, 小数的四则运算, 小数与分数的互化, 百分数, 近似计算。 (五) 第五章量的计算内容有量的概念, 量的计量、计量单位, 各数的概念、互化, 四则运算。

三、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与小学数学理论知识教材内容情况比较

(一) “数与代数”的内容少式与方程, 比和比例, 探索规律。 (二) “空间与图形”的内容整体没有。 (三) “统计与概念”的内容整体没有。 (四) “综合与实践”的内容大部分没有。

四、高职师范学院学生目前的现状

有定向生和非定向生 (初中毕业生) 他们成绩参杂不齐, 高的中考有600分, 低的只有200分, 是兜底的学生, 文化基础知识薄弱, 小学、初中的知识很多没学好, 在师范学习中非常吃力, 难以完成教学任务。特别是在学生实习指导过程中, 我经常发现师范生对数学概念不清楚, 在讲解时经常出现科学性错误。例如:0.9 9循环<1, 角不是图形, 周长、长度、面积的关系与区别, 多次抛硬币是可能性事件还是相互独立事件不清楚等。这主要原因是在小学、初中没有学好, 再加上师范教材没有有关内容, 没有再学习, 其次没有教学参考资料查阅, 所以造成以上情况。

五、师范教材对师范生学习的重要性及对教材研发的建议

师范教材是根据培养目标和实际需要, 为师范教学应用而编造的材料, 为师生开展教学活动之蓝本。而小学数学教材教法的理论教材还是2001年出版, 至今已经14年了, 与现行的小学教材相差甚远, 根本不符合目前教学的需要。高职师范生最终就业方向是基础教育教学, 他们的学业水平直接关系到今后的教学, 建议从以下方面加强高职师范教材研发:

(一) 专业教材要加强公共基础知识、专业理论知识相互融合, 学科之间、知识之间融会贯通。 (二) 及时修订升级教材, 编写的教材要科学、全面、实用、超前, 特别要把小学教材中有的内容, 而小学理论知识教材没有内容编入教材。 (三) 还要为教师配备教材教法方面的教师用书, 为师生提供电子教学参考资料。 (四) 如果编的教材内容过多, 教学时数不够, 可以将小学教学内容的第四块“综合与实践”编入教师参考书内, 以备查阅。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心得 篇8

一、 “感受式”数学知识的分布与定位

1.分布与特点

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2013年教育部审定)为例,感受式数学知识的分布如表1。

通过分析,这些知识有两个特点:一是基础性。这些知识主要集中在第一学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和前提。而这一学段的学生经历尚不够丰富,思维也不够发达,主要依赖直观操作和亲身体验,来获得准确的数学感受和把握知识的意义、对象的特征、事物的属性等。二是具有独立性。由于教材编排的要求,这些知识虽然分布在不同的学期当中,但在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中相对比较独立,与数与代数和空间与图形中的知识的关联度不高。因此,多数教师忽略知识的前后联系,对其教学目标不够清晰,经常出现教和不教一个样的情形。

2.目标与定位

鉴于“感受式”数学知识的分布与特点,如下两方面应该引起重视和思量。

(1)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

须要考虑:一是基本性目标。基本性目标是某一类教学内容所须要遵循和落实的共同教学目标。例如观察物体虽然分布在不同的学段当中,但都是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懂得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的结果可能不相同,提高观察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特定性目标。因为学生的年龄层次和能力发展阶段不同,教学要求和目的也会存在差异。例如观察物体的教学,第一次教学只要求学生知道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可能不相同,而第二次教学则需要学生区别出到底不同在哪里,还要求能够正确画出观察的结果,是第一次教学的补充和提升。三是发展性目标。发展是教学的根本目标,教学除了要有基本目标也需要有发展性目标。有目标但不囿于目标,灵活地实现预期之外的目标。例如教学观察物体时,在第一次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可能不相同,还要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有些物体观察的位置相对观察的结果左右正好相反,使学生对观察的结论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2)关于教学要求的认识

应该注重:一是加强教学的活动性。因为“感受式”数学知识大多分布在第一学段,这一学段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喜欢游戏或者活动。所以教学时,应该迎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需要,创设必要的活动情境或者故事场景来展开教学。二是注重教学的感受性。“感受式”知识通常难以通过分析、联系等方式来予以掌握和理解,而多半需要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获得可感的体验和建立感性的认识。所以需要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提高和有所发展。三是突出经验的积累性。经验可以承接,也可以生长。教学过程是学生积累学习经验的过程,是学生利用积累的学习经验进行判断问题和认识事物的过程。已有的知识经验是支撑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帮助学生积累知识经验能够促进学生的成长与提升。

二、 “感受式”数学知识的教法与举措

1.在实践中积累数学认识与学习经验

(1)创设活动场景,帮助儿童丰富活动经验

有意义的活动是孕育思维、培养能力的场所。在有意义的活动中,学生有体验事情来龙去脉的机会,有思考和理解问题的时间,也有实现真正的数学理解的平台。所以数学教学,须要加强教学的活动性和实验性,精心创设有意义的活动场景,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促进学生的数学理解。

通常情况下,学生都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是这些经验往往比较浅显,只是学生学习的“发展区”,辅助而不能支撑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因为在活动中,学生积累的经验和认识往往是无意识的,而且缺乏明确的要求和目标,所以留下的仅是活动过程的一些印象,而没有多少丰富的经验和全面的认知。例如,人民币的使用学生虽然非常熟悉,一般都有购买物品的经历,但是如何付钱、怎样找钱等问题学生在购买物品的活动中很少思考,虽经历了却没留下多少经验。所以教学“小小商店”时,我们的教学不能停滞于“再现教材场景”的简单层面,而须要立足于“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和在活动中学会思维、学会解决问题”这些有利于学生后继学习的发展性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情境和问题展开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想一想买1元的物品可以怎样付钱,怎样付1元钱最方便,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付出的钱、什么是找回的钱以及与物品的价钱有怎样的关系,最后还得让学生回顾生活中哪些情形与购物的情形相似,以唤醒学生的已有经验、加深学生对生活场景的印象,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发挥数学活动的作用,促进学生对常见数量关系的理解,才能彰显实践活动的意义,实现学生对学习活动经验的积累和丰富。

(2)设计操作问题,帮助儿童积攒实践感悟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好奇心是学生的天性。教学中,以问题为纽带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的手动起来参与学习和思考,给学生提供感悟数学问题的机会,可以引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带着积极的学习心理倾向步入新知识的学习,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学习效率。

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方式,但学生对这种运动方式的认识一般只有整体感知的能力和水平,对于物体旋转过程中局部和细节的变化很少关注,以致如“画出旋转后的图形”这样的要求成为该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因此,教学时必须引导学生对旋转现象的局部进行观察和比较,让学生对旋转现象有更为细致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提高辨别能力,才能正确画出旋转后图形的样子。教学时,不妨设计几个操作问题,让三名学生背对屏幕面向全班,课件演示一根吸管沿一端点由12点位置逆时针旋转90°的情形,随即让其他学生描述屏幕中吸管的旋转方式,要求这三名学生逐一模仿屏幕中的操作。第一名学生可能把吸管顺时针旋转。此时,大家连忙纠正:“不对!应该是从12点转到9点。”有了提示但学生一般都会习惯性地绕吸管中心旋转,对此教师可以追问“他的操作与屏幕中的一样吗?”“也不对!应该是吸管的下端不动,把吸管向左旋转90°。”让第三名学生正确演示后引导:“你觉得描述旋转时需要说清什么?”“要说清旋转方向,还要固定一个点,旋转角度也要说清楚。”在这样的操作活动中,学生一边否定不一致的操作,一边感悟操作的要求和注意点,逐步感受到旋转运动的三个要素,为接下来“画旋转后的图形”的教学奠定了知识和经验基础。

2.在操作中获取数学认识和学习方法

(1)加强对比辨析,帮助儿童厘正经验认识

对比是指将两种事物或一事物的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其目的是为了弄清事情原委或纠正问题错误。数学教学也需要给学生清晰而准确的数学认知,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模糊的认识容易造成错误的判断,所以需要在教学中加强对比和分析,注重交流和辨析,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和形成科学的认知。

学生在生活或学习中会获得的一些感性经验和认识,有时不够准确甚至是错误的,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认识和判断。例如,学生容易将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特殊长方体或者近似的正方体误认为是正方体,这种偏颇的经验认识使得大多数学生在统计中数图形的个数或者在观察物体中判断图形形状时经常出现判断错误。所以教学“认识图形(二)”,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时,需要加入对比和辨析教学环节,在明确什么样的物体是正方体后,借助特殊的长方体来让学生凭眼力判断是什么形状的图形。然后用“把面画下来比较是否相同”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看出有的面不是正方形或者六个面并不相同,从而知道这样的物体是长方体而不是正方体。最后让学生判断和验证自己所带的香盒、魔方等是不是正方体,得出判断问题不能单靠直觉还需要验证的认识。这样,在比较、辨析和验证活动中,学生可以形成对比的意识,不再肤浅地仅靠直觉来判断问题,不再草率地依赖模糊的概念解决问题,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有更为准确的认识,为后继学习打下了扎实的经验基础。

(2)注重过程反思,帮助儿童获取经验方法

数学教学要重视总结反思,特别是对活动过程的反思,让学生反思学习活动的过程和方式方法,积累活动的经验和方法,提高运用活动经验解决问题能力。

感受需要回顾才能升华为感悟,感悟积累多了才能有助于问题的判断和解决。例如,二年级的《观察物体》的教学,其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明白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帮助学生积累一些活动的经验和表象。很多教师便依此借助玩具熊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粗略地观看玩具熊,及时积累活动表象以解决问题。这样教学本无可非议,但是要知道观察物体不是观看物体,观察是细心查看事物的现象和动向的意思。如此,本课的教学目标不能浅显地停留在让学生用即时获得的事物表象来解决问题的层面,而需要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对象的细微之处,准确感知对象的外部特征和特点,以获得观察物体方式和方法的经验认识。所以本课教学,应该在达成基础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实现发展性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想一想(闭眼想象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玩具熊的样子)、说一说(交流看到玩具熊的哪些部位)、连一连(用获得的表象解决连线问题)的基础上,再经历比一比(比较从前后或左右看到的玩具熊有什么不同)、用一用(用观察玩具熊的经验想象从不同位置观察汽车所得到的结果)、忆一忆(知道观察物体需要经过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连一连、用一用等过程)等学习过程。这样教学,有活动、有思考、有交流、有反思,在让学生用即时获得的经验来解决问题,获得观察物体的经验和方法的同时,也可以利用课中的观察经验同化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而提高学生运用已有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感受式”数学知识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数学教学需要对“感受式”数学知识予以高度重视,关注教学目标的合理设定和有机达成;需要对“感受式”数学知识的施教举措予以必要审视,精心设计实践活动,加强活动过程的体验和感受,注重活动过程的对比和反思,促进学生获得丰富的经验认识和学习方法,以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

英语教材教法培训心得 篇9

每一次的培训,总能从中收获很多,通过培训,给我们提供了一次教师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教学经验机会,彼此间都得到了经验的传授。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很多,尤其是关于教学设计与思路、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等方面,更是让我觉得收获颇丰。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阐述一下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关于教学设计与思路需要教师关注整体输入,包括关注整体文本内容的理解、语言的学用,还有情感的体验。以第一单元为例,教师写教案时应该总的说说单元话题——有关个人喜好,单元语言功能是要求学生能就季节,学科,业余爱好询问他人的爱好并能就自己的爱好进行描述和阐述原因,同时还要说出重要语法结构。也就是说教师要总的就本单元教材有个大致的了解,尤其是关于重难点方面。而放到每个课时的教案则应更细微的说出教学目标要求以及重点功能句式。张老师还运用题型让我们了解一些考试的侧重点,给老师考试复习指明了方向。

其次,张老师还就小学英语阅读教学进行了培训。英语阅读在语言学习特别是外语学习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成功的英语学习依赖于大量的语言材料输入和语言实践输出,通过阅读途径可以满足大量语言材料的获取和时间所学语言知识。而每课课题应该实现的阅读目标应该是引发学生阅读兴趣、感受阅读的乐趣、获得多元信息、发展阅读的能力、进而达到丰富的表达写作。同时张老师还给每个老师一个建议: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阅读行为可以说是看不到成效的。而我们的不足在于功利性偏强,急于求成。也给老师们制定了本学期的目标:创设阅读环境,让学生读起来,“悦”读是关键。阅读实施的有效手段也应该从阅读时间上下手,多进行课内阅读,周周阅读(一周安排一节阅读课)、天天阅读(每天的“阅读十分钟”)、堂堂阅读(课上五分钟的阅读时间)。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达到一个更高的标准。

这次培训让我对教材的了解更深一步,使我获益良多。让我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要学习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不过我有信心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学习,尽快地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从而真正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教师,为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的发展壮大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语教材教法培训心得 篇10

永安路校区 二年级语文组

近日,参加了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培训,先是观摩了教研员苏艳霞老师的口语交际《我该怎么办》,课后听了精彩讲座《提高口语交际教学实效性的有效对策》。紧扣她所讲授的主题,结合她所做的课,先谈谈对这节课印象最深的几点:

1、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让交际情景化。任何交际都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在课堂上创设多种多样的交际情景,让每个学生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本节课苏老师就注重了这样的情景的创设,整个情景贯穿课堂始终。由于这样的情景贴切学生的生活,所以学生的表现非常活跃。课堂上的互动效果非常明显,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学生与来宾的互动,使口语交际教学能够围绕低年级学段的目标,学生勇于、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学生的主体地位加以凸显。

2、互动的交际模式,苏老师经过精心的设计,使学生在层次推进的交际情景中发展了语言。将家长参与课堂模拟,并创设表演情景,训练学生在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劝说父母的语言能力,让学生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充分调动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

3、注重说和倾听的指导,听和说是口语交际的两个方面,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学会听才能有目的地说,信息接收不准有碍于准确地表达。而这堂课苏老师就注重了说和倾听的训练,采用“巧嘴巴”“神耳朵”引导学生如何去倾听并复述语言。培养了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倾听习惯,抓住要领去复述。

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法的探析 篇11

一、教师引领不够

一青年教师执教《跨过海峡的生命桥》(人教版新教材四年级上册),组织学生学完生字,便让学生通读课文,要求学生读后说出感受。学生读时,老师静立旁观;学生说时,老师一味地微笑点头,几乎没有什么评价和引导。课后,我们提出质疑时,这位老师却不以为然地说:“新课程不是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吗?”

学生自主学习不是以牺牲教师的主导为代价的。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就不应该作壁上观,而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合理调节课堂节奏,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把学生的认知引向一个崭新的境界。

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当做到九个“尽可能”、四个“不先”,明白四个“不等于”。九个“尽可能”是:目标尽可能让学生明确;知识尽可能让学生发现;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参与;问题尽可能让学生先提;得失尽可能让学生评价;内容尽可能让学生选择;方法尽可能让学生掌握;疑难尽可能让学生探究;检查尽可能让学生自查。四个“不先”是指:学生能讲的教师不先讲;学生能问的教师不先问;学生能读的教师不先读;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先做。教师要明白的四个“不等于”,即放手不等于甩手;自主不等于自流;群言堂不等于乱言堂;因势利导不等于千依百顺。

二、规范学生不力

在这十几节课中,我们多次听到这样的教学语言:“同学们,你喜欢哪段就读哪段”、“你想写哪几个字就写哪几个字”,于是,就有不少学生拣最简单的一读、一背、一写了事。

诚然,教师的初衷是要体现尊重学生,给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但是,教师给了学生选择的自由,却没有给予相应的责任。国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语文教学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应当这样理解:(1)新课标中提出的“致力于”要花更多的是时间和力量,不同于以往的“培养”;(2)新课标中所提的“语文”,是作为一種文化而提出的,不同于以往所提的“语言文字”,不只强调其工具性;(3)新课标所指的“语文素养”(在语文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不同于“语言能力”,不是单项要求,而是在语文学习中,学生通过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内化汉语言的优秀文化成果,最终养成的一种涵养水平;(4)“形成与发展”表达了语文课程的过程意识。

新课标中“语文素养”的内容包括:(1)热爱祖国语文;(2)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3)丰富的语文知识(字、词、句、段、篇);(4)语文能力。(听、说、读、写、书);(5)语感(对语言的敏锐感知,语感不是小学界解决的主要问题);(6)思维水平(要求学生不仅有所知,而且要有所思);(7)良好的个性;(8)健全的人格。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就要求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来加强学生必要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能力,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增进学生现代的人文素养。

鉴于上述要求,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得规范学生的学习。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选择与自主进取的关系,让他们对学习产生责任感和进取心。而且,这也不排斥在适当的时候做出硬性的规定。比如有些优美的语段,就必须严格要求学生背下来。教师规范学生的学习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是矛盾的。

三、偏离教学目标

教师在上《蝙蝠的飞行》(人教版老教材)一课时,是这样设计教学的:让学生读课文后,按课文所说的,分小组在组内某一个同学身上做实验,探究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

表面上看,学生在课上“探究”得热热闹闹,但实际是:一、学生究竟有没有弄明白这个奥秘,不得而知,有可能原本比较明白的,做了这个实验反而变得云里雾里的了。二、就算学生做完实验终于明白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难道学生在课中得到的实验技能是语文课的应负责任吗?回答是否定的。

关于探究学习,教师也应当明白:探究学习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载体,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引导学生自主收集、分析、处理信息,感受和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学习的基本性质是“学习”,而不是“研究”。如:1+2=?如果只要求知道等于3,这是“接受学习”;如果要求弄清楚是等于3吗?这是“问题学习”;如果要求搞清楚为什么是等于3?这就是“探究学习”了。

上一篇:大学生公德调查表下一篇:主持人参考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