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共12篇)
小学语文古诗 篇1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文明古国, 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 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其珍贵的记忆。古诗是中国灿烂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是人文教育和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它们有的描绘祖国的壮丽山河;有的勾画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有的叙述朋友之间难舍难分的深厚友情;有的借景 (物) 抒情咏志、含蓄隽咏……因而, 无论从新课标的要求, 还是从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来看, 对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都给予了重视。那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呢?
一、激发学生读古诗的兴趣
我们都知道, 在中国语文教学的传统经验中, “读”是第一大法, 而小学古诗词的教学更要注意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 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诵读。
激发学生诵读兴趣的方法很多, 如表演读、配乐读、想象画面读等,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为了让学生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我经常采用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那就是让学生手脚并用, 打着拍子来读。《毛诗序》中说:“诗者, 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天言, 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 故咏歌之, 咏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既然诗人在“咏歌之不足”时, 犹须“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 那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 我们就可以让他们一边读一边“手舞足蹈”。当那种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和着拍子从学生的口中流溢出来时, 我们一定会为之感染, 学生也记忆深刻。
二、教师要以学生为主题, 发挥指导作用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用亲切、热情、平等的讲授态度, 生动、幽默、形象的教学语言, 努力创造出一个轻松的、民主的、舒畅的学习气氛。学生在这样的气氛中学习古诗词, 一定会轻松愉快, 劲头十足。外因只能通过内因起作用, 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授之以渔”, 教给学生理解古诗字词义的方法, 要引导学生掌握古诗词语句意思的途径, 要鼓励学生在体会古诗词意境和体验情感的同时提高古诗词阅读和鉴赏能力。如教学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鹏鸣翠柳) 》时, 可尝试让学生自己通过查阅工具书, 初步了解诗句意思;再通过诵读, 进一步理解整首诗的意境;通过品味, 体验作者的情感, 教师在关键处作些强调或在学生困惑时帮助释疑。
三、让学生品字析词、自悟感情
“一字值千金”, 用这句话来形容古诗中的精妙之字绝不为过。这就是中国语言、中国文化的精深之所在。要想使古诗教学成为学生接触、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起点, 就要让学生体会到这种精深。如《暮江吟》中, 诗人抒写了深秋傍晚江边的景色, 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的赞美之情。教者可启发学生抓住“铺”“瑟瑟”“红”等关键词, 以及“珍珠”“云”形象的比喻, 想象红日西沉, 一弯月牙悄然东升, 脚边小草清露滴滴, 一派和谐、宁静的江边美景, 再指导学生以喜悦的心情, 赞美的语调反复吟诵, 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从而显示小学古诗教学以情感为纽带的魅力。让学生体味古诗用字的精准, 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对诗词的运用能力。
四、让学生运用想象, 理解诗意内涵
要想在诵读中发掘古诗的内蕴, 就要善于想象。单个字词在词典里的意思与在诗句里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它在诗句里更有具体的语境意思。教学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去体会诗句的内涵。如李白的《静夜思》, 这首诗每个学生甚至许多学龄前的孩子都非常熟悉, 但要真正领悟诗句所表达的内涵, 必须真正理解“举头、低头、思、望”这几个动作。它们并不是简单而平常的动作, 而是诗人因思念家乡的亲人而未能入睡时所作出的自然而然的动作。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发挥巨大的想象力, 把自己想象成是远离家乡的“诗人”, 对着明月, 时而遥望, 时而低头的动作, 从而理会诗人漂泊他乡的孤寂之情。
清代李渔说:“和盘托出, 不若使人想象无穷。”古诗是高度概括的艺术, 有时会留有许多空白, 我们在诵读欣赏的时候, 要运用合理的想象进行填补或扩充, 丰富诗歌的内容, 从而更深刻地领悟古诗句的意思, 更透彻地感悟古诗的意境。
五、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自学古诗
一堂课的教学时间有限, 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让学生多积累一点古诗文呢?我们除了每节课尽可能适当安排多一点教学容量, 教学内容的理解不要追求一步到位之外, 还要讲一点“多多益善”的策略。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古诗三首《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秋思》 (唐张籍)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时, 我就让学生讨论:“这三首诗的时代背景不同, 诗人的境遇也不同, 为什么教材要把它们编在一起让我们来学习呢?它们都有什么相同点呢?”由于学生对古诗已经基本理解, 所以很快就能领悟出教材的编排是“别有用意”的。虽然时代背景不同, 诗人的境遇不同, 但这三首诗有一个共同点, 都表达了羁旅之人一个共同的心声——“对亲人, 对家乡的思念及热爱”。在中国古诗中, 像这一类的古诗还有很多, 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 多找一找, 并认真地抄出来, 在班级中好好地交流, 以达到拓展延伸的目的。在古诗文教学中, 教师一般都可以采用主教的一篇带一组自由阅读的办法, 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增加阅读量, 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感受中华古诗文是一个浩大的文化宝库, 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了解各个时期的有代表性的经典和诗文大师,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
新课程改革给古诗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契机, 课程标准以及考试对文言文策略的一些变化, 本身就体现了古诗文学习的重要性及社会对文言文基础教学的关注。的确, 学好古诗文有助于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 有助于提高现代汉语水平, 提高语文素养, 于国家、于个人都是很重要的。
小学语文古诗 篇2
1、言志诗
夏日绝句 马诗 大风歌(宋)李清照(唐)李贺(汉)刘邦 生当作人杰,大漠沙如雪,大风起兮云飞扬,死亦为鬼雄。燕山月似钩。威加海内兮归故乡,至今思项羽,何当金络脑,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不肯过江东。快走踏清秋。
2、自然景物描写(托物言志)
梅 花
墨梅
竹石 石灰吟(宋)王安石
(元)王冕
(清)郑燮(明)于谦 墙角数枝梅,吾家洗砚池头树,咬定青山不放松,千锤万击出深山,凌寒独自开。个个花开淡墨痕。立根原在破岩中。烈火焚烧若等闲。遥知不是雪,不要人夸好颜色,千磨万击还坚劲,粉骨碎身全不怕,为有暗香来。只流清气满乾坤。任尔东西南北风。要留清白在人间。草 风 咏鹅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唐)白居易(唐)李峤(唐)骆宾王(宋)苏轼 离离原上草,解落三秋叶,鹅,鹅,鹅,黑云翻墨未遮山,一岁一枯荣。能开二月花。曲项向天歌。白雨跳珠乱入船。野火烧不尽。过江千尺浪,白毛浮绿水,卷地风来忽吹散,春风吹有生。入竹万竿斜。红掌拨清波。望湖楼下水如天。
3、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
望洞庭
忆江南 饮湖上初晴后雨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唐)刘禹锡
(唐)白居易(宋)苏轼 湖光秋月两相和,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水光潋滟晴方好,潭面无风镜未磨。日出江花红胜火,山色空蒙雨亦奇。遥望洞庭山水翠,春来江水绿如蓝。欲把西湖比西子,白银盘里一青螺。能不忆江南。浓妆淡抹总相宜。
望庐山瀑布
望天门山 乌衣巷 峨眉山月歌(唐)李 白
(唐)李 白(唐)刘禹锡(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天门中断楚江开, 朱雀桥边野草花,峨眉山月半轮秋,遥看瀑布挂前川。碧水东流至此回。乌衣巷口夕阳斜(xia)。影入平羌江水流。飞流直下三千尺,两岸青山相对出,旧时王谢堂前燕,夜发清溪向三峡,疑是银河落九天。孤帆一片日边来。飞入寻常百姓家。思君不见下渝州。
江南 古朗月行 江上渔者
(唐)李白(宋)范仲淹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小时不识月,江上往来人,鱼戏莲叶间,呼作白玉盘。但爱鲈鱼美。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又疑瑶台镜,君看一叶舟,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飞在青云端。出没**里。
4、描写春天的诗
春 晓
滁 州 西 涧 春雨
江南春
(唐)孟浩然(唐)韦应物(唐)杜甫
(唐)杜牧
春眠不觉晓,独怜幽草涧边生,好雨知时节,千里莺啼绿映红,处处闻啼鸟。上有黄鹂深树鸣。当春乃发生。水村山郭酒旗风。夜来风雨声,春潮带雨晚来急,随风潜入夜,南朝四百八十寺,花落知多少。野渡无人舟自横。润物细无声。多少楼台烟雨中。绝 句
清 明 宿新市徐公店
游园不值(唐)杜甫
(唐)杜牧
(宋)杨万里
(宋)叶绍翁 两个黄鹂鸣翠柳,清明时节雨纷纷,篱落疏疏一径深,应怜屐齿印苍苔,一行白鹭上青天。路上行人欲断魂。树头花落未成阴。小扣柴扉久不开。窗含西岭千秋雪,借问酒家何处有? 儿童急走追黄蝶,春色满园关不住,门泊东吴万里船。牧童遥指杏花村。飞入菜花无处寻。一枝红杏出墙来。
渔歌子 村居
春日偶成
(唐)张志和(清)高鼎(宋)程颢(hao)西塞山前白鹭飞,草长莺飞二月天,云淡风轻近午天,桃花流水鳜鱼肥。拂堤杨柳醉春烟。傍花随柳过前川。青箬笠,绿蓑衣,儿童散学归来早,时人不识余心乐,斜风细雨不须归。忙趁东风放纸鸢。将谓偷闲学少年。
5、描写夏天的诗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小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所见 夏日田园杂兴(宋)杨万里
(宋)杨万里
(宋)苏轼
(清)袁枚
(宋)范成大 毕竟西湖六月中,泉眼无声惜细流,黑云翻墨未遮山,牧童骑黄牛,昼出耘田夜绩麻,风光不与四时同。
树阴照水爱晴柔。白雨跳珠乱入船。
歌声振林樾。村庄儿女各当家。接天莲叶无穷碧,小荷才露尖尖角,卷地风来忽吹散,意欲捕鸣蝉,童孙未解供耕织,映日荷花别样红。
早有蜻蜓立上头。望湖楼下水如天。
忽然闭口立。也傍桑阴学种瓜。
6、描写秋天的诗
枫桥夜泊
山 行
题秋江独钓图(唐)张 继
(唐)杜牧(清)王士禛 月落乌啼霜满天,远上寒山石径斜,一蓑一笠一扁舟,江枫渔火对愁眠。白云生处有人家。一丈丝纶一寸钩。姑苏城外寒山寺,停车坐爱枫林晚,一曲高歌一樽酒,夜半钟声到客船。霜叶红于二月花。一人独钓一江秋。
7、描写冬天的诗
梅 花 元日 江雪(唐)王安石(唐)王安石(唐)柳宗元 墙角数枝梅,爆竹声中一岁除,千山鸟飞绝,凌寒独自开。春风送暖入屠苏。遥知不是雪,千门万户曈曈日 为有暗香来。总把新桃换旧符。
8、送别的诗 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0、哲理诗
冬夜读书示子聿 观书有感(唐)杜甫(宋)朱熹 古人学问无遗力,半亩万塘一鉴开,少壮工夫老始成。天光云影共徘徊。纸上得来终觉浅,问渠哪得清如许,绝知此事要躬行。为有源头活水来。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寄托思乡之情的诗 静夜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李 白
(唐)王维 床前明月光,独在异乡为异客,疑是地上霜。每逢佳节倍思亲。举头望明月,遥知兄弟登高处,低头思故乡。遍插茱萸少一人
登鹳鹊楼 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白日依山尽,应怜屐齿映苍苔,黄河入海流。小扣柴扉久不开。欲穷千里目,春色满园关不住,更上一层楼。一枝红杏出墙来。
(唐)王之涣
11、爱国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示儿
(唐)杜甫(宋)陆游 剑外忽传收蓟北,死去元知万事空,初闻涕泪满衣裳。但悲不见九州同。却看妻子愁何在,王师北定中原日,12、亲情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3、写儿童的
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家祭无忘告乃翁。寻隐者不遇 所见
(唐)贾岛
(清)袁枚
松下问童子,牧童骑黄牛,言师采药出。歌声振林樾。只在此山中,意欲捕鸣蝉,云深不知处。忽然闭口立。宿新市徐公店
(唐)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池上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唐)白居易
14、写劳动人民的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方法
中国一直都被称为”诗的王国”,韵律优美,铿锵有力的古诗词一直都是中国最值得骄傲的文化瑰宝。因此,语文学习中,古诗的学习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中国的诗词讲求平仄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容易识记,特别是那些经典的诗词背后还蕴含着诗人自己的丰富的情感世界,是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工具。
但是要做到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对于诗词的感受力和热爱,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诗歌本身的特点有效果的安排课堂教学,指导学生欣赏古诗、背诵古诗。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踐,我对于小学阶段古诗词的教学有自己的如下的一些体会和建议。
一、读言,感受文字魅力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是开启古诗大门的金钥匙。对于音韵和谐、形神兼美的古诗来说,要想把握它们的节奏、韵律、意境、内涵之美,第一要领就是反复诵读。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读诗训练,通过读顺句子、读准字音、反复吟诵来体会古诗的语言魅力和情感真谛。
一是定好基调,体会情感。这样才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去读。一般来说,情感明快的,读起来语调轻松,语速较快,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感情悲愤的,读起来语调低沉,语速较慢,如《示儿》。二是把握节奏,体会韵律。古诗的语言富有节奏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和谐悦耳。读诗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读法指导,引导学生把握好重音、语气和语调、音长等,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古诗的韵律美。三是注意变音,把握不同。由于古今语音的差异,一些字的读音发生了变化,要指导学生按古音去读,这样才不至于影响古诗的声律。例如“斜”这个字,古音读“xiá”,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乌衣巷口夕阳斜”。还有“见”这个字,有时读“xiàn”,这是一个通假字,表示“出现”的意思,如“风吹草低见牛羊”、“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四是抓住关键,细细揣摩。从古至今诗人都十分注重锤炼语言,古诗中“吟安一个字,捻断三茎须”之类的炼字佳话屡见不鲜。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抓住那些诗人独具匠心的关键字句细细品味。如《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山行》“白云生处有人家”中的“生”字等等,充分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利用点滴时间对学生进行古诗教学
通常在学生早读的前几分钟,我会安排学生背诵一首诗词,首先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和背诵环节尽快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其次,早上学生的记忆力比较好,好没有受到其他事物的干扰,记忆的效果比较明显。
利用早上的黄金时间段,利用三到五分钟的时间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一首新的古诗,既不会让学生感觉到压力,又让学生尽快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确实是一种一举多得的做法。
而且对于诗词的选择也要尽量的选择一些有经典性的篇目,通常我会选择唐诗宋词三百首中的篇目和一些主要诗人的重要作品,比如李白、杜甫、李商隐等等的诗词,还有李煜和李清照的诗词,而且在最初的阶段,对于诗词的选择往往是比较容易理解而语言韵律也相对比较优美的诗词,用来提升学生对于诗词朗读和背诵的兴趣。
三、引导感受文字魅力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诵读是开启古诗大门的金钥匙。对于音韵和谐、形神兼美的古诗来说,要想把握它们的节奏、韵律、意境、内涵之美,第一要领就是反复诵读。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读诗训练,通过读顺句子、读准字音、反复吟诵来体会古诗的语言魅力和情感真谛。 定好基调,体会情感。这样才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去读。一般来说,情感明快的,读起来语调轻松,语速较快,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感情悲愤的,读起来语调低沉,语速较慢,如《示儿》。二是把握节奏,体会韵律。古诗的语言富有节奏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和谐悦耳。读诗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读法指导,引导学生把握好重音、语气和语调、音长等,读出节奏,读出语气,读出古诗的韵律美。三是注意变音,把握不同。由于古今语音的差异,一些字的读音发生了变化,要指导学生按古音去读,这样才不至于影响古诗的声律。
四、指导朗读,熟读成诵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就是读书的重要性。感情朗读,能再现诗的意境,加深体会诗的含义与感情,因此在学生理解诗的内容的基础上重视朗读,强调背诵。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首抒情诗。全诗充满了喜悦、激动之情。起句与七、八句节奏要急促,第五、六句要舒缓;“忽传”“喜欲狂”“即从”“便下”读重音。这样朗读抑扬顿挫,学生的感情自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也便于学生熟记背诵。
总之,小学语文课是一门基础课。在古诗的教学中,诗句的理解, 基础知识的训练固然重要,但最终还是要归宿到能力的培养上。 我们在教古诗要时注意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一是朗读能力; 二是理解能力和思维想象能力;三是诗的欣赏能力。因为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另一位先哲也曾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些都说明了培养能力的重要性。对于古诗教学来说,它也是十分重要的。总而言之,把握好以上三个环节,小学古诗教学就能达到思想教育与知识教育并重,基础训练与能力培养兼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熊开明.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陈大伟.在新课程中:困惑与成长[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教育出版社,2000.
[4] 冯艳. 快乐识字教学实践初探[J]. 中国体卫艺教育论坛, 2008,(01) .
[5] 盛淑兰.定西地区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现状调查及教学实践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探讨 篇4
一、指导感情朗读, 引导学生体会音韵美
古人云:“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古诗对仗工整, 平仄有律, 读起来朗朗上口。古诗以其特具的音韵美和节奏美, 最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古诗的教学应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 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 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 采用各种形式的读, 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 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要指导他们反复诵读。宋代万岳说:“书不厌频读, 诗须放淡吟。”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诵, 仔细品味, 而不以背诵为满足, 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
二、古诗学习要有一定的目标性
具体说来, 这个目标性是指为学生规定古诗背诵的任务, 而且要求学生按质按量完成, 不能只求数量而不求甚解, 还有一种情况是, 有的老师虽然为学生规定了背诵任务, 但是缺乏监督性, 背过的篇目不检查, 也不复查, 导致很多学生虽然背了很多诗词, 但是记忆效果往往不强, 这是一个需要注意和加以避免的主要问题。
要求学生每天背诵一首古诗, 并不是说今天背过的就再也不检查, 而是要定期对学生的记忆效果进行评估。这个评估即是对上一阶段学习的总结, 也是加强重复记忆, 让背过的诗词在头脑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以七天为一个周期, 每周的周一要总结上一周的背诵情况, 以督促学生复习背诵为目的, 还要进行相关测试, 不仅要涉及默写, 还要涉及诗词含义和中心思想。然后以两个或者三个星期为另一个阶段, 深化复习的内容, 这样不停地向前“倒带”, 就能很好地督促学生对于已经学过的诗词进行总结和复习, 最终将诗歌记牢。
而且这种背诵的任务还要落实在笔头上,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写下来一遍比单纯的朗读记忆加深效果更加明显。而且将诗词写下来也是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的主要方法。老师定期抽查学生的诗词背诵作业也在无形中加强了对于学生诗词学习的监督作用。
三、解意, 读懂诗文内涵
解意, 主要是解释字意, 扫除文字障碍, 理解诗句大意。古诗语言含蓄凝练, 思想隽永, 情感细腻, 只有正确理解, 才能领略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情感美、内涵美。首先, 理解字义。除了要准确理解基本的字词含义外, 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古诗中特殊的语法现象, 让学生懂得古今汉语的一些变化, 避免望文生义。一是注意一词多义, 如“停车坐爱枫林晚”中的“坐”, “儿童急走追黄蝶”中的“走”, “可怜九月初三夜”中的“可怜”。其次, 注意单音节词, 有些单音节词现在已经发展成双音节词, 如“飞入黄花无处寻”的“寻”, 理解字义的时候需要注意。第三, 注意双音节词, 有些双音节词现在仍然使用但意思有了变化, 如“却看妻子愁何在”中的“妻子”, “妻子”, 现在就是指一个人———妻, 但在古语中妻是妻, 子是子。第四, 注意通假字, 如“死去元知万事空”中的“元”, “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教”。第五 , 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 , 如《春夜喜雨》运用拟人手法, 将春雨比拟得惟妙惟肖, 煞是喜人。最后, 理解句意。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直译法, 一种是意译法。到底使用何种方法, 也要灵活运用,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翻译, 比较一下哪种方法好, 哪种方法合适, 就选用哪种方法理解全诗, 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和领悟。
四、运用情境教学法, 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
在教学古诗时, 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 多渠道地创设情境, 引学生入“境”。具体方法很多。
1.介绍作者 背景。每一首古诗的作者都有其特定的生活背景和个人阅历, 学生了解了这些以后, 就能把握作者作诗时的特殊心情去读诗, 去想象。如教《游子吟》时, 由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当时环境相差甚远, 我对《孟母三迁》的故事作补充,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值得一提的是, 介绍背景只是古诗教学的前奏或插曲, 因此, 教师教学时一定要抓住重点, 言简意赅, 不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讲得太多或面面俱到。
2.联系现实生活 。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 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 拉近距离, 搭起入境桥梁。如袁枚的《所见》描绘的是骑牛高歌的牧童, 忽然停歌静立捕蝉的生活画面, 明白如话, 浅显易懂。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想自己心情愉快时放声高歌的情景和平时捕捉蜻蜓、蝴蝶等昆虫时的体验, 使他们脑子里呈现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感受到诗中的画面美。
3.运用直观 形象。在古诗教学中往往由于条件的限制 , 不能实景实物进行观赏, 可以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音乐等辅助手段,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学生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 就容易理解诗意。
4.丰富情感想象。教学时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为再现能力、想象能力, 又帮助学生弄懂了诗意, 感受古诗意境之美。
总之, 小学语文诗歌教学就是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小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和学生的记忆特点, 合理运用教学手段,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记忆效率,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习古诗由被动变为主动, 自学能力大大增强, 学习兴趣更加浓厚, 同时把古诗学习当做一种乐趣和享受, 从而真正使古诗教学发挥特有的魅力, 让古典文学的精华融于学生的血液中, 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中, 让他们的生命因古诗而灵秀。
摘要:在古诗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诵读诗文, 理解诗意, 感悟意境, 这对于古诗学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和必经的过程, 从而把学生领进广阔的诗意天地, 逐步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小学语文古诗 篇5
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收入了70多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要想让学生领会其中的含义,在教学这些古诗时就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情蕴意。例如教学《咏柳》一诗,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当春天到来之际,你行走在路上,一定会感受到严冬过后,大自然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你看那河堤上,道路旁,原本光秃秃的柳树,这时是不是有了变化?它变得怎样了?在学生想象之后,老师就可以提问他们想象的情景,然后就导入诗文,指导他们朗读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将诗文与他们想象的情景联系起来,让学生明白这首诗看似对柳树轻描淡写,实则蕴含着作者很巧妙的笔法。全诗对树干和树枝树叶的赞颂,即对柳树的赞颂,虽然没有一个柳字,但是人们可以通过他描写的万条垂下绿丝绦和细叶这些柳的特征的描写。推测出作者写的就是柳。原本光秃秃的柳树现在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是因为什么呢?当然是春风了,春天来了,春风吹绿了大地,作者赞咏春风中的柳树,其实就是赞咏了春风。这棵树是这样,其他的树不是也一样抽枝发芽、绿叶成荫吗?所以,这首诗的主旨是赞颂春风吹得树儿绿,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
二、音乐画画配合,创设意境
古诗文富有韵律、节奏,诵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受孩子们的喜爱。配乐朗诵诗是一种创设意境,让学生进入到诗的境遇中去的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它可以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加深学生对诗意、诗境的理解。如教学岳飞写的《满江红》,通过反复的配乐诵读、歌唱,能让学生体会诗句的豪迈风格,阔大境界,语言的粗犷有力,气氛的雄伟悲壮。教学张志和的《渔歌子》,反复的配乐诵读,能让学生体会诗句清新自然的风格,语言的明白如话,感受到渔人于斜风细雨中那种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教师在进行配乐朗诵时,要适时地指导学生体会声音的抑扬顿挫,高低起伏,高亢与低沉所表达的情绪与效果。在古诗文中,诗与画又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古诗文的教学,还应注重把诗画乐融为一体,让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三、趣味训练,培养诗兴
学习古诗文,还要注重富有情趣的训练,这样,才能使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
1、巧设情境问题让学生填写诗句。如,问学生当我们浪费粮食时,妈妈常用()这句诗来教导我们,你能写出男一首《悯农》吗?当我们在外地过年时,常常引用唐代诗人王维在《 》中的()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当我们回忆起母爱,要报答母亲的深恩时,我们会很自然地吟诵起唐代诗人孟郊的《 》中的诗句()。有时候,我们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正在做的事反而不及旁人清楚,这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苏轼的《 》中的诗句()说明了这个问题。
2、按要求写诗句。一是要求学生分别写出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各一句。如描写春天的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描写夏天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写秋天的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描写冬天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二是要求学生写出带有红、橙、黄、绿、青、蓝、紫字的诗各一句。三是写出带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等数字的诗句。四是要求学生在诗句中填入花名。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别样红,竹外()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等等。
3、设计一些文学史常识的回答,如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被中国文坛合称为(),其中,李白被称为(),杜甫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是《 》,抒发了()。
4、让学生学写对联,感受成功的快乐。如我出上联鸟语花香添美景,学生就饶有兴味地对出下联风和日丽庆新春或风和日丽迎新年。其他的训练还有很多,如:读一读山海关外孟姜女庙的这副对联,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这个训练让学生明白汉字的一字多音,汉语的停顿以及语序等都能使我们的表达更丰富更灵活。
四、运用故事,点燃诗心
小学生很喜欢听故事,教学古诗文时,可以插入一些有趣的故事,以此来点燃学生的诗心。
特别是讲一些与此有关的奇闻轶事,学生就会更感兴趣。如贾岛推敲的故事,是用僧推月下门好呢,还是僧敲月下门好呢?体现了古人对提字炼句的注重。王安石写《泊船瓜洲》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提炼。还有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骆宾王咏鹅的故事,王冕喜画墨梅,写诗咏墨梅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使学生增强对古诗文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更能学好古诗文了。
五、课外拓展,积累诗文
古诗文是思想的精华,智慧的源泉,是古人用心灵中流淌出的动听的乐章、描绘的迷人的画卷。除了学完课本中的诗文,还应向学生推荐相关的诗书让他们课外诵读。学生通过课外诵读,展开联想和想象,品味诗文的语言,步入诗文的境界,就会得到很多课外的积累。学生一旦有了大量的课外的诵读与积累,反过来,就会大大地促进我们语文的教学。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探究 篇6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古诗教学 民族文化
诗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瑰宝,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的许多古诗立意高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郁。古诗教学在小学阶段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中国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教师要致力于探索古诗教学的模式,提高古诗教学质量,为学生奠定终生学习古诗的良好基础。
一、合理设计教学情境
根据古诗的基本特点,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地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学生入“境”,从而感受古诗的意境美。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对于图片、影像、音乐等不常在课堂上出现的事物都很感兴趣。对于篇幅短小的古诗,小学生不可能从古诗的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的心境及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或者所描述的意境。这就是古诗教学的难点,然而教师如果运用情境创设,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品读古诗,就会把学生从单一的课堂带入生动活泼的感官世界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地领悟、感受古诗的意境。可以通过出示幻灯片、图片和录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合理地将情境创设运用于课堂上,对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有重要的推进作用。在教学中情境的创设,从内容上看是要让学生“悟情”,但其本质亦旨在让学生参与课堂,也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在课堂上碰撞。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体验,更容易融入文本,掌握文本知识。
二、古诗学习要有一定的目标
具体说来,这个目标性是指为学生规定古诗背诵的任务,而且要求学生按质按量地完成,不能只求数量而不求甚解,还有一种情况是,有的老师虽然为学生布置背诵的任务,但是缺少监督,背过的篇目不检查,也不复查,因此很多学生虽然背了很多的诗词,但是记忆效果往往不好,这是一个需要注意,并且要加以避免的主要问题。
三、掌握古诗学习法,指导学生品味语言美
品味语言,首先读懂语句。古诗的语言有自身的特点,如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分省略、词序倒置等,这些都是学生学古诗的障碍。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帮助其疏通理解,教给古诗学法——分词连序法:一是分词解义,逐词逐句理解字面意思及在本诗中的含义;二是按现代汉语规范进行连序翻译。
1.扩。浓缩的词语要“扩”,就是把诗人本来高度浓缩了的语句加以扩展,使诗句本来的意思明显化、具体化。把词意扩展开来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接受。
2.留。古今通用的词语要保留。诗句中诸如时间、地点、人名等。这样便于保留诗文原意,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背诵。
3.补。成分省略是古诗中常见的现象,碰到这种现象,只要把省略的成分补起来,学生就会不讲自通。
4.换。古今用法不同的词语要更换。因为古诗“古”,所以有古今差异较大的字义、词义和古今不同的语法现象。
5.调。就是调整句子的顺序。讲解古诗时,要把因对仗、协韵、平仄等而倒置了的语序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重新调整,调整以后再解释就容易得多。
6.嚼。就是咀嚼、品味,就是说在讲解古诗时对诗中一些关键的、传神的或者有哲理的字、词、句要引导学生细心地咀嚼、品味,从而把学生对于诗句的理解引入更深一层。
7.考。古人写诗常常引用典故,在讲解时对诗句中所用的典故要进行恰当的“考证”,使学生弄清诗句的真正含义。
学生掌握了古诗的学习方法后,就能按自己的理解想象,把古诗译成生动具体、有情有景、有诗有画的短文,这样不仅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还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诗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古诗学法,讲中有导,导中有练,启发学生悟法用法。另外,教师还要注意点拨指导,让学生运用巩固学法。
四、指导感情朗读,引导学生体会音韵美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对仗工整,平仄有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古诗以其特有的音韵美和节奏美,最能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古诗教学应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下接现代教学理论的“活水”,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和积淀。
指导朗读就是要让学生掌握感情朗读的方法和技巧。首先指导确定感情基调,然后指导处理重音与节奏。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指导他们反复诵读。宋人万岳说:“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诵,仔细品味,而不以背诵为满足,才能使學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
五、保持课堂学习兴趣
在学习的开始阶段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但是课堂学习不是几分钟而是四十分钟,怎样在这四十分钟内保持学生的兴趣,才是对教师的重要考验。
为了不断地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在诗歌学习过程中要利用诗歌的内容或者诗歌创设的情境做文章。
比如在教学孟郊的《慈母吟》时,我首先让学生集体将诗歌朗读一遍,然后让学生自己讨论诗歌的大意,当然这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从题目学生对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就有总体的把握,就是对母亲慈爱的一种歌颂。然后根据学生总结出来的诗歌内涵,我提问学生在自己的诗歌积累中还有没有类似歌颂亲情的作品。学生想起王维的那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然后组织学生集体背诵这首诗歌。
针对这个主要的诗歌中心我会提到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让学生体会诗人对家中亲人的思念和牵挂,然后让学生将这首诗和《慈母吟》一起进行背诵记忆。
总之,小学语文诗歌教学要求我们充分激发小学生对诗歌学习的兴趣和利用学生的记忆特点,合理地运用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诗歌的记忆效率,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让古典文学精华,从学生口中渗融于他们的血液中,芬芳在他们的生命中,让他们的生命因古诗而灵秀。
参考文献:
[1]施茂枝.小学语文第二册古诗教学建议[J].云南教育,2002(Z1).
[2]单永贵.浅谈提高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0(09).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篇7
一、激发兴趣, 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兴趣是主动学习的最好催化剂。对于远离学生生活的古诗文教学, 教师若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将会对学生学习古诗文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在教学古诗《嫦娥》时, 可以从学生喜爱的神话故事入手, 通过讲述嫦娥偷取灵药, 飞向月宫的传说, 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再范读诗句, 使学生受到语言描绘的情境感染, 从而进入嫦娥飞仙的诗境。此时, 无需教师再做提点, 学生已能做到书声朗朗了。
再如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画面, 聆听古朴典雅的音乐, 营造出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氛围, 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 也是很好的激趣方式, 更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如在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 选择古筝曲配乐吟诵, 教师随着明快的乐曲声吟诵, 学生从中感受有山、有水、有彩云、有猿声、有小船的美的景象, 体会作者喜悦的心情。以美的氛围, 为学生学习这首诗做好情感铺垫。教师再介绍李白写这首诗的背景, 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更容易进入古诗的学习。
二、以古诗为载体, 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在教学中教师以古诗为载体, 给学生一个自然和谐的环境, 让学生感悟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有着悠远的历史, 土陶艺术、国画、民乐、书法、文学等构成了中华文化宝库。古诗, 是中华文化中绚丽的瑰宝。古诗的意境则是古诗的灵魂。黄彻在《蛩溪诗话》中曾说:“昔人论文字, 以意为主。”古诗的意境, 是生活图景和思想感情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是文学评论家衡量古诗优劣的标准。
因此, 教师在教学古诗时要尽力地营造氛围让学生入境感悟。在教学《枫桥夜泊》时, 创设了这样的意境:悠扬婉转的笛声在教室上空飘荡, 屏幕上, 夜空、丛林、江水、古寺……悠远、深邃。孩子们微闭着眼, 完全进入诗的意境。此时拉开全诗教学的序幕:笛声悠悠, 宁静的画面上出现《枫桥夜泊》的诗句, 潇洒的童体字从四面八方飞入, 经过一番碰撞后, 排列成整齐的四行, 还熠熠生辉。动情的配乐诗朗读在耳畔响起……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诗境, 感受诗人枫桥夜泊时的心情, 和诗人一起去谛听那一声声钟鸣。
三、加强诵读, 体味诗味, 陶冶情操
自古以来就有“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之说, 可见读的重要性。古诗是一种抒情性很强的文学体裁, 它所抒发的是诗人当时的内心世界, 并且古诗都是韵文, 句式整齐, 音韵优美, 语言精练, 所以读起来朗朗上口, 学生也比较喜欢背诵。在古诗教学中, 教师应避免过多的讲解, 而应让学生反复诵读, 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味诗人当时的心情。从心理学角度来看, 小学生的求知欲非常强, 记忆力也处于黄金段, 记忆力比理解力要强得多。让学生先读, 然后会背诵, 这样对于诗的理解也就比较容易了, 正如“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然而在读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有感情地去朗读, 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情感和语调。有的论者认为, “在领会作品的涵义和价值之前, 接受者应该先欣赏它的情感和语调方面。整个接受过程都是在语调背景上并在其催化作用下进行的。接受者可以感受到它的艺术提示作用。” (鲍列夫)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对古诗的理解, 运用恰当的语调带领学生朗读, 体味诗味。另外, 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朗读形式, 例如分小组朗读、配乐朗读等, 甚至可以适当的模仿古人读诗时的样子, 配以适当的动作, 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古诗, 陶冶他们的情操。
四、运用多媒体, 辅助教学
在古诗词教学中, 恰当运用电教手段, 音画合璧, 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也能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多种感官作用, 对理解古诗内容,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有着很大的帮助。如在理解“每逢佳节倍思亲”时, 课件演示各幅重阳节热闹、欢快、团圆的照片, 其间配上欢快热烈的中国民族音乐, 让学生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而面对此情此景, 王维看着家家户户欢度节日的情景, 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其间配上哀伤的音乐) 。两种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 帮助学生超越时空, 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生动的画面, 让学生感受到了王维的孤独、寂寞, 思乡之情油然而生, 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因此在吟诵时, 使得学生见其形、感其清, 深入其中, 读得淋漓尽致, 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拓展延伸, 巩固、提高古诗词学习效果
每一首古诗词几乎都有一段浓缩的历史, 一个浓缩的生活场景。如何在诵读、理解古诗的基础上还原历史, 还原生活场景, 让学生能更深刻地了解到诗词的美感呢?因此我们在教学古诗文时应抓住时机适当延伸、拓展诵读面, 扩大储存量。如学完高适的《别董大》, 你是否还知道其他送别的古诗;学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你还知道杜甫其他的诗作吗?与杜甫同时代的诗人还有哪些?以便进行拓展阅读, 打开课外阅读的新视窗。当学生有了一定数量的积累后, 完全可以跳出教材, 进行组诗的教学。学生的品味在一步步提高, 让他们感受到在古典文学中, 自己所知仅是苍海一粟, 从而激起他们更强烈的学习欲望。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篇8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在建构主义理论中, 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习者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在教学设计中, 创设有利于学习者建构意义的情境是最重要的环节。“诗是有声的画”, 具有意境美和图画美, 是陶冶性情, 培养想象力的好教材。上课伊始, 教师就要努力营造积极的情感氛围, 以优美动听的古曲、生动形象的画面和声情并茂的描述将学生引入古诗的意境, 诱发学生的情感。如:我在教学《枫桥夜泊》这首诗时, 开课时就用哀愁凄婉的二胡曲《二泉映月》和动情的情境描述, 把学生带入到一个宁静、寒冷、凄清的意境中。学生随着音乐节奏的变化和教师深情的语言描述, 被深深地吸引住了, 仿佛此时正与诗人一起在深秋的夜晚, 听着悠远的钟声, 站在船头眺望远处隐隐约约的寒山寺……入情入境, 体会游子思乡之愁, 感受意境的凄美。这样, 使学生对诗意有了一定的感知, 为学生迅速、正确地理解古诗作了良好的铺垫。
二、悟中诵读领会美
诵读, 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古人云:“读书百遍, 其义自见”, 就是强调诵读的重要性。事实上诵读遵循了形象感知的原则, 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吸收语言、转化语言。古诗尤其要重视诵读, 让学生充分领悟其图画美、语言美、意境美。因此, 在古诗诵读的教学中, 反复诵读, 读出节奏、读出韵味、读出意境是基本方法;整体感悟, 悟出诗情、悟出诗意、悟出诗韵是基本原则。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古诗词?在教学实践中, 我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 熟读成诵法
即让学生多读, 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 低唱慢吟地诵读, 也可“不求甚解”地诵读, 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培养语感, 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令学生吟诵, 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 而不看作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的入调, 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 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 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自然而然, 瓜熟蒂落, 水到渠成, 这是教育艺术的理想境界。如学习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首先是指导学生多读, 反复地读, 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通过多读,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2. 联系拓展法
即将所学的某一首古诗词, 与其题材内容、表现手法相近的其他古诗词联系起来诵读, 以形成一个知识组块, 将古诗诵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如学习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可指导学生同时诵读其他有关“送别”的名诗, 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山中送别》或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激发学生新一轮的诵读热情。在教师的巡视指导下, 学生在小组里自由练读、看图会意、品析美读, 通过交流获得对古诗的朦胧理解。把同一题材的诗歌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 不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使学生学以致用, 而且在对比诵读中强化了记忆效果, 从而激起了学生读背古诗词的极大兴趣, 提高对古诗的整体把握能力和对美的鉴赏能力。
3. 想象入境法
古诗构思精巧, 多处留有艺术空白, 言虽尽而意无穷。小学生学习古诗, 借助想象、联想, 补其空白, 走进诗人所描写的世界, 感悟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蕴意和情感, 如《咏柳》, 诗人自问自答:“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我引导学生紧扣这设问的手法, 展开丰富的想象, 品味这无穷之意。再让学生熟读成诵, 自然水到渠成。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 再现画面, 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三、拓展延伸创造美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恰到好处的拓展延伸能使学生“乐学”“活学”。使我们的课堂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和生命的活力。古诗具有意境美、节奏美、韵律美等特点, 如果将其与美术、音乐、舞蹈等学科结合起来。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学中, 教师们常常把“诗配画”“诗配舞”“诗配曲”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入课堂, 让学生在乐中学, 在趣中悟, 在情中演。我在教学古诗《夜书所见》时, 让学生初读这首诗后, 告诉学生古诗也可以谱上曲子演唱的, 学生兴趣盎然。接着我播放事先准备好的由梅艳芳演唱的歌曲《静夜思》, 让学生跟着唱, 学生兴趣极高。看着学生陶醉的样子, 我应势利导:“我们也来为《夜书所见》配上曲子吧!不过, 配曲之前, 必须先理解诗的意境。”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后, 不同版本的诗配曲《夜书所见》便“出炉”了。曲调五花八门, 有儿歌《我们的田野》, 有流行歌曲《老鼠爱大米》, 还有……在学生起伏的歌声和不断的笑声中, 学生不但熟记了古诗, 激发了学习古诗的兴趣, 而且通过学科间的相互交流、渗透、整合, 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和课堂, 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无处不在, 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篇9
(一)小学生在现有经验下学习古诗词比较困难
小学阶段的学生接触的知识还相对比较薄弱,生活经验也相对比较少,对于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没有生活经验加以辅助是很难理解的。比如说学习《悯农》,学生没有在农间老劳动时的辛苦体验,就比较难体会到粒粒皆辛苦的辛酸。在学习曹植的《七步诗》时,学生对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没有深入的了解,对曹植和曹丕的关系也不是特别清楚,就很难体会到曹植在诗中所表达的手足相残的悲痛之情。对古诗词中意境的理解是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和一定的生活经验的,小学生对这两方面的理解都比较薄弱,学习古诗词自然就有一种难度。
(二)教师和学生家长对古诗词教学认识存在误区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在小学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家长往往只是注重怎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对古诗词的教学只是停留在讲解单一的知识点上,只是要求对古诗词进行背诵,却忽略了学习古诗词最重要的一点是对古诗词意境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并不能使学生真正的理解古诗词所包含的意义。在这种一知半解的学习状态下,学生会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恐惧心理,进而对古诗词的教学产生负面的作用。
(三)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教学模式落后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很多小学教师对古诗词教学仍然停留在旧的教学模式上。大多是采用对旧知识进行检验和巩固,对新学的知识进行讲解,通过留一定的作业,达到让学生巩固与提高。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通常都是教师在台上讲一整节课,但是讲解的内容又是把古诗词中的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思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被忽视。不管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接受这些知识点,教师只管一味灌输,学生很难建立对古诗词知识点的系统化认识,知识结构难以构建,学习起来就会很吃力,这种旧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吃力不讨好的教学方法。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改进方法
(一)导入情景,联系实际进行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对于没有什么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的人来说是难度比较大的。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在遇到了一定的困难后,就选择退缩。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育中,教师要根据古诗词所描绘的意境,导入恰当的情景,让学生能够充分的理解古诗词中所包含的情感。同时还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将古诗词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相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是整个课堂的教学氛围和古诗词所营造的教学氛围相吻合,让学生在不自觉的耳濡目染中进入到古诗词所营造的氛围,学生理解和学习古诗词就会容易很多。比如说在学习《游子吟》时,教师给学生营造的学习氛围应该是母亲对孩子的念念不忘的母爱和孩子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了《游子吟》的基本理解之后,让学生讲述妈妈为自己做过的最感动的事情和自己为妈妈做过的最感动的事情,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游子吟》这首诗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同时也能够锻炼到学生讲故事的能力,是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
(二)提高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对于学生理解古诗词中所包含的情感是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的。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态度和看法,教师要对古诗词有着自己的理解,和自己情感,并且将自己的理解和情感教授感染给学生,使学生也能够产生共鸣,进而理解古诗词中的意境以及所表达的情感。在古诗词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要有极强的专业素养,才能给深层次的理解古诗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才能把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讲述给学生,让学生达到共鸣。教师必须要有比较强的教学能力和审美能力,理解古诗词的意境的同时还必须要能够用小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对小学生来说比较困难的古诗词的学习。教师应该时刻保持着积极稳定的情绪,在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引领学生积极向上的思考问题,时刻鼓励学生,给学生树立起学习古诗文的信心,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去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学习古诗词中国获取满足感,认为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提高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积极性。
三、总结
古诗词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过五千年文化积累下来的优秀文化的结晶,是我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要好好继承和发展。而对小学生从小就以优秀古诗词进行熏陶,是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第一步。同时学习古诗词也能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净化学生的情感世界。对小学语文的教育事业有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加强和完善小学语文教学。
摘要: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在当今情况下仍旧有很多问题。小学生在现有经验下学习古诗词比较困难;教师和学生家长对古诗词教学认识存在误区;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教学模式落后等问题让学生在学习小学古诗词时感到压力很大,教学效果不理想,让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古诗词时很吃力,严重影响了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发展。因此必须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应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改正不足,完善教学体制。
浅谈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篇10
一、启发想象, 领会大意是前提
每首古诗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要解读古诗, 似乎无从下手。但是世事因果相随, 所以, 应遵循从整体到部分, 再由部分到整体的原则朗读入手, 让学生追本溯源。在理解了诗的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写作意图、诗文大意后, 还必须深入挖掘, 细细品味, 发挥想象力, 把学生引入诗的情境, 使诗中描写的景象在头脑中浮现出来。这样, 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就会对诗意理解得更深刻, 对感情体会得更深入, 同时又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 发展空间思维力, 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所以, 教学时教师要创设条件让学生去想象, 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然后初步诵读古诗文,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 将诗文读准, 抓好节奏,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诗的韵律美, 理解大意, 这是对诗歌语言和意境鉴赏的基础。小学生的理解可能是肤浅的、不深入的, 这是他们的不足。有些与他们的生活空间有较大的距离, 要把学生带入到教材描写的情境中,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需要首先进入角色, 努力使教材描写的客观世界成为自己的主观感受。这就需要我们展开心灵的翅膀, 初步感知诗的大意, 利用我们的想象, 为下面的深入鉴赏作好铺垫。
二、理解词句, 直觉切入是关键
要了解古诗的意义, 包括多方面的内容, 比如对词语、句子的理解的表层含义和对内容情感理解体悟的深层意义。小学以字、词、句等基本语言单位为教学要点, 因此, 讲解古诗时也必须以此为基础, 尤其要注意古今汉语字、词、语法上的差异。还应依据诗歌的特性, 注意诗歌语言的某种模糊性。诗是语言的精华, 优秀古诗文短小精悍, 语言凝练, 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反复推敲, 这是前提也是基础。对实词要准确牢记, 不断积累;对虚词的用法要总结归纳, 准确判断;还要掌握句式的基本规律, 并能根据基本义理解词语在诗歌中临时具有的词义。从这里我们可以体会到, 正确了解古诗词句的意义, 不但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异, 更要在古诗语言表达特色的层面上认识。在这方面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 从直觉性切入, 必须注意古诗的白描、比喻、夸张、衬托、拟人、象征等形象化的表现方法。教师教学时介绍古诗背景, 一定要抓住重点, 言简意赅。当学生再现画面接触诗人“所见”时, 已经接触诗人“所感”, 即进入古诗里的新境。
三、激发情趣, 探求意蕴是目的
如何把握诗歌深层含义, 成为了教学的难点。这一难点的突破, 是学生在对意境体味的基础上升华领悟的结果, 并非教师的直接灌输。只有水到渠成的理解, 才能进入诗人的创造艺术境界, 感受到诗人跳动的脉搏。小学生正是凭借形象发挥想象, 在情感的推动下, 初步领会诗的意境, 在语言与画面之间架起一座高桥, 为进入意境这一更高境界做了铺垫。先让学生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放声朗读几遍, 再以课后思考题引路, 让学生再读古诗, 动笔画出, 继续采用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等多种手段, 让学生展开想象, 各抒己见, 体会感情。同时, 要激发情趣, 大胆想象当时的意境。在学诗时, 我们可以尝试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把诗句变成一幅优美的风景画。在学生动手绘图以后, 再引导学生体会诗句的意思, 让诗句在学生面前立体化起来、活起来, 使学生能感受到诗中有声有色、有静有动的画面美, 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诗的理解, 从而真正感受到诗歌的美, 欣赏到诗歌的美。由此, 小学生便可从有限的形象中获得无穷的意蕴。
四、反复吟诵, 训练朗读是重点
古人云:“好诗不厌百回读, 熟读深思子自知”, 讲的就是诵读的重要性。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 诵读起来琅琅上口, 到处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释放着无穷的魅力。因此, 语文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读诗的氛围。在教学过程中, 我坚持以诵读为本, 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词义、句义的基础上, 通过反复诵读, 反复吟咏, 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在指导学生朗诵时, 要注意联系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得到熏陶, 绘声绘色的领读, 让学生耳、脑、口、眼协调活动。要注意诗的节奏和停顿, 读出感情, 让孩子们浸泡在优美的、灵动的、充满智慧的诗歌作品之中, 得到文学的启蒙教育, 提高学生的素养。学生在朗读中理解, 在朗读中体会, 在朗读中想象, 在朗读中欣赏, 在朗读中培养语感, 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叶圣陶先生曾说:“令学生吟诵, 要使他们看做一种享受, 而不看做一种负担。一遍比一遍读来入调, 一遍比一遍体会亲切, 并不希望早一点能够背诵, 而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要让学生“自然达到纯熟的境界”, 让学生专心诵读, 不急于求成, 边读边体味感悟, 才能读出味道, 读出境界, 读出感受来。
在古诗教学中, 要让古诗教学精彩纷呈, 充满情趣, 教师就要认真解读古诗, 根据每一首古诗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法。通过找寻行之有效的古诗教学法, 增加学生对古诗的了解, 扬长避短, 优势互补, 使学生在学习古诗过程中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松泉.语文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1]王松泉.语文教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心得 篇11
关键词:新课标;学语文;古诗教学
在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占据很大比重,是展现中火灿烂文明的瑰宝。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孔子曾将说过:“不学诗,无以言。”由此可见学习股市的重要性。经常背诵古诗,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想象力、陶冶性情、修身养性,还能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学的兴趣。并且学习古诗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一种有效方法。作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怎样让学生通过学习古诗了解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提升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是现阶段语文教师应重点研究的课题,下面文章简述了加点古诗教学心得。
一、反复背诵,感悟诗情
古诗一般具有生动形象、短小精辟、内涵深远、节奏优美的特点,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让学生反复背诵古诗,可以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进而使学生的艺术涵养得到提升。书中有云:“书读百遍而意自现,”由此可见反复背诵对学习古诗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学习古诗时,通读是基础,然后在知晓每句的大致含义后读出古诗中蕴藏的感情,这才是关键,是学习古诗的重要环节。例如在学习《梅花》时,通过让学生反复背诵,学生很快从诗句中的“梅花”联想到品行高洁、身处逆境的有志青年,同时将“凌寒怒放”看做顽强的斗争精神。由此,生活中的坚强意志教育以一种形象的状态展现在学生面前,很容易就可以达到教学目的。
二、使用多媒体,还原古诗意境
在古诗中,诗情画意无处不在。其实一首古诗本身就是一个故事、一幅画。在小学古诗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情景,引导学生按照古诗的内容进行联想。让学生领悟到古诗中的意境,就要让学生领悟到作者绘制的鲜活画面,进而经过想象,感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进入到古诗中描绘的意境中去,和古诗作者抒发的感情产生共鸣。另外,还要帮助学生学生扫清文字障碍,交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技巧与方法。由于一些古诗所讲述的内容以及其时代背景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古诗中做表达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方便学生能更深刻的理解古诗中蕴藏的诗情画意。例如在讲述《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可以通过过媒体让学生感受到庐山动态的画面,然后在对诗句中的含义进行讲解,这时学生就能够更深刻的感受到古诗中所展现的诗情画意,有助于学生对古诗进行更深刻的认识,领悟到大自然中的美。
三、寻求意境,理解古诗中展现的哲学美
在小学语文的整个教学过程中,骨古诗占据很大比重,既包括着诗情画意,有闪烁着哲学光辉。例如在《鹅》这篇古诗中,骆宾王用“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几个字,将鹅的整体形象以及在水中优雅的游动展现的淋漓尽致,生动形象,这可以培养学生喜爱动物的品质。有如在《小池》中,杨万里用“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将夏日池塘中的美景展现的栩栩如生,静中有动,好像能闻到诗中荷蕊的清香、蜻蜓好像要从诗中飞出一样,让学生领悟到大自然的美,进而学会感悟生活,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操。
再比如,在讲述《锄禾》这首古诗时,李绅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句将农民在田间劳作的辛苦之情全部展现出来,通过对这首古诗的学习,教师可以教育学生要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养成节约的好习慣。例如在讲解《赠汪伦》这首古诗时,李白所写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深刻的展现出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教师通过向学生教授这些古诗,能够培养学生从小就有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四、展开联想,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在教授学生古诗时,教师要注意正握古诗内容,通过巧妙设计,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并加强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训。例如在对《春晓》这篇古诗进行总结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春天的景色进行描绘。这时,语文教师展现给学生一幅幅带有春天景色的图片,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对春天的景色进行语言描述。学生通过对春天景色进行语言描述,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表的能力,还位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从课堂中走出来
形象生动的感知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唤醒学生心中对美的事物的欲望。例如,在对学生讲解《咏柳》这篇古诗时,正是春天柳树发芽的季节,这样教师可以将课堂转移到学校周围的公园中去,使学生深刻领悟到古诗作者但是的写作情感。并且,可以真实、生动的将一幅春天柳树发芽的场景真实的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呈现一幅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的画面。
将学生带入到大自然中。让学生置身在大自然的环抱中,享受令人心潮激动的美景,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因此产生。在美不勝收的户外景色中领悟诗人心中的情感,和诗人在心灵上产生共鸣。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中,要让小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人,掌握读书的方法,使学生驾驭语言的综合实力得到提高。引导学生走进古诗,从中欣赏美、发现美,进而提高审美能力。让学生充分享受到美以及挥洒才情的喜悦。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浅探 篇12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点染音乐 , 引发想象。 中国古代的诗歌本可以配乐演唱, 最典型的一个事例就是唐朝典故———旗亭画壁。教师可精选与诗歌情境契合的音乐, 播放给学生听。与此同时, 声情并茂的古诗朗诵配以格调一致的乐曲, 能很好地再现诗歌意境。
2.深抠诗眼 , 挖掘想象。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中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 “绿”字的反复修改是一段文坛佳话。作者曾试用过“过”、“入”、“到”、“满”等字, 都不甚满意。教师可引导学生反复品味“绿”的好处, 它既表现了春到江南这件事, 又通过“绿”这种生机勃勃的颜色 , 暗示了江南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景象。可引导学生想象当时的江南是如何万物复苏, 如何生机盎然。
3.艺术再现 , 促进想象 。以绘画促想象 :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一首诗描绘的情境作画, 画图一定要凸显诗歌的主要内涵。以故事促想象:方式有多种, 可以改写诗歌将其编成故事可以通过想象续写诗歌或重塑人物形象。
二、掌握古诗学习法, 指导学生品味语言美
品味语言, 首先读懂语句。古诗的语言有它自身的特点如语句浓缩、意思跳跃、成分省略、词序倒置等, 这些都是学生学古诗的障碍。根据小学生的特点, 帮助其疏通理解, 教给古诗学法:分词连序法, 一是分词解义, 逐词逐句理解字面意思及在本诗中的含义;二是按现代汉语规范进行连序翻译。古诗学法具体概括为七个字:扩、留、补、换、调、嚼、考。
1.扩。浓缩的词语要“扩 ”, 就是把诗人本来高度浓缩的语句加以扩展, 使诗句本来的意思明显化、具体化。把词意扩展开来, 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接受了。
2.留 。 古 今通用的词语要保留 , 诸如时间 、地点 、人名等这样便于保留诗文原意, 有利于学生理解、背诵。
3.补 。 成 分省略是古诗中常见的现象 , 碰到这种现象 , 只要把省略的成分补起来, 学生就会不讲自通了。如张继的《枫桥夜泊》中的“江枫渔火对愁眠”就省略了主语, 将谁对愁眠补上以后, 学生就容易接受和理解了。
4.换。古今用法不同的词语要更换。 因为古诗“古”, 所以就有古今差异较大的字义、词义和不同的语法现象。如“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 “死去元知万事空”的“元”, “儿童急走追黄蝶”的“走”, “远上寒山石径斜”的“斜”, “乡音未改鬓毛衰”的“衰”等, 对于这些古今意思有别或读音不同的字词, 学生容易望文生义, 产生误解, 因此教师要进行适当的讲解。
5.调。就是调整句子的顺序。 讲解古诗时 , 要把因对仗、协韵、平仄等倒置了的语序按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重新调整, 调整以后再解释就容易多了。
6.嚼。就是咀嚼 、品味 , 我们在讲解古诗时 , 对于诗中一些关键的、传神的或者有哲理的字、词、句要引导学生细心咀嚼、品味, 从而把学生对于诗句的理解, 深入下去。
7.考。古人写诗常常引用典故 , 在讲解时 , 对于诗句中所用的典故要给学生进行恰当的“考证”, 才能使学生弄清诗句的真正含义。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遍插茱萸少一人”一句, 这里的“茱萸”是古代的一种象征物, 在讲解时结合有关实例一说学生很快就懂了。
三、运用情境教学法, 引导学生感受意境美
教学古诗时, 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 多条渠道创设情境, 引学生入“境”。具体方法如下:
1.介绍作者背景 。每一首古诗的作者都有特定的生活背景和个人阅历, 学生了解了这些以后, 就能把握作者作诗特殊心情去读诗、去想象。如教《游子吟》时, 由于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当时环境相差甚远, 我用《孟母三迁》的故事做补充,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母亲对儿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值得一提的是, 介绍背景只是古诗教学的前奏或插曲, 因此, 教师教学时一定要抓住重点, 言简意赅, 不能为了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讲得太多或面面俱到。
2.联系现实 生活。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 , 把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古诗中, 拉近距离, 搭起入境桥梁。如袁枚的《所见》描绘的是骑牛高歌的牧童忽然停歌静立捕蝉的生活画面, 明白如话, 浅显易懂。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想自己心情愉快时放声高歌的情景和平时捕捉蜻蜓、蝴蝶等昆虫时的体验, 使他们脑子里呈现出诗中描绘的画面, 感受到诗中的画面美。
3.运用直观 形象。古诗教学往往由于条件的限制 , 不能实景实物进行观赏, 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和音乐等辅助手段, 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学生亲身体验, 就容易理解诗意。
4. 丰富情感想象 。教学时指导学生想象诗中的情节、场面。这样既训练了学生转化语言、文字的再现能力、想象能力, 又帮助学生弄懂了诗意, 感受古诗意境之美。
总而言之, 小学古诗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古诗的能力。我认为关键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 引导他们掌握一些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学习方法。然后因地制宜地创设情境, 指导学生反复运用, 最终达到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品味、自主运用古诗的目的。
摘要:小学古诗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古诗的能力。作者认为关键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 引导他们掌握一些带有规律性、普遍性的学习方法。然后因地制宜地创设情境, 指导学生反复运用。最终达到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品味、自主运用古诗的目的。
【小学语文古诗】推荐阅读:
小学语文必备古诗07-13
小学语文趣味古诗08-23
小学语文四季古诗09-14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原则07-19
小学语文古诗词10-27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思考12-10
小学语文古诗分类整理12-19
人教版小学语文古诗12-19
小学语文古诗词12-29
小学语文古诗教案示范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