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故事

2024-10-29

小学语文故事(精选12篇)

小学语文故事 篇1

小学生喜欢听故事, 尤其是在课堂上, 有时候他们注意力不集中, 但是只要教师讲个故事, 他们就会将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 很认真的听讲。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 我们可以利用“故事教学法”, 根据所要讲授的内容来设计一些小故事, 来吸引学生注意, 提高学生兴趣, 启发学生思考, 寓教于乐。

一、小学语文课上利用故事进行教学的意义

如果我们稍加探索, 便会发现利用故事进行教学十分有意义。

(一)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教学气氛应该是活跃的、宽松的, 学生学习才会比较轻松、快乐。利用一些有趣的故事,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使课堂不再死板、老套, 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

(二) 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

我们可以发现, 语文课多是安排在下午来上, 这个时候学生普遍比较容易疲倦, 在我们讲课文、生字的时候, 学生极其容易走神, 或者打瞌睡。但是如果我们时不时的在语文课上讲几个有趣的小故事, 则会像一针“强心剂”, 赶走学生的困意, 使他们把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中, 并且产生一种满足感。

(三) 可以培养小学生各方面能力

其实, 故事教学法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讲故事, 我们还可以要求学生自己讲故事、编故事、演故事, 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四) 故事教学法加强了学科之间的整合和文化知识的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学生为了讲一个生动的故事, 积极地搜索各方面的素材故事, 这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而且扩大了小学生在历史、地理、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面, 达到学科整合, 渗透文化意识教育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利用故事法

(一) 抓住时机选择故事

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 一定要注意抓住时机。尤其是在学生比较好奇、感兴趣的问题上, 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小故事来加深记忆;有时学生犯了错误, 直接批评会给他造成心理压力, 或产生逆反心理, 强化错误行为。这时, 如果借助具有教育功能的故事, 就能有效地避免负面影响, 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育。

(二) 课前布置任务, 要求学生自己准备故事

仅凭教师自己准备, 故事数量是有限的, 因此我们要善于发动学生, 群策群力, 请学生课下自己搜集、准备故事, 等到上课的时候讲给大家听, 或是复述课文中的寓言或童话故事。这样一来, 学生课下就会去精心准备, 在准备的过程中他们拓展了知识面,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也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比如, 在教学《伊索寓言》时, 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任务:课下精心准备, 复述《伊索寓言》中的任何一则寓言, 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 对寓言故事进行改编。这个作业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他们在第二天上课的时候, 都很踊跃的要求上台讲故事。有一位学生复述的是《狐狸和葡萄》的寓言:有一天, 老狐狸出去遛弯, 发现了一个院子里有一棵葡萄树 (架) 。那上面的一串串的葡萄晶莹剔透, 对狐狸说, “快来吃我啊, 快来吃我啊”。老狐狸馋的口水流了一地, 于是它跳起来要摘葡萄吃。可是它怎么跳都够不着, 这时老狐狸很生气, 它对着葡萄说, “你那么酸, 我才不要吃你!”葡萄很委屈, “我不酸, 我是这个地方最甜的葡萄, 不信你尝尝啊!”老狐狸咽了咽口水, 说, “我不尝, 你那么酸, 我不要吃。”这时小花猫爬到了树上, 摘了一串葡萄, 一边吃一边说, “老狐狸, 这葡萄好甜啊!”从这个案例可得知, 学生的想象力是无穷的, 让学生自己讲故事、复述课文, 可以挖掘学生的想象力, 开拓学生的思维, 对于语文教学十分有益。

(三) 让学生参与故事

故事许多时候都是以讲为主, 但有时让学生表演故事同样具有一定效果。比如我们在讲《牧童和狼》的故事的时候, 可以让学生表演牧童、村民和狼, 让学生切身体会牧童说谎的心理、村民受骗的感受, 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寓言故事所要讲述的道理。当然, 除了演以外, 也可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参与故事中。

(四) 延续课文, 想象写作

童话故事留给儿童很多想象的空间, 教师应抓住这个特点, 让学生学习写作。作文的过程就是创造、想象的过程, 而低年级学生正以想象见长。教师应让学生无拘无束的放飞想象, 想写什么就写什么, 只要语句通顺即可。对于学生的“异想天开”, 教师要给与支持、鼓励和帮助, 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 才会有写作的萌芽。很多学生对作文都感到措手不及, 无从下手。这主要是从开始教学时, 就让学生朝着模式化的方向发展, 将他们的思想禁固在某个范围内, 学生就无话可说, 视作文为畏途。低年级教材中有很多切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故事, 在教完每篇童话故事后, 我都让学生进行续编故事练习, 对续编得比较好的学生还要予以表扬, 这一举措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在班上形成了一股“续编风”, 学生都充分发挥想象力, 对故事进行各式各样的续编。一个学期下来, “续编故事”的做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也使学生获得了成功感。学生越学越有趣, 越学越有劲, 人人都觉得自己成了“小诗人”和“小作家”, 为今后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正如心理学家所说, 学生的心理特点就是容易接受那些生动有趣的东西。故事是小学生普遍比较喜欢、感兴趣的, 所以, 我们就要充分利用故事教学法, 利用各种形式的故事讲授、改编、复述, 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调动学生的思维, 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使达到科学、全面的发展。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学方法有很多, 但很多教师尝试了无数种方法, 却发现有效的方法寥寥无几。但是大多数教师都曾在教学中为学生讲故事, 都会发现一旦讲故事, 学生就会聚精会神, 注意力十分集中。因此, 笔者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 探索了“故事教学法”, 希望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故事教学

参考文献

[1]陈珩.如何激发学生上语文课的兴趣[J].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7 (2) .

[2]夏海月.做好语文教学工作的方法[J].科技信息, 2011 (16) .

[3]吴吹.语文教学要有语文的“味”[J].科技信息, 2010 (10) .

[4]余思宇.推开语文教学的快乐之门[J].科技信息, 2010 (24) .

[5]王梦茹.浅析语文课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小学语文故事 篇2

又到周四,我们讲绘本的日子。昨天,好几个小家伙叽叽喳喳的围在讲台前说:“老师,谁想的分班的主意啊?我们可不要走。”我笑着答复:“老师们都是一样的,她们比刘老师讲的还要好,写的字也更漂亮。”“我不要,我不要,她们都不讲故事,我们四班是最幸福的,只有刘老师会给我们讲故事。”“刘老师,明天能不能准备两个故事?”“刘老师,我还想再听一个动物的故事。”哎呀,一群小鸭子在我耳边嘎嘎嘎。而且是一群爱听故事的小鸭子。上周我们刚刚进行完和“读书”有关的绘本主题,在《我讨厌书》这个故事里,最后出现了一只穿蓝色夹克衫的小兔子,你们还记得吗?今天我们的主角就是这只调皮的小兔,它的名字叫彼得。这个小家伙真是不安分,它不听他*的劝告,非要去当年兔老爸惨遭毒手的菜园子里玩耍,而且还搞的那里一片狼藉,又差一点被园子的主人麦格先生发现,好在最后挣脱了各种束缚,光溜溜地跑回了家。它的那三个听话的兄弟就快乐的吃着妈妈做的香甜面包,可又累又受了惊吓的它,只能躺在床上喝妈妈熬的药水。可当我问:“谁更快乐?”你们竟然异口同声地回答:“彼得”。“那你们想做谁?”又是齐齐的:“彼得”。“为什么?”因为彼得自由自在,不受束缚,更快乐!”“那你们觉得刘老师想做谁?”哈哈,还是“彼得”。果然是有其师必有其生啊,我当然会选择彼得了,小时候的我,可是个让老师头疼的捣蛋鬼,比彼得可要调皮的多。

今天有两节语文课,我们完成了《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一课,我们训练了两个小句型。在那个“有”字的句段练习中,我真喜欢任文宗写的那个小短句:自然界的景物真丰富啊:有大树的根,有小鸟的窝,有花朵的香气,有柔和的风……后面的句子我记不住了,但我觉得这里有诗的味道。还有子轩、雨晴写得都不错,我们读多了童诗,我们的笔下也会流淌出诗一般的语言,因为你们这个年龄,每个人都有一颗诗人般敏感的心灵。今天的课,上得很争议,我们是辩论的双方,说起网络,很多同学就痛快的聊起“游戏”,恨不得手边上就有一台电脑。课本上讲的都是网络的益处,那网络是否有害处呢?当然,就比如那令人沉迷的游戏。我并不完全反对你们玩,但玩应有度,你们这个年龄,辨别力还太低,而且玩的也都是比较低级的游戏,不用动脑,只是一味的打打杀杀。要把电脑看成一个益智的工具,今天以张丙卓为主的一群小男生下了课都积极地询问我关于“黑客”的问题。嘿,黑客都是要有技术含量的,那是一群技术高手。我一直提出让你们练习打字,可以在网上发表你的文章,也可以学着做ppt,还可以练习查找资料,这都是正经用途。今天刘思成那句话说的真好:玩游戏上瘾的人是在现实世界里缺乏自信的人,他们只能在虚拟的世界里找到自信。

关于卫生,今天早上,是刘佳怡和刘英嘉蹲在地上,把教室前面擦得一尘不染,是王雨晴和徐政拿着扫帚来回打扫。今天下午,因为手工课的缘故,教室里简直脏透了,满地都是废纸,可当我送完学生回来,竟然变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四组的值日生每个都是好样的。

佳琪今天偷偷告诉我:“老师,你知道王月林有多诚实吗?数学课要让没做练习册的人站着,我们本来想撒个小谎,可王月林坚决不同意。“我怎么会不知道?月琳,好的品质是比好的成绩强一万倍的事情。今天我在付俊宇的作文本上发现了一行小字:刘老师,我爱你到永远永远……我看了真的好感动。张文浩在我送路队时羞涩的塞给我一个袋子,我看到里面是洗好的樱桃和杏,虽然我没要,但是还是谢谢你。梓先的妈妈告诉我:刘老师,孩子们真的很懂事,他们在我家玩经常商量要怎么对你好,让你不要那么辛苦。我要泪奔了好么,怎么遇到一群这么好的你们?!

今天再表扬四个人:季奕涵的作文写了长长的一页半,而且非常精彩,这是开学以来的第一次,我为她高兴。刘贤童连续两天的作业字都有提高,我能看出他在努力写好。李想已经连续交作业一周了,这真是一个大突破,希望能坚持下来。张文浩昨天的作文坚持写了两段,我也为他点赞。

故事性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故事性;导入;新课教授;作文;阅读

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有效地将多种故事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糅合在一起,一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二来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在高效的课堂中获得良好的发展。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如何构建故事性的小学语文课堂进行论述,以确保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

一、构建故事性的导入环节

导入环节是课堂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影响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因素,所以,为了构建精彩的小学语文课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故事性导入方式与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形象、直观的导入形式中找到参与课堂活动的动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质量。

例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时,为了将抽象的语文课堂形象化,也为了提高导入环节的质量,也为了将故事化教学方式与语文教学结合在一起,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我首先向学生讲授了“2008年汶川地震”中的一则小故事,即:母亲给孩子留下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则故事,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真实的故事中感受到亲情的价值,之后,再顺势将学生带入本节课的学习之中,使学生感受到亲情的伟大,同时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构建故事性的新课教授

新课教授是直接影响高效课堂实现的重要环节,也是展现语文课程价值的关键部分。而有效地将故事与新课教授结合在一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做好保障工作。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要有意识地将故事带入课堂,目的就是要给学生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有效的故事情节中掌握知识,了解文本内容,同时,也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在教学《端午节的由来》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了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首先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讲述了“端午节”的由来,目的就是让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且故事形式的教学也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对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三、构建故事性的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一直都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也是检测学生综合能力水平的重要方面,但很多学生都比较畏惧写作文,所以,为了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更为了帮助学生明确写作方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故事性教学法来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而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例如,通过故事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如:在作文教学时,我向学生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即:大头儿子的梦想是做一名宇航员,可是,小头爸爸和围裙妈妈并不支持他,认为他是在胡闹,所以,大头儿子每天都不高兴,而且,爸爸妈妈还要求大头儿子按照自己的要求进行学习,试想,如果你是大头儿子,你应该如何和爸爸妈妈沟通这个问题?你的梦想又是什么?这样的故事情境的创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写作方向,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故事中产生共鸣,进而写出真情实感。因此,在实际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要通过讲述有效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进而也为学生良好地发展做好保障工作。

四、构建故事性的阅读教学

构建故事性的阅读课堂是为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更是高效课堂顺利实现的关键,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要有意识地给学生搭建“讲故事”的平台,使学生在互相交流、互相讲故事中开阔知识视野,提升语文素养。

例如,在阅读课时,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自主讲故事,可以讲教材中的故事,如:《提灯女神》《夸父逐日》《孔明借箭》等,也可以讲自己读的课外读物,如,《三只小猪》《丑小鸭》《苦儿流浪记》等,引导学生大胆地将自己阅读过的文本讲述给其他学生,这样一来不仅能够减少课堂的枯燥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来也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之,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我们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要充分认识到故事性教学活动的重要性,要充分发挥故事的魅力,使学生在形象、直观的课堂中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锻炼语文学习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健全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张友兵.运用故事教学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1(5).

小学语文故事 篇4

一、顺应儿童认知, 契合儿童原初精神

神话的世界是儿童的世界, 学生在学习神话类课文时总是神采飞扬。教师在教学这些课文时, 就应该顺应儿童的认知, 顺应童心, 让学生把课堂当成神话的世界, 去找寻神话与儿童原初精神的契合点, 去享受神话带来的愉悦。例如在教学《哪吒闹海》以及《我叫“神舟号”》这一类的课文时, 就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进行扩散, 联想到太空, 联想到盘古开天地, 同时介入神话故事, 从而激活学生的原初精神, 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通过大屏幕显示, 同时配上画外音, 使学生的思维穿越时空:在混沌世界里, 沉睡了十万八千年的巨人盘古, 用了一把大斧头将眼前的黑暗劈开, 从此天地分开。同时使用音乐伴奏, 模拟出一次巨大的声响, 引发学生对神秘的宇宙的好奇之心, 从而不断探索, 由于年龄的因素影响, 学生很容易把现实和幻想的世界分得很清楚, 教师应启发学生的想象, 让他们的思维插上翅膀, 在心中构建一个想象中的绚丽的场景, 以达到神话的世界和生命的状态天然契合。有了这样的画面做铺垫再来学习课文, 学生的兴趣就会更浓厚, 更愿意用科学的态度探索太空的奥秘, 提升儿童的语文素养。

二、感受神话魅力, 激发学生想象思维

学生学习神话故事, 可以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愿望。在这些充满人类永恒主题的神话故事中, 重点应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上来让学生感受到神话的目的, 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对于这方面的感受, 也可以通过让学生积累有关神话故事的成语来达到感受神话魅力的教学目的。成语的类型一般包括历史故事、寓言故事以及神话故事, 其中神话故事也有很多, 如精卫填海、八仙过海、夸父追日、开天辟地等。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先了解这些神话故事的内容, 包括故事的情节以及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利用神话故事的神奇色彩,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神话的无穷魅力。在对成语理解时, 要注重语言文字和故事情节相结合, 感受到故事中灵动的语言, 感受到情节上无穷的魅力。例如, “开天辟地”这个成语, 可以先让学生细读成语故事, 了解盘古开天辟地的内容, 感受到神话故事中化生万物过程的无限奇特, 这样学生就会感受到神话故事神奇的色彩, 思维想象力不断增强。

三、讲述进入情境, 还原神话故事原型

学习神话故事中我们不难发现, 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别鲜明, 非好即坏, 非善即恶, 通常都是二元的。学生在学习时很容易形成一种自我觉醒, 对人物要么喜欢, 要么厌恶, 容易模仿喜欢的人物形象。教学时可以通过对故事的讲述使学生进入情境, 体会到神话故事的朴实, 从而还原故事的原型。例如, 讲解“开天辟地”的过程中, 学生在进入情境之后, 头脑中会出现一幅幅连环的画面, 既有混沌的世界, 又有开天辟地的场景, 既有顶天立地的巨大, 又有化生万物的神奇, 盘古的形象已经逐渐形成在头脑中。为了让学生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可以让学生对故事进行创造性扮演并讲述, 要求符合故事的原型, 但也可以有创造的空间, 回到人类初始的阶段, 先民们就会发出感慨和疑问:究竟世界是从哪里来的?我们又是从哪里来的?怎么会有山川河流?怎么会有风雨雷电?这样学生就不自觉地进入了情境之中, 还原了神话的原型, 并再创造, 获得了一回在神话的世界里遨游的机会, 经历了神奇, 获得了体验, 受到了启蒙哲学的教育。

四、拓展延伸神话, 感受神话故事魅力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过程中, 可以适当拓展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资料, 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基于这个原则, 也为了学生学习的需要, 在对神话类课文进行教学时, 同样可以适当拓展, 为学生推荐一些与课文主题相类似的神话类成语故事, 在拓展延伸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神话故事的神奇魅力。小学语文课本中神话类故事的课文并不多, 但我们所知道的神话故事却很多, 不仅有我国的神话故事, 还包括希腊等许多国家的神话故事。因此有意识地拓展相关内容, 也可以利用专门的时间对学生进行神话故事的补充,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在教学《嫦娥奔月》《明天的太阳城》等课文时,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补充“夸父追日”等神话故事, 让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 被夸父无私奉献, 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感动。了解内容以后引导学生思考:夸父产生这种想法的动机是什么?在生命的最后时刻, 奋力把手杖向前抛出去的原因又是什么?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 会对夸父另眼相看并肃然起敬。

童话故事是世界文化长河中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 我们有必要也有义务让这些故事永远流传下去。语文课堂要讲述的内容很多, 但正是在对这些童话故事的学习过程中, 才让语文课程显得丰厚并具有深度和宽广度, 语文课堂也才更加具有儿童味。

参考文献

[1]蔡巧燕.小学语文童话故事作品教学设计[J].新作文 (教学研究) , 2013 (10) .

[2]杜天东.浅谈小学语文童话故事教学困境与对策[J].教师, 2012 (26) .

小学语文教学故事 篇5

我负责教五年级科学课已有两年了,在这两年时间里发生在课堂上的小事数也数不清,唯有一件事情却让我记忆深刻。课堂里,突然班中的宁影站了起来,说:“老师,许乐给张柳写条,说他喜欢张柳。”这一“晴天霹雳”打破教室原本的沉静,同学们也都不怀好意地笑了起来,有的同学还在私下里嘀咕着什么。我也被这位同学突如其来的“小报告”弄了个措手不及,不由得把目光投向了张柳,只见她把头压得更低了,一言不发地继续写着实验报告。如何处理,我犯难了。

为了给自己留一点思考的时间,我示意宁影把纸条拿过来。“必须立即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有了这个想法后,我让学生放下笔,提议就这一话题开一个讨论会。听了我的提议同学们的热情迅速升温。为了使讨论从一开始就不偏离轨道,我先做了简短的发言:“同学们,从你们进入校园的那一天起,大家就朝夕相处,一恍已近五个年头了。五年来,我们不仅在一起学习到了知识,而且同学之间也因相互了解,建立起了友谊。我们班的张柳同学是班长,学习成绩优异,做事又认真,老师非常喜欢他。凭我的直觉,有很多同学也很喜欢她是吗?今天老师就想听你们说一说为什么喜欢她。”同学们的话匣子开了:有的说她长得漂亮,还很有气质;有的说她懂得多,有学问;有的说她对同学热情,愿意关心帮助他人„„。听了同学们对张柳的一番夸奖后,我立即把话题接过来,说“相信许乐同学喜欢张柳也有他的理由,下面我们就请他也来说一说。”由于我的铺垫,许乐的不好意思没有了,大大方方地讲起了张柳的优点。为了扩大教育成果,我又结合许乐的发言对张柳的优点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是啊,张柳是我们班的班长,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做事认真,课上总能看到她专注的神态,听到她响亮的声音,笔记本上漂亮的字体更使同学们羡慕不已。我觉得班中喜欢张柳的同学不止许乐一个,喜欢的同学请举一下手。”班里几乎所有的同学都把手举了起来。

教师感悟:

小学语文故事 篇6

关键词:寓言教学;疏通文意;体会道理;捕捉意图;拓展延伸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10-0024-02

寓言是一种讽喻或寄托的故事,是一种形象与寓意相结合的文学体裁。优秀的寓言故事里有着丰厚的思想容量,蕴涵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需要学生们去领悟言外之意、品评味外之味。在寓言王国里,狐狸和狼、小鹿和老虎不再是一种动物,它们是人格化了的“人”,就是人的言行举止也大多显得怪诞奇异,这些都能使学生难以忘怀。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了不少文质兼美的寓言故事,那么,小学寓言故事教学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 指导疏通文意,把握故事内容

小学阶段有不少寓言故事课文,比如《亡羊补牢》、《南辕北辙》、《井底之蛙》等,寓言故事常常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教学时,首先,让学生了解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弄清故事的情节,也就是故事的发生、发展和结果。那么,如何使学生弄清故事情节,把握故事内容呢?

指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字词。比方说《亡羊补牢》一文中“亡”和“牢”的意思,这两个字所表达的意思和现代汉语有所不同,因此,教学中面对三年级的孩子要指导他们学会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还理解“后悔”“接受”这两个词意,引导学生读书讨论,想想从“后悔”一词你了解到了什么?从“接受”一词明白了什么?

加强朗读指导,启发学生把故事中表达的意思读出来。如学习“亡羊补牢”时,可以使用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的方法,让学生体会邻居对养羊人的关心和养羊人对丢羊这件事的态度。

二、结合生活实际,体会蕴涵道理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寓言故事篇幅短小,往往只有上百个字,但是几乎每一则寓言,都有一个生动有趣、情节富于变化的故事,同时语言精练简洁易于朗读,这样的故事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从而激发了他们阅读的兴趣。寓言故事往往通过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形象地反映人们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就像慈爱聪明的长者,总是语重心长地告诉人们一些生活道理和人生哲理。由于小学生形象思维较强,理解能力较差,缺乏感性经验,要揭示和理解深刻的寓意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寓言故事教学中,我们可以创设故事情境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在阅读寓言故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例如:在学习寓言故事时,一定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身边以及在电视、电影或读过的故事里所知道的类似的人。比方说:学习了《亡羊补牢》可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你有没有犯过和养羊人一样的错误?如果你是养羊人你会怎么做?还有学习了《南辕北辙》可以谈一谈这个人错在哪里?你想对这个楚国人说些什么?学习了寓言故事你收获了些什么?让学生在阅读课文中通过理解、提取、分析、概括信息找出问题的答案。这样学生在阅读中揭示和理解了寓意,同时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提升。

三、捕捉编者意图,了解寓言特点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在汉语言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那么编者在小学语文中选编寓言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学习寓言哪些特点呢?

首先,从形式上看,寓言故事的特征:一是语言精练简洁,概括性极强,极富表现力;二是篇幅短小精悍,结构严谨,是叙事性文学作品中最简短的一种。寓言故事虽然篇幅短小,但却是一个充满机智、幽默、滑稽、胆识和丰富想象力的世界,它对自然界的动物、植物赋予了人类丰富的思想情感和基本的善恶观,蕴涵着深刻的哲理。由于要在短小的故事中蕴涵丰富深刻的哲理,把讽刺对象的本质充分地揭示出来,让人们在嘲笑故事丑角荒诞可笑的行为之余,感悟生活的哲理,因此,要求寓言故事的语言既要精炼概括,极富表现力,又要幽默、风趣。此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寓言故事很好地吸收了象征、夸张、拟人等艺术表现手法,增添了更加丰富的文学色彩,使寓言故事的情节更具曲折性和趣味性。寓言故事凭借形象夸张的形象、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和丰富深刻的哲理性、教育性赢得了儿童的喜爱,也成为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文学体裁,为学生的写作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其次,要注意教给孩子学会区别寓言和童话,他们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很大的区别。童话是一种富有幻想色彩的故事。有幻想才有童话,它以少年儿童认识、理解的人或事物为描写对象,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童话有诗一般优美的意境和语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四、 注重拓展延伸,增加文化积累

(一)推荐寓言故事书

教师要给学生推荐一些寓言作品,让学生大量阅读中外寓言故事,如:《伊索寓言》、《中国古代寓言》、《中外寓言名著故事精品》以及相关的成语故事、历史故事等有关书籍,并向学生提出每人每周不少于两篇故事的阅读要求。从而使学生对寓言这一体裁文章有更深一层次的了解,拓展他们的视野,扩大他们的阅读量。学生逐渐从被动读书转变为主动读书,对语文学习起了推动、促进的作用。

(二)组织寓言故事会

老师在学生大量阅读中外寓言故事的基础上,趁热打铁、组织寓言故事会,用不同的形式诠释自己对寓言故事的理解,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改编后的相声、小品、课本剧等等,以此来推动学生对寓言故事学习的兴趣。

(三)编写寓言故事

想象和写作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和发挥想象力对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积极作用。寓言故事是一个充满了机智、幽默、滑稽、讽刺、胆识和丰富的想象力的世界,十分符合小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为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供良好的契机。通常情况下寓言故事的寓意深刻而具有多面性,语言精炼简洁。还有的寓言只讲故事没有明说道理,在结尾对故事的结局或人物的命运或作品的寓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想象空间,让读者自己品味、辨析、感悟。因此,我们在教学时要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并根据寓言故事的特征设计续写寓言故事、改写寓言故事、仿写寓言故事等教学环节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续写寓言故事。有的寓言故事的结尾言已尽而意无穷,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写下有可能发生的故事结局,不一定要求有标准、统一的结局。

如寓言故事《狼和小羊》的故事结局没有说明可怜的小羊的最后命运如何,我们可以利用这一艺术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续写之后可能发生的事情,设计这样的教学环节:首先,让学生读课文最后一句话:“狼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然后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凶恶的狼向小羊扑去时的动画,让学生充分感受狼的凶狠,小羊的弱小、无助,为可怜的小羊被狼吃掉而痛惜。也可以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小羊最后被狼吃掉了吗?如果没有,小羊是怎样获救的呢?”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思维,想出解救小羊的办法。最后,在学生充分说出办法的基础上,要求以“小羊获救”为题,写一段话。

在学生充分阅读寓言故事的基础上感受问题情境的特定角色,从不同的角度、不同思路展开创造性的联想,为写出有特色的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寓言故事往往具有角色少、故事情节简单但富于变化的特征。因此,可以添加情节和增添角色,进行多角度叙述,续写寓言故事。另外,故事总是从反面给读者以教育,所以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在教学时可以通过对寓言角色接受教训后做正面的描述,进行续写故事。

2.改写寓言故事。改写寓言故事的教学环节,可以根据寓言故事的寓意具有深刻的教训性、角色少和形象夸张可笑的特征设计。例如,《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故事讽刺老虎的凶残、愚蠢和狐狸的狡猾、仗势欺人的可恶行为。因此,利用寓意的多面性可以在故事中增加角色,给人以更多的教育。如在小动物看见老虎来了纷纷逃走时,一只犀牛来了,它建议老虎站在旁边观看,让狐狸自己向前走,结果老虎恍然大悟。

小学语文故事 篇7

一、运用故事,增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就是班级里的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够集中,没有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课堂上,尤其是作文的教学相对于美术,体育等自主性较强的课程来说比较枯燥乏味,教学效果不能达到预期,当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时,脑海里关于如何写作的知识很少,总是会因为不会造句,不会写字等原因,对写作产生了抵触心理,有些同学更是把写作仅仅当做是老师发布的任务,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写作,这样的态度写出的作文是不够精彩的。小学生的年纪小,对故事有着独特的喜爱,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不妨将故事加入语文写作中,提高教学效果。首先,教师在上课时可以用一则小故事作为课堂导入,比如教师需要学生写一篇关于小动物的文章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将一个光头强,熊大和熊二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这部动画片想必许多同学都看过,因此更好的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当教师讲完了这则小故事,再要求学生写关于熊的文章时,学生脑海里自然出现了许多素材,能够获得一些灵感,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也接触过不少有关动物的动画片。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将课堂的主体性更多的交给学生,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举一个例子,教师让学生们以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写一篇作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到讲台前,为全班同学讲述关于自己的小故事,这种方式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胆量,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要多多留意身边发生的事情,积累素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二、运用故事,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文写作的教学想要让同学学习的不仅是写作方法,还应该教会学生如何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词汇的运用能力。教师应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工作,第一,听故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选择性地为学生挑选几篇优秀的小学生作文读给学生们听,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写作思路,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打基础。第二,讲故事,这种方式能够更加直接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果学生连将一件事情的经过用语言表达出来都做不到的话,那么也不可能在写作的时候思路清楚的写出一篇好作文。举一个例子,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2040年的我》,在正式进行写作之前,教师要求学生们先构思一个小故事,关于2040年的自己,谁先想好了,就先到讲台上讲出自己的故事,有的同学说,2040年的自己是一名宇航员,在浩瀚无际的宇宙中探索人类未知的世界,又有的同学说,2040的自己是一名科学家,发明了许多新的药物,治疗现今医疗技术不能治好的病,在天马行空的想象中,每个学生都发散了思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了。最后,就是写故事了,光说不练假把式,让学生们围绕某一主题写文章可能很困难,但是开展自己的想象写故事,就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态度首先就和写文章不一样,学习不是被动的,更应该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发生了一个巨大的转变,随着时间的不断积累,经常编写小故事的学生在无形中也提高了写作能力。

三、运用故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世界之所以在一天天不断地进步,就是因为创新,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发明家创造出了便于人类生活的种种物品,从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小学语文写作中故事的教学同样也需要创新的精神,很多小学生在写作中表现出的问题就是:作文形式老套,没有内容,这些问题集中体现了小学生在写作时缺乏创新精神。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并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小学生之所以缺乏创新精神,就是在平时的写作中很少自己动脑筋,将写作文当成一个教师布置的任务,然后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完成这个任务,这是错误的学习思维,写作不是数学中的选择题或判断题,有正确不可更改的答案,在每个人的作文中都可能出现不同的观点,这就是每个学生自己的观点,想要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法,教师可以给学生讲一段故事,但是没有结局,让同学们开发思维编写接下来的故事,通过开火车的形式让同学们起来回答,如果前一个学生的想法和下一位同学一样,那么这个同学就需要再重新想一个结局,在日积月累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就慢慢的培养出来了。

简析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寓言故事 篇8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的分类与内容

寓言以小见大、讽喻性较强的特点给人深刻的印象, 随着寓言教育教学功能的凸显,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寓言选文内容被许多学者和教师关注。从内容上讲, 寓言可以分为哲理寓言和现实寓言, 一是议论说理, 进行教训启示;二是讽刺劝诫, 揭示社会丑恶。下面我们先看这些寓言故事的分类。

(一) 宣传品德修养, 讲授做人的道理。

从教材选文看, 苏教版选用大量德育寓言, 将人类社会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同时呈现, 以对比方式让小学生体会什么是真善美, 从而将道德教育落到实处, 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提高自我修养。

第一类是借动物形象嘲讽人类贪婪自私的品质。如《螳螂捕蝉》 (六年级下册) , 以动物主人公的两者相争引出第三者得利的结果:“那螳螂弓着身子, 举起前爪, 要去捕蝉, 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2]告诉我们为人处世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目光短浅只能获取一时利益。

第二类是直接通过故事情节讽刺主人公的无能形象。如《滥竽充数》 (五年级上册) “每当演奏时, 他就鼓着腮帮, 按着竽眼儿, 装出会吹的样子, 居然得到了和别人一样多的俸禄”。这讽刺了没有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里面、以次充好的行为, 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 提醒学生做具有丰富涵养、有真才实学的人。

第三类则是借日常生活情景展现主人公一贯说谎的悲惨下场。如《牧童和狼》 (五年级上册) , 就是我们常说的“狼来了”的故事, 讲述放羊小孩三次撒谎说“狼来了”, 愚弄村民, 最后导致羊被狼吃了却没人相救的悲惨结局, 故事内容贴近儿童生活, 寓意明确, 便于教育儿童诚实做人。

以上三则寓言以小见大, 故事内容本身虽然具有很高的娱乐性, 但表现了鲜明的道德价值, 对提高学生自我修养有重要意义。

(二) 讲述生活哲学, 肯定劳动创造。

寓言与人们的生产劳动密切相关, 是人们的生活智慧, 通过正面故事凸显主人公的优秀品质, 从而体现劳动人民的生活经验与智慧。

有以动物为主人公的寓言, 如《乌鸦喝水》 (一年级下册) :“它刁起小石子, 一颗一颗地放到瓶子里。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 乌鸦就喝着水了。”从乌鸦的巧妙举动告诉人们, 遇到困难要认真思考, 寻找办法, 这样才能解决问题。

有以人物为主人公的寓言, 如《画龙点睛》 (五年级上册) :“霎时间, 只见乌云密布, 电闪雷鸣, 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故事赞扬了画家张僧繇画技高超, 后用来表示写作或说话时用关键几句话点明实质。

以上这两则寓言都从积极角度讲述简短故事, 充分体现社会的正面价值, 是对劳动创造的肯定, 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观与探究能力。

(三) 讽刺社会现实, 重在警醒后人。

讽刺现实的寓言大多借动物形象映射当时社会现实、嘲讽人类缺点, 以深刻寓意警醒后人。

首先是映射当时社会现实的寓言, 如《狼和小羊》 (二年级上册) :“狼不想争辩了, 大声喊道:‘你这个小坏蛋, 骂的我不是你就是你爸爸, 反正都一样!’说着, 就往小羊身上扑去……”这则寓言故事讲的是狼为了吃掉小羊寻找许多借口, 小羊反抗无果最后还是被狼吃掉了, 体现了社会的不平等, 暗讽强者想要做的事情, 弱者有再足够的理由也无法阻止。

其次是嘲笑人类缺点的寓言, 如《自相矛盾》 (五年级上册) , 楚国人夸耀自己的茅是世界上最尖锐的, 盾是最坚固的, 但有人问起:“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何如?”此人无以回答。他的语言行动前后不一致, 违背客观逻辑致使他成为一个笑话, 以此警示我们说话做事都应该三思而后行, 不能夸大其说、前后矛盾。

最后是告诉人们要学会冷静思考, 这则寓言是《狐狸和乌鸦》 (二年级上册) , 讲的是狐狸通过奉承乌鸦骗得乌鸦嘴里肉的故事。从乌鸦角度说, 面对别人的花言巧语要冷静思考, 理性判断, 正确认识自己。

《狼和小羊》、《自相矛盾》等寓言故事充分利用寓言讽刺性较强的特点, 通过典型的动物形象如狐狸、狼等揭露社会病态, 嘲讽社会中黑暗腐朽的代表人物。

二、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的写作特点

教材中寓言故事主要是宣传品德修养、讲述生活哲学和讽刺社会现实, 故事既简短又趣味盎然、新鲜活泼。

(一) 形式体裁:短小精悍, 叙事为主。

寓言是一种短小精悍的儿童文学,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最长的一则寓言是《一路花香》 (四年级上册) 439字, 最短的是《狐狸和葡萄》 (五年级上册) 99字。多数寓言故事情节简单, 语言精练, 以叙事为主, 具有哲理性、讽刺性的特点。《一路花香》以破水罐的心理变化为主线展开。首先讲一个有裂缝的水罐在完好的水罐面前感到惭愧, 接下来挑水工告诉破水罐, 他利用破水罐裂缝流出的水浇灌出了美丽的花朵, 并让破水罐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而《狐狸和葡萄》以简洁的语言讲述狐狸想尽办法摘葡萄却白费劲, 接下来以狐狸无望的一句独白“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 不好吃”结束整个故事, 以全文99字鲜明地体现寓言故事短小精悍的特点。

(二) 写作手法:对话为主, 形式多样。

寓言主要以记叙与议论为主, 通常以主人公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 借助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描写, 让读者对故事进行阅读思考得出生活哲理。

1.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是寓言故事刻画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可以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活动, 有时还可以推动情节发展。寓言中的语言描写如《牧童和狼》:“狼来了!狼来了!快来帮忙啊, 狼在吃羊了!”生动地表现牧童内心的焦急与慌乱。此外, 运用动作描写的寓言如《蝉和狐狸》 (五年级上册) :“蝉察觉其中有诈, 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了下来, 狐狸以为是蝉, 猛地扑了过去。”其中突出狐狸“猛扑”的动作以体现其迫不及待想吃蝉的心理状态, 推动故事发展。

2. 白描和对比。

寓言描写的都是简短的故事, 通常使用白描手法, 即用简练的寓言如实描写对象的特征、事物的情态。如《鹬蚌相争》 (三年级下册) :“一只河蚌张开壳儿在河滩上晒太阳。有只鹬看见了, 猛地把嘴伸到壳儿里去啄肉。”用简洁的语言向我们展现一幅鹬啄河蚌的生动画面, 直接交代故事的前因, 引出下文鹬蚌相争的情节。此外, 对比也是主要的写作手法, 如《狼和小羊》, 故事中狼的凶恶和小羊的善良同时呈现, 以对比的方式让学生体会真善美, 从而将道德教育落到实处, 借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3. 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

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是寓言写作的特点之一。心理描写指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心理状态的描述, 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一路花香》:“那只完好的水罐不禁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 而那只有裂缝的水罐却为自己感到十分惭愧。”故事中以旁观者的身份对水罐的内心世界进行简单剖析, 让读者对水罐的所思所想更明白清楚。环境描写是对人物所处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的描写。如《滥竽充数》:“战国时期, 齐宣王喜欢听吹竽, 他总是叫许多人一齐吹给他听。”该句描写南郭先生所处的社会环境, 为他混在队伍中假装会吹竽而不被发现埋下伏笔。此外, 恰当的环境描写对刻画故事主人公、突出主题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 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突出本质。

寓言大多以人物或动物为主人公, 具有鲜明的教育性、强烈的讽刺性, 常用拟人、比喻、夸张、想象等修辞手法制造戏剧性的情节和场面, 借此喻彼、借小喻大, 形象生动地把深刻的道理寓于简短的故事当中。

1. 拟人:印象鲜明, 便于理解。

寓言故事中常见的修辞手法是拟人。以动物为主人公的寓言, 大多采用拟人手法, 把物当做人来写, 便于学生理解, 加深故事印象, 有利于阐明作者的理论观点。如寓言中典型的反面角色“狐狸”在《狐假虎威》 (二年级下册) :“老天爷派我来管你们百兽, 你吃了我, 就是违抗了老天爷的命令。”《狐狸和乌鸦》、《蝉和狐狸》等寓言中狐狸都以能言善辩、奸诈狡猾的形象出现, 给人印象鲜明, 易于激发读者对此类形象的厌恶感, 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

2. 比喻:浅显易懂, 利于表达。

比喻是寓言中常见的修辞, 通过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 借一种事物说明另外一种事物, 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比喻包括本体和喻体两部分, 本体指被比喻的事物, 喻体指打比方的事物。如寓言《螳螂捕蝉》中就用到比喻的修辞手法:“那螳螂弓着身子, 举起前爪, 要去捕蝉, 却不知道有只黄雀在它的身后。”告诫人们不要只顾眼前利益而看不到潜在隐患。故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使故事生动有趣, 有利于表达寓意, 易于读者接受。

3. 夸张:借助想象, 引起共鸣。

夸张是寓言中重要的手法之一, 是为增强表达效果而夸大事物特征的一种修辞。同时借助丰富想象, 易于突出人或事的本质特征, 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如《画龙点睛》:“霎时间, 只见乌云密布, 电闪雷鸣, 被点上眼睛的龙腾空飞去。”此处用夸张手法突出张僧繇画技高超, 增强作者要表达的对张僧繇画技高超的崇拜与赞赏之情, 使读者产生强烈的震撼感, 留下深刻印象。

三、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寓言的教学方法

寓言通常以主人公简单对话的形式展开故事。对于学生来说, 寓言语言的娱乐性较强, 符合儿童心理, 相较于其他文本更易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教师而言, 我们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寓言、掌握寓意,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 图画联想法。

图画联想法是把所需要学习的寓言故事同图画等联系起来, 借助形象思维加以理解。比如, 讲授《螳螂捕蝉》时, 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的插图让学生更简便地意识到螳螂、蝉和黄雀之间的利益位置, 更好地了解“螳螂捕蝉, 黄雀在后”这个成语的意思。此外, 学生学习《狐假虎威》这一寓言时,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演示有趣的简笔画, 向学生展现狐狸带着老虎到百兽面前走一趟的威风场景。图画联想法既有利于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又有利于加深记忆。

(二) 角色扮演法。

学生由于缺乏实践环境, 我们需要增强学生感知觉等方面的刺激,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寓言故事设计表演主题和相关场景, 借助各种多媒体手段模拟故事情节, 让学生在其中表演相应的角色。在教《滥竽充数》这一寓言时, 可以让学生仔细分析南郭先生混在队伍中装着会吹竽的动作和神态, 之后进行分角色表演, 亲身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角色扮演法充分展示学生的活泼、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 从而让学生产生成就感, 主动学习思考, 积极参与课堂,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 诵读讨论法。

诵读法即熟读背诵寓言, 一般低年级使用较多, 如教学《乌鸦喝水》时, 可以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全文。讨论法一般在小学高年级采用。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围绕故事情节, 通过讨论或辩论获得知识或巩固已学寓意。如讲授《蝉和狐狸》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围绕狐狸用花言巧语奉承蝉的行为和蝉不受狐狸欺骗的机智形象进行讨论, 对比两位动物主人公的语言、动作、性格特征, 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培养学生间的合作精神,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综上所述,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儿童文学文体, 寓言一直以来便是学者及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寓言以小见大、讽喻性较强的特点给人深刻启示, 可激发学生成善的渴望, 帮助学生认识生活, 故事情节还提供大量日常环境中较缺乏的行为示范, 对培养学生正确道德观、审美情趣,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明, 罗玉圃, 冯英.小学多用词典[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 1987:111.

[2]张庆, 朱家珑.语文[M].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 2009.

小学语文故事 篇9

一、故事素材应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必须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也只有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才能够真正了解学生需要学什么,适合学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效率,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故事素材的应用应该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上。教师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才能够知道选择什么样的故事素材最适合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所以,教师在选择故事素材的时候应该坚持以下几个原则,首先,故事要具有趣味性,只有有趣的故事才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发挥故事素材在教学作用中的作用。其次,故事素材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教师在选择故事类型和内容的时候要以学生现阶段的真实理解能力为基础,选择的故事要能够被学生理解,也只有这样,故事素材才能够发挥相应的作用。

例如,以“有趣的假期”为题目,作一篇不小于700字的文章。让学生学会写记事类的文章,是小学六年级上册的要求。教师在讲解如何写作的时候,可以引入相关的小故事,然后进行分析,让学生模仿小故事的记事方式,来进行写作。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用写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的习惯,让学生热爱大自然,感受假期生活的乐趣。首先,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对于小学生而言,假期生活大多和娱乐有关,所以教师应该选择类似的故事素材。其次,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所选择的故事要尽可能地有趣,能够吸引住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最后,所选故事要具有代表性。在此次作文教学课上,教师可以选择《疯狂的假期》作为故事素材,首先,故事里面的主人公大多是和学生年龄相仿的小孩,具有很好的代入感,能够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这篇小故事也是和假期有关系的,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模仿。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在写作的时候脑中一片空白,适当地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二、故事素材应用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语文学习中,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在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讲故事和写故事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词汇应用能力。首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教师来讲故事,然后让学生发表感想,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可以安排学生写听后感,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其次,可以通过学生自己讲述故事,可以是自己经历过的,也可以是自己以前读过的,然后让学生讲讲自己的感受。再次,可以安排学生来写故事,可以是创造的,也可以是真实经历的。

例如,“心目中的老师”为题目作一篇文章。教师可以讲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些有趣的小故事,然后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来判断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引导学生进行写作。也可以先让学生发言,谈谈在他们印象中,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或者讲一下有关其他老师的小故事。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词汇应用能力,并且通过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写作的兴趣。再比如,要求学生写一篇20年后的自己。首先可以让学生发言,讲一下自己现在所想象20年后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大多数学生会想20年后自己在干什么或者扮演着什么样的社会角色,是警察、富翁还是科学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另外的角度思考,比如20年后自己的样子、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工作会怎么样,等等。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如果要求小学生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和说明文是不可能的事情,一方面,他们没有那么多的词汇储备,另一方面,由于小学生自身知识储备非常有限,很难对事情有什么深刻的见解,学生写起来也比较困难。而如果让学生写小故事就不一样了,首先,学生容易下手;其次,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学习,只要不断地锻炼,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相应提高。

三、故事素材应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故事素材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应用,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现代小学生的作文,很多都是内容比较空洞的,缺乏必要的创新,在形式上也大多仿照已有的作文模式。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来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也是一个整理思路的过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所讲故事必须不相同,这样,后面讲的学生就会主动去思考,该讲什么故事,该怎样讲,这就如同在写文章的时候,去思考写什么样的文章,该怎样写。这样就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促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通过不断积累,学生的写作能力便会得到提高。

例如,要求学生写关于人物的故事,学生可以以一个小物品展开,这个物品可以是人们日常生活的普通物品,也可以是所描写人物所特有的,然后围绕这件物品所发生的事情,再通过这件事情来表达某种思想或者体现人物精神和性格。也可以鼓励学生读一些预言故事,通常,预言故事对于小学生来说具有较大的吸引力,能够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教学生如何将预言故事应用到写作中,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练习写作的积极性。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教师也可以围绕故事来展开,这样学生便会主动地去完成所布置的任务,使教学效果得到很好的体现,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所以说,故事素材的应用对于提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水平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小学语文故事 篇10

关键词:数字故事,寓言教学,设计研究

网络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置身于信息的海洋,信息量大、容易获得,所以能够把信息组织起来使其具有语境,并富有情感地表达出来就显得极其重要,这就是故事感[1]。传统的讲故事方式一般是以文字表述,比较单一,不够具体,现在利用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手段以文字、图片、声音、动画以及影视等方式表征信息,能把故事讲得有形有声有色。

寓言是一类比较特殊的文体,它是根据事实或者改编的故事向人们讲述一个道理,给人以启发。大部分寓言是为了讲述一个道理而改编的,并没有真实的根据,如果用单纯的语言叙述讲授寓言类课程,就显得单调而空洞。而数字故事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最大特点是将感情融入其中,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增强教师授课的吸引力,促进师生思想的深度互动,将知识技能教育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融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2]所以,对数字故事应用于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设计进行研究十分必要。

一、数字故事与小学语文寓言类教学的契合关系

(一)数字数字故事的内涵

“数字故事”是编写教学故事,并加入声音、图像、音乐等多媒体元素,创造可视化故事的过程,它源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数字故事呈现方式多样,集成了文字、图片、动画等元素,使故事的聆听者可从声音和画面中获得故事内容,比传统叙述形式更具体、直观,并且承载信息量更大[3]。数字故事的魅力不仅来源于作品本身,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创造丰富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数字故事与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契合关系

数字故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这些特点与寓言教学是相契合的。

1.数字故事的教学内容故事化

数字故事应用于教育中,又可称为教育叙事,是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展开对现象的思索和问题的研究,是将客观过程、真实体验和主观阐释有机融为一体的教育经验的发现和揭示的过程[4]。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寓言中对角色的描绘并不形象,主要是通过角色出人意料的语言、行为、思想方法,用可笑而可悲的结局构成一个完整的、耐人寻味的小故事[5],寓言本身具有故事性,符合数字故事教学内容的特点。

2.数字故事的表征方式可视化

传统的语文课堂只用黑板和粉笔来表达寓言的内容,比较单调,学生们不能充分理解寓意。把寓言设计成数字故事具有明显的优势,利用图、文、声、像充分调动学生听觉、视觉等多种感官,有利于实施情景教学;数字故事的视觉化表达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能力[6],对小学生的表达能力、阅读和书写能力的培养都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数字故事还能够表达丰富多彩的内容,传递的信息量大,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3.数字故事的内涵具有教育意义

与其他教学方式相比,数字故事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教育意义。寓言用故事寄寓道理,语言简洁明了,极具概括性,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数字故事用于寓言教学,将寓言内容丰富化,使寓言故事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生动的故事内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寓言的教育意义。

4.数字故事的形式数字化

数字故事体现的就是将文字和故事转化成数字媒体,是提高信息技术使用率的一个很好的方式,也有助于培养教师与学生的视觉素养和多媒体素养。数字故事的“数字化”特征来源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更多的是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来创设一种信息化的教学环境,该环境能支持寓言教学创设情境、启发思考、合作学习等多方面要[7]。

二、支持小学语文寓言教学的数字故事设计

(一)数字故事内容的设计

数字故事的主题必须能清晰地反映出制作者的想法,且与教学内容贴合。寓言一般可以分为四类:哲理寓言、劝诫寓言、讽刺寓言和诙谐寓言。教师应根据寓言的类型设计不同的数字故事内容。

1.哲理寓言数字故事内容设计

哲理寓言,在简洁的语言中,透露着极大的智慧,我们要透过表面看本质,在设计时就要侧重寓意的表达。但寓意一般比较隐晦,在设计数字故事内容时最好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化抽象为具体,寓意就不难理解了。比如:《塞翁失马》,在数字故事的结尾处加入一些例子的图片或者视频,如贫困的家境造就坚毅的性格,最终获得成功;再比如:《庖丁解牛》,在故事中就可以呈现拉面师傅“穿针引线”的精彩画面等等。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这些鲜活的例子,因此,哲理寓言的教学也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2.劝诫寓言数字故事内容设计

劝诫寓言是通过故事来传达历史的经验教训,给人必要的劝导、规诫和警示,以免重蹈覆辙。在设计劝诫寓言时,要侧重表达寓言中事物造成的后果,可以用切合情境的背景音乐或者丰富的配音呈现这些后果,让学生印象深刻,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反躬自省。比如:《讳疾忌医》,可以用数字故事形象地表现蔡桓公的语气、病痛变化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可收拾的结果,引导学生感悟故事形象,快速理解寓意。

3.讽刺寓言数字故事内容设计

讽刺寓言暴露和揭示了病态的世态和人心,讽刺的力度比直接批评更大,有的比较含蓄,旁敲侧击;有的非常犀利,直指实质,所以讽刺寓言类的数字故事应注重演绎角色出人意料的语言、行为、思想方法等。比如:《掩耳盗铃》,可以用丰富的动画展现出偷铃人的丑陋行径,让学生通过故事描述寓言中偷铃人的神态,谈谈自己的感悟,这样,锻炼学生语言表达的同时也为作文积累了素材。

4.诙谐寓言数字故事内容设计

诙谐寓言是笑话和寓言的结合体,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但是比单纯的笑话意义更加深刻,能让学生在轻松幽默的情境中领略到寓言故事的深意,在诙谐寓言中教师应注重情境的创设。比如:在《黔驴技穷》中,可以把驴子和老虎相互试探的过程配上轻松搞笑的背景音乐,让学生在欢笑中理解寓意。

(二)数字故事表征形式的设计

好的故事内容+新颖的表征形式=好的数字故事,所以,数字故事表征形式的设计也很重要。笔者对于数字故事表征形式的设计有以下几点思考。

1.创新式设计

普通的数字故事都是具象的,虽然容易理解,但是不够新颖。根据故事内容的不同,可以将数字故事进行创新改造,把一些文字可以翻译成图片、图标、图示等,比如:“水果”用一个色彩丰富的概念图代替,能更好地呈现故事内容;用逼真的图片取代模拟的图片,故事更具说服力;平淡型图片替换成创意型图片,更能吸引学生注意力;趣味型图片代替普通型图片,使故事变得生动活泼。当然,和谐的背景音乐和生动的讲解是创新式设计中不可缺少的元素。

2.扮演式设计

数字故事通常都是利用软件制作,而真实的场景才最容易引起共鸣,所以,教师设计制作数字故事时,可以尝试人物扮演的方法。课下预先录制故事,在课堂上进行播放,真实人物的表达能把故事形象化,对于学生理解数字故事内容起到一定的帮助。也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录制,让学生根据数字故事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最后,数字故事可以作为生成性材料被保存下来,用到以后的教学中。

3.整合式设计

在进行数字故事设计时,可以将现有的素材嵌到数字故事中,比如电影片段、动画片段等。契合数字故事内容的部分都可以适当地用于数字故事的设计,使数字故事更加立体,更加丰满。

(三)基于教学环节的数字故事设计

在小学语文寓言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学环节,数字故事的设计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以讲授教学的教学环节为例,数字故事的设计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导入环节的数字故事设计

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环节在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利用数字故事进行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学习语文课程,快速地跟上学习的节奏。在设计数字故事时,应该充分展示寓言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或者事物的特征,抓住学生的眼球,创设情境,将学生引到故事中来。这里的数字故事可能不是寓言故事的全部,也许是寓言故事中的一个点或者一个片段。比如:在《狐狸和乌鸦》的导入环节,可以这样设计(如表1)。

这样的导入激起了学生学习这则寓言的兴趣,学生思维随之进入积极状态[8]。

2.讲授环节数字故事设计

讲授环节是整个课堂中的重要部分,讲解寓言时,一般先让学生通过朗读对寓言进行整体感知,为理解重点句子及寓意做好铺垫。学生对于图声像俱全的数字故事更容易理解,所以,在讲授环节设计数字故事时,应该把整个寓言作为故事内容进行设计,可以用前面讲过的不同的表征形式来设计,经过可视化的方法把寓言表达出来。比如:在《亡羊补牢》的教学中,可以把寓言做成动画的形式,在讲授寓言时,播放数字故事,以其丰富的视听效果刺激学生多种感官,用生动的故事情节吸引学生,让学生对寓言有初步印象,在教师对重点句子和寓意进行点拨时可以结合数字故事中的情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活动。

3.拓展延伸环节数字故事设计

在组织寓言教学时,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有趣的寓言故事本身的分析去揭示和“消化”寓言的真正用意[9]。所以,在寓言教学中,拓展延伸环节是必不可少的,有时教师容易直接将寓意揭示出来,让学生去记忆,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利用数字故事呈现故事寓意并使其联系生活实际,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寓意,感悟真善美,鞭笞假恶丑。比如:在教学《蝉和狐狸》时,可以在课前找一些表演者通过角色扮演的方法扮演寓言中的“狐狸”和“蝉”,将生活中防止上当受骗的方法演绎出来,录制成数字故事,在寓言讲完之后,让学生来看看这些“蝉先生”是怎样拒绝“狐狸”的诱惑的。学习知识是为了更好的应用,把生活实际与寓言的寓意联系起来,有利于学生在明白道理之后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三、结论

小学语文故事 篇11

关键词:还原历史;学习语言;锻炼能力;传承文化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3-118-1

一、充分了解背景,还原历史

历史故事取材于历史,具有真实性的特点。而历史又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学生掌握的历史知识很少,缺少对历史背景的了解。幸好我们的学生处于一个信息多元的时代,所以我们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多渠道学习,引发体验,了解当时的背景,不能就课文讲课文。应该把故事的背景读“活”,把历史故事的背景鲜活地展示在学生的眼前。

如《三顾茅庐》中,要让学生了解刘备和诸葛亮所处的时代特点。《祁黄羊》中祁黄羊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内举不避亲,外舉不避仇”?还有许多的革命历史故事,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等,生活在物质供应丰富时代的学生难以理解想象当时的情况。要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了解革命年代所特有的环境、背景,了解红军长征途中所历经的艰难险阻等等。可以用从电视中看到过的内容来补充理解,让学生体会粮食在那个时代就是生的希望,把粮食给别人也就意味着把生的希望给别人,把死亡给自己。正因为这样,所以那时的一个苹果、一碗鱼汤才那样弥足珍贵。

只有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了解历史人物,从学生的视角最大程度地还原历史。

二、紧扣文本特色,学习语言

工具性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之一,所以无论什么样的课文我们在教学中都不要忘了它的工具性。选入课本的历史故事都经过了文学加工,写作上有各自的特色,语言比较规范。有很大一部分课文都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来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品质。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侧重引导学生学习这些优秀的语言,而不是在读懂故事内容上绕圈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学生这些能力从哪里来,就从语文课堂上来。这也是语文课堂的阅读与一般的读书读报的阅读不同之所在。我们的阅读课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辨析其感情色彩,推想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表达效果。

例如《公仪休拒收礼物》一文中,对不同人物的刻画,使他们的形象丰满于纸上。通过对公仪休和子明的语言动作,以及对管家神态的描写,把公仪休的智慧、子明对老师的尊敬和管家这类送礼人的谄媚刻画得栩栩如生。

我们要让学生真正感悟人物形象,还要引导学生揣摩人物内心,引领学生读懂文字背后的内容。在教学中可以抓住文章的一些空白点,让学生展开想象:人物在想什么?会说什么?引导学生将文字转化为活的形象,从人物的外在表现读懂人物的心情,丰满了人物形象。既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又可以使学生从课文中学到的语言在运用中得以迁移和内化,长期训练,学生就有了语感,为写作奠定了基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用教材,而不是学教材。

三、抓住故事特点,锻炼能力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是个统一体,我们反对将语文上成思想品德课,而希望学生在扎扎实实的听说读写训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而历史故事的特点就在于它的故事性,包含着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这些也是最吸引学生的地方,而这类课文就课文本身而言,是通俗易懂的。针对以上特点,如何引导学生复述课文,成了历史故事类课文教学的一个重点。这样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复述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体悟课文情感,传承文化

历史故事教材除了和小学课本中的其它类型教材一样,承担了知识的学习、语言的积累等任务外,还传承着我们祖国、民族的优秀文化。我国有两千年的文明史、两千年的灿烂文化,这些历史故事中或多或少都有所表现。尤其是一些古典名著,它们则代表着文学上的最高成就,是课堂教学中的经典例子。我们在教学历史故事教材时更应做好中华文化的传承。

例如《三顾茅庐》一文,在描写刘备第三次去拜访诸葛亮时有这样几处描写:“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我们读着这些句子,就能从中感受到刘备对诸葛亮敬重。再仔细研究,为何是“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为什么不能再靠近一点?为什么要站在台阶下,不好直接站在门口呢?其实在古代这都是有规矩有讲究的,这一切都是古代的礼仪文化。教师在课堂内外应该向学生略作讲解,引导学生去关注此类知识。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们还可以适当地进行《三国演义》故事的拓展,让学生感受到三国人物的智慧、风采,以及中国古代战术的奇妙,进一步体会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学语文故事 篇12

故事教学法就是指在教师讲授课程知识的过程中, 适当地穿插相关有趣的、简短的故事, 以强调所讲内容的知识, 从而活跃课堂的气氛, 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启发学生思考, 并且能从故事中直接悟出课文中的情节, 化复杂为简单, 寓教于乐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中使用故事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故事教学法的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故事教学法是一种辅助手段, 它对于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故事教学法的话, 就必须要保证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选择好恰当的故事作为课文的情节。一般来说,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故事教学法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 真实性原则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故事一定要保证真实, 因为如果所讲述的故事和本来的事实不相符合的话就会出现学生的质疑, 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因此,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状况, 在讲课的过程中, 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这种真实性的原则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

(二) 趣味性原则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运用故事是要引起学生的注意, 提高学生的兴趣, 以达到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目的, 这就要求选用的故事一定要有趣, 情节要生动, 同时要有新鲜感, 这样才能吸引学生。

(三) 针对性原则

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故事教学法, 所讲的故事一定要和课本的内容相一致, 不能脱节。因为只有针对性地讲述故事, 才能通过故事进行学习教学内容。为了能使故事具有针对性, 必须要从学生的思维出发, 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意识, 紧扣课本, 从课本中找故事。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故事教学法的途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故事教学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还能对整个课堂的效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故事教学法是这样进行安排的,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讲。

(一) 通过学生自己的表演, 提炼故事中的精华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通过故事进行教学时, 首先应该能够创造性地把教材知识看清楚讲明白, 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 要能对教材的知识进行教学的重组和整合, 只有这样积极合理地进行开发课程资源, 才能引导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 学习各种教学策略, 掌握课文中的主要内容。由于小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表演欲望都比较强,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就可以抓住小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与故事性的教材进行结合, 把课文的重点情节和内容编制成一个小的剧本, 让小学生进行表演, 这样他们通过自己的角色就可以把故事人物很好地展现出来, 理解文中的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 通过多媒体教学, 构建故事的情境

一般来说,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都是活泼好动的, 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比较强烈, 同时他们的自控能力相对来说还比较弱。这样一来, 他们很容易对这一事物产生兴趣,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 如果缺乏变化的话, 他们的兴趣也会随之而消失。因此, 教师应该采用新型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愿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应用故事法教学可以采用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构建故事的情境, 这样可以将声音影像都结合起来, 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都能受到干扰, 吸引学生进入到课堂教学中, 然后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进入到故事的情境, 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

(三) 通过延伸课文, 开发故事资源

一般来说, 通过故事都能给小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 教师可以抓住他们的这个特点, 让学生通过延伸课文, 进行开发故事的资源。当然, 在写作文的过程中, 想象是最主要的过程, 教师就应该让学生放飞想象, 自己编织故事。只有学生的异想天开, 才能促进他们的发展, 让他们体验成功, 感受故事教学的快乐。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故事教学的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故事教学最集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有利于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

在初中语文课堂中运用故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得到启发, 并且在认识和理解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的发展。

(二) 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故事教学法作为一种讲述性的教学, 能够帮助学生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 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 从而对课文有一个生动的表象。在课堂上, 适当的故事可以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加深对语文知识的吸引和记忆, 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启发,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 有利于学生认识和理解语文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语文课文中的内容十分丰富, 课文中讲述的内容情节比较多, 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一些最基本的元素, 正是因为这些, 学生是很难能够身临其境地去认识和理解的, 因此, 语文教师必须要采用适当的故事教学帮助学生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总而言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故事教学法, 不仅能够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 还能增加课堂的活跃气氛, 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可以说, 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因此,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 只要我们能抓住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一定能使他们达到成功的彼岸。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教师对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 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和效率, 对于小学语文课程来说, 故事教学教学法的运用给小学语文教师带来了希望, 也成为一种积极的尝试。本文主要针对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以便给教师提供一定的帮助和指导。

关键词:故事教学法,小学语文,应用

参考文献

[1]施海燕.小学语文教学中故事的运用[D].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2011 (1) .

[2]徐波.历史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石家庄学院学报, 2006 (5) .

上一篇:无功功率补偿装置下一篇:颈型颈椎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