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语言教学策略

2024-10-11

幼儿语言教学策略(通用12篇)

幼儿语言教学策略 篇1

幼儿语言活动就是通过阅读文字和图片、视频等信息, 了解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人或事, 它是幼儿、教师、作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幼儿正处在语言积累阶段, 教师必须激发幼儿参与阅读的兴趣, 使他们的认知和感悟能力在阅读过程中得到提高, 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我们教师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 提高幼儿的主体参与意识。

一、通过多媒体让幼儿学会倾听, 从中发现有 价值的问题

随着多媒体设备的不断更新, 我园已经安装了交互式电子白板, 这套系统附带的软件资源, 教师上课时可以随时调出, 供幼儿欣赏。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 以此来吸引幼儿的有意注意。为了培养幼儿学会倾听的习惯, 笔者利用现代教育装备资源, 科学呈现信息, 取得了很好的教育实效。

例如:在讲解《雪地里的小画家》时, 笔者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播放相关动画视频, 幼儿很想知道故事里要讲什么内容。在讲完故事后, 教师可进行问题设置:“故事中有哪些主人翁, 为什么说他们都是小画家呢?”这样做可以训练幼儿集中注意力, 保证活动质量。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让幼儿通过欣赏视频和倾听故事, 说出自己的所悟所感, 有效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 落实幼儿主体地位。

二、让幼儿感受图书馆环境, 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素养是培养幼儿综合素质的关键因素。我们应尽量减少缺乏能力培养的书面作业, 要留给幼儿充足的时间走进图书馆, 让幼儿有精力去阅读, 使幼儿在阅读中拓宽知识面, 丰富知识信息。如通过图情课的学习, 幼儿了解了图书馆的功能和布局, 学会了图书资源的检索和借阅的技巧, 学会了如何向他人推荐优秀书目。同时, 教师也应适时推荐适合幼儿阅读的书目。

例如:《狄克和猫》《我会打扫卫生》《蛇女》等对幼儿来说, 都是阅读书目的首选。教师可以让幼儿自由选择阅读, 之后再进行交换阅读。当每个幼儿把这几本书都阅读之后, 教师组织一次交流会, 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故事的大概内容, 从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还应为幼儿创设和营造书香氛围, 让幼儿感受到图书馆的浓厚氛围, 引导幼儿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广泛阅读, 培养阅读习惯, 提高阅读能力。

三、让幼儿学会在全体中阅读, 提高幼儿合作 学习能力

在语言活动中, 由于幼儿的个体异性, 导致幼儿的阅读参与程度不同。教师在开展阅读活动时, 可充分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刺激幼儿阅读的积极性, 提高幼儿阅读的参与度, 让幼儿学会在全体中阅读, 提高幼儿合作学习能力, 全面提高幼儿的阅读素养。

例如:在学习《祖国妈妈我爱你》时, 笔者让幼儿课前进行网络阅读, 了解我国各地的名胜古迹、经济发展、历史文明与社会进步等信息, 从而使幼儿深刻理解我们为什么要热爱自己的祖国。开展活动时, 教师让幼儿尽情表达自己的感想, 说出自己的体会, 结合阅读实践和生活实践, 谈一下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让幼儿学会表达, 以质疑引发幼儿的参与 兴趣

语言是思维表达的一种重要方式, 是增进彼此共识的不可缺少的工具。因此, 在语言活动中, 要及时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所思所感用语言表达出来。不仅说出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还要把自己不明白的地方说出来, 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 大家一起探索, 以质疑引发参与兴趣。

例如:在进行《小蝌蚪找妈妈》的看图说话时, 采用了让幼儿说故事的形式开展活动。上课时, 笔者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播放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 只不过动画片里没有声音, 让幼儿配上旁白, 鼓励幼儿说出故事里的主人翁和故事大意, 同时鼓励其他幼儿质疑, 共同探讨故事内容。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 以质疑引发幼儿的参与兴趣, 综合提升幼儿的阅读品位。

五、利用教育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方法, 培养幼 儿自主阅读能力

让阅读成为幼儿生活的一种习惯, 对幼儿的终身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阅读是幼儿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幼儿的阅读实践。幼儿通过阅读, 在主动思考中加深了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从而受到启迪, 培养了阅读习惯, 提高了自主阅读能力。

现在很多家庭都有计算机或者平板电脑, 很多家长的手机都开通了上网功能, 尤其是智能手机的问世, 使手机上网就在弹指一挥间, 幼儿可以便捷地查询相关信息, 也可以在电脑上或者手机上阅读电子书籍。比如在新浪读书网、腾讯读书网、文学网等很多优秀的网站上阅读优质图书资源, 丰富幼儿的阅读量, 这些都有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自主阅读能力。

六、网络阅读还需教师关注幼儿课后活动情况

当前盛行网络阅读, 教师要关注幼儿课后的活动情况, 课堂阅读的完成并不意味着语言活动的结束, 教师还要关注幼儿课后的活动动态, 对幼儿的阅读心得进行比较详细的调查, 在网上进行评价分析。同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 构思下一次活动的阅读内容。让幼儿实实在在参与到教与学的各个环节当中, 真正做到以幼儿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七、结束语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 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我们要带领幼儿享受阅读的快乐, 感悟语言的魅力。今后的幼儿语言活动道路上, 我们要加大探索力度, 革新教育理念, 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以幼儿为主体, 充分调动幼儿自主阅读的积极性, 使之主动参与阅读的过程, 才能使幼儿的语言功能日趋完善, 幼儿才能享受阅读的快乐, 开阔视野, 增长见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续胜华.如何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J].新课程 (上) , 2012 (6) :122.

[3]徐宁.让多媒体成为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朵奇葩[J].课程教育研究, 2013 (2) :44.

幼儿语言教学策略 篇2

【摘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发展语言认知水平是大班幼儿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分析了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包括具备一定的语言学习综合能力及个性化特征明显等,同时探讨了大班幼儿的语言教学策略,包括利用真实生活情境实施语言教学,结合表演活动及手工操作活动实施语言教学,采用差异化语言教学法让幼儿学习语言知识。【关键词】语言发展;大班幼儿;教学策略;特点

幼儿时期是发展语言能力及提高语言认知水平的关键阶段,因此要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进行相对应的教学,以便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语言交际能力。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大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语言发展的具体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班幼儿语言的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1.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多为5岁~6岁,相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大班幼儿具有更强的理解能力及观察能力,需要采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变得更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班幼儿所具有的语言发展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具备一定的语言学习综合能力。大班幼儿不但能够学习到不同的语言形式,同时还可以对语言含义进行感性的揣摩;当幼儿通过揣摩了解语言含义之后,会尝试对类似语言进行推测。如教师告诉幼儿橙子及梨是水果,则幼儿通常会问教师香蕉及柚子是否同样是水果。(2)个性化特征明显。幼儿会变通及选择性地模仿日常生活或动画片中听到的词语,从而创造性使用模仿到的语言,因此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例如国产动画喜羊羊当中的台词经常被大班幼儿模仿及使用。(3)语言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及不断积累的学习过程。大班幼儿能够独立探索应用日常语言的规律,并能够在好奇心及表现欲望的驱使下不断积累语言词汇。如当幼儿听到一个有趣的故事时,就会尝试复述故事内容,或在复述故事时增加新词汇或情节。2.大班幼儿语言教学策略分析

2.1利用真实生活情境实施语言教学,使幼儿学会正确运用语言

现实生活为幼儿语言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情境,为了利用真实生活情境实施语言教学,则教师可以带领大班幼儿走出课堂及融入社会,并让幼儿切身体会真实生活中的事物。例如在春天可以去郊游踏青,夏天则到池塘边观察小蝌蚪或小青蛙,在秋天为幼儿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及和幼儿一起赏月,到冬天时让幼儿认识白雪。当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融入现实生活时,就会在内心产生强烈的感受,并乐于用语言表达自己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新鲜事物。如此一来,[2]

[1]幼儿不但能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学习到语言知识,同时也可以在具体的情境当中练习及运用语言,实现学与用的统一。此外,还可以利用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展开话题讨论,如讨论怎样成为父母的小帮手等,以便能够让幼儿在生活中时刻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2.2结合表演活动及手工操作活动实施语言教学,以丰富幼儿的语言词汇

大班幼儿通常具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望,因此教师可利用表演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对动物词汇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事先制作好绘有简单动物形象的帽子,在上课时将帽子分发给幼儿,并让幼儿利用帽子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随后教师可在进行表演活动的过程中告知动物名称,以便能够让幼儿更快地掌握动物类词汇,并学会正确表达动物名称。另外,在开展表演活动时可鼓励幼儿采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学会运用更多的语言。手工操作是大班幼儿比较喜爱的一项实践活动,且多数幼儿在手工操作时喜欢自说自话,因此教师可利用手工操作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学习小兔子时,教师可发给幼儿折纸,并引导幼儿动手折小兔子;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幼儿说出自己已经折好的部分,如兔子的眼睛、耳朵及尾巴等。

2.3采用差异化语言教学法让幼儿学习语言知识,以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差异化语言教学指的是根据幼儿的个性化特征及学习能力开展语言教学,为了保证差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鼓励幼儿积极与自己的小伙伴进行交流,并在交流中分享自己所获得的深刻体会及生活经验等,例如可交流旅游经验或到动物园观看动物的经验等。此外,可以在实施绘本教学时利用差异语言教学法。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先设定一个多数幼儿都可以完成的语言学习目标,随后在进行阅读活动及看图说话活动时充分考虑不同幼儿的语言学习能力差异,实施对应性的语言学习指导,以便能够确保所有大班幼儿都能够在绘本教学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3.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言教学对于大班幼儿日常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应充分关注幼儿语言教学,并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参考文献】

[1]颜香.入情入境悟语感循序渐进塑语言--浅谈幼儿语言的培养[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7):224.[2]于滢慧.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提高幼儿语言表演艺术指导技能[J].华章,2011,(29):268.[4]

巧用教学策略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篇3

关键词 策略 促进 语言 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0127-02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语言是幼儿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在幼儿的认知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幼儿社会化、个性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幼儿在运用语言交流的同时,也在发展着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景的能力、组织自己思维的能力。因此,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至关重要。在新《纲要》中,幼儿园语言领域总目标为:喜欢与人谈话、交流、礼貌讲话;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那么,在幼儿园里,老师应如何促进幼儿语言发展呢?围绕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我巧用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在游戏中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开展语言活动,能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互动中来。枯燥的语言学习就会变得有趣,简单重复的练习也会因游戏而变得生动起来。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加强个人经验与所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促进语言包括早期阅读和读写的动机愿望,不断获得学习语言的快乐。如在引导小班幼儿学说“上面”“下面”“前面”“后面”等方位词时,我首先采用了游戏《小老鼠,藏在哪儿》,将小老鼠藏在大树上面、大树下面、屋子里面、屋子外面,让幼儿大胆说出小老鼠藏在哪儿,并反复练习“上面”“下面”“前面”“后面等方位词。”接着运用游戏《小老鼠不见了》,将小老鼠藏在教室的各个角落,请幼儿寻找,引导幼儿用所学的方位词说说,你在什么地方找到了小老鼠。最后,运用游戏《我也藏起来》,请幼儿藏在四周, 教师寻找,引导幼儿相互说说自己藏在哪里,巩固对方位词的练习。整个活动以《捉迷藏》的游戏为主线,幼儿在富有童趣的游戏中积极互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二、在活动中增强幼儿的语言记忆能力

1.在故事中记忆。故事是幼儿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爱听故事是幼儿的天性,它与幼儿密不可分。在语言教学中,我常常把语言内容用一些恰当的关联词语或过度句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这样幼儿听起来生动有趣,易于理解记忆。如在教大班幼儿学习绕口令《猴和狗》时,我就把这首绕口令编成一个简单而有趣的故事:“猴子和小狗,一只在树上,一只在树下,我怕你,你也怕我,最后相互吓跑了。”在活动中,老师重点引导幼儿练习狗(gou)和猴(hou)的发音,幼儿能愉快的参与在活动中,并能较好的念出绕口令。

2.在情景中记忆。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能引起孩子的情感体验,展开积极地思维,理解作品。如在中班故事《三只蝴蝶》的教学中,我请来了几名大班幼儿戴上头饰,分别扮演三只蝴蝶和三朵花姐姐,进行情景表演和角色对话。在活动中,幼儿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讲述故事中反复出现的对话和短句,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3.在操作中记忆。《指南》指出:“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所以,在语言活动中,教师应根据语言教学内容,提供给幼儿可操作的材料,让幼儿和教师一起摆一摆、拼一拼。如在小班看图讲述《小猫在哪里》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五只小猫、草窝、床、椅子、篮子等卡片,让幼儿一边操作一边复述看图讲述内容,学习正确使用介词“在”和方位词“上”“下”“里”,并教会幼儿短句。这样幼儿在玩中学,在玩中记忆。

《指南》中强调,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兴趣,让幼儿带着乐意的、愉快的心境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从而达成积极主动、卓有效率的学习效果。

4.表演记忆法。根据《语言》具体内容,编一些简单、形象、有趣的动作,帮助幼儿理解,通过动作表演,增强幼儿记忆。如教中班幼儿学习儿歌《小雨点》,为了让幼儿理解象声词“沙沙沙”,想象“小雨点”落下的声音,以及掌握 “张”“摇”“拔” 等动词,教师可引导幼儿表演花儿“张嘴巴”、鱼儿“摇尾巴”、苗儿“向上拔”等各种模仿动作,边做动作边学儿歌,符合幼儿好动的特点。

三、在交往中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是在运用中发展起来的,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可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如在 “娃娃家”游戏时,“妈妈”和前来做客的客人发生了争执,“妈妈”跑过来告诉我。 这时,我说:“那怎么办呢?”“妈妈”说:“我又不是真的妈妈。”旁边的幼儿就开始提醒她:“可是你现在就是妈妈啊!”这种情况下,我退出了“娃娃家”,旁观孩子的表现。“妈妈”在争执之中不断地为自己辩解,这也锻炼了她的口语表达能力,并且让她学会了怎样去处理问题,而不是一味为自己开脱。使幼儿在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的表达以及动手操作等实际交往的互动活动中,使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总之,教师应该把目光投向孩子,关注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采用符合学期教育规律的方式组织活动,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幼儿语言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 篇4

语言教学提问的依据是教学内容, 从幼儿的个性特点出发, 有针对性地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问。这要求教学设计涵盖语言运用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的问题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目标与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目标, 问题既能突出教学重点, 又能突破教学难点, 那么, 教学的有效性才会显现, 才会激发幼儿积极思维, 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

设计有效的问题时, 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 例如, 为什么要设计这样的问题、设计这样的问题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哪些作用, 幼儿回答会出现哪些情况, 等等。问题要以幼儿的语言发展为本, 具体设计时要做到三个方面:一是设计的问题要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幼儿经过思考能够得出一定的结论;二是设计问题时, 应附有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且答案不具有唯一性;三是幼儿回答问题时, 教师采用赏识教育方式, 多激励、多表扬, 激发幼儿回答问题的信心和热情。

二、问题设计的科学化

1. 尊重幼儿的差异性。

幼儿是语言的学习者, 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教师面对一个班级几十名个性差异明显的幼儿, 设计提问、组织阅读、组织教学语言、让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回答问题等, 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进行。此外, 由于每个幼儿生活的家庭教育背景不同, 每个幼儿父母接受的教育程度不同以及育儿的方式不同, 由此造成幼儿的语言认知也各不相同, 幼儿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会出现千差万别的回答。这时, 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回答, 正确对待他们的结论, 鼓励他们用各自熟知的语言来回答问题, 以调动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设计的问题具有层次性。

幼儿学习语言是一个系统的工程, 需要一个过程, 不可能一蹴而就, 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层次性, 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这样可以提高幼儿学习的效率, 使幼儿逐渐树立学习语言的自信心, 有助于使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使幼儿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回答方式。

3. 设计的问题具有适度性。

由于幼儿的个性差别很大, 幼儿的语言认知、语言组织、语言表达等能力十分有限, 回答问题也会差别很大。因此, 教师设计的问题要具有适度性, 即问题不能过难, 使幼儿不知所措, 这样会打击幼儿学习的积极性;问题也不能过易, 过于简单的问题对幼儿的语言开发和能力发展都不利;难度适中的问题, 面向绝大部分幼儿, 有助于推动语言教学的顺利开展, 问题设计的整体原则是“跳一跳摘到桃子”, 即经过幼儿的努力思考, 问题可以得到解决。

三、教学提问的技巧性

1. 提倡互动提问。

传统的提问教学一般是教师提问、幼儿回答, 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往往会造成课堂教学气氛的沉闷, 师幼互动环节缺失,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发展受到限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 要构建开放式课堂, 教师既要尊重幼儿个性, 又要提升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这需要教师做到语言教学有扶有放, “扶”是指导教学, 引导幼儿从分散的状态迅速进入集中的学习状态, 指导幼儿运用科学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有效学习;“放”就是不限制幼儿的语言发展和思维发展, 不要有意造成幼儿发展的束缚, 要给予幼儿语言交流活动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师幼是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关系, 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 而幼儿则是学习的主体, 强化师幼的互动性, 使师幼双向交流、幼幼双向交流、学习合作小组交流等逐渐成为现实, 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活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使幼儿真正获得发展。

例如, “小红帽的故事”教学中, 我播放一段视频, “小红帽的外婆躺在床上……”当幼儿正看得起劲时, 我顺势提出问题:“你们从什么地方看出小红帽的外婆生病了呢?”这个问题没有限制幼儿语言的思维, 反而开发和拓展了幼儿的语言思维, 幼儿的回答也是五花八门, 如“小红帽的外婆大白天盖着被子。”“小红帽的外婆头上还搭着湿毛巾。”“小红帽的外婆在床上发出痛苦的哼哼声。”还有一个幼儿说:“你说得不对, 小红帽的外婆都哭了。”这里, 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有力促进了幼儿语言教学的深入开展。

2. 把握提问的技巧。

幼儿回答问题与中小学生回答问题的方式有很大的不同, 幼儿从接受问题的信息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时间一般要大于中小学生所用的时间。再加上各个问题的难易程度不同, 幼儿的个性和认知也不同, 回答问题的时间差异也就较大。这时, 教师要给予幼儿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间, 充分给予他们组织答案的时间, 否则, 容易打击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挫伤幼儿的学习自信心。同时, 提出问题的时机也需要教师去把握、去斟酌, 例如, 幼儿的注意力分散时可以提问, 幼儿打瞌睡时可以提问, 幼儿做小动作时可以提问, 课始、课中、课尾也可以提问……

3. 注意幼儿回答问题的鼓励性。

既然师幼是一种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关系, 那么, 面对幼儿各种各样回答问题的方式和答案, 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成果, 对待幼儿的回答一视同仁, 尽量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 引导幼儿运用科学方式回答问题, 使幼儿跟上教师的教学节奏, 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欲望。

总之, 提问是幼儿语言教学常见的一种方式, 提问应从设计突出提问点、提问设计科学化、教学提问的技巧性等方面进行大胆实践, 尤其是要尊重幼儿, 以幼儿发展为本位, 强化幼儿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才能真正提高语言教学的效率。

摘要:提问是一种教学的方式, 能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提升, 培养幼儿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 教师要采取恰当的策略, 找准教学时机, 提出针对性、启发性、时效性强的问题, 引导幼儿综合运用语言, 促进幼儿的成长。本文从教学设计突出提问点、问题设计的科学化、教学提问的技巧性等方面探讨了幼儿语言教学的提问策略, 对提高幼儿语言教学效率是十分有益的。

幼儿语言教学策略 篇5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的意义 语言是人的重要能力之一,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语言是人类籍以交流思想、互通信息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工具。“语言是一切智力发展的基础和一切知识的宝库。同时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从它开始,通过它并回复到它那里去”(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所以必须抓紧这一“黄金时段”,促进幼儿的口头语言及书面语言对应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书面语言的视觉感知辨别能力的发展,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发展幼儿语言的主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并要求“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而语言教学活动是幼儿习得语言经验的主要渠道,那么提高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的背景。

鉴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存在着“负效”、“无效”“、低效”、“高效”几种情况,我们悉心分析研究了我园近年来语言教学状况,发现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明显存在着造成教学低效性的一些问题:一是教师们缺乏对语言教学活动内容特点的研究与掌握,表现为所有语言教学活动呈现一种模式的现象,譬如将谈话活动与讲述活动混为一谈。二是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环节中,忽略幼儿成为流畅阅读者的策略预备能力了设计的环节,缺失了对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三是教师大 都将语言活动教学与幼儿认读汉字割裂开来。四是教师不注重幼儿对语言和语法的敏感性。五是语言教学活动目标不明确,大而笼统,缺乏针对性,缺乏可操作性,没有幼儿能力发展目标。

二、课题的界定

所谓“课堂教学有效性”,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时间内组织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发展与优化提高达到的程度。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从幼儿的角度来讲,时间、结果、体验是考量幼儿有效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

三、本课题在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和趋势分析

有效教学研究是国家十五课题,中小学开展得比较好。但在幼儿园可以说是一个空缺,针对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研究还并不多见,尚未见成熟的见解,而这正是本课题所关注的。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论与策略》。

(二)优化课堂教学方法丛书。

(三)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

(四)袁 坤.培养反思力。

(五)熊川武《反思性教学》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10月出版。

五、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目标

(一)研究内容 1.教材处理的有效性; 2.教学目标制定的有效性; 3.教学活动策略的有效性; 4.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5.语言活动教学反思的有效性; 6.语言活动教学提问的有效性; 7.主体参与的有效性; 8.知识建构的有效性; 9.师幼互动的有效性; 10.幼儿发展的有效性。

(二)研究目标

在实践中探究、反思、总结有效的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策略和解决途径,积累有效的第一手研究素材和成果,为今后的语言教学活动的实践及各学科领域教学活动实践提供一些可供学习研究和参考的教学案例、课例与模式。

六、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采用了行动研究法、文献研究方法、调查研究方法、实验观察方法、经验总结法等。

七、研究的过程与措施

(一)课题研究设计 在现行幼儿园阶段教育的语言教学活动中,开展有效教学研究,下设2个子课题,它们分别是: 1.语言教学活动提问有效性策略研究。2.语言教学活动反思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二)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研究过程 前期准备阶段。一是走进班级听课,进行观察与调研,对我园常态语言教学活动实况作进一步 的了解、分析与评价;二是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对国内外该课题研究的状况进行了解,对课题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作初步论证,形成立项报告与初步的研究方案。行动研究阶段。一是根据前期对语言教学活动的调研与分析,根据自身存在的迫切的主要的问题,根据“有效、优化”的原则,确立行动研究突破口,即优化语言教学活动提问有效性,提高语言教学活动效益的主打做法(优化策略);二是根据确立的优化策略,分年段以年级组为单位开展语言教学活动行动研究;三是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对教师的语言教学活动提问进行定量的分析,作好阶段性总结,并根据研究的实际情况与发展,做出相应的研究调整与改进;四是撰写课题中期报告,邀请有关专家作中期评估。

八、研究成效分析

(一)教师们的教育理念有了提高。明确了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性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提高了教师语言教学活动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意识及语言教学活动反思的分析意识;促进了教师的教育行为及技能的提高;促使教师学会了积累,养成了写教学日记、教学随笔、教学反思的习惯;促使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促使教师成为教学研究的主体;支持教师学会主动地发现和解决自身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师幼有效互动,增强了语言教学活动的实效性;提高了一线幼儿教师驾驭教材及教学活动的能力;促进了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教师们语言教学活动有效性策略有了提高。1.教师们语言教学活动提问有效性策略有了提高

(1)设计文本中有利于幼儿联想、想象的问题,促进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如中班的尚老师,在语言教学活动《春天的电话》中,向幼儿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春天的一个夜晚,突然想起了雷声,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听见了,会反生什么事情呢?”

(2)设计开放式问题,促进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让幼儿从不同角度来思考问题,发展其扩散思维的能力。如,大班田老师在《梨子小提琴》语言教学活动中,提问幼儿:“你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等判断分析性问题;中班尚老师提出的“如果你是小蛇会说什么,你会用什么办法?”等假设性问题以及创造性问题等等,引发幼儿掌握概念,进行判断、想象和推理,以促进幼儿多项思维能力的形成。

(3)设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促进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如,中班梁老师在语言童话《想飞的小象》教学活动中,在活动的重点、难点处预设问题,促进幼儿经验的提升。组织幼儿开展讨论:“小象有什么本领?它最后还想飞吗?为什么?”

(4)设计具有双向性的问题,促进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如大班朱老师在童话故事《小小设计师》语言教学活动中,出示了两张名片,让幼儿观察,鼓励引导提问:“看到这两张名片,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问题要提?”幼儿说:“我想知道名片上都有什么?他们是怎样设计的?颜色可不可以不用白色,设计成多彩的?是不是什么形状都可以?人和人见面时为什么要互送名片?老师你有名片吗?我为 什么没有?”等等。教师在语言教学活动中“以教促思”,让幼儿学会学习,不仅授以“鱼”,而且授以“渔”。

(5)设计程序性的问题,促进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如在故事《小蝌蚪找妈妈》的语言教学活动中,将“故事中都有谁?”“小蝌蚪分别问了哪些动物?”“他们是怎样说的?”“最后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改为“小蝌蚪为什么问了那么多动物都没有找到妈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这样的问题,引导幼儿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从而加深幼儿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6)设计整体性问题,促进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如,教师巧用破题法,提出“听完故事后你有什么感受?故事里都讲了什么?狐狸和狮子没听音乐前他们在干什么?小动物听到了这么美妙的音乐,它们又有什么想法?音乐把森林变成了什么样的森林?从自己喜欢的颜色中挑出一种能和音乐相匹配的颜色,为什么?”等问题,积极鼓励幼儿去联想,去想象,力求做到文内文外融为一个整体,从而达到幼儿自然运用语言去表达真实思想的效果。

(7)设计幼儿质疑的问题,促进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如:大班田老师在执教童话故事时,让幼儿自主阅读、生发问题。幼儿整体感知文本内容后,在田老师的鼓励下,提出了他们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个故事的名字为什么要叫《梨子小提琴》呢?”“为什么狐狸听了音乐后,不去抓小鸡了?狮子不去抓小兔子了?它们为什么要去听音乐呢?”(8)设计面向全体幼儿的问题,促进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如大班董老师执教的散文《春雨的色彩》语言教学活动中,采用“八面骚扰法”从教学目标出发,问幼儿“春雨发出什么样的声音?”董老师追问:“想一想、说一说春雨还会落在哪里,引起什么变化? ”老师接着又问:“春雨的声音好听,本领也不小,那谁能说说春雨是什么样子的呢,像什么?”

2.教师语言教学活动反思的技能有了提高

(1)反思语言教学活动目标制定的有效性。过去是从教师教育的角度提出的教育目标。现在是从幼儿学习的角度提出的学习目标,把幼儿作为主体。采取了布卢姆ABCD编写学习目标的方法,编写了认知目标:学习“黄澄澄”、“金灿灿”、“红彤彤”“五颜六色”等词汇,认识汉字︰果山、树林、花园、田野;技能目标:会用恰当的词汇,连贯的语言描述秋天颜色;情感目标:理解文本,表达对秋天的喜爱及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使目标制定的行之有效。

(2)反思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例如,我园中班刘老师在教诗歌《家》时,注重了情感目标的达成:一是在导入时采用了谈话的方法,为幼儿营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激发了幼儿想学诗歌的欲望。二是在学习诗歌时,采用了观察发现法,为幼儿提供了色彩鲜艳、形象逼真的图片教具。如:出示白云、小鸟、鱼儿、种子以及蓝天、树林、小河、泥土等图片,启发幼儿匹配图片,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了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三是关注每一个幼儿,追求提问的有效性,为每个幼儿创造开口说话的机会,使其体会成功的喜悦。例如,刘老师问幼儿: “为什么说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孩子们发言积极,思维活跃,不同层次的幼儿都有话可说,有话敢说。

(3)反思语言活动过程设计的有效性。如一位老师在反思语言教学阅读活动—— 俄罗斯童话故事《拔萝卜》时写到:一是活动方案语言学习的设计体现了全语言教学的理念。二是语言阅读活动教育目标的设计体现了全语言教学的理念。三是活动过程设计的有效性是永恒的追求。①导入环节的设计,运用了激趣、迁移法,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想说、敢说、能说的语言环境。②幼儿自己初步整体感知、识别图片,理解故事内容的环节的设计,运用了感知发现法,让幼儿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去讲述、去想象、去感悟。③图文对照,教师与幼儿一起阅读讲述,引进新的阅读经验的环节,运用了图文对照法,提示幼儿发现季节有什么变化?人物有什么变化?谁是你最先看到的人物?谁是你最后看到的人物?请你给他们排个顺序,以理清文本的脉络,积累、学习新的阅读经验。④重点阅读,开展活动,理解内容,体会情感环节的设计,运用了突出重点法和朗读体验法、分组讨论法、排图阅读法、幼儿自主阅读法相结合的方法,深化了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情感的体会,使活动达到了高潮。⑤结束环节的设计,运用了朗读法,让全班幼儿齐诵《团结力量大》这支童谣,再次升华了文本情感。总之,这次活动设计环环相扣,脉络清晰,有主有次,重点突出,是全新教学理念的架构和体现。

(4)反思语言教学活动的过程的有效性。如何提高语言教学活动 的有效性,一直是我们教师教学研究的重点。每一个教学环节,都应围绕教学目标服务,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使教学活动流畅、有效。如大班刘老师设计的看图讲述活动《贝贝的一天》的教学环节新颖,有创意。第一个环节听音乐,提要求;“把自己一天最想做的事画出来”。第二个环节老师让幼儿感知讲述对象时,将文字与图画相结合,且太阳的形状、光芒、颜色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这四个时间词和四幅图片的巧妙结合,充分显现出了老师的良苦用心,让人耳目一新,极大地调动了幼儿讲述的兴趣,也符合幼儿认识汉字的特点。接下来让幼儿将8幅图片按出示的时间顺序加以排列,并用句式“因为„„所以„„”讲出自己的理由,幼儿将自己要表达的意思说得流畅而连贯。这个环节是开放的、自主的,摆法不一,但都合情合理,孩子们都能自圆其说,充分显示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第三个环节是引进新的讲述经验,老师示范性地讲述了一段话,并将承接词及承接句式:“先„„接着„„然后„„最后„„”引进了讲述活动,使幼儿讲的言之有序,且避免了语病的出现。第四个环节是扮角色迁移环节。幼儿们有的扮警察,有的扮厨师,还有的„„幼儿们不仅装扮成他们的模样,还用新的讲述经验讲述他们一天的工作、生活。整个过程环环相扣,脉络清晰,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廖绿叶

幼儿园语言活动教学的德育策略 篇6

关键词:幼儿教育;语言活动;德育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135-01

就目前的幼儿教育而言,仅管家长在学前对幼儿进行了悉心的教导,幼儿在语言、知识和智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这并不能表明幼儿的学前教育是成功的,恰恰相反,幼儿的学前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失败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道德素质的缺失。很大一部分的幼儿在成人阶段表现出了很大的道德问题。二是责任感的缺失。成人阶段没有责任感的意识,无法担当社会和家庭的重任。这一切的结果都归结于幼儿道德教育的失败,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幼儿的道德素质呢?下面将从语言角度出发,详细的阐述通过对幼儿语言的德育教学来提高幼儿的道德素质的策略。

一、通过对事物由表及里的认识来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

现在绝大多数的幼儿教师选择通过游戏或认识新事物的方法来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熟不知这些方法只是让学生学习到了新知识,却没有在道德上进行一个系统的改变。很多教育工作者认为幼儿的认知能力还处在一个很低的层次,他们根本不具备认知的能力,其实不然,三到六岁是提高幼儿认知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系统的训练可以很好的提高幼儿认知的能力。教师可以让幼儿从判断对与错开始。比如教师可以让孩子们观看《小猪上幼儿园》,让孩子们判断故事中小猪的行为是对的还是错的。教师先让孩子们描述故事的情节,三到六岁的孩子已经可以流利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了,在孩子们表述完故事情节之后,教师就可以让孩子们总结小猪产生此结果的原因,紧接着就可以让孩子们判断小猪行为的对与错。一个简单的故事就让幼儿认识了对与错,最后教师还可以让幼儿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来检查是否做过和小猪同样的故事。这时有的孩子就会羞愧的点点头,有的孩子则会大胆的承认:“我早上也会睡懒觉,也会不刷牙不洗脸,我知道了这样做是不对的,我以后不会再睡懒觉、不会不刷牙不洗脸了。”学生由思想上的认知逐渐的过渡过规范自己的行为,可以说是德育教育的成功了。

二、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游戏是教育幼儿的绝佳方式,学生在游戏中不但可以体会到快乐的感觉,而且可以培养他们的综合表现能力。首先游戏可以培养学生谦逊的品德。在游戏中必然会遇到角色分配的问题。如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时,学生就会分配谁是老鹰、谁是小鸡、谁是鸡头,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机会当上老鹰,也就是说必定要有学生做出让步,从而培养了他们谦逊的品德。其次游戏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游戏是所有的小朋友在一起玩的,这其中会涉及到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了让别人了解到自己的想法,为了达到游戏的目的,学生需要在交流和合作中共同完成。比如在玩“过家家”时,学生之间就需要讨论“下班之后干什么?”、“晚饭吃什么?”等等问题,他们通过商量决策游戏的进度和结果。另外游戏可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游戏不仅仅是一个愉悦的过程,更是一个完成任务的过程。在这其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如在“过家家”中会遇到“盐没有了怎么办?”、“家里的家具怎么摆放?”等难题,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学生要通过思考和行动来加以解决。由上可知,游戏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对于学生德育的培养也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在游戏中融入德育的理念,才能让学生玩的快乐,玩的实在。

三、通过语言教育向学生传达德育理念

语言是传达教育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最能体现出一个人素质修养的活动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直接利用语言向学生传达德育的理念,第一,让学生养成礼貌用语的习惯。礼貌用语是我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体现,而现阶段礼貌用语的缺失成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病态的现象。很多学生具有丰富的学识,却没能养成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导致其一开口就引起了别人的反感,更别提如何去展现自己丰富的学识了。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学会说“谢谢”、“对不起”、“请”等礼貌用语,从这些简单的礼貌用语开始,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第二,让学生会用特殊句式。特殊句式包括疑问句、反问句等,熟练运用这些特殊句式有利于表达出学生内心强烈的情感。第三,教师做好道德的良好傍样。作为学生信赖的对象,教师要注重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一言一行,只要教师在平时能够注重自己的言谈,学生必然会受到教师的熏染。比如当教师在请学生起来回答问题时,就可以说“请”;当教师在接电话时,就可以说“您好”;当一个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就可以说“谢谢”,教师要懂得正确运用生活中的礼貌用语,这样学生就会感觉到教师是自己的榜样,自己也应该像老师一样养成用礼貌用语的习惯。如此,学生就会慢慢的向老师学习,从而把老师的习惯当成自己的习惯。

俗话说的好“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可见幼儿教育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是何其的重要。幼儿教育的好坏必将影响其一生。然而由于每一个幼儿都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在德育方面也接受着不同的教育,使他们拥有了各自不同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对于那些不好的性格和生活习惯,如果不能够得到很好的纠正,势必会对学生未来的生活造成不良的影响。幼儿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言活动来教导学生,并在语言活动中逐步的渗透德育教育,从而为祖国的未来培养出高尚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马  林.幼师德育工作实效性问题的几点思考[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02期

[2] 王宝珍.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分析与教育对策[J];才智;2011.19期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学策略 篇7

一、创设幼儿语言环境, 让幼儿有机会说。

创设适合培养幼儿创造性语言的物质环境, 让环境与幼儿产生“对话”, 成为幼儿学习、表达、探索的刺激物和桥梁, 为幼儿创造说的空间。儿童的世界到处充满着美的色彩, 他们爱玩、爱画、爱制作, 让他们参与到幼儿园的墙饰活动中来, 激励幼儿去想、去说、去做, 不知不觉中得到了美的熏陶, 又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幼儿园的活动区角是每个幼儿参与实践活动的最好去处, 在这里, 他们乐此不疲, 教师鼓励他们多看、多听、多说。如自然角饲养的小白兔, 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小动物, 幼儿在观察、照料的过程中, 可以描述它的外形、行动, 交流喂养的好办法, 在实践中获得了知识, 锻炼了能力, 发展了语言。带着幼儿走进大自然的怀抱, 充分利用孩子天生的好奇心, 鼓励他们去摸、去看、去闻、去听, 让他们亲身体验、感受这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世界。每个孩子会像小鸟唧唧喳喳地, 和小草说, 和蓝天说, 和自己的同伴说, 说自己的感受, 说自己眼里发现的每一个新奇的东西。如今的孩子对动画片百看不厌, 教师充分利用融动画、声音、文字为一体的现代化教学媒体, 给孩子展示富有童真、童趣的情景, 让每个幼儿在入情入境的环境里感受语言, 学习语言, 表达语言。

二、在活动中练习幼儿的口语能力。

幼儿园丰富的活动不仅使幼儿身心得到愉悦, 更可以增加幼儿的自信心, 并在活动过程中提高了口语的表达水平。我利用幼儿园组织的“讲故事”比赛, 让幼儿逐一上台表演故事, 幼儿按得分高低依次挑选自己喜欢的奖品, 孩子们争先恐后, 兴致浓浓。组织“小小记者团”活动, 通过“小小记者”的采访让每一个孩子得到锻炼。活动中, 教师满意的微笑、夸奖的话语、小小的奖品及伙伴们热烈的掌声, 都是激发孩子表现欲望和兴趣的催化剂, 能促使他们更自信、更积极地参与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新颖有趣的形式把孩子们引进了语言的乐园。一段时间过后, 家长们普遍反映, 孩子喜欢与人交谈, 能绘声绘色地讲述自己在幼儿园的生活和见闻, 能大胆为客人表演儿歌、故事, 比以前更活泼开朗了。教师一定要做到相信孩子并及时给予幼儿指导, 多给幼儿思考和讲述的时间。让幼儿有一个独特的思路。在整个过程中, 教师在用词、语句的连贯方面给予指导, 起到一个调色的作用。

三、在教育活动中, 发展幼儿思维能力。

语言与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 语言在思维活动中的主要职能是参与形成思维, 没有语言思维无法进行, 而思维活动的成果, 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 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就是思维发展过程;而思维的发展, 又促进语言的构思能力、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幼儿园语言教育的传统模式是注入式多, 这是由于幼儿学习语言的途径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幼儿背诵了一些儿歌、诗歌、故事等文学作品, 但如何运用并且发展幼儿的创造思维, 却考虑不多。在幼儿教育过程中, 要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在培养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上, 不单让幼儿具有模仿语言的能力, 还要学习单一反三, 会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 填换内容, 表达新的意思, 从而具有口语表达能力。在语言教育活动中, 还要注意采取综合教育手段较好地达到教育目标。如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以后, 老师让幼儿用撕纸的方法, 用橡皮泥和各种自然物, 每人做一套故事角色:青蛙、蝌蚪、鹅、金鱼、乌龟, 等等。做好后, 让幼儿边演示边讲, 加深了幼儿对故事的记忆与理解, 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和想象力。在语言教育中, 让幼儿学得主动、活泼, 使其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

四、在活动中, 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阅读。

幼儿语言教学策略 篇8

一、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语言的学习, 除了跟幼儿的个体差异有关以外, 与语言交往环境也有密切的关系。在班集体中我一直坚持使用普通话与幼儿交谈, 从小班开始, 我就坚持这种做法, 给幼儿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不仅这样, 还利用个别优势, 积极鼓励班上一些口语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 以少带多、以强带弱, 并利用幼儿喜欢的游戏进行语言练习, 如:开火车、捉迷藏、办家家等游戏活动, 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进行交谈。在课外, 我也不放弃任何一个语言学习的机会, 在晨间活动、饭前饭后、户外活动、甚至幼儿离园的时候, 我都坚持使用普通话与幼儿交谈, 从幼儿刚入园到毕业, 在这种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里, 经过一个长期、有效的学习过程, 不断地得到熏陶, 使幼儿真正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同时, 要充分利用广播和电视中的儿童节目, 让孩子多模仿正确的语言, 使孩子增加词汇, 学习表情, 丰富语调,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使幼儿有话可说

成人应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 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 如引导他们观察大自然中的日出日落、风雨雷电、花香鸟语、春夏秋冬……生活中的每一种情绪、每一个活动都可以成为幼儿体验的内容, 因此这就需要做个有心人。成人把自己所闻所见所思所感直接地表述出来, 也可把幼儿所说的话记录下来, 使幼儿在语言与文字之间建立联系, 或者让幼儿先画下来再讲出来等等。成人还可以利用图书、故事、儿歌等形式为幼儿提供表达与交流的机会, 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如看图讲述可以培养孩子的想像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复述故事或背诵诗歌可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和语言的流畅性, 这样还可以让幼儿在边读边看中培养对文字的兴趣。

三、在看图讲述中有效提问, 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

提问是教师引导幼儿主动探索的主要技术之一。在“看图讲述”活动中, 教师呈现图片后, 可采用直接的信息式提问, 简洁明了, 用最短的时间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对画面进行粗略的观察, 获取画面提供的显性信息, 为讲述活动的顺利进行做好准备。如讲述活动《捉迷藏》, 讲的是小白兔、小猫、小鸭、小鸟、青蛙等小动物在一起玩捉迷藏的游戏。讲述的目标是让幼儿通过仔细的观察, 找到小动物的藏身之处, 并用正确的语言表述出来, 关键是“上面、下面、里面、外面”等方位词的运用。这一材料的选取来源于幼儿的生活, 因而画面容易被幼儿理解。图片出示后, 我利用小白兔这一突出的主体形象, 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小白兔闭着眼睛干什么呢?”、“还有别的小动物吗?”、“它们在哪里呢?”使幼儿在观察图片时, 有比较明确的目标, 能抓住主题线索, 展开积极的思维。因为孩子们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 所以在讲述时, 幼儿都能积极参与, 对口语的训练起到了较好的作用。

四、渗透各科教学, 促进语言全面发展

幼儿语言教学策略 篇9

一、创设趣味性游戏情境, 激发幼儿表达兴趣

幼儿教师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 把握幼儿的心理发育特点, 构建民主、宽松、和谐的交流环境, 与幼儿进行平等对话。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指出:“要让孩子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就必须创设条件引发儿童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因此, 教师要充分利用表演和角色扮演的方式, 积极营造趣味性教学情境, 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同时, 教师要加强与幼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注重从情感上关爱幼儿, 鼓励他们围绕某一话题展开讨论, 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从而达到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目的。游戏是受到幼儿普遍喜欢和欢迎的一种活动方式, 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创设角色扮演游戏等活动, 提高幼儿的表达兴趣。角色扮演游戏主要是指幼儿通过自己的想象和模仿, 来扮演各种角色, 从而创造性的反映生活现象和情境。角色扮演是一种具有较强趣味性的游戏活动, 由幼儿自主设计和安排, 让他们自主选择活动场地、活动时间、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活动材料等等, 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幼儿完成各种准备工作, 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教师的指导艺术, 在于充分激发幼儿的创造性, 如:设计“超市购物”的游戏, 让幼儿自主选择扮演售货员还是顾客, 并在结账时将要买的东西说清楚, 如果量词使用不当就不能将东西拿走。通过此类游戏活动, 可以让幼儿意识到说错是不行的, 所以就在无形中提高了幼儿使用量词的正确率, 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提高。通过游戏活动证明, 角色扮演不但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 而且符合幼儿善于模仿的天性, 因此, 他们的积极性非常高涨, 不但提高了幼儿对语言的使用能力, 而且激发了幼儿的自主学习欲望。

二、把握幼儿的兴趣点, 利用儿歌开展语言活动

儿歌是幼儿普遍喜欢的一种语言形式, 不但短小精悍, 而且朗朗上口, 容易把握和记忆。但是儿歌教学也需要幼儿仔细倾听和领悟, 才能真正理解儿歌的含义。学会倾听是学习语言的第一步, 在教学儿歌时, 要求幼儿一定要认真聆听教师的发音, 不要随意打断和插话, 这就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针对别人的谈话及时捕捉有效信息。此外, 教师在选择语言材料时, 一定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 并根据教学内容生活化的原则, 利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 引发幼儿的表达欲望。幼儿生活在社会中, 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主要包括对多样化语言的适应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中班幼儿运用语言进行正确表达的能力较差, 不善于主动与别人沟通和交流, 对别人的问题也不能及时作出恰当的反馈。因此, 通过对生活化儿歌的学习, 可以让幼儿学会更多的礼貌用语, 如:“你好、谢谢、不客气、请”等等, 也可以使幼儿在互动过程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此外, 由于儿歌的形式丰富多彩, 很多儿歌存在创编和模仿的空间, 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此类儿歌时, 有意识的引导幼儿对所学儿歌进行创编, 孩子们常常创编出令人惊讶的内容, 甚至将这些内容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为进一步发展幼儿语言奠定了基础。

三、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 激发幼儿参与表达的积极性

《幼儿教学新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想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 就要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 并使幼儿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感受, 发展他们语言能力。”在传统语言教学中, 教师一般都是通过图片和字画实施教学,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多媒体技术已经赋予了语言教育以新的生命。现在, 多媒体技术成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教学方式, 在幼儿语言教学中, 利用多媒体技术, 可以直观形象的呈现教学内容, 从视觉和听觉上给幼儿以强烈冲击, 使幼儿通过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表现形式来学习语言, 便于幼儿更深入的掌握故事和儿歌, 提高幼儿的记忆能力和语言水平。实践证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充分激发幼儿的语言学习兴趣, 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成果。

总之, 只要我们把握好幼儿的兴趣点, 合理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就一定能够提高幼儿们在语言学习活动中的兴趣和积极性, 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郑文娴.中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发展的实践性策略[J].科技信息.2009 (06) .

[2]马洁.浅谈中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 (教研) .2011 (03) .

[3]孙秀英.谈幼儿语言环境的创设[J].教育前沿 (理论版) .2009 (01) .

[4]印云.培养中班幼儿良好倾听习惯的有效策略[J].科技信息.2011 (22) .

幼儿语言游戏化教学常用策略探讨 篇10

在过去的观念中学习和游戏是相互对立的两个事物,人们大多数认为要想好好学习就不能痴迷于游戏,在这样的观念束缚下一般在教学活动中很少进行游戏活动,对于幼儿阶段的学习教育也大都如此。这样的教学模式对于幼儿阶段的教育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对于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起不到实质性的帮助作用,虽然现在我国对于学前教育的幼儿着重加入了游戏环节的教学内容,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幼儿处于游戏的阶段,也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帮助幼儿更好的进行语言功能培养。

1.游戏在幼儿语言发展中的作用

游戏在幼儿语言发展中起到了自己独特的作用,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无法替代的。首先,游戏满足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要求,在幼儿阶段,他们需要游戏,他们生活的很大一部分就是在游戏中度过,并且在游戏中学习技能;其次,游戏帮助他们进行人际交往,因为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必然要和其他的小伙伴进行交流接触,这样就培养了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也提高了他们自身的语言能力;最后,游戏满足了幼儿的情感需要,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充分感受游戏带来的乐趣,可以体验到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这些对幼儿的语言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2.幼儿语言游戏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2.1可供选择的游戏种类太少。这主要是与我国过去教育中不重视游戏的作用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不重视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所以也很少有人把心思放到创造游戏上来,这就在客观上导致了我国目前游戏的种类太少;另外,幼儿教师也缺乏自主进行游戏创造的能力,他们并不是很积极的寻找各种途径来创造或者改进游戏,这也是造成游戏资源短缺的一个原因[1]。

2.2进行游戏教学的时间太短。从目前的幼儿教学时间来看,针对幼儿语言游戏化教学的时间过短,出于这样或者那样的原因对于游戏这个环节的时间都压缩得非常的短,根本上无法满足游戏教学的时间要求,也不能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很好的语言学习。

2.3游戏教学的模式太过僵硬。在对幼儿进行语言游戏时,老师以及家长的地位往往超出了幼儿的地位,他们往往扮演着游戏规则的领导者,幼儿在游戏中往往是跟随着规则在进行,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3.幼儿语言游戏化教学的改进策略

3.1树立正确的游戏观。3.1.1不断更新游戏观念。这主要就是我们对于游戏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要改变过去那种传统老旧的思想观念,那种完全把游戏排除在教学之外,把游戏当成是教学的一大仇敌的做法。要真正的把游戏融入到幼儿语言教学中来,回归游戏最自然、最纯真的本来面目,这样才能把游戏的功能发挥到最大。在树立正确的游戏观中首先就是要树立游戏的愉悦性,也就是游戏就是要强调开心、高兴,在追求身心放松高兴的过程中来进行学习;其次,就是在游戏的过程中要有主体意识,也就是要引导幼儿在游戏环节中主宰游戏,而不是成为游戏的附属品,要善于在游戏中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每个人都有自由发挥的空间,不用受到这样或者那样的规则束缚;另外,在游戏中要有规则意识,这就要求在游戏中纵然要追求高兴和主体意识,但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自由,需要有一定的基本游戏规则来进行约束,只有这样游戏才能正常进行下去;最后,在游戏观念上要具有发展性,要让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很有兴趣去研究讨论问题,知道把这个问题弄清楚。3.1.2力求回归游戏最初的本质。在在幼儿进行语言游戏教学过程中,要力求把游戏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这样才能让幼儿更好的体验游戏带来的欢乐,更好的在游戏中进行语言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玩游戏中,认真的对待每一个游戏环节,不必要过多的进行人为的干预,任由游戏过程发展,这样幼儿在心理上就会彻底放下包袱,尽情投入。

3.2不断创造新的游戏。这就是说在对幼儿进行语言游戏化教学时要不断采用新的游戏,这个新的游戏并不是随便创新出来的,其要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语言教学的需要进行创造,可以是对过去老游戏进行改进,也可以是根据日常生活的观察进行创新[2]。我们可以把传统游戏放到幼儿语言教学中来,比如猜字谜游戏,词语接龙游戏,唱儿歌游戏等等,这些游戏其实大家都知道,但是往往在教学中很少采用,我们通过这些游戏可以让幼儿学习到更多的词语以及语言结构,这对于他们的语言教学有一个很大的帮助。

3.3游戏活动中充分尊重幼儿。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幼儿为本,以幼儿为主体的思想[3]。这就要求我们要充分的尊重幼儿的思想,在幼儿阶段,对社会的认知刚刚开始,他们的思维跳跃性非常的大,我们不能过多的干涉他们的思想,应该给予他们更大的自由空间,让他们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操控游戏。

结语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的一生刚刚起步阶段,这个阶段的幼儿开始感知社会,开始进行语言和智力的开发,一般来说,幼儿阶段是语言能力开发的黄金阶段,只有把这个阶段把握好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摘要: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语言教学对于幼儿以后的语言功能具有极大的影响。语言天生就具有游戏性的特征,而且在幼儿阶段他们也很乐于在游戏中不断学习和成长,那么这对于幼儿语言游戏化教学的方法就提出了要求,需要我们采用正确的方法策略来帮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语言学习。当前我国的幼儿语言游戏化教学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绩,但是在实践中出现的诸多的问题需要我们积极应对,力争为幼儿的语言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路径。

关键词:幼儿语言,游戏化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冯靖.激励性评价在幼儿游戏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4,09:185-186.

[2]黄丽华.绵阳市幼儿园语言游戏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分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1:31-33.

幼儿语言教学策略 篇11

【关键词】语言发展;大班幼儿;教学策略;特点

幼儿时期是发展语言能力及提高语言认知水平的关键阶段,因此要根据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进行相对应的教学,以便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语言交际能力。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大班幼儿在认知过程中语言发展的具体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班幼儿语言的教学策略,旨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多为5岁~6岁,相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大班幼儿具有更强的理解能力及观察能力,需要采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变得更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班幼儿所具有的语言发展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三种:(1)具备一定的语言学习综合能力。大班幼儿不但能够学习到不同的语言形式,同时还可以对语言含义进行感性的揣摩;当幼儿通过揣摩了解语言含义之后,会尝试对类似语言进行推测。如教师告诉幼儿橙子及梨是水果,则幼儿通常会问教师香蕉及柚子是否同样是水果。(2)个性化特征明显。幼儿会变通及选择性地模仿日常生活或动画片中听到的词语,从而创造性使用模仿到的语言,因此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例如国产动画喜羊羊当中的台词经常被大班幼儿模仿及使用。(3)语言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及不断积累的学习过程。大班幼儿能够独立探索应用日常语言的规律,并能够在好奇心及表现欲望的驱使下不断积累语言词汇。如当幼儿听到一个有趣的故事时,就会尝试复述故事内容,或在复述故事时增加新词汇或情节。

2.大班幼儿语言教学策略分析

2.1利用真实生活情境实施语言教学,使幼儿学会正确运用语言

现实生活为幼儿语言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情境,为了利用真实生活情境实施语言教学,则教师可以带领大班幼儿走出课堂及融入社会,并让幼儿切身体会真实生活中的事物。例如在春天可以去郊游踏青,夏天则到池塘边观察小蝌蚪或小青蛙,在秋天为幼儿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及和幼儿一起赏月,到冬天时让幼儿认识白雪。当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融入现实生活时,就会在内心产生强烈的感受,并乐于用语言表达自己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新鲜事物。如此一来,幼儿不但能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学习到语言知识,同时也可以在具体的情境当中练习及运用语言,实现学与用的统一。此外,还可以利用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展开话题讨论,如讨论怎样成为父母的小帮手等,以便能够让幼儿在生活中时刻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2.2结合表演活动及手工操作活动实施语言教学,以丰富幼儿的语言词汇

大班幼儿通常具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望,因此教师可利用表演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对动物词汇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事先制作好绘有简单动物形象的头饰,在上课时将头饰分发给幼儿,并让幼儿利用头饰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随后教师可在进行表演活动的过程中告知动物名称,以便能够让幼儿更快地掌握动物类词汇,并学会正确表达动物名称。另外,在开展表演活动时可鼓励幼儿采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学会运用更多的语言。手工操作是大班幼儿比较喜爱的一项实践活动,且多数幼儿在手工操作时喜欢自说自话,因此教师可利用手工操作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学习小兔子时,教师可发给幼儿折纸,并引导幼儿动手折小兔子;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幼儿说出自己已经折好的部分,如兔子的眼睛、耳朵及尾巴等。

2.3采用差异化语言教学法让幼儿学习语言知识,以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差异化语言教学指的是根据幼儿的个性化特征及学习能力开展语言教学,为了保证差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可鼓励幼儿积极与自己的小伙伴进行交流,并在交流中分享自己所获得的深刻体会及生活经验等,例如可交流旅游经验或到动物园观看动物的经验等。此外,可以在实施绘本教学时利用差异语言教学法。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可先设定一个多数幼儿都可以完成的语言学习目标,随后在进行阅读活动及看图说话活动时充分考虑不同幼儿的语言学习能力差异,实施对应性的语言学习指导,以便能够确保所有大班幼儿都能够在绘本教学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语言教学对于大班幼儿日常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应充分关注幼儿语言教学,并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颜香.入情入境悟语感循序渐进塑语言——浅谈幼儿语言的培养[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7):224.

[2]于滢慧.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提高幼儿语言表演艺术指导技能[J].华章,2011,(29):268.

[3]承绿野.让孩子爱上『语言艺术』——浅谈情境教学在幼儿语言活动中的运用实践[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3,(10):172.

[4]陈茜.论多媒体技术在创设幼儿语言学习情境中的作用[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2,(8):294.

幼儿语言教学策略 篇12

1.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

大班幼儿多为5岁~6岁, 相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 大班幼儿具有更强的理解能力及观察能力, 需要采用语言表达的内容变得更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班幼儿所具有的语言发展特点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 具备一定的语言学习综合能力。大班幼儿不但能够学习到不同的语言形式, 同时还可以对语言含义进行感性的揣摩;当幼儿通过揣摩了解语言含义之后, 会尝试对类似语言进行推测。如教师告诉幼儿橙子及梨是水果, 则幼儿通常会问教师香蕉及柚子是否同样是水果。 (2) 个性化特征明显。幼儿会变通及选择性地模仿日常生活或动画片中听到的词语, 从而创造性使用模仿到的语言, 因此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例如国产动画喜羊羊当中的台词经常被大班幼儿模仿及使用。 (3) 语言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及不断积累的学习过程。大班幼儿能够独立探索应用日常语言的规律, 并能够在好奇心及表现欲望的驱使下不断积累语言词汇。如当幼儿听到一个有趣的故事时, 就会尝试复述故事内容, 或在复述故事时增加新词汇或情节。

2.大班幼儿语言教学策略分析

2.1 利用真实生活情境实施语言教学, 使幼儿学会正确 运用语言

现实生活为幼儿语言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情境, 为了利用真实生活情境实施语言教学, 则教师可以带领大班幼儿走出课堂及融入社会, 并让幼儿切身体会真实生活中的事物。例如在春天可以去郊游踏青, 夏天则到池塘边观察小蝌蚪或小青蛙, 在秋天为幼儿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及和幼儿一起赏月, 到冬天时让幼儿认识白雪。当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融入现实生活时, 就会在内心产生强烈的感受, 并乐于用语言表达自己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新鲜事物。如此一来, 幼儿不但能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学习到语言知识, 同时也可以在具体的情境当中练习及运用语言, 实现学与用的统一。此外, 还可以利用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展开话题讨论, 如讨论怎样成为父母的小帮手等, 以便能够让幼儿在生活中时刻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

2.2 结合表演活动及手工操作活动实施语言教学, 以丰 富幼儿的语言词汇

大班幼儿通常具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望, 因此教师可利用表演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对动物词汇进行教学时, 教师可事先制作好绘有简单动物形象的头饰, 在上课时将头饰分发给幼儿, 并让幼儿利用头饰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随后教师可在进行表演活动的过程中告知动物名称, 以便能够让幼儿更快地掌握动物类词汇, 并学会正确表达动物名称。另外, 在开展表演活动时可鼓励幼儿采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从而学会运用更多的语言。手工操作是大班幼儿比较喜爱的一项实践活动, 且多数幼儿在手工操作时喜欢自说自话, 因此教师可利用手工操作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学习小兔子时, 教师可发给幼儿折纸, 并引导幼儿动手折小兔子;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幼儿说出自己已经折好的部分, 如兔子的眼睛、耳朵及尾巴等。

2.3 采用差异化语言教学法让幼儿学习语言知识, 以便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差异化语言教学指的是根据幼儿的个性化特征及学习能力开展语言教学, 为了保证差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可鼓励幼儿积极与自己的小伙伴进行交流, 并在交流中分享自己所获得的深刻体会及生活经验等, 例如可交流旅游经验或到动物园观看动物的经验等。此外, 可以在实施绘本教学时利用差异语言教学法。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 教师可先设定一个多数幼儿都可以完成的语言学习目标, 随后在进行阅读活动及看图说话活动时充分考虑不同幼儿的语言学习能力差异, 实施对应性的语言学习指导, 以便能够确保所有大班幼儿都能够在绘本教学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 语言教学对于大班幼儿日常表达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应充分关注幼儿语言教学, 并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提升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

摘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发展语言认知水平是大班幼儿教学的重要目标, 本文分析了大班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 包括具备一定的语言学习综合能力及个性化特征明显等, 同时探讨了大班幼儿的语言教学策略, 包括利用真实生活情境实施语言教学, 结合表演活动及手工操作活动实施语言教学, 采用差异化语言教学法让幼儿学习语言知识。

关键词:语言发展,大班幼儿,教学策略,特点

参考文献

[1]颜香.入情入境悟语感循序渐进塑语言——浅谈幼儿语言的培养[J].都市家教 (下半月) , 2013, (7) :224.

[2]于滢慧.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提高幼儿语言表演艺术指导技能[J].华章, 2011, (29) :268.

[3]承绿野.让孩子爱上『语言艺术』——浅谈情境教学在幼儿语言活动中的运用实践[J].小学科学 (教师版) , 2013, (10) :172.

上一篇:学术著作出版的边界下一篇:蓝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