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中的语言

2024-07-25

幼儿园教学中的语言(精选12篇)

幼儿园教学中的语言 篇1

摘要:提问是支持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有效工具, 在语言活动中, 教师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提问法。教师的提问策略固然重要, 教师对幼儿反馈和回应, 也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环节。那么, 在语言活动中, 教师应该如何提问与回应呢?

关键词:语言教学,提问,回应,策略

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 教师提问与回应的质量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恰当、适宜的提问可以引导幼儿积极思考, 而积极、有效的回应可以激起幼儿的学习热情和探究欲望, 使提问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下面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提出一些实用性强的技巧。

一、提问策略

1. 角色设问, 按“形”迁移, 激发想象, 体验情感

抓住故事中有利于幼儿想象的因素提出问题, 且提问要有创意, 具有开放性, 能激励幼儿产生联想, 使他们能从不同方向、不同角度、不同途径来探索问题的多种可能性。以角色的身份设问, 能够使孩子们一下子就投入到故事的情境之中, 展开想象。如故事《会爆炸的苹果》中就可以在讲述前段故事的基础上以狐狸的口气设问:“我是小狐狸, 小猪的苹果又大又红, 我该想个什么办法才能吃到小猪的大苹果?”这样使孩子们以角色的身份投入到故事的情境和氛围之中, 想象狐狸以“红气球”来骗小猪的故事情节。

2. 中断设问, 按“需”迁移, 激发想象

根据故事情节的需要进行中断设问, 可以让孩子们在理解故事的基础上对故事作适当的想象和创编讲述。孩子们可以依据故事中角色的行为, 调动生活经验, 思考故事的内涵、人物的心理活动等。仍以故事《会爆炸的苹果》为例。当讲述到“狐狸以红气球充当新品种的大苹果来跟小猪换苹果”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中断讲述设问:“小猪会上当吗?这可怎么办呢, 谁来帮帮小猪?”引导幼儿想办法帮助小猪, 从苹果的形、色、味等方面想象故事内容。

3. 按位设问, 按“情”迁移, 展开联想

提出问题启发幼儿把自己假想成故事中的角色, 能够引导幼儿把自己想象成作品中的人物, 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去体验角色的行为和心理, 发展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如故事《门铃响了》中, 当每人只有一块甜饼的时候, 门铃又响了, 沙沙要不要去开门呢?面对这一两难的问题, 教师提问:“如果你是沙沙, 你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从而引导孩子从沙沙的角度思考与想象, 做出分析和判断。

4. 联系设问, 按“理”迁移, 引发讨论

根据故事中事物间的联系和因果关系设问, 可以引发孩子们的积极讨论, 使孩子从事物的不同侧面去了解事物, 开阔思路, 形成多种答案, 并在一定程度上增添活动的情趣, 激活孩子们的情感与思维。如散文诗《小草的梦》中, 让孩子们想想说说“小草的梦除了是绿绿的, 还会是怎样的?小花的梦呢?还有谁也爱做梦?它的梦又是怎样的呢?”这一系列开放式的提问, 会引导孩子们根据生活经验展开想象, 做出各种不同的回答, 从而使孩子们的扩散思维能力得到培养。在一个教学活动整体中, 可以按照“由老师创设问题情境 (提出问题) →幼儿思考回答→教师倾听、判断并给予回应或提出进一步的问题→幼儿再思考回答……”的步骤来进行, 使提问抓住重点, 形成一个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让语言教育活动成为师幼双方积极互动的过程。

二、回应策略

1. 帮助幼儿有效提升

(1) 善于追问

当幼儿回答离正确答案只有一步之遥时, 教师的追问可以帮助幼儿顺利到达终点。当幼儿回答偏离主题时, 教师的追问可以把帮助幼儿驶回正确航道。当幼儿因为受同伴的影响回答千篇一律时, 教师的追问可以帮助幼儿自主思考。如看图讲述活动《河马村长》中, 第一幅图是许多小动物围在一起讨论谁当村长的事, 有孩子说到“中间有张纸”, 教师马上追问:“大家围在一起, 中间还有纸和笔, 可能会在干什么?”有孩子回答“在开会”;教师继续追问:“看小动物的表情, 它们在开什么会?或是会因为什么事开会?”经过追问启发, 孩子回答到:“可能在讨论工作。”由于幼儿的从众心理比较普遍, 教师能经常注意有效追问, 可以培养幼儿自主思考的良好品质。如教师提问怎么安慰生病的同伴时, 第一个孩子说要送给她“冰激凌”, 后面的孩子都跟着说要送给同伴什么好吃的, 这时教师可以追问:“送些好吃的给朋友, 朋友很开心, 还能做什么事也让朋友感到开心?”

(2) 善于梳理和总结

当幼儿的回答表述不够清晰、比较零散时, 教师应在充分倾听幼儿回答的基础上, 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梳理、提炼和总结, 帮助幼儿将零碎的经验系统化和条理化。如在大班语言活动《河马村长》中, 孩子们为许多动物都安排了工作, 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了梳理总结:“刚才小朋友为动物安排工作, 有的先选动物再帮它安排工作, 如安排小狗当保安……有的是根据村里的工作来选择合适的动物, 如村里需要卫生管理员, 你们选了松鼠……从这些来看, 你们都是根据动物的特长来安排工作的。”

2. 给幼儿适当的思考空间

好的提问往往需要幼儿做出一定的思考, 这时教师不能急于告知答案, 而应耐心等候。特别当有的幼儿举手后被老师叫起回答却又突然答不上来时, 教师不要给予批评, 允许幼儿坐下去再思考一下。

3. 给幼儿评价的机会

让幼儿对同伴的回答作出评价, 可以让幼儿对老师的提问再一次进行思考, 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同时也可培养幼儿的自我评价意识, 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 这种方法在中小班慎用, 他们还缺乏评价的能力。在大班运用时, 要在幼儿对答案正确与否有较清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行, 这时让幼儿评价就有针对性。如语言活动中教师经常会让幼儿给故事起名, 当幼儿各抒己见起名后, 不妨问幼儿:“你们觉得哪个名字最好?好在哪里?”

教师的提问和回应是一门艺术, 也是一门技能。“有效提问”是重要的教育手段之一, 是反映教师的教育能力与艺术能力的一个方面, 更是激发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体现。同样, 教师的回应也很重要, 一百个幼儿就有一百种回应的方式, 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 要真正发挥出提问的有效性, 要不断探索与反思, 针对不同幼儿的学习特点, 采用适合其发展的回应, 使孩子的思维和身心健康得到真正的发展。

幼儿园教学中的语言 篇2

【摘要】多媒体技术是指将声音、图象、动画等有机地联合在一起。由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要求,在幼儿教学活动中,适时、适量、适度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帮助突破教学重、难点,充分展现学习过程,激发孩子们主动学习的兴趣及求知欲,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想说、敢说、喜欢说,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想象能力的发展,较好地完成了语言活动的目标。

【关键词】幼儿 多媒体 语言

【正文】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传统的语言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教育的需求。取而代之以幼儿为中心,主动学习为中心的开放式现代教学模式。多媒体辅助语言教学正是适应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产生的。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指出:“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在语言活动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唤起幼儿的真挚情感,激发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营造动态情境,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渲染欣赏氛围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构建想象空间,提高幼儿语言运用的创造性,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基于以上原因,我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幼儿语言活动中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及求知欲。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对有色彩的、有声音的、会变化的刺激物最感兴趣,注意力最能集中。而多媒体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加工合于一身。它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形象化语言,极大地刺激了幼儿的感官,有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使我们的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中班以“季节”为主题语言活动,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春姑娘用春雨唤醒嫩芽,用春风唤醒花蕾”,然后引导幼儿想像:春雨是怎样唤醒嫩芽,春风是怎样唤醒花蕾的?生动美丽的画面触发了他们丰富的想像,有的说:“春姑娘说嫩芽宝宝,快快醒来,披上绿衣,快快长大”;也有的说:“春姑娘,小花小花快起床,不能再睡懒觉了。”孩子们的回答如同百花齐放,是动听的音乐激发了幼儿灵感,是美丽的卡通形象引起了幼儿的联想,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幼儿思维活跃,思考积极,发言踊跃,表现出极大的想说、乐说的愿望,很快地融入到活动中。较好地完成了这个语言活动的目标,促进了幼儿语言的发展。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情境,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多媒体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作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利用这一特点,使孩子们如闻其声,如临其境,激发幼儿美好的情感。在语言活动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丰富的语言素材,单凭几张静态的图片或简单的教具,显而易见,是根本行不通的。为此,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一个丰富的动态语言环境,就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如大班《秋天的色彩》这个活动,活动目标是引导幼儿观察秋天有怎么的特点,在了解秋天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我把教学内容制作成课件,活动中幼儿被秋天的画面给吸引住了。随着配乐的朗诵,画面上出现了一朵朵绽放的菊花,接着又出现一片片枫叶,然后是一颗挺拔的松树,最后是一片充满生机的大地。孩子们发言的积极性被立刻调动了起来,就连平时寡言少语的幼儿也都能积极举手发言。“老师,秋天是黄色的!”“老师秋天是红色的„„”等等,更值得一提的是,活动的最后,我让孩子们学习仿编诗歌。当他们说到一种颜色,我就请小朋友说出一种代表这个颜色的一样物品,然后立刻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如:孩子说秋天是紫色的,我就立刻点出茄子的图片)让孩子们直观的感受到秋天的色彩。此时,孩子们的创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被激发出来了。可见,多媒体技术用于语言活动中,极大地调动了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了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幼儿文学的教学难点。

在语言活动中,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以文字、声音、动画三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地烘托、渲染语言欣赏的氛围,促使幼儿入情、入境。通过对这些语言材料的理解、欣赏、朗诵,能培养幼儿对语言美的感悟以及语言表达的语感能力。但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限制,他们对诗歌、散文、儿歌内在意义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如大班文学活动欣赏散文《大海》,为了增加幼儿的生活经验,教师专门设计了一段关于大海的动画资料,使幼儿对大海有一个初步的印象。活动中为了让幼儿更好地理解、体会散文中的意境,教师首先播放了一段有关大海的录像,加深幼儿对大海的印象,也调动起幼儿已有的经验;接着教师整体播放动画,让幼儿一边看动画,一边欣赏全篇配乐散文;然后逐一解释较难理解的字词;接下来将动画分割成几小段,逐段演示与诗句有关的动画,使幼儿逐句理解散文的内容,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和热爱之情。可以说,多媒体在该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使较复杂、不常见、难理解的内容更为直观、浅显、具有动感,使幼儿易于理解和把握。因此,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较好地帮助幼儿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拓展语言教学的多样化,提高幼儿语言运用的创造性。

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为幼儿的语言学习提供生动形象的画面,寓教于乐,能增强语言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在幼儿的思维、语言、表演等各种能力的培养上收到很不错的效果。如在《动物狂欢节》这个活动中,我设计了让幼儿结合课件分角色表演的环节,在引人入胜的立体动画和声音中,激起幼儿的表演欲望。在表演活动中,每位幼儿都能真情投入,对小兔、小鸡、小鸭、小猫等小动物的表情、动作情不自禁地进行模仿和创编。通过表演,幼儿保持着对这个故事浓厚的兴趣,既巩固了故事中角色的对话,同时他们的表演能力也在语言活动中得到了发展。

总之,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巧妙合理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拓宽了幼儿的思路,加深了真善美的理解。扩展幼儿的词汇量,它为幼儿词汇的扩张提供了一个语音与图景相结合的教育条件,特别是那些表意复杂抽象的新词,动画中往往通过特定情境来表达词意,有利于幼儿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其效果往往好于用语言解释语言的教育方式。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的发展,同时也是给了孩子们一个享受快乐学习的机会。

【参考文献】

[1]《幼儿园语言探索活动教师指导策略研究》。

[2]幼儿园现代教育技术。

幼儿园教学中的语言 篇3

【关键词】多媒体 语言情境 动态情境 欣赏气氛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时代,在各种社会活动中,人们都在有效的采取各种快捷的方法进行信息传递。幼儿期是一个人语言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而语言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和交往工具,始终伴随着幼儿的生活、游戏和认知等过程,语言交流是幼儿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新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提高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并能用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发展语言能力。”传统语言教育中通过几幅图片、几张画的教育方式进行,已经远远适应不了幼儿的需要了。而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工具,具有其他工具无法替代的优越性。教师应该让幼儿多接触它们,并运用它们进行一些辅助教育,有利于教育信息的迅速传递,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首先,它能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多媒体用于语言教学活动中,为故事、儿歌等配上生动形象的声音和动画,为幼儿营造充满情感、如临其境的气氛,多方位的刺激幼儿的感官,使幼儿在特定的情境中,不仅能获得大量生动、形象、具体的表像,而且能受到特定气氛的感染,活跃幼儿的思维,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幼儿听说能力。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中班语言活动中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一、渲染宽松的语言情境,激发孩子对活动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动力。幼儿对有色彩的、有声音的、会变化的刺激物最感兴趣,注意力最能集中。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富有艳丽的色彩、流动的画面、优美动听的音乐、生动形象的配音、逼真的音响效果,具有其他传统教育手段所不能比拟的独特魅力。它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形象化语言,极大地刺激了幼儿的感官,有利于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深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幼儿主动参与活动,一旦幼儿对教学内容感兴趣,老师就掌握了教学的第一把金钥匙。

如,玩‘娃娃家’的游戏时,教师就可用数码像机,将他们扮爸爸,妈妈,孩子的情境及游戏中的环境拍下来作素材,然后通过剪辑,加上音乐,对话,一个反应幼儿生活的课件就成了。再让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培养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发展他们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及思维力。又如在开展语言游戏《动物谜语》时,当幼儿看到显示屏上出现形象生动、富有动感的小动物,比如:小鸭、小猫、小兔和听到逼真的动物叫声时,都情不自禁地模仿各种小动物走路的姿态和叫声,并很快知道各种动物的名称,将无意注意转为有意注意,在老师的启发下大部分幼儿还学会了正确运用跑、跳、等动词,他们一边做动作一边说:“小鸭嘎嘎”、“小兔跳跳”……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幼儿构建了通向语言的桥梁,幼儿的学习情绪高涨,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很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幼儿思维活跃,乐于表现,促进了幼儿的语言学习。

二、营造动态情境,激发孩子语言表达积极性中班的幼儿,受个性和环境的影响,在语言表达能力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的性格外向,能说会道,落落大方;有的沉默少语,胆怯害羞,见外人不说话,这样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不均衡。为此,运用多媒体技术营造一个非常丰富的动态语言环境,就成了一个必然的选择。

三、渲染欣赏气氛,培养孩子对语言的感知力在幼儿语言活动中,欣赏优美的儿童诗或者朗朗上口的儿歌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通过对语言材料的理解、欣赏、朗诵,能培养幼儿对语言美的感悟以及语言表达的语感能力,但由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限制,他们对诗歌和儿歌内在意义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也就很难在朗读过程中通过想像形成鲜明的画面,语感的培养受到了限制。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则能以文字、动画、声音三结合的方式,有效地烘托、渲染语言欣赏的氛围,促使幼儿入情、入境。幼儿学习语言,重在感悟语言。由于电脑提供的软件不仅形象直观,色彩鲜艳,而且富有动感,尤其配上栩栩如生的卡通形象,更使语言和形象有机融合,直接作用于幼儿的感官,生动地形成语言表象。由此可见,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幼儿能浅易清晰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能结合语言和画面进行动感的想象,让幼儿察觉到情感的流动和语音韵律的美。

四、呈现丰富的语言情境,提高孩子的创造力

幼儿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教师的作用不再是直接将知识、经验或答案告诉给幼儿,不再是拿出操作结果向幼儿讲解,而是通过引导让幼儿自己发现或学习别人是如何获得知识或经验的。通过学习实践,我们感到: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幼儿在语言方面的创造力也是值得挖掘开拓的。运用多媒体技术完全可以为幼儿构建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在这个空间里激发幼儿运用语言的创造性。每个故事都包含着强烈的思想感情,为小朋友营造生动的生活场景,故事中不仅有声、有画、有景,而且有情。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原本绚丽多彩的语言活动蒙上了厚厚的灰暗色,老师执著于对词汇、对故事的机械记忆。因此,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们提出了“情景教学”的设想。但是,如何创设情景呢?尽管老师胶尽脑汁制作教具,上课时还是显得力不从心。这时,多媒体显示了它的优势。利用其声像结合的整体性特点,可以在活动中模拟甚至再现故事情景,使幼儿不自觉地进入情景之中,使幼儿不断地利用现有经验去探索新的方法、新的思路。

总之,在语言教学中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孩子的语言学习提供生动形象的画面,优美逼真的意境,悦耳动听的音效,增强了语言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使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从而更好地促进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想象能力的发展。现代多媒体电教手段进行教学,不仅能使孩子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而且可以使孩子始终主动参与学习有效地激发孩子学习的情趣,充分调动孩子认知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人机交流的优势,促进教学活动的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率,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现代教育媒体具有丰富的表现手法和巨大的表现力,能具体、形象地再现各种事物的现象、情景、过程,有效地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开拓更广阔的视野。而孩子的语言是在交流和表达中发展的,语言教学中激发孩子的兴趣,提供适当的语言情境,使他们乐于交流、乐于表达,是相当重要的。我们们借助现代教育媒体,在语言教学中灵活地运用和发挥教学技。

幼儿园教学中的语言 篇4

根据我国幼儿园新纲要精神, 5~6岁的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主要应该侧重对幼儿的倾听、表达、文学欣赏和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同时结合其他活动的进行使幼儿的各方面的综合技能同步提高, 要作好这一切笔者认为应作好以下几点:

一、创设良好宽松的语言活动环境和氛围

学习需要有良好的语境, 可促使幼儿听、说、想的欲望, 这种良好、宽松的语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物质环境包括活动场地 (景) 墙面、头饰、电教设备等, 通过这些物质环境和教玩具的制作给幼儿一种直观的感受, 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模拟的实境中, 唤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 使其乐于说, 敢于做, 发自内心的去表述, 为心理环境的创设提供前提基础。

结合在活动应给予每个孩子说话的机会, 作为支持者和引导者的教师应引导、鼓励幼儿建立一种自信, 使之连贯、大胆地对主题发表自己的想法, 而在此过程中, 教师应不惜赞赏语句, 及时抓住表述的亮点进行肯定的评价, 尽量不用否定评价, (除与科学性原则性相反的) 同时还可以用多种形式让幼儿进行表述。

如语言游戏“说相反”、故事续编“猫医生过河”、儿歌创编“动物世界真奇妙”, 表演咕咚故事, 看图讲述“小雨伞”“让座”拼图讲述“聪明的公鸡”。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渗透的语言活动, 如“今天的新事儿”“论天气”“报食谱、说菜名”等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语言。为使所学的内容得以及时巩固, 应将活动时使用的相关教具、情景图等放置在固定的区角中, 使之随时随地的去学习、体验和交流, 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技能, 巩固了幼儿的记忆, 而且培养了幼儿的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兴趣。同时又拓展了幼儿的思维。

二、采取多种方法整合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方法

按新纲要的主旨, 语言教育应是听、说、读、写、观察、表演、思维、想象、操作等行为的整和, 因此在活动时教师应抓住各种契机, 挖掘幼儿各方面的潜能, 对幼儿的活动表现和教材内容应有一种整体的意识, 才能真正培养幼儿语言综合素养和能力。

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的设计中以语言表述为主, 引导和支持幼儿在与教师的合作中进行不同侧面的观察和感知, 从不同层面的探索活动中应用不同的操作方式进行多元化的合作分享, 将整个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 让幼儿在单一的活动中进行综合性地获取与提高。

如在故事教学中可采用听故事, 看图说感受, 以图或文字作记录, 学表演, 作游戏的活动并与内容有选择的、有机的整合于一体, 既丰富了活动内容, 又引导了不同水平幼儿的表现欲望, 同时还提高了幼儿运用语言的能力。

由此题材多样化的教材通过多元化的整合, 结合幼儿自身的生活经验及能力上的差异, 将集体教学改为分组结伴, 区角活动、个别交流等方式在不自觉的交流和想象的过程中使每个孩子的语言潜能都在不断的发展提高。

三、运用先进的科学教育手段

利用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 在活动中尽量把一些事物付诸于直观的形象之中, 可利用幻灯机、电视机、等多媒体技术, 扩大和充实具体的感性经验, 将一些童话, 科普故事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声像结合。

如“小水滴旅行记”、“小蝌蚪找妈妈”等, 让幼儿在图文并茂的幻灯片的播放过程身临其景, 直接感受, 切身体验, 使幼儿的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

四、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语言习惯

对于幼儿来说, 语言习惯主要指听、说、读、写四大方面中的前三项, 而倾听则是幼儿感知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 也是幼儿学习语言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 它关系到人际交往和对语言的理解水平, 以及他们的语言能力的发展。而幼儿文学作品则是引起幼儿倾听的良好素材, 如在故事欣赏活动“妈妈和她的勿忘我”的活动中, 通过配乐故事的欣赏使幼儿从感人的音乐和动人的故事情节之中, 逐步体味一位普通妈妈对孩子的那一分真爱。

这样不仅使幼儿听辩出了故事的基本情节, 而且激发了想说的动机。而说则是语言的关键, 如何引导鼓励幼儿大胆的从最简单、断断续续的说到流利、完整、连贯的说, 应从对父母、同伴的说到集体面前大胆的表述入手, 将源自于生活的、比较熟悉的、和幼儿感心趣的内容, 作为活动的主题素材, 给幼儿提供大胆说的情景。使幼儿情不自禁的对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培养了幼儿听说习惯的同时, 不应忽视幼儿良好阅读习惯的陪养。应从幼儿视图入手;而后导入情景讲述、看图说话;最后介入有序的翻阅图书, 学会观察和思考进行评价性的拓展评述。

参考文献

[1]赵寄石, 楼必生.学前儿童语言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2]曾红台.香港幼儿教育见闻[J].教育导刊.1997.

幼儿园教学中的语言 篇5

朱国丽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知识和经验的载体,幼儿阶段是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语言发展状况将影响到幼儿未来的学习生活。发展幼儿口头语言是培养孩子接受一切教育的基础,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提高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础。因此,加强对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21世纪的今天,信息化技术正不断的走进我们,服务于我们的教学。随着幼儿教育改革的深化,教育观念的转变,一幅挂图、一个游戏、一盘磁带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儿童的求知欲,电脑多媒体技术正越来越多的被运用于幼儿园的教育中,它以强大的交互功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将声音、图像、文字有机结合在一起。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生动、形象、直观、视听结合的情境。使得教师乐教,孩子乐学,使我们的教育手段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全新时期。今年,我们学校在上海远程教育集团的扶持下,有幸成为信息化应用实践学校。那么如何将电脑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特别是语言教学活动中呢?把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到幼儿语言活动中,为故事、儿歌等配上生动形象的声音和动画,不仅能使教学过程童趣盎然,还可以唤起幼儿的真挚情感,激发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激发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培养幼儿对语言的感知能力,构建想象空间,提高幼儿语言运用的创造性。对幼儿的语言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丰富生活经验,扩大交流空间

生活是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幼儿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才会有话可说,有乐于表达的内部动机。认识范围的扩大,生活经验的加深能丰富幼儿的语言,扩大交流的空间。因此要让孩子多接触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应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多带他们出去玩,观察大自然花草树木的千姿百态,欣赏昆虫飞鸟的美丽灵活,体验春夏秋冬景色变化,可我们边远地区的农村孩子相对闭塞,家长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子女,每年仅有的几次春游、秋游活动也因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而没能参加。农村孩子没有城镇孩子那么见多识广,那么能说会道。而信息时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使我们这些井底之蛙的孩子们,都纷纷跳到了“井”外,更多地接触到了五彩缤纷的大干世界。多媒体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可以随意选择所需的画面,弥补孩子们视野较窄、直观表象储备少的缺陷。

案例1:在语言活动《祖国美》中,要求幼儿用连贯的语句谈论自己所知道的有关祖国山河美,五十六个少数民族是一家的经验。可我们的孩子已有经验甚少,无从谈起。于是,事先从网上收集了许多祖国山河美的图片,有长城、长江、黄河、珠穆琅玛峰、杭州西湖、海南椰林、台湾日月潭等图片,还有许多少数民族人物的图片,让幼儿观看,让他们领略我们祖国的大好山河及全国各地的风土人情。美在哪里?让他们有话可说。在后续的音乐活动《大中国》时,相对也激发了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很好地表现了对歌曲的理解。

案例2:在活动《我和动物朋友》,我们不可能把形形色色的动物全请到课堂上来和孩子们做朋友,而利用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在一次活动中让孩子们见到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动物。网络环境为幼儿提供了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交互式界面,其信息量之大,超乎想象。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让我们的孩子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生活经验,让我们的孩子也见多识广、有话可说。

二、营造动态情境,提高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积极认识倾向,它有推动幼儿去为之发挥内因,增强内驱力,引发大脑皮层兴奋的重要因素。电化教学让幼儿看到真切的画面,听到有声的示范,就会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所以在语言方面也有明显的差异。有的幼儿能说会道,很会展示自己;而有的幼儿则少言寡语,不愿说话,在这样存在着两极化的群体中如果语言活动中教师没有丰富的素材,只能导致能说会道的幼儿没有语言表达的兴奋点,而能力差的幼儿又缺少语言表达的凭借物,为此,运用多媒体营造一个丰富热烈的动态语言环境,成为一个必然的选择。

案例3:在秋游活动后,让孩子们学习用连贯性语言表达秋游中所见所闻,可好多孩子不知从何说起,这时,把活动时用数码相机拍摄的好多片段通过电视连接播放给孩子们看,当画面再现时,顿时打开了他们的话匣子。滔滔不决地回忆起了秋游中看到的、听到的、玩到的。争着要把自己的快乐说给大家分享。充分提高了孩子们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案例4:在教学故事《桃树下的小白兔》时,传统的教学就是出示图片,引起幼儿注意,接着教师讲故事,幼儿了解故事的梗概,故事中都有谁,教师讲幼儿听,幼儿不能主动参与。而运用多媒体课件后,通过屏幕呈现给幼儿整个故事的背景:春天来了,小白兔看见桃树下都是落下的花瓣,就拾起花瓣寄给它的朋友们。当屏幕上出现不同的小动物时,孩子们的积极性就来了。在点击画面的同时,也点击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当小蚂蚁出现时,他们情不自禁地喊:“小蚂蚁坐上花瓣小船啰……”在此情景之下,教师加以引导,和幼儿一块儿去发现这是什么季节、在什么地方、有些什么小动物、它们都把花瓣当成了什么?……形象生动的画面,为幼儿构建了通向语言的桥梁,幼儿的主动参与促进了语言的学习。

案例5:在总结性谈话活动《认识四季》时,要求幼儿概括四季的主要特征。老师制作了四幅动画课件,分别以春意盎然的田野、荷花盛开的池塘、落叶满地的树林、雪花纷飞的山坡为背景;然后插入小燕子、小青蛙、小树叶、小雪花,让它们飞翔、跳跃、舞动;又在每幅课件上分别插上《小燕子》、《小青蛙》、《小树叶》、《小雪花》这四首歌曲。课件展现了四季具有代表性的特征,很快把幼儿的注意力都集中起来了,他们情不自禁地参与到谈话活动中,争先恐后的发表意见,其教学效果绝非几张图片可以比拟的。可以看出,多媒体通过声音、动画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吸引幼儿的有意注意,启发其思维;另一方面又能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语言活动中,使幼儿群体的语言水平向着强势发展,从而整体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调动多种感官,感受语言美的魅力

《纲要》中指出,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学龄前的儿童,往往以无意注意为主,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比较抽象的事物很难接受。传统语言教育简单的图片和简单的说教已远不能满足幼儿对语言的需求。而运用多媒体技术可将故事的意境、内容、语言、生动的动画统合在一起,让幼儿多渠道感知,并以生动有趣的画面展现出来,极大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为幼儿创造了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使幼儿轻松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让孩子真真切切感受到语言美的魅力。

案例6:在语言活动《花蜗牛爬高墙》,当活泼有趣的蜗牛动画形象一出现时,立刻引起了幼儿浓厚的兴趣。老师的提问,立刻引起幼儿仔细观察,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老师简单归纳后,轻点鼠标,轻柔的音乐飞入屏幕,并朗朗读出。故事的学习,运用了六幅动画课件进行,向幼儿讲述故事内容,启发幼儿自己根据动画课件,构思、讲述故事情节,这样给幼儿充分的想象、交流空间。在此基础上,再让幼儿完整欣赏故事,他们很快就掌握了故事内容。整节课环节紧凑,密度适中,充分调动了幼儿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较好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难点,让幼儿在一种游戏化、生活化的情景中进行语言交往,真正体会了“乐中学,动中学、玩中学”的乐趣,发现语言美的魅力,感受语言美的魅力。

案例7:又如散文诗《落叶》,通过课件制作,童话般的意境将落叶这一平常之物赋予了极强的生命力,生动形象地向幼儿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自然景象,并在童趣中将散文优美的意境,拟人化与夸张的修辞手法等语言美的魅力充分体现出来。

四、渲染欣赏氛围,增强语言的感知力

理解作品内涵是语言教学的特点,语言活动中有许多儿童诗及儿歌,欣赏优美的儿童诗及儿歌是幼儿园语言活动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儿童诗意境、词语非常优美,但比较抽象,幼儿很难理解,在运用多媒体技术后,将静态、平面的画面变成动态、生动形象的情景,同时配以优美的音乐,有声有色,情景交融,幼儿充分感受到了散文中所表现的意境,增强对文学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案例8:大班儿童诗《我家小池塘》,由于幼儿对文中诗一般的语言理解不深,文中优美的语句如果只靠教师用嘴去说教,幼儿由于理解不了只能对词语死记硬背,因而达不到充分理解和熟练运用的程度,而借助多媒体软件,通过对幼儿提供的多种信息,帮幼儿对语言的理解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屏幕上金色的太阳,潺潺的溪流,飞翔的小鸟,漂浮的彩云,晃动的月影,游动的小鱼,闪烁的星星和优美的音乐,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记忆。田园般的优美画面,给幼儿以视觉和听觉上美的享受。幼儿能清晰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能结合语言和画面进行动感的想象及运用,提升了对作品的感知力。

案例9:在大班儿童诗《快乐小屋》,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往往是画一张小屋和萤火虫的图片呈现给幼儿,画面是静态的,现在运用多媒体技术,运用电脑制作五彩鹅卵石搭建的小屋,一只只萤火虫闪着萦光飞向小屋,漆黑的小屋被萤火虫的萦光照亮了,此时幼儿不由自主地发出惊叹:好美呀!当幼儿被引入美的意境时,幼儿美好的情感被充分激发了出来,充分感受了诗歌所展现的想象意境,理解了作品的内涵,再通过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五、拓展想象空间,发展语言想象力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幼儿拓展更宽的想象空间,从而发展他们语言的想象力。

案例10:散文诗《春天》,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绚丽多姿、生机盎然的画面,用朴素的语言赞美着春天,大自然的神奇。要求幼儿用清楚、完整的语言进行讲述,并扩展幼儿的想象。教师根据作品主题制作成与散文内容密切相关的课件,为散文配上雨滴声作为背景音乐。实践证明,视听同步欣赏,更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幼儿的情趣被画面和音乐所感染,欣赏水平得到了提高。欣赏之后,教师通过提问:“春天是一本书,它还可以是什么?为什么?”来启发幼儿的联想和想象,从而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作品。然后在与作品相适宜的背景音乐声中,引导幼儿反复完整地吟诵,使他们对作品留下深刻的印象,更充分地品味出其中的意境美和语言美,为仿编和创编散文打下基础。创编散文要求幼儿的语言要准确、连贯,想象要丰富,难度较大。这样巧妙地利用电教媒体,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11:在散文诗《云彩和风儿》活动中,要求帮助幼儿理解秋季的风儿使云彩千变万化,让幼儿能讲述、表现云彩的变化,从而发展幼儿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利用多媒体课件就能充分展示“各种各样的云”,然后引导幼儿想象:天上的云还可变成什么?生动美丽的画面触发了幼儿们丰富的想象,有的说:“云彩变成了一群羊,”有的说:“云彩变成了一堆棉花糖”,有的说:“云彩变成了小白船,”也有的说:“云彩变成了大狮子,”还有的说:“云彩变成了小鸟。”真是五花八门,说什么的都有。正是多媒体中展示的生动形象引起了幼儿充分的联想。使幼儿的想象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幼儿园教学中的语言 篇6

关键词:幼儿园;现代信息技术;语言;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135-01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语言教学活动是幼儿习得语言经验的主要渠道。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的优势,注重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思考,积极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帮助孩子打好基础,全方位的去提高教学效率。本文笔者结合实践,对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以期为同行提供参考。

一、合理利用现代信息教学技术,激发孩子的语言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想提高教学效率,首先幼儿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应考虑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兴趣,让幼儿带着乐意的、愉快的心境在活动中学习。” 语言教学中激发幼儿的兴趣,使他们乐于交流、乐于表达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在幼儿阶段的语言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我们,应积极的结合幼儿的各方面特征,结合教学需要,合理的利用教学策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快乐自主地参与到语言学习中来,提高教学效率。基于幼儿对有色彩的、有声音的、会变化的刺激物最感兴趣,注意力最能集中的特点,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语言环境,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年的来历》该节内容时,教师可先向学生播放一段关于新年的视频,里面有放鞭炮(烟花)、贴年画、舞 狮舞龙、吃饺子等画面。由于视频里有动画、声音、图像,幼儿很快投入视频观看活动中,并不时向同学表达自己的想法。接着,教师让幼儿说说自己观看完视频后的想法,或是让其说说自己在家是怎么过年的。由于图、文、音、视等各方面的刺激,加之孩子有亲身经历的经验,学习兴趣很快的被调动起来,畅所欲言,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二、利用现代信息教学技术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幼儿由于年龄小,思想意识还未成熟,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所以学习过程中还不能理解许多复杂和抽象的概念。因此,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多借助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优势,变静态挂图为动态画面,把以往教学中无法表现出来的抽象事物等变得形象、生动,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调动孩子的视觉、听觉、思维协同工作,突破教学障碍,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悯农》一诗时,里面讲到要爱惜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可是对于现阶段丰衣足食的孩子来讲,这些知识非常空洞,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就可以结合flash课件,播放一些农民伯伯种庄稼辛苦的画面,播放一些闹饥荒的画面,以及稻谷漫长的生长过程,这样幼儿才能理解农民劳动的艰辛,才能达到教育幼儿珍惜粮食、反对铺张浪费的教学效果。这样,通过flash课件的引导,既突破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有效的帮助了幼儿理解诗文,教学落在实处。

三、利用现代信息教学技术激活幼儿创造性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幼儿阶段的学生,正是身心发展,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其创造性思维较多地表现出情境性、兴趣性。在此阶段的语言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应过多地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发展,在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引导的同时,还应积极的利用现代信息教学技术去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从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孩子的后继学习打好基础。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创造出生动形象的动画画面,创设真实的情境,指导幼儿从各个角度去认识事物、描述事物,鼓励幼儿去构想不同的答案,使幼儿的思维活动呈现多向性、独特性、变通性,极大地激活了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例如,童话故事《捉迷藏》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将孩子们带到了一个奇妙神秘的动物世界:两只小蚂蚁在捉迷藏,红蚂蚁趴在蜗牛壳上,蜗牛爬到青蛙背上,青蛙跳进袋鼠口袋里……不仅让幼儿认知了多种动物的大小和外形的不同,还让他们学习了丰富的动词词汇,生动活泼的画面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理解故事时,教师可让孩子在在流畅、轻松的声像环境中自由地理解和遐想,尽情的表达,这样一来,在活跃了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表达能力,教学效率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四、利于现代信息教学技术联系生活开展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俗话说得好:“知识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在生活中得到升华和发展。”幼儿学习语言知识,必须联通他们的生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其理解和运用,才能实现学有所用的目的。因此,在幼儿阶段的语言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在利于现代信息教学技术优化教学时,我们教师还应善于利用教学手段,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教学,将语言教学与生活活动进行整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和发展。例如,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选择《我会洗手》的碟片播放给幼儿观看,活泼可爱的形象,生动简单的语言,说、唱、跳多形式的结合,不仅吸引幼儿观看的兴趣,而且在观看的过程中,幼儿明白了勤洗手的重要性,学习了洗手的儿歌,知道了洗手的正确方法。这样,在有效的帮助孩子学习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也能培养了孩子良好的认知习惯和生活习惯,教学真正意义上的落在了实处。

总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现代信息教学技术运用于幼儿阶段语言教学,虽然能有效的促进幼儿学习和发展,但也有其弊端所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认真总结和研究,合理的利用,有效的引导幼儿健康成长和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1] 盛勤勤.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

幼儿园教学中的语言 篇7

一、投放色彩鲜明、内容有趣的故事图书,引发幼儿阅读兴趣

在阅读角,投放色彩鲜明、形象可爱、内容有趣的故事图书,以吸引儿童阅读。比如《小狗阿黄》,封面上的阿黄长着毛茸茸的黄色皮毛,穿着利落的T恤衫、吊带裤,左手拎着一个红色油漆桶,右手举着一把刷子,孩子们一看便知道他要去刷油漆。阿黄在图书第一页刷上红颜色,在第二页也刷上红色。“接下来刷哪里?”我问。翻至第五页看了后,聪明的孩子们笑了。只见阿黄的周围涂满了红色,只有中间他站立的地方是白色,阿黄急得摸着头皱着眉想办法。我问:“阿黄怎么了?”派派说:“他不应该刷下面,没给自己留一条路。”小姚笑着说:“他把自己刷在里面出不来了。”天旭说:“他太粗心了。”这本书用鲜明的色彩变化,清晰地牵引了故事的发展脉络,令孩子爱不释手,在语言区的活动中,他们常常边看边自言自语地讲述,并总是按捺不住地笑起来;在家长半日开放活动中,小姚拉着奶奶的手,把自己最喜欢的图书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奶奶听。

二、投放情节起伏的故事图书,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感受作品魅力

投放贴近生活的、情节变化起伏的图书,以提问与猜想的方式,引导幼儿在主动探索故事结局的过程中,感受文学作品的主题与魅力。在语言区,教师尝试用先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去阅读图书的方法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比如:在看《多多什么都爱吃》时,先请幼儿猜一猜多多是谁,孩子观察了图书封面上的两个主人公后产生争议“,是小姑娘”“是小狗”……这时,我们一同翻看起来。打开图书第一页,一位小姑娘坐在餐桌前,一只大手正在给她盛青菜,孩子们兴奋地说“:我说多多是小姑娘吧!”看到赞成多多是小狗的孩子有些失落,我引导他们观察:“第一页讲的是什么?”孩子们注意到图下面的文字前有一个妈妈的头饰,“妈妈在和多多说话”。我笑着说:“妈妈说‘多吃青菜很有营养的!’”打开第二页,只见小姑娘把青菜倒给了桌子下面的小狗。孩子们在相同的位置找到小姑娘的头饰,心急地问:“小姑娘说什么?”“小姑娘说:‘多多什么都爱吃,给多多。’”我的话音刚落,赞成多多是小狗的孩子欢呼着说:“我说对了!多多是小狗!”第三页与第一页的画面基本相同,只是把青菜换成了孩子们大多不爱吃的胡萝卜,孩子们很快就找到妈妈的头饰,和老师一起说:“吃点胡萝卜吧,对你的眼睛好。”孩子们完全沉浸在故事情节中,情不自禁地说:“别把多多带走!”“多多关在笼子里多可怜呀!”我笑着说:“小姑娘和你们的想法一样,怎样做,多多就可以留在身边了?”“别给多多吃那么多东西,他就不会长大了。”“妈妈辛苦做出来的好吃的怎么办?”我问。孩子们抢着说:“小姑娘自己吃。”“小姑娘听了小朋友的话,是怎么做的?”我们一起翻开图书:小姑娘想来想去,还是现在的多多好,于是自己把青菜吃掉了。就这样,我配合着故事情节设计提问,引导孩子学会看图,并根据图示充分想象,帮助孩子理解、领会文学作品。

三、投放画风独特、有重复语言的故事图书,引导幼儿在模仿中深入阅读

有些图书画风独特,文字简明,有节奏感的重复性语言较多。例如《为什么我不能》这本书,由于书中的油画棒绘画方式贴近幼儿生活,图画设计单纯可爱,大多由拙朴线条勾出稚嫩的造型,再用粗狂笔触上色,深受孩子们的喜爱。翻开图书的第一张蝴蝶页,我引导孩子们观察图书的左面是鸟妈妈带着小鸟在天上飞,右面是鸭妈妈带着小鸭在水里游,然后,我问孩子们:“小鸟看到小鸭在做什么?它心里怎样想的?它可能对妈妈说些什么?”在孩子说出答案后,我用手指着小动物讲道:“小鸟问妈妈,为什么我不能玩水,像小鸭那样?”图书第二张蝴蝶页的小鸭形象与第一张连环相扣,我用相同的表现手法展示:“小鸭问妈妈,为什么我不能抓蝴蝶,像猫咪那样?”翻到第三张蝴蝶页,出现了小猫咪和胡萝卜,孩子们很自然地跟着老师说:“猫咪问妈妈,为什么我不能吃胡萝卜,像小兔子那样?”就这样,孩子们很快掌握了语句结构,在图画的帮助下模仿小动物反复问道:妈妈,为什么我不能……故事中部,孩子们已经很熟悉语言规律了,这时,作者巧妙地运用了大块的色彩与白描的绘图手段,渲染出强烈的起伏感,进一步引导孩子继续阅读的兴趣,直至故事结尾:“小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不能飞上天,像小鸟那样?”通过这本书,孩子感受了语言节奏的优美,掌握了语言规律,获得了成功的阅读体验。

幼儿园教学中的语言 篇8

一、营造轻松氛围, 调动幼儿积极性

在幼儿语言教学中, 不能像对待中小幼儿一样讲一些理论性的知识, 这样幼儿既听不懂也会产生抵触心理。所以, 我们要应用情境教学法为幼儿营造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 让幼儿在玩游戏、听故事、讨论话题和相互交谈之余, 学习到语言知识和新词, 并且能够准确地掌握和熟练地运用。例如, 在教幼儿表达时, 可以引导幼儿回想在周末做过一些什么事情, 让幼儿讲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周围的事情。如一幼儿周末去公园玩了, 这个时候就可以让他回想是和谁去的公园, 在公园里看到了什么, 玩了一些什么, 越具体越好, 最好能让幼儿自主地表达出来, 这时候再让其他幼儿结合自己的实际, 谈谈在公园里都有什么不同或相同的经历。当他们表达时, 教师可以适当地教给幼儿一些新词来丰富他们的语言。通过这样的练习, 可以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 让他们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用他们所熟悉的情境教给幼儿新词语, 往往更好理解。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氛围下, 讨论幼儿感兴趣的话题, 可以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确保每一位幼儿都能有所思考和表达。幼儿的积极性越高, 对学习的热情也越高, 这样就可以让幼儿在没有任何负担和压力的情况下学习语言知识、锻炼语言能力。

二、加深知识印象, 提高幼儿自觉性

在教幼儿语言的时候, 如果只是单纯地说出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一个新词, 及时给予准确的解释而没有结合一定的情境, 幼儿即使记住了, 也不能够准确地掌握和熟练地运用。而且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的新知识, 幼儿的印象并不深刻。甚至还有可能让幼儿感觉到无聊, 产生抵触的心理, 反而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所以, 在教幼儿语言时, 创设情境是非常必要的, 情境教学法可以加深幼儿对这一知识的印象。例如, 在教幼儿“心情舒畅”这一词时, 可以结合幼儿共有的生活实际。教师这时候可以创设父母带幼儿在公园玩他们最喜欢的游戏的情境。幼儿在玩耍的过程中, 心情就是舒畅的, 心情好、特别开心的时候, 就可以说心情舒畅。再如, 教师可以询问幼儿最喜欢做的事情, 然后等幼儿回答完之后, 就可以说在做自己最喜欢事情的时候, 心情是舒畅的。在幼儿理解了之后, 要大量造句, 让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多加练习。通过给幼儿创设他们接触过、经历过的生活日常, 可以使幼儿充分理解一个新词, 再通过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句子的练习, 就可以使幼儿熟练地运用这个新词。在幼儿理解和掌握之后, 以后再经历类似的情境或者经历的时候, 就会想起学过的词, 这样可以做到反复练习记忆。在幼儿想要表达一个情境时, 会主动问老师应该用怎样的词表达。所以, 情境教学可以加深幼儿对知识的理解, 提高幼儿学习的自觉性。

三、激发学习潜能, 增强幼儿自信心

现在的教育已经不再是应试教育, 往往更注重幼儿的综合素质。所以, 传统课堂中的知识讲解是不适用的。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理解能力不是很强的幼儿来说, 一味地灌输会适得其反。幼儿在这一阶段有很强的表达愿望, 如果只是教师在讲而不给幼儿展现自我的机会, 会打击幼儿表达的信心, 对幼儿的心理造成伤害。所以, 教师要认识到幼儿是课堂的主体, 要将课堂交给幼儿。教师可以创设情境引导幼儿, 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例如, 教师在课堂中可以与幼儿进行会话。在幼儿表达的同时, 教师还应该引导幼儿思考他们经历中的细节问题, 如礼仪知识、是非观念等。在教师的提问和引导下, 幼儿就会养成勤思考的习惯, 并且还会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然后就会有更强的表达愿望, 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教师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 这样就极大地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 让他们“越说越想说”。教师还会对他们的表达进行提问, 这样幼儿就养成了边思考边表达的好习惯。教师的提问也会影响幼儿, 使幼儿在观察身边事物的同时去动脑思考。这样, 就激发了幼儿的学习潜能, 让幼儿养成了爱思考、爱表达的好习惯。

四、结束语

总之, 幼儿在表达的同时, 教师进行适当的提问和指导, 使幼儿在表达时进行思考, 不仅锻炼了幼儿大脑的机能, 还让幼儿养成了边思考边表达的好习惯。同时, 在活泼的氛围中进行各种讨论, 还可以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能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 并且能有自己的想法,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潜能。在教师的鼓励下, 幼儿积极踊跃地表达, 增强了幼儿的学习信心, 让他们“越说越想说”, 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掌握了更多的新词和语言知识。所以, 情境教学法对幼儿的语言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要:从营造轻松氛围, 调动幼儿积极性;加深知识印象, 提高幼儿自觉性;激发学习潜能, 增强幼儿自信心三方面进行探讨, 指出情境教学法对幼儿的语言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园,情境教学法,语言教学,熟练应用

参考文献

[1]孙倩.集体活动中幼儿教师理答行为的现状与改进[J].学前教育研究, 2011 (09) .

信息技术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篇9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方法, 培养幼儿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

让阅读成为幼儿在园里生活的一种习惯, 对幼儿的终身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这些教学手段为幼儿阅读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服务, 有效培养了幼儿的自主阅读能力。尤其是网络资源在当今社会极其发达, 幼儿可以随时随地读到自己想读的信息。教师应及时为幼儿推荐优秀的网站, 使幼儿能够第一时间阅读到优质的语言资源, 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能力, 以及理解和语言运用的能力。

比如, 在一次课外语言活动课中, 我给幼儿安排了阅读《西游记》幼儿绘本材料这一任务。阅读后, 我让幼儿在课上进行小组交流, 运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所喜欢的人物、故事情节等。我要求幼儿能够完整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故事的大概意思, 描述中对人物的动作、语言、肖像等描写要绘声绘色, 把真情实感传递给小伙伴们。同时, 还可以进行肢体语言的运用。当幼儿在讲述过程中出现问题时,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再次为幼儿展示故事视频。不过这次禁播声音, 给幼儿提供画面素材, 创设故事情境, 启迪幼儿思维, 为幼儿完成好语言活动任务提供保障。这样教学, 有效激发了幼儿的阅读兴趣, 通过交流培养了幼儿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综合提升了幼儿的语言素养。

再如, 在进行幼儿成语故事“狐假虎威”“掩耳盗铃”的教学时, 我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 课前从网上下载这两个故事的动画视频, 课上利用电子白板播放这两个成语视频, 让幼儿通过认真观察, 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这两个成语故事的大概意思。在幼儿进行语言描述的过程中, 本组小朋友可以进行动作展演, 为幼儿创设故事的真实场景, 提高幼儿倾听和观察的能力, 从而有效激发了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展幼儿的语言学习内容, 联系生活实际, 提高幼儿的语言实践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幼儿语言教学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展示生活中的语言资源, 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 为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学习信息, 让幼儿在实践中获得新知, 提高幼儿的语言实践能力, 培养幼儿语言素养。

比如, 在进行大班语言课“雪花”的教学时,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幼儿播放雪花飘落的视频。伴着优美的音乐和解说, 片片雪花飘落在每个角落, 给幼儿一种美的享受, 有效刺激了幼儿语言表达的积极性, 灵活了幼儿的思维。如幼儿提出了“雪花都会落到哪里”“落下的雪花会变成什么样子”等一系列的问题。教师根据幼儿提出的问题, 将幼儿分成讨论小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小组成员进行讨论的时候,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继续播放雪花飘落的视频, 给幼儿创设问题情境, 促进幼儿积极思维, 科学引导幼儿的思维方式。经过讨论之后, 教师可让幼儿结合生活实际体验和对视频的感悟, 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雪花”的特点, 以及雪花落地后会怎样, 从而使幼儿能够总结出散文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有的幼儿还能够运用“……好像……”说一句话, 进行语言的创编, 从而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对生活课程资源的展示, 有效联系贴近幼儿的生活, 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 在拓展教学内容的同时, 让幼儿在实践中获得新知, 提高幼儿的语言实践能力, 培养幼儿的语言素养, 提高教学质量。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幼儿课外语言学习, 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我们幼儿语言教师必须抓准这一教学重点, 在进行语言教学时, 侧重对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巧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资源的有机整合, 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怀。

比如, 在进行散文欣赏“秋天的雨”的教学时, 课前教师可利用自己的DV设备录制本节课的相关课程资源, 课上利用多媒体给幼儿播放这一视频, 让幼儿说出秋天的美在哪里, 秋天的颜色是什么样的等。然后, 教师可结合这一视频提醒幼儿进行课外学习, 有效延伸课堂, 提高幼儿自主学习能力。如幼儿除了能感悟“秋天的雨”之外, 还会想到“春”“夏”“冬”等不同时节的自然景观的特点。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在家长的带领下, 在相应的季节进行户外观察, 了解四季的特点, 并能够运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它们的区别。这种学习方式有效刺激了幼儿的语言运用的积极性, 同时培养了幼儿的热爱生活的情怀。

总之, 幼儿喜欢动态、色彩的信息, 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丰富幼儿语言教学的形式, 通过形式的变化刺激幼儿的语言学习。尤其是多媒体等设备的运用, 优化了幼儿语言教学的方法, 提高了幼儿的语言感知能力, 培养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 综合提高了幼儿的语言素养, 落实了幼儿语言教学目标。

摘要:幼儿比较喜欢新奇的事物, 喜欢变化的信息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信息技术走进幼儿语言活动课堂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信息技术手段以其形象、直观、交互等功能优势优化了幼儿语言活动课堂教学。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幼儿绘本资源、网络信息, 用丰富语言活动课教学资源, 拓宽教学内容, 彰显信息技术在幼儿语言活动课堂教学中的独特魅力, 培养幼儿语言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语言教学,教学资源,语言素养,作用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刚要 (试行) .

[2]顾程程.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故事教学中的运用.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2 (12) .

幼儿园教学中的语言 篇10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 语言教学活动是幼儿习得语言经验的主要渠道。现在的幼儿读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意蕴深刻的名篇佳作, 但由于种种原因, 幼儿很难在短时间里真正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无法获得真实的审美体验和熏陶感染。而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现代教学手段用于辅助语言教学活动, 可以给幼儿创造更多形式、更加新颖的事物形象, 并且能够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 丰富他们的感观, 使幼儿置身于真实的教学情境当中, 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状态。另外, 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使活动的形式多样化, 在呈现动态情景的同时还可以实现声音与图像的同步, 对发挥幼儿学习的主体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新动力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把“要我说”变为“我要说”, 为语言活动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教学空间。

一、用现代信息技术调动幼儿说话的积极性

多媒体集多种信息功能于一体, 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 它的新颖性、趣味性吸引着幼儿, 强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使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情境交融的画面、生动活泼的场景, 不仅为幼儿提供了感知的材料, 而且可以针对学习中的难点再现情境, 图文并茂, 使幼儿的思维向深层发展, 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有效地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热情, 并使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从而形成学习动机。

例如:《会动的房子》讲述了一只松鼠把房子盖在乌龟背上的幽默故事。在教学过程中, 光凭口述介绍故事内容, 对于4岁左右的幼儿来说, 是无法完全真正体会其中的幽默的, 这时多媒体课件发挥了极大的优势, 给幼儿创设了语言环境, 使他们沉浸其中, 并产生说话的欲望。只要轻轻一点, 声音与图像完美结合, 使幼儿一下子仿佛置身于山脚下、大海边、草原上, 听着风声、海浪声和马蹄声, 胜过千言万语。不管性格外向还是内向的幼儿, 都非常积极地想要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课堂气氛变得积极、轻松、愉快。同时, 幼儿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故事内容, 受到情感熏陶和思想启迪。

二、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孩子学习的巨大动力。幼儿园孩子年龄小, 他们对一些活动的参与性直接受兴趣所影响。因此, 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更重要的是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在语言教学活动中, 无论是诗歌还是故事学习, 都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围绕教学内容, 使其形声结合、声画并茂, 这样对于激发学习兴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们的兴趣被调动起来, 求知的欲望自然就强烈了, 也愿意主动参与活动了。

例如:在“我爱北京”主题活动中, 孩子们了解了北京的名胜古迹、小吃、国粹等, 虽然知道的不少, 可是由于无法身临其境, 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 难以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时,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一个相关的课件, 幼儿的视觉、听觉都被调动了起来, 学习成为自主探究的过程。他们边听边看, 对北京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了。在后面的操作活动中, 幼儿在一堆图片中把关于北京的图片找出来, 并放在相应的位置上, 加深了对北京的认识和了解。这样的活动形式不但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也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

三、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语言教学的美育功能

诗歌、散文的学习可以激发幼儿对美的感受, 其中的音韵美更给了幼儿很大的想象空间。但在教学中如果只靠出示一张挂图, 只凭一张嘴来说, 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而加入现代信息技术的配合, 声情并茂, 对于增强幼儿的体验是非常有帮助的。

例如:《春天》一文中提到了春姑娘、柳树、河流、小鸟等, 教师把这些元素综合在一起, 按照文中的顺序制作了一个Flash, 再配上一首非常优美的乐曲, 孩子们边看边说, 柳叶随风摆动, 小鸟啾啾地叫着, 唯美的画面再加上优美的语言, 完美的视觉盛宴在幼儿面前展开, 语言教学活动的美育功能也就自然发挥出来。孩子们也享受极了, 教学效果非常好。

四、用现代信息技术再现情境, 突破教学难点

现代信息技术呈现的是一种动态的学习过程, 声形兼备, 可以弥补单一挂图教学的不足。

例如:在学习《悯农》一诗时, 里面讲到要爱惜粮食, 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可是对于城里长大的孩子来讲, 这些知识非常空洞, 难以理解。这时, 教师为幼儿播放了表现庄稼生长过程的Flash, 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幼儿了解了庄稼漫长的生长过程, 也看到了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照顾幼苗和劳动的过程, 这对于孩子们理解诗文的意思有很大的帮助。理解了诗文的含义, 教学难点一突破, 学习难度自然下降了。同时也让孩子们更加懂得珍惜粮食, 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五、结束语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科学教育 篇11

【关键词】语言活动 科学启蒙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23-0237-01

科学,乍一听起来是那么高深,那么遥不可及,你能让孩子明白沉浮定律吗?你能让孩子理解树叶是因叶绿素而绿吗?你可能会说难,或是不可能,因为,它是那样深奥,那样抽象。难道就让这些“不可能”挡在孩子探索科学的路上吗?不,孩子是好奇的,好问的,他们生机勃勃、精力充沛,他们总是不知疲倦的在探索着周围的世界。

科学不是孤立的学科,它渗透于各个领域的教育中,时刻与我们亲密接触,如何在领域教育中抓住有效契机渗透科学教育,下面就让我谈谈我在语言教学活动中结合科学教育的几点感悟。

一、语言活动前的科学准备让孩子充满信心。

雨过天晴,空气清新,正是带孩子活动的好时候,我带着孩子们走在石子路上,突然有个孩子闹起来:“镜子、镜子,镜子里有我。”其他的孩子也跟着闹起来,我一看,哪里是镜子,原来是一个小水坑里的倒影,我突然想起一个故事《小土坑》,那正需要让孩子们明白水中的倒影这样一个科学道理,这正是让孩子理解的最好的机会,于是,我捡起一根树技轻轻的搅动水坑里的水,对孩子们说:“我们来看看到底是不是镜子”。“镜子”破了,里面的“小朋友”都不见了,我又让小朋友等一会,仔细观察,奇怪,水不动了,“小朋友”又出现了,这时我才告诉小朋友,这不是镜子,这是我们在水中的“倒影”。后来在故事活动《小土坑》里,母鸡发现土坑里有只“母鸡”时,孩子们都说:那不是母鸡,是母鸡的倒影。我就接着问:“那怎样让母鸡相信呢?”孩子们争着回答说“把水弄动,”我又问还有没有什么办法没有?然后孩子们听了故事后,知道水干了,土坑里也不会有“母鸡了。”这一次语言活动,孩子们格外的活跃,我知道,那是因为他们有了科学道理的准备,在活动中胸有成竹,充满信心,这不仅仅促进了孩子们的语言发展,体验了成功的快乐,更让孩子们知道了科学的重要性,激发孩子探索科学的动力。

二、语言活动过程中的科学实验,让孩子体验尝试科学的乐趣。

在语言活动中,总会遇上一些难以用语言描述清楚的科学知识,阻碍了孩子的理解,给孩子造成困挠。这时,我常用实验来让孩子亲眼所见,亲身经历来明白这些科学知识。

在故事活动《狐狸和兔子》中,“春天到了,狐狸的冰房子融化了,兔子的树皮房子还是好好的。”小朋友虽然知道了“冰房子化了”这个结果,但不明白为什么冰房子会化,还有个孩子说把“冰房子”盖牢一点就不会化了,我马上就让孩子们看实验。我从冰箱里拿出几块冰,并告诉孩子们这就是狐狸用来盖房子的冰,把它放在我们温暖的教室里,没过多久,冰块全融化了,我就问小朋友了:“为什么冰放在冰箱里不会融化,拿出来就融化了?”进一步启发小朋友找到“冬天冰房子不会融化,而春天冰房子融化了”的原因。孩子们因为见到了事实,理解起来就太容易了。后来在看图讲述“小兔家的窗”的时候都知道天气暖和冰窗子就融化了,一次实验丰富了课堂,吸引了孩子的注意,让他们去关注生活中的一些科学知识,并知道了动手操作会让我们遇到的所有难题迎刃而解,从而学习、体验探究科学的方法,发现科学道理,尝试科学的乐趣。

三、语言活动后的科学补充让孩子对亲近科学充满期待。

语言活动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孩子们还未遇见过的科学现象,会增大活动的难度。比如对于生活在南方的孩子,他们很少见到过“雪”,更不用说是“尝”雪了,故事《雪花》中,孩子们都知道“盐是咸的”、“糖是甜的”、“雪不甜也不咸,吃在嘴里冰冰凉”,那“雪”道底是什么味道,孩子们太想“尝一尝”了。意外的一场雪,孩子们意外的来得特别早,一改往日的娇贵,一遍又一遍的尝雪,争相说着:“雪没有叶”、“真的不甜”、“一点也不咸”、“冰冰的、凉凉的”……孩子们太兴奋了,语言活动后的科学补充让孩子对亲近科学充满了期待,而长久期待后找到答案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从而持久的保持了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四、抓住契机,将科学教育融入语言教育。

当语言活动中涉及科学教育时,我们要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提供场景创设或是找时机实时实地实境感知,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科学教育虽然只是语言活动中的一小支,但我们也应尽力为科学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同时学习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保留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

语言活动形式多样,孩子因对科学现象的认知朦胧而话题感十足,我们正好可以用语言活动的形式:小组活动、小组讨论来组织幼儿科学探索,培养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学习用多种方式表现、交流、分享探索的过程和结果。

利用实时话题进随机行谈话,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引导幼儿感受科学技术对生活的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对科学家的崇敬。

幼儿园教学中的语言 篇12

一、运用信息技术整合语言课程资源, 创设趣味生动的教学情境, 激发幼儿对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我国宋代著名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哲学家朱熹曾说过:“教人未见其趣, 必不乐学。”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也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兴趣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动力。这些教育名家、心理学家的至理名言告诉我们, 要想提高幼儿语言教学效率, 丰富幼儿的语言知识视野, 提高幼儿语言运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师必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语言教学资源, 通过听读游戏、视频动画欣赏等方式, 为幼儿提供趣味生动、形象直观的语言信息, 让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悟语言的魅力, 从而使幼儿爱上语言学习。

比如, 在进行“鼠宝宝找朋友”的教学中, 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语言游戏教学。首先, 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幼儿出示PPT课件, 为幼儿的语言认知创设情境。课件生动形象、直观趣味地展示了幼儿喜爱的各种小动物, 如小鸭子、小花猫、小青蛙等。在出现这些动物时, 课件自动播放它们的叫声, 增强了幼儿的听课效果。很多幼儿情不自禁地想模仿这些小动物们走路的姿态以及它们的叫声。于是, 教师可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进行动作、语言的模仿训练。通过课件的刺激, 幼儿很快了解了各种动物的名称, 并能用语言进行描述。在语言描述过程中, 教师应及时启发幼儿在进行动作和语言的体验过程中, 注意理解、体会“跑、跳、爬、跪”等动词的含义。教师可以通过PPT课件的动作模拟为幼儿创设动作情境, 引导幼儿主动发现鼠宝宝的朋友。是那个会跑但不会跳的小鸭子?还是那个会跳但不会跑的小青蛙?通过动作语言使鼠宝宝找到了自己的小朋友。信息技术手段促进了幼儿对小鸭子、小青蛙、小花猫、鼠宝宝等动物行为特征的认识。课件的使用为幼儿搭建了通向语言运用的桥梁, 促进了幼儿语言认知能力的形成。

二、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环节, 落实幼儿在语言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提高教学质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教育改革必须深入实施实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落实幼儿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让幼儿参与到语言知识的教学中, 通过语言活动让幼儿体会语言所要表达的意义, 实现教学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运用的目的。”我们知道, 幼儿对事物的认知是很直观的, 对动态的信息接收很快。因此, 我们幼儿语言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 优化语言教学环节, 让幼儿成为语言活动的主人。通过动态的信息展示和幼儿的直接参与, 培养幼儿的语言认知技能, 灵活幼儿的语言思维, 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让幼儿在语言活动的实践中进行语言的感知、理解和运用, 提高教学质量, 全面达成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目标。

比如, 在进行生活主题“认识十二生肖”的教学时, 由于教材上的图片较小, 并且教材呈现的都是静态的图片, 这些知识对幼儿的刺激不够敏感, 很难使幼儿正确、全面地描述出十二生肖的顺序, 很难理解十二年一个轮回的概念。为了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教师可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上课时, 教师点击白板上相应的动物名称, 白板上立即出现相应的动物, 并配以“我是……”的语言提示, 让幼儿跟着课件中每种动物的介绍进行跟读训练。当每种动物都出现完之后, 教师利用一个大的板面进行总结, 伴着动感的乐符, 出现字幕:“老鼠前面走, 跟着老黄牛, 老虎一声吼……公鸡喊加油, 黄狗半夜守门口, 肥猪天天睡不够。”幼儿在课件的刺激下, 主动进行了十二生肖的语言描述。通过几次训练, 很多幼儿掌握了“十二生肖”的顺序及十二年一个轮回的概念。利用这种方式进行语言教学, 使幼儿深刻感知了每一年一种属相, 十二年一个轮回的规律, 并提高了幼儿的语言实践能力, 丰富了幼儿的社会生活常识。

三、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想象的空间, 培养幼儿语言运用的创造性, 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阶段的孩子十分好奇, 很容易接受直接经验, 主动探索新事物的热情十分高涨。这个时期是对幼儿语言运用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启蒙阶段。”我们幼儿教师必须抓住幼儿的这一特点,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幼儿创设想象的空间, 让幼儿在语言课程资源的刺激下, 通过主动思考发现新知, 提高幼儿的语言创造性和创新能力。

比如, 在进行“奇妙的口袋”的教学时,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好奇心强的特点, 利用多媒体为幼儿出示口袋图片, 同时用字幕同步显示“奇妙的口袋东西多, 让我先来摸一摸……”等字样, 让幼儿伴着念儿歌的节奏进行语言对话。教师可随机问幼儿:“口袋里还会有什么东西呢?”这样能启迪幼儿的想象思维。教师还可通过课件上的图片刺激, 启发幼儿的联想和想象, 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语言创造性训练, 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总之, 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不仅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 科学施教, 更需要教师采用科学合理的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信息, 优化教学环节, 落实幼儿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让幼儿参与到语言教学活动中来, 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新知, 提高技能。

摘要:伴随经济的腾飞, 当今社会已步入了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在幼儿园得到了极大的普及。尤其是在幼儿语言教学中, 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幼儿语言教学更加趣味生动, 使幼儿的学习更加主动热情, 使教学效果更加明显突出。这些作用主要归功于新课程理念的引导和信息技术手段的促进作用。尤其是信息技术, 被广大幼儿教师认为是不可或缺的好帮手, 它能科学整合教学资源, 优化教学环节, 达成教学目标, 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园,语言教学,趣味生动,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雪珍.浅谈多媒体在幼儿语言教学中的应用.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09 (4) .

[2]唐春红.浅谈信息技术在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中的作用.信息教研周刊, 2011 (4) .

上一篇:逆向营销思维下一篇:中小学新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