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创新能力(共12篇)
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篇1
教师要善于培养幼儿的好奇心, 不要认为他们的想象不着边, 异想天开, 扼断了创新意识的嫩芽。 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关键在于教师, 因为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榜样,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展示出来的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时时刻刻、潜移默化地感染和熏陶着幼儿。 教师教法新颖独特, 妙法频生, 孩子学法独特新颖, 频生妙法。 所以, 教师要时常改变教学方法, 切忌墨守成规, 没有创新, 要具有新想法, 探究新的教学方法, 在参考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以改革与创新, 做教学改革的实验者。
一、寓教于学, 潜移默化。
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应该是在孩子们的生活中使用寓教于学的方式, 潜移默化地积极教育, 使幼儿在玩中学到知识, 有正确的认知, 在学中能玩得更加愉快。 即当前的教育应该渐渐融入并积极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 使他们能够适应周围的生活。 幼儿园的环境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学习环境中占据很大的比重。 幼儿的生活环境和教育方式在幼儿的教育体系中所起的作用是决不能被忽视的。 如果我们把幼儿的教育与幼儿的生活分离, 把教育认为是与幼儿生活不相干的事物, 那么幼儿教育就脱离了实际意义, 这是失败的教育。 所有幼儿教育都应紧紧与生活相联系, 创新才真正有意义。
“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 这是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来的, 幼儿的教育活动, 与实际紧密结合, 有时不需要过多准备, 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有位老师组织幼儿认识水果, 她就亲自带孩子们去市场和水果店拿食物为孩子们介绍, 另外还买了一些回到教室以便孩子们边吃边巩固。 幼儿熟悉事物的最好的方法便是操纵实物让孩子留下深刻印象。 有的老师在上相同的课时, 却让幼儿背手坐在小椅子上, 在黑板上挂几张水果的挂图, 然后告诉幼儿, 这是西瓜, 那是榴莲, 孩子记得费劲, 老师教得辛苦。
二、尊重幼儿, 宽容他们的调皮, 努力营造轻松并且自由和愉快的幼教环境。
为了培养和增强幼儿创新意识, 教师应摒弃传统教育观念的糟粕, 转变理念,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为此, 必须了解并尊重他们, 与他们建立平等友好且不拘泥于师生之间的关系。 教师并不是权威的代名词, 而是激发他们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持灯指路人。 让幼儿敢于表达观点, 提出天马行空的问题, 即便是不合逻辑也没有关系;让他们拥有自己的思维空间和探索自由, 可以在天性的指引下主动提高个人兴趣与爱好, 有目的性地自主参与各种活动。 其次, 教师要给予幼儿足够的爱心与宽容。 幼儿犯错在所难免, 因为好奇或者幼稚导致的错误, 如果教师能够用宽容的方法加以处理而不是一味地责备使幼儿恐惧, 那么幼儿的心理就会得到健康的发展, 创新意识也会悄然萌发。
三、让孩子们多主动思考, 启发并且鼓励他们提出疑问和不解。
独立思考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 越是具备独立思考的孩子, 其创新意识发展得就越好。 幼儿的求知性和好奇性强, 但与此同时缺乏独立自主性, 总是期盼成人可以帮助自己。 如果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是应用提问式教学方法而是灌输式教育, 那么就会对幼儿产生不良影响, 增强他们的依赖性, 从而可看出教师应起到启发、引导的作用, 让幼儿敢于提出问题。 幼儿的回答不正确或者片面无关紧要, 重要的是教师鼓励幼儿再思考, 如此循环反复, 幼儿的独立思考能力就会得以发展与提高, 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 让他们的想法自由翱翔。
如果把创新意识比喻成第三层楼房, 那么自信心可以说就是第一层。 由于每个孩子成长的环境和个性不同, 自信心各不相同。 对于自卑的或者本身自信心很强, 但受到挫折自信心减退的, 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重建幼儿自信心。 当他们没有实现既定目标时, 要加以安慰与鼓励, 帮助他们找出原因, 引导他们走向成功并逐渐恢复自信。 只有拥有了强大的自信心, 新想法、新主张才会得以出现和发展。
四、在日常活动中渗入创新理念。
创新活动需要创新意识的正确指导与积极执行。 为此, 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的不同向幼儿提供客观条件, 以保证幼儿能够进行创造性活动。 例如:课外一些活动的制作等。 除此以外,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助于发散孩子思维的活动引导孩子的创新意识。 比如:“用途联想法”, 教师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从生活中举出例子, 如木材等。
“谁不爱孩子, 孩子就不爱他, 只有爱孩子的人, 才能教育好孩子”。 我认为, 这里说的爱是鼓励、是赞扬, 更是尊重孩子想法的体现。 例如:画画, 孩子们心目中的天空各不相同。有的小孩子画的蓝天白云, 红色或者黄色的太阳, 老师加以表扬, 而对于把太阳涂成绿色的孩子就让他重画。 另一个老师看到绿色的太阳就夸这个孩子有想象力, 孩子受到嘉奖很开心。 画画是表达自己想法的一种方式, 孩子把太阳涂成和小草一样的绿色, 有什么错呢? 那绿色的太阳就是孩子心中的天空。
此外, 语言能力和人际交互能力发展的黄金时期就是在这段幼儿时期。 对于孩子们来说, 语言能力主要是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语言交际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日常的行为和对话及给孩子讲述童话故事进行的。 在与幼儿交流时, 要抓住幼儿兴趣点展开, 他们会积极思考, 说出令你意想不到的生动话语。 还可以进行启发诱导, 一问一答, 促进孩子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让幼儿发挥创造, 开发想象力。
祖国的未来在孩子们的手中, 孩子们的未来在我们手中, 我们的手中就应该有正确的教育观与敢于创新的头脑, 培养有特色、有个性的孩子。 这个世界是瞬息万变的, 让幼儿拥有创新将来才能在社会中得以生存、得以发展, 驶着创新的航帆, 就能到达远方。
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篇2
一、转变观念——由单纯说教转向思维开发
幼儿园各学科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幼儿思维能力和幼儿创新能力的发展,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出来的,而是在实际生活和活动过程中通过幼儿的大胆实践和探索逐步开发的结果。在各学科领域教学活动中,单纯说教只能让幼儿被动接受,枯燥乏味,不能唤起幼儿积极的创新能力。幼儿在各学科领域的学习是有联系的,是相辅相成的,只有根据各学科领域教学活动的特点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合理、恰当地创设情境,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获得丰富的经验和体验。例如:中班社会领域活动《特殊电话号码》,我改变了传统的讲解、灌输的教学方式,而是创设紧急的情境:小老鼠咪咪搬家了,在搬家的过程中,小老鼠的妈妈突然晕倒了,家里没有其他人可以帮忙,小老鼠想拨打电话求救,它翻开紧急电话本,看到了110、120和119这三个号码,到底应该拨打哪个电话?有了这种情境,幼儿很自然地把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取出来,齐心协力帮小老鼠想办法,找到合适的电话号码,很轻松地获得了社会认知,并从帮小老鼠想办法中开发了幼儿的创新能力,并激发了幼儿能动手、动脑帮助他人的社会情感。
二、科学选材——以符合幼儿创造性思维开发为选材的`基础
幼儿园各学科领域课程的内容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有社会学知识、伦理学知识、地理学知识、经济学知识、文化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教师选材时,不仅要以各学科领域课程目标、幼儿创新能力以及其它各项能力的发展为依据,更要注重倾向于幼儿的思维训练。如选择《按序排列》这样一个数学创新思维训练活动,结合本年龄段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幼儿已有的数学知识为基础,在活动中留给幼儿很大的发挥自身创造力的空间,他们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能大胆地谈出做法和见解,从而开发了幼儿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丰富活动形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应用五大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一日活动即课程”这一观念已深入人心,从入园到离园,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教师都能努力营造出一种有利于幼儿创新能力发展的氛围(如尊重个性、对话交流、民主平等、保护好奇心等),尤其是五大领域活动目标与内容的横向贯穿,更是体现了对幼儿创造潜能的开发。
教师在体育活动中动作的发散与替代物的使用,均可以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在社会领域,教师可结合日常生活的教育活动,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教师引导幼儿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便是发挥创新力的过程。每逢重大节日,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节目创编、道具制作、表演游戏、环境布置、礼物制作等活动。在科学教育中,教师可通过幼儿的探索活动,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兴趣、探索精神及善于发现事物和现象变化、获取新信息的能力。还可对幼儿进行关于物体性质、物体功能、自然现象与人们生活关系的发散思维训练。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可通过字、词扩散,创编谜语、儿歌,编构故事等,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2.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游戏是正在成长中的幼儿最大的心理需求。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是儿童创造力发展的重要源泉。教师要让幼儿真正做游戏的主人,即变教师的“导演”为启发引导,变幼儿的“表演”为按自己的意愿玩儿。教师引导幼儿自己提出主题与构思游戏情节,自己选择使用或制作游戏材料,自己分配角色,自己组织游戏,自己评价游戏等,教师只是以游戏伙伴的身份进行比较隐蔽的指导,及时地推动、引导游戏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
3.专项思维训练,培养幼儿创造力
创造性思维包含两种基本成分: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一个创造性活动的过程要经过“发散——集中——再发散——再集中”等多次循环才能完成,其中,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幼儿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以材料、功能、结构、形态、组合、方法、因果、关系等八个方面为“发散点”,进行灵活、新颖的发散思维训练。例如,我在进行专项思维训练时提出以下问题启发幼儿思考:⑴水、纸、笔等有哪些特殊用途?⑵生活中哪些东西是红色的、绿色的(或圆形的、方形的)?⑶什么东西变小了更可爱?什么东西变大了更好玩?……通过对幼儿进行这样灵活、新颖的发散思维训练,充分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
谈谈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篇3
我们处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幼儿科学启蒙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幼儿天生有很大的好奇心,他们对周围世界充满着惊奇,不仅喜欢触摸,摆弄、操作,还会提出种种问题,表现出他们渴望认识周围世界和学习科学的需要。在以往的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我们一般都采用教师提问、讲解,幼儿逐一回答,然后得出这一事物的结论。这种教学方法是以教师教为主,幼儿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不能完全理解,时间久了就会慢慢地遗忘,从中忽视了让幼儿自主去操作、探索。
以下就是我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创造力的几点做法:
一、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究欲望
《纲要》指出: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儿童的情感态度和儿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环境的积极交流与和谐相处。因此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探究欲望,从而形成热爱科学的积极和情感态度是非常重要的。
好奇好问是幼儿的个性特点之一,它表现为幼儿对外部世界所产生的一种新奇感和兴奋感。对于幼儿提出的问题,教师首先应以积极、热情的态度回应,用心地解释或者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能置之不理,否则将禁锢幼儿的思想,使幼儿的好奇心、创造热情减退甚至消失;其次,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幼儿新的好奇,促其进行新的思考;最后,教师应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幼儿产生创造的兴趣。
二、营造自由、和谐、民主的创造氛围
《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因此,营造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就是要努力创造“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孩子“自由地呼吸”,这种气氛的内涵应该是自由、民主、平等、和谐的,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孩子的“自由精神”,使主体性得以充分发展。这样的学习中,幼儿不仅积极地动手动脑,探索问题,而且学习了用讨论与记录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表现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和创造性,从而获得更多方面的学习经验。
三、注重在各种科学活动中自主探究、动手动脑
1、培养幼儿观察能力
观察是通往创造世界之门的第一步。观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途径,在观察的过程中,孩子们会产生多种想法,萌发创造意识。教师在引导幼儿观察时,不能局限于一般的观察,即观察研究对象本身,除了进行观察记录外,还应该引导幼儿在观察时发现更多的问题,注意研究对象与周围的关系,并维持一定时间的兴趣。如:春天到了,我们在自然角里种了豆子,孩子们天天都去看豆宝宝的变化。在“豆宝宝发芽”活动中,孩子们根据生活经验自己提出种豆需要水,我们就根据孩子们的问题设想几个瓶子,有的缺少水,有的缺少空气,有的缺少阳光的照射,并根据设想制作了记录纸,孩子们通过记录纸与老师设计的装置对照,详细记录豆宝宝生长发育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孩子们发现植物因为在我们的地球上,空气是无处不在的,有一个瓶子被密封但豆宝宝能发芽,跟瓶子里有空气是分不开的;豆宝宝发芽还需要一定的水分,没有水分,也是没办法发芽的。幼儿还提出了新的问题:豆宝宝在哪种环境中(水、沙、土)长得更快呢?幼儿的观察能力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发展,他们的求知欲也随之增强了。
再比如,这学期我们还在自然角的楼梯扶手上挂上了装满植物根须的透明瓶子,和孩子们一起去观察研究“根的秘密”。在第一次的观察中,孩子们发现萝卜的根须是细细长长的一根主根,然后又冒出好多细细的短须,而大蒜的根就像老爷爷的胡子……..我告诉孩子们萝卜就是它的根,叫块根;大蒜的根叫须根等,在一次次的观察中孩子们发现了植物的不同形状的根,也知道了它们不同的名字,了解了根的作用。我猜想如果不给孩子们提供这些有特征的植物根须供幼儿观察,而是教师拿着图片说说,可能不会有这样完美的结果。
此外,科学观察活动并一定要局限于幼儿园,还可以利用野外踏青、亲自活动等带领幼儿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开阔眼界,增长经验,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提高创造能力。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却可以概括和创造出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教师应采用多种方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猜想、实验、分析等,产生好奇心理,从而大胆想象,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丰富的自然探究区蕴藏着许多智慧和活力,在活动中幼儿如飞翔的小鸟打开想象的翅膀,飞上理想的天空。瞧,有趣的辣椒人,土豆爷爷,萝卜灯笼,种子娃娃等在孩子们巧手的拨弄下,一个个应运而生。有时连成人都望尘莫及,自叹不如。“科学发现区”也是孩子们的最爱,摆弄着天平秤,学学称物体,再试试如何让灯泡亮起来,为什么磁铁会吸住铁的东西,这些有趣的活动抓住了孩子的心,拓展了他们创新探索的能力。
3、注重幼儿与同伴间的表达与交流
幼儿在进行探究活动过程中和活动后,会有一种表达的潜力和欲望,他们急于想把自己的新发现向老师或同伴讲述,想把自己的疑惑向其他人说说。在表达与交流、听取同伴意见的过程中,他们知道了可以有多种办法解决问题,也能从同伴的讲述中得到灵感激发创造的火花。教师应更加注重性格较内向的幼儿,给他们多一些表达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无拘无束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萌发创造意识。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有创造的潜能,创造能力并不只是在某些外显的幼儿身上体现出来。
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点滴经验 篇4
幼儿的创新潜质是与生俱来的。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听到孩子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 好奇, 什么都想试一试, 爱问为什么, 打破沙锅问到底是孩子的特性, 而正是有了这种执着的探索精神, 尽管他们的创新在成人眼里是微不足道甚至是幼稚可笑的, 但这种经常地创新实践精神是难能可贵的。下面谈点滴认识和体会。
一、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保证
有利于孩子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必须是宽松愉悦、安全和谐的。在没有心理压力的情况下, 孩子们会自发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想象创新活动之中。如在幼儿园的游戏中, 他们会无拘无束, 轻松自在, 穿上白大褂拿起听筒当医生, 用积木轻轻垒起, 堆砌出各种造型就算盖起新世纪的房子。
二、创设直接感知的环境
我们创设了活动室内参与感知的环境。有植物角、饲养角、趣味角、探索角、操作角、成果角、表演角等, 添置了大量可供幼儿观察、动手的物体, 幼儿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根据季节的不同, 种植一些粮食作物、蔬菜、花卉、小草, 如:大豆、葵花等;饲养一些小动物, 如:泥鳅、蜗牛、蝌蚪、蚕宝宝、金鱼等。幼儿在观察中获得了种植和饲养的感性经验, 积累了有关的知识。其次, 我们有计划地设立了教育基地, 激发了探索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提高了认识水平。
三、创设体育锻炼的环境
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篇5
毕业论文是每个毕业生都要经过的一道门槛,下面就让我们学习下怎么写毕业论文?
摘要:二十一世纪需要创造性人才。而音乐活动是开发培养幼儿想象力及创造力的一种有效载体。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教师通过营造创造氛围、激发创造兴趣、提高创造意识、发展求异思维等创造表现教学来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促使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向高素质人才方向发展。
关键词:幼儿 音乐活动 创新 表现教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幼儿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造性人才方面同样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作为最富于创造性的艺术,音乐活动是开发培育幼儿想象力及创造力的一种有效载体。在欢乐轻松的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在幼儿教育中,通过音乐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促使他们打下坚实的基础向高素质人才方向发展。
一、营造创造氛围
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为幼儿创设宽松愉悦、自由民主的音乐活动氛围,让他们能够怀着愉悦的心情利用已有的经验自由探索、展开想象,充满自信地与音乐进行交流,才能萌发出大多数幼儿的创造力。可怎样能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创造氛围呢?
1.正向激励法。任何活动起步的成与败,将直接影响幼儿能否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今后的一切活动。因此,在音乐活动中,对孩子的每一次创新,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应给予很大的帮助和鼓励。如:当孩子创编歌词、动作不尽人意时,请大家来讨论并帮助他;当孩子断断续续说不清时,应尽力去了解他的想法,帮助他说清楚,并鼓励孩子以后要好好说话,说完整话。孩子年龄小,常会出错,并会因此遭到同伴的耻笑而产生压抑感。对这些孩子,应激励他们,以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在教师的影响下,孩子们也能学会悦纳别人,不挑剔别人。
2.自由创编法。音乐活动本身就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孩子提供进行创造性活动的机会,以发展幼儿的创造力。
自由创编能给幼儿一个无拘无束的创作空间,如:在音乐《有趣的生日晚会》中鼓励幼儿大胆参与,勇于表现小动物们干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以及小动物表演的动作等。所以在活动中有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紊乱,但教师不要去训斥孩子,而是鼓励、支持和欣赏幼儿的创造表现,因而更喜欢参与音乐活动。
3.互动游戏法。在音乐活动中,教师不但要创设环境,还应重视幼儿的交往、互动。在各类活动中,让幼儿与同伴相互熟悉,增强彼此间的情感交流。这样师生间、同伴间共创的融洽氛围,促成了轻松愉快的创造环境,幼儿在无拘无束的空间里,自由发挥创造才能。
二、丰富经验,提高创新意识
创造源于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教师细细观察,便能发觉许多现象是舞蹈动作的直接来源。如:树枝摇曳、火花四串等。而教师只有多带孩子走出去,走进孩子的心灵,才能发现和教育幼儿,引发创造潜能,教育才有效。
1.谈话示范法。“谈话”是师生间最平常、最自然的一种交流方式。平时,常带幼儿到户外观察大自然等,回来后,围坐在一起,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让他们彼此间得到启发。同时,把孩子们听说的一些事做示范、用动作表演给他们看,不断丰富他们的动作经验。
2.动态观察法。“动态观察法”是专用于动态事物的方法,要特别注意事物的变化和活动。孩子观察仔细,获得的表象、动作经验丰富,为创造力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创造性思维中,想象是创造的桥梁,求异是创造的途径。“见人之未见,思人之未思,行人之未行”,一句话,创新的思想源泉就是求异思维。
1.扩散法。“扩散法”是对事物做多侧面、多角度、多方位的扩散思维,可高效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实际工作中,应重视求异思维,在音乐活动中不应直接告诉孩子怎样做,而应当启发孩子去思考。小组讨论应怎样去演唱、表演、演奏才能表现音乐的主题,鼓励孩子创造性反应,借此发展幼儿的.求异思维,培养创造意识。
2.表扬鼓励法。对那些想法和别人不一致的幼儿,毫不吝啬表扬和鼓励,保护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给他们充分的创作时间去自己想、自己编、自己演。
3.假设法。假设法能更好地活跃幼儿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如:在创编歌词《两只老虎》活动中,可问幼儿:“你们还想唱老虎的哪些身体部位呢?”幼儿有的说:“一只没有耳朵,一只没有牙齿,”有的说:“一只没有脑袋,一只没有胡子”等,然后在告诉幼儿:“这是一只很能干的老虎,他会做很多事情,想想它会做些什么呢?”幼儿通过讨论,创编了许多的内容,如:“一只会写字,一只会拍照,一只会唱歌,一只会跳舞”等。就这样,幼儿通过假设,自己编、自己唱,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也发挥了幼儿的创造性。
开展种植活动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篇6
一、发展幼儿创新能力的基本原则
1、创新能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活动。任何人都有创造的禀赋,虽然其中也必然存在着个体差异,其差异程度在全人口中呈正态分布,即大多数人都具有中等水平的创造力,创造力极高和极低的人数极少。人的创造力不是先天就有的,先天的禀赋是后天发展的基础。创造力通常包含发散性思维的五种基本能力:①敏锐力(sensitivity)。②流畅力(fluency)。③变通力(flexibility)。④独创力(originality)。⑤精进力(elaboration) [2]。而有关专家的研究结果显示,人类的创新能力在4-5岁左右达到峰值,在此时期之后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减退,因此幼儿时期是培养创新能力最重要的时期,在幼儿教学活动中注重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符合《纲要》和幼儿自身发展的要求。
2、发展幼儿创新能力的四项基本原则。
一是以激发幼儿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欲为原则。通过内容丰富、色彩缤纷、环节设计巧妙的教学活动,引起幼儿探索的欲望和兴趣,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特别是联想能力和创造性想象,以及培养善于进行变革和发现新问题或新关系的能力[3]。
二是以重视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为原则。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幼儿明白秩序和规则的含义,让幼儿对规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其次在幼儿每节课前都应巧妙地将上节课的知识加以回顾并引出当堂课的内容,或是以某个游戏活动作为上一个游戏活动的拓展和延伸,在教学和游戏活动中不断给幼儿提出思考问题,养成幼儿爱思考,善于发现问题的好习惯;最后要在教学或游戏中设计幼儿独立创作的环节,或者让幼儿参与到场景的创设和规则的制定、修改上来,这样既可以培养幼儿的秩序感,又可以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开展种植活动,促进幼儿创新能力发展
由于植物的生长周期、外观特点、种植方式不同,种植可以给幼儿带来全新的体验,其中对于激发幼儿主动探索和发展创造性思维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植物从种植到收获大致分为“种子发芽-长根-幼苗出土-子叶展开-真叶发生-真叶生长-爬蔓-开花-受粉-结瓜-瓜生长膨大-种子逐步发育成熟-采收”等13个阶段,每个阶段会有现象明显的变化,这样可以引起幼儿对植物种植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是培养和发展儿童创新能力的前提,此外种植活动适合对于幼儿动手和协作能力的锻炼,通过亲自操作和实践能够加强幼儿对现有知识的理解。
1.种植的第一天孩子们对新的活动都充满了好奇和兴趣,我为孩子们详细解释了种植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在听完讲解之后很高兴地投入了劳动中,不怕吃苦不怕累,还学会了谦让和合作,我在讲解中故意没有示范每种工具的用法,让幼儿主动探索,孩子们通过我的描述和自己的分析,很快掌握了工具的使用。在后来幼儿书写日记的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有的字不会写,就有意识地向我求助,在我的引导下尝试学习查字典。这种遇到问题自己就想办法解决的方式已经为创新能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通过生命的孕育和生长,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的普遍规律,激发探索自然的激情和欲望,每一个植物微小的变化都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喜悦和成就感,让孩子在潜意识里形成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认识。在种植过程中孩子和教师都费了不少的心思和力气,对幼儿讲解简单的植物养护知识,可培养他们的爱心。在活动中我通过“小朋友爱吃饭才能长得高,那我们的小南瓜吃什么呢?”这个问题,引发幼儿的思考和讨论,让他们交换思想和意见时扩宽思维和视野,为创新积累所需的知识和动力。
3.植物开花的明艳色彩可以吸引幼儿的关注,我在观察过程中加入绘画教学,培养孩子的绘画能力通过之前的铺垫,孩子已经习惯了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并且我惊喜地发现经过小朋友的共同研究,总结了一套用象形符号记录植物生长状态的方法,这种创新的尝试和运用让我欣喜不已,活动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4.收获结果的时候总是最让人欣喜的,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劳动,在老师的帮助、指导和相互间的配合下完成了一次长时间出色的劳动,不仅是他们的身体、思维、语言、行为、绘画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有了显著的提高,还促进了他们的社会性发展,对于自我和他人的认知有了进一步的领悟,这无疑是一次成功的活动。
三、开展幼儿种植活动应注意的问题
1.职务应选择易于生长和养护的类型,教师在种植过程中应注意在种植的过程中给予幼儿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不要让幼儿由于困难无法完成而产生厌烦和退缩的心理。
2.在幼儿使用工具时教师应确保其安全,避免受伤。
3.教师在种植的过程中引入其他领域的知识。在种植过程中不仅要了解相应的种植和生长知识,还应对涉及到的其他自然科学知识有所了解,并且同时加入语言、文字、美术等多领域的教学,既让教学过程生动有趣,有能通过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引发幼儿的联想,促进其创新能力发展。
4.对于幼儿的表现要及时给予认可和肯定,特别是在幼儿有新的想法是要特别给予鼓励,保护幼儿创新的积极性和勇气,树立其自信心。
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践,对于种植活动的优势有了更加清晰、明确的体会,尤其是这种活动对幼儿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通过观察日记的书写,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文字书写水平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还尝试自己查阅字典,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幼儿在观察日记写作中自己研究了用象形符号记录植物生长过程的方式,是其创新能力的显著体现,对于我和孩子们来讲是个意外的收获。
浅谈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7
关键词:幼儿教育,创新能力,培养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知识经济呼唤创新型人才。正如江泽民同志说的:“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 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要让全民具有创新能力, 就必须从教育入手, 从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开始, 而我们的教育对象是3~6岁的幼儿, 身上蕴藏的创造潜能比任何时候都要大。因此, 我们应当抓住这一契机, 从小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 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下面是我的几点看法:
一、培养创新能力从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入手
好奇和探求是幼儿的一大特色。幼儿常常会问出一系列的问题:冬天为什么会下雪?飞机为什么能飞上天?在很多情况下, 类似于这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会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教师一定要积极地鼓励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激发幼儿多思考、多探索, 培养幼儿善思考、勤探索的能力。面对幼儿的问题, 教师不仅要认真对待, 而且应给幼儿留有进一步思考的空间, 从而让幼儿通过思考来培养想象力。我常选择一些引起幼儿兴趣、激发热情的事物来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例如:幼儿对物体的沉与浮非常感兴趣, 我准备了许多材料, 如石头、木块、铁盒、纸、钉子等供幼儿操作、探索, 幼儿通过实验知道了哪些东西浮在水面, 哪些沉入水里。这时, 我向幼儿提出问题:“怎样让浮在水面的东西沉入水里, 让沉的东西浮出水面呢?”幼儿想出了各种办法, 在浮起的塑料瓶中灌满水, 盖上盖儿, 原来浮的塑料瓶沉了, 把铁钉放在浮的盒子上, 铁钉不会沉了, 等等。这样的问题很好地激发了幼儿的创新意识, 让创新在幼儿心中萌芽。
二、创设宽松自由的氛围, 让创新幼苗茁壮成长
“有安全感和自由感的儿童, 才可能成为具有创造性的儿童。”所以, 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还要为幼儿创造一个和谐、自由、民主的环境。为此, 教师要多对幼儿说些支持鼓励的话, 如:“慢慢来, 你会做得越来越好。”教师与幼儿应形成和谐融洽的环境氛围, 在这样的环境中, 一定能够很好地孕育并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
三、培养创新精神应开拓幼儿想象的空间
幼儿有聪明的头脑, 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 而想象是创新之母, 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就是要让幼儿想旁人之不想, 思旁人之不思。教师应当依据幼儿的实际情况, 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引领幼儿接触各种新事物、新思想、新理念, 鉴赏自然风光、发现城市之美、了解生活常识, 等等。我们相信, 幼儿熟知的事物越多, 想象的空间就越丰富, 就能够更加强烈地激发幼儿的创新灵感, 新想法、新见解、新能力就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四、变想为做, 为培育创新之花, 做好“扎根”工作
教育家陈鹤曾经说过, 应该让孩子有动手操作的机会, 在这一过程中, 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实现他的某些创造性设想, 发挥他的创造才能。生活中幼儿有许多的奇思妙想:蚯蚓被切成两段还能活吗?不倒翁的重心移位, 它还会不倒吗?可是, 在很多情况下, 这些想法只机械地滞留在想一想的阶段, 很少有人会主动地进行探索。为此, 我特意选择很多以创新为主题的励志故事和名人传记, 通过生动的讲述, 使幼儿认识到成功源于创新思想后进一步的刻苦钻研与反复努力。例如:牛顿看到苹果掉地, 经过刻苦钻研, 动手实验, 发现了万有引力。再如:爱迪生为了给人类带来光明, 经过了很多次失败的实验, 才最终发明了电灯。听了这些故事之后, 幼儿感触很深, 他们懂得了除了思想的创新之外, 还需要不断地尝试, 努力地探索, 还需要具有不怕失败的意志品格。除此之外, 我们还应当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的、广阔的实践空间, 为幼儿提供适宜操作的工具, 培养并发展幼儿的创新才能。例如:准备可拆卸的玩具, 让幼儿自己动手拆解和组装, 这样既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也能让幼儿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教师也应当尽量多准备幼儿感兴趣、想了解、能感知、无危险的材料, 如:一次性纸杯、饮料瓶、磁铁、各类纸张、毛线、小棍等, 这些易于操作、富于变化的材料会有效激发幼儿的创新潜能。
五、教师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是进行创造教育的基础
在日常教育中, 具有创新意识的老师能为孩子创造自由开放的心态, 让孩子不怕说错、做错, 能无所顾忌地开展思维活动, 总是富有生气地带领孩子津津有味地徜徉在学习的领地里, 在耳濡目染中, 孩子渐渐养成创造的意识和习惯, 从而成就自己的创造力的获得。
人类辉煌的过去离不开创新, 人类美好的未来更离不开创新, 而且, 未来急切呼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的创造型人才。因此, 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我们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徐江著.幼儿园.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9年版.[1]徐江著.幼儿园.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9年版.
[2]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幼教集团编著.故事在主题中开始:蛛网式幼儿园主题活动案例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2]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幼教集团编著.故事在主题中开始:蛛网式幼儿园主题活动案例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浅谈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8
一、培养和爱护幼儿的好奇心, 激发创造兴趣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孩子还处于“做梦”的年龄, 常常会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 教师对幼儿的奇思妙想应多鼓励、多诱导, 不要过分强制、过多指责。否则, 就会扼杀幼儿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意识, 而不可能发挥幼儿的创造潜能。美国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教授在复旦大学演讲后, 记者采访他:“你认为, 要成为一个有创见的物理学家应具哪些基本素质?”朱教授回答说:“首先必须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毅力。”还有许多事实证明, 爱护和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是培养他们创新意识的起点, 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兴趣。
二、创设情境, 营造氛围, 培养创新意识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科学人才最重要的是具有想象力。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把原有的表象加工改造成为新的表现的思维方法。想象能使人跳过某些思维阶段, 想象出最终的结果, 这是其具有创造性的缘由。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具或情境演示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鼓励幼儿多想、大胆地去想问题形成一种大家都来提问踊跃思考的氛围。当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但关键的一点是应该让幼儿自己动脑去想象, 动手去操作, 只有这样, 才能激活幼儿的创新思想, 想象力才会充分发挥出来。如在教“2”的组成时, 教师先把萝卜放在小篓里, 用布盖上, 说:“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礼物, 小朋友想知道是什么吗?”随即老师说出迷语让幼儿猜:“红幺鸡, 绿尾巴, 一头钻在地底下。”幼儿猜出后, 老师出示实物萝卜, 请幼儿帮老师数一数有几个萝卜, 说出总数, 再将两个萝卜分放在两个盘子里, 强调每个盘子必须有, 幼儿个个情绪高涨, 都表示愿意上台操作, 在这种欢乐的气氛中, 幼儿轻松地掌握了“2”的组成。
三、培养幼儿质疑问难的能力, 激发其主动探索
质疑问难是探索知识, 发现问题的开始,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从幼儿的好奇、好问、求知欲望、可塑性等特点出发, 积极培养幼儿勤于思考问题, 敢于提出问题, 善于解决问题是培养幼儿创造性的前提, 也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环。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疑是思之始, 学之端。”疑是点燃孩子思维探索的火种。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给幼儿留有足够时间和空间, 让幼儿广泛质疑, 可以是幼儿老师对教材的质疑, 也可以是幼儿之间的互相质疑。教学中很多孩子对一些不懂的事情都爱问为什么, 这何尝不是一种求知欲的表现, 老师应该认真对待学生们提出的每一个“为什么”, 在孩子幼儿时代的脑海里留下一个正确的解释, 为孩子的启蒙教育做一个好的铺垫。
四、在求异中发展幼儿创新思维, 激励和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幼儿的精神世界里,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要鼓励幼儿对同一个问题提出多种答案、多种方法、敢于想入非非、异想天开。如:老师在读完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后, 老师问小朋友:“如果你遇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你会怎么做?”我没想到五六岁的孩子会说出:“我会把她领回家, 给她洗个澡, 给他穿上妈妈给我买的新衣服, 给她拿出好吃的让她吃个够。”还有的说:“给她买一套新房子, 再买一个新书包, 让她天天去上学……”而在传统教学中, 统一的内容、统一的要求、统一的题目、统一的答案, 培养的是求同思维, 束缚了幼儿的创新思维。因此, 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需要在求同思维的基础上发展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 它要求幼儿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如认识数“6”时, 让幼儿用6根小棒摆图形, 教师鼓励摆出了十来种不同的图形。有的摆出的是电视机, 有的摆出小房子, 幼儿在摆图形的过程中直接感受到“图形变了, 棒的数量不变”有利于形成“数量守恒”的概念。同时, 在构思图形的时候, 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 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并使幼儿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五、培养幼儿实践和动手能力, 实现其创造价值
现代科技的发展, 要求一个人不仅能动脑, 同时又能动手, 不仅要善于研究探索, 又能勇于实践, 不仅有知识创新, 还有技术创新。人在手脑并用时, 大脑受到剌激而活跃起来, 手使脑的功能得到发展, 变得聪明。脑使手的技能得到训练变得灵活。因此, 在教学中, 注重实践操作, 会把抽象的问题转化成形象的问题, 幼儿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等一系列生动具体的实践活动, 丰富了幼儿的感性认识, 从而达到由感知到理解的思维过程。如在教“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时, 老师先发给每个幼儿一个长方体纸盒, 编号为1号;一个正方体纸盒, 编号为2号, 红绿彩纸各6张。让幼儿数一数红、绿纸各有几张?在实际操作中比较它们的形状和大小。请幼儿将红色纸贴在1号盒各面上, 绿色纸贴在2号盒各面上。然后让幼儿两两一组将贴的纸盒放在一起, 按其形状特征分类, 引导幼儿说出其名称:一类叫长方体, 一类叫正方体。幼儿通过亲自操作, 使他们在实践活动中打到答案, 发现秘密, 动手的过程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方便记忆, 激起智慧的火花, 进行发明创造。
培养幼儿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策略 篇9
一、“小小问号”——让幼儿善于发现问题
创造力的发展首先需要丰富的知识作为基础, 幼儿对外界信息的获得大部分来自观察, 有目的的指导幼儿观察各种事物, 不但能丰富他们的知识, 而且也萌发了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例如, 在午休时间我会带领幼儿去散步, 在散步过程中, 孩子们就难抑好奇心, 对周围的事物问个不停。有的说:“为什么树叶会变黄?”“为什么小鸟会飞?”这时, 我及时的鼓励会提问的孩子, 并让大家一起来回答。孩子们兴趣浓厚, 在老师的鼓励下, 孩子们养成了善于发现问题、善于提问的好习惯。
创造的意识源自问题和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会产生创造的冲动。“小小问好”活动既迎合幼儿好奇好问的特点, 又不受时间、地点等条件的限制。随着一个又一个问题的产生, 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我在班上设置了一个“问号角”, 提供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 在“问号角”中的小朋友个个是“小科学家”, 通过摆弄各种材料会发现许多新奇的东西。如在玩水的游戏中, 一位幼儿提问:“为什么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沉下去, 有的东西放在水里会浮起来?”幼儿纷纷发表意见, 虽然大家发表的答案有“错”有“奇”有“怪”, 但孩子们思维活跃, 敢说、敢尝试, 在观察、思考、提问的过程中培养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异想天开”——让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
发散思维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陶行知先生说:“学习之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源自内心的热爱和追求是创新的灵魂。
如在语言活动《小兔的大萝卜》, 首先, 我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方式为幼儿创设了一个生动形象的阅读情境, 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激发幼儿与故事中的主人公“小兔乐乐”进行互动。这为幼儿构建了能发挥自身优势的平台, 能激发幼儿用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与“小兔乐乐”进行对话并大胆地表现, 从而激发幼儿对后续阅读的强烈的兴趣和欲望。其次, 我设计了多种障碍和多种方法的互动机会。通过“下雨了”、“过河”、“遇到大灰狼”等困难时, 让幼儿自由发挥想像, 在每次遇到困难时, 孩子们积极动脑, 发挥想象, 有的把半个大萝卜竖起来当作“雨伞”、把萝卜挖空当“小船”, 捡一片大树叶来当桨, 划船。有的把萝卜当作“房子”, 装上窗口, 就不怕大灰狼了。在这样的人环境下, 孩子么思维活跃, 积极的思考、不断发挥想象力。激发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幼儿期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时期, 老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启发幼儿大胆新奇的想象。
三、“生活本领”——让幼儿拥有一双能干的手
科学研究表明, 在人的大脑里有一些特殊的、积极而富有创造性的区域。当双手从事一些精细的、灵活的动作时, 就能把这些区域的活动激发起来, 从而促进大脑的发育。我班大部分幼儿的动手能力比较差, 加上家长总爱包办代替, 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幼儿的动手机会, 使孩子养成了事事依赖父母的习惯。因此, 我采用了“比比谁的小手最能干”的形式, 让大部分幼儿在碰到困难时敢于克服, 努力完成任务, 真正体验自己有一双能干的小手。如我们开展了“穿衣服”比赛, 小朋友在午睡起床后, 能主动帮助不会穿的衣服的幼儿……。一段时间后, 幼儿的本领越来越大了, 手也越来越巧了。总之, 我们要充分发挥那双勤劳的小手的作用, 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手去打开聪明才智的宝库。
四、“亲子制作”——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孩子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手部肌肉活动月丰富、越精细, 大脑发育越理想。早晨区域游戏时间, 我为幼儿准备多层次的活动材料, 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活动, 通过想一想, 做一做, 来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增强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我还开展了“家庭亲子制作活动”, 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共同完成一样作品。在亲子制作活动中, 家长要让幼儿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利用一些废旧材料、有趣的工具来让幼儿制作。亲子制作不但能让孩子感受到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的快乐、给孩子带来美的感受, 更是孩子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的机会。
我在班级的长廊里, 开辟了一个《亲子制作展览》, 作品陈列架上有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的各种作品, 孩子们兴趣可高了, 经常把家中的作品拿来展示, 并向小朋友介绍。展现自己的作品, 为幼儿营造了一种自主、开放的氛围, 激发了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幼儿反映强烈, 充满自信, 大胆表现, 在活动中体验了愉悦的情感。
五、“发明创造”——激发幼儿的创造能力
幼儿好奇心强, 想象大胆, 不但具有创造力, 而且由于他们较少受到已有经验的束缚, 其创造能力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超过了成人。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一种宽松、自由、民主的气氛, 让他们能够自由思索, 大胆想象, 指导幼儿在掌握基本制作技能基础上, 敢于创新, 敢于实践, 能大胆地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大家互相学习, 互相交流。幼儿的“小创造”基本体现于区域活动中, 通过触摸各种不同的材料, 让孩子们大胆进行操作、探索、实践。在晨间区域游戏时, 幼儿每天都能拼搭出各种不同的物品, 让大家欣赏, 如各种造型不同的飞机、汽车等。一次幼儿用两块长方形的积木竖着放, 并拉开了距离, 又在上面平放了一块积木。小朋友告诉我, 他们在搭桥。不一会儿, 他们又搭出了各种各样的桥, 随着桥墩的变化, 桥面的积木太小, 不够宽、不够长, 搭好的桥总是倒塌。看到这一现象, 我启发幼儿想一想:“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来代替桥面呢?”幼儿很快的想了很多办法, 通过幼儿的反复尝试, 探索, 最后把长长的一座桥给搭好了。幼儿期是培养想象力的最佳时期, 老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启发幼儿大胆新奇的想象。
音乐活动与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10
一、营造民主和自由的情境氛围, 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幼儿的心灵如果种植在肥沃的土壤之中, 他们就会非常自然地生长起来。“肥沃的土壤”是指适宜的环境和令人愉悦的学习情境。创新意识的种子需要适宜的土壤才能发芽, 因为年龄特点, 儿童的创造不会在命令与强迫下出现, 只可能在毫无心理负担的宽松环境下出现。陶行知先生曾指出:“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主张提供给幼儿民主、自由的情境氛围以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而音乐来源于生活, 生活是由许多情境组成的, 每个情境都有其独特的内容和情感, 可唤起幼儿不同的感受。可以说音乐本身就是一种生动的情境氛围。
1. 以乐悦情
音乐教育以音响的情境魅力带给人们各种感受, 音乐的旋律起伏变幻、抑扬顿挫。在迂回曲折中, 在动和静、高和低、快和慢、紧和松的对比组合运动中, 激起人们情感的波澜, 激发人的创造灵感。如学习蒙古舞组合《小牧民》时, 我和孩子们一起扮演老马与小马的角色, 跟随着生动形象的音乐, 我带领孩子们在美丽的大草原上奔驰 (户外草坪) , 时而快、时而慢、时而低头吃草, 时而俯卧休息, 孩子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大草原, 身临其境, 高兴极了。在幼儿情绪高涨的时候我不失时机地说:“美丽的大草原上, 住着许多新疆人。那里的孩子们都会‘动脖子’, 你们想学动脖吗?”幼儿都欢呼着大声说:“想!”“好, 让我们一起来学跳新疆舞《新疆好》。”孩子们的好奇心被激起, 他们扭来扭去的模样非常可爱, 一个个虽跳得不是特别优美, 可兴味十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教师为幼儿营造宽松、民主的氛围, 配合音乐的情境感染性让每一个幼儿都如痴如醉, 自由大胆地表现自己, 从而激活幼儿的创新思维。
2. 以乐导行
音乐有着强烈的愉悦作用, 每个正常人都乐于欣赏。能够倾心赏美就是乐于受教的表现, 人的精神畅快了, 才会产生积极地创新思维。如音乐游戏《小鸟飞》, 我让幼儿听着优美、轻快的音乐在户外小树林里模仿各种小鸟飞行和捕食的动作, 幼儿跟着音乐一会儿学小燕子轻巧地飞来飞去, 一会儿学啄木鸟在捉虫, 一会儿又学孔雀抖抖羽毛开屏的样子……他们在音乐丰富多彩的感染力下尽情而大胆地表现着自我, 潜移默化地向我们展现了美的声音 (各种鸟叫的声音) —美的形态 (鸟生活的日常形态) —美的动作 (鸟飞的动作) —美的“世界” (鸟类世界) 。
也许孩子们这种最初的表现自我的行为在严格意义上称不上是创新能力, 但是由于情境教学本身具有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特点, 使得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提供给孩子们民主、自由、轻松、活泼的情境氛围则必定会让幼儿的创新行为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深根发芽, 茁壮成长。
二、激发想象和求异的发散性灵感, 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在以往的音乐教学活动中, 我们习惯约束幼儿, 认为教师说什么幼儿都得听, 都得照着做, 久而久之使幼儿养成了盲从的陋习, 形成了思维的一种惰性, 抑制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孩子们回答问题常是众口一词, 没有丰富的想象, 失去了自我。陶行知先生提出:“我们要想创造新民族, 只能提倡科学的看, 科学的说, 科学的听, 科学的动!”因此, 我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就经常启发幼儿多看、多说、多听、多动, 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更培养了幼儿进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1. 鼓励自由想象
陶行知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让我们解放小孩子的双手, 解放小孩子的嘴, 小孩子得到言论自由, 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实践证明, 幼儿可以自由发挥的原因是在音乐的创造性活动中没有对或错, 不会造成幼儿的挫折感, 反而会让幼儿在创造的过程中体验到发现探索的乐趣及成功的喜悦。因此, 在日常生活、教学当中, 我就鼓励幼儿自由想象。如:一次我无意中播放了一首乐曲, 一开始音乐旋律十分优美, 继而旋律转为低沉、阴森。于是我用此曲, 让幼儿欣赏并启发她们进行想象:“你想这首乐曲里都有些什么动物?”孩子们立即叽叽喳喳地说开了, 有的说:“有大雁, 有天鹅, 像是一片落叶。”她们边说边不由自主地表演起来。 (继续放音乐) 因为突然转为低沉, 孩子们表现出惊慌的样子, 有的抱肩扭缩在一起, 有的做出凶恶的样子……而卫泉宏“爬”在地上一扭一扭的, 嘴里还说着:“我是青蛇。”当音乐结束时, 我请孩子们给音乐起个名称, 她们有的说:“叫狮子王吧!”有的说:“叫森林里的动物。”“凶猛的动物。”我都一一给予肯定和鼓励。孩子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 充分发挥想象力, 表现出多种动物的姿态。在活动中教师对每一个幼儿的行为都给予了极大肯定, 就有如阳光、雨露是幼苗生长所必需的物候条件一样, 成人的肯定和认同为幼儿想象的创造田地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使幼儿得以自由茁壮地成长。
2. 提倡标新立异
新纲要明确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 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创造, 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 同样, 孩子间的禀赋品性也是各不相同, 要使孩子的潜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师就应以欣赏的目光去接受每一位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有创造倾向的孩子往往有一些新奇的想法和“鬼点子”, 喜欢在成人和同伴面前表现自己, 特爱标新立异。于是, 我们打破单一的评价标准, 以培养和保护幼儿的创新精神。例如:在学唱歌曲《一分钱》的教学活动中, 我首先把歌曲编成一个故事, 在故事的结束处留下一个问题:“如果你捡到这一分钱你会怎么办?”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交给警察叔叔。”这时看到刘艳玲在旁边自言自语地说一分钱太少了, 现在没有一分钱了, 最少的是一毛。我笑着接过她的话题说:那你捡到这一毛钱你会怎么做呢?“给可怜的乞丐吧!”“好, 那就把我们想到的主意都编到歌曲里面去唱一唱吧。”由此, 《一毛钱》的编曲展开了……从这个例子我们不难看出孩子们认识的事物越多, 想象的范围就会越来越广, 就越能激发孩子们的灵感, 产生新的创造, 这就是发散性的特点。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幼儿多进行创造性的音乐活动, 鼓励幼儿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才能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三、提倡参与式和多感官的情感体验, 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马斯洛曾充满信心地说:“几乎所有的儿童, 在受到鼓舞的时候, 在没有规划和预先意图的情况下, 都能创作一支歌、一首诗、一个舞蹈、一幅画、一种游戏或者比赛。”我们不妨观察一下身边的孩子, 假若你放音乐, 他 (她) 便随着音乐手舞足蹈, 并不用你教, 而是与生俱来地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你给他一件打击乐器, 他会在上面随意地敲打起来, 这在大人们心中被看做是“乱敲”、“乱跳”, 但在孩子的心中是最直接的对音乐的表白。
1. 参与式体验
对于孩子来说不仅是学好一个歌曲, 更重要的是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 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我记得又一次上音乐活动表演《狮王进行曲》时, 我让幼儿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 我先让幼儿反复听这一段音乐, 然后让幼儿在音乐中感受情感, 再让他们大胆地用角色表现音乐、描绘音乐。扮演狮王的孩子随着音乐声用动作展现了狮子大王自信的心理和威武的神态, 眼睛瞪得大大的, 走起路来也是神气活现, 扮演老虎、狐狸的幼儿就用眼睛表现出小动物们见到狮子时又怕又敬的样子, 有的干脆躲到大树底下;扮演其他小动物的孩子用嘴巴颤抖着说:狮子来了, 狮子好可怕……我知道孩子此时已产生了身临其境的感受, 音乐使他们置身在大树林中, 仿佛小动物们都在看着森林里发生的一切, 音乐使他们产生了创造力。
2. 多感官体验
一些看似简单的音乐游戏, 给人们的启示却很多。一次, 我在上节奏课时, 请孩子们听音乐用身体发出声音。有个平时做淘气的孩子大声地告诉我:“老师, 脚也能唱歌。”孩子们不认为唱歌是用嘴的, 而是认为能发出声音的地方, 都叫做唱歌。虽然孩子们的这种想法在长大后会觉得很可笑, 但更证明了音乐不是单纯的听、记、唱的过程, 而是与各种因素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需要用心去感受。
孩子的举动使我产生了极大的灵感, 使得我在以后的音乐教学中有了新主张, 比如我主张调动孩子的耳朵、嘴巴、手、脚, 多感官一起参与。主要通过一系列的唱歌、游戏、创造活动, 让幼儿随着音乐做动作来进行训练, 使身体的协调性得到增强。比如唱“网小鱼”, 则让孩子们充分想象自己是小鱼正在水里做什么, 这便是先通过动作感受歌词, 用自己即兴的动作感觉音乐, 这是一种最自然的学习方法。问问孩子刚才小鱼在歌里唱了些什么?孩子们会给你多个不同的说法;不管怎样, 小脑袋都没停下, 小手也没闲着, 小腿更是卖力地动着, 小嘴也没停地“说说”, 这样全身心地去唱, 去演, 比以前简单的教教唱唱要快乐得多。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使课堂教学生动、丰满起来。
浅谈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11
一、丰富想象,培养创新意识
想象和联想是孕育人创新意识的母体,幼儿的想象最为活跃,几乎贯穿幼儿的所有活动,在幼儿教学和生活中,自己时刻做有心人,不失时机的捕捉每个契机,对幼儿进行创新启蒙。一次,幼儿园分给每个幼儿两个桔子,吃完后,有些幼儿便拿着桔子皮玩起来。我留心观察,看到有的幼儿把桔子皮当小船,嘴里唱着,摇啊摇,摇啊摇;有的把桔子皮戴在头上,当小帽子,于是我抓住幼儿的联想时机加以诱导:“小朋友们,请开动自己的小脑筋,桔子皮还可以做什么?”孩子们这下可高兴了,他们七嘴八舌地回答:“做耳朵帽、做小鞋、作小丑的鼻子……”为尊重幼儿,挖掘其创新意识,请他们拿出笔,大胆在上面画,效果真奇妙,孩子们一会儿,把桔子皮画了画,系上绳子当车拉,一会儿插上几根铅笔做成小刺猬,把几个桔子皮连在一起做桔子火车,桔子皮在孩子们的想象支配下,变幻无穷。
二、遵循规律,营造创新氛围
法国生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贝尔纳曾经说过:“创造力是没法教的。所谓的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真正有被鼓励力的才能”。教师要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多鼓励,少指责,让幼儿认识到他们的创造与成果能够得到人们的称赞和重视,会给人带来快乐。有一次,我在教幼儿绘画小动物,大部分幼儿都模仿老师的画,突然有一个幼儿站起来说:“张老师,陈意文不好好画,她画一条带翅膀,有四个轮子的小鱼”,小朋友都笑起来了。因这位幼儿平时不爱动,也不合群,这时,我没有批评、指责那个幼儿,而且让她把想法说了来,她说:“我想,小鱼整天在水里游,太没意思,我画的鱼能在天上飞,能在公路上和小朋友比赛”。她的想法太好了,我在全班幼儿面前表扬了她,并让全班幼儿都来参观,她别出心裁的“作品”,小朋友夸她,她觉得自己的创造是愉快的,激发了创造的欲望,从此整个人也变了。在她的带领下,全班小朋友都参与创造性活动,画出会说话的电饭煲,会自动开的小汽车等等。
三、运用游戏,激发创新欲望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做游戏不但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而且也最容易激发孩子们的创新欲望。因此,通过精心编排,调控游戏来激发幼儿创新欲望是我的基本做法。如,早上让幼儿玩积木,不给她们现成的图形,放手让孩子们去摆弄、去思考、去创造,她们会搭出许多样式的小房子、小火车、小花蓝、冲锋枪、电话机……之后,开始游戏,扑在地上口里喊“01、01,我是长江,我是长江,前面有敌人”,我马上和幼儿一起活动,说“前面有座桥断了,过不去,怎么办?”这时,幼儿纷纷开动脑筋,做一架直升飞机,“坐我的飞机过去”、“带上小鸟的翅膀飞过去”、“拿我的氢气球过去”……。通过这样的游戏,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了成功的快乐。
幼儿美术活动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12
幼儿园的美术教育是对幼儿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纲要》中指出:“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意, 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 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为此, 在当今幼儿园的美术教学中, 教师也越来越重视幼儿自然的、自主的、自发的绘画活动, 并通过一些有效的手段和途径, 培养幼儿的创新能力。
一、营造适合“创新”的活动环境
每个孩子都富有创造的潜能, 加登纳指出:“差不多每个孩子到了4-7岁时, 在有合适环境的鼓励下, 都是富于创造性的。对于所有的孩子来说, 这个阶段正式最自由的阶段。”因此, 在美术活动中,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一个能激发幼儿好奇心和兴趣的环境, 引导幼儿去思考, 去创造。改变幼儿的座位排列方式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以往的美术活动中, 幼儿往往都是每个人一张画纸, 自己画自己的, 而把桌子拼成一长条, 准备一整张长条形的纸, 让幼儿都在一张纸上进行绘画, 幼儿都会兴趣大增, 很兴奋地进行作画。而班级的整体环境对幼儿来说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幼儿都喜欢鲜艳、明亮的色彩, 但是一成不变的班级环境也会让幼儿产生视觉疲劳, 因此, 教师也要经常更换班级的墙面布置, 并且让幼儿也参与其中, 增加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长此以往, 幼儿也会把自己的想法加入到绘画中, 最大限度地挖掘幼儿内心的创造愿望, 并将之表现出来。
二、设计赋予“创新”的教学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不忘自己曾经是个孩子的人才会成为一名好老师。”因此, 作为一名教师, 首先要进行换位思考, 在实施教育活动前要了解幼儿的需要和兴趣, 了解幼儿的现有经验, 这样才能寻找到教育活动的着重点, 并据此确定相应的活动主题, 从而培养幼儿的兴趣, 对学习产生积极主动的作用。
在教学活动过程中, 教师在选择教材时, 有以下的注意点:
首先要考虑是否贴近幼儿的生活, 让幼儿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拓展认知和视野, 这样有助于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其次, 我们在选择教材时, 应充分考虑所选的教材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因为选材只有在幼儿能力范围内, 幼儿才能获得成功,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记得我刚刚踏上工作岗位, 在组织小班美术活动《手指点画》的过程中, 我一开始就引导幼儿点画五瓣花, 幼儿怎么学都不会。后来, 我请幼儿先尝试手指点一下, 开出一片花瓣, 然后再点一下, 变成两片花瓣, 一步一步地慢慢进行, 大部分幼儿才学会了点画五瓣花。通过此次活动, 我深刻地了解到, 在设计活动时, 一定要先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以及能力范围, 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让幼儿在美术活动中有所收获。
再者, 新颖生动的选材, 不但带给幼儿新鲜感, 还会使幼儿感到有趣, 幼儿将非常投入地进行活动。如: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图形创意画, 让幼儿在拼拼、玩玩中创造性地拼画出各种丰富的画面。在此基础上, 引导幼儿将单个图形在画纸上转一转、摆一摆, 出现不同的角度, 再用画笔添画, 变成:火箭、怪兽、机器人、房子、轮船、大象……还可以把图形放在画纸的某个角落, 作为想像物的一个部分, 添画出的东西就更多种多样了。这样一来, 幼儿在活动中的思路一下就开阔了, 他们就会积极地去创意, 寻求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激发幼儿想象力的同时, 也提高了幼儿的绘画潜能。
三、尝试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
1. 音乐辅助教学, 为幼儿插上想象的翅膀
音乐能够带给人无限的想象, 在美术活动中, 借助不同节奏、曲调的音乐, 能够让幼儿感受到鸟语花香、飞禽走兽、山川河流等各种大自然的景色, 引导幼儿在音乐声中想怎么画就怎么画, 没有任何的约束。
《小鱼游游》的美术活动中, 我利用海浪声, 引导幼儿闭上眼睛去感受音乐的起伏, 并让幼儿用自己的肢体动作来表现线条宝宝听到音乐之后的扭动方式, 然后在画纸上表现出来。这样的引入很好地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 幼儿也轻松地掌握了曲线、折线的绘画方式,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 提供多样化的操作材料, 丰富美术活动的形式
平时幼儿在家画画时, 经常用到的就是蜡笔、水彩笔等材料, 因此, 在幼儿园组织美术活动时, 我们应该尽量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操作材料, 鼓励幼儿利用各种材料去尝试、去创造他们喜欢的、想象中的物品。
《手掌画》是一次很平常的美术活动, 为了有所突破, 我请幼儿收集了家里的废旧材料, 脱离原来手掌添画的方式, 引导幼儿用各种废旧材料为印下的手掌随意地进行装饰。幼儿在动手撕、剪、粘贴的过程中, 他们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3. 创设故事情境, 激发幼儿的创作情感
故事不仅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激发幼儿想象思维, 还能够让他们愉快地参与美术活动, 进行美术创作。在组织活动时, 把幼儿带入一个故事情境, 引导幼儿感受故事中主人公的喜怒哀乐,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一旦幼儿的创作情感被激发, 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进行创作。
小班美术活动《我的花背心》中, 我创设了鼠小弟背心破旧的故事情境, 引导幼儿进行讨论, 帮鼠小弟想办法, 这样, 每个幼儿都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 很好地激发了幼儿想要帮助鼠小弟的愿望。幼儿在操作的时候, 也特别投入。其实, 一个幼儿熟悉的卡通形象, 一本幼儿熟悉的绘本, 借助它们来创设故事情境, 幼儿能够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美术活动中去,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养幼儿创新能力】推荐阅读:
幼儿能力培养10-25
幼儿合作能力培养06-11
培养幼儿的能力07-09
幼儿交往能力培养11-10
幼儿美术创新培养10-17
幼儿创新意识培养10-26
幼儿语言能力培养论文08-29
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10-16
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培养05-19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