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我评价能力培养论文

2024-10-13

幼儿自我评价能力培养论文(精选12篇)

幼儿自我评价能力培养论文 篇1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指出:“儿童主体的自我意识是个性的核心, 不仅统率着他们的个性特征, 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而且也统率着他们的社会性特征, 为其社会性的发展和表现提供深刻的源泉。”自我评价是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 是主体在对自己身心特征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某种判断。幼儿自我评价能力的成长是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核心内容, 对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社会领域”目标中指出要“帮助他们 (幼儿) 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 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能力”。学习“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的过程就是学习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的过程。幼儿受认知水平影响, 往往不能客观、真实地进行自我评价, 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 其中教师的评价对幼儿自我评价的影响最大。大班幼儿随着认知的丰富, 能力的提高, 活动中会表现出更多、更强的积极性与参与性, 在与教师、同伴、环境和材料的多向互动中, 开始形成更为正确的自我意识, 学会初步的自我评价, 依赖成人评价的成分逐步减少;但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理解能力仍或多或少有依赖于成人特别是教师的评价;而且自我评价内容侧重于自己的行为, 有片面性, 评价语言总体较笼统单一, 还带有极大的主观情绪在内, 因而会过高评价自己, 要纠正这一偏差, 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健康发展, 对大班幼儿进行自我评价的培养十分重要, 这也为幼儿进入小学后正确对待自己打下基础。

一、创设能鼓励幼儿自我评价的环境氛围

1. 心理氛围的创设

幼儿的自我评价需要有良好的环境氛围支持, 尤其是需要温馨、热情、宽松、安全的心理氛围的支持, 他们才敢于表达, 敢于自我评价。因此教师平时要爱护、尊重每个孩子, 善于发现幼儿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 在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时要给予积极肯定, 给幼儿以亲切感、信任感, 最大限度地提高幼儿的自信心, 使其产生自豪感、荣誉感, 从而重视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地位与形象, 敢于进行自我评价。

教师还应当引导家长为幼儿的自我评价营造积极、宽松的氛围。教师应在家园互动中, 将引导幼儿自我评价的方法传授给家长, 让幼儿在家在园都能畅所欲言, 积极、正确地评价自我。如家长在带幼儿做客前, 提出一些简单要求:讲礼貌, 不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等, 回家请幼儿对照自己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然后给予奖励。幼儿还可通过及时的、经常的练习, 规范自己的行为, 促进社会性发展。

2. 物质环境的创设

班级环境中有意识进行自我评价的物化环境创设, 能使大班幼儿自我评价时有针对性, 准确性, 在进行表述时有依据。如在教室墙上布置一些简单的贴纸、表格, 形成专栏, 将幼儿自我评价项目表征具体化, 而后引导幼儿主动参与, 将自我评价呈现在专栏上。如生活能力自评表格, 包括喝水、洗手、搬椅子、睡觉等内容, 运用简单的表征符号进行表示, 然后鼓励幼儿根据自己的表现情况在相应内容表格上用星星的颗数进行自我评价。

二、讲究指导幼儿自我评价的原则

1. 及时性原则

教师在活动中要正确把握幼儿自我评价的时机, 是在活动环节的中期还是结束部分开展, 都要进行判断。教师还应及时回应幼儿的自我评价。幼儿在评价自我时, 即使只说一句“我很好”。教师也应给予肯定, 使幼儿对自我评价产生兴趣, 建立自信心。

2. 具体性原则

教师指导幼儿自我评价的内容要具体, 让幼儿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具体细致的自我评价。如“我会自己洗手了”“我会把手洗得很干净”“我洗手不玩水”“我洗手时会排队, 不推挤小朋友”等。又如开展“故事大王”比赛后, 请幼儿自我评价讲得怎样, 可以包括“故事讲得很完整”“讲故事声音很响亮”“讲故事很有表情”“故事讲得很连贯”等。

3. 公正性原则

指导幼儿自我评价时要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长处与短处, 形成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标准, 并会说出评价的理由。如进餐后教师问:“龙龙, 你今天午饭吃得好吗?”“他又是最后一个, ”小朋友说。“那你为什么给自己画‘小碗’表扬呀?”龙龙正色说:“我今天全吃完了, 而且桌面很干净。”教师摸了摸他的头, 赞赏地笑了, 龙龙也自信地笑了, “我明天会吃得快一点。”教师作了肯定, 而后向大家说:“我们小朋友有的地方进步了, 有的地方不够好, 没关系, 我们可以努力。”这样有利于幼儿主动去克服自己的不足, 并主动找差距, 使幼儿明确了继续努力的方向。

三、把握幼儿自我评价的基本类型

1. 单项性自我评价

在集中教育活动中, 活动结束时先引导幼儿对自己的活动过程的某一项目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然后再进行集体的互动交流。例如数学活动中让幼儿在操作活动结束后, 请幼儿专门评价自己的操作能力, 或专门评价自己的操作结果, 也可以是幼儿间的两两自我评价。

2. 阶段性自我评价

幼儿园一周总会围绕一些具体的目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阶段性的自我评价能让幼儿对自己一个小阶段的表现进行回忆, 形成初步的全面评价意识。例如,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中, 小旗手会提出一周的要求, 一般5~6条, 包括生活、学习、运动、游戏四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就定期在周五进行评选“国旗下的好宝宝”活动, 先由幼儿在本组内自我评价在这几个方面的表现, 然后由每组推选出好宝宝, 让他进行较为完整的自我评价, 教师与幼儿集体肯定后, 用表征符号进行记录, 展示在“国旗下的好宝宝”的专栏里, 并在下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戴上大红花受到全园性的表扬。这种阶段性的自我评价, 幼儿十分喜爱, 易于掌握, 也乐于表现。

3. 综合性自我评价

在阶段性自我评价的基础上, 可以在更长一段时间内开展综合性的自我评价, 进一步提高幼儿自我评价的能力, 使评价更具全面性。如在新年、六一节或期末时开展评选“好宝宝”活动, 请幼儿作自我评价, 对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表现进行梳理、小结, 并参与竞选活动;在“故事大王”“小小画家”等比赛活动中说说自己在这些方面的特长、优势。这种综合性的自我评价有时还是需要在教师、家长的指导、帮助下进行, 难度相对高一些, 可为幼小衔接打下基础。

4. 平时性自我评价

在日常生活中应当多给幼儿提供自我评价的机会, 捕捉时机让幼儿进行训练和表达。如在上下楼梯时, 可以问问幼儿:“你今天是怎么走楼梯的?遵守行走规则了吗?”在美工区绘画时, 可以问问“你今天画的画好在哪?和其他小伙伴的有什么不同?”等。

四、掌握幼儿自我评价的指导方法

1. 指导幼儿进行表征性自我评价

学习自我评价初期, 教师可为幼儿提供直观形象的小图片和各种表征符号进行价值判断, 来激发幼儿对自我评价的兴趣, 提高其参与的主动性。如用表情贴纸, 笑脸表征“好”, 哭脸表征“不好”;用星星数量的多少表征优秀等级等。

2. 指导幼儿将表征符号与语言评价相结合

大班幼儿已能运用简单的表征符号设计评价项目, 教师可以指导幼儿边看表征符号边用语言进行表述, 使自我评价既有直接的价值判断, 又有具体的状态描述, 从而丰富幼儿自我评价的内容。如在看图讲述活动中, 用“O”表示讲述的完整性, 用“”表示声音是否响亮, 用“”表示是否用了好听的词语, 幼儿在进行自我评价时, 先根据表情贴纸说“我今天讲得很好”, 然后说“我讲得很完整连贯, 声音很响亮, 还用了好听的词‘五颜六色’”。

3. 指导幼儿独立运用语言进行自我评价

幼儿在大班下期, 语言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而且在教师指导下积累了不少描述性语言和生活经验, 为独立进行自我评价奠定基础。此时, 可鼓励幼儿脱离表征符号的帮助, 大胆发表意见, 并经常运用一些“我觉得……”“我喜欢……”“我发现……”“我学会……”等语句, 独立运用语言进行自我评价。

4. 注意特殊的自我评价语言

艺术活动中, 通常可根据该领域的特征、基本因素引导幼儿学习评价语言, 绘画活动中, 可以从色彩、构图、想象内容等方面进行具体评价, 可全面评价, 也可针对某一项展开具体评价, 在歌唱表演活动中, 可以从歌曲旋律、节奏、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如在绘画《美丽的桥》中, 幼儿的自我评价比较具体生动, 有的孩子说:“我画的桥很大很高, 不信你看桥下的轮船那么多那么大!”有的说:“我画的桥很美, 颜色有红的、黄的、蓝的、绿的、紫的, 而且我涂色涂得很整齐干净。”有的说:“我觉得我画的桥最美, 因为它是在天上的, 从我家直接连到幼儿园的。”特殊的评价语言能使幼儿对相应领域的认识更为具体准确。

总之, 通过培养, 大班幼儿自我评价评的客观性、独立性提高了, 评价内容丰富了, 评价语言准确了, 幼儿的自信心大大增强, 能比较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自己, 反过来提高了幼儿评价他人的能力, 与同伴间的关系也十分融洽, 从而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自我评价能力培养论文 篇2

高王中心小学:蒋克栋

我从学生的作业与测试中出现的差错看到,除个别学生因认知的缺陷而造成错误外,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造成的错误。如:感知的马虎,缺乏良好的作业习惯等,针对这种情况,我通过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评价习惯,培养学生基本的评价能力来弥补。因为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再现所学的知识,切实提高教学效率,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自学能力,同时,也可减轻教师的批改作业负担,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但对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根据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导之以行,使学生惯于评价

小学生的评价意识是很淡的,他们很少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也不善于对其他同学的发言或练习进行恰当的评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进行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养成这种评价习惯,我是这样做的:

1、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评价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的为学生创设更多的评价机会,多问一个“为什么”,就多一次机会,多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来鉴别自己与别人的思维与练习,久而久之,可以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评价习惯,例如:在教四则运

算题出现的错误是经常的,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说说运算的顺序,并找出出现错误的原因,请他自我评价。

2、让学生适当参与批改作业

在处理作业时,可以选几题,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批改,并让学生说批改的理由,错误的话,可以让学生说错误的原因,也可以让学生充当小老师,互相批改,这样做不仅训练了评价能力,也克服了思维定式,形成互帮互学的良好习惯。

3、在课后作业中布置自查要求

一般说,课后作业检查是由别人来代劳的,教师应提出自查要求,要他们在完成后认真检查,同时通过家访了解学生自查情况,作业批改时,注意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查能力,及时加以指导,经过阶段性的训练,可以取得一定的成效。

二、激之以趣,使学生乐于评价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自我调控意识还不成熟,教师建立一定的激励机制,激发他们的评价兴趣,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形式:

1、组织学生讨论

由于学生好胜心强,有一种强烈的求胜欲望,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心理,加以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评价才华,例如:在教学求“平均数应用题”后,教师

可安排这样一道题,三班植树,一班42人共植树130棵,二班41人共植树117棵,三班43人,共植树140棵,平均每班植树多少棵?学生练习后,可以互相讨论,各抒己见,开展自评互评,这样部分学生的错误可以得到纠正,还可以训练自己的思维表达能力。

2、开设“病题医院”

在一堂课中,教师可留出几分钟的时间,对出现错误的题目进行调整,送进“病题医院”让学生自己充当大夫,找出每道题的错误原因,并进行纠正,这一活动学生的兴趣很大,即使讷言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充分激发他们的评价兴趣。

3、采用“故错”教学

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认为老师是绝对正确的,如果教师故意出现错误,有些学生会盲目轻信,有的会产生疑问,只有几个会提出自己的评价意见,教师用这种方法时,可以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用正确的标准来确定,通过自信来激励学生的评价兴趣。

4、变换激励策略

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口头表扬,暂时会受到一定的效果,时间稍长,兴趣就难以维持了,教师在坚持激励的同时,还应周期性的变换激励形式。

三、授之以法,使学生善于评价

在激励学生评价兴趣,养成习惯的同时,还可教些评价的方法,从易到难,从单项到综合,逐步完善评价能力。

1、教学一些估算的方法

在计算时,如果学生具备一定的估算能力就可对明显的错误进行判断,如:4214÷7时,如果结果是62,而估算的商约是600,就可以避免类似的错误。

2、同步训练学生的正向逆向思维

学生的一部分错误是受一定的思维定式的影响造成的,如顺着一个思路很难发现其中的错误,如反过来想,则可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教师可以将应用题的问题条件互换训练,来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学会采用这一方法。

3、经常进行辨析训练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可安排一些咬文嚼字的、吹毛求疵的训练,可以使学生深入的掌握知识,提高辨析能力,这些训练可说是培养学生评价能力的针对性训练。

4、多让学生动手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动手实践也是方法之一,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动手,多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并使其充分利用这一评价方法,正确得以验证。错误的,则可以从中找出思维的偏差,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2009、4、20

怎样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篇3

一、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提高幼儿自我保护的意识

首先,我们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在活动中,多给幼儿鼓励,增加幼儿自信心,让幼儿放开手脚,大胆参与活动。以尊重、平等、民主的态度对待幼儿,给幼儿以安全感和信任感。其次,我们要精心创设相应的物质环境。如我们在窗外安装护栏,把洗手间换成防滑地板,把楼道的护栏加密加高,上下楼梯贴上小脚印的标志,把蹦蹦床的四角用布包起来,贴上安全标志,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在活动区,投放安全图书,图片,安全棋,好孩子棋等,使孩子在玩玩做做中知道哪些是危险的,哪些东西能摸,哪些东西不能摸,应该怎样做。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

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我保护教育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是自我保护之本,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幼儿的常规,使幼儿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平时注意生活中的各种训练,孩子能做的事就让他们去做,例如:自己上下床,自己练习系鞋带,吃饭时不打闹,饭后漱口擦嘴,不喝太烫的水、奶、汤等等。对幼儿来说,参与是他们所需要的。如:当我看到幼儿饮水时,地上洒了很多水,就及时组织孩子们讨论这样会发生什么事?应该怎样做?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容易出现危险,有的孩子说楼梯,有的孩子说厕所门口,有的说水桶旁……从室内找到室外,请他们贴上红色警告标志。幼儿以安全检查员的身份参与了“找危险”的活动,印象非常深刻。他们在活动时就会十分注意自己亲手贴上去的标志,不再需要老师反复提醒。

三、利用各种教学活动。让幼儿学习和巩固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一)专门的教育活动

生活中有许多意外事故的发生源于幼儿的无知。于是我们将每周一下午确定为安全教育日,教师根据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安全隐患组织相应的活动,开展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如:为了教幼儿在感到不舒服时能主动地对教师讲,我设计了“我生病了”活动,通过这个活动,幼儿稍有不舒服就告诉教师,教师就能及时掌握幼儿的病情,做出及时的处理。再如:幼儿喜欢模仿动画片中猫大哥、奥特曼等形象,从高处向下跳。我们组织了情境表演《小糊涂虫》,通过观看、参与表演,使幼儿懂得不能盲目模仿电视里的人做傻事。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将自我保护的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之中,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了自我保护技能。

(二)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幼儿身边发生的事例是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善于抓住各种机会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如:有一次高仪小朋友的手指甲被门掩得又青又肿,处理完之后,我请她向大家说一说,手被掩的经过,让大家观察她被掩痛的手,使孩子们懂得手放在门缝易发生危险。春节快到了,我组织幼儿观看被鞭炮炸伤的人的图片,讨论:放鞭炮时应注意什么。

(三)加强幼儿身体锻炼

加强幼儿身体锻炼,增强幼儿运动技能,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是积极的安全教育。为此我们坚持每天两小时的户外活动,将集中活动和自由活动相结合。在活动中,我们发现体弱的幼儿比平时淘气、顽皮的幼儿受伤的概率要高,这就要求教师给那些体弱的孩子更多的锻炼机会,鼓励他们要勇敢些,对他们的协调性、平衡能力等各方面加强训练,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获取自我保护的能力。如:跑步时转弯放慢速度,不能转急弯,摔倒时双手撑地,攀登时要手脚交替,脚踩稳了再动手,从高处向下跳要脚尖先着地,屈膝缓冲一下。俗话说:熟能生巧,多参加体育活动,有计划的训练会使幼儿动作灵活,思维敏捷,大大减少事故的发生。

四、家园同步,形成教育合力是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关键

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专题讨论、家长园地、家访等多种形式向家长介绍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方法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争取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例如:刘欣雨小朋友在小班时摔跤不知道用手撑地,头部被撞成轻伤,家长非常不满意。我们在家访的过程中,了解到某些孩子入园前和奶奶在一起,奶奶怕孩子碰着,总是不让跑。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和孩子父母商量,制定家园同步计划以加强练习。在家父母多陪孩子玩体育游戏,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让孩子自己上下楼,凡孩子能做的事就让孩子自己去做,增强他的协调性练习。在幼儿园教师多引导欣雨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户外活动时对他进行重点指导,提高运动技能。到了中班,欣雨的父母主动报名让孩子参加滑旱冰小组。在汇报课上,家长看到孩子精彩的花样表演激动地说:“看来担心是多余的,家园配合进行训练的方法真见效。”

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培养 篇4

在实施学生自我评价的初期,应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评价品德。对学生中自我评价过高的现象,教师可以采用谈话、鼓励、榜样等方法,指出他们课堂学习中的不足之处,激励学生正确面对自己并且进行自我修正。对自我评价一直不足的学生,教师则一方面要设法使他们体验教师在言谈举止之中渗透的关爱,也要帮助他们找到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他们降低要求和学习难度,尽量提供课堂展示的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一、为自我评价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变化和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水平,又要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不再是不管学生水平差异,答对就表扬;答错就阴沉着脸说:“不对,下一位”;答不上就严肃指责:“上课没注意听讲”;不再是只有老师评价学生,老师说了算;不再是只评内容。师生评价互为主客体,达成师生互尊、互爱、互敬、互帮、互教,走向教学相长,体现人文关怀。

在课堂教学上,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这样不仅有利于引发学生间的讨论和评价,而且能促使学生完整地表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有利于学生情感的调动。

之后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肯定他们精彩的讨论和积极思考问题的态度,表扬答错的同学认真听讲,并勇于改正、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如果当时马上做出评价,不但会使学生的自尊心受伤害,更会使学生失去一次很好的思考机会。经过学生间的相互评价,使学生受到启发,加深印象,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使他们享受成功的快乐。

二、为学生树立良好的评价榜样

教师的评价活动是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基础,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活动,可以掌握一定评价标准以及运用评价标准的方法,可以掌握评价结论的表达方式并积累评价经验。因此,教师的评价应该为小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教师在评价的时候应力求达到公正、客观、准确,也就是说,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回答和作业情况的时候,不应简单地以答案正确与否作为唯一的判断标准,还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过程或者思维过程进行评价。例如学生在回答时虽然得出的答案是错误的,但教师现在可以追问他是如何思考的,肯定其思维过程中正确的部分,立即予以表扬和提倡。对教师来说,不仅要评价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的情况,而且要评价学生的学习习惯、意志品质,等等。也就是说,在评价学生作业的时候,教师不仅应评价学生做得是否正确,还可就作业字迹是否清楚整洁评价其学习习惯。

三、抓住自我评价时机

课堂学习中的自我评价穿插于教学过程中,服务于课堂教学这一中心,运用应疏密有致,科学合理,过多则影响教学进程,过少则不能体现学生自我评价的主体地位。因此要把握时机,选准切入点。

1. 在讨论交流之后。

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后,让他们对照同学的见解、解决问题的办法、参与的态度、合作的热情、思维的质量等开展自我评价。

2. 在教师点拨之后。

有时课堂上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个问题接连几个学生都解答不到位。老师及时给予启发、点拨,孩子们再去思考,找到了准确答案。这时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进而分析,自己的分析有哪些是正确的,错在哪里?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篇5

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直接影响幼儿的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及其人格品质和良好个性的形成。研究表明,幼儿期是自我控制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培养。

一、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获得控制与影响环境的能力,能体验到获得成功的喜悦及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的快乐,而快乐作为强化物,使幼儿对游戏本身产生兴趣。兴趣和快乐这两种正情绪体验相互作用、相互补充,使幼儿在游戏中愿意遵守规则,接受成人的教育。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让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各种社会角色,承担责任,学习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学习建立和维护秩序,学习轮流、等待、合作等社会技能,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二、教给幼儿一定的自我控制的策略。

虽然幼儿在很早的时候就表现出自我控制的能力,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也会相应地提高,但由于幼儿神经系统整体发展不成熟,因此自我控制的能力还很差。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自我控制时间短,缺乏一定的自我控制的技巧和策略。研究表明,2岁幼儿通过使用成人教给他们的.分心策略、寻求安慰策略和寻求帮助策略,他们的自我控制的时间就会延长,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从整体上就会得到显著的提高。

三、给予幼儿充分活动的自由,不要过于压制幼儿。

心理学家布洛克认为,在严厉、专断、限制模式的控制下,儿童一般有情绪压抑、盲目顺从等过度自我控制的特征。拜克伯尔等人指出,限制控制下的儿童大多有退缩和攻击性行为。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给予幼儿充分活动的自由,对他们不要过于限制和束缚。其实,幼儿由于年龄尚小,他们有时的“乱说乱动”并不是故意的。如果不加区分就加以限制,会造成他们情绪上的压抑,使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得不到健康发展。

四、教师、家长以身作则,为幼儿树立榜样。

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 篇6

关键词: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7-127-01

21世纪需要培养自立、自强的人才。然而,现在的孩子都养成了娇气、懒惰的坏习惯,动不动就养成了“我不会!”“你帮我!”的习惯。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常常想: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越来越聪明、可爱,而生活自立能力却大大降低,自己的事情不会做或不愿做呢?究其原因是:当今现实中,幼儿多为独生子女,是家里的“王子”“公主”,家人对他们太过宠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力能所及的事(如穿衣、洗脸等)都被家长们好心地包办了,使一些本应该得到锻炼的劳动技能,都在无形中被剥夺了,从而失去了发展的机会。这样就让幼儿养成了依赖性强、独立性差、能力弱等缺点,也不利于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对幼儿的健康成长非常不利。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心理学家也认为手指是“智慧的前哨。”幼儿年龄小,对周围事物感到新鲜有趣,他们喜欢独立做一些小事,而且为自己能够做好事情而骄傲,从而养成独立性,建立自信心,增强责任感和意志力,获得成功感。可见,幼儿自我服务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发展。因此,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刻不容缓!

1、利用集体教育活动,对幼儿进行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如运用有教育意义的、关于自我服务能力方面的故事、诗歌、歌曲等,采用讲述、游戏、讨论等方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气氛中形成“自己的小事自己做,朋友不会要帮助。”的服务意识;并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在情境表演的过程中逐渐地学习自我服务的技能。

2、抓住教育时机,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如小班刚进来时,点心时吃桔子,我们总是把幼儿的桔皮剥去后幼儿吃,又省心、又省事,但这样是剥夺了幼儿学习、动手的机会,我改变了过去做法,让幼儿自己来剥,他们既学到本领,又有了食欲,可谓是一举两得。又如:午睡时,教他们穿脱衣服,鞋子等,教他们具体的方法,并现场进行演示,帮助幼儿进一步掌握方法。

3、积极开展各类区角、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如在“娃娃家”游戏中,给娃娃扣扣子、梳头、穿衣等。在美工区中玩折纸的游戏:如供练习扣扣子的菊花扣,大树与果子扣等,给妹妹系蝴蝶结(练习系鞋带);给开口娃娃喂饭(学习使用勺,拿筷)等等,使平时所掌握的自我服务的技能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4、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榜样的作用,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平时对自我服务能力强的幼儿重点表扬鼓励,对能力弱的幼儿也充分地肯定其点滴进步,同时进行个别培养教育,增强自我服务的意识。经常开展“大帮小”的活动,如:幼儿把玩具混在一起后,可以请大班的哥哥姐姐来和他们一起分玩具,分别为玩具找到家。当小班幼儿说:“谢谢哥哥姐姐”时,不仅使大班小朋友体验到为他人服务的乐趣,也在小班幼儿的内心深处播下了要会自我服务的意识。

5、利用环境进行濡染,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自我服务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在活动室的四周布置一些相关主题的墙饰进行濡染,如布置着小朋友爱自己做事的图片(穿衣、吃饭、穿鞋、叠被、扫地、洗手帕等),使幼兒在无意中、在潜意识里自我服务技能和意识得到培养和熏陶。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篇7

一、给幼儿主动权

首先,我们要充分信任幼儿,相信他们具有主动发展和自我教育的天赋,给予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活动的权利。

其次,我们要赋予幼儿自我努力的权利,允许幼儿出错,等待幼儿自己发现,教师不要迫不及待地指导和纠正。工作材料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是开启幼儿主动性发展大门的一把钥匙,是沟通幼儿与环境的一种媒介,让幼儿学会自我教育,帮助幼儿进行内在的自我建构和心理发展。

最后,我们要赋予幼儿创造的权利,努力使独立和自由的精神深入幼儿的内心。如果幼儿只有选择工作材料和工作时间的自由,而在材料的操作方法上没有自由,只能按照固定的方法和步骤反复练习和摆弄,是不利于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的。

二、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纲要》指出:老师的态度和言行举止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可见,老师在幼儿心目中占有非常独特的重要地位,老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因此,老师要热爱、尊重幼儿,多一些细心、耐心和童心,对待那些性格活泼、开朗交往能力强的幼儿要给予充分的赞扬和肯定,促使他们进一步发展;对待那些内向、胆小、交往能力弱的幼儿要理解和鼓励,以亲切的语言与和蔼的态度激发他们参与活动和交往的欲望,主动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帮助他们克服对交往的畏惧心理,营造一种友好氛围。老师的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个抚摩、一个拥抱等,都能给幼儿带来亲切、温暖和快乐的感觉,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幼儿的交往能力是在与他人共同生活、互相交往、自由游戏的过程中主动发展起来的,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在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时,教室可以借助环境的教育功能,关注幼儿的交往需要,为他们创造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促使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并及时给予支持和引导,以激发幼儿与同伴交往的愿望,让他们在同伴互动中积累交往经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例如:幼儿在“超市”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中,自由组合,不仅习得社会行为规范,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而且能学习不同角色间的交往方式,如“收银员”与“顾客”间的交往,“售货员”与“顾客”间的交往等。使幼儿在活动中逐渐培养交往意识,学会与同伴友好交往的技能。如“炒黄豆”的游戏中,当小朋友翻“黄豆”时,我马上给予鼓励和肯定:“你真棒!”当幼儿翻不过来时,我鼓励说:“没关系,再试一试。”并帮助他们寻找解决的办法,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样一鼓励,幼儿的兴趣就更加高了。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品德教育的重点,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人终身受益,自控行为的多次重复就可成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消除自控行为引起的紧张感,使自控行为容易完成和保持。例如,要求幼儿每一次起床后,把被子叠好,这对他们来说有困难,但如果他能在成人的不断要求下坚持做到这点,以后就会养成正确叠被子的习惯,由外在的要求变成自身的动力。所以,在实际生活中训练幼儿良好的自控行为,对他们自控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四、多让幼儿解决自己的生活自理问题

目前由于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多和家庭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儿童养尊处优,独立意识越来越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当幼儿生活不能自理时,需要多加照料,做父母的也有这种责任和义务。施教者过分控制幼儿与照料幼儿一样,会使孩子不能依靠自己,也没有自控力。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的孩子,什么事情都会做,都难不住,其将来学习和工作都会富有成效;而缺乏自理能力的幼儿,事事都不会做,处处怕困难,这样的孩子不仅将来会遇到许多磨难,还会逐步产生自卑心理,以至在学习和工作上觉得处处不如其他人。虽然有些事情幼儿做不好,但还是应该让幼儿自己做。

五、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发展

孩子能否自信地表现自我,如今成了家长和教师关注的重点。家长们总是希望老师能给自己的孩子更多的展现机会,从而使自己的孩子克服性格中的胆小、羞怯,变得落落大方;教师也希望自己教出来的孩子个性和谐发展,在活动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自信心对幼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信心是确信自己的能力,有把握完成所承担的任务,敢于追求目标的情感体验。自信心强的幼儿能较准确地评价自己的能力和客观困难,在新的活动任务前不胆怯,能主动参加;遇到困难不畏缩,能积极解决困难;讨论时能大胆发表意见,不轻易改变主意。自信心总是与主动、独立、创新、勇敢、坚强、开朗、乐观等健康心理相联系,而缺乏自信心或自卑感则常是与被动、依赖、保守、怯懦、软弱、抑郁等消极心理联系。生活中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迎接挑战时,自信往往是获得成功的一把钥匙。所以幼儿要从小树立自信心,才能快速接受新知识,适应新环境,大胆地创造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许政援,吴念阳,闵瑞芳.3—6岁幼儿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发展的因素.心理学报,1987(01).

[2]张丹华.诱因对3—6岁儿童自控行为发展的影响.心理发展与教育,1989(03).

[3]谢军.3-9岁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04).

[4]杨丽珠.对幼儿自控能力培养的实验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研究 篇8

自我控制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 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 在没有外部限制的情况下, 克服困难, 排除干扰, 采取某种方式控制自己的行为, 从而保证目标的实现[1]。自我控制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我控制是人类个体从幼稚、依赖走向成熟、独立的标志[2]。在幼儿社会化的过程中, 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非常关键。如果拥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就能促进幼儿形成富有魅力的人格, 在将来的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中都会如鱼得水, 事半功倍。自我控制能力是从幼儿时期开始萌发与发展的, 因此, 我们要抓住这一黄金期, 重视幼儿自我能力的培养。

二、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误区

(一) 自我控制的不足与过度化

人们在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时候, 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家长或教师对幼儿不正确的行为放任不管, 使幼儿进入散养状态, 进而造成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另一个是过于严格地管教幼儿的违规行为, 对幼儿的自我控制培养呈现出过度化的倾向。前者多出现在家庭中, 现在的家长都过于溺爱幼儿, 对幼儿听之任之, 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形成飞扬跋扈、不讲道理的恶习;而后者较多出现在幼儿园中, 一些教师对幼儿的管理过于严格, 在实施教育活动中对幼儿的言语、行为等都过度地约束和限制, 容易造成幼儿造成唯唯诺诺、胆小慎微的性格, 甚至给幼儿造成心理创伤。其实, 对幼儿进行严格的管理无可厚非, 对幼儿的违规行为和不当行为也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规范, 但要控制好“度”。

(二) 对幼儿情感与认知的自我控制重视不够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自我控制, 主要包括情感方面的自我控制、认知方面的自我控制及行为方面的自我控制[3]。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幼儿时, 通常都比较注重对幼儿的语言、行为方面的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 却对情感与认知方面的自我控制不够重视。比如, 在开展教育活动时, 教师组织幼儿排好队, 遵守秩序时, 一旦发现幼儿插队或者互相推搡、打闹的行为, 就会大声呵斥, 没有去深入挖掘幼儿违规的原因。一些教师没有去关注幼儿自我控制的内隐因素, 而对幼儿的外显因素过于的控制, 起不到真正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作用。

(三) 偏重自我控制的抑制功能

自我控制不仅包括对活动的抑制, 还包括对活动的促进功能, 即积极地对设定目标的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顺利完成计划的功能[4]。一些教师非常重视培养幼儿运用自我控制力来对某些冲动的行为进行抑制的能力, 在相关的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教育活动中, 不让幼儿做某事, 禁止幼儿的一些行为。教师更为关注幼儿是否能够抑制自己不去欺负小朋友、不去抢玩具等违规行为, 但对幼儿是否能在所创设的活动中抵挡住这方面的诱惑不是很在意。

(四) 僵化地培养自我控制能力

某些教师在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过程中, 容易出现僵化的情况。一些教师以为策略运用得越多越能培养幼儿的自控能力, 因此使用大拼盘、乱炖的形式培养对幼儿自我控制能力进行培养。也有个别教师不考虑幼儿的个体差异与身心发展情况, 用同样的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此外, 还有的教师过于注重在教育活动中引导与培养幼儿学习自我控制的策略, 而往往忽视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创造机会来对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加以培养。

三、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策略

(一) 给予幼儿充分的关怀和爱护

家长和教师在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时要对幼儿给予充分的关怀和爱护。这样不仅能增加与幼儿的感情, 同时也能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尤其对那些注意力不集中、任性不讲理、经常发脾气等自我控制能力较差的幼儿, 家长和教师应该给予更多的爱抚与关心。比如, 在教幼儿收拾玩具并把玩具放回原处的时, 家长或教师发号指令后, 幼儿开始的时候可能不去收拾, 并产生逆反心理, 家长或教师可以尝试和幼儿一起收拾玩具, 并且给幼儿鼓励和信心。经过几次反复训练, 幼儿就逐渐自己去收拾玩具。

(二)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和教师要重视对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 良好的习惯养成是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基础。而家长和教师在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时, 不能够太心急, 要保持足够的耐心, 注意生活中的点滴, 进而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比如, 在规范幼儿的时间观念上, 从幼儿的起床、洗漱、早餐、上幼儿园的时间都要严格规范, 幼儿逐渐会克服自己的惰性, 爱惜和遵守时间。通过日常生活的积累与磨炼, 教师潜移默化地让幼儿对自己的一些行为进行认识和规范, 逐渐养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三) 应延迟满足幼儿的某些要求并发挥榜样的作用

家长和教师在面对幼儿的某些要求时, 应适当采取延迟满足的策略。延迟满足也是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重要手段。延迟满足是当幼儿向家长或教师提出要求时, 不要马上满足幼儿的要求, 而是在一段时间以后或有条件地满足幼儿。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耐心, 使他们学会等待, 而且还能培养幼儿抵抗诱惑的能力。比如, 幼儿想吃零食而不吃饭时, 家长可以提出只要安静地、细嚼慢咽地吃完饭, 就可以吃零食, 通常幼儿就会乖乖地吃完饭。当幼儿吃完饭后有了饱腹感, 家长再趁机说吃零食的危害并及时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延迟满足幼儿的某些欲望, 这样不仅能够让幼儿知道世界上不是所有东西都能够轻而易举得到的, 而且能促进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此外, 发挥榜样作用, 也是幼儿自我能力提高的重要策略。幼儿都善于模仿成人的一举一动, 家长和教师的言行都是幼儿模仿的对象。

因此, 家长和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 给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此外, 家长和教师也要对一些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中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强的正面人物加以宣传, 让幼儿感受到榜样的力量。

(四) 通过游戏练习, 多元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游戏练习是发展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主要途径。爱玩是孩子的天性, 幼儿平时的活动主要是以游戏为主。在对幼儿进行自我控制能力训练时, 如果一味的说教或者对让幼儿参加单调、无聊的教育活动, 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通过游戏, 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 使他们体验游戏的快乐, 分享成果的喜悦以及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的幸福感。因此, 家长和教师都要重视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 使游戏与自我控制能力相结合, 并且创设相对宽松的环境, 发挥游戏的魅力, 进而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使幼儿学习行为规范和行动准则, 建立和维护秩序, 学习轮流、等待、合作等社会技能, 承担责任, 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摘要: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首先明确了自我控制的含义及重要性, 其次分析了培养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的误区, 如自我控制的不足与过度化、对幼儿情感与认知的自我控制重视不够、偏重自我控制的抑制功能、僵化地培养自我控制能力等, 最后提出几点提高幼儿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策略:给予幼儿充分的爱抚和关怀,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充分发挥游戏练习, 延迟满足和发挥榜样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策略

参考文献

[1]杨丽珠, 宋辉.幼儿自我控制能力研究[J].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3 (1) .

[2]郭晓飞.自我控制行为研究概述[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2 (11) .

[3]宋辉, 杨丽珠.儿童自我控制发展以及综述[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1999 (6) .

[4]许政援.3-6岁幼儿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发展的因素[J].心理学报, 1987 (1) .

浅谈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篇9

一、幼儿安全自护教育的内容

要避免或减少一些意外事故的发生, 必要的规则是必须要建立的, 而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绝不是靠单纯的清规戒律。幼儿期的孩子活泼、好动, 有强烈的好奇心, 他们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 到手的东西还想尝一尝……但由于他们各方面的发育不够完善, 又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能力, 这样一来, 就容易使年幼无知的儿童造成一些意外伤害。

入口关:幼儿喜欢把小物件放在手里, 动不动就喜欢往嘴里放, 加上哭笑无常, 含在嘴里的东西就容易误入食道、气管, 发生意外, 尽量不要让幼儿拿小物体玩。

水火关:不在火源附近耍;不玩打火机、火柴和蜡烛, 以防引起火灾, 让幼儿了解一些自救知识, 不到湖泊附近玩, 如果不幸掉进去, 要抓住能够浮起的物体或爬到地势较高的地方。

生活用品关:把刀子、剪子、针等尖锐或易摔碎的物品放置好, 药品要妥善保管, 内服药、外敖药要分开放, 还要学会辨认药品和一些容易与饮料混淆的有害物品。

二、培养幼儿保护自我能力的方法

(一) 在游戏中创设问题情境, 增强幼儿自我救护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但由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 行为缺乏理智, 易受情绪的影响, 则可能造成意外事故。所以, 如果在游戏中融入自我保护内容的学习, 可以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生活技能。

一次游戏中, 创设“爸爸、妈妈不在家, 倒水时把自己烫伤了”这一问题情境, 让幼儿分析讨论这时候该怎么办。幼儿通过讨论得出以下方法: (1) 拨打110电话, 寻求警察叔叔的帮助。 (2) 给父亲和母亲打电话, 告诉他们哪里烫伤了。 (3) 拨打120电话。 (4) 大声喊人找邻居帮助。 (5) 迅速用凉水冲泡受伤处。 (6) 把烫伤的地方涂上些牙膏, 做简单处理。当幼儿了解这些简单的自我救助方法后, 再进行游戏的表演, 幼儿表演起来既投入又认真, 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还使幼儿在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时不慌不忙, 从容应付。

(二) 通过生活, 学习和巩固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1.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应从培养其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 而良好的生活与自我保护教育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

首先要让幼儿明确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 知道怎么做对, 怎样做不对。教师及家长还应该随时告诉幼儿要随着天气的变化增减衣服, 加强孩子适应周围环境变化的能力。教会孩子在进餐或饮水前要试一下碗或杯子的温度, 以免烫伤。过马路时, 要走人行道, 注意来往的车辆;吃饭时不嬉笑打闹, 可避免气管进异物;食物残渣塞在牙缝里, 或鱼刺哽在喉咙里等, 应及时告诉家长, 以寻求解决的方法。我们平时要非常注意幼儿这些生活小节的训练, 尽量让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家长不要任何事情都包办代替。因为家长每替孩子做一件事情, 就会让孩子失去一次锻炼的机会, 失去了一次培养孩子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

2.提高幼儿灵活的应变能力

自我保护能力是幼儿受到危险, 或可能发生危险时的处理能力及预感, 是其应变能力的具体表现。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 骨骼不断钙化, 但全身的骨骼肌肉还比较嫩弱, 造成他们的灵感性和协调性较差。同时, 行为受情绪支配, 对新鲜的、神秘的、奇怪的事物都会做出积极的反应。作为一名幼儿家长, 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和提高孩子自己处理自身生理或心理变化的能力。如身体某个部位不舒服或遇到苦难时, 向父母或其他人求助;生病时, 拿一条湿毛巾叠好放在前额上;摔倒时, 尽可能地用双手撑地不要让头部先着地, 以免发意外。

(三) 做好家长工作, 形成家、园教育合力

幼儿园和家庭是幼儿成长的两大影响源, 在幼儿园实施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家长配合完成, 让幼儿在父母的帮助下, 掌握在家中的一些安全自保知识, 如果没有家长的配合和协助, 往往事倍功半, 甚至功亏一篑。因为幼儿在幼儿园形成的良好习惯, 往往回到家中就改变了。如吃饭、穿衣服等, 家长往往嫌麻烦, 为了节省时间而代之。所以, 为了使家长们认识到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提高家长们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识, 需要增强家长们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例如, 向家长详细介绍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意义、目标、计划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 向家长宣传一些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方法等, 和家长共同探讨、交流。有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因此, 做好家长工作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形成合力是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重点。

(四) 加强体育锻炼, 是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关键

不少幼儿家长, 由于孩子年龄小, 总怕孩子发生意外, 所以就什么都不让孩子去做, 不让孩子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儿, 甚至连走路的机会都不给孩子, 总是抱着来抱着去, 造成孩子的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都很差。尤其是一些胆小体弱的孩子往往在生活中易发生一些磕磕碰碰的情况, 而那些平时比较活泼好动、调皮健壮的孩子则不易发生类似的情况, 原因就在于前者由于平时活动量少致使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都很差, 遇到情况反应也慢, 缺乏灵活性, 而后者由于好动、反应快, 遇到一些突如其来的情况能够采取应急措施, 因此, 受意外伤害少, 可见, 增强孩子体质, 加强体育锻炼是提高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浅谈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篇10

一、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安全常识

1、进餐或饮水时先用手摸摸碗或杯子, 以免烫嘴。

2、不能含着东西睡觉, 不把杂物带到床上玩。

3、会扶着栏杆上下楼梯, 上下楼梯不相互推撞;过马路走人行横道;认识红、绿灯等交通安全标志。

4、知道几个特殊电话:如120、110、119。

5、教育孩子单独在家时, 听到敲门声不要开门, 可说:我父母不在家, 请你以后再来。以防窃贼趁大人不在时闯入盗窃。

6、不接受陌生人的玩具、食品, 不跟陌生人走;遇险时, 会用电话呼救;知道报警电话110。

7、不将别针、硬币、小玻璃球、钮扣、黄豆、小石头、瓜籽、小纸团等放入口、鼻、耳中, 以免发生意外等。

儿童天生好奇好动, 不能硬性限制其活动, 但一定要让其掌握安全知识, 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二、常规教育中安全自护意识的渗透

培养幼儿的安全自护意识应从培养其良好的常规习惯开始。首先要让幼儿明确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的具体要求知道怎样做才对, 怎样做不对。幼儿年龄小, 自觉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 而习惯的养成又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因此, 教师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给幼儿方法外, 还应注意督促和检查, 经常提醒, 使幼儿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强化, 逐步形成自觉的行动。例如, 通过观看图片《小明跟谁走了》, 让幼儿知道回家要等父母来接, 决不跟陌生人走, 也不吃陌生人给的任何东西。利用春游或秋游, 有意识地教育幼儿乘车时不要把头、手伸出窗外, 不要在车行驶时吃棒棒糖和乱跑, 同时, 告诉幼儿在野外不乱采食花草、种子, 强化幼儿的安全自护意识。另外, 教育幼儿遇到紧急情况时会躲闪、让开, 或喊叫求援, 以保护自己的安全。

三、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促进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

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自我保护教育是紧密结合、相辅相成的。例如:正确有序的穿衣服能保护身体, 鞋带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伤, 热汤热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烫伤, 吃饭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我们平时非常注意幼儿这些生活小节的训练, 孩子能做的事就让他自己做, 决不包办代替, 这样, 孩子在自己的劳动实践中建立起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从而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四、通过游戏, 教幼儿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 将自我保护的学习内容融入游戏之中, 能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生活技能。如:利用表演游戏《乘公共汽车》, 使幼儿懂得“上下车不拥挤, 不把头、手伸出窗外, 不在车内乱跑”等乘车常识;通过游戏《找娃娃》, 《我家住在哪儿》等游戏, 教育幼儿不要随便离开集体, 要和大家在一起。如果万一走失, 要胆大, 记住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及周围明显的建筑物特征。这样, 激发幼儿脱险自救的情绪, 促使幼儿想出脱险自救的具体方法, 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五、开扩视野, 丰富感性认识

鼓励幼儿和小朋友交往, 参加各种有趣, 有意的活动。让幼儿广泛接触大自然和现实社会, 开扩他们的视野, 丰富感性认识, 使幼儿熟知有关保证安全的注意事项。比如:不要在马路上乱跑, 玩耍, 注意行人, 车俩, 不要跟陌生人离开幼儿园等。这样让幼儿在自我感知中得到锻炼和培养。

六、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有的孩子也懂得安全知识, 但天性淘气、贪玩、贪吃、自控力差。有时玩起来忘了安全, 造成自己受伤或损伤别人, 或控制不住自己, 吃陌生人的东西而上当受骗。因此父母平时要注意增强孩子的自控力。

七、从生活实践中积累知识

谈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篇11

3~6岁的幼儿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较弱,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意识。因此,张贴安全标识,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是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培养规则意识的有效方式。幼儿园的生活丰富多彩,每一项活动都蕴含着安全教育的因素,教师要细心观察,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与游戏活动中的有效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的自我保护教育。

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十分宽泛,在幼儿一日生活与游戏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安全因素,仅仅是幼儿园安全教育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危险事物存在于幼儿身边。因此,教师应从多方面挖掘教育内容,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开展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安全教育活动,帮助幼儿构建安全自护的知识经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关键词

教育环境 互动 自我保护 教育内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3~6岁的幼儿由于生理、心理发育尚未完善,对生活中的危险事物不能做出正确判断,无法预见行为后果,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因此,幼儿园应适时开展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安全常识,积累安全自护的知识经验,学会自我保护。

一、在教育环境中体现幼儿自我保护的教育内容

幼儿园的环境应关注幼儿的健康和安全,教师要通过创设适宜的教育环境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逐渐形成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一)张贴安全标识

3~6岁的幼儿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但动作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较差,缺乏生活经验和自我保护意识。因此,张贴安全标识,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是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培养规则意识的有效方式。

例如在适当的位置张贴上下楼梯时不要拥挤、走廊内不要打闹、上厕所按脚印排队、不攀爬楼梯、不爬窗户和阳台、小心触电、不要把剪刀对准他人或者自己等安全提示图片。

(二)建立安全常识角

在班级建立“安全常识角”,是幼儿了解安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需要,或结合当今社会频发的安全事故,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图文或影像资料,让幼儿在阅读、分享与交流中了解安全常识。

例如地震频发期间,我园大班利用安全常识角,为幼儿提供有关地震方面的图文及影像资料,让幼儿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危害以及地震来临时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等。

(三)设置安全宣传板

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设置“安全宣传板”,将安全常识潜移默化地融入教育环境中。“宣传板”上的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例如选择交通安全、雷雨天气、户外游戏、良好生活与卫生习惯、火灾、地震等方面。教师和家长可以利用空闲时间与幼儿一同了解“宣传板”上的安全常识,帮助幼儿加深对日常生活中安全知识的理解,积累安全自护的经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二、在日常的生活与游戏活动中,加强对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生活丰富多彩,每一项活动都蕴含着安全教育的因素,教师要细心观察,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与游戏活动中的有效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的自我保护教育。

幼儿就餐后,需要把自己的羹匙放到指定位置。可是,有些幼儿常常愿意将羹匙放进嘴里叼着,边走边玩,很危险。教师发现后,及时制止并提醒小朋友不要将羹匙放在嘴里,边走边玩,容易划伤其他小朋友,如果跌倒,有可能会触伤自己的口腔或咽喉等。再如一次户外游戏活动时,教师发现孩子们在相互嬉闹和奔跑时,不能及时躲闪周围的“障碍物”,很容易发生跌倒或相互碰撞现象。这时,教师没有简单制止,而是采取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我是小司机”游戏的方式,教会幼儿怎样控制和协调自己的动作,学会躲闪周围的障碍物。

三、开展以“幼儿自我保护”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帮助幼儿构建安全自护的知识经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幼儿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十分宽泛,在幼儿一日生活与游戏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安全因素,仅仅是幼儿园安全教育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危险事物存在于幼儿身边。因此,教师应从多方面挖掘教育内容,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开展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安全教育活动,帮助幼儿构建安全自护的知识经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例如前不久,我市一处居民楼发生火灾,大班孩子听说之后稍有议论,说的最多的是:“着火可吓人了!楼房都能烧黑!人也会受伤!”从他们惊讶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开始关注“火灾”。 为此,教师设计并开展了以“远离火灾”为主题的安全教育活动。让幼儿了解火灾有什么危害,如何避免火灾,着火了应该怎么办等相关安全常识。

四、创设突发火灾、地震、拥挤等事件的情景环境,强化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3~6岁的幼儿面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自然灾难,无法进行自我保护。因此,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游戏的方式开展突发地震、火灾、拥挤等事件模拟演练活动,注重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帮助幼儿学习并掌握自护、自救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例如在“地震来了”安全模拟演练中,教育幼儿地震发生时不要慌张,12秒内,可以暂时躲在坚固的床或桌子底下,也可以躲在狭小的空间。12秒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秩序地撤离,同时,教师要提醒幼儿注意保护自己的头部等。

五、家园合作,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家庭是幼儿生活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园要争取家长的配合,将幼儿自我保护教育融入家庭教育之中,使每一位家长都能认识到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性,采取合作、互动的方式开展各项安全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安全意识的形成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

例如我园大班针对目前交通安全现状,结合本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开展的“交通安全”主题教育活动。各班教师根据文明乘车、交通安全我知道、我是安全小卫士、小小安全排查员等系列活动的目标要求,请家长配合幼儿园观察、指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有关“交通安全”方面的行为表现,和幼儿一起收集交通安全标识,了解交通安全常识,遵守交通规则,和幼儿共同建立良好的交通规则意识等。

幼儿自我防护能力培养之我见 篇12

教师应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在活动室设计生活区,为幼儿提供一些自我防护方面的图片,让幼儿树立初步的自我防护意识。让幼儿识别常见的符号与标志,是帮助幼儿提高自保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师幼一起来认识标志,并把它们贴到适当的位置上,从而使“安全”两个字深深地印在幼儿的心里。另外,为了应对生活中一旦发生的突发事件,教师还可以告诉幼儿相应的求救电话等等。教师应该把这些安全知识渗透在谈话、游戏等活动中,深入浅出地教给幼儿,使幼儿对自保知识感兴趣、印象深刻、记忆犹新,最大程度地避免和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事故危险发生。

二、多做安全游戏,“玩”出自我防护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巧,也是避开危险的有效方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教师教育幼儿最常用的、有效的手段。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控力差、应急反应慢,常在游戏中产生碰撞现象。为此在开学初,我园教师开展了“跟着××走”等游戏,让幼儿明白小动物都跟着爸爸妈妈,从不掉队,走路时不推挤,在游戏中不能只顾自己,还要随时注意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迅速躲闪。在带领幼儿玩感统训练游戏时,我园教师还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首先,我们制定了一些活动规则,规定了每个感统器械玩的人数,如:海洋球池最多只能5个人,平衡台、滑板每人只能拿一块,在取放时要求幼儿轻拿轻放,每次玩好一种器械要放回原处才能交换另一种器械,在大滑梯上要排好队,不推不挤,等一个人玩下去走开后,另一个幼儿才能滑下去。我园教师还通过一些游戏让幼儿学习和巩固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在各种感统游戏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了培养和训练,使幼儿的自我防护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三、把握教育时机,“教”出自我防护能力

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蕴含着诸多的教育契机,只要教师能做个有心人,抓住这些机会,随时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就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午睡起床时,教幼儿正确有序地穿衣服;鞋带松了,教幼儿系得牢固可避免跌倒摔伤;进餐时教育幼儿将热汤热水吹一吹再喝,能避免烫伤;吃鱼把鱼刺挑干净能免受咽刺之痛;吃饭不嘻笑打闹可避免气管进异物等。日常生活中的突发、偶发事件也是进行自我保护教育的生动素材。

四、形成“家园合力”,培养自我防护能力

向家长宣传一些培养幼儿自我防护能力的方法,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是培养幼儿自我防护能力的关键。教师可以下发“安全你我他”的调查表,请家长用心和幼儿一起填写,帮助幼儿丰富安全常识。为此,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开展家长工作,提高家长意识,改变家长观念,使家长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例如,利用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园的研究计划、活动安排,介绍培养幼儿自我防护能力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通过家园联系栏,开辟“安全、自救、每日一问”的知识园等。通过这些栏目,可以提高家长培养幼儿自我防护能力的意识,增强家长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达到安全教育的家园一致性。

上一篇:新课导入的主要方法下一篇:机械施工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