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探析

2024-07-27

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探析(精选11篇)

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探析 篇1

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探析

【摘要】本文阐述了当前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及意义,笔者结合一些实际情况提出了改善的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学生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也是最关键因素。“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校管理很重要,但是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更重要。学校管理做得再好,对于大学生来说只是一种外部知识灌输和秩序的强制执行。学校管理和教育以及其他一切外在的要求只有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内在需要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提高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主动性,从而在自我管理中提高综合素质,以应对紧迫的就业形势,已成为学生管理工作的迫切任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定义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大学生依靠主观能动性,按照社会目标和要求,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进行转化、控制和管理的能力。它包括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计划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自我激励能力。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意义

2.1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是自我发展的需要。中国有句古话“人贵有自知之明”,指人需了解和认识自己,大学生自我管理就是大学生进行自我认识,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弥补不足,扬长避短:自我安排,合理有效地安排自己学习及其他方面的事情,高效管理时间: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正确行为,努力完善发展自己。

2.2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就业压力增大,学校如何吸引用人单位到学校招聘人才成为高校未来发展的重要任务,其中学生素质是吸引招聘单位的重要原因。大学生自我管理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水平是衡量高校教育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指标,高校必须培养具有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3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信息的大爆炸,激烈的竞争,社会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大学生具备良好的自我调控能力,这就需要大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不断更新知识,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掌握自我管理技能,学会自我管理。当前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现状

3.1 组织计划性较差,缺乏自我认同。

很多大学生以为进入大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更不知道该怎样规划自己学习和生活,过着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他们缺少应对社会现实的准备,而且对社会和人认识过于理想化,追求完美,当遇到困难挫折时很容易丧失信心,自暴自弃,不能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有的甚至常常以己之短比人之长,内心充满自卑感;同时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和信息化时代不断知识更新,使大学生深感学习与就业压力,导致一部分学生对前途信心不足。

3.2 心理调试能力弱

目前大部分的高校学生都是90后出生的独生子女,父母对这些独生子女给予了过度的保护和关怀,从生活、升学、就业等都由父母包办解决,从小养成了依赖人的习惯,他们大多抗挫能力较弱。面对学习压力、经济压力、情感困惑等问题时很难控制和调节情绪,容易出现情绪低落、兴趣减少、脾气暴躁等心理问题,有的则出现不必要的焦虑、紧张、担心甚至恐惧情绪,有的甚至表现出自杀征兆,还有的学生会出现沉默寡言、离群独处等倾向。很多大学生不能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过于理想化,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很容易丧失信心、自暴自弃,有的甚至以自己之短比人之长,从而产生自卑感。

3.3 缺乏责任意识。当今社会的变革带来了利益的调整,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无论从心理还是行为都是一个不小的冲击,也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很多大学虽开有思想政治课,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往往流于形式。

3.4 缺乏对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系统教育。

受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生进入大学前,从来没有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自我管理等系统教育,他们有的还抱着为家长考大学的态度,认为考上大学就完成了任务,没有新的目标,缺乏学习的动力,更没有自我管理的意识,对自己的人生没有规划,生活上随心所欲。高校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措施

4.1 要引导学生增强自我管理意识.高校教师要树立教育管理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了解学生的思想、情感和实际需求,增进师生沟通与理解,掌握学生的客观情况,做到从学生发展的需要出发,满足他们独立自主的愿望,满足他们个性张扬、完善自我的需要,逐步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观念,养成自我管理的习惯,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大学生最大的资本就是年轻、时间充足、精力旺盛,他们所要做的就是利用自己最大的资本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4.2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自律感和责任感

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暗示,培养积极的自我意识,一旦拥有积极的情绪,大学生可以更好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高校应当建立健全心理健康辅导机制,引进专业的心理辅导人员,组建和充实心理健康辅导员队伍,加强队员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提升队伍素质,结合实践积极做好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使学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获得自我管理能力,寻求自律的好方法。

4.3 构建以学生会、社团为主体的自我管理模式

构建以学生会、社团为主体的自我管理模式,要以校学生会为龙头,以学生干部为中坚力量,构建各院系学生会及各部门多职能的自我管理模式。学生会是学生自我管理的最高组织,学生会干部是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主体。在这种新的体系建设中,学生会可以增

加新的部门,并赋予新的工作内涵,扩大学生参与管理工作的覆盖面,使其深入自我管理。

4.4 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通过自我认知确定生涯发展目标,促进自我成长,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个人发展过程。职业生涯规划对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具有突出功能.能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认知自我,了解自身的潜能、优势与不足,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行动的主动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确立是进行有效学习、敢于创新的起点,使大学生建立起分阶段的目标规划,当短期目标实现后,便会有一种成就感,进而产生自我激励作用。对于学生群体来说,生涯规划能够形成一种积极上进、奋发进取的氛围,从而产生激励作用。

4.5 建立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平台

建立大学生自我管理平台,发挥学生自身的作用,调动其内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学生参与管理,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在自我管理中接受教育,学会自我管理。大学生自我管理机构就是他们中的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以及各种社团组织,这些组织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主要载体。高校必须重视这些学生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在联系学生、组织学生、管理学生等方面的优势,鼓励并支持他们独立开展工作,发挥他们在处理、解决学生问题中的主导作用。在规章制度允许的范围内充分放权于班团、学生、社团组织,使多数学生参

与进来,扩大群众基础和民主程度,使学生乐在其中、学在其中,逐步达到强化群体自我管理的能力,进而提升群体自我管理的效果。

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探析 篇2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概念与内涵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是指大学生依靠主观能动性, 按照社会目标和要求, 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进行转化、控制和管理的能力。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认识能力是认识主体对自己的言行及特点的感觉和了解, 即能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心理状况、学习工作生活现状, 寻找自身优势和劣势、成功和失败, 扬长避短。一个人只有客观、正确地了解自己的积极面和消极面, 才能正确评价自己、约束自己和激励自己, 才能正确地对自己进行评价和定位, 从而合理地进行自我管理。 (2) 自我计划能力。根据目标对自己的未来进行有目的的规划, 是自我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自我计划才能使行为有目标、有组织、有效率。制订自我计划的核心是明确目标, 目标是生命存在的轴心, 偏离了轴心, 生命便没有了意义。我们应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怎样达到, 何时达到以及如何进行目标效果评价。一个个目标的确立和完成, 就构成了充实的大学生活。 (3) 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是指能动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冲动, 并通过自身检查把握目标实现的进度和质量, 自行纠正偏差行为, 从而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有利于目标实现, 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自律活动。面对大学学习生活中的多种压力和诱惑, 大学生必须学习自我控制, 培养坚强的性格和意志, 对自身的行为、情绪、经济等方面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监督。自我控制是保障自我管理顺利沿着自我计划的既定方向前进的重要环节。 (4) 自我激励能力。自我激励是指个人由于内在的动机和愿望而产生的一种内在的趋动行为, 即自我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大学生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人生追求, 面对现实, 总结经验教训, 如果做得好, 就给自己奖励;若做得还不够, 就给自己敲响警钟, 运用各种手段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潜质, 积极乐观地投入到学习工作中, 达到目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激励是自我管理的推动力, 是引导自我行为的重要一环。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分析

为了解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笔者对天津市部分高校进行了走访和调研, 发现目前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存在以下问题: (1) 组织计划性较差。调查显示, 很多大学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更不知道该怎样规划自己学习和生活, 过着得过且过,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同高中阶段相比, 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比较轻松自由的, 由于没有老师的严格监管, 很多大学生不知道在自由支配时间里该做些什么, 有的沉迷于上网聊天, 有的沉迷于谈情说爱, 忘记了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结果疏于对时间的管理, 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 (2) 研究能力不强。调查显示, 很多大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较差, 不能独立思考和研究问题。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方式是说服、灌输, 经常对学生进行标准答案的训练, 很少考虑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思维,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多都是高分低能, 学习和科研能力都比较差。除此, 还有教育的评价机制过多地关注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查, 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核。 (3) 缺乏自我认同。很多大学生以为进入大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他们缺少应对社会现实的准备, 而且对社会和人认识过于理想化, 追求完美, 当遇到困难挫折时很容易丧失信心, 自暴自弃, 不能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 有的甚至常常以己之短比人之长, 内心充满自卑感;同时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和信息化时代不断知识更新, 使大学生深感学习与就业压力, 导致一部分学生对前途信心不足。 (4) 自我表现能力不足。这一方面有学生性格的关系, 一个自卑、自我封闭且性格内向的大学生肯定比一个自信、开朗且性格外向的大学生更加不善于自我表现;另一方面也有大学生个体的知识结构的影响。比如, 外语学院的学生比其他学院的学生更有可能去参加英语演讲比赛等。 (5) 缺乏责任意识。当今社会的变革带来了利益的调整, 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无论从心理还是行为都是一个不小的冲击, 也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很多大学虽开有思想政治课, 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 往往流于形式。

三、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对策探讨

1. 增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自觉性。

高校管理工作者要随时不断地引发和唤起大学生的自尊心和责任感, 启发和鼓励他们内在的精神动力和上进愿望, 指导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 提高他们自我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增强自我管理的原动力。首先是让大学生学习自我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树立自我管理意识。其次是注意对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引导。教育管理者通过言传身教, 身体力行地影响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根据大学生生活、学习和心理的特点, 授之以渔, 引导他们通过各种方法自主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校园资源, 进行自我管理活动的实践;针对大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 有的放矢地进行个性化自我管理的指导, 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再次是适度放权。在明确目标引导下, 对学生分层管理, 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管理效能。最后是建立健全大学生自我管理评价体系。对大学生实施自我管理并不是对他们放任不管, 而是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更好更有效地管理学生。通过建立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监督、评价及奖惩体系, 对大学生自我管理状况进行有效的控制, 并适时地调整到最佳状态。

2. 强化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建设。

大学生组织是大学生锻炼自我管理能力的大好平台。大学生可通过活动场所的自我分析、自定目标与自我设计;活动中的自我组织、自我检查与自我调控;活动后的自我评估、自我反思与自我总结等, 使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在大学生组织的管理上, 要创造宽松的环境, 提供个性发展和自主管理的空间, 启发学生自觉提高自主管理意识,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3. 建立健全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机构体系。

对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不仅要靠学校的党政工团齐抓共管, 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健全的自我管理体系, 发挥学生自身的作用, 调动其内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鼓励学生参与管理, 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 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 使学生在自我管理中接受教育、通过自我管理学会自律。大学生自我管理机构就是他们中的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以及各种社团组织, 这些组织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主要组织载体。高校必须重视这些学生组织的建设, 实行班级学院、学校三级学生管理制度, 一级对一级负责, 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在联系学生、组织学生、管理学生等方面的优势, 鼓励并支持他们独立开展工作, 发挥他们在处理、解决学生问题中的主导作用。

4. 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为了更好的进行大学生自主管理, 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上也要花大功夫、下大力气。知识专业构成上, 各个专业教师要合理的调配, 功能互补, 形成合力;知识结构上, 要掌握相应的人文科学知识, 尤其是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

识;学历结构上, 应体现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上, 要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

5. 开展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重要环节和手段。一所高校的校园文化虽不能外显, 但可以被大学生感受和体验, 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如果一所大学能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那么对于引导大学生思想、规范大学生行为将会起到积极作用。另外, 校园社团文化活动内容广泛, 形式多样, 主要是由一些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自发组织而展开的活动, 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有特殊作用。同时, 要对这些社团学校要积极支持和正确引导, 要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下丰富多彩地开展, 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得到全面发展。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需要整合社会、高校和家庭的资源。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并不是忽视或放弃对学生的严格教育和管理, 而是“以学治学”, 运用更好的管理技巧,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摘要:自我管理能力包括自我认知、自我计划、自我控制、自我激励等多方面。当代大学生虽在思维方式上主张独立自主, 要求张扬个性, 但在组织计划、研究能力、自我认同、自我表现等自我管理能力方面还有很大差距。本文在分析这些差距的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黎鸿雁.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3) .

[2]谭艳芳.论高校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措施[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2) .

[3]李满林.大学生自我管理探析[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7, (3) .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探析 篇3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重大变革,高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模式也发生着重大变化。作为教育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如何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既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的必备素质,充分发挥他们在高校管理中的主体作用,是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概念与内涵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大学生依靠主观能动性,按照社会目标和要求,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思想、道德、行为进行转化、控制和管理的能力。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认识能力是认识主体对自己的言行及特点的感觉和了解,即能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心理状况、学习工作生活现状,寻找自身优势和劣势、成功和失败,扬长避短。一个人只有客观、正确地了解自己的积极面和消极面,才能正确评价自己、约束自己和激励自己,才能正确地对自己进行评价和定位,从而合理地进行自我管理。②自我计划能力。根据目标对自己的未来进行有目的的规划,是自我管理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自我计划才能使行为有目标、有组织、有效率。制订自我计划的核心是明确目标,目标是生命存在的轴心,偏离了轴心,生命便没有了意义。我们应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怎样达到,何时达到以及如何进行目标效果评价。一个个目标的确立和完成,就构成了充实的大学生活。③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是指能动地控制自己的情感冲动,并通过自身检查把握目标实现的进度和质量,自行纠正偏差行为,从而使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有利于目标实现,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自律活动。面对大学学习生活中的多种压力和诱惑,大学生必须学习自我控制,培养坚强的性格和意志,对自身的行为、情绪、经济等方面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监督。自我控制是保障自我管理顺利沿着自我计划的既定方向前进的重要环节。④自我激励能力。自我激励是指个人由于内在的动机和愿望而产生的一种内在的趋动行为,即自我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大学生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人生追求,面对现实,总结经验教训,如果做得好,就给自己奖励;若做得还不够,就给自己敲响警钟,运用各种手段充分挖掘和发挥自身潜质,积极乐观地投入到学习工作中,达到目标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自我激励是自我管理的推动力,是引导自我行为的重要一环。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现状分析

为了解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笔者对天津市部分高校进行了走访和调研,发现目前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存在以下问题:①组织计划性较差。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更不知道该怎样规划自己学习和生活,过着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同高中阶段相比,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比较轻松自由的,由于没有老师的严格监管,很多大学生不知道在自由支配时间里该做些什么,有的沉迷于上网聊天,有的沉迷于谈情说爱,忘记了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结果疏于对时间的管理,白白浪费了大好时光。②研究能力不强。调查显示,很多大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较差,不能独立思考和研究问题。由于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方式是说服、灌输,经常对学生进行标准答案的训练,很少考虑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思维,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多都是高分低能,学习和科研能力都比较差。除此,还有教育的评价机制过多地关注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查,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核。③缺乏自我认同。很多大学生以为进入大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他们缺少应对社会现实的准备,而且对社会和人认识过于理想化,追求完美,当遇到困难挫折时很容易丧失信心,自暴自弃,不能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有的甚至常常以己之短比人之长,内心充满自卑感;同时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和信息化时代不断知识更新,使大学生深感学习与就业压力,导致一部分学生对前途信心不足。④自我表现能力不足。这一方面有学生性格的关系,一个自卑、自我封闭且性格内向的大学生肯定比一个自信、开朗且性格外向的大学生更加不善于自我表现;另一方面也有大学生个体的知识结构的影响。比如,外语学院的学生比其他学院的学生更有可能去参加英语演讲比赛等。⑤缺乏责任意识。当今社会的变革带来了利益的调整,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无论从心理还是行为都是一个不小的冲击,也就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和不负责任的行为。很多大学虽开有思想政治课,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往往流于形式。

三、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对策探讨

1.增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自觉性。高校管理工作者要随时不断地引发和唤起大学生的自尊心和责任感,启发和鼓励他们内在的精神动力和上进愿望,指导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提高他们自我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增强自我管理的原动力。首先是让大学生学习自我管理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树立自我管理意识。其次是注意对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引导。教育管理者通过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地影响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根据大学生生活、学习和心理的特点,授之以渔,引导他们通过各种方法自主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校园资源,进行自我管理活动的实践;针对大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个性化自我管理的指导,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再次是适度放权。在明确目标引导下,对学生分层管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管理效能。最后是建立健全大学生自我管理评价体系。对大学生实施自我管理并不是对他们放任不管,而是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更好更有效地管理学生。通过建立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监督、评价及奖惩体系,对大学生自我管理状况进行有效的控制,并适时地调整到最佳状态。

2.强化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建设。大学生组织是大学生锻炼自我管理能力的大好平台。大学生可通过活动场所的自我分析、自定目标与自我设计;活动中的自我组织、自我检查与自我调控;活动后的自我评估、自我反思与自我总结等,使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升。在大学生组织的管理上,要创造宽松的环境,提供个性发展和自主管理的空间,启发学生自觉提高自主管理意识,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3.建立健全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机构体系。对大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不仅要靠学校的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健全的自我管理体系,发挥学生自身的作用,调动其内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鼓励学生参与管理,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在自我管理中接受教育、通过自我管理学会自律。大学生自我管理机构就是他们中的党组织、团组织、学生会、班委会以及各种社团组织,这些组织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主要组织载体。高校必须重视这些学生组织的建设,实行班级学院、学校三级学生管理制度,一级对一级负责,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在联系学生、组织学生、管理学生等方面的优势,鼓励并支持他们独立开展工作,发挥他们在处理、解决学生问题中的主导作用。

4.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为了更好的进行大学生自主管理,在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上也要花大功夫、下大力气。知识专业构成上,各个专业教师要合理的调配,功能互补,形成合力;知识结构上,要掌握相应的人文科学知识,尤其是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学历结构上,应体现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队伍的选拔、培养和管理上,要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高效的管理模式。

5.开展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重要环节和手段。一所高校的校园文化虽不能外显,但可以被大学生感受和体验,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如果一所大学能够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那么对于引导大学生思想、规范大学生行为将会起到积极作用。另外,校园社团文化活动内容广泛,形式多样,主要是由一些兴趣爱好相同的学生自发组织而展开的活动,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有特殊作用。同时,要对这些社团学校要积极支持和正确引导,要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下丰富多彩地开展,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得到全面发展。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需要整合社会、高校和家庭的资源。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并不是忽视或放弃对学生的严格教育和管理,而是“以学治学”,运用更好的管理技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黎鸿雁.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3).

[2]谭艳芳.论高校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措施[J].中国成人教育,2009,(2).

[3]李满林.大学生自我管理探析[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3).

[4]杨高习.强化学生管理与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7,(10).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篇4

认识自我是人对自己本身的反省和认识。少年儿童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教师要指导学生,让他们懂得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正确的目标,找到自我教育的突破口。我们总能看到,在低年级中,很多学生都很会指出别人的错误和不足,但同样的缺点在他自己身上,他是认识不到的。因此教师要根据班级的情况,整合各学科的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能主动地认识自己,改变自己。比如,本学期品德与生活课《优点大轰炸》,让学生对班上的每位同学轮流进行优点轰炸,让每位学生都体会到自身的优点,树立信心。也让每位学生明白,再差的学生身上也是有闪光点的,也有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品德课《我的好习惯》中,让学生知道自己有哪些好习惯,还要养成哪些好习惯,怎样有计划地培养自己的好习惯等等,并让学生依据实际来制定计划,用成长树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好习惯,共享学习、生活的成果,共享成长的快乐,这种操作形式不受时空的限制,突出了教育的过程性。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不仅可以整合教材的资源,还可以整合社会、家庭、学校的力量,形成合力,避免浪费。

二、创造机会,让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自我管理就是行为的自我约束,在“规矩”中去成就“方圆”。

1、学习规章制度,在学习中规范自我开学初,学生学习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行为规范》,又结合学校的《流动红旗评价条例》进行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规章制度是整个社会的需要,它是我们学习与工作的保障,遵守规章制度的过程是自我约束,自我规范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自己,找出不足,为自我管理打下基础。

三、开展活动,让学生自我展示,自我激励。

自我激励是行为的内化过程,它把学生的自我目标变成持久的约束力,从被动实现目标转变到主动实现目标。这一阶段教师要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进行各种途径的自我激励。自我激励是自我教育能力形成的一个很重要的过程。为本月份生日的小朋友过集体生日,旨在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关爱同伴,分享快乐。在实践中培养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心,生日庆祝的形式并不奢华,但学生一句句祝福的话语,一首首抒情的歌都传递着一种心情,表达着一份心意。我想这次集体生日将会永远留在每个学生的心里。

四、评价总结,让学生自我反思,重新认识。

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方面,只有通过自我评价,才能重新认识自己。所以自我评价不是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最终环节,它既是上一循环过程的总结,又是下一循环过程的开始。在我们的班级中,评价分两种形式,一种是以阳光银行为主的即时评价,一种是以阳光学生评价为主的阶段性评价,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阳光银行的评价采用模糊操作,没有具体的细致的规定,一切优秀的东西都可以变成分值记录阳光银行,包括认真的态度、优秀的作品、助人的行为、得来的荣誉等等。而阳光学生的评价则是采用自评、互评、家长评、老师评的方法,给学生一个准确的星级。要求学生对照评价标准,定期对照。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篇5

自我管理能力是指受教育者依靠主观能动性按照社会目标,有意识、有目的地对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转化控制的能力。包括自我评估、自我完善和自我管理三个层面。

自我评估就是对自己要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知道自己是个什么样子,既不自卑,也不张狂,明白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明白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这是前提。

自我完善就是在自我评估的基础上,有克服缺点和不足的愿望和勇气。

在这两者基础上,用自我约束的方式,即自己逼自己改变,形成长效机制,并内化,从而完成自我管理。

需要说明的是,小学生自控能力有限,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外力的作用。内在的愿望和勇气加上外在力量的督促和监督,才能真正形成习惯。这正是我们养成教育的核心内容。

一、建立自我管理的意识要从小做起

自我管理的能力源于一种本能,这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但是,会随着成长环境的变化而发生颠覆性的改变。其中家长的溺爱和事事包办代替会使这种本能消失殆尽。

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要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从小强化。鉴于此,我们要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必须取得家长理解并积极配合。一方面,我们要对孩子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我在晨会、班队会活动中宣传“自己的事自己做”,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

另一方面,我们又要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巩固。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老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

二、创建管理体制,形成自约、自助、自律的管理氛围 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要使每个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被管理者又是管理者,达到“管,是为了不管”的目的。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民主管理、自我管理,我从两方面入手:

1.树立一个正确的班级舆论导向

正确的集体舆论,就是在集体中占优势和为多数人赞同的正确言论和意见。它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和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在班集体建设之初营造一种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舆论氛围对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具有巨大的作用。它可以引导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也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律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

树立正确的班级舆论,主要抓了“四个环节”:一是全面促习惯养成。好的习惯可以使人终身收益。小学正是各种习惯形成的黄金时期,因此,要着力在各个方面培养孩子们的良好习惯,为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明是非观念。让学生明白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该做。通过师生专题讨论、墙报、演讲、主题班会等形式,培养学生正确的公私观、荣辱观、劳动观,使学生初步具有判断是非、辨别美丑、开拓进取的能力和素养;三是树立榜样。班干部是老师的代言人,是管理者,是先锋和榜样,经常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民主考评充分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四是转化后进生。后进学生并非真的在各方面表现都不好,而是表现有点另类。这些学生往往很聪明,某方面的能力很突出,很有号召力。如果能成功转化他们,他们会在班级工作中表现出色,可以影响一大批愿意受他们领导的、平时在是非面前动摇不定的同学,有力地加强正确舆论的教育与约束力。

2.引入评比机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在班级中引入评比机制,让学生对班干部民主测评、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正是这种无声无形的管理和激励使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有声有形的班风蔚然形成。在这种风气中班级管理工作通过一种示范激励的途径使学生将自己与他人之间、自己与制度之间、自己与自己之间进行比较、对照,从而引导学生自我评价、自我修正、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三、巩固成绩,扩大战果 自我管理不仅仅限于在学校的行为,更大程度上会反映在日常生活中。因此,家长的配合就显得特别重要。不仅可以使学生的行为在学校和在家庭保持一致,以巩固培养成果,而且日常生活的自我管理会反过来促进在学校的自我管理。因此,我常利用课外时间主动与家长联系,了解学生的状况,促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既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而且能够更好的落实班级的管理机制:

1.建立家校联系制度。

定期举行家长座谈会,会上请优秀的教师作讲座或是请家长谈教育经验,使家校双方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掌握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对今后的教育做到有的放矢。建立公共信箱,有什么建议或意见,或不便当面交流的都可在公共信箱留言,让彼此都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发展动态。

2.定期进行专项反馈。

班干部是我的得力助手。“小组管理制”的推行,在学生中间掀起了比学习、比纪律、比觉悟……的热潮,也极大地调动了班干部的积极性,增强了其责任感,使得一部分学习比较懒惰的孩子也行动了起来,可谓是效果极佳。在他们的工作中,有一种做法我觉得值得推广,“周周反馈表”(此表由组长和家长一周填一次,内容一方面向组员家长汇报本周各学科所学内容及所达目标;另一方面反映孩子在校的表现;最下面一栏由家长填写),在一次次书面交流中,组长的管理能力强了,自控能力强了,言语表达能力强了,也体会到了当家长的不容易……在实际体验中真正感受“给”永远比“拿”的快乐。家长们也深受震撼:从交流的语言和书写的字迹等方面找到了自己孩子的优点与不足,增进了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

四、从自我管理推延到班级管理

培养小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既是学生们成长为一个合格公民的需要,也是班级管理的需要。

让所有学生都有主人的责任感,都能意识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就让学生全体参与各项管理活动,构建全方位多层面的集体自我管理机构,体现管理的主体性。

1.给学生管理空间让大部分学生有管理权力

让学生主动参与班集体管理,建立一支责任心强、素质高的班干部队伍。具体做法如下:采取学生民主选举班委会,班委会民主选举班长的做法。然后,由班长组织班委会,制定班干部工作的责任目标和职权范围,向全班公布,由全班同学讨论通过。班干部在开展工作中,由全班同学负责监督和评价。班主任只是场外的辅导员。

一个班级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班干部组织,可这个组织不能静止不变,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应为每个学生提供管理的锻炼机会。值周班长是经民主推选产生的临时班长,每六位同学一组自由结合,组成一届临时班委,负责本周班级的日常事务。其中一位同学总负责,任值周班长,其余五位学生分工负责。这种形式为每一个人提供了参与班级自我管理的机会和条件,锻炼了每位同学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主人翁意识。

2.构建能干的小组,让小事有人做

建立让每个学生都能发挥主体作用的班级自我管理机构。班级中建立小组承包制,形成了上有中队、下有小组的管理网络,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建立多样化的小组,如学习督导组、纪律监察组、卫生监督组等小组。这些小组吸收了全体学生参加,每个小组各不相同,每个学生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从而使全班同学人人有责任、个个担担子。既是管理者、参与者又是被管理者、合作者,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人人有事做”。管理与被管理的相结合,提高了每一个学生对班级管理的参与度,使他们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自己的利益和责任,也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他们不仅能管别人而且能自觉地管理自己。这些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管理的手段,增强了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和信任感,提高了班级的工作效率

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探析 篇6

以人为本,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是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本课题遵循辩证唯物主义矛盾规律,对小学生自我管理活动模式作一些有益地探索。通过开展学生个人自我管理活动与班级自我管理活动,优化家校教育力量,引导学生学会自省、学会合作、敢于竞争、敢于创新,逐步树立自我管理意识,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最终促进个性得到较好的发展。

“自我管理”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无论是小时候父母叮咛“管好你自己就是乖孩子”,还是老师的教诲“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里面都包含了自我管理的思想。而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一语“君子日三省乎己”,就更是道出了自我管理思想的真谛。所谓的自我管理,严格的讲是指学生对自己本身、自己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表现进行的管理。

一、小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

引导小学生实现自我管理,并不是单纯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其意义是非常深远的。

(一)引导自我管理,可以推进儿童个性的社会化过程。

教育最终要培养的是社会的合格人才。从这个意义上看,学生在学校当中接受教育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逐步社会化的过程。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应该具备现代化的、合理的智能结构,还应该具备完善的个性。这就要求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德、智、体诸方面和谐发展,不仅能进行独立的思维创造,还应该善于将这种创造与现实社会结合起来,以创造一定的实际效益。因此,教师必须着力培养学生驾驭自己和社会关系的能力——即管理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二)实现小学生自我管理是班集体教学的基本要求。

集体教学的优点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其不足之处是难以顾及到集体中每一位成员的具体情况。自我管理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弥补了集体教学模式中管理上的不足。

可以说,班集体教学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小学生的自我管理。数十名学生组成的一个班级,光靠班主任、科任教师几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的。引导全班的每一位同学,发扬主人翁精神,个个都成为班集体管理工作的积极参与者,班集体方可能成为健康完整的有机体。

(三)引导小学生自我管理,可以提高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

对学生进行管理或引导进行自我管理,目的并不在管理本身,而是要让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中受到教育。引导自我管理,形成自我管理的习惯,是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基本途径。自我管理是小学生对外显行为的自我控制和协调;自我教育是小学生的内部思想受到触动。没有

外部的自我管理,就不可能达到内部的自我教育。有良好自我管理习惯的学生和班级,往往能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

二、加强小学生自我管理的措施。

(一)强化小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自我管理的直接动力来源于小学生自我服务,行为自律的需要。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我管理首先要强化自我管理的意识。

(1)进行生活、学习独立性教育。随着国家全面推行了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教育就成了令人关注的问题。家长的溺爱,这些“小太阳们”在家庭中失去了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他们更多地需要成人的帮助和照料。这种情况是培养自我管理意识的最大障碍。因此,我们抓住各种教育机会,如晨会、班会、班队活动等,用各种形式向学生宣传”自己能干的事自己干“,让学生从认识上加深对独立性的理解。通过家长学校的授课与家长取得一致意见,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

(2)引导儿童正确认识自己、他人与班级的关系。儿童的自我管理并不只是管自己,而是要对自己、他人、集体全面负责。引导儿童自我管理首先应该使他们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克服个人本位主义,使儿童的自我管理植根于集体中,具有集体的意蕴。

(3)爱护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成就强化。一般说来,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只要教育得法,每个孩子都会成为班级管理的积极参与者。

(二)在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必须要有一定的途径。在活动中我们摸索总结了一系列有利于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好方法,如“争星竞赛”、“一日常规谁为先”、“班级管理承包责任制”“班级监督考评委员会”、“班干部‘轮流+固定’制度”现根据实验现状分析后详列几种做法如下:

1、开展“争星竞赛”。

(1)建立争星制度,根据学习、写字、守纪、劳动、发言等各方面给学生评星。分独立自主、合作下自主、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几种类型,不同程度给予不同的加星。自评他评结合,培养竞争意识。每班设计争星表,贴于教室显眼处。主要针对学习、发言、守纪、劳动、自理能力、学习生活习惯(包括教室清洁、桌椅整齐、课前准备)等方面进行评比。

(2)利用各类综合课,组织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讨论交流。帮助他们形成习惯。开展讲卫生、锻炼、早读、看书、讲礼貌活动。每周综合课开展一个活动。帮助学生自我约束、积极向上,体会生活在人际关系和谐的集体中的快乐。

(3)家校紧密联系,充分利用社会力量,为学生自我管理提供空间。建立家校“留言板”和“回音壁”老师将学生在校的表现,包括自理能力、遵纪守时、学习习惯方面的情况以打星的形式告诉家长,同时,家长反馈在家情况。也在上面打星。

2、建立“班级管理承包责任制”。

(1)班规大家定,自己管自己。在新学期开始时,利用班会时间,让各班同学们讨论商量,制定出班级每学期的班规内容。

(2)组织构建——实行“班级人人岗位责任制”,推动全员管理。

第一步,由学生讨论,列出班级中所需设立的各个岗位几所需要的人数,尽量把岗位细化,争取“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首先,在班内找岗位。利用学校的中队建设规定栏目(中队之家、学习园地、图书角、卫生角)和班级特色栏目(如:看谁进步大、比一比、表扬栏)提供的岗位,充分激励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上岗实行栏目承包,确定栏目的负责人后,一切事务由学生自主处理、协调。

第二步,调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最想干的工作。以自愿为最大的前提,进行岗位的落实分配,极个别有问题的岗位通过谈话进行协调。结合班干部改选,设立一些实用的岗位,如体育委员和宣传委员配备助手,而一些如纪律委员和组织委员可结合班机情况作相应的调整甚至萎缩,让更多的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班干岗位上发挥作用。

第三步,在每一个岗位全部落实后,按照归属的部门开部门会议,推选各部部长,最后竞选班长。将学生安排到具体的位置上,明确各岗位的具体要求,以便加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发挥全班学生的监督作用。

第四步,推出“班级岗位承包责任制”结构表,并要求每个部门写出详细工作计划和重点,落实具体责任。同时要做好检查和评估工作,运用一套完善的评估机制来保证这一责任制的顺利进行。

3、建立“班级监督考评委员会”。

由全体同学民主产生,产生后在全体同学面前宣誓就职,任期一月。月末由全体同学对委员投信任票表决。如信任票不到总票数的三分之二,就取消资格参加下一轮竞选,同时产生新委员。职责:审定班委会工作,督促值日班长做好工作,督促全体同学遵守班级公约,监督考评各部门工作的开展情况。负责评选“最佳值日班长”,小结全体同学遵守班级公约情况,并根据奖惩条例予以奖励;确立下一个月班级监督考评委员会新成员。

通过开展这一系列的活动,充分挖掘和发挥学生自我约束、控制、管理、教育的内在潜能,让学生在管中学,学中管,管中悟,不断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自我教育的品味,总结经验与教训,有效的促进了学生更加茁壮、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生自我管理 能力培养的探究

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探析 篇7

一、高职学生自我教育现状

(一)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学校过度重视对学生智力的培养,而忽略了学生自我教育的发展。学校的不重视,导致了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中无法顺利地开展,长此以往,对于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有着很大的阻碍作用。学生长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是很难形成一种自我教育意识的。这种影响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是没有任何帮助的。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只会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巨大压力,产生一些厌学情绪,因此,在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的厌学情绪,根本无法理解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涵。

(二)网络信息的消极影响

互联网上的一些片面、消极、错误的观念影响着高职学生的思想,让高职学生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在学习中,高职学生没有清晰的学习目标,导致自己学习成绩的下降。在生活中,高职学生没有清晰的目标,导致他们没有追求,没有理想抱负,过度崇拜权力和金钱。高职学生缺乏一定的目标,对于高职学生未来的发展是有着巨大阻碍作用的。在这种形势下,如果高职学生不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就很容易犯罪。例如,在学校中存在一种普遍的现象,高职学生在学习中虚度光阴,学不到有价值的东西,在生活中也没有乐观的心态,在面对困难的时候选择逃避。有些高职学生遇到一些挫折就选择逃避,这种消极的行为对于高职学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会影响高职学生的学习,而且对高职学生在未来就业中的发展也是有着巨大的威胁的。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措施

(一)扩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水平

尽管高职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但是相对来说,他们还不是特别的成熟。因此,学校应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来精心指导学生在思想上和行为上走向正确的方向,从而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这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学生在接受了思想政治教育之后才能真正地形成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慢慢的他们的自我教育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二)创新学生自我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高职院校由于受到传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对学生的自我教育工作中使用的模式是单一、呆板的,是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的。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创新学生的自我教育的形式和内容,能够让学生在创新模式之下开发自己的思维,激发自己的潜力。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

学校应该因材施教,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校园网上开发一个多媒体教学平台,设置一个弹性课程体系,让教师把教案发到网上,给学生提前预习课程的时间,让学生提前预习。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来制作简单、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然后在上课过程中插入相关的视频和音乐等。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育的视频,让学生在视频中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更直观的了解。有了网络平台,学生就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提前预习,在课下可以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这种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知识时,更容易接受,更容易消化,对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也有着很大的帮助。

(四)创造适宜的校园文化环境

自我教育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的。因此,创造适宜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于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如果在校园环境中能够感受到校园环境的和谐与舒适,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教育。

(五)创建学生自我教育的运行机制

开展学生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提高的重要前提。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健全和完善机制,为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的自我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发展。高职学生只有提高了思想政治道德水平,才能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在以后的就业中形成一个正确的价值尺度,为社会作贡献。

摘要: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下,教育工作者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重要性。高职院校的教师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应该充分认识到在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利因素,认真研究出一个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只有对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断反思,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自我教育

参考文献

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篇8

关键词:毕业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班主任

临近毕业的学生,逐渐长大了,也开始有了自己的一些思想,甚至开始对自己在学校的最后阶段总结反思,在自己母校学习时期,也在思考着对之前发生的所有事情进行清理,于是有了什么“早恋”“报复”“结拜”等等胡作非为的行为和想法。怎样管理,是绝大多数老师心中的问题。

一、别把学生当作小孩,要与學生交朋友

作为班主任,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外,要花比较多的时间在与孩子的交流上。孩子们都是有自尊的,孩子们也是稚嫩的,犯错误是难免的。开学之初,我与孩子们约定。平时在学校的时间利用体育课与活动课多与学生交流活动,要给孩子们的印象是老师作为朋友一直就在他们的身边。每一次孩子们犯了错误,给孩子们一次机会原谅。课后要与这名同学谈谈心,朋友就是要指出对方缺点并促进改正的,希望朋友能过得更好。孩子们会在认可第一朋友的关系后,教师再针对发生的事情进行分析,充分让犯错误的学生真正承认错误并改正。看着老师微笑着说的一切,绝大多数学生也会从心底保证不会再犯,而且以后有什么心里话也愿意对老师这个大朋友诉说。当然,还有极少的学生会无动于衷,那是因为这些学生因为其他原因认为老师只是为了教育他而故作姿态,但是只要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了解和多次交心,学生终究会接受老师的真诚与善意。

二、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在监督与管理基础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性格和心理状况与学生可以进行先交谈,交谈中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体会老师那份诚心,与此同时学生才真正地认识自己确实存在的问题。老师要有耐心地监督他们,督促他们,克制他们的不良想法和做法,慢慢地学生心理平静下来了,行为习惯养成了,自然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就养成了,还会管理别人、监督别人,这样的班集体,班主任工作就轻松了许多。

其间,最让班主任费心的还是指导环节,老师要有恒心和耐心。而且不可能班主任对每个学生、每个问题都去指导,这就得班主任先培养一批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快的学生,再去管理另一批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学生反过来监督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的学生,这样互相监督和管理,大家都得到了提高,学生也很高兴,良好的班风也自然形成。

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探析 篇9

经过这次的班主任网络培训,我学到了不少知识,真是受益匪浅。作为小学班主任,要想管理好班级,首先就要管理好班级里的每个学生。应该用爱心、耐心和细心去培养好每个学生的行为习惯,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最终让学生自己管好自己,自己会管理班级。通过这次的班主任网络培训和我自己所带的三年级这个班的亲身体验总结以下几点:

一、要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锻炼学生独立做事的能力,要教育三年级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之前提出要求,鼓励学生做事情要有始有终,要承担责任并认真完成。并及时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小学生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比如讲故事比赛、书法比赛等等,让学生时刻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分子,把自己融入这个大家庭中,随时要为班级、学校负责任。养成学生们对自己、对同学、对集体、对班级、对学校负责任的好习惯、开展各种班级活动,在活动中塑造自我。

这次班级举行了三次的活动,首先是为九月份生日的学生过集体生日,旨在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关爱同伴,分享快乐。在实践中培养交往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心,生日庆祝以晚会形式而且并不奢华,但学生一句句祝福的话语,一首首抒情的歌和一支支感人的舞都传递着一种心情,表达着一份心意。我想这次集体生日将会永远留在每个学生的心里。第二个活动是小制作博览会,学生用灵巧的小手,把废旧的物品制作成精美有用的物品。三年级的孩子竟能利用电路图装出一架电动小风车,平时默默无闻的孩子做出了让人惊叹的手工作品,孩子的个性在活动中展示,孩子的自我在别人赞叹声中散发着自信的美。第三个活动是学校举行的秋游活动,全班学生自由组成小组后自带野炊工具,到达目的地后,他们就忙开了,有的垒锅,有的洗菜,有的装水等等。通过这次活动展现了他们平时在家的自理能力。学生们真的表现得很不错,煮出一碗碗可口好吃的面条,端到老师的面前来,我觉得心里乐滋滋的。

二、配合学校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学校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平时有运动会、跳绳比赛、广播操比赛、唱歌比赛、写字比赛、语数基础知识竞赛,再加上平时的三项竞赛等,这些活动都是学生展示自我以及培养学生荣誉感的机会。一个班级的理念与班主任的个性特征是息息相关的,班主任的价值观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言行,对于班级的荣誉,我总是灌输给学生这样的理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首先要超越自己,不一定要做第一,但你必须做到最好。比如这次的广播操比赛,学生一听到这个活动就表现得很积极,一有时间班长就组织学生练习,虽然在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但我觉得他们很不错,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了。又如平时的三项竞赛值日班长主动起带头作用,配合老师一起管好各项竞赛活动,在评比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因此学生在班集体中的成长与发展是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

三、评价总结,让学生自我反思,重新认识。

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是自我教育的重要方面,只有通过自我评价,才能重新认识自己。所以自我评价不是培养自我教育能力的最终环节,它既是上一循环过程的总结,又是下一循环过程的开始。在我们的班级中,评价分两种形式,一种是以阳光银行为主的即时评价,一种是以阳光学生评价为主的阶段性评价,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阳光银行的评价采用模糊操作,没有具体的细致的规定,一切优秀的东西都可以变成分值记录阳光银行,包括认真的态度、优秀的作品、助人的行为、得来的荣誉等等。而阳光学生的评价则是采用自评、互评、家长评、老师评的方法,给学生一个准确的星级。要求学生对照评价标准,定期对照。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本学期,通过期中的评比,有20%的学生被评为五星级,通过学生与班主任的反思后,学生认识到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好,然后不断努力,到学期结束,评出五星级学生会更多给予物质奖励。

四、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和计划性。

让三年级小学生养成守时和按计划做事等的良好行为习惯。每周利用班会课和学生一起做出本周作息时间表和学习、活动计划表,每天按计划要求及时完成各项活动。养成早睡早起、及时学习、活动,整理自己房间、书桌、收拾自己的书包等一些生活习惯。同时每天睡前要求学生自己对当天的计划对照评分,每周末班主任对照其整周执行情况进行总结打分,给出相应的物质奖励。培养学生有计划、循序渐进的好习惯。联系家长配合教育。家庭教育是小学生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学生在家的行为习惯也要家长配合监督教育,以形成家校一致。

这学期来,作为班主任的我,一直在引领、示范、保护、整合和协调中度过,努力营造着优秀的班级文化,担当着促进班集体形成与发展的责任。但是通过反思,我觉得如果我们承认“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原则的话,那么,所有的班主任的工作全都是面向集体中的每个成员的,但恰恰这个方面,是很难做到的。在最近的家访中,有个家长的话引起了我注意,她说,学校的活动太少了。我想是的,要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差异,就必须提供不同的帮助,使其在集体交往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这并不是举行几个活动所能解决的。我想这也是我们今后该努力方向。

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探析 篇10

【关键字】行政秘书;自我定位;能力培养

高校二级学院办公室是学院工作的窗口,而行政秘书在办公室建设与学院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管理的不断成熟对行政秘书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在“上传下达”学校的有关精神,“左右联系”学院师生及同事之间的团队合作,“内外沟通”学院内部及学院与其他职能部门之前的公关协调,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行政秘书要充分了解职责分工中对自己的角色期待,才能脚踏实地服务好教学和科研,服务好教师与学生,从而体现自己的岗位价值。

一、高校行政秘书的自我定位

1、综合性与专一性的统一

二级学院行政秘书的工作头绪多,事物杂,范围广,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工作范围几乎涉及到二级学院机关工作的各个方面。除了要完成每天各类报刊文件的分发传阅、各个会议的筹备与后勤服务,各种来电来访的接待与处理之外,还需向学院各基层单位提供政策咨询和优化资源的引导,建立与其他兄弟单位的行政秘书及本单位同事之间的“左右”联系,相互配合。可谓集各种工作角色于一身,成为“多面手”。同时,行政秘书又具有很强的专一性。如计划生育、财务的管理都带有严格的政策法律性,如果缺乏专门训练或态度马虎,就很容易出纰漏,甚至给学院的工作带来巨大的损失。

2、服务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学院无小事,事事皆教育。高校的核心职能是人才培养,而行政秘书主要从事管理工作,一般不直接参与教学科研工作,不能向专业教师那样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行政秘书的每一项工作,决定了其“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宗旨。即归根到底都是为学院服务。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生。因而,行政秘书须树立大服务意识。坚持有访必接、有疑必释、有难必帮。做到对上尊重支持,对下热情耐心。同时,常言道:办公室规矩多。行政秘书工作一般都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按规定办事固然没错,但行政秘书不能墨守成规。创新是办公室工作的动力源泉。行政秘书在坚守服务性的同时,要勇于创新,要善于灵活应付,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特点或形势、任务、要求的变化,大胆尝试改革和创新,开创学院办公室工作的新局面。

3、主动性与被动性的统一

秘书工作的服务性决定了行政秘书工作的被动性。首先是工作性质被动。行政秘书工作的变化总是随着上级部门及本单位领导工作的变化而变化,这决定了秘书工作的从属性,即被动性。其次是工作时空被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不同领导对秘书活动的要求是不同的。秘书必须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解领导之所难,帮领导之所需,不能离开领导和领导工作而单独开展工作。三是工作绩效的被动。

秘书活动的本职决定了秘书人员必须甘居幕后,默默无闻地工作。行政秘书的工作虽具有被动性,但其角色职能也赋予了其鲜明的主动性。在具体工作中,行政秘书是上传下达,联系左右,沟通内外的纽带。其作用的发挥需要行政秘书具有主动意识,即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主动服务,不应付、不敷衍。

4、公开性与保密性的统一

秘书工作的岗位职责决定了工作内容的公开性。小到上级文件精神的传达,大到办公用品,大宗设备仪器的采购都需做到公开透明。以公开促公正,以公平树形象。同时,保密性也是办公室工作本身的客观要求,是行政秘书的神圣职责。办公室一个信息的集散地,秘书工作环境的特殊性,要求行政秘书具有强烈的保密意识。如果失去了“秘书”,就变成的“文书”。

二、高校行政秘书能力培养

作为行政秘书,在明确以上角色后,就应着重培养自己与之相适应的能力,加强自身建设,从而更好的为学院服务。

1、要具备较强的文字表达及人际沟通能力

由于行政秘书承担着文件的接收与传递,学院与其他职能部门之间的公关、沟通,这就需要其用语言或文字对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陈述,清楚地、有说服力地表达思想和意图,让对方一听、一看则明,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因此,行政秘书必须语言精练、表达流畅,能够规范书写一般应用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会议通知、纪要等。

2、要具备利用现代化工具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科学技术的发展,早已改变传统的办公方法和手段,整个行政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要求越来越高。现代办公离不开计算机、传真机、扫描仪、投影仪、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这就要求行政秘书掌握最基本的操作能力,在工作中不断熟练,以增加熟练程度。同时,行政秘书的角色还要求其善于利用现代化设备捕捉多方面的信息,运用已有知识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提高效率和质量。

3、要具备敬锐的洞祭力及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行政秘书主动性与被动性的统一的特点,决定了其在管理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人和事,特别是突发事件的降临。因而,行政秘书必须具备敏锐的洞察力,保持冷静,平静待人,对问题或事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判,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迅速分析,及时拿出可行性解决方案或处理意见,以保证学院管理工作及时有效的进行。待问题解决之后,要认真分析发生的原因,评价结果解决的合理性和正确性,从而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

三、结论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高校二级学院的管理也日趋成熟。这对于行政秘书来说,即使机遇也是挑战。高校行政秘书只有在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后,才能有效的培养与之相适应的能力,完善自己的角色定位,从而更好的为学院,为师生服务。

参考文献:

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探析 篇11

关键词:自我管理能力;合作

中图分类号:G635.1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班主任在的时候,学生们都很老实,遵守纪律,学习认真;可教师一走,班级里就像开锅的水,热闹非凡。在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中,我遇到了很多类似的案例.下面我列举一个案例: 第一天接任这个班,上课铃声响了。当我走进教室时,还有十几位同学没到。随后,随着时间的间隔,在陆续的“报告声”和不断的开门声中,五分钟后,总算到齐了,开始上课了,当我扫视了整个班级一遍后,发现男生女生的仪表仪容不符合中学生要求的将近有二十来个,其中有几位仿超男超女的打扮。一节课下来,强调纪律有七八次,最多的一位提醒了三次。第一次午睡课,当我走进教室时,稀稀拉拉只有十几位同学,有的在吃东西,有两位在看小说,有几个在讲话,又等了十来分钟,参加午睡的同学总算到齐了。一星期下来,值周班送来了五张扣分通知单。第一个星期的值日劳动,我几乎和值日生一起完成。有几个班干部和团员自身行规表现还存在问题。同时我暗暗观察任课老师,每次上下课教师脸上看不到一种幸福感。但同时我也惊喜的发现,班里有十几个同学不仅学习好,行为表现突出,而且有几个男生工作能力强,威信高。

我对于这种繁杂的工作周而复始的现象开始了自己的思考,我该如何提高工作的效率?该如何把同学们的潜能挖掘出来,让他们能自我管理和约束呢?通过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经验,我逐步摸索出一套小组合作式班级管理模式,通过小组合作与竞争,让同学们有主人翁意识,提高自我管理和自觉性。具体的模式流程和操作如下:

一、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在实施小组合作管理之前,首先做好对所任班级学生的调查工作,为成立班级合作小组做好铺垫。在学生入学后对每位学生进行全面而细致地观察和了解,逐个分析学生的原有素质,如思想状况、学习成绩、学习能力、性格气质、兴趣特长、生活习惯、家庭情况及在校表现等,合理进行分组,力求每个小组在各方面趋于平衡,以便在接下来的小组竞争中实现公平竞争。

二、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

自我管理依赖于制度建设,民主制度的形成过程远远胜于制度本身。班级制度形成主要基于两方面:一是依据国家的政策法规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二是依据学生的心理生理规律以及班级管理的需要。

班级管理制度的形成过程非常重要,一定让学生参与、学生认可,同时能够反映老师的价值取向和班级管理的价值向。民主的班级管理制度一旦形成就会对学生具有更广泛的约束力。

在初一入学时,我便会安排一节主题为《我承诺》的班会课。班会的主要目的就是建立班级管理制度,创建班规。基于国家、学校的各项行为准则,制定具有班级特色、渗透班主任管理思路的班级规章制度。

班规当中融入了学校八好班集体评比的各项规定,但是比八好班集体评比的规定更加细致,以八好作为最底线要求。学生们普遍认为,只有要求高于学校的规定,才能保证班级在八好班集体的评比中保持领先。

经过学生们讨论、修改、再讨论、再修改,班规制定完成。书写在壁报上,每一名同学经过自己的慎重考虑,把自己的名字签在壁报上,郑重向班级体承诺:我能做到。

其实,在讨论班规的过程中,学生们就在进行着自我教育,在制定自我管理的规定中,自我教育在悄然进行。

三、建立科学的监督评价机制

在我们班,设立了7个小组,每组分别有一个组长,负责管理小组中的各项工作。例如:收作业、值日、课堂表现、课下纪律等等。根据学校部委制改革,设立各项班委负责各个专项工作的管理。每天有一名值日班长,负责对班级一天的具体工作的监督、记录与总结。

班级的管理以七个合作小组为单位,把学校的八好班集体建设、年级的量化考核、甚至每次的考试成绩、每一项活动都融入到这个管理模式中,采用量化评分的方式由值日班长进行记录,每天反馈,每天总结,定期评比,评选出优秀小组、优秀组长,并进行奖励。 通过小组内合作,小组间竞争,学生在团体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感受到群体的力量,在为小组共同目标努力的同时,也在为班级共同目标努力,齐心协力完成共同的任务与目标,既有较强的凝聚力,也有较强的战斗力,促进集体建设的发展,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四、明确班级和小组发展目标

在班集体组建之初,我便给全体学生提出班级建设的目标:“校级优秀班集体”、“县级优秀班集体”和“永州市优秀班集体”。为此,我们班专门召开主题班会,讨论什么样的班集体才是优秀的班集体。有了标准,学生自然可以为自己的行为作出选择。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卫生是什么标准?学生可以通过标准检查值日效果。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同学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懂得互帮互助,从未放弃过班级任何一个学习差或纪律差的学生。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班风是什么样的?上进、好学、团结、勤奋。于是学生提出了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的行为准则。

明确了班级发展的目标,我便会召开一个主题班会,目的在于明确各小组的奋斗目标。每个小组会起一个名字,比如藏獒小隊、超级星小队等等,并结合名字公布本组的发展目标。

通过小组竞争与合作模式的建立,学生们都各有所属,为集体的荣誉而学、为小组的荣誉而战成为学生们每天挂在嘴边的话。张贴在班级醒目位置的量化评比分数时刻提醒着同学们要严格按照班规、校规去行动,否则必将会受到小组、班级舆论的批评。自管自育的氛围在班级形成,要比班主任每天看、管、盯来的更加有效。我还发现,在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还能有效地减少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冲突,因为班规是学生自己确定的,考评是学生们轮流做值日班长时记录下来的,受到批评的学生心服口服,受到表彰的小组干劲十足。

上一篇:法制辅导员职责下一篇:2019法律硕士非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