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法学学生自我鉴定

2024-10-13

高校法学学生自我鉴定(共8篇)

高校法学学生自我鉴定 篇1

学习法律专业的四年结束,面临毕业,下一步走向的是专业知识的实践,对此,你的信心十足吗?在学业期间你都有哪些收获,毕业之际如何写一份毕业生的自我鉴定呢?以下为您提供一篇法学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请参考。

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在四年的大学生活里,我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以求不断进步,对得起将我含辛茹苦养大的父母,让他们以我为荣。

在思想上,我遵守校规,学习国家的相关政策,加强自已的理论水平。从他人的言行中分析自己的举止是否得当,并思考如何改正,务求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人。我热爱我的祖国,热爱生活在这片黄土地上的人民,我希望我能为他的繁荣做点贡献,所以我首先必须从思想上解放自己,要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在学习中,我不曾懈担周恩来同志曾经说过:学习是学生们的天职。为此,入学四年来,我一直都很重视自己的专业学习.在学好理论的同时,注重与实践相结合,尽可能不错过任何一堂课程。课后也寻找和专业相关的知识,不断更新知识库,力求做到全方位的了解,达到真正的专业化。在生活中,我崇尚质朴的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此外,我对时间观念性也是十分重视,毕竟守时就是对他人生命的尊重。并且,由于平易近人、待人友好的良好性格使我一直以来与人相处都甚是融洽。

在社会实践方面,我积极参加各样的社会活动,锻炼自己的社会能力,并学会不断创新,使自己将来能更好的融入社会。

虽然我有的地方还做得不够好,但是,我会不断努力,成为党和国家需要的人。尊敬的领导:

您好!有机会向贵单位递送自荐是我的荣幸。在庆幸之余更要感谢您在工作之中给予阅览。

我是xx大学经济法系应届毕业生。我们经济法系自设立至今虽仅有十年,但在一所理工大学里却显示出了她的活力与生机,是校园中最活跃、最引人注意的亮点。经济法专业向社会输送了大批人才,他们正兢兢业业地工作,我身为学院的一员,为此感到骄傲!

作为一名法学毕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通过紧张的学习生活,我已经熟悉并掌握了有关法律基础理论、基本法、部门法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之余,积极投身法律实践工作中,使自己在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了社会经验。四年中令我欣慰的是:连续两个学年,四次获得奖学(作为一名理工大学的学生,在培养人文素质的过程中,也渗透了理工科优良的作风,在我的身上,您会看到工科学生的扎实、看到理科学生的冷静。综合发展自己,成为文、理、工兼具的好学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我继承了中国农民的勤劳、坚韧不拔和不怕苦的精神。凭着这种精神,我边工边读,直至顺利完成学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发扬这种精神,爱岗敬业,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

我不能自比千里马,便我相信您一定是伯乐,选准您的千里马。希望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我会让单位满意,让您满意!

此致

敬礼

高校法学学生自我鉴定 篇2

职业认同感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目标、社会价值及其他因素的看法, 与社会对该职业的评价及期望的一致。随着对职业研究的深入, 职业认同感这一概念不再仅仅局限于心理学的范畴, 而是越来越朝着多维度的方向发展, 逐渐地呈现出社会化、多元化、人性化等特点。

近年来,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各行业出现了人才拥挤的现象。但如果仅从数量上看待一个行业的发展未免稍显片面。我国每年都会从各高校涌现出大量的就业毕业生, 但是这些毕业生对于自身职业的认同感却出现了很大的滑坡, 以法学专业为例, 毕业生大多数会进入公检法机关, 或者从事律师职业等。但有调查表明, 现在法学毕业生从事与专业相关工作的比例较低, 大多数从事着与专业知识无直接关系的岗位, 比如办公室文员、行政秘书和助理、公司储备干部等。但是职业稳定性和职业成就效能往往由个体专业化程度决定,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 职业认同感的构建可以解决职业的高流动性问题。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使职业倾向、职业兴趣与职业规划“三位一体”, 提高职业成就效能与职业幸福感。由此可见, 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水平, 同时也能帮助法学专业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制定其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 对提高地方高校法学专业就业率有很大帮助。

二、关于地方高校法学专业职业认同分析

目前, 地方高校法学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普遍偏低;大部分学生对于毕业后的工作方向和工作类型感到迷茫;有的学生表示自己所学的法学专业好像并没有什么用, 使其对于本专业缺乏认同感, 以至于在毕业后放弃法律方向就业, 而转向其他就业方向。之所以存在这类问题, 究其原因有如下几点:

1. 大规模的高校扩招导致法律人才过剩。从1999 年起, 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这使得一些院校在原有基础上增设专业, 而法学专业作为文理兼招的热门专业, 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理工类院校或是综合性院校所青睐的专业;与此同时, 随着高考人数的不断增加, 高校录取率也在逐年升高;另一方面, “依法治国”政策的大力推行, 我国法学专业的招生人数也从1977 年的233 人增加到了如今的几十万之多, 各大院校法学专业培养的专业人才也远远超出了社会对于法律人才的需要, 形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这样的局面也使得大多数法学专业毕业生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产生担忧。在面临市场竞争的时候, 部分法学专业毕业生选择从事与本专业无关的其他岗位就业, 丧失了对法学专业的认同感。

2. 法学教育与社会需求有偏差, 学生缺乏实践能力, 不能满足职业需求。我国的法学教育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 以及外语、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程上, 所学内容涵盖了教育部规定法学专业16 门必修课以及诸多选修课, 涉及到我国现有法律体系中的所有法律部门。我国的法学教育属学历教育, 培养的是也主要是法学通才, 具有知识涉及范围广、所学内容庞杂的特点, 而缺乏专业运用性。同时, 高校之间在教育资源的配置上存在差异, 多数院校的课堂教学只注重法学理论的教授而忽略了实践教学环节。而法学恰恰又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专业学科。在实际工作中, 无论是法官、检察官、律师、还是执法人员等专业职业都要求具有实践性;而高校毕业生虽然有充分的法律知识和法学理论, 但由于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实践, 对社会实际缺乏了解, 没有形成应有的思辨及运用法律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而造成多数毕业生在从事了法律相关的工作后, 力不从心, 产生消极情绪。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们对于法学专业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自信心。

3. 门槛高、职位少, 法律职业准入制度严格。法学专业的“对口工作”一般是进入审判机关、检查机关、司法机关等从事相关工作, 或是从事律师、法律顾问等职业, 由此来实现职业理想。但想要从事此类工作的必要“门槛”是通过国家司法考试。然而, 司法考试的通过率常年徘徊在10% 左右, 通过率最高时也仅为25% 左右。由于报考条件较低 (凡具有本科学历的学生都可报名参加) , 这就使得法学专业学生在司法考试中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 多数法学专业的学生在大四毕业时仍未通过司法考试。另一方面, 随着近几年非专业报考司法考试的人数的增加, 用人单位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相关职业的准入门槛, 这对于法学专业的学生本是有利的, 但对于掌握法律知识却没有通过司法考试的学生来说仍然受到很大限制。

从事律师、法律顾问等相关职业必须具有一定的工作经验, 且法律顾问等职业通常集中在大型公司中, 而我国为数众多的中小型企则由于业务范围小等原因基本上未设置相关职业部门, 只在出现相关法律问题时临时聘请相关法律工作者,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市场对于专业法律人才的需求量, 使原本狭小的就业空间更小。多数法学专业学生不得不转而向与专业无直接联系的岗位就业, 如办公室职员、行政秘书或助理等。

由于不能“对口就业”, 许多法学专业的学生对专业学习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心理, 对法学专业的职业认同大大降低。

4. 部分法学专业学生缺乏正确的择业观, 地区就业不平衡, 扎堆就业严重。由于我国各省市经济发展差异, 大多数大学生不论是来自城市还是乡镇农村都希望在毕业后可以到东部大城市工作, 而少有愿意到中西部城市就业, 从而产生了东部大城市人才饱和, 无法消化大批高素质人才, 出现人才扎堆就业的情况, 甚至一个职位成百上千人竞争;而中西部城市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城市建设及相关保障体系不完善, 很难吸引到大量人才, 致使相关岗位“一将难求”。中西部地区却又是法律观念相对淡薄, 专业法律人才需求量大的地方, 这样的就业心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也对大学生的就业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地方高校多数没有系统的职业规划教育和就业观念的培养, 即使是高校中设置有相关课程, 但由于缺乏专业的授课教师, 也只是趋于形式, 不能从实际上为学生提供引导和帮助。以至于大多数学生很难转变就业观念,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这也就导致在就业过程中出现大城市扎堆就业现象。随着就业难度的加大, 很多法学专业的毕业生逐渐丧失了对于本专业的职业认同感。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 一些法学专业的大学生在选择本专业后产生了消极的情绪, 对于毕业之后的就业情况也比较迷茫, 逐渐缺乏对本专业的职业认同感。

三、培养与提高地方高校法学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的方法与建议

首先, 整合地方高校法学教育资源。对各高校的专业师资力量、软硬件教学设施、专业课程设置等各方面进行统一明确的规定;在教授法学基本理论的同时, 聘用有经验的律师、法官、检察官等担任客座教授, 并结合其经办的现实案例和在实践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对法学专业的学生从实践的角度进行教学;同时增设实践课程, 比如模拟法庭等场景, 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从而提高学生对于相关法律职业的敏感度。

其次, 地方高校应开设专门的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系统专业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制定长远的职业规划, 理性的认识自身专业的就业方向及就业前景;积极引导学生改变以往到公检法、国有企事业单位就业的传统的择业观;鼓励其到中西部偏远地区、基层地区就业;出台相关的扶持和鼓励政策, 在学生备考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时也应适当给予相关指导, 对法学专业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解决, 提高法学专业学生司法考试的通过率。

最后, 提高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对提升职业认同感有帮助。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对本专业的职业认同感有着很大影响, 提高法学专业的职业认同感关键还是要解决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 通过相关渠道切实有效的缓解法学专业就业难这一问题, 才能使法学专业学生真正学有所用, 不断提高自身对于法学专业的职业认同感, 从而更好的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所服务。

摘要:职业认同感正朝着多维度的方向发展, 不再仅仅局限于心理学的范畴。现如今法学专业面临着初次就业水平低、职业价值观模糊、就业难的困境, 而培养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他们就业的水平, 也能帮助其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念, 进而提高法学专业就业率。

关键词:职业认同感,法学专业,就业率,地方高校

参考文献

[1]周勤.试论图书馆员职业认同的培养[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2) .

[2]曾庆洋.浅谈当前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难问题[J].赤子 (中旬) , 2014 (09) .

[3]梁斌.对法学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13 (01) .

[4]吴贵春.论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蚌埠学院学报, 2014 (02) .

[5]李景义, 包玉华, 张镝.高校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探讨[J].教育探索, 2014 (04) .

[6]董阜平.独立学院教师职业认同现状与解决路径[J].绥化学院学报, 2014 (05) .

[7]张宁俊, 朱伏平, 张斌.高校教师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 2013 (21) .

[8]马丽.中国高校教师职业认同与组织认同相关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4 (02) .

高校学生自我防范剖析 篇3

关键词:高校学生;自我防范;安全教育;表现方式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10-0031-01

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招生人数也不断提升,受到教学硬件设施的限制,大学校园已经打破了传统的安全界限,与社会之间的接触机会变得越来越多,这就改变了学校治安管理的工作方式。处于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学生自我防范能力的提升,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现阶段媒体报道了大量高校女大学生遇害遇险事件,使得这话题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高校的安全教育效果也收到了质疑!

一、高校学生自我防范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高校学生自我防范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关注的重要内容,在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发展方面起着积极作用;另外,高校学生自我防范能力的提升,是打造文明校园的内在要求,也是保证学校各项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再者,培养高校学生自我防范能力,充分展现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得学生以更加理性的态度去面对社会,是其社会实践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因素;最后,高校学生自我防御能力的提升,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是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

二、高校学生自我防范意识淡薄的表现方式

(一)高校学生自我防范意识淡薄引发安全事件的特点。

综合最近几年涉及高校学生安全案例,将其特点归纳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遗失,盗窃案件频发,比如自行车,笔记本,手机等;其二,诈骗安全频发,大学生是主要的受害群体;其三,大学生自杀事件不断增加,因为心理问题导致的非正常死亡事件发生率提升。集合上述对于案件特点的总结来看,如果长期任其发展下去,不仅仅会危及我国高等教育工作的开展,还会给予大学生的人身安全造成负面影响。

(二)高校学生自我防范意识淡薄的表现方式。

高校学生自我防范意识淡薄,这样的结论不是凭空捏造的,都是基于很多高校学生安全事件总结而来的。具体来讲,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高校学生麻痹思想严重,独立生活能力比较弱,生活学习习惯不规律,不具备安全防范意识;其二,高校学生的法制观念淡薄,忽视安全教育,在遇到安全事件的时候,不懂得利用法律武器去保护自己,也集中体现了自我防范意识淡薄;其三,高校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缺乏理性思考的能力,往往在面对不安全事件的时候,总会成为受害者。

三、高校学生自我防范能力提升的途径

针对于上述提到高校学生自我防范意识淡薄的问题,应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保证自我防范能力朝着更加理想的方向发展,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健全高校学生自我防范能力提升的责任机制。

高校学生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在进行自我防范能力提升方面往往都显得被动,如果在这样的背景下,没有相应的责任主体去强化监督和管理,势必难以达到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的目的。具体来讲,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其一,建立健全治安综合治理条例,将高校学生自我防范能力提升纳入其中,树立正确的高校学生自我安全教育观念,为实现学生安全防范能力提升创造政策环境;其二,建立岗位责任制度,也就是说明确高校领导,政府相关部门在高校学生自我防范能力提升过程中的责任,并且将其纳入到其绩效考核中去,以此去引起其对于安全预防工作的重视。

(二)营造良好的高校大学生自我防范宣传和教育环境。

事实证明,如果能够营造良好的高校大学生自我防范宣传和教育环境,可以使得安全教育质量和效益得以提升。因此,应该高度重视宣传和教育环境的营造。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其一,抓住新生入学和放假前期的时机,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将与大学生安全相关方面的安全教育知识传授给学生,尤其是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得其做到知法学法守法。其二,高度重视高校学生自我防范意识教育和宣传,利用学校社团和学生会,积极开展学生自我防范教育周等活动,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实现自身防范意识的提升;其三,发挥高校教师在安全教育方面的作用,积极将学生自我防范意识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去,体现出教师人文关怀一面的同时,也使得学生的防范意识得以提升。

(三)注重选择科学有效合理的安全宣传教育方式方法。

安全教育工作的开展,不能仅仅依靠口号来进行,既然是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就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保证安全教育效能的实现。对此,我们可以尝试以以下的方式去开展:其一,案例剖析法,针对于目前新闻媒体中关于高校大学生安全事件的报道,在学生群体内开展案例分析,对于造成这种安全事件的原因进行研究,以使得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的理解到安全防范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其二,以情境教学法,以创设具体情境的方式,使得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安全事件中去,以正确的方式去引导,使得学生处理安全事件的能力得以提升。除此之外,还应该高度重视安全宣传教育师资力量的培养,专业化的师资力量,将是促进学校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发展的关键所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现阶段高校学生自我防范意识淡薄,能力不佳,往往成为安全事件的受害者,但是随着高校各项教育宣传工作的开展,高校学生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相信会在提升自我防范能力方面采取对应的措施,由此改变现阶段高校大学生自我防范能力不足的缺陷和不足,从而去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李楠,程根银,黎霞. 正视大学生安全教育[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

[2]葛冬冬.“全人发展”教育理念下大学生安全教育探索[A].北京市高教学会保卫学研究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7

高校法学学生自我鉴定 篇4

自我鉴定是对一个阶段的学习或工作进行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它能够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为此我们要做好总结,写好自我鉴定。但是却发现不知道该写些什么,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法学专业大学生面试自我鉴定(通用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法学专业大学生面试自我鉴定1

我叫XX,是法律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在求学的这四年期间,我始终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以自我的全面发展为努力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刻苦学习,点滴积累,努力实践,逐渐掌握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技能。

在思想上,我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关心集体,团结同学,多次参加了义务劳动和社会活动。我积极组织并参加学校和班级的集体活动;我具有良好的吃苦耐劳精神及与他人良好合作的团队精神。后被发展为入党积极分子,并参加了研究小组"及党校学习班,现已毕业。

大学四年,经过老师的精心培养和我的个人努力,我已经完全具备了当代大学生应有的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在拥有较广博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面的基础上,我系统 地掌握了法律学科的专业知识,而且通晓一定的理工科知识,精通外语,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在校期间,由于各门功课成绩优良,曾多次获得学院二等奖学金。

理论与实践对于我来说同样重要。我在校期间积极参加社团活动,锻炼了组织与协调能力,利用课余时间作兼职家教、营销员,争取自强、自立。在寒、暑假期间,我到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实习,并撰写了实习报告和论文,做到了理论联系实践。总之,我珍惜每一次实际工作的机会,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

我是一个正直忠诚、勤奋求实的人,不断追求人格的自我完善,我的性格乐观自信和开朗、稳重宽厚,因此,我人际关系和谐,适应环境能力较强。我的兴趣爱好广泛,音乐和美术启发了我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排球和体育舞蹈培养了我的团队精神和协作感。

在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中,我将一如既往地努力学习,迎风激浪,为未来的扬帆起行做好准备。

法学专业大学生面试自我鉴定2

大学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回忆这大学求知的历程,曾经非常向往的象牙塔就要远去,而迎面而来的将是社会的锻炼,于是更加的怀念这个紧张而有序的大学生活,她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回忆,我孜孜不倦,勇于挑战自我,充实自己。我是一名文科专业的大四学生,大学结束之际回忆过去,收获良多,现在做一个自我鉴定如下。

在校期间,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通过紧张的学习生活,我已经熟悉并掌握了有关法律基础理论、基本法、部门法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之余,积极投身法律实践工作中,使自己在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了社会经验。四年中令我欣慰的是:连续两个学年,四次获得奖学金,顺利通过了大学大作文英语四级考试和计算机二级考试。我把这些作为向上的动力,朝着更高的目标奋斗。

最大的收获是心理的成熟,一千多个日子里曾悲伤过、失落过、苦恼过,委屈过。而现在懂得擦干眼泪,站起继续往前走,前面的荆棘,算不了什么,路上的阻碍,我每攀登跨越过一次,便离云端更近了一步。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思想品德,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大学不但教会了我知识,让我只是为人处事的方式,更磨练了我坚强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在这即将挥手告别美好的大学生活,踏上社会旅途的时候,我将以饱满的热情,坚定的信心,高度的责任感去迎接新的挑战,跨越新的高峰。

法学专业大学生面试自我鉴定3

时间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我的开放教育法学本科学习即将结束,在这两年的学习中,我认真的对待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形成了敏锐的法律眼光和全面的法律思想,学会了运用法律价值观判断事物的是否曲直,同时,本人在思想觉悟、法律专业素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回顾过去,现将这两年的自我鉴定作如下评论:

一、政治思想方面。

一是遵纪守法,用法律人的思想武装自己。通过法律知识的学习,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同时,我的政治理论水平进一步加强。

二是团结同学同事,很好的融洽同学们及同事们的关系。在校期间,我能和同学们很好的处理关系,互相帮助和照顾。回到单位,在工作上,我能够很好的和同事们处理工作上的关系,得到了同事们一致好评。

二、专业学习方面。

古人云:“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才”,我在几年前就对法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自己对法律知识的挚爱,我更加珍惜这个好的学习机会,养成了课堂上系统的学习和课外理论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方法,通个上网搜索、远程视频听课及周未现场授课等多种渠道吸取法律养分,在学习期间,我严格要求自己,对待法律的学习力求臻善臻美,学习积极主动,虚心向老师、同学求教,不耻下问,为自己树立起良好的法律思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能力培养方面。

在学习之余,充分利用空闲时间,以学促学、活学活用。积极去筠连县的律师事务所和筠连县法院旁听相关案件审理,提高自己的法律实务能力。回到单位,利用学校课堂为学生讲解法律相关知识,并及时解答学生、同事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法律方面的问题,深得领导、同事和学生的认可。通过这一系列的法律实践,目前,我的法律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法律理论水平明显提高。

四、存在的不足之处。

因本人非正规全日制大学出身,仅仅靠自学,所以,我在法律的理论、制度等方面仍存在诸多的不足,希望自己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强化学习,不断进步。

五、奋斗目标。

毕业后,积极参加司法考试,争取早日成为一名法律职业人。

法学专业大学生面试自我鉴定4

从刚进大学时的懵懂到现在即将走出校门,我这大学四年收获了很多,进步了很多。在这大学四年中,我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发展,可以说,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我已经具备了适应社会工作的能力。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画上句点,蓦然回首,至少可以自信地说一声“我没有虚度”。在此给我大学四年的青春一个交待!

在学校期间,我充分利用了学校优越的.学习条件与浓郁的学习氛围,认真学习了法律专业计划规定的相关内容,且在校期间取得良好的成绩,多次荣获校级奖学金及国家奖学金,具备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

在学好文化课程的同时,我也积极参加社会工作与暑期实践。无论担任班干部或进行市场调查、参加学生实践团等活动,我都积极投入,谦虚谨慎,团结同学,吃苦耐劳,很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表现出较强的与团队密切合作的能力、领导与组织能力及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由于在校期间表现良好,我的学习及工作常常受到老师及同学们的好评与奖励。学习之余的我,是一个外向而热情的人。爱好广泛,音乐、书籍、电脑、舞蹈,运动等等都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因为有了这些丰富的学习、生活经验与完美的生活习惯,让我具备了很强的学习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也是因为自身综合素质及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让我变成了一个更顽强的自己,变成了一个敢于为社会奉献的年轻人。

在面临毕业的重要阶段,将来的工作既是对我知识的检验,也是对我人生的挑战。我希望自己能够迈好踏入社会的第一步。我将以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走向社会,在工作中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用自己的行动让社会肯定我的能力。

常言道,不想当官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当一个人满足于现状,那么这个人就不会再前进一步。我是一个喜欢上进的年轻人,也是一个朝气蓬勃、富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敢于拼搏、敢于冒险、敢于开拓自己的生活!安逸的生活并不能给我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只有不断的挑战自我,不断走向新的成功才会给自己更多的磨砺!我相信如果我做不到的,世界上也就不会有几个人可以做得到的。这就是我人生的理念!

法学专业大学生面试自我鉴定5

从踏入学校的大门起,经过良师的精心指导以及自己的努力,我逐渐提高了自身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并为做一个知识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坚实的基础自参加法学专业学习以来,本人能正确处理工学矛盾,能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各门课程,积极参加集中面授和串讲,按时完成各项作业。通过3年学习,现已完成全部课程的学习并顺利通过各科考试,既适应了工作的需要,又完成了对自己人生的一次充电。

作为一名法学毕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通过紧张的学习生活,我已经熟悉并掌握了有关法律基础理论、基本法、部门法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之余,积极投身法律实践工作中,使自己在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了社会经验。3年来,本人获益匪浅,思想觉悟得到提高,法律意识和工作责任感得到加强,学到的知识填补了过去未曾涉足的空白。在如今这个文凭漫天飞的年代,让我深知“学历”与“学力”之间不能完全等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抛开“功利”的缰绳,扎扎实实的学知识,更好地开展自己的工作,将这3年来的所学融会贯通,学以致用,提高自己的“学力”,无愧于取得的“学历”,更好地服务于今后的工作。

高校法学学生自我鉴定 篇5

班级:11日语1班 小组:团校培训第二小组

姓名:缪丹华

高校学生干部个人定位和工作方法学习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班长,我知道自己肩上的任务很重。刚上大学,刚当大学的班干,难免有很多事情不懂。今天有幸能听彭权群主任为我们新干讲授的《高校学生干部个人定位和工作方法》,我获益匪浅,下面来说说我的体会。

通过彭主任的介绍,知道高校学生干部是学校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依靠力量,是学生工作政策的具体贯彻的落实者,是学生中的优秀代表,连接着学校和广大同学。我校优秀学生干部的典范有邓碧泉、刘竞、曾景远等,他们体现了湛师人的胸怀大志、脚踏实地、不断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他们明显的优点是刚毅和负责。我们新干应该向他们学习。

高校学生干部和中小学时期的学生干部是有区别的。高校学生干部具有独立性,能独自开展、筹备、策划、组织各项活动。高校学生干部具有专业性,能结合自己的专业开展工作。还有,高校学生干部具有实践性。既能反映校园的现实情况,代表学校的公共利益,又能捕捉社会和市场的信息。

作为高校干部,我们要正确地给自己定位,首先我们是学生,就要做一个合格的学生,上好每节课,获取课堂效益。适当牺牲休息娱乐时间来学习,改进学习工作方法,合理安排时间,兼顾好学习与工作。不能因为自己是干部而天天忙于工作忽略学习。其次我们是干部,要履行干部的使命。要处理好与老师、同学的关系。最后我们是学生干部,不是社会干部,不能带着功利性的想法去当干部。

作为高校学生干部,我们应该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政治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集体素质等是我们学生干部莹具备的基本素质。而我们要具备的能力有:组织协调能力、学习能力、服务能力、自我管理、约束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等。

高校学生干部的工作方法的选择影响到工作的效果,所以高效率的工作方法是每个高校学生干部的必备的:

一、调查研究的方法。通过调研了解自己班级、部门、工作对象、工作内容以及学校工作要求等,以便更好地开展工作。可以向师兄师姐或者前任干部请教经验,多向老师上级汇报工作,听取要求和建议,争取得到他们的帮助;

二、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计划主要包括:目的、任务、时间、人员、实行步骤、检查落实,收集同学、老师意见不断修改;

三、动员群众的方法。学生干部要从同学角度思考,动员要以朋友的身份,要有好的口才,善于演讲;

四、制定管理的方法。学生干部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学生干部要拟好初稿,再征求老师、同学的意见加以修改和完善。公开宣布制定,执行制度要严格,要公平公正公开;

五、分工协作的方法。要明确各干部的职责范围、工作内容,各干部工作任务要基本相当,避免工作过多影响学业。工作任务加起来要覆盖整个部门的职责范围,不能空白,不能交叉重叠;

六、总结提高的方法。要有总结意识,通过集体定期共同总结获取经验教训;

七、增进团结的方法。首先干部要带头,公正无私,一视同仁;其次开展活动增进友谊;再次正确使用表扬与批评。表扬最好公开点名,以鼓励更多的同学,而批评最好是不点名并私下批评。最后,学生干部要关心每一位同学;

八、学习工作兼顾的方法。要上好每节课,牺牲休息娱乐时间学习,工作要有合理的安排,改进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

这些都是我之前所不知道,而现在都很清楚的东西。听了彭主任的讲座,我更清楚自己的职责,我会更加努力的履行好自己干部使命,争取做一个优秀干部。

法学实习自我鉴定 篇6

作为实习生,我始终牢记自己的工作职责,以端正的学习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努力做好各项工作。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把在校学到的知识与案件联系起来,不懂就问,虚心请教老师, 丰富了自己的法律知识,学会了为人处事的道理以及法院工作的严谨性。与老师出差办案,调查取证,不怕苦不怕累。以严谨的态度,较好地完成好老师交给的各项任务。其中担任代理书记员一次,合议记录1件,提审被告人记录4件,询问记录2件,宣判记录1件。校对法律文书30多份,退寄案件若干件,以及装订编写卷宗目录,接待律师阅卷等,对其他工作从不分内外。在协助办案人员做好审判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记录。

在实习中也发现了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法律基础知识还不够扎实,对于法律程序的理解不够全面,对于办案的某些细节容易忽略,今后必当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断改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争取更大的成绩。自己深知,作为一个法学专业的学生,必须勤于学习,不断磨练自己的意志品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来才能对社会作出贡献。

通过实习,我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工作中。理论和实际是不可分的,在实践中我的知识得到了巩固,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受到了锻炼;本次实习开阔了我的视野,使我对法律在现实中的运作有所了解,也对专业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掌握;此外,我还结交了许多法官和律师朋友,我们在一起相互交流,从他们身上我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和办案的技巧,这些都是在书上学不到的。

高校法学学生自我鉴定 篇7

(1) 教学方法方式有待改进。

高校独立学院法学院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上都有待改进。在教学方法上, 应当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进行灵活的课堂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理论性过多, 忽视了实践性和应用性。而法学教学又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 必须对学生进行法律职业技能方面的培训, 让学生掌握司法实践的能力, 因此, 必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如运用实践教学的方法、论坛式和沙龙式教学方法、通识教学和精英式教学方法等, 这些方法在本文后半部分有详细介绍, 在此不做过多阐述。在教学方式上, 应当改变传统的老师只教, 学生只听只背不应用的传统方式, 要促进教学相长, 教学互动, 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引导学生, 鼓励学生, 激励学生, 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能够自主、自发、自动、积极的去学习法律知识。

(2) 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高校独立学院法学院师资队伍在结构上、稳定性上、工作方式上等都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提高。首先, 独立学院法学院教师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目前独立学院法学院老师里面:女老师偏多, 老师偏少;中低级职称的老师偏多, 高级职称的老师偏少;青年教师偏多, 老教师偏少等, 需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才能使教学质量得到根本性的提升。其次, 独立学院法学院教师流动性非常强, 师资力量极不稳定。独立学院法学院老师收入普遍较低, 而且对独立学院的发展前景不乐观, 难以使教师真正以学校为家, 没有归属感和使命感。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法学院担任法学专业教师的, 每个月实发工资不足2000元, 除去吃饭等日常开销, 几乎没有任何积蓄。因此, 导致不少法学院老师以独立学院的工作为跳板, 时机成熟后考公务员或者做律师, “骑驴找马”, 不利于教师队伍的稳定, 从而也就不利于学校的稳定。最后, 独立学院法学院教师需要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 很少有参与科研的时间和机会。与公立学校法学专职教师每周6节的教学任务相比, 独立学院法学院老师承担了翻倍的教学任务, 有上课机器人的感觉。独立学院法学院专职老师很少有出去进修的机会, 甚至连参加教学探讨交流的机会都不多, 科研团队、学术团队无从谈起。使得法学院老师科研水平普遍不高, 甚至对科研活动产生抵触情绪, 不利于独立学院法学院教学工作的开展。

(3) 学生质量和能力有待提高。

从学生生源来看, 独立学院法学院学生高考成绩普遍不是很高, 生源也不是很充足, 偶尔能够涌现出个别佼佼者, 但是整体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从学生条件看, 独立学院法学院学生家庭条件普遍较好, 虽然独立学院学费远远高于普通本科院校, 但是很多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没有吃苦和进取精神, 得过且过, 严重影响法学院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从能力上看, 独立学院学生都非常有个性, 喜欢标新立异, 法学院学生更是喜欢彰显个性。形成了一种虽然能力很强, 但是不努力学习, 不要求进取的“高能歪用”的格局, 需要对学生加强引导, 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和掌握知识的能力加强。

(4) 学校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提升。

目前, 学校对教学工作的重视程度不是很高, 学校将过多的经费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或者是后勤保障方面, 对教学方面的投入非常少。学校应该以教学为中心, 以教师为中心, 以科研为中心, 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 后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只是教学工作的保障, 不应该本末倒置。

2 高校独立学院法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 突出独立学院法学教学特色的需要。

随着我国社会的全球化进程以及环境的变化, 法律的作用日趋重要, 法学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这种社会变化, 高校独立学院法学院应当以培养具有法律基本精神、法律基础知识、逻辑思考能力、协调判断能力、其思维能够让大多数人接受的学生作为目标, 设置法律练习、法律英语、计算机讲座等丰富多彩的课程。并且, 积极开展实务性教学, 开展司法考试论坛, 公务员考试题型讲解等活动, 使法学教学与时俱进并且彰显特色。

(2) 培养高素质、有特色的法律高层次实用型人才的需要。

首先, 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法律思想, 知道用法律思想或者思维去思考社会问题。思想的科学本质是一种信息, 一种可以从灵魂深处给我们的行为以指引的信息作为高层次人才, 越是在某一专业领域深入, 就越需要“有效思想”的指引。而法学专业学生就是需要正确有效的法律思想的指引, 才能使自己具有独到的见解。其次, 就是培养具有发现法律问题的能力。发现素质, 它至少包括认识与感悟未知的能力和素质, 认识与感悟未知的能力和素质是创新与创造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 要引导学生发现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法律问题, 引导他们进行法律思考, 形成法律感悟。最后, 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践素质。让学生真正能够运用法律知识, 解决法律问题, 真正成为实用型的人才, 而不是“高分低能”型的人。

(3) 独立学院法学教学可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大学的影响和活力在于特色。独立学院在发展中还要处理好上水平与创特色的关系。上水平是指独立学院要努力达到本科生教育的培养目标, 在社会公认的重要教育质量指标上抓出成效。创特色是指独立学院要有明确的定位, 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特色求发展是独立学院学科建设乃至整个学院建设的立足点。独立学院必须进一步强化“特色意识”, 继续坚持走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以质量求生存, 以特色求发展之路。独立学院只有在培育法学特色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才能构架良好的法学教学框架, 培养“实践型、应用型”人才的方案, 建立了相应法学专业和课程体系, 形成了比较鲜明的法学人才培养特色, 才能促进独立学院法学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

3 高校独立学院法学教学改革的方向

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压力, 独立学院的法学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出特色, 才能在新时期高等教育中培养出具有特色的法律高层次实用型人才。劳动法学在法学专业课程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应用性越来越强, 涉及到民生问题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 必须积极开展特色教育, 突出劳动法学的特色和实践特色,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在以下几方面进行特色教学。

3.1 必须树立实践教学的理念, 在法学教学工作中进行实践性教学

在法学教学的过程中, 应当注重课堂教学与案例辩论相结合, 注重课堂教学与模拟法庭演练相结合, 课堂教学与法律诊所演练相结合, 注重课堂教学与实证课题研究相结合。例如, 在劳动法学的教学过程中, 由于劳动法学主要调整的是劳动关系, 而劳动关系式最基本的社会关系, 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劳动法学研究和保障的是劳动者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是最重要的民生问题。因此, 我们在进行劳动法学的教学中, 应当从全方位的角度, 改善实践教学环节, 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互结合, 形成多层次、宽领域的教学实践模式。

(1) 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劳动问题调查和劳动公益行动, 了解劳动者生存现状, 培养社会问题关怀度和问题研究意识。可以定期开展劳动法律知识的普及活动, 开展劳动问题调查、咨询、调研等活动, 让学生了解劳动者的社会地位, 培养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和关爱程度, 真正地让学生能够从更高的层次去关注劳动者问题, 形成多课题对劳动法律关系进行研究。

(2)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劳动争议调解工作, 积累解决法律事务问题的经验。学生平时学的劳动法学的知识, 更多的是理论层面的, 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的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就需要劳动法学实务知识的积累, 而学校应当给学生提供这样学习的机会。

(3) 参加劳动立法地方化过程中的相关调研与实证研讨, 从理论和实证层面, 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社会问题的理解能力与解答能力。

3.2 积极开展沙龙式与论坛式教学

“学术沙龙”教学模式, 即在现代教学艺术理论指导下, 将学术研讨基本原则和学术沙龙的民主形式引入教学过程, 使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媒体之间形成一种科学的结构, 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系统教育功能的教学方法。在劳动法学的教学过程中, 我们可以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劳动法律关系方面的案例分析, 分析劳动法律关系涉及到的社会新闻, 分析国家有关劳动关系方面的社会性政策, 认真学习劳动法律方面的经典著作, 开展劳动关系方面的调研活动, 定期组织学生和老师一起参与沙龙式的活动, 让学生更深的掌握劳动法学的知识。

此外, “圆桌论坛式教学”是借助法学院模拟法庭的“圆桌型”实验室设置授课课堂, 学生打破原有的班级界限通过抽签或者自由组合等方式组成相应的学习小组, 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采用讲授、学生小组研讨、老师与学生点评三者的结合方式, 使教学方法有别于传统讲授式教学单向式、垂直式和机械式的教学方法, 促进知识点的落实和问题意识的养成,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科研能力、教学能力、团队合作等诸多能力。以武汉大学东湖分校为例, 2008年上半年, 对法学院模拟法庭进行了与时俱进的建设, 形成了以法学院为中心, 模拟法庭为载体, “圆桌型”试验室为依托的新型法学教学模式, 在模拟法庭积极进行法学教学实践工作, 并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如本人在劳动法学的教学过程中, 采取圆桌式论坛教学, 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展开对劳动法学热点问题的讨论,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劳动法学时事动态, 并进行归纳总结, 使学生在劳动权益维护、医疗改革、劳动合同研讨等方面都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锻炼了他们的法律思维能力。

3.3 进行阶梯式教学, 将通识教学与精英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当前, “稳定社会关系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与法治国家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 劳动法治建设的重要性进一步彰显。“通识教育”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地传授劳动法治基础知识以适应现实的需要。同时, 劳动问题的复杂化也带来了更多的劳动法治的现实理论问题, 其数量和问题解决的紧迫性都超过了其他部门法, 也给劳动法学教学回应社会创造了契机。因此, 在通识教学的基础上, 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 应当及时挖掘社会热点问题, 进行精英式教学, 既有助于在解析现实问题中熟练掌握劳动法学基础知识, 又有利于为学生进一步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阶梯式教学非常符合我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 对我校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正华.独立学院法学专业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 2008, 21 (159) .

[2]王海霞.实践性法学教学模式的设计与选择[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06, (5) .

[3]刘勇兵.独立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8) .

[4]周济.独立学院发展的三字经[J].北京青年报, 2005, 5-1.

[5]周济.促进高校独立学院持续健康快速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 2003, (2) .

高校半军事化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 篇8

关键词:高校;半军事化管理;自我管理;育人

当前,国内一些高等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采取半军事化管理模式,目的是为了适应社会和企业需要,培养具备军人般意志品质、生活作风和工作作风的高素质人才。在半军事化管理的工作过程中,很多高校摸索出了一些宝贵经验,并在实践中收获了一定的管理成果。不过,半军事化管理在高校尚有一些问题有待商榷探讨,尤其是这种管理模式的运行和培养结果与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距离,在工作中应进一步研究改进,使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效,将育人成才统一到教育的最终目标上来。

一、半军事化管理的含义

高校的半军事化管理,在学术上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而只是一种概略的说法。根据作者的经验和理解,所谓军事化管理,就是学校模仿军队的封闭式管理方式,通过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管理学生的一种方式。通过军事化管理,高校希望学生能够学习人民军队的忠于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积极进取、艰苦创业的精神,学习军人严明的组织纪律性,严格的工作作风,使大学生成长为具有铁的纪律、钢的意志,有爱国心、责任心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来采取半军事化管理的高校,一般是划归地方的原军事院校、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民办学院和私立院校。划归地方的原军事院校在划归地方之前是准军事化管理,归属地方后在惯有管理的基础上,延续了军队管理的部分模式和特征;而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等高校,大多从入学生源文化课成绩相对较低的顾虑出发,为了能够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弥补学生成绩的“先天”不足和学校等级较低的“后天”不利,该类院校希望通过半军事化管理的方式将学生培养成为满足企业对中等技术人才的需求、在就业中具有一定竞争能力的人群,并借此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利于招徕生源,从而利于学校的持续发展。

二、半军事化管理的主要特征和做法

半军事化管理的院校根据各自的情况,在具体管理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来看,各校均有一些共性的特征。第一,在作息时间上都有非常严格和细致的安排,包括常规的上课时间在内,从起床到早自习、从晚自习到就寝,皆事无巨细有明确的规定。第二,有严格的各项考核制度以及包括学教师和学生干部在内的层级管理人员,以确保各项规定的绝对实施、纪律的严格遵守和秩序的有效保证。第三,时间和空间的非自如性。与地方院校相比,军事化管理院校的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受限是最为明显的一项特征

三、半军事化管理的结果

采取办军事化管理方案的院校,一般都对自己的工作持肯定的态度,并热衷于在原有的基础上進一步加强管理力度,以体现一种持续不断的发展态势。这种状况产生的根源,便是“管理主义”。管理主义的基本意思就是,将作为实现各种社会活动目标的基本手段的管理活动绝对化,并且把这种管理手段本身变成目的。在对于教育活动的分析和说明中,这种管理主义则是指把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的重要形式的教育管理绝对化,变成一种目的本身,也就是把教育管理者拥有的权利绝对化。因此在高校中,半军事化管理盲目地不断深化和加强,实际上是对教育理解的偏差,对这种教育管理模式的负面后果估计不足。效率本位时代,学校教育也在探索高效的管理模式和教育方案,以期所培养的毕业生能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社会更是上不乏一些企业打出“只要半军事化管理院校毕业的学生”的硬性要求,甚至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也是半军事化管理。高校这种根据用人单位的需要“量身定做”的毕业生,的确在毕业后短期内体现出了就业的相对优势,即所谓“成材”。而相应的院校继而在用人单位和家长方面都得到了较高的认可度,从而促进了学校的招生和进一步扩大、发展。这种结果从客观上更加坚定了学校继续并加强原有教育和管理模式的信心。从教育的宗旨来看,这种教育管理的模式,因为过分强调和锻炼了学生的服从意识,限制了学生思想和行动自主性、独立性,从而导致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工作主动性、创造性均受到一定的压制,学生自身潜力的挖掘和发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阻碍。这是不符合教书育人的理念和教育的最终目标的。从个人发展的长远视角来看,半军事化管理方式值得肯定的背面,是压制了个人发展的自由度和创造性,是教育工作的败笔。

四、学生自我管理的必要性

半军事化管理工作有一个比较明显的误区,就是没有真正将学生作为高校的主体。事实上,高校主体是双主体:教师和学生。半军事化管理着重强调学生要“服从管理”,并通过各种考核、检查、监督、惩罚机制来保证制度的绝对实施和管理的绝对权威,却很少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自主管理。他们没有自我控制、自我思考、自我认识、自我提升的主动过程,缺少了在认识与思考方面成长的关键环节,只是在形式上体现了整齐划一的秩序,在表面上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而内心的认知和成长缺乏尊重。现代管理理念要求“以人为本”,认为应当重视组织成员的地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愿望,尊重组织成员的人性和价值取向等。

五、学生的自我管理

现代高校学生成长的时代和自身所处的成长阶段,决定着当代大学生的一些共同特点:思维活跃,民主、法制意识不断增强;对个性发展和成才有更高要求;对人生、社会有探索认知的欲望;有被社会尊重认可的需要。这些特点要求高等教育工作者相应随之改变教育教学方法,以更人性化、更科学、更有效的教育管理方式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从高校学生管理本身来看,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管理,才能实现学生工作的科学分配,将该项工作做细做实。所谓学生的自我管理,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实现学生管理学生;个人对自身的管理,明晓“慎独”,主动学习,主动思考,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综合能力。实现学生自我管理,首先要求教师队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第一,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和运用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制定科学的方案,在进行有效引导的同时给学生自我管理以足够的空间。第二,学生管理人员必须建立健全自身知识结构,对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有必要的掌握。能够理解性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学生思想动态、心理活动的特点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据文献显示,我国高校目前学生工作人员中大多数缺乏教育教学理论,工作凭经验,专业化程度低,这就使他们的管理观念、规律运用、方法创新受到限制,管理水平低,难有新的突破。我们应该通过各种渠道提高学生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和学历层次,如理论研讨,继续学习等,培养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使之真正掌握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规律和高校管理理论,并能利用这些规律借助学生自我管理做好学生工作。第三,高校学生工作管理队伍的人格魅力需要进一步增强、个人威信需要进一步建立。睿智、热情、通达、真诚、勤奋、受人尊重等也是做好学生工作的一种可贵素质,对于搞好学生工作有重要意义,也为学生干部起到表率作用。实现学生自我管理,要求完善学生干部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学生人力资源丰富、了解学生前沿动态的优势,实现同一人群的自我管理。学校要给学生干部足够的空间和权限参与管理工作,还要提供相应的培训提高学生干部的管理水平,并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的工作积极性。

六、有机融合半军事化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虽然半军事化管理方式有一些负面因素,但亦有其值得肯定的一面:如锻炼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培养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习得良好的行为举止规范等。实践与理论同样重要,单一的理论和说教而缺乏实践的体验,是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放羊式”的管理少了“保姆式”关怀,也不能称之为完善的教育理念。同样,半军事化管理单一的训练模式不能从思想上解决根本问题。教育,是通过平等的交往和对话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知识和情感的传递,是心灵的沟通与碰撞。而训练则是通过一定的强化手段向训练对象灌输训练者的想法和意志,使受训者达到训练者所期望的水平。教育与训练的区别在于,前者的沟通是对话式的、双向的,后者的沟通方式是灌输式的、单向的;教育可以促成心灵的转向和生长,而训练只能带来技能的提高。很多军事化管理院校容易把教育简单的等同于训练,从而导致学校管理者单纯的认为通过纪律来约束对时间和空间的控制与强化就能提高“训练”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教育——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如何才能在高校内实现半军事化管理,同时又能满足学生自我管理的需要呢?笔者认为,分阶段、有侧重的管理可以作为一种不错的选择方式。简要说来,就是大一新生刚入学来的第一年,学校可以将严格的半军事化管理作为侧重,让告别中学的青少年体验纪律严明、井然有序的学习生活,提高体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工作作风,增强团队精神。同時,还要开展学生干部队伍的建设以及学生思想工作的建设。大二以后,实施普通高校的管理模式,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侧重:给学生以宽松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学习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在失败和犯错误中学会反思,在知识的探索和社会实践中提高自身各方面的能力,在成长过程中锻炼自立自强精神,在被动学习和主动求知中体验自由和约束的意义,在学业和事业的压力下感受创新能力的重要和终身学习的意义。

基于对教育的理解和尊重,作为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教育活动需要管理,但是管理不能代替教育。将半军事化管理与学生自我管理有机融合,有助于我们在教育工作中实现教育的根本目标:即育人成才,而不只是育人成材。

参考文献:

[1]谢维和.论班级活动中的管理主义倾向——兼答吴康宁教授的商榷文章[J].教育研究,2000,(6).

[2]刘林.对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的思考[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分析总结下一篇:2023年音乐学科校本培训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