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专业学生职业规划(精选8篇)
法学专业学生职业规划 篇1
大学生法学专业职业规划
一、法学专业认识
(一)专业背景及要求 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法学知识,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能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
体、特别是能在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检察机关、审判机关、仲裁机构和法律服务机构从事法律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法学各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
2.掌握法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
3.了解法学的理论前沿和法制建设的趋势;
4.熟悉我国法律和党的相关政策;
5.具有运用法学知识去认识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
知名院校:中国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上海
政法学院、甘肃政法学院、山东政法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央司法警官学院等。
(二)就业方向
1)律师:依旧的黄金职业。律师这个词总会让人想起思维敏捷、风度翩翩等词语,与枯燥的公检法
从业环境相比,一直是年轻的毕业生们的理想选择。律师也作为社会公认的高收入阶层,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加入WTO,律师是最大的受益者之一,懂英语和国际法的律师职业前景十分看好。目前我国对律师的从业资格采取的是严格准入制度,必须通过全国司法考试。
2)法律顾问:毕业生们的新选择。法律顾问是我国目前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人数最集中的一部分。
主要服务于企业的法律事务部、法律咨询部以及知识产权部等,还有一部分供职于政府法律咨询部门,但是这一部分不是一般本科生能够做到的,一般政府部门对咨询人员的学历要求较高。
3)单学科就业:让优势发挥到最大。除了律师和法律顾问人员之外,由于法学概念上的广泛涵盖性,也存在着大量的单学科优势就业。一般此类职位对专业要求较高,人数较少,但薪水绝对高。
1.会计师、审计师等财会人员。2.证券业从业人员。3.环境评估方面从业人员。4.新型商务律师。5.职业侦探人员。6.司法鉴定从业人员。7.影视法律顾问从业人员。8.房地产咨询从业人员。9.政府强制监管部门。10.法制宣传人员。
目前法学就业存在着困境,但是前途还是很光明的,举个很小的例子:就个人律师的拥有量而言,根
据2002年的统计资料,全国现有律师12万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律师的数量仅0.8个,这个比例不但低于发达国家(美国30人,英国15人),而且还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如巴西和阿根廷就分别达到了20人和12人。就企业方面讲,我国现有企业5 000万家,仅有4万家聘请了律师当法律顾问。目前法学面临的种种挫折,只是暂时的。
二、自我评价
(一)个人性格
本人性格既有外向的一面,又有内向的一面。首先不管什么活动我都会参加,和身边的同学、朋友关
系都很好,很融洽,不与人争执,但依旧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另一方面,在学习、做事情时我却又很认真、专注,不受外界影响。
(二)个人兴趣
我喜欢读书,不管是什么类型,我都能从中找到我想要学习的东西。运动方面我比较喜欢羽毛球和爬
山,虽然不常运动,但只要有机会我都会进行适量的运动,因为我是个比较注重健康的人。
(三)个人特长
我的理解能力很强,只要是我需要和感兴趣的东西,我都可以很快的掌握并应用。同时我的短期记忆
能力也可以,但是只能在短时间内应用,时间一长就忘了,这是我一直在改进的地方。
我也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虚心问学、有错必改,不懂的地方第一时间寻找答案,力求理解自己需要关
注的方向,不会不懂装懂,推卸责任。
(四)个人志向
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律师,站在法庭上意气风发,为心中的正义辩护,为受到不公之人找回公正,给不懂法律的人们提供帮助。
三、就业规划
(一)近期目标
有关法律的相关学科我都要认真学习,将专业所需的知识都收获囊中。同时,我还需要阅读大量的课外知识,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开阔自己的视野。还有,我要增加自己的人脉,搞好人际关系。
考取各种与专业有关的证书是必须的,现在我已经考取了英语四级、计算机二级和普通话二级甲等,可是英语六级一直是我没有过去的坎,我还应该更加努力。
大学期间还应该参加各种能增强自己能力的活动,积累社会经验。
(二)长期目标
毕业之后我还不打算工作,我决定考研,因为只有高学历才是寻找工作更好的方式,与其拿着本科文凭在某个公司中找个文员的工作,不如先丰富自己的阅历,增强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真正想要从事的工作。
同时,在社会实践中积累经验,增长自己在课本无法学到的实践知识,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属于自己的创新。在社会实践之余,我还要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增长在校园无法接触到社会知识。
(三)优劣势
1、优势
就现在而言,我的优势是年轻,有冲劲,有理想,敢于打拼,不容易向困难屈服,这样可以避免自己失去学习的动力,而动力就是一个人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同时因为接触的新鲜事物比较多,所以接受能力很强,能够很容易的融入工作环境中,与其他人形成和谐的关系。所以我应该利用这个优势,争取在年轻的时候掌握更多的只是,不要等到脑子已经转不动了才去拼搏,那时必将淘汰。
2、劣势
虽然年轻是优势,但另一方面它也是劣势。年轻人没有工作经验,不懂得圆滑,什么事情都容易争强好胜,这样会不利于同事之间的相处。而且当你与客户谈论工作,他们可能会因为你是新人而对你轻视,不会将重任交给你,如果你不能体现出自己的能力,很可能一直当个平凡的小职员,无法被领导委以重任。所以我需要改进,在刚工作的时候应该谦虚向前辈学习,可一旦找到展示自己的机会,绝对不能放过,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来应对工作的重压,把持好自己的方向。
四、总结
社会是不断变化的,事情也不会在一成不变的,但是我还是会一直朝着我的目标前进的,即使道路是曲折的,滋味是苦涩的,但我还是不会放弃。然而,适当的,适时的调整是免不了的,我会定时给自己做评估,按实际情况作出一些更好的调整以适应社会的新变化。
法学专业学生职业规划 篇2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教育,法学专业,就业指导
一、引言
如何做好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已经成为能否对学生们的就业起到正能量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法学专业是我国高校教育中基础专业之一, 如何对法学专业的大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我国的法学专业有与其他专业不同的特殊性, 如我国的法治环境相对欠缺, 权大于法、人大于法的案例比比皆是, 同时该行业存在传统法学专业就业饱和、专业口径相对单一、法学教育尤其是法学本科教育平民化大众化与法律职业精英化存在明显冲突等一系列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针对法学本科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不能泛泛而谈、泛泛而教, 而是要有针对性地根据法学专业特点及学生们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地指导。
本文以法学本科专业为关注点, 针对法学专业的特点对该专业的大学生们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了探讨。在分析了当前法学专业的就业方向及就业现状后, 总结了当前各大高校法学专业的特点提出了一些在该专业中实施职业生涯规划应注意的问题。
二、当前法学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现状及原因分析
在当前的大学生就业现状中普遍存在着社会用人需求与大学生们的就业预期存在重大错位。法学专业也不例外, 甚至由于该专业所具有的特殊特点这些错位更加显著。本文以某地方高校的本科法学专业大学生近年的就业状况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根据文献当前全国法学本科专业的就业率约为38%, 处于全国各学科就业率的排名末端, 被认为是最难就业的专业之一。而就业率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2008年开始, 该高校法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下降, 降幅集中在2%~6%之间。这些都是该校法学本科专业的就业表面现象, 结合该校就业指导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深入分析发现, 该校从2005年开始引入就业指导课程以及职业生涯规划制度, 但该校的职业生涯规划一直采取全校统一的方式进行, 在很长时间里并没有采取分专业运作的方式进行。这一状况改善起于2011年, 从这一年开始该校大学生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开始按学院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问卷及体系。从学生们的反馈看这种转变是非常受欢迎的, 但依旧存在一些如贴近学生不够细致全面、与法学专业特点结合不够紧密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相关问题的探讨。
三、结合法学本科专业特点实施职业生涯规划
由上述所探讨的学校的法学本科专业的就业现状及职业生涯规划状况可以看出, 该校的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做进一步的改革。由于之前该校法学本科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缺少前期的深入分析与有效指导, 这项从大学生一入学便开始的职业生涯规划对改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帮助有限。从对该校学生的调查来看, 大部分学生希望学校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不仅仅流于形式, 而是能够真正对自己的生涯起到一个前期规划, 从各个方面提高和培养自己的就业能力。那么该怎么办呢, 下面就从几个方面对当前地方法学本科专业大学生们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分析。
首先要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加强学生自身建设。通过上边的分析发现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相对较窄, 因此要始终教育学生该领域的竞争激烈性, 要学生们认识到就业能力提高的重要性, 而不仅仅是死学书本。同时要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的重要性, 必须自觉强化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而要使法学专业的大学生意识到这些就需要学校及老师不断向学生们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意义, 通过案例展示、现场教学、现身说法等一系列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对学生们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准备。
其次需要高校健全法学专业就业辅助体系建设。这个体系包括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单位宣传等很多内容, 本节主要探讨对法学本科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首先学校要设立专门针对法学本科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师, 通过教师的科研活动掌握当前该专业学生们的就业现状及学生们自身的就业素质, 形成客观的调研报告。根据这些报告设立法学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这样就能有效地贴近学生实际, 得到学生们的欢迎。比如在学生就业方向调查中改变传统职业生涯规划问卷中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企业单位、自谋职业等非常笼统的分类, 二是根据法学专业特点细化就业方向, 可以包括政府法院、社会律师、学校教师等更加具体的分类。这样学生们就会有的放矢地对自己进行深入分析, 全面了解自身状况, 通过后期的就业指导及专业课学习培养自己的能力, 丰富自己的知识。同时高校要根据法学本科专业的特点确定职业生涯规划的时间与内容。比如法学专业有法律援助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机会, 而这些机会一般提供给大二大三等有了一定专业知识, 但尚无忙于毕业找工作的学生。因此可以在学生们刚刚参与完这样实践活动后进行进一步的职业生涯规划, 这样在学生们对自己专业的社会职能有了一定认识的情况下便能够更加深入地提高学生们的职业认识, 对职业生涯规划也有了更大的热情。
最后要地方各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保证法学专业学生们的就业去向。广泛意义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的内容非常广, 社会的参与是法学本科专业学生们职业生涯规划成果的关键环节之一。过去的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解往往局限于高校教育内部, 似乎与学校以外的社会关系不大。但从现实看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当前法学专业大学生们的就业路径过于狭窄, 方向过于集中, 对偏远地区的支持力度明显不高。这一状况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才能有效改善。具体的做法包括很多, 如地方法律类单位在当地高校法学专业大学生学习期间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 一方面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毕业后工作的特点, 及时发现自己, 明确自己的就业方向, 根据实际要求培养自己。这样在高校对法学本科专业学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时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就业意识与参与意识, 真正使学生深入其中, 提高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性。类似这样的支持还有很多, 比如高校与国内外律师事务所等单位合作, 开展“研产学”一体化教育、法院等机构多引进有知识有能力的高校学生进行体系等。总之要摘掉法学本科专业就业率倒数的帽子离不开全社会的努力, 而该学科职业生涯规划也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
四、总结
本文从高校一线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老师的视角出发, 对当前法学本科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特点进行分析, 指出当前该学科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了一些能够有效提高法学本科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质量的方法。这些方法经过笔者在工作中一定的实践证明是有效可行的。这些方法对于其他专业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而言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姚植兴.法学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困境与出路[J].大学生就业, 2007 (15) .
[2]吴敏.独立学院法学课程改革初探[J].企业导报, 2010 (7) .
[3]康伶俐.中国法学本科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1.
法学专业学生职业规划 篇3
关键词: 法学;大学生;职业化素质;就业
2013年6月9日,《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即“就业蓝皮书”)正式发布。其列举的红牌专业,也就是失业量较大,就业率较低的专业,其中法学排名第二。法学专业较高的失业率已经引起了法学职业者、高校、家长及学生的注意。其原因很多,包括全国性的结构性失业、公务员录用制度的限制、法学专业的通识化教育传统、学生们束之高阁的法学知识无法与复杂的社会现实接壤等等,很多人说,现在大部分高校培养的法学人才都是“半截子”人才,法学教育也是“半截子”教育,就是说,很多高校主要以传授法学知识为主,其他方面的职业化素质因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而没有得到良好的培养,导致我们的学生即使考过了司法考试也没有能力承办案件,还需要经过几年的培训、学习和历练才能独立的从事法律职业。这就需要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正如王晨光教授所言“尽管在中国法学教育的科学化和学院化已成为主流,但脱离法律职业的法学教育,其主要目的将不复存在。不仅如此,还需补充一句:脱离法律职业的法学教育,已经或即将迷失正确的发展方向。”①本文将以高校法学教育为支撑点,研究法学专业学生职业化素质培养路径。
一、法学专业学生的职业化素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追求的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要想让这八个字完美的标识中国,真正建设公正法治的社会主义国家,培养具有完备法律素养和良好法治精神的法律人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中国理想法治国家的实现需要中国的法律人才具有或最终具有这三个方面的职业化素养:一是知识素养,不仅包括扎实的法学基础,还包括综合的全面人文知识,这是我们走上岗位前的必备装备。二是职业素养,职业素养包括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法律职业技能主要应包括如下技能:撰写法律文书的能力;搜寻、整合、运用案件事实、证据和相关法律的能力;谈判、斡旋能力;熟练运用诉讼程序的能力;法庭辩论的能力;非讼法律事务策划处理能力。②职业道德包括关于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 坚守法律的公正等基本价值观念,立法为公、执法为民的职业宗旨理念、自律精神和稳定的伦理选择能力等。③三是精神素养,是由对法律的信仰所产生的归属感和依恋感,使人们对法的信任和尊重,这不仅是人们骨子里和思维里对法律的情怀和信心,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风貌和品格。这不仅依靠法律职业者长期专业的职业坚守,也是依靠全体公民共同的法治价值观的认同,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高层次目标。本人所说的法律职业素养是这三个素养的统一体。
而法学教育是法律职业素养培养的基石,是法律职业之母,在很大程度上指导着法律职业。我国著名的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研究学者霍宪丹教授认为:“法学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与法律专业教育的统一,也是学科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统一。而现今应当强调法学教育的职业属性。”④而我国现行的法学教育更多强调的是知识素养的培养,而对于职业素养和精神素养的培养则往往忽视或者培养不力,导致了法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时患上了“就业不适应症”,其具体原因如下。
二、法学专业学生职业化素质欠缺的原因
1、通识教育模式背景的影响。
法学教育的培养模式一直是法学界和教育界争议的焦点,有的专家主张通识教育,有的专家主张职业教育,如李龙教授在《中国法学教育百年回眸》一文中提到“我国的高等法学教育,应该是一种通识教育,它不仅要为司法机关(包括公、检、法、司)培养人才,而且要为其他国家机关培养人才,它不是单纯的职业教育,它为各类职业(当然是那些同法学有关的职业)提供“毛坯”,属于通识教育的范围”。⑤还有的专家主张职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结合。正是这种与职业教育相对应的通识教育的理念一直指导着我国的法学教育,将法学教育推向大众教育,这种模式培养的人才是“通才”,不是为特定职业准备的“专才”。而法学专业与其他学科相比,其职业特点非常突出,如实践性强,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他人的人身利益和财产利益,这样的特点实际上更多强调职业者本人需具有扎实的法学知识技能及相应的职业素养,所以,现在很多专家学者呼吁,我国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应倾向于培养精英人才的职业化培养模式。⑥
2、司法考试的不当引导。
国家统一司法考试是2001年开始施行的,是国家统一组织的从事特定法律职业的资格考试,初任法官、初任检察官和取得律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司法考试。作为法律职业的从业资格考试,对于每一个想从事法律行业的学子来说都是大学四年学习的重中之重,而司法考试作为中国第一大考,其难度和学习的知识量可想而知,而当今的司法考试更多注重的是对法条的基本理解和记忆,虽也有案例分析等实践性试题,但更多的是客观性的选择题,对考生实际处理法律问题的能力以及法律职业道德的考察所占比例很小,考试方式也是多年没变,这种应试性的学习方式,造就了知识性、技术性很强的“法律工匠”,这种法律工具主义的学习方式,必然导致我们的学生重视基础知识和法律条文的学习,轻视除了知识素养以外的其他职业化素养的自我培养,这必然地影响学生学习和掌握法律职业所需的法律学科框架,降低了我国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也贬损中国法学教育的泥土和根基,即使取得了国家司法考试的资格证书,也存在开始职业时的先天不足。
3、教学方式传统落后。
当前我国的法学教育是在通识教育模式下开展起来的,其培养目标必然直接反映大众化教育的模式,其授课方法也沿袭了一直以来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讲述式模式,即通过重点讲授法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主体,辅助以模拟法庭为实践课内容,由于这种 “填鸭式”教学方式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是单方面接受老师灌输的知识。模拟法庭等实践课也是以事先排练好的现成案例为基础进行表演,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机会去体验和思考,其法律实务技能方面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升,更像是老师的独角戏或者是学生们的表演课。很多同学认识到自己实践能力的不足,也只能通过自发的、不正规的实习来“自学成才”。这既是教育资源的浪费也是学生们人财物的浪费。这种教学方式正是当下我国绝大多数法学专业培养方式的缩影,值得反思。
4、校外实习实践流于形式。
现阶段我国法学专业本科教育除了理论素养以外的素养主要是通过两个月的校外实习的方式获得,一方面,这是除了少数实践课以外的唯一实践途径,也是同学们走出课堂,真正深入法律生活的主要途径。这一学生走出去的实习环节安排和设置如何,直接关系到同学们职业素养的培养效果。但由于学院的不重视,带队老师疏于和实习单位的沟通与合作,组织的乏力和管理的松散,很多同学往往从事一些事务类工作,如整理卷宗、清理卷库等体力劳动,这样的实践和实习没能让学生比较全面和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某一法律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⑦第二方面,我们的法学院与公检法机关鲜有沟通和交流,优秀的法官检察官鲜有进入大学分享经验,我们的高校教师鲜有挂职于公检法机关,即缺乏法律职业的参与和引导,我们的法学教育必然不能与法律职业很好的接壤,并最终会导致与法律职业脱节。
三、如何培养法学专业学生的职业化素质
国外的法学教育多为职业化教育,其职业化培养效果比较突出,实践能力锻炼的方式和机会较多,比如美国的法学教育类似我国的法律硕士教育,学生们在学习法律之前都有其他方面的知识背景,并且在大学一年级就开始实习。但我们不能完全照搬别国的培养模式,在现有通识教育模式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化素质才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1、构建法学专业职业化素质教育理论基础。
一是建构主义理论。这一理论可以为法学教育职业化培养提供教学论基础。其最早是由瑞士的皮亚杰(J.Piaget)提出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学生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是一种协商活动的过程,是一种真实情境的体验。⑧此时的教师应该为学生使用真实的任务营造相对真实的社会环境,并支持学习者对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过程进行反思,教师是学生的合作伙伴。
二是情景认知理论。这一理论为法学教育的职业化培养提供了心理学基础。这一理论认为知识的意义是个体和环境或社会之间互动的产物。具有情境性,只有通过运用才能够被理解。情境是一切认知、学习的基础,强调情境的真实性,真实性具有重要的潜在的动机资源,能帮助学生形成对情境意图的觉察,指引学生的活动,即真实的情境向学生暗示了情境资源和相关问题。⑨
2、改革法律课堂的教学方法、 丰富实践课内容。
在上述两个理论的指导下,变革我们的教育理念,以培养法律职业素养为目标活化我们的法律课堂,这一课堂应当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巩固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职业伦理、法律思维和社会责任感为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应该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如下教学方式:
一是“小组讨论教学法”,也称为“民主集中式教学法”,即在同学自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精选鲜活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由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由小组代表发表讨论的结果,由任课教师对各小组讨论结果进行评析,对案件涉及到的法律基本原理进行进一步的讲解,并可以提出引申问题来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同时,对于表现最突出的一组学生,可在期末考核时适当加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二是“辩论式教学法”,这一教学法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法律论辩能力。对法律精神的领悟以及对法律论辩技艺的运用是合格法律人的品质。⑩法律论辩技能包括自我陈述观点的能力、良好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说服法官的能力等,这些技能的培养有助于培养法律人的思辨力、掌控力、论辩力。这种教学法注重参与和交流,以案例导入,以问题为纽带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事先选取具有争议的案例,并提示同学涉及到的知识点及待解决的问题,由同学课下查资料自行学习和解决上述问题,并在课上就争议的问题展开讨论和辩论,最后由教师对同学的观点进行总结。
三是“角色模拟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也称为“情感体验教学法”,是通过模拟案件中的人物来体验法官、检察官、律师、当事人的立场和感受,并学习案件中涉及的理论知识,更强调的是同学们情感上的升华。这种教学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取相应的案例,组织学生根据案例中不同的角色扮演不同的人物,课下排练,课上表演,其他同学发表自己的观后感和辩护建议,提出相关的问题再展开讨论,教师根据同学们的讨论结果进行总结。角色模拟教学法不仅能使学生获得对社会的体验和认识,增强对社会的敏锐感和责任感。
3、通过部门法教学渗透职业道德的价值和理念。
法学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理念,首先,应当在学生刚上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就开设专门的法律职业道德课程,使他们在一开始就对法律的价值和法律的本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起到正本清源的启蒙作用。其次,既然法律职业道德教育是法学理论教育的必然使命,那么这一教育就应贯穿法学教育的始终,贯穿到所有的法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与所有法学知识的传授相伴,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看似无形,实则有力,是不断在播种理念的“种子”,并不断地授粉、开花、结果,再继续传播。是循序渐进的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理念和职业道德。这两点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授课的内容和授课形式,将理念的教育融入到实体法和程序法的知识讲授过程中,不仅要“授业”还要“传道”,对教师有极高的要求,但笔者认为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虽耗费精力但实效性强。
4、完善法学专业实习基地建设。
一是建设并完善现有的实习基地。现有的法学实习基地包括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监狱、劳教所、律师事务所等等,高校应加强与实习基地的沟通和交流,完善对实习学生的管理,创新实习学生成绩考核方式,增强实习的时效性。二是创建社区法律实习基地。通过学院与社区建立的平台,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深入社区,解答社区居民遇到的法律问题,并可以根据社区工作人员提供的案例,组织同学们现场分析和讨论,还可以根据某一社区的共同法律问题召开法律发布会,如对于大家面临的拆迁问题,可以通过法律发布会进行普法宣传、法条讲解、现场答疑等。这种实习方式是让同学们直面现实生活,用自己所学的法律知识解决现实法律问题,让同学们自己找到知识的盲点,积累社会经验和处理法律问题的经验。三是建设校园实习基地。由校团委、法学院及学生社团如“法学协会”共同来组织和创建校内实习基地。由法学院的教师和外聘律师为智囊团,定期在校园内组织以法学专业学生为主体的“大学生常见法律问题答疑”活动,“普法剧公演”活动,“校园法律小讲堂”活动等,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培养法律职业素养,还能达到普法宣传的目的。
我国目前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经历了一个又一个的寒冬,这正是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分割失衡后的结果,正因为如此,为了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为了培养法学专业学生全面的职业化素质,我们有必要反思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院式”的教学方式,真正让同学们深入社会生活和法律生活,将学生法律职业素养这块“短板”补齐,才能真正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具备综合法律素养的法律人才。
注释
①霍宪丹:《法学教育的历史使命与重新定位》,载于《政法论坛》2004 年第 22 卷第 4 期,第 32 页。
②蒋云贵,基于职业化培养模式的法学本科课程体系二元结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卷第二期,第139页
③卢芳华,论应用型卓越法律人才法律伦理道德素质的培养,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 2013 年4 月第34 卷第2 期。86页
④王海琴、李丽辉:《中国法学教育 30 年之历史与变革》,载于《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9 年 2 月第11 卷第 1 期,第 131 页。
⑤李龙、邝少明:中国法学教育百年回眸[J].现代法学,1999,6,第7页
⑥蒋云贵,基于职业化培养模式的法学本科课程体系二元结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卷第二期,第137页。
⑦廖建凯,法学本科生职业化培养的思考———以应用法学理论为指导 廖建凯
⑧张屹,祝智庭.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 电化教育研究,2002,(1):19-23.
⑨廖波光,邹立君. 高职实践课程理论基础探索[J]. 机械职业教育,2007,(12):27-28.
法学专业职业规划 篇4
七、结语
法学专业学生自我评价 篇5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我们都尝试过写自我评价吧,自我评价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它极大地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你知道自我评价怎样写才规范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法学专业学生自我评价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法学专业学生自我评价范文1四年的大学结束了,总结从前,播种很多,现总结如下。
在校期间,我严厉请求自己,尽力学好专业知识,通过缓和的学习生涯,我已经熟习并控制了有关法律基本实践、基础法、部分法的相干知识。在学习之余,踊跃投身法律实际工作中,使本人在丰盛理论常识的同时,增添了社会教训。四年中令我快慰的是:持续两个学年,四次取得奖学金,顺利通过了大学大作文英语四级测验跟盘算机二级考试。我把这些作为向上的能源,朝着更高的目的斗争。
我校是一所理工学校,在培育人文素质的进程中,也浸透了理工科精良的风格,在我的身上,您会看到工科学生的扎实、看到理迷信生的沉着。综合发展自己,成为文、理、工兼具的好学生,是我对自己的要求。
作为一名来自乡村的大学生,我继续了中国农夫的勤奋、百折不挠和不怕苦的精力。凭着这种精神,我边工边读,直至顺利实现学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持续发挥这种精神,爱岗敬业,施展自己的最大潜能!
法学专业学生自我评价范文2大学的四年里,学习了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和掌握国家的主要法律法规,理解和把握法律规则背后的法律精神和法律价值,并能运用法学理论,方法和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是书本的学习较有限,于是参加了很多社会实践和社团的工作,从事了大到组织策划晚会、小到文秘接电话的工作,积累了很多了从失败到成功的经验。我认为实际操作能力和组织合作能力的学习更重要。对自己总体评价是为人热情乐观,真诚,工作踏实、易上手,遇到困难能迎难而上,不轻易放弃。
从大学一直下来,我感觉我学到了很多,特别是一些书本上学不到的工作经验,虽然以前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从中我的到的是很多做事的原则和处事的经验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做事也变得成熟稳重了。在过去的工作中,我做事认真负责,有团队合作精神,还有较好的交际能力。
作为一名应届毕业生,也许我的知识有限,也许我还太年轻,缺乏实践经验,也许在某些方面我无法像其他人一样工作自如,但年轻意味着热情与活力,我有生理缺陷(从初中起我的听力就逐渐减弱,但并不妨碍我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反而更能让我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而不易受到外界干扰,保持自己的想法)并不代表我不行!我自信能凭自己的能力和学习在毕业以后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不断实现人生价值与追求的目标!
法学专业学生自我评价范文3大学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回忆这大学求知的历程,曾经非常向往的象牙塔就要远去,而迎面而来的将是社会的锻炼,于是更加的怀念这个紧张而有序的大学生活,她给我留下了很多美好回忆,我孜孜不倦,勇于挑战自我,充实自己。我是一名文科专业的大四学生,大学结束之际回忆过去,收获良多,现在做一个自我鉴定如下。
在校期间,我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好专业知识,通过紧张的学习生活,我已经熟悉并掌握了有关法律基础理论、基本法、部门法的相关知识。在学习之余,积极投身法律实践工作中,使自己在丰富理论知识的同时,增加了社会经验。四年中令我欣慰的是:连续两个学年,四次获得奖学金,顺利通过了大学大作文英语四级考试和计算机二级考试。我把这些作为向上的动力,朝着更高的目标奋斗。
最大的收获是心理的成熟,一千多个日子里曾悲伤过、失落过、苦恼过,委屈过。而现在懂得擦干眼泪,站起继续往前走,前面的荆棘,算不了什么,路上的阻碍,我每攀登跨越过一次,便离云端更近了一步。使自己的知识水平,思想品德,工作能力等方面都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法学专业学生求职信 篇6
时间真是转瞬即逝,找工作的黄金时间马上就要到来,需要为此写一封求职信了哦。求职信怎么写才能具有特色?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法学专业学生求职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法学专业学生求职信1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叫刘亚非,是湖南医科大学20xx级医事法学专业的学生。感谢您在百忙之中审阅我的求职信!作为一个普通的求职者很荣幸有机会向您呈上我的个人资料。在投身社会之际,为了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谨向各位领导作一下自我推荐。
在四年法学和医学交替的学习过程中,我具备了同时对不同专业领域进行转换学习的能力,掌握了包括对理科医学类和文科类专业的不同学习方法。同时,本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也让我可以运用已掌握的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新的工作方式并且很快的融入新的环境。
21世纪呼唤综合性的人才,我个性开朗活泼,兴趣广泛;思路开阔,办事沉稳;关心集体,责任心强;待人诚恳,工作主动认真,同时也不乏创新精神。
我虽刚刚毕业,但我年轻,有朝气,有能力完成任何工作。尽管我还缺乏一定的经验,但我会用时间和汗水去弥补。请领导放心,我定会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尊敬的领导,请给我机会,我会以十分的热情、十二分的努力去把握它!
谢谢您的慧目!
此致
敬礼!
20xx年4月18日
法学专业学生求职信2尊敬的领导:
您好!
我是一名法学专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我在大学四年的生活和学习中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完善。专业课的学习在一定的程度上使我系统地掌握了我国及其它国家的法律体系,培养了我的法律意识。
同时,在平时的学习中,我还积极主动的将自己的法律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中。其中《客车超载与交通立法中的处罚措施》在扬州大学学报上发表;《浅谈探望权及其强制执行问题》、《也谈沉默权》等文章受到了老师们的好评。
自进校以来,我走上了院调音工作的岗位,参与组织院的各类活动;并积极参加院里的各项活动;认真投入到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与见习活动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在特长爱好方面,本人曾经系统的学习过C语言及软件工程等课程,具有一定的编程基础;喜爱利用计算机进行平面设计与网页制作,形成了一定的审美观;闲暇之余,抓住当前一些技术及社会现象向各杂志、报刊投稿,其中有几篇随笔在《电脑商情报》上发表并受到了读者的喜爱。
衷心期待能成为贵单位的一员,为贵单位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感谢领导在百忙中垂阅我的材料!
祝贵单位明天更美好!
此致
敬礼!
xxx
20xx年x月x日
法学专业学生求职信3尊敬的领导:
您好!首先衷心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浏览我的求职信,为一位满腔热情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开启了一扇通往未来成功的希望之门。
我叫赵小平,是一名即将于XX年6月毕业于北方民族大学法学专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借此择业之际,我怀着一颗赤诚的心和对事业的执著追求,真诚地推荐自己。我热爱专业知识学习,并投入无比热情和努力;同时学习之余,我也热衷于学生工作和活动。在校期间,我掌握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出色地完成学院安排的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培养了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余,我利用闲暇时间,参加了计算机等级培训,并顺利通过计算机二级考试。
在学习上我一丝不苟,刻苦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大学四年里,先后获得过校二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以及“洪维宗”奖学金。
工作上态度端正,具有极强的责任心,坚持争创佳绩。我担任四年的班级生活委员,积极为班级同学们服务,获得一致好评;此外,我参加了学院学生会,做了三年的学生工作,期间我成为了一名学生干部,出色的完成了学院和老师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学院领导的一致肯定,这为提高我的组织协调能力积累了一定的基础;同时,我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参加了北方民族大学法学社,并在大二担任了副社长职务,这为提高我的沟通交际能力和培养我的团队合作精神打下了良好基础。
大学毕业,既是一个终点,更是一个起点,步入社会的新起点,一切都将从零开始。现在,我满怀信心地踏上了人生的新台阶,热忱地希望有一个让我发挥潜力和展现价值的舞台。盼望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创造未来,我将全力以赴,用满腔的热情和辛勤的汗水,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才华!
祝贵单位事业蒸蒸日上!期待您的反馈,期待与您共铸美好未来!
此致
敬礼
求职人:xxx
XX年x月x日
法学专业学生求职信4尊敬的评委:
你们好!
我是来自华南赛区的选手陈XX,我的专业是法律,我将于20xx年7月毕业。
毕业在即,因为写论文和找工作的缘故,时间显得特别的紧迫;但是,我还是不遗余力的腾出宝贵的时间来参加“飞越重洋”的比赛。参加这样的.一个比赛,对我来说有两个目的:第一是证明自己的综合实力,为找工作多一份证明;第二,也是最主要的,是最终胜出,到国外实习。
到国外实习,是我梦寐以求的目标。我学的是法律,我希望自己未来执业的领域是反倾销,因为中国面临反倾销的局势相当严峻,但是国内却缺少反倾销领域的专才。1996年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头号反倾销目标国。与此相对应,从打火机到彩电,从纺织品到家具,从光纤到汽车挡风玻璃……,我国相应的生产企业接二连三的吃了国外反倾销的亏,我们国家也因此而损失了巨额外汇。每次国内企业举起反倾销的大旗,却几乎找不到可以独立承担反倾销工作的律师,这种滞后甚至空白的现状让人感到非常吃惊;与我们的落后相比,英美等发达国家在反倾销领域经验丰富,在与我们反倾销的较量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因此我希望能够借助于“飞越重洋”计划,到国外顶尖的反倾销领域的律师事务所实习,“师夷长技以制夷”,为捍卫中国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尽绵薄之力。
希望各位评委能够对我予以考虑,我热切盼望你们的回音,谢谢!
此致
敬礼!
求职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法学专业学生求职信5尊敬的各位老师、领导:
您好,请恕打扰。在了解贵校的人事具体要求之后,我虽无千里马之才,却有千里马之志,希望能以微薄之躯忝列于贵校的末席。
我于今年七月毕业于吉林大学经济信息学院,取得法学学士学位。在对本专业研究学习的同时,我对于文史哲等其他专业亦有所涉猎且小有心得。这些知识的互相渗透将是日后工作、学习进步的契机,同时,因为所学而积淀的人文关怀和思维方式,相信也使我具备了为人师表的基本素质。
在大学期间,我曾多次组织校园活动,有较强的组织和统筹能力。假期期间曾经在吉林省还旅行社担任导游,通过此机会使自己的表达能力更上一层楼,而本身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将使我不畏惧任何可能到来的困难。
如上所述,我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和对专业知识的良好掌握,希望能够在贵校为我国神圣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微末的的贡献。
随此函附上我的简历、毕业证、学位证复印件。同时感谢各位老师领导对此信的阅览。
此致
敬礼
狗狗
20xx年9月3日
法学专业学生求职信6尊敬的领导:
你好!首先,真诚地感谢你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看我的求职材料。以下是我的个人简单介绍
我叫xxx,是xxxxx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所学的专业是法学。也许看到这里您会觉得我一点都不符合您的要求,我请求您看下去,我有信心让您满意!
大学时期,在抓好专业课学习的同时,我对财会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当我把英语六级和计算机二级通过后,从大三开始积极准备注册会计师考试,一点基础没有的我开始从头学起,并参加了20xx年的会计和税法cpa考试,遗憾的是发挥失常,未能通过!但是我会再接再厉的。后来又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已经有坚实基础的我此次考试轻松通过!
xx年度综合测评,因英语六级成绩好而荣获了校英语单项奖,并于xx年12月份正式成为中共党员!
我深深地懂得:昨天的成绩已成为历史,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今天,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获得明天的辉煌;只有不断培养能力,提高素质,挖掘内在的潜能,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本着检验自我、锻炼自我、展现自我的目的,我来了。也许我并不完美,但我很自信: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让您满意。我将以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无悔地奉献给贵单位。“敢于创新,勇于开拓”是我执著的追求。“天道酬勤”是我的人生信念。
基于我所学的专业及意向,我求职的方向为:财会类。请相信,我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最后,祝贵单位事业更上一层楼!全体员工健康进步!
此致
敬礼
求职人:
法学专业学生职业规划 篇7
关键词:法学专业,职业教学,教学模式
自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化教育后, 大学毕业生分配方案也从过去的包分配转向大学生自主择业、双向选择。调查结果显示, 在参与调查的学生群体中, 近八成的学生认为“形势严峻, 就业难”, 其中有35.8%的人认为是“缺乏实际技能与经验”[1]。这表明市场要求高校的培养目标应当具有明确的职业针对性。美国大法官霍姆斯说:“法律的生命始终不是逻辑, 而是经验。”所以构建合理、科学的法学专业职业教学模式对于培养高素质法律专业应用型人才、缓解就业压力,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缩短毕业生与职业之间的差距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一、中国法学专业职业教学模式的现状与成因分析
法学专业职业教学模式在国外已经具备比较成熟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通常, 国外法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强调以能力为基础, 从职业岗位出发, 确定教学目标, 并体现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组织和最后考核中, 特别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道德的熏陶, 要求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岗位。例如:英美国家要求学生必须在获得其他专业学位后, 再经过两年的法律职业教育才能申请法学学士学位, 再通过国家统一司法考试, 才能获得从业资格。而中国现有的法学专业职业教学模式存在不少问题, 影响了职业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
1. 传统法学教学模式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
首先, 中国传统教学模式基本上是一种“重知识的继承与吸收, 轻知识的突破与创新;重学习的结果, 轻学习的过程;重教师的指挥, 轻学生的参与”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 教师是一切实践教学活动的主导和中心, 学生的一切实践活动均服从于教师的指挥和安排。学生对实践教学缺乏主动参与性和创新性, 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2]。而且传统教学方式的内容不包括职业教育, 一般情况下试卷就是衡量学生是否合格的依据。其次, 中国正在进行的高等教育改革开始重视职业教育, 但职业教育仍然依附于理论教学。从当前人才需求来看, 市场需要的法学专业学生应该具备以下要素:社会实践能力、公共协调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自我发现和发展的能力、理论运用能力、自学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3]。这些能力的培养, 需要学生在司法实践中获得。因此, 为了提升法学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各个学校都非常重视法学职业教育。但是在理论教学内容和招生规模不断膨胀, 实践教学资源越来越短缺的情况下, 某些实践教学环节容易受到冲击, 给职业教育教学的安排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 当前中国法学职业教学缺乏明确的目标要求。
建国以来中国法学教育就存在与法律职业相分离的问题。国家开始实行司法从业资格考试后, 各个学校开始重视法学职业教育, 但对法学职业教育的目标存在不同的理解。大部分学者认为法律职业教育的目标应该是“理论与应用”兼备的复合型人才;还有学者认为, 法律职业教育应该向培养医生一样引进学徒式教育, 即四年理论学习之后, 再进行一年期的专业实习。大多数学校基本上采用的是第一种做法, 培养“理论与应用”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但对于如何处理理论学习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 各个学校没有统一的做法。这正是中国法学专业职业教育目标缺失的体现。随着市场经济日趋复杂, 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 构建中国法学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法学专业职业教学模式的完善
职业教育的特点是联系岗位, 施以必要的理论和技能。岗位难度相差大, 职业教育也有层次之分[4]。国外的法学职业教育基本上分为三类, 一是研究型即高校的法学教授, 这类人精于理论;二是法官、检察官、律师, 这类人需要经过严格的法学职业训练, 获得职业执业证书之后才能上岗;第三人是法律辅助人员, 如书记员等, 只需高等职业教育培训即可从业。中国法学教育没有这么细致的划分, 所以中国当前法学职业教育模式不能像外国那样具体分类, 只能从宽泛的角度、广义的法律职业教育的高度进行研究, 以求能满足当前中国法学职业教育的需要。因此, 除了要及时端正对职业教育的态度、明确中国法科专业职业教育的目标外, 还应完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职业教学运作机制, 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
1. 组织学生社会调查。
大学新生入校时由学校或者学院统一组织学生深入社会, 进行社会调查, 有利于学生尽快接触社会, 缩短适应社会的时间, 能结合自己的特点并根据社会的需求确定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 从而确定大学学习的目标。同时要求学生撰写调查报告的方式, 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实践能力高低的考核的依据之一。
2. 诊所式教学的引进。
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 拓展案例教学空间, 让学生参与具体案件的办理, 提高法律实务操作能力, 这是对法科高年级同学的最基本要求。诊所式法学教育是“在律师或法学教师监督下, 在学生从事实际办案的过程中, 培训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及职业伦理观念”的一种法律教学方法[5]。诊所式教学一般分为课堂内和课堂外两部分, 课内主要是讲授有关的专业知识和一些基本的职业技能;课外则通过诊所, 在具有律师资格的专职老师的指导下, 给学生提供代理真实案件、接触当事人和司法机关的机会, 让他们真正参与办理真实案件的全过程。这种教育方式弥补了传统教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脱节, 使法学院的学生毕业前就能通过处理真实案件进一步理解所学的法律知识, 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 锻炼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 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感;同时, 学生还能在诊所中通过法律援助等形式为社会提供有益的法律服务, 因此这种教学方法走出了课堂教学的限制, 是一种真正的职业教学。
3. 完善模拟法庭。
由于诊所式教学需要办公场所, 需要有律师资格的指导老师, 需要接触真正的案件, 因此不是所有的法学院校都能够开展, 也不是所有的法学学生都有机会参加。因此, 绝大多数高校的法学职业教学方式采用的是庭审模拟。模仿法庭的关键是要求学生在可控制的环境下, 自主参与的职业教育活动。由于它可以多次重复进行, 因此指导教师可以有目的、有次序地开展教学组织和指导活动, 从而让每个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锻炼机会。然而要成功的组织模拟法庭, 除了借助多媒体或DVD播放庭审教学片, 让同学尽可能多地观摩庭审录像之外, 还应该牢牢抓住以下环节[6]: (1) 模拟法庭的分组与角色安排。一个模拟法庭可以分为四个组:审判组、公诉组、辩护组、综合组组成。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角色, 也可以组成小组后, 分组讨论, 再确定合适的人选。这样的小组可以长期固定, 以利于形成工作的合作与默契, 方便将来此类活动的继续进行。 (2) 案件的选择往往要与参与同学的专业学习程度相适应, 应由简入繁, 先易后难, 先刑事案件再民事案件, 先从单个被告人的一审案件;再到两人以上共同犯罪的一审案件;再次具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内容的一审案件;最后是二审的案件, 以此类推。通过各种典型的案件的模拟审判, 达到同学熟悉相关法律规定, 并能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3) 强化模拟法庭的教学指导。首先, 老师应该重点训练同学的阅卷及阅卷笔录的制作, 从现有卷宗中查看蛛丝马迹的能力, 培养同学的语言表达与逻辑推理能力。及时指出阅卷中存在的问题。其次, 老师还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法律知识, 通过训练, 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再次, 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同学讨论来补充各方观点, 使同学能够及时发现角色扮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 老师应该将模拟法庭的过程录制下来, 并在模拟法庭结束后进行重放, 评讲其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以利同学总结经验, 以便下次模拟法庭的成功开展。
4. 加强毕业实习的指导、监督力度, 严格考核程序, 严把毕业生质量关。
事实上, 由于师资力量、实习场所等客观条件的限制, 学校对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实习情况基本上不了解, 实习效果往往依靠学生的自我鉴定与实习单位指导老师的指导意见, 导致有的学生不重视专业实习, 实习期内难见人影, 毕业实习形同虚设的现象, 因此要加强毕业实习指导, 这是当前法学职业教学体系缺失背景下各法学院校最好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洪萍, 颜三忠.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成因分析——基于江西省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酿造, 2008, (3) .
[2]冯云翔.教育部法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年会暨中、日、韩高级法律人才培养与法学教育改革国际研讨会会议综述[EB/OL].哈尔滨工业大学法学院网站.
[3]李劲.论法学教育对实践能力的培养[J].辽宁工学院学报, 2004, (2) .
[4]张祖明.中外法学职业教育模式研究[EB/OL].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2009-03-26.
[5]罗伯特·科德林.实案法学教育的道德缺失[M].袁岳, 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2:80.
法学专业学生职业规划 篇8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法学专业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4-0124-01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的、长期稳定的社会关系及价值追求的价值观,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历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并指导社会主义健康发展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观念。它支撑着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的行为指向和行为准则,從更深层次影响着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征程中的思想方法与行为方式。[1]
十八大报告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体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法律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2]十八大从治国理政方式的角度对法治给出了新的定位,即“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纵观中国历代领导集体,“法治”观念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完备到完备的发展历程。
对于法律人来说,推进依法治国、维护公平正义是他们心中永远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致力于将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旗帜鲜明地提出,要走依法治国道路。全会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举措有180多项,重大新举措体现在坚持依宪治国、完善人大及常委会宪法监督、建设法治政府、加快反腐立法,党纪党规严于国法等一系列方面。
去年12月15日,内蒙古高院再审宣判呼格吉勒图无罪,18年后法律终于还受害人以清白,当年负责受理此案的专案组组长、主审法官、检察官等也将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一批法律人为此付出了艰辛及不懈的努力,体现了我国众多法律工作者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守卫法律的尊严,推动我国司法不断完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决心和信心。而聂树斌、念斌等案的最终水落石出则更需要法律人继续持久的努力,用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法学专业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事关民族兴衰和国家前途。”[3]而法学专业的大学生,作为依法治国的后备军和新生力量,更要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追求成为一名合格的法律人,为中国的法治建设添砖加瓦。
首先,学好专业课是对法学专业大学生最基本的要求,只有自身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才有可能成为合格的法律人。法学学生在学习不同法律法规的时候,也要深入研究立法者订立这些法条背后的意义,如为什么要这样订立,如此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法律及社会效果,颁布了法律法规之后,其效果又有多少,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法学院教师也要积极主动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深入把握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精髓,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讲授中科学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识,为法学院学生传递准确的信息。
其次,法学院的同学要时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指导自身学习、生活的准绳,并创新研究和实践的形式,将所学运用到推动我国法治建设中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矛盾中去探索,在实践的过程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技能。通过深入到人民群众中,亲临现场,亲身感受社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从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深刻的教育和启发,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加强,最重要的是技能得到锻炼和培养。[4]例如,可以通过法律诊所、模拟法庭、法院旁听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深入农村、社区等基层,进一步了解国家、了解社会。而这些,绝不是呆在校园中靠读几本书,看几条新闻,听几次讲座就能掌握和获得的。
最后,法学院的同学在自己充分学习研究了法律法规,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之后,更有义务承担起推广普及法律知识、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责任,让全校师生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每一位高校学子的内心。在这一方面,法学院的同学要积极承担普法的义务,充当好先锋队的角色,深入各个学院内部宣讲、普及法律知识。不仅如此,我们还应该创新普及、宣讲的方式方法,如举办法律知识竞赛、普法讲座进学院等活动,尽量用鼓励的方式吸引大家都参与到活动中来,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让全校师生潜移默化地认识到遵守法律与依法治国的重要性并身体力行。通过法学院师生的宣讲、普法,以点带面,最终形成燎原之势,共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甘露.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成长成才[J].中国校外教育.2014-09-10.
[2]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2012-11-08.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2004-10-15.
[4]周古月.当代大学生对社套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第33-34页.
【法学专业学生职业规划】推荐阅读:
法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11-14
法学专业职业教育11-13
法学专业学生08-06
升本学生法学专业09-16
法学学生专业简历自我评价12-15
法学专业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总结06-27
法学专业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07-13
法学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汇报参考11-03
法学专业大学生检察院实习报告07-17
法学专业教师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