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共10篇)
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篇1
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取得联系的一种行为,是人们运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互相促进以达到某种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幼儿的交往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成人以后的社会交往。
因此,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使他们从小具有良好的交往素质,会为他们将来参与更广泛、更高层次的交往打下坚实的基础。人的一生中大部分的时间是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度过的。所以说交往既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未来社会同样的需要我们的下一代人具有社会交往和活动的能力,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表现。幼儿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能否协调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否勇敢地担起社会责任,能否乐观地对待人生等,决定于幼儿期的生活积累和受教育状况。而幼儿阶段的教育比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更重要、更根本的任务,就是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会品德,增强社会性,提高幼儿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因此,在幼儿园和家庭教育中教师和家长应从以下两方面加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
(一)引导幼儿处理好人际关系,培养交往能力
人要生存发展,就必须与他人发生联系,进行交往。与他人联系与交往,就牵涉到处理人际关系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幼儿生活的社会空间主要是幼儿园,在幼儿园里幼儿接触最多的对象是他们的老师和同龄群体。因此,引导幼儿处理好人际关系,就必须从处理好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入手。
(二)家园同步教育,强化幼儿的交往能力
幼儿教师应注重家园联系,使家庭和幼儿园形成教育培养的合力。如今大部分家长比较注重幼儿个体智力的发展,忽视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因此幼儿教师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教育观,为幼儿在家庭创设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幼儿园教师可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增强家长创设交往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说明家长的社会交往态度对幼儿的影响,要求家长给孩子树立友好交往的榜样。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家长介绍有关培养幼儿社交能力的方法和信息,也可以组织家长畅谈交流经验和体会,以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培养技巧。
总之,再聪明的孩子如果不懂得与人合作、交往,那只是一个“孤家寡人”式的神童。这种孩子不可能在将来有所作为。能与人交往并能很好地与他人合作交往的人永远是快乐的人,不能与人合作交往则显得孤独和不幸。幼儿只有具备较强的合作、交往技能,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而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只要家园密切配合,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交往活动,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与素质就能得到强化与提高。会交往的人如同拥有开启人们心门的金钥匙,也为我们的发展拓展了更广阔的空间。学会交往,会让每一个孩子在今后的成长中走出自己亮丽的人生。
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篇2
处于成长过程中的幼儿在与家人、同伴、老师及社会上其他人的交往中形成了两种不同性质的关系:垂直关系和水平关系。垂直关系是指那些比幼儿拥有更多知识、更大权力的成人与幼儿之间形成的一种关系, 比如老师与幼儿的关系、家长与幼儿的关系, 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幼儿提供安全和保护, 同时, 也可以使幼儿学习到更多的知识技能和经验。水平关系是指幼儿和那些与他们有相同社会权利、能力的同伴之间建立一种关系, 这种关系, 幼儿之间是平等的, 幼儿在一起可以相互学习技能, 交流情感、经验, 等等。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也就是在这两种关系的不断作用下逐渐形成的。
一、影响幼儿社会交往的因素
幼儿交往的过程具有差异性特点, 有的幼儿是同伴接纳型, 有的却是同伴排斥型;有的幼儿居于中心地位, 有的则处于边缘地带。影响幼儿交往的因素有以下方面。
(一) 家庭
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幼儿社会交往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学习有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交往, 在幼儿社会交往行为的发展过程中, 父母的直接教育和社会交往行为起重要的作用, 父母如果做出了社会交往行为的榜样, 同时又为幼儿提供了表现这样的交往的机会, 就有利于幼儿进行交往。除此之外, 父母也应该常带幼儿去人多的场所玩, 鼓励幼儿与他人玩耍、交往。
(二) 托幼机构
托儿所和幼儿园是幼儿最早加入的集体生活环境, 对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环境, 对教师有着很强的依赖性, 因此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教师未能与幼儿建立起亲密、融洽、协调的关系, 就会导致幼儿心理上的不平衡, 从而造成幼儿与同伴交往的不协调。如果教师不注意爱抚、关心、尊重和认可幼儿, 甚至经常冷落或惩罚幼儿, 就会使幼儿产生不安全感, 容易产生心理压力, 进而形成孤僻、冷漠、不合群等特征。
(三) 幼儿自身因素
1. 自身性格
性格是个性中最重要的心理因素, 性格开朗、不易冲动和发脾气、善于交谈、敢于表现自我的幼儿, 被同伴所欢迎;而容易害羞、遇事退缩、好发脾气、沉默寡言的幼儿则常会被同伴排斥和忽视。孤僻的幼儿常常是被动交往, 而主动交往的总是那些性格开朗的幼儿, 幼儿的性格直接影响交往能力。因此, 幼儿园、家庭要为幼儿创造宽松的交往环境, 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2. 社会认知能力
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与社会交往有密切的关系, 良好的社会认知能极大地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在实践中, 那些更多或较好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和交往技能的幼儿, 往往也是会与他人谈话、会共同游戏的幼儿。同时, 受欢迎幼儿比不受欢迎的幼儿对于交往中出现的问题能够提出更好的解决办法。
3. 语言能力
语言是影响幼儿交往的因素之一。语言是人类交往交流的重要工具, 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幼儿时期词汇还不够丰富, 语法掌握还不够全面、规范等, 因此, 幼儿在与成人的交往中, 常常出现说不清、道不明的现象, 导致交流受阻, 同伴之间在说不清、道不明的情况下, 就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冲突。因此, 语言水平影响幼儿社会交往的发展。
二、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一) 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1. 重视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
良好的品质是幼儿进行交往的基础, 在交往中要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别人帮助了你要说“谢谢”, 给别人道歉要说“对不起”, 与他人分手要说“再见”, 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时要用“请”。要让幼儿学会分享, 例如:现在很多幼儿园, 幼儿过生日, 家长会带上生日蛋糕一起到幼儿园, 请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让幼儿体会与人分享的快乐, 学会与人分享。幼儿具有这些良好的品质, 与人交往, 会更容易被人们所接纳。
2. 注重家长的示范作用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父母的言行对幼儿的影响很大, 幼儿常常会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 所以父母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给幼儿做好榜样。平时也要注意处理好与邻居、同事、朋友的关系, 主动关心帮助他人, 多带幼儿出去与人交往, 在交往过程中, 要有意识地做好示范, 使自己的交往行为成为幼儿的榜样。同时, 家长也要创造机会, 多培育幼儿与人交往的主动性和成就感。
(二) 实施科学的托幼机构教育
1. 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幼儿园是幼儿集体生活的场所, 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个资源,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积极营造和谐温馨的社会交往活动的环境, 为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例如, 教师可以在班级设立各种区角, 比如“美工角、图书角、围棋角、植物角”等,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 创造条件让他们在一起共同分享各自的看法、经验, 多交流, 使幼儿喜欢上与人交往, 并学会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同时, 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学习、模仿的意识。幼儿的很多行为是通过模仿学习的, 这种模仿的榜样, 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 也可以是电视、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幼儿在这种丰富的环境下, 才能一步步获得进步。
2. 锻炼幼儿自我处理问题的技能
幼儿每时每刻都处于交往中, 他们在交往中的表现千姿百态。在活动中发现, 幼儿有因小事而争吵的现象, 对于这种情况, 我们先让幼儿争吵再介入解决。幼儿间争吵不是出于对别人的敌对情感所表现出的攻击性行为, 而是对自己意见过于自信或主张不协调。越是好朋友, 争吵的可能性就越大, 但在争吵中幼儿能学会如何坚持自己的意见, 持什么态度接受别人的意见。幼儿正是在这种不断的磨合中才逐渐掌握了与人交往的技能技巧。
3. 坚持游戏在幼儿园中的主导地位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游戏中, 角色游戏是最被幼儿所喜爱的, 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 体验游戏角色的思想和情感。角色游戏还可以使幼儿体验成人行为, 掌握社会行为规范, 习得社会交往技能。在幼儿园, 幼儿常玩的“过家家”, 以及各种其他不同游戏角色的扮演, 使幼儿懂得分工合作、分享、同情等各种积极的行为、情感, 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学习社会不同角色之间的交往。
4. 注意发展幼儿语言表达的能力
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幼儿间交往同样产生巨大影响, 这就要求教师综合考虑教育目标, 树立整体教育的观念, 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注意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要求幼儿能听懂、会表达。规范幼儿的发音、语法, 并会正确运用语言, 如在遇到困难时能主动向老师、向同伴求助, 在同伴间产生纠纷时能主动讲出自己的想法, 在给别人造成麻烦时会求得别人的谅解。
摘要: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指能察觉他人情绪意向, 有效地理解他人和善于同他人交际的能力。社会交往有利于幼儿的认知、积极情绪、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水平受家庭、托幼机构和幼儿自身个性等因素的影响。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宜从家庭和托幼机构等多方面入手。
关键词:幼儿教育,社会交往能力,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振宇主编.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2]张明红主编.学前儿童社会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喻小琴.幼儿同伴问题分析及交往能力培养对策[J].幼儿教育, 2006.03.
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篇3
关键词:独生子女;交往能力;培养技巧
幼儿期是社会交往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重视幼儿时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一、幼儿社会交往的内容
幼儿社会交往是指幼儿与周围的群体相互交流情感、信息,并协同活动的一种交际活动的过程。幼儿社会交往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积极主动的交往态度
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了幼儿积极主动的交往态度,幼儿的交往态度一般要经历以下三个阶段:刚开始的不知所措、作出积极的反应、积极主动地发起交往。
2.获得交往技能和策略
让幼儿获取一定的交往技能,在社会交往中学会合作,能有效提高幼儿社会交往的效果。幼儿社会交往技能主要体现在包括分享、合作、遵守规则、轮流、解决冲突等方面,幼儿社会交往技能的好坏对交往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3.建立友好的同伴关系
友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他们形成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是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精神环境。与同伴交往,可以让幼儿逐步学会如何与他人共同活动,如何合作与解决冲突,从而不断提高社会认知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因此,教育和培养幼儿建立与同伴的和谐关系,是幼儿社会交往教育的重要内容。
4.养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行为
通过有目的和有计划的教育培养,幼儿会按照道德规范的要求指导、约束和评价自己的交往行为,使幼儿的交往行为变得更主动和自觉,良好的社会交往行为是幼儿在社会交往过程中体现出的尊重、礼貌、助人、谦让、分享、谅解等的行为。
二、幼儿社会交往的途径
1.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交往环境是基础,培养积极主动的交往态度
在幼儿园中幼儿时常会出现抢玩具、打人、不合群等现象,作为家长不应该责备自己的孩子,更不应该使用“怎么那么胆小”、“没出息”等刺激性较强的语句,而应该指引孩子正确的方向,给孩子更大的勇气和自信,或者给孩子营造一种支持性的氛围。而作为幼儿园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和谐、愉悦的幼儿园活动环境,提供他们与同伴自由交往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交往,并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会“合作、同情、分享”等优良品德。
比如,为了促使幼儿之间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关系,培养人际交往的积极情感,在平时的活动中要及时表扬那些主动与同伴一起玩玩具的幼儿,并在活动中让幼儿积极讨论“怎样和同伴一起玩”“别人想和你一起玩玩具时该怎么办”“你拿同伴的玩具时该怎么说”“你想玩别人的玩具时该怎么说”等话题,让幼儿说出自己的想法,从而明白与人相处的方法,如不强夺、捣乱,要爱护玩具等。而且活动结束后,可以让幼儿讲讲“你最喜欢谁的玩具”“你和小伙伴是怎样玩的”“你把自己的玩具让给谁玩了”等等。
2.重视社会性游戏活动,提高幼儿交往的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与能力是培养幼儿社会交往的重要途径。有研究表明:社会性游戏对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具有较明显的作用。其中角色游戏是幼儿园常设的一种游戏活动,因为角色的扮演促进了幼儿“社会化”。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活动室里设立各种场所,如小超市、小医院、菜市场等,让他们在其中选择最想扮演的角色,体验角色的情感需要。幼儿在扮演各种角色中掌握社会行为准则,学习不同角色之间的相互交往方式,逐渐摆脱“自我为中心”,学会不同角色相互交往的方式,使他们不断学习社会经验,逐步养成有同情心、有责任感和相互帮助的优良品质。
3.教给幼儿必要的社会交往知识技能
社会交往技能是指在与人交往、参加社会活动时表现出的行为技能,其高低是影响幼儿交往成败的关键。我们应该重视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注意矫治反社会行为。在和同伴交往中,孩子表现出不恰当的行为特征,这往往是由于不懂社交规则而造成
的。如被拒绝型儿童,他或许很想和同伴一起玩,可由于不知道如何用言语表达,而做出不恰当的行为。
轩轩是插班生,经常与同学争吵,升入大班后更为突出。这天,他想与正在专心拼插积塑的天天一起玩,可天天苦苦请求:“轩轩,你去和别人玩吧,我不想和你玩。”我觉得轩轩的心里一定很不是滋味。于是,我走过去主动请他一起玩,他非常高兴,他说:“咱们搭什么呢?”“咱们也搭天天那样的机器人和坦克。”我说:“我们可不可以比他搭得更好呢?”他情绪很高,说:“可以。”果然,没过一会儿,积塑就搭好了,我让他与天天一起玩,并且比较出哪儿插得不一样,哪个拼插得更好。随后几天,通过采用了多种方式鼓励他拼出各种物体,然后在游戏结束时进行展示。果然,他情绪很高,再也没有发生抢玩具、打人等现象。他是不是真的改了呢?为了使他能更好地和小朋友合作,我进一步引导他,对小朋友应该使用礼貌用语,学会与别人商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抓住教育的契机,加强日常活动中的渗透,适时地交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能,学习一些交往的策略,培养良好的交往行为。比如,怎样与人打招呼,怎么样与人商量,如何与人交谈等。掌握了一般的人际交往技能以后,幼儿在交往中比较积极主动,且能主动迎接客人,大方自然、毫不拘束地带客人参观幼儿园。
4.积极争取家长配合,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连续的过程,为取得较好的效果,需要保持家长和幼儿园教师教育的一致性,共同培养。家长与孩子的深厚情感联系有助于幼儿获取探索世界所必需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家长要认识培养孩子交往的良好习惯与能力的重要性,与老师共同培养孩子良好的交往行为。作为家长,一定不要因为孩子间常发生争吵、纠纷而限制他与同伴交往。相反地,更应创造条件,鼓励孩子多与人交往,让孩子在交往、冲突、纠纷中获得更多经验,促进其社会交往能力的更好发展。
此外,家长还可以多带孩子去接触外面的世界,体验社会与家庭间的关系,使孩子感受家庭的温馨气氛。家长还可以邀请别的小伙伴到家中做客,在孩子面前树立榜样,同时也让自己的孩子到小伙伴家中去玩等来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时期的幼儿社会交往问题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坚持。
参考文献:
[1]马华.浅谈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J].黑河教育,2010.
[2]吴建成.小孩子需要小伙伴[J].家庭育儿,2003.
[3]吴疆.浅談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J].快乐作文,2011.
区域中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篇4
摘要
幼儿通过交往,可以学会合作、分享、协调等社会交往技能。《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德国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在《人的教育》中也说道:“儿童早期的游戏,是具有深刻意义的,是一切未来生活的胚芽。”可见,游戏对于幼儿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幼儿园中,角色游戏是最具社会性的一种交往形式。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体验并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从而排除自我中心,积极参与交往求得与环境的融洽和谐。
正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幼儿园中,角色游戏最适合幼儿身心游戏发展的需要,是最具典型、最具特色、最具有社会性的一种交往形式。角色游戏中,儿童的角色游戏水平和他们在同伴心目的地位对他们社会性技能的形成有着显著的关系。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体验并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从而排除自我中心,积极参与交往求得与环境的融洽和谐。同时,游戏中出现的冲突又可能导致儿童认知过程的不平衡,引发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协调,并从中得以新的学习和发展,以进一步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中班年龄阶段,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关键时期。此时,无论是认知发展水平,还是交往的兴趣和需要都趋向于成熟。幼儿的视野已经不再局限于自我为中心的小世界里,他们会因为在游戏和同伴一起嬉戏而感到快乐;他们也会因为在游戏中成功地为同伴服务感到高兴。他们渴望与同伴交往,但是,很多时候却不知道怎样与同伴交往。发现这样的问题后,我仔细思考,最后决定从幼儿最乐于接受的角色游戏下手,引导幼儿通过角色游戏学习交往,掌握一些有效的交往方法。因为,角色游戏突出的特点在于,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等都是依照幼儿的兴趣、意愿、经验进行的,它非常符合幼儿交往的需要。可以说,角色游戏就是幼儿交往的乐园。
一、区域活动的开展,为幼儿提供了社会交往的机会。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对幼儿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在交往中,幼儿逐渐熟悉、认识周围的人和事,了解自己和同伴的想法、行为、愿望与要求,理解他人的思想、行为和情感,学习与同伴分享、互相谦让、合作等人际交往技能。角色游戏是幼儿进行社会交往的起点。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学习怎样与同伴相处,怎样处理和协调同伴之间的关系,共同完成活动。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自己分配商量角色,谁来当妈妈,谁来当爸爸,谁来当宝宝。爸爸负责烧饭,妈妈负责带宝宝。每个人各尽其责,像一个家庭一样活动。再比如,玩小医院游戏的孩子必须在选择游戏之后,互相商量决定,谁来扮演大夫,谁来扮演患者。必须自己商量决定大夫负责做什么事,而患者和护士又应该负责做什么事。在这样共同商量决定过程中,幼儿学习相互配合,互相谦让,也发展了同伴之间的友好关系。也只有在角色游戏中,才可以让幼儿有这样相互间进行社会交往的机会。并且,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需要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通过扮演各种角色,来模仿成人的交往行为,体验着他们的交往中成功或不成功的感觉,来从中不断地积累,分辨正确的交往方式,从而有选择性地内化为自己的交往经验。
二、言语的发展,也为中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交往提供了前提条件。
幼儿早期的自言自语对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而且具有交往意义。这种自言自语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简练,但不会完全消失,只会变的更加内隐,最后转换成内部言语来调控自己的日常行为。中到大班幼儿,语言发展已经具备相对的稳定性,这就为幼儿间的交往提供了前提条件。在幼儿的整个交往过程中,伴随着最频繁的就是语言间的交往。中班幼儿已经能意识到在和同伴交往时,要想让对方明确自己的行为意图,必须去用语言表达。而在角色游戏中,这种言语上的表达也是在幼儿已经具备一定表达能力经验基础之上的。通常,会和幼儿的生活经验相关的,幼儿会模仿一些生活中成人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进行交往。我记得,莫莫第一次进小医院的时候就知道看病的流程并指导其他孩子。很明显,莫莫一定和成人去过银行,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发展了游戏情节。莫莫用清楚的语言提醒排队的顾客要遵守“医院”的游戏规则,而且也通过他的语言表达也为今天的顾客们传递了该游戏的经验。当然,莫莫是语言能力很强的孩子,所以,他能够在角色游戏中用自己的最擅长的言语表达去和更多的同伴交往,来逐步发展自己的交往能力。
三、角色游戏中,轻松愉快的心理活动环境,激发了幼儿交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幼儿时期正处在意识、随意注意、随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机能及个性形成与发展的时期,幼儿参与活动的愿望往往建立在游戏之中,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毫无压抑的环境,才能激发幼儿去主动交往。在角色游戏中,因为没有了成人的直接旁观或干预,幼儿的心理环境通常是比较宽松的,容易沉浸在自己的游戏情境中,也大多流露出最自然、最真实的状态。观察中发现,无论是平常的性格外向还是内向的孩子,在情绪稳定的前提下,大多数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都乐于起主动地与同伴交往,或是愉快地去接受同伴的主动交往。武同是个内向的孩子,在换区活动中选择了娃娃家,可是不知道怎么区和小朋友交往,很紧张的样子,于是我对她进行鼓励,慢慢的她就和小班的弟弟妹妹玩起来了。此次游戏内容完全由幼儿自由选择。在幼儿主动游戏的过程中,就必然有主动的交往。在不断交往的过程中,丰富了游戏情节的发展。而与此同时,游戏情节的发展又能够增加幼儿在游戏中交往的频率。这样良性循环,从根本上激发了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交往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角色游戏中,生活化的物质活动环境,也为幼儿的交往创造了物质条件。
游戏的场所、设备和玩具材料是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物质环境,这些物质环境对激发幼儿的游戏愿望和兴趣,促进幼儿之间的交往也是有重要作用的。在开展角色游戏时,我们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游戏材料与环境,以利于他们通过模仿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在角色游戏中,我们所提供的材料,一部分是具备生活特征、实用性很强的器具。比如,医院里的医疗器械;娃娃家的锅碗瓢盆,这样的游戏材料能使幼儿很快理解每个区域的游戏主题,能很快参加进来并承担起相应的角色。另一部分游戏材料,也是生活中的一些废旧材料组成,但都是些真实程度低的简单物品和材料,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那么,对于已经具备一些社会认知经验的中班幼儿来说,生活化的游戏材料可以帮助幼儿把现实生活和想象中的角色联系到一起,通过游戏内容的提示,游戏材料的提供,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就容易顺利进入角色情境。又因为角色游戏的中各个游戏间相互联系的必然性大,其游戏环境和材料间的相互作用,也就使得幼儿间必然产生互动,即交往。
由此可见,角色游戏中的物质环境、心理环境,以及幼儿自身的语言发展,为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最大的可能性。
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篇5
单位:南京市艾倍科顺嘉幼儿园
姓名:陈鑫
2014年4月1日
浅谈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
【内容摘要】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团队合作越来越被人看重。影响人一生的合作精神应该是从幼儿抓起,老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结构,采用适宜的方法.加强幼儿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的培养.以便他们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立足社会。在未来的生活和发展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成功。
【关键词】幼儿、合作意识、合作交往
欧洲著名的心理分析家A.阿德勒认为: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定会走向孤僻之异途,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严重影响他一生的发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从社会关系的纬度提出了幼儿与他人的关系是合群、互助、合作、分享、同情,学会合作是儿童进入社会,成为未来主人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也是促进幼儿社会化的一个基本途径。而我们面对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缺少与兄弟姐妹及其他小朋友一起生活的经验,很少体验到合作行为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合作能力缺失”是他们的通病。幼儿合作行为的现状不容乐观,如南师大幼教专家曾对100余名3-6岁幼儿的合作行为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只有约25%的幼儿能经常与小朋友合作,而75%的幼儿合作行为较为缺乏;当同伴遇到困难时,只有20%左右的幼儿能表现出合作行为;当活动材料缺少时,只有10%的幼儿选择与同伴合作。由此可见,从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十分必要。而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每一个幼儿教师都会面对的课题。
对于幼儿来说,合作交往的能力,就是幼儿在游戏、学习、生活中,能主动配合、分工合作,协商解决问题、协调关系的能力,包括学会分享与共享、合作与交流、等待与轮流、关爱与抚慰等。合作交往的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主要方面,它也必须遵循一个知情意行的发展过程。为此,近两年来,笔者所在幼儿园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和探索。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 教会幼儿尊重别人、遵守规则是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交往能力的前提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没有或很少有与他们同龄相仿的小伙伴与他们一起游戏、交往,使他们缺乏与同龄伙伴友好合作的经验。有些孩子在家娇生惯养,惟我独尊,一切以我为中心,这就使幼儿在无意识中就认为我是最大的,每个人都得听我的。部分在家养成了那种自私、专横、不尊重别人、不遵守规则等不良情感,使他们想与同伴交往,却又不容易与同伴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因此在幼儿游戏中要多给幼儿灌输换位思考的意识,多问问幼儿,如果别人也对你这样,你会不会生气。另外也要让幼儿在社会交往中体验被拒绝、被评价、被接纳的感受,在矛盾、摩擦中学会通过尊重别人,学会了给予和接受,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可能的,学会遵守规则,这也有助于矫正幼儿任性自私和行为,也许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会受到委屈,但这些也是他所必须学习的。
二 教会幼儿交往的技能是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交往能力的关键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而游戏也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幼儿可以通过自己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因此老师应合理开展创造性游戏,利用音乐、体育、表演等游戏提高幼儿合作能力,引导幼儿良好的社会交往行为。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交往、合作,探索出一些交往的技能。
老师应在日常活动中常留心观察,发现哪些幼儿在交往中是积极的、有影响的,哪些幼儿是孤立的、不合群的,或是富有攻击性的。因为有时老师需要根据幼儿的性格、自身特点,设计出设计相应的游戏。
三 提供机会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交往能力
幼儿的交往能力只有在良好的环境和更多的交往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如:刚入园的幼儿对陌生环境的人往往会产生恐惧、不安、焦虑的心理,表现为孤僻、胆小、不和群。针对以上情况教师应该创设交往的环境和机会,以消除幼儿的不安心理,尽量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老师可以请中班,大班的幼儿为他们讲故事、唱歌、表演节目、跟他们交朋友。在和哥哥姐姐的交往中,慢慢的使幼儿消除孤独的情绪,使他们感受到友爱、欢乐,同时学会了交往。这样,还使大班的幼儿懂得了交往的互助性,同时也体会到了交往带来得欢乐。丰富多采的区角活动也可以促进幼儿的交往能力。如:在班内设置许多活动区,并且把它们设置成半开放型,材料丰富,拿取方便。各种有趣的操作内容吸引着幼儿。像音乐角的打击乐器、漂亮的服装等各种表演用具,手工角的手工材料,新颖独特,操作自由,大大刺激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把自己的内心想法和愿望与别人交流,使所有的孩子能在民主宽松的环境中自由交往。
幼儿之间的交往首先开始于共同的游戏和活动,幼儿在说、笑、打、闹中相互熟悉,获得交往经验的。老师应提供幼儿尽可能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自由,而自己仅作为引导者、支持者与合作者的身份参与,鼓励幼儿大胆、积极地与同伴交流,把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幼儿。刚开始幼儿只要遇到冲突,便会大声争吵或告状,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幼儿自己学习解决问题,协调与同伴间的关系和矛盾。
四 让幼儿体会到与人合作交往过程中的乐趣,进入愿意和人交往
合作与分享是相辅相成的。光有合作没有分享,会导致孩子养成独享的不良习惯;光有分享没有合作,会使孩子养成坐享其成的不良品行。因此,培养孩子合作与分享兼有的品质就愈显得重要。幼儿之间的合作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活动成功,事情做成,增进友谊。这不仅对幼儿巩固、强化合作行为和激发产生更多的合作行为有好处,还能培养幼儿与同伴分享快乐的意识和习惯。但幼儿自己常常不能自觉地感受到,因此,教师看到幼儿能与同伴一同友好配合地玩耍,或协商,或询问,或建议,或共享,或给以帮助,或求助时,应注意引导幼儿感受合作的成果,体验合作的愉快,激发幼儿进一步合作的内在动机,使合作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让幼儿充分地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与同伴共同合作与分享原来是如此的快乐!
五 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需要家长的参与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教师必须经常与家长取得联系,通过 “幼儿成长册”,家长园地、家委会、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等方式,向家长介绍培养幼儿合作交往能力的重要性。在“幼儿成长册”中粘贴最近孩子学习的内容及孩子的表现行为分享孩子们进步的喜悦。不仅如此,对幼儿进行合作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作为家长要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多提供合作的机会,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应鼓励孩子多结交一些朋友,教给孩子交往的技能,学会与别人合作。如:教会孩子使用一些简单的礼貌用语“请”、“谢谢”、“你好”、“请帮我”等等,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交往习惯。在家庭成员之间要有互相合作的精神,为幼儿营造一个比较良好、健康的家庭环境,支持幼儿与同伴的合作行为。或者在家开展一些有利于孩子合作的亲子游戏,让孩子在与父母的合作游戏中初步感受到合作的快乐,从而愿意与别人合作。因此,幼儿合作能力的培养与家庭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是分不开的,只有家园合作共同教育,才能更好地培养好我们的孩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幼儿在合作能力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我们深深体会到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宽松、自由、平等、愉快的环境,营造和谐的气氛,采取多种形式、途径,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合作态度、初步与人交往的合作技巧。培养幼儿合作能力是一种品德培养,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对幼儿一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培养幼儿合作行为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的是教师不断的探索、正确地引导,以及家长的共同配合,才能使他们的合作能力得到提高,合作行为朝着良好的方向不断发展,逐步成为顺应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学前教育研究》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 2007年7-8月
2、《学前教育》张彦春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 2005年12月
3、《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郑福明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谈谈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篇6
二十一世纪的社会,是一个竞争与合作的社会。所以,交往既是人的需要,也是现在社会对人的要求。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这种学习可能是今天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因此,培养幼儿学会交往是其融入社会的前提,需要幼儿具备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新《纲要》中提出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及“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的观点。
小班幼儿由于从家庭的氛围转入新的集体,接触到更多的人,他们的活动范围扩大了,有了更为复杂的人际关系,社会交往活动更加广泛深入,所以他们似乎还缺乏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想交朋友但又不知从何做起,从而导致有些幼儿出现不适应新环境、或存在交往障碍的现象。
现象
(一):在游戏中争扮重要角色,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
(二):不会交往,时常不征求他人同意就拿人家的东西,以至于出现争抢现象;
(三):想与他人一起玩,却不能用正确的方法表达,出现打、抓别人的现象,从而造成他人的反感,缺少同伴;
(四):还有的则显得有些孤僻,不合群,经常默默地坐在一旁不和小朋友一起玩或很少与同伴进行各种形式的交流。
所以,培养小班幼儿掌握初步的社会交往能力对幼儿的成长、对他们今后融入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把握幼儿对交往的需要
幼儿对交往的需要往往经由以下的过程:接近同伴的需要→一起活动及相互合作的需要→掌握初步交往技能的需要。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作为教师就要采取一些措施稳定情绪让每个幼儿都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并逐步地喜欢幼儿园生活。然后再设计系列教学或游戏活动、一日活动的各环节,让幼儿在活动中满足对交往的需要。如:为了尽快地让幼儿熟悉适应幼儿园环境并与同伴相识,可以设计系列的活动。如:晨间活动一起玩玩具、教学及游戏活动“这是什么?”、“你认识我吗”、“我喜欢你”、“谁躲起来了”、“打电话”等,消除幼儿刚开始的恐惧感和紧张感,让他们在游戏中相互认识,知道同伴的名字,使个体之间有了接触,从而迈出与他人交往的第一步。新入园的幼儿中大部分都是从家庭直接过渡到幼儿园,再加上各个家庭的儿童观、家教观有所不同,每个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也大不相同: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快慢;有的性格外向,有的性格内向,有的合群,有的不合群等等。如一事例:一名孩子在玩玩具时把别人咬伤了,而他俩平时是一对非常好的小伙伴,经过询问、了解,原来是这个孩子想把自己的玩具给好朋友玩,却不知道该怎样表达,而他的好朋友不要玩,结果就发生了事件。他的动机是好的,但他在交往中却没有掌握交往的技能与策略,因此就产生了争端。因此,教师就要及时地捕捉幼儿的表现,分析原因,避免误诊,了解了幼儿交往中真正存在的问题,才能更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二、通过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等形式,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教学和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非常有效的途径。通过区域游戏、合作性的户外体育游戏以及一些生活游戏等,能让幼儿懂得为什么要交往,怎样交往,让幼儿将学到的交往技能在实际中得到运用加以巩固。也使交往能力得到更快的提高。我们可以在一系列活动中通过个别谈话、情境表演、参与游戏等形式,让幼儿更形象直观地了解并掌握与别人交往的技能,增加幼儿之间的交往机会和时间,多途径、多方法地培养幼儿的主动交往意识和交往技能。孩子在游戏时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各种情景,因此它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特别是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在诸多游戏中区域游戏更是其中的有效手段。
如:幼儿在“娃娃家”中自由扮演角色,达到了一起玩、一起交谈,同时由于投放的活动材料相对充足,减少了争抢现象的发生,幼儿从中体验到了与同伴交往、合作的快乐。随着幼儿知识经验的增多以及交往能力的提高,幼儿学会了跨组游戏,大大增强了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同时语言能力也得到了发展。另外,一些运动性游戏也能很好地促进同伴之间的互助与合作,学习遵守简单的规则,让幼儿感受到交往所带来的乐趣。幼儿的交往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要通过不断的学习逐步发展的。这就需要我们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并教给他们一些必要的交往(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http://)性语言,通过教学的形式循序渐进,培养幼儿初步交往能力。如:有培养幼儿在交往中的合作、分享能力的活动;有教育幼儿要与同伴友好相处、相互交往的活动等等。在活动中我们采取让幼儿自由结伴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增加幼儿相互交流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通过谈话活动让幼儿掌握交往的技巧,同时采用情境表演让幼儿的理解更加直观、明确,让幼儿自己来进行表演,加深认识。因此,利用教学活动有机地渗透交往的技能和交往策略的培养,能很好地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重视发挥教师的作用
幼儿的学习过程有着很强的模仿性,教师在幼儿的心中是“权威”。在交往能力培养的活动中,教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就要借助这一特殊的地位率先做出榜样。比如在刚开学的一个阶段中,教师通过“我喜欢你”的活动,主动与幼儿亲一亲、抱一抱说“我喜欢你”,不仅拉近了幼儿与教师的距离,同时也为幼儿之间的交往作出了示范,幼儿同伴之间也通过相互的亲一亲、抱一抱亲近了许多。又如在“打电话”中,教师为幼儿怎样打电话作出了示范,为幼儿如何有礼貌地问答、怎样在交往中使用礼貌语言做出提示,同时也让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更加对活动感兴趣,在打电话的过程中,幼儿之间有了交往的机会,幼儿的交往语言得到了发展。
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应该先做到。有时候幼儿帮你做事,哪怕只是帮你把书捡起来、把你手中的垃圾扔到垃圾桶里,你随口说上一句“谢谢”,你不小心撞到了孩子说声“对不起”,这些事情虽小但幼儿却看在了眼里,遇到相同的事,他们也会照着你的样子做,教师的这种言传身教能让幼儿很快地了解并学习到许多交往的基本策略。
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是要让幼儿在体验和感知的过程中来进行学习的,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当旁观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幼儿自己处理交往中的矛盾和争执,有时教师也可以以朋友的身份引导幼儿正确对待事件,适时地用自己的言行进行提示,促使幼儿学会更好地与人交往,掌握交往的技巧。
四、提供便利场所,扩大交往范围
我们通过节日和每月的年级组活动为幼儿增加交往机会。因为节日活动就是为幼儿创设愉快的交往机会,提高交往合作能力的有益活动。如三八亲子活动中,孩子与父母,孩子与孩子间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增加了父母与子女间的情感交流,同伴间游戏中的的合作交往;“六一”老小同乐活动,增加了孩子与爷爷奶奶的情感与交往;再如每月开展平行班活动,提供同龄孩子的交往合作,“庆六一”、“剥蛋”和“自助餐”活动,都能让幼儿体验同伴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快乐,发展了交往合作能力。
为了扩大相互活动的范围,我们组织幼儿进行“大带小”活动,促进幼儿和不同年龄同伴交往。我们每月组织“快乐串串串”混龄活动:让大中班孩子一带一地去公园观赏春意秋景、捡垃圾;去敬老院慰问爷爷奶奶;看哥哥、姐姐画画、唱歌、跳舞等,与哥哥、姐姐一起做游戏;自带水果与中大班哥哥姐姐合作“水果拼盘”,一起品尝分享;从而获得群体意识与合作精神,在有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的大家庭中,孩子们完全处于平等、和谐的气氛之中,学会交往、合作、分享。
五、家园合作,发挥家长资源的重要作用
苏霍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社会行为的学习,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是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为了协调家、园教育,我们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每月写好幼儿成长册、家长园地、家访、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家长民意调查、亲子活动等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了解一些幼儿的心理常识,在平时与家长的交谈中经常提醒家长要多让幼儿与同龄伙伴交往,从中学会礼貌待人、互相谦让,并鼓励家长多带孩子参加社会活动。例如:与邻居搞好关系,去朋友家做客,家庭成员之间要有互相交流、合作精神,为自己或朋友过生日,好东西共同分享。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在孩子面前言传身教的重要性,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家长、邻居之间的交往合作等方面的互动作用。
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篇7
首先, 要为幼儿提供相互交往的机会和条件。同伴间的相互交往能为幼儿提供改变自身行为的动力, 能为幼儿的观察和模仿提供机会。因此, 教师要注意给他们安排一定的时间、空间, 并准备丰富的游戏材料, 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和游戏, 从而促进幼儿间的交往。节日活动是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的最有益的活动之一。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六一”儿童节, 因为“六一”儿童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 这一天是属于他们的。为了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我们应当把这天传统的表演节目改为开展一些趣味游戏活动, 让大班、中班和小班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参与到游戏中去。这样, 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在一起活动, 无拘无束的他们会感到特别有趣, 无形中幼儿们既扩大了自己的交往范围, 同时又享受到了节日的快乐, 并体验到交往的乐趣及同伴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愉悦心情, 这有益于发展交往能力。
其次, 观察幼儿在交往中的表现和特点。每个幼儿都会有自己的天性和特点, 教师要抓住幼儿总体的行为倾向和典型的性格特征, 看他们在交往中谁的行为消极, 谁的行为有攻击性, 谁的性格较孤僻, 谁能进行成功的交往。同时, 要特别注意捕捉幼儿的闪光点, 从而发挥他们的特长, 扬长避短, 树立其自信心, 为幼儿交往创造良好的心理基础。
再次, 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教师在了解每个幼儿的交往能力后, 应当运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幼儿学习如何与人交流, 以逐步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教师可有意识地将交往能力差或行为不当的幼儿与交往能力强的幼儿组织到一起进行游戏, 使前者通过模仿而改进交往技巧。另外还要多开展角色游戏活动, 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意愿, 模仿成人劳动和交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它是幼儿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培养、承担社会角色和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一种教育活动, 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角色行为是对社会规范的认同。通过角色模仿, 不但能够强化幼儿的角色意识和角色规范, 而且能迁移到幼儿的日常行为中, 为幼儿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最后, 鼓励幼儿自己解决交往中产生的问题。幼儿在交往中往往会发生一些矛盾和冲突, 教师可指导幼儿讨论并采取更适当的行为选择, 启发他们更好地理解其行为结果。在这基础上, 教师要培养幼儿在离开成人的情况下, 学会自己解决交往中发生的问题, 引导他们友好相处, 不断提高交往能力。
浅议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篇8
关键词: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
为了保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良好的素质,我们应该重视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生活的各个领域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与人交往、合作、分享的品质。善于与他人合作、分享是时代的要求,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品质。幼儿的交往信心与能力的培养,对他们的人格素质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培养幼儿的交往信心与能力将有助于幼儿更好地走进社会群体。为此,我在实际工作中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
一、创造民主平等的氛围,树立幼儿与他人交往的信心
利用生活中的自然环境,为幼儿营造一个师生融洽、同伴友爱的氛围,创造民主平等的氛围,鼓励幼儿交朋友,可以使幼儿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陶冶性情,克服“惟我独尊”、“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在活动中经常鼓励幼儿多交小朋友,跳出自我封闭的圈子和大家“打成一片”,创造一个“儿童群体”的环境,帮助他们学会平等、互让、互相帮助的道理,克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让幼儿在互相交往中得到平等、互让、互相愉悦的体验。教师在与幼儿交往的过程中,不能把交往当作是上对下的命令,命令幼儿做什么、不做什么,使幼儿的交往思维受到限制,变得“前怕狼,后怕虎”,阻碍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同伴交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形式,是儿童学习社会交往的初始阶段。如何利用周围生活中的自然情境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呢?在生活中,我们利用一些自然发生的情景,帮助幼儿寻找游戏伙伴,鼓励幼儿多结交新朋友。比如我们开展了“玩具王国”、“玩具车俱乐部”、“我有玩具大家玩”等活动发动孩子从家里带来心爱的玩具,利用玩具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在活动中,教师及时表扬那些主动与同伴一起玩玩具的幼儿,促进幼儿之间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关系,培养孩子人际交往的积极情感。让幼儿讨论“怎样和同伴合作玩”、“别人想玩你的玩具时应该怎么办”、“你拿到同伴的玩具时该怎么说”、“你想玩别人的玩具时该怎么说”等话题,让幼儿说自己的想法,交流各种交往方法,体验交往的乐趣,从而明白与人相处的方法,如要爱护玩具,不抢夺,不捣乱等。在这些活动中,综合培养了孩子慷慨大方、乐于与同伴分享、勇敢战胜困难、开朗的良好性格。
经过一学期的各种活动练习后,我发现班里孩子由原来的自私孤僻变得大方开朗,他们常会带自己的玩具来给同伴们玩,而且在玩的过程中逐渐学会宽容、互相谦让。教师加入幼儿的活动,也是教给幼儿交往技能的良好途径。平时注意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当需要帮助时,教师及时给予引导;当有点滴进步时,及时给予鼓励,强化反馈机制。
二、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宽、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心理,设计游戏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语言交往的技能,探索多种语言表达方式,充分利用游戏活动,帮助幼儿加深体验,进行语言交往的迁移。为了幼儿能与同伴交朋友,语言表达的方式就有几种。如,有的开门见山地说:“我和你交个朋友好吗?”有的婉转曲折:“我和你交朋友,会玩得很开心的。”探索多样性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促进幼儿更好地与人交往。又如,我们利用午睡室、走廊等有限的空间,开辟符合幼儿特点和需要的游戏区、角,并在每个区、角提供有利于交往的材料,如电话机、小乐器等,以及需要相互合作的半成品和废旧材料等,让幼儿在与这些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增加交往的机会,提高交往的技能。在提供材料时,根据幼儿交往需要、季节变换等随时调整和更换,使幼儿的交往需要得到满足。
三、为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多让幼儿与陌生人往来
利用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培养和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教育家陈鹤琴认为:需要鼓励和提高孩子与人交往的勇气和兴趣。在日常生活的许多环节中,都蕴藏着锻炼及增强幼儿交往能力的契机。例如,不善言谈的小琪带来了一本影集,课间活动时,老师不失时机地介绍给幼儿,一下子小朋友争先观看,羡慕地向小琪问这问那,小琪显得很激动,开始滔滔不绝地向小朋友介绍起照片上的人和故事。日常交往中,我们还经常有意识运用常用的交往语言与幼儿打交道,使幼儿在无意识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幼儿与同伴的交往中,及时根据情况,引导幼儿使用合适的交往行为方式,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在我们工作实践中,要帮助幼儿从交往信心与能力、交往语言中,促进社会行为的发展,使幼儿早从“以自我为中心”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成为能适应社会、能与人愉快合作和相处的具有健全人格的人。
四、提高幼儿在社会交往中的愉快体验
注意通过每次活动,让幼儿充分感受与同伴交往带来的乐趣和满足,从而激发幼儿进一步交往的内在动机,使幼儿的社会交往更加稳定、自觉化。幼儿在与小伙伴交往中逐渐学会与人交流沟通,在生活中感受到与他人交往的快乐,会继续产生与他人交往的兴趣。
浅谈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篇9
淮安市淮阴区王营镇中心小学幼儿园刘红云邮编:223300交往是人与人之间情感沟通的桥梁,交往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传递的纽带。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其中交往能力是人素质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在家能说会道,到了外面却胆小、自卑、孤僻,交往能力明显较弱。当前的独生子女家庭中,众多的成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以孩子为中心,幼儿首先步入的是这样的一个成人社会,而且家长对于孩子,只知奉献不求回报的“爱”,形成了孩子“一切为我”的心理态势。幼儿刚升入小班时,和同伴的交往中“自我中心”的现象特别严重,孩子的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所以严重的阻碍了幼儿的社会性的发展。如今幼儿社会性教育已得到广泛的重视,幼儿时期的交往不仅能促进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同时,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在社会性交往的过程中,对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交往方式,通过交往,能使幼儿了解和认识人与人,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不仅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提高人才素质的迫切要求。使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是我们老师和家长共同的教育任务。
一、利用幼儿模仿的特点,培养交往能力。
小班幼儿对成人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对于成人的一切都喜欢模仿,模仿是幼儿在交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家长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同时又是孩子的主要模仿对象,但有的家长图清净,省力气,不喜欢孩子带其他伙伴到自己家玩。或是不热情,这种作法影响了孩子的交往能力,为了给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让幼儿学会交往,家长首先要作出表率。如:孩子的同伴来家里玩,家长要热情接待、倒水、给水果或饮料喝,也可以简单的交谈,等小客人走时,要客气送别,欢迎下次再来。这样做实质是给孩子作出了表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形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有了良好的行为规范后,家长还要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如:家中来客人,要有礼貌地打招呼和交谈,如果有小伙伴同往,要鼓励孩子拿出玩具和小伙伴一起玩,这样,不仅培养里幼儿的交往能力,也使幼儿在交往中学习礼貌待人,学会了社会交往的技能和许多本领。所以,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要给孩子创造与他人交往的条件与机会,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和同龄人在一起,和小朋友在一起,多和别人打交道,在一次次的交往中受到锻炼。在幼儿园中,“娃娃家”游戏最能体现幼儿的模仿能力,而小班幼儿又非常热衷于玩娃娃家游戏,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他们在玩游戏时的一些话、动作甚至表情都模仿了我们成人,而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们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二、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价值,游戏活动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交往合作能力。在幼儿一日活动中,上课、休息、饮食、睡眠等日常活动外,游戏占据他们大部分时间。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所喜爱的活动,游戏也具有兴趣性、社会性等特点。小班幼儿尤 其喜欢游戏,对于小班孩子来说,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榜样离他们有一定的距离,而培养交往能力又要在实际的操作中,所以游戏是最好的实践活动。游戏可以为孩子社会交往搭建桥梁。让幼儿在一定游戏活动中积极交往,进一步相互了解,体验与同伴交往合作的快乐。游戏是幼儿园的主导活动,是激发孩子心灵火花的活动,能激发幼儿的欢快情绪和表达愿望。让他们感到无穷欢乐。最大程度上满足幼儿发展需要,同时为幼儿社会性发展特别是社会交往提供条件。于是我们 往往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教师可在游戏中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探索出一些交往的技能。如在音乐游戏“找朋友”中让幼儿边找朋友边对朋友进行积极评价,使双方相互了解,增进友谊。在结构游戏中,我们着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在建构的同时,促进相互交往,共同合作的能力。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通过角色关系、伙伴关系完成自我教育、相互教育,将会比教师组织的一个教育活动更见效,幼儿在具有较复杂的人际关系的角色游戏中,不断地修正自身存在的与群体需要相存的行为,学习和掌握良好的行为方式、行为准则,以使自己适应群体、适应他人,这样就会增加幼儿的积极交往行为,减少行为问题的出现。我们还通过讲故事、看表演等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朋友真正含义,让幼儿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使幼儿懂得真正的朋友应该互相谦让、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心里要想着朋友,这样朋友才愿意和你交往。家长在家中为幼儿创设这样的气氛,带孩子或邀请邻居家的孩子到自家玩,到户外参与幼儿的游戏,玩中给孩子提出要求,要告诉孩子善待别人,和伙伴友好相处。如一起玩玩具时,不要争,不要抢,要学会玩和谦让,孩子这样做了,其他小朋友也会这样做,时间长了,同伴就会建立起一种和谐、亲密的关系。家长和孩子共同玩角色游戏时,家长扮客人或主人,在敲门中使孩子懂得了怎样接待人,一个细微的举止,一句“请进、请坐、你是谁„„”既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又使孩子学会了合作,增加了社会交往的经验。
三、通过社会活动,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首先,为幼儿创造机会,让幼儿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感、愿望。如:节日游玩时,发现行乞的残疾人时,家长可以给孩子创造机会,去接触这些人,由孩子去帮助他人,既培养了同情心,也巩固了礼貌用语,同时为孩子的交往,奠定了基础,使孩子学会了同情、支持与关爱;同伴间的交往有助于矫正幼儿自私、任性的行为,因为一个自私任性的幼儿不可能被同伴接受,要赢得大家的喜爱,就必须懂得分享与自控。如,孩子过生日就可以邀请小伙伴
或亲戚来自己家中,现在也有很多家长会在孩子生日那天带一个蛋糕或一些糖果等到幼儿园,让同伴分享自己的快乐,一起游戏、玩、唱歌、共同祝福,在欢聚中体验分享的乐趣。又如:老人节、过新年、走亲串友时,带着孩子拜个年,说上祝福的话,让孩子与不同对象进行交流,有效的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
四、走出家庭,扩大幼儿的交往能力
人是生活性动物,早晚要走出家门,面向大千世界,作为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的家长,不能只望子成龙,一味开发智力,而忽视了幼儿的交往,使幼儿形成过于依恋家人、任性孤僻等不良行为,影响与人交往的能力。因此,家长应经常带幼儿外出散步游玩,陶冶情操,感受大自然的美,并引导幼儿观察周围人的生活,鼓励幼儿与他们简单的交往,如:看到有困难的人或老人、盲人,可以启发幼儿去帮助他们,做一个乐于助人富有同情心的人。如:到超市或商场购物,鼓励幼儿去向售货员说明想买的东西,选好后,能自己在家长的指导下去交款,购回所买的东西后,会说:“谢谢,再见”。这样,既培养了幼儿的独立性,也增进了与人交往的能力。
五、做孩子的朋友,随时关注与指导幼儿的交往行为
和孩子做朋友是我们成人的职责之一,我们要尊重理解幼儿,尤其是小班幼儿对于情感要求较高,老师要常把微笑挂在脸上,让幼儿时刻感到“大人是爱我的,喜欢我的”,使幼儿在爱和喜欢的氛围中拥有自信,产生交往的愿望和需要。反之,如果幼儿处在冷漠的环境中。则会对人漠不关心,出现交往上的不良行为。另外,成人要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及时给幼儿以指导,引导他们主动去交往,对文明正确的交往行为要适当的给以肯定和鼓励,对于不当的交往行为,要找出理由,进行随机教育,把他们引向交往的正确方向。
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篇10
——市直幼儿园小一班班级课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及背景:
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价值,游戏活动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交往合作能力。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游戏占据幼儿一日活动大部分时间。游戏具有兴趣性、社会性等特点。对于小班孩子来说,培养交往能力在实际的操作中,游戏是最好的实践活动。本课题报告中探究了培养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游戏类型和适合小班幼儿的交往类型研究了在游戏中幼儿交往的方法,提出了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基本要求。在游戏实施中培养小班幼儿交往能力,让幼儿了解交往的基本技巧。通过提供适宜幼儿交往的环境,及时观察幼儿的交往行为,适时地评价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以强带弱,充分挖掘现有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培养不同类型的交往技能。
(一)幼儿交往能力的状况分析
小班幼儿大部分刚从家庭走入社会,要突然面对众多老师和伙伴,他们感到无所适从,不会与同伴如何交往,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还很差,他们害怕上幼儿园,一段时间不能适应集体生活。有的幼儿在家独自惯了,胆小,不愿意或不善于与同伴交往,碰到不如意的事就哭闹;有的则因为在家中霸道惯了,常以自我为中心,在与同伴的交往中经常发生冲突,想做的一定要做,想要的食物、玩具、椅子等一定要抢到手。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小班幼儿与同伴友好交往的能力和群体意识,为幼儿创设友好交往的环境,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是小班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二)课题缘由
在集体生活中,不知如何与他人友好相处;在游戏时,有的幼儿会一人独坐,不愿与同伴一起游戏;区域活动时,会将喜爱的玩具占
为已有;有时也会因争抢玩具而哭啼打架;见到老师、同伴也不会热情地打招呼,不会主动与老师交谈等等。总之,他们大部以自我为中心,缺少与周围人交往的经验和技巧,一时不能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为了更好地帮助小班幼儿顺利溶入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提高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我们小一班确定了本课题。
(三)问题提出
幼儿时期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它能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所以提高幼儿交往合作能力非常重要。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在家能说会道,到了外面却胆小、自卑、孤僻,交往能力明显较弱。这是因为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在他们身上体现着不合群、自私等表现。小班幼儿在集体生活中表现出不能顺利与同伴交往,强占玩具、攻击性行为较多,经常与同伴产生矛盾与冲突,很难与同伴友好相处;有的幼儿不能接纳同伴提出的合作玩游戏的要求,孤立、惟我独尊,常喜欢以哭闹解决问题或是请老师、父母来解决问题,不知道通过与同伴的交流来解决。在幼儿园集体生活中,幼儿进行频繁的人际交往,这种交往对幼儿势必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因此,在幼儿时期能否培养起初步的交往意识,对其今后参与社会、参与生活有着直接的影响。
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价值,游戏活动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交往合作能力。在幼儿一日活动中,上课、休息、饮食、睡眠等日常活动外,游戏占据他们大部分时间。游戏也具有兴趣性、社会性等特点。对于小班孩子来说,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榜样离他们有一定的距离,而培养交往能力又要在实际的操作中,所以游戏是最好的实践活动。在游戏中体验交往的乐趣,找到生活的开心点。新《纲要》指出,幼儿同伴群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在游戏活动中有比较多的人参与,提供了交往的范围。在活动游戏中能促进幼儿相互认识,培养幼儿友好情感和共同活动的兴趣。
游戏可以为孩子社会交往搭建桥梁。让幼儿在一定游戏活动中积极交往,进一步相互了解,体验与同伴交往合作的快乐。游戏是幼儿园的主导活动,是激发孩子心灵火花的活动,能激发幼儿的欢快情绪和表达愿望。让他们感到无穷欢乐。最大程度上满足幼儿发展需要,同时为幼儿社会性发展特别是社会交往提供条件。在众多国内外的相关研究中,以中大班孩子为研究对象的较多,而我认为,交往能力培养应从小抓起,从小班抓起。小班的新生第一次从家庭生活步入集体生活,获得了走出家庭、面向社会的机会,每个幼儿开始建构自己的人际关系。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而游戏又是重要的手段。一是能培养幼儿对交往的兴趣,孩子们在交往之中得到娱乐,交流信息,能简单得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二是能启蒙良好的交往习惯。人们在交往中,需要真诚和友爱,合作和帮助,机智和灵敏等等。而从幼儿期加以培养,能使幼儿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今后成熟和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加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使幼儿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人。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的:“幼儿同伴群体及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教师要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
三、课题研究目标:
(一)总目标:
1.探索培养小班幼儿积极的社会交往能力的方法与途径,形成幼儿积极社会交往能力培养的新方法。
2.促进小班幼儿积极社会交往的和谐发展,利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学习和锻炼幼儿各种社会技能、社会行为,发展幼儿适宜的情感、态度、自制力和多样的问题解决能力。
3.运用多种方法,通过各种活动,指导幼儿的交往技巧,培养小班幼儿的交往能力。
4.形成幼儿积极社会交往能力的园本课程。
(二)本课题预期目标:
1.通过游戏学会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玩具、物品; 2.逐步喜欢与同伴一起玩游戏,愿意与同伴合作; 3.在游戏中学习等待和轮流;
4.逐步学会遵守游戏规则,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5.在游戏活动中愿意帮助他人,自己有困难时知道求助他人; 6.在游戏中学习使用礼貌用语;
7.能主动参加到同伴们的游戏活动中去,愿意进入陌生的环境;
四、课题研究对象:
市直幼儿园小一班全体28名幼儿为实验对象.五、课题遵循的原则:
1.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以全面提高全体幼儿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发挥每个幼儿的优势,培养其特长,开发其潜能,使不同类型的幼儿得到有效地发展。
2.互动性原则: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对幼儿有制约作用,同时,幼儿在活动中也具有能动作用;
3.效用性原则:区域活动的创设,实质上是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等在教育上的投资,我们力求以最小的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用。在区域活动中所用的材料要尽可能的以物代物,利用废旧材料,培养幼儿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教育功能。
4.特异性原则:在区域活动的创设中,要充分考虑每个班每个幼儿的特异性,创设出适用的、针对性强的、有特色的区域活动形式。
5.安全性原则:由于幼儿年龄小,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都很差,因此,在区域活动的创设中,要遵循本原则,既要考虑物品的摆放位置,还要考虑心理上对幼儿的影响。6.主动构建原则:人的素质的形成,不是自然积累的,而是有选择的、有结构的主动构建。创设的条件要适时引导、促进幼儿素质的主动建构。在区域活动中,材料的适时投放,将为幼儿的主动构建提供充分的机会、内容和时间,使在有效的时间内以有效的方式达到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无限的可能性。
六、课题研究内容:
(一)研究培养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游戏类型。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行为特点,在教学中常用的游戏活动大致有如下几种类型:结构游戏、角色游戏、体育游戏、音乐游戏、表演游戏、户外游戏、器械游戏。
(二)研究在游戏中幼儿交往的方法:语言交流法、行为交流法,鼓励幼儿积极交往的行为,适时引导解决冲突,在游戏中培养尊重他人、乐于谦让与人分享的幼儿。
(三)设定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基本要求。
(四)树立榜样,激发幼儿交往欲望。发挥教师、同伴、家长的榜样作用。
(五)本课题预计的研究突破:
1.在游戏中幼儿可自由地支配自己的行动,愉快的与同伴交往、合作。
2.通过游戏为幼儿提供语言交往的良好机会和最佳途径。
本课题的研究,将在教师如何组织、指导幼儿游戏活动方面有所突破:
①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游戏。
②根据幼儿的实际能力选择游戏。
③游戏中角色的分配。
3.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要灵活、极富创造性的。4.①为幼儿创设交往的精神环境。教师要转变观念,发挥幼儿的小主人翁精神,放手孩子,让孩子走出去;引导幼儿主动与人接触。
②教师要教给孩子交往的技能。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使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及合作能力得到提高。
③帮助幼儿学会合作,主动合作,以真正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教师的适时指导,将使教学过程社会化、生活化,使教学交往突破原有教学形式的束缚,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提高幼儿适应生活的能力,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
七、课题研究的措施:
1.积极提供幼儿交往合作的机会,初步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意识。2.利用多种形式,让幼儿学会交往,提高其交往合作能力。我园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户外阳光体育活动及班级区域活动,扩大了幼儿交往的范围。
3.激发幼儿游戏兴趣,提高正确交往能力。在幼儿一日活动中,
除上课、休息、饮食、睡眠等日常活动外,游戏占据了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在各种游戏中,幼儿有着交往的需要,并在游戏中得到许多有益的社会生活体验。因此,在日常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是一种既简单又随意的良好途径。在游戏中,幼儿体验到只有友好相处,共同遵守规则,才能确保良好关系的建立。
八、课题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在游戏活动中,通过对幼儿活动的设计和指导,探索幼儿社会交往的策略。
2.观察法:观察记录幼儿,在游戏活动中交往的表现,个体的差异,分析研究要求明确具体的操作方法。
3.案例研究法:了解幼儿在游戏中交往的情况,找原因。4.经验总结法:对教育实践工作及时的回顾、反思、总结、调整工作思路。
九、课题研究过程: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3年10月)
1.课题立项准备: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查与分析,初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2.制定课题工作计划,确立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3.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教育科研能力。
(二)具体实施阶段(2013年11月—2014年5月)
1.课题组各成员开始实施教育方案,根据方案开展研究工作。2.课题进行小结,并解决出现的问题。
3.做好课题研究资料的积累、整理工作。
(三)总结结题阶段(2014年6--2014年7月)
1.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十、课题研究人员:
课题组负责人:李晓梅
课题组成员: 张静怡 董 悦
十一、主要参考文献:
1.《幼儿园游戏指导》 北师大出版社 2.《学前心理学》 陈帼眉、冯晓霞主编; 3.《幼儿教育》 浙江幼儿教育编辑部
2013
【如何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推荐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10-17
如何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论文07-03
幼儿如何培养语言能力11-08
幼儿交往能力培养11-10
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08-03
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08-14
学生如何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09-23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06-19
经验:如何培养孩子的英语应用能力06-28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记忆能力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