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交往能力培养

2024-11-10

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精选11篇)

幼儿交往能力培养 篇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发展幼儿的各项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内容。作为幼儿的各项能力之一的社会性发展教育已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从幼儿阶段就开始进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那么, 作为对教育起着重要影响的三个方面:家庭、社会、学校, 应从小就注意对幼儿进行交往能力的培养, 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并通过正确引导, 使他们符合新型交际人才的要求。

一、给幼儿创设交往的环境和机会

环境是幼儿活动的需要, 是幼儿交往能力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良好的环境能激发幼儿游戏的愿望和交往能力的提高, 在这里, 我们把环境分为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两部分。一方面, 要为幼儿创设宽松、民主的精神环境。教师要创造一个接纳与爱的氛围, 尽力缩短双方的距离, 老师的一个点头、一声赞许、一个微笑、一下抚摸、一个拥抱等, 都能给幼儿带来亲切、温暖和快乐的感觉, 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与发展起着积极地作用。另一方面, 努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建构他们自己的认识结构, 体验与理解自我与成人间的相系与情感, 从而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

1. 幼儿园的环境布置

有句话说得好, 礼貌是叩开社交大门的敲门砖。因此, 本园的环境布置上充分体现了文明礼仪教育, 如:文明礼貌“十字”用语, 文明礼仪墙。让孩子每天置身于这样的环境里, 耳濡目染, 从而迈开交往的第一步。

2. 开展区域活动, 训练幼儿交往能力

在区域活动中,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幼儿可以体验角色情感, 不断训练幼儿的交往技能。例如, 我们利用大厅、走廊等空间, 开辟符合幼儿特点和需要的游戏区角, 并在每个区角提供有利于交往的材料, 以及需要相互合作的半成品和废旧材料等, 让幼儿在与这些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增加交往的机会, 提高交往的技能。在提供材料时, 根据幼儿交往需要、季节变换等随时调整和更换, 使幼儿的交往需要得到满足, 使幼儿通过这些材料的变化产生与人交往的愿望。

3. 通过社会活动,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一方面, 为幼儿创造机会, 帮助幼儿感知和理解他人的情感、愿望。另一方面, 通过一些活动去矫正幼儿自私性的行为, 帮助幼儿与同伴之间消除隔阂。

4. 家园共育, 搭建幼儿交往平台

社会行为的学习, 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 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 共同培养, 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因此, 本园非常重视家长工作, 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如“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亲子运动会”“家长助教活动”“亲子游园活动”等。特别是“家长助教”活动, 家长助教是本园利用家长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 家长助教是一种新型的家园共育方式, 作为常规幼教的一种补充形式, 活动的目的是将家长真正作为教育资源纳入幼儿园的课程, 让家长感悟到自己的行为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有意义。因此, 本园鼓励家长参与班级教育教学活动, 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 拓展我们的教育。

二、教给幼儿交往的技巧

幼儿有与人交往的愿望, 但往往由于交往的方式方法不当, 使交往无法继续, 因此交往也需要一定的技巧, 一方面要教幼儿用语言与他人交流, 如:“谢谢”“不客气”“对不起”“没关系”“请坐”“您好”“……行吗? (好吗?) ”“可以吗?”“你先玩, 我后玩”“我们一起玩”“玩具借给你玩”等, 在大班综合活动“有趣的纽扣”中, 教师以“大朋友”的身份参加到活动中去, 积极引导和做好示范, 帮助孩子扫除在活动中出现的障碍, 使孩子掌握交往中的规范。另一方面, 教幼儿学会等待、轮流、分享, 在交往中待人热情、主动, 遇到困难、矛盾试着自己解决等, 逐步学会与人交往, 学会交朋友。

三、注意交往中幼儿的个体差异

当然, 并不是每个孩子都愿意和别人交往, 教师要注意个体差异。美国心理学家卡耐基认为:成功等于30%的才能加上70%的人际关系。教师要帮孩子学习如何与人接触交往, 逐渐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 并能初步根据社会规范调节自己的行为, 发展交往能力。但要提高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交往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 为孩子创设各种交往环境, 并进行细心指导, 幼儿的交往意识和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洪秀敏.幼儿社会性交往的生态学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 2003 (4) .

[2]袁良玉, 陈世均, 朱林海主编.现代家庭教育[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1998.

幼儿交往能力培养 篇2

—— 潘静

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通过交往,人们能够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幼儿时期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它能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未来社会需要我们下一代具有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而个别幼儿因为缺少交往技巧,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互相合作。在家访中,我们了解到有的幼儿在家里能说会道,到了外面缺胆小、自卑、孤僻,碰到困难不会向别人求助。同时,有的幼儿受交往能力的限制,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差。比较依恋家长和家庭,不能愉快地来上幼儿园。由此可见,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非常重要,因此,针对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在分享活动中,交给幼儿交往的方法。

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与家人交往,进入幼儿园后,幼儿的活动范围就从家庭扩大到幼儿园,交往的范围的扩大,使小班幼儿一时难以适应集体生活,情绪不稳定,在活动中与小伙伴争抢玩具,自己有了困难不主动和老师说等。为了让幼儿喜欢上幼儿园,感受在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体验分享的快乐。我们在小班上学期,开展了“玩具交换日”活动,定期让幼儿带上心爱的玩具,到幼儿园来与同伴一起分享。在活动中教师通过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鼓励幼儿与同伴进行交往。如:有的孩子想玩别人的玩具,有不敢去交换,这时,老师悄悄地在他耳边说:你的玩具也很好玩,小朋友会愿意和你交换的。在老师的鼓励下,胆小的孩子也高兴地参加到活动中。活动后,让幼儿讲述自己到交往过程:和谁一起玩的?是怎么玩的?谁的玩具好玩?为什么?等等,让幼儿体验交往的乐趣。使幼儿对这一活动非常喜爱,经常追问哪天是“玩具交换日”,并将自己最好的玩具带来和小伙伴一起玩。通过这种活动,拉近了幼儿之间的距离,也使幼儿变得喜欢上幼儿园了。

二、举办亲子活动,增加幼儿交往的机会。

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亲子活动深受家长和孩子们的喜爱。在家长的陪同下幼儿心情愉快,情绪放松,在活动中能大胆地表现自己,大方地与人交往。因此,亲子活动也为幼儿创设了愉快的交往机会,是提高交往能力的最有益的活动之一。我们在进行“小小蛋儿把门开”的主题活动时,开展了“有关蛋的”亲子探究活动,邀请家长参加我们的活动。孩子兴奋地在展台前,向家长和小朋友介绍“各种各样的蛋”及蛋制品,和小伙伴一起学一学“蛋宝宝滚一滚”,一起探究怎样让“蛋宝宝”站起来,在家长的帮助下,煎一个鸡蛋送给好朋友吃等。在这样的活动中,他们是活动的主角,教师和家长是配角。无拘无束的他们感到特别有趣,无形中孩子们既扩大了自己的交往范围,同时又享受到快乐,并体验到交往的乐趣及同伴之间的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快乐,从而发展了交往能力。

三、开展角色游戏,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使幼儿根据自己生活得经验和意愿,模仿成人劳动和交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是幼儿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培养自己,承担社会角色和遵守社会角色规范的一种自我教育活动。我们在小、中、大班开展了“娃娃家”、“娃娃超市”、“娃娃医院”、“小小建筑师”等角色游戏,在活动中,幼儿通过扮演“爸爸”、“妈妈”、“售货员”、“医生”等角色,表现出一种积极参与社会交往的主动性、角色意识和对角色规范的认同感。女小朋友体现的比较细腻,在老师的引导下,她们生动地表现出了“售货员”坚守岗位、热情待客;表现出“医生认真看病、热情关怀病人的态度,男小朋友比较争强好胜,很有正义感,喜欢扮演交警指挥交通、扮演警察抓小偷;扮演建筑师建设高楼大厦;扮演工程师设计汽车、飞机----

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表现出了的角色行为是幼儿对社会角色给分的认同,通过模仿角色,不但强化了他们的交往意识和角色规范,并且自觉不自觉地迁移到幼儿的现实生活中去。在游戏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鼓励幼儿多交往,让他们自己找伙伴,相互合作,引导他们友好合作。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到交往的重要性。

四、善于发现优点,创造与集体交往的机会。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和优点,《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我们非常1捕捉幼儿的闪光点,发挥他们的特长,扬长避短,从而树立其信心,为幼儿交往创造良好的心理基础。我班有一个小女孩,她不爱说话,自由活动时,喜欢一个人坐在椅子上,不和其他小

朋友玩,也不愿与老师交流,而且脾气很倔强,问她什么一句话都不说。为了让她融入到集体中来,我们想尽了办法。最后,我通过家访,从孩子的妈妈那里得知,孩子在老家长得,不会说普通话,怕小朋友笑她,又自卑感,因此,在幼儿园不肯多说话,我们了解到原因后,对她特别关注,又一次,她主动捡起了掉在地上的纸屑。我看到后及时地在集体面前表扬了她,并让小朋友夸夸她,小朋友一起说“王芮、王芮,你真棒!”她露出了开心的笑容,我还是第一次看到她笑得这么灿烂。我让王芮模仿我用普通话说“谢谢大家。”她终于勇敢地在大家面前说话了。之后我又为她创造与小朋友交流的机会,并且多鼓励、多表扬,活动中多给机会让她回答问题,对她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在她遇到难题时,我微笑着走过去,摸摸她的小脑袋鼓励她,逐步帮助其树立信心,在随后的日子里,她慢慢变大方了,能主动与我交谈了,其他小朋友找她玩时。她也能和他们玩得很高兴了。

五、抓住细小的环节,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我们将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教育活动,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如:幼儿早上入园时,我们教育幼儿大方地和其他小朋友和家长问好;在中午进餐后散步时,看到忙碌的食堂阿姨,带幼儿一起热情地打招呼;幼儿手工活动后,和他们一起将作品送给小小班的小弟弟、小妹妹。

六、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苏霍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社会行为的学习,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谈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篇3

一、幼儿期交往发展的特点

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首先要了解幼儿交往的特点。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交往的范围扩大了,交往对象也日益多起来,他们开始发现自己的某些愿望和行为常常会受到外界的限制和干涉,同时也发现别人的行为并不与自己的一样,于是他们开始注意到别人的存在,发展自己的交往行为,并且渐渐的与别人发生竞争与合作,友好与对立,攻击与逃避,接受与拒绝,支配与服从等交往关系,他们不断的重复某种交往行为并习惯化。幼儿的行为除了模仿学习成人之外,绝大部分都是从同伴中学来的,因此就像照镜似的,把自己与别人做比较,相互模仿学习和评价对方的行为。孩子在这一阶段体验到了什么性质的交往关系,会帮助他更好的认识自己和认识别人,从而会对他的人格发生长远的影响。

二、培养幼儿与同伴积极交往的能力

幼儿之间的交往伙伴,有一定的选择倾向,如有的小朋友本来是邻居,由于平时接触机会多,所以在幼儿园里两个孩子的交往也较多,所以他们的玩耍排队看书游戏也常在一起,于是成了交往频繁的朋友。在他们能交流的小天地里,没有其他人影响,在思维发展的同一水平上,他们有着自由表达情感的独特方式。有一些幼儿由于某些方面发展较好,常常得到其他幼儿的信赖或老师的表扬,于是在幼儿群体中的,具有一定的威信,这些幼儿也容易被其他幼儿亲近选择为朋友的对象,那些思想活跃活泼开朗的幼儿常常能找到游戏的伙伴,交流过程中,常能得到一些新鲜的意见。而那些智力发展较迟缓,不善表达不善沟通的孩子往往游戏伙伴单调贫乏,作为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和教师在组织幼儿和日常活动中,就要留心观察幼儿的行为,随时随地调节幼儿伙伴的对象,使幼儿在集体中,能积极与同伴交往。这样不但使他们与人交往的心里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从别人那里得到了经验,促进了发展。我在平时组织教学活动和游戏中,注重为孩子提供交往机会,多与幼儿交谈,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给他们安排一定的时间空间,游戏材料,提供注重过程的游戏,在幼儿游戏时,老师把干预降低到最低限度,另外创设活动区域,利用角色游戏增强幼儿与同伴交往合作的能力,如通过开展“娃娃家”,“小商店”“理发店”“动物园”“菜市场”等角色游戏,以强带弱,让性格开朗的孩子多和内向的孩子接触,让他们在自由宽松的环境里的环境里玩有所学,玩有所乐,玩有所得,取长补短互相影响,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增加幼儿的群体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师要积极参与,注意引导

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教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能,带动幼儿的激情,激发他们活动交往的愿望,对那些具有攻击性孤独不合群的孩子的孩子的消极行为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和矫正,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调节自己的行为,与人友好相处。正如米德所说,儿童也是在冲突挫折和面临问题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儿童的能有机会解决的自己的问题,就是对他们正获得的社会技能和态度和价值及其效果进行检验。

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篇4

首先, 要为幼儿提供相互交往的机会和条件。同伴间的相互交往能为幼儿提供改变自身行为的动力, 能为幼儿的观察和模仿提供机会。因此, 教师要注意给他们安排一定的时间、空间, 并准备丰富的游戏材料, 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和游戏, 从而促进幼儿间的交往。节日活动是提高幼儿交往能力的最有益的活动之一。特别是要充分利用“六一”儿童节, 因为“六一”儿童节是全世界儿童的节日, 这一天是属于他们的。为了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我们应当把这天传统的表演节目改为开展一些趣味游戏活动, 让大班、中班和小班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参与到游戏中去。这样, 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在一起活动, 无拘无束的他们会感到特别有趣, 无形中幼儿们既扩大了自己的交往范围, 同时又享受到了节日的快乐, 并体验到交往的乐趣及同伴之间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愉悦心情, 这有益于发展交往能力。

其次, 观察幼儿在交往中的表现和特点。每个幼儿都会有自己的天性和特点, 教师要抓住幼儿总体的行为倾向和典型的性格特征, 看他们在交往中谁的行为消极, 谁的行为有攻击性, 谁的性格较孤僻, 谁能进行成功的交往。同时, 要特别注意捕捉幼儿的闪光点, 从而发挥他们的特长, 扬长避短, 树立其自信心, 为幼儿交往创造良好的心理基础。

再次, 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教师在了解每个幼儿的交往能力后, 应当运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幼儿学习如何与人交流, 以逐步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教师可有意识地将交往能力差或行为不当的幼儿与交往能力强的幼儿组织到一起进行游戏, 使前者通过模仿而改进交往技巧。另外还要多开展角色游戏活动, 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角色游戏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意愿, 模仿成人劳动和交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 它是幼儿进行自我教育、自我培养、承担社会角色和遵守社会行为规范的一种教育活动, 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来的角色行为是对社会规范的认同。通过角色模仿, 不但能够强化幼儿的角色意识和角色规范, 而且能迁移到幼儿的日常行为中, 为幼儿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最后, 鼓励幼儿自己解决交往中产生的问题。幼儿在交往中往往会发生一些矛盾和冲突, 教师可指导幼儿讨论并采取更适当的行为选择, 启发他们更好地理解其行为结果。在这基础上, 教师要培养幼儿在离开成人的情况下, 学会自己解决交往中发生的问题, 引导他们友好相处, 不断提高交往能力。

议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篇5

【关键词】幼儿;交往能力;分享

幼儿的交往能力对他们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分享活动。通过分享活动,使幼儿学会能与同伴主动交往,友好相处,互相帮助,团结合作,养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设立“分享日”

教师根据季节、主题活动的开展、幼儿在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在一周中设立一个专门的分享日,让幼儿从中能够懂得如何跟伙伴交往。

(一)玩具分享日:孩子本身有喜新厌旧的心理,自己的玩具玩时间长了就玩腻了,举行玩具分享日,幼儿将自己家里的玩具带来,与同伴进行自由交换。孩子们不仅让自己的玩具再次发挥了功效,还利用旧玩具换了自己喜欢的新玩具。幼儿要跟自己的伙伴进行书面记录约定。我们教师制定出玩具互换表,幼儿从互换时间、互换玩具的名称、互换人、归还时间进行记录。能力强的幼儿会用汉字记录,对于能力弱的幼儿,他们可以通过自己想出的办法,用各种符号来标记。只要彼此能看明白对方记的“小火箭”和“大象”的图画是什么意思就行。孩子们都能遵守自己的承诺,准时履行自己的约定。这样会让孩子不仅产生一种因分享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还可以增强幼儿的责任意识和守约意识,锻炼幼儿之间的交往能力。

(二)阅读角分享日:我们结合幼儿园开展早期阅读特色,尽量加大幼儿的阅读面,丰富幼儿的阅读量,这一天我们安排幼儿把自己从家带来的书放在阅读角。以“向您推荐”的方式,由推荐幼儿和家长共同提出问题,与其他幼儿产生互动,进行阅读交流。幼儿之间共同分享阅读的经验与快乐,使他们的交往能力得到发展。

(三)快乐情感分享日:在日常生活中,时时都有幼儿感兴趣的事物让他们情不自禁的想表达自己快乐的心情。节日是幼儿最期盼的日子,“六一儿童节”“元旦”“新年”等等。幼儿利用各节假日,都会外出旅游。我们为幼儿举办提供一个展示的舞台,让他将自己的外出游记的照片布置成摄像展、还有自己的见闻和趣事以口述日记、画画剪贴的方式向全园幼儿展示。通过一个幼儿的讲解,全园的幼儿犹如身临其境。真的看到黄山的美景,真的听到那么多的趣事。

二、举办“分享会”

大班幼儿的能力都很强,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会向我们老师提出要求,为鼓励幼儿积极的社会性交往,我们定期举办幼儿的分享会。

(一)生日会:大班幼儿由于在幼儿园是最后一年了,他们都希望自己在幼儿园的最后一个生日,能和小伙伴一起度过。在“生日会”上,蛋糕将成为小朋友共同分享的物品。老师在主持“生日会”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分享的机会。如老师在请大家唱完生日歌、说完祝词之后,就可请“小寿星”简要谈一谈成长中值得分享的故事。然后,请“小寿星”为大家分发生日蛋糕,这是小朋友共同期待的时刻,在这一时刻,大家分享食物,体会着过生日者快乐的心情以及由分享带来的乐趣。通过举办生日会,幼儿可以体验快乐的社会性交往。

(二)故事会:每个幼儿的童年都是在经典故事的伴随下成长的,尤其到了大班,幼儿不仅有听的需求还有讲的欲望了。我们就为幼儿举办了故事会。在“故事会”上,孩子们都希望能在同伴面前展示自己,当听到同伴们的掌声,幼儿都会主动的回家阅读图书,以便有新的故事与同伴分享。我很还会评出“故事大王”“最感人的故事”“最具表现力的幼儿”“语言最生动的幼儿”等等。幼儿还互相点评,选出“最佳评委组”。所以孩子们为了保留自己精彩的演讲,就会回家阅读大量的故事,有的从家里找来一盒空白录音带,把它录下来。侯汗青小朋友对于故事《小猴子打电话》,简直讲得惟妙惟肖。大家都称她为“美猴王”。久而久之,“故事会”成了孩子们最期待显示的时刻。幼儿在分享故事的过程中,快乐、自信、健康的交往着。

三、“三分钟”分享

就是每天为幼儿提供短暂的几分钟专门开展分享活动。在这一时间段,幼儿尽可能地把自己拿手的歌曲、舞蹈、诗歌、谜语、故事、笑话等分享给其他幼儿。这样的分享活动可给每个幼儿更多精神上的分享机会,让他们尽展才华。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幼儿大胆表现自我的能力,增强幼儿与同伴交往的自信。

四、家庭中的教育分享

我们与家庭(社区)建立起新型的合作伙伴关系。为幼儿吸收分享精神提供了多方的信息。具体方式如下:

1.定期开展相关内容的家长讲座,如“如何使孩子学会分享”。

2.每月出好一份相关内容的家园小报,如“怎样培养孩子关心他人”“他需要帮助”等。

3.利用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幼儿分享品质养成”的重要性。

4.家长观摩幼儿园的半日活动,从中分享教师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技能和教育经验。

5.举办家教经验交流会。

6.引导家庭之间自由结伴,形成家庭友好小组,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充分发挥孩子与孩子、孩子与家长之间的分享方面的互动作用。

通过教师适当的给予幼儿引导,在主观上让幼儿产生分享的内在动机与愿望。通过幼儿的分享行为,来发展幼儿与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为幼儿进入小学做好准备。

五、从各方面入手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分享是以语言能力为基础的,但有些幼儿语言能力较低,甚至 “沉默寡言”,影响了幼儿之间的分享。这时教师应善于把他们安置在自己周围,和他们亲近,抚爱他们,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话语,跟他们说话,使幼儿在感情上得到满足,幼儿也就逐渐产生了说话的愿望。此时教师要抓住时机,发展孩子们的说话兴趣,使他们有话愿意说,有事愿意讲。对于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找原因针对性的指导他们:要耐心等待幼儿把话说完,给他充分的时间来表达。经过训练,很多幼儿的说话能力快速提高,乐于并能够与他人分享。

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正如陈鹤琴的“五指活动论”,发展幼儿园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展幼儿的经验,为幼儿语言的发展提供条件。幼儿有话语权,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权力,充分为其创造机会,敞开心扉随时接纳孩子,真正实现教师与幼儿之间心灵的沟通,同时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为幼儿营造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化,让幼儿处在宽松、和谐自由、充满童趣的环境中,让孩子自由地探索、尝试、犯错、被纠正,在师幼互动的文化氛围中,师幼双方都能自由地表达和交流,彼此听到对方的“声音”。

参考文献:

[1]李雨涵.论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2.10.

浅谈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篇6

一、学会观察理解幼儿, 创设宽松交往环境

1. 观察理解幼儿, 因势利导

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 他们的生活背景和个性特点各不相同。作为教师就应该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做个有心人, 用心观察孩子面对不同的人和事所表现出来的情绪状态, 行为取向。留心并发现有哪些幼儿在人际交往中是孤立的、不合群的, 哪些幼儿是积极的、有影响力的或者是富有攻击性的。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 自我封闭型的孩子, 教师就应该以自身的热情去感染他, 可以采用捕捉兴趣点、放大优点等方法, 让孩子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注和肯定, 从而不断积累成功体验, 增强自信。

2. 树立教师形象, 创设宽松交往环境

在幼儿园里, 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教师对孩子的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孩子交往能力的发展。教师和蔼可亲的形象是让幼儿放松的第一良药, 让幼儿打消顾忌, 把对父母的依恋转移到教师身上, 把对爱和安全需求放到教师身上, 适应幼儿园集体, 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至关重要, 教师亲切和蔼的态度, 可以诱发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 才能尽可能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声赞许、一次抚摸、一个拥抱等, 都能给孩子带来莫大的安慰和鼓励。因此, 教师更应该细心地解读孩子, 了解他们的内心需求, 决不能把教师的教育意图强加给孩子而不顾他们的情绪状态、认知水平和情感依托。我们必须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引导方式, 要在满足孩子自身心理需求的基础上, 逐步引领他们走出自我封闭后与周围生活中的人和事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 继而形成交往能力。因此, 教师应深入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情感需求、行为特征、个性特点, 在顺应孩子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把握适当的时机对孩子进行交往能力的培养。

二、选择适宜幼儿的游戏, 创设文明交往平台

1. 在活动中教师及时诱导幼儿使用文明用语

在幼儿活动中经常会有孩子与同伴之间出现争执和纠纷, 这时, 教师应该及时引导幼儿礼貌的解决问题, 让他们懂得一个人没有礼貌是受别人喜不喜欢的最大区别。在日常活动中, 我不仅利用故事、儿歌、游戏等让幼儿学习礼貌用语, 还利用自己言传身教, 潜移默化的来影响幼儿。让幼儿了解礼貌文明的重要性, 感受礼貌用语的“美”。每天早上, 我在教室门口迎接幼儿的到来, 亲切和蔼主动与幼儿打招呼“早上好”让孩子在和老师打完招呼后进入教室;在上课或活动中, 与幼儿平等交往, 注意使用“请”“谢谢”等礼貌用语, 如在每次一个幼儿帮完另一个幼儿之后, 会说“不用谢”, 久而久之, 孩子就能有意识地用礼貌用语来交往。

2. 选择适合幼儿的游戏

要从幼儿感兴趣的角度入手, 选择适合本年龄组幼儿的游戏玩法, 同时查找不适合的地方, 共同帮助改进, 确立了更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开展的民间游戏。孩子们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 能很好地认识客观事物、结交新朋友, 进而提高自己认知客观世界的能力, 从而为今后的发展储备能力。进入大班, 孩子们竞争意识逐渐增强, 所以在活动中, 我们都会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 设计不同难易程度的内容, 进行游戏。孩子可以自己选择, 以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也可以挑战自己, 即使不成功, 他也不会感到挫折。在游戏中, 孩子们逐渐学会等待、独立、合作、公平、诚信等最基本的美德, 更能照顾到每个孩子, 满足他们自身的特点, 更重要的是给他们更多自由的空间进行发展。

三、培养幼儿交往兴趣, 提高正确交往能力

作为一名老教师, 要善于运用新的教育观和儿童观组织各类活动, 克服老师包办代替的现象, 克服重知识轻能力, 重教学轻游戏的现象, 坚持为幼儿创设自主活动、自由交往的时间和空间, 让幼儿在宽松、和谐、友善的群体氛围中体验集体的温暖, 感受人与人和谐相处, 友好交往的温馨和快乐。我们坚持每天晨间让孩子把自己的新鲜见闻与同伴交流, 让孩子有与别人交流的话题才能有交往的可能;在自由活动时, 我们鼓励孩子自由结伴玩游戏、交换玩具、表演节目等, 让孩子学会和不同的人合作交往;在轮流做值日生的过程中, 我们引导孩子学会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表现, 让孩子懂得要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要主动为别人着想;在学习活动中, 我们安排了许多分享交流的机会, 设置了合作互动的环节, 让孩子在积极主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积累多种经验, 获得整体协调发展。

2. 将交往能力的培养作为活动的核心要素设计主题活动。

日常生活中的有机渗透和随机教育使孩子们之间建立了友善亲密的同伴关系, 他们能积极主动地与自己熟悉的老师、同伴、亲人交往, 语言表达能力、个性心理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孩子普遍表现出情绪稳定愉快、待人热情友善、交往积极主动的行为特征。为了让幼儿更好地适应环境, 了解和亲近周围生活中的人和事。我们坚持每月设计组织一次专题性活动, 旨在扩大孩子的活动空间、增加孩子与人交往的机会、提升幼儿与人交往的能力。

四、加强家园联系沟通, 同步培养交往能力

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培养不是幼儿园单向进行的, 需要得到家长的统一教育和配合, 才能做到最好。

1. 开展一系列活动, 使家长了解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定期召开家长会, 向家长介绍培养幼儿社会交往的重要性, 各个阶段研究的教育内容以及家长应配合的工作。让家长认识到他们的行为榜样作用对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能力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尊重幼儿的个性特点和自己的选择, 如果孩子处在一个没有爱心的家庭, 他们根本体验不到被爱的感觉, 又怎么能去爱别人呢?可见拥有爱心才是交往的第一步。家长切不可把孩子间的一些争执等同于成人之间的矛盾, 要让孩子在争论中慢慢体会与人交往、和谐相处的一些基本道理。家长要及时向老师反馈孩子在交往中遇到的点滴事情, 以便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

2. 指导家长带孩子走出家门, 走向社区、走向社会、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做父母的应尽可能创设条件让孩子结识更多的朋友。除了允许、鼓励孩子去邻居家串门, 与邻家孩子共同玩耍, 还可有意识地把住在附近的小朋友邀请到家里来。

总之, 要提高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交往能力的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近的过程;也不是光凭说教就能达到目的的, 而是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 为孩子创设各种交往环境, 并进行细心指导, 一点一滴中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只有这样, 才能结出累累硕果。只要我们给以足够的关注和有益的指导, 幼儿的交往意识和能力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为孩子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交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一个人的交往能力常常会决定他的才能是否被社会认可。那怎样使幼儿积累交往经验, 为将来正常地进入社会, 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幼儿交往能力培养之我见 篇7

一、从家庭、社会、幼儿园三方面培养幼儿对交往能力的认识, 提高教育的自觉性

对于一个人来说, 社会、幼儿园和家庭是三个不可分割的交往环境, 当一个孩子来到世上, 做父母的无不希望孩子尽快立足于社会、适应于社会;在幼儿园要提高幼儿交往能力必须组织幼儿交往活动, 首先要解决教师思想上的一些模糊认识。有人认为幼儿园范围小, 天天见到的就是这几块地、几间房和几十个十分熟悉的面孔, 幼儿可交往的对象太少;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形式大都是集体活动, 统一要求, 统一内容, 幼儿交往机会太少, 幼儿年龄小。直接参与社会生活的机会不多, 交往的渠道太窄等等, 这些都是开展幼儿活动的思想障碍。为此, 通过学习新纲要, 增进对提高幼儿交往能力重要意义的认识, 并不断提高教育的自觉性、积极性。

二、拓宽幼儿交往的渠道, 丰富幼儿交往活动内容

幼儿思维是具体形象的。因此, 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友好交往教育时, 就要把启发引导作为经常性的方法贯穿始终。不断强化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促进幼儿社会化的目标意识, 就能尽可能拓宽幼儿交往的渠道, 丰富交往活动的内容。因为环境是可以被人充分利用和创设的, 群体中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以学科教学为主体, 为幼儿提供交往机会。幼儿年龄小, 是非观念差, 而且好模仿。根据这一特点, 我们可有意识地通过表扬、奖励等方式, 使孩子树立自信心;提供机会, 学习交往技能。常有家长说, 他们的孩子胆子怯懦, 和小朋友在一起时表现退缩, 不主动, 见到生人不肯打招呼等, 主要解决方法是:为幼儿提供交往机会, 引导其学习交往技能。如请邻居或朋友家的孩子来家里玩, 或带孩子一起到公园里玩, 放手让他们尽情交往, 并在相互交往中提高交往能力;在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中, 培养幼儿交往能力和协作精神。交往能力和协作精神是社会性的核心, 在幼儿阶段, 这种社会性的培养, 主要是通过游戏活动实现的。我们首先充分利用一切空间规划活动角区, 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游戏, 让他们通过区域间联系和角色的扮演加强交往和合作。其次, 形成良性师生互动关系。教师的人际交往模式对幼儿的社会性的发展具有直接的示范功能, 再次, 指导扮演社会性角色。社会性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取决于幼儿能否成功扮演适应一定社会规范或要求为标尺的角色, 扮演角色可以帮助儿童设身处地地体验角色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地位、责任、义务、权利等等;在广阔的社区环境中, 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社区既是幼儿园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据地”, 更是幼儿社会化的第三课堂。幼儿来自一定的社区, 又必然走向一定的社区。其社会性的品质可以在社区的大千世界中经受检验、磨砺。我们充分利用这些社区资源, 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社交活动, 从而加速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家庭是幼儿社会化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幼儿社会化的首任老师。特别是双休日, 幼儿有更多的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 所以家长的作用不可忽视, 我们幼儿园经常采用多种形式做好家长工作, 争取家长配合。

三、强化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促进幼儿交往的主动性

从幼儿的交往活动我们可以看出, 幼儿是交往活动的主体, 他们从自己的兴趣爱好或某种愿望出发,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和他人交往, 只有这样, 幼儿的交往能力才能真正提高。我们知道, 教师在交往活动中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于:为幼儿创设相互交往的教育环境, 设计丰富多彩的便于幼儿交往的教育活动, 提供交往必需的材料, 引发幼儿交往的内部动机;以朋友或以角色的身份, 参与幼儿的交往活动, 有意识地与个别幼儿交谈, 帮助和指导能力弱的幼儿获得交往的成功, 耐心倾听幼儿的谈话, 并适时给予提示, 并以自身的热情、礼貌和交往艺术, 给幼儿以积极的暗示;同时在幼儿交往过程中或交往结束后分别给予恰如其分的积极性的过程性评价等等。在幼儿交往活动中教师应永远是他们的朋友和促进者, 任何强加给他们的言行或干涉都是不应该发生的。

总而言之, 只要我们教育者把交往的自主权交给孩子, 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 并为之坚持不懈的努力, 一定能使每个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都得到提高, 作为个体只有学会交往, 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 作为一个国家只有学会交往才能永远自主自强于世界东方。

摘要:早期教育目标的建构应从人类个体本性出发, 其教育的内容必须适合个体发展的实际水平, 并注意充分挖掘儿童的潜在素质。从家庭、社会、幼儿园三方面对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认识, 提高教育的自觉性, 拓宽幼儿交往渠道, 丰富交往活动内容, 强化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促进幼儿交往的主动性等方面来探索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略谈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 篇8

现代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 因而被父母视为“小皇帝”、“小公主”, 幼儿之间的语言交往互助行为更为少见, 多见的是孩子自私自利、霸道、专断行为等。他们既缺乏语言交往意识, 又缺乏语言交往能力, 不会协商、不会语言交流, 在发生矛盾的时候, 往往采用告状和攻击性行为解决;在别的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 也不会有意识地帮助别人, 而是不予理睬;而且幼儿语言交往意识及语言交往能力发展与幼儿年龄增长成正比:年龄越小的幼儿语言交往意识越薄弱, 语言交往越少, 语言交往成功率越低。在对诸如此类的行为做了大量的观察、调查与了解后, 我发现大多数孩子存在这样的情况是以下因素导致的:

以自我为中心现象。现在的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 他们集长辈的疼爱于一身, 一般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久而久之, 有的幼儿心目中只有自我, 毫无旁人。如分配玩具时, 幼儿各自抢一大堆, 自管自玩:外出散步时两人拉手, 走得快的根本不管走得慢的是否能跟上。这种缺乏语言交往精神的行为, 对于他们将来的发展是很不利的。

语言交往机会的缺乏。因社会大气候的影响, 如今的生活水平提高了, 人们的居住环境改善了, 大多以独门独户为主, 隔绝了幼儿与外界接触的机会, 电视机、游戏机等现代化家用电器代替了孩子们的游戏时间, 使得现在的孩子缺少共同成长的伙伴、榜样, 似乎没有与人分享、商量这些概念。而家长们忙于工作、生活, 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陪孩子、教育孩子。所以孩子在与同伴语言交往的过程中更以自我为中心, 更难谈得上与人语言交往。

语言交往意识的淡薄。在一些幼儿遇到困难的时候 (如搬不动积木、不知道怎样搭建等) , 不知道求助别人或老师, 大部分孩子只是个人玩个人的, 只有很少的幼儿能以语言进行交往完成一件事情。还有的小朋友因为想玩一件玩具, 不知怎样和别的小朋友协商, 只好用攻击性行为解决。

兴趣是推动幼儿探索和学习的最实际的内部动力。那么, 如何培养幼儿对语言交往的兴趣呢?就是要珍视孩子的好奇心, 让幼儿感觉到与人语言交往是一件有趣的事, 激发幼儿尝试与人语言交往的欲望, 帮助幼儿克服不良心理, 大胆与他人语言交往, 从而使幼儿喜欢与同伴进行语言交往, 对与同伴语言交往保持一种持续的兴趣, 为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奠定基础。部分幼儿已初步有了语言交往意识, 而在一日生活中, 幼儿一同游戏、学习的机会是很多的, 教师可以多创设幼儿语言交往的机会, 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语言。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无论是语言还是数学、音乐、体育活动等, 每一个活动几乎都为幼儿的语言交往提供了可能, 我在各项活动中积极创设语言交往条件, 渗透语言交往教育, 逐步让幼儿的语言交往行为由被动型转向主动型。

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语言交往能力是又一条重要途径。为了提升他们的经验, 我鼓励他们相互语言交往, 构想主题, 一起协商建构大的作品。于是他们有的尝试结伴搭动物园, 有的结伴搭长城, 有的结伴搭公园……孩子们对于能够自己创设主题, 并根据主题进行语言交往建构很感兴趣。

如果说树立语言交往意识、营造语言交往环境是幼儿学习语言交往的前提与基础, 那么, 探索语言交往方法就是幼儿学习语言交往的关键。幼儿可能会在不需要语言交往的情景中自发地表现出语言交往行为, 也可能不知如何进行语言交往。那么, 刚开始就需要教师教给幼儿语言交往的方法, 指导幼儿怎样进行语言交往。

首先, 学习语言交往的语言。任何交往的第一步都离不开语言交流, 因此, 当幼儿参与到语言交往活动中时, 必须使用一些礼貌邀请语或商量用语:“我和你一起玩, 好吗? ”“你愿意到我们一组来游戏吗?”“我有个建议……你们同意吗?”“试试我的吧。”“借我用一下, 好吗? ”“可以吗? ”语言交往性的语言可以为幼儿的语言交往行为做好铺垫。掌握了语言交往性语言后, 幼儿的语言交往行为就会增多。

其次, 学习语言交往的分工搭配。针对情况, 我们一方面组织幼儿参观成人的劳动, 了解语言交往中的分工, 另一方面在活动之前, 引导幼儿围绕活动主题展开讨论, 怎样分工、语言交往才能更好地开展活动, 让幼儿在讨论中学习怎样与人协商、怎样表达自己的意愿, 从而明确分工的意义,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语言交往。

再次, 学习处理语言交往中的问题或矛盾。矛盾是推动事物前进发展的动力, 同伴之间在语言交往过程中出现问题或矛盾并不可怕, 关键是怎样解决它。因此, 教给幼儿一些语言交往技巧是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 教师要努力营造宽松环境, 促进幼儿之间融洽关系的发展, 减少限制性要求, 多使用鼓励性语言, 避免师生关系紧张。

幼儿之间的语言交往常常会带来积极愉快的结果: 活动成功, 事情做成, 增进友谊, 这对巩固、强化幼儿语言交往行为进而产生更多的语言交往行为是极为重要的。但幼儿常常不能明显地感觉到, 因此, 我们可以开展一些谈话活动, 如“我的好朋友”、“我喜欢的人”等, 让幼儿评价同伴, 并说明理由。让孩子看到同伴因为语言交往而受到欢迎的成果, 体验语言交往的快乐, 激发幼儿进一步语言交往的内在动机, 使语言交往行为更加稳定、自觉化。教师在对幼儿语言交往后的结果给予肯定和激励的同时, 对语言交往不好的幼儿不仅要给予肯定, 更要鼓励, 以免对语言交往对方产生抱怨情绪, 从而挫伤继续语言交往的积极性。

幼儿合作与交往能力培养的策略 篇9

一影响幼儿合作及交往能力的因素

关于幼儿合作以及交往能力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 其中幼儿的社会认知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根据相关研究表明, 幼儿的自我中心意识对于幼儿的合作能力以及交往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也会对幼儿和他人的交流合作产生影响, 在幼儿的情感以及性格方面也占有很大的成分, 幼儿的合作以及交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合作者的认识程度, 另外幼儿的自制力方面也会对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产生影响。再者就是如果幼儿由于缺乏交往的技能以及策略, 那么对于他们的合作交往能力也会形成障碍, 而性别以及年龄的因素对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也可以产生影响。这些主要是个体的影响因素。

在群体的影响因素方面主要有幼儿和同伴的关系。还有就是家庭方面的因素, 幼儿受家庭和父母的影响比较深刻, 有研究表明, 父母的审美价值和幼儿交往合作就呈现出正相关。同时还有幼儿园教育方面的因素, 幼儿如果对教师的态度比较消极, 那么在沟通上就需要进一步的加强。

二培养幼儿合作及交往能力的策略

对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的培养要从多个方面进行, 首先要创设交往合作的情景以及环境, 这也是培养幼儿在这一方面能力提升的基础。幼儿教师要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幼儿进行组织, 来完成一些游戏以培养他们的兴趣, 如用积木搭建成一个造型, 或者是画画, 或将幼儿分成小组来合作完成游戏。这样的方式能有效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在交往以及合作的能力上能有效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要将合作和交往贯穿到整个游戏活动中, 来对幼儿的合作能力进行锻炼培养。对于年龄不同的幼儿, 要能够打破班级的界限, 让他们和不相同年龄的幼儿进行合作, 在合作交往的环境以及情境中完成任务。

另外, 幼儿合作交往的情感体验要得到有效的强化, 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在日常活动中, 对幼儿要仔细地进行观察, 要能够用理解及分析的眼光来对待幼儿, 对幼儿的心理要能够积极地疏导, 让幼儿保持健康的心理。幼儿教师的微笑、赞许的目光以及温柔的话语能够使幼儿在心理情感上得到体验, 这样更能促进幼儿的心理情感的增长, 会在合作以及交往能力上得到有效的加强。还有就是对于幼儿的合作以及交往能力的培养主要还是在园内进行, 所以对于幼儿园的资源要能够加以充分的利用。如在结构区进行玩具投放, 教师可以将积木按难易的程度进行摆放, 从而有效地引导幼儿合作能力上提升, 在合作的过程中再引导交往, 使幼儿自信心得到增强, 在这一交流合作的氛围中完成游戏任务。

再者就是要能够对家长资源进行利用, 这主要可以通过亲子合作表演来完成, 如表演哑剧、童话剧等, 这样能够在合作能力上得以提高, 能够让幼儿在合作过程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角色游戏的开展来提高幼儿在合作交往方面的能力, 将幼儿分配成不同的角色, 将一个个的角色性质进行大致的讲述, 从而使幼儿能够对社会的一些内容进行了解认识, 并积极地引导他们合作和交往, 增加幼儿之间的亲密感。最后就是教给幼儿合作交往方面的能力, 如在游玩时创造交往的机会, 为幼儿做一个好的榜样, 帮助幼儿解决问题, 尤其是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能够得到有效的加强。

三结束语

总之, 幼儿合作交往能力方面的培养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分析, 要多角度的分析才能够全面了解幼儿。对幼儿的合作与交往能力培养要以鼓励为主。

摘要:在中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 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以及交往能力, 对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格外重要。本文就当前幼儿合作能力以及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探究, 希望通过研究对实际工作带来帮助。

关键词:幼儿,合作能力,交往能力

参考文献

[1]冯文全、杨宁宁.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的开发与利用[J].现代教育科学, 2014 (3) :45~47

[2]刘聪颖.浅析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幼儿教育[J].学周刊, 2014 (5) :66~67

幼儿交往能力培养 篇10

一、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有其重要的意义

1.手的活动能促进大脑的发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活动(包括智力活动)是大脑的机能。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創造能力的强弱都取决于其大脑的机能是否成熟与发达。让幼儿多动手就能促进大脑很大一块区域的发展,当幼儿双手活动时,指头上的神经细胞会随时将信息传到大脑,因而加强幼儿手的活动是开发大脑潜在机能,培养创造性的重要环节。

2.手的活动能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我们曾经教过一位名叫华华的小朋友,他本来具有很好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只是他不善于表达自己,没办法用语言流畅地表现他的创造力,给人一种愚笨的印象。针对华华这样的表现,我们训练他用自己的巧手来表达他的思维与想象,让他动手做一些手工,这样就可以避免其言语能力差带来的缺陷,他的创造力可以充分的发挥,从而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赏识,并能不断的发展。

3.手的活动能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敢想敢干的大无畏精神和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从小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不仅让幼儿获得表现自己的创造力的机会,还可以使他对自己的聪明才智产生足够的信心,养成他敢说敢干的精神和坚持到底的顽强意志,这些幼儿今后的发展将有深远的影响。实验证明,聪明的孩子与其从小酷爱手工活动不无关系,曾荣获192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科学家尼尔斯 玻尔,他在科学研究中的表现出的敢思、敢说、敢干精神和自信、顽强的态度与他在童年所受的家庭训练以及他从小热爱手工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呢?

二、家长的榜样作用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手段

1.家长的行为对幼儿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孩子是成人的-面镜子,孩子的很多行为都喜欢模仿成人。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会深深地打动孩子的心。如果孩子处在一个没有爱心的家庭,他们根本体验不到被爱的感觉,又怎么可能去爱别人,这样,孩子在交往中就很可能会产生障碍而最终导致失败。可见,拥有爱心才是交往的第一步。另外,家长切不可把孩子间的一些争执等同于成人之间的矛盾,不要大惊小怪。要让孩子在争论中慢慢体会出与人交往、和谐相处的一些基本道理,由此使孩子学会如何去面对交往上的小小挫折。

2.家长要带孩子走出家门,寻找交往对象

由于现代家庭大多居住在楼房里,很少与周围邻里来往,再加上家长工作繁忙,与亲朋好友交往常以通讯形式进行。幼儿几乎没有与外人交往的机会,逐渐地孩子习惯了一个人单独玩或只与父母玩,不容易融入群体中。可让人忧虑的是,家长却还认为孩子的表现是乖、听话,不认为这种失去与人交往愿望与兴趣的表现是有害于幼儿的,它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很大的障碍。对此,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创造与他人交往的条件与机会,多带孩子走出家门,和同龄人在一起,和小朋友们在一起,多和别人打交道,让幼儿在一次次的交往中受到锻炼。

三、幼儿园教育是培养孩子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

1.教师要给孩子提供、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孩子年龄虽小,但都渴望有自己的朋友,由于孩子自身的年龄特征,在交往时,他们不善于用身体语言表现自信和友好,有时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喜欢和别人推推打打,反而引起小伙伴的反感,让人不愿和他交朋友,教师要针对情况,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教师可在各种游戏中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交往,学会合作,探索出一些交往的技能。如在音乐游戏“好朋友”中,幼儿边找朋友边对朋友进行积极评价,使双方相互了解,增进友谊。结构游戏中,我们应着重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在建构的同时,促进相互交往、共同合作的能力。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看表演等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朋友的真正含义,让幼儿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朋友,使幼儿懂得真正的朋友应该互相谦让、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心里要想着朋友,这样,别人才愿意和你交朋友。

2.教师要做孩子的朋友,随时关注和指导幼儿的交往行为

和每个孩子做朋友是教师的职责之一,教师要尊重理解幼儿,常把微笑挂在脸上,让幼儿时刻感到“老师是爱我、喜欢我的”,使幼儿在爱和喜欢的氛围中拥有自信,产生交往的愿望和需要。反之,如果幼儿处在冷漠的环境中,则会对人漠不关心,出现交往上的不良行为。另外,教师要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幼儿,及时给幼儿以指导,引导他们主动去交往,对文明正确的交往行为,教师要适当地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不当的交往行为,教师要找出原由,进行随机教育,把他们引向交往的正确方向。

幼儿交往能力培养 篇11

关键词:幼儿,社交能力,独立思考

幼儿正处于模仿塑性的关键时期,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 需要通过耐心的引导、细心的呵护、正确的指导等过程, 帮助幼儿“模仿”社会交往过程, 提升幼儿社会交往的能力, 为幼儿今后健康地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有耐心地加以引导

在幼儿教学中, 耐心是极为重要的。有些教师或家长容易生气, 认为孩子连最基本的生活常识都不知道, 连他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都不会做。以成年人的眼光和标准去要求孩子很不合理, 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所以应该有耐心, 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他们的想法和生活。例如, 幼儿之间闹矛盾不可避免, 在玩滑梯时为避免争抢, 教师应把幼儿分为若干组, 每组都选出一个小组长, 哪一组表现得好, 就奖励一朵小红花。因为在课堂上刚讲过谦让和友好共处, 小组长为维持好内部秩序, 会在一起商量玩的顺序。最终选择剪刀石头布定输赢编号的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 轮流在滑梯上玩。在等待中的小组为了得到小红花, 很重视内部团结, 有人开始出主意做别的游戏, 以至于到后来每个小组都聚在一起开心地玩耍, 反而没有人去争抢滑梯了。教师鼓励某组幼儿加入其他组的游戏, 双方组长都怕会引起矛盾, 还模仿动画中约法三章。放学时, 教师让幼儿总结心得, 多数都赞成“友好相处、愉快玩耍、不争抢、不闹矛盾”这些说法。中班幼儿已经有一定的自控意识, 并且开始学会为他人考虑, 所以应该引导他们如何避免矛盾。就如前面所言, 最好让他们自觉感悟, 如此养成的习惯才深刻。即便偶尔犯错, 让他们联想过往场景, 也要比纯粹的理论教育效果好。

二、家庭与幼儿园配合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场所, 双方应该多多交流, 在家庭中融入学校氛围, 在学校融入家庭场景。例如, 在幼儿园学习了“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回家后父母也可以陪孩子练习。在孩子做完作业后, 夸赞他们很棒, 奖励一个吻;让孩子帮帮小忙, 如搬个板凳, 要对孩子说谢谢;陪他们看动画片, 若有值得学习的情节和内容, 可与幼儿练习交流。周末假期, 可带着孩子外出, 去超市、广场、饭馆, 学会跟服务员说谢谢, 学会跟清洁工说您辛苦了。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独苗, 在家被溺爱, 而父母常会放纵他们。幼儿园和家庭交流后, 可设置同样的场景。比如在家吃饭时, 幼儿可能会强行占有饭菜, 不让其他人碰;吃东西喜欢吃大块和完整的, 但又吃不完, 造成浪费。教师不妨在课堂上做游戏发糖吃, 通过引导矫正他们的坏习惯。或者模仿各种社会交往情境, 锻炼他们在不同场合, 如何应对各种不同的人。比如, 设置医院看病的场景, 找学生扮演医生、护士、病人等角色, 让医生分析如何安慰害怕打针的病人;设置外出旅游的情境, 分角色扮演走散的游客、陌生人、警察, 让幼儿在与社会交往时, 树立起防范意识, 不单独和陌生人做过多的交流, 如果遇到麻烦, 应寻求帮助, 而不是在原地哭。此外, 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做好模范带头作用, 给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学习环境。

三、充分利用音乐游戏

社交能力的培养有多种方法,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 游戏和音乐无疑是两种最为有效的途径。两者结合, 将起到更好的效果。如《拍手歌》, 可以让学生一起做, 加深彼此的认识, 形成愉快和谐的氛围, 让幼儿习惯于这种环境。尤其是内向的学生, 减少他们独处的时间, 可以让其尽快融入班级中, 培养其交往意识。也可以让学生两两自由组合, 改变原来的词, 如此一来, 他们既要在一起想着如何改, 改完又要一块说出, 需要极强的默契, 而这种合作意识在社交能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除了合作, 社会交往还需要具备竞争意识。可举办“抢板凳”的游戏, 随着音乐的旋律和戛然而止, 锻炼学生的反应能力。很多小朋友都喜欢这个游戏, 且做起来十分简单, 每次8~10 人, 选择欢快的音乐, 让小朋友在音乐中强化社交意识。教师和家长应抽出时间陪孩子做游戏, 如“两只小小鸭”的游戏, 既能促进父母和孩子的感情, 还能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 使其能够领悟父母的爱。

四、锻炼分析思考能力

幼儿常会依赖于教师, 以他们为权威, 不管是学习, 还是生活都认为教师说的都对。部分家长也会认为, 既然把孩子交给幼儿园, 就要听老师的话。这样固然是好, 但也有缺点, 幼儿的思想会变懒, 独立思考能力会受限。社会交往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需要学生有自己的判断力, 能够独立解决问题, 而不是做什么都要按照教师制订的标准。

为此, 教师应该经常开展活动, 锻炼幼儿分析思考的能力。如播放动画, 内容是绿草坪对城市环境的保护作用, 当一大片明亮的绿色铺展开时, 学生仿佛也感觉到了清爽。然而, 紧接着, 开始有人践踏草坪, 渐渐在草坪上踩出一条路。更有甚者, 趁着暖暖的阳光在草坪上烧烤, 丢弃了很多垃圾却没有捡。绿油油的草坪开始变得枯萎, 小草禁不住哭了起来。或者设计为在旅游地点对文明古迹、公共设施的破坏, 包括乱刻乱画、随意丢垃圾、大声喧哗等行为。让学生自己思考, 通过对动画的分析, 幼儿大都会做出正确的判断, 并给出充足的理由, 而后加以引导, 使他们在生活中也要注意, 尽量不要出现此类行为。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社会交往能力需从幼儿开始培养, 在幼儿教育中, 通过游戏引导法、技能模仿等方式, 帮助幼儿建立社会交往的雏形概念, 为幼儿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晓会.探讨家庭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影响[J].学周刊, 2015 (25) .

上一篇:强碱阴离子交换树脂下一篇:运用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