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客中提高孩子交往能力

2024-06-21

在做客中提高孩子交往能力(共8篇)

在做客中提高孩子交往能力 篇1

在做客中提高孩子交往能力

带孩子到亲朋好友家做客,可以增加孩子的社会经验,锻炼孩子人际交往的能力,这一类活动对孩子说来很有益处。但有的孩子在做客时不能和小伙伴友好相处,至使聚会不欢而散,令父母难堪。那么,应该怎样指导自己的孩子在做客时与小伙伴相处呢?以下几点请参考:

一、做客前指导孩子。

1、向孩子提出要求,明确在外做客时应有的文明礼貌举止。要让孩子知道在外面做客,和在家里做小主人不同,各家的生活习惯和规矩是有区别的,要守规矩懂礼貌,别人家的东西,未经允许不能随便拿、翻,有些事情不可自作主张。

2、给孩子介绍去做客家的`情况,特别应介绍对方小伙伴的情况和如何称呼等基本情况,如对方是哥哥姐姐要尊敬,是弟弟妹妹要爱护。

3、指出孩子之间玩耍时的注意点:小客人一定要尊重小主人的意见,要多用商量、征求的口吻,如:“好不好?”“可以吗?”“我能玩一会儿吗?”……并可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特征给予重点强调要求。如孩子平时好强,事先就要告诉孩子与小伙伴玩时要谦和、忍让;有的孩子较胆小,家长要鼓励孩子不要害怕,如“大哥哥很喜欢你,我相信你会和他玩得很开心”。

二、在做客中指导孩子。

做客过程中父母也要关心自己的孩子,不能任随孩子自己玩,放手不管。可从侧面观察孩子在与小伙伴玩耍中的情况,作一些适当的指点、暗示,帮助孩子矫正一些不适宜的言行举止。如果小伙伴之间发生了争吵、矛盾,小问题,可以在大人的提醒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如果发现是自己孩子做得不对,也可把孩子带到一边,慢慢讲道理,善意地提出批评,并指导孩子该怎么做。如需要道歉的话,也应鼓励孩子勇敢承认错误,言归于好。如果发现错误不在自己孩子,并吃了亏,大人也要心平气和地对待,告诉孩子“你没有错,但我们是客人,能谦让就谦让。”要真是没法一起玩,暂时可把孩子带开。

三、做客后及时作出评价。

对孩子在做客时与小伙伴相处时的表现要及时地评价,明辨哪些行为是好的,加以肯定;哪些行为不应该,指出为什么,今后应该怎么做,让孩子改有方向。如果孩子的表现实在令人失望,再三告诫也不听从,也可以取消下次做客机会,并明确告诉孩子“等你知道怎样做客,怎样对待小伙伴时,我们才能带你去,否则主人不会欢迎你的。”带孩子在外做客,对孩子来说是他们喜欢的活动,这样的惩罚也可作正面教育的补充手段,相信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在做客中提高孩子交往能力 篇2

一、创设适合幼儿交往的宽松的游戏环境

开放的环境应该是一种轻松、随意、无拘束的氛围。在这个环境中, 我们教师有意识的鼓励幼儿多交往, 让他们自己找伙伴, 一起玩玩具, 让孩子们自主

地进行游戏、活动, 从而

产生交往、观摩、学习、互助的行为, 引导他们友好相处。现在幼儿园里普遍都采用的方式就很好, 比如, 通过幼儿班级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幼儿交往, 一方面在自己班级搞活动时, 邀请兄弟班级或者高年级的小朋友来参与活动, 或者观摩活动, 给孩子的表演提供更大的舞台, 使幼儿慢慢消除害怕的情绪, 让他们感受到友爱、欢乐。另一方面在其他班级搞活动时, 幼儿教师可以带领班级幼儿去参加活动, 在小朋友的互动中, 增进交流, 增强了幼儿交往的勇气。这些互动既能为孩子提供很好的交往空间, 锻炼孩子的交往能力, 更能通过交往, 使孩子们懂得交往的快乐, 懂得了交往中必须相互帮助、相互配合。

二、教给幼儿适宜的人际交往的技能

现在的孩子大多生活在爷爷奶奶及父母身边, 往往一切问题均由长辈代为解决, 不需要他们出面, 所以他们也不知道如何与别人打交道。进入幼儿园过上集体生活后, 他们成为群体中的一员, 此时, 孩子会遇上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 如何更好地与他人交往, 如何处理幼儿交往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是非常重要的, 这就是交往技能。掌握了交往的技能便于很好地处理交往中的各种矛盾问题, 保障了交往的顺利进行, 能更好地使幼儿感受到交往的快乐, 激发幼儿交往的积极性, 对性格的培养、品质的塑造都是有好处的。如果不具备好的交往技能, 就不能很好地处理各种矛盾问题, 使得交往不欢而散, 就会使幼儿害怕交往, 不敢正视和小伙伴之间的冲突, 以至于回避交往, 封闭自己, 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 给孩子充分的游戏活动时间, 设定各种不同的角色游戏, 在各种交往中, 学会礼貌用语的运用, 协商语言的应用,

培养合作意识

和分享意识。比如在游戏中,

可以让孩子分别扮演客人和主人的角色。

当客人来做客的时候, 小主人打开房门要给客人说:“你好, 我叫XX, 欢迎来我家做客。”小客人也要说:“你好, 我叫XX, 很高兴认识你。”幼儿教师还可以教给幼儿在交往时的表情、态度、动作等, 如对方相互问好时应面带微笑。

三、正确处理交往中的矛盾问题

在游戏中, 同伴间难免会发生争执、争吵、哭鼻子等突发事件。幼儿园里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 在家里备受呵护和宠爱, 这种矛盾问题也许会更突出。如何在游戏中化解这些矛盾, 保障游戏的顺利进行, 是游戏中需要处理的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一方面, 要引导孩子摆脱“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引导他们换位思考。另一方面, 游戏时可以尽可能地给幼儿们制造公平的机会, 如轮流上台、均分玩具等, 保证幼儿之间的平等, 避免因分配的多寡而产生矛盾。

如果各种措施都做好了, 仍然不能避免矛盾问题的发生, 教师要参与协调, 适当做出暗示、提出建议或制止打闹, 但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做过分干预, 尽量启发孩子通过自己的方式做到双方都满意的方法来解决矛盾。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 教师要用“冷处理”的方式, 等孩子们心情平静下来以后再给予调解评判, 让他们说明原委, 让孩子们心服口服, 承认各自的错误。对于部分孩子, 让他适当承受冷落、不受欢迎的压力, 在压力下, 迫使他反思和改变自己的交往方式, 避免极端行为。

实践中, 我们深深地感触到创造性游戏不仅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还发挥了幼儿的创造力、想象力和表现力。角色游戏, 大大提高了幼儿的模仿能力, 促使幼儿更加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点滴。结构游戏, 提高了幼儿对周围物体观察的兴趣, 发展了思维的概括力。在拼插、搭建过程中, 幼儿彼此之间可以互相交谈、讨论。幼儿只有在交往过程中, 才能体验到合作的乐趣。我们需要重视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帮助其获得交往技能, 使他们尽快从自我中心中走出来, 成为适应社会, 能和别人愉快合作的人。

在音乐中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篇3

一、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学会相互尊重友好交往

许多幼儿在交往中常常发生争吵,究其原因在于当今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在家个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无论什么事都要别人尊重自己,听自己的,而没想到自己先要去尊重别人。在音乐活动中也是这样,经常会为了某一角色而争抢,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幼儿自己分配音乐作品中的角色,让他们在实践中尝试成功与失败,明白只有尊重别人,才会赢得别人尊敬的道理。如:我班幼儿王晓峰,他平时在音乐活动中参与的积极性不强,以我为中心,所以,教师要有意识地安排幼儿自己分配音乐作品中的角色,让他们在实践中尝试成功与失败,明白只有尊重别人,才会赢得别人尊敬的道理。在音乐游戏《蝴蝶找花》中,马志杰小朋友抢着和其他组的小朋友玩,可是没有经过别人的同意,一个人很不开心,我走近他轻轻地说:“想和人家一起玩先要得到人家的同意,要好好和人家商量,如果像你刚才那样大家是不会和你一起玩的,知道吗?来现在你好好的和他们商量商量”,马志杰照我的话说了后,他们几个便开心地玩了起来。在音乐游戏中让幼儿自己结伴并分配角色,让幼儿充分理解相互尊敬的道理。教师只是在一旁观察幼儿的表現,及时鼓励幼儿积极的交往,适时引导解决冲突。活动结束时,教师可以请幼儿谈谈他们是如何商量角色的,玩的是否开心,及时表扬在活动中尊重他人、乐于谦让的幼儿,并可以请在交往中获得成功的幼儿进行示范表演。

二、在音乐活动中帮助不同特点的幼儿学会交往

由于社会及家庭环境的不同,每个人都有其不同的性格,有的比较大方、活泼,有的比较内向、胆小。对那些胆小、羞怯,不太愿意参加集体活动的幼儿,教师要经常鼓励他们大胆向老师、同伴表达自己的意愿和要求,并给他们提供表演的机会,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增强其交往信心。如请他们做邀请者,提出和哪些幼儿在一起唱歌、表演等,对那些参加音乐活动积极性较高,接受能力教强的幼儿,一方面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去表演、去创造,另一方面,引导他们学会接纳别人,带动能力差的同伴共同表演。对于少数攻击性强、情绪时高时低的幼儿,及时表扬、肯定其好的动作、表情,并示范给同伴看,树立其在同伴中的形象,在此基础上对他提出新的要求。

三、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学会用表情和动作与人交流

不同的音乐作品有着不同的内容,需要不同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如在音乐游戏“袋鼠”中,教师可以要求幼儿用肢体语言去表现音乐中的缓慢、轻快活泼、快速热烈。乐曲第一段,让幼儿跟着音乐学袋鼠跳,边跳边友好地向朋友打招呼,第二段中,个别幼儿模仿大灰狼的动作,在这种无声的交流、合作过程中,幼儿学会了如何与人交流,与人合作以及与人相协调,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四、给幼儿留一个适当的空间,是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的关键

培养孩子们从小会与同伴、老师交往,渐渐地上升到社会性的交往,从而促进他们积极的社会行为是非常必要的。交往合作技能在当今社会是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时代的需要,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强调了要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技能。所以注重培养孩子的交往合技能是我们早期教育中必不可的一项内容。对孩子今后能否取得成功相当重要。幼儿生来对于音乐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优美的旋律中,在音乐带来的宽松氛围中,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表现他们内心的感受。正是这种宽松和谐的氛围,这份积极愉悦的心情,使幼儿有可能大胆尝试,勇于实践,同时也为幼儿间的交往提供了机会。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如我设计了一些简单的节奏游戏,听音拍手,听辨钢琴的低音区和高音区,并分别用跺脚和拍手表示,让幼儿轻松自然地走进音乐活动,在难度不高的艺术表现中体验成功。另外,在音乐活动中,我尽可能给每个幼儿当领头人的机会,如让幼儿担任领唱,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树立自信心。这样一方面给他们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去表演、去创造,另一方面,引导他们学会接纳别人,带动能力差的同伴共同表演。对于少数情绪时高时低的幼儿,及时表扬、肯定其好的动作、表情,并示范给同伴看,树立其在同伴中的形象,在此基础上对他提出新的要求。

今天,发展幼儿的交往能力在幼儿园教育中已逐渐被重视。但在教育实践中,仍需不断的探索,从而更好的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

在做客中提高孩子交往能力 篇4

——与家庭成员之间沟通交往、与社区同伴和成人交往

“学会共处”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孩子在儿童时代能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善于创设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家长和教师对孩子进行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一位成功学专家曾说:“所有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的人际关系非常好。”从小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这是值得家长和我们教师重视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据有关部门调查显示,许多城市内生活的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有很大比例的孩子都存在一种孤独感。可见,孩子有与人相容的交往需要。在国家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家庭、幼儿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让幼儿在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发展自信和自尊,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及文化熏陶中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做为家长的我们怎样帮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与人交往,培养孩子交往能力呢?这也是我在生活及学习中得到的一点小小体会。

一、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交往环境

环境对孩子的人际关系的培养十分重要,要想让孩子有一个和谐健康的人际交往关系,家长和教师就必须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健康的交往环境。

作为父母的我们要营造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氛围。家庭作为孩子生活居住的第一场所,为孩子提供了最初的交往环境与需要。良好的家庭氛围容易让孩子产生交往的兴趣和需要,而父母对孩子交往需要的满足则更强化了孩子的这种兴趣,让孩子从小就乐于与人交往,与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想法。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很多方面对孩子们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常常把父母的一些语言、行为、习惯带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应尽量避免当着孩子的面发生争执,因为这种争执的局面,不仅会让孩子感到紧张、恐慌,还会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一些负面的交往方式,如,恶语攻击对方、动手攻击对方等。

二、家长为孩子树立良好的交往榜样

大家都知道,父母在子女心中具有较高的权威,加上孩子从小就与父母朝夕相处,父母对孩子的影响的时间是最长也最深刻,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是孩子学习交往的最好榜样。因此,父母要注意以身作则,做到言传身教.有关专家指出:孩子是在模仿成人的过程中习得交往的。孩子从出生起,就一直感受着父母对己对人的态度,并从中模仿家长待人接物的态度与方式。因此,父母应在孩子面前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一定也要做到,否则就无法使孩子信服。

有的家长图清静,省力气,不喜欢孩子带其他伙伴到自己家玩,或是不热情,这种作法影响了孩子的交往能力,为了给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让孩子学会交往,家长首先要作出表率。如:孩子的同伴来家里玩,家长要热情接待、倒水、给水果或饮料喝,也可以简单的交谈,等小客人走时,要客气送别,欢迎下次再来。这样做实质是给孩子作出了表率,使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教育,形成了良好的行为规范。有了良好的行为规范后,家长还要为孩子提供交往的机会。如:家中来客人,要有礼貌地打招呼和交谈,如果有小伙伴同往,要鼓励孩子拿出玩具和小伙伴一起玩,这样,不仅培养里孩子的交往能力,也使孩子在交往中学习礼貌待人,学会了社会交往的技能和许多本领。

三、积极给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

1、鼓励孩子走出家门

交往的技能只有在与人交往中才能学会。家长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打开生活空间,让孩子走出家门,广交朋友。家长要经常找机会带孩子与同龄伙伴交往。可以经常去孩子同学家或有孩子的朋友家串门,学习一些社交礼仪和规矩,体会交往的乐趣;也可以请他们来家里玩,锻炼培养孩子热情待客的习惯和善待别人的品性。为孩子创设一个与伙伴交往的氛围,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交往能力,获得别的孩子的友谊。

游戏活动也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是培养幼儿交往兴趣和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游戏中,幼儿易于接受别人的启发和诱导。如结构、角色等这类具有群体性的创造性游戏,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幼儿通过自己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比如:在 “娃娃家、医院、菜市场”等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逐步掌握社会行为规范,从而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

四、教给孩子基本的交往的技能

为了让孩子更好的与人交往,我们也有必要指导孩子学习一些交往的原则,应引导孩子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在交往中需要的是尊重和理解。还要指导孩子学会沟通交往的技能和本领,如待人、接物、礼仪、谦让、谈吐、举止的规范;正确处理与伙伴间的关系,友好地与同伴交谈,用别人喜欢的名称招呼他人;赞扬他人要诚心诚意,批评他人时要与人为善;体察别人的情感,了解别人的需求;学会当接受别人给予时,要考虑别人的奉献,追求自己需要时,想想别人的利益;引导孩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要斤斤计较,不要心胸狭隘,让孩子学会做人的准则。

更重要的一点,我们应该让孩子自己解决交往中的冲突。人际交往中遇到矛盾是不可避免的,而善于解决交往矛盾,是高水平的合作与交往能力的标志。法国心理学家通过一项专题研究证实,那些在儿童时代难以接受批评的孩子,长大后也大多会对批评持“厌恶”或干脆

“抗拒”的消极态度。因此,当孩子跟同龄人交往时,遇到矛盾与问题,应该让孩子迎着问题去主动交涉。

当孩子之间产生争吵时,家长们首先不要大惊小怪,而应引导孩子正确认识交往中的各种矛盾,让孩子“独自”去学会如何面对交往上的小问题,教给孩子一些正确的交往方法,如分享、交换、轮流、协商、合作等,让孩子学着自己解决问题。其次应该适时公正地加以引导,培养孩子勇于改错的精神,能原谅他人,在交往中,能互相帮助,具有同情心。

五、给孩子创设交往的环境和机会,激励孩子的交往兴趣和欲望

现在的独身子女从小就在“四二一” 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即四位老人、二个大人、一个小孩),其实他们很渴望能和同龄的伙伴们一起玩,所以我们的家长要经常给孩子创设孩子与孩子交往的环境和机会,同时家长应鼓励孩子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和同龄人聊天、游戏、出游,绝不能借口文化学习的重要而忽视孩子在这方面的学习。比如多带孩子串门,支持孩子带同伴到家里来玩,不要对孩子们的游戏作过多的限制,更不能以家庭的整洁卫生为由将孩子的朋友拒之门外。

家长在节假日拜访亲友事,不要总将孩子自己留在家或推给老人看着,能带孩子的场合尽量带着孩子。一来可以培养孩子的礼貌用语,丰富孩子的语言,比如见到别人问声好,离开时说声再见;二来可以丰富孩子的交往的经验,比如,到别人家做客时,引导孩子进门时先敲门,得到允许再进入,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时想玩什么玩具要先礼貌

地请求,得到允许再玩耍。这样一来,见了生人知道说什么,怎么说,怎么做,孩子便不再怕见生人了。

1、请进来:可以经常请邻居或亲戚、朋友家的孩子到家里来玩或与朋友约好带孩子到别人家玩,让孩子经常接触家庭成员之外的人。有小客人来时家长要引导孩子热情地将客人迎到室内,不要因怕被孩子弄乱屋子而表现出不高兴。若家长对孩子的举动表现出不高兴,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孩子玩起来不自然,对自己的孩子也会起到一种心理暗示的作用,使之不敢在请别的小伙伴来玩。若孩子邀请家长参与游戏,家长要尽可能地和孩子一起游戏,消除孩子心理隔阂,使孩子感到合作游戏的快乐,从而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孩子喜欢玩表演游戏、角色游戏、建构游戏等。平时,家长要为孩子准备一些孩子喜欢的并且在玩耍时能经常用到的玩具,用来激发孩子玩耍的兴趣,使孩子在与伙伴的玩耍中发展语言,学会合作,学会交往。

2、走出去: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在一起玩是毫无意义的消磨时间,所以孩子想出去找朋友玩时,家长就会找出一些理由阻拦,有意无意地限制和减少孩子与同伴的交往。家长首先要明白孩子们一起游戏的重要意义,知道孩子们在游戏中可以学习合作、互助、轮流、分离、学习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他人,学习如何与他人共同生活,家长要尽可能为孩子创造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如闲暇时多带孩子到公园、小区的绿地或亲戚朋友家去玩,鼓励孩子不断适应新环境,多与他人交往,可以让孩子邀请伙伴来作客,同时也要允许孩子到别人家作客,多给孩子创造结交小伙伴的机会。

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很多家长多自己的孩子都充满着无限的希望,往往很多时候看待一个孩子是否优秀仅仅局限于孩子的成绩是否好,是否听家长的话,很多人往往忽略了孩子自我表现及沟通的能力,在我自己看来,这样的本领才是伴随他一生的财富,只要有了良好的沟通与人际交往能力,不管今后在那个工作岗位上都能发挥自己的才干,与人很好的交流。那才是他今后生存的一件利器。

如何培养孩子沟通交往能力体会

与家庭成员之间沟通交往、与社区同伴和成人交往

在做客中提高孩子交往能力 篇5

最近,我阅读了《教育新理念》这本书,从这本书中我对素质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于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教师有了更深的感悟。

在《教育新理念》这本书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这样的一段话:小学低年级小手如林,小学高年级则逐渐稀疏,到了初中举手的则是廖若晨星了。当读到此处时,不尽回想起自己的教学经历:教一年级时,上课举手的学生很多,到了三年级举手的学生相对少了,那些举手的学生,应该都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学生眼中的优秀生。当时的评价是学生越来越懒、越来越笨。现在想想,是自己的评价手段有问题:否定多于肯定、批评多于赞扬、指责多于宽容。在课堂上,总想让学生按照自己设计好的思路进行,追求答案的标准化,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片面追求高分,忽略了学生的思想教育,过分追求人人成才,忽略了个体差异。我认为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成绩优秀的学生是不现实的,但把所有思维正常的学生都培养成人是必须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从事高科技领域的工作,多数人还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工作。我们应该坚持五育并举,德育为首的原则,多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的优点,捕捉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让学生敢与跟教师交流,敢与向老师提问题。

当学生犯错时,教师应该给时间让学生辩解、陈述,教师的高声指责,虽然能在瞬间让学生哑雀无声,但受了委屈的学生心中是什么滋味呢?他还愿意与我们交流吗?教师的怒吼,并不能显示我们的伟大,只能说明我们无计可施;轻声细语的沟通,并不说明我们的无能,而是反映出我们对学生的尊重,更能缩短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更能让学生说出真心话。给学生多一点自由,少一点限制;多一份宽容,少一份指责;多一些赞赏,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平等,少一些专制。素质教育是一种境界,是一种整体风貌。是一种完整人格的养成,是一种“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人格。这样一种气质、这样一种精神、这样一种情怀、这样一种品位、这样一种

人格,需要相应的教育境界的濡化,需要一种真诚、公正、平等、友爱的教育氛围才能养成。要形成这样一种教育氛围,我们应该成为一名好老师,如何成为一名好老师,我认为只要一个字就足够了,那就是“爱”。

1、我们要爱学生。缺少爱的教育是不完美的,没有爱的教育是没有生命力的。我们要从生活上、学习上、思想上爱学生;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护他、保护他,用自己的品格、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学生、引导学生,让学生都能形成良好的品格,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平等的、充满爱的氛围中成长。爱并不是溺爱,在学生犯错时,教师应该给予教育和惩戒,惩戒学生应尊重学生人格、要有教育意义、要客观公正。惩戒是管理教育方法之一,对学生进行合理合法的惩戒,也正是出于教师对学生的爱。

2、爱学校、爱岗位。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校,不管在何时何地都要维护学校的荣誉,维护学校的形象。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虽然我们的生活是清贫的,但我们从事的工作是高尚的,我们是在培养人,是在为国家、民族培养一批又一批合格的人,正是有了我们,才有了祖国的富强繁荣。在教育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只要我们热爱她,也能开出绚丽的花。在目前教师待遇明显偏低的情况下,能坚守教育岗位,这本身就是奉献,就是爱教育。热爱自己的岗位,我们可以从平凡的小事做起,从认真备课、上课、批改开始,从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做起,用自己的言行捍卫教育的尊严,用我们的爱托起教育的辉煌。

3、爱读书。俗话说“活到老,学不了”,是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知识的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多、更好。要教好学生,我们应该多读书。多读一些名著,让优秀的作品感染我们,祛除心中的烦躁,保留那一份清纯之地;多读一些名著,深深领会其中的意境,领略华丽的词句,激荡起我们的激情,激起我们书写的欲望。多读教育书籍,不断充实我们的教育理念,以崭新的教育思想指导教育教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读教育书籍,可以提高我们对教育现象的敏

感性。多读教育书籍,可以不断丰富教育手段,能让我们在教海中自由驰骋。多读书,读好书,让书籍伴随我们成长。

在做客中提高孩子交往能力 篇6

一、为幼儿创设自由交往的环境和条件

幼儿学习、掌握交往技能需要在宽松真实的氛围中进行充分的尝试与练习。

首先, 建立促进各区幼儿间合作的良好常规。有一次娃娃家里的张豪带着宝宝去理发, 理发店的小雨马上笑着搬过一把椅子, 请他坐, 并模仿理发师给宝宝理发。理完发张豪说:“谢谢你们, 再见!”以上事例表明, 我们应鼓励、引导各区游戏之间的联系与合作, 这样有利于拓宽幼儿交往的空间, 增强幼儿之间相互交往的机会。

其次, 教师鼓励、引导幼儿自己解决相互之间的矛盾。幼儿喜欢游戏, 但游戏过程中经常发生各种矛盾冲突。幼儿面对矛盾冲突, 她们往往喜欢请老师解决问题。但我们应该培养幼儿自己解决矛盾冲突的能力, 所以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解决矛盾冲突。有一次, 幼儿在玩娃娃家时, 就因为一个灶具, 孩子们发生了争吵。这时, 乐乐生气的告诉我, “老师, 看!明明又抢煤气灶了!”这时我连忙说:“乐乐, 你看怎么办?”她想了一下说:“我知道怎么做了。”她很快又找到了明明并对他说“你先玩一会儿, 等会儿再还给我, 好吗?”明明不好意思的说:“乐乐, 别生气了!我把玩具还给你!”这时她们又开心的去玩了。

最后, 教师应及时鼓励、引导幼儿互帮互助, 增加幼儿之间相互交往的机会。活动区是对幼儿进行个别指导的有效场所, 对个别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可以是教师, 也可以是幼儿。陈鹤琴先生在其教育思想中强调“儿童教儿童”。有一次, 我与帅帅在玩颜色识别游戏, 静静走过来, 说:“老师我也想玩!”“好吧, 你们俩玩。但是静静应该象老师那样帮助帅帅玩, 好吗?”“好!”静静高兴地答应了。他们玩了好几个轮回, 静静还连连让了帅帅好几次, 最后我又听见静静说:“今天你认识绿色了吗?”帅帅点点头说:“嗯, 认识了。明天我们俩再一块儿玩, 好吗?”鼓励引导幼儿充当指导者有助于培养幼儿互帮互助的品质和相互交往的乐趣, 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发展。

二、开展各种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与能力是又一条重要途径。游戏中, 幼儿以愉快的心情, 兴趣盎然的投入“现实生活”, 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创造性游戏具有群体性, 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 幼儿通过自己与同伴的共同活动, 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 从中学会共处, 学会合作。如;我们在活动室里设立娃娃家、医院、理发店等, 让幼儿在扮演不同的角色中, 不但能掌握社会行为规范, 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 而且能学习不同角色间的交往方式, “娃娃”与“长辈”的交往、“医生”与“病人”的交往等, 在你来我往中能保持愉快的情绪, 增添幼儿交往的兴趣。另外, 幼儿在角色中活动, 逐步认识理解角色的义务、职责, 不断学习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 进而使同情心、责任心得到发展, 并逐步养成互相帮助的良好品德。

在区域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游戏活动, 帮助幼儿加深体验, 进行语言交往的迁移。在教学活动中, 幼儿已获得一些语言交往经验, 老师在游戏中引导幼儿进行迁移, 有助于促进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如:幼儿学会说:“请你帮帮我, 好吗?”“请让一让, 行吗?”等。

区域活动中, 除了强化幼儿语言的交往功能, 我们还引导幼儿共同商量, 确定主题, 制定游戏规则, 鼓励幼儿通过协商分配角色, 各游戏成员有机地进行交往, 从中掌握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 逐步摆脱“自我中心”的意识。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到了与朋友一起玩的快乐, 逐步学会了合作、谦让、互换、轮流、妥协等协调同伴关系的技能。

三、正确运用评价手段, 鼓励、引导幼儿形成良好的交往习惯

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 决定幼儿良好交往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需要教师及时的指导和充分的强化, 而实现它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区域活动后的评价。集体评价有助于幼儿的普遍发展与提高。例如有一次我在活动后, 向大家介绍某些幼儿的友好谦让行为, 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另外, 有一次我发现乐乐、金金等小朋友, 在娃娃家中玩以幼儿园生活为主题的游戏, 其内容较丰富、有条理。我利用评价机会请他们向大家介绍他们是如何开展游戏的, 第二天就有好多小朋友在娃娃家中开始了以幼儿园生活为主题的游戏, 他们协商、分配好角色后, 开始了游戏, 又是进餐、又是画画, 又是讲故事, 其内容更生动有趣。

总之, 人际交往的能力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培养的, 孩子正是在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待人处事应有的态度, 获得社交技能, 发展社会性行为。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 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我们应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 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 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同时社会交往是幼儿不可缺少的心理需要, 对于维护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塑造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孩子并非生来就知道如何适应社会生活, 教师要帮孩子学习如何与人接触交往, 逐渐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 并能初步根据社会规范调节自己的行为, 发展交往能力。

摘要:现在我们的孩子们都是独生子女, 他们有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人们宠爱着, 呵护着, 惟恐待慢了他 (她) 。他们从出生那时起就生活在一个相对独立的世界中, 是这个“王国”里的“小皇帝”, 他们什么都不缺, 过着“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的日子, 从而导致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的现象。今天的独生子女在家能说会道, 到了外面却胆小、孤僻, 交往能力明显较弱。比如:有的孩子比较自私, 不让别人碰他 (她) 的东西;有的孩子有点霸气, 爱发小脾气;也有的孩子不爱说话, 见人就脸红, 害羞腼腆等表现, 这些不良的习性将阻碍着他们今后的社会活动。针对这种状况, 本文通过在区域活动中的观察与实践, 通过创设更多交往机会的方法, 来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合作交往能力 篇7

合作交往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孩子虽然年幼,但合作的重要程度对他们却丝毫不减,无论是拥有现时的快乐童年,还是顺利地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都需要他们具备良好的合作精神及必要的行为经验。欧洲心理学家阿德勒说:“假使一个儿童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然走向孤僻之道,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

今日身边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容易养成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气,但他们将来要适应的终是充满挑战的社会,有责任感的父母应该摒弃“树大自然直”的懒汉想法,未雨绸缪,在孩子重要观念养成之初便进行必要的引导。

首先,家长要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和正确的教育态度

家长要注意多表扬孩子那些符合社会期望的“好行为”,如合作与分享行为,不鼓励孩子那些“不好的行为”,如攻击性、独自游戏和目中无人等。我国古代著名的“孔融让梨”故事,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当家里有好东西时,可以让孩子充当分配人的角色;当孩子有机会与别的孩子一起玩耍时,要鼓励孩子先想到别人,把玩具分给别人等等。让孩子们聚在一起社交、游戏、玩耍、唱歌,使孩子们从中学习待人接物,克制自己。他们需要的不仅是和谐的生活、优良的环境以及自由发展,还更需要自由交往。

其次,培养孩子对人对事的洞察力

建立合作关系的重要一环是寻找并确定合作伙伴。有诚意、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是合作成功的一半。孩童世界中尚无多少涉及根本利益的合作行为,不外乎是一块游戏、玩耍之类的事。事虽小,然而选择恰当的合作伙伴、捕捉正确的合作时机同样事关合作的成败,因此孩子在一定情境中对人的观察和分析便显得十分必要。

观察同伴的兴趣点,把握适宜的合作时机。人多之时孩子很自然地想找人玩,但若不管他人在干什么、是否愿意,而强行要求其参与,则很可能遭到拒绝或是玩不起劲,降低了游戏的乐趣。家长应适时地指导孩子先静心观察他人当时的行为表现,当别的孩子正津津有味地吃东西或正入迷地看书时,告诉他这不是孩子邀请其从事其他活动的恰当时机;当孩子观察到周边的人无所事事,这时若主动邀请对方合作游戏,则会得到积极的响应,一拍即合;若孩子一心一意地想与那个“小书虫”共同从事某事,则宜待对方当时的活动告一段落,兴趣发生转移之时发出倡议。万一等待不及,可上前试探询问,得到赞同则万事大吉,遭到反对意见亦不能强求。此中原则之一便是尊重他人的选择。

再次,帮助孩子选择伙伴

父母帮助孩子选择伙伴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途径。今天的孩子几乎都是家庭中的“小太阳”“小皇帝”,全家人都围着他转,真可谓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总是过度保护。父母更应该让孩子与同龄人交往,经常向孩子提供好的榜样。有研究者做过这样的实验:让一名善于交际的孩子充当模特,向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交际的孩子演示各种社会技能,如对别人微笑、分享行为、发起积极的身体接触、给以口头赞许等。结果,这种方法有效地增加了模特所演示的各种行为。研究者还发现,榜样与儿童越相似,效果就越好(例如充当榜样的孩子起先也是内向、退缩的孩子);对榜样演示的行为当场作出评价,提醒孩子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也会增强榜样演示的效果。在家庭教育中,可以充分利用看电视、孩子跟别人一起玩等机会,发现这种榜样,并向孩子作出解释。家庭是孩子尝试合作行为的实验场。家风专制,孩子对成人唯有服从,难以形成平等的合作关系;家风太散漫,每人各行其事,缺少关爱,孩子难以模仿真诚的合作,就会养成“自扫门前雪”的孤立习气。只有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关怀、尊重、民主、协作,才有利于孩子在这个实验场中自由酣畅的体验相互依存的滋味,萌生正确的合作意识,为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提供经验上的准备。

最后,教会孩子交往的技能

经常性的训练非常必要。有些社会技能是必须“教给”的,如怎样参与到别人的游戏活动中去,怎样对同伴的友善行为作出回报,怎样与同伴分享食物、玩具,怎样给予同伴关心、帮助和同情,在这些时候应该说什么话,做出什么样的表情和动作等。经常向孩子讲述这些,比简单地让孩子模仿别人效果要好得多。合作过程中必须伴随语言的交流。语言交流既能表达自己的意见,不断地推进合作活动的开展,又能传递自己的情感态度,影响他人。在孩子能够用口语表情达意的同时,家长应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表达修养,包括:用自然温和的态度文明地说话,不粗暴地命令、呵斥他人,不撒娇,不以哭闹威胁同伴等。这既是合作的自然要求,也是有效沟通感情信息所必需的。

比口头讲述更好的一种方法是角色扮演。上面提到的让孩子“扮演”孔融的角色就是一例。国外有人做了这样一项实验:为了帮助学前儿童对一些社会问题作出解释和评价,研究者让儿童在一个由木偶组成的情境中扮演角色,让他人解释参与到这场冲突中去的所有当事人的心情,并展开讨论。结果发现,儿童接受训练的时间越长,他们作出的攻击性的解释就越少;而且,由于他们在开始就能够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后果,所以他们较同伴的表现具有明显改进。

如果家长热情而态度鲜明地要求孩子遵守社会礼节所要求的各种规则,他们就往往能教育出懂规矩、善于和别人交往的孩子;相反,那些不大向孩子提要求、纵容孩子的家长,培养出的往往是攻击性强、不受同伴欢迎的孩子,对别人提出的要求常采取对抗态度。有研究表明,对孩子过于保护的母亲培养出的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在和成人打交道时表现得非常善于交际,但他们在周围同伴中常显得不安和拘束。因此,对孩子过分保护并不是一种可取的教育方法。

(一)使孩子养成有礼貌的习惯,学会尊重别人平等待人

父母可以要求孩子在交往中对同伴采取友好的态度,不逞强、不霸道。例如,不要和同伴争着做游戏中的主角、不欺负弱小的孩子、友好地对待每一个人;用商量、请求的口吻与人说话、无意伤人时会道歉、请求原谅;玩他人的玩具时应说:“请你把玩具给我玩一玩,行吗?”别人给了自己玩具时应说:“谢谢!”把别人的东西碰翻了要说:“对不起”。

(二)要教会孩子学会忍让

在交往中,遇到与自己意愿相悖的事能暂时克服自己的欲望。服从多数人的意志。例如,几个孩子商量做什么游戏,大家都说玩“过家家”,而自己却想玩另一个游戏,此时要克服自己的欲望和伙伴们一起高高兴兴地玩“过家家”的游戏。

(三)遵守集体规则

孩子们在交往时,制定一些规则约束每个人的行为,谁破坏了这些规则便会遭到集体的排斥。只有能够遵守集体规则的孩子,才能得到大家的喜爱。

(四)培养孩子乐于助人的品质

孩子在交往中会碰到一些困难,家长应支持孩子帮助他人克服,乐于助人的孩子会有许多朋友。例如,在玩角色游戏“医院”的过程中,李?菖小朋友突然肚子疼,王?菖小朋友赶快送他去医院看病并送他回家,这种互助行为使李?菖愿意和王?菖交往。

(五)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

孩子独立性是通过日常生活、学习、游戏活动中各个环境因素和各项教育措施来培养的。独立性差直接影响孩子的交往能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独立睡眠、起床、(下转第136页)(上接第139页)穿衣服、洗手绢等。

提高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几点做法 篇8

1. 自私、以自我为中心。

这类型的幼儿在行为上是非常强硬的,喜欢和大人交往,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的感受,做事又缺乏耐心。究其原因,这种类型的孩子往往给人的印象是有些霸道、不明事理,甚至是有些自私、占有欲强。玩具永远是别的小朋友手里的好,不好吃的就送给别的小朋友。这些孩子似乎难以理解“我的”和“你的”之间的差别,在他们头脑里似乎只要需要都是“我的”。

2. 缺乏勇气、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这类孩子在幼儿园里经常受到委屈,不敢反抗也不敢跟老师说,他们最缺乏的就是勇于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方法。

3. 自闭、害羞、缺少信心。

这类孩子在众人面前表现出胆小、害羞、不自信,甚至是逃避现实的现象,这样的孩子缺少的并不是表演的技能技巧,而是对自己在众人面前表现的信心。

二、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1. 教会幼儿和别人说话的技巧。

幼儿说话技能的培养其实很简单,爸爸妈妈要指导孩子如何在别人面前介绍自己,怎么样友善的询问别人的情况,向别人表达你的善意,以及如何向他人表达你的兴趣和感受等等。

2. 培养幼儿幽默感,使孩子成为自己乃至身边人的快乐源泉。

要培养孩子的幽默感,最重要的就是给孩子一个轻松的,快乐的生活环境,比如给你的宝宝读幽默的童话书,再加上你的一点表演才能,幼儿就会很喜欢,甚至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你都可以发挥的想象力,帮助孩子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有趣现象。

3. 培养幼儿交朋友的能力。

让幼儿明白朋友在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最关键的一点是,你要让孩子学会与他的朋友分享好的东西,这是交朋友的制胜法宝,让你的宝宝明白,看到朋友开心,自己也会开心!

二、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思考

1.利用自然环境,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

同伴交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形式,是幼儿学习社会交往的初始阶段。如何利用周围生活中的自然情境来帮他们在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呢?在生活中,利用一些自然发生的情景,帮助幼儿寻找游戏伙伴,鼓励幼儿多结交新朋友。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限于与家人交往。进幼儿园后,交往范围明显扩大,他们要学会与同伴交往、分享、合作。让幼儿交流各种交往方法;体验交往的乐趣。

2.开展各种活动增加交往机会。

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节日活动就是为幼儿创设愉快的交往机会,提高交往能力的有益活动,如在庆祝“六一”活动中,为了让幼儿体验同伴之间友好相外、互相帮助的快乐,发展交往能力,我们可以设计“自助餐厅”活动,让大班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一起共餐。节日那天,还开展游园活动,让大班的哥哥姐姐带着弟弟妹妹玩游戏,让他们一方面帮助弟弟妹妹,另一方面清楚地介绍游戏玩法让弟弟妹妹玩。这一活动使幼儿在不同的交往情景中,与不同的交往对象进行交往能力的发展。

3.教给必要的社会交往知识技能。

社会交往技能是指在与人交往和参与社会活动时表现的行为技能。我们非常重视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注意矫治反社会行为。在工作中用珍惜训练、角色扮演等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交往技能,如分享、合作、谦让、助人、抚慰等,通过鼓励幼儿之间找朋友,辅导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增加交往的机会,使幼儿在与人、事、物的相互作用中逐步提高交往能力。

4. 通过游戏活动培养交往的兴趣,增加交往行为方式。

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与能力是又一条重要途径。结构游戏、角色游戏等创造性游戏具有群体性,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幼儿通过自己的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保持愉快的情绪,更增添幼儿交往的兴趣。

三、结论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要求我们所培养的人才必须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这种人才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知识,发达的智力,而且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具有良好的交往能力。幼儿期是儿童社会化的关键期,交往又是社会化的基本途径,让儿童社会化的形成过程,是在交往中实现的。

摘要: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人具有社会交往和活动能力, 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恰恰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 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表现。幼儿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各种环境, 能否协调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 能否勇敢地担起社会责任, 能否乐观地对待人生等, 决定于幼儿期的生活积累和受教育状况。而幼儿阶段的教育比传播知识、训练技能更重要、更根本的任务, 就是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会品德, 增强社会性, 提高幼儿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但是, 许多幼教工作者和家长, 没有及时抓住良机对幼儿进行生动的现场教育, 听任教育资源白白地流失和浪费。因此, 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应加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 使幼儿成为时代合格人才。

上一篇:别灰心作文300字下一篇:让自律成为习惯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