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能力指标(通用9篇)
人际交往能力指标 篇1
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表情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直接关系,也就是情感上的关系。表现为双方发生好感或恶感,对别人的行为容易接受或无动于衷、积极的交往或闭关自守、心理上与他人相容或不相容等。它反映在群体活动中,人们相互之间的情感距离和相互吸引与排拒的心理状态。和谐、友好、积极、亲密的人际关系都属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是有益的;相反,不和谐、紧张、消极、敌对的人际关系则是不良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是有害的。
一:培养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性
人际交往能力尤为重要, 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说过:人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必定存在于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如何理顺好这些关系、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就涉及到了社交能力的问题。大学生进入学校的那一刻就已决定了其交往需要,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大学校园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一种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环境,将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更是如此。
人际交往能力就是在一个团体、群体内的与他人和谐相处的能力,人是社会的人,很难想象,离开了社会,离开了与其他人的交往,一个人的生活将会怎样?有人存在,必须与人交往。当我们走上社会的时候,我们会与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在与人交往中,能否得到别人的支持、帮助,这里就会涉及到自身能力的问题。我以为,我们在校学习期间,就要培养自己与同学、与教师、与领导、与职工打交道的能力。与同学交谈,可以论争不同的学术观点,可以谈对社会现象的不同认识,在论辩中提高自己的思辩能力;与老师交谈,可以交流读书心得,理清不同的思想认识,可以从中受到启迪;与领导交谈,可以充分交流自己对问题的不同见解,也许可以锻炼自己在领导面前不怯场;与职工打交道,你可以了解到他的工作状况和不同的心态。善于与人交际,你会从中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1人际交往影响我们的精神生活,大学生情感丰富,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需要进行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讨论理想、人生,诉说喜怒哀乐。人际交往正是实现这一愿望的最好方式。通过人际交往,可以满足大学生对友谊、归属、安全的需要,可以更深刻、更生动地体会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并产生对集体和他人的亲密感和依恋之情,从而获得充实的、愉快的精神生活,促进身心健康。2同时人际交往是我们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在人际交往是交流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量之大,信息价值之高,是前所未有的。人们对拥有各种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要求,随着信息量的扩大,也在不断地增长。通过人际交往,我们可以相互传递、交流信息和成果,使自己丰富经验,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启迪思想。3人际交往也是个体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人际交往,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对自己的认识,以及自己对别人的认识。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彼此从对方的言谈举止中认识了对方。同时,又从对方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中认识了自己。交往面越宽,交往越深,对对方的认识越完整,对自己的认识也就越深刻。只有对他人的认识全面,对自己认识深刻,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同情、关怀和帮助,自我完善才可能实现。人际交往也是一个集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际交往是协调一个集体关系、形成集体合力的纽带。而一个良好的集体,能促进青年学生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如正义感、同情心、乐观向上等都是在民主、和睦、友爱的人际关系中成长起来的。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够增进学生集体的凝聚力,成为集体中最重要的教育力量。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互动。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是积极向上的,反之,不利于个体的全面健康的发展。二:如何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在校期间我要要积极参加演讲、对话和辩论活动。珍惜在大庭广众面前发表见解的锻炼机会,临场经验多了,口才然会好起来。另外,同学们在课堂讨论或分组讨论的活动中,要踊跃发言,不放弃锻炼的机会,因为口头表达能力强,在交往中就会增强自信心,有利于人际交往,当然,口头表达能力强,还要有广博的知识做后盾,多学习各类知识。所以我要多去图书馆,多看书,多学习。同时在交往时要培养自己的举止大方、坦然自若,培养开朗、活泼的个性、幽默风趣的言行,与人交往要谦虚,待人要和气。我们要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培养良好的交往品质,增进个人的魅力。
通常在交往中,首先我们要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人与人的交往,是思想、能力与知识及心理的整体作用,不论哪一方面的欠缺都会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有的人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社交恐惧、自卑、冷漠、封闭、猜疑、自傲、嫉妒等不良心理,都不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加强自我训练,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以积极的态度进行交往。同时还要有各种良好的交往品质。如真诚、信任、克制、自信、热情等。真诚的交往能使交往者的友谊地久天长;信任能够从积极的角度去理解他人的动机和言行,而不是胡乱猜疑,相互设防,我们一定要真心诚意,而不是口是心非;克制往往会“化干戈为玉帛”,使许多事情可以避免,也能以大局为重;我们要培养自信,因为自信总是给人不卑不亢、落落大方、谈吐从容的感觉,便于人际交往;同时热情在人际交往中能给人以温暖,能促进人的相互理解,能融化冷漠的心灵,待人热情往往可以沟通人们之间的感情,促进人际关系的改善。我们要努力的培养这有关各个方面的良好品质。要加强交往的实际锻炼,学会技巧,良好的交往能力就一定会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有赖于相互的了解,有赖于彼此思想上的沟通;还要注意与人交谈,交换看法,讨论感兴趣的事情;沟通时,语言表达要清楚、准确、简练、生动;要学会有效聆听,做到耐心、虚心、会心,把握交谈的技巧,吸引和抓住对方。学会了解和沟通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很重要。因此,我们要经常的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和处理问题。要善于发现他人的价值,愿意信任他人,对人宽容,能容忍他人有不同的观点和行为,不斤斤计较他人的过失,在可能的范围内帮助他人而不是指责他人。懂得别人是别人而不是自己,因而不能强求,与朋友相处应存大同,求小异。这样做可以得到很多的人真心相处。还要学会交谈、学会赞扬、学会说谢谢。
培养交往能力要有积极的心态,理解他人,关心他人,日常交往活动中,要主动与他人交往,不要消极回避,要敢于接触,尤其是要敢于面对与自己不同的人,要从小事做起,注意社交礼仪,积少成多;再次要善于去做,大胆走出校门,消除恐惧,加强交往方面的知识积累,在实际的交往生活中去体会,把握人际交往中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另外,要认识到在与别人的交往中,打动人的是真诚,以诚交友,以诚办事,真诚才能换来与别人的合作和沟通,真诚永远是人类最珍贵的感情之一。
人际交往能力指标 篇2
1.1 对象
为确保测题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研究者向10位专家先后间隔一个月进行了两轮咨询, 接受咨询的专家来自护理教育、心理学教育和临床护理工作一线。专家遴选标准为:在相应领域具有较高学术水平, 具有副教授或副主任护师以上职称;具有本科 (学士) 以上教育背景;具有丰富的人际沟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熟悉沟通测量工具的发展和心理测量学特征测定的方法;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工作态度和高度责任心。
1.2 方法
设计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考核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相关调查表, 发放给10位专家进行咨询。要求专家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 对有关评价指标和相应评价标准对比排序进行定性。对定性的结果用数学计算方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进行定量。
1.2.1 设计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调查表研究者查阅了与人际沟通能力相关的书籍、期刊等文献资料, 结合对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及成因的分析[1]及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 经商议初步拟定了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
1.2.2 进行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项目合适度和重要性的调查采用信函、面交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向10位专家 (v1~v10) 发放调查表, 回收后根据反馈的意见与有关专家进行面谈、电话交流。前后间隔一个月进行了两轮意见咨询:第一轮咨询, 主要是了解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项目合适度, 需要补充或删除指标项目时, 在备注栏内说明理由;同时为本研究一级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二级指标在相应一级指标中的重要性计分及三级指标在相应二级指标中的重要性计分, 增加或删除项目一起排序计分。采用1~5分制计分, 最不重要的评价指标计1分, 其次计2分, 依次类推, 最重要的计5分。在此基础上, 研究者将10名专家反馈意见及对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及三级指标各评价指标的重要性计分进行频数汇总, 统计第一轮10名专家指标项目合适频率。第二轮咨询, 在第一轮专家意见汇总对各指标项目已确定的基础上, 主要对指标项目的重要性进行计分。两轮意见咨询, 每次发放问卷10份, 回收10份, 有效回收率均为100%。
1.2.3 计算各指标权重权重计算方法:设m个评价因素ui (i=1, 2, ……, m) , 即评价指标, 请n名专家vi (i=1, 2, ……, n) ) 以计分 (1~5分) 形式, 按评价因素的重要性赋予其秩次K, 计算公式为为权重, fk为K的频数, [2]k为计分数。对各个等级计分值取对数:l o g4 1=0, log42=0.5, log43=0.7925, log44=1, log45=1.1610;log31=0, log32=0.6309, log33=1, log34=1.2619, log35=1.4650;log21=0, log22=1, log23=1.5850, log24=2, log25=2.3219。根据以上公式, 本课题评价指标体系m=4, 3, 2;n=10, 分别代入公式计算各指标权重。
2 结果
2.1 咨询专家的基本情况
男2名、女8名, 年龄40~55岁, 平均48.5岁。学历:硕士6名, 本科4名;职称:教授/主任护师2名, 副教授/副主任护师8名;从事护理专业10~30年, 平均18.6年, 其中10~年6名, 20~30年4名。现主要从事的工作:临床护理4名, 教学管理3名, 护理教育5名 (有交叉) 。
2.2 专家权威程度
权威程度一般由两个因素决定, 一是专家对方案进行判断的依据, 可用判断系数Ci表示;二是专家对问题的熟悉程度, 用熟悉程度系数Cs表示[3], 权威程度系数为两者的算术平均值, 即:Ca= (Ci+Cs) /2。本研究通过专家对护生人际沟通的教学工作及评价体系熟悉程度, 计算出专家的权威系数为0.985, 故专家的权威程度较高, 其结果可信。
2.3 专家对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考核评价
指标体系评价指标项目合适度评价10名专家一致认为本指标项目较全面、合适, 其合适频率达到100%, 即专家对该指标项目达到高度一致性。
2.4 各级指标要素及权重
将专家对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及三级指标各评价因素重要性计分频数汇总, 两轮结果大体上趋向一致。各级指标要素[4][5]及权重, 见表1。
3 讨论
3.1 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本研究的权重采用专家对比排序及数学计算方法, 即先通过专家的经验判断定性, 再将定性指标进行定量分析, 做到主观性与客观性的有机统一, 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考核指标既充分体现评价对象的一般属性, 又注重展现评价对象的特殊属性。
3.2 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完整。本研究既重视提高护生的一般沟通能力, 又重视提高护生的师生沟通能力和护患沟通能力, 使得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研究由单一化研究模式向系统化研究模式发生转变, 具有较强的导向性、针对性、系统性、连续性、完整性。这种模式的转变对于提高护生人际沟通能力水平的效能, 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类研究尚未曾见诸文献报道, 见图1。
3.3 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实用。本研究考核采用模块设置, 为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考核时进行灵活机动把握奠定了前提和基础。公用模块主要考核护生的一般沟通能力, 主要反映护生在一般沟通情境下的人际沟通能力水平状况;专用模块主要考核护生的师生沟通能力和护患沟通能力, 主要反映护生在在学校的工作、学习、生活过程中如何来提高师生沟通能力及在医院的护患沟通过程中如何来提高护患沟通能力。公用模块与专用模块中涉及的护生沟通能力之间相互迁移与渗透、相互作用与影响, 从而有效地促进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提高。
综上所述, 本研究研制的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考核的评价指标体系客观合理、科学实用, 指标要素全面、权重重点突出, 易于操作, 考核方便, 能较全面地评价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对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考核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摘要:目的:为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考核提供具有代表性、客观性、可操作性的测评工具。方法:采用“专家对比排序法”, 请10名专家对本研究初步拟定的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考核的评价指标, 进行项目合适度评价, 并将各指标要素按重要程度计分排秩次, 运用数学方法计算各指标权重。结果:本研究体系构建一级指标3项, 二级指标10项, 三级指标30项, 10名专家认为指标项目全面、合适, 其合适频率达到100%;3项一级指标的权重依次为0.297、0.361、0.342, 10项二级指标的权重为0.196~0.487;30项三级指标的权重为0.143~0.576。结论:该指标体系客观合理、科学实用;指标要素全面, 权重重点突出。符合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考核的核心要求, 能全面客观地评价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关键词:护生,沟通能力,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王祥荣, 程志军, 季诚, 等.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解读[J].职业技术教育, 2009, (26) :50-53
[2]许亚红, 李小寒.护生护患沟通能力评价量表的研制[J].护理研究, 2008, (5) :460-462
[3]王祥荣, 程志军, 季诚, 等.浅谈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职业, 2009, (29) :116-117
[4]张淑华.企业管理者沟通能力结构与测量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2003, (4)
[5]田凤调, 陈育德.实用卫生统计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4:406
人际交往能力指标 篇3
一、构建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
护患沟通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因为沟通不良会引发护患纠纷,甚至导致医疗事故、对薄公堂等严重后果屡有报道。我们认为要更好地解决此类问题,除了医疗单位要重视对在职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沟通策略、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教育外,更重要的是要将关口前移,从护生及早开始抓起。更要致力于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考核的评价指标体系,这样既有利于对护生人际沟通能力水平进行考核评价,又能进一步促进其人际沟通能力水平的提高。
二、构建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
1.激励性原则
对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进行评价,不是为了单纯评出人际沟通能力的名次及沟通的优劣程度,更是为了充分调动护生提高沟通能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挖掘内在的沟通潜能,激发学生不断改善和调整自己的沟通能力状况,将沟通能力水平调整到最佳状态。因此,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应起的作用是对护生进行正确引导、激励被评护生向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发展,而不是对护生进行消极、被动的管理与制裁。
2.科学性原则
构建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考核的评价指标体系,要以当今公认的人际沟通能力理论研究成果作为科学依据,同时还要结合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状况的具体情况,确保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概念清楚、逻辑严谨。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既要充分体现评价对象的固有属性,又要注重展现评价指标的针对性,充分反映评价对象人际沟通能力水平的实际情况,确保人际沟通能力理论与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实际的有机融会和无缝对接。
3.系统性原则
评价对象必须用若干互相联系和互相制约的指标进行衡量,这些指标有的有纵向联系,有的有横向联系。同层次指标之间尽可能地界限分明,避免相互有内在联系的若干组、若干层次,体现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性。评价指标力求既少而精,简单、明了,又统筹兼顾上下左右前后关系,达到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整体功能的最优化,能全面、客观的评价系统的输出结果。
4.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是指不同对象和不同时期间的比较,既要侧重不同个体之间横向的相对评价,又要注重个体纵向的发展性评价。横向比较是指同一时期不同对象之间的比较,纵向比较是指同一对象不同时期的比较。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形成了一个立体交错的比较格局,能得出完整、全面的对评价对象的印象。
5.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一般是指能直接观察和测定的外在表现。但人的外显行为不是内在特质的唯一表现形式,因为它还有一部分无法显现和显现与实际不相吻合的内容。因此,可测性原则还应包括小部分间接的分析评定,这样才能使测定近乎于科学、准确。
三、构建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方法
1.文献回顾法
我们通过去校内外图书馆查阅与人际沟通有关的书籍、期刊,上网查阅博士、硕士、专家学者有关人际沟通的文献资料,对提高人际沟通能力水平这个问题上的想法、做法、判断标准及统计指标的使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做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2.专家咨询法
根据我们几年来的经验与做法,在我校召开护理专业行业指导委员会议、南通市护理学会年会等会议期间,将设计出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向与会的医院管理专家作了介绍,根据各位专家的意见,对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考核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认真的补充、修改和完善。
3.现场试点法
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经过多次修改后, 2007年2月形成初稿。在南通市卫生局科教处领导的指导与支持下,于2007年4月至6月在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试点,期间课题组成员到试点医院进行咨询与指导。试点结束后,根据试点医院反馈的情况,对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考核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最后修改。
四、构建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
经过对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及成因进行分析得知:在学校和医院这两种不同的沟通情境下,师生沟通能力和护患沟通能力是护生人际沟通能力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因此,在构建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考核的评价指标体系时,除了要重视提高一般人际沟通能力,还要更加重视师生沟通能力和护患沟通能力的提高。基于对上述研究的认识,我们把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分为两大模块:第一模块,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公用模块,主要反映护生在一般沟通情境下的人际沟通能力水平状况;第二模块,护生人际沟通能力专用模块,该模块主要反映护生在学校和医院两种不同沟通情境下的人际沟通能力水平状况。在学校情境下,着重于护生在平时的工作、学习、生活过程中如何来提高师生沟通能力,在医院着重于护生在护患沟通过程中如何提高沟通效果。关于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考核的评价指标体系(含评价标准)另有专文介绍。
五、讨论
1.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是二元论能力结构体系
在对国内外有关学者对人际沟通能力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的实际工作经验,我们认为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考核的评价指标体系由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组成的二元论能力结构体系较为合适,这种结构体系是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之一。一般人际沟通能力是指护生在许多基本活动中都能表现出来,且各种活动都必须具备的能力;而特殊能力是指护生在从事某种专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它可以保证某种专门活动的顺利进行或取得高效率。结合护生将来职业岗位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群集职业能力属于一般能力,是基于各个职业岗位通用的沟通能力;岗位职业能力属于特殊能力,护患沟通能力属于岗位职业能力,需要更多的护理职业情感及专业知识、技能的支持。
2.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由单一化研究向系统化研究转变
在对有关文献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后,我们认为:长期以来,专家学者对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研究要么局限于对师生沟通的研究,要么局限于对护患沟通的研究,或者仅局限于对其他方面的研究。总之,注重单一问题研究的情况比较多见。由于研究的空间、时间、人群的局限性,导致研究成果在提高护生人际沟通能力方面应用的导向性、针对性、系统性、连续性、完整性出现弱势。本研究克服了上述研究的局限和弊病,将涉及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方面融合在一起进行研究,这种由单一化研究向系统化研究发生转变是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考核的评价指标体系的特点之二。这种转变对于提高护生人际沟通能力水平的效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此类研究尚未曾见诸文献报道。
3.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考核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我们经过多年积极探索尝试、认真研究、全面总结和虚心借鉴兄弟院校的研究成果而取得的成绩。不断地探索、尝试、改进、完善和提高,是我们构建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评价体系的基本过程和宗旨。迄今为止,我们采用人际沟通能力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对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进行考核的效果比较合乎理想。但事物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在今后的实践中还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还会有新内容、新技术需要研究、开发。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拿出让自己、让研究同类问题的专家真正满意的“作品”来。
怎样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篇4
你会发现每天的热点都在上面。这样,如果你还是不能开口,至少你知道大家在谈论什么。
或许你准备开始你的交际之前你需要很多帮手,这些帮手就是所有你认识的人。这些人或许只有一面之缘,这不重要,重要的是每次见到他们你都要大声跟他们打招呼,时间久了你就会感觉自己跟他们很熟,在很多谈话的场合他们也愿意更多的支持你的意见。
好了,前面的几个步骤下来你已经是小有所成,至少走起路来少说也昂首阔步了吧,那么就开始积累一些素材吧。
多看书多读报纸,我的意思是培养一些文学的情操,积累一些幽默感。这样你的话语就会自然喷涌而出,而且精彩夺目。
以下是我的个人总结,还会继续修改填写。
1、多看书,多学习,这个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步骤,通过学习,能让我们掌握很多的理论知识,帮助我们运用,可以看看为人处于与人际关系方面比较不错的书。要做好笔记。
2、学会去运用自己的知识,知识不运用永远都不是知识,把自己懂的行出来就好了,另外要学会观察那些人际关系不错的人的交往方式,向他们学习。
3、学会去关心自己的朋友,和别人开展人际关系的时候,一定要真诚们,大方,让对方能够感受到你的真实,不做作,不要为了从别人那得到一些东西而去谈恋爱,而要先学会付出。
4、平时多联系,然后一起出去玩玩,男生可以一起打打球,运动一下,女生可以一起逛逛街,让你们之间的交流多起来,让自己的人际关系更加的广泛。
5、改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让自己的人际关系要好起来,就要学会宰相肚子里面能撑船,少一些对朋友的嫉妒,不要因为自己周围的人比较好,就会嫉妒对方。嫉妒会让人远离你的。
6、学会去赞美,夸奖,鼓励对方,做一个倾听者,当和一个人在交流的时候,能够做到一个倾听,让对方多说,也能够很好的开展自己的人际关系的。
7、自己要学会保持一颗乐观的心态,首先把自己的状态调整到最好了,别人看你才会看到阳光,看到乐观,愿意和你成为朋友。
因为他们会感觉和你成为朋友会很快乐。
8、勇敢一点,踏出去。交际能力要提高,如果不能够勇敢的走出去,是很难的,这个我们要学会在平时的时候,在课堂上,或者在公交车上。周围的人,你都要敢和别人说一句话,并不是搭讪,就是去打一下招呼,然后告诉别人,自己比较内向,现在正在学习和陌生人打招呼,希望不要介意。
9、多些微笑,少些威严。
有些是因为比较严肃,比人看起来,这个人就是一个比较严肃的,很难和他们开玩笑,人们在一起有时候就是想快乐的,因此,我们如果是那种比较严肃的人的话,我们就要学会多微笑一些,让别人看到你的微笑,而不是威严。
10、经得起玩笑 。
还有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有时候开玩笑会不注意,如果自己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人的话,那在朋友一起说话的时候,或者就是在交往的时候,就告诉他们,自己对于哪些事情比较敏感,给他们提个醒。或者自己要想想自己需不需要一直这样,能不能对于别人的玩笑也可以很好的面对。
11、大度,乐于帮助。朋友在一起玩耍,不要总是斤斤计较,锱铢必较,那样给人的感觉就是这个人太小气了,什么都计算的这么的清楚。要想提高自己的人际关系,这点也要学会做到大度一点。
12、要有足够的知识积累。
这些是扩大自己的交友圈的必备知识,因为只有自己懂得多,比人才能够和你说到一起,自己也知道别人在说的是什么。提高交际能力,就要平时的时候多看看书,积累知识,把自己学习到的学会运用,而不是一直藏着掖着。
13、要有自己的兴趣所在。
兴趣会让你自然而然的打开自己,当自己的交际能力无法提高的时候,先明确自己的兴趣在哪里,找到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做朋友,会让自己很轻松,通过和这些朋友的交往,会让自己的交际范围扩大,也能让自己学会人际交往。
14、独特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与面对同一件事情的角度不一样吗,我们说说出来的面对一件事情的观念就不一样,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会让比人对你充满了好奇,都会主动的来和你交往,想从你这里学到一些东西,但是这个独特思维不是钻牛角尖。
15、学会创造话题。
不能所有的话语都是一直等着比人说,然后自己就是听众,当然,倾听很不错,但是我们也要学会多说,毕竟交际是两个人的事情,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我们多说,学会和比人说话,这样在和比人交流的时候才不会冷场。
16、坚持不懈。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 篇5
引言:
现代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就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其实现社会性的重要途径和方式。针对当代大学生的交往特点和交往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提出可行的对策,以期对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有所借鉴。
关键词: 大学生; 人际交往;训练
一、人际交往的概述
(一)、人际交往概念
所谓人际交往通俗地说,就是人与人的交流和往来。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总是难免与人交往,每一个人类个体离开他人,离开了社会、群体,是不可能独立存在于世的。尽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对于“人际交往”都并不陌生,但是,当社会心理学家对于这种社会生活现象进行研究的时候,已经给“人际交往”这一概念赋予了丰富的心理学的内涵。社会心理学中所使用的“人际交往”,一般是指在社会活动中人与人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情感的联系过程。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方式,它是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一种实际活动。比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以及团体与团体之间,都是通过这样的活动,从而使自己的种种社会性需要得以满足的。
(二)、人际交往能力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人际交往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方式,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一个要素。人类实践活动需要借助于多种形式才得以实现,人际交往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从某种意义上说,人际交往直接影响与推进着社会的发展。在当代信息化的社会发展中,伴随着人际交往形式的多样化,人际交往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越来越重要。
一位哲人说过:“没有交际能力的人,就象陆地上的船,永远到不了人生的大海”。人们学习知识、进入社会、了解自我、获得爱情等,都是在人际交往中发生的,没有良好的的人际交往能力,既无法取得成功,也不会得到生活的幸福和身心的健康。对于大学生来说,面对当今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以及对人才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的现状,他们的综合素质已成为众多企业和用人单位关注的焦点,而在综合素质里面,最重要的当属大学生的交际能力了。即使是在学校里面,人际交往能力也一样重要,它是形成和塑造自身健康个性品质的基础。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据中科院心理素质调查报告显示:大学生中不善交际者占 80 %以上,有明显心理异常者占37 %,与人无法沟通者占 21 %。有许多大学生升入高校,走上社会因交际能力差而无法适应错综复杂的社会导致心理严重扭曲,造成很多社会问题。纵观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现状,主要存在这样几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性格缺陷
有很些大学生从上大学开始就矜持孤傲、目空一切、独来独往,狭隘自私的性格缺陷在校园人际交往中暴露得淋漓尽致,让周围的人都无法与之接近;还有有些大学生向来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同学之间都不知道说什么好,感觉都是没话题。胆小、害羞、内向、孤僻、怀疑他人、不喜欢参与社交活动、对人冷淡等这些大学生自身性格方面的缺陷都对良好的人际交往造成了阻碍。
(二)、不懂得怎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很多大学生带着良好的人际关系期望与同学来往,但由于不知道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正确方法,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不仅同学之间弄得关系糟糕,师生之间关系也不和谐,而同寝室同学之间更是问题重重。几个回合下来,这些大学生便失去了耐心和宽容,一再抱怨,人与人之间太难相处了,倍感人际交往的复杂。与此同时,大学生们的交往触角又大大延伸,伸向了校外,伸向了社会,渴望从这些“无字之书”中获得真正意义上的交往体验和真知灼见。然而,一室难以交往,何谈走向社会呢?
(三)、人际交往中缺乏技巧
交往中语言艺术和技术技巧的缺乏,认知偏差、不讲究原则等等,带给大学生很多的困惑和打击。有的大学生在毕业找工作时,笔试关过了,而面试却没有过,究其原因,则在于语言表达无艺术性、一些交际技巧不能够在面试中很好体现。美国心理学家巴克说:“人生需要友情,人生需要交往,人生需要自我的形象推销与展示。”不论是在校园里还是将来从事任何工作,大学生都必须学会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学会人生的公关。
三、如何解决大学生交际中的突出问题,提高交际能力
(一)、塑造有利于人际交往的性格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虽然多年养成的性格不容易改变,但并不是不能改变。人是发展变化的,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个人交际的频繁、社会实践的增加以及知识面的拓宽,个人的观念、意识和性格都会有很大的变化。只要你有意识地注意改变自己的性格,则会收到好的效果。那如何改变自己的性格呢?首先,要确立信心,正确估价自己。不可盛气凌人,也不能被自卑感压倒,应该谦虚谨慎、不卑不亢地生活在人们中间;其次,想改变内向性格还需要扩大自身的信息量。要多读书,多看报,关心世界大事、国家大事,扩大知识面,开拓视野;再次,要注重丰富自己的业余生活。可以经常参加打球、书法绘画、下棋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增加与他人的交往,性格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改变。
在性格塑造方面,可以作以下努力:
首先,要使自己让人喜爱,并希望成为其他人的好朋友。
①遇上烦恼时不妨假设正处在快乐逍遥的状态,久而久之,自然可养成乐天的性格。
②尽量利用空闲时间做自己喜爱作的事,参加不同的活动,这样可以扩大交际圈子,增长见识。③将日常感受、愿望和梦想写在一本“秘密日记”内,这不但有助于解除烦恼,还有助于学习如何表露内心感受。
④对自己不奢求十全十美,另外还要注意本身的幽默感。
其次,在着手与他人建立友谊前,要想一想自己是否真正对他人感兴趣,你能不能令他人感到愉快,要持有这样一些态度:
①要持友善态度。
②接纳他人的性格和观点,不可强求改变他人。
③注重个人风格,不可一味向朋友作出奉献,朋友相交要以互助为原则。④向朋友叙说你的感觉和想法,但应注意彼此相交的深浅程度,以免出现尴尬局面。
⑤要明白真正的朋友有这样一些特点:不会贬低你来抬高自己,会保守你的秘密,不会恶言中伤你,不会介意你的衣着如何,不会冒然断交。
⑥要有乐于变化的心态时时准备变化、变革,要有伸缩、创造性,要有民主、平等的性格和守法、守诺的精神,要使人个技能不断提高和善于自处。现代人应该认识到,一个人的前途与生活,最根本是靠自己的技能。
(二)、掌握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
1、人际关系的概念及其意义
人际关系这一概念属于社会心理学范畴,主要指人在社会交往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即从个体关系的角度概括了人的各种社会关系,其涵盖面包括个人在生活、生产及其他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一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人在社会中面临五种基本的人际关系,即夫妇关系、父子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君臣(领导与下属)关系、朋友关系。这五种基本的人际关系,在过去被称之为“五伦”。除了这五种基本的人际关系外,还有一种关系,即人与社会其他成员的关系。这是一种间接关系。自从以家庭为基本社会单元的社会诞生以来,这些关系从来就没有改变过。
从社会学角度来看,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持不仅满足了人类的生存需要,而且也满足了人类健康发展的心理需要。社会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的今天,人际关系在社会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任何一个群体的内部,都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人际关系结构,而这种人际关系结构对于整个群体的活动效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所以说,人际关系归根结底是一种社会关系,它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大量的研究显示,一个人所有知识、技巧、能力等几乎都来自于与他人进行交往时所进行的社会活动中,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的综合素质,那么,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空间距离是影响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人员在空间位置上越接近,越容易形成彼此间的亲密关系。空间距离的接近使双方相互交往、相互接触的频率不断增加,彼此间更容易熟悉。但是,当交往者双方的关系紧张时,空间距离越接近,彼此的反应则会越消极。
交往的频率。交往的频率由见面次数的多少决定。交往是人际关系的基础,交往的频率越高越容易形成密切的关系,频繁的交往才能形成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态度、共同的兴趣和共同的经验。态度的相似性。对具体的事物有相同或相似的态度和体验,就是所谓的有共同语言。共同理解、共同信念和价值观,就容易产生共鸣,这时可能相互的关系会更为密切。
需要的互补性。相互满足是形成人际关系的前提条件。一旦有了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期望,空间距离即便大些,也可能是“天涯若比邻”。
人的个性。人们的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交往的态度、频率和方式。人在现实人际交往中所表现出的行为倾向性、人格、气质、能力等个性品质,也影响了人际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3、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方法
和谐、友好、积极、亲密的人际关系属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有益的;相反,不和谐、紧张、消极、敌对的人际关系则是不良的人际关系,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是有害的。因此,大学生学会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具体方法很多,但在日常生活中,最为主要,同时又可以有效地为每一大学生所运用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人际关系是在人们的交往中产生的。交往伊始,大学生必须遵循一定的规范、礼仪、风俗、习惯来给人以良好的第一印象。例如,人际称呼要适当,登门拜访要有礼貌,喜庆节日要致意,谈话态度要诚恳,玩笑和幽默要掌握分寸等。同时,衣着整洁、大方,仪表举止文明会给人一种亲近感,反之,过分修饰,油头粉面,浓装艳抹,则会给人一种不合宜的印象。北京某名牌大学的一个毕业生,到一家公司去求职。在面试时,这位自我感觉良好的大学生一进门就坐在沙发上,翘起二郎腿,还不时地摇动。结果,主考官连半个问题也没有问,只是客气地说:“回去等消息吧。”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他因给主考官的第一印象不好失去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机会。
第二,主动交往。要想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须掌握主动。如主动问候、主动示好、认真倾听、常说“我们”、学会欣赏、制造幽默等等。这些也都是在交往中能获得良好心理效应的方式。因此,我们要想赢得别人,同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做交往的始动者,处于主动地位。当你的成功经验越来越多,你的自信心也会越来越充分,你的人际关系处境也会越来越好。
第三,待人要真诚热情。实事求是,态度热情,往往给人一种信赖感,亲近感,这有利于交往的继续深入。当一个人遇到坎坷,碰到困难,遭到失败时,往往对人情世态最为敏感,最需要关怀和帮助,这时那怕是一个笑脸,一个体贴的眼神,一句温暖的话语,都能让人感到安慰,感到振奋。因此,当别人遇到困难、陷入困境时,只要你能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困难者、安慰失意者,就可以很快赢得别人,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结 论
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方法 篇6
例如:几个小朋友在一起做游戏,教师可以教幼儿一起商量做什么游戏,怎样做,在游戏中既能积极地提出建议,又能尊重别人的意见,不强迫别人接受或服从自己的意见,最后要教给幼儿和同伴共同分享玩具,有好的玩具大家一起玩,能平等地与他人交往,愉快地与同伴合作。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一些自然发生的情景,帮助幼儿寻找游戏伙伴,鼓励幼儿多结交新朋友。比如开辟了“玩具的新家”,发动孩子从家里带来心爱的玩具,利用玩具为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在活动中,及时表扬那些主动与同伴一起玩玩具的幼儿,促使幼儿之间建立起平等友好的关系,培养了他们社会交往能力。
孩子在入园前一般只限于与家人交往,进入幼儿园后交往范围明显扩大,通过幼儿游戏活动他们可以学会与同伴交往、分享、合作。在幼儿园我们可以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和同伴合作玩”,“别人想玩你的玩具时该怎么办”,“你拿到同伴的玩具时该怎么说”,“你想玩别人的玩具时该怎么说”等话题,让幼儿说自己的想法,从而明白与人相处的方法,如要爱护玩具,不强夺、捣乱等,体验交往的乐趣。
学前班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篇7
案例一:新学期开始了, 一年级新生小林的妈妈带着他走进教室, 见到老师, 妈妈忙说:“小林, 快向老师问好。”小林低下头, 不肯出声。老师走上前:“小林, 早上好。”小林却躲到妈妈背后, 任妈妈怎么推她, 也不吭一声。
案例二:一年级新生小奕在课堂上不停地玩铅笔、文具盒, 看到同桌的新尺子, 一把抢过来, 同桌不让, 他就用铅笔去刺同桌的手。下课了, 他在操场左冲右撞看见以前在学前班的同学, 就上去擂他一拳。他看见几个同学玩游戏, 马上冲过去要参加, 别人不让, 他就动手打人, 还在一旁故意捣乱, 闹得同学们纷纷向老师告状。
案例分析:像小林这样的表现在儿童中并不少见。很多人认为是儿童性格内向、胆小所致。其实这并非一般意义上的腼腆与羞涩, 而是儿童整体形态上缺乏一种人际交往的风度和气质, 缺乏人际交往的基本能力。像小奕这样的儿童在各班至少有四五名。他们多表现为好动、攻击性强, 常为一点小事与同学闹矛盾, 不合群, 不易被同学接受。其实他们的攻击行为并非出于恶意, 有时候, 他是借此向同学示好, 只是他没有采取正确的交往方式, 引起同学的误解。究其原因, 还是没有掌握人际交往的正确方法, 没有形成文明交往的习惯。
现代社会早已不是鸡犬之声相闻而老死不相往来的时代, 人际交往日益频繁, 人们越来越感到人际交往的重要。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过:“一个成功的管理者, 专业知识所占的作用只占25%, 而交际能力占75%。”儿童的人际交往具有将来沟通信息, 交流情感, 协调行为, 提高人际知觉准确性的作用, 交际能力是儿童成材的必要支撑。
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到3—4岁就愿意加入群体;从学前班进入小学, 他们的社交发展发生了一些变化:他们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了更为充分和细致的了解;他们将学会参与复杂的团体活动;依恋对象也将由家庭扩展到团体或群体。因而学前班是培养儿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时期。学前班老师应抓住这一关键时期, 正确地引导儿童, 让他们学会用文明的语言, 文雅的举止与人交往, 培养他们宽容、合作、不卑不亢的交际风度和动静有致、落落大方的交际气质, 培养他们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学前班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指导:
创造良好的交际环境, 促进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首先老师必须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教师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对儿童的同伴交往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 教师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 有效地促进儿童同伴关系的发展。教师要积极营造一种温暖、关爱、尊重和信任的心理气氛和教育环境。例如, 可创设儿童需要和能帮助别人的情景, 让他们学会助人, 使儿童能感到群体生活的优势, 这样的群体能使儿童获得积极的情绪, 并表现出较强的交往动机与持续交往的兴趣。老师还应创设与他人合作的机会。研究表明, 游戏活动为儿童提供了大量的交往机会。在游戏中尤其是角色游戏中儿童易产生合作行为。儿童在角色游戏中意识到自己必须承担一定的角色的相应责任, 这也保证了儿童参与的热情。因此, 学前班老师要多组织儿童开展有益的游戏活动, 在活动中引导儿童学会合作、学会相处、学会承担责任。
进行必要的礼仪练习, 提高儿童交往能力。古语云:礼尚往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崇尚礼仪。《礼记》中说“礼义之始, 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老师可先从表情、姿势入手, 让儿童注意在与人交往时面带微笑, 语言礼貌, 态度诚恳。因为这是与人交往的基本素质。儿童早期的交往大多是围绕玩具发生的。老师可利用儿童使用玩具的机会, 对他们进行礼仪训练, 如儿童可以通过玩具发生邀请, 可以在借用或交换玩具时学会理解和分享, 还可以在使用玩具中学会等待。
利用移情训练, 深化儿童交往内涵。移情即情绪感染与共鸣。老师可利用故事或身边事例引导儿童观察体验, 别人的情绪理解, 使儿童慢慢淡“自我中心”, 逐步做到“心中有他人”, 逐步学会宽容与理解。只有这样, 儿童在与人交往中才能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看问题, 与他人的矛盾和摩擦自然会减少, 他的交往能力就会相应得到提高, 交往的内涵也就更深入了一层。
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指导策略 篇8
关键词:中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师生关系
中职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定型期,心理发展的困扰期,情感情绪复杂多变,他们消极情绪出现的频率和强度均高于积极的情绪,他们表达情感方式由外露逐渐转变为内隐。
加之,中职学生中的很大一部分在学习上曾经受挫而生活上又远离父母,内心容易苦闷、孤独和烦恼。在人际交往方面表现出复杂的矛盾:一方面,由于受生活阅历、交往经验和自身品德修养的限制,许多学生缺乏与人交往的知识和技巧,容易在人际交往中出现偏差,造成不和谐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他们又有迫切的交往愿望,乐于与人沟通,渴望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调节不良情绪,培养与别人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的意识,为今后的顺利就业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因此,作为一名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老师,除了给学生讲授教材中的交往礼仪知识以外,还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交际技巧的指导。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学会换位思考,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在校园人际关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由于中职生学习较差,而且个别学生还存在一些不良行為习惯,一般都不被老师喜欢,甚至被斥责批评。这样就导致他们对老师“敬而远之”。因此,教师必须摸清学生的心理,对症下药,帮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1.教师对学生应设定合理的期望值
合理的期望值会促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努力提高学习成绩,密切与教师的关系。反之,可能使学生因期望值过高而丧失信心,或者因期望值过低而自暴自弃,在学习上放弃努力。二者都会导致与教师的关系逐渐疏远。
2.教师要积极表扬,恰当批评
教师应该用发展、公正的眼光评价学生,尤其对后进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表扬。当学生犯了错误,如:不认真听讲、不按时交作业、触犯纪律等等,批评时要注意场合和方式方法,尽量不要当着全体学生的面,批评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言辞不要过于偏激,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二、拓宽交际渠道,促进同学间交流
班级中的交际渠道很多,课堂上教师可通过增加讨论课、合作探究课、社会实践课等课型,尽量创造同学间沟通交流的机会。课后,教师要多组织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拓宽交际的渠道,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会彼此尊重、和睦相处,懂得关心和帮助别人,增进彼此了解。如:开展“班级是个大家庭”“我和你”等班会,让学生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掌握人际交往中的礼仪。组建各种兴趣活动小组,让他们在玩中学会团结合作;举办演讲赛、篮球赛等,让他们在比赛中建立友谊。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才华提供了舞台,促进了与同学的交往,使他们感受到集体生活的乐趣和温暖。
三、树立正确的交往观,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教师应让学生正确认识人际交往的意义和重要作用,在思想观念上消除模糊和错误的看法,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另外,教师要利用课堂活动、交际实践活动等渠道,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对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有:
1.微笑
微笑是一种令人感觉愉快的面部表情,它可以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为深入沟通与交往创造和谐温馨的氛围。微笑是人际交往的润滑剂。真正的微笑应发自内心,渗透着自己的情感,表里如一,毫无装饰的微笑才有感染力,是打开社交大门的“通行证”。
2.要欣赏赞美别人
得到别人的重视和赞美,这是人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有的同学之所以孤独,是因为清高自傲,孤芳自赏,觉得没有人配做自己的朋友。不会真诚赞美别人的人,别人自然也不会喜欢和接纳他。
3.要学会感恩
感恩之心是火,能融化千里冰封;感恩之心是水,能滋润万顷荒漠。在人际交往中,只有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才会赢得广泛的好人缘,从而成就自己。
4.互利双赢原则
在人际关系中,无论对方在意与否、计较与否,首先都要主动、周到地考虑对方的利益和需要。只有“双赢”才能共同发展。
5.诚信
诚信是人与人正常相处、平等交流、共同生活的基本条件和重要准则。待人以诚,才能人待以诚,才能得到理解、信任、尊重和帮助。
总之,学生的人际交往是交流信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是认识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切实为学生的终生可持续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马蕾.中学生人际交往问题与对策研究.苏州大学,2009.
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篇9
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由于多种原因,很多的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存在着许多问题,甚至存在着人际交往的一些障碍,影响了他们心理、情感、价值观以及对周围环境与社会不良的认识,这种情况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重视。下面通过一个小学生案例对学生的交往障碍问题进行分析。
(一)小学生人际交往不良案例
四年级学生刘某,平时傲气十足,对同学不屑一顾,总是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一些,与同学在一起,常常趾高气扬,喜欢指手划脚。对别人的回答不屑一顾,不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如果同学不接受他的意见,他就嘲笑对方或者大发脾气,甚至骂人,弄得同学们对他敬而远之,不想理他。这导致刘某在班级里很孤立,没有人愿意和他交朋友。
(二)小学生人际交往不良的原因
刘某表现出来的是人际交往不适应,小学生出现这种交往不适应的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1.自我中心的不良影响
有的小学生自我中心比较严重,他们对外界、他人的认知多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在人际交往中受到这种自我中心的影响,认为其他人都应该围绕自己转,因此导致交往不良。就刘某而言,他对自我评价
过高,认为自己高人一等,看不起同学,认为别人都要听他的,影响了他与同学的正常交往。
2.自控力的缺乏和不良的情绪的影响
不良情绪也容易引起人际交往障碍。有些小学生情绪体验强烈而迅速,容易发脾气、冲动;同时,他们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头脑还不够冷静,在人际交往中,不能客观地分析问题,不能主动地调整认识上的偏差,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所以容易与他人产生人际交往冲突,周围的同学不能接受他们,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如上例中,刘某平时趾高气扬,动不动就发脾气,骂人,因此同学无法接受他。
3.交往技能的缺失
对于小学生而言,刚刚由以游戏活动为主转为以学习活动为主,由与父母交往为主,转为与同学、同伴的交往为主。在这个转变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对他们进行必要的交往技能指导,他们不懂得在新的交往群体中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他人,因而在与同学的人际交往中出现冲突,影响交往的效能。
(三)教育指导措施
对于小学生人际交往适应问题,教师应予以重视,并给予具体的指导,主要指导措施包括以下几条。
1.改变自我中心的交往观念
改变小学生自我中心的、片面的人际交往观念,使他们对人际关系有一种积极、全面、正确的认知,这是改善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首先,老师和家长在实施教育时,要让小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其次,在人际交往中运用转换角色的方法,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能体会别人的感受;再次,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交往冲突的例子,引导小学生转换角色,体会对方的感受,冷静地进行自我批评等,使他们不仅仅把人际交往看成是自己单方面的作用,而是同学和伙伴之间的双向互动。
2.正确调控情绪,避免人际冲突
积极健康的情绪能促进小学生更好的人际交往。对于小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不良情绪,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引导他们按照当时的情境,对自己的情绪加以调控。即通过让他们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评估来认识交往中不良情绪反应的不良后果,避免在人际交往中与同学产生冲突。同时,指导他们在遇到人际冲突情境时,如何运用克制、忍让、注意力迁移等方法进行自我调节,缓解自我情绪,避免不良情绪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3.学习交往技能,注意灵活运用
处理人际关系是能力,也是技巧,它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提高。因此,老师和家长应教给小学生一些基本的交往技巧,并根据不同情况灵活运用。
首先,增加与同学的交往频率是亲密关系的一个重要手段。因为人只有通过接触,才能了解;只有了解,才能理解;只有理解,才能建立友谊。而交往频率的增加,是增加接触、了解的重要手段。
其次,要学会真诚关心同学,真正为他人着想。只有对人真诚,才能获得真诚。教育学生不虚伪,不做作,真实地表现自己,才能与他人坦诚相处,进行真正的交流。
第三,要讲究褒贬的方式。人人都有自尊心,因此,在与他人交往时,应注意尊重他人。批评他人的缺点时要含蓄委婉,不夸大,不使他人难堪;在与别人讨论问题、陈述看法时则要注意谦逊,切忌好为人师,动不动就教训别人;而在赞美别人时,应诚心诚意,实事求是。
【人际交往能力指标】推荐阅读:
人际交往能力06-13
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07-21
人际交往能力自我测试心理测试 20008-25
提升人际交往能力的五把钥匙(完成)09-14
人际交往特征07-21
人际交往智能10-17
人际交往不良05-26
人际交往艺术06-17
人际交往模式07-02
校园人际交往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