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必背古诗75首试卷(共4篇)
小学必背古诗75首试卷 篇1
古诗整理材料16
49、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注释
①渔者:捕鱼的人。
②但:只。爱:喜欢。
③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
④君:你。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⑤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⑥**:波浪。
⑦一叶舟: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无数人,只知喜爱鲈鱼之鲜美。
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作品鉴赏
首句写江岸上人来人往,十分热闹。次句写岸上人的心态,揭示“往来‟的原因。后二句通过的视线,指示出风浪中忽隐忽现的捕鱼小船,注意捕鱼的情景。鲈鱼虽然味美,捕捉却艰辛表达出诗人对渔人疾苦的同情,深含对“但爱鲈鱼美”的岸上人的规劝。“江上”和“**”两种环境,“往来人”和“一叶舟”两种情态、“往来”和“出没”两种动态强烈对比,显示出全诗旨在所在。[1] 表达作者对渔民工作痛苦艰险的同情和对百姓的怜爱。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年~1052年)(即太宗端拱二年~皇祐四年)字希文,原名朱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谥号“文正”。汉族,祖籍陕西彬州(今陕西省咸阳市彬县),生于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公元1015年(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恢复范姓,后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这首诗概述这首语言朴实、形象生动、对比强烈、耐人寻味的小诗,反映了渔民劳作的艰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本文描绘了生活劳动的艰苦。指出江上来来往往饮酒作乐的人们,只知道品尝鲈鱼味道的鲜美,却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打鱼人出生入死同惊涛骇浪搏斗的艰辛。
50、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注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2.一岁除:一年过去了。
3.屠苏:屠苏酒。古时候的风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苏草泡酒,吊在井里,元旦取出来,全家老小朝东喝屠苏酒。全句说,春风把暖气吹进了屠苏酒(意思是 说,喝了屠苏酒,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了)。
4.曈曈:光辉灿烂。全句说,初升的太阳照遍了千家万户。
5.总把新桃换旧符:总拿新门神换掉了旧门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时候逢到新年,家家户户都用两块桃木板子,画上两个神像,挂在大门上,说是可以驱除魔鬼。
作者介绍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宋代诗人,汉族,字介甫,晚号半山,谥号“文”,世称王文公,自号临川先生,晚年封荆国公,世称临川先生又称王荆公,江西临川(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产生很深的影响,已具备近代变革的特点,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动改革,力图革除北宋存在的积弊,推行一系列措施富国强兵,是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在文学上具有突出成就,是唐宋时期八大家之一,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父子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经拜过欧阳修为师)。
赏析
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首句“爆竹声中一岁除”,在阵阵鞭炮声中送走旧岁,迎来新年。起句紧扣题目,渲染春节热闹欢乐的气氛。次句“春风送暖入屠苏”,描写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第三句“千门万户曈曈日”,写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用“曈曈”表现日出时光辉灿烂的景象,象征无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结句“总把新桃换旧符”,既是写当时的民间习俗,又寓含除旧布新的意思。“桃符”是一种绘有神像、挂在门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注释
1、泊船:停船。泊,停泊。
2、京口:在今江苏省镇江市,长江的南岸,和瓜洲相对。
2、瓜洲:瓜洲在今天江苏省扬州市邗(hán)江区县南,与京口相对
3、一水:这里的“一水”指长江。
4、间(jiān):在一定的空间(时间)内。要注意不能误读成去声,不是动词“间隔”的“间”。根据本平仄格律、“间”字固有的词义,以及古人语言习惯,此“间”字必须为平声。“一水间”为体词性偏正词组,内部结构与“咫尺间”、“几步间”、“一瞬间”、“一念间”相同,中心词为“间”,限定成分为“一水”。整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州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按古人文言的说法,即所谓仅“一水之遥”。王安石是想说江南江北之近,而不是想说它们之隔离。
5、钟山:今南京市的紫金山,诗人当时家居于此。
6、隔:间隔。
7、数重:几层。读shù chóng
8、绿:吹绿了。
9、何时:什么时候。
10、还:回。
译文
春日夜里,行船停泊在瓜洲岸边,我隔江遥望对岸的京口,心里想,这里与我居住的钟山也就只隔着几座大山,和煦的春风吹绿了长江南岸的草木,而我何时才能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返回家乡呢? 赏析
诗以“泊船瓜洲”为题,点明诗人的立足点。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长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与这边的“瓜洲”这么近,就一条江水的距离,不由地联想到家园所在的钟山也只隔几座山了,也不远了。次句“钟山只隔数重山”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为千古名句,再次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绿”字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52、书湖阴先生壁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
①书:书写,题。
②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③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④无苔:没有青苔。
⑤成畦(qí):成垄成行。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⑥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据《汉书·西域传序》记载,汉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领护。
⑦将:携带。绿:指水色。
⑧排闼(tà):开门。闼:小门。《史记·樊郦滕灌列传》:“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羣臣。羣臣绛灌等莫敢入。十馀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张守节正义:“闼,宫中小门。”
前蜀杜光庭《虬髯客传》:“[李靖]乃雄服乘马,排闼而去。”
清侯方域《宁南侯传》:“[左良玉]走匿牀下。世威排闼呼曰:„左将军,富贵至矣!速命酒饮我!”
徐迟《祁连山下》:“风景排闼而入。”
⑨送青来:送来绿色。
这是作者题写在湖阴先生居室墙壁上的一首诗。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是作者的朋友。译文
茅草房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一片翠绿。
修辞手法
后两首诗句,诗人运用了对偶的句式,又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给山水赋予人的感情,化静为动,显得自然化,既生机勃勃又清静幽雅。
简析
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融化无痕。诗人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讲了湖阴先生的无私教师育人的品质,赞颂了他的善施教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注释
1.望湖楼:在杭州西湖边。
2.翻墨: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遮:遮盖,掩盖。
3.跳珠:形容雨点像珍珠一样在船中跳动。
4.卷地风:风从地面卷起。
赏析
这首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
1.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2.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3.奇:奇妙。
4.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赏析
这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
首句“水光潋滟晴方好”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次句“山色空蒙雨亦奇”描写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非常奇妙。从题目可以得知,这一天诗人在西湖游宴,起初阳光明丽,后来下起了雨。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两句,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
这首诗概括性很强,它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的全面评价。这首诗的流传,使西湖的景色增添了光彩。
惠崇《春江晓景》
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洒豚欲上时。
注释
1.惠崇:宋初僧人,擅长歌和绘画。这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图》所做的题画诗。晓:早晨。
2.蒌蒿:生长在河滩上的一种草本植物,可以食用。芦芽:芦笋。烹调河豚时,用蒌蒿和芦笋做佐料,味道十分鲜美。
3.河豚:一种有毒的鱼,经过加工后可以食用。河豚欲上时:河豚春天要从海里回游到江河,初春正是河豚将要逆流而上的时候。
解说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这些可都是烹调河豚的好佐料,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将要回游的河豚是画家画不出的,诗人用他的想象,把江南初春特有的气氛表现得多么真切啊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注释
(1)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北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
(2)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从侧面看。
(3)各不同:不相同。
(4)识:认识;清楚。(注:这里不是看清楚,没有看的意思,只有清楚的意思。)
(5)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
(6)缘:同“原”,因为;由于。
(7)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译文
从正面看庐山的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人们之所以认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是因为自己身在庐山之中啊!赏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
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释
1.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译文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赏析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
三衢(qú)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诗人资料
曾几(jī)(1084~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赣州(今属江西)人,徙居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畿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
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注释
①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衢江区,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②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④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⑤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⑥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⑦黄鹂:黄莺。赏析:
诗作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首句写出行时间,“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往往多雨,但现在却“日日晴”,写天晴,也是写诗人的愉快心情。天晴人心也晴,那么明睸,那么开朗!次句写出行路线。诗人乘船去游山去了,“泛尽”了舟,到了小溪的尽头,又换走山路——三衢山中之小道,其乐无穷,其雅无穷,其趣无穷。第三句写“绿阴”,游山归来的路目,绿阴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时的浓郁。第四句写黄莺声,路边绿林中又增添了几声悦耳的黄莺的鸣叫声,为三衢山道中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意趣。全诗明快自然,极富有生活韵味。译文
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诗意
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示 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注释1.示儿:给儿子们看。
2.但:只。
3.九州同:祖国统一。
4.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5.家祭:对祖先的祭祀。
6.乃翁:你的父亲。
赏析
陆游是南宋爱国人,毕生从事抗金和收复失地的正义事业。虽然屡遭投降派排挤、打击,但爱国热情始终没有消减。《示儿》诗是诗人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题意思:秋天的夜里,天快要亮的时候,走出篱笆门,忽然对面吹来一阵凉风,心中产生一股伤感,于是写下这首诗。
(1)将晓:天将要亮。
(2)篱门:用竹片或竹竿编的门。
(3)三万里:长度,形容它的长,是虚指。河:指黄河。
(4)“五千仞”形容它的高。仞:古代计算长度的一种单位,八尺为一仞(一作七尺)。
(5)岳:指西岳华山。岳:指北方泰、恒、嵩、华诸山,一说指东岳泰山和西岳华山。
(6)摩天:碰到天。摩:摩擦、接触。
(7)遗民:指在金占领区生活却认同南宋王朝统治的人民。
(8)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9)胡尘: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指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10)南望:远眺南方。
(11)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译文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思想感情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历史背景
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乡,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
61、四时田园杂兴(1)(宋)范成大
昼 出 耘 田 夜 绩 麻,村 庄 儿 女 各 当 家。童 孙 未 解 供 耕 织,也 傍 桑 阴 学 种 瓜。
作者背景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市)人。虽写过不少爱国诗篇,但最著名的还是田园诗,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农村生活和风土人情。注词释义
杂兴:有感而发、随事吟咏的诗。
耘田:锄草。
绩麻:即缉麻,把麻搓成线。
童孙:幼小的孙子。
未解:不能,不会。
供:担任,担负。
傍:靠近。古诗今译
白天出去锄草夜里缉麻,农家儿女都能各自持家。小孙子还不会耕田纺织,也靠近桑树阴学习种瓜。名句赏析
《四时田园杂兴》共60首,宛如农村生活的长幅画卷。本篇是其中的一首,写的是夏日村庄的生活场景:男耕女织,日夜操劳,虽然辛苦,却也其乐陶陶。最精彩的是后两句。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农村孩子的游戏,也多是模仿大人的劳动。一个“学”字,透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极富生活情趣。诗中没有出现老人的形象,但称农夫农妇为“儿女”,称小孩为“童孙”,分明是老农的口吻,是一位老祖父眼中的农家乐事图。这里有写实的成分,更蕴含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理想。语言通俗浅显,文笔清新轻巧,使人由景见情,给人以极美的艺术享受。
jiě gòng
bàng sāng yīn
62.四时田园杂兴(2)(宋)范成大
梅 子 金 黄 杏 子 肥,麦 花 雪 白 菜 花 稀。日 长 篱 落 无 人 过,唯 有 蜻 蜓 蛱 蝶 飞。
译文: 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简析:
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前两句写出梅黄杏肥,麦白菜稀,色彩鲜丽。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jiá
注词释义:
1、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
2、肥:指果肉肥厚。
3、麦花:荞麦花。
4、菜花:油菜花。
5、日长:夏天已近,白天越来越长了。
6、篱落:篱笆。
7、惟有:只有。
8、蛱(jiá)蝶:菜粉蝶。
63.小 池(宋)杨万里 泉 眼 无 声 惜 细 流,树 阴 照 水 爱 晴 柔。小 荷 才 露 尖 尖 角,早 有 蜻 蜓 立 上 头。
作者背景
杨万里(1124-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诗通俗清新,流畅自然,人称“诚斋体”。诗的内容以山水风光自然景色为主,所以他的好朋友曾经幽默地跟他开玩笑说“处处山川怕见君”。注词释义
泉眼:泉水的出口。
惜:爱惜。
细流:细小的流水。
照水:倒映在水面。
晴柔:晴天柔和的风光。
尖尖角:指刚出生的、紧裹着的嫩小荷叶尖端。古诗今译
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名句赏析——“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泉眼默默地渗出涓涓细流,仿佛十分珍惜那晶莹的泉水;绿树喜爱在晴天柔和的气氛里把自己的影子融入池水中;嫩嫩的荷叶刚刚将尖尖的叶角伸出水面,早就有调皮的蜻蜓轻盈地站立在上面了。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用来形容初露头角的新人。
6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 竟 西 湖 六 月 中,风 光 不 与 四 时 同。接 天 莲 叶 无 穷 碧,映 日 荷 花 别 样 红。
作者背景
杨万里(1124-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诗通俗清新,流畅自然,人称“诚斋体”。诗的内容以山水风光自然景色为主,所以他的好朋友曾经幽默地跟他开玩笑说“处处山川怕见君”。注词释义
净慈寺:杭州西湖畔著名佛寺。
林子方:作者的朋友,曾做过直阁秘书等官。
四时:春夏秋冬四季。
别样:宋代俗语,特别的。古诗今译
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名句赏析——“映日荷花别样红。”
诗人驻足六月的西湖送别友人林子方,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对友人的眷恋。诗人开篇即说毕竟六月的西湖,风光不与四时相同,这两句质朴无华的诗句,说明六月西湖与其他季节不同的风光,是足可留恋的。然后,诗人用充满强烈色彩对比的句子,给我们描绘出一幅大红大绿、惊采绝艳的画面:翠绿的莲叶,涌到天边,使人感到置身于无穷的碧绿之中;而娇美的荷花,在骄阳的映照下,更显得格外艳丽。这种谋篇上的转化,虽然跌宕起伏,却没有突兀之感。看似平淡的笔墨,给我们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
65.春 日(宋)朱熹 胜 日 寻 芳 泗 水 滨,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
作者背景
朱熹(1130-1200),南宋哲学家。字元晦(huì),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徽州婺(今江西婺源)人。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写过一些好诗,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观书有感》等较著名。注词释义
胜日:风光美好的日子。
寻芳:游赏美景。
泗水:河名,流经山东曲阜一带。
滨:水边。
等闲:轻易,随便。
总是:都是。古诗今译
良辰探寻美景在泗水之滨,无限的风光景物焕然一新。轻易便能识得东风的妖面,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
名句赏析——“万紫千红总是春。”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夫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春”暗喻孔子倡导的“仁”。这些意思如果用哲学讲义式的语言写出来,难免枯燥乏味。本诗却把哲理融化在生动的形象中,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当然,如果读者全不理会那些哲理,只把它当作一首游春诗来欣赏,那也是读者的权利,朱熹是无可奈何的。
sì shuǐ bīn
66、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注释译文
1.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朱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
2.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镜子;也有学者认为镜子。指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3.“天光”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4.徘徊:来回移动。5.为:因为。
6.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7.那得:怎么会。8.那:怎么的意思。9.清如许:这样清澈。10.如:如此,这样。11.清:清澈。
12.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地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保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观书有感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打开,清澈明净,天光、云影在水面上闪耀浮动。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澈呢?
是因为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观书有感二首作品鉴赏
从题目看,这两首诗是谈观书体会的,意在讲道理,发议论。弄不好,很可能写成“语录讲义之押韵者”。但作者写的却是诗,因为是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捕捉了形象,让形象本身来说话。
是抒发读书体会的哲理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半亩的“方塘”不算大,只有半亩地的一个方方的池塘,但它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一鉴”的“鉴”,就是“镜”,照人的镜子,“镜”和“鉴”是一个意思。“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那样打开了。“半亩方塘”虽然不算大,但它却像一面镜子那样地澄澈明净,“天光云影”都被它反映出来了。闪耀浮动,情态毕见。作为一种景物的描写,这也可以说是写得十分生动的。这两句展现的形象本身就能给人以美感,能使人心情澄净,心胸开阔。这一种感性的形象本身,它还蕴涵着一种理性的东西。很明显的一点是,“半亩方塘”里边的水很深、很清,所以它能够反映“天光云影”;反之,如果很浅、很污浊,它就不能反映,或者是不能准确地反映。
诗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作进一步的挖掘,写出了颇有哲理的三、四两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问渠”的“渠”,不是“一渠水”的“渠”,它相当于“它”的意思,这里是指方塘。“问渠”就是“问它”。在这个地方“它”指代的是“方塘”。诗人并没有说“方塘”有多深,第三句诗里边突出了一个“清”字,“清”就已经包含了“深”。因为塘水如果没有一定的深度的话,即使很“清”也反映不出“天光云影共徘徊”的情态。诗人抓住了塘水“深”而且“清”,就能反映“天光云影”的特点。但是到此诗人并没有结束,他进一步地提出了一个问题。“问”那个“方塘”“那得清如许?”问它为什么这么“清”,能够反映出“天光云影”来。而这个问题孤立地看这个“方塘”的本身没有法子来回答。诗人于是放开了眼界,从远处看,终于,他看到了“方塘”的“源头”,找到了答案。就因为“方塘”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活水”。这个“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而且“清”。“清”得不仅能反映出“天光云影”,而且能反映出“天光”和“云影”“共徘徊”这么一种细致的情态。这就是这一首小诗所展现的形象和它的思想意义。
dǐ
67.题临安邸(宋)林升 山 外 青 山 楼 外 楼,西 湖 歌 舞 几 时 休? 暖 风 熏 得 游 人 醉,直 把 杭 州 作 汴 州。
作者背景
林升,南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的一位读书人,其他情况都无从查考。注词释义
临安:即诗中的杭州(在今浙江),南宋的国都。
邸:旅店。
直:简直。
汴州:北宋的国都,在今河南开封。古诗今译
山外有青山楼外有楼,西湖的歌舞何时方休?暖风把游人熏得陶醉,简直把杭州当作汴州。
名句赏析——“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只想偏安一隅,在杭州大造宫殿园林,仅花园就修了40多所,其他贵族富豪的楼台亭榭更是不计其数。这首诗的前两句,从空间和时间的无限,写尽杭州的山水楼台之美和歌舞升平的景复象。“几时休”三个字,责问统治者:骄奢淫逸的生活何时才能停止?言外之意是抗金复国的事业几时能着手?然而,暖洋洋的风把游人吹得好像喝醉了酒,飘飘然,陶陶然,个个醉生梦死,毫无忧患意识,竟然把江南的杭州当作了中原的汴州。“暖风”语意双关,既是温暖的自然风,也是纸醉金迷的靡靡之风。末句既是讽刺,又是警告:长此以往,必将重蹈覆辙,杭州也会像汴州一样,沦于金人的铁蹄之下。全诗不用典故,篇幅极短而内蕴丰富,语言平易而忧愤深沉。
xūn dé
biàn
68.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yīng
应 怜 屐 齿 印 苍 苔,小 扣 柴 扉 久 不 开。春 色 满 园 关 不 住,一 枝 红 杏 出 墙 来。
Jī
chǐ
作者背景
叶绍翁(生卒年不详),南宋诗人。字嗣宗,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原姓李,后嗣龙泉(今浙江龙泉)叶氏。长期隐居钱塘西湖,《游园不值》广为传诵。注词释义
不值:没有遇到主人。
屐:一种木头鞋,底下有齿,可以防滑。
小扣:轻敲。
柴扉:用树条编扎的简陋的门。古诗今译
园主人该是怕木屐齿踩坏了苍苔,为什么客人轻敲柴门久久地不开。那满园的美丽春色怎能关闭得住,一枝红色杏花已经早早探出墙来。名句赏析——“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诗以“游园不值”为题,本是说自己游园的目的没有达到。可是诗人却由此生发感想。他想,这可能是因为主人怕踩坏园中的青苔,怕破坏了园中的美景,因此才不让自己进来的缘故罢。短短两句,写出了诗人的善解人意,也写出了他那一片怜春惜春的情怀!但这首诗更为脍炙人口的还是后两句。柴门虽然不开,满园春色却难以关住,你看一枝红杏探出墙头,不正在向人们炫耀着春天的美丽吗?“关不住”、“出墙来”,简单的几个字,写出的并不仅仅是园中美丽的春色,还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写出了一片春意盎然。尽管主人没有访到,但作者的心灵已经被这动人的早春景色完全占满了!
juǎn
69.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 遍 山 原 满 白 川,子 规 声 里 雨 如 烟。乡 村 四 月 闲 人 少,才 了 蚕 桑 又 插 田。
诗词注释
1.2.3.山原:山陵和原野。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平地。子规:鸟名,杜鹃鸟。
才了:刚刚结束。蚕桑:种桑养蚕。插田:插秧。
乡村四月诗句译文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乡村四月作品鉴赏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田野风光和农忙景象,前两句描绘自然景物: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出了出来。以“绿遍”形容草木葱郁,“白满”表示雨水充足,“子规声”暗寓催耕之意,生动地展现出“乡村四月”特
有的风物。后两句叙述农事繁忙,画面上主要突出刚刚收完蚕茧便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卷。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其实那不是雾,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近近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广阔,笔触细腻;色调鲜明,意境朦胧;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四月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这首诗全篇语言朴实生动,风格平易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2]
[4]
乡村四月作者简介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南宋诗人,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生卒年不详,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屡考进士不中,布衣文人。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他的诗大多讲究技巧,有清新淡远的意味,讲究锤炼字句,写景善白描,时有佳句,为人传诵,著有《四岩集》、《苇碧轩集》。
70.墨 梅(元)王冕 我 家 洗 砚 池 头 树,朵 朵 花 开 淡 墨 痕。不 要 人 夸 颜 色 好,只 留 清 气 满 乾 坤。
作者背景
王冕(1287-1359),元代画家、诗人。字元章,号煮石山农、饭牛翁、梅花屋主等。诸暨(今浙江诸暨)人。出身贫寒,少年时常常白天下田、放牛,晚上去佛寺长时灯下读书。工于画梅,又擅长作诗。诗风质朴自然。注词释义
墨梅:用水墨画成的梅花。
洗砚池:传说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在池边练习书法,在池水里洗刷毛笔,池水都变成了黑色。
淡墨痕:用洗砚的池水浇灌梅花,花朵上显出淡淡的墨痕。
清气:清香之气。
乾坤:天地。诗中指人间。古诗今译
长在我家洗砚池边的梅花树,花儿朵朵都染上淡淡的墨痕。不需要别人夸奖它颜色美好,只求得让清香之气充满乾坤。名句赏析——“朵朵花开淡墨痕。”
这是一首语言质朴,不同一般的题画诗。梅花本是彩色的,她不会因为墨池水的浇灌而变成黑色。显然,这墨梅不是现实中所有,而是出自于诗人的画笔之下;同时,这也不是对梅花外表之美的描摹,而是诗人对梅花品格的赞美。试想,那傲霜斗雪的梅花,即便没有那娇艳颜色,她那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和凌寒独开的高洁品格不照样值得我们去歌唱、去赞美吗?这同诗人自己不畏权贵、蔑视功名利禄的高洁情怀是多么一致。所以诗
人看来,他画笔之下的梅花不需要有美丽的颜色,只要能长久保留住她的清香之气就足够了。这是诗人对梅花精神的独特体会,也是这首诗的高妙之处。
71.石灰吟(明)于谦 千 锤 万 凿 出 深 山,烈 火 焚 烧 若 等 闲。粉 骨 碎 身 浑 不 怕,要 留 清 白 在 人 间。
作者背景
于谦(1398-1457),明代军事家、诗人,永乐进士。字廷益,号节庵,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诗歌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注词释义
1、出深山:意思是说石灰是从深山中开采出来的。
2、等闲:寻常,平常。
3、清白:指石灰颜色纯洁雪白。古诗今译
经过千万次锤打出自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清白长留人间。
名句赏析——“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是一首托物写志的诗,相传是作者17岁时所作。石灰是古人建筑中用于涂抹和粘合的主要原料,它由石灰石烧制而成,须经过山中千锤百击的开采和熊熊烈火的冶炼。诗人把这一过程用拟人的方式形象地描写出来,借石灰的自吟来表现诗人自己那种不畏艰险、不怕磨炼、敢于粉身碎骨的献身精神和清白高洁的优秀品格。诗的语言简洁、生动,全诗贯注着一种磊落刚正的英雄之洁气,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72.竹 石(清)郑燮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作者背景
郑燮(1693-1765),清代书画家、诗人。字克柔,号板桥,清乾隆年间的进士,兴化(今江苏兴化)人。诗风质朴泼辣,在画坛上也是独树一帜,称其为“扬州八怪”之一。注词释义
1、立根:扎根、生根。
2、原:本来。
3、破岩:破裂的岩石缝隙。
4、磨:折磨,挫折。
5、击:打击。
6、坚劲:坚韧、刚劲。
7、任:任凭。
8、尔:你。
古诗今译
咬住了青山就决不肯放松,根须已经深扎在岩石之中。历经千万次磨炼更加坚韧,任
xiè
凭你东西南北来的狂风。
名句赏析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佳。既是赞美了岩竹的题画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已传达出它的风神;后两句进一步写岩竹的品格,她经过了无数次的磨难,长就了一身特别挺拔的丰姿,决不惧怕来自东西南北的狂风。郑燮不但咏竹诗美,而且画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话说是“画竹子以慰天下劳人”。所以这首诗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那种正直倔强的性格,决不向任何邪恶势力低头的高傲风骨。同时,这首诗也能给我们以生命的感动,曲折恶劣的环境中,战胜困难,面对现实,像岩竹一样刚强勇敢。
73.所 见(清)袁枚méi
牧 童 骑 黄 牛,歌 声 振 林 樾。意 欲 捕 鸣 蝉,忽 然 闭 口 立。
词句注释
①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②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③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④欲:想要。⑤捕:捉。⑥鸣:叫。⑦立:站立。
所见白话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所见创作背景
诗人在旅途的路上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蝉。这一幕触发了诗人的诗兴,就写下了这一首“所见”。
所见文学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句平平而起,不着痕迹。第二句调子突然高昂,旋律突然加快,从而形成一个高潮。一二句描写了小牧童的天真活泼、悠然自得的可爱模样和他的愉快心情,“骑”字直接写出了牧童的姿势,“振”字则间接点出他的心情。通过“骑”和“振”两个动词,把牧童那种悠闲自在、无忧无虑的心情和盘托了出来。他几乎完全陶醉在大自然的美景之中,简直不知道世间还有“忧愁”二字。正因为心中欢乐,才不禁引吭高歌,甚至于遏行云,“振林樾”。
三四句仍然是继续描写神态。第三句是过渡,是作势。写牧童的心理活动,交代了他“闭口立”的原因,也是全诗的转折点。第四句,急转直下,如千尺悬瀑坠入深潭,戛然而止。“忽然”一词,把这个牧童发现树上鸣蝉时的惊喜心情和机警性格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出来。“忽然”发生了变化:由响而静、由行而停,把小牧童闭口注目鸣蝉的瞬间神态写得韵味十足。而“闭”和“立”两个动词,则把这个牧童天真的神态和孩子式的机智刻划得淋漓尽致。全诗纯用白描手法,紧紧抓住小牧童一刹那间的表现,逼真地写出小牧童非常机灵的特点,让人倍觉小牧童的纯真可爱。[4]
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起伏变化中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效果。诗的语言,明白如话,质朴无华,十分本色。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5]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同时这首诗不顾及格律,活泼自由,语言浅显明了,形象自然生动。综观全诗,它所描绘的和平、宁静和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所刻划的活泼、自在和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表现了诗人的一种“真性情”。诗人曾经说过 “诗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也。”毋庸讳言,诗所描绘、所刻划的,正是诗人毕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一再强调的“真性情”。
作者简介
袁枚(公元1716年一公元1797年),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诗人、散文家。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弟子,提倡妇女学文,女弟子尤众。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其文自成一家,与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有((小仓山房集》((随园诗话》等。
74.村 居(清)高鼎 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拂 堤 杨 柳 醉 春 烟,儿 童 散 学 归 来 早,忙 趁 东 风 放 纸 鸢。
注释
①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②杨柳拂堤:像杨柳一样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形成的烟雾般的水汽。
③散学:放学。
④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村居白话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
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村居创作背景
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有感于春天来临的喜悦而写下此诗。
村居文学赏析
首联写时间和自然景物。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柳树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景物写活,使读者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读者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颔联写村中的原野上的杨柳,“拂”,“醉”,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颈联和尾联写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正处在人生早春,儿童的欢声笑语,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使春天更加生机勃勃,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平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前两句的物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村居》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农村亲眼看到的景象,诗人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全诗充满了生活情趣,诗情画意。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3]
村居作者简介
高鼎(1821~1861),字象
一、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清代后期诗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其人无甚事迹,有关他的生平及创作情况历史上记录下来的很少,而他的《村居》诗却使他名传后世。著有《村居》、《拙吾诗稿》等。
gōng
75、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yīn
shì
九 州 生 气 恃 风 雷,万 马 齐 喑 究 可 哀。我 劝 天 公 重 抖 擞,不 拘 一 格 降 人 才。
作者背景
龚自珍(1792-1841),一名巩祚,字(?王+瑟)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道光进土,中国近代著名的启蒙主义思想家,在诗歌创作上也有相当高的成就,诗风瑰丽,有“龚派”之称。他的诗饱含着忧国愤世的激情和对理想的憧憬,语言恣纵雄奇。
注词释义
1、己亥:道光十九年。
2、九州:指中国。
3、生气:活力,生命力。
4、万马齐喑:比喻当时的中国死气沉沉。
5、喑:哑。
6、究:终究、毕竟。
7、重抖擞:重新振作、奋发起来。
8、不拘一格:打破常规,采用多种方式。
9、降:赐给、给予。这里有产生、选用的意思。
古诗今译
九州内生机勃勃要有风雷激荡,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实在可哀。我劝告天公要重新把精神振作,打破一切清规戒律去选用人才。
名句赏析——“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是首借题发挥,极力提倡“更法”,抒发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的诗作。龚自珍生活的时代正当清政府腐败衰落的时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诗人用象征的手法,写了这首感情激越的诗篇。大自然要保持生气勃勃的状态就要有风雷的激荡,如果在死气沉沉的空气中则一切都会窒息。同样,中国要重现勃勃的生机,也必须要实行重大的变革。天公在诗中原指主宰宇宙的玉皇大帝,这里则借指清朝统治者。诗人希望当朝统治者能奋发有为,因而大声疾呼,不拘一格地选用人才,表达出一种渴望社会变革的急切心情。全诗充满了诗人关注社会政治的激情,想象奇物,气势生动,催人奋进,满腔爱国热情跃然诗中。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作者背景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注词释义
官军:唐王朝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相当于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
剑外:剑门关之外,即今四川剑南一带。
蓟北:今河北省北部。当时为安、史叛军根据地。
初闻:乍听到。
涕泪:眼泪。
却看:回头看。
漫卷:胡乱地卷起。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春天。指春光明媚。
巴峡:在今重庆市东的嘉陵江上。
巫峡: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
襄阳:在今湖北襄樊。
古诗今译
在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儿没有了愁容,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禁得欣喜若狂。白日里引吭高歌且纵情饮酒,明媚的春光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立即动身走巴峡穿巫峡,然后经襄阳而转向那旧都洛阳。名句赏析——“青春作伴好还乡。”
这是杜甫52岁流落到梓州时被称为生平第一首快诗的佳作。因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悦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如此等,都是非常精当的评语。
小学必背古诗75首试卷 篇2
1.汉乐府《江南》:(),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
2.汉乐府《长歌行》:青青园中葵,()。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焜黄华叶衰。(),何时复西归?(),老大徒伤悲。
3.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
4.骆宾王《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红掌拨清波。
5.李峤《风》:解落三秋叶,()。过江千尺浪,()。6.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不知细叶谁裁出,()。
7.贺知章〈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儿童相见不相识,()。
8.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羌笛何须怨杨柳,()。
9.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欲穷千里目,()。
10.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夜来风雨声,()。
11.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醉卧沙场君莫笑,()?
12.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但使龙城飞将在,()。
13.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洛阳亲友如相问,()。
14.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返景入深林,()。
15.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劝君更尽一杯酒,()。
16.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17.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举头望明月,()。
18.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又疑瑶台镜,()。
19.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飞流直下三千尺,()。
20.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不及汪伦送我情。
21.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孤帆远影碧空尽,()。22.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两岸猿声啼不住,()。
23.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两岸青山相对出,()。
24.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莫愁前路无知己,()!
25.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窗含西岭千秋雪,()。
26.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随风潜入夜,()。野径云俱黑,()。晓看红湿处,()。
27.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泥融飞燕子,()。
28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留连戏蝶时时舞,()。
29.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姑苏城外寒山寺,()。
30.韦应物〈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春潮带雨晚来急,()。
31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临行密密缝,()。谁言寸草心,()?
32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最是一年春好处,()。
33.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青箬笠,绿蓑衣,()。
34.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欲将轻骑逐,()。
35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遥望洞庭山水翠,()。
36.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上银河去,()。
37.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不尽,()。远芳侵古道,(又送王孙去,()。
38.白居易《池上》:小娃撑小艇,(()。
39.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40.胡令能《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钓,(问遥招手,()。
41.李绅《悯农》
(一):锄禾日当午,(()。
42.李绅《悯农》
(二):春种一粒粟,(()。
43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如今直)。野火烧)。)。不解藏踪迹,)。日出江花红胜火,)。路人借)。谁知盘中餐,)。四海无闲田,)。孤舟蓑笠翁,44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只在此山中,()。
45.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停车坐爱枫林晚,()。
46.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借问酒家何处有,()。
47.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南朝四百八十寺,()。
48.罗隐《蜂》:不论平地与山尖,()。采得百花成蜜后,()?
49.范仲淹《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君看一叶舟,()。
50.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千门万户曈曈日,()。
51.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春风又绿江南岸,()?
52.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一水护田将绿绕,()。
53.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卷地风来忽吹散,()。54.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欲把西湖比西子,()。
55.苏轼《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蒌蒿满地芦芽短,()。
56.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不识庐山真面目,()。
57.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至今思项羽,()。
58.曾几《三衢道中》梅子黄时日日晴,()。绿荫不减来时路,()。
59.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王师北定中原日,()。
60.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遗民泪尽胡尘里,()。61.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选一):昼出耘田夜绩麻,()。童孙未解供耕织,()。
62.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选二):梅子金黄杏子肥,()。日长篱落无人过,()。
63.杨万里《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小荷才露尖尖角,()。
64.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接天莲叶无穷碧,()。65.朱熹《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等闲识得东风面,()。
66.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问渠那得清如许,()。67.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暖风熏得游人醉,()。
68.叶绍《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春色满园关不住,()。
69.翁卷《乡村四月》:绿满山原白满川,()。乡村四月闲人少,()。
70.王冕《墨梅》:吾家洗砚池头树,(好颜色,()。
71.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浑不怕,()。
72.郑燮《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击还坚劲,()。
73.袁枚《所见》:牧童骑黄牛,(()。
74.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
75.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天公重抖擞,()。)。不要人夸)。粉身碎骨)。千磨万)。意欲捕鸣蝉。儿童散学归来早,)。我劝)
古诗75首复习题
姓名
成绩
导读
1.我国古代诗歌富有
性、性。
2.诗中既展了,也展现了。
3.许多诗词描写了祖国各地四季的优美风光,春天的景色尤其是诗人们喜爱的题材,如、。此外,《敕勒歌》里的景象,《咏鹅》里的形象,《望庐山瀑布》里
景象,也都诗人油然而生。
4.诗歌的情感丰富,表现深挚友情的如
,表情浓浓亲情的如,表现思乡之情的如
,表现爱国精神的如,表现牺牲精神的如,表现坚强意志的如
。《赋得古原草送别》则颂扬了,《悯农》则提醒人们。
5.古诗也可以增加历史、地理、社会、自然等各方面的知识。比如,学习了、,可以了解
和
等英雄人物;学习
了、,可以了解祖国南北许多地方的地理特色;、告诉我们古时候
、的风俗;《四时田园杂兴》、《乡村四月》描绘了。
诗歌
1.《江南》:乐府是,也是
。歌中描绘了、以及的情景,同时也暗示了
,充满了。
2.《敕勒歌》:敕勒是我国
。“野”读作
,“见”读作
。诗歌生动地描绘了
景象,表达了。
3.《咏柳》:骆宾王是
著名诗人,之一,被称为
。诗中使用了一连串颜色词:
。整首诗音韵轻快,画面纯净,风格自然活泼,是一首优秀的。
4.《风》:李峤与杜审言、苏味道、崔融并称为
。如果把题目盖住,这四句话其实就是一个。
5.《咏柳》:作者
,被杜甫称为
。诗中一连使用了好几个比喻,来表达
:
。
是本诗的重要特色。
6.《凉州词》:这是一首
,诗中描写了
。羌笛是
,“杨柳”既指
,又指
。在这种苍茫荒凉的自然环境中,对
会更加强烈。
7.《登鹳雀楼》一诗告诉我们。
8.《春晓》:作者
,与王维并称为
,是
的代表。诗中对落花的担忧,正体现了诗人对于。
9.《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这是一首
。前两句写
,表面的狂欢掩盖不住内心的沉痛:。
10.《出塞》:王昌龄擅长
,人称
。诗中的卢城飞将指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主旨,既歌颂了
,也委婉地表达了
,感叹,表现了
和的思
想。
11《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中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决心。诗的前两句写___________的情景,具体描写了________(谁)在_________(什么地方)送别________(什么人)到________(哪里)去。“平明送客楚山孤”中的“平明”解释为___________。
12、《鹿柴》的作者王维是___________诗派的代表人物。“但闻人语响”中的“但”解释为___。这首诗描绘了_________(什么时候)鹿柴附近________的风景。前两句以动写___:空山里看不见一个人,偶尔可以听到有人说话,声音消逝后,山中显得更加宁静。后两句则描写_____,以明衬___。
13、《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中的“浥”解释为_______;“劝君更尽一杯酒”中的“更”解释为_______。这首诗开头两句描写送别的环境和景物,具体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4个景物。这首诗描写了________(谁)送别______(什么人)到_______(哪里)去。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阴历九月初九,即中国传统节日_______节。这一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风俗。
这是一首_____诗。当时诗人独自住在_______,本来就非常想家。又恰逢重阳节,看到别人都热热闹闹地出去登高游玩,这种心情就更加强烈。“_______________”这一句成为这种心情的真实写照。
15、《静夜思》的作者李白,字太白,号_________,被称为_________,与杜甫并称_____。月亮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重要描写对象之一,例如:李白笔下的“____________,低头思故乡”;“____________,呼作白玉盘”;卢纶笔下的“_____________,单于夜遁逃。”
16、《古朗月行》(节选)李白小的时候不认识月亮,一会儿认为它是_______,一会认为它是___________。听大人讲月亮里住着______,有______和________。这首诗,把想象与_________结合起来,充满了稚气与童趣。
17、《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里是运用了______的手法,表现了瀑布_______的特点。从诗中“____________”这一句可知
诗人观赏瀑布时,是在______(什么地方)观望。
18、《赠汪伦》这首诗的前两句是叙事,诗人已经登上了小船,就要起身,______(什么人)却还没有来。诗人稍稍有些______。忽然,岸边传来熟悉的歌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_____”二字,刻画出诗人的惊喜。“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巧妙使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之”解释为________,“广陵”指____________。这首诗描写了______(什么时间)________(谁)在_________(什么地方)送别________(什么人)到________(哪里)去。这首诗没有一般送别诗的_________,而是明朗轻快,春意盎然。后两句情景交融,尤其传神,表现了久久伫立江边目送朋友离去的诗人对朋友的一片深情。
20、《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中的“朝”解释为______;“辞”解释为_____;李白因罪被流放夜郎,走到白帝城时遇上皇帝大赦,他欣喜若狂,立即动身返回,并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________的心情。“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这两处诗句形象地写出了小船的轻快和作者心情的轻快。
21、雄伟的天门山拔地而起,在李白笔下比喻成了一座天然的大门。如:。
22、诗意为:放心上路吧,以您的才华和名气,走到哪里都会有朋友的。诗句是:
。
23、杜甫的《绝句》对仗工整,笔下的景物也清新优美,生机勃勃,就如:
。
24、《春夜喜雨》中写出春雨的无声无息感觉的是:
。
25、飞来飞去衔泥筑巢的燕子,在暖暖的沙滩上睡觉的鸳鸯。这样“动静结合”的描写实在太妙了,让我想到了一句诗:
。
26、春暖花开时节,人们在江边散步赏花,看到深红、浅红的桃花互相辉映,不禁想到:
,?
27、是一首赞美母爱的小诗,诗中的名句是:
。
这句中把父母的慈爱与恩情比喻成。
28、《江雪》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空寂的江上雪景,整首诗表达了诗人的精神状态。
29、一诗塑造了一位隐者,作者虽没见着,只能望山而叹,但是他超脱的形象已能浮现在我们脑海中。
30、《枫桥夜泊》一诗弥漫着淡淡的忧郁和伤感。诗中集中写景的一句是:
,其中充满乡愁。
31、《渔歌子》:作者
,“渔歌子”是
,也作
。这首词描绘的是一幅典型的 画,表达了诗人的人生追求。
32、《塞下曲》:作者
是“大历十才子”之一。这首诗描写的情景,诗中捕捉了一个不为常人注意的细节:,反映了守边将士的豪迈气概。
33、《望洞庭》:这首诗中使用了一句形象的比喻来描摹洞庭湖中的君山:
。作者刘禹锡,世称
,代著名诗人,与白居易并称
,他有一首模仿民歌的诗
,对后世影响很大。
34、《浪淘沙》:“浪淘沙”曾是唐代教坊曲名,后成为
。”浪淘风簸“形容,”自天涯“的意思是
。全诗前两句写
,后两句写
。这一方面体现了
,一方面表达了诗人的信心。
35、《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
,字,号
。这首诗寓意深刻,热情歌咏了小草的,而,是全诗的警句。
36、《池上》:作者是
代的。这首诗写得饶有。
37、《忆江南》:“忆江南”是
,“谙”读
,意思是
。“胜”的意思是
。诗人选取了两种典型事物
和
来表现“江南好”,表现诗人的感情。
38、《悯农》:“悯”的意思是
。作者是
代的李绅,他曾参与了白居易倡导的 运动。《悯农》共2首,主要刻画
,表现了诗人的感情。“春种一粒粟”这首着重批评
现象,“锄禾日当午”这首着重劝诫世人。
39、《山行》:杜牧是
代诗人,与
并称“小李杜”。诗中“径”的意思是
,“坐”的意思是
,“红于”的意思是
。全诗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41、《清明》: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这一天有
的风俗。
正是清明时节有代表性的景物。读着这首小诗,春天的气息仿佛扑面而来。
42、《江南春》:作者
。这首小诗列举了春天江南的许多典型事物:,,,风中酒旗,雨中佛寺。前面冠以“千里”二字,整个江南的春景就都概括在内了。
43、《乐游原》:作者
,他是晚唐著名诗人,与
齐名,人称“小李杜”。后两句诗既是写景,又富于
,意味深长,虽然“夕阳无限好”,但是这片刻的美丽即将逝去,好景不长,诗人心中充满了无可奈何,有人把后两句看作是
时代的写照。
44、《蜂》:作者
。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小诗,诗人通过对
这种小昆虫的一生的描写和思考,道出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感慨。
45、《小儿垂钓》:作者
。“垂纶”指
,“莓苔”指
,整首诗生动地刻画了一个
的形象。
46、《江上渔者》:作者
,朝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但爱”指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
47、《元日》:作者,号
,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元日”指农历
,即
。全诗洋溢着的情感,写出了过节的风俗,如、。
48、《泊船瓜洲》: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用得很妙,它原本是
,这里用作
,生动地表现了。
49、《书湖阴先生壁》:这是一首优美的,是作者
写在朋友杨骥家的墙壁上的,杨骥性情高洁,居住的环境也
。“排闼”指。
5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字,号,宋代伟大的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词派的创始人。这首诗描写了
季节
地点的情景,诗人使用了两个形象的比喻:
、,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51、《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中,运用了
手法,将西湖比作了
。“西子”指的是古代美女
。直到今天,人们还经常把西湖称作“
”。
52、《惠崇<春江晓景》是
为朋友惠崇《春江晓景》图题写的咏图诗。从诗中能看出画面的主角是
,诗中还描绘了、、和蒌蒿等。
53、《题西林壁》这首诗中写诗人感悟的句子是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旁观者清。
54、李清照是我国著名的 派女词人。《夏日绝句》中尤其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句子是。
55、《示儿》是南宋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
所作,诗人在临终之前,心中念念不忘的是。
5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三万里河东入海”的“河”指的是
。“五千仞岳上摩天”的“岳”指的是
。诗中充满了对南宋小朝廷的。
57.范成大在石湖养病期间写下了六十首田园诗,分为“
”、“
”、“
”、秋日、冬日五组。“。”写的是就连小孩子游戏的内容也是农业劳动:模仿大人在树下种瓜。
58.“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这首《四时田园杂兴》列举了四种植物在(季节)的色彩和情态。而末句中纷乱飞舞的、为画面增添了动感和生机。59.《小池》的时间锁定在,诗人精心选择了典型意象,处处写其。
6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
,但是诗文中没有悲伤,却有一丝赞叹和惊喜。从“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一句中的“
”和“
”可以感受得到。
61、《春日》是宋代理学家的作品,含有哲理的诗句是:。
62、《题临安邸》是一首政治讽刺诗,其中最能表现统治者醉生梦死,不思收复失地的诗句是。
63、《游园不值》中也藏着深深的哲理,其中表现蓬勃的生命力无法阻拦、压制不了的诗句是。
64、《乡村四月》中描写江南乡村风光的一句是。
65、《村居》是清代诗人
的作品,不仅描写了乡村的春景,还描写了儿童的可爱,表现儿童的诗句是:
。
66、《墨梅》是一首题画诗,其中一语双关,表达诗人洁身自好,不肯取媚世俗的诗句是。
67、石灰吟是一首托物言志诗,用石灰历尽磨难的炼制过程来比喻完美人格磨练过程的诗句是:
。
68、《竹石》也是一首题画诗,表现诗人敢于面对种种困难,宁折不弯精神的诗句是:
。
69、《所见》是清代诗人的作品,诗句中表现牧童想捉知了的诗句是:
。
70、《己亥杂诗》中表现诗人呼唤变革,呼唤人才的诗句是:
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带意思 篇3
1、江南 汉 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题解】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难点注释】
田田:莲叶茂盛的样子。【古诗今译】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莲叶浮出水面,挨挨挤挤,重重叠叠,迎风招展。在茂密如盖的荷叶下面,欢快的鱼儿在不停的嬉戏玩耍。一会儿在这儿,一会儿又忽然游到了那儿,说不清究竟是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是在南边,还是在北边。
2、长歌行 汉无名氏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题解】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
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难点注释】
晞:晒干。布:散布,洒满。德泽:恩泽。
焜黄:枯黄。【古诗今译】
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3、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题解】这首古代民歌,歌咏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难点注释】
①敕勒川――敕勒族居住的平川。敕勒是古代一个游牧民族,活动在今甘肃、内蒙一带。
②阴山――就是大青山,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③穹庐――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形状像蒙古包。④见――同“现”,呈现。【古诗今译】
阴山脚下啊,有个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地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蒙古包”一般。蓝天下的草原啊,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草低处啊,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名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题解】这首诗从一个七岁儿童的眼光看鹅游水嬉戏的神态,写得极为生动活泼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作者简介】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咏鹅》是骆宾王七岁时写的诗。【难点注释】
1.咏:用诗、词来叙述或描写某一事物。咏鹅:用诗词来赞美鹅。
2.项:颈的后部。这里指鹅的脖子。3.掌:诗中指鹅的脚掌。4.拨:划。【古诗今译】
首句连用三个“鹅”字,表达了诗人对鹅十分喜爱之情。这三个“鹅”字,可以理解为孩子听到鹅叫了三声,也可以理解为孩子看到鹅在水中嬉戏,十分欣喜,高兴地连呼三声“鹅、鹅、鹅”。次句“曲项向天歌”,描写鹅鸣叫的神态。“曲项”二字形容鹅向天高歌之态,十分确切。鹅的高歌与鸡鸣不同,鸡是引颈长鸣,鹅是曲项高歌。
三、四句写鹅游水嬉戏的情景:“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浮”“拨”两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鹅游水嬉戏的姿态。“白毛”“红掌”“绿水”等几个色彩鲜艳的词组给人以鲜明的视觉形象。鹅白毛红掌,浮在清水绿波之上,两下互相映
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白鹅嬉水图”,表现出儿童时代的骆宾王善于观察事物的能力。
5、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题解】这首诗能让人看到风的力量.【作者简介】李峤(644—713),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省)人,唐代诗人。他的诗大部分为五言近体诗,其中咏物诗有120首。诗作用词精心刻画,描述贴切,但诗兴不足。【难点注释】
1.解:分开。2.三秋:指秋天的三个月,也指秋季的第三个月。3.二月:指春天。【古诗今译】
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6、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题解】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作者简介】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一字维摩,号石窗,晚年更号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太子洗马德仁之孙。其排行第八,人称“贺八”。【难点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的颜色如碧绿色的玉。
2.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古诗今译】
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名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题解】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难点注释】
1.老大:年纪大了。2.衰:疏落,衰败。【古诗今译】
少年时离乡,到老了才回家来; 口音没改变,双鬓却已经斑白。儿童们看见了,没有认识我的; 他们笑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
8、凉州词 【唐】王之焕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题解】“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字季凌,并州(今山西太原市)人。曾官文安县(今属河北)尉。其边塞诗与王昌龄、高适等齐名。现仅存绝句六首。【难点注释】 1.孤城:指玉门关。
2.仞:古代七尺或八尺为一仞。3.羌:古代的一个民族。【古诗今译】
远望黄河像丝带一般好像飘到了天空中,在高山脚下,一座孤单的城池坐落在那里。何必用羌笛吹奏《折杨柳》这首哀怨的思念家乡的曲子,就算是春风也吹不到玉门关外的。
9、登鹳雀楼(唐)王之焕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题解】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难点注释】
1.鹳雀楼:旧址在山西永济县,楼高三层,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传说常有鹳雀在此停留,故有此名。2.白日:太阳。
3.依:依傍。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4.穷:尽。【古诗今译】
夕阳西沉,渐渐没入连绵的群山,黄河奔腾,汇入浩瀚的大海。虽然眼前一片壮阔,但要打开千里视野,看得更清更远,那还须再登上一层层高楼。
10、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题解】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他写的田园山水诗很有名。【难点注释】
1.春晓:春天的早晨。2。晓:天亮。
3。不觉晓:不知不觉地天亮了。4。闻:听。
5。闻啼鸟:听见鸟叫。【古诗今译】
春天夜短,不知不觉地睡到了天大亮。醒来听见外面传来鸟儿欢快的、婉转的歌声,想到了昨夜刮风下雨的声音,不知在风雨飘摇中有多少花儿被摧残打落。
11、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题解】这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一篇名作。这首诗以豪放的风格写了征戍战士饮酒作乐的情景,具有浓郁的边塞军营生活的色彩。
【作者简介】王翰(生卒不详),唐代诗人。字子羽,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性格豪放,能文善诗。与后来的大诗人杜甫很有交情。他的诗流丽畅达,七绝《凉州词》是流传很广的名篇。【难点注释】
1.凉州:今甘肃河西走廊一带,是戍边的要地。2.葡萄美酒:指西域盛产葡萄,可酿制美酒。
3.夜光杯:传说中用白玉做成、夜间能发光的酒杯。这里泛指珍贵精美的酒杯。4.催:催促。
5.沙场:旷沙平野。后多用来指战场。【古诗今译】
甘醇的葡萄酒装满了夜光杯,刚准备喝时马上传来琵琶的促催声。我醉倒在沙场上你不要见笑,自古以来出征打仗的有几个人还能回来? 【名句】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12、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题解】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作者简介】王昌龄(公元698-756年)字少伯,汉族,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难点注释】
1.但使:只要。
2.龙城:龙城是匈奴祭天集会的地方。
3.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而言,匈奴畏惧他的神勇,特称他为“飞将军”。4.阴山:昆仑山的北支,起自河套西北,横贯绥远、察哈尔及热河北部,是我国北方的屏障。【古诗今译】
依旧是秦时的明月汉时的边关,征战长久延续万里征夫不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而今健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13、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题解】这是一首送别诗。【难点注释】
1.寒雨:秋雨。
2.连江:满江。
3.夜入吴:夜晚秋雨入镇江。镇江属吴地,故说“夜入吴”。4.平明:天刚亮。
5.客:指辛渐。6.楚山:指辛渐将行经的楚地。【古诗今译】
迷蒙的烟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清晨送走你,孤对楚山离愁无限!朋友呵,洛阳亲友若是问起我来;就说我依然冰心玉壶,坚守信念 【名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4、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题解】这是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作者简介】王维(701-761,另一说698-759),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其父迁家蒲州(在今山西永济),遂为蒲人。他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王维以五言律诗和绝句著称。苏轼曾评论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难点注释】
1.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乃鹿居住的地方。2.返景:指日落时分,阳光返射到东方的景象。【古诗今译】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15、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题解】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极负盛名的送别诗。它曾被谱入乐曲,称为《渭城曲》、《阳关曲》或《阳关三叠》,从盛唐时期开始广为流传。【难点注释】
1.使:到某地;出使
2.浥:(yì):湿润,沾湿。3.更尽:再喝完。
4.阳关:汉朝设臵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5.故人:老朋友,旧友。【古诗今译】
我送元二出使去安西,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请元二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可能再也碰不到认识的人了。【名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题解】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时在这一天,有佩插茱萸、登高饮菊花酒来避灾的习俗。【难点注释】
1.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2.倍:加倍,更加。3.遥知:远远推想。
4.茱萸:又名越椒,是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据说可以祛邪、避灾。【古诗今译】
独居他乡是外来的客,每逢佳节更加怀念家乡和亲人。遥想弟兄们在登高的地方,都插上茱萸只少了我一个人。
【名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17、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题解】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游子思乡名诗。
【作者简介】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豪迈瑰丽,诗里有突破现实的幻想,也有对当时民生疾苦的反映和对政治黑暗的抨击。他的散文具有清新明朗,奔放流畅的特点。著有《李太白全集》。【难点注释】
1.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疑:怀疑,以为。3.举头:抬头。【古诗今译】
静静的夜晚,床前被明月的光辉照得一片洁白,几乎使人以为是地上铺了一层霜。仰头看看明月,不由得低头深深怀念遥远的家乡。【名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题解】作者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了作者在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著有《李太白全集》。【难点注释】瑶台:假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古诗今译】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19、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题解】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难点注释】
1、香炉:香炉峰,是庐山西北部一座高峰。
2、紫烟:云烟被日照呈紫色。【古诗今译】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20、赠汪伦(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题解】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难点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古诗今译】
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离开,忽然听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即使桃花潭水有一千尺那么深,也不及汪伦送别我的一片情深。
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题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难点注释】 1.之:到达。
2.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3.烟花: 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下:顺流向下而行。
4.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5.唯见:只看见天际:天边的尽头 【古诗今译】
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春天去古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
22、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题解】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难点注释】
1.白帝: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处长江上游。2.江陵:湖北省江陵县,处长江中游。3.啼:叫。【古诗今译】
清晨,我告别高入云霄的白帝城;江陵远在千里,船行只一日时间。两岸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啼叫;不知不觉,轻舟已穿过万重青山。
23、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题解】本诗描写了天门山的美景,令人回味无穷。【难点注释】
1.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2.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3.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4.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5.出:突出,出现
6.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古诗今译】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碧绿的江水向东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儿,向北流去。两岸的青山相互对峙,一只小船从太阳升起的地方悠悠驶来。
24、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题解】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
【作者简介】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xiu)(今河北沧县)人,曾做过散骑常侍。有《高常侍集》。【难点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2.曛:昏暗。3.君:指的是董大。【古诗今译】
天空万里乌云,遮天蔽日,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雪纷飞,不要担心往后不会遇到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
25、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题解】这首诗是杜甫闲居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共写 绝句四首,这是第三首,描写了草堂门前浣花溪边的春景。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与李白齐名,并称为“诗圣”。他的诗深刻反映
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被称为“诗史”。其诗风格沉郁顿挫,质朴通俗,寓意深远。【难点注释】
1.西岭:西岭雪山。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3.泊:停泊。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古诗今译】两只黄鹂在柳枝上鸣叫,一行白鹭在向天空中飞翔。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迢迢开来的船只。
26、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题解】《春夜喜雨》是唐诗中的名篇之一,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时所作,创作于公元761年。诗中以极大的喜悦之情,赞美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其中对春雨的描写,体物精微,绘声绘形,是一首入化传神,别具风韵的咏雨诗,为千古传诵的佳作。【难点注释】
1.乃:就。
2.发生:催发植物生长。3.潜:暗暗地,悄悄地。4.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5.径:乡下的小路。6.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7.锦官城:成都的别称。【古诗今译】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植物萌发生长的时候,它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雨夜中野外黑茫茫,只有江船上的灯火格外明亮。天亮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名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27、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题解】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美丽如画。前两句对大好的春光作概括的描写,短短的十个字囊括了阳光、江山、春风、花草及其香味,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官去体会、感受、联想春天的美好。【难点注释】
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2、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古诗今译】
春天的阳光和煦温暖,大自然一片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春风吹来,带着花草的清香,河滩上冰雪融化,泥土变得潮湿而松软,引得燕子飞来含泥筑巢,温暖的沙子上还偎依着一双双的鸳鸯。【名句】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3、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28、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题解】《江畔独步寻花》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的一组绝句诗,共七首。其中最著名的是第六首: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770),汉族,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生于河南巩县,远祖为晋代功名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乃父杜闲。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诗圣”。【难点注释】
1.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 2.江畔:江边。【古诗今译】
黄色陵墓前,碧绿江水缓缓东流,春光融融,微风吹拂,让人略感困乏。江畔一簇无主桃花忽入眼帘,如火如荼,使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
【名句】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29、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题解】唐代著名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了千古名篇《枫桥夜泊》。
自从张继的《枫桥夜泊》问世后,寒山寺因此就名扬天下,成为千古的游览胜地,就是在日本也是家喻户晓。
【作者简介】张继,唐代诗人。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生卒年不详。天宝十二载(753)中进士。张继诗现存约40首,主要是纪行游览、酬赠送别之饰。
【难点注释】
1.江枫:江村桥和枫桥。
2.姑苏:苏州的别称。
3.寒山寺: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古诗今译】
秋夜江边,残月西沉,乌鸦啼叫,清霜满天。满怀乡愁孤卧客船,只有火红的江枫,明灭的渔火相伴。夜深难眠,又听到从苏州城西寒山寺传来的悠扬的钟声,幽静得更令人难耐。
【名句】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0、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题解】《滁州西涧》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做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
作,多为五七言律诗及七言绝句。语言明白自然,不尚雕
【难点注释】
1.滁(chú)州:今安徽省滁州市。
2.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即今天的西涧湖(原滁州城西水库)。
3.独怜:独爱,一种对幽草的独情。
4.黄鹂:黄莺。
5.深树:树荫深处。
6.春潮:春天的潮汐。
7.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8.横:指随意漂浮。【古诗今译】
我独爱那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树荫深处黄莺发出诱人的叫声。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郊野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空空的渡船自在地漂浮着。【名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1、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题解】《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作者简介】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早年生活贫困,曾周游湖北、湖南、广西等地,无所遇合,屡试不第。【难点注释】
1.游子:出门远游的人。即作者自己。
2.意恐:担心。
3.言:说。寸草:萱草。萱草(花)是中国传统的母亲花,相对于西方的康乃馨。寸草心:以萱草(花)来表达子女的孝心。
4.三春晖: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我们。
【古诗今译】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 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时她忙着缝儿子远征的衣服,又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像萱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名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32、早春呈八部张十八员外
【唐】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题解】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首句点出初春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它的细滑润泽,准确地捕捉到了它的特点。造句清新优美。
【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汉族,唐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难点注释】
1.呈:恭敬地送给。
2.天街:京城的街道。
3.酥:酥油。
4.绝胜:大大超过。5.皇都:指京城长安。【古诗今译】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乳汁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色,远胜过绿杨满城的暮春。
【名句】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33、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题解】《渔歌子》,词牌名,此调最早见于唐朝诗人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后来李珣、孙光宪等词人用过此调。
【作者简介】张志和(743~774),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烟波钓徒,生于唐天宝2年,婺州金华人。其父张游一生在家闲居,他“清真好道”,精通庄列道家思想。【难点注释】
1.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2.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一说在湖北省黄石市。
3.箬笠:用竹叶、竹篾编的宽边帽子,常作雨具,又称斗笠。箬,一中竹子。
4.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5.归:在文中是指回朝廷,字面解释为回。【古诗今译】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的翱翔,江上黄绿色的鱼儿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坐在船上,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名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4、塞下曲 【唐】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题解】塞下曲: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这首诗写将军雪夜率兵追敌的壮举。
【作者简介】卢纶(约737-约799),字允言,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汉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济县)人。【难点注释】 1.月黑:没有月光。
2.单于(chán yú):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3.遁:逃走。
4.将:率领。
5.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6.逐:追赶。【古诗今译】
夜静月黑雁群飞得很高,单于趁黑夜悄悄地逃窜。正要带领轻骑兵去追赶,大雪纷飞落满身上弓刀
35、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题解】这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所著的一首山水小诗,该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彩。
【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易称作“诗豪”。他的许多作品,立意新颖,思想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难点注释】
1.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2.潭面:指湖面。潭,水很深的湖
3.白银盘:形容洞庭湖。【古诗今译】
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的月色交融在一起,互相辉应,显得多么和谐。无风的湖面平静得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从远处看,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就好像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36、浪淘沙 【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题解】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难点注释】
1.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浪淘:波浪淘洗。2.簸:掀翻。【古诗今译】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37、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题解】这是白居易十六岁的作品,也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他历来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无所寄托的作品,在这诗中诗人将春草和送别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出生在新郑(今河南新郑)。他的诗风格平易清新,质朴自然,常以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和人民的痛苦生活题材,他的《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歌行,传诵尤广。【难点注释】
1.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2.枯:枯萎。
3.荣:繁荣茂盛。
4.远芳:草。
5.侵:侵占,覆盖。
6.晴翠:阳光下翠绿的野草。
7.荒城:荒凉、破损的城镇。
8.王孙:本指贵族后代,此指远方的友人。
9.萋萋:青草长得茂盛的样子。【古诗今译】
茂盛的野草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新获生命。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8、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题解】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可信。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诗人
把一个充满童趣的画面和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娃娃形象写得呼之欲出、活灵活现。【难点注释】
1.艇:轻便的船。
2.解:懂得。
3.浮萍:池塘里的水草。
4.采:摘取;收集。【古诗今译】
天真无邪的小娃娃独自撑着一艘小船儿,悄悄地划到荷丛中摘了许多白莲蓬回来。兴高采烈得都不知道隐藏起自己的身影,满湖的浮萍被他的小船冲开了一道波浪。
39、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题解】白居易曾在江南杭州和苏州做官,很受当地群众的爱戴。这首词是他回忆江南景物的作品,艺术上很有特色。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以后文人词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难点注释】
1.忆江南:是词牌名。2.旧曾谙:从前很熟悉。3.江花:江边的花。
4.蓝:蓝草,叶子青绿,可制染料。【古诗今译】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40、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题解】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作。生动地描写了一个小孩在河边学钓鱼的情景,再现了小孩认真专注,天真可爱的神态。【作者简介】胡令能,莆田隐者。《全唐诗》仅存其诗四首。【难点注释】
1.蓬头:头发蓬乱松散。
2.稚子:小孩。3.垂纶:垂钓,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4.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5.映:掩映,遮蔽。
6.惊:受惊。【古诗今译】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在河边学钓鱼,他侧着身坐在潮湿的草丛中,绿草掩映着他的身体。当过路的人前来问路时,他只是远远地摇手示意,不让问路的人走近,生怕惊动了水中的鱼儿,所以不回答问路的人。
41、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题解】这首诗是《悯农二首》中的第二首。“锄禾日当午”写的是农民锄草时间,正午时分锄禾效果是最好的,但炙热难当,以此来表现农民劳动的艰辛。“粒粒皆辛苦”,道出了粮食来之不易,告诫人们应知道珍惜。《悯农二首》相辅相成,集中鲜明地表现出封建社会中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最普遍的矛盾。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唐代诗人。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他是新乐府运动的积极参加者,而且是写新乐府诗,最早的实践者,和白居易、元稹的关系很密切。【难点注释】 1.禾:禾苗。
2.盘中餐:碗里的饭食。
【古诗今译】农民辛勤锄禾正当中午,汗水滴滴落入禾下泥土。谁知道盘中的颗颗饭食,每一粒都是农民的辛苦。【名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2、悯农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题解】《悯农二首》(又称《古风二首》)是诗人年轻时的佳作,这是第一首。诗人的思想较贴近下层劳动人民生活,诗歌创作也以反映劳动人民的疾苦为主。诗的前两句写农事耕作情况,农作物丰收了。后两句叙述丰收后的农夫仍然吃不饱,仍然被饿死的悲惨境况,表达了诗人对剥削阶段的憎恨,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难点注释】
1.粟:谷子,去皮后就小米。这里指粮食作物的种子。2.子:谷子。3.四海:全国之内。
4.闲田:空闲的、没有利用的土地。5.犹:还是。
【古诗今译】春天种下一料粟种,秋天收获万颗粮食。四海之内没有荒田,还有农民活活饿死。
43、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题解】这首诗是作者被贬到永州(今湖南零陵县)时写的,是作者五言绝句的代表作。诗中写一个捕鱼人冒着大雪在江上独自钓鱼的情景。全诗表面上是写景,实际上是写人,是通过诗来表现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省运城县)人,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有《柳河东集》四十五卷,《外集》二卷。【难点注释】 1.绝:绝迹,没有。2.径:小路。3.踪:踪迹。
4.灭:与上句“绝”的意思相同。5.孤舟:孤零零的一条小船。
6.蓑笠翁: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渔翁。蓑笠:蓑衣和斗笠。翁:老人。7.寒江:寒冷的江河。
【古诗今译】群山中到处都看不到飞鸟的影子,许许多多的小路上都没有了行人的踪迹。孤零零的小船上,有位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人,正独自一人顶风冒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名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4、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题解】这首诗是写作者去访问一位隐士而没有遇到,通过童子的答话描绘了隐士所处的广阔幽深的山中环境。寥寥数语却包容了无尽的韵味。这位隐者幽居深山,可见他鄙视世俗繁华的生活,但他不辞劳苦,上山“采药”,又看出他有一颗济世心肠。从诗人对他的无限神往中,不仅衬托了“隐者”的思想境界,也反衬出诗人的志趣。
【作者简介】贾岛,(779~843):唐朝诗人,字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曾经做过和尚,法名无本。有《长江集》。【难点注释】
1.寻:寻访。隐者:在封建社会,有极少数有学问有才能的人,由于不满现实,或者害怕权贵,不愿意做官,隐居在山林里。不遇:没见到面。2.童子:这里指隐者的小徒弟、小弟子。3.言:说,告诉。这里指童子说。
4.师:师父,对老师的尊称,也是旧时对和尚、道士的一种敬称。这里指诗中的“隐者”。5.采:摘采。
6.只:表示限于某个范围。这里是“就”的意思。7.此山:这座山。8.云深:指山高云雾很浓。
9.不知处: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处:处所,地方。
【古诗今译】我在一棵古松树下,向童子询问隐士的去向,童子回答说:师父采草药去了,他就在这座深山里面,但山高云雾弥漫,不知道具体在什么地方。
45、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题解】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山间游走时见到的秋天傍晚的景色,作者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全篇语言凝练,用色鲜活,是千载传诵的名作。据说长沙岳麓山名胜之一的“爱晚亭”就取意于这首诗。【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的诗词语言清丽,情思豪爽,写景抒情小诗尤为出色。有《樊川文集》。【难点注释】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远上:渐高渐远。远:指山路绵长。
3.寒山:深秋季节的山。深秋时节,气候变冷,山上草木不茂盛,有枯萎萧瑟的意味,所以叫“寒山”。4.石径:石块铺成的小路。
5.白云生处:白云产生的地方,这里指云雾缭绕的地方。6.坐爱:因为喜爱、舍不得。坐:因为。7.霜叶:经霜打过的枫树叶。8.于:表示比较。
【古诗今译】蜿蜒曲折的石头小路,斜斜地一直向上延伸到充满寒意的山上,在那云雾缭绕的山中,隐隐约约露出几户人家。我把车子停下来,是因为特别喜爱深秋傍晚枫林的美丽景色,那经过霜打的枫叶,比早春二月盛开的花朵更红艳。【名句】霜叶红于二月花。
46、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题解】这首诗是诗人任池州(今安徽贵池)刺史期间写的。诗人写清明时节市井的寻常景致,写出了一种伤春的愁思,展示了清明春雨中人们对先人的哀思,是一幅绝妙的白描风俗画。【难点注释】
1.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四月五日前后。民间在这一天有踏青、扫墓的习惯。
2.断魂:销魂,好像失魂落魄的样子,形容惆怅不乐。3.借问:请问。
4.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在今安徽省贵池季山门外。由于杜牧这首诗的影响,“杏花村”三字在后世便成了酒家的雅号。
【古诗今译】清明时节,细雨纷纷,路上来去匆匆的行人,个个都像失魂落魄的样子,惆怅不乐。请问什么地方有卖酒的店家?牧童指了一指远处的杏花村。
【名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47、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题解】这是一首抒情写景诗。诗中描绘出一幅色彩鲜明的江南春景图,有近景、中景、远景,声色相配,动静相见。全诗清秀绮丽,爽朗俊逸。最后两句景中有情,微露感伤,并暗寓讽刺:唐代的统治者也崇信佛教,是否想步南朝覆亡的后尘呢? 【难点注释】
1.千里:泛指地域广阔,含有处处的意思。2.郭:外域,这里指乡村小镇。3.酒旗风:风吹着酒家做招牌的旗。
4.南朝:指宋、齐、梁、陈四个王朝。
5.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及世家大族都崇信佛教,梁武帝时达到极盛,建筑寺院有五百多座。“四百八十寺”在此用作虚指,形容寺院很多。6.楼台:即指寺院的建筑。
【古诗今译】广阔的江南大地,到处是红花绿树相互掩映,时不时传来黄莺欢快的啼叫声。在这青山绿水之中的乡村小镇里,酒家做招牌的旗子在迎风招展。南朝兴建了数百座寺院,但那些殿堂楼台在这烟雨迷蒙中究竟还有多少呢? 【名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48、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题解】
这首诗以洗炼的语言,通过描写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受这一自然现象,寄寓着作者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作者简介】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难点注释】 山尖:山峰。【古诗今译】
无论是平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49、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里。
【题解】
这首小诗不事艺术形象上的雕琢,而是以情胜。以悲天悯人的情绪来感染读者。让读者从所描绘的事物中,自行去观察、体会、思索、判断,从而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是完全符合诗贵含蓄的创作之旨的。
【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北宋中叶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进士,官到参知政事(副宰相)。【难点注释】 1.渔者:捕鱼的人。2.但:只。爱:喜欢。
3.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味道鲜美的鱼。生长快,体大味美。
4.君:你。一叶舟:像飘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5.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6.**:波浪。
7.一叶舟:像落叶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古诗今译】
江岸上来来往往的行人,只喜欢鲈鱼味道的鲜美。请您看那一叶小小渔船,时隐时现在滔滔风浪里。
50、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题解】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小字獾郎,晚号半山,封荆国公。汉族。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他主写散文,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辑本《临川先生歌曲》。现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难点注释】
1.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2.一岁除:一年已尽。除:去。
3.屠苏:药酒名。古代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4.曈曈:日出时光亮而又温暖的样子。
5.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古诗今译】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屠苏酒。家家户户都被太阳的光辉普照着,每年春节都取下了旧春联换上新春联。
51、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题解】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难点注释】
1.泊:停船靠岸。
2.瓜洲:在现在江苏省长江北岸,扬州市南面。3.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的江苏省镇江市。4.钟山:现在南京市的紫金山。5.数重:几层。6.绿:吹绿了。
7.还: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古诗今译】
从京口到瓜州只是一江之隔。从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春风又吹绿了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故乡。
52、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题解】《书湖阴先生壁》是王安石题在杨德逢屋壁上的一首诗。杨德逢,别号湖阴先生,是王安石退居金陵(今江苏南京)时的邻居和经常往来的朋友。【难点注释】
1.书:书写,题诗。
2.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3.成畦(qí):成垄成行。畦:经过修整的一块块田地 4.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
5.排闼(tà):开门。闼:小门。《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高祖 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羣臣。羣臣 绛灌 等莫
敢入。十馀日,哙 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 张守节正义:“闼,宫中小门。”
【古诗今译】茅草房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青。
5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题解】《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苏轼谪居杭州期间创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共有5首,其中第一首最为著名。【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大艺术家,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对后世影响很深。他的诗词,挥洒自如,明快豪放,善于运用新鲜的比喻描写山水景物,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揭示深刻的哲理。
【难点注释】
1.醉书:喝醉酒时所写。
2.翻墨:指黑云笼罩,翻滚如墨。3.遮:遮蔽,遮盖。
4.白雨: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
5.跳珠:雨水打在船上,溅起的雨滴像乱蹦乱跳的珠子。6.卷地:大风翻卷着从地上吹来。
7.水如天: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古诗今译】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白花花雨点似珍珠乱蹦乱跳窜上船。卷地而来一阵大风忽然间把雨吹散,风雨后望湖楼下波光粼粼水天一片。
54、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朦雨欲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题解】
本文出自《四部丛刊》影宋本《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卷十。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写于诗人任杭州通判期间。原作有两首,这是第二首。杭州西湖,又叫西子湖,因为它在杭州西面;叫西子湖,则是从这首小诗而来。【难点注释】
1.潋滟(liàn yàn)——水面波光闪动的样子,就好像水要溢出。2.方好——正显得美。3.空濛——细雨迷茫的样子。
4.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原名施夷光,居古代四大美女(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之首。家住浣纱溪村(在今浙江诸暨县)西,所以称为西施。5.相宜:也显得美丽动人。【古诗今译】
西湖水光在阳光的闪耀下闪动着,波光粼粼,看起来美丽极了。山色在云雾的笼罩下。迷迷茫茫,雨中的西湖也想得非常奇妙。想把西湖比作古代美女西施。空濛的山色是他淡雅的装饰水光是她浓艳的粉脂,不管怎样装扮都那么美丽。
55、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题解】《惠崇春江晚景》,是元丰八年(1085)苏轼在逗留靖江期间,为惠崇所绘的鸭戏图而作的题画诗。苏轼的题画诗内容丰富,取材广泛,遍及人物、山水、鸟兽、花卉、木石及宗教故事等众多方面。这些作品鲜明地体现了苏诗雄健豪放、清新明快的艺术风格,显示了苏轼灵活自如地驾驭诗画艺术规律的高超才能。而这首《惠崇春江晓景》历来被看作苏轼题画诗的代表作。【难点注释】
1.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晓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字典解释: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
2.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3.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上:指鱼逆江而上。【古诗今译】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56、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题解】《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难点注释】 西林:即庐山西林寺。缘:因为。此山:指的是庐山。
【古诗今译】从正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庐山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人不清楚庐山本来的面目,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中。
57、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题解】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难点注释】
1.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古诗今译】
活着的时候当作人中的豪杰,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58、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荫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题解】诗作写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作者简介】曾几(1084~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赣州(今属江西)人,徙居河南洛阳。【难点注释】
1.三衢:山名。在今浙江剩衢县。2.小溪泛尽:小船已经到了小溪终点。3.却:再。【古诗今译】
梅子黄透的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和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绿树荫成,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加添了些幽趣。
59、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题解】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他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热切地盼望着祖国的重新统一,因此他特地写这首诗作为遗嘱,谆谆告诫自己的儿子。
【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杰出的爱国诗人。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诗中,始终贯串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难点注释】
1.示儿:给儿子们看。2.但:只。
3.九州同:祖国统一。
4.中原:指淮河以北沦陷在金人手里的地区。5.家祭:对祖先的祭祀。6.乃翁:你的父亲。【古诗今译】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大宋军队收复了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老子!
60、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题解】一个初秋之夜,暑气未消,闷热难耐,因坚持抗战二被罢还乡已经四年的68岁的诗人,更觉内心郁闷,出篱门迎凉,为排遣心中苦闷,成诗二首,是为第二首。【难点注释】
1.将晓:天将要亮。篱门:竹子或树枝编的门。同题诗有二首,这是第二首。
2.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的长。
3.五千仞岳:指西岳华山。“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古人以八尺为一仞。4.王师:指宋王朝的军队。【古诗今译】
三万里黄河东流入大海,五千仞华山高耸接青天。铁蹄下遗民欲哭已无泪,盼望官军收失地又一年。
61、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题解】这首诗写初夏时节农村人们紧张劳动的生活情景。
【作者简介】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诗人。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难点注释】①昼:白天。耘(yún)田:除去田间杂草。绩麻:把麻搓成细绳。
这里泛指纺线织布之类的活儿。
②儿女:指男男女女,指所有参加劳动的人。各当家:各人承担起家 庭中一定的生产任务。
③童孙:幼小的孙儿。未解:不懂得。供:从事,参加。④傍:靠近,依傍。
【古诗今译】白天到田里锄草,晚上归来后在灯下把麻搓成线(搓麻绳);村里的青年男女都在各自为家庭承担责任。小孩子还不懂得耕田织布的事,但也在靠近桑树荫的地方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玩耍。
62、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题解】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难点注释】
①麦花--麦子秀穗叫吐花,呈白色绿色,在江南苏州一带是农历四五月间。菜花--指油菜花。鲜黄色,农历四五月间落花结子,所以说“稀”。②日长--夏至白昼最长。篱落--篱笆。
【古诗今译】一树树梅子变得金黄,杏子也越长越大了;荞麦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蝴蝶和蜻蜓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63、小池(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题解】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
【作者简介】杨万里(1124-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他的诗通俗清新,流畅自然,人称“诚斋体”。诗的内容以山水风光自然景色为主,所以他的好朋友曾经幽默地跟他开玩笑说“处处山川怕见君”。
【难点注释】①泉眼:泉水的出口。②惜:爱惜。③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
④小荷:指刚刚长出水面的嫩荷叶。
⑤尖尖角:还没有展开的嫩荷叶尖端。
⑥头:上方
【古诗今译】小泉无声像珍惜泉水淌着细流,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里柔和的风光。鲜嫩的荷叶那尖尖的角刚露出水面,早早就已经有蜻蜓落在它的上头。
6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题解】
【作者简介】
【难点注释】①净慈寺:浙江省杭州西湖边的一座佛寺。林子方:作者的朋友。②毕竟:终究,到底。③四时:本来指春、夏、秋、冬,这里指六月以外的时节。④碧:青绿色。⑤别样红:红得特别出色,不同一般。
【古诗今译】毕竟是西湖六月天的景色,风光与其他季节确实不同。莲叶接天望不尽一片碧绿,阳光下荷花分外艳丽鲜红。
65、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题解】这是一首借泗水寻芳宣扬圣人之道的的理趣诗。因孔子曾在洙、泗之间教授弟子,所以诗的首句便提泗水。从题目“春日”看,似为游春之作,然而,在南宋时期泗水已被金人侵占,朱熹不可能去泗水游春,所以这首诗是虚构想象之作,而泗水就是暗指孔门。诗的字面意思,在于说明大自然具有无限蓬勃的生机,因此万紫千红,触处皆春。而实际上诗人用“万紫千红”比喻孔学的丰富多彩,他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万紫千红总是春”在当今常用来形容祖国形势一派大好,或者文艺园地百花争妍的情景。
【作者简介】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他对于经学、史学、文学、佛学、道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所涉及或有著述。明代科举制度以他的著作为教科书,“朱学”逐渐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有力精神支柱。【难点注释】
1.胜日:节日或亲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春光明媚的好日子。2.寻芳:寻觅美好的春景。
3.泗水:河名,在山东省中部,相传孔子曾经在这里讲学传道。4.滨:水边。5.光景:风光景物。
6.一时:顿时,形容短暂的时间。7.等闲:平常、随意。8.识得:认识到,感觉到。9.东风面:春风的面貌。
【古诗今译】我选择一个春光明媚的美好日子来到泗水边观花赏草,只见无边无际的风光景物一时间都换了新颜。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东风的面貌,东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66.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题解】这是一首哲理诗。以池塘活水作比,强调读书学习,不断汲取新知识的重要性。这首诗借助于生动的形象和巧妙的比喻,富于理趣,耐人寻味,给人以启迪。
【作者简介】朱熹(1130-1200),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字元晦,号晦庵,徽州婺源(今江西婺源)人。他对于经学、史学、文学、佛学、道教以及自然科学,都有所涉及或有著述。明代科举制度以他的著作为教科书,“朱学”逐渐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有力精神支柱。【难点注释】
1.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2.鉴:古代的镜子。3.徘徊:移动。
4.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5.如许:如此,这样。6.为:因为。
7.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的学习、运用和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古诗今译】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被打开,清澈明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起映入水塘,不停地闪耀晃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67、题临安邸 【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做汴州。
【题解】这是一首政治讽刺诗,该作品也是作者唯一的一首代表作。这首诗就是针对南宋苟且偷安的黑暗现实而作,它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作者简介】林升,南宋诗人,字梦屏,浙江平阳人,有关他的生平介绍和诗歌作品流传下来的很少,只知道他主要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63-1189)。【难点注释】 1.题:数。
2.临安:南宋的京城,即今浙江省杭州市。
3.邸(dǐ):官府,官邸,旅店,客栈。这里指旅店。4.休:暂停、停止、罢休。
5.暖风:这里不仅指自然界和煦的春风,还指由歌舞所带来的令人痴迷的“暖风”——暗指南宋朝廷的靡靡之风。6.熏:以气味或烟气烤制物品。
7.游人:既指一般游客,更是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8.直:简直。
9.汴(biàn)州:即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京城。
【古诗今译】美丽的西湖大部分环山,重重叠叠的青山把西湖拥在怀里,一座座楼阁雕梁画栋,不计其数,西湖游船上轻歌漫舞日夜不歇。整日在西湖游山玩水,饮酒作乐,和煦的春风吹得这些游人昏昏欲睡,怎么还会记得丢失的北方领土,沦落的旧都!在他们眼里,杭州就是汴州,没什么两样。
68、游园不值 【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题解】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叶绍翁的名篇,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小诗平易浅近,自然流利,一点也看不出人工雕琢的痕迹,但言浅意浓,景真情真。诗人通过自己的所见所感,把读者从墙外引入墙内,对满园的春色产生无限的遐想。
【作者简介】叶绍翁,南宋诗人,字嗣宗,号靖逸,祖籍建安(今福建),本姓李,后于龙泉(今属)叶氏。生卒年不详。他长期隐居钱塘西湖之滨,与葛天民互相酬唱。叶绍翁是江湖派诗人,他的诗多写江湖田园风光,七言绝句尤其新颖、优美,富有生活情趣。【难点注释】
1.值,遇到;不值,没有遇见。2.应怜:应该爱惜。
3.屐齿:屐是木鞋,鞋底前后都有高跟儿,叫屐齿。4.小扣:轻轻敲门。
55.柴扉: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古诗今译】
大概是院子的主人爱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脚印吧,轻轻地敲柴门,好久也没人来开门。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开得正旺的红杏有一枝枝条伸到墙外来了。
小学生必背古诗20首 篇4
1.望天门山(唐)李 白
天 门 中 断 楚 江 开,碧 水 东 流 至 此 回。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孤 帆 一 片 日 边 来。
2、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 塞 山 前 白 鹭 飞,桃 花 流 水 鳜 鱼 肥。青 箬 笠,绿 蓑 衣,斜 风 细 雨 不 须 归。
3.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 曲 黄 河 万 里 沙,浪 淘 风 簸 自 天 涯。如 今 直 上 银 河 去,同 到 牵 牛 织 女 家。
4.江南春(唐)杜牧
千 里 莺 啼 绿 映 红,水 村 山 郭 酒 旗 风。南 朝 四 百 八 十 寺,多 少 楼 台 烟 雨 中。
5.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 光 潋 滟 晴 方 好,山 色 空 蒙 雨 亦 奇。欲 把 西 湖 比 西 子,淡 妆 浓 抹 总 相 宜。
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宋)陆游
三 万 里 河 东 入 海,五 千 仞 岳 上 摩 天。遗 民 泪 尽 胡 尘 里,南 望 王 师 又 一 年。
7、.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 竟 西 湖 六 月 中,风 光 不 与 四 时 同。接 天 莲 叶 无 穷 碧,映 日 荷 花 别 样 红。
8、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 雨 知 时 节,当 春 乃 发 生。随 风 潜 入 夜,润 物细 无 声。野 径 云 俱 黑,江 船 火 独 明。晓 看 红 湿 处,花 重 锦 官 城。
9、.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
竹 外 桃 花 三 两 枝,春 江 水 暖 鸭 先 知。蒌 蒿 满 地 芦 芽 短,正 是 河 豚 欲 上 时。
10.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 当 作 人 杰,死 亦 为 鬼 雄。至 今 思 项 羽,不 肯 过 江 东。11.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
茅 檐 长 扫 净 无 苔,花 木 成 畦 手 自 栽。一 水 护 田 将 绿 绕,两 山 排 闼 送 青 来。
12.鹿 柴(唐)王维
空 山 不 见 人,但 闻 人 语 响。返 景 入 深 林,复 照 青 苔 上。
13.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 城 朝 雨 浥 轻 尘,客 舍 青 青 柳 色 新。劝 君 更 尽 一 杯 酒,西 出 阳 关 无 故 人。
14、出塞(唐)王昌龄
秦 时 明 月 汉 时 关,万 里 长 征 人 未 还。
但 使 卢 城 飞 将 在,不 教 胡 马 度 阴 山。
15.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 云 翻 墨 未 遮 山,白 雨 跳 珠 乱 入 船。卷 地 风 来 忽 吹 散,望 湖 楼 下 水 如 天。
16.元 日(宋)王安石
爆 竹 声 中 一 岁 除,春 风 送 暖 入 屠 苏。千 门 万 户 曈 曈 日,总 把 新 桃 换 旧 符。
17.竹 石(清)郑燮
咬 定 青 山 不 放 松,立 根 原 在 破 岩 中。千 磨 万 击 还 坚 劲,任 尔 东 西 南 北 风。
18.石灰吟(明)于谦
千 锤 万 击 出 深 山,烈 火 焚 烧 若 等 闲。粉 身 碎 骨 浑 不 怕,要 留 清 白 在 人 间。.
19.村 居(清)高鼎
草 长 莺 飞 二 月 天,拂 堤 杨 柳 醉 春 烟,儿 童 散 学 归 来 早,忙 趁 东 风 放 纸 鸢。
20.江上渔者(宋)范仲淹
江 上 往 来 人,但 爱 鲈 鱼 美。君 看 一 叶 舟,出 没 风 波 里。
nánhànyuâfǔ
南(汉乐府)这是一
个关于雪鲁迅t百度文库PPT,主要介绍了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他当之无愧地被称做是“中
国人的脊梁”、2009年,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等内容。鲁迅[1](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笔名鲁迅(Lution)源于革命revolution。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被麻木的精神。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毛泽东主席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
t百度文库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人物PPT类型的PowerPoint.信管2班
罗岚
鲁迅简介
中文名:鲁迅
原名: 周树人
别名: 樟寿,后改名豫才
身高: 161厘米
出生地: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
职业: 文学家,思
想 家,评论家
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故事
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
1881年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1902年去日本留学.1905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1909年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各小说、散文、杂文.年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于上海。的发展。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杂文.1936年病逝于上海.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弃医从文
鲁迅先生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
当时的版画是以艺术家和革命者的双重身份出现.以艺术作为战斗武器,在思想教育战线上发挥了它的巨大作用.小说创作
1918年5月15日,鲁迅先生在《新青年》杂志上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它奠定了新文化运动,推进了现代文学
小说创作
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祥林嫂)杂文创作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善于抓取类型,画出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
善于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展开逻辑严密的论证。
善于运用联想,增强了作品的历史底蕴和深邃内涵。
篇章短小精悍,笔墨凝练犀利。名言(诗句)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无题)名言(言论)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故居 病逝
1936年18日未明前疾作,气喘不止。修书一封,托内山完造请医,此为绝笔。
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他当之无愧地被称做是“中国人的脊梁”.2009年,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毛泽东: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鲁迅是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 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谢谢大家~
风筝鲁迅主要内容PPT:这是一个关于风筝鲁迅主要内容PPT,主要是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字词的积累与运用。分析课文,划分层次段落大意,回答课后问题等内容。风筝是由古代中国人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风筝,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深受人们喜爱。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传到了欧洲。
鲁迅笔下的绍兴社戏PPT:这是一份关于鲁迅笔下的绍兴社戏PPT。社戏表演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但绍兴是水乡泽国,绍兴的社戏因有许多戏台建筑在寺庙宗祠前的河边,湖畔而独具特色等内容。绍兴是中国浙江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旧称会稽、山阴,简称越,是中国纺织业与小电机、节能光电工业的中心,是一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
“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名士之乡”,其桥的数量是威尼斯的5.5倍,平均每1000平方米就有6.3座桥;还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也是有名的水乡、酒乡、桥乡。以其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风光秀丽、物产丰富、风土人情、名人辈出诱人而著称于世,自古素称“文物之邦、鱼米之乡”。著名的文化古迹有兰亭、禹陵、鲁迅故里、周恩来祖居,秋瑾故居,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贺知章故居等,古代越王“卧薪尝胆”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2016年2月4日,绍兴获2015年十大浪漫城市第9位。2016年3月5日,标准排名发布“2016年中国大陆城市财力50强排行榜”,绍兴以363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排名第43位。
风筝鲁迅概括内容PPT:这是一个关于风筝鲁迅概括内容PPT,主要是了解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检查字词预习,解释词语,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赏析句子的深刻含义以及回答课后的问答题等内容。风筝是由古代中国人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jiāngnánkěcǎilián
江南可采莲,liányâhãtiántián
莲叶何田田。
yúxìliányâjiān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风筝,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深受人们喜爱。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传到了欧洲。
展锟斤拷
鱼戏莲叶间。
yúxìliányâdōng
鱼戏莲叶东,yúxìliányâxī
鱼戏莲叶西,yúxìliányânán
鱼戏莲叶南,yúxìliányâběi
鱼戏莲叶北。2.
chìlâgē
běi
敕勒歌(北
cháomíngē
朝民歌)
chìlâchuānmáofúlǜshuǐhïngzhǎng敕勒川,yīnshānxiàtiānsì
毛浮绿水,红掌
bōqīngbō阴山下。天似qiïnglúlïnggàisìyě
拨清波。
4. 穹庐,笼盖四野。tiāncāngcāngyěmángmáng天苍苍,野茫茫,fēngchuīcǎodīxiànniú风吹草低见牛yáng羊。3.
yǒngãluîbīn咏鹅(骆宾wáng王)
ãã
ã鹅,鹅,鹅,qǔxiàngxiàngtiāngē
bái曲项向天歌。白
fēng
lǐqiáo
风(李峤)
jiěluîsānqiūyâ
nãng
解落三秋叶,能
kāiâryuâhuā
开二月花。
guîjiāngqiānchǐlàng
rù
过江千尺浪,入
zhúwàngānxiã
竹万竿斜。
5.yǒngliǔ
hâzhīzhāng
咏柳(贺知章)
bìyùzhuāngchãng
yī碧玉妆
成一shùgāowàntiáochuíxiàlǜ树高,万条垂下绿sītāo丝绦。
bùzhīxìyâshuícáichū不知细叶谁裁出,âryuâchūnfēngsìjiǎndāo二月春风似剪刀。6.
liángzhōucíwángzhīhuàn凉州词(王之涣)
huánghãyuǎnshàngbáiyúnjiān黄河远上白云间,yīpiàngūchãngwànrânshān一片孤城万仞山。
qiāngdíhãxūyuànyángliǔ羌笛何须怨杨柳,chūnfēngbùdùyùmãnguān春风不度玉门关。
7.dēngguànquâlïu
wángzhī
登鹳雀楼(王之
huàn
涣)
báirìyīshānjìn
白日依山尽,huánghãrùhǎiliú
黄河入海流。
yùqiïngqiānlǐmù
欲穷千里目,gângshàngyìcãnglïu
更上一层楼。
8. chūnxiǎo
mânghàorán
春晓(孟浩然)
chūnmiánbùjuãxiǎo
chù
春眠不觉晓,处chùwãntíniǎo
处闻啼鸟。
yâláifēngyǔshēnghuā夜来风雨声,花luîzhīduōshǎo落知多少。
9.liángzhōucíwánghàn凉州词(王翰)
pútáoměijiǔyâguāngbēi葡萄美酒夜光杯,yùyǐnpípámǎshàngcuī欲饮琵琶马上催。
zuìwîshāchǎngjūnmîxiào醉卧沙场君莫笑,gǔláizhēngzhànjǐrãnhuí古来征战几人回? 10.
chūsàiwángchānglíng出塞(王昌龄)
qínshímíngyuâhànshíguān秦时明月汉时关,wànlǐchángzhēngrãnwâihuán万里长征人未还。
dànshǐlïngchãngfēijiāngzài但使龙城飞将在,bùjiàohúmǎdùyīnshān不教胡马度阴山。
11.fúrïnglïusîngxīnjiàn
芙蓉楼送辛渐
wángchānglíng
(王昌龄)
hányǔliánjiāngyârùwú
寒雨连江夜入吴,píngmíngsîngkâchǔshāngū
平明送客楚山孤。
luîyángqīnyǒurúxiāngwân
洛阳亲友如相问,yípiànbīngxīnzàiyùhú
一片冰心在玉壶。12.
lùzhài
wángwãi
鹿柴(王维)
kōngshānbújiànrãn
dàn
空山不见人,但wãnrãnyǔxiǎng
闻人语响。
fǎnjǐngrùshēnlínfù返景入深林,复zhàoqīngtāishàng照青苔上。
13.sîngyuánârshǐānxī
wáng送元二使安西(王wãi维)
wâichãngcháoyǔ浥yìqīngchãn渭城朝雨轻尘,kâshâqīngqīngliǔsâxīn客舍青青柳色新。quànjūngângjìnyībēijiǔ劝君更尽一杯酒,xīchūyángguānwúgùrãn西出阳关无故人。14.
jiǔyuâjiǔrìyìshāndōngxiōng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
dìwángwãi
弟(王维)
dúzàiyìxiāngwãiyìkâ
独在异乡为异客,měifãngjiājiãbâisīqīn
每逢佳节倍思亲。
yáozhīxiōngdìdēnggāochù
遥知兄弟登高处,biànchāzhūyúshǎoyīrãn
遍插茱萸少一人。
15.jìngyâsīlǐbái
静夜思(李白)
chuángqiánmíngyuâguāngyí
床前明月光,疑shìdìshàngshuāng
是地上霜。
jǔtïuwàngmíngyuâdī举头望明月,低tïusīgùxiāng头思故乡。16.
gǔlǎngyuâháng
lǐbái古朗月行(李白)
xiǎoshíbùshíyuâ
hū小时不识月,呼zuîbáiyùpán作白玉盘。
yîuyíyáotáijìng
fēi又疑瑶台镜,飞zàiqīngyúnduān在青云端。17.
chánggēhánghànyuâfǔ长歌行(汉乐府)
qīngqīngyuánzhōngkuí
青青园中葵,zhāolùdàirìxī
朝露待日晞。
yángchūnbùdãzã阳春布德泽,wànwùshēngguānghuī
万物生光辉。
chángkǒngqiūjiãzhì
kūn
常恐秋节至,焜
huánghuáyâshuāi
黄华叶衰。
bǎichuāndōngdàohǎi
hã
百川东到海,何
shífùxīguī
时复西归?
shàozhuàngbùnǔlì
lǎo
少壮不努力,老
dàtúshāngbēi
大徒伤悲。18.
iǔjiàndãjiāng宿建德江mânghàorán(孟浩然)
yízhōubïyānzhǔ移舟泊烟渚,rìmùkâchïuxīn日暮客愁新。
yěkuàngtiāndīshù
jiāng野旷天低树,江qīngyuâjìnrãn清月近人。19.
cïngjūnxíngwángchānglíng从军行(王昌龄)qīnghǎichángyúnànxuěshān青海长云暗雪山,gūchãngyáowàngyùmãnguān孤城遥望玉门关。
huángshābǎizhànchuānjīnjiǎ
黄沙百战穿金甲,bùpîlïulánzhōngbùhuán
不破楼兰终不还。
20.qiūpǔgē
lǐbái
秋浦歌(李白)
báifàsānqiānzhàng
yuán
白发三千丈,缘
chïusìgâcháng
愁似个长?
bùzhīmíngjìnglǐ
hã
不知明镜里,何
chùdãqiūshuāng
处得秋霜!这是一个
关于雪鲁迅t百度文库PPT,主要介绍了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他当之无愧地被称做是“中国人的脊梁”、2009年,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等内容。鲁迅[1](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
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笔名鲁迅(Lution)源于革命revolution。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信管2班 罗岚 鲁迅简介 中文名:鲁迅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被麻木的精神。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毛泽东主席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
雪鲁迅t百度文库PPT是由红软PPT免费下载网推荐的一款人物PPT类型的PowerPoint.原名: 周树人
别名: 樟寿,后改名豫才 身高: 161厘米
出生地: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 职业: 文学家,思
想 家,评论家
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狂人日记》《朝花夕拾》 1881年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1902年去日本留学.1905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1909年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1918年5月发表《狂人日记》.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各小说、散文、杂文.1927年与其学生许广平同居于上海。1929年,儿子周海婴出世。1927年到1936年,创作了大量的小
说和杂文.1936年病逝于上海.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弃医从文
鲁迅先生想通过医学启发中国人的觉悟.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国新兴木刻版画运动
当时的版画是以艺术家和革命者的双重身份出现.以艺术作为战斗武器,在思想教育战线上发挥了它的巨大作用.小说创作
1918年5月15日,鲁迅先生在《新青年》杂志上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它奠定了新文化运动,推进了现代文学的发展。小说创作
鲁迅说:“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
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华老栓、单四嫂子、阿Q、祥林嫂)杂文创作
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善于抓取类型,画出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
善于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展开逻辑严密的论证。
善于运用联想,增强了作品的历史底蕴和深邃内涵。
篇章短小精悍,笔墨凝练犀利。名言(诗句)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无题)名言(言论)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
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故居 病逝
1936年18日未明前疾作,气喘不止。修书一封,托内山完造请医,此为绝笔。
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他当之无愧地被称做是“中国人的脊梁”.2009年,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毛泽东: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鲁迅是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 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谢谢大家~
风筝鲁迅主要内容PPT:这是一个关于风筝鲁迅主要内容PPT,主要是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及相关的文学常识。字词的积累与运用。分析课文,划分层次段落大意,回答课后问题等内容。风筝是由古代中国人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风筝,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深受人们喜爱。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传到了欧洲。
鲁迅笔下的绍兴社戏PPT:这是一份关于鲁迅笔下的绍兴社戏PPT。社戏表演在全国许多地方都有,但绍兴是水乡泽国,绍兴的社戏因有许多戏台建筑在寺庙宗祠前的河边,湖畔而独具特色等内容。绍兴是中国浙江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浙江省中北部、杭州湾南岸。旧称会稽、山阴,简称越,是中国纺织业与小电机、节能光电工业的中心,是一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是“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名士之乡”,其桥的数量是威尼斯的5.5倍,平均每1000平方米就有6.3座桥;还
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也是有名的水乡、酒乡、桥乡。以其历史悠久、人文景观丰富、风光秀丽、物产丰富、风土人情、名人辈出诱人而著称于世,自古素称“文物之邦、鱼米之乡”。著名的文化古迹有兰亭、禹陵、鲁迅故里、周恩来祖居,秋瑾故居,马寅初故居,王羲之故居,贺知章故居等,古代越王“卧薪尝胆”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2016年2月4日,绍兴获2015年十大浪漫城市第9位。2016年3月5日,标准排名发布“2016年中国大陆城市财力50强排行榜”,绍兴以363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排名第43位。
风筝鲁迅概括内容PPT:这是一个关于风筝鲁迅概括内容PPT,主要是了解理解内容,体会情感。检查字词预习,解释词语,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赏析句子的深刻含义以及回答课后的问答题等内容。风筝是由古代中国人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
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更而演进成为今日多线风筝。风筝,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深受人们喜爱。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公元1600年,东方的风筝(菱形)传到了欧洲。
展锟斤拷
【小学必背古诗75首试卷】推荐阅读:
必背古诗词 75 首07-18
必背古诗75首检测题目含答案11-03
小学语文考编75首古诗11-11
小学生必背古诗90首11-13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160首修改11-06
75首古诗表达情感09-14
三年级必背古诗25首10-20
诗词大会必背古诗100首11-11
初中必背古诗词14首07-24
小学六年级必背古诗文 古诗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