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2024-07-21

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共12篇)

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篇1

一、沟通的定义

沟通, 是指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 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传递, 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沟通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 管理上有个著名的50%理论, 即管理者50%以上的时间用在沟通上, 如开会、谈判、指示、评估, 可是工作中50%以上的障碍都是在沟通中产生的。

二、沟通常见的障碍

1、语言文化障碍

语言障碍是指语言表达不清、使用不当, 造成理解上的困难或产生歧义。有时即使是同样的字眼, 对不同的人而言, 也有不同的含义。有一个笑话说, 主人请客吃饭, 眼看约定的时间已过, 只来了几个人, 不禁焦急的说:“该来的没有来”, 已到的几位客人一听, 扭头就走了两位。主人意识到他们误解了他的话, 又难过地说:“不该走的走了”, 结果剩下的客人也都气呼呼地走了。

文化的差异也会导致双方在思维模式、认识及行为习惯等方面产生差异, 进而产生沟通障碍。

2、心理障碍

现实中的沟通活动常为人的认知、情感、态度等心理因素左右, 有些心理状态会对社会沟通造成障碍。人们的认知如第一印象、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定势效应、社会刻板效应等都会影响人际交往。

人总是带着某种情感状态参加沟通活动的。在某些情感状态下, 人们容易吸收外界的信息。而在另一些情感状态下, 信息就很难输送进去。如果不能有效驾驭情感, 就会有碍正常的沟通。

态度是人对某种对象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 如沟通双方对某一事物的态度不同, 就很难达成一致的沟通。

3、物理方面的障碍

物理方面的障碍主要是指沟通现场的环境、气氛等方面的某些要素可能会减弱或隔断信息的发送或接收, 如传递的空间距离、沟通媒体的运行故障等。

三、有效沟通的技巧

1、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良好的性格品质

通过开展一系列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讲座以及模拟情景等活动, 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清晰地了解自身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使自己的人格结构得到完善, 培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从而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 培养出理性的自我防御机制;另一方面, 可以提高学生的良好认知能力, 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以及环境, 善于清晰剖析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进而引导学生懂得如何尊重别人、如何赞美别人、如何鼓励别人和如何宽容别人, 最终引导学生能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并发挥出自己的特长。

2、加强情感教育, 深入开展社会实践

在当今社会的大学生人际交往中, 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恋人关系是最敏感的几种关系。注重实施和加强情感教育工作,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营造出和谐、友好、信任的育人环境, 为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提供各项良好的条件。

3、正确引导异性学生之间的交往

在当今社会的大学生交往中, 异性交往占有很大比例。而正常的异性交往既有利于大学生的情绪稳定和心理补偿, 又有利于大学生的智力开发和人格完善。我们应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异性交往观, 能正确去看待异性之间的交往是异性交往正常化的必要前提条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保持与异性同学的正常接触, 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 从而与异性同学建立起自然、和谐、纯真的友谊关系。

4、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培养

注重培养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是引导大学生不断适应未来社会化的重要要求, 针对此阶段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的特点, 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 展现自己的个性, 充分发挥出各类教育载体的引导功能, 积极鼓励有特长的学生参加学校各项文体活动, 给他们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 使他们通过在不同的舞台获得成功体验, 不断增强自信心。

四、总结

总之, 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必备能力, 而且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度, 提高学生的沟通和社会交往能力, 发展团队协作精神, 是学生步入社会、适应将来工作环境的必备核心能力。培养学生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在实际的教学环节, 适度加强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训练, 注重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 让学生能在实践中主动掌握交往和沟通的知识和技能, 并能在实际中有效运用。

摘要: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桥梁和中介, 是学生间交往或职场成功的润滑剂。对于职场新人来说, 只有与他人准确、及时地沟通, 才能建立起牢固、长久的人际关系, 进而在同学间的交往或职场中左右逢源、如虎添翼, 最终取得成功。在现代社会中, 不善于沟通将失去许多机会, 同时也导致自己无法与别人进行协作。本文通过对沟通定义的解析, 对常见的沟通障碍的分析, 最终提出有效沟通的技巧。

关键词:沟通,障碍,沟通技巧

参考文献

[1]王晶晶, 贾晓明.《大学生异性交往与性别角色认知》.《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4 (6)

[2]刘朝晖, 温梅.《浅谈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中国成人教育》.2008 (12)

[3]陈莺.《沟通能力现状及其培养》.《神州》.2012 (5)

[4]袁爱华.《提高人际沟通技能的培养策略》.《才智》.2005 (2)

[5]高静静.《人际沟通能力与职业自我概念相关性分析》《中国成人教育》.2010

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篇2

人际沟通与交往是人的需要,也是社会对人的要求,通过交往,人们能够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学生时期的交往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它能促进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未来社会需要我们的下一代具有较强的社会沟通与交往能力,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在家能说会道,到了外面却胆小、孤僻,沟通与交往能力明显较弱。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社会沟通与交往能力非常重要,如何培养学生人际沟通与交往能力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教给学生沟通与交往的方法

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与家人沟通与交往,进入小学后,学生的活动范围就从家庭扩大到学校,交往范围明显扩大,他们要学会与同伴沟通与交往,分享合作。为了让学生感受在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我们可以定期地让学生带上心爱的学具到学校来与同伴一起分享。在活动中通过仔细观察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与同伴进行交往。活动后,让学生讲述自己的交往过程,和谁一起玩的?为什么?是怎么玩的?等等,让学生交流各自的交往方法,体验交往的乐趣。

二、举办节日活动,增加学生交往的机会

愉快的交往经验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交往主动性,两者相互促进形成良性循环。节日活动为学生创设了愉快的交往机会,是提高交往能力的最有益的活动之一。我们曾充分利用各个节日“国庆节,圣诞节,元旦节,六一儿童节”等,为了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我们把传统的表演节目改为开展一些趣味游戏活动,让所有的小朋友一起参加到游戏中来,他们都是主角,我们当配角。节日里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活动,无拘无束的他们感到特别有趣,无形中孩子们既扩大了自己的交往范围,同时又享受到节日的快乐,并体验到交往的乐趣及同伴之间的友好相处、互相帮助的快乐,从而发展了交往能力。

三、开展角色游戏,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意愿,模仿成人劳动和交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它是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培养自己,承担社会角色和遵守社会角色规范的一种自我教育活动。学生在角色游戏中表现出来的角色行为是孩子们对社会角色规范的认同,通过角色模仿,不但强化了他们的交往意识和角色规范,并且自觉不自觉地迁移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在游戏过程中,我们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多交往,让他们自己找伙伴相互合作,引导他们友好相处。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到交往的重要性。

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苏霍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社会行为的学习,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时间的连续过程,家长和教师只有一致要求,共同培养,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高职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探究 篇3

【关键词】高职生 人际沟通能力 培养 原因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C-0008-02

人际沟通能力不仅是高职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内容,更是高职生赢得就业竞争的实力体现。笔者通过观察了解,发现在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青睐会交流、善沟通、懂协作、人缘好的学生干部和学生党员。究其原因是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比较强,综合素质比较高。可以肯定地说,在专业水平大体相当的前提下,人际沟通能力就成了在就业竞争中胜出的法宝。为了解用人单位对高职人才的需求状况,本课题组向近300家单位发放了《企业对高职院校人才需求调查问卷》,在回收的280份有效问卷中,所有的用人单位在回答“贵公司最看重员工哪些方面的素质能力”中,无不例外地选了“人际沟通能力”一项;在“您认为高职院校学生最需要培养提高的能力有哪些”的问题中,用人单位也都选了“人际沟通能力”。由此可见,提高人际沟通能力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探讨高职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一、高职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调查问卷显示,95%的企业认为人际沟通能力是员工的必备素质;认为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能够与企业外部保持良好的沟通状态,善于与人打交道,及时捕捉商机,获取各方面信息,既是员工自身得以发展的一项关键技能,又是企业提高服务品质、赢得社会认可的重要渠道。人际沟通能力是除了专业能力之外最被企业看重的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是高职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然而,笔者通过长期观察和接触,感觉到高职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普遍欠佳。现对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如下。

一是性格因素影响学生的人际沟通。有的学生由于天生胆小害羞,缺乏与人交往的主动性;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少言寡语,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有的学生个性孤僻,独来独往,不愿与人交往。由于缺乏正常的沟通交流,别人很难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很难了解到他们的真实想法,他们自然也得不到他人的真正关心和帮助。本课题组对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学生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由于性格原因遭遇人际沟通困难的学生所占比例高达20.5%。例如,在2012年11月份的一次就寝纪律检查中,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一名辅导员发现有一个女生躲在宿舍走廊尽头哭泣。经过长时间的交谈询问,才了解到该生是入学未满一个学期的2012级学生。该生由于对刚接触的专业生疏,感到学习较吃力,总担心学业难以顺利完成,看到周围的同学却学得轻松自在,其思想压力日益加重,以至于抑制不住痛哭。其实,对新专业有生疏感,学习起来相对困难,这是多数新生的同感。如果该生能够及时与教师、同学沟通交流,获知同学的感受,获得教师的开导,这种心理压力就能及时得到化解。

二是心理因素影响学生的人际沟通。在高职院校中,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对高职教育认识不足,认为就读高职院校没有出息,因而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部分学生由于家庭贫困觉得低人一等而产生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使他们自我孤立、自我封闭,压抑、抗拒正常的交往需求,不愿、不敢、不想与他人进行正常的沟通,久而久之阻碍了他们人际沟通能力的发展。

三是家庭因素影响学生的人际沟通。如今的大学生大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被视为父母的掌上明珠,从小受到长辈的溺爱,这种生长环境使许多独生子女自小以自我为中心,注重自我感觉,缺乏人情往来和对他人应有的尊重。脱离小家庭进入学校这个大家庭后,他们仍习惯于小家庭的生活方式,很少与他人交往,遇到问题也不懂得如何与他人沟通,由此出现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

二、高职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的途径

人际沟通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是衡量高职生人才质量的重要指标。高职院校应顺应社会需求,在抓好专业教育和其他素质教育的同时,努力培养和提高高职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一)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学生对人际沟通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多数学生由于没有真正认识到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对一个人今后走上社会的重要性,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认为是否交际是由个人性格决定,不想也不愿去改变,因而缺乏积极与人沟通交往的主动性。高职院校应通过各种方式、利用各种场合大力宣传良好的人际交往对一个人健康成长、顺利成才的重要性,通过教育引导,使学生正确理解人际沟通能力的作用,认识人际沟通能力是高职生必备的素质,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和提升这种能力。

(二)利用课堂教学,为学生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无论是基础课还是专业课,教师都应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平台,精心组织教学,创设情境、巧妙设疑,通过回答问题、分组(下转第16页)(上接第8页)讨论、模拟情景、情节演绎等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学生与学生配合,使课堂成为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平台。这种灵活、生动的课堂组织形式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又能让学生在课堂中锻炼心理素质,提高人际沟通的能力。

(三)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扩大学生人际沟通的范围。高职院校应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创造与众人沟通交流的机会。例如,班级内多开展主题班会、素质拓展等集体活动;鼓励开展班级与班级之间、专业与专业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联谊交友活动,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广泛开展文体比赛、演讲比赛、辩论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在展示才华的过程中掌握为人处世的原则,学会与人协作,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四)开设相关课程,强化学生人际沟通的技能。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高职院校应有针对性地开设演讲与口才、现代社交技巧、沟通的艺术等课程,以必修课或选修课的形式,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教师传授、强化训练等方式,有效地锻炼和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水平。

(五)通过参加社会实践,锻炼学生人际沟通的能力。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既能检验学生的知识水平,积累社会经验,更能锻炼学生的交际沟通能力。高职院校可以利用各个假期,以课外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参与社会调研,比如对用人单位的人才需求情况、对行业的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调研结果作为学业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通过这种适当加压的方式,促使学生主动体验生活、主动融入社会、主动与人交往,从而使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人际沟通能力是现代人综合素质的体现,更是现代社会对大学生提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应正视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重视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积极采取措施,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需要,从而赢得竞争。

【参考文献】

[1]林琼.高职院校工科生沟通能力现状与培养[J].人力资源管理,2012(6)

[2]陈娉.高职院校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及培养策略[J].科技资讯, 2009(7)

【作者简介】谭柳青(1969- ),女,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篇4

1. 基于现代社会中沟通的重要性

沟通是我们生活的重要部分。通过与他人沟通, 可以实现我们的许多目标和抱负, 使我们的工作取得显著的进展, 使日常的工作计划圆满完成。不少研究表明, 沟通技能无论对什么职业或行业都至关重要, 21世纪的合格人才更需要良好的沟通技能。沟通能力已成为有效传递信息、和谐人际关系的必要手段, 沟通能力也成为现代人事业成功的基础能力。青少年学生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群体, 是人际关系网络中的一个结。在这个结中, 既要认识社会、了解他人, 又要认识自我、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并主动协调与他人的关系, 以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 并发展与完善自身。从这个意义上讲, 实施沟通教育, 培养青少年的沟通能力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基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维护

当代青少年尤其是独生子女缺乏与人沟通的实践机会, 沟通能力较差, 导致他们的人际冲突和矛盾增多, 致使其适应社会和环境的能力减弱, 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如谭欣等在关于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的研究中发现,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人际关系的处理有关, 而人际关系处理的好坏则很大程度上与其沟通能力有关[1]。因此, 加强青少年的沟通教育可以有效地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另外, 一项调查研究发现, 只有17%的学生表示自己人际关系较好, 40.2%的学生表示人际关系一般, 有42.8%的学生表示人际关系较差;突出问题是在师生关系上的困扰, 以及同伴关系和与父母关系上的困扰[2]。这一方面说明当代青少年的人际沟通能力是亟需提高的, 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出于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维护进行沟通教育的必要性。

3. 基于我国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 课程改革的不断完善, 我国的教育正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变化。新课程强

筅重庆文理学院薛桂英筅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赵小云

调培养学生的主体性, 提倡合作学习, 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交流、分享。一切改革的关键是人的理念的改变, 但最终总要落实到学校和教师的行为方式上。因此, 人们逐渐着眼于对教师具体的行为方式和教学过程的研究, 提出了教学是一种沟通的命题。现代的教学过程, 其实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共同活动的过程, 因此,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沟通, 对于实施新课程改革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青少年的人际沟通现状

由于青少年生活环境相对简单, 生活重心主要是学习, 这决定了他们的交往对象通常只有家长、老师和同学以及为数不多的亲戚朋友。因此, 目前国内探讨青少年人际沟通的视角也多是围绕师生沟通、同伴沟通和亲子沟通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1. 师生沟通的现状

目前国内对师生沟通的研究多是从教育学、社会学等角度进行描述性的分析和探讨, 定量研究较少。鉴于师生沟通的好坏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 我们可从师生关系的现状调查中推断出师生沟通的现状。李彩娜等曾根据师生关系的亲密性、冲突性、支持性和满意度, 得到中学生的三种师生关系类型:亲密型、一般型和冲突型, 结果表明中学生的一般型最多, 冲突型最少[3]。杨阿丽等的研究则发现, 小学生与教师的亲密型最多, 初中生与教师的矛盾型最多, 高中生与教师的疏远型最多[4]。从这些研究中我们发现, 当代青少年的师生关系并不融洽, 这可能源于师生之间在沟通上存在一些问题。如张惠梅通过调查和访谈发现, 尽管76.3%的教师对目前的师生关系是满意的, 83.9%的学生愿意与教师沟通, 但是师生之间依然存在着沟通问题, 其表现概括为:师生之间接触少, 缺乏了解;师生沟通时位差效应明显;教师对学生的“区别对待”;师生沟通关注认知, 忽视情感[5]。可见, 师生之间沟通形式的失当可能是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或不和谐的主要原因之一。

2. 同伴沟通的现状

纵观现有的文献, 我们发现直接探讨同伴沟通的研究非常少, 更多地是将其放在同伴关系中予以考察。任远等的研究发现, 中学生同学关系普遍较好, 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仍然有6.54%的学生存在较为严重的同学关系困扰, 有0.50%的学生存在严重困扰;而且高中生比初中生的同学关系行为困扰严重[6]。韩丕国等的研究也曾发现, 初中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要好于高中生[7]。但也有研究者的研究发现, 高中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要好于初中生, 研究者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到了高中阶段, 中学生的心理基本成熟, 人际交往的技巧也日益丰富, 因此人际交往也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8]。另外, 沃建中等的研究还发现, 中学生人际交往水平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女生的人际关系要好于男生, 且中学生与异性同伴的关系要好于与同性同伴的关系, 而以往的研究认为同性关系要好于异性关系。综上所述, 我们发现目前关于青少年同伴关系的发展特点还存在诸多不一致的结论, 这样我们也无法从侧面去推测我国青少年的同伴沟通能力的特点, 这也说明当前我们对青少年的同伴关系和同伴沟通的研究还有待加强。

3. 亲子沟通的现状

亲子沟通是反映亲子关系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我国现有的实证研究, 我们就青少年亲子沟通的时间频次、沟通内容、沟通类型、沟通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在亲子沟通的时间频次上, 许多研究发现, 青少年与父母沟通的频率普遍较低, 他们认为在很多话题上与父母的沟通更少, 甚至几乎没有沟通, 尤其是与父亲的沟通较少。如刘宁等研究发现, 亲子沟通状况不容乐观, 特别是父亲与子女之间的沟通较为缺乏, 经常与子女沟通的父亲不到20%[9]。雷雳等的研究也发现, 与父亲沟通每周只有一小时的初中生竟然占到42.6%[10]。

在亲子沟通的内容上, 众多研究表明, 亲子沟通内容多为学业和家庭琐事。如雷雳等的研究发现, 我国青少年亲子沟通的内容最多的, 为孩的学习和家庭琐事, 在父子沟通上, 则更愿意谈社会上的新闻和重大事件[11]。

在亲子沟通的类型上, 方晓义等把青少年的亲子沟通类型划分为四种, 即多元型、保护型、放任型和一致型[12]。他发现, 我国青少年亲子沟通类型中, 保护型所占的比例最大, 其次为多元型亲子沟通, 而放任型和一致型所占比例分别为第三和第四位。实际上, 在四种亲子沟通类型中, 一致型是最好的一种, 但却是我国青少年亲子沟通类型中最少的一种。这说明我国青少年的亲子沟通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 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在亲子沟通的沟通方式上, 研究者更多地是从父母身上着手, 如陈华英在对高中生家长的调查研究中发现[13], 父母与子女在沟通方法上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 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一是非语言沟通方面。“当孩子有话向父母倾诉时”, 95.5%的家长不会放下手中的家务, 注视孩子的眼睛去倾听, 仅有26.1%的父母能与孩子一起运动或旅游。二是语言沟通方面。从尊重、信任子女的角度, 父母在语言上表现得还不够主动, 91%的家长“当孩子犯错误, 常常唠叨、指责”;约96%的父母喜欢用“不要”、“不许”之类的语句指责孩子的行为。三是沟通态度方面。55.5%的父母无法做到“多听少说”;61.3%的家长“宁可对孩子多唠叨、少赞扬”;75.9%的家长“用餐时, 常常训诫孩子”;只有31.9%的家长“能反省要求孩子用礼貌用语, 自己是否也常用”。综上所述, 我们可以发现, 我国青少年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并不尽人意, 有待改善。

三、青少年人际沟通能力的教育培养

基于青少年人际沟通的现状, 本文拟从学校和家庭两个角度对青少年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提出如下建议。

1. 学校人际沟通教育的开展

一是开设相关课程, 培养人际交往技能。目前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人际交往技能”的重要性, 十分重视青少年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例如:美国的学校教育一直比较重视沟通教育, 不论是从整个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还是从学生的课余活动, 他们都很注意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又如日本学校的“班级指导”、“生活指导”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调整和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 只有站在课程的高度来审视学生的人际沟通问题, 方能有效地推进沟通教育, 而且当前青少年人际沟通中所存在的问题也论证了交往课程开设的必要性。通过相关课程的开设可引导学生了解、分析人际冲突的内在因素, 使学生掌握非报复性冲突化解的原理与方法, 培养学生对冲突事件自我反省的负责态度, 提高学生以公正的、非暴力的方法解决纷争的能力。

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交往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会沟通。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同样, 青少年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所获得的沟通知识如不应用于实践就等同于“纸上谈兵”。因此, 学校要多从沟通教育的角度设计、组织各种课外交往实践活动, 为学生进行人际沟通提供实践的舞台, 如集会演讲、辩论赛、假日郊游、社会调查等活动。另外, 学校还要对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多给予支持和鼓励, 这是因为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包括沟通、组织、领导、说服能力等。总之, 丰富多彩的校园交往实践活动能够让青少年满足其内在的人际交往需求, 并借助交往行为的自然后果提高独立解决人际冲突的能力, 最终实现在交往中学会沟通。

三是课堂教育沟通环境的建立。众所周知, 学生在课堂中的时间占了在校时间的很大比例, 因此, 学生的沟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亦受到课堂教育沟通环境的制约。一般来讲, 构成课堂教育沟通环境的因素可分为两种, 一是物的因素, 一是人的因素。从物的因素来看, 开放式的课堂布置, 较为自由而又相对集中的座位安排, 现代化的沟通设备, 如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都为师生间的充分沟通提供了物质保障。从人的因素来看, 就是要创造一种师生间的平等和民主的氛围, 培养师生间彼此的信任和尊重, 目的就是要消除课堂上师生间沟通的情感障碍, 做到沟通无约束, 进而实现有效沟通。

2. 家庭人际沟通教育的开展

销售中的人际交往和沟通技巧 篇5

专业  级 班 姓名 学号 得分

考核方式 考核题目主考教师

内容摘要:

教师评语

销售中的人际交往和沟通技巧

——记2012年暑期工作

一结束期末的最后一门考试,我就匆忙踏上了去合肥的火车,开始了我人生中第一份工作,兴奋之情难以言表,作为一名大学生,从预科到大二我一直都没能尝试过真正的工作,而我们班的女生有些从高中开始就利用寒暑假打工,早已积累了很丰厚的经验,让我十分羡慕,因此我也决定一定要去尝试一下。

本来想着一定要自己亲自去找,不管什么样的结果,也算是给自己的人生加点色彩,最后想想初来乍到,对于陌生的环境,我还没有很好的适应能力,为了能顺利不出意外的找到工作,我提前找了姐姐,让她不管什么样的工作,先帮我找一份,这样我就可以在短时间内上班了。

当我到了合肥并没有立即上班,因为为了能深入的了解真正的工作究竟是什么样的状况,我找了一份长期的工作,当然我明白骗人很不好,但是为了深刻的体会一下工作,我只好不得已而为之,我想只要认真工作,提前辞职将工作的事物交接好,不给人家带来麻烦,这样的话,就不算很可恶。

常常在电视上看见找工作的程序,就觉得特别神圣;我也常看一档求职节目《职来职往》,看到那些人就觉得特别棒,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要面临这些事情。这次的工作是一份男士化妆品促销员,经过了去公司与主管的简单的面试,领了工作服,第二天就去了门店实习,实习的店是离住所很近的一家店,就是屈臣氏,这是一家个人用品商店,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有个美国人在广东开的保健品商店,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到了近代,被香港首富李嘉诚收归旗下,创办了屈臣氏个人用品商店,在一开始主要针对女性市场,涵盖门类特别广泛,从头到脚什么都有;随着现代人消费观念的改变,男士也慢慢开始注重个人护理,加之越来越多的男士愿意逛街或者配着家人朋友逛街,就开创了男士市场,从而形成现代的屈臣氏,它在全球有上万家门店,可以说受众很广泛,我很开心能在这里工作,因为这样一家成熟的香港企业,管理和理念都是很棒的,它会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做为一名财经专业的学生,管理和市场营销是我的必修课,实践则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如果我能在真正的企业里学习,这会比我学一年的课程更有用处,毕竟理论来源于实践,也要能用于实践。

我作为一名厂家的促销员进驻门店,不光要受到公司的管理,还要遵循店里的规

章制度,这样一家连锁店任何事物都是有标准的,这些事情在我第一天去店里就能够感受到了,让我更加好奇这样一家店的管理。终于开始我的第一次也是第一天的工作,跟着主管来到店里,带着满心的好奇和不安,店里很干净,一尘不染,可是保洁还在不停的打扫,灯光很柔和,温度很舒适,货物的摆放也让人感觉很整齐,没有杂乱的感觉;我想着这应该就是这家店里看不见的好品质吧!刚到店里不久店长就过来,店长是个年轻的女士,个子不高,很瘦小,但很严肃,这样让我内心有些波动,害怕以后工作起来会很难相处;通过双方的介绍过后,店长就开始和我说起店里的各种规矩,一点一滴讲的特别详细,随着店长的介绍,我发现店里的管理的模式化,大到货物的销售,小到吃饭、上厕所都有规定,如果做得不好或者都会有相应的惩罚措施。

通过店长的介绍后,我思考了很多,为了能在店里顺利的工作,我要特别的小心谨慎,这样才能待下去,以便深入了解学习。就这样我就开始在店里工作了,第一天算是实习,因为没有健康证所以就还不能做销售,店长要我先熟悉一下工作环境,这样好方便以后的工作,我只好在我做的品牌周边走走看看,了解一下相关的产品,店里的其他促销员和员工都在做卫生和忙着自己事情,我就这样无所事事的度过了我第一天工作。上班的时间真的让我体会到了度日如年,对于我这样一直上学的女生来说,从中午一直站到晚上让我特别不适应,全身又酸又痛,走在回家的路上,都是步履维艰,拖着疲倦的身子回到家,我快速的洗漱完毕然后休息了,我没有很快的睡着,我一直在想着今天的工作,明白了更多,钱真的不是容易挣得,工作也不是随便就能做好,作为学生我终于理解了那些工作的人常说的羡慕我们的话,我们这些学生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却整日的浑浑噩噩,还在叫喊着自己的愁苦,其实大多数人不过是强说愁而已,我下定决心以后回学校一定不再浪费自己的日子了,即使我不能天天学习,我也要将自己的时间用在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上,丰富自己的人生,好不让自己有后悔的那一天。

经过一夜的休整,第二天早上我又恢复了活力,又开始想着工作的事情,我想如果我想要在这里顺利的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融入店里其他的员工中间,这样我才不会感到陌生,而且与店里的人打好关系也更利于我的工作,于是我决定要从与其他人交朋友来开始我的新工作。店里的员工大多数都是女孩子,这也更利于我们的交流,不会有什么代沟;我想人都是有私心的,于是在店里我特别积极的帮助其他人忙,帮着帮着就拉开话匣子,然后就这样认识了,慢慢的我就认识了店里的其他的,我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并不是很难,只要有人先跨出第一步,这样交往就顺其自然开始。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与他人打交道是我们生存的一部分,只要尝试任何事都不难,即使难也会有办法解决,毕竟方法比困难多。不过通过与他人的交往,我还是了解到很多我以前不知道的事情,认识到了更多社会的另一面,明白了人生并不是都是美好的。

从小到大我都是被父母和老师教导要与人为善,我也一直这么去做的,我也始终认为大家都是一样的,只要你真心对待别人就会换回别人的真心对待,在这里我还是一样的对待其他人,大多数的人还是不错的,可是总有一些人是不一样的,这应该就是我们中国有一句老话所说的“一样米养百种人”吧!就拿店里的人来说吧,有一个文员,特别爱占别人便宜,常常让别人带饭却从来不给钱,经常向新来的人借钱,你不向她要她是不会还你的;还有一个是店里的库管,总是一副高傲的嘴脸,常常要你帮着做本该是她份内的事,从不管你是不是要做销售,觉得自己的事才是重要的事;还有让我深刻印象难以忘记的一件事是,店里为了支持各家的销售,经常从其他门店里帮忙调货,调货就需要有人去拿或者送去,这些事常常都是我们这些促销员做,我到店里没几天店里就有调货,领班看我是新来的,销售不是很好又不忙就要求我去,可是我因为体质差一坐车就晕,加之合肥我并不是很熟,当时我很为难的拒绝了,我真的不是不愿意去,然后领班就立刻不高兴起来,她以为我是不愿意去,脸色很难看的走开找其他人了,没过多久她就又跑到面前说,我让某某去了(和我一样都是做男士品牌的,店里只有两个男士品牌有促销员),她走得这段时间你必须帮她卖东西,我当时心里很不是滋味,又不是我不去,这是店里的事,我又没有义务去这些事,我的销售又怎么办呢!但是我也没办法,毕竟她是领导,我也只能默默忍着。为了不让她有其他的借口来说,我认真做好店里要求的每一件事,不给别人批评我的机会。让我开心的是工作的这两个月,我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失职被店长或当班在会上批评过,不过经过这次的工作,我也对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证明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用自己的能力说话。

我们不可能让每一个人都满意自己,人与人是不同的,我们只要秉持着自己原则和信念,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毕竟我们是为自己而活的,我们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充实自己,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然后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才是最有效证明自己的方式。

通过以上对于人际交往的述说,接下来说说我的销售心得。在这之前我没有任何销售方面的经验,虽然我也帮过爸妈买过鸭子,但那时都不是我作为主角去与顾客打交道,我只是辅助着帮忙收钱打包的工作而已,和现在的工作完全是不一样的概念,经过去公司的几次培训,我也对自己负责品牌有了更多的了解,销售是一个实打实战的工作,本来夏季就是男士市场的淡季,自己的牌子又是个刚进入市场没有多久的新牌子,这对我来说真的是巨大的挑战,人生本来就处处充满挑战,如果因为难就放弃,这不是我的风格,即便是到最后失败,我也要在努力过才行。所以我就在家翻看了一些销售的书,学习了一些技巧,在店里当我没事的时候我就仔细观察那些销售好的促销员,看她们是怎么样销售的为什么同样的语言,她们说过顾客就会产生购买欲望,而我就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慢慢的我也在观察中学到很多,怎样抓住顾客的心理,通过他们的话语来判断他们的需要,向他们介绍护肤理念,成套销售,形成“连带销售”来打开自己的销路。我也在每一次销售中琢磨自己销售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顾客不同的疑问给予什么样的恢复才是最合情合理的,通过每一次的与顾客接触,我知道销售不单单是靠嘴巴的推销,还有许多其他因素,只有将这些结合在一起,才有可能达成长效持久的销售,销售中还要多为顾客着想,询问顾客的其他需求,并尽全力帮助解决,给顾客留下好印象,才会形成回头客,也会更利于自己的销售。

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篇6

【关键词】学前幼儿 社会交往能力 情感沟通能力

社会交往能力是个体在社会上立足和发展的根本,而作为个体发展的幼儿时期,在学前幼儿时期注重培养幼儿与人沟通交往的社会能力尤为重要。很多调查结果显示:有针对性的情感培养教育,对孩子日后社会交往能力,以及自身人格的健全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而按照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幼儿教育方面的要求,新型的教育教学环境下,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选择空间。通过深入的情感沟通、交流和多样性的教学方式,对幼儿日后的全面发展起到更好的促进作用。

一、培养学前幼儿社会交往,情感沟通能力的重要性

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了认知论、建构主义发展观、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等理论,根据不同成长阶段的幼儿所表现出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对幼儿情绪情感状况以及对外界环境的反应特点进行总结。从皮亚杰的著名理论中可以看出,在幼儿发展的重要时期,教师和家长均起到重要的启蒙作用。该理论进一步认为,在幼儿教育中,不应一味的强调知识文化教育,更应该注重幼儿的心理、生理变化以及其所带来的相应情感变化。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心理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和计划。以提高和促进幼儿综合能力与素质为目标,兼顾幼儿情感和人格的培养。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培养师生之间、幼儿与同龄人之间的沟通和交往能力,让幼儿认识到社会交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一定程度来看,学前教育教学是培养幼儿各方面交往能力的关键和基础。如果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可以意识到对教师产生了认同感、安全感和归属感,那么就更有利于教师开展日后工作,同时可帮助幼儿塑造良好的意志品质。若同龄儿童之间能够建立良好的友谊关系,并且在这种关系的基础上实现个体互助,对幼儿来说,则是一种易于接受的情感培养形式。而对教师而言,这种沟通形式更加便于展开,对幼儿的情感培养也更加事半功倍。在交往过程中,幼儿获得了彼此分享的快乐,在游戏中获得了认同感,同时又可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等其它各方面的发展。

对幼儿进行知识方面的教育和培养,要把握好程度。既不能过于侧重知识的传授,又不能一味的只注重幼儿单方面的发展。因此,要把兴趣作为幼儿学习的主导,并以之带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在幼儿阶段让幼儿正确认识学习、正确对待知识,降低情感上、心理上对学习相关事项的排斥度,从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的环境。既保留了幼儿的个性特点,尊重其兴趣选择。又能使幼儿对知识产生渴望和向往,从而获得愉快的学习体验。

二、培养学前幼儿社会交往与情感沟通能力的对策

首先,幼儿园教学环境是培养幼儿社会交往和情绪情感的重要场所,因为今后幼儿的大部分时间都将在课堂上度过。因此,与学生建立良好并且深入的沟通,应该从课堂氛围的创设开始。通过合理布置,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美好与和谐的学习环境。立足于培养幼儿社会交往和情感沟通能力重要性的基础上,从幼儿园教学工作、家庭教育以及社会交往等多方面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

其次,家庭环境也不可忽视,所以,父母要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作为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力量,父母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幼儿思维习惯、 交 往习惯的养成,是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和情感沟通能力的重要力量。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为幼儿创造相对快乐、和谐、文明的家庭氛围。此外,父母要让幼儿在家庭生活中获得足够的安全感,让幼儿享受轻松、愉悦的氛围,这有利于幼儿更好地养成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情感沟通能力。

最后,在社会交往中,还应注意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而移情又是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基础,幼儿很容易受到他人情感的影响,因此,成人要更加注意自己情感的变化,最好给幼儿表现出的是积极的,乐观向上的情感。一方面,父母要鼓励幼儿与同伴之间建立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比如,让幼儿邀请同伴来家里玩或者做游戏等等。为幼儿与同伴之间的沟通和交往提供一定的自由空间。另一方面,父母要支持幼儿与同伴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有利于幼儿与同伴之间的沟通和交往,让幼儿认识到正确的交往方式和沟通方式的重要性。此外,幼儿可在成年人的陪同下,参加一些社区活动和启蒙教育,以增强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培养其社会交往能力。

综上所述:社会交往和情感沟通能力对人一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而在个体的一生中,幼儿阶段是培养其情感的最佳阶段,在幼儿时期培养这样的能力和品质,可促进幼儿在今后的各方面的发展,成年人要发挥其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做好引导者和领路人,注重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情感沟通能力,为幼儿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卫缨.在主题活动中发展小班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实践研究[J].杂文月刊:教育世界,2014(12):209-210.

[2]許丽萍.在《指南》中体悟方法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学习有感[J].当代学前教育,2014(1):34-35.

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篇7

一、问卷调查情况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0份, 回收1470份, 问卷有效率达到了98%, 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如下:

(一) 护生在自我感觉人际沟通关系方面

问:自我感觉人际沟通关系怎样?结果:人际关系很好的16%;自我感觉很好, 但总是事与愿违的13%;人际关系感觉一般的61%;感觉交往不好11%。

以上数据表明我院护生在人际沟通方面处在中等偏下水平。

(二) 护生在对待人际沟通关系方面

(1) 问在选择护理专业时, 有没有想过应有什么样的人际关系?结果:认真想过的23%;想过, 但考虑不深刻的61%;其他16%。 (2) 问在学校期间有没有注重人际关系?结果:有, 但顺其自然85%;从没有过, 坚持自己2%;其他13%。 (3) 问在校期间开设的人际沟通方面的课程教你多注重人际关系和提高沟通技巧了么?结果:有, 且非常大的提高65%;有, 但效果不明显15%;没有改变2%;其他18%。

以上一组数据表明绝大多数护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人际沟通能力在护理职业中的重要性。但仍有16%的学生没有意识到这点, 头脑中没有树立沟通意识。大多数护生在入校选择护理专业时, 思想意识到人际沟通的重要性, 但在如何提高人际沟通理论与技巧能力方面方法仍然欠缺, 有15%的护生对提高交往能力重视不够。另外, 有六成多的学生能通过学校开设的人际沟通课程, 人际沟通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 但仍然有35%的学生对目前开设的人际沟通课程, 感觉没有用。

(三) 护生人际沟通主观心理方面

问:以下情形是否经常发生?

(1) 感到别人不理解我。结果:经常发生12%;有时发生50%;很少发生31%;从没有发生7%。

(2) 感到自己比不上别人。结果:经常发生11%;有时发生44%;很少发生34%;从没有发生11%。

(3) 担心别人对自己有坏印象。结果:是30%, 否70%。

(4) 感到孤独。结果:经常发生14%;有时发生39%, 很少发生36%, 从没有发生11%。

(5) 感到心理压抑、情绪低落。结果:经常发生15%;有时发生48%, 很少发生37%。

(6) 遇到不愉快的事情如何处理。结果:对别人说67%;闷在自己心里33%。

以上一组数据表明:护生的个性心理方面存在:不信任感、自卑感比较严重, 猜疑心理、负性情绪比较严重, 有些学生有自闭倾向, 不与人交往。

(四) 护生人际沟通主动性方面

(1) 问:到一个新场合, 你对那里不认识的人常常是?

结果:总不愿意主动接触, 不太想认识和成为朋友26%;虽然想很快记住他们的姓名并成为朋友, 但很难做到31%;能很快记住他们的姓名, 并成为朋友46%。

(2) 在社交场合感到紧张?结果:是37%;否63%。

以上数据表明有近四成的护生适应新环境能力不强;人际沟通的主动性不够。

(五) 护生人际沟通表达与倾听方面

(1) 时常有关于自己的烦恼有口难言的感觉。结果:答是的40%;否的60%。

(2) 当有不太熟悉的人对自己倾诉他心情时感到不自在。结果答是的35%, 否的65%。

(3) 不能很好地听别人的意见和看法。结果答是的23%;否的77%。

以上一组数据表明有近四成的护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 并存在不善于倾听。

二、问题与原因

综上所述, 我院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较低, 在思想意识上、主观心理上和沟通技巧上均存在不少问题。从调查来看, 形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 职业学校对护生的人际沟通这个关键能力重视不够, 没有从学生入学起就将培养人际沟通能力贯穿教育全过程。在护生培养上重技能培养, 轻人际沟通能力培养, 这是造成不少护生思想意识上对人际沟通能力重视不足, 或是“知道重要, 但顺其自然”的主要原因。

(二) 职业院校的护生正处在15至20岁的青春期, 这个时期是心理问题多发期, 诸如:自闭倾向、自卑心理、猜疑心理、焦虑心理等直接影响护生人际沟通的提高。

(三) 学校在进行护生人际沟通交往课的课程设置上, 一般是在下临床实习前进行, 人际沟通理论与实践的时间短, 人际沟通能力在短时间内难以提高。另外, 人际沟通教学过程中纯理论性教学多, 实践性教学少, 学生死记硬背概念多, 实践应用少, 是造成不少学生认为人际沟通课程对自己没有多大帮助的主要原因。

提高护生人际沟通能力是职业学校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 帮助护生学会沟通技巧, 注意加强沟通的实际锻炼, 护生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就一定会形成。

摘要:护理职业要求从业者有着良好的沟通交往能力, 本文通过对目前护理专业学生交往能力大面积调查分析, 查找护生在人际沟通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 为职业学校培养善沟通、善交际, 具有合作精神的高素质护理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调查

参考文献

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篇8

1.1 调查对象:

南通体臣卫生学校护理专业2003级 (1~4班) 高职学生103名和2004级 (7、8班) 中职学生98名, 年龄在17~21岁之间, 均为女性。

1.2 调查时间:

2007年1月19日下午和1月24日下午。

1.3 调查内容:

《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调查问卷》共设100题 (题简写为T) , 分三大模块进行设置:第一模块 (T1~T20) , 主要用于护生人际沟通能力一般状况的调查。这部分题目是自行设计题, 主要了解护生的升学动机, 沟通范围, 沟通场所、沟通对象, 沟通方式, 求助对象, 沟通学习, 沟通危害等;第二模块 (T21~T77) , 主要用于护生语言沟通能力与非语言沟通能力状况的调查。这部分题目是参考有关人际沟通能力测量工具的设计题, 主要了解护生的语言沟通能力与非语言沟通能力, 交谈时的行为、交际与交友、待人接物、异性朋友交往的困扰程度, 沟通倾向与沟通认知等;第三模块 (T78~T100) , 主要用于护生运用所学的沟通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状况的调查。这部分题目是参考有关人际沟通能力测量工具的设计题和自行设计题, 内容涉及学校、医院、社会三种不同的情境, 主要了解护生就给定的沟通情境问题, 选择怎样的沟通策略与技巧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4 调查方法:

参考文献并结合工作经验, 我们自行设计了《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调查问卷》。采取整群抽样与分层抽样的方法, 对2003级 (1~4班) 103名高职学生和2004级 (7、8班) 98名中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为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可靠, 学生填写问卷前, 调查人员对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和填写问卷的具体要求作了详细指导, 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完成, 调查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调查现场除调查人员和护生外, 无其他闲杂人员。调查现场环境做到既严肃又宽松。对回收的调查问卷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1份, 收回问卷201份, 有效问卷196份, 有效率为97.51%。

2 结果及分析

采用描述性研究对《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调查问卷》的三大模块部分内容进行研究分析。我们认为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的成因,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 首先与生源现状有关。

护生生源现状存在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共性特征:护生一般为女性, 年龄较小, 初中毕业入学, 阅历较浅,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 独立生活能力较弱, 依赖性较强。个性特征:护生个体的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需要、情感、意志品质、反应速度、家庭状况、社会背景、生理条件、健康状况、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特点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这种个体差异性决定了每个护生个体的不可替代性和独特性。有的护生学习目的性不够明确, 学习态度不够端正, 行为生活方式不良;多数护生来自核心家庭, 有的来自扩展家庭, 有的来自单亲家庭, 重组家庭;多为独生子女, 自我中心意识较强, 情绪波动性较大, 有的固执偏见, 有的人格缺陷, 有的家庭经济较拮据, 加之小学、初学时社会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等因素, 造成多数护生成为应试教育的失败者, 护生的自尊感低下、自卑感较强, 构成了护生生源的复杂性、多样性、不稳定性。

2.2 其次与教学现状有关。

近几年, 学校组织的对实习医院调研的结果表明, 学校在前期教学中虽然开设了《人际沟通》课程, 但实习医院后期教学反馈的情况不容乐观。我们认为这与学校前期教学的内容与实习医院后期教学的实际还未能完全保持零距离接触有关。原因主要有:现在使用的《人际沟通》教材为几个专业的通用教材, 专业针对性不强, 存在理论知识偏多, 实践技能训练偏少, 无配套性教材, 内容相对滞后等问题;课程在教学安排时未能给予足够的重视, 通常学校按照上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规定都将该课程作为选修课对待, 对该课程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相对不足, 有的甚至觉得可有可无, 无配套的专职师资队伍, 安排课程时往往出现“拉郎配”现象, 教授该课程的老师往往千差万别, 有德育学科、护理学科、药学学科、语文学科、行政人员等。任课教师的年龄、阅历、知识与技能及沟通艺术等与教授该课程的要求大相径庭, 有的授课教师对课程的教学理念认识不足、教学方法和手段滞后,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有待改善, 多媒体课件的建设几乎是空白。

2.3 再次与实习现状有关。

目前, 社会上仍有部分患者及家属存在世俗偏见, 认为护士只是打针、发药, 有“医生的嘴, 护士的腿”的说法, 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护理人员的工作辛劳得不到他们的认可;有的护生从学校刚进入实习医院, 由于对医院新环境的适应不良, 产生紧张、恐惧心理;有的护生护理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不够牢靠, 对护理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要求更是知之甚少, 造成护理操作能力的严重缺失, 加之与患者及家属缺乏沟通或沟通不到位, 当护生为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 他们往往持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 甚至有的当面拒绝甚或讥笑;在护患沟通问题上, 有的带教老师对护生指导不够到位, 有的甚至嫌弃护生动作太慢, 对护生呼来唤去, 让她们去做护工的事等常见有发生, 这些都有可能影响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的发挥。

3 讨论

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篇9

关键词:人际沟通,能力,藏族护生,培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病人不仅希望从医护人员那里得到技术服务和生活照护, 更希望得到尊敬与爱护, 并获得精神支持和心理安慰。这种病人需求的变化对临床护理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能与病人进行良好的沟通是满足病人需求的重要手段, 也是临床护士的基本素质要求。在西藏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中, 民族的多元化, 语种的不同, 地区语言的差异, 文化习俗等给西藏护理工作者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只擅长本民族语言进行沟通已无法满足工作的需求, 这对藏族护生来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培养护理人才摇篮的医学院校, 面对如此复杂的形势, 如何使护理专业学生在进入临床实习或走上工作岗位时能尽快适应医院环境, 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 就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此, 笔者对我院护理专业本专科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并与同行商榷。

一、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在对148名大二学生有效人际交往测试中发现, 在校生由于很少接触社会, 在人际交往方面想法单纯, 普遍认为只要自己热情待人就可获得别人的理解与尊重, 而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后, 在复杂的护患关系面前不知所措。在对77名大三临床专业学生“医院见习期间你最担心的是什么?”的询问中, 80%的学生回答是人际交往问题, 他们怕与病人单独讲话, 怕听不懂病人的陈述, 怕病人家属的质询, 怕问带教教师问题时遭到拒绝。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缺乏令人担忧。

国外对护理人员要求的第一素质就是沟通能力, 甚至认为与病人、同事、管理者的有效沟通比技术更为重要。有效的护患沟通, 能获得患者及家属的积极配合, 保证临床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有效的护患沟通, 可以获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有利于化解矛盾, 避免医疗纠纷;巧妙灵活的沟通语言还有解开患者“心病”之结、促进病情康复的微妙作用。可见, 护患沟通既是做好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 也是呵护、抚慰患者受伤的心灵, 协助治疗的需要。因此, 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尤其对藏族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势在必行。

二、目前护生沟通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西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区, 到医院就诊的患者不光是藏族, 还有汉族等其他民族, 护生需要用不同的语言 (主要是藏语和汉语) 进行有效的沟通。这就意味着医学院校毕业的学生就业后面临的环境、接触到的患者具有多样性、复杂性。

2) 藏族学生性格内向者居多, 与人交往不主动, 常表现出害羞, 加上大多数学生来自农牧区, 文化基础薄弱, 不善言语, 语言表达水平参差不齐。各地区藏语发音也无具体的标准, 有多种发音现象, 用本民族语言进行沟通也存在着不少困难。

3)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长期以来, 我国的高等教育主要借鉴了前苏联医学教育的模式, 这种模式注重医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 而忽视了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另外,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衔接不紧密、实践教学针对性不强、学生接触临床较少、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没有符合当地特殊情况的专门教材等。

4) 许多护生对护患关系和护患沟通的重要性认识不深, 未充分认识社会、心理、环境等因素在医疗中的作用, 只关心病不关心人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对培养藏族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建议

(一) 完善课程设置, 重视护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医学院校需要改变传统的以医学课程为主的课程设置体系, 增设人文科学课程, 将医学人文教育、沟通能力培养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 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

(二) 提高认识, 从基础做起

用护理理念教育学生, 国际护理学会认为“理念是指导个人的思想及行为的价值观, 护理理念可以影响护理专业的行为及护理品质, 影响病人及护士之间互动关系及护理实务。”因为理念是发自内心的、牢固的专业信念。这种信念能使护士的行为由被动变为主动, 由消极变为积极。所以组织学生反复学习护理理念, 使其深深印刻在头脑里, 为做好人际沟通奠定思想基础。

(三) 着重培养学生人际沟通的技巧

藏族护生在校期间, 重新学习语言是不现实的, 所以在开设人际沟通课程时, 要着重培养学生人际沟通的技巧, 从而使护生不管用什么语言, 都可以做好人际沟通并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和心理状态, 解决相应的问题, 同时还要注意掌握沟通的基本态度, 尊重患者是建立平等人格的前提, 人与人之间只有在平等的状态下才能相互进行有效的沟通。

(四) 重视培养护生恰当运用非语言交流技巧

非语言交流是指以体态语言为交流方式, 即通过人的目光、表情、动作等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研究表明, 人们沟通至少有三分之二是非语言交流。患者及家属在医院特殊的环境中, 会特别留意周围环境以及医务人员的非语言性暗示。此时, 恰如其分地运用体态语言, 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也可以化解语言不通时的尴尬场面。

(五) 加大沟通能力的训练力度

沟通能力的提高仅靠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通过实践经验的总结不断提高。因此, 护生在校期间在不放松基础理论培养的前提下, 加大沟通能力的训练力度。1) 加大实践教学力度, 为护生进行外部沟通提供条件和机会。教师选择一定的背景和场景, 设计具体问题, 给出特定对象, 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 以提高实际沟通能力。2) 在临床教学中, 把沟通能力的培养贯穿其中, 充分发挥带教老师的示范作用, 有意识、循序渐进地安排护生在实践中与患者沟通,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3) 鼓励护生加强自我训练。沟通能力的提高是日积月累的, 不是一蹴而就的, 自我训练非常重要, 因此鼓励护生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和条件, 自觉地进行自我训练, 促使沟通能力的快速提升。

(六) 考虑文化差异的存在

藏族和汉族等其他民族虽然都是祖国大家庭中的成员, 因为文化产生的背景不同, 所以存在着文化差异。因此, 在培养人际沟通能力的过程中, 要考虑如何促进藏汉等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间的理解、认同、尊重与交流。

参考文献

[1]杨晓帆, 杨敏.分析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缺失原因[J].卫生职业教育, 2007.

[2]闫薇, 蒋献.在医学生培养阶段开展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华西医学, 2009.

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篇1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推进, 沟通成为时代的主题, 沟通能力已成为新世纪人才竞争的重要指标之一。人际沟通也称人际交往, 指个体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或肢体动作等表达手段将某种信息传递给其他个体的过程。作为一个社会人, 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沟通。良好的沟通有利于人际关系的改善, 个人身心的健康发展, 促进生活的和谐。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高期望值的群体, 他们自我定位高, 成才的愿望非常强烈。然而事实证明, 当代大学生虽然接受高等教育, 但他们心理发展尚未成熟, 而且在以往的成长过程中, 顺境多, 挫折体验少, 使得他们心理耐挫力和应对能力都较弱, 以致无法面对社会生活竞争日益加剧, 在经济、学业、就业、情感等方面给他们带来的越来越大的压力。在大学里, 面对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同学, 有效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一、我国大学生沟通能力现状

(一) “养尊处优, 心理优势”型

当下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从小生活环境优越, 加之父母无原则的退让、溺爱, 让很多大学生从小就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优势”, 而良好沟通的开始, 是以双方平等为基础的, 这类心理优势会导致交往技能的缺失。

(二) “成绩优异, 自我封闭”型

我国现行的教育制度虽然越来越多的重视素质教育, 不过依然没有彻底转变对成绩的过分重视, 教师和家长依然重视学生的成绩, 这使得学生把大部分时间都用于课本学习, 有些学生虽然是家长和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但由于学习的同时忽略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这一类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后, 因人际关系的变迁与重构而导致的疏离与孤独, 使得他们产生新环境的适应障碍。

(三) “网络达人, 现实内向”型

现代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也给大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 造成其社会化的不足, 导致其人际关系的非人性化倾向的出现。如一些学生离不开网络, 是网络社交的活跃分子, 懂得各种网络有效沟通交流方法, 却在现实中人际沟通不畅。久而久之, 现实生活中的人际沟通能力欠缺, 变得被动与内向, 过分依赖网络。

二、加强我国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几点建议

(一) 正直、平等原则

积极营造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氛围。重视交往双方人格上的平等, 彼此尊重是友谊的基础, 是两心相通的纽带。交往需平等, 平等进而深交, 这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前提。古人云:“欲人之爱己也, 必先爱人;爱人者, 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尊重不是单方面的, 而是取决双方, 既要自尊, 又要彼此尊重。

(二) 互补、互助原则

互补、互助是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处理的一种心理需要, 也是一项基本原则。由于大学生在经济生活上还没有完全独立, 依然处在以学习生活为主的学生时代, 因此该原则主要体现在精神领域。包括大学生气质、性格、个性特征的内容。比如, 一些学习好但性格内向的大学生, 可以用业余时间辅导成绩一般但性格开朗的同学, 这样彼此互助, 建立信任, 学习好的同学既能提升沟通能力又能帮助学习一般的同学提高成绩。“尺有所短, 寸有所长”, 在交往过程中要勇于吸收他人的长处, 以弥补自己的不足。

(三) 参与现实交往, 网络社交适度原则

如今, 每个大学生几乎都离不开网络, 网络固然是好的工具, 但是毕竟是虚拟的, 不能够完全代替现实沟通所给人的成就感、幸福感、喜悦感等等。大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 学校会有各种社团, 大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去实际参与。心理学上, 每个人都是天生的自我中心者, 都希望他人能承认自己的价值, 支持自己, 接纳自己, 喜欢自己。由于这种寻求自我价值被确认和情绪安全感的倾向, 在社会交往中, 更重视自己的自我表现, 注意吸引别人的注意, 希望别人能接纳自己, 喜欢自己, 从而在社交中提升大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 如同其他事务一样“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大学生在交往过程中, 也有它内在的规律性, 只有遵循了正确的交往原则才能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创造更好的人际交往的艺术。大学时代是人生重要驿站, 是准社会化时期, 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单靠书本学习的方式是不够的, 必须进行实际人际交往。具有良好人际沟通能力的学生, 大都能保持开朗的性格, 热情乐观的品质, 从而正确认识、对待各种现实问题, 化解学习、生活中的各种矛盾, 形成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 迅速适应大学生活。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 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必须注重他们的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苏厚重.大学生人际关系原理江西[M].江西人民出版社.[1]苏厚重.大学生人际关系原理江西[M].江西人民出版社.

[2]凡禹.人际交往的艺术[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2.[2]凡禹.人际交往的艺术[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2.

[3]苏连升.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分析[M].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3]苏连升.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分析[M].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

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篇11

【关键词】护理教育 人际沟通 基本方法

一、提高护理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必要性

随着当今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士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实践技能,而且要有与医生、与病人以及家属、与其他医务人员进行沟通的良好能力。可以这样说,建立良好的护理人际关系在医护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创造良好、和谐的工作环境;也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有助于护士的自我认识;能陶冶情操和发挥才能;有利于收集病人资料,为确定护理目标、制定护理计划、评价护理效果提供可靠依据;有利于增进病人对医生、护士和对医疗工作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二、提高护理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方法

提高护理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主要在于教师正确、积极的引导和鼓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多动口、多动脑、多动手、多动眼。通过丰富的教学模式,如:引导学生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知识点、演讲、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团队合作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一)引导学生掌握人际沟通的基本知识点

任何实践过程都必须依靠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学生只有正确理解了《人际沟通》课程中的知识,才会把知识转化为实践。如:讲授对于不同的病人,应采取不同的安慰方法,学生有了理论知识,掌握了基本方法后,就知道在医院中怎样慰问病人及家属,慰问病人、老人、儿童等不同类型的病人。

(二)开展演讲活动

演讲以讲为主,演为辅,通过有声语言,加上“无声”的动作、体态、表情等,使二者融为一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演讲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克服胆小、自卑、紧张的心理;还有助于学生对说话时的手势、穿着、礼仪、站姿等知识都有一定的有效认识。老师可以布置演讲题目《拼搏·进取》《五月最美的微笑》《南京大屠杀》《平凡的人生》《青春本色》《爱在我心中》《护士的节日》等,学生通过演讲,可以树立自信心,性格更加大方、开朗、活泼了。

(三)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提高护理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最重要的方法,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一种教学方法。老师可以根据章节内容,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目标与内容角色相关的情景。如:在学习《人际沟通在医疗工作中的应用》一章时,可以先分配角色,再编写剧本,然后进行演练,在正式的表演过程中,学生通过扮演护士、病人、医生、病人家属,获得一些感性认识。表演结束后让学生积极讨论和评价,教师充分倾听,最后,教师给予适当引导和评价,分析表演的真实和合理性。

通过角色扮演能让学生学会换位思考,知道病人、病人家属的心理变化,以及生病时的痛楚,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现代护士不再是被动的执行医嘱,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医疗护理中,根据病人的需要解决问题。

(四)情景模拟

可以利用实验室,较好地营造“病房”的氛围。教师可以根据护理人员在医院的常规工作,并且和学生学过的《基础护理》课程相衔接,进行铺床、注射、静脉输液、吸痰、吸氧等护理操作,可以“护士”即兴与“病人”对话、“护士”为“病人”进行静脉输液、“病人”提出各种问题和要求,为难“护士”, “护士”必须成功而且巧妙地应用恰当的语言技巧应对各种难题,通过情景模拟活动,从而实现预定的护理目标。

(五)团队合作

团队合作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可以自动驱除所有不公正的现象,而且每个成员都能感受到自己是团队中的一员,团队合作可以让成员之间相互依存、同舟共济、互相敬重、彼此宽容和尊重个性的差异彼此间形成一种信任的关系,待人真诚、遵守承诺、相互帮助和共同提高。在校园里可以选择合适的场地开展你猜我说、动作传递、双人过桥、全班闭眼一起前行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那么,学生在将来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才能真正做到坦诚交流、弥补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

总之,有效的沟通能力与技巧是护理教育的关键环节,教师应该利用课堂、课外、医院等场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环境,积极培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适应现代医学模式的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张书全.人际沟通[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周楠.社交入门与技巧[M]. 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8.

[3]郑舟军,江飞君.模拟病房在《护理人际沟通》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01,19(5):37-38.

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篇12

一、技校语文学习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关系

(一) 良好的语文素养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与其他的课程相比, 语文是一门丰富学生情感体验的学科, 因此, 要想更好地增强语文教学效果, 语文教师就要加强对学生对课文的阅读能力的培养, 这样不仅能够实现学生对语言的准确把握, 而且能够加强学生对语言的灵活运用。有了扎实的语言功底, 学生更容易把握好课文的脉络与主题思想。同时, 有了语文教师的引导, 学生在独自完成阅读的过程中, 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 良好的语文素养和学生口头交际互为有效保证。

在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 听与说是构成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通过对语言的领悟与理解对语言进行积累。学习语文不仅是提高听与说的能力, 而且包括对语言运用的能力。同样, 学生的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是密切相关的, 如果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得到提高, 那么会促使写作能力的提高, 相反, 如果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薄弱, 就会影响到学生书面语言的质量。

(三) 良好的语文素养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扩散性思维。

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中, 除了要确保学生语脉清晰、用语严谨外, 还要提高学生的思维敏捷度。通过对学生听与说的训练, 促使学生形成灵活的思维模式, 这就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说话的效率, 通过对学生交际能力的训练, 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扩散性思维的发展。

二、技工院校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语文学习现状

从目前来看, 技工院校的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偏弱。学生人际认知能力不强, 对人际事物的洞察、分析和预见能力不够, 特别是在认识和把握问题的实质并进行分析处理时敏锐地捕捉人际信息、利用人际关系有效地解决问题能力上有欠缺, 并且没有足够的自信心;学生人际交往意愿、人际沟通能力和人际管理能力方面不甚理想, 其在交往意愿、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上严重不足。而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信心不足, 语文学习基础、素养薄弱, 语文学习态度、认识不够到位。如果进一步调查他们的日常阅读习惯, 就会发现, 每天都能用1小时阅读课外书的学生不到5%, 能够阅读半小时的学生不超过19%, 即使是这些“喜欢”阅读的学生, 阅读的书籍也多为科幻、卡通小说和网络武侠、言情小说, 似乎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阅读。

三、技工院校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较弱的原因

导致技工院校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较弱的原因很多 (比如来自社会对技工院校的偏见等) , 只论述与语文相关的几条。

(一) 人文素养环境欠缺。

技工院校学生一般来自偏远的农村贫困家庭和来城市打工的低收入家庭。他们从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 在人文素养环境方面相对于来自农村中高收入家庭或城市家庭的孩子比较欠缺。

(二) 人文素养较低。

技工院校的学生一般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 进了技工院校后, 学校侧重于专业技能训练。有些教师将目光放在学生对课文的认识与理解上, 这就忽视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从而导致学生缺乏灵活的表达与应对能力。本身的人文知识匮乏, 加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补充, 造成学生在与人交流、与人沟通方面的知识、能力欠缺。这是技工院校学生沟通能力差的直接原因。

(三) 自卑心理。

自身人文素养欠缺会导致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总认为自己在任何方面不如考入重高、普高的同学, 再加上技校学生良莠不齐, 有些同学偏激的价值观, 更引起心理严重失衡, 不愿意与同学交往, 更不愿意将自己的所想所思与亲戚朋友倾诉, 而喜欢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世界”, 其结果使技工院校学生在现实世界与人沟通的能力更加低下。

四、在语文教学领域加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方法

(一) 加强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搭建多元知识结构。

想要从语文学习中获得个人素养的发展和提高, 就必须切实地投入对优秀语言文字的认知中。而事实上, 技校学生对文学经典往往兴趣有余, 动力不足。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引经据典的方式穿插一些片段, 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观察和了解一些对阅读有回避态度的学生的兴趣点, 以推荐的方式帮助他们选择一些合适的读物, 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以交流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同时, 在课内有意识地鼓励学生交流彼此的读书经验和感受, 从而使学生受到一定程度的督促和激励, 形成良性循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是有一个过程的, 且有个体差异, 只要持之以恒, 就会获益匪浅, 乐在其中。在阅读的基础上, 我们必须认识到, 沟通能力与文化业务素养紧密关联, 科学文化知识是学生提高沟通能力的必要条件。个人的认知能力发展与社会认知及沟通能力成正比。沟通并非只是单纯的信息交换, 它至少包含知识、技巧和动机三个要素。为适应现代社会的挑战和要求, 教师和学生都应做到专博结合, 具有立体多维的知识结构。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 知识面的横向覆盖和专业知识的纵向加深, 提高了学生认知的复杂度, 增强了综合理解力, 拓展了沟通能力的程度和范围, 为学生人际沟通完成了基本的知识储备:这些都有助于他们在未来职业生涯中应对各种场合, 站在较高的层面, 以较宽的视角处理问题。

(二) 营造以生为本的沟通环境, 构建和谐课堂。

现代教学思想认为:“要坚持以学生为本,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尊重他们的人格、个性、特长, 倡导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1]课堂教学以沟通形式存在。虽然主要由教师落实教学计划、主导课堂沟通的内容和形式, 学生受制于教师的课堂安排, 但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思想交流是一种平等的面对面的双向互动。教师必须有与学生平等的心理定位, 从培养学生能力出发, 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发言、交流, 给每个学生同等的展示机会。教师得加强自身沟通能力的培养。教师若没有一定的沟通能力, 就很难构成新型的师生关系, 也就无法实现新课程的构想, 也就是说, 沟通能力, 是现在教师应具备的重要的基本能力之一。每位教师都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沟通能力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要与学生建立真诚、坦率、友好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喜欢和认同自己。有时课堂上会出现老师因语言不通 (1) 形成沟通障碍, 也有因为教师与学生感情上对立以致难以上课的现象。要改变这种因教师原因产生的沟通不畅现象, 教师就要善于化解沟通障碍, 学会理解、欣赏学生, 改变传统的敏于行讷于言的 (2) 看人观念, 特别关注沟通能力较弱的学生, 要有足够的耐心帮助学生提高沟通能力。技校课堂可以考虑运用研究性的学习方法, 加上开放的讨论氛围、平等的师生关系, 能够使学生抛弃一切顾虑, 敢于充分陈述个人思想, 大胆用批判的观点争辩问题, 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张扬个性, 在认知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这种以学生为本的课堂环境为学生的表达铺垫了良好的基础, 有利于更大程度地挖掘和开发学生的沟通潜能。

(三) 培养语文课堂沟通意愿, 强化口语交际能力。

积极的沟通意愿是沟通的动力, 是决定沟通效果的首要条件。我们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懂得沟通的意义, 对人生的影响, 激发他们内在的沟通欲望。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羞于在公开场合发言, 不善于与人交流, 不是由于沟通技巧或外界条件, 而是出于自身心理障碍。由于语文课程的特点, 特别是在理解文学作品上,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不同的阅读者可以有不同的见解, 课堂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畅谈理解, 增强学生自信, 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不怕讲错话, 不怕别人不接纳自己, 主动跨出沟通的第一步。应该说, 语文教学为训练学生的沟通技能提供了可靠的时间和空间保证, 使学生可以得到长期和反复的训练, 是解决学生沟通问题的理想的实践平台。教师可以在课程的第一节课就提出沟通要求, 告知学生沟通表现将计入平时成绩。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看, 开始许多学生可能不好意思发言, 往往需要点名, 经过教师的鼓励和自身反复的练习, 学生渐渐由被动讲话到主动发言, 由表达不清楚到谈论流利, 乃至大胆提出个人见解, 借此机会展现自己。加上课堂讨论, 对于养成学生积极发言的习惯,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能收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四) 贴近生活实际, 优化交际情境。

我们在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 应该牢牢把握口语交际的实质, 突出“情境性”、“生活性”、“互动性”等特点, 引导学生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因此, 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营造一定的交际氛围, 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欲望。一个真实、生动的情境, 以丰富的美感, 鲜明的形象, 灵动的现场感, 充满情感的渲染, 足以激起学生高昂的情绪, 使学生以饱满的情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 。这就以现场呈现的方式为学生参与交际提供了可能。没有交际现场自然也不必要发生交际, 通过创设情境, 就好像把生活中的一个交际现场搬到了课堂中一般, 学生就有了交际的需要。交际的作用说到底就是通过有效地沟通为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所服务, 通过情境创设再现生活场面, 口语交际成为一种必然的需要, 它的作用也就凸显出来了。而学生在这样的口语交际中也切身感受到了交际的重要性, 强化了交际的欲望, 增强了“交际角色”的意识, 促进了互动交流。口语交际是交际双方面对面的一种对话活动, 交际双方都不断地发出信息、接受信息。交际双方既是说者又是听者, “说”与“听”相互依存, 能有效促进学生进步。

(五) 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 帮助学生实现其自我价值。

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是学生课余生活的良好组织形式 (3) 。我们可以组织寓思想性、教育性、知识性、娱乐性于一体的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适合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口味, 让更多的学生有参与的欲望, 有条件的最好能让家长、老师一起参与。比如诗文诵读大赛、社会调查、语文基本功大赛、课本剧表演比赛等。搭建多种展示舞台, 把培育技校生人文素养落到实处。这一切要求语文教师和教研员不断研究语文课堂、不断发现学生成长需求、不断开发人文教学资源, 把学生人文素养的需求落实到语文课堂教学上, 把学生精神成长的要素融入人文主题活动中。

五、结语

沟通能力是一种实际操作能力, 必须经过长期、系统和反复的训练才能得到提高。就如美国沟通学家罗纳德所说:“提高沟通能力就像从事乐器演奏和运动训练, 没有捷径可寻。”因为技工院校学生的基础特质, 其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语文教师, 应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 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水平得到应有的提高, 使其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具备较强的生存能力, 满足个人、国家和社会的共同需求。

参考文献

[1]何有缘, 李晓红.管理沟通课在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中的作用[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

[2]凡禹.沟通技能的训练[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

[3]周三多.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3.

[4]王文.零距离美国课堂[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

上一篇:开展制约因素下一篇:网络病毒与防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