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的耐挫能力(精选7篇)
培养幼儿的耐挫能力 篇1
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社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父母对幼儿的期望值不断上升,使我国的幼儿承受着越来越重的心理负担。今天的孩子需要挫折教育已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问题。该如何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呢?
一、什么是耐挫力
所谓耐挫力,是指个体遭受挫折后,能够忍受和排解挫折的程度,即个人适应挫折、抗御和对付挫折的一种能力。一般来说,耐挫力强的人,能够经受重大的挫折,并以理智的态度和正确的方法对待之,在挫折面前能够保证正常的行为能力。幼儿的这种耐挫力是在成长过程和各种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他们耐挫力的形成与提高是一个由低到高、从非自觉到自觉的过程。
二、什么是挫折教育
所谓幼儿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学的教育思想下,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和教育的需要,利用和创设某种情景条件,提出某种难题,启发和促进幼儿动脑、动手来解决问题,使他们养成乐于尝试,勇于克服困难,勇于经受挫折的习惯,从而引导幼儿逐步摆脱依赖,形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三、如何培养幼儿的耐挫力
从小培养孩子的耐挫力,当然不是要孩子一味接受挫折教育,这样会导致孩子“斜视”世界,对一切缺乏信心,甚至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我们既要让孩子有成功的快乐体验,也要结合所遇的挫折与困难进行教育,两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培养起孩子良好的耐挫力与正确对待一切事物的态度。培养幼儿的耐挫力,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引导幼儿正确认识挫折。
挫折认知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人遭遇挫折时的情感和行为。因此,培养和提高幼儿对挫折的正确认知可以说是提高幼儿耐挫力的关键,是我们进行挫折教育的第一步。如果幼儿对挫折没有正确的认识,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遇到挫折他们就会惊慌失措,痛苦失望;如果有了正确的挫折观,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认识到了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并且敢于正视面临的挫折,不灰心、不低头、不后退、坚韧不拔,敢于向挫折挑战,就能把挫折当做进步的阶石、成功的起点,从而不断取得进步。老师和家长应帮助孩子获得勇气,去做新的尝试,从而得到成功的体验,并有意识地增强孩子的竞争意识,鼓励他们正确对待竞争中的失败,以及如何在失败中把握自己的心态,这一点至关重要。要让他们知道:人生中有胜利、高与教育工作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各个要素的积极配合。
因此,在整体优化这一系统观念的指导下,实现集团科学化管理要求管理者全面规划,统筹安排,既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重个别,不重整体,事无巨细,眉毛胡子一把抓,又不能只重整体,不重个别,只满足于“高屋建瓴”,而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参考文献:
[1]罗珉.组织管理学[M].重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成功的日子,也有挫折、失败的时候。
2. 引导幼儿及时疏导受挫情绪
挫折和失败会破坏幼儿的心理平衡。人的内在心理具有一种摆脱痛苦、减轻不安、恢复情绪稳定、达到心理平衡的适应性倾向,其目的是避免精神上的焦虑和痛苦,维持心理平衡以适应挫折。学前儿童由于年龄小,自我意识刚刚开始发展,遇到挫折不会自觉地运用恰当的方式进行心理疏导,需要家长和老师提供一些方法上的帮助。利用一定的方法排解由于受挫后的不良情绪,虽然不能改变挫折情境,但却能改变幼儿对挫折的认识和理解,在缓冲心理危机、减轻焦虑和紧张情绪等方面具有很大作用。
3. 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挫折
幼儿期是爱模仿、爱表现的时期,所以成人的榜样作用非常重要。成人在遇到挫折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反应,以及处理挫折困难的手段、方式都会影响幼儿面对挫折困难的行为态度。要让孩子有良好的耐挫力,做父母的就首先得以自己坚强的耐挫力熏陶孩子。挫折教育首先要教育幼儿正视挫折,消除幼儿对成人的依赖性,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幼儿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同时,老师应当注意观察班级内的孩子,将面对挫折的做法介绍给幼儿,让他们正确面对挫折。
4. 增强真实情境磨炼,提高幼儿耐挫能力
面对挫折、正确处理挫折的能力与其处理挫折和危机的经验有关,而这些经验是需要在不断的挫折和失败中逐渐累积的。因此,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必须要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让幼儿在挫折中亲身体验、感受、理解,积累必要的耐挫经验,为他们今后在遭遇困难和挫折时,能够正确面对,冷静处理,不气馁,不放弃提供心理准备和经验基础。例如:生活小事不能自理、摔跤流血、与父母失散、和小朋友有了矛盾,等等。这些挫折具有自然性和真实性,身为一名幼儿老师,应当恰当把握时机,在这些幼儿身边自然发生的小事中引导幼儿自己总结问题,学习耐挫、解决问题的相关经验,培养他们正确认识挫折和处理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5. 三位一体,共同培养幼儿耐挫能力
幼儿挫折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的工作,也是家庭、社会的工作,幼儿园展开多种活动,帮助幼儿体验受挫,提高耐挫能力,但如果得不到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则依旧是徒劳无功,因此,要想让耐挫教具取得好的效果,必须让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培养幼儿的耐挫能力,三方面达成共识,而家长更应高度重视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特别是爷爷奶奶等隔代的长辈,更要更新教育观念,不仅要积极配合教育机构对幼儿进行耐挫力的培养,而且还要在家里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时机来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而社会的舆论力量也是不可忽视的,通过社区、社会的一些耐挫知识经验的宣传,帮助某些家长和老师正确认识挫折教育对幼儿的重要性。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挫折,能使人从中吸取经验教
[2]董秀华.国外教育集团发展与运行简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2(2).
[3]高耀明,魏志春.论我国教育集团发展的现状和趋势[J].高等教育研究,2006(6).
[4][英]托尼·布什.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36.
[5]李战平,张丰.论教育股份制的运行及其机制[J].江西教育科研,2010(1).
让老师成为幼儿游戏的好伙伴
薛
(淮安市新星幼儿园,江苏淮安
区域活动是以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幼儿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对区域游戏的指导是幼儿能否在区域活动中得到较好发展的关键,而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成为他们游戏的伙伴,则是教师指导区域游戏的较好方法,因为教师只有参与到游戏中,才能真正了解:现在幼儿需要什么?班级游戏是否合理?什么时候介入游戏最适宜?如何使得游戏的开展更具有趣味性及教育意义……教师科学地有目的地指导分别渗透于区域游戏的各个阶段,包括:游戏前的准备、游戏进行时的指导与游戏后的评价,也就是说:无论是游戏的准备,还是在开展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与孩子共同参与,是非常重要且意义深远的。
一、游戏前的准备
游戏前的指导是相对于整个游戏过程而言的。主要包括:
1.玩什么
主要是确定游戏的主题,对于我们而言,是根据现有的主题内容,从而在原有的区域游戏中增设相关的游戏。因此,每一个新主题开始时,我们都要做一个主题游戏计划表,从而明确本主题中将要渗透哪些游戏,有计划地进行丰富。
2.怎么玩
包括玩具材料的投放和游戏规则的制定。
1)体现不同年龄段的目标。根据小中大不同的年龄层次,其教育目目标不同,可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游戏的目标。我们应该将区域游戏作为主题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延伸手段。
2)体现孩子发展的个体差异。孩子的发展有其规律性,但每个孩子的发展都是存在差异的,因此,班级游戏的设计要确保多样化、多元化,无论是游戏的形式还是难易程度,都要考虑到每一个孩子。
3)让孩子自己做主。幼儿在不同的游戏中的游戏需要是不同的,教师要及时观察和了解幼儿在当前游戏的需要,及时调整和投放适宜的玩具材料。
3.玩得好
生活经验是幼儿游戏的基础,当游戏主题确定以后,就应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机会丰富有关相关经验,这样才能保证孩子能玩起来。丰富经验的途径有以下几种:
1)经验回顾。带幼儿一起回顾和家长一起去超市买东西的过程、去医院治病的经历、去图书馆阅读的宁静、去小吃店的享受……为孩子的游戏做好准备。
2)现场总结:通过观看其他小朋友游戏的录像、照片,进行经验介绍等,巩固游戏区域的游戏规则,促进游戏的顺利开展。
3)同伴之间的相互学习是幼儿习得的重要组成部分。同伴的榜样示范,往往比干瘪的说教、抽象的要求更能吸引孩子、更具说服力。
二、游戏过程中的指导
教师的现场指导在幼儿游戏的开展中显得十分重要,直接决定班级游戏的顺利开展和游戏水平。游戏中教师要扮演好观察者与指导者的角色。
1.观察什么
观察孩子们的游戏分配、游戏状态、游戏水平、存在问题等。训,学会分析和处理问题,真正地“长大”。从小到大,孩子不可避免地会碰到数不清的挫折。面对挫折采取不同的态度,会对孩子个性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孩子在受挫折后如果得不到合适的引导常会失去自信,产生退缩感,甚至变得越来越软
芳
2.适时指导:
指导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之上,同时要抓住机会适时而为,此时老师就是孩子们的救星、英雄和崇拜者。
1)选择区域发生矛盾时。这种情况在托、小班比较常见,由于幼儿年龄较小,没有太强的自我意识,往往别人玩什么就都跟着玩什么,加上对游戏的规则没有吃透,导致疯抢、耍赖等行为,更有可能为此而发生“暴力行为”,这种情况老师首先要拉开幼儿,疏导幼儿重新分配,根治的办法是:设立区角人数限定制,通过插卡、摆名片、盖章等方式限定人数和提醒他人。
2)当孩子操作发生困难时。孩子在游戏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这时教师适时出现,一句看似随意的询问:需要帮忙吗?一定会让孩子如遇救星,此时老师所提供的一些帮助,会让孩子感受到老师的浓浓关爱、渊博的知识,会让孩子记忆犹新。
3)当孩子不知所为时。一次,当老师看到娃娃家的孩子无所事事时,老师马上以“客人”的身份进入到娃娃家,老师说:今天医院有免费幼儿体检,小舞台有一场非常精彩的表演,幼儿园还有亲子游戏,你看这么丰富的活动,你打算参加哪种呢?于是孩子们就忙着抱好娃娃先去幼儿园上亲子园,然后去车站坐车到剧院看表演了,看完表演后,又到超市里买食品与零食,这样游戏的内容丰富了,老师适当指导,不仅促进了游戏的开展,还加强了与其他游戏区域的联系。
4)当孩子无所事事时。我们可以尝试让孩子进行存折余额的核算,或在银行职员的桌上摆上一本书,在银行职员工作之余,可以进行阅读;在医生的诊所里,放入量杯,进行液体等量守恒实验,放上三原色的水,进行配色游戏等;让孩子有事可做,做得愉快。
5)当突发状况发生时。如有这样一个例子,笑笑在不小心碰坏了小朋友搭的动物园的时候,孩子们有的埋怨笑笑,有的以暴力攻击笑笑,整个教室热闹非凡,教师马上说:动物园是不是“地震”了,我们赶快抢救动物,把动物园修好。氛围变了,于是孩子们又重新投入到了新游戏当中,巧妙地化解了一次即将发生的纠纷。
6)当幼儿出现智慧的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发现与鼓励和延伸推广。
7)当孩子忘记整理玩具时。此时老师的语言艺术尤为突出,切忌指责。
三、注重评价方法:以鼓励、肯定、表扬为主
对于托小班幼儿,评价为了调动幼儿积极性,不管成功是否都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只要幼儿是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那么不管结果如何,都给予表扬与鼓励。否则能力弱的孩子总是失败,会产生畏惧情绪和自卑感,最后将对整个游戏失去兴趣。对于中大班的幼儿在肯定的基础上,要确保客观、公正,若一味说“好”就会让孩子失去努力的动力与方向,以及对老师评价的重视程度,毕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评判能力了。
区域游戏充满快乐,属于孩子,因此我们就要将游戏放归孩子,以孩子们的需要为标准、以孩子们的水平为参照、以孩子们的收获为动力,仔细观察,认真记录,适时指导,真正将游戏做到:一切源于孩子,一切为了孩子。
弱;如果得到合适的引导,孩子则会坦然面对挫折,从而培养对挫折的承受力、意志力。幼儿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他们学习如何去对待挫折,给予他们这方面的经验,使幼儿学会经受挫折,引导他们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浅谈培养中学生的耐挫力 篇2
关键词:培养耐挫力;自信心;理想;毅力;情绪心态
物质生活逐渐提高的今天,虽说生活环境有所改善,但人们还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独生子女教育问题便是当今热门话题之一,中学生该如何面对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呢?
中学时期是每个人心理发展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一方面他们为“梦想”发奋努力,另一方面又由于心理不成熟而脆弱,自我认识能力不强,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障碍时,就显得手足无措,不知如何是好。怎样才能使中学生尽快从挫折的阴影中摆脱出来,调整心态,继续前进呢?毋庸置疑,培养孩子的耐挫力就是关键。所谓耐挫力是指人遇到困难时,能积极自主地摆脱困境,并使其身心免于失常的能力。耐挫力强的人可化解挫折带来的不良影响,尽力克服困难,积极解决问题,从而增进自己的知识和才干,并培养坚强意志和克服困难的能力,形成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个性特征;耐挫力不强的人,则会消极悲观,丧失信心,失去前进的动力和目标,对自己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形成不良的个性。因此,耐挫力是一个人成败的关键。下面从四个方面进行粗浅的探讨。
一、培养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耐挫力
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自信的人在挫折面前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往往事半功倍。中学生又如何培养自信心,增强耐挫力呢?美国作家文森特·皮尔曾说:“相信自己,相信你的能力。提醒自己,幸运之神与你同在,你将所向披靡。”确实,自信是积极肯定的一种自我评价和认可。除了自我认可,还需要老师家长的激励和表扬来培养。当学生失败灰心时,激励他们要明白人生道路上的坎坎坷坷,但困难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丧失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战胜困难靠的只有自己。当然,当他们取得成绩时,也应及时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自己更自信,更加努力。
二、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目标理想,增强耐挫力
中学时代是每个孩子充满幻想的時期,此时我们应引导学生给自己确定一个奋斗方向和努力目标,这也是他们学习和追求的动力和航标灯。有了理想,学生就会致力于实现它。当遇到困难时,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理想去权衡,让实际行动最终战胜困难。此外,这也会让他们更加独立。正如朱利叶斯·欧文曾说:“目标决定你的未来。”是的,学生有了正确的目标理想,才会执着地追求,方可有效增强学生的耐挫力,直达到成功。
三、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增强学生的耐挫力
我们知道,有时,成功和失败之间往往只有一步之遥,也许只要咬紧牙关坚持一下,胜利便会属于你,但是许多人正因为已经累得筋疲力尽,在最后关头,即便遇到一点微小的困难或障碍都可能因放弃而导致前功尽弃。对于那些没有耐性、自制力不强的学生,情况更是如此,遇到困难,起初他们会信心十足地向前冲,但当困难一个个接连来临时,他们很快便想到退缩,此刻,我们要告诉孩子,成功往往来自于“再坚持一下”。“有恒心,有毅力,方能成功。”对中学生毅力的培养,可以从平常生活小事、体育锻炼做起,坚持不懈,也可以通过了解一些名人志士,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不屈不挠、勇敢顽强的精神。要让学生知道,任何人都不会随随便便成功,无论是谁,要想成功都得付出努力,让学生学会忍耐和坚持便等于给他的成功添了一个很重的砝码。
四、善于自我调节情绪,端正心态,增强学生的耐挫力
情绪影响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心态,当情绪低落时,人往往就会觉得前途渺茫,一事无成;情绪高涨时,笑颜常开,乐观豁达,充满自信,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乐观的人遇到挫折时,总是能朝着积极的方向思考问题,并深信自己能扭转颓势,有能力改变现状。中学生身心正处在成长阶段,情绪不稳定,喜怒无常,遇到困难便无法承受。他们常会因为一点小事就心灰意冷,受到一点挫折便一蹶不振。因此,平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用积极的态度看待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让他们发现生活的乐趣,关注周围愉快的事物,排除不良情绪干扰,感受生活中的乐趣,保持乐观心态,健康成长。另外,培养学生广泛健康的业余爱好和兴趣,既能陶冶情操,也是有效的心理调节剂,能使生活更有信心和情趣,自然就有了乐观的心态,增强耐挫力更不用说了。还有,广交朋友、写日记都可以发泄不良情绪,减轻心理负担。当然,我们也要让学生知道,即便失败了,也应该吸取教训,总结经验,让痛苦的经历成为他们的老师。
总之,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培养,我相信,我们的学生会用正确的态度面对困难,会微笑着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挫折,会在艰难的历程中快乐地学习生活,最终则会迎来黎明的曙光。
参考文献:
[1]芭芭拉.刘易斯.榜样:青少年品格塑造指南[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1.
[2]韩雪菲.父母应该懂点孩子心理学[M].朝华出版社,2011-09.
注:此论文为平凉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及课题编号[2015]PLG117。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耐挫能力 篇3
对这部分对象,作为教育工作者, 要有长远的、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家长和教师要有意识为孩子设置逆境,让他们能经受挫折考验。挫折固然是一种消极情绪,但只要处置适当,就可以增强学生的进取心、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在教育实践中,加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 可以达到增强个体情绪反应、增强个体容忍能力、提高个体认知水平的目的。那么作为班主任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笔者结合平时的工作实际,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正确的抗 挫意识
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挫折意识,首先班主任要有正确的挫折意识,要重视学生耐挫能力的培养。一个人的意志力、生存能力是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现实生活的考验,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出来的。班主任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要“三思而后行”,不急躁,理性分析, 从而采取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抗挫榜样。
二、指明奋斗的方向
一个学生,如果心中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就好比航行的船儿失去了方向,在人生的大海中漫无目的地随波逐流。如果班主任能够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目标,并知道向着目标不断努力,必将会促使他们不畏困难、积极进取。为此,班主任要利用晨会、班队等主阵地,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我的理想”“二十年后的我”等活动,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理想,让奋斗目标传递给他们正能量, 给他们抗挫的动力。理想固然美好,但通往理想的途中可能充满了困难与险恶,必须百折不挠,不抛弃、不放弃。让学生们懂得:一定程度的挫折,只要能正确对待,就会促进智慧和人格的成长。挫折是有利于人成长的,战胜一个挫折,就向理想靠近了一步,培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磨炼了顽强拼搏的性格。
三、打造坚忍不拔的意志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前进的基石, 是胜利的保障,表现在百折不挠的毅力、坚忍不拔的品格和顽强不懈的恒心等方面。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每一个进步、每一项学习都是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 过程。班主任要有一双“慧眼”,善于观察,捕捉各种契机,恰到好处地开展训练。如在学校和班队的各种活动中, 设置情境,举办“风雨之后见彩虹”“我们是智慧而勇敢的00后”等主题班会等,从各方面打造战胜挫折的意志,让孩子学会坚强面对困难。
四、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人际关系教育,讲授人际关系的准则,使学生在理解、关心、帮助、保护他人的过程中,掌握宽容、包容、互助的道德观念, 优化自己的人际圈,在和谐、融洽的人际气氛中健康成长。根据“逆境出人才, 磨难早成长”的规律,班主任可以积极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可以有意识地为少年儿童设置障碍、创设情境, 让他们与生活在不同境况里的人共处, 培养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以增强其心理上对挫折的承受力。
五、巧用科学的心理学方法
学生遇到挫折以后,家长和老师既不能“冲锋在前”,为孩子挡住所有风雨,也不能横加指责,打击其自信。班主任应该指导孩子学会运用一些简单的心理学方法,如自我激励法、情绪转移法、抑郁发泄法等。①自我激励法。面对挫折,用理想及逆境成长的名人名言来鼓励自己,特别是以身边的人和事做榜样,拿出勇气与挫折斗争。②注意力转移法。若学生受到挫折,情绪低落, 可以多参加一些体育锻炼或文艺活动, 消耗体力,转移心中郁结之气。③发泄法。遭受挫折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借助心理诊疗室发泄自己的不快, 向心理老师、关系亲近的同学或家人诉求,可以大哭一场或怒吼一声,以调整心态、平息心境。④目标替补法。当心目中的目标“遥不可及”时,要学会及时调整方向,退而求其次,以低一层次的目标来补偿代替。⑤阳性评价法。及时发现自己抗挫能力的进步,战胜了小的挫折也是胜利,要学会给自己鼓劲, 但同时也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不必事事苛求完美。
浅谈提高学生的耐挫能力 篇4
关键词:耐挫能力,心理,情绪,学生
孟子有句古训:“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由此可见, 耐挫能力对个人成长和培养的重要性。挫折, 它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近年来, 一些青少年因心理原因而导致的社会或家庭悲剧, 越来越集中地体现在学生这个群体当中。因为家长一句呵斥而愤然出走者不少, 因为老师一句批评而夺门而出者不少, 因为得不到满足而沉溺网吧彻夜不归的不少……为什么身边时刻发生的颇不起眼的摩擦和不经意的一句话都可以引起难以预料的结果呢?要找到答案, 就不得不提到一个概念:耐挫能力。
一、耐挫折能力的概念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 挫折是指在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 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造成挫折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客观上的, 如人为的因素、外在的因素等;二是主观上的, 如主体的各方面条件和情绪、思想影响等。挫折可分为:①需求挫折, 即不能满足需要时引起的;②行动挫折, 行动不能实现时引起的;③目标挫折, 达不到既定目标时引起的;④损失挫折, 失去个人所有时引起的。人的一生都要持续面对挫折, 只要正确地对待并进行实事求是地分析, 让个体创造性的认识和理解挫折, 就能提高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
挫折无时无刻存在和发生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交际和其他活动中, 从而导致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甚者导致不良的行为出现, 严重地造成生理和心理的不平衡, 影响生理和心理健康。这就突显了为青少年减轻挫折所造成心理压力的重要性, 减少焦虑和不安, 摆脱痛苦和艰辛, 以便及时恢复心理平衡, 提高学生耐受挫折的能力, 这就是所谓的挫折教育。耐受挫折的能力也可称为挫折承受力, 是指个体在遭受挫折后, 能够经受压力、摆脱困境和避免行为失常的心理调节能力, 即个体适应挫折、抵御挫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二、产生挫折的原因及其表现
1.挫折感产生的原因
青少年成长发育期间, 主要任务是学习, 主体生活是生活在学生群体中, 因此, 从总的情况看, 青少年挫折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1) 个人成长经历不够“丰富多彩”。当今学生的成长经历大多是“一条直线”:幼儿园、学前班、小学、初中、高中或职高等, 而生活中所接触群体无非是父母、亲友和师生, 再加上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 久而久之, 在“和风细雨”的亲情照顾下, 在“品学兼优”的评价光环下, 在“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中, 无形助长了学生的骄横思想, 使他们产生了莫名的优越感, 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力变得十分脆弱。
(2) 家庭教育引导缺乏“严慈相济”。现在的独生子女问题早已凸显, 父母和四位老人围着“小宝贝”转, 再加上攀比心理的作祟, 使得家长一味追求实现小孩物质上的满足和弱小心灵的慰藉。而且, 因为子女学业繁重, 家长更“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为孩子创造绝对安全、稳定和一成不变的学习环境中, 管它狂风暴雨还是磨难挫折, 统统都越俎代庖的挡之于外。更有甚者, 将子女的错误一味包容, 决不舍得批评和严厉对待孩子, 从而使得子女是非观念混淆, 认知能力弱化, 在养尊处优的环境中变得“不堪一击”。
(3) 生理心理影响导致“轻重失衡”。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动荡和成熟期, 情感稳定性较差, “率性而为”, 理性控制力不强, 会将一些“若有似无”“旁敲侧击”的事件和话语不加过滤地纳入自己的情感范畴, 情感触觉过于敏锐, 导致心理失衡, 触发过激事件。而生理上的成熟更将他们的心理状况表露无遗, 爱出风头, 喜欢表现, 渴望认同, 都让他们高姿态地、高频率地曝光于大众目光之下, 随之而来的就是处于“风口浪尖”的学子们需要面对更加突变的环境。
(4) 情绪不稳定。青少年是一个情绪发展相对不稳定的时期, 表现为情绪的可变性和情绪的固执性之间的矛盾, 在这个时期, 还经常会出现不良的情绪, 比如焦虑、抑郁、恐怖等, 这些情绪状态很容易导致学生的挫折感。
(5) 对他人评价关注度的增强。青少年时期, 学生的自我认知意识迅速增强, 不善于也不愿意听取他人意见。但与此同时, 学生又高度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对别人的意见过度敏感和在意, 这种矛盾导致青少年容易产生挫折感。
2.挫折的表现
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遭受挫折是难免的, 在遭受挫折后, 由于耐受挫折能力水平不同, 加上性格的差异, 从而导致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1) 攻击行为:
有的学生遭受严重挫折后, 往往会激发强烈的情绪反应, 出现攻击行为。所针对的对象可能包括批评他的老师、嘲笑他的同学, 甚至是叮嘱他的亲人。如果刺激对象过于强大, 有时候攻击对象就会转移到其他方面, 比如考试失败时撕碎试卷、打球失败时怒摔球拍, 等等, 也有的时候将攻击转向自身, 以伤害自己身体的方式表达情绪。
(2) 逃避行为:
有的学生在遭受挫折后会采用隐瞒真相的行为来避免受到惩罚。
(3) 冷漠和抑郁行为:
有的学生在遭受长期的挫折后或者感到摆脱挫折没有希望时, 往往表现为冷漠和排外, 对老师、同学和集体活动漠不关心, 意志消沉甚至表现出悲观、沮丧的情绪。
(4) 固执行为:
有的学生在遭受挫折后, 对老师、同学的意见置之不理, 依然自行其是, 固执己见, 我行我素, 即使遭到再次挫折明知错误也不改变, 导致挫折感愈演愈烈。
(5) 极端或者狂躁行为:
有些性格孤僻、不善于交流的学生, 在遭受强烈挫折后, 往往会产生行为失控的问题, 表现出极端或狂躁行为, 比如离家出走、自我伤害、暴躁、狂怒等。
要特别指出的是, 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挫折不可避免。它可能会造成人的失望、痛苦、烦恼甚至愤怒, 但对于人的心理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可以使人增长阅历、磨砺意志。也有一部分学生在受到挫折时能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 在挫折中奋发图强、不断进取。
三、学校培养学生耐挫能力的方法路子
1.提示学生在认同挫折存在的同时, 辩证看待挫折
没有人是一辈子一帆风顺, 毫无风浪的。人在追求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主观或客观上的错误, 这样必然就会遇到挫折或困苦。挫折固然会给人带来痛苦、悲伤和打击, 但也能使人在困苦中奋起、在磨难中成熟, 变得坚强起来。法国大作家巴尔扎克说:“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 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 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一样的挫折对于不同的人所产生的效应是不同的。当乌云布满天空之时, 悲观的人看到的是“黑云压城城欲摧”, 乐观的人看到的是“甲光向日金鳞开”。如著名的“屡败屡战”典故, 就是换个角度来看自己的挫折。乔纳斯说:“我这一生中从来没有经历过200次失败, 实际上是我做了201次发现, 没有前200次的学习, 我不可能得到这样的结果。”人生在世, 拥有积极向前的心态非常重要, 对挫折的心态也应是乐观向上的。
一位成功者说过:“百分之九十的失败者其实不是被打败, 而是自己放弃了成功的希望。”但就是这一点差别, 使得对待挫折的态度完全不同:在挫折面前究竟是积极进取还是消极退缩。从这个意义来说, 成功其实很简单, 那就是始终能以积极的心态驾驭挫折。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承认现实
人贵有自知之明。就是说自己对自己应该全面的、客观的认识自己, 有哪些优点、缺点, 应当心中有数, 明白自己的长处与不足, 这样才能扬长避短, 量力而行, 切不可拿己之不足来比人之长, 不要事事尽求完美。比如有的同学为考试做了充分的准备, 但一碰到考题偏难或发挥不好便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行, 甚至承认失败、失去信心, 或者产生自卑自弃的心理行为, 因此老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承认接受现实中的自我, 要帮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的思考问题, 确定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要把目标定在“跳一跳, 够得着”的水平上, 如果目标不合适就要加以调整, 使之与自己的实际能力及客观条件相符合。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自豪感, 在一个个成功的经历中树立起自信。再如:同一个宿舍的学生, 有的来自农村, 有的来自城市, 有的贫穷, 有的富有, 有的成绩好些, 有的成绩差些, 在某些方面, 有的学生很有可能通过对比会产生自卑感, 针对这些现象, 教师要告诉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但只要以积极的心态去正确面对, 那将会是“风雨过后见彩虹”。青年要把挫折当作检验自己的试金石, 把困难当作走向成功的阶梯。
3.开展耐挫训练, 增强学生耐挫力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通过课堂、班会和个别谈话, 及时、适当地渗透挫折教育, 或者有意设置挫折情境, 有针对性地进行耐挫力的培养和训练。如:班级有计划地开展行为训练, 学习磨炼, 锻炼体质和意志, 组织学生登山野炊、郊游野营, 社会实践活动等, 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从室内的“坐而改道”扩展到室外的“起而立行”, 让学生在一些困难、脏乱、无助的环境中自讨苦吃、碰钉子, 以磨砺其志, 增强学生知难而进、百折不挠的意志。并且经过集体活动, 还可以增长学生集体观念、群体意识、主人公意识。再者, 各课教师都应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耐挫力的培养。例如:数学老师多让学生做一些一题多解的题目, 语文老师多布置几篇自主创新的作文, 体育老师多组织几次拔河比赛……这样既学到了知识又磨炼了学生的意志。
4.创设受挫情境, 体验挫折
实践证明, 越是成功人士, 遭遇挫折和失败就越多, 对待挫折的心态就越平和、冷静, 思考就越合理。教师要通过创设受挫情境, 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挫折, 达到培养学生耐挫力的目的。
一句名言说得好:“人的生命似洪水在奔腾, 不遇着岛屿和暗礁, 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因此,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把各种挫折转化成自己锻炼成长的肥料和催化剂的观点。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创造各种各样的艰苦和不平等的条件, 对学生实施耐挫教育。比如有名学生一贯自以为演讲水平很高, 可是参加普通话演讲却名落孙山, 可抓住这件事, 开展主题活动, 使大家明白动机与目标、能力与期望永远存在差距, 任何时候既要想到“过五关”, 也要准备“败走麦城”。这样日积月累, 挫折耐力就会渐次提高, 从而做到宠辱不惊, 将胜利、失利都作为零的起点。
5.耐心疏导, 教会学生释放情绪
由于挫折常常会给人带来负面的反应, 或精神消沉不振, 或行为易带攻击性。这些反应会带来许多问题, 对这些问题处理得当与否, 往往会影响受挫者转变方向和群体功能的发挥, 所以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及时处理。因为学生受挫后, 心里充满委屈, 总想找个机会一吐为快, 找个对象发泄出来。只有委屈得到发泄, 才能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恢复理智的状态。如果长期闷在心里, 会造成心理上的创伤, 易产生意想不到的恶果, 所以问题一出现, 及时找出原因, 尽快解决。教师要引导学生适度发泄, 如可以把自己作为受挫学生的朋友, 静听其言, 让学生倾吐自己的委屈, 把牢骚、委屈全部倒出;也可以让受挫者大哭一场, 宣泄内心的苦闷;或者举办各种文体活动, 引导受挫者积极参与, 使他们的情绪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释放, 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又达到了自我教育的目的。另外, 还可以开设心理窗口, 让学生随时倾吐心中的不快, 直至情绪恢复到常态, 让学生学会转移坏情绪。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挫折暂时搁置, 忘掉不愉快事, 远离所厌烦的情境, 让时间抚平不平静的心, 把思想感情移到其他的内容上, “忘我”地热衷于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比如绘画、写作、打球等。另外还要教育学生对别人要宽容大度, 不要让别人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不为小事而斤斤计较, 凡事拿得起, 放得下, 钻得进, 出得来, 放得开, 收得拢。除此之外, 自我调节的方法还有幽默、抑制、补偿等, 这些方法都可以弱化挫折的强度, 以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战胜挫折的能力。
6.体验成功, 增强自信
教学中, 如能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就能使他们不断增强成功的渴望, 增强自信, 即使遭到失败也不会被压倒, 相反还会从挫败中吸取教训, 但是个体都有自己的承受限度, 如果屡次失败, 又受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家长的责备, 学生就会产生消极情绪, 以致对学习、学校和教师产生极度的反感和对抗, 最终导致无法挽回的恶果。
因此, 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要合理, 不能过高亦不能过低, 应有点高度, 即“跳跳能摘到果子”, 但又要因人而异, 不能强求一律。同时要强调素质教育, 不以分数论成败, 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拿捏好批评的技巧和分寸, 善用“糖衣良药”, 少用“苦口良药”, 让学生感到自己的成功之处。同时也可用“优点轰炸”的训练, 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认识同伴, 为自己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总之, 当今社会, 时时处处充满竞争、挑战,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职生, 没有适应时代的能力, 没有不怕挫折的意志, 很难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站稳脚跟, 成为强者, 所以对中职生进行挫折教育, 培养他们正确认识和驾驭对挫折的能力, 为自己明天的幸福生活创造好条件, 这也是时代、社会的需要, 也为构建和谐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所以学生的耐挫力, 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 责无旁贷。
参考文献
[1] (美) A.班尼.教育社会心理学[M].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 1986.
培养幼儿的耐挫能力 篇5
众所周知, 美国第32届总统罗斯福, 正当他如一颗新星在美国政界崭露头角时, 一个突然的不幸袭击了他, 小儿麻痹症使他双腿瘫痪, 然而雄心勃勃的他并没有丧失信心, 而是以顽强的毅力战胜病魔, 在美国面临历史上规模空前的1929-1933年经济危机之时就职上台, 大刀阔斧地实行新政, 使美国迅速摆脱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 继而罗斯福又坐在轮椅上指挥千军万马与盟军共同打败了德意日法西斯集团。
罗斯福身上所体现的, 是一种极强的耐挫力, 一种强健的心理品质, 这种能力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又是个人良好发展的需要。在竞争社会, 即使有强健的体魄、渊博的知识, 但缺乏一定的耐挫力, 那也将会被竞争社会淘汰。当前中学生, 生长在顺境中, 缺少的就是这种心理能力。1993年中日两国联合举行小学生夏令营活动, 两国孩子在草原上较量, 结果集中体现了他们在意志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极大差距。一味地为孩子提供富足的物质生活条件, 并不能保证他们成为有用之才, 21世纪, 是高科技、强竞争的世纪, 将成为21世纪主力军的今日中学生, 必须拥有强健的心理品质。因此, 怎样培养中学生的耐挫力, 已成为我们中国人民共同关心的话题。耐挫力, 又称抗挫力, 指个人在遭到挫折时免于心理失常的能力。古今中外, 历史上有许多如罗斯福般坚强意志之人, 巧妙合理地利用历史教育学生, 培养品质, 可以使历史教学成为培养中学生耐挫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我认为在历史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贯穿耐挫力教育。
一、结合历史学科特点,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历史规律, 又要了解历史事实。第一, 在历史规律中渗透挫折认识。世界各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社会形态的变化, 社会制度的更替, 每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 期间都充满竞争与战争, 充满挫折。一个国家的发展就是一部克服挫折的奋斗史。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这些历史规律的同时, 应渗透挫折教育, 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克服挫折, 使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在生活中不可能一帆风顺、畅通无阻, 不可能没有失败、没有挫折, 应该正视前进途中的每一次挫折, 克服每一个困难。第二, 结合历史事实教学, 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例如, 在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课时, 就可以仔细分析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红军在前进的道路上, 一开始就有国民党设下的四道封锁线, 紧接着又有一系列的艰难险阻和几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 从四渡赤水到巧渡金沙江, 从强渡大渡河到飞夺泸定桥, 再到翻越冰封雪盖的夹金山———终于在克服了一道道关卡之后, 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粉碎了蒋介石企图扼杀革命的阴谋。
教师在讲述这些历史史实的过程中, 诱导学生联系实际, 要求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懂得人生真谛, 并认识到:理想是美好的, 但实现理想是非常艰巨的, 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和代价。受挫折志不泯, 处逆境气不馁, 从挫折中悟出道理, 吸取力量, 激发动机, 明确目标。
二、利用古今中外典范人物, 教育学生防范和克服心理挫折
古今中外, 历史上意志品质坚强的人很多, 从名人的生活经验中吸取力量, 这可以成为历史教学中耐挫力教育最重要的手段。
在学生遇到挫折时, 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去看一看战国时期齐国的军事家孙膑, 他在遭学友庞涓嫉妒并施计处以割去膝盖的膑刑之后, 益发研读兵法, 用“围魏救赵”“减灶诱敌”大败魏国, 大败庞涓。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少年时父母惨遭杀害, 自己也被戴上枷锁。逃出敌营后, 苦心经营, 由于心有大志, 经过十年的努力, 最后统一蒙古草原, 被尊为“可汗”。
我在杭州桐庐山水旅游节上, 看过“高空表演王子”阿迪力的表演。表演在富春江江面上进行, 钢丝绳横贯在1000多米的江面上, 风很大, 钢丝绳一直在摇晃, 但阿迪力还是起步走了, 很慢。意外的事发生了:江面上的一只游艇突然撞了一根固定钢丝绳的拉线, 钢丝绳剧烈地摆动起来, 数万观众都屏住了呼吸, 阿迪力也停止了动作, 站在钢丝绳上丝毫不动。三四分钟后, 钢丝绳减缓了晃动, 他又起步了, 观众中爆发出阵阵掌声。表演结束后, 阿迪力对媒体说:“如果把这样高难度的技艺浓缩为一句话就是‘看目标, 别看脚下’。”当你只看到眼前的困难时, 自然会有挫折感, 而你看到其实你正在一步步向着目标迈进时, 是不是烦躁就会一扫而光呢?
再如贝多芬、保尔柯察金、屈原等等, 教师可以通过这些不屈不挠的生动事例, 使学生学到知识, 受到教育, 启迪思想, 并触景生情, 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拨动着学生的心弦, 从而引起他们心灵深处的震撼, 使学生真正理解“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含义, 知道应该勇敢面对挫折。
三、利用教学中的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耐挫力
在实践中遇到挫折, 克服挫折, 这也是培养学生耐挫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可以结合历史遗址, 让学生实地考察, 如余姚的河姆渡遗址、金华的侍王府、各地的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 还可以让学生绘制历史地图, 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图表等。
在实践操作中, 学生不可能一蹴而就, 教师应要求学生冷静分析遇到的挫折, 克服困难, 朝着既定目标前进。抗挫能力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的, 但起主要作用的是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的经验, 一个在学习中受过较多锻炼的学生其抗挫能力就强。因此, 在可能的情况下, 不妨有意识地创设适度的挫折情境, 让学生独立活动, 依靠自己去克服困难的机会, 如故意出道具有一定难度、经过努力又能解答的题目, 使学生在挫折———成功的转折中, 看到自己潜在的力量, 而从增强学好历史的信心和勇气。
如何培养幼儿的耐挫折能力 篇6
一、在游戏活动中克服困难, 增强幼儿意志
对于以模仿为天性的幼儿来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 我在游戏中经常给幼儿提供可模仿的勇于战胜挫折的榜样, 加深幼儿对挫折与困难的认识, 激发幼儿内在的上进热情, 进而将其转化为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信心、勇气和毅力。如在游戏《聪明的小狗》中我给幼儿创设了爬着过独木桥的环节, 让孩子们在爬的基础上加大了难度, 我先请一个小朋友爬过去, 让该幼儿树立起榜样, 在榜样的鼓舞下孩子们都产生了战胜困难的勇气。让幼儿在体验中学会克服困难、战胜困难。
挫折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正是在经历挫折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坚忍不拔的品质。只有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体验生活、经历挫折, 才能提高幼儿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二、在游戏活动中以适当方式给予鼓励, 增强幼儿自信心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赏识, 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 并加以肯定与赞赏。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 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 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 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 克服自卑、懦弱的心理, 树立自信心。在实际工作中, 我深深体会到对幼儿进行鼓励, 是促使孩子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 是促使孩子性格开朗、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 其所能达到的教育效果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如在幼儿喜爱的游戏“击鼓传花”中, 有的幼儿开始时不愿意在同伴面前表演, 我通过引导幼儿说出“接住花”的小朋友的优点, 并给予幼儿鼓励和赞赏, 慢慢地他们的胆子越来越大了, 表演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彩了。
在游戏中既让幼儿感受到被赞赏的快乐, 又培养了幼儿关注别人优点, 克服自身不足的良好品质。
三、在游戏中多为孩子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
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幼儿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 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 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认识。在群体中, 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 如观点不一致, 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 这样他必然要在不断的磨炼中学会如何与别的小朋友友好相处, 如何合作, 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而这种磨炼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耐挫折能力。另一方面, 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 也能够帮助幼儿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俗话说, “吃一堑, 长一智”。挫折, 能使人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学会分析和处理问题, 真正地“长大”。有一首歌唱得好, “不经历风雨, 怎能见彩虹”。其实“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有时也很无奈。从小到大, 孩子不可避免地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作为幼儿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引导他们学习如何正确对待挫折, 给予他们这方面的经验, 使幼儿学会抵抗挫折, 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全面发展。
浅谈幼儿耐挫能力的培养 篇7
一、寓挫折教育于日常教育活动之中
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幼儿常常遭受挫折,如:课堂小学的东西没学会;和小伙伴做游戏时落后了;和小朋友发生了摩擦等。教师要仔细观察、了解,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适时对幼儿实施挫折教育。实施挫折教育,可让幼儿从小事做起,如:幼儿看完图书后放回原处时,不小心撕坏了,就让他们学习修补等。当幼儿独立完成确实有困难时,教师应引导幼儿克服困难。如:幼儿不会系鞋带。为了让幼儿克服这个困难,我用饮料瓶、旧鞋带做成鞋面形状,让幼儿练习系鞋带,并附上儿歌:“两个好朋友,交叉握握手,一个好朋友,弯腰钻过洞,两手拉一拉,你变一个圈,我变一个圈,你从我圈中过,我从你圈中过,两手再拉拉,开出一个蝴蝶花。”幼儿在游戏中经过反复练习,很轻松地学会了系鞋带。幼儿在经历由不会到会的过程之后,不但锻炼了自理能力,而且提高了耐挫能力,从而激发了幼儿战胜困难的勇气。
二、教育幼儿敢于面对挫折
在挫折日益普遍的今天,人们认识到不能再让孩子活在“温室”里,应该让他们到生活中去碰壁,以培养他们的耐挫能力。在这一点上,一些发达国家已走在我们的前面。日本很早就开始对孩子进行耐挫教育,如:定期向学生供应由清汤萝卜,粟粒煮成的“饥馑午餐”。学校还规定穿短衣日和长衣日,这一天,不论气温多高或多低,全校学生一律要按规定穿衣……在韩国,家长同样也重视从小锻炼孩子的意志。他们给孩子穿上羽绒服,让其在冰窟窿里呆上一阵再出来,让孩子懂得寒冷的滋味。可是在我们国家,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首先想到的是自己怎样替孩子解决。这表面上是在帮助孩子,实际上却剥夺了孩子在实践中获得宝贵经验的良好机会。
培养幼儿的耐挫能力首先要破除幼儿的依赖心理,要让幼儿在各种学习中亲自感受困难,并为克服困难作出努力,只有让幼儿在克服困难中感受挫折、认识挫折,才能培养出他们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能力。
三、利用情境培养幼儿对挫折的承受能力
为了提高幼儿承受挫折能力,教师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个性特点设置难度不等的情境,让幼儿逐渐经受磨练。如:晨间活动,我让幼儿学拍球,但每次主动练习的总是那几个会拍的小朋友,其他孩子因为不会拍便放弃练习。怎样让孩子克服这个困难呢?我思索再三,决定让幼儿看我拍球,他们帮我数数。我一会左手拍,一会右手拍,一会双手交替拍,幼儿看得眼花缭乱,个个都很兴奋,见时机已成熟,我便问幼儿:“想和老师拍得一样好吗?”幼儿齐声说:“想。”于是,我把幼儿分成三组练习拍球,拍得好的在一组,能拍几个的在一组,完全不会拍的在一组,我重点指导完全不会拍的一组。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幼儿有了拍球的愿望。这时再告诉幼儿:遇到困难,我们通过努力是可以克服的。这样幼儿逐渐形成了奋发向上,努力克服困难的进取心理。
四、利用榜样的力量,增强幼儿战胜挫折的信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幼儿往往把某种具体的人物形象作为自己模仿的对象,在具体榜样形象的感染下,一句“你真行”就变成孩子的“我真行”。如:体育比赛“障碍跑”中,要经过“铁丝网”“壕沟”“独木桥”,在过很窄的“独木桥”时,李经纬小朋友掉下来后,前额撞在地上,起了一个包,他不想再前进,这时我鼓励他说:“别灰心,你一定行。”并让其他幼儿为他助威,在我和同学们的“李经伟,你真棒”的鼓励中,他终于走过了“独木桥”,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后面有的幼儿也不敢过独木桥,我对其说:“你会像李经伟一样勇敢的。”这句话就像一句咒语,孩子听完后都勇敢地走上了独木桥。在榜样的影响下,幼儿树立了信心,迎着困难上,他们在一次次战胜困难后,就增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
作为家长和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动为幼儿做出榜样,因为在孩子的眼里,父母和老师的形象是非常高大的,是无所不能的。因此,教师和家长在遇到困难时,一定要用积极的态度去解决困难,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幼儿,以此教育幼儿在遇到挫折时要敢于去面对,从而使幼儿养成积极向上,遇到困难不退缩,努力克服困难的正确态度。
【培养幼儿的耐挫能力】推荐阅读:
培养学生的耐挫力06-07
耐挫能力的培养07-04
幼儿能力培养10-25
培养幼儿创新能力10-17
幼儿合作能力培养06-11
培养幼儿的能力07-09
幼儿交往能力培养11-10
幼儿语言能力培养论文08-29
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10-16
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培养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