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耐挫力

2024-06-07

培养学生的耐挫力(精选10篇)

培养学生的耐挫力 篇1

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轨道,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水平、心理素质, 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而加强初中学生的心理教育, 特别是耐挫力的培养尤为重要。那么,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引导他们战胜挫折, 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众所周知, 美国第32届总统罗斯福, 正当他如一颗新星在美国政界崭露头角时, 一个突然的不幸袭击了他, 小儿麻痹症使他双腿瘫痪, 然而雄心勃勃的他并没有丧失信心, 而是以顽强的毅力战胜病魔, 在美国面临历史上规模空前的1929-1933年经济危机之时就职上台, 大刀阔斧地实行新政, 使美国迅速摆脱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 继而罗斯福又坐在轮椅上指挥千军万马与盟军共同打败了德意日法西斯集团。

罗斯福身上所体现的, 是一种极强的耐挫力, 一种强健的心理品质, 这种能力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又是个人良好发展的需要。在竞争社会, 即使有强健的体魄、渊博的知识, 但缺乏一定的耐挫力, 那也将会被竞争社会淘汰。当前中学生, 生长在顺境中, 缺少的就是这种心理能力。1993年中日两国联合举行小学生夏令营活动, 两国孩子在草原上较量, 结果集中体现了他们在意志品质、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极大差距。一味地为孩子提供富足的物质生活条件, 并不能保证他们成为有用之才, 21世纪, 是高科技、强竞争的世纪, 将成为21世纪主力军的今日中学生, 必须拥有强健的心理品质。因此, 怎样培养中学生的耐挫力, 已成为我们中国人民共同关心的话题。耐挫力, 又称抗挫力, 指个人在遭到挫折时免于心理失常的能力。古今中外, 历史上有许多如罗斯福般坚强意志之人, 巧妙合理地利用历史教育学生, 培养品质, 可以使历史教学成为培养中学生耐挫力的有效途径和手段。我认为在历史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贯穿耐挫力教育。

一、结合历史学科特点, 教育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历史教学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历史规律, 又要了解历史事实。第一, 在历史规律中渗透挫折认识。世界各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社会形态的变化, 社会制度的更替, 每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 期间都充满竞争与战争, 充满挫折。一个国家的发展就是一部克服挫折的奋斗史。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这些历史规律的同时, 应渗透挫折教育, 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 克服挫折, 使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在生活中不可能一帆风顺、畅通无阻, 不可能没有失败、没有挫折, 应该正视前进途中的每一次挫折, 克服每一个困难。第二, 结合历史事实教学, 让学生正确认识挫折。例如, 在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课时, 就可以仔细分析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红军在前进的道路上, 一开始就有国民党设下的四道封锁线, 紧接着又有一系列的艰难险阻和几十万敌人的围追堵截, 从四渡赤水到巧渡金沙江, 从强渡大渡河到飞夺泸定桥, 再到翻越冰封雪盖的夹金山———终于在克服了一道道关卡之后, 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粉碎了蒋介石企图扼杀革命的阴谋。

教师在讲述这些历史史实的过程中, 诱导学生联系实际, 要求学生树立远大理想, 懂得人生真谛, 并认识到:理想是美好的, 但实现理想是非常艰巨的, 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和代价。受挫折志不泯, 处逆境气不馁, 从挫折中悟出道理, 吸取力量, 激发动机, 明确目标。

二、利用古今中外典范人物, 教育学生防范和克服心理挫折

古今中外, 历史上意志品质坚强的人很多, 从名人的生活经验中吸取力量, 这可以成为历史教学中耐挫力教育最重要的手段。

在学生遇到挫折时, 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去看一看战国时期齐国的军事家孙膑, 他在遭学友庞涓嫉妒并施计处以割去膝盖的膑刑之后, 益发研读兵法, 用“围魏救赵”“减灶诱敌”大败魏国, 大败庞涓。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少年时父母惨遭杀害, 自己也被戴上枷锁。逃出敌营后, 苦心经营, 由于心有大志, 经过十年的努力, 最后统一蒙古草原, 被尊为“可汗”。

我在杭州桐庐山水旅游节上, 看过“高空表演王子”阿迪力的表演。表演在富春江江面上进行, 钢丝绳横贯在1000多米的江面上, 风很大, 钢丝绳一直在摇晃, 但阿迪力还是起步走了, 很慢。意外的事发生了:江面上的一只游艇突然撞了一根固定钢丝绳的拉线, 钢丝绳剧烈地摆动起来, 数万观众都屏住了呼吸, 阿迪力也停止了动作, 站在钢丝绳上丝毫不动。三四分钟后, 钢丝绳减缓了晃动, 他又起步了, 观众中爆发出阵阵掌声。表演结束后, 阿迪力对媒体说:“如果把这样高难度的技艺浓缩为一句话就是‘看目标, 别看脚下’。”当你只看到眼前的困难时, 自然会有挫折感, 而你看到其实你正在一步步向着目标迈进时, 是不是烦躁就会一扫而光呢?

再如贝多芬、保尔柯察金、屈原等等, 教师可以通过这些不屈不挠的生动事例, 使学生学到知识, 受到教育, 启迪思想, 并触景生情, 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拨动着学生的心弦, 从而引起他们心灵深处的震撼, 使学生真正理解“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含义, 知道应该勇敢面对挫折。

三、利用教学中的实践活动, 培养学生的耐挫力

在实践中遇到挫折, 克服挫折, 这也是培养学生耐挫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可以结合历史遗址, 让学生实地考察, 如余姚的河姆渡遗址、金华的侍王府、各地的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 还可以让学生绘制历史地图, 如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图表等。

在实践操作中, 学生不可能一蹴而就, 教师应要求学生冷静分析遇到的挫折, 克服困难, 朝着既定目标前进。抗挫能力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的, 但起主要作用的是学习和生活中积累的经验, 一个在学习中受过较多锻炼的学生其抗挫能力就强。因此, 在可能的情况下, 不妨有意识地创设适度的挫折情境, 让学生独立活动, 依靠自己去克服困难的机会, 如故意出道具有一定难度、经过努力又能解答的题目, 使学生在挫折———成功的转折中, 看到自己潜在的力量, 而从增强学好历史的信心和勇气。

耐挫力, 作为一种精神, 一种习惯, 一种意志品质, 它的形成决非一日之功, 关键是要渗透在平时的学习、生活、锻炼之中, 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教育, 犹如涓涓细流, 终成大海。

培养学生的耐挫力 篇2

年级________

性别________

1、您是否是独生子女

A、是 B、不是

2、您来自

A、城镇 B、农村

3、您认为自己的生活遇到的挫折通常来源于哪些方面呢?

A、家庭 B、学业 C、情感 D、同学 E、就业 F、其他____

4、您觉得自己耐挫能力强吗?

A、很强 B、较强 C、一般 D、较弱 E、很弱

5、当您努力学习一门课程,但是成绩没有达到你的预期时,你会?

A、依旧很有信心可以学好这门课程

B、继续努力学习这门课程,但是对自己的能力开始有一点怀疑

C、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学好这门课程,并想要放弃

6、您觉得父母对您的期望大吗?

A、大 B、还好 C、没有期望

7、当告白对象拒绝了你时,你会怎么办?

A、自尊心受到极大打击,不敢再向别人告白

B、开始有些郁闷,过一段时间就可以释怀

C、冷静分析自己的原因,8、您认为自己和宿舍同学相处的情况怎么样?

A、非常好,和每个舍友都相处得很愉快

B、还行,都说的上话,有一两个特别交心的C、不太好,没有什么共同语言

9、当和同学发生争执后,你会怎么办?

A、和他/她交往时与往常一样没有什么变化

B、表面上与他/她来往很好,但内心仍有芥蒂

C、再也不想和他/她有交往

10、您觉得就业问题对您产生的负担重吗?

A、负担很重 B、有一定负担 C、没有负担

11、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您的态度是?

A、没有目标,感到十分迷茫

B、想要努力奋斗,但是有点力不从心

C、目标明确,并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着

12、当您遇到挫折时,您会怎么办?

A、寻求家长、老师或者朋友的帮助

B、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

C、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比如运动、看电影、打游戏等)

D、什么也不做,顺其自然

13、您觉得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耐挫力辅导吗?

你有足够的耐挫力吗? 篇3

1、假如你是写真的摄影师,你最注重于拍摄模特的什么部位?

五官-2身材-3

2、你会把每天的心情和经历分享在微博上吗?

不是-3是的-4

3、你和恋人外出旅游,你会选择下面哪个地方呢?

都市-4遗迹-6海边-5

4、你对自己的文笔还是有一定自信的吗?

不是-6是的-5

5、你地烹饪十分感兴趣吗?

不是-6是的-7

6、你对雷人重口味的故事十分感兴趣吗?

不是-8是的-7

7、假如你所住的城市遇上了生化危机,你该怎么办?

干脆变成丧尸算了-8

躲在屋子里不出去-9

死命逃离这个城市-10

8、下面哪个场合对你而言比较尴尬?

上台时不小心跌倒-9在重要的聚会上迟到-10

9、下面两个故事,你更喜欢哪个呢?

超人-10海的女儿-B

10、想象自己把一块石头扔到湖中,你觉得接下来会怎样呢?

咚的一声后就安静了-A

泛起微微的涟漪-C

溅起很高的水花-D

测试结果

A、四大皆空者

你是一个很有思想内涵的人,困难面前你总是能够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开导自己,把困难当做一种成长经历,人生的一种过程。你笃信“船到桥头自然直”,不论什么困难都能找到解决方法,只要保持好的心态静观其变,一切困难都会渐渐烟消云散。

B、悲观暗示者

你是一个外表强硬的人,但是因为自我塑造出的坚强形象,你会承受更多压力,因此你的内心也比别人更为脆弱。一旦面临困难,你表面上还能维持镇定,但是内心却惊慌不已,会一直往悲观的地方去想。不过你的奋斗精神会让你选择迎头痛击,一搏成败。

C、两手准备者

你是一个十分有长远眼光的人,深谋远虑的你随时处于警觉状态,不论什么事情都能考虑到方方面面,做好两手准备,以备面临失败的局面。一旦困难降临,早就做好了心理准备的你会十分淡定,按照之前已經规划好的想法一一解决。

D、惊慌失措者

你的心理素质还有待加强,安于现状的你平常只顾着享受安乐的当前,而忽视了困难也会有来临的那天,突发状况来临时,会马上傻住,脑袋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怎样反应,需要一阵子回神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动作。你的危机意识亟待加强噢。

浅谈小学生耐挫力的培养 篇4

一、创设和谐的教育氛围, 培养小学生的耐挫能力

创设和谐的教育氛围, 对培养小学生耐挫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现代的教师不再是“权威式的知识传授器”, 而是指导和帮助学生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的教育家。现代教师还应当在教育过程中充当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者和维护者, 应当细心观察并帮助学生满足心理上的正当需求, 发展他们的积极情感, 培养他们的良好个性。学生遇到挫折时, 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消极的情绪:愤怒、失望、自卑等。教师发现这种情绪, 应主动地帮助他们用不同的调控方法来矫正, 如陪他们一起听音乐, 打球……来排遣消极情绪。教师应主动关心受挫的小学生, 让他们敞开心扉倾诉失意、苦闷和委屈。在指导他们控制情绪、正确面对挫折时, 还要帮助他们分析导致挫折的原因, 克服内外障碍, 增强自信心, 培养乐观、坚强的心理素质。小学生在接受教师的情绪辅导过程中, 体验到了教师“良师益友”的形象, 体验到了教师的尊重、信赖、关心等积极情感, 会激发起他们情感共鸣, 促使他们消除不良的情绪, 并进一步向积极且良好的情绪转化。这样为学生受到挫折时找到心灵的释放点、安抚点, 逐步提高学生的耐挫能力。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小学生的抗挫能力

1. 用名人名言激励学生, 努力营造抗击挫折的氛围。

如:每天让学生在学习园地的一角写一句中外名人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经验之谈。

2. 利用榜样的力量进行挫折教育。

对于具有模仿天性的小学生来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往往把某些具体的人物形象作为自己的模仿对象。在具体的榜样形象的感召下, 学生能加深对挫折的认识, 激起内在的上进热情, 进而转化为战胜挫折的信心、勇气和动力。

学生的“耐挫教育”可效仿的榜样, 大体可分三类:一是以全国著名的同龄人英雄为榜样, 如边荣唐, 用七岁的稚嫩双肩支撑着一个残破家庭;成洁, 失去双臂却谱写了生活的新旋律。二是以中外著名人物战胜挫折的范例为榜样, 如因遭受失学挫折而奋发成才的爱迪生、法拉第、哥白尼等, 身处困境但决然自强的达尔文、牛顿等, 战胜病残而卓有成就的海伦·凯勒、贝多芬、张海迪等。三是以身边战胜挫折的普通人为榜样。教师要善于注意发现学校、班级中的这种榜样, 并及时选择时机对学生进行教育。由于这样的例子发生在学生身边, 因而感到真实可信。实践证明, 当学生能自觉地用这类英雄模范人物作为衡量自己的尺度时, 其挫折就会成为新的努力的起点和新的成功的台阶了。

3. 多学科齐抓共管。

通过各科教学来培养小学生的耐挫能力。在各科教学中, 教师充分利用学科课程本身所蕴涵的心理辅导资源来教育学生, 学会正确看待挫折。如在思想品德课中教育学生要有远大的志向和明确的目标, 对自己所做的事要有信心, 要勇敢坚毅, 遇到挫折不灰心、不气馁。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安排挫折练习, 创设挫折情境, 结合学生的实际, 开展各种形式的挫折磨炼。在每次班干部投票选举之前, 总要先开展“假如我落选”“如果别人不投我的票”的讨论, 以作好落选的准备。指导他们采取适当的情绪控制行为, 帮助他们掌握一些受挫后应采取的积极行为技能。

三、强化挫折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承挫能力

1.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 教师努力创设艰苦磨炼和提高挫折耐力的条件, 对学生实施耐挫教育。

如在班队活动课上开展“敞心扉, 树信心, 成功向你招手”活动, 通过对学生心理问题的解疑、推导, 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由同学与老师组成咨询团, 接受同学提问, 并提出克服困难的建议和方法。班级有计划地开展行为训练, 学习磨炼, 登山野炊、军训、社会劳动实践等, 让学生从温室中走出来, 敢于承担责任, 自我锤炼, 以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自理能力, 做好向逆境、挫折挑战的各种准备。

2. 设立心理辅导室。

通过心理咨询活动, 不仅可为遭受挫折的学生提供了心理宣泄的场所, 而且对他们如何正确地认识挫折和应付挫折, 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3. 注重家校联系, 形成教育合力。

针对现在家庭对孩子过分溺爱的情况, 经常与家长联系, 开展一些集体活动。如组织学生开展“家务小能手”的主题活动, 请家长配合。清晨起来, 帮父母煮早饭, 扫院子, 洗自己的衣服;下午随父母下田劳动;晚上回家后帮父母收衣服、喂鸡, 准备晚饭。通过学生的苦、难、累的感觉体会, 让他们“吃吃苦”, 长长耐挫能力。家长们看着或成功或失败而归的孩子, 明白老师的用心, 也会有所触动, 开始有意识地在家中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通过这些实践操作活动, 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耐挫力 篇5

一、大学生的挫折心理及其产生原因

1.大学生的挫折心理

心理学界认为,挫折心理是指个体的意志行为受到无法克服的干扰或阻碍,预定目标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也就是俗话所说的“碰钉子”。它包含三层涵义。一是挫折情境,即干扰或阻碍意志行为的情境,如学生由于考试过于紧张没有正常发挥而高考落榜。二是挫折认知,即个体对挫折情境的认知、态度和评价,这是产生挫折和如何对待挫折的关键。挫折情境能否构成挫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个体对挫折情境的态度和评价,同一挫折情境由于个体的志向水平不同,感受挫折的程度也是有区别的。三是挫折行为,即伴随着挫折认知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如愤怒、焦虑和攻击等。当挫折情境、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同时存在时,便构成心理挫折。但是,有时只有挫折认知和挫折反应这两个因素,也可以构成心理挫折。如有的人总是怀疑周围的同学在议论自己,看不起自己而产生紧张、烦恼等情绪反应。

2.挫折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挫折的产生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它对人的影响与其说取决于挫折本身,还不如说取决于人对挫折的认知。挫折认知的存在使人产生挫折感受,而且挫折感受只有在特定的挫折情境下才会产生,挫折情境越严重,所引起的挫折感受也可能越强烈。然而,从挫折情境到挫折感受,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刺激--反应的过程,而要受到个体自身诸多因素制约,它包括人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和思想状态等,其核心部分是认知方式和挫折承受能力。

(1)外部原因

外部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如天灾地变、社会政治、经济、种族、宗教、道德及人情、习俗、习惯、偏见、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的弊端等都会令大学生产生挫折感。

(2)内部原因

内部因素主要包括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因素,这里重点探讨产生挫折的心理因素。生理因素主要指个体生理上的某些缺陷或疾病带来的限制,使个体不能胜任某些工作或进行某些活动,因而无法实现预定目标等。如口吃的人不能胜任教师工作,有心血管病的人不能在高原工作,这些都可能使人产生挫折。而心理因素所引起的挫折是相当复杂的,归结来由以下几个方面引起:

第一,面对社会,大学生产生的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大学生希望社会文明进步,希望社会能够为他们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和环境,希望社会纯洁高雅、和平安定,各方面都日臻完善。但现实的社会环境中存在许多不良因素,诸如贪污腐败、忌贤妒能、两极分化等都会造成大学生价值取向上的困惑或偏差,使他们面对人生路上的抉择而处于两难的境地,容易产生挫折感。

第二,面对社会转型,因缺少相应的心理准备而产生的恐慌。我国正处在一个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从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化的历史进程。大学生的思想受到很大冲击。他们审视自身、反思社会,面对变幻莫测的现实与透明度不高的人生前景,不仅会使他们形成价值观的混乱,而且还会造成情感上的苦恼。由于他们缺乏社会经验和锻炼,因而极有可能遇到挫折。此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大学生像商品一样被推向市场,原有的美丽光环被摘去了,他们必须和大多数普通人一样为自己的生存而拼搏。这些反差,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挫折感。

第三,孤独感与强烈的交往需要的矛盾。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尚未定型、感情丰富的时期,离开家庭来到大学校园这一特定环境,他们渴望交往、渴望友谊,普遍具有强烈的归属感,对学校、系、班级、寝室有着热切的依恋和期望,但同时又往往封闭自我、不敢与人进行深层次的交流,害怕受到伤害,正是“孤独者不愿孤独”。在这种矛盾的交迫下,他们容易在心理上产生压力,导致心理挫折的产生。

第四,充足的自由时间与贫乏的学习能力的矛盾。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生活,许多学生难以适应,尤其不能适应大学生活里“充足的自由时间”,由于缺乏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习惯,大学生容易产生茫然、空虚、压抑、紧张、无所适从感,导致心理挫折的产生。

第五,强烈的独立意识与依赖性的矛盾。在校大学生处于平均年龄在18—22岁之间,他们在生理上多已发育成熟,但其心理发展却与生理发育并不同步,远没有成熟,心理状态仍带有一定的幼稚性、依赖性和冲动性。同时,这个时期是人生由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处在人生转折时期的大学生一方面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且随着知识的逐渐丰富而走向成熟。另一方面,又因为一下子失去对父母和家庭的依赖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不适。这种生理成熟与心理的落差带来许多的心理失衡,很容易产生矛盾和挫折。

第六,强烈的性意识与无法正确处理异性关系的矛盾。大学生有了强烈的性生理和性心理的需要,然而由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制约,这种需要不得不延迟到毕业之后,通过婚姻的形式才能得以合法的满足。由此引起的挫折对大学生健康和发展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此外,还有的大学生错把友情、同情、好感当爱情,一旦明白,多数大学生会感受挫折。

第七,理想的“我”与现实的“我”的矛盾。许多大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将自己估计过高,往往把理想中的我当作现实中的我来进行评价。在主观上具有妄自尊大的盲目性,在客观上则具有看破红尘的偏激性。他们在自我实现的进程中,遇到与个人追求不相符的事情时,容易产生失败感和焦虑苦恼的情绪。

二、大学生耐挫力的培养

大学生耐挫心理素质培养的核心是对其受挫的认知能力和战胜挫折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必须着眼于“知”的武装与启迪,着眼于“情”的营造与塑造,着眼于“意”的磨炼与坚定,着眼于“行”的规范与养成。

1.培养的思路

(1)“知”的武装与启迪——出发点

第一,要正确对待失败。挫折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人们怎样认识和对待它,如果认识到挫折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就对挫折有了比较充分的心理准备;能面对挫折不灰心、不后退,敢于向挫折挑战;能把挫折作为前进的阶梯、成功的起点。应该认识到挫折具有两面性,挫折和磨难并不都是坏事,它促使人为了改变境况而奋斗,能磨练性格和意志,增强创造能力和智慧,使人对生活、对人生认识得更加深刻、更加成熟。

第二,正确对待自己。大学生通过受挫后的反思,对自己要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更重要的是要看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找准克服缺点,发扬优点的方法和途径,从能力素质,知识素质,身体素质等各方面去努力,使自己全面发展,提高受挫心理素质,以便少走弯路,顺利到达胜利的彼岸。

第三,正确对待集体和他人。当一个人遭受挫折时,出现意志消沉总是难免的,此时在集体中寻求支持,通过组织和老师的帮助,集体的温暖,朋友和同学的关心,重新找回信心和勇气。在借鉴别人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新的奋斗目标,并且付诸行动,遭受挫折的概率必将减少。

第四,正确对待客观矛盾。我们在解决矛盾的时候,不仅要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而且应兼顾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这样才能把握机遇,分清主客观条件,合理确定自己的近期目标和长远奋斗目标。

(2)“情”的营造和塑造——重要途径

“情”即情感、情操,在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过程中,要为大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环境,并让大学生在参与集体活动中陶冶情操,在生产劳动和实践中进行情感的合理调适,在克服和消除自卑心理的过程中端正自我。从平时点滴的成功,阶段性的成就中增强战胜困难与挫折的勇气。此外,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增强挫折的承受能力也是有积极作用的。

(3)“意”的磨炼和坚定——关键

意志是人们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克服困难做出自觉而顽强不懈努力的品质,是大学生克服困难达到目标的精神力量。意志体现在人的行为中,使自己的行为具有自觉性、坚定性和一贯性。为了培养大学生战胜挫折的坚强意志,我们必须强化包括受挫承受能力在内的各种意志品质的心理训练,以达到坚定战胜挫折的信念,一贯保持自信和乐观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并通过各种训练让大学生们系统掌握战胜挫折的方法和手段。

(4)“行”的规范和养成——根本归宿

大学生素质的培养,只有形成某种行为习惯时,才能达到其要求。因此,在品质培养过程中,行是落脚点。任何思想只有落实到行动中,才能体现其真正的意义和价值。这要求大学生们要有实现人生宏伟目标的蓝图和健康的体魄;有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迎接各种挑战和机遇的应变能力,有战胜各种困难与挫折的胆识和果敢行为。

2.具体的培养方法

大学生要战胜挫折,必须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掌握和运用行之有效的应对挫折的方法。

(1)自我暗示法

自我暗示是指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积极影响。当一个人遭遇挫折,受到打击时,要提醒自己:我要振作,我要成功,我一定能做到,我要下定成功的决心,失败就永远不会把我击跨。运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振作精神,增强信心。

(2)正确归纳法

归纳是指个体依照主观感受或经验对自己对他人行为及其结果发生的原因予以解释与推测的心理活动过程。归因是在个体体验、个体经验的指导下进行的,因此,结果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出现误差,甚至完全错误。大学生应从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况、他人反应几个方面进行恰当的自我成败归因。不同的归因倾向,会给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带来积极或消极的影响。正确归因能激发大学生前进的动力,增强战胜挫折的勇气和信心。

(3)目标调整法

挫折毁灭了自己原有目标,因此,受挫后就要重新寻找方向,调整期望值,重新确立更切合实际的新目标。目标法既能抑制和阻止不符合目标的心理和行动,又能引发和推动人们从事达到目标所必须的行动,从而战胜挫折。大学生当个体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受阻时,经分析追求的目标是现实的,就不要放弃,应战胜困难,实现目标。当采取某种行为达不到目标时,可以变换行为方式,通过其它途径和方法实现目标,或改变行为方向,就可能获得成功,达到目标。当行为主体由于自身条件或社会因素的限制,经多次努力达不到目标时,可调整目标或降低要求,改变行为方向,缓解心理上的冲突,增强勇气和信心。

(4)反向思维法

这是指换个角度,或从积极光明的角度去看问题。大学生遇到挫折时,应从积极方面去思考问题,努力从不利因素中找到有利因素,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从而调整受挫后的情绪。面对挫折时,要冷静分析,应从自然、社会、个体等方面找出受挫原因,采取补救措施。学会用自我宽慰去平衡自己的心理,能容忍挫折,情绪乐观,奋发向上,去争取成功。

(5)合理宣泄法

大学生受挫后,会产生压抑、焦虑、愤怒和不安等消极情绪,如不妥善化解,会对社会和学生个体带来不良后果。因此,应采取合乎社会规范的方式,选择适宜的场合和形式宣泄受挫后的情绪,从而恢复理智感和心理平衡。宣泄的方式有:倾诉、哭喊、运动、转移等。不论采取何种方式,都要遵循不损害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合乎社会规范,不激化矛盾为原则。

(6)社会求助法

大学生遭受挫折时,应积极寻求社会支持。心理咨询对受挫的大学生来说,是寻求社会支持的有效方式。心理咨询是一种以面谈形式解决心理障碍的科学方法。对受挫学生来说,就是帮助自己克服消极、悲观情绪,解除心理困惑,减轻心理压力,达到心理平衡。

帮助大学生适应挫折的重点是帮助大学生树立一种自信乐观的人生观。既然生活中挫折无处不在,逆境无时不有,当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挫折时,就要敢于正视现实,不逃避,不畏惧,认真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要学会自我宽慰,心怀坦荡,情绪乐观,做到失败不失志;面对挫折更加坚定信心、乐观向上、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最终战胜挫折争取成功。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耐挫能力 篇6

对这部分对象,作为教育工作者, 要有长远的、前瞻性的教育理念。家长和教师要有意识为孩子设置逆境,让他们能经受挫折考验。挫折固然是一种消极情绪,但只要处置适当,就可以增强学生的进取心、锻炼孩子的意志力。在教育实践中,加强对学生的挫折教育, 可以达到增强个体情绪反应、增强个体容忍能力、提高个体认知水平的目的。那么作为班主任该如何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笔者结合平时的工作实际,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正确的抗 挫意识

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挫折意识,首先班主任要有正确的挫折意识,要重视学生耐挫能力的培养。一个人的意志力、生存能力是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现实生活的考验,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出来的。班主任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要“三思而后行”,不急躁,理性分析, 从而采取最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抗挫榜样。

二、指明奋斗的方向

一个学生,如果心中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就好比航行的船儿失去了方向,在人生的大海中漫无目的地随波逐流。如果班主任能够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目标,并知道向着目标不断努力,必将会促使他们不畏困难、积极进取。为此,班主任要利用晨会、班队等主阵地,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我的理想”“二十年后的我”等活动,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理想,让奋斗目标传递给他们正能量, 给他们抗挫的动力。理想固然美好,但通往理想的途中可能充满了困难与险恶,必须百折不挠,不抛弃、不放弃。让学生们懂得:一定程度的挫折,只要能正确对待,就会促进智慧和人格的成长。挫折是有利于人成长的,战胜一个挫折,就向理想靠近了一步,培养了战胜困难的勇气,磨炼了顽强拼搏的性格。

三、打造坚忍不拔的意志

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前进的基石, 是胜利的保障,表现在百折不挠的毅力、坚忍不拔的品格和顽强不懈的恒心等方面。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每一个进步、每一项学习都是克服困难、挑战自我的 过程。班主任要有一双“慧眼”,善于观察,捕捉各种契机,恰到好处地开展训练。如在学校和班队的各种活动中, 设置情境,举办“风雨之后见彩虹”“我们是智慧而勇敢的00后”等主题班会等,从各方面打造战胜挫折的意志,让孩子学会坚强面对困难。

四、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

班主任要加强对学生进行人际关系教育,讲授人际关系的准则,使学生在理解、关心、帮助、保护他人的过程中,掌握宽容、包容、互助的道德观念, 优化自己的人际圈,在和谐、融洽的人际气氛中健康成长。根据“逆境出人才, 磨难早成长”的规律,班主任可以积极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可以有意识地为少年儿童设置障碍、创设情境, 让他们与生活在不同境况里的人共处, 培养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以增强其心理上对挫折的承受力。

五、巧用科学的心理学方法

学生遇到挫折以后,家长和老师既不能“冲锋在前”,为孩子挡住所有风雨,也不能横加指责,打击其自信。班主任应该指导孩子学会运用一些简单的心理学方法,如自我激励法、情绪转移法、抑郁发泄法等。①自我激励法。面对挫折,用理想及逆境成长的名人名言来鼓励自己,特别是以身边的人和事做榜样,拿出勇气与挫折斗争。②注意力转移法。若学生受到挫折,情绪低落, 可以多参加一些体育锻炼或文艺活动, 消耗体力,转移心中郁结之气。③发泄法。遭受挫折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借助心理诊疗室发泄自己的不快, 向心理老师、关系亲近的同学或家人诉求,可以大哭一场或怒吼一声,以调整心态、平息心境。④目标替补法。当心目中的目标“遥不可及”时,要学会及时调整方向,退而求其次,以低一层次的目标来补偿代替。⑤阳性评价法。及时发现自己抗挫能力的进步,战胜了小的挫折也是胜利,要学会给自己鼓劲, 但同时也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不必事事苛求完美。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耐挫能力 篇7

一、认识自我, 重树信心

运动能力与体育活动是紧密联系的, 一方面, 学生的运动能力总是在体育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并在体育活动得到表现;另一方面进行体育活动又必须有一定的运动能力作为条件和保证。例如:李伟同学的身体素质很好, 可是, 在每次体育测试中成绩都很差, 这样反常的情况引起我的注意。了解到李伟同学的其他任课成绩差, 平时不受老师的同学的重视, 形成了自卑心理, 比较沉默。这种自卑心理的影响带到了体育课上, 测试中总是无法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在一次铅球测验前, 我耐心纠正了李伟同学的动作, 鼓励他掷出好成绩, 李伟同学出人意料地掷出全班最好成绩。测试结束后, 我当着全班同学表扬他, 鼓励他保持这种良好的势头, 在以后的测试中取得同样优异的成绩。

二、控制自我, 实现确定目标

心理的自我控制是人适应生存的基本条件, 这种控制包含迫使自己去实现自我所确定的目标, 也包括对自己的情感、行为、动作、语言等控制能力。意志力是进行自我控制的必备条件, 体育运动中形体锻炼和意念锻炼是同步进行的, 如在寒风凛例的冬日, 顶着严寒去跑800米, 在800米跑过程中要克服途中所出现的生理“极点”现象, 当气喘不过来, 腿酸痛得迈不开时, 仍需奋发坚持跑完全程, 所有这些都需要去克制生理的本能欲望, 以实现预期目标。体育活动总是伴随着激烈的竞争和对抗, 但这种对抗是按体育运动的特定规则进行的, 每个人都要必须无条件地服从裁判, 这需要有极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去控制住自已的情绪和行为, 使比赛顺利地进行下去, 由此, 锻炼了控制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

三、发展自我, 定位角色

学生由被动性自我调控向主动性自我调控发展, 由自我调控向自我教育发展, 在发展自我的过程中遇到困难、经受挫折是正常的, 是不可避免的。为了使自己的情绪恢复平衡, 减轻或解除由于受挫折而带来的精神上的痛苦、烦恼和不安, 自尊心免遭伤害, 会自觉不自觉地采取一些使自己比较容易接受的方法和策略, 来缓解或解决处理当前的矛盾, 对付和适应面临的困境, 他们的心理活动中已具备有意识地摆脱挫折造成的心理压力, 建立较好的挫折造成的心理压力, 建立较好的挫折防卫机制。要进行自我激励, 必须首先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 即保证每天或每周进行体育活动的时间, 确定相对稳定的运动项目, 确立自己的角色定位, 兴趣健身和技能健身并举, 在竞争性活动中, 强项争胜, 弱项参与, 寻找快乐, 创造快乐。其次, 通过自我和他人评判, 用已有的成效来进一步增加动力, 激励自己更加努力, 在挫折中求发展, 发展中有挫折, 正确认识发展—挫折—再发展—再挫折的规律, 来断提高挫折承受力。

培养学生的耐挫力 篇8

一、职业学校学生挫折感的成因

心理学研究表明:挫折是指一个人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活动受到无法克服的阻碍或中断时, 感受到的情绪体验或情绪反应。职校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 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 他们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 会因为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否定自己, 表现为较低的耐挫力水平。

挫折产生的原因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 通过调适、塑造主体的自信心、意志力和性格等心理因素, 会提高主体的耐挫力。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方面职业学校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 大部分是没有考上高中落榜的失意者, 他们除具有独生子女情感脆弱、意志薄弱、自我中心、依赖心理严重的特点外还具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 他们怀有不同的心态跨入职业学校的大门, 直接面对社会舆论及就业的压力, 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着自卑、厌学、早恋、缺乏自信心和成就感等心理问题。

另一方面与人格发展有关。有少数学生或是来自单亲家庭, 或是父母长期疏于管教, 或是原来学校的问题学生, 因此存在着各种人格障碍, 他们经常自我封闭, 自卑, 看问题的方式往往很偏激, 对别人总是抱着敌对的态度, 经常抱怨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因此, 在职业学校学生开展心理耐挫力的研究, 具有深远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二、职业学校学生心理耐挫力的培养对策

1.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一条主要途径, 使学生在主课堂上没有任何偏见和误区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与心理教师建立良好沟通, 提高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主动性。同时, 要拓展教学方式方法, 把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心理教育活动相结合。如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开展各种心理训练活动, 如通过游戏、演讲、角色扮演、团体讨论等形式, 进行自信心训练、人际交往训练、情绪自我调控训练等。通过活动, 将生活中典型的情境引入课堂, 使学生在这里能够重新审视自我、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为更好地发展自我奠定基础。

2. 从学生入学到就业进行全程指导,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指导的有机结合。

调查表明, 有不少学生对专业的选择是相当盲目的、被动的, 它是造成学生厌学、抑郁及不适应等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他们渴望获得就业指导。就业指导课能帮助学生认识社会、熟悉市场, 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适应性、职业性格、职业能力等, 了解企业需要的人才类型, 使学生确定切合实际的自我期望值和奋斗目标, 把个人需要同社会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 准确把握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

3. 组建学生心理健康社团。

学生社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 通过和团委合作, 在学生中开设系列专题知识讲座、参与学校“体育节”、“文化节”、“艺术节”、“技能节”四大专题校园文化活动、组建社团等多种方式, 使学生的组织能力、适应能力、交际能力和意志品质得到发展, 形成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其中, 通过吸纳部分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组建心理健康社团, 并在每个班级设1名心理委员, 通过朋辈效应, 可以发挥学生自身的角色优势和主观能动性, 积极开展心理卫生宣传,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4. 团体辅导与心理训练。

对那些有相近问题的同学集中起来, 利用团体成员之间心理相近的优势, 互诉烦恼, 共商对策, 减轻心理负担, 并设置有针对性的训练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 助人自助。

5. 建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预防工作机制。

通过提供适时的介入干预和援助, 避免或减少个别学生中出现自伤或伤及他人事件发生, 做到心理困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 避免或减少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通过进行心理危机教育, 加强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 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情绪鼓励能力, 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通过心理咨询等支持性干预, 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把握现状, 重新认识危机事件, 尽快恢复心理平衡, 顺利度过危机, 并学会正确的应付危机的策略与方法。

6. 加强对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延伸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

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受家庭环境和家长教育方式的影响极大, 很多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 至于孩子的心理品质、困惑、烦恼等却很少关心或不知如何去关心, 要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和引导, 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和专题讲座等形式, 建立学校、家庭心理健康工作网络, 解答家庭教育中所产生的各种问题, 引导家长转变观念, 创造和谐的家庭气氛,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以此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通过学校采取有效措施, 标本兼治, 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提高耐挫力水平, 以健康的心态和过硬的综合素质走向社会。

摘要:本文结合工作实践, 探索职业学校学生挫折感的成因及心理耐挫力的培养对策, 帮助学生提高心理耐挫力, 全面培养自我良好的心理素质。

培养学生的耐挫力 篇9

一、中职学生受挫心理形成的主要原因

如今的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家里人对他们都是宠爱有加、关心备至, 导致他们各个都是“小皇帝”。这些人几乎都是在温室里长大的, 从来没有独自经历任何风雨, 因此对挫败的承受能力比较差, 但是他们却又自以为是, 常常把“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挂在嘴边, 但是很多时间却是“事与愿违”。因此, 这些人一旦遇到挫折, 他们平时嘴上的“雄心壮志”就会发生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而变成了“意志消沉”, 几乎不可能接受这样的生活挑战。导致中职学生受挫心理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不仅有学生本人, 而且还有家庭、社会等因素。归纳起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由于娇宠养成了“臭蛋”的性格。

现在的中职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有较大的比例, 独生子女在家中的地位更是不容忽视的, 家长对他们的娇宠有余, 但是往往缺乏一定的管教, 很少让孩子参与一些体力活动, 导致他们逐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单从体质上来看是外强中干型的, 但是离开了家长的呵护之后就很难独自适应周围的环境, 最终产生了“蛋壳效应”。

2. 长期处在顺境中往往缺少斗志。

达尔文曾经说过:“圆满的人生常常会造成弱智。”中职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到中职院校往往处于衣食无忧、一帆风顺的状态, 而且家长甚至学校只把美好的东西讲授给学生, 即所谓的正面教育, 导致他们根本不知道社会上还存在不顺心的事情, 对挫败感缺乏一定的预知感, 甚至不知道困难是怎么发生的, 该如何去解决。一旦真的遇到挫败之后, 将会措手不及, 缺乏一定的斗志, 而只会自责、埋怨、自畏。

3. 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心理失衡。

很多教育工作者, 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强调通过表扬的手段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虽然表面上来看“称赞”、“鼓励”属于一种奖励机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是过度地使用反而会得到反作用, 致使学生出现高傲自大、目空一切的现象, 对别的同学来说反而看不起人家。这些人一旦遇到挫折将会导致他们心理失衡, 从而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兴趣。

4. 心理、生理上存在问题。

由于心理和生理上的问题, 导致很多需要都不能得到满足。随着时代的发展, 人们的内心的成就感和独立感逐渐增加, 但是中职学生的个性发展还并未成熟、稳定, 心理的发展还不够完善, 缺乏一定的耐挫力。这些人一旦“交往”、“自尊”、“自我实现”等比较高层次的东西得不到满足, 那么就会产生各种心理挫败。

二、对中职学生的耐挫力进行培养

1. 通过榜样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耐挫力。

俗话说得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青少年通常会把某些人物作为自己的榜样来模仿、崇拜。在榜样的影响下, 能够更好地加深中职学生对挫败感的认识, 从而激起了他们的上进情绪。例如:当教师在课堂上讲授“半截人”彭水林这个模范人物时, 因为彭水林依靠自己的手臂顽强地生存着, 他积极的心态和顽强的耐挫力深深地打动和感染了学生, 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不同的人由于文化差异、生存环境的不同导致他们的耐挫力存在较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与中职学校的教学密切相关。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可以在课堂、活动课、班会或讲座上通过讲述一些逆境成才者的故事来对学生进行耐挫力教育, 使他们明白凡成大器者都需要经历挫折的磨炼。

2. 通过活动和体育锻炼来培养学生耐挫力。

中职学生由于平常的劳动力太少, 导致他们缺乏一定的劳动意识, 即便是来自于农村的学生也不例外。在平常的活动或体育锻炼过程中, 他们过多地关注自己的需要, 而忽视了其他人的存在, 完全以自我为中心, 逐渐形成了一种自私、依赖的心理, 这对于人际关系的形成是不利的。在进行班级管理时, 教师要有意识地增加中职学生的活动和体育锻炼, 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服务意识等。

3. 学校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作为学校要采取措施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并设置相应的心理咨询信箱、心理辅导室、心理咨询热线电话等, 同时还要对中职学生的家庭环境、个人特征以及成长的历史等进行充分的了解, 并对这些人建立心理档案, 以便日后对他们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心理咨询可以让学生摆脱内心的受挫心理, 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内心的挫折和磨难, 从困难中看到希望, 通过总结经验来应对日后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挫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如今的世界是竞争的世界, 要求学生必须具有更高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感, 以及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适应能力来抵抗受挫心理。除此之外, 中职教师还要通过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耐挫力, 通过战胜挫折来促进自己成长。

参考文献

[1]高惠华.中职学生受挫心理主要表现及耐挫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 2008, 4 (17) :217-218.

[2]何炼彬.挫而不折, 败之勿馁—浅谈中职学生耐挫折能力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 (教学研究) , 2013, 12 (22) :38-39.

如何培养幼儿的挫折意识与耐挫力 篇10

关键词:挫折,挫折意识,耐挫力,方法

为了让儿童长大后能经受委屈、经历风雨, 从孩子一出生起, 父母就不要替他们“扛”他们遇到的困难, 要教孩子勇敢面对困难, 并要在常态下利用困难来达到磨炼儿童的目的。

一、挫折概述

挫折就是俗话说的“碰钉子”, 专指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时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遭遇挫折是每个人一生必经的坎。当挫折来临的时候, 我们没有选择, 只能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 并做自我调整。为了摆脱挫折, 有的儿童会去为实现目标而做出更大的付出和努力。因而挫折有时是一种内驱力, 它能推动儿童为实现目标而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和精力。

其实人的心理活动虽然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但这种反应绝不是机械的、被动的。遇到挫折要积极应对、敢于适应。不同年龄的人会有不同的挫折经验, 也有不同的表现。

二、挫折的有益作用

如果把成功比作大厦, 那么顽强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就是撑起成功的柱石。巴尔扎克说:“挫折和不幸, 是天才的晋身之阶, 信徒的洗礼之水, 能人的无价之宝, 弱者的无底深渊。”

儿童受点挫折, 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 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 培养他们的自理自立能力、耐挫力、承受力, 也可以让家长正确看待挫折的教育价值, 并在生活中培养儿童挫折意识, 把挫折看成是磨炼儿童意志、毅力和提高儿童适应能力的好方法。

儿童耐受挫折, 能激发他们情绪反应的力量, 提升他们的认知反思水平, 增强他们的容忍和承受的极限。所谓“吃一堑, 长一智”, 就是这个道理。

教会儿童面对挫折, 不要因受点挫折就影响自己的成就动机, 减弱自控能力, 甚至行为偏激, 导致应激状态的发生, 或者降低自己的创造性, 有损自己的身心健康。而要善于化压力为动力, 在挫折和失败面前不低头、不妥协、不放弃, 更不要当逃兵, 要勇敢面对, 继续追寻解决困难的方法, 经受住大考验。不经风雨怎么会见彩虹呢?

三、掌握应对挫折的方法

中国古代学者孟子曾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可见, 一定数量和一定强度的挫折能使儿童增加知识才干, 培养其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提高其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

(1) 树立家长育儿挫折意识。当儿童感到困难、面对挫折时, 提醒儿童保持自信和乐观的态度, 遇事冷静, 知道挫折和教训才能使一个人变得聪明和成熟, 只有在失败中找到原因, 才能最终造就成功。家长应聆听儿童遇挫的心声, 并强调任何人不可避免会遭遇挫折, 要勇敢去面对它。

(2) 给予儿童心理补偿。家长和老师应及时调整儿童原有目标, 教育内容把握有度。不论是生活中的挫折、学习挫折、人际交流挫折, 还是需要动机来满足的挫折或者自然环境引起的挫折等, 都要帮儿童一一分析并认识。哪怕是原先的预定目标受挫, 也要积极寻找别的途径达到目标, 甚至改换新的目标, 促成其获得新的成功。

(3) 鼓励儿童战胜挫折。儿童犯错的时候是他们急需帮助的时刻, 成人不要埋怨他们, 更不要奚落他们, 应该扶助他们从失败走向胜利, 支助他们找到光明, 及时通过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介绍, 渗透挫折教育的内容, 让儿童从中明智、懂理。运用榜样的力量让儿童与挫折“握手言欢”, 促进儿童自信升华。

(4) 开展心理咨询活动。通过心理咨询活动, 缓解儿童遭遇挫折所引起的心理紧张和冲突, 相信儿童能自我调节, 减低挫折感, 维护自己身心健康。

(5) 开展实践体验活动。通过集体和个体的实践性、体验性的活动, 让儿童经受艰苦磨炼, 使他们在活动中、生活中感知认识顺境与逆境、成功与失败、幸福与苦难等, 从而提高其生存适应能力、自控耐挫力和自理自立能力。如跑步远足、登山游泳、野营军训、春秋郊游等具有挑战性、刺激性、冒险性的体验活动, 让其既看到光明与黑暗, 又看到成功与失败, 既看到逆境与顺境, 又看到痛苦与喜悦。儿童只有积极参与竞争, 用心体验, 胜不骄败不馁, 才会战胜挫折与困难, 才能经受起失败的考验。

上一篇:幼儿园环保教育的渗透下一篇:演出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