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记者培养

2024-10-17

学生记者培养(精选12篇)

学生记者培养 篇1

1 校报培养学生记者的必要与存在的问题

培养学生记者对高校校报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功能和完成自身工作十分必要。

从人才培养职能角度看,培养学生记者是校报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形式和途径。人才培养是高校最基础的一项工作。虽未参与直接的课堂教学,但高校校报同样承载着人才培养的责任。学生记者参与到校报新闻采编工作中,可以使他们视野得以拓展,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从校报自身的需要看,学生记者是为校报提供稳定稿源、扩大校报影响力的中坚力量。专职编辑、记者少,工作任务重是校报普遍状态,需要建立学生记者队伍,以扩大新闻来源。另一方面,学生记者本身来自学生,最了解广大学生的生活。由他们组织文字形成的报道更更容易引起校内受众的共鸣。

对学生记者进行培养是校报诸项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项,但由于学生自身的特点和情况,学生记者的培养需要面对以下两个挑战:

一是非专业,业务水平基本零起点,人才培养周期长。大学生虽然思维活跃,能为校报提供更贴近校园生活的素材,但绝大多数来自非新闻专业,缺乏专业知识。因此,要保证办报质量就需要对其进行培养,以保证他们的稿件有较高质量。高校校报往往出版周期长,容量也有限,这使人才培养周期也较长。

二是流动性大,这对校报质量的稳定影响非常大。新成员一般需经较长时间才能成为合格的学生记者,较成熟的学生记者往往集中在高年级,但他们又面临外出实习、工作、毕业离校等情况。主要通过实践获得的新闻采写技能很难在记者间传承,因此他们离开团队后,低年级的记者又往往仍处于成长中,这容易造成学生记者团青黄不接,校报质量不能稳定发挥。

2 从选拔开始建设人才梯队

保持校报质量稳定及稳中求进,离不开高素质的学生记者队伍,他们是高校校报稳定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要减少人才流动的负面影响,就需要将校报记者团变成一个人才济济之地,随时都有能提供高质量稿件的学生记者。

学生记者团人力资源丰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形成人才磁场,能够吸引那些爱好文字工作的同学参与校报实践。这就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广为宣扬校报是汇聚人才之地的形象,这样才能招到一流的人才。二是记者人才顺利交接无断层,当高年级者离开后,要做到保证至少有两到三名合适的低年级记者具备顶替老记者的实力,成为新主力。这两点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形成了一个有吸引力的人才磁场,才能保证人才无断层;人才丰足,办报质量稳定才能展现出校报汇聚人才的实力。

校报若想形成人才磁场,建立一支合格的学生记者梯队,首先需形成一定的招募、甄选机制。据实践经验,选择的学生记者必须具备以下一些基本条件:热爱党的新闻事业,具有一定写作基础和社会活动能力,事业心和责任感强。考察可通过多种方式实现:通过校报刊登启事招募记者,报名者多数为有报刊阅读习惯者;要求附上自己的文字作品,通过他们的报名文稿了解其文字能力等,完成初步筛选;面试中,一方面了解其思想素质、思维能力以及对记者工作的喜爱程度,另一方面也让他们初步获得对校报的必要认识,重新对是否进入校报团队进行确认,使那些真正热爱校报事业者脱颖而出。

要建立梯队,选拔时还需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学生记者培养周期长。为避免他们刚成为熟练记者就离队,选拔需向一年级新生倾斜。二要根据备选者所长,实现团队中个体互补。我们尽量使学生记者素质全面,客观上每个学生记者都有各自较为擅长的题材和体裁,短短时间很难达到全面。因此,同批记者需形成互补,同时也需与往届记者形成互补。

3 校报学生记者人才梯队的培养

要形成人才磁场,还应根据人才梯队建设需要,对新进记者进行有效的培养。他们大部分缺少新闻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有必要进行系列培训指导,确保他们正式接触采写时已有一定的技巧和决断能力。

高校校报的党报性质要求这种培训首先是对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其实现方式多种多样,如利用学生记者例会组织他们学习讨论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帮助他们了解分析各种形势,保持清醒的头脑,以便在新闻工作中更好地进行判断。当然,因个体差异存在,这种培训既包括集中培训,也包括日常的个别指导。

在建设和培养学生记者形成梯队过程中,我们就需要针对学生个体特点,设定较明确的培训方向,对其长处加以扶持,使其长处更长,弥补短处,在校报这个平台的实践中充分发挥出个人潜力。基于此,要减少人才流动带来的问题,就有必要有计划地针对来自不同年级的学生记者各体有区别地进行培养和指导,尽量使各年级间形成优势互补。

有这样的人才培训指导作基础,校报人才梯队才有大有潜力的记者不断补充,才能真正建成一个人才荟萃之地。另外,定期评估他们的能力,把他们放到实践中加以实战锻炼,让整个梯队保持良好的状态,不出现人才断层。同时,要利用各种绩效管理工具、评估方法等对他们进行考评,通过稿费、奖励、加分、表彰等方式鼓励他们。

4 学生记者梯队培养中要避免的问题

首先,由于校报编辑通常具有自己的版面分工,因此学生记者往往主要由负责学生版面编辑直接联系,这常令在学生记者培养工作存在这样一个错误:只把学生记者培养和指导当作某个人的工作。实际上单凭个人承担起培养工作的重任难度非常大。每期校报各版面、板块内容,不局限于学生生活一块,都允许学生记者参与,唯有如此他们的视野才能打开,新闻素养才能更全面提高。而某一个编辑很难做到对所有学生记者都一一进行针对性较强的指导,这不利于发挥人才长处,也不利于人才梯队的建设。因此需要全体校报编辑人员的共同协作,共同在记者培养方面投入相当精力。

其次,避免中止学生记者培训。当校报工作人员精力不足,经费不够充足时,学生记者集中培训往往被取消。这种做法短期内看不出对校报业务的负面影响,但日后容易造成人才梯队的断层,使校报遭遇严重的人才短缺和瓶颈问题。

最后,是避免学生记者终身制。有时候,我们必须告诉某位实习学生记者他确实不适合从事记者工作。毕竟,校报工作人员精力有限,很难以分散、平均的用力来实现每个个体优势的充分发挥。因此,校报绝对有必要根据实际表现,对学生记者进行筛选,保证人才梯队上的每个个体都具有相当实力。

摘要: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重要职能,培养学生记者是校报编辑部工作之一。针对学生记者流动性大的特点,校报教师应注意从思想和业务两个方面加强对学生记者队伍整体的梯队化建设。

关键词:高校校报,学生记者,梯队,思想素质,业务素质

参考文献

[1]李正关,王兴东,罗艳.高校校报大学生记者团管理实践[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4).

[2]何云峰.浅议高校校报的“办报育人”作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3]杨旸.高校校报学生记者队伍建设实践与体会[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8(2).

学生记者培养 篇2

一、培养目标

1、帮助干事了解社团联合会记者团记者日常工作以及采访、写作等的操作程序。

2、培养获取、处理信息的能以及表达、沟通的技巧。

3、培养团队精神以及整体协作精神,加强记者团成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分工不分家”,“互相支持和努力”的工作习惯。

4、培养克服困难、应付挫败的能力;培养策划、组织能力和责任感;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理性思考能力。

5、培养主动做事的品格以及宽容与合作的品质。

二、培养步骤

1、记者团成员之间进行交流谈话,彼此熟悉,为以后的合作打下基础。

2、由记者团团长、副团长统一带领实习干事进行新闻稿的采写,包括实地采访、人物专访和跟踪报道等,在实践中教会干事如何做新闻以及熟知做新闻的各个流程。

3、每个记者团副团长单独负责几个干事,尽量做到“一对一”指导。

3、记者团团长、副团长可以和干事一起熟悉社联其他部门的工作,方便以后新闻的协调和采写。

4、条件成熟时,可以让干事学习策划一个专题来做,可以每个干事各自做一个,也可以互相合作,团长、副团长最后审核修稿即可,以此检验干事的学习状况,帮助干事尽快独立成长;

5、在文字方面独当一面之后,干事可以进行适当的摄影学习,方便图片新闻的采写。

6、干事独自进行活动采访,有问题直接向团长、副团长反映,协调解决。

7、根据干事表现进行文字记者和图片记者的具体分工,记者团工作步入正轨。

三、具体培养活动安排

A、常规活动

记者团每周五开例会一次,例会内容包括:

(一)总结上周的工作情况,由团长、副团长将各位干事的新闻稿进行评分

(二)让各位干事互相交流心得,在增进了解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三)根据具体情况分配本周的采访任务以及确定稿件的收回的时间。

(四)团长、副团长轮流向干事传授新闻采写和摄影基础知识,大家互相讨论。时机成熟时,可由干事准备相关知识与大家分享,让大家学到更多相关内容。本学期学习内容主要包括:

1、对记者团有基本认识

(1)使大家了解社团联合会记者团在学校中上传下达,繁荣校园文化的作用。

(2)让大家对记者团的规章制度、操作程序、宗旨、精神等有一定了解。

2、记者必备素质的养成了解作为社联记者必备素质:扎实的理论修养,广博文化修养,一定社会活动能力,新闻敏感和语言文字功底。明确成为一名优秀学生记者的努力方向。

3、如何写一篇优秀的新闻稿

通过团长、副团长的实践介绍和大家的讨论,使干事熟悉如何采写新闻稿件,如何编写新闻,明确新闻采写工程中注意问题。

4、新闻摄影基础知识的认知

团长、副团长对新闻摄影进行简单介绍,着重介绍数码、单反相机的基本使用技巧以及新闻图片采集过程中注意的事项。

5、部门岗位专业素质的培养

传授专业知识,通过新老成员对新闻的交流,使大家明确岗位主要目标。熟练掌握工作技巧,明确今后工作中努力方向,积极进行社团联合会以及记者团的宣传工作。以上内容将会在例会中分阶段进行学习。

B、具体培养阶段:

(一)适应期

时间:10月26日——11月15日

项目:工作态度、应变能力、写作功底

步骤:

1.团长、副团长向干事下达任务,干事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分配到的任务。

2.采访当天,由记者团团长、副团长带领他们到活动现场,告诉他们采访流程和注意事项。

3.实习干事多人一组进行采访。

4.规定时间上交新闻稿,新闻稿件必须按时上交。

4.由团长、副团长对比同一新闻稿的报道,分出优劣,进行打分。

考查目的:在两周之内,让干事尽快适应记者团的工作,并尽最大努力表现自己,证明自己有能力做好这个工作,同时我们会对他们的表现作出评价,初步确定实习干事的去留。

(二)考察期

时间:11月16日——12月15日

项目:工作态度、应变能力、处事方法、人际交往

步骤:

1.两位干事一起进行采访活动,重要活动由副团长陪同,每人都要写新闻稿。

2.通过记者团内部纵向和横向稿件对比,观察有无进步,是奋力直追、激情不减,或者骄傲自满、懈怠工作。

考查目的:一个月的考查期,给干事一个证明自己已经完全融入记者团的工作的机会,并且有热情有毅力继续工作下去,不会半途而废。记者团团长、副团长最终确定干事的去留。

(三)坚持期

时间:12月16日——本学期末

项目:工作态度、处事方法、应变能力、人际交往、写作功底、新闻摄影等记者团记者所必须具备的素质要求。

步骤:

1、每周活动分配任务自己进行采访,并按时上交新闻稿。

2、重大活动由各位干事集体采访,看大家对重要活动采访的能力。

3、各位干事自己做一个专题策划,考察自己的创新能力。

目的:结合他们的工作态度及写作功底,初步确定下学期重点培养对象。

(四)重点培养期

时间:下学期

项目:工作态度、处事方法、应变能力、人际交往、写作功底、领导能力

步骤:

1在结合上学期的表现初步确定有能力当副部的人员,进行重点培养。

2.每周活动采访,积极采写新闻稿,并按时上交。

3.对重点培养的人员,安排其采访较重要的任务,并让他参与进记者团及社联日常的决策中来,使其具有当副部的领导能力

学生记者培养 篇3

一、校园宣传工作的特征

1. 校园宣传工作思想定位明确。校园宣传工作必须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定位,它必须围绕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来开展,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结合,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2007年湖南省高校宣传工作会议中,就强调高校宣传工作要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主线,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指导高校进一步加强对各类社科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课堂、报刊、网络等舆论阵地的管理,推动大学生德育网站建设,加强对高校党委中心组学习的指导,开展全省高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优秀个人学习成果评选表彰活动,开展全省高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示范点建设工作。

2. 校园宣传工作内容范围广、任务重。高校宣传工作的内容涉及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宣传先进典型、好人好事、树立校园新风;宣传法规、法令,进行法制教育;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崇高的思想品德;及时报道时事新闻,进行形势教育等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新生的事物层出不穷,新的思想观念接踵而来,高校宣传工作担负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鼓足干劲、培养师生开拓进取品格的责任,涉及的内容范围相当广,任务也相当重。

3. 校园宣传工作节奏快,具备时效性。因为高校宣传工作要围绕着学校的中心工作展开并为其服务,因此不同阶段的校园宣传工作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又因为宣传工作要起到营造气氛并调动人积极性的作用,必须先行一步,再加之宣传工作要及时地反映师生员工们的动态,反映学校的各项工作进展情况,反映校园文化生活的各种动态。总而言之,高校宣传工作必须及时和快节奏,具备时效性。

目前,每个高校都面临宣传工作人员编制缺少而宣传任务却异常繁重的现象,再加之校园宣传工作具备一定的时效性,因此培养一支优秀的学生记者队伍,让他们成为校园新闻宣传的能手便成了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培养学生记者队伍的意义

高校宣传工作对于广大师生员工以及同学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也关乎着学校的社会声誉和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形象。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社会,高校宣传工作也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可是高校新闻宣传工作却面临着专职教工资源紧张、新闻宣传工作繁重等客观问题,因此必须培养校园记者队伍。

1. 培养学生记者队伍是党新闻宣传政策的客观要求。宣传思想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党的喉舌,党的宣传工作本身就是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舆论工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是需要高校宣传部门的方向性的指与导。现代的学生记者们出生于网络时代,其思想深受多元文化的影响,在党性修养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马克思主义新闻传播理论的学习和事件上还需要提高。学生记者的培养不仅仅只限于对学生们在新闻采编能力上的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其进行思想理论修养上的锻炼与提升。因为这些大学生记者在进行宣传工作的同时,不仅使自己的思想品德与人文素质与能力有所提升,而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周围的师生,把党的先进思想、先进文化传播给每一位老师和同学,这样对构建融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创造团结、进取、和谐的校园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2. 做好高校宣傳工作必须培养学生记者队伍。现阶段高校的社会公共智囊作用越来越突显了,大学和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为高校新闻宣传工作的繁重和复杂,现有的专职新闻宣传力量显得较为薄弱,大学生记者队伍势必是高校进一步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有力补充。做好学生记者队伍的培养与管理,加强学生记者队伍素质的提升是做好高校宣传工作的必然条件,是扩大高校传媒力量的必然选择。

3. 培养学生记者队伍能为学生实践基地建设提供保障。不管是从国家强制规定的高职学院的顶岗实习还是本、专科学院的毕业实习,加大实践能力的训练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必要环节,也已经成为莘莘学子的迫切需要。对于文秘类或者新闻传播专业以及那些对新闻采编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们来说,高校新闻宣传工作是他们学习业务知识、进行新闻实战的实践基地。校园新闻宣传的工作性质与党领导的其他媒体一样有着严格的管理体制,而且更能贴近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能为学生实践基地建设提供保障。

三、如何培养学生记者队伍

1. 首先要在思想政治方面做好教育工作。校园宣传工作中的学生记者队伍是一支很特殊的队伍,他们是在学校党委宣传部门指导的基础上进行校园新闻采集、编写并排版、美化、传播等工作的学生群体。而校园宣传工作无时无刻不担当着党的喉舌的重任,这种政治性强、时效性高的工作要求培养学生队伍首先要在思想政治方面做好教育工作,只有做好这个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使校园宣传工作保持正确的发展方向,只有做好这个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培养和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使大学生们能够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齐奋斗。

2. 要指导好新闻活动开展的发展方向。将学生组织起来,引导不同版面不同栏目的学生记者自己策划、组稿,并对相关的学校以及学生的活动进行新闻图片的拍摄与采集,并开设相对应的校园新闻、文化、评论、心灵随想等专栏,对社会上和校园中的一些热点问题或广泛关注的现象,开展评论,发表感想。例如,我院2010届毕业生谭莎同学舍己救人的事迹经众多媒体争相报导并被誉为“最美导游”后,对此事的感想;帮助学生进行湖南精神征文等等活动,使他们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同时,也逐步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

3. 必须培养学生记者队伍的新闻业务能力。学生记者队伍虽然从事着新闻报道的工作,但他们大多都不是新闻专业的学生,他们参加这个工作也大多处于对新闻工作的热爱与兴趣,即使是新闻类专业的学生,在碰到实际的新闻报导、编排、新闻摄影这些具体问题的时候仍然需要不断地指导与学习以提升他们的新闻业务能力,因此可以通过开设《新闻写作与技巧》、《新闻采访的技巧》、《新闻摄影与技巧》、《新闻编排》、《新闻图片后期处理以及优秀新闻图片赏析》等选修课或者专题讲座,帮助他们提升业务水平。

4. 必须掌握好学生记者队伍自治与教师指导得平衡。学生记者队伍是一支由志趣相投的学生自发组成的队伍,他们承担着校园宣传的部分工作,当然也离不开宣传部教师的指导,但是其组织与内部管理仍然应当发挥学生“主人翁”的精神——资质管理,只是在业务以及发展方向上必须接受教师的引导与指导。因此,在培养学生记者队伍的时候,必须很好地掌握学生记者队伍自治与教师指导之间的平衡。

综上所述,校园宣传工作需要培养学生记者队伍,培养学生记者队伍不仅符合党的宣传政策的客观要求,而且也能为学生实践提供机会。要培养好的学生记者队伍,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和业务活动上有明确且正确的指导方向,还必须在掌握好学生队伍自治与教师指导平衡的基础上不断培养学生的新闻业务能力,提升他们的业务水平,这样才能打造出一支优秀的具有先进文化、先进思想的学生记者队伍,从而推进整个校园文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晨.新时期应强化大学生校园记者队伍建设[J].文学教育,2011,7.

[2]胡锦涛.进一步加强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2005.

[3]李洁.高校宣传工作中学生记者团的培养与发展[J].网络财富,2009,3.

高校校报学生记者培养探讨 篇4

一、打好招新基础, 充分选拔人才

要建立一支优秀的学生记者队伍, 人才是关键。对于大学生而言, 不是没有新闻敏感性的人才, 关键是要善于挖掘。如何挖掘出学生队伍里适合的人才, 这是校报编辑部必须充分思考的问题。

(一) 努力营造氛围, 扩大学生记者影响

对于刚刚走进大学校门的新生来说, 学生记者还是一门新的“课程”。如何让他们对这个“新生事物”产生兴趣并自愿地想加入进来, 校报编辑部必须在宣传上下足功夫, 采取校报, 广告, 宣传画, 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 大力宣传作为学生记者在体现价值、提升水平、提高修养等方面的益处, 号召新生踊跃报名。

(二) 坚持考评制度, 珍惜来之不易的机会

大学校园里多数社团都是采用自愿即加入的原则, 组织结构比较松散, 但校报学生记者不宜采用如此方法, 应该采取考试、面试、实习后转正的方式进行录取。这样有三个方面好处:一是能增强学生记者自信心;二是能增强学生记者的荣誉感;三是能让学生记者珍惜机会。

(三) 实行广种薄收, 充分挖掘新闻型人才

学生记者的招新工作每年不宜招录过多, 可以采取广种薄收的方法, 通过考评视实际情况明确限制录取人数, 从中挑选那些具有一定新闻敏感性、热爱新闻事业、关心校报、有一定写作基础和社会活动能力的学生。这有利于学生记者的后期培养。

二、做好系统培养, 发挥校报作用

由招新工作进入到学生记者队伍中的优胜者, 还只能算是文学爱好者, 要使其在校报的新闻工作中发挥作用还应进行系统化的培训。

(一) 开设思想讲座, 正确新闻观念

对于刚刚接触新闻工作的学生记者而言, 树立正确的新闻观是必不可少的步骤。我们党的领导人对党的新闻工作有许多重要的论述, 明确指出新闻是重要的意识形态, 新闻事业是社会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指出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 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 必须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校报编辑部应最先安排、邀请相关专家、资深编辑等开设相关讲座, 就社会主义新闻观、新闻的党性原则、新闻事业的方针和原则等进行深度讲解, 以帮助新的学生记者坚定思想, 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念。

(二) 开展理论培训, 掌握基本知识

新录取的学生记者虽有一定写作基础, 但在新闻业务方面还是新手。因此, 校报编辑部应邀请相关专业人士就新闻学概论, 新闻采访和策划、消息、通讯、言论的写作等内容开展理论培训, 使学生记者懂得一些新闻理论基础知识, 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

(三) 建立实训制度, 强化新闻能力

实训培养是迅速提高学生记者新闻报道能力的手段。校报编辑部应建立相应的实训制度, 在规定时间内要求学生记者, 利用社会和校园的重大事件、热点问题等为题, 进行模拟采访和写作, 培养他们关心社会、关心校园、关心他人的能力, 让他们在实训中学会发现真善美、辨别丑陋恶, 引导和培养学生记者把握新闻价值的能力、新闻事实的挖掘能力、新闻报道的写作能力。

(四) 实行以老带新, 培养写作能力

为尽快使新学生记者融入到校报编辑部这个大家庭来, “老”学生记者也应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老”学生记者丰富的报道经验, 在“传、帮、带”中能给予新学生记者不可估量的帮助, 可以使他们迅速地掌握采访技巧、方向, 也能使他们更快理解新闻的本质, 还能提高他们新闻报道的写作能力。因此, 院报以老带新这项制度必须实行, 以便新学生记者的迅速成长。

(五) 坚持评报制度, 提升新闻质量

评报制度是有效提升新闻质量的手段之一, 但校报的评报制度重点应放在自评和互评上。每期校报出版后, 每个学生记者从自己采写的新闻的思路、写作方法等方面先做出说明, 然后其他学生记者对其完成的报道说出自己的思考和想法, 最后编辑部的编辑再对此进行点评和总结。这样一来, 每个学生记者特别是新学生记者都能在评报会上明白自己存在的不足, 便于提升学生记者采写新闻的质量, 相应也提升了校报质量。

(六) 实施末位淘汰, 保持队伍效率

新学生记者在一年的实习期满后, 对于那些确实不太适合这个“职业”的学生来说, 只能采取末位淘汰的制度, 请他们另行发展, 这样虽有遗憾, 但能有效保证校报学生记者的工作效率。

常言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对于高校校报的学生记者来说, 这个道理同样存在。对学生记者的培养是每个高校长期的、持续性的任务, 这也要求高校在如何办好校报和培养好学生记者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 以便发挥高校校报在教育、育人、思想方面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楼建晴, 张维德, 赵映振:高校校报学生记者团管理和建设的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 2002, (3)

学生记者培养 篇5

第一章 总 纲

第一条北华大学校报记者团隶属北华大学党委宣传部,是由党委宣传统战部校报编辑部指导的学生社团,其根本任务是协助校报编辑部办好校报,提高校报编采水平及宣传效果: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扩大学生活动的影响力。

第二条为了更好的发展和管理《北华大学报》学生记者团,提高记者团学生记者投稿的质量与数量,进一步发挥学生记者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提高学生记者新闻素养。经党委宣传统战部老师决定,从2011年10月起,我记者团将实行见习记者制度。

第二章见习记者的产生

第三条纳新

1.每年分别于4月份、10月份两次在全校范围内公开招聘记者团新成员。招聘分为笔试和面试两种方式,第一轮笔试通过者,有资格参加第二轮面试,经审核合格后纳为《北华大学报》学生记者团见习记者。见习记者数量根据学院学生数量比例而定。

2.见习记者报名条件及要求:

(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政治思想觉悟高;

(2)热爱新闻宣传工作,写作基本功扎实,具备良好的新闻敏感性,善于发现和捕捉新闻线索;

(3)有创新精神和敬业精神,社交能力强,思维活跃,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4)实事求是,有团队意识和较强的纪律性。

第三章见习记者的权利与义务

第四条权利

1、统一发放“北华大学报见习记者证”。

2、参加记者团的有关会议,了解工作计划,接受编辑部的各种教育、新闻培训活动;

3.记者团的新闻、文学作品优先在校报上发表,稿酬从优;

4.与记者团正式记者一样有权参加北华大学“优先学生通讯员”、“优秀学生记者”评选及“先进个人”评选等评优活动。

5、享受记者团的加分制度。

第五条义务

1.见习记者有保证报道真实、准确的义务;

2、见习记者有参加记者团召集的会议和组织的活动的义务;

3、见习记者有积极参与记者团办公室值班等日常工作的义务;

4、见习记者有按时完成记者团下达的各项工作的义务;

5、见习记者有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团里日常工作的义务:报纸发放、报栏更换等。

第四章见习记者加分制度

第六条见习记者基础分为0分,平时表现为1分,其余加分参照《北华大学报学生记者团章程》第十二条 北华大学报学生记者团加分制度执行。

第五章见习记者转正制度

第七条见习记者的见习期为一学期,见习期满后,由本人提出转正申请

第八条见习期满后,由记者团团长分校区组织成立考核委员会,由考核委员会统一对提出转正申请的见习记者进行考察,考察合格后予以转正,并向记者团全体成员公示。

第六章考核内容

第九条遵守记者团管理规章制度,工作积极,认真负责,按时完成上级分配的任务,参照记者团基本分评定办法,并根据平时工作情况酌情考虑。

第十条磨练思想,提高写作水平,见习期内投稿量不少于15篇。

第十一条平时开会,值班无缺席,无迟到,无早退,若有特殊情况酌情,遵守记者团请假制度,工作积极,认真负责,按时完成上级分配的任务。

第十二条见习记者在转正之前由考核委员会统一规定一篇新闻稿件,由见习记者现场报道,根据稿件的质量予以评定。

第十三条见习记者转正需向记者团提交一份见习心得,考核委员会将根据心得的相关内容予以评定。

第十四条见习记者的学习成绩不得低于年级排名的1/2,受到学习警告的见习记者不予以转正。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五条本章程的解释权归《北华大学报》编辑部。

第十六条各章执行细节,请各部门参照本章程拟出具体细则,部门细则不得与本章程相抵触,如有抵触,以本章程为准。

第十七条见习记者的日常管理如例会等制度参照《北华大学报学生记者团章程》的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本章程自北华大学党委宣传部核准之日起生效。第十九条附件一:《北华大学报学生记者团章程》

《北华大学报》学生记者团

2011年10月17日

【附件一】

《北华大学报》学生记者团章程

第一章 总 纲

第一条 北华大学校报记者团隶属北华大学党委宣传部,是由党委宣传统战部校报编辑部指导的学生社团,其根本任务是协助校报编辑部办好校报,提高校报编采水平及宣传效果: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扩大学生活动的影响力。

第二条 北华大学校报记者团以“尊重事实、服务师生、宣传北华”为最终目的;以“严谨、团结、务实、积极”为团训;以“真实报道、准确措词、贴近生活”为准则;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服务学校的教学科研、献身于校园文化建设。

第三条 北华大学记者团注重团员新闻写作、文学写作、口才与演讲、新闻与文学评论、组织协调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在繁荣校园文化、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提升团员的综合能力。

第四条 为了保证北华大学记者团的健康发展,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并为规范和加强记者团的管理,创造良好的团内气氛,不断开拓创新,从而欣欣向荣地向前发展,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章 记者团成员权利及义务

第五条 纳新

1.每年分别于4月份、10月份两次在全校范围内公开招聘记者团新成员。招聘分为笔试和面试两种方式,第一轮笔试通过者,有资格参加第二轮面试,经审核合格后纳为北华大学校报记者团成员。纳新成员数量根据学院新生数量比例而定。

2.报名条件及要求:

(1)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政治思想觉悟高;

(2)热爱新闻宣传工作,写作基本功扎实,具备良好的新闻敏感性,善于发现和捕捉新闻线索;

(3)有创新精神和敬业精神,社交能力强,思维活跃,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4)实事求是,有团队意识和较强的纪律性。

3.记者团正式成员均发给“北华大学报记者证”。成员在校内采访均需胸挂“记者证”进行采访。

第六条 权利

1.参加记者团的有关会议,了解工作计划,接受编辑部的各种教育、新闻培训活动;

2.记者团的新闻、文学作品优先在校报上发表,稿酬从优;

3.记者团成员有权参加北华大学“优先学生通讯员”、“优秀学生记者”评选,“先进个人”评选、“优秀学生干部”评选等评优活动。

第七条 义务

1.记者团成员有保证报道真实、准确的义务;

记者团成员有参加记者团召集的会议和组织的活动的义务;

记者团成员有积极参与记者团纳新、办公室值班等日常工作的义务;

记者团成员有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团里日常工作的义务:报纸发放、报栏更换等。

第三章 记者团组织机构

第八条 记者团实行团长负责制,便于内部建设和管理,进一步管理日常工作、提升业务水平和促进记者团高效快速的发展。

第九条 北华大学校报记者团下设团长、副团长、秘书处、编辑部、摄影部、外联部、信息部、发行部。

1.记者团团长 1名,团长负责主持记者团全面工作:

(1)负责记者团活动计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监督;

(2)负责专题的策划和采写活动的组织实施;

(3)通常团长代表记者团对外进行联络,加强记者团与其他学生组织、社团的联系;

(4)团长有责任发现好培养记者团中的人才,并加以重用。

2.记者团副团长(校区负责人):3名。副团长负责协助团长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向团长提出合理化建议,参与记者团各项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以及记者团日常工作制度和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并明确分管某项具体工作。团长不在期间,代行团长一切职责。

3.秘书处:秘书长1名秘书3名 秘书处职责:

(1)协助团长做好工作计划制定;

(2)指导和协调各部门的工作,同时抓好团内干部队伍的量化考核工作;

(3)经常利用各种形式,向全体团员汇报团内干部工作,并听取团员对团内干部的工作意见,及时反映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全心全意为记者团服务,做到及时反映,及时解决;

(4)负责记者团内记者证的分发;

(5)平时的会议考勤。

4.编辑部:编辑部主任1名新闻编辑2名副刊编辑2名 负责协助编辑部老师采编每期校报稿件。

5.摄影部:摄影记者6名负责相关新闻摄像任务。

6.外联部:外联部主任1名部员3名 负责记者团一切对外的活动。

7.信息部主任1名 部员3名 负责管理记者团信息的更新。

8.发行部主任1名 负责每期报纸的发行。

第四章 奖惩制度

第十条 除名和退团

1.成员参加记者团的会议或活动累计无故缺席两次或迟到四次者,按自动退出记者团处理;

2.成员连续两次没有按照要求完成采访报道者,或一学期没有见报稿者,按自动退出记者团处理;

3.受校、院(系)处分者,勒令退团;每学期功课不及格达两个门次者,劝其退团;

4.没有按时完成日常工作及任务者,按退出记者团处理。

5.成员有退出记者团的自由。成员向校报编辑部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退出。

第十一条 记者团成员每月交稿件不少于2篇。稿件发送格式要求为电子稿。

以论坛“在线投稿”篇数为准。

第十二条 北华大学报学生记者团加分制度:

1、校报投稿(只计第一作者)

论坛上投稿新闻稿件、文学稿件每篇加0.1分

2、校报发稿

每篇(新闻、文学稿)加0.5分(如为多位作者,第一作者加0.3分,第二作者加0.2分,第三作者以后不加分,编辑部策划的集体采访活动除外)

3、校外发稿

(1)在市级报刊发表,第一作者每篇5分,第二作者每篇3分;

(2)在省级报刊发表,第一作者每篇10分,第二作者每篇5分;

(3)在国家级报刊发表,第一作者每篇20分,第二作者每篇10分;

注:稿件分、发行及有关活动加分累计最高分为8分。即8分以上者都按8分计算。

如有问题请向秘书处咨询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三条 本章程的解释权归《北华大学报》编辑部。

第十四条 各章执行细节,请各部门参照本章程拟出具体细则,部门细则不得与本章程相抵触,如有抵触,以本章程为准。

学生记者培养 篇6

【关键词】媒介素养;媒介融合;新闻专业主义;职业道德

如今是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因而各种媒介技术也快速的发展。在以往的媒体中,广播、网络、电视各成一家,而今这种模式将慢慢被打破,向媒介融合的趋势发展。而作为传媒人的新闻记者面对这种趋势,也不得不面对新的挑战和压力,从而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进而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成为媒体融合时代下一名合格的、为人民服务的新闻人才。因而,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应该重视新闻记者的媒介素养培养,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从而研究出更好的方法和对策来帮助新闻记者提高媒介素养。

1.记者的媒介素养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媒介素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受众的媒介素养、特定人群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等方面,特别是对受众的媒介素养的相关研究较多,但是对于传播者的媒介素养研究尚没有深入。

其實,记者作为新闻信息的传播者,在整个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对信息进行选择和过滤,担当着信息“把关人”的重要角色,其价值观和媒介素养水平成为直接影响大众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同时,新闻记者肩负着重要的社会责任,他们的报道日益成为人们认识世界、辨别真伪、表达观点的主渠道,记者的传播活动对受众有重要作用,在传媒人媒介素养缺失的情况下,受众通过媒介所感受到的就是被记者所歪曲和异化的价值观。因此,提高记者的媒介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对记者的媒介素养进行研究也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2.媒介融合对记者提出的新挑战

2.1信息传播环境改变

媒介融合带来了信息传播环境的巨大改变,特别是互联网及新媒体的发展,使不同媒介之间进行整合与重组、交融与互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交互性越来越强,形成了新的信息传播环境。传统媒体借助新媒体进行业务拓展,开发了与新媒体相融合的新的媒介形式,例如与网络媒体相结合出现了网络报纸、电子杂志等,随着3G技术的发展又出现了与手机媒体相结合的新媒体,例如手机报纸、手机电视、手机广播等等。“全媒体”发展战略的提出适应了新的新闻信息传播环境的需要,是未来传媒业竞争和发展的主要手段,因此,对传媒人特别是新闻记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新闻传播模式改变

传统的新闻传播模式是这样一种流程:新闻事实由传播者通过新闻媒介传向受众。在这个传播过程中,传播者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受众更多的是出于被动的地位。但是,在新的媒介环境下,单一的传播流程已被改变,传者和受众的界限变得模糊,受众在传播中的主动性加强,新闻传播的主体由职业新闻记者独家垄断转变为记者与受众共同分享,新闻传播模式由单向线性转变为双向互动性传播,由媒介组织对大众的传播转向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传播。

2.3新闻产品形态改变

媒介融合还带来了新闻产品形态的改变,具体表现在两个层面,即基于受众层面,出现了“公民新闻”;基于新闻媒体层面,出现了“融合新闻”。随着Web2.0应用的不断普及和社会化媒体的迅速发展,受众选择、使用媒介的能力逐渐提高,从单纯的接收者向传者和受众的双重角色转变。在新闻事件现场,“公民记者”利用手机、个人博客、微博、SNS等在第一时间发出消息、表达观点,成为传统媒体报道的重要来源。这种“公民新闻”形式颠覆了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垄断,并影响了传统媒体对新闻信息的“议程设置”功能,这在突发新闻实践报道中表现尤为突出。

3.媒介融合时代新闻记者媒介素养培养的对策

由上述可知,在媒体融合时代下,新闻传播领域出现了一系列的新特点,例如,信息传播环境改变、新闻产品形态发生改变等等。这种种的改变势必会对新闻记者的业务水平和知识结构提出一些新的要求。新闻记者必须要针对这些改变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来适应这种新的时代。本文针对于新媒体时代下,提出了几点培养新闻记者的媒介素养的对策,旨在为新闻记者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3.1强化专业知识

就目前我国在职的大部分新闻记者来说,他们所受的教育多传统的媒体教育,即为电视、广播等专门培养的单项人才。然而,媒体融合时代下,这种传统的、单项的媒体专业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新闻记者的需求。所以,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新闻记者其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媒体传播上,对于媒体融合时代下各种新的知识、新的业务显然认识不够。因此,加强新闻记者的专业知识是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首要任务。

首先,新闻记者要熟悉现代新闻传播手段,提高对新媒体的认知,掌握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如新闻记者在采制新闻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不同媒介平台要求的不同,在提供素材和采写新闻方面有所区别,针对网站、报社、电视的不同受众,不同要求,提供不同的稿件。而达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新闻记者不但要懂传统媒体而且对新媒体也要有一定的认识,才能有针对性地为不同的媒介创造出风格不同的内容产品。其次,要加强新闻传播专业理论业务方面的学习,熟悉新闻采编业务;同时对所采访领域要有了解和认识,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提高在纷杂环境下的信息鉴别和筛选能力。

3.2熟悉专业技能

媒介融合将我们带到了一个新的时代,新闻记者不再局限于为单一媒体服务,他们可能需要同时为报社、电视台、电台、网络、移动手机等多种平台,跨媒体服务,提供报道。这也对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媒体中“功能型”记者已不适合媒介融合的要求,他要成为集文字报道、摄影、摄像等为一体的“多面手”,能熟悉掌握多种新型传播技术,精通各种现代化采编录传设备,完成新闻信息采集及报道任务。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新闻记者专业技能的再造将是一个长期过程。

3.3强化“把关”意识

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信息发布的个体从专业人员变为普通大众,这也造成了各种资讯的涌现和泛滥,面对海量的信息,新闻记者必须强化“把关”意识,在新闻报道中始终秉持“三贴近”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有效地对信息进行删减、过滤、编辑和传播,强化主流的声音在社会舆论中形成正确的引导,发挥主流媒体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对于新闻记者的影响是严重而深远的。所以,作为新闻记者的工作人员必须要意识到这一点,不断的通过培养媒介素养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如若不然,只会被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甩在后面。同时,媒体领域的管理人士也应该认识到媒体融合时代对于新闻记者的影响,因而要加强对这方面的重视,加强对新闻记者媒介素养的培养,从而为我国媒体事业的发展而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我国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立芬.从媒体产业化与受众需求的关系看媒介素养问题[J].新闻世界,2011(07).

学生记者培养 篇7

高校肩负着传承文明的重要任务和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使命, 发挥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因此, 高等学校和谐校园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也是加强高校自身建设、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必然要求。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高校的宣传思想工作为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正面引导、营造氛围、加油鼓劲的任务很重,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师生的任务很重, 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和谐氛围的任务很重。高校校报作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校党委的“机关报”, 是学校党委联系师生员工的桥梁和纽带, 是高校的窗口。真实、客观、全面地展现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改革、建设与发展进程, 大力营造和谐、融洽的校园氛围, 是高校当前的主要工作任务。完成这一任务, 离不开一支快速精干、高效务实的宣传队伍。在当下大多数高校宣传人员配置有限的情况下, 培养一支具有一定规模、贴近校园生活的大学生记者团队, 充分发挥其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 对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 充分发挥校报舆论引导、加油鼓劲、营造和谐氛围的作用, 加快和谐校园建设步伐具有积极作用。

2.大学生记者队伍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

大学生记者在党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 活跃在学校新闻的采写、校报的编辑过程中, 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宣传生力军。大学生记者在宣传报道中不仅会锻炼自身的思想品德、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 而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周围的师生, 对构建融洽的同学关系、师生关系和团结奋进的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2.1作为正确舆论信息的传播者, 大学生记者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同辈引导作用。

新闻具有导向性, 能从现实的道德水平出发, 指向更高的道德理想, 将人们的行为不断向一个更加和谐的秩序水平提升。在建设和谐校园的过程中, 大学生记者担当着重要的角色和责任, 立足时代主流, 宣传校园文化, 做好宣传工作, 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 凝聚和谐校园精神。与此同时, 榜样的力量也是巨大的, 作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员, 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敏锐的洞察力和较强分析能力的大学生记者经常在正确的思想舆论中受到熏陶, 在正规、系统、悉心、及时的思想教育中提高自我, 在新闻采访实践中加以升华, 可以说是在思想学习中开展写作, 在写作中加深思想学习。并以正确的思想政治观感召着身边人, 影响着周围的同龄人, 从而将大学生记者团的思想教育功能更加广泛地推广, 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2.2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参与者, 大学生记者为营造和谐的宣传氛围发挥积极作用。

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育人、引导人、团结人的目的。大学生记者活跃在校园的各个角落, 他们关注校园动态, 传递新闻信息, 展示校园文化, 抒写青春情怀, 并根据校园内的新闻事件、校园热点、师生心理和形势的发展变化, 有针对性地引导校园舆论, 传播先进文化, 统一师生思想, 从师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发现新闻点, 并准确地报道新闻事实, 及时地发现问题、反映问题。他们作为疏导和化解校园内各种矛盾的“减压阀”, 为党政领导制定决策提供及时的舆情信息, 为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3作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者, 大学生记者的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锻炼。

大学生记者是活跃在各大高校的一支重要团队, 由一些爱好新闻的学生组成, 并在校党委宣传部的指导下, 协助开展宣传思想工作。他们以“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为己任, 身在校园, 心怀天下, 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建设力量, 在校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力。

新闻写作既是思维的研究和创造过程, 又是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 引导学生识别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学生记者采访的对象包括党政领导、专家教授、干部、教师、学生等各个层面, 一次成功的采访需要善于与人接触, 以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来获得采访对象的信任, 其口头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在采访中会得到锻炼和提高。同时, 学生记者采访的内容涉及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个方面, 采访的同时也在不断学习, 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在增长阅历。学生记者的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在反复的采访、撰稿、编辑过程中不断得以提升。

综上所述, 大学生记者团队在对学生的思想政治观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有着独特的贡献, 对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3.大学生记者队伍建设与培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1思想引导。

大学生记者队伍是众多学生社团的一员, 由对新闻工作有着共同爱好的学生组成。但这支队伍又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团队, 他们所承担的工作是在党委宣传部的指导下, 协助校报编辑部开展新闻宣传工作。做好新闻宣传工作是一项政治性、时效性很强的工作, 工作性质与工作内容特殊, 对于大学生记者来说, 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是一种挑战。首先采访写作新闻稿, 与其他文体有很大区别, 其次由于校报是学校对内对外的主要宣传阵地, 是方向标, 要求新闻稿件除了及时、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之外, 还必须有明确的舆论导向。因此培养敏锐的新闻嗅觉, 完成从一个纯粹的文学爱好者向一个学生记者的心理转变, 是学生记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3.2业务能力培养。

作为一个合格的大学生记者, 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学功底之外, 还要进行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有很多方法和渠道, 在实际工作的实践中训练, “以练代训”是最好的方法。

首先, 要养成坚持写作的习惯。文字写作能力是对一个记者最基本的要求。作为大学生记者, 最低的要求就是要将采集到的新闻用规范的新闻语言准确、顺畅地表达出来, 传达给读者。因此, 良好的写作习惯很重要。一位同学的言行特征, 一次同学聚会的经历, 都可以作为练笔的素材, 重要的不是写什么内容, 而是要不停地写, 以期由量变实现质量。

其次, 要善于学习。要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新闻媒体, 听新闻、看新闻。同时还要做一个有心人, 学习媒体对新闻事件报道的方法、步骤, 并总结其规律和特点;经常对一些热点新闻报道案例进行思考, 对不同媒体对同一新闻事件的不同新闻报道进行比较, 并通过经常性的、有意识的比较发现其中的不同, 从中培养比较分析、吸取营养的能力, 并在反复的案例学习中不断地寻找新闻写作的语言

对独生子女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探讨

凌娟娟

(安徽三联学院基础部, 安徽合肥

摘要:随着独生子女特别是“90后”独生子女大学生渐渐长大成人, 他们的道德缺失成为当前一个新的社会问题。本文剖析了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在校情况, 阐述了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德育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改变大学生德育教育现状的途径。

关键词:独生子女大学生德育教育新特征

上世纪80年代初期, 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直至今日, “90后”的独生子女也已经长大成人, 在校独生子女大学生越来越多。这个时代的青年人有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的同时, 又体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性。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受到理论界和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由于独生子女父母抚养与教育方式有别于多子女父母, 独生子女被更多地囿于家庭、学校、成人等环境中, 与社会现实脱离, 对生活认识不足。独生子女成长在重智力、轻心理和忽视道德品德教育的应试教育模式下, 他们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东西方文化冲突、新旧文化冲突使他们心理上形成了重重矛盾。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在与新时代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接触及调查中, 我渐渐发现作为独生子女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新的特征。

(一) 心理上的优越感与依赖感。

独生子女父母有条件给孩子更多的关爱, 在生活与教育上投入更多, 使孩子拥有良好的生活、学习条件, 智力和特长得到很好的开发, 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优越形成孩子心理上的优越感。大学阶段部分学生失去了原有优势, 加上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 优越感受到了考验。父母对孩子生活上过多的呵护, 让独生子女养成了依赖习惯, 缺少生活自理能力, 依附心理、心理承受能力不足, 面对问题和困难的自我决断能力差。

(二) 理想信念淡薄。

由于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 一部分青少年理想信念已经淡薄。有人认为, 学雷锋就是学“憨砣”;也有人对举行升国旗仪式嗤之以鼻;虽然有大部分以上的学生表示人要有信念, 但他们所指信念并非完全是思想道德信念。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生特别是独生子女大学生在政治思想、政治信念上还存在模糊, 甚至错误的认识, “共规律, 培养规范意识。

最后, 要参与实践锻炼。有效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 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记者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活动, 跟随校外媒体记者, 深入社会, 深入新闻发生一线, 通过冷静的观察、深入的思考, 提高职业素养, 锻炼新闻采访与写作能力。

3.3大学生记者的人文修养。

大学生记者不仅要具备丰富广博的学识, 而且要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和准确朴实的文风, 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真实、及时、准确地反映校园中的新闻事件。要做到这一点, 大学生记必须有甘于吃苦的精神和宽容善良的胸怀。因此, 在注重新闻采访技能训练的同时, 培养大学生记者的人文素养、开启他们的良知、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也是十分重要的。

鼓励大学生记者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 广泛涉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如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历史和语言文字学等内容, 阅读欣赏小说、戏剧、诗歌等文艺作品, 了解我国优秀的民

产主义虚无缥缈, 社会主义捕捉不到, 资本主义感觉很好, 现实生活各行其道”的信仰危机在未成年人特别是独生子女中司空见惯。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并进行深刻反思。

(三) 情绪波动不定。

独生子女长期生活在单一的家庭环境中, 在长辈的呵护下成长, 社会认知尚未成熟, 缺乏社会交往的经验和能力。面对新的环境、人群、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 常常表现出意志薄弱、感情脆弱的一面, 自理能力差、自我控制能力弱、自我认知失调等往往造成他们在人际交往上的障碍。心理发育不成熟、情绪波动较大、承受能力差, 面子心理、冲动心理使得一些学生会因为区区小事发生冲突, 独生子女大学生对负面情绪的控制能力较弱, 表现为情绪波动不定, 易怒, 难以驾驭自己的情感, 不能保持稳定的、常态的情绪, 遇到难题畏缩不前, 遇到打击一蹶不振。独生子女大学生软弱心态的存在, 可能会影响他们顺利地完成大学学业, 甚至造成不良后果。

(四) 自信力过强。

研究发现, 许多独生子女大学生在新的环境中不懂得与同辈群体平等相处, 不懂得尊重与被尊重, 而是一味地陶醉在过于崇尚自我的极端自负中, 沉浸在过度膨胀的自我意识中, 形成高傲孤僻的心态。

针对新一代独生子女大学生自身的特点, 这些新新人类的德育教育问题就具有了新的特点。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更要善于捕捉学生的各种特点, 因人而宜, 因时而变, 因材施教。

(一) 确定主方向, 建立相互制约模式。

现今独生子女大学生有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青年接受更多观念、意识冲击的机会, 思想活动表现出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 但这种的思想多元化更多的是相互的渗透过程。我们一定要确保积极高尚的思想占据主流领航, 尊重独生子女的自我, 在坚持“尊重自我教育”原则的基础上, 更加应该突出思想教育相互制约的培养模式, 以积极高尚的思想为主阵地。

1. 确定思想多元化的主方向。

大学生的思想无论多么复杂多变, 我们一定要确保舆论的导向领航。我们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统领其思想多元化教育的全过程, 使全族艺术文化传统和外国的优秀艺术成果, 培养他们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与此同时, 还要经常开展名篇赏析, 笔会、作品交流等社团文化艺术活动, 加强学生记者的审美教育, 引导他们提高人文修养, 培养独立的人格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健.在2010年江苏省教育系统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0.4.20.

[2]田园, 蔡宣挺.校报记者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公共与传媒, 2007, (10) :99.

[3]王欣, 张慧琴, 赵义.高校学生记者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青年记者, 2007, (2) :76.

记者新闻敏感的培养 篇8

关键词:记者,新闻敏感,培养

新闻敏感, 是新闻工作者能够准确、迅速判断新闻价值的一种能力, 它是新闻人的立身之本和职业生命, 是一个新闻记者必备的素质之一。在当今信息量铺天盖地、纷繁复杂的社会中, 新闻记者如何培养自己的新闻敏感, 以快速准确的定位有价值、有影响的新闻题材呢?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培养记者新闻敏感的方法。

一、深入人民群众中, 从被报道者的角度报道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新闻的主体大多来源于人民群众, 记者想要发现有价值的新闻报道就必须置身群众中。有些新闻记者为了一个新闻采访, 一待就是几个月甚至几年;有的甚至化身成普通员工、普通老百姓深入新闻发生的根源地;还有的记者奔赴战火纷飞的国家就为了第一时间拿到新闻材料。只有深入底层, 在人民群众中体验生活, 了解人民群众所关心、关注的焦点和感兴趣的趣闻杂事, 才能找到好的新闻线索, 才能更好地触发自身的新闻写作敏感, 才能创作出更贴近老百姓生活的报道, 从而促使新闻事业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健全自身知识结构和储备, 提高整体素质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 首先要深入学习政治理论知识, 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新闻事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 才能深刻认识到新闻事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才能在工作中做到高瞻远瞩。新闻敏感也是一种政治敏感, 因此, 作为一个新闻记者, 要提高自身的政治敏锐性, 熟悉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方针和政策, 并在工作中坚定自己的政治立场, 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政治头脑, 做到结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正确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其次, 作为一个合格的新闻记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新闻专业修养。要巩固新闻专业知识以及其他各方面的知识, 全面完善知识结构, 以免在工作中穷于应付。新闻工作涉及面广泛, 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 新闻记者要与各行各业、各种人物打交道, 除了要熟悉本行业的专业知识, 还必须要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做到知识贯通古今, 天文地理样样熟悉, 这样才能以深刻而独特的视角进行精彩的独家报道。

三、加强政治敏锐性以及社会责任感

政治敏锐性以及社会责任感是新闻敏感的关键。好的记者应具有政治敏锐性, 当一个或多个新闻事实出现时, 能立即将该事实同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紧密联系在一起, 以判断其对推动当前工作和当今形势有何积极的意义。记者要学习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在采访中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科学的思考, 才能够得出准确的判断, 从而增强新闻的敏感意识。当今新闻的力量是强大的, 一篇报道会影响到很多人的命运。所以说, 社会责任感是新闻敏感产生的思想基础和根本条件, 社会责任感是记者对党中央、对国家、对人民负责的意识, 虽然其本身并不能直接去寻找到新闻, 但是其间接地对记者寻找到新闻起着关键的作用。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感越强烈, 就会不断影响他的新闻敏感程度, 对其在新闻道路上产生的动力也就越大。

四、养成创造性思维

人的思维逻辑性是反映事物的一般特征及其发现事物规律的过程, 新闻记者的思维活动也是其新闻采访和写作过程的个性绽放。一个好的记者在对新闻事实感觉上升为思维的过程中能够通过语言组织出来并给人们提供感性的认识。能够做到这种质的转变, 对于记者的整体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 记者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想象力, 这样在新闻采访和写作活动中, 才能实现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互结合从而达到新闻报道的质的升华。一个新闻的事实不是单一的、孤立的, 而是与周边环境紧紧结合密不可分的, 记者必须运用形象思维, 通过一些形象的对比、衬托、比喻, 让想象参与到思维活动中去。因为记者的采访具有能动性,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形象思维的想象力, 只有通过深入采访, 不断地挖掘出新闻事实的最根本的原因, 并联想到与之相符合的情形, 然后从整体出发, 更好地报道出大家最关心的新闻。

五、结语

年轻记者如何培养“新闻鼻” 篇9

一、新闻线索概念的阐述

新闻是指及时报道具有价值意义的正在发生或是新近发生以及发生一段时间却在最近发现的事实。新闻线索是指上述事实通过一些迹象或是信号所呈现出来的具体表现。通常情况下, 这些迹象或是信号都是简单的、零碎的, 具有明显的不确定性。然而, 若是将这些简单的、零碎的迹象或是信号进行整理和分析, 通常会发现更加完整和具体的新闻事实, 因此, 记者在收集新闻线索时, 需要对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关注, 其特点主要包括事实要素不完整、事实过程不具体以及事实真假不确定。由此可见, 在新闻线索的发现和收集过程中, 需要对上述特点进行充分地了解, 然后对可能引起新闻事实的线索迹象或是信号给予重视, 通过相关方法和手段来对其新闻价值进行判断, 进而进行更加深入的报道 (1) 。

二、收集新闻线索的方法分析

新闻线索通常情况下都不会是一个完整的新闻事实, 而常常会是一个情景、一段文字或是一种声音等, 优秀记者的优势就在于其能够对这些简单、零碎的线索进行充分的利用, 以此来对完整的新闻事实进行挖掘。

(一) 在电视新闻中获取线索

目前, 处于主流位置的新闻是电视新闻, 记者需要对其进行密切的关注, 以小见大, 通过电视新闻来对新闻线索进行有效的发现和收集。有记者在2012年的一则央视新闻中得知, 已经有农村开始使用清洁能源, 根据相关资料的显示, 该记者察觉到该条新闻可能隐藏着更加独特的内容, 为此, 记者针对此项新闻进行了详细的实地采访, 并通过此举将清洁能源理念和技术进行了更加广泛的推广。

(二) 在其他媒体报道的新闻中获取线索

在关注主流媒体的同时, 也不能忽视其他媒体的新闻, 例如其它媒体报道的新闻。在2011年有记者对血站简报中的一条新闻进行了详细的采访, 并从中引出了一条非常感人的新闻。简报对当地一个固定农民献血团进行了报道, 而该名记者则顺着这条新闻线索挖掘出了这个献血团成立的感人故事。

(三) 从网络咨询中获取线索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 网络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 网络新闻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新闻传播的速度和范围, 为此, 记者同样不能忽视从网络中获取新闻线索。例如, 有记者在微博中看到有网友在转发寻人启事, 希望能够帮助寻人家长找到自己丢失的孩子, 同时也希望社会人士能够给予相应的帮助。记者通过这条微博联系到了寻人家长, 并通过深入的采访了解到了其中的详细内情, 在报道新闻的同时也帮助该家长成功找到了自己的孩子 (2) 。

(四) 从周遭的人及事中获取线索

记者个人所接触到的人和事是非常有限的, 这就需要他们利用周围的人和事对新闻线索进行收集。因此, 记者需要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 通过日常的行为举止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线索, 注意聆听和分析, 在众多的信息中挑选出最有价值的线索, 以确保记者新闻线索的获取来源能够取之不竭用之不尽。

三、将线索变成新闻的有效实施途径

第一, 记者需要具有较强的责任感。记者的职业特点决定他们必须在新闻发生时出现在现场, 并对最真实的新闻进行及时的记录, 这就对记者的责任感有着严格的要求。需要记者坚守自己的工作责任, 积极主动地参与采访活动, 对任何一条新闻线索都不要错过。

第二, 记者需要具有较强的观察力。记者需要通过细致的观察能力来对新闻线索进行发现和收集。在现阶段这个信息化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 互联网的应用得到了广泛的普及, 通过互联网可以轻松地找到各种新闻报道, 这就容易使记者出现不劳而获的想法, 照搬网络上面的新闻, 进而使自身的观察力出现减退的现象。要想在采访过程中发现和收集具有真正价值的新闻, 就需要运用细致的观察力对客观事物进行有效的观察并将其进行新闻线索的合理转化 (3) 。

第三, 记者需要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新闻具有非常明显的新鲜特点, 记者就是要从普遍的客观事物中发现具有新鲜特点的新闻。这就对记者的好奇心有着更加强烈的要求, 以此来推动记者进行新闻采访的步调。

注释

11那依拉.记者获取更多新闻线索的途径探析[J].中国报业, 2012 (20) .

22李细华.24小时与新闻共舞浅议发现新闻线索的途径[J].企业家天地, 2013 (10) .

记者编辑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10

关键词:记者编辑,创新能力,创新内容,培养途径

在以大数据、全媒体作为主旋律的新时代, 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 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必须对新闻工作者提出更高要求。新闻记者作为新闻传播的主力军, 不仅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更要吸引观众眼球, 这就要求记者在具备专业知识的同时, 也要注重自身编辑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记者编辑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记者编辑创新能力的培养, 不仅关系到记者本身的编辑水平, 对于提高新闻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同样有着积极的作用。记者编辑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创造新闻的独特魅力、吸引更多关注度, 使新闻行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稳定发展。

(一) 记者编辑的创新能力是新闻行业发展的基础

科技的飞速发展, 推动了信息发展的多元化, 在信息交流如此快速的新时代, 如何选择一个好的主题增加观众的关注度, 成为记者们考虑的主要问题。新闻行业需要将信息快速地传递给观众, 记者编辑的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到新闻质量, 提升记者编辑的创新能力可以使新闻的选题立意更加标新立异, 能够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使信息传播的速度和质量得到保证。

(二) 记者编辑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新闻行业的生命力

时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了现代传媒行业的蓬勃发展, 新闻行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提高记者编辑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信息呈现给观众的过程主要借助于记者:首先, 记者需要对信息进行收集, 核实它的真实性、可靠性;其次, 记者依据自身的编辑创新能力整理并选题;最后, 结合记者的编辑水平完成信息的处理, 全面实现信息的传播。

综上可知, 记者是新闻行业的发展性人员, 他们的信息处理水平严重影响着新闻行业的发展。记者编辑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新闻行业的生命力, 使新闻行业在竞争中长久保留一席之地, 获得稳定发展。 (1)

二、记者编辑创新的主要内容

(一) 记者编辑专业知识的提升

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对每一位记者编辑人员的基本要求, 记者编辑创新能力的提升首先是对专业知识的全面提升。丰富知识结构不仅可以获得更多的专业技能, 又可开阔自己的知识领域, 拓宽新闻信息的收集范围。专业知识的全面提升可以使记者编辑在选题时有更多的选择和创意, 将新闻信息变得更加富有创新性和实用性。

(二) 记者对信息编辑过程的创新

信息编辑过程的综合性非常强, 它必须要符合时代的需要、满足社会发展要求, 借助一定的思想理论指导对新闻素材进行选稿和组稿, 最后形成集合的新闻内容, 通过电视或网络等形式传播给观众。在整个编辑过程中, 只要不改变信息的真实性, 任何环节都可进行创新。

1. 对组稿的创新

记者组稿前一定要结合自身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其他领域的了解程度进行有效的选题。一般, 组稿要紧扣国家的方针政策, 抓住大众关注的话题, 搜集合适的新闻线索, 确保新闻选题富含一定的积极意义。

2. 修改稿件中的创新

稿件在修改时一般需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 对于稿件写作水平的要求, 不仅要具备很强的文字功底, 也应注意能否在符合语言规范的情况下创造出时代新鲜感。第二, 稿件内容是否符合党的相关理论政策要求, 注意语言的严谨性。

3. 稿件编排的创新

对稿件编排进行创新, 主要是编排形式的创新。稿件的编排形式多种多样, 在选择时要视情况而定, 如果需要分类可采用采纳式编排, 如果需要进行对比强化, 可采用对比式编排, 如果需要对稿件加以其他内容来补充完善, 可以采用配合式编排。 (2)

(三) 记者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时代在不断变化, 记者编辑也应跟随时代的变化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 及时学习并掌握新的技术和知识, 不断创新想法。记者作为事件的直接接触人, 在信息的收集过程中应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可以使记者扩大眼界, 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 间接推动新闻行业的发展, 因此记者平时要注意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在拥有专业知识的同时, 加强人际交往能力和学习能力。

三、记者编辑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

创新是发展的前提, 没有创新便很难有进步。在当下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 创新是新闻行业屹立不倒的主要因素, 培养记者编辑的创新能力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注重记者编辑创新能力的培养, 不仅提高了记者自身的专业技能, 更为新闻行业的发展提供了主要动力。

(一) 培养记者编辑的创新意识

所谓意识决定形态, 只有记者编辑的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和提升, 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 并在实际中得到广泛运用。培养记者编辑的创新意识, 首先要培养记者的探究力和想象力。针对各类新闻事件不要只看表面, 应适当地对事件提出质疑深入探究, 跳出传统的思维模式进行思考, 找出信息的全新点。其次, 记者编辑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 将创新意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个性分析、理性总结, 全面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

(二) 信息的创新性选择

新闻价值首先体现在新闻选题上, 能否准确选题对新闻的传播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在现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下, 如何从数量巨大而复杂的信息中选取有价值的新闻, 是记者编辑创新的突破口。记者编辑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要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 关注人们的实际需要, 依据信息的真实性, 挖掘和处理有价值的信息, 将新闻信息变得更具现实性和时代性, 增加新闻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 记者编辑要突破传统结构框架, 在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过程中添加时代要素, 增加趣味和美感。 (3)

(三) 重视对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升华

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它是渐变过程, 需要日积月累。记者编辑在实际工作中要注重工作经验的积累和升华, 对新闻事件多思考、多剖析, 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多留意、多关注。在日常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 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对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形成一定的认识, 通过不断积累个人的社会洞察力, 使才能有效提高, 则自身的创新力也会随之不断增强。

(四) 提高自身修养, 强化文字功底

记者编辑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创新能力便是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记者编辑在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 要不断加强自身文化修养, 提高写作水平。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 人们对社会事物的关注大都通过新闻来了解, 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把新闻内容表达得更加丰富、更加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这些在记者编辑的写作水平上得到充分体现。记者只有平时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 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范围, 加之具备熟练的文字驾驭能力, 才能创作出新颖独特的新闻。

结语

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 新闻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行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也对创新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记者编辑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新闻行业生命力的重要途径, 关系着新闻行业的发展前景。记者编辑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通过培养创新意识加以提高, 还要注意文化修养, 强加专业技能和文字驾驭能力, 对以往的工作多积累多总结, 全面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注释

11焦昕.记者编辑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刍议[J].科技传播, 2014, 24:194+182.

22 向磊.记者编辑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新闻研究导刊, 2015, 05:95.

学生记者培养 篇11

一、 报名须知:

1.凡是小学生都可报名,不限省份、不限年级,择优录取。

2.正确填写报名申请表,附加一张个人照片,寄回《小学生之友》编辑部(欢迎班主任组织团体报名)。

3.每位报名者选送一篇最好的习作,由老师修改后署上指导老师的名字(最好有电子文档),稿件内容不限、题材不限。

二、优惠政策

正式成为“小记者”后,收取会费100元,发给小记者证(指导老师发给证书),享有《小学生之友》编辑部提供的各项优惠服务:

1.刊发优秀作文一篇,并赠送样刊(书)。

2.聘请资深记者、著名作家对小记者进行业务培训。组织小记者参加各种采访报道活动,切实提高小记者的采访写作能力。

3.小记者参与《小学生之友》组织的各种活动(如冬令营、夏令营),享有优先和优惠政策。

三、特别告知

请在报名表以及选送习作中详细注明有效通讯地址,以便记者证和刊物的直接投递。

亲爱的同学,如果你想成为“小记者”,那就快快报名吧!

咨询电话:0791-8519024朱老师 0791-8527274熊老师、叶老师

来信请寄: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号《小学生之友》编辑部 朱任辉 收 邮编330046

如何培养记者的新闻敏感 篇12

关键词:新闻工作,新闻敏感,新闻实践,新闻价值

经常听到一些刚刚走上新闻工作岗位的记者们说, 我们喜欢这个充满朝气与挑战的事业, 但在实际工作中苦于发现不了新闻线索, 发现不了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总有那种“有劲使不出”的感觉。我觉得这就与记者自身的新闻敏感有关。

新闻敏感是记者识别和捕捉新闻的一种特有的素质和能力, 它是记者特有的职业敏感, 更是一种在深入思考过程中的思维顿悟活动。对于一个记者来说, 新闻敏感的确非常重要, 它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宝贵素质。

那么, 新闻敏感从何而来?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做新闻工作的记者来说, 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培养和增强自身的新闻敏感, 去发现新闻, 捕捉新闻呢?

一、要不断提高政治思想水平

记者的政治思想水平和新闻敏感有着密切关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 新闻敏感就是政治敏感在新闻实践中的反映。一个记者的政治思想水平的高低就代表着他的新闻敏感的强弱。我们都知道, 新闻舆论部门是党和政府的喉舌, 新闻记者作为宣传工作的主力军, 要始终围绕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去宣传党的方针和政策, 把握报道方向, 进而确定自己的报道任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农民正逐渐走出大山、走出乡村, 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2014年10月, 记者在辽宁绥中西甸子镇采访时发现, 这里的果农早已转变了千百年来传统的春种秋收、等客上门的旧观念, 而是积极顺应市场的发展变化, 自发形成了产、种、销一条龙的新型果业发展模式。如今, 这里的果树品种是市场最认可的, 这里的农民经纪人队伍是市场最受欢迎的, 这里的农民也是地区最富裕的。市场经济的大潮让这里的农民成为真正的弄潮儿。为此, 记者专门采制了《走进市场天地宽》电视专题节目, 节目紧扣时代脉搏, 立意深远, 播出后受到观众的广泛好评。

二、要善于深入生活、观察生活, 做有心人

许多有经验的老记者在深入生活、感受事物时, 具有高度的敏锐性, 他们听到一件事情, 看到一种现象时, 就能发现别人所不能发现的新闻细节和情节, 体察到别人体察不到的有价值的新闻, 写出独具特色新闻精品, 这与他们善于观察生活有直接的关系。2014年, 辽西地区遭受到百年一遇的特大干旱, 多路记者奔赴抗旱第一线报道农民抗旱情况。在抗旱现场, 一些老记者发现一些地区水利设施比较完备, 但实际作用远没有发挥出来, 原因是一些建造的设施只是应付上级检查的摆设。于是及时提醒年轻记者改变报道思路,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这些地区抗旱不力的深层次原因。《大旱后的反思》系列节目深刻剖析了农村基层工作存在严重的做表面文章、走形式主义的错误倾向, 对今后工作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老记者编辑的新闻敏感性是这次采访成功的关键。因此, 记者应努力做一个对生活时刻留意的“有心人”, 要关心、关注重大新闻的发生、发展和背后的原因, 在平凡之中挖掘不平凡, 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新闻敏感。

三、要胸有全局, 勤于思考

过去新闻界有这样一个提法, “立足本地, 面向全国”, 这虽然是指国家级媒体驻各地的记者说的, 但对本地区的记者来讲, 同样要有全局意识。站在全局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往往会采制出高水平的新闻报道来。2012年9月, 兴城青山水库大规模移民安置工作全面展开, 为实现库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各级政府做了大量基础性的工作。为此, 我们抓住了这一带有全局性的重点工作, 适时采制了专题节目《“移”出一片新天地》详尽报道了各级政府因地制宜、不断创新移民安置工作方式, 以及移民工作队舍小家、顾大家的先进事迹。节目站在全局的高度入情入理去报道、分析移民安置这一比较常见的普遍性问题, 对各级党委政府今后的工作有着很强的指导意义。因此, 立足全局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对于挖掘事件的新闻价值有很大的作用, 是展现记者新闻敏感的重要标志。

四、要懂得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是客观存在的, 它蕴藏在新闻的事实之中, 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至少应具备两个要素:一是新鲜, 二是重要。新鲜, 从时间上说, 是新近发生的事, 然而又非所有新近发生的事都是新闻, 还要加上重要这个因素。所谓重要, 就是从内容上说, 是与党和国家民族的前途民运息息相关, 是和社会进步息息相关, 并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我们在日常新闻报道工作中, 会面对很多新闻素材, 这就要求我们认真思考, 仔细分析鉴别。对于哪些题材应该报道, 不应该报道, 是一般性报道还是深入报道, 这完全要靠我们记者本身鉴别新闻价值的能力来判断。所以, 记者特别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记者一定要学会用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标准去分析事实, 剖析社会现象, 这也是培养记者新闻敏感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上一篇:教师的倾听下一篇: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