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记者

2024-07-07

评论记者(共6篇)

评论记者 篇1

在英国学者丹尼斯·麦奎尔所著的《受众分析》一书中,作者指出“受众的分化和细分,已经使所谓说服者、广告商、宣传者们的日子更难过了。虽然确定更小规模的目标受众群可能更容易一些,但是要到达任何大规模的一般公众,绝对是更艰难、更昂贵、更不可预知了……我们所描述的这些变化,同样也指向一种定性效果,即降低了媒介影响人们的可能性,即使人们关注讯息”(1)。其包含的意义为随着受众的分化和细分,媒介的影响力不像以往那样巨大,受众趋向于“逃逸”,即媒介控制力逐渐丧失,媒介变得更无力。那么在微博公共事件中这个观点是否依旧适用?在微博中被称作用户的受众又呈现哪些特点呢?

公共事件是“能引起社会普遍关心并引发议论以及社会波动的事实”;而微博公共事件是指“主要以微博为载体进行传播或微博传播在事件进程中发挥关键性作用”的公共事件。(2)在微博公共事件中,微博的评论和转发功能为受众参与提供了便捷的渠道。一条微博消息的转发数意味着消息传播范围的大小,而评论数则显示了微博消息的影响力,受众可以通过评论发表意见,并加强彼此间的互动。也正是受众评论数的不断增长促使某条特定的消息演变为微博公共事件。

6月7日11点11分,高考开考没多久,《南方都市报》便在官方微博上发微博称:【重磅!南都卧底替考组织参加高考曝光跨省团伙】。日前,南都卧底一个高考替考组织,湖北高校多名大学生加入,试图通过充当“枪手”牟利。据了解,像武汉一些“985+211”高校,考上的话,最低层级的枪手也能拿到七八万到十几万报酬。肉眼识别身份证、准考证有漏洞!记者已向当地警方报案,(3)并在其后附有关于该事件新闻报道的链接。这一事件果然重磅,短时间内引起网民的热议,有人赞许南都记者的胆量,也有人对记者替考的法理问题表示担忧。

时至12月21日,该微博下方显示转发量6113,评论量1887,点赞量1526。以下将对全部的1887条评论作进一步的统计分析:分别从评论持续时间、评论主体的身份、评论立场以及评论内容分类四个维度来总结微博受众的特点。

一、回应即时,“三分钟热度”

从图1可以看出,微博用户的评论从6月7日持续到6月14日,之后断断续续在6月25日、7月5日、12月25日零星分布。当《南方都市报》6月7日在其官方微博中爆出记者卧底替考组织这一事件时,网民就展开激烈的讨论,第一条评论发出的时间也为11点11分,几乎与博主发博同时进行。同时,评论量明显集中在6月7日消息爆出的当天,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事件关注度逐渐降低直至消失。

在该微博公共事件中,一方面,受众在信息的回应上相当迅速,显示出极强的即时性特征,评论与微博发布几乎同步进行,这主要得益于微博在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以及技术赋予的即时性的天然优势。另一方面,可以看到微博用户在对热点微博信息的关注只有“三分钟热度”,仅在微博信息发出的一小段时间内保持着高度的参与,随后热情迅速减弱。

二、评论主体多为普通用户,主导舆论走向

表1为参与上述微博评论的主体身份的划分以及占比,主要分为普通用户、媒体人、学者、律师这四类。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普通用户占了绝大多数,媒体人将近1%,学者和律师占比相当,均为0.3%。这说明在微博公共事件中普通用户的参与度最高,直接推动了消息成为微博公共事件。由于在这一消息中,当事人为《南方都市报》的记者,因此会有一部分同行的媒体人参与讨论,以一个媒体人的眼光和立场来发表观点。而学者是较为普遍的参与群体,在任何的公共事件中都会有相关领域的学者来对事件进行解说,分析其中深层次原因。最后,律师也占了一定的比例,这是由于在这一微博公共事件中,南都记者参与替考是否逾越法律界限引起了受众的广泛讨论,律师站在专业权威的角度对事件进行解读和表态,也是这一事件中一个特殊的参与群体。

在这一微博公共事件中,普通用户的参与度最高,足见在微博公共事件的讨论中,普通用户在主流舆论的形成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相关学者、媒体人在评论中的发声也试图影响舆论朝着理性的方向发展。

三、评论立场倾向明显,意见呈现非理性

在表2中,笔者将该微博消息下的受众评论中所表明的立场分为四类:支持、反对、兼而有之以及态度不明。从统计数据来看,支持的声音占到46%,即相当部分的受众对微博消息中所述的记者替考行为拍手叫好,极力推崇;而反对的观点只占到5%。可以看出微博作为一种自媒体,对于受众的影响不容小觑。这一点和麦奎尔在《受众分析》一书中所提的媒介更加无力的观点是不相符的。自媒体对于受众的影响在某些事件中依然很有力,受众会随着媒介议题的引导而考虑问题。在上述表格中,支持和反对两种鲜明的立场占到总意见的一半以上,这说明在微博公共事件中,受众评论立场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而兼而有之指的是包含了支持和反对两种观点,属于较为理性中立的意见。例如@匪城小匪首:“我能理解这种心情,看到这种人,当然巴不得食其肉寝其皮,但很多时候不是按照情绪来做事的。要曝光这个替考考生,可以,但不是现在。在没有定型之前,他是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也应受到隐私保护,不能肆意曝光相貌姓名。更何况现在是不是立案了都难说,是不是犯罪嫌疑人都说不定。”但是兼而有之的态度只占到了1%,说明在微博公共事件中,大多数的受众趋向于非理性。

评论立场的第四类为态度不明,即从受众的评论内容中无法辨别其对微博消息的立场。这一部分在总意见中的占比高达48%。据笔者对这一部分评论内容的分析,其内容或者与微博消息毫无关联,或者是插科打诨类型的,并没有展示出对事件的实质评价,或者是与评论中的其他主体进行相互无意义的语言攻击。因此可以看出在微博公共事件中,很大一部分受众的评论并非指向事件的本身,而是将其作为可以娱乐和情绪宣泄的工具。

四、评论内容多元,但肤浅片面

如图2,在《南方都市报》官方微博爆出其记者卧底高考替考组织这一微博公共事件中,评论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七个方面:鲜明点赞型、提供建议型、探究原因型、质疑合法型、联想同类事件型,极力反对型及其他类。除去态度不明以及插科打诨内容的其他类文本,鲜明点赞型占比最高,达到整体文本的35%,但这是一种停留在表面的判断型的评论内容。而提供建议型、探究原因型、质疑合法性和联想同类事件型的评论内容占比近乎相当,这些内容都是对微博消息的深入探讨和研究。由此可以看出在微博公共事件中,受众评论多停留在表面,只有少部分人会深度挖掘探索事件背后的原因及其涉及的其他知识。这是因为它和微博一样,由于字数的限制,其内容难免流于肤浅,140个字符承载的信息量相对有限。

五、结语

微博评论作为受众参与微博公共事件的重要方式,为受众的意见表达提供了相对开放和自由的平台,也推动了微博公共事件的发酵、热议和得以解决。透过特定微博的评论来总结微博公共事件中受众的特点,难免只是管中窥豹,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在微博公共事件中受众参与的具体表达和操作。

摘要:以《南方都市报》在微博爆出其记者卧底高考替考组织的微博评论为例,通过对该微博评论的持续时间、评论主体身份、评论立场以及评论内容等四个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受众在微博公共事件中的特点。

关键词:微博,公共事件,评论,受众

参考文献

[1]张静,赵玲.微博用户信息行为的基本特性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76-82.

[2]艾北芳.环境群体性事件微博评论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4.

关于戏剧评论的评论 篇2

具体而言, 关于戏剧评论的评论, 可以分解为以下三大理论层面来进行系统化解读。

一、认识戏剧评论的重要意义

关于戏剧评论的第一大重要问题, 是充分认识戏剧评论的重要意义。

只有在思想意识上充分认识到戏剧评论的重要意义, 才能在具体的戏剧评论中做到更好、更到位, 收到更为理想的评论效果。

戏剧评论属于戏剧理论范畴, 而戏剧理论又与戏剧创作 (包括文本创作、导演创作、表演创作、戏剧音乐创作、舞台美术创作等等) 共同构成戏剧活动的两大要素, 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 缺一不可, 更如人之双腿, 缺少了一条, 就形成了跛足现象。

当代著名文化学者、戏剧理论家余秋雨先生在其所著的《戏剧理论史稿》一书的《引言》中开宗明义地指出:“戏剧理论是人们对戏剧现象的理性认识和科学概括。古代人类以非凡的才能创造了戏剧, 尽情地享受着戏剧, 同时, 又力图准确地认识和概括这种为人类生活增添了无穷色彩的艺术样式, 这就是戏剧理论的发端。”[1]

古今中外, 许许多多戏剧评论家所写的许许多多戏剧评论, 既是戏剧创作活动实践的科学总结, 又反转过来指导、推动了戏剧创作活动的进一步发展。例如18世纪德国著名戏剧评论家荣辛所著的《汉堡剧评》, 就是百余篇随笔式剧评的结集, 在戏剧理论上有许多重要建树, 被誉为“德国启蒙运动的宣言”。又如我国当代著名戏剧理论家安葵著的《新时期戏曲创作论》一书, 也是对新时期中国戏曲剧本创作的系列化的评论, 其理论贡献也是巨大的, 正如该书的《内容简介》中所言:“本书反映了全国各省市戏曲的现状和发展, 从丰富的实践经验中提出了新颖独到的理论见解。从事戏剧创作实践和理论的同志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戾示, 对文科院样师生、社会科学研究部门业务人员和文艺爱好者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2]

与科学总结, 它对于整个戏剧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的重要意义, 也正在于此。

二、遵循戏剧评论的主要原则

关于戏剧评论的第二大重要问题, 是遵循戏剧评论的主要原则。

戏剧评论作为一项艺术科学活动, 必须遵循以下几个主要原则:

(一) 实践第一的原则

戏剧评论要遵循为戏剧创作实践服务的原则, 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坚持以戏剧创作实践为依据, 反对脱离实践的“空论”、“空谈”, 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空谈误国, 实干兴邦”的话。

(二) 实事求是的原则

戏剧评论要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要实事求是, 好就说好, 不好就说不好。既要反对“捧杀”, 又要反对“棒杀”。近年来, 我国戏剧评论有一种不算太好的倾向:只准说好, 不许说不坏, 使戏剧评论成为吹捧与炒作的工具。这不仅远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 而且也远离了戏剧评论的题中应有之义。

(三) “百家争鸣”的原则

戏剧评论要遵循“百家争鸣”的原则, 提倡有创见的评论, 提倡一家之言, 反对千篇一律和人云亦云。戏剧创作贵在创新, 戏剧评论同样要以创新为灵魂和生命。

三、运用戏剧评论的必要形式

戏剧评论的第三大重要问题, 是运用戏剧评论的必要形式。

一方面, 在综合评论与专题评论中, 做好选择, 二者各有利弊, 究竟运用何种形式, 须根据实际情况做好选择。

另一方面, 在文体形式上, 对于理论式、论文式、随笔式、综述式、小品式、杂感式、观感式等各种文体, 也要视实际情况而定。

摘要:戏剧评论是戏剧艺术活动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从认识戏剧评论的重要意义、遵循戏剧评论的主要原则、运用戏剧评论的必要形式三大理论层面, 对戏剧评论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评论。对于戏剧评论, 可以提供理性思辨与具体实践的双重参照系。

关键词:戏剧,评论,认识,意义,遵循,原则,运用,形式

参考文献

[1]余秋雨著.戏剧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P1.

评论记者 篇3

党报评论要做得好, 无论何时何地, 都必须牢牢把握党报评论的首要任务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这个原则。《太原日报》作为太原市委机关报, 3年来, 围绕太原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 撰写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的言论文章。可以说, 在市委、市政府每项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重点活动中, 《太原日报》的评论不但不失语, 而且积极主动用好话语权, 发挥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作用。

2012年2月, 太原市在与民生工作关联度很紧密的10个职能部门中, 开展了“向人民汇报、请人民评议”活动, 作为市委机关报, 《太原日报》根据活动进展情况, 刊发系列评论员文章, 积极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得到许多部门及读者的好评;2012年, 在全市开展的“整治吃拿卡要”活动、重大安全隐患有奖举报活动、“办实事、解难事”等活动中, 本报系列评论第一时间跟进, 对开展这些活动的意义、目的等, 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诠释, 起到舆论引导先行的作用, 很好配合了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重点活动的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是2011年太原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项重要工作, 为了配合推动该项工作的开展, 《太原日报》陆续推出《是鞭策更是鼓劲》等多篇评论和5篇真抓实干系列评论;2010年12月底, 太原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提出了“建设一流的省会城市”的目标, 《太原日报》不仅推出社论《乘势而上建设一流的省会城市》, 而且随后根据会议精神推出了“论学习贯彻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系列评论11篇;2010年6月、7月, 围绕省委书记袁纯清对太原“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大都市”的要求, 推出了《解放思想确立科学发展新目标》、《率先发展在转型和城市化进程中做表率》、《优化结构促进经济综合实力大跃升》、《突出特色建设形神兼备的特色文化名城》、《抓好队伍为发展提供强有力保证》5篇系列评论。2010年4月, 围绕加快我市特色文化名城建设, 推出了5篇系列评论……

这些系列评论较好地宣传了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 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 其中多组系列评论见报后, 受到了省市领导的好评。“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大都市”系列评论荣获2010年度太原新闻奖一等奖、山西新闻奖三等奖;“晋商文化艺术周引发的思考”系列评论, 荣获2009年度山西新闻奖一等奖。《大干真干实干建设好我们的家园》荣获2011年度山西新闻奖二等奖。

《太原日报》署名评论员文章的系列评论, 以党报的权威性, 对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进行了具有影响力的论述, 有力地推动了工作的开展落实, 起到了正确的舆论引导作用, 在读者中的影响逐渐扩大。一些部委局办主动联系《太原日报》, 要求对他们的工作, 以评论员文章的形式予以评论, 甚至有单位提出刊发评论员系列文章的要求。

百姓视角以理服人读者才爱看

党报是新闻纸, 更是思想纸;是信息纸, 更是观点纸。言论是报纸的旗帜。加强言论, 高举旗帜, 是增强党报导向性有效而必须的手段。党报要发挥其影响力、引导力, 党报评论无疑肩负着更加重要的使命。而在具体工作中, 党报评论要比较圆满地完成好自己肩负的任务, 满足不同读者对党报评论的要求, 就要下一番苦工夫, 必须牢牢把握“三贴近”原则。

新闻评论是说理的, 要做到以理服人, 以理取胜, 光靠内容正确、思想深刻是不够的, 还要解决贴近读者、让读者乐意看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 就必须打破党报评论居高临下、生硬教化的话语方式, 克服内容空泛, 空话、套话、文件语言过多的毛病, 着力选题创新、写法创新, 在增强贴近性、时效性、生动性上下工夫。

评论在题材的选择上, 除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外, 还以关注民生、传达民意为主。比如, 2010年9月, 太原市通过公开摇号销售数千套经济适用房, 市民非常关注。针对这一公开透明的做法, 《太原日报》在新闻跟进的同时, 评论也在随时关注进程, 根据出现的不同情况, 首先推出了《从经适房网上点击过百万说起》、《公开透明方能“屋”尽其用》评论, 对公开摇号销售给予肯定, 并向有关部门传递了市民非常关注的信息。随着工作的一步步推进, 出现了一些问题, 《太原日报》又及时推出《还需为经适房购买者考虑周详》、《应关注弃购经适房现象》等评论, 既提醒了有关部门, 又对引导有效解决问题提出了思路。再如, 教育界的一举一动, 都会引起公众的关注。2010年, 结合教育部门工作实际, 《太原日报》推出了《“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与教育均衡》、《校舍工程莫忘环保》等评论。这些评论从群众的角度出发, 就事关百姓利益的事件发出党报的声音, 提出建设性意见, 不仅受到有关部门的肯定, 而且广受读者的欢迎和好评。

正视热点善于发声提升权威性

党报评论要做得好, 必须敢于说话、正视热点问题。

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 这是对党报的要求。党报要想在众说纷纭之中把握话语权, 就要敢于说话。必须正视舆论热点, 参与社会讨论, 才能谈得上影响社会舆论。党报可以通过自己的独特定位所具有的权威性, 影响各级领导者和决策者, 促进政府和群众的意见沟通, 增强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从这个角度来说, 党报是政府治国理政的“监督员”、维护公平正义的“守望者”、引领社会风尚的“风向标”。

在这方面, 《太原日报》先后推出了《面对省长怒斥更应反思》、《盲道为啥铺在树之间》《黑客站还要存在多久》、《中暑身亡事件不能止于警示》、《利己能否便民尚有待检验》、《正规市场屡现问题肉是谁失职了》、《私炮泛滥监管部门难辞其咎》、《多管齐下解决机场交通不便难题》、《批评和表扬都是为了工作》等评论, 这些评论抓住热点问题, 敢于说话, 找出了不和谐因素, 发现了问题的症结和病因, 有助于消除化解不和谐因素, 有助于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树立了党报的权威性, 提高了公信力。

观点求新语言求活方能成亮点

党报评论要吸引读者阅读, 必须观点鲜明、言语犀利。

在信息化的今天, 舆论环境越来越宽松, 针对同一新闻事件的评论会有众多不同的观点。党报评论要想吸引读者, 就必须具有独到的、使人过目不忘的观点。

党报评论的战斗力, 充分体现在观点的鲜明、语言的犀利中。如《有感于“查岗风暴”》一文, 就针对个别干部不能正确认识整肃工作纪律狠刹不良风气中, 一些机关干部受到处理的事例, 严肃指出, 个别干部不以为然的态度, 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作风问题的严重性, 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和重视。《点名与不点名》一文, 对太原市“百校兴学”工程领导组, 直接点名批评工作不力的有关部门并向社会公布的举动, 给予了称赞。并指出, 如果给这些单位、部门或企业留情面, 社会公共利益就要蒙受损失, 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就要遭到侵犯, 消费者的合法利益就要受到伤害, 政府的公信力就会大打折扣。这类评论受到了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读者的认可。

评论记者 篇4

直到互联网诞生前, 媒体的评论还是“小众”的产物, 它的撰写人往往是新闻界经验丰富、具有卓越见识的学者、专家。但是随着互联网日新月异的发展, 这种状况发生了改变。不管是还没有走出校门的学生, 还是一个最普通的劳动者, 只要有一台电脑, 注册一个IP, 几分钟的工夫, 就能够上传自己的“言论”。随着网民数量的迅速增多, 网络论坛在人们生活中的位置日益重要。

即时性是网络评论的一大优势。往往一个新闻刚刚登上网络新闻板块, 读者的评论就纷至沓来, 评论与新闻实现了“零距离”。而时效性恰恰是新闻的生命所在。

网络评论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它的广泛性。网络无穷的容量使得任何人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看法成为可能。而广泛的参与性又吸引了更多受众的参与。

第三个特点是它的自由性。不同政见、各个民族、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不受束缚, 尽情抒发自己的观点。其中不乏新鲜、新锐、独到的想法、建议。现实中的许多重大问题、焦点问题、热点问题都在论坛中得到了积极的讨论, 从而充当了主流媒体的补充。

报纸评论相对于网络评论, 无论是在即时性还是在广泛性上都有着它的局限性。如何把网络评论的优势“拿过来”, 变成报纸评论的优势, 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挑战。

如何借鉴网络评论的优势,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直接“拿来”为我所用。评论专栏可以直接摘登网络言论, 或者将分散甚至片面的民间舆论集中起来, 加以筛选、概括、分析和修正, 变成比较正确、系统的意见, 在报纸评论中体现出来。《大河报》的“大河聊天”从2006年11月14日开版至今, 依托网上平台“大河Q聊论坛”, 组织了许多紧扣当前生活的热点话题, 譬如《强烈建议每月都有无车日》 (2007年4月27日) 、《都是传销惹的祸》 (2007年4月6日) 、《65岁退休可行吗》 (2008年11月11日) 。在网络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譬如2008年3月21日根据网友在论坛中关于“身份证”的讨论, 推出了专版《有关身份证的闹心遭遇》, 包括3个话题“差一点儿别人花钱我买单”、“身份证还有套牌儿”、“银行和派出所还没有接上头呢”。针对网友在使用身份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在同一版面“萍萍跑腿”中让记者联系有关部门, 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大河Q聊”的开栏宣言上有这样一句话:“高兴事、烦心事、有趣事, 大事小事, 都可以聊聊, 说不定你就上了我们的版面。”的确, 这个栏目在读者和网民中架起了一座互动的桥梁, 它凭借新鲜的视角和鲜活的语言受到了读者的喜爱。

从网络评论中寻找广泛的灵感。可以利用网络论坛发掘角度, 启发观点。《大河报》的“今日观点”将关注的重点指向刚刚发生的新闻焦点和时下民众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新医改方案的欢欣与思考》、《异地借考可能引发高考移民更像找借口》、《油价, 请直接与国际接轨!》、《支行行长何以挪用上亿元公款?》, 这些评论文章针砭时弊、论点鲜明, 代表了一个报纸鲜明的观点。

报纸评论要做到内容的多元化。在选题上, 必须做到“百花齐放”, 时政、经济、社会、文化、娱乐、科技等无所不包;在观点上, 必须做到“百家争鸣”。不仅要有赞美的声音, 还要有反对的声音。

改变传统的报纸评论版面的编辑模式。首先要广开言路, 减少专家学者和媒体自己的评论, 大胆采用不同类型作者的来稿;其次要站在老百姓的角度, 用老百姓的语言, 多关注老百姓关心的话题;最后要增加与读者的互动, 借助手机、电话让读者参与评论, 有选择地刊登普通读者的言论, 哪怕是三言两语, 从而增强栏目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让记者写评论。这可以有效扭转报纸评论总是滞后于新闻的劣势。培养记者的理论水平, 让记者在采访结束后立即写出评论。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 可以初步酝酿评论的内容, 采访完之后一气呵成。记者亲临了现场, 感受自然比没有去现场的专职评论员更深, 这样写出的评论也会更贴近实际、更深刻。

评论记者 篇5

一、微博时代凸显央视“立场”

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主任梁建增认为, 中国电视节目一直以来的最大缺陷是“缺乏观点和言论”。电视一直被视为“感性的媒体”, 而从业人员对言论的认识不足, 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评论弱”的弊端。

同时, 梁建增对电视评论的作用也做过十分精辟的总结:“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 一家电视台如果只有新闻报道而没有新闻评论, 就不能称其为一家体制完备的电视台;一家电视台如果只有海量的新闻报道而没有独家深刻的新闻评论, 就不能成为一家有重大影响力的电视台。当一个新闻事件发生后, 人们对此形成的看法和意见是不一样的, 面对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状况, 人们更需要听到媒体的声音。电视新闻评论能够在第一时间, 快速深入地对新闻事件发表意见和观点, 阐明对事实的见解、态度。新闻评论节目作为一家电视台的旗帜、灵魂, 是推动其走向国际性大台, 迈上新闻最高台阶的关键所在, 加强新闻评论的改革对社会的良性发展起到引导和监视器的作用。” (1)

特别是进入微博时代以来, 微博的快速生长已经明显地改变了传统的舆论格局, 民间舆论通过微博有了更多的发声和表达的机会, 我们正处于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 微博的快速传播和巨大的影响, 让人无法轻视和回避。传统媒体, 无论报纸还是电视、广播, 面对民间微博的快速成长, 主要就是拼两个“场”:现场和立场。微博虽然能反映新闻现场, 但只是碎片化的拼接, 还需要职业记者和传统媒体的介入, 来展现更完整的现场, 和现场背后更深层的关联。微博上的立场和态度更是庞杂, 更需要传统媒体拿出自己的“立场”和观点, 阐明对事实的见解、态度, 理性引导舆论的发展。

《新闻联播》很早就引入了短评、述评等评论模式, 这些评论由央视新闻中心联播编辑部的评论组负责撰写, 由联播的主播进行播报, 但还从未出现过“直播连线特约评论员”的方式。央视新闻中心的评论员队伍是从2009年起开始建立的, 近四年来, “直播连线评论”已经在一套、新闻频道、四套的日常新闻和重大报道中成为常态。随着“走基层”报道常态化地进入新闻联播, 十八大之后, 特别是中央政治局做出“八项规定”后, 新闻联播又整体上发生了较大变化。一是调整不同题材之间的结构, 民生新闻比例大大加重。二是整个语态的变化, 主播们语速加快, 语态轻快活泼, 更加生动和接地气。三是加强新闻联播的评论内容, 在原有做法外, 增加了直接连线特约评论员这种模式。随着文字评论和直播评论员的先后进入, 直播评论员点评将常态化, 新闻联播开始体现出更多的“央视立场”。

二、顺应潮流做“有思想的传播者”

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台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 以及当前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思想倾向、公众普遍关注的现象和问题, 发表看法表明立场阐述观点的节目形式。 (2) 电视新闻评论主要有两大节目形态, 一是新闻述评, 二是新闻类的谈话节目。

新闻述评以《焦点访谈》为代表, 它采用述与评相融合的方式, 根据题材内容决定述与评的比例。节目中记者以现场报道身份向观众讲述亲身感受, 主持人多以评论者的身份进行评述, 着重展示主持人、记者、群众对新闻事件的感受或者专家、群众对事物的评论, 《焦点访谈》开创了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新形态。新闻谈话类节目以凤凰卫视《时事开讲》为代表, 由主持人提问和评论员分析向观众传递多元化的深层观点, 对社会舆论进行归纳分析, 预测新闻事件的发展走向。《时事开讲》是一个以评论时政新闻为内容的谈话节目, 是典型的电视新闻评论节目。

之后,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不断创新, 出现了凤凰卫视的《有报天天读》的读报类评论节目, 主持人收集当天的重要新闻, 对不同的报章新闻进行同题对比, 提供相关评论, 提炼出自己的评论角度和立场。央视的《新闻1+1》, 即一位主持人、一位新闻观察员在演播室展开双人谈话, 并配以短片、现场报道、电话连线等形式, 选题分为时事政策、公共话题、突发事件三大类。主持人是董倩, 白岩松转型成为新闻观察员。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 不论央视还是凤凰卫视, 对电视新闻评论的重视和力度都在不断加强。而此次央视新闻联播引入特约评论员直播连线, 也是顺应电视新闻发展的潮流, 即电视新闻不仅要提供现象, 不仅仅是报道现象, 更对现象进行解释、分析、评论, 抓住问题, 剖析问题, 通过个性化的观点和表达, 做“有思想的传播者”。

三、时空连线聚焦重大题材

央视电视新闻评论的呈现方式大致有两类:一是评论员直接坐在主播台上, 和主播面对面谈话;二是双视窗连线, 评论员在另一评论台上对着摄像机做评论。两种方式各有所长, 也各有局限。与主播面对面谈话的方式, 交流互动感很强, 适合时间比较充分的情况, 难点是不容易控制时长, 节目节奏相对较慢。双视窗连线的方式, 节目节奏比较快, 干脆利落, 时长更易控制, 难点是与主播交流感相对较弱。这两种方式都符合目前国际新闻界主流大台普遍采用的方式, 根据节目特点和需求交替使用。众所周知, 《新闻联播》对节奏和时长的控制非常严格, 因此, 特约评论员评论首选双视窗时空连线的方式。

在新闻联播连线评论题材的选择上, 首任特约评论员杨禹认为, (一) 是评论的题材更体现重大性。《新闻联播》新闻本身就具有重大性, 需要配评论的, 要么是重大时政, 要么是有全社会高关注度的热点新闻。比如1月23日, 杨禹就近期社会集中关注的“舌尖上的浪费”问题进行了直播评论, 认为刹住浪费之风, 关键从三“公”入手:公款、公务人员和公众。1月25日, 杨禹第二次出现在《新闻联播》中, 就农民工欠薪事件作出评论。这两次的题材都体现了这点。

(二) 是《新闻联播》评论对时间的要求更严格。《新闻联播》寸秒寸金, 之前无论新闻片子还是主播播报, 都有稿子, 可以准确控制时长。两次连线, 杨禹都是无稿直播, 控制评论时长的压力远远大于日常评论。

(三) 是题材与时长的双重特殊要求之下, 实际上给评论内容、表达都带来了新要求。因为《新闻联播》评论的重大性, 评论员的基本立场、观点与具体表达, 都会要求更鲜明、精准、得体。因为有限的两分钟时间, 表达要求更简洁、直白, 没有绕弯子、做铺陈的余地, 语言也要平实、生动、自然。 (3)

央视《新闻联播》特约评论员直播连线, 效果是显著的, 有网友在微博上留言:今年《新闻联播》改动相当大, 口语化播报、评论员机制、多视窗的直播信号引进、记者的现场连线, 这对精确到秒的《新闻联播》实属不易;还有网友留言:我觉得《新闻联播》特约评论员的环节很好, 有助于我们了解热点, 学会分析问题。从来自受众的反映来看, 央视《新闻联播》特约评论员直播连线的确让人耳目一新。

四、地方电视台进军评论领域

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之下, 传统平面媒体, 如报纸很早就加入到了新闻评论的争夺战之中, 除了传统的社论、编者按, 短评之外, 一大批主流都市报如《北京青年报》、《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等》多年前就开办了评论专版, 每天对国家社会的焦点、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评论, 以观点树立媒体的权威性, 以争夺读者, 争夺市场。而人民日报的《人民论坛》、光明日报的《光明论坛》、新华社的《新华时评》等更是代表本媒体形象的专门评论栏目。

面对这种态势, “评论强台”, 成为很多地方电视台开始重新考虑的一个课题。全国各大地方电视台纷纷创办新形态的电视评论节目, 积极探索进军电视新闻评论领域的新尝试。贵州卫视创办由龙永图担任嘉宾主持的《论道》、广东卫视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联合创办的高端评论节目《聚焦中国》以及浙江卫视的《新闻深一度》等评论节目, 异彩纷呈地出现在人们视线里, 这些节目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 借力权威机构

借力权威机构、权威媒体, 是一些地方电视台提升电视评论节目权威性的惯用手法。2010年5月, 广东卫视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直属的外宣机构五洲传播中心联合推出高端时事评论节目《聚焦中国》, 定位高端收视人群, 关注当下民众最关心的焦点、热点问题, 结合新闻时事, 依托国新办和各大部委发布会, 广邀各大部委办领导或国内各领域权威专家, 对国家最新发布的重大政策和法律法规进行深度解读, 通过广东卫视同时向国内外发出中国的声音。东方卫视也与新华社联合制作了一档新闻专题节目, 以主持人与港台特邀嘉宾互动讨论的形式, 配合新闻背景资料、短片介绍, 深度解析台湾与香港时事热点事件。辽宁卫视与新华社《瞭望》周刊社共同打造了高端电视评论栏目《评辩天下》。

权威新闻机构如新华社具有遍及全球的新闻触角与接近决策层的广阔视野, 《瞭望》系列周刊具有高端权威的视角与长期的深度报道业务传统, 这些都是节目制作、运行、推广过程中须臾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 (4) 把这些资源很好地整合在一起, 进行电视化加工, 推出权威而有特色的电视评论节目, 是很多卫视办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共同思路。

(二) 激发草根力量

和与权威新闻机构联合不同, 一些地方电视台从开创之初就尝试着打破传统固化的传播模式, 引入网络与电视的互动融合, 着力发掘来自民间草根的网络公众评论员, 将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从高端精英语境转向大众语境, 以引领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舆论新环境。如浙江卫视的《新闻深一度》, 积极引导公众深度参与, 使得观众坐在家中就能与新闻当事人面对面交流, 这种节目模式使栏目迅速拥有了大量高质量的草根意见资源。目前, 来自全国30个省主要城市的500多名网络博主、时评人成为其公众评论员。在《新闻深一度》每日选题初选后, 栏目组会利用博客和微博进行预告, 并建立专题讨论的QQ群, 在网络上, 主创人员与报名的公众评论员们通过充分沟通, 探讨新闻的可挖掘性、受众的关注度, 为栏目组确立选题、整合信息、挖掘角度提供重要参考。使节目内容更接地气, 也为观众提供了更为宽敞的思想空间, 充分体现了普通公民的新闻评论话语权。 (5)

我们也应该看到, 在电视新闻评论日益常态化的同时, 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比如一些评论者对所评论领域内的基本常识、客观规律掌握不够, 评论空洞无物, 或不切实际;片面迎合一些社会极端言论或网络极端情绪, 导致情绪化判断和极端化表达等, 这就要求电视评论员对评论领域有较高的理论素养, 了解现实, 具有大局意识, 在评论中做到不迎合、不偏执、不卖弄, 兼具理性、建设性、均衡性, 只有这样的电视评论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强大的影响力。

摘要: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首次引入特约评论员直播连线, 凸显出评论在电视新闻节目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本文认为, 《新闻联播》首次引入特约评论员是微博时代央视顺应潮流的明智之举, 此外, 本文还具体分析了《新闻联播》评论员连线评论的呈现方式和题材选择, 最后对地方电视台电视新闻评论的创新举措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闻联播,直播评论,电视新闻评论发展

注释

1 梁建增、王玮:《透过现象说本质---从“央视论坛”看电视新闻评论的发展要求》, 载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研究中心《媒介研究》2004.7

2 于松明:《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形态探析---以央视和凤凰卫视部分新闻评论节目为例》, 《中国电视》2008年1期

3 相关资料整理自《新闻联播首次引入评论员杨禹:连线均无稿直播》, 《北京青年报》2013年1月28日

4 邱江:《电视评论:观点时代的价值体现》, 《新闻战线》, 2012年1期

评论记者 篇6

B2C商务模式的日趋成熟和网络购物的流行导致互联网上存储了大量消费者评论产品的评价信息, 这些产品评论中蕴含着顾客使用产品后所表达的主观感受, 反映了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性能、价格等各个方面的意见、态度和立场。因此, 这些评论信息具有宝贵的商业经济价值。一方面, 有助于让生产商知道其产品以及产品的哪些性能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以及受欢迎程度, 这能给企业的产品研发部门提供重要的产品改进信息, 保持处于优势地位的产品特性, 改进不足的产品性能, 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Web产品评论去挖掘其竞争对手的产品评论信息, 这为企业制定有效的市场战略决策提供了重要的情报参考。另一方面, 潜在的消费者通常会参考网上商城中顾客发表的产品评论信息来分析其想购买的产品的性能, 故产品评论信息能有效引导潜在消费者的购买决定。因此, 商品评论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能带来客观的经济效益。在这种经济利益的驱动下, 有些用户为了达到蓄意提升自己或打压、诽谤他人产品的目的, 会对某些商品发表一些欺骗性的评论信息或者雇佣专门人员 (国外称之为垃圾评论制造者spammer, 国内叫做网络水军) 来撰写虚假评论, 这些评论信息都称作垃圾评论或者作弊评论。如何识别这些虚假的垃圾评论信息和蓄意垃圾评论制造者是近年来一个新兴的研究热点。

本文综合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 首先将产品垃圾评论和互联网上其他常见的垃圾信息进行对比, 然后从产品垃圾评论检测的数据集、检测方法两个角度对相关工作做了概述和分析, 最后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值得产品垃圾评论检测研究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1 产品垃圾评论和互联网上其他常见的垃圾信息比较

国外对垃圾信息的研究最早开始于垃圾网页 (Web Spam) 和垃圾邮件 (E-mail Spam) 。垃圾网页是指通过操纵页面内容或者网页间链接的方式, 来欺骗搜索引擎起到重新排名的作用[1]。Web Spam有诸多相关的因素, 主要有垃圾内容 (Content Spam) 和垃圾链接 (Link Spam) [2]。Link Spam是指在链接上存在垃圾信息, 此链接并没有指向真正的评论信息。Content Spam试图在目标网页中添加与内容无关的词, 用以欺骗搜索引擎排名。垃圾邮件大部分都是没有主动订阅的广告、电子期刊等宣传品, 其基本特征是不请自来、带有商业目的或者政治目的。

垃圾评论 (Review Spam) 也称为Opinion Spam、Fake Review或者Bogus Review, 发表此类评论的用户称为Review Spammer、Opinion Spammer或者Fake Reviewer[3]。产品垃圾评论是由一些用户蓄意发表的不切实际、不真实的、有欺骗性质的评论, 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或者毁坏某一产品或某一类产品的声誉, 从而误导潜在消费者, 使其作出风险性的购买决策, 或者干扰评论意见挖掘和情感分析系统的分析结果, 降低精确度[4]。

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Jindal N和刘兵教授最早对商品评论中蓄意存在的垃圾信息进行了系列研究[5], 将垃圾观点分为三类: (1) 虚假评论 (Untruthful Opinions) , 也叫作弊评论, 指蓄意提高或毁坏产品声誉的不真实的评论, 过度吹捧产品的评论; (2) 品牌效应评论 (Reviews on Brands Only) , 指评论的对象仅仅是品牌、生产商、销售商等与产品本身无关的评论; (3) 非评论信息 (Non-reviews) , 如广告、读者的问题和回复等。显然, 第一类垃圾观点更具有危害性, 因此, 本文主要致力于该类评论的研究, 并把它也称作垃圾评论。

垃圾网页和垃圾邮件通过人工方法可以识别, 但是一个垃圾评论发表者可以刻意地掩饰、乔装自己所发表的垃圾评论, 使其与正常的评论看似没有差别, 导致产品垃圾评论即使采用人工方法也难以检测。因此, 现有的检测垃圾网页和垃圾邮件的方法[6,7,8,9]大都不能用于检测产品垃圾评论。

2 产品垃圾评论检测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 无论是理论学术界还是生产工业界, 越来越多的学术研究者集中关注产品中的评论信息[10,11,12]。

2.1 数据集

(1) 亚马逊产品评论

目前, 专门针对产品垃圾评论识别的标准数据集不多, 比较有影响力的是伊利诺大学芝加哥分校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简称UIC) 的刘兵教授提供的产品评论信息[13], 如表一所示。

该数据集中涉及的所有评论数据均来自于亚马逊电子商务网站, 数据量大而且产品种类丰富。总共包含580万评论, 670万个产品。每条评论由8个部分组成:

(1) 产品编号 (Product ID) :每个产品都具有唯一的编号, 不同的产品编号不同。

(2) 评论者编号 (Reviewer ID) :在网站上注册的每个用户均有一个编号, 该用户可以对产品发表评论。

(3) 打分级别 (Rating) :亚马逊网站使用5点评级, 1表示最差, 5表示最好。大量的评论都有较高的评级。在亚马逊数据集里, 60%的评论是5级。因为大多数评论有着高的评级, 所以大多数产品和评论者有着较高的平均评级。

(4) 发表评论时间 (Date) :记录用户发表评论的具体时间, 比如[August 25, 2005]。

(5) 评论标题 (Review Title) :用户对所发评论给出一个主旨思想, 用比较精练的语言来表达。

(6) 评论主旨内容 (Review Body) :对产品各个方面进行详细评价。

(7) 有帮助的反馈评论条数 (Number of Helpful Feedbacks) :亚马逊允许读者对每个评论作出有用的反馈评价。即, 当你阅读了某个读者发表的评论信息之后, 该评论信息对你是否有所帮助, 统计这些有帮助作用的评论数目。

(8) 反馈评论条数 (Number of Feedbacks) :用户阅读了某条评论信息之后, 可以对它进行回应, 统计回应的条数。

在该数据集里, 大量的评论者发表了少量的评论, 少量的评论者撰写了大部分的评论。同时, 大量的产品只有少量的评论, 少量的产品拥有大量的评论。比如说, 50%的产品只有一个评论, 19%的产品有至少5个评论。同时, 为了检测垃圾评论识别的有效性, 专门聘请了相关电子商务网站的资深人员对该数据集中所有评论信息进行了垃圾评论的人工判断与标注, 历时两个月。但是, 标注结果并没有对外公布。

(2) Trip Advisor网站的酒店评论

为了更好地验证垃圾评论的各种识别方法, 康乃尔大学的Myle Ott[14]等专门收集了来自Trip Advisor网站的酒店评论信息。这个数据集数据量不大, 总共800条评论信息, 但是最大特点在于它是首个公开可以获取黄金标准集 (gold-standard) 的评论数据集, 这对垃圾评论的识别具有重要意义。事实上, 目前很多的数据集并没有提供垃圾评论的标准答案, 往往最终是人工进行标注, 这使得识别的性能判断缺乏客观性。

800条评论信息来自Trip Advisor网站中芝加哥区域最流行的20家酒店评论信息, 其中每家酒店包含有20条真实的评论和20条虚假评论。具体构造方法如下:

(1) 虚假的评论信息。利用AMT (Amazon Mechanical Turk) 获取黄金标准答案的虚假评论。为此, 首先创建一个包含有400个人工智能任务 (Human-Intelligence Tasks, 简称HITs) 的池, 并均匀地分配给所选的20家酒店。为了确保评论是被唯一作者撰写, 只允许每个Turker提交一份。同时, 还限定任务只分配给那些在美国的Turkers, 并且这些Turkers的支持率在90%以上。Turkers在30分钟内针对HITs进行工作, 获得报酬。

每个HIT将酒店的Web地址和名称提交给Turker, 并假定Turker是酒店的市场部人员, 老板希望他们就像真实的客人一样在旅游评论网站对该酒店撰写虚假评论。撰写的评论必须看上去比较真实, 以正面的视角描绘酒店。如果发现所提交的评论信息质量低下, 比如错误的酒店名称, 令人费解的内容, 文字较少 (低于150个字符) , 抄袭别人的评论信息等, 均会被拒绝接收。最终, 14天之后收集了400条令人满意的虚假评论。

(2) 真实的评论信息。从20家酒店评论所包含的6977条评论信息中进行挖掘, 去除以下特征的评论:a.3130条非五星级的评论;b.41条非英文书写的评论;c.75条长度少于150个字符的评论, 因为根据前面虚假评论的构造, 一条虚假评论长度最多达到150个字符;d.1607条新用户撰写的评论, 新用户是以前没有在Trip Advisor网站发表过任何评论信息的人。最终, 从剩余2124条评论中挑选出400条长度符合对数正态分布 (Log-normal Distribution) 的评论作为真实评论信息。

2.2 识别与检测方法

目前, 针对垃圾评论的检测与识别方法主要有以下两大类:以评论内容为中心的识别方法和以评论用户行为为驱动的识别方法。

(1) 以评论内容为中心的识别方法。这类方法把垃圾评论的识别看作是一个分类过程, 结合心理学与计算语言学方法抽取评论的语言内容线索, 利用有监督的支持向量机、决策树等分类器建立统计模型来将评论信息区分为垃圾评论与非垃圾评论[5,15,16]。Feng等使用新颖的基于概率的上下文无关文法规则特征, 用SVM分类器进行真实与虚假文本分类, 并在标准数据集上获得了一定分类率的验证[15]。文献[14]认为一个评论如果重复出现或者情感的倾向性完全一致, 则很有可能是垃圾评论, 它将重复的评论作为训练集, 建立机器学习模型对评论进行分类, 分为垃圾评论和非垃圾评论两类。他们采用Logistic回归建立检测学习模型, 利用Shingle算法识别重复的评论, 相似度得分大于0.9的评论被认为是重复性的评论。这种用重复评论作为训练集的缺点在于会遗漏一部分非重复性的垃圾评论。

(2) 以评论用户行为为驱动的识别方法。由于评论内容的真实和虚假辨别与哲学、心理学等多领域有密切的关系, 并且涉及评论文本的自然语言理解、意见抽取过程, 因此基于评论内容的虚假评论检测比较困难, 并且效果不是很好。于是, 相关学者开始围绕用户发表评论的行为特征来判断该评论是否为垃圾评论。这种方法往往也用于发现垃圾评论的制造者。该方法认为, 如果一个用户是垃圾评论发表者, 那么他发表的评论有很大的可能性是垃圾评论, 因此常常利用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的方法来识别。Jindal N等通过定义“发现不期望的行为模式或模式组”来识别虚假评论者的典型行为[17]。Lim E-P等人根据用户的打分行为定义了4种模型[18]: (1) 以某一个产品为目标发表垃圾评论, 一个用户对同一个产品重复打分的次数越多, 并且每次打分差距较大, 评论内容相似度越高, 该用户是垃圾评论发表者的可能性就越大; (2) 以某一类产品为目标发表垃圾评论, 针对某一类产品 (如同一个品牌的数码相机, 同一个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在一个时间窗内连续发表垃圾评论, 从过高的打分和过低的打分两方面进行建模; (3) 总体打分偏差, 即一个用户对某一产品的打分与所有用户打分的平均值之间的偏差, 偏差越大, 越有可能是垃圾评论发表者; (4) 早期打分偏差, 与GD类似, 与打分的时间顺序有关。Jindal N等人通过挖掘用户的行为, 发现反常的评论模式来分析用户是垃圾评论发表者的可能性[17,19]。如, 一位用户对同一个产品重复的发表正向的评论, 则其行为可疑性较大, 有很大可能是垃圾评论发表者。Dellarocas C通过聚类的方法将打分分为不公正的过高打分 (Unfairly high ratings) 和不公正的过低打分 (Unfairly low ratings) [20]。信誉低的评论发表者所发表的评论被认为是不公正的。Wu Guangyu等人[21]利用正向的Singletons (Singletons是指评论发表者发表的唯一的一条评论) 在一个产品的所有评论中所占的比例和这些Singletons时间聚集程度来分析评论发表者的可疑行为。从识别垃圾评论发表者的角度出发识别垃圾评论相对于直接检测垃圾评论而言要更为简单, 但是会丢失部分非垃圾评论并遗漏部分垃圾评论。一方面, 垃圾评论发表者发表的评论并不一定都是垃圾评论, 在删除垃圾评论发表者发表的垃圾评论的同时也会丢失一部分非垃圾评论。另一方面, 一部分用户虽然不是垃圾评论发表者, 但是也有可能发表垃圾评论。Wang等提出一种新颖的异质图概念获取评论者、评论、评论者所评论商店间的联系, 并量化评论者可信度, 从而实现虚假评论的检测[22]。Xie[23]等从单次虚假评论识别出发, 首先检测有嫌疑的商店, 然后从中发现单次评论攻击可能出现的时间段。该方法并不直接给出哪些是虚假评论, 只是在那个时间段中去寻找, 没有嫌疑的商店的那些评论中是无法找到虚假评论的。Lappas[24]认为写虚假评论是某种形式的攻击, 从攻击者的角度出发, 讨论几种不同的攻击策略以及决定攻击者影响的不同贡献因子、可信度, 估计了虚假评论的特点及在线评论语料的弱点, 但其有效性仍待验证。

3 结束语

总结垃圾评论识别的研究现状, 应该说已经取得了一些有影响力的成果, 然而, 由于语义分析和自然语言理解的复杂性, 该领域总体上仍处于探索阶段, 而国内更是处于起步阶段, 存在许多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1) 缺乏实验语料和平台。目前还没有公开发布并具有广泛影响的实验平台, 虽然有很多学者和研究机构也提供了一些语料, 但是用于实验的大规模公共语料库较少, 且这些语料库仅仅是单纯的评论信息, 并没有提供相应的虚假性标准答案, 因此, 大部分的研究都是基于这些数据集进行人工标注, 而人工标注耗时费力, 难以识别, 造成相应实验效果的客观性、精准性不理想。

(2) 垃圾评论的识别精度问题。评论内容的真实和虚假辨别与哲学、心理学等多领域有密切的关系, 并且涉及评论文本的自然语言理解、意见抽取等多项技术。而目前关于垃圾评论的识别研究较为粗糙, 大多只借鉴了文本分类的相应研究成果, 直接沿用了相关方法或在其基础上进行修改, 对信息虚假的识别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解决方案。如何引入更多的语言知识, 结合更多的相关领域, 构造更为精准的识别模型是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3) 中文领域垃圾评论的识别研究。垃圾评论在国外已经有了几年的发展史, 积累了一些资源和研究成果, 然而国内的研究却刚刚起步。由于语言的差异, 一些国外的技术和资源无法移植到中文处理中。因此, 结合中文处理的特点, 将一些成熟的技术和资源应用到中文垃圾评论领域, 是一个值得积极探索的任务。

摘要:互联网的开放性使得当前互联网上的用户生成内容没有质量控制机制, 产品评论中存在大量垃圾评论, 如何识别这些垃圾评论信息成为重要问题。本文对产品评论信息中垃圾评论的识别方法进行了综述, 先将产品垃圾评论和互联网上其他常见的垃圾信息进行了对比, 然后从产品垃圾评论检测的数据集、识别方法两个角度对相关工作做了概述和分析, 最后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值得产品垃圾评论识别研究进一步关注的问题。

上一篇:临床护理改革下一篇: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