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与评论(共12篇)
分析与评论 篇1
ESPN是一家24小时专门播放体育节目的美国有线电视联播网,全力发展体育节目,成了当今世界最著名的体育电视网。Sky Sports是天空电视台所属,自1990年以来在英国体育日益商业化的趋势及体育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本文对第七届女足世界杯期间两家网站的所有相关文字新闻报道进行了统计分析。
一、Sky Sports与ESPN女足世界杯报道方式
在女足世界杯期间,Sky Sports与ESPN每日都会对前一天的赛况进行报道并且对今日的赛况进行前瞻。在它们的所有报道中,不仅有文字新闻,还有视频新闻,本文仅对其中的文字新闻进行分析研究。
它们的报道内容紧扣当日赛事,以赛事报道为主,在报道相同的赛事时又都融入了自己网站的风格,形成个性特色,但并非都做到了百分百满足受众需求。相同的定位不同的报道风格,既要做到巩固老受众,又要吸引新受众,这也是Sky Sports与ESPN这样的老牌体育门户网站所面临的课题。
二、Sky Sports与ESPN女足世界杯报道内容异同
面对同一赛事,全球最大的两家体育门户网站在报道内容的选材和编辑上存在着异同,这些异同往往就构成该网站的独特风格。而这些风格恰恰决定了网站未来的走向。
(一)Sky Sports更注重赛事新闻的报道
通过统计可知,Sky Sports的38篇女足世界杯新闻稿中,95%是赛事新闻,仅5%是非赛事新闻;ESPN的187篇女足世界杯新闻稿中,82%是赛事新闻,18%是非赛事新闻。相对ESPN,Sky Sports更注重赛事新闻的报道。这与两家网站的性质有关,由于英超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联赛,其促使Sky Sports在足球新闻报道方面必须做到专业和全面,紧扣赛事信息,将自己足球赛事报道的天然优越性发挥到极致。因此,Sky Sports的着重点都会放在赛事新闻的报道上,与网站的整体风格相匹配,做一家专业专注赛事的体育网站。
而ESPN早先是做娱乐节目的,最后经过改革才将网站最后定位为体育门户网站,但ESPN还是保留了部分娱乐节目的风格,视角不拘泥于赛场内,有些赛场外的新闻点也同样受到ESPN的关注。因此,比Sky Sports多13%的非赛事新闻报道。相对而言,ESPN的受众群所接触到的内容会相对广泛一些。
(二)ESPN报道内容相对全面
在ESPN的新闻报道中,除了有关赛事的消息和一些弘扬体育精神的新闻以外,还包括一些负面新闻,其中Sky Sport新闻中5%为非赛事新闻,ESPN有18%的非赛事新闻。例如,在此次世界杯中,国际足联首次使用了人工草皮,在高温下人工草皮使得多名球员灼伤等有悖于体育精神的负面新闻都很及时地出现在了ESPN的网站上;但在Sky Sports的网页上是没有这些负面新闻的。相对而言,ESPN做得更加全面,没有因为新闻的性质而有所删减和掩盖,更全面更真实地展现了女足世界杯上的所有新闻。
而Sky Sports仅仅报道了正面的新闻,在信息的全面上来说有所欠缺。作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体育门户网站,不应该在新闻的选择上有所保留。作为备受瞩目的体育门户网站,就应该做到全面、包罗万象,将所有正面的负面的新闻统统尽收眼底。
(三)Sky Sports以报道正面新闻弘扬体育精神为主
对Sky Sports与ESPN所有新闻报道进行分析,发现Sky Sports66%的新闻报道都是在弘扬体育精神,在报道赛事讯息的时候,都会在评论时对运动员的当场表现予以肯定,在标题中多次出现fantastic、excellent、intelligent、marvelou、bravo、brillian、glorious、outstanding、superb等词。明显可以看出作者的态度是在传播正能量,向网站的受众宣扬女足世界杯中的体育精神,与球迷引起共鸣,尤其是获胜方球迷的认可。
而反观ESPN可以发现,其中55%的新闻不包含任何作者个人的态度,都是就赛事而论赛事,有些是比较理性客观的战术分析和赛前赛后信息的反馈。
这种方式双方球迷都能够接受。但是作为专业的体育网站,受众群集中在球迷群体,一些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新闻更吸引人,这两者都是体育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四)Sky Sports与ESPN新闻评论阵容各有千秋
Sky Sports现在虽然直播的范围涉及很广,但是直播英超仍然是它的王牌,除此以外,Sky Sports还有强大的足球评论团队。因此,Sky Sports的网站自然也就将这一传统延续下去,聘请了Geraint Hughes等国内知名的足球评论员,除了简单的消息报道,更多的是赛事评论,赛事评论更能引起球迷们的广泛关注,这也使得该网站更具有核心竞争力。
反观ESPN的评论,强项是篮球项目,这与其本土运动强项有关,因此在足球评论这一项来说就略显薄弱,但是此次针对女足世界杯的评论,ESPN也请到了如国内的Kate Fagan等网络知名评论员,他们的专业性也同样不输Sky Sports。
所以研究表明,Sky Sports与ESPN评论阵容各有千秋,都能获得一定数量的受众支持,从各种角度都能满足受众需求。体育门户网站的建设无论花样如何繁多,究其根本,还是要落实到一些硬件的储备上,有实力才有竞争力。
三、对体育网站新闻报道建议
(一)内容全面,无遗漏
要打造有影响力的体育门户网站,在报道新闻内容的选择上就不能有失偏颇,不能只选择符合体育精神的新闻进行报道,虽然有些负面新闻有悖于社会主旋律,但那就是一个真实的完整的体育新闻事件,网站也应该抱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在事件得到核实后给予报道。
在态度的把握上也要掌握分寸,要始终保持客观,公正,还原事实真相的态度。
(二)打造个性品牌栏目
目前很多体育网站在功能上大同小异。作为网络媒体,在传播体育新闻时不单单要观注于泛泛而谈和不加挑选地提供信息,要想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还应该在质量上进行模式改革,最常见且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打造个性品牌栏目。
能够成为全球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体育电视网,ESPN在很多方面取胜,尤为突出的是它的精品栏目“NBA世界”。同样,Sky Sports也拥有世界第一大足球联赛的赛事资源,英超的赛事新闻的关注度在全球来说都非常可观,将“英超”这张牌打好,才能打造好属于Sky Sports特有的个性品牌。
相比之下,国内的几大门户网站都缺乏自己的个性品牌,缺乏特色,区分度不高,大同小异。而就目前我国的体育新闻市场而言,不缺乏资源和亮点,缺乏的只是如何将这些资源整合成自己的个性品牌的策略。
(三)关注“生活体育”,网罗大众
虽然“锦标体育”才是各大体育门户网站的报道热点,但过于专业化、单一化的体育网站不能真正地做到网罗大众。
如ESPN,除了赛事新闻还有33篇非赛事新闻。非赛事新闻涉及女足运动员在社交网络的日常互动等新闻,这类新闻不仅能受到球迷的关注,还能引起社交网络粉丝的关注,有助于对这一项目的推广,吸纳更多的受众来关注体育。
但是在报道“生活体育”时也要注意分寸,“生活体育”是为“锦标体育”服务的,不是主角,不能喧宾夺主。让体育过度娱乐化有碍于体育的发展和传播。
四、结语
通过对Sky Sports与ESPN报道与评论对比分析发现,作为全球最有影响力的两家体育门户网站,它们凭借出色的体育电视节目,将自己的网站也做得极具代表性。对于体育新闻的报道从上述两个网站的对比可以发现,已经与之前的报道方式有了不同。要做好做强体育新闻报道方面的工作,就一定要多多借鉴处在行业最前沿的优秀案例。
参考文献
[1]http://baike.baidu.com/link?url=IPu Vq UKg Wdty Y4rv MC k TPMxo3Ly Wxd Oy Vg1JRHi Uzw Ngyzk-y Zsm Eznnd Tr OFb KSc HTqns9tvo ASUx XPb YBva[EB/OL].百度百科.
[2]郝勤.体育新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9-88.
[3]周茂川.ESPN的体育传媒第一品牌是如何打造的[J].新闻知识,2014(1):57-58.
[4]魏思铭.我国商业门户网站体育新闻传播的发展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4:17-30.
分析与评论 篇2
评论栏目模式分析
1.《今日关注》:google地球威胁了谁?
《今日关注》是中文国际频道的时事述评栏目,紧密跟踪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新闻话题,邀请国内外一流的专家和高级官员,梳理新闻来龙去脉,分析新闻背后的新闻,评论新闻事件的影响和发展趋势,主要是通过主持人就某一新闻热点问题同评论员或新闻人物或重要嘉宾进行访谈、讨论而制作的新闻谈话类节目。
在《今日关注》中,首先主持人向观众提供一定量的事实背景,引出google地球在全球范围内引起的大讨论。然后,节目屏幕中为观众提供了详细而充足的信息和图片,包括什么是谷歌地球,如何操作,让一开始对该软件不是很了解的观众,直接而迅速的看到了谷歌地球是如何定位到故宫,速度之快让人为之惊叹,也觉得倒吸一口凉气。
主持人充当了“发球员”的角色,同时换位为观众的身份,在倾听中思考和发问,提出谷歌地球是否威胁到了国家安全,是否泄露了国家机密,是否合法,如何应对等问题,同时结合了韩国防空阵地图片泄露军事机密、驻伊英军突袭当地武装分子缴获的恐怖分子通过软件获得的军事信息的具体事件,从观众的角度预设了不同观点对评论员进行提问和质疑。两位新闻评论员则扮演“有观点的传播者”,抓住问题,剖析问题,通过自己个性化的观点和表达,对主持人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解答,在节目中起核心作用。
在选题上,《今日关注》等类似节目涉猎国际、国内尤其是两岸三线的时政与主流话题,往往从一个更加宏大的国际背景来引导观众,并提供更加深、广、透的相关信息与言论,引发观众对热点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2.《马斌读报》
《马斌读报》栏目,主持人对报纸上有讨论价值以及与观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事件进行读报与评论相结合的方式,将事实和观点呈献给观众。现如今报纸对于现代人来说已经变得没时间读、读不全面、读不仔细、读不明白,这类节目迎合了受众心理,满足了快节奏的都市生活的需要,播出时间适宜,内容广泛、制作新颖,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
《马斌读报》评论的对象多为民生新闻,平等的视角、平民的语言、平民的态度,是读报类节目有别于其他新闻评论节目的突出个性,其中社会新闻占了很大的比例,选取的报纸也是各地销量较大的都市报,再加之马斌时而声情并茂的朗诵时而搞笑夸张的语言,使得节目有张有弛,兴奋点此起彼伏,迎合了观众的心理,激发起观众的兴趣,观众对信息的接受和理解也更为透彻。
主持人在用词上不像新闻联播播新闻一样严谨,主持人采用脱稿形式,可以使用日常口语等,手势也比较繁多。一个有生命力的读报节目,绝对不是全盘照搬,人云亦云。它并不是单纯的照本宣科,它更应该融入自己的观点。主持人风格各异的点评则是电视读报节目的点睛之笔。马斌在节目中更显幽默风趣、庄谐结合、联想丰富,常常在嬉笑之余把自己的观点一一列出,让人听了回味无穷。例如,在2月10日的一条新闻中提到,妻子在情人节雇侦探盯丈夫一事时,马斌说:“看来这个情人节大家都有得忙了,哈哈”。观众听完以后会心一笑,也会体会到新闻背后的内涵。
整个栏目中只有主持人一人,既要交待事实背景,又要进行适当的评论,同时结合多家报纸、网站、专家的言语或者观点进行评论。由于是《第1时间》栏目中的一部分,《马斌读报》栏目所占时间比较有限,而每次读报内容又涉及多个内容且涉及的内容比较平民生活化,因此这类栏目对事件的剖析并不深刻且容易形成较强的主观色彩,例如《马斌读报》有一期的新闻是关于一位名叫马昆的小学生狂追四千米勇擒偷车贼的事件,马斌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小马昆锲而不舍勇追歹徒的情景,好像身临其境,亲眼目睹。他还与马昆攀上亲戚,拉上家常,甚至为他今后的前途发表意见,鼓励他来京发展,让观众看了十分别扭。好好的一桩见义勇为的好人好事,在马斌后面的评述上就变了味道,感觉表扬的成分不大,更多的是搞笑的成分。其中的“快读快评”,版块中主持人的语速过于快,观众的思维根本跟不上,让人感觉主持人是在赶时间或是在念绕口令。
电视读报节目的定位决定了它只能是个出色的新闻“二传手”,没有自采节目、原创节目独有的内涵,它只能筛选、过滤报纸上的信息,浓缩以后以简单的方式传给受众。受众只能“概览”天下大事,却无法深入了解其中某一件。如果电视媒体过多地从别家媒体拣取信息来兜售,其结果是新闻的原创性将大大降低。《马斌读报》的内容就常常与CCTV-2的全球咨讯榜相同,甚至连主持人的评论都一模一样,如果观众又恰巧看过这两档节目,就极易产生厌恶感。例如在6月15日美国NBA篮球总决赛的信息播报时,这两档节目的内容就一模一样,让观众看了之后,感觉电视台在敷衍观众一样。
读报类节目的产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的了广大受众的欢迎,但是这种节目还处在成长阶段,在内容、形式、主持人定位上面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只有通过不断的更新与变化,才能把读报类节目做精、做巧、做好。
3.《时事辩论会》:应该允许飞行员自由流动吗?
《时事辩论会》是凤凰资讯台的一档语言类节目,每天一个热点话题,聚集不同区域,不同行业,背景迥异的专家学者,社会名流,以深入探讨,小组辩论的形式,在《时事辩论会》展开观点交锋,通过多角度的辩论,可以使观众能洞悉到事件的不同角度,对事件的真相本质会有更透彻的了解,增强了解事情的多面性。
从心态上来讲,观众需要一个宣泄情绪、畅所欲言的通道,《时事辩论会》中,主持人把观众的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别代表不同的观点,做了观众的传声筒,因此受到很高评价。
该节目形式是由节目主持人作为辩论会的主持人交代背景、提出辩题,节目邀请不同领域专家针对辩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由于嘉宾身份的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有不同,因此形成了观点的针锋。节目在你来我往地辩论中进行,嘉宾不时抢话、插话,时常因为各执一词、无法说服对方,由辩论发展成争吵,节目有强烈的矛盾冲突与趣味性。
这种辩论形式的评论节目的存在应该放到当前中国的社会背景来分析。现在的中国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剧烈变化的社会转型期,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并未彻底完成(飞行员无法自由流动就是一例),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新闻事件本身千丝万缕、极为复杂,对新闻事件的解读就容易产生分歧与争议,常常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形。这应该是一个言论多元、百家争鸣的时代,所以新闻评论节目就不应该只满足于提供一种观点,《时事辩论会》将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同时展现,更能够引发受众深入的、全面的思考。
只提供观点不提供结论,这是《时事辩论会》区别于其他评论节目的特色。通过每期半个小时的辩论,并没有在节目结束时分出个胜负、得出个结论,而是开放式的结尾,由观众自己思考。在飞行员这期节目里,节目结束了,嘉宾的讨论还在继续,并没有飞行员到底该不该自由流动的定论提供给观众。这与国内大部分评论节目强烈的舆论引导、鲜明的立场表达截然不同。这种节目形式在心理上更容易为观众所接受。
该栏目的另一大特点是:对新媒体的充分利用以及对民众意见的重视。在节目进行到一半时,主持人会读出网友针对辩题在凤凰网论坛上的留言,以及“是否支持飞行员自由流动”的投票情况,观众还可以通过手机短信参与讨论,主持人都会有选择地在节目中读出。对网络、手机这些新媒体资源的整合,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电视反馈机制较弱的劣势,增强了媒体的交互性,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另外,将普通民众的观点在节目中读出,而不是一味地只是媒体在发表意见引导舆论,节目仿佛是一个公共事件的讨论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公众的意见表达权和媒介接近权。
体育评论的基本类型及素养分析 篇3
关键词:风格;魅力;素养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1-0136-02
一、体育评论的基本类型
在体育新闻报道中,体育评论是一种“常规武器”,重大新闻事件发生之后,媒体本能地表达立场发表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新闻史上最早的评论始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3月23日在上海创办的《申报》。“《申报》每期都有‘论说一篇,置于首页’。同时还强调,言论有‘系乎国计民生’,‘上关皇朝经济之需,下知小民稼穑之苦’[1]。中国体育评论最早何时出现,学界尚无定论。进入21世纪,体育评论极大繁荣却是不争事实。这和体育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的提升直接相关。大致而言,中国体育评论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匕首投枪型
被称为“大眼”的李承鹏是这一类型的典型代表,他以长年批评中国足球的假、恶、丑而著称。李承鹏的评论风格颇有鲁迅风骨,用词尖刻,似“匕首投枪”之尖锐。比如:“高喊一定要出线的中国足协,其实没那么关心能否出线了。它只关心谁来出钱。出线足球堕落成出钱足球,这才是中国足球最大悲哀。”
(二)嬉笑怒骂型
笔名棋哥的王奇是评论队伍中的另类高人,由于有多年媒体和体育圈的工作经历,加之有浓重的“革命”情结,他的评论味道非常独特。比如:半年前,春天里,鲁俊老师迈进横批是“中超公司”的大门,仰望上联“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雄赳赳,豪情满怀,斗志昂扬。十一后,秋风瑟,鲁俊同学走出牌匾是“中超公司”的小槛,回望下联“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怨悠悠,拍着屁股,人走茶凉。选在国庆之后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之前,鲁俊老师辞职了,大清完了。迎着萧瑟秋风而结束中超公司的“活儿计”,很是能体会出中国足球水潭的浑浊寒凉,一般圈外人真受不了。
(三)人文贵族型
张晓舟是中国媒体圈中难得一见的知识分子型评论高手。在写体育评论之外,他的另一个重要身份是著名的摇滚乐评人和策展人,他的评论和李承鹏有相似之处,但人文知识分子“精神贵族”的气质更为浓重。比如:少有其他职业的人像运动员那样,把人生像西瓜一样一刀劈成两半,是疯人院还是养老院,是绚烂还是腐烂?血肉已模糊,对酒且当歌。
(四)专业理性型
复旦经济系出身的周文渊堪称体育评论界的专业典范。和其他人四面出击、放言四海的喜好不同,周文渊数十年如一日专事中国足球评论,其评论鞭辟入里,逻辑性极强。比如:当蔡振华、韦迪步N年前王俊生、阎世铎们的后尘前往东瀛取经时,感叹差距巨大是毫无意义的,更应该用心领悟日本人联赛为本、认真做事的成功真谛,这样才不至于夭折或扭曲今年中超所展示的良好发展势头。靠大肆烧钱而非制度创新只能营造一时的虚假繁荣,而解决不了中国足球体制性缺陷这一最大病灶。
(五)风流才子型
擅评论者一般都个性突出,狂放不羁,大仙和刘原是突出代表,笔名大仙的王俊以诗词和流行歌词入评论的风格十分独特。而刘原则以善于自嘲,善于以男女情爱为引而著称,读他们的文字,你能充分感受到一种风流才子气。比如西班牙威武,荷兰痛苦,斯内德、罗本、范佩西的心情眼看要荒芜,在多么痛的领悟中,多么无助的迷路。世界杯伟大的殿堂,荷兰人被无情地“梅花三弄”,一弄憔悴,二弄心碎,三弄长悲。世界杯史上最不幸的球队由此怆然产生。(大仙)西班牙为什么会被瑞士干掉?因为他们是纨绔一代,迷失一代,内心没有主体思想的一代,这群公子哥把球场当成妓院,妓院都失火了,他们还纶巾羽扇玩优雅。当然,这要归咎于该队的激励机制做得不好,假若立下军令,凡是输球,队员一律剥光猪,只穿一条红内裤,以手无寸铁的姿态扔进疯牛环伺的斗牛场,你且看他们会不会打败钟表匠。(刘原)
(六)媒体跨界型
白岩松是公认的“国嘴”,他在电视上的评论风采我们早已领教,其实他还是一个文字极佳的写手,其文字评论也以理性思辨见长,但风格颇有“电视味”,比如:“目前的中国足球极像一个天天调皮搗蛋一点儿不争气的孩子,可你骂他?连打他都没有用!还得哄他!怎么办?对中国足球真正有用的可能只有放弃幻想了。用足够长的时间去做最基础的事,然后用一场又一场的胜利去改变自卑,去重新学会打真正的比赛。而这个过程要用多长时间没人知道,估计上帝也会因此而哭。”以上是对当今体育评论风格类型的大致归纳,其他人的评论风格或多或少都有他们的影子,但盖因以上诸位知名度高,风格“辨识度”高,所以以他们为类型中的典型。
二、体育评论的素养
在新闻领域中,评论属于“高端产品”,评论版块往往是媒体的“门面”,而评论员基本上都是这家媒体的“招牌”。那么,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体育评论员应该具备那些素质?
(一)知识贮备
任何一个新闻工作者都应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一个体育评论员也必须具备更广阔的知识面,比如要评论英格兰和阿根廷足球队之间的比赛,就应该知道英阿马岛战争的历史背景;想探索日本体育崛起的秘密,本尼迪克特的《菊花与刀》就是应该熟读的经典。所以,一个评论员应该对天文地理、社会文化、医药科技等方面的知识都有所涉猎。所谓的“知道”分子对于评论员而言,只是一个基本及格线。而在尽可能的情况下,所有评论员都应该至少在一个领域中深入钻研,这样才能取得更大成就。
(二)批判精神
如果说知识储备是成为一个评论员的第一道门槛,那么独立思想和批判精神则是第二道门槛,而且是最难逾越的。原因在于批判精神属于新闻事业的价值范畴,而非新闻实务范畴。一份优秀的报纸必定有崇高的新闻理想,一个出色的评论员必定有精神上的高标远致。新闻史上鼎鼎大名的《大公报》就创办之初就提出了这样的理念:“报业天职,应绝对拥护国民公共之利益,随时为国家贡献正确实用之知识,以裨益国家,业言论者,宜不媚强梁,亦不阿群众”[2]。当今时代,《大公报》的理念同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因为随着网络的普及,知识的获取更非难事。而知识转化为思想却是一个奇妙的“化学变化”,绝非一日之功可成。陈寅恪先生所言的“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更是一个不容易达到的境界。若一个人只重视知识吸收,不注重思想锻造,在发言时就容易落入人云亦云的窠臼。
三、体育评论的新挑战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兴起,传统的体育新闻报道模式也受到了巨大冲击,体育评论也随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变化主要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媒体竞争空前激烈,真正意义上的独家新闻极度稀缺,这导致很难再有对于独家新闻报道的独家评论,那种依靠独家新闻占据评论制高点的环境已不复存在。第二是在微博席卷全球的时代,人人都是“记者”,各种信息虚实相生,真假难辨。这固然有信息“民主化”的意味,但也有负面效应,即“有其不可驾驭、令人兴奋而又无政府的特性;极具活力、容易过头、超强的煽动性”[3],这就对评论者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评论只能建立在掌握事实之上,否则会因前提错误而谬以千里,混淆视听。因此在新环境下,体育评论员除了具备知识储备和思想素养外,还需要具备多种能力。
(一)距离要近
广积人脉逼近事实。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无论在社会主义社会还是资本主义社会,新闻事件的真实性都是新闻报道的第一前提。因此,要想写出一篇高屋建瓴、鞭辟入里的评论,必须离事实更近,正如罗伯特•卡帕的名言:“如果你拍的不够好,因为你离得不够近”。但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中,要想接近事实却绝非易事,这就需要新闻评论者有非常强大的人脉关系。人脉关系的获得一般有赖于两点,一是从业平台,二是自身知名度。以中国短道队的王濛事件为例,白岩松可以利用央视这一平台对其进行独家专访,从而获得相对全面的事实,哪怕只是当事人的一面之词,也比凭空想象有价值得多,他对此事的评论也因此更有的放矢。同一事件,《体坛周报》的评论员张路平没有采访到王濛,但他却利用多年跟踪采访中国短道队所获得的人脉关系掌握了本次事件方方面面的事实,他对此事的评论也因此能发人之不能发,言人之不能言。
(二)脑子要快
不抢第一落点,但要抢第一观点。新闻评论员可以不争抢占有新闻事实的第一“落点”,但要尽可能赶在别的媒体发声之前找到独家视角,抛出第一观点。同样以王濛事件为例,王濛一度放言要将冬管中心兴奋剂和“黑金”丑闻曝光,大多数媒体只是对“奥运冠军应该珍惜自己的名誉”,“对金牌队伍管理落后于时代”等观点反复热炒,《西安晚报》却在第一时间刊登了《谁搞定了王濛》的评论,指出“应该有司法机关介入此次事件,而不能任由冬管中心和王濛关起门来私了。对于公众,我们不能接受眼睁睁地看着一些毒瘤被一只只看不见的手所遮盖,因为这是对法制社会的公然挑衅。”毫无疑问,这种独特声音的发出就给人眼前一亮,听觉一震的效果,而且还有利于引导公众向事件深层追问。
(三)出手要快
快速分析快速处理。倚马可待,下笔千言是新闻记者的一项基本功。尤其是在网络(微博)、电视已可以实时直播新闻事件的时代,拥有一双快手就显得更为重要,否则当网络、电视上已经众声喧哗之时,即使你的声音再独特也很容易被淹没。所以,必须具备在新闻事件发生之后快速分析新闻事实,快速处理新闻事实的能力。一般而言,快的能力首先体现在“会看”上,要能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阅读最有价值的新闻细节,这需要你能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其次,必须“会听”,要能从新闻当事人的话语中剥离冗语,抓取最有新闻价值的话,特别是在采访混合区中和赛后新闻发布会上,新闻当事人往往都是简单应付,很难抓到猛料,所以必须会听,以免把宝贵时间消耗了。应该指出,会看会听只是成为一个优秀体育评论员的基本素质,接下来的提炼观点才是关键一步,这才是区分评论员能力高下的分水岭。
参考文献:
[1]郑连根.新闻往事[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0.
[2]张季鸾.本社同人之志趣[N].大公报,1926-09-01.
[3]格雷姆•特纳.普通人与媒介—民众化转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自动化领域的一些进展与评论分析 篇4
一、我国化工企业自动化发展现状
化工企业作为我们国家建设当中的重要产业, 对国家与社会具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我国的化工企业, 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 到现今为止, 我国的化工产业已经形成了大量分门别类的分支产业, 所生产的化工制品已经涉及到了国家的各个领域当中;当前我国的化工产业所生产制造的产品主要包括了天气石油产品、化学矿物质、农用化肥、石油石化工业、天然气化工、不可再生能源化工、生物化工、纯碱、电石、无机盐化工、有机原材料化工、硫酸、农药、王水, 以及造纸化工、合成橡胶化工和粘合剂等等。
经过长期坚持不懈的发展和与时俱进的制度体系完善, 现今我国的化工企业已经研制出了一大批精确细致化的自动化生产设备, 其对于化工企业的产品生产与制造提供了有力的帮助, 极大的提升了我国化工产业生产制造的质量和效率, 就我国当前的各大化工产业中自动化生产控制设备而言, 已经在国际自动化设备领域当中达到了较为领先的技术水平了。然而, 由于化工企业进行生产制造化工产品所需要的工艺较为复杂, 其自身市场当中的化工企业行业又比较多, 因此在总体的工艺上也就十分注重工艺的大规模化和连续化;在化工企业进行生产和制造的运行过程当中, 企业往往十分重视生产环节的安全性、稳定性, 同时由于化工企业生产制造本身具有较长的周期, 因此, 化工生产也就急需进行优化稳定的运行。化工产品在生产制造过程中往往会处于较为恶劣的环境当中, 高尘埃高腐蚀的生产环境以及有毒物质和易燃易爆物质的存在, 使得化工企业在生产制造当中遇到了较大的困难, 因此我国现今的化工企业急需更加现今的自动化生产设备的介入, 来帮助化工企业本身完成发展与进一步的规划建设。
二、当前我国化工产业自动化生产所存在的问题
2.1化工生产现场仪表问题
当前我国的化工企业自动化生产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对材料的称量、计量等问题;首先, 在称量固体材料的时候, 我们经常会用到电子皮带秤、冲板流量计、核子皮带称等各种自动称量设备;而我们在使用这些设备的过程中, 设备往往会处于一种极不稳定, 并且十分恶劣的环境当中, 再加上长时间的反复测量, 因此也就使得仪器的精准度大幅度下降, 从而无法有效完成每日所需的称量作业要求, 故障频发。其次就是气体的测量问题;在化工生产过程中, 我们除了要对固体材料进行称量以外, 还需要对很多中化学气体进行测量作业, 由于气体本身具有很大的流动性, 并且对于气体的测量没有较为适合的场地, 因此也就在测量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的问题;对于蒸汽的计量问题, 在进行气体测量的过程中, 我们经常会遇到;现今的蒸汽测量, 我们经常使用的仪器有孔板、涡街、阿牛巴以及分流旋翼式流量计仪等, 然而这些仪表并不是测量蒸汽最为有效的设施, 就目前而言, 我国还没有具体的, 较为理想的蒸汽测量仪表;另外就是对腐蚀性较强的化工气体如CL2、HCL等, 当前所使用的大多数仪表都无法长期对其进行测量, 耗费极大。最后就是对于液体材料的测量问题, 我们在对一些腐蚀性过强的化工液体如:王水、硫酸等, 在进行测量的时候, 由于其本身的浓度不同, 因此也会在较大差异温度的条件下产生不同差异的腐蚀性, 这就需要我们所选用的仪表具备较高的抗腐蚀性质, 对于仪表的使用和制造而言, 是一项严峻的考验;尽管很多的仪器设备在进行制造之前, 都会选取比较能够抗高腐蚀的材料进行制造, 然而, 由于其所处的作业环境十分恶劣, 再加上这些仪表长期表露在外, 长此以往下去, 这些仪表结构当中较为脆弱的环节就会发生侵蚀, 从而导致仪表无法正常工作, 或因各种故障而失灵。
2.2自动化设备系统方面问题
使用较为尖端科技的生产自动控制设备和技术, 往往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减低装置自动生产时所带动的额外消耗, 从而有效的提升自动化设备高效作业的潜力;然而就目前的我国化工企业自动化设备的系统来看, DSC死机的现象较为严重, 据调查数据显示, 我国内部制造的各种类型、品牌的DSC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突然死机, 无法工作的状况, 这其中不单单只有硬件方面的问题, 同时系统的软件设施上也存在着相当大的隐患。
三、我国化工企业增强自动化发展的有效措施
依据当前我国化学工业生产自动化的实际状况以及自动化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来看, 我国的化工企业自动化领域想要得到有效的发展, 就需要从以下几点来进行:
3.1重视化工生产仪表问题
当前我国的化工企业生产的自动化仪表设备经常会在作业环节出现各种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的化工企业管理层人员加强对于化工仪器仪表的认识和重视, 并对当前所存在的腐蚀问题、生产环境问题、自动化仪表计量作业问题等展开具有针对性的研究方案, 争取从根本上尽快解决当前仪表设备在生产和计量过程中所存在的隐患问题, 从而真正有效的提升生产现场的仪表开标率以及设备的精准性和完整性。
3.2加大对自动化生产设备系统的完善
我国化工企业的自动化生产制造系统存在着许多的漏洞, 除了硬件问题外, 还有软件上的一些隐患, 这些都使得我国的自动化生产制造设备在作业过程中经常产生突发情况, 从而使得生产制造出现障碍;对于这一现象所引发的问题, 我们应该增强对DCS, PLC等设备系统的深入研究, 只有真正使其高效发挥实际作用, 才能够从根本上提升设备的功能和使用率;在日常的作业过程当中, 我们的相关技术人员应该积极主动的对设备进行检查, 以便于能够及时的找到DSC系统故障卡死的根本原因, 从而真正从根源上设计出一整套有效防止设备系统因硬件或软件原因发生死机问题而无法工作的有效措施, 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整体上, 全面的提升DCS等自动化生产设备系统的整体水平。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我国当前的化工企业在自动化生产领域的发展建设还不太完备, 对于国际上先进的化工生产企业而言, 我国的化工企业还不够自动化, 化工企业各方面的自动化设备机能都有带提升, 只有与时俱进, 才能够真正的使我国化工企业自动化领域得到全面完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超, 王成红, 宋苏, 鲁仁全.自动化领域科学基金十年情况分析[J].自动化学报, 2013, 04:461-468.
[2]周晓兵, 费敏锐.以太网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和发展前景[J].自动化仪表, 2001, 10:3-6+18.
[3]袁孜.从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自动化领域的一些变革[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 01:33-36.
[4]李继容, 鲍芳, 何湘初.以太网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及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2, 09:126-128.
剧本评论和剧本分析怎么写 篇5
剧本分析的格式和影评一样,主标题加副标题,着重评论剧本的故事结构,情节结构和人物形象,还有剧本叙述的语言特色。剧本评论评价的是编剧在影片中的叙事能力。读者对脚本原理进行解析,包括:情节、创作原则、人物角色、对白、场景、契机、格式化和类型。尽管评价剧本的方法不尽相同,但对初学者而言这是一个基本的模式,目的就在于给作者提供一些具有建设性的见解,帮助他们磨练在电影中的叙事能力。
剧本评论写作
第1步:逐行通读一个剧本,在排版、语法和格式出现错误的地方做好记号,列出基本原理和次要的人物角色,以及你的第一印象。然后第二遍通读剧本,这回的重点要集中在剧本元素上。
第2步:故事情节规定了事件发生的顺序,引导故事主人公达到目的。事件被分解成下面这些连续出现的情节要点:开始的伏笔、小的危机、困境、反作用、逆转、支撑点,往往故事主人公建立新目标的原因会突然在情节的最低潮处显现出来,从而将情节推入高潮。
第3步:人物角色的广度和深度都必须创造出戏剧冲突才能吸引观众。要确定作者是否能够忍受自己对剧本进行削减修改,或者人物角色是否是按照他们自己的逻辑经历来表演。人物角色要表现其内在与外在的挣扎斗争,暴露出他们的弱点、长处、缺陷以及最重要的人物弧度,这意味着他们是从开始成长起来的,或者是意味着这已经决定了结尾处的情节冲突。
第4步:对白主要揭示了人物角色的声音,以及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推动情节向前发展。对白掌握着节奏,而且必须迅速离开那些缺乏任何覆盖独白的页面。
第5步:故事转折点、情节冲突的大小以及冲突是如何解决的,对以上这些进行注解是非常重要的。要能辨别出次要情节,判断出它们是如何支持或者转移主要情节的故事线。
第6步:文章结构就采用三段式,写成A到B的线性结构。第一段写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地点、刺激的事件,介绍人物角色及其困境;第二段描述主要角色和敌对冲突,还有带有意想不到的不可逆的转折点;第三段是故事情节的最高潮。另外要考虑的是对动作场景的描述。以上这几段文字要简洁且有代表性,长度一般不超过4、5行。
第7步:完成了以上几步,就可以写一个摘要以便更加突出剧本的优势与略势,以及故事情节是不是涵盖范围广泛。通常,三段式的摘要足可以让作者从这些评论见解中回顾并收集相关的意见反馈。剧本普遍长90到120页,它是很多文学体裁的混合体。
技巧&提醒
用有效的论据来强有力地论证论点,并在适当的地方给出修改建议;
避免泛泛而谈和带有个人偏见;
浪花与评论家 篇6
那时他可不像如今这般赫赫有名。相反,我们严苛的文学导师没少朝他泼冷水。我们的老师,不止一次地用诸如“废纸枯槁”、“狗屁不通”之类的词语来形容李科夫自己看来是佳作——于我们看来诚然很不堪的文学作品,直至他恼羞成怒,出走师门,决定投身当时犹可谓门庭冷落的文艺批评界。
人们总说否极泰来,这真是一句好话。谁曾料想李科夫有着那么杰出的批评才华。他就那样凭借他大器晚成的锋芒,迅速在文学批评界跻身一流。
我终于明白他当时为什么会对我说这样的话:时不时我就喜欢用针来砭一砭当代文艺的流弊。
他一脚踹开大门,打断我们的文学研讨会,右手背拍打左手掌,嚷道:喂,老伙计们,多少年啦!我以为你们能有点儿新意,结果你们还是呆在这座小院子里,还是在这儿研讨来,研讨去,研讨些过时的旧东西,你们的那种文学已经不时兴啦!
李科夫君就那样毫不留情地将我们这些颇享盛誉的作家好友的作品逐一奚落。
惶恐的文艺青年开始人人自危。为求自保,他们不得不敬称李科夫为“毒舌”——这是对他杰出的批评才华的集中赞美。妥协——这无可厚非,毕竟谁也不愿成为毒舌的晚餐。
所幸毒舌先生买了青年人的账。他将全部心血倾注在批评文学大师这项事业上。于是那些原本处在危不可攀的高峰上的前辈一个个被他打趴在地。
他来到培根文学研究所,翻出培根的美文,指责其中辞藻堆砌,华而不实。
研究所的所长气得发抖,他对李科夫说:先生,请您摸着良心说话。培根的文采举世皆知,无论是其隽永的修辞还是那唯美的结构。
李科夫用指节骨敲打木桌,张大嘴说:哎哟哟,您别激动。瞧您这把老骨头,把您气死我可赔不起。——话说回来,您虽老,总不比这些早已生虫的散文更陈腐。培根?时代变了,谁还学他那样写哩?!
李科夫又前往各大学的文学系演讲,他指着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的白描语段,称其辞藻匮乏,味同嚼蜡。如果有学生反驳他,他就打个圆圆的哈欠,尔后不疾不徐地说:孩子,我犯不上跟你争论。我真诚地希望你多买些蜡烛放在家里——绝非为了照明用——你似乎就喜欢咀嚼这玩意儿的滋味,不是吗?
他在广播访谈节目中趾高气昂地发表意见,杜拉斯的《情人》在他眼里如同一面破碎的镜子,芥川龙之介的短篇亦招致他“晦涩难懂”的诟病。
他还说:恕我直言,那些专写普通老百姓看不懂的作品的作家——得了吧——这种人啊,照我说,对文学连一知半解也称不上。
至于我们都欣赏的契诃夫小说的简洁风格,被毒舌说成是“无话可说”的显露。
一旦有人拿着一本契诃夫的小说走在大街上,他就故意扯着嗓门喊:大伙,瞧见了吗?我们这个时代还有人想做讽刺文学大师哩!
谈及“欧·亨利式结尾”的创始人欧·亨利本人,他理理衣领,拍拍袖子,如此嘲讽道:好呀!好一个始作俑者!教后世的作家都学他那样,写些莫名其妙的结尾,那才妙哩!
巴洛克式的现代主义文学于他看来更是洪水猛兽,其中卡夫卡首当其冲地被说成是拿着笔的疯子,马尔克斯亦不得幸免……
当老一辈的声誉被一扫而空之后,青年作家终于未脱毒舌之口。
毒舌先生就这样颠覆了文坛,谁也不敢再提文学创作的事情。再加上毒舌自己是从来不打算重操旧业创造小说的,于是我们的文坛就这样渐渐走向沉寂,直至阒无声息。
不过以李科夫的名字命名的文学院却应运而生。一些青年人进入那里,从来不搞文学创作,而是学习李科夫的批判精神,以及李科夫所创的文学理论。
有一天,李科夫精神抖擞地来到某所李科夫文学院视察。不巧,有两个倒霉的学生,躲在树下,凑在一起,看一篇文章,正好被李科夫撞见。
李科夫咳嗽两声,走过去,说:不好好学习,在这里看什么玩意?言讫,从他们手中一把夺过文章。
“混账!可恶!竟然拿如此鄙陋的文字来污染我的眼睛!”毒舌将习作揉成一团,掷在地上,“我毒舌先生曾批评过成千上万的作品,唯独这篇最可耻可笑。语法错误句式蹩脚可以呆会儿再说,光是荒谬的主旨就足以使人弃之不及。那肉麻的措辞更是令我作呕。至于结构——不提结构了。还有……”
“然而,咳咳……”那两个可怜的家伙吓得脸都青了,期期艾艾地说:“尊敬的毒舌先生,您何必这样苛责自己,写这篇文章时您毕竟才二十多岁……”
不知道是哪个促狭鬼讲这件妙事传遍了全国。更有好事者将上面提到的文章印了成千上万份,连同李科夫对自己的评论,向全国人民传发。
李科夫走在大街上,一位年轻气盛的小伙子吹了一个响亮的口哨,对李科夫竖起大拇指,说:好一位客观看待自己的先生!
从这以后,“一位客观看待自己的先生”成了李科夫继“毒舌”以后的另一个别称。
一个月后我们去参加了毒舌先生的葬礼。
在我们的国度海葬是绝不流行的,但毒舌先生没有家人没有朋友,我们这些昔日的同窗就替他做了海葬的决定。
看着依然如生前那样板着脸的毒舌先生扑通一声被投进海里,意料到他的魂灵会被洋流推着远离这片大陆,等那些激荡起的水花也归于平静,人们抚了抚额头,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转而又表现出很惋惜的神情。
我之前提到的那个小伙子,在这时,摊开双手,用滑稽的口吻说道:“巨大的损失!以后谁来毒舌我们呢?”
参加葬礼的作家们陆续赶着去参加“文学复兴大会”了,我走得慢些,落在人群后面。
听见浪花奔腾而逝的声音拍打在我耳畔,我长长地吁了一口气。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君悦香邸9栋2701)
报纸新闻评论风格分析 篇7
关键词:报纸,新闻评论,风格,独特,新颖
相比对于文学作品的风格研究, 我国对于报纸新闻评论风格的研究还处于初步阶段, 研究实力较为薄弱, 研究意识较为欠缺。在这个背景下, 研究报纸新闻评论风格的诸多问题, 对于报纸新闻评论工作者形成自身的评论风格, 为读者带去更好的阅读体验,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一、报纸新闻评论风格的内涵
长期以来, 人们对于报纸新闻评论风格的认识一直存在误区。他们普遍认为新闻评论作品是“易碎品”, 其最主要的目的只是去传播信息, 其中蕴含的语言风格是不存在的。虽然目前的报纸新闻评论文章中在取材、内容和语言方面都有着甚多雷同的地方, 但是这只是一种不良倾向, 并不是主流。新闻评论也是存在着鲜明的个性特色的。
(1) 报纸新闻评论风格的独特性。报纸新闻评论风格的独特性是指其独创新颖的特性, 而且独一无二, 不可复制。已经形成自己鲜明特色的作者, 读者也能通过阅读知其名。也因为如此, 任何模仿、抄袭和重复别人的评论文章都不会形成自己的独特评论风格。
(2) 报纸新闻评论风格的稳定性。报纸新闻评论风格的稳定性是指, 当一个新闻评论作者经过长时间的写作评论累积之后, 会形成自己稳定的笔风, 并且保持统一性和稳定性。从一定意义上来说, 风格就是作者本身, 它不能脱离作者而存在, 是不能转借的, 也是在短时间内变换的。
(3) 报纸新闻评论风格的公认性。报纸新闻评论风格的公认性主要是指任何一个报纸新闻评论的作者要确立一个明确、稳定的评论风格, 必须经受得住时间和读者的检验。报纸新闻评论的作者只有在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自己鲜明的风格, 被读者喜闻乐见, 以此得到他们的一致肯定, 才能起到巩固风格的作用。
(4) 报纸新闻评论风格的其他特性。上述三种特性是一种相对概念。在实践过程中, 报纸新闻评论的作者的写作风格是一个动态的形成过程, 而不是单一和僵化、静止的, 多样性、丰富性和变化性也是其重要特性。报纸新闻评论工作者要争取在多样性和可变性中保持自身的主导风格, 保持相对稳定性。
二、报纸新闻评论风格的形成和培养
(1) 博学多识, 为形成鲜明的报纸新闻评论风格奠定基础。任何具有独立写作风格的报纸新闻评论作者都有着广博精深的知识储备, 这是基础条件。如果知识储备不够丰厚, 再多的写作技巧都不能造就出好作品, 那么形成独特的风格就更别提了。例如, 中国共产党杰出的报刊政论家胡乔木曾经为《解放日报》《人民日报》等报纸写了多于一百篇重要政论。在他的政论中, 各种逻辑方法被运用得淋漓尽致, 充满讲究说理的战斗风格, 从而引起了思想领域的广泛影响。胡乔木的这种风格是与其广博的理论知识分不开的, 具体表现在其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文学素养方面, 其知识容量和对历史经验的熟悉与理解都令人惊叹。
(2) 培养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 为形成鲜明的报纸新闻评论风格创造条件。在报纸新闻评论写作实践中, 评论作者要想实现自身独特风格的形成, 就要尤其注意培养自己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意识。在进行创作时, 要尽量避免与别人走同样的路子, 不能亦步亦趋, 而是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 创造出别人没有的模式。这就要求报纸新闻评论作者在工作实践中积累总结写作经验, 在新的实践中带着创新意识去不断探索, 去积累, 循环往复, 不断前进。如果一个作者能在评论观点、文体结构、细节背景等方面的运用上做到与众不同, 就能体现出自身语言风格的新颖和独到。首先, 抑制思维定式, 在进行观点的提炼时不迷信于已经存在的定论, 敢于挑战权威, 从新的角度思考问题, 不去做那些与客观事实保持距离的公认性报道。其次, 在文本结构上做到不被固定的评论性文章的格式所束缚, 争取能够采取灵活多样的结构。在文本表达和文本内容上, 注意鲜明和生动个性语言的表达, 巧用背景和细节。
(3) 培养审美意识, 为形成鲜明的报纸新闻评论风格开辟途径。报纸新闻评论从本质上来说, 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它是评论作者对于客观事物付诸自身审美意识的一种体现。真正优秀的报纸新闻评论作者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时, 都能做到不被眼前的表象蒙蔽, 而是根据自身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对事实进行过滤和提炼, 再现审美理想中的社会风貌和生活本质, 做到历史发展趋势的反映和真理性认知高度的获得。首先, 既要对客观事实进行客观反映, 但是要在其中进行自身主观倾向的渗透。其次, 在叙述客观事实其中渗透对事实的思想道德评价和伦理评价的同时, 还要注意注入对其的情感评价和艺术评价。
三、总结
报纸新闻评论的风格与其他的文学作品一样, 都是一个综合性的美学范畴, 是作者在采写过程中进行多个方面因素有机结合的一种关于美的风貌的感受。评论作者自身生活经历和个性气质, 以及个性修养和思想水平都会影响自身新闻评论风格的形成。在报纸新闻评论工作实践中, 作者只有做到博闻强识, 逐渐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 提升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尤其注意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识、求异意识和批判思维, 才能实现各种影响因素的有机结合, 进而反映到自身的新闻评论作品的字里行间去, 给读者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姜兰花.新闻评论的思想魅力——以《潇湘晨报·湘江评论》为例[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1 (1) :36-38.
[2]孙红娣.报纸要为培养新闻评论者的风格创造条件[J].理论观察, 2010 (3) :175-176.
《人民日报》评论版特色分析 篇8
关键词:《人民日报》评论版,转型,党报,新闻评论
信息化社会, 新媒体风起云涌, 这无疑使纸媒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作为纸媒排头兵的党报, 如何在多元媒介生态中成功转型, 在众声喧哗中凝聚共识, 继续保持其主流媒体的地位, 是党报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而重大主题报道、典型报道、深度报道、评论等是党报的“拳头产品”, 具有典型性、权威性、思想性等特点, 只要运用得当, 可以产生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巨大影响。那么, 党报该如何打造这些拳头产品, 特别是如何充分发挥评论版或评论的作用, 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化整为零, 打造明星品牌
目前, 《人民日报》开设有“社论”“本报评论员”“任仲平”“人民论坛”等评论版块, 并在第五版评论版, 开设有“声音”“人民观点”“大家谈”等栏目, 其观点之鲜明、评论之深刻、剖析之透彻, 总让人拍手称快。评论可以说是《人民日报》的一大亮点和特色所在, 那么在新媒体环境下, 如何让这些亮点借助新媒体熠熠发光呢?
打铁还需自身硬, 首先要将这些栏目打造成极具公信力和影响力的明星品牌。那么什么是品牌呢?中国记协书记处书记顾勇华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在上海一带, 年纪大的人, 无论手上拿一份什么样的报纸, 他们都统称为“申报纸”, 因为《申报》在他们心里扎下了根。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如果当人们提到新闻评论, 必谈《人民日报》评论版, 那么其影响力也就不言自明了。
然而, 长期以来《人民日报》评论都分散在各自相对固定的版面, 比如, “声音”多刊发在政治版、“人民时评”和“来论”主要刊发在视点版、“钟声”多刊发在国际版等等。这种各自为战的情形难以适应当前我国的舆论生态。为此, 《人民日报》顺势而为, 主动整合评论, 化危为机。2013年1月4日, 《人民日报》史上首推出新闻评论版, 将这些栏目进行有机整合。有业界人士称:这是主流媒体唱响主旋律的积极尝试, 它带来的不是“物理反应”而是中国主流媒介的“化学反应”。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党报的核心竞争力, 而且为打造《人民日报》的明星品牌、传递中国声音提供了一个有利平台。同时, 推出评论版能使读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长期地或短期地在版面上设置一些固定的栏目, 并形成自己的风格, 创造自己的专版, 无疑能使读者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并每每见到自己喜爱的栏目出现, 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
此外, 要想真正发挥评论版的核心竞争力, 还要培养专职的评论员队伍。只有这样, 才能在想发声的时候发出声音。有些评论不是人人都喜欢写, 有的喜欢写也不一定写得好。这就要求党报要培养出一批既懂政治又懂新闻, 高层次、高水平的专职评论员。
二、构建公共话语平台, 传递多元声音
纵观近代以来报纸发展历程, 大凡社会转型相对快速的时期, 人们的“言说”需求必然呈现几何级倍增, 从而导致评论的必然振兴。究其原因在于: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多元思潮的碰撞, 使得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报纸只是一张信息纸, 人们更希望透过新闻现象来把握其背后的规律。于是, 新闻评论这一新闻与杂文的“混血儿”应运而生。
从现实层面看, “社会转型期是中国社会现状的最好概况”。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改革进入了深水区, 各种新的阶层和利益群体都迫切希望发出自己的声音, 表达自己的诉求。
从理论上讲, 20世纪60年代, 哈贝马斯在博士论文《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提出了“公共领域”的概念。他认为, 公共领域是介于国家和社会之间的第三方力量, 在这个公共空间内, 理性的公民可以进行自由的讨论。后来的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其中, 郭庆光在《传播学教程》中就曾提出, 新闻媒体本身作为舆论公器, 是社会成员发表观点、对社会事务加以评论的主要途径, 是塑造公共领域的一个重要手段。通过新闻媒体构建的公共平台, 能够形成、提升和强化民意, 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 而且能够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这就要求党报新闻评论, 传递多元声音, 创建公共平台, 彰显其主流媒体的地位和胸怀。
以《人民日报》为例, 评论版为公众打造了一个多元的话语空间。人民日报评论版汇聚了记者评论、官员声音、专家意见、百姓看法等, 在选题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丰富多元的议题设置, 四面八方的不同声音, 不仅体现了党报“开门办报”的意识, 凸显了将评论版“打造城干部议政的平台、学者争鸣的空间、群众议言的广场”的版面定位。
三、主动设置议程, 引导主流舆论
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 这是一个观点激荡的时代。多元思潮并存, 多元舆论丛生, 媒体公信力日益弱化的现实背景下, 亟须以党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 挺身而出, 引导舆论, 抢占舆论制高点。
党报不仅要反映多元声音, 而且也要主动进行议程设置。不仅告诉读者想什么而且也要告诉读者怎么想。评论的议题设置可以包括两种:一种是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尤为关切的突出问题、热点问题进行评论, 因势利导。另外, “新闻评论的题材是广泛的。有许多重要题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如党风问题, 道德与理想教育问题, 爱国主义等。这类题材要经常写, 但又不能老生常谈”。
《人民日报》评论的选题, 既高屋建瓴, 引领社会思潮;也紧跟热点, 回应社会关切, 显示出了极强的议程设置能力。比如, 近期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人民日报》连续几日发表评论探讨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 《人民日报》头版推出任仲平文章《让我们挽紧和平的臂膀》也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这些报道无不说明媒体充分发挥了媒体议程设置的功能, 实现有效引导舆论、统一认识、凝聚人心。
四、牵手新媒体, 展现蓬勃生机
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 尤其是党报新闻评论, 往往是单向传播, “居庙堂之高”, 在内容上多是传达上级精神, 在表达方式上多是灌输式宣传, 这就使党报新闻评论脱离群众“孤芳自赏”。而在新的形势下, 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 表达观点的重要途径。较之传统的新闻评论, 网络新闻评论的优势突出表现在:时效性强, 能在事发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发表意见;平民视角, 平等交流, 善于互动转发, 一呼百应;观点犀利, 直抒胸臆。然而, 其短板也很明显, 缺少理性, 碎片化, 公信力有待提升等。为了改变党报新闻评论这种传统的模式, 《人民日报》顺势而为, 率先试水微博, 微信等, 与新媒体互动, 取长补短, 实现双赢。
总之, 在这个众声喧哗的时代, 《人民日报》评论版顺势而为, 找准定位, 保持自己的特色, 赢得了读者的认可和好评, 也奠定了其在新闻评论界的地位。未来, 《人民日报》评论版还将与时俱进, 不断挖掘新的特色, 只有这样, 才能使党报在多元共生的媒介生态中保持优势, 彰显蓬勃生机。
参考文献
[1]李伟明.新闻竞争中党报“拳头产品”的创新[N].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2 (5) .
[2]顾勇华.党报评论的一个重大成果[J].新闻前哨, 2011 (3) .
[3]陈利云.壮大“主流”, 传递更多中国“好声音”“真声音”[J].中国记者, 2013 (3) .
[4]宋兆宽.谈党报“新闻+评论”组合报道的可读性[N].浙江广播电视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4) .
[5]徐锋.党报评论的价值和发展趋向[J].传媒, 2013 (4) .
[6]赵振宇, 焦俊波.我国报纸社论现状及发展[J].新闻与写作, 2011 (5) .
[7]丁法章.全媒体时代党报评论应对策略[J].新闻记者, 2012 (12) .
评论时效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篇9
一、评论时效度的内涵
徐宝璜先生曾说, 社论须以当日或昨日本报所登之新闻为材料而讨论之, 此理甚明。如今, 虽然社会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变动, 评论内容的来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但是评论时效度的内涵以及其要义依然不变, 支撑着新闻评论时效度的发展。新闻评论时效度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首先, 新闻评论必须是新近发生的事件, 如此, 新闻评论才能够引起人们的思索和共鸣, 新闻评论的时效度才能够得以保障。其次, 新闻评论的事件必须有一定的价值, 如此, 新闻评论的质量才能够提升, 新闻评论的时效度才能够得以保持。最后, 新闻评论的合时宜性也是新闻评论时效度的一个重要内容。新闻评论时效度不仅仅表现在新闻评论内容的新鲜性方面, 同时还表现在其合时宜性上。新闻评论如果能够与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相呼应, 为社会重大事件背书, 也能够提升新闻评论的时效度, 体现新闻评论的价值。
二、评论时效度的影响因素
(一) 评论的发布时间
评论的发布时间是评论时效度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在一个新闻事件发生之后, 就能够及时地发布新闻评论, 或者是在社会舆论背景下持续发布新闻评论, 都能够保障新闻评论的时效度, 使得新闻评论能够与人们对新闻事件的认知相结合, 使人们能够多角度和客观地观看新闻事件, 使人们在新闻事件的热度中对新闻实践进行持续思考等, 这样, 才能够保障评论的时效度, 才不会给人们一种新闻评论已经过时的感觉。尤其是在现代社会, 在网络以及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推动之下, 人们对于新闻事件的关注持续度较低, 因而就需要新闻评论能够尽可能缩短发布时间, 进而保障评论的时效度。
(二) 评论的质量
评论的质量也是影响评论时效度的重要因素。评论的质量越高, 就越不容易过时, 而如果评论的质量较差, 那么评论的过时就显而易见。基于此, 评论质量的影响因素也与评论的时效度有很大程度的相关性。因此, 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相应的分析。首先, 评论所传递价值观是评论质量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评论时效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传递正确价值观的评论能够在社会上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可, 而为了讨好部分群众, 进而利用人们对事实获取的不全面性, 传递哗众取宠观点的评论则会因为得到的支持人数较少, 因而风头一过就很难获得人们支持和认同, 因而评论就更容易过时。其次, 评论的深刻性也影响着评论的质量, 进而决定着评论的时效度。在我们当前的社会中有很多内容较为肤浅的评论, 这些评论有可能是为了缩短评论与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因而匆忙发布, 造成评论不够客观, 对事实的认知不够全面等, 因而导致评论较为肤浅。这种较为肤浅的评论可能在一开始能够获得人们的认同, 但是随着新闻事件不断地被人们全面认知, 评论也会遭到人们的无视。最后, 评论与人们认知的契合程度也影响着评论的质量, 进而对评论的时效度产生重大的影响。一般来讲, 与人们的认知相契合的观点能够得到人们更多的认同, 同时也能够在人们心目中产生更长时间的影响。而与人们的观点不相符合的评论则在人们认同的获得上力不从心。
(三) 评论的系统程度
评论的系统程度也是评论时效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如果是就相关问题开展的系列、深入的评论, 就能够在人们心中产生稳定和深刻的认同, 同时也能够对人们的认知进行相应的引导, 这样既能够保障以评论为导向产生相应的社会舆论, 同时还能够促使人们对评论的观点进行深刻的认识, 从而内化成为自己的观点。这样, 就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持评论的价值, 实现评论的意义。
(四) 评论的载体
评论的载体也对评论的时效性产生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尤其是现在,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 新媒体上各种评论井喷,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评论的时效度。随着现代新媒体的不断发展, 新闻评论的发布速度不断加快, 降低了新闻评论的门槛, 这就使得新闻评论的发布量大幅增加, 同时质量又较低。而新媒体较高的刷新频次和转载率则使得新媒体的内容大同小异, 找不到特色。因此, 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讲, 新媒体评论虽然在发布时间上占有优势, 但是很难获得人们的持续关注, 更难以赢得人们的忠诚。
三、提升评论时效度的策略
(一) 缩短新闻评论与新闻事件的时间差
缩短新闻评论与新闻事件之间的时间差, 能够有效地提升评论的时效度。通过缩短新闻评论与新闻事件之间的时间差, 能够在人们对于新闻事件的新鲜感还存在的前提下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进而引导人们对相关的问题进行积极和正面的思考, 这样, 能够在整个社会中形成较为客观的舆论, 避免大众被误导。如此, 在新鲜感的推动之下, 人们能够获得对评论较长时间和较为及时的关注, 提升评论的时效度。
(二) 提升新闻评论的质量
通过提升新闻评论的质量能够使人们更加全面、客观和理性地重新认识相关新闻事件, 从而有效地提升新闻评论的时效度。首先, 通过提升新闻评论的价值来提升新闻评论的质量。在新闻评论中, 一定要提出正确的价值观, 让人们从新闻评论中感受到正能量, 这样, 人们才会愿意持续阅读新闻评论, 愿意在新闻评论的引导之下开展相应的思考。其次, 提升新闻评论的深刻性。就是说, 在新闻评论中, 一定要有评论员自己的深刻思考, 一定要将视点放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之下, 从人们的整体利益, 事件相关者的个人利益以及国家的长远利益等方面来进行评论, 这样, 才能够提升评论的深刻性, 才能够使新闻评论不至于沦落成为精神快餐, 才能够使人们从新闻评论中汲取营养。最后, 评论要在某种程度上与人们的认知相契合。评论只有在某种程度上与人们的认知相契合, 才能够使人们产生共鸣。因此, 在发布评论时, 需要对评论员对相关事件的观点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查, 这样, 才能够使新闻评论与人们的认知相契合, 才能够对人们的灵魂产生触动。
(三) 提升评论的系统程度
通过对相关的事件从不同角度展开一系列的评论, 能够使人们对于新闻事件有全面的了解, 进而对其产生正确的认知, 从而实现对于舆论的引导和掌控。而提升评论的系统程度, 还能够提升评论的时效度, 使评论的新鲜感得到较长时间的保持。
(四) 提升新媒体在评论发布中的地位
新媒体在保障评论时效度上有先天的优势, 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 我们需要不断地提升新媒体在评论发布中的地位, 使得新媒体发布的评论时效度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首先, 通过控制新媒体评论的质量来提升新媒体评论的时效度。通过对新媒体评论质量进行监控, 开辟官方评论发布版面等来实现严肃和主流的新媒体评论的顺利发布。其次, 对群众发布的新媒体评论质量进行监控, 及时引导舆论, 删除价值观不正确的评论等, 保障新媒体发布的新闻评论质量, 提升新媒体评论的时效度。
四、结语
评论时效度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 不同的因素对于评论时效度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也各不一样。因此, 我们需要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合理分析, 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评论时效度的策略, 最终促进评论时效度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彭家辉.互联网时代报纸新闻评论的时效性研究[J].当代传播, 2011.
网络电影评论的情感挖掘分析 篇10
关键词:互联网,评论者,网络电影,情感,特点
一、电影评论的产生
当下电子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得新媒体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介入越来越深,也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新媒体时代下的网络已经成为了移动终端,成为传播的重要渠道与载体。电影就是在这样的技术支撑下而诞生。电影有着制作周期短、播放时间短的特点,它也逐渐成为当下商业传播活动中被广泛运用的产品。
电影的传播环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的发生变化的,所以电影创作想要贴合传播环境,就要与媒体环境相结合。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和热点在不断的变化,网络时代的来临使这种现象更加明显,有了网络的连接,人们之间的连接更加密切,互联网为现代人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所以,电影的创作应该结合时下的新媒体环境特点,深入与新媒体融合,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公众注意力,引起更大的社会反响。所以,在其中实现对电影评论的挖掘分析,对网络电影的发展有着积极地引导作用。
二、网络电影影评的情感发展脉络
人的情感是复杂多变的,目前仍没有统一的情感分类标准。Philipp将人类的情感划分成6种基本类型,即愤怒、厌恶、恐惧、欢乐、悲伤和惊喜。崔大志等借鉴以往心理学界对情感的分类,综合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等相关知识,将情感分为7大类(忠、乐、怒、哀、惧、恶、惊),并细分为26个小类。陈建美基于现有的情感词汇资源,将情感分为7大类(乐、好、怒、哀、惧、恶、惊),20小类。Holzman等将网络聊天中的情感分为8类(中立、愤怒、悲哀、害怕、厌恶、快乐、讽刺、惊喜)。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个部分,在互联网上,充斥着大量的评论。然而,如果不对这些信息进行一个有效的挖掘,就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情感分析方法在此就体现出了巨大的作用和意义。电影的评论当中,受众还是偏重主观评论,真正地面向客观的评论很少。主观评论代表了说话者对事物的态度和看法,包含了个人的主观想法和情感。而客观的评论就描述既定存在的事实,往往也站在一个中间立场上进行叙述。持一种客观的态度。事实上,在客观的评论上也会掺杂着一些观点,这则是评析情感因素的一个难点。尽管对情感类型的划分缺乏统一的标准,但在线评论的情感分类是为了识别消费者的观点是“赞同”还是“反对”、态度是“肯定”还是“否定”,因此只涉及正面和负面两种情感极性。分析网络电影评论的特点,则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从绝对性的态度走向入手,进一步为研究提供有效的论证。
三、网络电影评论的特点
随着网络世界的迅猛发展,它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逐渐成为了人们休闲的主要方式。上网看电影也已经成为了人们观看电影不可或缺的渠道之一,人们在看电影的时候,会留下大量的评论,对于电影评论进行深入的挖掘,可以帮助电影网站进一步了解关注对电影的意见,帮助网站提出更加合理的决策,进一步获取更多的受众,创造更广泛的价值。
1、表情符号居多
上网看电影大多数人是为了休闲,所以很多评论当中,都是用一些表情符号来进行书写,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现在网络人越来越多喜欢用一些表情、符号去传递自己的情感。
2、正话反说
在网络评论中,也不乏一些正话反说的人,中文的博大精深以及语言之精妙,使得人们在表达感情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种比较有意思的现象,表面上看上去是赞扬,但是其实质却透露着批评的内核。
3、空格代替停顿符号
在网络评论中,我们发现很多人都不喜欢用标点符号,反而喜欢用空格表示话语的间隔,这主要是因为网络评论有着简单的特点,大家为了说话方便,就习惯用空格键来代替评论,所以我们在进行挖掘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将空格理解为逗号等停顿符号,表示一种话语间的间隔。
四、结语
人的情感有着复杂多变的特点,在网络电影评析中,同样也有所体现。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络电影也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中,人们开始对其进行关注和评论,对网络电影评论的情感进行挖掘分析,进一步实现对表达特征的分类与归纳,并针对网络电影评论中的商业价值进行探讨,为今后如何消费和利用网络电影评论,如何构建合适的网络电影情感评析体系指明方向。
参考文献
[1]郝媛媛,邹鹏,李一军,叶强.基于电影面板数据的在线评论情感倾向对销售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评论,2009,10:95-103.
[2]苗若木.传承与发展:早期中国电影对当代电影叙事策略的影响[J].新闻传播,2015,07:44-46.
[3]李洋.两岸三地华语电影的产业融合与个性重塑——第20期“电影学博士论坛”综述[J].当代电影,2014,10:150-152.
[4]黄伟,范磊.基于多分类器投票集成的半监督情感分类方法研究[J].中文信息学报,2016,02:41-49+106.
创作与评论的互动互补 篇11
据高军自己讲,他在孩提时,曾多次在流萤飞舞的夏秋之夜,和大家伙儿围坐在一退休老人的场院里,听他讲那引人入胜的故事。有次听到老人讲了一段小马的故事后,感到意犹未尽,回家后显得焦虑不安。父亲问他怎么了,他说想知道那件事以后怎么样了。父亲笑笑,踩着凳子从屋墙处拿下了4本书:《儿女风尘记》、《新儿女英雄传》、《苦菜花》、《战斗的青春》,说答案都在书本上写着。他如获至宝,竟磕磕绊绊地读了起来。原来小马的故事就出自张孟良的小说《儿女风尘记》一书。从此他便到处找小说读,甚至边读边胡思乱想,将来也要写这样的书。
1996年,高军的第一篇小小说《神药》寄给了一家报纸得以发表,《小小说选刊》随即选载。此后一发而不可收,至今他出版了小小说集《紫桑葚》、《一辈子也不说》、《红唇印》和文学评论集《小小说内外》、《山东小小说作家研究》、《对话或漫游》《在纸上的诗意游走》等十五本著作。作品入选了《中国新文学大系》、《中国当代小小说大系》、《小小说300篇》等权威选本,小小说《紫桑葚》收入语文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通用小学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在全国十多个省区广泛使用。
《紫桑葚》是高軍的小小说代表作。这个战争故事没有硝烟弥漫、刀光剑影两军搏杀的残酷场景,而是“闹中取静”,从战事中的一间空空的农舍里编织出一个片断。农舍的主人为了躲避战乱一时弃家而去。部队行军至此,把农舍做了临时指挥所,指挥官在农舍中意外发现了一个大秫秸箔箩,箔箩里面养着已长到一寸左右的蚕宝宝。于是指挥官的目光聚焦在了蚕宝宝身上——很显然这是即将吐丝的蚕宝宝。它应该是农户一家生活生存的维系和希望。
“回到正房的指挥所,他问了一下25、26、27师所在的具体位置,命令道:‘不许从任何人手下漏掉一个敌人!’”
“他严肃地看了他俩一眼:我命令你俩,马上去给我采一筐桑树叶子来,要干净,要肥实。”
这是两条截然不同的命令。指挥官在果断下达歼敌命令的同时,一而再地命令警卫员去寻找桑叶,找回桑叶又亲自喂蚕宝宝,并将桑叶枝上的紫桑葚留给了农户家的孩子。通篇阅读,残酷战争中的一刻温暖柔情和指挥官的人文情怀形象悄然树立。得民心者得天下。一个犹如神来之笔的细节,闪烁着人性之美,体现着作者的审美情感,其实也暗喻了人心向背和战争胜负。
《水》的故事颇有意思。两军对垒的战斗间隙中,一个国民党士兵不耐干渴,提着水桶去泉子取水。这个士兵明知泉子早已被我军控制在有效射程之内,他却没带任何武器,而且显得很无所谓,渴极了的他竟摆出一副被打死就拉倒的姿态。生命与水,在特定环境里,一瞬间变得如此凡俗而纯粹。解放军持枪打桶不打人,其仁智得以升华,敌兵幡然醒悟,主动带路招降同伙投诚。这篇作品的构思提纲挈领,立意高远,有举重若轻之效。
高军的众多小小说作品,主要分为战争题材系列、传奇人物系列、阳都系列、教育题材系列等,涉及题材宽泛,皆有可圈可点之作。
山东是孔孟之乡,数以百名计的小小说写作者各领风骚,修祥明、宗利华、魏永贵、刘黎莹、邢庆杰、周海亮、高军、聂兰峰、宋以柱等都是代表性人物。仅如沂南的一个区域内,就活跃着一支小小说写作群。这与高军的示范带头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因为高军不仅是一个作家,还是一个颇有建树的评论家。
高军认为,30年来,作为民间性的小小说创作,出现了一批优秀的小小说作品和独具特色的标志性小小说作家,小小说事业有了举世瞩目的繁荣发展。但也不可否认,小小说业界也一直呈现着参差不齐、泥沙俱下的杂芜现象。小小说也是小说,要坚持小说元素的不可缺失性。小小说篇幅短小,要努力锻造个性的语言,营构曲折的故事,选择独特的细节,塑造鲜明的人物。小说的核心是人物,小说家的根本任务是写出生动活泼、个性鲜明的人物,其它一切都是围绕人物来运转和展开的。细节是塑造人物最有力的构件,缺少独特精彩细节,人物就很难有骨有肉地站立起来。
小小说写作者不能把自己降格为一个仅仅会讲故事的人,满足于完成了一个小纪实、小幽默、小寓言等,写出的作品不能只见小趣味不见大思想,只见物不见人。要提升小小说的艺术品位,对现实进行冒险的想象,要由平庸的叙事过渡到精妙的叙事,要用文字的力量激活人们的想象力和感受力。
高军对小小说的大众文化意义和产业化意义,也有自己的深度见解。可以说,这种集小小说创作与小小说评论于一身的人,在文学的道路上,一定会走得坚实而长远。
(篇幅关系,略有删减)
文摘报新闻评论版特色分析 篇12
关键词:文摘,时评,特色,思想性
在以互联网为支撑的新媒体蓬勃发展时代, 单纯以传递信息为主不再是纸媒的优势, 更不是纸媒的主要价值。所有报人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 无论报纸再扩版, 自媒体和社交媒体的迅速发展, 使得网络虚拟世界的“话语权”和“干预力”在不断加强, 传统媒体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正在逐步被新媒体所蚕食。面对新媒体如此迅猛的冲击力, 纸媒靠什么来增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思想。思想是媒体的最高境界, 有灵魂的东西, 才有生命力。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独立主张的报纸注定是无法发光的媒体。
新闻评论是媒体阐述观点立场、影响引导舆论的“旗舰”, 可以说是一份报纸的窗口。以《大河文摘报》为例, 自其创刊以来, 就设立了言论拔萃、时政评论等这些新闻评论版块, 编辑精编各大报纸、网站评论版块的评论员文章, 精选那些贴近民生、关注度高、有一定思想深度的评论文章, 真正实现了一个报纸对社会生活的关注、立场、思考和表达。其特色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新闻时效性强
时评, 作为新闻评论的一种表现形式, 因其是对新闻事件的议论、评述, 其也具有与新闻一样的新闻性和时效性。新闻性, 是时评的立身之本, 没有了新闻性, 时评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一篇好的时评, 观点要新、要独特, 人云亦云就失去了其独特性。而要求时效性, 就是时评要做到新、快, 以最快的速度把最新的观点宣扬出去, 阐明报纸的立场、态度。
曾有人说, 对于一个有评论价值的新闻事件, 往往只有先沉淀一段时间, 才能形成真知灼见, 写出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时评作品。对于文摘报而言, 其时效性又存在天生不足的问题, 追踪新闻事件的进展肯定比不上都市报, 那么, 对于突发的社会新闻在第一时间没有充分曝光, 但事件本身又属于社会热点话题, 面对看似矛盾的境地, 对于评论文章的选编, 就要以新闻事件为中心, 挖掘事件本身所映射的深层次问题。以《大河文摘报》2015年4月17日选登的《“无业”飙豪车, 富人形象集体埋单》为例, 评论刊发时, 事件还没有充分曝光, 很多细节还没有被公众知晓, 但事件本身的恶劣程度已经引起公愤了, 媒体在此时就有责任站出来“主持公道”, 进而督促相关部门对此事的进一步调查。
二、选题视角独特
时评, 自它兴起以来, 各家报刊纷纷设版开言, 于是一些时评作品就出现了“八股化”和模式化的现象, 难免给人以千篇一律的感觉。《人民日报》评论员刘成友曾在回答网友提问“如今, 时评的写法是否出现了千篇一律的窘状?”时认为, 虽“说不上千篇一律, 但是有结论一律的现象。很多时评现在面临一种困境, 就是文章结论常常趋同、一律。大体是一要靠加强监督。二要靠健全制度。三要靠完善法治。还有就是要人性化, 多些人文关怀等。”
要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就要注意时评选题的独特视角, 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新观点、新思路, 才能在众多千篇一律的“八股文”中脱颖而出, 才称得上是读者喜闻乐见的好评论文章。在《大河文摘报》2015年4月10日刊发的《别让道德模范光环变道德枷锁》一文中, 举了曾被评为“全国道德模范”的刘雯变性后被媒体大肆报道的事件, 由此引发全社会对于“道德模范真正需要的不是过度关注和过度消费, 而是尊重和认同”的思考。这篇时评是基于媒体对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 但又跳出了世俗的观点, 转而从人性关怀的角度, 来探讨公众以及媒体在面对此类事件该如何辩证地看待。
三、平民化趋势
近年来, 报刊的新闻评论更加注重从人性、人文关怀的角度去解读热点话题、热点人物, 这样会使更多的读者产生共鸣。在《大河文摘报》的时评文章里, 关注弱小群体, 关心公众生活的新闻评论不胜枚举, 这不仅体现了报纸的品牌特色, 且符合报纸新闻评论的基本原则。《大河文摘报》的时评正是这样, 尽量用更少的篇幅, 来评论更多的事情, 使最大多数的读者都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譬如, 恰逢在春节到来之际, 我们选编的《高铁动卧票价为何“飞”上天?》一文, 选取的是春运时期老百姓最关心的火车票价问题, 无疑, 这也是当季的社会热点话题, 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新闻评论的平民化, 除了以上所说的评论角度平民化之外, 还在于重视说理方式上的平易近人。加强新闻评论的可读性, 逐步强化新闻评论的平易性与形象感, 使读者产生亲近感和信任感, 让读者看后如拨云见日, 唯有如此, 才能真正让读者乐于接受, 乐于从中获益。平民化文风, 或尖锐泼辣、文采斐然;或风趣幽默、清新明快;或朴实平易、娓娓动人。例如, 《大河文摘报》刊发过的“当莫名其妙的规定遇上机器人似的执法, ‘活人被尿憋死’的荒唐悲剧便难以避免” (《大河文摘报》2013年3月1日02版) ;“‘中国人习惯的烹饪, 对pm2.5的贡献不小, 希望市民配合做好清洁空气工作。’对此, 不少网民调侃, 这是要全民吃凉拌黄瓜来配合吗?还有的建议对做饭采取身份证单双号限制。” (《大河文摘报》2013年10月11日02版) ;“孩子, 临时工母亲真的让你很丢脸吗?” (《大河文摘报》2013年5月7日02版) 等。
另外, 在标题制作上, 也要让广大读者看得懂, 一目了然, 且一针见血。“只会喊加税的专家成了‘砖家’” (《大河文摘报》2013年11月8日02版) ;“‘不敢去扶’不等于可以袖手旁观” (《大河文摘报》2013年11月29日02版) ;“冰冷铁栅栏里教育出学习机器” (《大河文摘报》2015年4月24日02版) 等, 都不失为简明扼要、大胆新颖、有冲击力的好标题。
四、思想深度性
新闻评论必须具有思想性。思想为王, 思想是新闻评论的灵魂。新闻评论的思想来自新闻评论作者对于新闻事件的深入思考。思想性深刻的时评, 应该是富有很强的穿透力的, 而非隔靴搔痒式的应景文章。由表及里, 深挖事件背后的真问题, 才是有思想深度的新闻评论。
时下, 也有人将新闻评论当作深度报道来看。其实, 新闻评论是媒体阐述自己对新闻事件的观点立场, 既是新闻中的政论性体裁, 也是媒体的政治旗帜, 说它是深度报道一点儿也不为过。《大河文摘报》2015年5月5日刊登了《反常态的低价, 别指望有一流服务》的评论文章。云南一女导游对游客恶语相向, 原因是一些游客享受了低价团费, 却没按规矩出牌掏银子买东西, 不买就挨骂, 买了则很可能被坑。这一事件引发了众怒, 媒体也是一边倒地指责女导游的行为“没有德行”, 而女导游却一肚子委屈, 双方矛盾升级。而在这篇评论文章里, 作者就跳出了世俗的口水战, 直指“如此反常态的低价团, 必然带来反常态的服务”的核心观点, 进而更深层次地分析此类低价团产生的土壤, 呼吁旅游市场长期存在的一些顽疾亟需铲除。
五、舆论引导功能
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 会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在自媒体时代, 人人都有麦克风,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又为这些声音的传播提供了很好的土壤。对于林林总总的社会舆论, 其中既有正确、进步的舆论, 也有错误、反动的舆论。这样, 就要求媒体在进行舆论引导之前, 对诸多舆论, 进行鉴别和筛选。要让正确的、进步的舆论在社会中光明正大地传播, 让错误的、消极的舆论公之于众, 形成舆论的显意识状态, 为舆论的引导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近年来, 网络热点事件频发, 其中很多都和公众利益息息相关。在此情况下, 如果能及时传达媒体的声音和立场, 既能满足公众对事件信息的需求, 又能稳定公众情绪, 疏导公众的焦虑情绪, 继而端正社会价值导向。2014年12月21日被网友微博爆料的“西安凤城医院手术室合影事件”, 是当时的社会热点话题, 甚至引发了网友的质问:“请问医德、操守在哪里?职业素养在哪里?专业态度在哪里?”对此, 刊登在《大河文摘报》2014年12月26日02版的《手术室自拍风波, 谁让舆情随风倒?》这篇时评, 在还原整个事件的基础上, 从舆情分析的角度深刻剖析了只有依靠专业素养的判断, 才能正确地引导舆论, 同时, 对于缓解当下紧张的医患关系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周英杰.当前报刊时评的三大“硬伤”[J].青年记者, 2004 (8) .
[2]陆高峰.时评繁荣背后的问题与转机[J].中国记者, 2004 (12) .
【分析与评论】推荐阅读:
电视剧作品分析与评论09-25
分析评论:CMM与传统企业文化09-05
电视新闻评论语言分析07-12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评论分析05-31
音乐新闻与评论07-25
饭店活动策划与管理 第九组评论10-13
《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方案赏析与评论10-22
观点评论06-08
评论思维06-22
评论专题0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