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记者素质

2024-07-20

广播记者素质(精选12篇)

广播记者素质 篇1

伴随着大众媒体的普及以及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 人们利用大众媒体进行咨询收集远远超过了传统广播节目。传统的广播媒体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的需求。因此, 广播媒体若想要重新赢得观众的青睐, 就需要电台的编辑记者提升专业素质, 顺应时代的发展, 在制作广播节目中保持创新思维。由此看出, 广播编辑记者的能力水平与业务素质将直接影响到广播节目的质量与收视率。因此, 提升广播编辑记者的专业素质对广播媒体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何为编辑记者专业素质

想要真正的提升广播收视率, 需要加强编辑记者的专业素质。编辑记者需要对自身的角色进行准确的定位, 充分的认识这个角色。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角色地位, 在正确的位置上才能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编辑记者作为广播电台的重要人物, 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感, 全面发展成为全能型媒体人才。

二、紧跟时代, 掌握舆论导向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 时代发展迅速, 我国在各个方面取得了较为卓越的成果, 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整体的提升, 最初广播媒体是人们获取最新资讯最主要的渠道。经过长时间的发展, 使得广播媒体在人们心中的位置, 不容易被割舍代替。但是在网络新媒体中, 人们能够更加快速, 大量地掌握更多资讯信息。为了巩固广播节目在时代发展中的地位, 编辑记者要担负起应有的责任, 牢牢地把握住时代的脉搏。掌握住党和国家的基本方针和路线, 探寻未来快速发展的方向, 为民众引导一个正确的舆论方向。

虽然网络媒体的新鲜感与时代感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但是网络媒体却也存在着对新闻把关不严密的缺点, 导致经常会散播一些虚假新闻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增加点击率。这对于广播媒体来说是一个突破点, 在广播节目制作的过程中, 编辑记者要严格把关广播节目的编排, 合理分配。做到坚持实事, 进行真实报道。时刻与人群需求压合, 与时俱进, 保证广播节目的时代感, 不在落后于网络媒体, 给人们正确无误的舆论引导。

三、丰富内在文化知识, 提高专业技能

无论是广播节目还是网络媒体, 所需要、所报道的资讯都是来自于人们的生活。基层电台所报道的节目素材多数来源于基层百姓的生活, 但是报道的内容相对比较丰富, 这需要编辑记者具有一定的总结能力, 将所有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总结, 归纳为一个提纲。如果缺少这方面的能力, 那么在进行梳理的知识层面就会出现知漏缺, 在采访或工作的时候缺少深度挖掘的能力, 而影响报道的深度开展。因此, 优秀的编辑记者需要对自己有着严格的要求, 强化自己的技能, 增加知识储备量, 拓展知识面, 与时代保持一同前进。除此之外, 还应具备新闻记者所应具备的敏锐的洞察力和探究力。对于问题要深入地挖掘。编辑记者, 不仅仅需要准确地掌握新闻信息编辑, 更要注重全面的发展, 包括广播节目制作的流程。节目播出时所需要的节目效果与质量都关乎节目的发展。要求编辑记者掌握每个环节的制作, 严格监制, 从而制作出有质量有价值的节目。

四、重点突出节目环节

网络媒体有其自身的特色, 因此在广播节目制作时, 需要表现出自身的准确性和艺术性。不同的媒介变现形式不同, 不同的广播节目播报形式不同, 但是每一种广播节目都有质量上的差异。这种差异的产生往往归结于编辑记者能力的高低。当编辑记者能够准确地掌握中广播节目制作中所需要掌握的“度”, 那么在制作节目时就会有针对性地进行扩张亮点。针对有价值的新闻热点进行分析梳理。强烈敏锐的洞察力, 充分体现出新闻编辑的优势, 将播报的信息真实度紧扣其中, 将有价值的新闻转化成有内容的广播节目, 这就是广播节目的内涵所在。

关于广播节目多需要的艺术性的重要, 表现在编辑记者对改播报的新闻进行的整合度, 是否将节目目标定位准确, 信息真实, 表现充满艺术气息的位置。将节目的编制按照艺术思维进行调制。在一定程度上与观众达成共识, 使广播节目产生的效果和播报的内容能够吸引大众的眼球。满足大众信息需求量。广播节目的艺术性最终还是依靠编辑记者的创造能力。编辑记者是节目的主创地位, 要想将广播节目的艺术性表现出来, 在拥有策划力的同时还需具备审美力, 在制作节目的过程中既保证了节目的真实性, 也丰富了节目的艺术性。同时可以满足由于观众进行互动交流, 缩短了观众与大众媒体人物之间的距离。这对编辑记者有着十分高的要求, 这种艺术性的建立基于扎实的专业技师和丰富的知识储备。因此, 编辑记者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能力, 加强各方面的技能。拓宽知识面, 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制作出优质的广播节目。

五、结语

我们可以看出来, 在广播节目制作中编辑记者的重要性, 广播编辑记者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巧关系到广播节目的质量和观众的喜爱程度。在当前发展快速的时代中, 要想保证广播节目的地位, 就需要广播编辑记者提升个人素质, 加强自身专业技能, 并对广播媒体节目适时创新, 与时俱进, 从而提高广播媒体节目的收视率。因此, 编辑记者只有真正的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才能更好地保障广播节目的稳定发展。

摘要: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 广播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随之降低, 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来获取更多的相关资讯。面对收视率下降的广播节目, 电台该如何巩固自己在人们生活中的地位?身为广播节目制作核心的编辑记者, 编辑记者的自身素质与专业技巧决定着广播节目的质量。因此, 在提升广播节目收视率的同时需要加强编辑记者的专业素质。本文主要以广播媒体为出发点, 就当前发展形势探讨了广播编辑记者的专业素质问题, 并提出了相关策略。

关键词:编辑记者,专业素质,提升策略

参考文献

[1]梁爽.探析新闻编辑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闻传播, 2014 (06) .

[2]安继玲.浅谈电视编辑角色的定位与转变[J].新闻传播, 2014 (06) .

[3]刘向红.浅谈电视台编辑记者专业素质的有效提升[J].新闻传播, 2014 (06) .

[4]杨天娇.广播电视记者工作三要点[J].新闻传播, 2014 (06) .

[5]李静.浅论广播电台新闻编辑应具备的能力[J].新闻传播, 2014 (06) .

广播记者素质 篇2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播音员主持人证》是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的执业凭证,在全国范围内有效。也就是说,全国所有的电台、电视台、节目制作机构的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必须持有证书才能上岗。《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是上岗证书。发该证书的依据是:国务院2004年6月29日第412号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决定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其中第313项为“广播电视新闻采编人员、播音员、主持人资格认定”,实施机关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发放范围和条件不一样

《新闻记者证》 发放范围是新闻机构中具备下列条件的人员:(1)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新闻纪律,遵守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2)具备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以及经国务院有关部门认定的新闻采编从业资格;(3)在新闻机构编制内从事新闻采编工作,或经新闻机构正式聘用从事新闻采编工作、且连续聘用时间已达一年以上。新闻机构是指经国家有关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编入“国内统一刊号”的报纸、新闻性期刊的出版单位、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新闻电影制片厂及其它相关单位。其中,新闻性期刊由新闻出版总署认定。广播、电视新闻机构的认定,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有关批准文件为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 是对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播音员主持人实行资格认定制度。在依法设立的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广播电视节目播出机构从事广播电视采访编辑、播音主持工作的人员,应当依照本规定通过考试和注册取和执业资格并持有执业证书,也就是由国家广电总局统一印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证》。

《新闻记者证》有严格的防伪技术和鉴别方法

《新闻记者证》的防伪技术分三个层面,包括9种防伪技术。第一层面的防伪采用了4种防伪技术,只需通过目测或触摸的方法即可鉴别,是社会公众鉴别记者证真伪最简便、最常规的方法;第二层面的防伪采用了3种防伪技术,需要通过放大镜或紫外灯检测器(紫外灯验钞机)来鉴别,是社会公众通过简单设备即可进行鉴别的方法;第三层面的防伪技术需要通过特殊的仪器才可进行鉴别。

《新闻记者证》编号规则为:由大写英文字母加12位数字组成。其中英文字母“B”为报纸记者,“G”为广播电影电视记者,“J”为解放军记者.....报刊记者证12位数字编号中,前6位数字为报刊国内统一刊号,后6位为内部顺序号;广播电影电视的《新闻记者证》12位数字编号中,前8位为单位代码,后4位为内部顺序号。其中单位代码前6位为地区码,第7位为类别码(1为广播电台,2为电视台,3为新闻电影制片厂),第8位为同一地区同类单位区别码。

《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有统一的格式,加盖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及省级广电局的公章,并且有全国统一的证书编号及持证人身份证号码及持证人所在单位等识别标志。证件信息可以通过国家广电总局政府网中的“广电职业网”查询。

年 检

《新闻记者证》每年都要年检,换发新闻记者证工作每5年进行一次。现行《新闻记者证》改变了以往根据报社、期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等不同媒体类型分别设计,版式、样式各不相同的办法,采取统一样式、统一名称、统一编号发放;印制中使用多项高科技防伪技术,有效防范不法分子伪造假冒;专门建立了“全国新闻记者证管理及核验系统”,受理记者证的申请、审核、发放、年检、注销、吊销等,实现对全国记者证的科学管理;同时,首次对全国社会公众提供记者身份查验的便捷方式,有利于社会监督。

《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证》 由省级广电局注册,有效期为两年,有效期满需要延续的,由所在单位向省级广电局办理延续注册手续。

略谈广播电视记者现场采访技巧 篇3

关键词:新闻采访;采访对象;采访准备;采访技巧;采访过程;应变能力;知识积累

中图分类号:G21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9-0101-01

采访技巧是记者在新闻采访过程中运用的一种灵活多变的访问方法,是记者获得真实材料,了解事实真相的一把金钥匙。段存章说,采访学是一门科学,采访学也是一门艺术。因此,记者只有掌握了采访技巧,采访时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才能采集到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写出好文章。本文基于作者多年来的新闻采访工作经验,结合先进的新闻工作理念,对新闻记者的采访技巧提出一些分析、建议。

一、记者现场采访前的准备

记者在现场采访前的准备十分重要,始终要树立“想受众所想,问受众所需,”的采访理念,例如策划采访提纲时,侧重受众最关心的问题,最想了解的问题,任何谈话和提问的问题要有侧重点,目的都是为采访主题服务。作为记者要在采访之前做好细致的工作,例如可以写采访提纲,有利于记者在采访中根据提纲发问,也可以提前沟通,把采访的目的、内容告诉被采访者,便于对方提前做好准备,达到心中有数,方便沟通的目的。

通常情况下,记者准备的问题越充分,采访就越顺利,越透彻。对于广播电视台的记者,成功的采访更是取决于精彩的提问,前提准备周密透彻,采访录制中,就越主动和灵活。另外,录制前要做好机器设备的检查。保证无机器故障,能顺利录制,电源电池要充足,有时因一时的疏忽,造成超时,采访中出现电池电量不足,带子用完没有备用带,造成采访失败的局面。

一名优秀的记者,应懂得以朋友的角度建立关系,在采访记者着装上要尽可能的与被采访对象相吻合,如采访党政部门领导、企业负责人等,应穿着正装;如进村入户采访,在着装上应穿着得体大方,这样能拉近与采访对象的距离,在融洽的氛围中,以聊天的方式获取自己所需的各种素材,其最大的收获是,不仅轻松完成自己的采访任务,还有可能交到一个知心朋友。

因此,新闻记者明确采访目的,抓住采访提问重点,才是取得良好新闻采访效果的前提。

二、记者现场采访技巧的运用

1.选定提问的方式。采访中记者提问的高明之处在于如何让别人”说“的精彩,这就要求记者讲究提问方法。大体来说,在现场采访中,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对话有多种方式,而每一种对话形式都可以运用不同的交谈和提问的技巧。正问法:是指记者在提问中直截了当的从正面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这种方法适合性格开朗大方,比较健谈的采访对象。反问法:指记者在提问时由于某些原因采访对此项不愿回答,就从相反方向提出问题,迫使对方必须回答。追问法:指记者在与采访对象谈话中,注意倾听寻找线索,并通过对方的回答紧紧追问下去。侧问法:是指记者侧另外的侧面角度提问,转个弯后再回到正题。设问法:指记者针对性的强调某种结论或看法,请被采访者讨论和思考,然后在进行回答。

对话的形式可以说是形式多样,在众多提问方式中,笔者以为,“正问法”是同行们在采访运用中用得最多的一种。因为大多数被采访者或许是第一次接受采访,自然对记者和采访本身很感兴趣而极为重视,一般都能主动积极地配合,可以说是有问必答,只要记者问得巧妙、问得到位,相信采访对象也会答得好。实践证明,“正问法”提问是最简捷、最容易掌握的现场采访方式之一。

2.精心设计第一句话。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现场采访中,至关重要的是第一句话,因为这第一句话关系到采访能否顺利进行下去。可以这么说,有了一个好的开头,采访也就成功一半。而有些人往往忽略了第一句话,匆忙上阵,或海阔天空不着边际,使采访对象产生厌烦心理,影响采访的顺利进行。笔者认为,采访的每一句话应尽量具体些,提出的问题小一些,实际一些,最好采取采访对象和观众感兴趣的“焦点”做突破,引发下去。

3.适当交流,以情感人。在被采访者当中,许多人是第一次上镜头、对话筒,因此或多或少都会感到紧张。头上冒汗,语无伦次是常有的事。最近笔者到农村采访,对象是一位村主任,让他谈谈是如何带领村民修通道路,发展蔬菜生产,早日脱贫致富的。听镇干部介绍,这位村主任还是一个很健谈的人,可待我把话筒一伸,镜头一对。他竟然结结巴巴,语不成句,弄了半天也没有拍好。于是我说不拍了,把机器架到三脚架上。开始偷拍,然后再像老朋友般地询问他家里的生产生活情况,这样一来。村主任以为不拍了,和记者聊得热火,采访顺利完成。实践证明,在和采访对象接触时,消除对方的紧张感或是引发对方的谈话兴趣,使之愿意主动交谈。造成一种生动活泼的气氛,同采访对象一见面就像老朋友似的交谈起来,无拘无束。

4.善于倾听,尊重对方。在现场采访中,记者与被采访者是平等的双向交流,那么记者就必须聚精会精地听采访对象的回答,在听的同时,还要注意给对方以反馈和交流。在对方谈话时,眼睛要始终看着对方。其次是手势。在必要和恰当的时候,辅以一两个简单而肯定的手势,可以给对方信心和鼓励。给对方积极的影响,形成一个融洽的随话气氛。

5.言简意赅 ,表达准确。记者在现场采访中要用精练语言,准确的表述自己的观点,要达到这一要求,首先要尽可能地熟练采访内容和采访对象,不能在镜头开拍后,才在现场进行了解情况。其次是有备而来,事先将提的主要问题,重要细节写在本子上,必要时可以拿来参考。在采访时,发现对方长篇阔论,跑题偏题时,应及时而又巧妙地转移目标,将话题拉到主题思想上来。

三、加强自身修养 丰富知识积累

记者,这是极富刺激与挑战的职业。有人说记者应该是党的宣传员,群众的代言人,这是很有道理的。也有人说,记者主持人不要求要万能博士,但只少应该是个勤奋,虚心的杂家。这就是说,要求记者主持人要有较高政治理论,文化修养,有丰富的专业和各种知识,这当中也包括生活,社会、文化修养,在采访当中,起码能做到提问自若,对答如流。

要提高采访的提问技巧,不是一蹉而就,而是靠日常的学习积累和自身的努力,不断加强各方面的修养,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学习各种知识。正所谓“勤能补拙”。随着阅历的丰富,知识的积累,经验的沉淀。相信记者都能熟练的掌握和用运用提问技巧。圆满的完成各种现场采访,给人民以干练沉稳、机敏灵活的印象。

心理学上说:知识是万能的“力”,知识与能力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知识是能力的基础,知识可以转化为能力,促使能力的快速提高。事实说明了,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是记者采访写作综合能力提高的基础和重要因素,对于新闻事实的感知力、判断力、写作时引经据典的敏捷性等,都离不开知识。

总之,新闻采访报道工作的成熟发展仍然路长而道远,这就需要广大的新闻工作者一起努力,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在遵循一般采访谈话原理的同时,还要随机应变,灵活运用,通过灵活运用新闻采访技巧和不断追求新闻采访的创新。积累关注国家生活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承担起社会赋予的重责,创作出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新闻作品。

参考文献:

[1]段存章著。独家新闻这样采写,世界知识出版社。

[2]黄鹭军,论新闻记者采访技巧,《海峡科学》2009.9。

广播记者素质 篇4

不久前, 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 互联网和电视是人们最青睐的传媒。正是这两大传媒, 让广播遭遇了受众争夺战的滑铁卢。电视的本质是娱乐, 相比“有声无画”的广播来说, 它能够给受众带来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感受。近年来, 互联网异军突起, 和手机、数字电视等一起, 形成了新媒体阵营。新媒体之所以盛行, 从本质上讲在于它具有适合于传播信息的众多优势, 例如互联网具有低准入门槛、高互动性, 手机具有便携性等。

综观我国广播电台, 节目内容、操作手段以及运营方式的同质化, 导致了几乎雷同的新闻节目, 相似的主持方式, 低劣的娱乐节目, 让听众无可选择, 无从辨别, 无心参与。甚至为了争夺广告商, 电台竞相压低广告价格, 导致广告泛滥, 内容繁杂, 影响了听众的收听效果。

一向相对处于弱势的地区级广播记者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适应时代的不断变化和需求、迎接挑战、找准定位、求得发展, 是个必须慎思又急需行动解决的问题。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 地方广播往往只在一个地区的区域性传播, 影响力和知名度相对受到限制。

从新闻报道的角度上看, 它的报道范围只限于一个地区范围内, 与其争夺新闻资源的还有地区性报纸、电视媒体;从现代管理系统的角度上看, 地区广播电台规模小、势力单薄、经济营运力量小。

从地区经济的角度看, 广播媒体和地方经济实力密不可分, 再加上广播技术手段的相对单一。诸多因素的影响, 使广播在战国群雄争霸中, 处于竞争不利的境遇。

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 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众多媒体激烈竞争的时代里, 作为最基层、原处于“老大哥”地位的地市级广播, 要想生存与发展, 真是举步维艰。

广播是一种具有百年发展历史的媒体, 已经在受众的深层心理投下了巨大而无法取代的影响力, 我国的广播多年来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服务于百姓大众。

以笔者个人从业三十多年的体会来看, 地市级广播只有立足地方特色, 面向市场, 开扩视野, 创新理念, 才能适应飞速发展变化的媒体业发展。

笔者生活、工作的城市, 是素有“紫塞明珠”之称的河北省承德市。

1946年5月1日, 一个呼号为“承德新华广播电台”的广播频率如同划破长夜的闪电立现于塞外名城--承德。伴之前行与探索, 承德人民广播电台在经历了由“承德新华广播电台”到“热河人民广播电台”的变迁, 1958年正式更名为“承德新华广播电台”。电台主要经营广播业务, 节目有效覆盖承德八县三区、京、津、唐、廊坊等周边地区。

承德有5座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 发射功率34千瓦, 广播人口覆盖率94.14%;电视发射台和转播台15座, 发射功率23.03千瓦, 电视覆盖率96.52%;有线电视用户数达54.8万户, 有线电视入户率42%。承德人民广播电台秉承“服务听众”的办台宗旨, 以开放的姿态不断创新办台模式, 采用最先进的音频工作站, 进行数字化制作和播出, 节目有效覆盖承德八县三区、京、津、唐、廊坊等周边地区, 全天累计播音近四十小时。

凭借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先进的广播设施和播出覆盖率资源做优势, 办好节目、服务听众就成了每个承德人民广播电台从业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竞争也好、冲击也罢, 说到底考验的是作为一个记者的综合素质。

新闻记者是从新闻实践中锻炼成长的, 实践的过程, 是社会阅历和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 也是新闻采写水平、新闻作品质量不断提高的过程, 更是新闻素养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不断升华的过程。

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 信息“快餐化”导致新闻记者在很多情况下会接到许多突发的、紧急的或是恶意的、虚假的新闻线索, 作为一名新闻记者, 该如何应对这些突发情况及困难?如何开展有力的采访?如何在平时的生活中积累和锻炼自己应对新闻事件的能力?这将是关乎新闻节目质量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1扎实的采访专业准备, 扎实的采访专业准备, 即为当好记者所需的业务方面准备

1.当一个新闻专业毕业的实习生进入新闻工作单位, 首先要熟悉所在媒体的编辑方针。在采访等过程中回避一些与编辑方针相冲突的地方。这也是媒体摸透了受众的需要甚至是他们需要的表达方式后所取得的成功。

2.熟悉媒体所在地的社会生活现状。笔者所在的地区, 位于河北省北部欠发达地区。这里的人民渴望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 但是这里的人们思想解放程度和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这就是我们的市情。对于这一点作为新闻战线的新兵就要了然于心。

3.专项准备, 即针对具体对象、具体活动的准备。包括采访提纲、设计问题、采访意外的预测及规避等。

4.策划报道方案。笔者在工作中曾做过一档关于民生类《百姓热线》节目。采访前, 记者不仅从媒体中获得了大量的相关资料, 还对采访对象及环境有了具体了解和分析, 找到所要采访的关键点, 之后又驱车到事情发生现场和采访对象作了几次长谈, 达成了合作关系。这其中, 策划方案的准备非常重要。

新闻贵在“新”。与时代同步, 与社会同步, 与受众的思想同步, 这些都是新闻工作者所需要做到的, 更是广播记者所必备的专业能力。

2敏锐的观察力与知识更新

1.作为广播新闻记者, 要对周围生活要有敏锐的观察力, 对新知识要不断更新。

观察力是记者综合能力的体现, 它的提高是一个复杂、渐进的过程。做新闻工作, 要用一颗敏感的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去观察这个世界, 除了必备的专业技能外, 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纯真的心, 因为只有拥有了它, 才可以支撑我们在新闻采访的路上斩荆劈棘, 勇往直前。当然, 一份勇往直前的勇气和踏踏实实工作的态度, 更是做好这份工作所必不可少的。2014年12月的一天, 记者去医院看望朋友, 无意中听说杨玉森老人在公交车上突发心脏病被乘客挽救生命的感人事迹。于是, 辗转联系到了老人和亲属以及部分施救者, 了解事情的详细经过, 采录了近百分钟的录音素材, 之后, 认真组织语言、精选录音, 还原了公交车上紧张、感人的场景。乘客的平凡善举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展现了人与人之间浓浓的真情。采制的广播消息《公交车上的紧急救援》荣获第三十一届 (2014年度) 河北新闻奖一等奖。记者要扬真善美, 也要曝光假恶丑。2015年7月, 我们采制的专题《女教师持假证蹭票避暑山庄上演全武行》一经报道, 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当这篇报道在中央台、河北台播出后, 很多听众、网友要求公开女教师身份, 我们认为这种负面报道既要实事求是, 又避免伤害, 这才是一个记者必须遵守的道德底线。

作为新闻工作从业者, 我们或许每天早晨在同事们电梯里面就会听到各种新闻, 这些大多都是前一天从各个渠道获得的。走进办公室, 每个办公桌上都会有当天报纸;打开电脑, 屏幕上会跳出琳琅满目的各种消息, 这些来自其他媒体的最新信息, 是我们获得新闻灵感的最好渠道, 累集这些信息也是记者们应该养成的职业习惯。

2.对不熟悉的领域要向专家学习。

新闻工作者既要成为各方面知识都涉猎的杂家, 也要成为某些领域的专家。既要向书本学习, 也要向专家学习。

承德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对市政建设进行了许多改造, 我们在节目制作过程中, 领导要求请专家对道路改造中用到的材料作简单明了的解释, 并在节目中用较为通俗的方式介绍这种材料的名称及用料,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不得不说这是新闻报道中态度严谨的体现。

3.对各种知识要善于积累并加深记忆。作为记者, 每天都要有新奇感, 要有极强的好奇心, 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系统, 以应对千变万化的选题。

4.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和文字水平。文学修养关系到作品的层次高低。一档广播节目, 并不仅仅是以“好听”为目的, 而是要使人能从中体会到一些更深层次的东西, 这样的节目才能长久, 也更能起到引导作用。

3广播新闻记者要具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

作为身处历史文化名城的广播新闻工作者, 除了必备的专业知识、扎实的基本功之外, 还需要积淀对自己所在城市历史文化的了解与认识。

比如, 作为深处历史文化名城承德的广播新闻工作者, 我们必须应该了解:

承德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民国和解放初期为原热河省省会。位于承德市的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旅游胜地四十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遗产, 同时避暑山庄及其周围寺庙也是国家首批世界文化遗产。1998年底承德市被国家旅游局列入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12年被评为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承德还是中国普通话标准音采集地, 中国摄影之乡、中国剪纸之乡。

承德是河北省省辖市, 处于华北和东北两个地区的过渡地带, 西南与南分别挨着北京与天津, 背靠蒙辽, 省内与秦皇岛、唐山两个沿海城市以及张家口市相邻, 是国家甲类开放城市。

承德具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有许许多多的“世界之最”:世界最大的皇家园林——避暑山庄;世界最大的皇家寺庙群——外八庙;世界最大的木制佛——千手千眼观世音 (普宁寺) ;世界最短的河流——热河;万里长城精萃——金山岭长城;被称世界一绝的石柱——磬锤峰;天下第一奇松——九龙松等等。

承德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 市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0余处。地上地下文物文化遗存1300多处, 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分布集中且保存完好, 尤以清代皇家园林和全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寺庙群而著称于世。

区域的专业化则更加体现了广播应该由“广”走向“窄”。尤其是对于地方广播, 更应该立足于本地新闻、资讯, 把节目做好做精, 防止因全面带来的空泛。因此, “牢抓本地、争取周边”是地方广播值得尝试的方法。

4善于运用自媒体, 发挥自身优势, 掌握更多话语权

随着移动时代的到来, 媒体生态、媒体格局发生了颠覆性革命。微信、微博、共享写作平台以及社交网络的兴起, 使得每个人都是麦克风、个个都是媒体人。在这种情况下, 广播电视媒体主动发展、利用、融合新媒体已经成为了业界的共识, 并展开了各种实践。

自媒体在广电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在信息收集、传播、舆论监督方面都显示出了重要的作用。传统媒体急需转变观念, 依托自身优势, 打开传统媒体在自媒体时代下的主舆论场局面, 促进传统媒体的发展。

自媒体是广播信息来源的重要渠道。

其一、自媒体潜在线索数量庞大。每位公民都有可能通过微博、微信、贴吧等提供自己发现、了解的信息为记者提供新闻线索。因此, 可供记者遴选的新闻线索数量极为庞大, 尤其是本土突发内容, 用户自主产生的比例占据信息源绝大部分。

其二、自媒体线索获取更快捷、更主动、更直观。以前与传统的坐等受众“来电、来信、信息通联会”等线索获取途径相比, 自媒体时代记者能够通过微博、微信等互联网产品更加主动、全面地寻找新闻线索, 并通过文字、图片、视频更加直观地看到新闻线索的新闻价值, 从而决定是否进行报道或深入调查。

广播在不同的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 只要广播工作者坚持与时俱进, 改进自我, 广播媒体必将以新的姿态活跃在人类传播的舞台, 紧跟技术与社会的发展, 完善自身, 服务人类。

中国是人口大国, 是发展中大国, 城市人需要广播, 农村人更需要广播。可是面对多样化需求的亿万听众, 各级各类广播电台真的满足了他们对各类信息的迫切需求了吗?答案是否定的, 广播人即使做了不少优秀节目, 但在市场经营和延伸产业链上却仍然着力不多。不难看出, 广播发展空间的确很大, 广播业仍是阳光产业的判断并非凭空臆想。

广播记者素质 篇5

?

?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

1、在广播中,音响包括(D)。

?

A.节目音乐B.实况音乐C.实况语言D.实况音响

?

2、在信息传达上具有展现内在状态、使抽象概念形象化、复杂信息简明化,适用于来传达内在性、系统性、整体性、宏观性、对比性的信息,这类传播符号是(D)

?

A.照片与图片B.影像C.文字D.示意图与图表

?

3、本台评论的特点是(A)。

?

A.具有权威性、政策性和指导性B.篇幅不长、内容单

一、分析扼要C.对新闻事实进行强调补充

?

D.融新闻与评论于一体

?

4、广播电视记者对现场介入的方式有(A)。

?

A.旁观式B.暗访式C.直播式D.录播式

?

5、有利于表现物体的立体状况的光是(B)

?

A.逆光 侧光 顶光 顺光

?

6、景别是指(A)。

?

A.被摄物体在画面中呈现的范围 B.摄影机与被摄物体之间距离的变化

?

C.被摄物体在摄影机镜头前纵向空间位置的变化 D.在同一距离上运用不同焦距所摄的画面 ?

7、事件消息有如下特点(A)。

?

A.动态性 B.时间跨度较大 C.空间范围较广 D.用典型说话

?

8、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弱化时空或段落转换的视觉跳动(C)。

?

A.声音转场 B.特技转场 C.特写转场 D.承续转场 E.字幕转场

?

9、新闻线索具有以下特点(B)。

?

A.比较简单,完整性强 B.时间短暂,稳定性低 C.反映本质,变动性小 D.虽是信号,却能证实

?

10、《中国财经报道》是(C)。

?

A.专题性新闻栏目 B杂志性新闻栏目C专栏型新闻栏目D消息类新闻栏目

?

二. 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

11、广播电视节目系统是多层次的,它的节目系统包括(BDE)。

?

A.一组节目B一套节目C。一批节目D。一个节目E。一次节目

?

12、电视与广播共有的传播符号是(ABCE)。

?

A.声音B.音响C.语言 D.照片 E.音乐

?

13、广播电视节目按内容性质或功能划分,包括(CE)。

?

A.综合节目B特别节目C新闻性节目D专题节目E教育性节目

?

14、系列报道的基本特点是(ABD)。

?

A.集中性B广博性C追踪性D深刻性E分散性

?

15、开展舆论监督要遵循的原则是(ABD)。

?

A.坚持建设性监督B坚持科学监督C坚持群众监督D坚持依法监督E坚持大胆监督 ?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

1、简述新闻编辑工作的基本流程。

?

确定选题组织稿源;选择符合节目要求的稿件并进行修改、制作标题,确定播出形式;按照不同栏目的形态要求进行录播或直播,节目播出后及时搜集反馈,改进栏目编排;为下一次编辑作准备

?

2、简述电视新闻中画面、声音与文字的关系。

?

三者共同构成电视新闻整体。画面处于核心地位,解说词和同期声要配合画面,坚持从画面出发,结合画面进行组织和写作。由于画面具有多义性和模糊性,应根据新闻主题的需要,用同期声或解说词交待画面无法交待而必须传达的信息。同期声让采访对象直接说话、对未

发生的事情进行展望,比单一的画面和解说具有可信性和感染力;解说词可以补充对新闻要素的交待,此外还可以深化主题、展现和深化画面内涵。

广播记者素质 篇6

关键词 新媒体 广播记者 技巧 素养

在新媒体时代的大环境下,广播记者的工作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首先,为满足受众的需求,广播记者对于一些观众感兴趣的新闻要为网站专门写一篇更加详细的报道。其次,对于广播中的新闻访谈节目,不再是单纯的进行一定的剪辑之后直接放到网上,而是要在网络上同时提供这个访谈的完整时长的记录。第三,为了满足观众对于新闻事件的全方位需求,还应当制作出相应的音频幻灯片,在网上的多媒体中播放。同时,广播记者的另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与网民进行互动。通过互动,既能够了解到网民的需求,同时也能够从网民之中搜集到更多的新闻线索,还可以与网民们针对某一件事情进行讨论。所以说,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记者既有活跃的思维方式,同时又有着过硬的技术能力与业务能力,因此可以说“知行合一”是如今新媒体广播记者的职业素养的最佳概括。

一、新媒体思维

新的媒体形式其实就是新旧媒体的一个完美融合。两种媒体形式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其无可替代的作用,两者互相配合、相辅相成,使新媒体服务更加全方位、立体化,这也是媒体服务的核心所在。每种媒体的存在都有其自身的价值,新媒体也并不仅仅是人们日常所看到的那些广播新闻文字版、视频版。对于广播新闻而言,新媒体就是通俗易懂的语言加上恰如其分的音效;对于电视新闻而言,新媒体就是强烈的画面感和丰富的镜头语言;对于文字新闻而言,新媒体就是进一步的挖掘与更深入的报道等等,还有短小精悍的手机新闻、更具交流互动的网络新闻等,都是新媒体的表现形式。所以说,作为新媒体新闻的广播记者,一定要对新媒体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能够了解到新闻受众的需求,从而对新闻进行筛选与编辑,这样是新媒体环境中的广播记者应当具体的思维方式。

二、审美思维

所谓审美思维,就是要让新闻更具深度,更有听觉冲击。在新媒体环境下,审美思维的最重要特点之下就是形象性。所以作为广播记者,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其他媒体的优点集中起来,有选择性的加以利用,取长补短,让新闻受众在接受新闻信息的同时,还能有一种愉悦的精神体验。正是这种隐藏的强大力量在不断推动广播的发展。

三、强烈独特的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是一个广播记者必须具备的特质。除了对新闻题材本身的敏感以外,对声音素材的敏感也同样重要。能够在复杂的现场声音中所捕捉到自己需要的有价值的声音,对广播记者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四、以人为本,以受众为本

平易近人是广播媒体的一个最重要特点,所以广播媒体也被人们称为有温度的媒体。如今在新媒体的大环境中,广播媒体更应当继续保持这份温度,并把这份温度不断的传播下去。所以对于广播记者而言,在新闻中既要对事件进行报道,同时也要对事件中的人进行报道,使广播新闻的人文关怀更加突出。而且作为广播记者本身,还应当多与新闻受众进行互动交流,通过论坛、微博等多种方式与网民进行沟通,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不断的满足受众需求。

五、灵活多变的采编技巧

在新媒体的环境中,广播记者所采集的素材再不会向从前一样只在电台播出一次。现如今,广播记者的新闻素材需要在广播电台、网络、手机及其他新媒体同时进行播出,所以作为广播记者应当能够撰写多种形式的新闻稿件。当有突出事件发生时,如地震、泥石流等灾难报道中,广播记者还要具备现场报道的能力。所以对于广播记者就有了更高的要求,要具有十分优秀的采编播录能力。因此,广播记者一定要具备这种采编播录一体化的意识,这样在突出事件来临时才能够顺利完成现场情况的报道。另外,广播记者还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根据采访时的突出状况能够做出应急处理,使现场得到良好控制,处乱不惊。

六、一专多能

作为新媒体广播记者,一定要用新媒体思维来进行工作。要做到一专多能,在专业与全面之间都能够游刃有余,这样才是新媒体环境下的广播记者所具备的工作能力。

七、小结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环境下广播记者的业务素养和时代感均有了更高的要求。广播记者要清楚地认识到广播固有优势,并将原有优势代入新媒体环境中,转换思维、提高职业素养、提升采编技巧,使广播这种传统的传播方式焕发生机。改变以往广播互动性、直观性不强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吕春璐.泛媒体时代广播新闻的应对策略[D].复旦大学,2011.

[2]朱颖华.对广播媒体新闻报道模式的创新研究[D].兰州大学,2012.

[3]王菡.略论广播媒体与微博的融合——以福建交通广播为例[J].东南传播,2011(4).

[4]李艳.新媒体环境下军事广播生存发展的思考——以中国之声《晚高峰观军情》节目为例[J].中国广播,2010(5).

广播记者素质 篇7

1 广播新闻记者所必备的基本素质

1.1 业务能力

新媒体时代的信息量大且更新速度快, 这就需要广播新闻记者具有良好的业务能力和素质, 包括对于新闻的敏感性、较强的应变能力、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新闻记者需要具有较强的新闻敏感性, 能够从新事物中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 抓住其中的线索, 见微知著, 准确预测其发展走向, 然后对新闻进行加工和处理, 向受众传递真实、准确的新闻信息。在面对不同的采访对象和不同的情况, 能够采用恰当的沟通和交流方式, 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在面对突发性事件时, 广播新闻记者需要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 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 及时作出反应, 做到处事不惊, 克服新闻采访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困难[1]。

1.2 思想品质和意志力

良好的思想品质是一名优秀广播新闻记者所必备的素质, 尤其需要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树立正确的思想和价值观念, 向受众传达积极、正确的思想, 保持自身思想的纯洁性。很多新闻采访需要亲临事故、灾难的发生现场, 当记者处于复杂、艰苦甚至是危险的环境当中, 需要凭借其强大的意志力予以支撑, 具有战胜困难、挫折的勇气和决心。

同时, 广播新闻记者还需要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质, 无论面对怎样的情况, 都能够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稳定的心态, 控制其内心情感, 传达客观、真实的信息, 传递积极、正确的思想观念, 不被个人情感所左右, 保持客观、冷静的思维, 缜密地进行分析, 始终保持理性[2]。

1.3 爱岗敬业

记者在工作当中能够做到全身心投入, 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深入到新闻一线, 积极、强烈地进行探求, 爱岗敬业精神是新媒体时代新闻记者所必备的素质。在爱岗敬业精神的支持和鼓舞下, 新闻记者能够保持热情和激情, 让所采写的新闻能够震撼人心, 成为优秀的新闻作品, 这对于提升广播新闻节目在新闻中的竞争力具有积极的影响。

2 新媒体时代对广播新闻记者的要求

2.1 主体意识

新闻记者的主体意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质量, 同时也是衡量新闻记者能力的重要标准。在新媒体时代, 广播新闻记者的思维方式需要有所创新, 从多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 寻找新闻当中的看点, 突出其社会价值, 有助于提升新闻在受众当中的感染力。记者在新闻报道过程中, 需要客观叙述, 突出主体意识, 能够将记者的态度和观点进行准确的传达, 表达个人的看法, 向受众传递“正能量”。进而充分发挥主体意识的能动性, 进行新闻的深入挖掘, 在客观、准确地传递新闻信息的同时, 打破常规的采编模式, 以全新的视角来关注新闻事件, 引起受众的关注, 提升新闻价值。

2.2 受众意识

新闻需要面向广大的受众, 这是新闻存在的价值。没有受众的新闻也就没有价值。因此, 新闻工作是为广大受众所服务的, 这就需要广播新闻记者具有受众意识。在新闻策划、编辑的过程中, 需要考虑到受众群体的需求, 站在听众的角度, 让广播新闻呈现出新颖的方式和内容, 更好地吸引其关注。新闻语言要做到清晰、准确及简洁, 并选择合适的时间点进行播报, 提升其传播效果。广播新闻记者具有引导受众的责任, 这是一名媒体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新闻媒体本身具有政治责任和使命, 从广大人民利益出发, 在受众群体中形成正确的社会舆论环境, 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 给予受众以正确的引导。同时考虑不同年龄层次受众的价值观念, 但是不能一味地迎合, 应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闻的导向功能, 对新闻节目进行准确的定位, 提高节目质量, 将新闻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另外, 不能为了创新而忽视了新闻的真实性, 制造“哗众取宠”的新闻, 最终将会失去其传播价值[3]。

3 结语

一名优秀的广播新闻记者需要具有良好的业务能力、思想品质和较强的意志力, 做到爱岗敬业, 充分满足新媒体时代的实际要求, 提高记者的主体意识和受众意识, 向广大受众传递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传播正能量, 进而创造良好的社会价值。

摘要:作为传统媒体, 广播在新媒体时代需要新闻记者具备各方面的素养, 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广播作为现代传媒的重要手段, 具有“短、平、快”的功能。播出的信息短小精悍、以声见长、语句通俗流畅, 能满足不同层次的听众, 能在最快的时间内传递最新的信息。同时, 广播媒体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进行异地连线播报, 与报纸和电视等其他媒体相比其优势不言而喻。因此, 作为一名广播新闻记者, 要充分利用好广播媒体的优势, 要有不断学习的习惯、追求真相的执著、客观公正的态度。

关键词:广播新闻,记者,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妍.浅谈新闻记者应具备的综合素质[J].中国传媒科技, 2013 (4) .

[2]刘婷婷.浅谈电视新闻记者的综合素质[J].西部广播电视, 2013 (18) .

广播记者素质 篇8

关键词:突发事件,现场报道,广播记者素质

0 引言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的、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事件。按其等级可划分为特别重大 (Ⅰ级) 、重大 (Ⅱ级) 、较大 (Ⅲ级) 、一般 (Ⅳ级) 四个级别。一般来说, 新闻事件发生与传播的时间差越小, 其时效性越强, 新闻价值越高, 因而, 面对突发事件, 主流媒体通常采用现场播报形式, 即记者在突发事件现场将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现场动态环境向目标受众做口头叙述 (参见百度百科“突发事件”和“现场报道”词条内容) 。

1 突发事件现场报道中的新闻媒体责任

近年来, 各国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类型突发事件逐步走向高频化、常态化, 并跨越时空国界限制在全球范围内彼此叠加、交互演变, 给各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失, 各国政府纷纷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作为重要课题提上管理日程[1]。作为突发事件详情的亲历者、报道者和传播者, 新闻记者这一特殊群体在突发事件处理中身负光荣而艰巨的职责使命, 伴随着其快速反应和实时准确的现场报道, 场内情况得以在第一时间传至场外, 场外救助资源得以在第一时间凝集至场内, 治安局面得以在第一时间得到稳定控制, 社会舆论得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正确引导。

2 广播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媒体报道优势

与报刊、电视、移动互联网等媒体形式相比, 广播在突发事件现场报道中有其独特优势, 这体现在:

首先广播具有无线覆盖优势, 广播信号电波的传送和接收可最大限度地突破时空限制, 在战场、灾害性天气等极端环境条件下顺利开展现场播报工作。其次广播具有终端便携优势, 从媒体终端的使用成本和携带方便来看, 广播半导体的造价最低, 携带最方便, 耗电量也最低。最后广播具有听觉专注优势, 广播利用声音传递相关信息, 一方面声音以现场实况音响和播报同期声的形式可实现随报随播, 无需其他特殊处理, 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现场报道的时效性, 一方面广播受众只需专注于听觉器官, 不妨碍其同步观看和操作其他工作事宜[2]。

综上所述, 广播电台在突发事件的现场报道中, 理论上其第一时间受众覆盖面最广。

3 广播记者在突发事件现场报道中的功能角色

基于广播媒体的诸多优势, 广播记者在突发事件现场报道中将同时扮演多重功能角色。

首先广播记者是事件现场的全能亲历者。尽管广播是依靠声音进行播报, 但广播记者在事件现场却是全感官参与者, 包括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闻到了什么, 尝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等等, 就事件现场的感官体验而言, 广播记者和电视互联网等媒体记者一样是全方面多层次的, 可以说是事件现场相关情形的亲历者。

其次广播记者是事件现场的语音翻译者。广播记者在亲历事故现场、了解基本情况之后, 在缺少影像画面支持的条件下将各感官信息准确地整合并翻译为一条条语音信息, 确保听众在听到语音信息后也能够看到、听到、闻到、尝到和想到相同的事件现场情形。

再次广播记者是事件现场的信息责任人。由于缺少画面对比参考, 在广播听众看来, 广播记者以语音形式讲述了什么情形, 那么事件现场就真的是什么情形, 可见广播记者的一言一语都直接影响广大听众对现场情形的正确认知, 因此广播记者对所报道信息的真实准确性及其产生的舆论影响将负有直接责任。

最后广播记者是事件现场的舆论引导者。广播记者对事件现场做出相关报道的语音信息不仅在当下发挥作用, 还将作为信息参考点在日后相关事件的连续播报中持续发挥作用, 并形成一定的舆论引导效应。可以说, 广播记者在语音报道中所透露出来的基本立场和价值判断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突发事件的社会舆论走向。

4 突发事件现场报道对广播记者的能力素质要求

正因为广播记者在突发事件现场报道中扮演的多种重要角色, 广播媒体对突发事件现场报道记者的能力素质要求也更为全面, 具体说来包括主体意识、时效意识、客观意识、真相意识和价值意识。

1) 突发事件现场报道的主体意识。对于突发事件现场报道记者而言, 面对多是火灾、爆炸、地震、海啸、枪击、核辐射、泥石流、传染病等可能危及记者本身生命安全的危险场景[3]。记者置身其中不但要接受突发事件本身带来的危险性, 还要接受事件现场所呈现的各种生命财产损失现象带来的震撼性。因此需要电台记者具备良好的新闻报道主体意识, 在各类高危异常现场中镇定自若, 及时调整情绪, 完成现场新闻播报工作。

2) 突发事件现场报道的时效意识。突发事件现场的灾害控制状况和人员伤亡状况通常是瞬息万变, 一旦突发事件表现形态发生变化, 其承载的新闻价值也将跟着发生变化, 那么新闻记者的播报重点也必须发生变化。因此, 要求电台记者在突发事件现场能够提高时间意识, 能够摸准并紧跟突发事件发生发展的各个节点, 及时准确地组织口述语言对现场情形进行语音播报。

3) 突发事件现场报道的客观意识。大多数突发事件其类型和成因都非全球首例, 在来不及做更充分准备的紧急情况下, 新闻记者很容易沿用过去同类型突然事件的报道模式对正在进行中的突发事件进行报道, 而忽视了新情况和新问题, 使新闻价值大打折扣。因此, 电台记者进入突发事件现场后, 应时刻保持客观中立的意识立场, 依照“第一次”原则对事件现场中的一切新闻要素进行客观真实的报道, 避免因态度上的先入为主造成判断失误。

4) 突发事件现场报道的真相意识。因突发事件涉及面广、危害性强, 其成因往往错综复杂, 因此对突发事件的来龙去脉通常需要经过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 同一突发事件的相关调查报道可能需要新闻记者数次亲临现场, 多方采访报道, 其采访流程和信息判断都具有一定的曲折性。因此电台记者应具有强烈的挖掘事件真相、揭示事物本质的执着品质, 正确应对追求事件真相过程中的混乱局面和漫长等待。

5) 突发事件现场报道的价值意识。有些突发事件在发生后连带产生多方面社会影响, 其新闻价值也是多方面的, 但价值之间通常有高下之分, 如果面面俱到全部阐述, 将冲淡其主要新闻价值, 模糊其舆论立场导向。而有些突发事件虽然具有极大的新闻价值, 但受政策法规及社会负面影响等多种因素制约, 不适宜进行现场报道[4]。因此对于亲临现场的电台记者而言, 应结合平时的专业积累和行业法规认知, 对突发事件迅速做出能否报道、怎样报道、依照什么视角、报道到什么程度等价值判断。

5 广播记者应强化学习突发事件应急知识

人们一般评价记者既是各行业外的专家, 也是各行业内的杂家。基于突发事件现场报道对播报工作提出了诸多要求, 新闻记者也应通过不断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围绕突发事件的现场处理预案, 电台记者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学习积累突发事件应急知识, 为日后开展突发事件现场播报工作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1) 学习《突发事件应对法》法律知识。我国在2007年8月30日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其对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法律责任做出了明确法律规定。电台记者通过学习该项法律的具体条款规定, 可对各级各类突发事件进行准确的定性定级, 明确其职能部门责任归属, 应急处理工作重点, 从而在现场报道中有的放矢迅速了解情况, 并在常态事件对比中迅速判断突发事件的新闻价值所在。

2) 学习突发事件相关领域专业知识。除《突发事件应对法》之外, 我国还颁布实施了如《防汛条例》、《防震减灾法》等单行法律法规, 在各条款内容中含有大量与突发事件相关领域的专业术语及其施用方案。电台记者在日常新闻工作中有意识地学习积累相关术语, 亲临现场报道时, 可准确运用专业术对现场情形进行语音转译, 为职能部门对突发事件做出应急方案提供参考, 引导大众正确认识事件现场基本情况。

3) 学习突发事件现场逃生救助知识和现场心理救助知识。在自然灾害、火灾空难、战争爆炸、传染疾病等突发事件现场, 第一原则是对相关遇难人员展开搜救工作。因而在履行新闻播报职责的同时, 记者还应具备基本的逃生救助知识, 一方面保证自身生命安全, 另一方面利用救护知识协助相关人员开展遇难人员搜救工作, 以提高遇难人员的生还几率。在重大灾难面前, 遇难者及其家属甚至记者本身的心理情绪容易呈现极端状态, 这要求现场记者能够依照科学的心理救助知识和人性同理心首先稳定自己的情绪, 同时结合遇难者家属情况妥善设计采访问题、选择现场沟通方式, 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获取有效新闻信息[5]。

6 结论

广播记者应明确自己在突发事件现场报道中所承担的职责使命, 并参照现场报道对新闻记者的各项能力素质要求, 在日常新闻播报工作中学习积累和突发事件报道相关的法律知识和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刘文蓉.灾难事件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以汶川地震报道为例[J].青年记者, 2011, 26:14-16.

[2]刘明, 王亮.广播新闻现场报道的优势[J].记者摇篮, 2011, 8:70.

[3]张学东.如何做好广播新闻的现场报道[J].中国传媒科技, 2013, 12:89-90.

[4]严锋.广播记者搞好现场报道必须具备的能力[J].视听纵横, 2012, 1:134.

广播记者遭遇“宣传价值”尴尬 篇9

那么什么是宣传价值?本文列举了我国部分新闻界理论专家对宣传价值概念的界定。

(1) 宣传价值, 是指事实本身所含有的有利于传播者, 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的思想主张的素质。 (李卓均, 1995年)

(2) 宣传价值, 是宣传事实中所具有的宣传要素的总和, 这种宣传要素包括政治性要素、逻辑性要素、情感性要素等。 (童兵, 2000年) 笔者认为, 所谓宣传价值, 简单地说, 就是受访对象追求宣传效果最大化, 或者说受访对象对媒体的一种认可。因此, 广播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遭遇宣传价值尴尬也就不足为奇了。

1 广播记者采访现状

对于媒体来说, 在播发 (或刊登) 新闻时, 都会选择新闻价值较高的新闻播发 (或刊登) 。同样, 对于受访对象来说, 他也有权选择影响力较大或者说受众较多的媒体, 最大限度地来宣传自己, 这对于受访对象来说就是获得了最大的宣传价值。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出现, 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也随之增多, 导致各媒体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 生存空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广播作为传统媒体, 在与电视、报纸以及网络等新兴媒体的竞争中逐渐败下阵来, 而作为从事广播新闻采访的记者来说, 采访工作的难度也随之增大。主要表现在:

1) 一些重要活动, 电视记者和报纸记者应邀参加采访, 广播记者却没有份。2) 在许多场合, 受访对象对电视记者和报纸记者热情有加, 对广播记者却很冷漠, 甚至拒绝采访。3) 同样的新闻, 电视和报纸的播发 (或刊登) 受到采访对象的特别关注, 而广播新闻的播发却无人问津。同时, 一些领导、一些单位等受访对象潜意识里对广播媒体表现出的轻视态度, 直接导致广播记者的采访环境恶化, 采访空间越来越小。

2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2.1 新媒体的出现

不可否认, 近年来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广播已处于劣势, “弱势媒体”已成为广播的代名词。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 严重冲击着广播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 尤其是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中具有信息丰富、形态多样、迅速及时等明显优势。广播如何与之竞争, 是所有广播人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

2.2 收听率的下降

广播作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一员, 也曾有过辉煌的历史。但是在今天的信息时代, 各种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使得受众获得信息的渠道更加多样化, 广播不仅面临着传统媒体的冲击, 同时也承受着新媒体的压力, 其生存和发展面临着受众流失等诸多困境。

下面是北京赛立信市场调查公司对银川地区广播收听率的调查情况, 其中笔者选取宁夏广电总台交通广播2013年一月份和四月份两组数据。

一月份数据见表1。

四月份数据见表2。

从这两组数据中不难看出, 目前, 宁夏广电总台所属四个频率中, 收听率较高的宁夏交通广播一月份也仅为0.412%, 而到了四月份这一数字下降为0.354%。受众的流失是广播收听率及影响力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

2.3 自身发展严重滞后

自2005年宁夏广播与电视合并成立总台以后, 将原广播电台与电视台的新闻中心合并, 成立了一个大的新闻中心。然而, 广播新闻事业的发展并没有随着总台的成立而发生质的改变。目前, 宁夏的广播新闻还在简单地强调时效性、要写短稿子、多做一些录音新闻等等, 广播所具有的这些优势, 新媒体都有, 甚至比广播还要强势。所以, 我认为这些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广播的收听率, 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广播记者的采访环境。只有与时俱进, 加快与新媒体的紧密融合, 借助网络这个平台, 才能改变广播目前发展的困境。

3 对于广播发展的几点建议

没有影响力, 就没有竞争力。而扩大受众群, 是提升广播影响力的根本途径。对于宁夏广播来说, 既然无法与之竞争, 何不与之融合。下面我就以网络这个新媒体为例, 从新闻实践方面简要阐述一下广播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广播与网站密切融合

目前, 宁夏广电总台沿用原宁夏电视台网站, 它的运行, 为广播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但是, 打开首页, 电视视频新闻几乎占据了整个页面, 新闻中心 (广播) 的《全区新闻联播》、《早间新闻》等自办栏目难匿其踪, 广播记者采写的新闻更是无从查找。因此, 在网站首页开设广播新闻专栏迫在眉睫, 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网站与广播的有效融合。

3.2 广播与网站优势互补

地方新闻的及时性、全面性要超过其它全国性网站, 图片、视频内容的丰富性要超过地方报纸的网站。我们对网站的信息要求一定是当天发生在各市县的最新新闻, 做到随时上传, 同时也保证在广播播出的新闻节目进行同步更新。页面间的链接确保运作顺畅, 使错过收听新闻的受众在第一时间可以在网站中听到、看到他们想知的新闻, 使网站成为广播的第二播出平台, 弥补传统播出平台广播节目稍纵即逝、时段固定、时间长度受限等缺点, 达到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效果。

3.3 丰富记者手中的“武器”

当前, 录音笔成为广播记者采访的唯一“武器”, 我认为这种现状应随着网站与广播的逐渐融合而有所改变。网络迅速及时、无限的容量、丰富的信息等等, 这都是其他媒体不具备的优势。因此, 为广播记者配备照相机, 既可以在广播上发录音新闻, 也可以在网站上发图片新闻和较长的文字新闻, 从而有效提升广播的影响力。

3.4 领导重视, 组织保障

领导重视是实现广播新闻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首先改变目前广播记者人力不足的矛盾;其次加大投入, 提高广播记者的待遇, 改善记者的采访条件。

刍议广播记者的提问艺术 篇10

关键词:广播记者,提问艺术,策略

广播记者与被访者进行沟通与交流是获取新闻事实的重要路径。要想从被访者身上获得更多的信息, 就需要通过提问让对方开口, 畅所欲言。而提问艺术的好坏, 对于广播记者来说至关重要。这是因为被访者不仅要面对记者本身, 还要面对话筒, 广播记者必须使用科学合理的提问艺术, 方能采写出生动丰富的报道。本文尝试分析广播记者的提问艺术, 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与被访者建立和谐的关系

广播记者与被访者往往都是第一次接触, 彼此之间都有着陌生感。被访者与广播记者之间存在一条“鸿沟”, 这也是事实所在。要想让被访者张开嘴巴, 广播记者就应该想方设法地与被访者拉近心理距离, 让对方觉得眼前的记者非常和蔼可亲, 值得信任, 这样就可能打开“话匣子”, 再有针对性地向对方提问, 对方自然而然地就会滔滔不绝, 让广播记者从中挖掘到自己想要的信息, 使采访达到预期效果。

二、采取有针对性的采访方法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就被访者而言, 各种类型都会存在。有的比较健谈、有的沉默寡言;有的愿意接受采访, 有的不愿意接受采访。对广播记者来说, 提问就成了一门不可或缺的艺术。如果遇到不善言辞的被访者, 记者要多付出点耐心, 多提问, 多问几个为什么, 想办法启发对方;有的被访者很有口才, 但是一见到话筒就比较紧张, 不知道说什么。这个时候, 记者就应该在接触被访者之前, 悄悄打开录音键, 悄悄录下被访者的话, 然后再将录音放给他听, 征得对方同意之后再进行广播, 这样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被访者的紧张感, 使其在自然状态下畅所欲言, 同时又可以让广播记者不错过重要信息。还有的被访者十分健谈, 但是在采访过程中跑题太远, 这时候, 广播记者就要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插话, 将话题引到预计轨道上来, 从中挖掘有价值性的信息。还有的被访者初次接受采访, 显得比较紧张和拘谨, 这时候就需要广播记者改变一下谈话气氛。例如, 记者曾在女子特警队进行采访, 新疆常年的维稳压力, 让这些原本活泼开朗的女孩们变得沉稳严肃, 面对记者的所有问题都会长时间思考, 非常拘谨。这时候记者就先和这些被访者拉拉家常, 谈谈女孩儿的护肤经验, 喜欢的电视节目, 购物经验等等, 这样的话题比较生活化, 能逐渐舒缓这些被访者的情绪, 调和现场气氛, 慢慢地, 这些特警队员们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让记者收集到了理想中的音响素材。

三、提问话题宜小不宜大

通说而言, 在现场采访人物基本是即兴谈话, 记者提问的问题是否清楚准确, 是做好广播新闻报道的关键所在。有鉴于此, 广播记者在提问时应该从具体问题入手, 不要提那些大而空、比较笼统和宏观的问题。例如, 让被访者“发表一下感想”、“说一说体会”, 这样的问题往往让对方感觉无从下手, 不知所措, 只要应付了事, 导致采访很难深入下去, 收集不到有价值性的信息。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在于被访者身上, 而在于广播记者本人。所以, 记者若要想了解一个问题, 主要提问能让被访者回答的问题, 在采访时要努力从被访者身上寻找独特之处, 从具体事物开始说起, 做到提问简单明晰。例如, 可以从新闻主题中的某个人、某件事进行采访, 让观众能够从看似简短的采访中抓住信息。

四、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一些广播记者在采访时经常东一榔头、西一棒槌, 导致被访者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这样就会导致采访的失败。一般而言, 高效的提问需要广播记者做好采访之前的充分准备, 记者要对采访目的做到心中有数, 掌握采访中心, 希望从采访过程中得到什么。例如, 提前围绕主题设计好提问问题, 确定哪些是基本问题、哪些是入门问题、哪些是关键问题, 要根据事件发展的逻辑关系, 将要提问的顺序排列好, 就算部分问题在采访过程中被打断, 记者只要记住逻辑关系就能提出下一个问题, 将采访过程继续下去, 同时使观众能够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 让他们了解新闻事实本身。另外, 记者在提问时, 要有针对性, 要注意提问的语调和语气让被访者所接受, 提问的针对性越强, 就越有利于被访者回答。例如, 在采访农民时, 要多用口语, 或者先谈谈有关农业生产方面的问题, 这样会调动被访者的谈话兴趣。

五、提问要多用通俗的语言

广播节目面对的是广大观众, 录制的节目是广播给他们的, 所以新闻报道的语言要通俗易懂, 这样才能使广大观众接受新闻内容。同时, 广播记者与被访者的交谈过程中不应该出现过多的应答, 如“嗯、啊”之类的声音;提问的问题也要注意长度, 把握好合适的“度”。三是提问内容不应该太过于专业, 不要超过被访者所认知的范围, 否则会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提问问题中不要包括答案, 意见、事实要让被访者自己说出来, 不能出现暗示, 这样才能收集到有价值性的音响素材。

广播记者的提问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要想提高这门艺术, 关键在于广播记者自身的修养, 包括政治修养、艺术修养、文化修养和专业修养等, 广播记者还要掌握人际心理学的相关知识, 了解一些提问技巧, 注意语气的强弱、刚柔、高低等, 从多个方面入手, 才能真正掌握好提问艺术, 为广播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广大观众了解更多的新闻事实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亚薇.要“问”出水平[J].记者摇篮, 2008 (07) .

[2]孙玉洁, 杜朋.浅议广播记者在现场报道中容易产生的误区[J].华章, 2009 (09) .

[3]李丹, 栾丽.浅谈广播新闻现场报道[J].新闻天地 (下月刊) , 2010 (08) .

[4]时立松.广播记者的提问艺术[J].青年记者, 2006 (10) .

[5]胡建兵.“以口代笔”, 时代对广播记者提出的迫切要求[J].采写编, 2011 (01) .

[6]肖岩.如何做好广播新闻现场报道[J].发展, 2011 (07) .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 篇11

一、记者的气质性格要求

1.记者的气质,是记者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特点在行为方式上的表现,它使记者的性格表现具有明显的个人色彩。采访,以其独特的环境、特殊的活动方式、特定的工作任务来要求记者,记者必须对各种类型的特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胜任负载多变的采访活动。因而,完美的性格对于记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

2.性格这一概念,在心理学中是指一个人在个体生活中所形成的,对现实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记者的职业性格,就是在追求新闻和反映新闻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

记者性格的理智特征,表现在感知、记忆、想象和思维等认知方面。在感觉方面应该是主动观察型,不是被动顺从型。在鉴别和分析中,不能轻易为环境所干扰,要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在思维方面,记者应善于独立地提出问题,采访时要深入群众了解第一手资料,在主管部門提出线索的基础上,不囿于现成观点,随着深入采访,在丰富资料的基础上,掌握事物的真实情况,独立而准确的提出问题。

二、记者的意志品格要求

对于新闻采访来说,特殊的活动,独特的环境,往往对成就记者基本意志品格具有一些独特的意义,也为记者展示意志品格提供了特别的舞台。

1.记者意志的自觉性表现为对采访的认识是否坚定、有信心,对自己采访活动的社会意义有怎样的看法。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会遇到刁难、讽刺、威胁等干扰和压力,如果能把这件事的报道提到为民立言、伸张正义的社会价值观上来看待,克服困难的自觉性就会很高。

2.记者意志的坚韧性表现在采访过程中不仅要能紧张、热情、奔放地工作,也能锲而不舍地坚持奋斗,经得起较长时间的磨砺和考验。新闻工作是一份苦差事,没完没了地打电话、找线索、交涉联络,耐心和苦干往往能帮你挖掘出某个事实或问题。

3.记者意志的自制力表现在记者采访中能够在各种场合中克制自己的情绪冲动(比如羞涩、恐惧、悲哀、愤怒等),同时也抑制滋生懒惰、苟且、拖沓、急躁等消极情绪。意志的自制力,就是要以理智迫使自己坚决执行已经做出的决定。

三、记者的情绪情感要求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平生的态度的体验。

1.记者的心境是记者经常遇到的一种情绪,心境的好、坏、逆、顺,都会影响工作。当记者处于愉快情绪时,就会在处理事物时发生趣味;当记者处于苦闷情绪时,心绪烦躁,在接人待物时容易激动,遇到困难也容易气馁。这就需要记者善于调控自己的心境,处理好自己与家庭、自己与他人、自己与工作的关系。

2.应激是一种突然发生的紧张情况引起的情绪状态。记者工作活动范围广泛,容易遇上各种突发事件,如车祸、沉船等等,对这些突如其来的变化,记者必须具有应变能力,稳而不乱,忙而不慌,才能稳操胜券。

3.激情会在采访中产生人和事物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会自然不自然地注入新闻作品,写起来投入,读起来、听起来、看起来才能被感动。只有记者感动了,才能写出好的报道,才能够感动受众。

上述记者的心理素质,虽然有先天因素,但关键还在于后天的培养。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正确的世界观是培养记者心理素质的思想基础。一个记者若能真正以新闻为武器为社会服务,为人民服务,他就会克服不良的心理状态,培养适合采写工作的心理素质。

如何提高广播记者的提问水平 篇12

1采访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如何提高提问水平, 与采访之前的准备也是息息相关的。被采访者在采访之前了解到的资料都将成为之后提问题的来源, 所以若是资料准备得充足, 对之后提问是很有帮助的。无论采访的对象是人还是事件, 记者都要在采访之前充分了解该人物或者事件的相关背景, 这种做法也是对采访对象的尊重。

广播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时, 要明确新闻的主题思想, 为此, 记者在采访前要列好采访提纲, 以保证报道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与明确的采访主题。 为了确保采访有针对性、顺利地进行, 记者在采访前, 要对被访者做一些具体的了解, 如其性格、爱好、 生活背景、经历等。这样不仅能够使报道内容更丰富, 而且也有利于提高新闻的价值性。

广播记者要准备好整个采访的流程, 要计划好完成采访所需要的时间, 并且能够在预定的时间内完成采访, 保证采访的质量, 而不仅仅只是聊天。

2拉近与被采访者之间的距离

记者采访每天面对的采访对象都是陌生人, 从未谋面, 因此有陌生感, 很容易让被采访者有距离感, 很难打开心门, 如果让采访对象滔滔不绝, 记者就应该采取措施拉近两者的距离, 打消对方的陌生感和顾虑, 因此采访之初就应该放低位置, 显得和蔼可亲, 值得信任。消除了顾虑, 被采访者才会真正畅所欲言。有了这个前提, 记者再循循善诱, 用精准的提问引导对方, 真正挖掘到真实可靠的重要信息, 才能使工作效率达到最佳。

记者采访过程中每天面对的被采访者, 因人而异, 各有不同, 类型各一。有的稍加引导就能滔滔不绝, 而有的沉默寡言, 问一句说一句;有的面对记者非常配合问什么说什么, 而有的则不愿面对媒体, 刻意回避。这就要求记者必须提高自身素质, 而提问艺术就成了最重要的沟通手段。遇到不配合不愿沟通的对方, 就应该多动脑筋, 了解对方的心态, 用语言循循善诱, 多做启发, 争取踩到他的神经痛点, 让他痛痛快快吐出记者想要了解的信息。

总而言之, 尽力营造出和谐的提问气氛, 并与被采访者之间建立信任感, 如此被采访者才能敞开心扉, 这与事先对被采访者的了解有很大的关联, 而对于一些突然的事件需要进行采访时, 要学会观察被采访者, 并从其言行举止对其进行判断做出恰当的提问。

在提问时, 听众不仅对问题有要求, 而且对问题的回答也有很大的期待。在双方进行谈话的时候, 被访者基本上都是处于比较被动的位置, 采访的整个程序都需要记者来把控, 因此事先对采访的整个过程做准备是非常重要的。

3提问中存在的原则与技巧

在对被采访者提问的时候, 是有很多技巧的, 技巧的成功运用, 将会使得采访顺利地进行下去, 并且得到良好的效果。因此, 提高记者提问技巧, 是新闻采访获取成功的关键。提问的时候, 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有些记者采访不注意察言观色, 提问毫无头绪, 思路不清, 东拉西扯, 连对方也不知道你到底要问什么, 回答的也是不知所云, 云山雾罩, 自然会造成采访的流产。高质量的工作, 首先要在采访前做好足够的功课, 了解被采访的单位、 个人背景, 未雨绸缪记者才能对提问顺序及流程有个大致的把握, 提问方向也不会跑偏。其次提问必须具体、鲜明, 这样才能把对方渐渐引入正轨, 即达到目的, 气氛也轻松活跃。

提问过程中要注意广播记者所面对的听众是广大的人民群众。采访报道的语言就要通俗简洁, 具有广泛的传播性, 广大群众才会喜闻乐见。记者与对方面对面时, 不要有过多的“啊、嗯”之类的过多语气词, 显得记者很生涩, 不够专业。而提的问题也不应该太艰深, 超过了对方所认知的范畴, 不然就会出现牛头不对马嘴的现象。还有采访中不要有暗示或提前引导答案的问话, 要让对方自己说出他自己的看法和实情, 以免采访出的信息不够客观。

提问的话题不能太空泛了, 这会让人觉得无聊又漫无边际。采访提问时应尽量从具体问题入手, 不要提那些过于笼统, 大而空的问题。比方说让人家“发表感想”“谈谈体会”等类似的问题。这种现象导致的采访失败往往是采访者本身的业务能力问题造成的。

4结束语

广播记者的提问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而提问技巧的运用就显得十分重要。广播记者在发展和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要注意提高采访的能力, 采访工作是一种双向性的工作, 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之间的配合有利于采访的顺利进行, 因此这就要求记者既要做好准备工作, 又要在采访的过程中注意提问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王亚薇.要“问”出水平[J].记者摇篮, 2008 (7) .

[2]孙丽华.有关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的几点思考[J].新闻传播, 2014 (12) .

上一篇:学习语文的秘密下一篇:地基地质